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非四个字的成语十篇非四个字的成语十篇

非四个字的成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7:47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1

[关键词]四字格;修辞特点;片名翻译

一、电影与修辞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是人们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传授经验和劝诫教训的功能。而各个国家不同的电影都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它们深深扎根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当中,电影片名的翻译往往反映了各自民族在人文、地理、风俗人情、价值观念和等方面的特色。一个好的片名对观众的影响甚至有时候比电影自身更大。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译者必须对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创造出比较精彩的片名从而打动观众的内心世界。

在以往的电影片名翻译中,译者较大程度地使用了四字格。笔者曾对欧美国家的上百部电影片名的翻译做过细致的观察,结果发现,四字格的使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达到了30%之多。虽然说笔者选择的范围不是很广泛,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译者在进行片名翻译时对四字格使用的青睐。

电影片名的翻译讲究节奏和押韵,从而可以形成声律美。这使得片名可以朗朗上口,且听起来铿锵悦耳。四字格的使用完全满足了片名翻译这方面的需求,因其在语音层面注意节奏和押韵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十分朴素晶莹的语言,又经过千百万人的锤炼,因此四字格既有自然之美态,又无人工斧凿之痕迹,这使得电影的名字便于记忆,而且又容易在广大人民当中得到传诵。

在修辞方面,四字格在音律、形态以及语义方面都很符合电影的表现形式。在音律上,利用汉语的发音特色,和谐其音调搭配,由此产生出一种和谐回环的音乐美,大量使用押韵是电影片名翻译的一大特点;在形态方面,巧妙地使用汉语中的双音节汉字,在选词方面取精用宏,造句上压缩概括,形成四字格独特的简练美;在语义上,四字格突出的特点是形象生动、活泼感人,其艺术力量沁人心脾,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二、四字格言的分类

对四字格自身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按照现代意义来说,所谓四字格就是由四个单独的汉字所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概念意义的词组。但是由于汉语在其功能方面的特殊性,很多四字短语无法归纳为四字格,例如“非常想念”“强烈不满”等。因为修辞是在言语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符合特定类聚系统的模式”。(吴士文,1986)因此四字格具有宽广深厚并带有总结规律性的内容。要让四个不同的汉字浓缩在严整简短的一个词组中,就必须把最恰当的词镶嵌在词组中最关键的地方,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这样才能使听者(读者)联想起很多的内容,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汉语词组中,有一类包含助词“的”“不”“地”的短语不能归纳为四字格,因为其不能与其他汉字一起构成固定短语。如“勇敢的心”(BraveHeart)就是其中一例。但是,四字格的翻译中有一类与以上所述情况相矛盾,那就是四字格的界定受到其前后文语义环境的影响。有些四字词组单独使用并不能构成四字格,但在四字词组连用的句子里,由于其功能与四字格非常相似,因此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四字词组也被称为四字格。例如:

asawelfareclientimexpectedtobowbeforethecaseworker.Deepdown,caseworkersknowthattheyarebeingmadefoolsofbymanyoftheirclients,andtheyfeeltheyareentitledtohaveclientsbowtothemascompensation.imnotbeingbitter.mostcaseworkersbeginascollege-educatedliberalswithhighideals.Veryhigh-profile.(LongingForanewwelfareSystem,newHorizonenglish,BookFour)

译文为:

作为一名福利救济对象,我必须在社会工作者面前卑躬屈膝。内心深处,社会工作者知道许多救济对象在对他们恶意欺骗,因此他们觉得,作为补偿,他们有权让救济对象向他们点头哈腰,俯首称臣。我并不是故意感到愤愤不平。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刚开始时都是些大学毕业生,理想远大,思想开明。他们的办事态度鲜明,毫不含糊。

其中恶意欺骗、态度鲜明、毫不含糊并不能单独作为四字格言进行使用,但是在四字格连用的上下文语境中,其表义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由于片名通常不会太长,所以极少对四字格进行这种连用。

从四字格言构成的特征来看,可以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是固定搭配的短语,包含汉语成语和常用谚语;第二类则是创造出来的新词组。这两个不同类别的短语在电影片名翻译中都使用得非常频繁。以下将通过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一)成语和谚语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本身的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它必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得观众一看到它就会想要去看这部电影,因此很多英文电影片名在翻译成汉语时都会煞费苦心。汉语成语和谚语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其意义极容易被观众所理解。而且,它简洁凝练,能够引发观众对电影的强大共鸣。如以下的片名:

Speed《生死时速》,

FinalDestination《在劫难逃》,

Catchme,ifYouCan《逍遥法外》,

Faithless《背信弃义》,

Justtheticket《天生绝配》,

parentalGuidance《奉子成婚》,

entrapment《偷天陷阱》。

这些翻译成汉语的电影片名,绝大多数观众都非常熟悉,而且它们各具特点:例如,Speed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部经典警匪动作片,但是若按照其英文片名直译为《速度》,则毫无特点,非常平淡,无法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无法引起观众去观看此电影的欲望。而《生死时速》则打开观众的遐想空间,使人对影片的内容会非常憧憬和渴望,并且片名与电影的内容达到了精准的呼应——主人公是如何在危难的时刻展开警匪搏斗的,速度为什么会成为决定人的生死的重要因素,电影的内容在片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Catchme,ifYouCan这个片名有点长,如果直译则是《抓住我,如果你能的话》,这样非常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且十分拗口;但是,若翻译成《逍遥法外》,则不仅表现出了电影的内容,而且片名通俗易记,让观众即使在看完此电影之后也能对其印象深刻,从而使此电影得到广泛流传。

(二)创新词

创新词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四字格的固定词组之外,它还可以对原有使用的老成语或谚语进行创新。运用四字格修辞的特点和一些语法规则,创造出既新颖、又让广大观众通俗易懂的新的四字短语,这种情况在片名翻译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以下的片名:

onStrangertides《惊涛怪狼》,

LoveHappens《爱不胜防》,

enemyattheGates《兵临门下》,

theBrothersBloom《骗行无阻》。

“惊涛怪狼”源于成语“惊涛骇浪”,“爱不胜防”来自“防不胜防”,“怒火焦心”来自“怒火攻心”,“兵临门下”是对成语“兵临城下”的改造,而“骗行无阻”则是对成语“畅通无阻”的翻新。这些改造后的四字格由于是源自于观众所非常熟悉的成语,因此从心理上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从而产生出想观看此影片的欲望。

由于片名翻译中各种修辞格的使用,使得四字格的表现手法更加趋于多样化,从而为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服务,而最终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如下面的片名:

theDeadpoetsSociety《春风化雨》,

theBathingBeauty《出水芙蓉》,

tombRaider《古墓丽影》,

whatHappenedinanight《一夜风流》,

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

这些电影片名若按照其字面意思直译,则平淡无奇、毫无特色。但是经过译者的创造与加工,这些片名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让观众一看到这些片名就浮想联翩,对此充满期待。

三、翻译中四字格的使用

四字格的修辞特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修辞格的种类也名目繁多。英汉两种语言中各种各样的修辞格在两种不同语言的成语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或多或少的体现。而无论使用哪种修辞格都是为了使四字格的表现手法更加形式多样,从而达到帮助观众理解以及吸引观众的目的。比如,美国电影erinBrochovich是以人名为题,讲述一位贫穷的单身母亲如何凭借执著与勇气,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亿万元赔偿的故事。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主人公在美国家喻户晓,而对此一无所知的中国观众,则要通过故事来了解她。若译为“艾琳·布洛克维奇”,观众则只知道它是人名,对其他一无所知,而且也无法吸引观众。若把该电影片名译为“永不妥协”,效果则大不相同。不但与人物的精神一致,而且读起来铿锵有力,令人急欲观看。其他的诸如“春风化雨”(theDeadpoetsSociety),“逍遥法外”(Catchme,ifYouCan)都是巧换、妙换,通过片名直接揭示影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还有一类纯粹是出于易于让观众理解电影内容的目的,利用四字格音律、形态以及语义的特点,更换通过直接翻译较为平庸的片名。比如“窃听风云”(overheard)、“致命伴旅”(thetourist),等等。由于电影自身是一门感官艺术,从而带有不少感性认识的成分,因而这种对片名的再度创作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但是这些译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片名和其内容主题都是一致的。如overhear和“窃听”,tourist和“伴旅”。但是,不依据题旨情境、纯粹为吸引观众而滥用四字格的情况也大量存在,尤其是当前出现了很多译名片面追求新奇怪异,一定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引人注目,但是离题万里,这样的做法必须坚决避免。

