首页范文微博改变一切十篇微博改变一切十篇

微博改变一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8:42

微博改变一切篇1

“眼珠子都转丢了,也没找着那忐忑劲儿。”去年,王菲这句戏言,无意之间令龚琳娜的《忐忑》扶摇直上,最终获封2010年网络第一“神曲”。今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在网上催生出一股声势浩大的“随手拍”浪潮,一时间舆情汹涌。当活动从打拐转向“禁乞”引发争议的同时,“随手拍”竟然火速衍生出“解救剩男剩女”等一系列跟风形式。

上述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微博。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沃霍尔曾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而在沃霍尔去世20多年后,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在中国的兴起,则为这句预言带来了无尽的诠释案例。

“我是一个微博控。”李开复毫不避讳地承认这一点,他每天起床后和入睡前,通常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浏览微博。从2009年8月开通至今,他的新浪微博已拥有378万粉丝,腾讯微博听众更是接近千万之巨。

“说来好笑,我最早开始使用微博,竟然起因于他人对我的冒名顶替。”2009年4月,当时还在谷歌担任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发现,有一个twitter账户,频繁以他的口吻向外有关谷歌中国的消息,一些不实信息招致媒体误解。为了“以正视听”,李开复于2009年8月27日,在新浪微博上注册开通了个人账户,开始了他的微博之旅。

在借助微博超乎寻常的传播速度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李开复也注意到,互联网投资人蔡文胜等知名微博博主的共性,例如定位清晰、注重微博质量、保持更新频率,善于使用各种扩大影响力的技巧等。在创立“创新工场”之后,他不仅利用微博平台掀起了空前成功的媒体宣传攻势,还亲身参与了一次帮助被困美国网友顺利回国的网络救援行动,这促使他对微博的传播机制、潜在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个拥有几万粉丝的微博,影响力等同于一份杂志,拥有几十、上百万个粉丝就升级为广播电台,当粉丝数量朝千万大关迈进,就等于办了一个私人电视台。”

专访李开复

1

微博是社会化的传播平台

南方日报:微博的确是改变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但说它“改变一切”,是不是有夸大之嫌?

李开复:之所以选了一个比较大的书名,除了吸引眼球,我觉得是因为微博的作用比大部分人想象的都要大。说它“改变一切”,其实真的不夸张。首先,因为微博只有140个字,方便转发和信息共享,它既是媒体又是社交平台,可以让你个性化地筛选想要接收的内容和资讯。它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业余记者,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又扮演业余编辑的角色,负责任地向粉丝推介信息、添加评论。这种记者/编辑混合身份的模式,代表了一种自发组织的群众智慧。

其次,微博的机制是鼓励实名的,那些受人关注的微博,它们的粉丝都知道这个人是谁。

第三,微博符合人性欲望,它可以满足人们包括社交、“微博打拐”等活动,让沉默的大众也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政府部门听取民意,“方舟子打假”也把战场移到了微博上。总的说来,微博是社会化的传播平台,是媒体的观望台,是维权的工具、门户网站的取代者,品牌的塑造者,交友和发挥个人影响力的渠道。这就是我说它改变一切的原因。

南方日报:您刚才提到微博的“半实名制”具有监督和“纠错”的能力,但事实上微博最近也屡传假消息,例如金庸“被传去世”,苹果的乔布斯寿命只剩6个星期等,还有很多虚假的“寻亲”、“求助”消息,甚至有评论说微博开始成为“不实信息和流窜的第一阵地”,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李开复:我觉得任何的工具都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正面、负面的作用兼具,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微博,它们只是平台、是工具、是社会的镜子,社会不是完美的,负面的影响就无法完全消除。但整体上来看,正面的作用更大。比方“微博求婚”就被广为转载,所以我相信,微博上传递的讯息中更多的是有益的、让人开心、感动的事情。

就我目前观察到的情况而言,我想微博上虚假信息的比例还是要比其他互联网媒体要好一些。我想只要每个人在或者转发一条微博时都能提醒自己要有责任感,那么群众的智慧会让微博走得非常远。

2

新媒体的力量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重视

南方日报:无论是Facebook还是微博,许多人都感叹它们会让你“上瘾”,大量占用时间,导致阅读和思考的“碎片化”,对此您有何评价或者建议?

李开复:我也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一晚上就发了几条微博,什么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不是微博的问题,什么都会上瘾,网络游戏也会上瘾啊。如果你觉得微博“占用”了你的时间,换个角度来说,为什么不用它来“激活”你的零碎时间呢?比如在等车的时候你就可以用手机上微博。不是任何渠道都可以那么有效率的帮助你拓展社交关系或者获取知识,如果你善于利用微博,发挥它灵活便捷的优点,就会在其他方面得到无形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补偿。我个人的体会是,微博是实时的东西,不必专门花时间泡在上面,利用工作间隙,作为生活调剂,一天看个四五次,每次看个十几二十分钟即可。

微博改变一切篇2

【关键词】微博;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重要性;策略

【abstract】theadventofweibo,amicrobloggingspreadoftimeliness,grassroots,fissionabilitycharacteristicsmakesthespreadofthecampuscrisistherehasbeenafundamentalchange.thecrisisbearsonstudents’interestsandimage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hesociety.therefore,theconstructionofuniversitycrisismanagementmechanismintheeraofweiboisveryurgentandnecessary.

【Keywords】weibo;Universitycrisismanagementmechanismconstruction;importance;Strategy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迁的日益加剧,使得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化,更容易引起和爆发一些危机事件。特别是近年来微博的迅速发展,我国步入了微博时代。微博传播的及时性、草根性、裂变性等特点促使危机事件在传播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危机事件面前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相对落后,极易造成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化,损害学生的切身利益,使高校本身的形象受损。因此,如何化解微博时代下高校的危机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建设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微博在高校危机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性

调查表明,微博已成为第二大舆情源头,在舆情和突发事件的转移扩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①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体,这几年发展迅猛。其以140字只言片语的表达,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展示出了它无与比拟的优势。其草根性、及时性、裂变性等特点让原本就复杂的高校危机事件在处理上更加困难,给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1.1草根性让高校危机事件“源头”难寻

微博之所以能成为仅次于新闻成为第二大舆情源头有其必然原因,笔者认为草根性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不管是谁,只要有一台能连得上网的电脑、手机或者其它终端,就可以注册微博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微博。这种极强的草根性导致微博的用户良莠不齐,就很容易使一些“害群之马”的存在、活跃于微博之中。高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到危机事件的源头,才能着手进行化解。而在当今微博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一发生,微博往往成为危机事件传播的主要媒介。如果有人故意干扰危机事件的微博,对学校危机事件在寻找“源头”时就产生阻碍,同时也会造成一定范围内学生的不安定现象。

1.2及时性让高校危机事件传播迅速

微博客户端在手机等网络终端上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较之以往的高校危机事件传播方式,往往是一人传一人传播开来,容易造成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而且有时候会因为信息传播的延误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微博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结合,使得高校危机事件在传播方面的得到了质的改变,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这样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如果信息虚假或者有人故意夸大曲解事实,就会造成大范围内的人心恐慌和社会对高校的误解。

1.3裂变性让高校危机事件更加复杂

微博的传播功能主要是依靠微博用户粉丝的阅读和转发实现的,它并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而是一对多、多对多的裂变形式。有学者将微博环境下的危机传播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负面信息的更为即时和便捷,迅速印发危机;(2)负面信息的聚合力更强,危机扩散更快;(3)衍生新的负面信息,危机不断升级。②所以微博在高校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将会使本身就复杂的高校危机事件变得更加棘手。

2微博时代下建设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微博本身的特殊性使高校危机事件在传播上发生了质的改变,给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但是面对这一新兴的形式,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建设微博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对于高校在处理和化解校园危机事件上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2.1微博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尚未完善

就目前来讲,高校在校园危机事件这一方面的管理机制尚缺乏专业化和常设的机构来管理。危机发生时,普遍的做法是从相关的职能部门中抽调一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应急机构来处理,这些人员虽然有些是富有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仍然缺乏系统的危机事件处理技能。而且临时组建的组织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往往会出现协调不力,各持己见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到了危机事件的处理及时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微博广泛应用的今天,在国内的高校中,极少有哪所学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微博危机事件处理预警方案和机制。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微博的广泛传播,往往是导致束手无策。

2.2微博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微博时代下,高校的危机事件管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而不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使高校在处理危机的时候容易陷入被动的境地,一来可能使学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更严重的影响;二来可能会对学校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社会对学校的信任感产生怀疑,对于高校来讲是致命的。所以,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高校危机事件,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之一。

危机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且绝大多数是与学生的生命财产等方面息息相关。对于高校来讲,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和迅速地反应,才能将学生、高校的损失和高校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与其到危机爆发时临时组建应急处理组织,先建设高校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则是“未雨绸缪”,当然在危机发生时,处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微博时代下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策略

高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在微博上的只言片语便会铺天盖地,如何正确地甄别信息的真假,正确的引导舆情的风向便至关重要。有研究者提出,新媒体时代,必须树立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4小时”法则。③微博时代下,高校工作人员在迅速做好危机事件的处理时,更应该注重微博的信息和沟通渠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3.1构建微博危机事件预警机制

假如高校危机事件能在爆发之前就监测得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那么无疑是最另人满意的结果。因为高校本身情况就比较复杂,不管是内部还是社会环境都可能会影响到高校本身的稳定。而高校内部的矛盾经常是高校危机产生的来源,这些矛盾往往会在微博上“初露端倪”。假如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建立信息收集网络,将那些分散的、潜伏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危机预防和管理高校,高校危机管理模式从事件响应的反射型,转变为预防、准备、响应迅速、协调综合系统模式,改被动应对为积极防范,已成为现代大学危机管理的趋势。④在校大学生现在几乎人人都有微博账号,越来越多人习惯把自己的心情或者一些遇到的事情通过微博表达出卡,因此微博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在防控高校危机事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3.2组建队伍,提高队伍人员专业技能

高校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建设,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改变当前一旦发生危机临时抽调人员组成应急处理小组的局面,组建一支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的队伍,建立在微博体系下的危机事件管理小组。首先,成立校级微博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可由一名校领导分管,具体由与学生相关的学工部门或负责宣传的宣传部门主管,负责微博危机事件管理的最高决策。其次,要成立危机事件决策小组,由校办、宣传、保卫处、学工等部门领导组成,一旦危机发生,微博蔓延,进行相关探讨,制定对策。三是各二级学院要制定相关的微博危机事件管理工作小组,实时监控学生微博动态,发生事件及时上报。

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还必须具备微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对危机事件的敏感度。学校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对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不能建设一个“空”组织,空有名头而不去落实的组织。

3.3建立官方微博,权威信息

高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于危机事件正确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事情的真相有助于缓解学生的情绪,避免大范围的人心惶惶影响校园的安定和谐以及社会对高校的负面评价。因此高校就应该设立官方微博,以学校的名义在信息上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将真实、权威、公正的信息传递给公众。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⑤”

3.4长期保持危机意识,注重事后人文关怀

高校校园危机是属于突发事件,但并不是独立事件,高校本身应该明确自身定位,长期保持危机意识,紧绷这根弦。特别是微时代信息传播能力的复杂性更要要求高校不能放松警惕,而应该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尽量做到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当危机事件化解之后,并不意味这工作就告一段落,而是要在微博上继续相关信息以安抚同学们的情绪。因为危机事件虽然解决了,但是危机的诱因可能还全未消除,或者是同学们之间的心理并未能全部接受,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危机或升级,就需要特别注重危机事件的事后工作。危机发生后,心理救援人员必须抓住黄金时间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尤其是提供心理疏导、人际关系修复等个性化服务;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心理知识交流和心理咨询的微博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多维互动,达到团体咨询和朋辈互助的效果和目的。①

4结语

微博时代下,不管是高校还是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和传播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能否有效的化解高校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建立高校危机事件微博管理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此举不单能够起到“未雨绸缪”,尽量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校园危机事件,微博成为危机事件的宣泄口时,高校能够从容地应对,将损失将至最小。

【参考文献】

[1]徐兵,李安英.微博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12(21).

[2]钱.微博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应对[J].新闻知识,2010(12).

[3]李鹤.新媒体时代,需树立处置突发事件”黄金4小时”法则[n].人民日报,2010-02-12.