四、结语

到目前为止,笔者只是浅尝辄止地对四字格的修辞特点及其对片名翻译的影响做了一个肤浅的探索。这是基于语言风格上的,而非从语言学的各个层面出发的探索,因此其带有不少感性的成分。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讲,四字格能清晰地反映语言的文化背景。虽然电影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但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却似乎没有国界,因此利用四字格对电影片名进行归化译法更有利于本土观众的接受。但是译者也要根据特殊的语境进行特殊的考虑,不可拘泥于四字短语的形式,把任何电影片名都强行翻译成四字格。总之,无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使用何种译法,都必须以符合情境题旨为准则。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04).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2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是用骈文的语言形式写成的,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骈文?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的意思,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唐代的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这篇骈文的语句特点,在分析这些语句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语句包含的丰富的情感。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语句方面的特点主要是以“四六”为主。“四六”,就是文章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形成对偶的形式,“四六”在文章中有五种结构形式,分别是“四四”对偶、“四四四四”对偶、“六六”对偶、“四六四六”对偶以及“六四六四”对偶。

1.四四:就是上句四个字,下句四个字,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个句子就是“四四”对偶句:“三尺”对“一介”,“微命”对“书生”;“三尺”修饰“微命”,“一介”修饰“书生”,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这句话写出来王勃自己身份地下,地位卑微。这个对偶句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在宴会上恭敬谦虚的态度,另一方面暗示官位低下,难以实现远大的抱负。

“四四”对偶句的语言形式一般出现在一个段落的开头,交代时间、季节、自己的身份以及抒发感情等等。比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等等都是“四四”对偶句。

2.四四四四:就是四个四字句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个句子就是“四四四四”对偶句:上句“家君作宰”对下句“童子何知”,其中“家君”又和“童子”对,“作宰”又和“何知”对;上句“路出名区”对下句“躬逢胜饯”,其中“路出”对“躬逢”,“名区”对“胜饯”。这句话是说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我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年幼无知,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王勃交代了自己参加这个盛会的缘由。

“四四四四”对偶句主要是为了交代情况,在这篇骈文中这样的对偶形式比较少,比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也是这种对偶形式。

3.六六:就是上句六个字,下句六个字,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个句子就是“六六”对偶句:“酌贪泉”对“处涸辙”,“觉爽”对“犹欢”,虚词“而”对“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这句话表达了王勃能够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纯正、不被污染,在困境中依然乐观豁达的高尚情怀。

“六六”对偶句主要是为了抒情,在这篇骈文中这样的对偶形式比较少,比如“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也是这种对偶形式。

4.四六四六:就是上下句各由四个字和六个字的句子构成,共同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个句子就是“四六四六”对偶句:上句四字句“老当益壮”对下句四字句“穷且益坚”,上句六字句“宁移白首之心”对下句六字句“不坠青云之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年纪大了,更应该让自己壮志凌云,哪里能够在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更变心志呢?处在困境之中应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这两句话突出了表现了作者“贫贱不能移”、志向坚定的美好节操。

“四六四六”的对偶形式主要是为了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这种语句特点是《滕王阁序》主要的语句形式。比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等就是这种对偶形式。

5.六四六四:就是上下句各由六个字和四个字的句子构成,共同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个句子就是“六四六四”对偶句:上句六字句“屈贾谊于长沙”对下句六字句“窜梁鸿于海曲”,上句四字句“非无圣主”对下句四字句“岂乏明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贾谊贬谪到长沙,并非君主不圣明?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这两句话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质问,行文摇曳生姿,表现了作者“命途多舛”的感慨。

“六四六四”的对偶形式主要也是为了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这种对偶语句形式在《滕王阁序》中要比“四六四六”的对偶形式少得多。比如“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等就是这种对偶形式。

刚才我们分析的就是《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语句方面“四六”对偶句的五种主要形式和特点。当然,除了这几种主要的对偶形式之外,文章还有三字对和七字对。其中文章一些七个字的对偶句也成为千古绝唱。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不详细分析了。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3

关键词:六字串自然节律音步

1.提出问题

冯胜利老师在《论汉语的自然音步》中通过不受“音节―语素”控制的无义字串来发现从三音节到七音节的字串的自然音步。在谈到六字串时有如下论述:“六个音节的并列结构没有发现,但是音译词则如‘捷克斯洛伐克’。其中的间歇在二、三之间,亦即[2+4]的形式‘捷克#斯洛/伐克’:这就是说,六个字的自然音步是前两个音节一个音步,后四个音节组成两个音步,尽管后四个音节结合比较紧密。”[1]

相对于其他音节数的字串,六音节的字串的节律不容易通过语感划分出来,即便是冯老师给出的这个例子,我们读来也还是有模棱两可的感觉。而且,音译后汉语的停顿语感一旦下降,音译词就很容易受到其源语言的影响。对源语言越熟悉、掌握越好的人受影响越大。如果是研究英国历史的学者,对anglo-Saxon的熟悉度越高,就越倾向于接受[3+3]的停顿方式;甚至如果我们常常接触这些词:美国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暮光之城男主角“罗伯特帕提森”,巴尔扎克著作“欧也妮葛朗台”(法语音译词与英语效果相同),我们就越倾向于读成“捷克斯洛伐克”,即便是不熟悉源语言的人,如果偏好韵律,如“红酥手、黄藤酒”,如“东风恶、欢情薄”,如“四美俱、二难并”,也会有相同的倾向。

因而我们不禁对六音节的自然节律的结论提出质疑。冯老师的文章并没有对六音节的问题作进一步叙述,本文希望通过进一步探讨,加深对人们汉语自然节律的认识。

2.六字串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节律体现

自然音步的存在,在言语中有所反应,并与语法相互制约与影响,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七音节的字串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与词曲中均有出现,并对现代汉语的韵律有广泛影响。依此类推,六音节的自然韵律也必然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由于六音节在现代汉语中能找到很少可供参考的依据,我们便将目光投向古代。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六言著称的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的骈文,它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本文希望通过对骈文以及后来骈体文六字句停顿的考察,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骈文与赋中较著名的作品为数不少,今取较熟悉的几篇来看:

2.1王羲之(晋)《兰亭集序》

王羲之(晋)《兰亭集序》[2]中,六言句共有12句,[2+4]格式的有11句如下:

(1)又有清流激湍

(2)仰观宇宙之大

(3)俯察品类之盛

(4)所以游目骋怀

(5)悟言一室之内

(6)放浪形骸之外

(7)当其欣于所遇

(8)不知老之将至

(9)及其所之既倦

(10)不能喻之于怀

(11)亦犹今之视昔

还有一处为[3+3]式:

齐彭殇为妄作

此文[2+4]格式占总数约92%,与冯老师的结论相契合,可谓[2+4]式的佐证。我们继续往下看:

2.2王勃《滕王阁序》

在王勃《滕王阁序》中六字句共有45句,[3+3]式有16句如下:

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

[1+5]式有14句如下: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

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幸承恩于伟饯;是所望于群公。

[2+4]式有13句如下: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谁悲失路之人;尽是他乡之客;

所赖君子见机;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空余报国之情;

岂效穷途之哭;

[4+2]有2句如下: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2+4]式的句子在总数中只占约29%,明显没有在《兰亭集序》中的优势。

2.3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3]

再来看在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中,六字句共有20处,[2+4]式15处如下:

以垂丽天之象;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有逾画工之妙;

无待锦匠之奇;至于林籁结响;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

重以公旦多材;写天地之辉光;《洛书》韫乎九畴;既发吟咏之志;

亦垂敷奏之风;以能鼓天下者;故两仪既生矣;

[4+2]有2句如下:

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

[3+3]式3句:

研神理而设教;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

[1+5]式1句:

必金声而玉振;

[2+4]式占75%,具有明显优势。

2.4江淹的《别赋》

[2+4]式:

是以行子肠断;至若龙马银鞍,乃有剑客惭恩,或乃边郡未和;

至如一赴绝国,又若君居淄右,傥有华阴上士,下有芍药之诗;

至乃秋露如珠,是以别方不定,使人意夺神骇,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4+2]式:

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可班荆兮赠恨,惟尊酒兮叙悲。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3+3]式: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巡曾楹而空,抚锦幕而虚凉。造分手而衔涕,感寂漠而伤神。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

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

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1+5]式:

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

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

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虽渊云之墨妙。

[2+4]式13处,占总数46的28%,并没有什么优势。

2.5鲍照《芜城赋》

[2+4]式:

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当昔全盛之时;

井干烽橹之勤,若夫藻扃黼帐,莫不埋魂幽石;

[4+2]式:

重江复关之,四会五达之庄。歌堂舞阁之基。

[3+3]式:

图修世以休命。制磁石以御冲,糊以飞文。

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

[1+5]式:

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竟瓜剖而豆分。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6字句共20句,[2+4]式5句占总数的25%。

3.六字串节律的灵活性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2+4]式并没有在六字句中占有优势,即使是在某些作家的作品中有倾向,从综合的统计来看,也只是和别的格式平分秋色。和四言、五言、七言的自然韵律在其组成的文学作品中占有绝对优势相比,六言诗的[2+4]式自然韵律实在不值一提。为什么其他音节数的自然韵律对其停顿有那么强的制约作用,而六字串的却似乎没有怎么受到影响呢?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六字串的自然音步并非[2+4]式;第二,六字串的自然音步是[2+4],但是由于有一种更大力量将其牵制,在这股更大力量的作用下,六字串无暇顾及其自身的自然节律,于是造成其灵活多变的停顿现象。

第一种可能我们暂不做什么结论,假使第二种可能成立,六字串的自然音步是[2+4],那么使其冲破[2+4]的停顿的巨大的力量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六字串与其它字数的字串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汉语的音步一般有两个音节组成,三个音节组成“超音步”,四字串一般由两个双音节的音步组成。在历史上,一些双音节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偏爱四字格的缘故。如王云路老师在《试谈韵律与某些双音词的形成》中提到,为了保持四字格,就灵活运用单音节的“处”字与双音节的“所在”,如“母必知处”“失其所在”[4],这两个词词义相同,为了形成四字格式,而对选词造成了影响。那么在汉语中,如果有的音步的张力很大,那么他就有可能影响其他张力较小的的韵律规律,使其他的次规律被迫服从。冯胜利老师在《论汉语的“自然音步”》中讲到“双音节自成一个音步……三音节是一个而非两个韵律单位,三音节在纯韵律系统中也是一个独立的音步。”我们不但同意冯老师对于双音步和三音步的论断,而且认为,双音步和三音步有着强于其他音步的巨大张力,在没有盈余的前提下,一个字串中有最大数量保持的双音步(大于五字音节的字串以四音节的方式实现)和三音步的完整性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最大限的保持双音步与三音步的完整性”。

比如:五音节的字串如果切分成[2+2+1](而非[1+2+2]是由于汉语词为“右向音步”,以下同样的情况不再鳌述),能够保持两个双音步,但是有一个盈余。切分为[2+3]式的话,在没有盈余的前提下,用停顿能且仅能切分出一个双音节音步和一个三音节超音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双音步与超音步的完整性;同理,七音节(大于五字音节的字串以四音节的方式实现)的[4+3]式保存了一个四音节双音步和一个三音节超音步,[1+6][6+1][2+5][5+2]都会有剩下的孤立音节,不能最大限度保持双音步与超音步的完整性。所以我们选择[4+3]式作为最大限度保持汉语自然音律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节律。

然而六音节的字串,形成[3+3]式、[2+4]式、[4+2]式皆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双音节音步、三音节超音步与四音节双音步的保持,不违反自然节律的要求,所以它的韵律才比其他的音节数形成的字串灵活多变。

总而言之,张力是对双音节音步、三音节超音步与四音节双音步自然节律最大化实现的要求,左右了我们对不同字数字串的停顿选择。

4.结语

汉语的自然音步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和语法、语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四字串、五字串、七字串的组合对汉语的影响颇大,韵律与句法语义在相互影响的作用下分别出现了四言诗、五言诗与七言诗,其韵律皆符合我们对其自然韵律的认识。然而通过考察,在六字串形成的文学形式骈文与骈体文中,六字串的韵律并没有常迹可循,在这正是自然音步影响的结果。

双音节音步与三音节超音步对语法语义具有巨大的制约作用。五音节的[2+3]式与七音节的[4+3]式都做到了最大限度保持双音步与超音步的完整性(对于五字串我们选择的节律是[2+3]而非[3+2],七字串是[4+3]而非[3+4],这是由于汉语韵律受“右向音步”规律制约的结果)。而六字本身能用不同的方法保持双音步与超音步的完整性的满足,所以其自然音律灵活多变。总而言之,汉语中,对四字串、五字串、六字串、七字串的自然节律起根本性制约作用的还是双音节音步与三音节超音步的完整性的限制,它对不同字数字串的自然节律的影响和作用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是不同字数字串的韵律规律中更基本的规律。

注释:

[1]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中国语文,1998年,第1期。

[2]王勃:《文言文全解》,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第58-90页。

[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0页。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4

关键词:成语结构四字格均衡对称

汉语的成语极为丰富多彩,它们经由汉族人民语言实践的千锤百炼而形成,具有惊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为一般词语所不及。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出现于人们的唇吻笔端。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特征和优势,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成语,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呢?这里我们通过对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的定量分析,发现成语在结构方面呈现出一种均衡对称性。这种均衡对称性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辩证哲学观点和思维方式,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心理。本文将从基本形式、语法结构、语义结构三个方面对成语结构的均衡对称展开论述。

一.成语的基本形式

(一)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

经统计,《词典》中共收成语5446条,根据成语字数及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四字成语:共5077条,占总数的93.22%。例如:按图索骥、乐不思蜀等。

2.骈体成语,这里借用了吴越在《骈体成语——成语中的一支异军》中的提法,所不同的是吴先生的骈体成语是指分为前后两句,字数至少八字或者更多,成双作对,骈体连用的成语,而笔者认为符合上述条件的六个字的成语也应包括在内。此类成语共157条,占总数的2.89%。例如:吃一堑,长一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等。

3.其他形式的成语:共212条,占总数的3.89%。例如:下马威;病笃乱投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等。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四个字的成语共5077条,占总数的93.22%。而其他两种类型的成语加起来才369条,不到总数的7%,其数量可说是微不足道。由此可以得出,四个字的成语在成语中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

(二)四字格成语形成的原因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汉语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语最终选择了四言,而不是三言、五言、七言或其他形式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审美心理

四字格是最具有汉语和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对于客观事物,古人总是采取一分为二的二元对待观点,认为“奇与偶”、“阴与阳”、“损与益”、“否与泰”、“刚与柔”这些现象总是成对出现。而“四言”是最能体现古人这种“以偶为佳”要求的形式,它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同时字数又相对较少。“以偶为佳”的要求可以在“四字格”这种形式中得到最充分而集中的体现,所以四字格成语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

2.语言内部因素

从成语的表达和结构状况看,成语的构成成分大多是单音节的,四个单音节就可以表示相当于四个词的意义单位,在应用上足以表达复杂而深刻的认识。而且四字格内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从成语的语音结构看,四字格的语音,一方面以两段音节数量的整齐划一,实现了音长上的等量均衡,另一方面,大多数四字格还以两段段末音节的抑扬顿挫,形成了音高上的错落变化,从而体现出汉语语音平仄相间、整齐均衡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历史沿革影响

四字格成语大多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来源和发展过程,而且与文学语言史上韵文、骈文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为主,语言形式整齐,源于《诗经》的成语有150多条。春秋时期思想的解放也带来了语言形式上的解放,但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用来说理的四言短句并不少见。其后,汉魏四言诗和六朝骈文的兴起使四字格的语言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唐朝的“古文运动”在韩愈和柳宗元的倡导下,虽然反对骈四俪六的骈文,但他们反对的主要还是骈体文的内容空洞以及形式的苛求对内容情感表达的束缚。所以,四字句或含有四字格的句子在以后的诗词曲乃至散文中仍然大量存在。

二.成语的语法结构

(一)成语的语法结构划分

成语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汉语语法的结构关系,许多都可以在成语中看到。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在此我们只对《词典》中所收的5077条四字格成语的语法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语言的内部规则一般来说总是体现在出现频率较高、常为人民群众所使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中,成语也不例外。为了不被一些用字生僻的成语冲淡常用成语的特征,我们把5077条四字格成语中的123条剔除在外。因为它们出现频率低,含有生僻字。对生僻字的界定,我们以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81)中的收录为标准,其中未收入的字判定为生僻字。因此,实际统计的四字格成语共有4954条。