[4]叶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研究[D].宁波大学.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注释:

①徐兵,李安英.微博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12(21):80-83.

②钱.微博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应对[J].新闻知识,2010(12):50-52.

③李鹤.新媒体时代,需树立处置突发事件“黄金4小时”法则[n].人民日报,2010-02-02.

微博改变一切篇3

微博,2010年最火的应用。在几大门户的发力下,微博正在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信息获取方式和渠道,同时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方式,在过去,大家相互之间留下手机或者QQ,mSn之类的,现在流行微博互粉的方式。而且微博由于本身符合传播和自传播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到其中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宣传机会,许多企业纷纷开通自已的企业微博,利用微博平台来宣传企业或者产品。在几大微博平台的企业专区来看,有的企业的微博粉丝已经达到了几十万的级别,有的电子商务企业还从微博当中带去了不少的订单,正是种种的原因,许多企业把微博当成神化的工具,寄希望改变过去传统的营销方式,通过微博能对品牌和业务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但是,希望越大,失败也就越大,很多企业在做微博营销的过程中,发现并没有几大微博平台所宣传的那么美好,微博对营销的贡献几乎微所其微,所以,我们必须对微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微博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能做到什么?企业在做微博营销的过程中要注意那些问题,也就是说忌点在那里?

微博营销五个切忌点:

一。忌过高期望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个个都能利用营销进行企业品牌的营销和宣传,那么,几大门户的广告卖给谁啊。那可是他们生存之本啊。所以不要太过度相信运营商的数据,他们目前还处于争取用户阶段,需要树立典型而已。所以,典型做得到的,你不一定做得到,这就是区别。背后有一只手在帮他,这是先天的优势。因此,不要对微博寄于太高的期望,可以做为一种长期宣传的手段就可以了,就像跟博客一样,有人进来你的微博,就知道你一样。切忌心急气燥,品牌宣传从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个微博就能改变整个生态环境的。

二。忌过度依赖奖品获取粉丝

许多企业为了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粉丝,采取活动送礼品的形式,如送机票,送iphone,送ipad,有的还送钻石,能想到都想到了。确实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但是这些粉丝都是冲着奖品来的,如果不做活动呢?这个粉丝还会接听你呢?活动做完以后,粉丝又减少了多少呢?而且这些粉丝本身对你的微博并没有所谓忠诚度,所以这个微博账号基本上算是废掉了。活动是可以做,但切忌过度频繁,过度依赖,可以一个星期做一次小活动,一个星期与粉丝有一次互动就oK了。而粉丝对你的微博有兴趣才去关注你而不是通过奖励的方式。

三。忌内容过多广告

微博本身是一个弱关系链的信息流工具,也是用户一个情感表达的工具。就决定了微博本身具备有新闻和生活两个属性。如果你的微博没有太多关于新闻或者生活的信息,而是一味的广告的话,我相信你的微博没有太多的粉丝,如果有也是通过其它手法获取而来的。一旦少了外部的因素,你的博友也会纷纷离你而去。所以特别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控制宣传和情感生活交流两不误,就必须对广告和内容做一个比较好比例控制,使广告融合到内容当中。

四。忌太多的@,转发,刷屏

有些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做活动的企业,经常使用@这个功能。这样他的粉丝的“提到我”就有系统的提示,可以增加被查看的机率。但是,如果经常使用这个@的功能,让用户增加查看他不喜欢的广告信息,最后的结果就是“黑名单”。白白损失了许多粉丝。还有,一些企业的微博特别喜欢用刷屏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增加曝光的机率,但是,有没有考虑你的粉丝的用户体验,如果他的内容全部是你的内容而看不到其它人的内容时,他也会弃你而去。所以,一个要把握好内容的频率,一般一天不要超过10条。

五。注意与粉丝的互动

微博改变一切篇4

一条披着“淘宝体”外衣的招聘信息,在外交部的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上一经,便吸引了众多围观者的目光。网友大呼亲切,称赞其为“话语方式变革”。政务微博的出现,正改变着官方与社会话语权的力量对比,改变着强政府弱社会的整体格局。

2011,政务微博新纪元

随着中国驶入现代化发展快车道,传统的传播媒介和传播载体逐步被信息化和网络化所取代。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达4.85亿,网民已经成为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也正影响着公权力的运行,甚至把握着公共事务的发展走向。与此同时,网络交互性、偶发性、平面化、碎片化的特点,对传统权力自上而下垂直行使的方式也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从论坛到网站,从博客到微博,从电子商务到网络问政,网络新媒体不断催生新媒介,并使之成为亿万网民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且日益普泛化、频繁化。网络问政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兴起的政治形态,政务微博是其中最热门的网络应用。

微型博客,简称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交流和分享平台,它与手机绑定,每次最多只能发140字,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身边发生的事传到网上,成为web3.0的标志性产品。政务微博,即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目前,我国的政务微博已经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其用户机构和人员涉及党团、市政、公检法、工商、旅游、医疗卫生等所有领域。政务微博呈井喷式增长,2011年堪称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

外交小灵通:把公共外交做到指尖

“外交小灵通”是外交部试运行的微博平台,也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它的信息内容非常广泛,时常借助轻松、幽默的网络语言,与粉丝互动:“谢谢盆友们关照和抬爱!”“早!周日的北京二环路很通畅啊,小灵通在去往研讨会现场的路上,随后将带来动态播报,别忘来围观哈!”网友直呼“很萌很可爱”。除了注意使用网络语言,“外交小灵通”还不忘与联合国等官方机构互动。“外交小灵通”在微博客上与联合国工作人员“联合国小新”的“亲情沟通”,吸引了万名粉丝的眼球,不少“通心粉”留言表示这两个重量级部门可爱又亲民,这些细节都让“外交小灵通”的粉丝数量不断的攀升。当然除了给人亲切感,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微博有信息量,对民众的生活有参考价值,还能够帮助一些在国外遇到困难的人解决实际问题。

“外交小灵通”利用新媒体与外交的捆绑,使外交与公众之间不再遥远和生疏,赢得了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好评,“小灵通”还荣获了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中国首个中央部委认证微博”等奖项。目前,“外交小灵通”粉丝已突破200万,“小灵通”粉丝被亲切地统称为“通心粉”。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官民互动

“政务微博”不仅拉近了政府官员与网民的距离,而且切实起到了为民解惑、分忧的作用。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碘盐抢购、饮用水抢购等多起突发性事件中,政务微博在及时信息、平息谣言、稳定人心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庆阳校车事故当天的16时13分,甘肃省卫生厅公布了关于事故的第一条微博:“16日上午,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运煤货车与幼儿园校车迎面相撞,已造成19人死亡,其中幼儿17人,另有13名幼儿重伤,32名幼儿轻伤。受伤幼儿已分别被送往庆阳市人民医院和正宁县人民医院救治。省卫生厅已组织急救专家,由一名厅领导带队从兰州出发前往庆阳指导救治。”

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以后,引起全国舆论的热烈关注。这样的事件近年来有很多,教育部等部门也三令五申,严肃处理,但校车超载问题和恶性事故仍不断发生。据监测,媒体和网友在表达了心痛、愤怒和同情等复杂矛盾的心情之外,有大量深层思考,涉及加强孩子安全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呼吁关注孩子,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公车和校车的比较,也有国内外的比较。此次甘肃省政府部门能够利用新媒体及时信息算是舆情应对的一个亮点。

莫让政务微博成作秀

政务微博开辟了政府新的宣传渠道,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重要的自我展示和宣传工具。微博的零距离沟通,让政府变得更加贴近民声,更加人性,充分尊重了广大群众的“话语权”,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影响力也将得以不断提升。通过查看网民的回复和私信,分析群众的诉求,对于群众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党政部门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政务微博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推动着政务发展进入智能化时代。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博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微博天然存在着碎片化传播对权威性、准确性的消解;政务公开过程中有信息泄密的问题;微博的情绪化表达影响对舆论的判断等不足;而有些政务微博建设的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也成为其发展的短板。

要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还需要落实责任部门和团队。责任部门既要掌握信息资源,又要能够统揽的职能部门,保证在第一时间与网民互动,在突况下第一时间通过政务微博传递信息。微博最大的特点是“快”,内容快、传播快、阅读评论快。这种实时性决定了政务微博要建立即时性很强的服务类信息的机制,要突破行政部门层层报批的规则限制,需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内容机制。

微博改变一切篇5

关键词:微博;公民社会;小悦悦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13)01-0005-02

一微博和公民社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蚊子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出现,为大众又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大大加强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真正给普通人关注现实、改变现实提供了一个切入口,使得信息传播实现了由传播者向受众的转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共领域的话语结构,为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就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等。就以及时性、互动性、平民性,整合性以及公共性为其显著的特征的微博而言,它正在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改变着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所以,包纳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又集合了民众声音的微博在中国构建公民社会的道路上当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微博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比如互联网发展水平低,非理性的网民心态等,但是其在助推公民社会的构建方面还是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微博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去5时30分许,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车碾过。而在这中间的七分多钟,在小悦悦身边经过18个路人,竟然对此视若无睹。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道路边,妈妈闻讯赶来,送往医院。小悦悦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于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抢救无效死亡。但是天网恢恢,惨剧的视频被好心的网民曝光,迅速了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微博上迅速发起了“让微爱驱走冷漠”的关注,呼吁“拒绝冷漠,温暖你我”的口号在微博上疯狂转发,沸沸扬扬,在网上引起了强烈的讨论和关注。

这个事件一出现,微博上的谩骂声,呼吁声一片,350万条微博声援见义勇为。当小悦悦离世的消息在微博上传播出来后,短短数小时内,关注小悦悦的新浪微博已达200万余条,网友纷纷点上红烛为悦悦送行。2011年10月21日下午一时许,广东佛山市民也来到事发地献上,低头默哀。这些自发的行动是通过微博组织起来的,微博为公众对道德,公义,人性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在这一事件中,微博的低门槛平台让更多的博友参与到“停止冷漠”的讨论中来,它起到了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的作用。

三微博对公民社会构建的影响

“小悦悦事件”中,微博一方面担当了表达民意的责任,成为了公众维护道德和社会正义的工具,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媒体形式,成为社会公众自由表达见解的平台。微博提供了一个技术空间,让没有一个中心的大众产生了力量,使得传播成为了一种力,营造了一个很大的气场,但是这个气场之大所造成的影响却是难以想象的。在微博蓬勃发展的今天,它既有全新的转机,也存在很大的隐患,那么,这一切将会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1.正面影响。

(1)平等性促进公民聚集。

微博的即时性,平民性,互动性的独有特征是微博在新媒体时代特有的优势。从根本上说,这些特征是公民之间越来越趋向于平等性的反映。信息的平等与双向交流是公民得以在同一平台表达意见,达成共识的基础。

“小悦悦事件”中,公民在微博中“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这样一个平台把社会上所有关注此事件,并对此事件有一些见解的上网公民聚集到了一起,大家把这个话题加了关注,在这里畅所欲言,都没有任何的限制,可以把自己对社会的道德问题,人性问题的意见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加以警醒。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渐渐地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构建。

(2)让公众成为新闻,推进公民社会。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以“公众”作为新闻点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微博上已经具备了这种新闻的雏形,它们由“一群聚合在一起讨论新闻的陌生人”,传播了贴近大众,体现民生的新闻。这中新闻常被成为“公民新闻”或者“公共新闻”。公众通过微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言平白,简洁自然,又接近现场,把其他公众带入亲切的氛围中,激发了受众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受众来观众这个事件,让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讨论,学习。

“小悦悦事件”是一件直接触及了当今社会中国现实的事件,关于道德,关于人性,关于良心,都是我们国家的新闻敏感话题。见死不救,见义勇为,以一个小公民的事件促发我们的思考,社会该不该这样下去,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在其中可以看到,微博的低门槛,便捷的特性,让这一公众新闻的意义更加及时的凸现出来,让“公众”领先于“大众传媒”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