根据语法结构的不同,四字格成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关系:联合结构,如推波助澜;主谓结构,如余音绕梁;动宾结构,如包藏祸心;动补结构,如忠贞不渝;偏正结构,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定中结构,如轩然大波,其二为状中结构,如欣欣向荣;兼语结构,如认贼作父等。

经过对《词典》的统计,我们发现联合结构的成语共有2171条,占了四字格成语总数的将近一半,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由于联合结构的成语数量众多,内部结构复杂,下面我们对它进行具体分析。

(二)联合结构成语的内部分析

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可以分为结构相同、词类相应、意义相同、相类或相反的前后两部分的成语。这里从两个方面对它进行讨论:

第一,在前后两部分语法结构相同的联合成语中,每个成语的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谓关系,如:风平浪静、龙飞凤舞等。

2.动宾关系,如:舞文弄墨、斩草除根等。

3.偏正关系,其一为定中关系,如:和风细雨、锦心绣口;其二为状中关系,如:远走高飞、并驾齐驱等。

4.联合关系,如:鳏寡孤独、起承转合等。

5.两部分都是联绵词的,如:颠沛流离、斑驳陆离等。

第二,在联合成语当中,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各不相同的。大致可以分为并列、对比、承接、因果、目的五种。

1.并列关系。按并列关系组成的成语,其前后两部分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两个部分的整体意义基本一样,实际上是一种重复性的强调。如:轻举妄动、琼楼玉宇等。

2.对比关系。这类成语前后两部分互相映衬,每一部分都不能单独表示成语的意义。并列关系的一部分就可以表示整个成语的意义,而对比关系必须同时使用才能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有名无实、貌合神离等。

3.承接关系。这类成语前后两部分一定不能颠倒。因为就事理而言,前一部分的事情必然发生在前,后一部分的事情必然发生在后。如: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

4.因果关系。这类成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所以前后两部分也是不能颠倒的。如:水滴石穿、理屈词穷等。

5.目的关系。这类成语的前一部分所表示的行为是以后一部分所表示的行为为目的的。如:惩前毖后、削足适履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仗作为构成联合式成语的手段被广泛地运用。所谓对仗,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相对并列的一种形式。诗中的对仗,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自对。作为一个词组的成语,只能是两个节奏单位的自对。体现在联合式成语结构上就是一三、二四两字各自词性相同,词义相辅或相反,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彼此平列,虽然有的内部关系有前后之分,但它们处于同等地位,不分主次。不管前后两部分都是主谓关系的“烟消云散”,或者都是动宾关系的“摧枯拉朽”,抑或都是偏正关系的“冷嘲热讽”,它们的前后两截都是一付工整的对联,都以相同的结构字数,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义,在形式上它给人以匀称的美感,在内容上,由于近义的相成,或反义的映衬,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这些对仗的形式,表现了联合式成语均衡对称的特点。因为联合结构在成语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它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四字格成语的特点,所以我们概括为四字格成语在语法结构上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

三.成语的语义结构

上文从语法的角度对成语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这里我们来看看在语义方面成语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就语义而言,成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类义、反义对举的情况。联合式成语同其他类型的成语相比不仅数量多,而且有自身独具的特点,所以单列出来进行讨论。

(一)联合式成语的语义结构

在论述语法结构时已经提到,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可以分为结构相同、词类相应、意义相同、相类或相反的前后两部分的成语。意义上的这种特点表现为成语构成成分语义的相同或相对,具体类型如下:

1.两组同义、类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家喻户晓、眉开眼笑等。

2.两组反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出生入死、色厉内荏等。

3.一组同义、类义成分和另一组反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同甘共苦、改天换地等。

4.同一成分和一组同义、类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全心全意、尽善尽美等。

5.同一成分和一组反义成分交错对举。如:知己知彼、半信半疑等。

6.两个不表示实在数目的数词和一组成分交错对举。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这组成分语义相同或相类。如:五湖四海、四通八达等。

其二,这组成分语义相反或相对。如:七上八下、九死一生等。

(二)非联合式成语的语义结构

非联合式成语是指主谓、偏正、动宾、动补、兼语等类型的成语,它们前后两部分的意义不是相同、相类或相反,而是呈现出两两相应。所谓两两相应,就是指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之间有相承应的关联,或述说、或支配、或修饰。这类成语由于前后部分意义相应,所以出现同义、类义、反义对举的情况相对较少,具体类型如下:

1.一组同义、类义成分和一组反义成分连用。例如: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等。

2.一组反义成分和其他成分连用。例如:爱憎分明、始终如一等。

3.一组反义成分和其他成分交错使用。例如:公而忘私、夜以继日等。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成语中存在大量同义、类义、反义对举的现象,这反映了成语在语义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联合式成语中同义、反义成分的运用使得四字格成语内部的一、三字或者二、四字,或者一、三字连同二、四字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从而体现了语义分布上的平行之美。我们知道四字格成语在语音节奏上一般分为“2+2”两音步。以此为据,可以把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概括为以下三类:第一,音步间的对称。设想两音步之间即四字格的中心有一对称轴,若沿轴将两部分折叠,则二者完全重合。联合式成语就属于这种对称类型。第二,音步内的对称。不仅在音步间可以有对称轴,音步内也可以有对称轴,即在四字格的一、二两字中间或三、四两字中间。四字格成语前后音步内的两字词性相同,语义相同或相对,傍轴左右对称。含有同义、类义、反义成分的非联合成语就属于此种类型。第三,隔音节对称。这种类型不同于音步间的对称,因为它不是两个音步在语义上的完全重合,而是两个音步之中部分成分具有对称关系。上文所说的非联合式成语语义结构中的第三种类型就是这种隔音节对称。语义分布上的平行和对称都是以对应位置上的语词词性相同,语义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从相互映衬、补充、矛盾、对立中,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异中之同、多样统一及整齐和谐。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基本形式、语法结构还是语义结构方面成语都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性,那就是均衡对称。就基本形式而言,“四字格”符合汉语音节上“偶字易安”的要求,本身就给人一种匀称平稳之感。就语法结构而言,联合式成语占绝对优势,它自身结构所体现出的均衡对称就可以推而广之成为四字格成语的普遍特点。就语义结构而言,大量同义、类义、反义现象的存在使成语在语义分布上具有了均衡对称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刘洁修.成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马国凡.四字格结构的模糊性[J].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3).

[3]吴越.骈体成语——成语中的一支异军[J].语文学习,1982,(11).

[4]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J].北京大学学报,1985,(3).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5

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哪怕是“洞幽烛微”,也一定能“拨云见日”。

一、据义定形

汉字的正确使用是为了明确的表达一定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或一定的语境来判定汉字的使用是否正确。

如“哈密瓜”的“密”字,常与“蜜”字混淆。如果明白了“哈密”是新疆哈密地区,而非指瓜甜,像“蜂蜜”一样,就不会把“哈密瓜”写成“哈蜜瓜”了。

再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a项中“出奇制胜”,容易和另一个成语“出其不意”混淆:如果我们明白了“出奇制胜”中“奇”和“出其不意”中“奇”的含义,这两个词的字形就会避免写错。“出奇制胜”是指“用奇兵或肖计战胜敌人”,所以“奇”可以理解为“奇兵’或“奇计”。而“出其不意”是指“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所以“其”可以理解为“代词,他”。

二、形声推形

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所以,在字形题中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推测出该字在词语或语境中是否使用正确。

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C项“顶梁柱”,我们可以根据“梁”这个形声字的形旁推断出“梁”指屋架中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因此“顶梁柱”“悬梁刺股”“梁上君子”都应为“梁”。“粱”据其形旁“米”可以推断该字指谷子也指主食,因此有成语“黄粱美梦”“膏粱子弟”等。

三、结构推形

汉语中有些四字词语,可以根据其结构关系来判定字形。例如并列关系,可以根据前后词语意义相近或相反来确定字形是否正确。

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D项中“老奸巨滑”,答题中很多考生没有发现这个词有误,致使误选。如果看清这个词语是并列关系,那“奸”和“猾”词义应该一致,都有“奸诈狡猾”之意,由此可以确定“猾”应为“狡猾”而非“光滑”的“滑”。

四、特殊记形

有些词语的字形很容易记错,而且人们普遍用错,这样的词需要我们格外注意,要单独记忆。

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a项中“文身”,虽然指“在人体上刺成花纹或图形”,但这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应当写成“文”而非“纹”。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6