很多学者称以微博这种传播方式为中心性成的民意为“围观就是力量”,微博所形成的民意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压力,这种民意不是一种被代表的民意,而是一种直接被呈现的民意。所以,由微博所发动的公民运动就有可能会导致暴力冲突的发生。因为,微博所策动的公民运动没有一整套组织,其中的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意见领袖在现实空间中很难控制群众以及公民运动发展的方向。被动员起来的力量带着各种情绪和欲望,其内部的控制力是相当脆弱。一方面,我们肯定微博发起一个事件的激发力,但是如果这个力没有正确的引导,或者是太强大,后果将是难以预测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微博造成了公民社会的阻力。

四小结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微博这种新媒体尽管在聚合公民意见,促进信息的交流和维护,赞美人性光辉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的自由性的,用户庞大等方面的限制,它的暴动威力还是巨大的。所以,单纯的以微博来促进公民社会的构建是不够的,需要其他的新媒体互助才可能实现,而公众也必须理性的自律,来共同构建一个相对自由的讨论平台,让微博与中国公民社会相互推进。

参考文献

[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微博改变一切篇6

【关键词】微博问政;社会管理;创新

【作者简介】曹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北京100081;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山西太原030051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4)01-0116-04

微博是一种每次仅在140个字的微型博客上表达自我、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即时信息分享传播与获取平台。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据《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已经超过17万个,在开设微博的党政机构中,县处级机构所占比重最高,占43%;其次是厅局级机构占33%。在开设微博的党政干部中。比重最大的是县处级以下干部,占66%,其中各类政务微博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级行政区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改革的总目标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那么,面对新媒体崛起带来的执政生态挑战,更新执政理念,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寻求理政新模式,已然成为政府治道变革的必然趋势。

一、微博与社会管理的互动表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社会管理体制必须有公民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育和规范发展恰恰是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微博的灵魂。通过互动,党和政府可以像照镜子一样寻找自己的不足: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会,增进社会共识;可以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微博问政也体现出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主体影响到客体,客体往往反过来影响主体。因此,我们要关注微博问政与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

(一)积极参政。有效沟通。好的政治一定是人民可以参与其中的政治,而微博就是倡导一种“参与”文化。这种“参与”文化能够创造交流互动,能够使微博者视野比较开阔,思维比较活跃,能够使微博者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参政议政意识。2008年3月,拉萨骚乱,一位网名为“情缘黄金少年”的21岁加拿大华裔青年做了一段7分钟视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每天浏览量几十万,评论总计万条,引起了巨大反响。让草根说话,他们能让这个社会更坚实、更成熟、更多元,会成为政府的帮助者和鞭策者。同时,微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大量转发、评论,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有利于推动事件的解决。如“7.23”动车追尾事故是微博第一时间传出消息,浙江省政府机关、官员、媒体人和网友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展开救人行动。浙江省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和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都在腾讯微博上“现场指挥”,并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同时告知浙江省卫生厅和温州市党政领导:“要做好抢救工作。”微博通过有效沟通,为民办实事,快速、有效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当然,在政府公信力通过微博强化和重塑过程中,也取得了更多实效。

(二)公开透明,提升形象。中国是一个“官本位”传统思想比较浓重的国家,对于老百姓而言,衙门里的事情是神秘莫测的,但微博却令这一局面渐渐发生改变。它是一个窗口,打破官员生活的神秘感。给群众一个更人性化、更丰富多彩、更具亲和力的形象,新型的官民关系正在形成。如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剑华的微博上“女儿初次出门,恰逢中秋月不明。欲问婵娟在何处?浪迹天涯伴行”。(2010年9月23日6:20)“在我看来:生活,过程比结果重要;工作,结果比过程重要。”(2010年11月13日13:39)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干部。正如评论中说“真正的微博问政。是要通过微博将日常看起来枯燥的政治和形象僵化的官员变得人性化,填充进有血有肉的内容,让民众觉得官员跟身边的人一样,政治就在日常生活中”。微博在改变官民关系的同时也使官关系发生悄然变化,最终受益的是社会公众。浙江省常委、组织部长蔡奇曾在个人微博中呼吁法院检查院要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对于老百姓关系的事件及时表态。2011年12月1日湖南省纪委干部@“御史在途”,在微博上反讽云南红河州行政中心花巨资建设行政大楼。随后对方给予回应并解释。微博问政使不少官员敢于向同僚质问,展开监督,最终促进政务公开,官员廉洁,百姓受益。

(三)引导舆论,疏导民众。网络的公开性、匿名性和及时性,让网络舆情力量强大。但不是每一条言论都是正确的,错误的言论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加强微博舆情的引导势在必行。政务微博代表政府发出主流声音,打造成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舆论先锋。如2011年海宁晶科能源公司引发的,引起网络高度关注,谣言迅速传播,为了有效应对网上负面舆论,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金中一局长牵头组织本市熟悉了解情况的博友,临时组成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组,梳理出热点舆论,找出不实言论,集中力量进行正面评论和报道,消除谣言引发的副作用,澄清事实真相。疏导网民情绪。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的意见领袖。应当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在方针解答、政策诠释、民意搜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引领,引领网民回归理性思考。

(四)协调利益。协同职能。政务微博作为社会服务平台,重视与各企业微博、单位微博、居民微博之间的主动联系,主动关注服务对象,解决相对人的切实需求。与企业沟通融资、贸易、环保,与单位沟通政策实施、执行情况,与居民沟通福利、交通、住房、水电……这些互动都能够帮助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用线上咨询的方式解决线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务微博与企业微博的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在为企业宣传的同时也满足了顾客的要求。如@“南海政务微博督查”常在微博上与企业和专家开互动,不仅吸纳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内特老朱”的建议建立南海企业微博群。还就此决议与@“樵山潮人”多次交流。政府微博与企业微博的全力互动不仅更好地解决了企业问题,也拓展政府服务新形式作出了表率。

(五)体察民意,贴近民生。社会管理如何创新,变管理为服务就是创新。微博里有民生,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就是政务微博的基本职责。人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政务微博的发展是一种新型的载体,确保民众的声音被政府听见,促进一些个案的解决,释放社会的焦虑,促进官民的沟通。”微博承载着真真切切的民意,乃至民怨,需要政府去倾听、去沟通和解决。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社会工作,贯彻群众路线。草根里有大智慧和真知灼见,问情于民,问计于民,会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贴近民众。正如谈到“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避免流于形式。应实现网上网下双效联动,因为政务微博不仅是一个民意表达渠道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

二、微博问政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挑战

(一)流于形式,作秀微博。客观地讲,政务微博在促进互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方面有着诸多进步,但目前微博“死博”、“沉博”的现象十分普遍。管理滞后,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作为”或者消极怠慢导致“微博问政”空壳化。政务微博并不仅仅是注册开通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应鼓励政府机构、领导干部对政务微博建立一整套的管理、维护、培训、考评机制。真正养成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提高微博关注度和影响力。政务微博后期管理维护更为关键,只有积极融入微博氛围。以微博打造问政新思路,才能真正发挥出政务微博作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二)误导舆论,舆情危机。斯图亚特・霍尔提出,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一般分为三种:以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特征的“主导一霸权的地位”;大体上按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但却加以一定修正以使之有利于反映自身立场和利益的“协商性解码”;以及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全然相反的“对抗性解码”。当下社会利益分配不均,民众心理上集聚了各种所谓“仇官”、“仇富”的不满情绪,加之有些政府部门官员现象严重等问题,导致公众常常对政府的言行进行“对抗性解读”。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低门槛的便捷性,会在某件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发生时,大量的讯息在微博上进行集聚,使众多博友不断地评论、转发,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看法,而这些观点或多或少的掺杂着非理性因素,表现为流言、谣言、各种极端言论。这反映出网民心中有“焦虑”、“怒”,微博为其提供了一个宣泄平台,本无可厚非,难以理解的是,不少加v的所谓知识分子和企业精英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有搬弄是非之嫌。

(三)监管有限,自由无度。我国目前对微博的管理主要是网络文化主管部门、互联网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等,中央层面为、工信部、国家安全部国家互联网办公室、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等多个部门。在实际监管中多头管理格局频出,职责不清,协调难度大,加之,现有法律在规范网民、运营商和服务商方面还是空白,网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微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依靠微博运营商自行管理的层面上,要实现对微博运营的监管难度大。党政干部虽然以个人名义开通微博,但其特定的政治职务决定了其言论也代表着相关政府部门的立场,党政干部个人形象与政府部门形象紧密相关。任何事物都要有个度,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微博内容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三、利用微博加强社会管理的对策

利用微博来加强对社会管理,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为妥善应对微博所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转变思路,加强学习。政务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载体,政府和官员要重视微博舆论场传播规律,在服务人民群众上下足功夫。政府和官员要做到三平:一是平等的角度。官员的微博不能居高临下,打官腔、说官话,而应当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博友进行交流,做到平等待人。二是平实的语言。长而空不好,同样短而空也不好。140字虽少乾坤大。在140字内文字要通俗,内容要实在,才能赢得网民的支持。三是平和的心态。以平和心态面对“愤青”,多做说明,不争辩不反驳不对骂,官员要有这样的胸怀和风度。如果在微博问政中因为一些不理性的声音。就放弃对民意的关切,那么直接的结果就是同时也丧失了那些理性网民的支持。说到底,微博问政不是新鲜事物。只不过是借助微博这种新媒体手段,对以往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一种补课。微博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要想解决微博中提到的问题,“功夫在诗外”,更多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挖掘,依靠制度路径推动民主实践,网上网下双向行动。

(二)支持引导,消减对抗。网民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分辨能力和自控力不强的民众极易被别有用心的言论煽动。想要充分利用到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新媒体的社会性,首先,了解微博的社会教化能力。正如王晨提出的“重视加强微博客内容建设,通过微博客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良好风尚,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和网络文明的发展”。“通过微博客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展现符合主流文化方向、弘扬主旋律、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充分发挥微博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快发现、快受理、快处置、快反馈”的运作流程。及时安抚民众暴躁的心情,消减民众对抗情绪。政务微博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担当起净化社会言论空间的责任。其次,注意对于网络舆情危机的预防,对出现的一些与事实相悖的、错误的言论,在科学分析之后,要通过微博予以回应并给出正面信息,引导言论,形成网络舆情危机的预防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微博改变一切篇7

不织微博,绝对oUt!当你兴冲冲地在群里贴出一条自己觉得挺好玩的消息时,群友跳出来对你说“old”,这是多么不给力!微博上的这些小应用,你用了木有!用了木有!!

腾讯微博广播也要搭配美图

微博已经是许多朋友的日常操作之一,不过单纯的文字广播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当配上一些美图,相信评论和转发的比率会比较高。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在本地计算机苦苦搜索,可以直接利用“搜图”功能为微博配上合适的图片:进入腾讯微博的广播大厅,单击工具栏的“图片”按钮,默认是“本地上传”模式,请切换到“搜图”选项卡,这里提供了“表情图片”和“普通图片”两种选项,前者仅局限于搜索表情图片,后者可以获得更大的选择余地。输入图片名称,点击搜索按钮,显示搜索结果之后,就可以找到需要的图片,单击即可将其嵌入微博,是不是很方便?如果没有看到这一功能,请从页面右上角切换回“普通版”。

用搜狗浏览器实现一键分享

利用搜狗浏览器腾讯微博专版,可以实现腾讯微博的一键操作:单击工具栏上的“腾讯微博”按钮,在弹出页面输入相应账号和密码授权,授权成功之后,无论当前在浏览什么内容,只要单击“腾讯微博”按钮,即可一键访问微博内容,每当有新增听众、新私信,都会及时弹出提醒。单击“分享到腾讯微博”,可以将当前网址到腾讯微博,分享网页可以通过“分享”子菜单实现。

在微博相册中圈人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新浪微博的相册中(点击微博顶端的“应用/相册”即可进入)还有一个有趣的应用:圈人。进入微博相册以后,选中某张图片,点击“圈人”,会出现一个正方形的框(可以拖动),在输入框输入你朋友的微博昵称就可以圈人了。圈人成功后,被圈出的人的头像会显示在图片的右侧,要重新圈人的话,可以删除此头像。被圈出的你的朋友会收到一条信息,告知他在XXX的相册中被圈出来了。

微博改变一切篇8

企业社会化媒体能够改进员工通信、简化协同。但是,保证将社会化媒体无缝整合到员工工作流中则是另一回事。

员工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微博等社会化网络网站进行日常工作,但是在不同的UC系统和社会化网络平台之间进行切换非常耗费时间,而且也影响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供应商现在注意到了将社会化媒体活动直接整合到员工工作流的产品需求。