大同四中刘雪峰

中文摘要:任何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都不可能是自给自足的,时不时要吸收其它民族语言中的有益成份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本文主要探讨了外来词影响下出现的一些新的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主要表现为多音节词语的频增和缩略语的滋生是同步进行的,新兴类词缀的出现,字母词的出现。

关键词:外来词多音节词语缩略语类词缀字母词

语言是动态发展的,当社会发生大的变化时,语言中的词相应地也会发生变化,并做出适时调整。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并论述在外来词的影响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多音节词语频增与缩略语的滋生是同步进行的,大量新兴类词缀的出现是外来词影响下出现的一大特点,字母词的大量出现。

1.多音节词语频增与缩略语的滋生是同步进行的

受外来词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音节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如“世界贸易组织、汉堡包、艾滋病、波音飞机、克力架、诺贝尔资金”。这里想要重点指出的是一部分外来词进入汉语后二度参与构词,使汉语中的多音节词语频增,如“卡”是早先就引进的外来词,可是随着各式各样的卡在中国频频出现和使用,利用这一词语再次参与构词,形成了一个“卡”词族,如“借记卡、提款卡、银行卡、金融卡、社保卡、电信卡、条码卡、电子贺卡、手机卡、电话卡、积分卡”,以至于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的“持卡族”。这些外来词参与二度构词的能力很强,往往能够利用汉语构词时的类推机制形成新的词族。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是因为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要求有新的表达形式与之相适应,外部原因只是促使多音节形式产生的一个条件,词语内部的原因是其发展的内动力,汉语原有的音节数量也就是双音节不能够承担大量的现实表达需求,就必然会出现新的三音节或是多音节的形式来调整适应。

由于多音节词语不太容易上口,加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主观心理上就会要求有更加简明的形式来表达新的社会现象,于是,越是使用频率高的词语越是容易产生简缩形式。缩略的对象有的是词,有的是短语。下面就来谈一谈汉语外来词的具体缩略形式。

四个音节的外来词经过缩略一般可以组合出1+3、1+4、2+3这样几种形式,其中的数字表示的是这个语素在词语当中的位置。1+3式的,如“电邮(电子邮件)、化纤(化学纤维)”,1+4式的,如“诺奖(诺贝尔奖)、星战(星球大战)”,2+3式的,如“名模(着名模特)、峰会(高峰会议)”。此外,还有些双音节的缩略语是从四音节以上的词语中选取其中两个音节合成的,如“卡厅(卡拉oK厅)、世贸(世界贸易组织)、维C(维生素C)”。单数音节向双音节变动时,有的取前两个字,有的取后两个字,如“大巴(大巴士)、行业界(业界)、新款(新款式)、氧吧(氧气吧)”。缩略主要是以四字变为二字的居多。说到外来词的缩略问题,就不能不说到近年来出现的字母词。字母词大多属于缩略语,是通过选取每一个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然后再把这些选取出的字母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有的是单个字母加汉字,如“t恤、B超”,有的是双字母或双字母加汉字,如“CD、Ct、tV、oK、pC机、iC卡、aa制、Bp机”,还有的是多字母形式的,如“mtV、CpU、BaSiC、apeC”。

2.类词缀的出现

类词缀的存在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汉语当中真词缀的意义常常是虚化了的,同传统词缀相比,类词缀的语义并没有完全虚化,有的时候还会以词根的面貌出现。

按照类词缀位置的前后可以分类前缀和类后缀两种,如:

亚-健康、亚热带

次-次世代、次区域经济、次中极、次文化堂、次重量级

非-非官方、非科技、非正式、非典型、非营利、非物质、非公有制

软-软件、软盘、软科学、软指标、软饮料、软着陆、软资源、软环境、软信息

硬-硬件、硬盘、硬科学、硬指标、硬饮料、硬着陆、硬资源、硬环境、硬信息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以及相应而来的信息量的大量涌入,在外来词的引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双音节的甚至是一些三音节的类前缀和类后缀。如:

网络-网络安全、网络出版、网络犯罪、网络会议

数据-数据库、数据通信、数据爆炸、数据大师

数字化-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校园

转基因-转基因产品、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水稻

-工程系统工程、遗传工程、生态工程

-壁垒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绿色壁垒

3.字母词的大量出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触日益密切,字母词大规模入侵汉语并在汉语中广泛使用起来。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了字母词142个,《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年版,商务印书馆)后面所附的常用字母词130个。字母词可以分为三大类:

(1)直接借用外文缩略语。如“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BBS(bulletinboardsystem)”。

(2)英文字母加汉字。如“ip卡、Bp机”。

(3)直接引入原形。如“in、high”。

受字母词的影响,国内已经出现了自制字母词的现象。如“RmB、GB、HSK”这三个词,字母词对网络文化的冲击最大,在网络世界中网民们大量地创造着自己的“字母词”,如“FB(腐败)、Bt(变态)、pLmm(漂亮妹妹)”。现在,很多的媒体语言已经开始出现了妥协的迹象,这是网络新兴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延伸。

综上所述,外来词不仅具有表达事物概念的功效,而且还有丰富的表意功能,对汉语的书面形式以及汉字为本体的构词方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使汉语不断突破自身的原有模式,丰富发展自己,这是外来词对汉语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商务印书馆,2000年

[2]吴宝安.《略论新时期汉语外来语》[J].语言研究,2002年特刊

[3]刘云汉.《正确对待汉语中的字母词》[J].汉字文化,2001年第1期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7

在小学语文六年的基础学习中,十二册课本所学的成语俗语有近千条,词条的范围涉及面广,可以分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将它们分成若干种类型。

从便于教与学的角度讲,其实分类的方式最常用也最简单的就是按照成语或俗话的组成结构来划分。除此之外,还有按照感彩,按照词性等来分类。无论怎么分,都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让学生掌握和使用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关键一环。

1把握成语基本结构,立足学生识记功底

从分类上来看,结构分类方式占据了成语分类的主要分量。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1aaBB型:这种结构类型,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成语的四个字中,有两组相同的字,第一二个字相同,第三四个字又相同。也就是说,形式aaBB型可以浓缩为aB型的词,这更加减轻了识记的负担。

例如:

唯唯诺诺(维诺)

aaBB(aB)

朝朝暮暮(朝暮)

aaBB(aB)

郁郁葱葱(郁葱)

aaBB(aB)

轰轰烈烈(轰烈)

aaBB(aB)

值得注意的是,浓缩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和掌握,在运用它们来遣词造句时,千万不能使用其浓缩形式,否则,它们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而且也不能将aaBB(aB)型换成BBaa型,这种看上去简单的位置调换,实则意思大大不同。

例如:我们很难评说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也难以理清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如果将“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的位置形式aaBB型换成BBaa型,那就成为:

我们很难评说人世间的非非是是,也难以理清人与人之间的怨怨恩恩。

这样的对换,从语感的角度去体会,总觉得调换后的句子读起来让人非常别扭,难以给人以美感,太符合人们对语言的审美情趣。

1.2aBaC型:这类词语也有两个相同的字,一般是第一和第三个字相同,另外的第二、第四两个字,组成一个并列或相反的词组。

例如:

不伦不类(aBaC)不疾不徐(aBaC)如痴如醉(aBaC)

半信半疑(aBaC)百发百中(aBaC)无法无天(aBaC)

有胆有识(aBaC)无依无靠(aBaC)自言自语(aBaC)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B、C对应的字,要么形成近义词,要么形成反义词,以近义为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这种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道理,加深对这类的理解。

1.3aaBC型:这种结构的成语,前面两个重叠的词实际上是用来修饰后面BC部分的,重叠部分有加强语气,强调动作行为的作用,同时用以形容和描述后面那个动作的范围,规定某些动作的质和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掌握这种结构远远不够,更主要是教导学生要利用这种成语的内部结构的规律性,去把握该成语所实用的范畴。

例如:

朗朗上口碌碌无为闷闷不乐

aaBCaaBCaaBC

循循善诱奄奄一息面面俱到

aaBCaaBCaaBC

滔滔不绝依依不舍津津有味

aaBCaaBCaaBC

落落大方蒸蒸日上井井有条

aaBCaaBCaaBC

以上例子说明,“朗朗”修饰“上口”;“碌碌”修饰“无为”。又如“闷闷不乐”中,因为“闷闷”,所以说“不乐”。在“依依不舍”,“依依”有不舍,割舍不掉的意思,故“依依”用来修饰“不舍”。

由此可见,在学习这类词语时,重点把握修饰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先理解中心词,在来理解修饰成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说明一个中心意思,色彩更加鲜明,程度更加浓烈,意味更加深长。