社会化媒体整合:引导“信息水龙头”

根据ForresterResearch首席分析师HenryDewing的观点,UC供应商应该重视的方向是,将一般在微博或企业社会化网络工具上进行的会话添加到他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UC平台上。他说:“有如此之多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如微博、人人网,人们不愿意来回切换这些网络。”

社会化商业软件提供商iGLoo最近了一个新的企业微博应用,它能够直接整合到企业的UC平台或企业内部网。iGLoo销售运营副总裁andrewDixon说:“就像使用微博一样,人们能够实时微博更新。这个微博应用程序允许员工与工作流实时会话相关的微博。”

Dixon指出,一般的微博服务不能识别信息目标源,而iGLoo企业微博应用则更具可定制性。员工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向指定的同事或群组问题或评论,从而消除“信息水龙”的问题。他说:“通过允许员工选择信息位置,会话就能够有针对性地传达到与信息相关的工作人员。”

Dewing指出,在协同平台上整合社会化服务是大型企业社会化媒体趋势的中心。Salesforce推出了Chatter,它是采用Facebook界面风格的企业通信平台,而iBm的社会化软件Sametime则整合了polycom的ReaLpReSenCe平台。他说:“我认为,现在的大趋势是使员工能够减少在不同软件上的切换次数。”他说:“通过iGLoo企业微博应用程序,通信就能够在一个窗口中完成,“对于企业而言,将所有社会化媒体源整合到一个窗口中是一种福音。”

社会化媒体整合能够促进社会化媒体用户对工具的接受程度

Dewing指出,随着社会化媒体在员工工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于专门管理事件流和微博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说:“五年前,邮件客户端是企业员工的主要交流工具。现在,主要的交流工具变成了即时通讯客户端。”

Currentanalysis首席分析师BradShimmin指出,优化企业工作流的社会化媒体整合将成为行业规范,但是现在供应商才刚启动这个业务。他说:“iGLoo采用了新的产品架构,使它们适合不同公司需求。它们的最终目标是赋予企业灵活性,真正让通信语境发生。”

企业将寻求能够处理不同部署方法的供应商——包括纯粹的软件即服务(SaaS),并且可以解构产品,使之适合企业内部网或其他通信平台。而且,Shimmin指出,这些产品可以作为员工UC流统一知识库,同时很好地整合现有产品,这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Dixon指出,推动用户应用社会化媒体并不是改变行为。他说:“企业不可能要求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如停止使用电子邮件、开始使用社会化工具进行通信。相反,我们要基于现有的常用工作方式,并且更高效地发送微博。”

Dewing指出,企业微博及将通信直接整合到人们的工作环境,将与电子邮件有同等的效果。他说:“我认为,五年后再看企业,你会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工具,该怎么办?’”(来源:techtarget中国)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微博改变一切篇9

[关键词]新闻评论微博化;趋势;利弊

微博的原型是2006年诞生于美国的twitter。在twitter出现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它以惊人的速度风靡全球,微博在中国的真正走红是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了“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了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新浪微博开通后微博在中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随后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了微博业务,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相继上线,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的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有网友将微博戏称为“围脖”,现在“织围脖”已经成为网上最热的活动,深受广大网民的追捧。

微博让人们能随时随地的了解、传播身边所发生的新闻,并发表个人的意见,实现了即时的信息分享。微博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新闻业的极大的冲击,微博传递消息的迅速、便捷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微博近乎零时差的传播使报纸报道滞后性更加明显,人们通过网络、手机就能得知一切消息,这就导致近年来报纸的销量正在迅速减少,读者的年龄也普遍偏大,报纸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微博还是网民评论的载体,成为了网民发表观点、进行社会评判和开展交流讨论的舆论平台。它能容纳所有人的评论,也能使每个人都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的表达民意,相比于正式的报纸评论,许多人显然更喜欢看富有人情味的评论。虽然微博上的评论好坏不一,但的确不乏一些有见解的评论,而且微博上的评论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这就使许多人不再关注传统媒体上的评论。传统媒体也在微博的影响下推陈出新,开始改变新闻传播的模式及新闻评论的形式,纸媒新闻评论受微博的影响出现了微博化的现象,例如原本严谨的报纸也开始活用网络用语,更加亲民;例如《人民日报》2015年4月18日的《今日谈・“实起来”难在哪:“漏水”的工程群众不买账》:“政府埋单,群众为啥不买账?细一打听,原来是一些注水、掺假的民生工程让人寒了心。在本该退耕还林的贫瘠撂荒坡地上搞国土整治,劳民伤财;在墙上刷涂料充数危旧房改造,‘马屎汤圆皮面光’;在村里只修水池不铺入户管道,水池‘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凡此种种,只求面子、不顾里子,甚至弄虚作假、暗藏贪腐。这样总是‘漏水’的民生工程,着实让老百姓生气。”这些口语化的语言,亲切、生动地反映了百姓的心声,读起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人民日报》2015年1月27日的《今日谈:期待两会好声音》、《人民日报》2015年3月2日《今日谈:让“中国好游客”成为共同名片》就利用时下最流行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来吸引读者,贴近百姓的生活。评论语言既通俗易懂,又贴近百姓的生活。

新闻评论微博化为传统新闻评论增加了广泛的素材,使新闻评论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同时也使新闻评论存在着关注点易转移,碎片化的弊端。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一波接着一波,这就很容易让受众转移关注点,一个话题很快就会被遗忘而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没能进行深度的评论,一些很好的新闻由头缺少后续的报道与评论,就被其他的热门话题取代。这样就难以达到靠新闻评论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受微博影响许多新闻评论变得过于短小,评论的数量多、来源广,却缺乏深度和系统的评论,这就使新闻评论有了碎片化的弊端。