1.4aBCC型:这种结构与aaBC型恰好相反,它的关键词在于aB部分,后面的重叠词用来修饰前面的中心词。前面的aB部分,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无论怎么说,单有前面的中心词,无法说明动作或事物的状态。只有加上后面CC部分,才能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

衣冠楚楚虎视眈眈神采奕奕

aBCCaBCCaBCC

文质彬彬忧心忡忡怒气冲冲

aBCCaBCCaBCC

1.5其他类型:另外,词的分类按照结构划分的话,还有aBBC型、aBCa型、aBCB型等等,篇幅原因,不在赘述。

2提炼公共字眼,归类复习常用成语

所谓公共字眼,就是寻找成语中共同含有的字,把这个字作为分类的一个依据,从而将这些词归结为一类成语加以记忆和运用的分类方法。

例如:

(1)含有“一”字的成语

一穷二白一刻千金一成不染一丝不苟

一成不变一去不返一念之差一技之长

(2)含有“眼”和“目”的成语

眼见为实眼高手低心明眼亮耳闻目睹

明目张胆横眉竖眼光彩夺目见钱眼开

(3)含有“笑”字的成语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笑里藏刀谈笑自若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8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幽默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翻译

多模态话语分析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学者Barthes(1977)等开始打破单一的以语言为研究主体的话语分析,转向声音、神态、图像等符号资源如何体现话语意义的探究。国内学者张德禄(2009)指出: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符号资源达到交际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由四个层面构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即:文化层面、情景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多模态的文化层面是前提,文化渗透在情景语境层面上的交际活动中;同时情景语境决定着交际活动如何在内容层面上通过多种模态的协调并最终利用媒体工具来达到交际目的。如今多模态话语理论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如课堂教学、广告公益学等。陈曦等(2020)等认为翻译也出现“多模态转向”。所谓多模态翻译,指的是不同模态在翻译中的变换,比如手势、表情等符号资源也可用来解释语言这一符号系统。因此,对多模态翻译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系统地将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进行相互转化(王红芳、乔孟琪,2018)。电影作为多模态翻译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中字幕是传达电影情节的主要工具,属于多模态话语的一部分。因此在字幕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如何通过字幕准确地向本国观众传达出电影的内容,还要结合电影场景中音乐、手势和神态等非语言符号来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达到最佳的影视效果(刘明玉,2021)。

二、多模态视角下《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字幕翻译与幽默效果体现

电影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将各种符号资源整合起来,使各种符号资源在意义构建过程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吴雪颖,2009)。英国喜剧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不乏幽默色彩,本文将根据张德禄多模态框架的四个层面分析该影片中的字幕翻译,分析电影所想要传递的幽默是否能通过中文字幕翻译给非源语观众带来同样的感受。

(一)文化层面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文化层面指整个社会所共有的意识形态(张德禄,2018)。电影作为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承载着不同国家的文化走向世界。而每个国家无论是在思想文化还是在传统习俗上,都存在差异,这要求译者在翻译关于文化细节的场景时,要考虑到本土的思想文化和习俗。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是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喜剧片。影片主要通过四场婚礼与一场葬礼讲述了查尔斯和嘉莉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独特的英式幽默。影片中涉及了英国传统婚礼的情节与对话,译者在翻译字幕时要充分考虑保留电影所要表达的幽默,同时还要考虑中国观众对婚礼的认知。(1)原文:Lookatyouinwhite.译文:你好漂亮。查尔斯与妹妹思嘉匆忙赶往第一场婚礼时,查尔斯夸奖思嘉的原英文字幕为“Lookatyouinwhite”。在翻译时,译者考虑到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婚礼喜红,白事喜白,中国的传统婚礼往往采用红色,而白色多用于葬礼。因此译者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句子译为“你好漂亮”,既符合中国的文化语境,又体现出思嘉的美;如果直接翻译为“看你穿着的白色礼服”,既不符合观众对中国传统婚礼的认知,会造成思想上的冲突,且与画面上的思嘉形成不了冲突,无法达到幽默效果。在画面中,思嘉因婚礼快要迟到,匆忙打扮,比较混乱,而查尔斯却夸她很漂亮。查尔斯的夸奖“你好漂亮”与思嘉匆忙拖着裙子狂奔形成反差,起到了幽默效果。

(二)情景语境层面

多模态语篇中的情景语境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这三要素构成(张德禄,2009),在具体的情景语境中,主要是通过话语方式的变化来达到交际目的。matthiessen(2007)认为,话语方式的变化也就是指语境中模态的变化,因此,对情景语境层面的分析可从意识形态、上下文内容、语境中模态的使用等层面展开(张德禄,2018)。在电影的情景中,模态的运用、上下情节的衔接、字幕的表达都会影响观众对电影内容的理解,因此要求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景语境中要素的变化,并结合场景中人物的表情、手势、背景音乐等多种非语言因素来对字幕做出改变,从而保证电影的连贯性。(2)原文:Gerald:tobemyawfulweddedwife.Bernard:tobemylawfulweddedwife.译文:吉罗德:为我的“可怕”妻子……伯纳:为我的合法妻子……这一场景的话语范围是吉罗德第一次以神父和朋友的身份参加婚礼,在该场景的情景语境层面上,话语方式从单一的语言拓展到表情和动作。译者根据上文情节得知吉罗德是第一次做神父,结合下幕场景中吉罗德念错誓词露出尴尬的神情、伯纳长吁一口的动作和莉蒂亚无奈的神情,在翻译“tobemyawfulweddedwife”和“tobemylawfulweddedwife”时采用直译法直接译为“为我的可怕妻子”和“为我的合法妻子”,既保留了源语的原汁原味,表现出原目的语的幽默,又便于观众对情节的梳理,明白吉罗德是因为第一次做神父过于紧张才会念错誓词,不会导致观众产生为什么在婚礼那么严肃的事情上神父会念错誓词的困惑。(3)原文:Charles:“Ghostsofgirlfriendspastateveryturn.”Charles:“ifiseeHenrietta,thehorrorwillbecomplete.”Henrietta:“Hello,Charles.”译文:查尔斯:“前任女友的阴魂缠绕不散。”查尔斯:“若再遇上汉莉雅塔,噩梦就完成了。”汉:“你好,查尔斯。”这段对话的场景是查尔斯在参加伯纳德和莉迪亚的婚礼时被安排与前任女友坐一桌;刚逃离餐桌上的尴尬却又碰到前任女友汉。英文字幕“ghostsofgirlfriendspastateveryturn”被译者翻译为“前任女友的阴魂纠缠不散”,而“everyturn”的本意为“每一次转折”,如果采用直译法将“ghostsofgirlfriendspastateveryturn”译为“在每一个转角都遇到了前任女友的阴魂”,这样的翻译会让观众产生困惑:明明上个镜头是在饭桌上受前女友纠缠,为什么是发生在每个转角处呢?因此译者结合上幕情景查尔斯与前女友坐一桌以及下一幕镜头转身遇到前任女友汉的情节,采用了意译法,将整句话翻译为“前任女友的阴魂缠绕不散”。同时通过查尔斯的预言果真发生在下一秒给电影增加了幽默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理解了字幕所要传达的内容。

(三)形式层面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形式层面指通过不同形式的模态,比如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等多种模态之间的相互协调、交叉、互补来共同实现话语意义(张德禄,2009)。电影是典型地运用视觉与听觉模态的一种语篇,在视觉模态上主要表现为场景画面和电影字幕;而在听觉模态上主要体现为人物间的对白以及电影的背景音乐。因此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影中模态之间的关系,将视觉与听觉模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根据交际者的实际目的来进行翻译,以确保影片的整体意义。(4)原文:(无)译文:远古时代的人们的足迹印在英国青葱的山岭而圣洁的子民在英国翠绿的草原上显现过那副神圣的面容曾照耀在阴霾密布的山丘上耶路撒冷在邪恶的试炼里兴建起来在第一场安格斯和劳拉的婚礼上,查尔斯在迎唱圣歌时因忘带戒指向朋友求助这一幕通过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的相互协调实现情节的推进。在听觉模态上,由于圣歌的背景音乐是神圣而严肃的,查尔斯无法直接使用语言来进行求助,从而利用视觉模态中身体语言来表现。比如,运用手指无名指的手势、夸张的咧嘴表情等动作吸引朋友注意力来成功借到戒指。而在字幕上添加对圣歌的中文翻译,主要是因为对于源语观众而言,这首圣歌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在婚礼上使用的圣歌,此时没有字幕就能衬托婚礼的神圣和查尔斯借戒指的混乱场面的对比,体现出电影的幽默。而中国观众对于英国婚礼的圣歌一无所知,如果没有歌词的字幕翻译,观众只能感受画面的场景,无法体会到查尔斯在神圣的场合下借戒指的艰难,因此借助中文字幕的增加突显出对比,增强幽默效果。

(四)词汇层面

多模态的词汇层面主要探讨语言和图像在体现语篇意义时所起的作用(张德禄、穆志刚,2012)。电影在词汇层面上表现为字幕和画面的内容,电影字幕往往根据画面的变化采用通俗易懂、口语化的语言来达到幽默效果,吸引观众。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在字幕翻译中最大特点是根据特定的画面场景在使用粗俗语、比喻手法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5)原文:Charels:Fuckit.Scarlett:Fuck.Charels:Fuck.译文:查尔斯:去他的。思嘉:该死。查尔斯:见鬼。查尔斯与思嘉参加第一场婚礼时,因快要迟到重复说了好几个Fuck,通过粗俗的用语表现出自己的慌张愤怒。译者在对“Fuck”进行翻译时分别译成“去他的”“该死”“见鬼”,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但又使用同义词而非同一词来保持源语文本的特点,传达出源语的精髓。这一场景通过两人慌张的画面与粗俗的言语不仅体现出查尔斯慌张赶去参加婚礼陷入混乱的局面,还让观众感受到查尔斯与思嘉的手忙脚乱,增加了剧情的幽默感。(6)原文:Scarlett,you’reblind.Shelookslikeabigmeringue.译文:你一定是瞎了眼,她像一大团棉花糖。第一场婚礼上,菲奥娜在回答新娘是否美丽的原话为:“Scarlett,you’reblind.Shelookslikeabigmeringue.”译者保留源语的比喻手法,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将西方点心中的原料“蛋白糖”译为“棉花糖”。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词汇意义上“蛋白糖”是个陌生词汇,在观影过程中,如果遇到晦涩难懂的词汇,绝不是一个很好的感受,因此,译者将“meringue”意译为简洁易懂的“棉花糖”。而菲奥娜说新娘像个棉花糖,完美地结合了画面上新娘穿着白色蓬松的婚纱的场景,产生词汇和场景对比衬托的幽默效果。

三、结语

本文主要运用张德禄教授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剖析译者是如何从文化、情景语境、形式、词汇这四个层面对电影《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进行字幕翻译的,通过字幕的翻译再次向目的语观众呈现出独特的英式幽默,有助于观众对电影情节的理解。同时基于前文对多模态四个层面关系的阐述,即:文化层面是前提,表现在情景语境的交际活动中;情景语境决定着内容层面如何通过多种模态并利用媒体工具进行交际。本文认为多模态的四个层面是相互联结、层层相关的关系,比如例子中婚礼圣歌字幕的增译部分同时体现出形式和文化层面。因此,多模态视角下的字幕翻译有利于译者更全面地把握影视作品的完整性,将电影更好地呈现给目的语观众。

参考文献

吴雪颖2009《基于改编电影的英美文学多模态教学模式探析》,《影视教育》第22期。

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中国外语》第6期。

张德禄、穆志刚2012《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探索》,《外语教学》第3期。

张德禄2018《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现代外语》第6期。

王红芳、乔孟琪2018《试听翻译、多媒体翻译与多模态翻译:辨析与思考》,《外国语文研究》第6期。

陈曦潘、韩婷、潘莉2020《翻译研究的多模态转向:现状与展望》,《外语学刊》第2期。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9

近看了一些,目前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对每一个汉字的发音,往往掌握不好,发出不标准的语音。过去,本人在贡不广育觉民学校读书的时候,普通话也不是很好,发音很不标准。后来,因有中国国家汉办外派的志愿者教师援助支教,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音,和学好标准音的重要性。然后来到了端华学校,更是发现很多同学,也掌握不好汉语的标准音。因此,笔者不得不动笔特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让别人知道或者是向别人公布自己的普通话标准,而是想对那些还没掌握好汉语标准音,以鼓励,推荐一些学习普通话标准音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学习其独特的发音、词汇、语法和文字。其中发音即语音学习,是学习第二语言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着名语言学家鲁健骥所说:“一个人只有能够正确识别语音,才能听懂别人的话。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音,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使听话的一方正确理解他的意思,才能完成交际。”特别是对于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学生而言,学好语音更是非常重要的。

汉语,她是一种有声调分明的语言,所以学习她的语音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其声调起着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马”和“骂”等等词语声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词义的不同和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习得汉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当年,接受汉办志愿者教师的汉语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而且认识到每一个语音的标准。汉语当中有四个声调。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但是因柬语为词重音的语言,无声调变化,所以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时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听不出,发不准。听不出不同的声调,发不准具体的声调。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发现,四声之中,同学们出现的偏误有第一声高而不平稳,没有持续一段时间;第二声升不上去,第四声又降不下去;而问题最多的还是第三声,总是发不到位,有下无上,戛然而止。声调相当于音乐中的高中低音,具有一定的音高和音长。第一声是高平调,起调高而平稳;第二声为中声调,由中音往高音升;第三声为曲折调,先从半低降为低持续短暂时间后由低音升为半高;第四声为全降调,从高音降到低音。

汉语除了四声之外,还有一个轻声。有人将其称为半个声调,是因为轻声音节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声调,它是失去了这个音节单独念时所具有的调值,也就是说,失去了这个音节原有的音高变化,读得轻而短。轻声具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重要作用,如“地道(dào)”和“地道(dɑo)”。而学生因为对其概念不清,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模仿,又因为老师水平不同,差异很大。实际学习生活中笔者发现学生大多是将本该读为轻声的音节,读成跟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一样,如“休息(xī)”“眼睛(jīng)”或者采用降调处理。笔者认为学习轻声的有效方法可以将汉语中常用的无规律的轻声词分清楚,如“桌子、我们、这么、石头、爷爷”等等,再得知汉语中一些有规律的轻声词,如“的、地、得”、“了、着、过”、“吗、呢、吧、啊”等等。还有,汉语标准音,一般重叠的字都读成轻声,如“看看”(kànkan),“婷婷”(人名:tíngting),“听听”(tīngting)等词语。

还有,我也发现一些同学,在读汉字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每一个字的标准音。也许是不会拼音,也许是不愿发出标准音来,我自己也不清楚。比如“z,c,s”和“zh,ch,sh”不分。“zh,ch,sh”这一组发音时需要舌尖翘起抵住或接近硬鄂前部。而“z,c,s”这一组用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大家可以记住每一个字的拼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标准音,这两组必需分清楚,如“是”(shì),“事”(shì),“师”(shī),“使”(shǐ),这几个字要翘舌读。有的同学把这几个字读的跟下面的几个字一样,“四”(sì),“丝”(sī),“死”(sǐ)。我们要知道,它们的注音是不同的,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混在一起读呢?到底分不清是“事”还是“四”。不仅仅如此,我发现很多很多的同学并不是把“是”(shì)读成“四”(sì),而读成了“sè”或“shè”。比如“老师”(lǎoshī)读成“老师”(lǎoshē)或(lǎosē)。必需把它改正过来。

下面就是“i”和“u”不分。这两个字不分清楚,会影响它的意义。如“去”(qù)读成“气”(qì)。“绿”(lǜ),“吕”(lǚ),“旭”(xù),这几个字读的时候嘴巴是圆圆的。而“气”(qì),“七”(qī),“起”(qǐ),这几个字很容易发出来,不用把嘴巴收圆。

非四个字的成语篇10

为期两天半的汉语拼音教学国际研讨会即将落下帷幕,大家对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社会应用、汉语拼音推广的作用等发表了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研讨会,正如刚才有代表发言时讲到,是《汉语拼音方案》50周年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国际研讨会,吸引了海内外160多人与会。在开幕式后有四位专家分别就汉语拼音方案的科学依据和基础、国内和国际的汉语拼音教学以及汉语拼音的社会应用情况,进行了大会报告。80多位代表在分论坛发言,与会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形成了一些共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借这个机会,我想谈三点感想。