新闻评论微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新闻评论的选题和内容多元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受众定位不准的问题。传统的新闻评论都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有自身的特色,而受网络的影响,许多报纸一味地追求吸引读者增加销量,对热门的话题进行评论,涉及各个领域,照顾的面广,却缺乏了稳定的读者群,缺少了自身的特色。新闻评论微博化广泛吸纳读者的评论和网友的评论,在体现百姓的声音,广泛集纳意见的同时,也使评论的公信力降低了。由于参与评论的是普通群众,不是专业的学者,所以对事件的评论就难以让人信服。受微博的影响,纸媒也在追求快速的发表评论,有些是直接抛出论点,在获得了时效性的同时,也失去了深度性。而短小的评论也会造成缺乏深度的问题,传统的新闻评论写作,一般具备完整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影响,而太短的评论必然无法深入挖掘事件的内涵。

虽然新闻评论的微博化促进了新闻评论的改革与发展,但也存在着缺乏深度、语言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规范新闻评论的选题及用语。针对微博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产生的影响,新闻评论出现微博化的现象,笔者认为纸媒新闻评论应积极与微博等新媒体融合,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以深度、权威并且亲民的评论提升报纸评论的公信力和竞争力,寻求报纸新闻评论发展的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臧永亮.微博评论对网络舆论空间的建

构[D].辽宁大学,2013.

[2]钱晓文.新闻评论“微博化”探析[J].新

闻记者,2012(5):1003-2033.

[3]刘媛媛.转型浪潮中报纸的“变”与“不

变”[D].暨南大学,2014.

微博改变一切篇10

当前,微博问政已成为网络问政的“急先锋”。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于2012年2月8日《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http://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其中,2011年新增认证党政机构微博客27400个,新增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17393个。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客元年”,政务微博客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在短时间内已成为网络问政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预计,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年、2012年、2013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毫无疑问,年青一代占网民数量的绝大多数,从年青一代一向是未来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力量方面来看,微博问政为我国行政管理创新带来了无限机遇和可能。

1微博成为行政管理的带来新变化

首先,微博在观念和实际效用上越来越“迫使”社会管理实施主体主动或被动地学会“三个基本转变”:一是工作面的转变。从“我不得已被监督”到“在监督常态化状态下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的转变;二是信息面的转变,从“我竭力隐瞒事实真相”到“我主动公开核实事实真相”的转变;三是工作方式面的转变——“我为竭力隐瞒事实真相而不断绞尽脑汁做出掩盖事实真相的事”到“我主动公开事实真相的同时,我在自己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转变。www.133229.Com“网络问政”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举措一实施便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反映的问题涉及医保、治安、劳资、环保等方方面面,并迅速扩展为民生诉求渠道。也许对于政府的决策者们来说,百姓反映的事都很小,有时候小到微乎其微,多是一些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但对于百姓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如果百姓遇到事情需要政府解决,或者想不通需要政府解答,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百姓肯定会不满意。

2政务微博将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

自2009年8月,新浪开通微博以来,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民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网络被曝光的事件层出不穷,在各大网站和论坛,民众诉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声势不可谓不浩大。微博民众对待政府社会管理的表达尤其直接、情绪化,面对每一个没有主管单位的“自媒体”,作为从全能控制者走来的政府管理者,难免有“微博焦虑”或者不习惯,对此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在2011年“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上强调:为政者要有胸襟胆量,“网上骂总比上街强”,要看到多数网民的善意,通过互动找不足,修正自己,消除误解,增进共识。提升“善用媒体”的能力是当前要务。2009年英国政府推出面向政府部门的“twitter使用指南”(templatetwitterstrategyforgovernmentdepartments),提供了微博使用、风险评估、形象推广等功能内容,美国、澳大利亚等也都先后推出了政府应对社交媒介的政策。

3健全政务微博与网民对话的平台和机制

针对微博所带来的重要变化,各方(特别是社会管理实施主体)主动积极应对、不断探索机制的创新方为上策,依个人之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行政管理机制创新是微博问政的突破口和试金石。把微博问政作为不断探索政府与各类社会民间组织、企业主体、广大网民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监督机制,使网络问政不流于形式,甚至未来成为诸如人民代表大会一样的基本社会主体,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各方共同努力与合作的平台。不断探索民间智库能发挥更大社会效用的长效运作机制和与政府部门、广大市民之间的互动沟通机制,作为民间社会机构真正实施为政府施政出谋划策、参政议政甚至监督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这一点上

转贴于http://

看,民间智库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建立微博网民代表大会制度。参照我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度,利用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网络平台资源,建立微博网民代表大会制度。微博网民代表以广大网民投票产生,并且以广大网民投票把不合格的网民代表淘汰,形成一种可上可下、公平竞争的社会机制,成熟时,为了更http://好地实施这项制度,可赋予网民代表以一定权限,甚至履行和我国现行人大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人大代表一样的权利职责!同时,互联网网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现行的各项基本制度相结合,做到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监督政府职能,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政务微博代言人和民间网络观察员相结合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使政府与广大网民有一个固定的互动平等对话平台,并可针对民众聚焦的“民怨”进行及时处理和化解,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长效的各方互动沟通与对话甚至合作机制。现在社会许多矛盾的根源不是因为矛盾真的有多可怕或矛盾根深蒂固,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旦发生事件,各方主体瞬间对立,所以主体双方矛盾也激化的快。如果平时有一种各方互动沟通与对话甚至合作机制的话,那么,通过平等对话,许多矛盾甚至就会消失在萌芽状态。

(3)探索多种合作沟通路径和监督交流渠道。“微博曝光—网友热评—媒体跟进—政府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处理公共问题和社会事件的固有路径。不足的是,这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并不是丝丝相扣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脱节,而且,在“媒体跟进”到“政府处理”这一环节更容易脱节,很明显,我们需要探索多种合作沟通路径和监督交流渠道,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拥有一个各方平等对话的平台,进而达到监督政府行为的目的,这也是一个开明而富有远见的政府所想要看到的。可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微博问政将政府工作晒于阳光之下,这种自媒体彻底打破由宣传部门把关,媒体自律严格控制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而微博自媒体的无中心传播,遇到重要事件,成倍式的转载功能造成处处是中心,无处不开花的结果。仅靠宣传部门、网警、网站客理人员,每天对着上千万信息量,显然会力不从心。而且我相信互联网以后有望成为最强大的监督政府职能的天然社会监督体系和机制,政府在此顺势而为掌握主动权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在未来,社会管理的主战场在互联网,我们能否好好利用互联网,想方设法整合各项资源要素为我所用,这是社会管理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转贴于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