一、关于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

(一)针对汉语拼音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和经验、汉语拼音的社会应用、汉语拼音对信息技术的支持和贡献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展示了汉语拼音方案推行的成就和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一些特色和经验。在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拼音的教学手段、方式有很多创新,可以说丰富多彩,效果也非常显著。汉语拼音的教学和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这是很多老师的感受和期待。拼音教学跟教材的改革同步进行,也取得了新的经验。很多与会者高度评价汉语拼音方案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汉语拼音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前景远大。

(二)在拼音教学和推广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值得重视的成果。这次会议对我们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一步做好汉语拼音教学工作和规范汉语拼音的社会应用、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都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的经验。

其次是在国外教外国人汉语的过程中,如何把汉语拼音教好,如何发挥汉语拼音在外国人学习汉语中的作用。

第三是汉语拼音将在信息化过程中发挥什么样作用、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是汉语拼音需要加大推广力度。从老师到专家,都有相似的看法,汉语拼音在社会应用领域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前几天,我们接到一个语言学家写给温总理的信,他提到一个现象,过去我们所有的报纸书刊名都是用汉字和汉语拼音标注,但是现在除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有限的几份报纸还是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相对照的报名以外,绝大多数的报纸的报名全部改成了中文和英文对照。这实际上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汉语拼音社会应用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改变不是国家标准调整后做的改变,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除了我刚才讲的书刊的名称要用汉字和汉语拼音注音,现在很多没有坚持做好以外,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去少数民族地区很注意当地马路上的招牌,上面的文字排列形式是少数民族的文字在先,汉字在后。有一次我去香港参加一个会,香港的同行说他们讲普通话讲不好,我不会粤语,我们在谈话中使用了同声传译。在香港是两文三语,这样做没有任何问题;在中国内地广大的地区,我们的国语是汉语汉字,在汉语不方便使用的时候,我们使用汉语拼音,而不是英文。所以汉语拼音的社会应用需要加大推行的力度。这次会议上,很多专家、老师都提到这个问题,这是现在我们国家语委正在研究的问题,也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第五是要加强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培训和技术武装。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国外汉语老师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国内老师也提到这样的问题。

(三)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汉语拼音教学和汉语拼音社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有些问题也进行了学术争鸣,我觉得这也是这次会议重要的成果。很多专家发表了对汉语拼音方案本身内容的一些不同的看法,并且提出了如何进行修改的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汉语拼音的功能是拼写还是注音,也进行了讨论;对分词连写进行了研讨,另外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使用范围,也进行了讨论。我想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汉语拼音方案的认识,做好汉语拼音的社会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

(四)与会代表提出了很多加强和改进汉语拼音推行方面工作的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听了各分论坛交流的情况,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第一,语文新课标汉语拼音教学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对教师的培训和要求方面不够明确规范,教学法缺乏统一的参照,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没有坚持……大家提出了批评的意见,这也是我们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明显的问题。第二,反映社会应用不规范。这两个问题是大家高度关注的。

与会者对如何做好汉语拼音教学和推广工作,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一是提出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社会应用的指导。作为国家语委,作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我们一直强调,语言文字工作非常重要,语言文字工作也容易受到忽视。我们召开这样一次研讨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社会应用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在这次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意见和要求,使相关工作得到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重视。二是提议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进行修订,制订明确的规范标准,同时加强科研人员和教师之间密切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三是希望这样的会不要再过50年开一次。四是建议尽快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包括国内及海外的教师。五是要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素材库。六是很多专家、老师提出来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有效实践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并且对这项工作下一步如何开展,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

二、关于这次会议的后续工作

首先,这次会后我们将会同主办单位,包括教育部语用司、基础教育二司和国家汉办,一起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别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并加强沟通与协作,争取尽快地加以解决。现在有一个机会,教育部正在制订2020年的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语言文字工作也专门作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附加部分。对于这次会议提出的问题,我们会带到中长期发展规划里面去,比如汉语拼音正词法国际标准的问题,教师培训问题,我们的资源库的建设问题,我想完全可以纳入到我们2020年的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去。纳入规划就可以有一个时间表,规定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我们也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老师能够关注这方面的工作,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我们要广泛宣传会议的成果,特别是这次会议上提到的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价值的认识。包括对于学习汉语,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够提前识字,能够提高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信息时代汉语拼音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还要宣传在这次会议上大家提到的对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教学和汉语拼音应用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进行整理,不仅在媒体加大宣传,会后语文出版社还要将这次会议的论文结集出版。这次会议是我们汉语拼音方案50年来第一次国际教学研讨会,这本论文集也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座的各位有幸参与这个工作,也是值得纪念的。

第三,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争取能够尽快形成政府部门、科研人员、教学人员的交流、沟通跟合作的机制。加强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及时分析汉语拼音教学和社会应用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大家提到,汉语拼音教学研讨不要50年一次,至于几年一次,我们会把这个作为一个问题来进行认真的研究。如何在行政部门、科研人员、一线老师之间建立一种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的机制,或者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我想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三、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一个口号: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今天我们的语言生活可以说跟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语言文字应用领域极大的拓展;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需要妥善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汉语和外语的关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首先,方言现在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很多地方把自己的方言看作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大家也注意到,媒体里面特别是电视里面,方言剧越来越多,很多地方用方言播新闻。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方言的关系。同时,还有如何处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外语使用的关系,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多,比普通话、方言之间的问题要多得多。随处可见的,是外语使用不规范,我们的书刊名称,到底是用汉英对照还是用汉字和汉语拼音?很多交通标志把地名用了英语,“王府井大街”变成了wangfujingStreet。我是王登峰,我在外国人面前也是王登峰,而不应该是“登峰王”。我们不是不学外语,不是不使用外语,而应该让母语和外语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当然还有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这在宪法中已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语言文字工作面临三个机遇,第一,语言文字工作和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拼音教学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正确读出字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人力资源大国和强国的区别就在于个人素质的差别,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十七大提出了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这要求提高国民的素质。一个人素质最核心的部分是智力,智力包括言语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离不开言语能力,所以智力最重要的是言语能力。恰当表达自己,有效跟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够和别人建立并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你会不会说话。所以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汉语拼音教学到整个语文课,到我们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努力,这也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语言文字工作能够做出的贡献。从国家语委来讲,我们下一步要在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上下工夫,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构建语言文字能力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现在关于语言文字测评指标只有一个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我们现在正在研发语文能力的测试标准,今年在11个省市要试点进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上述举措都是为了提升公民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第二,语言文字要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机结合。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最近几年来,逐渐形成传统文化热,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对全世界都更具有吸引力。我们越来越看到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在这个过程里面,语言文字工作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从*年推出了一项工作,叫做“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经典,我们可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也可以推行汉语拼音。我最近在读《尚书》,我的这本书里面有拼音注音。我以前读过《尚书》,第一个难题是好多字不认识,不知道怎么读。终于有一天看到这样一本书,每个字都有汉语拼音,我就可以读了。我们现在读经典,两大问题,第一个古文不一定能够理解;另外一个好多字不会读。汉语拼音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大学教授,照样需要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诵读经典的过程,既是跟中国文化热潮合拍,也可以真正地推行语言文字规范化。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在大中小学生中组织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现在除了普通话推广以外,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是很多人不会写字了,因为电脑用得太多了。很多的大学老师说不愿意看学生用手写的任何东西,因为基本上看不懂。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母语,日本韩国每年中小学要举行全国范围内汉字书写的比赛,我们很多省市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但全国性的没有做过。这次将要举办的大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比赛包括用硬笔和软笔书写,主题是“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上交的作品书写的应该是经典的诗文。我们除了提倡诵读以外,还要提倡书写,写一遍和念一遍效果可能不一样。我去过一个大学的文学院,这个学院四年下来,八个学期里面有七个学期开设经典诵读的课程,每个学期一个学分,一个学期背50篇经典作品,考试很简单,默写《琵琶行》、《岳阳楼记》。在座有很多的小学老师、校长,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这项活动。

我们现在很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祖先还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丰富、这么宝贵的财富,所以我想,我们通过诵读、书写经典,既推行了规范汉字、推广了普通话,同时也让我们的公众能够有机会亲近经典,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第三,语言文字工作应与信息化结合。语言文字工作如何更好地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推广,这是目前语言文字工作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里面包括汉语拼音正词法,包括通过拼音或者其他的方式输入汉字的规则。国家语委已启动一个试点工作,就是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声数据库的整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方言会慢慢地消失,为了在它们消失之前能够留下有声的资料,国家语委在两个省市做试点,在方言区,采录下方言的声音和方言区普通话的声音,这样把语言资源可以保护下来。这也是语言文字工作和信息化结合的一个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