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春天的成语十篇关于春天的成语十篇

关于春天的成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5:49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1

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形容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表示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色。现常形容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色。

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雨丝风片表示春天的微风细雨。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形容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形容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色。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形容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迎风冒雪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表示旅途艰辛。

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美景。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表示春天美景美丽。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色;更:变更。事物或景色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形容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表示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双柑斗酒形容春天游玩胜景。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表示年纪轻,精力旺盛。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色。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表示很多。

满园春*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美景。形容欣欣向荣的景色。

暮云春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柳绿花红表示明媚的春天景色

漏泄春光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形容泄露男女私情

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表示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色。也形容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美景。

漏洩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形容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表示春天动人的景色。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形容方式和缓,不粗暴。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红情绿意表示艳丽的春天美景。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表示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色。也形容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花明柳媚表示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色。

奋发图强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强:强大。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风光旖旎表示美景柔和美好。

蝶恋蜂狂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

春光漏泄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形容人的文采和德行。也形容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表示时光流逝

春树暮云仰慕、怀念友人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形容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草长莺飞莺:黄鹂。表示江南暮春的美景。

姹紫嫣红姹、嫣:娇艳。表示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形容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表示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表示初春的寒冷。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形容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形容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表示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形容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形容大好时机。

春*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美景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美景。形容欣欣向荣的景色。

春山如笑表示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深似海春天的美景像大海一样深广。表示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形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形容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形容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表示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雨如油春雨贵如油。表示春雨可贵。

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表示技术高明神奇。

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形容恩泽。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2

2、雨过天晴——春天的傍晚,雨过天晴,天空架起一座彩虹桥。

3、春回大地——随着春回大地,百花开始绽放。

4、风和日丽——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小明拿着鱼竿去河边钓鱼。

5、莺歌燕语——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房前屋后到处是莺歌燕语。

6、阳春三月——阳春三月,小明全家去杭州西湖游玩。

7、春暖花香——上班路上,阳光明媚,春暖花香,还有音乐听,好幸福哦!

8、枯树逢春——我感觉柯达再坚持几年,应该会枯树逢春的,毕竟是那么好的东西

9、春寒料峭——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10、百鸟争鸣——春天的早晨,在美丽的森林里,百鸟争鸣,非常热闹。

11、春*恼人——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12、春意阑珊——无论炎夏酷暑,还是严冬朔月,不论是春意阑珊,还是秋风萧瑟,在此沐浴一番,能使你顿觉心清气爽,通体腻滑。

13、咋暖还寒——春天的天气咋暖还寒,小朋友们还穿着棉衣。

14、大地春回——立春了呢,大地春回了。不如也让我的春天跟着到来吧

15、春雨绵绵——窗外春雨绵绵,滋润着大地。

16、花明柳媚、万物复苏——在这花明柳媚的春天,不妨约上几位好友,一同外出,感受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的乐趣

17、春花烂漫——我们爬上山顶,看见漫山遍野春花烂漫,一片大好春光。

18、春意盎然——今天,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街上的人们都换上了漂亮的春装。

19、春*满园——外婆的菜园里春*满园。

20、春*撩人——桃花烂漫杏花稀,春*撩人不忍为。

21、春暖花开——春天来了,公园里春暖花开,万紫千红,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22、春光明媚——今天,春光明媚,是个去郊游的好日子。

23、桃花流水——三月的桃花流水,就像是阿妈为我编织的这串手链,小小的彩铃晃铛作响。轻轻地走过村边,是手腕上那一抹耀眼的青绿,像明洁的彩霞,映照着我的心。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3

关于描写春天成语

【成语】桃李春风

【全拼】:táolǐchūnfēng

【释义】: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成语】秋实春华

【全拼】:qiūshíchūnhuā

【释义】: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处】: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成语】琼岛春云

【全拼】:qióngdǎochūnyún

【释义】: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亦指北京十景之一。

【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明·王洪《北京八咏》有《琼岛春云》诗。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诗之一有《琼岛春云》。

【成语】满脸春*

【全拼】:mǎnliǎnchūnsè

【释义】: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出处】:茅盾《子夜》:“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朱吟秋和陈君宜也是满脸春*。”

【成语】枯枝再春

【全拼】:kūzhīzàichūn

【释义】: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团圆》:“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成语】回春之术

【全拼】:huíchūnzhīshù

【释义】: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同“妙手回春”。

【成语】富于春秋

【全拼】:fùyúchūnqiū

【释义】:指年少,年轻。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例子】:太后以帝~,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北史·后妃传上·魏太武皇后赫连氏》

【成语】大地春回

【全拼】:dàdìchūnhuí

【释义】: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成语】春满人间

【全拼】:chūnmǎnrénjiān

【释义】: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出处】:宋·曾巩《班春亭》诗:“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成语】长春不老

【全拼】:chángchúnbùlǎo

【释义】:犹言长生不老。

【出处】:《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祝他个长春不老。”

【成语】白雪阳春

【全拼】:báixuěyángchūn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例子】:高山流水千年调,~万古情。崔时佩《西厢记·琴心写恨》

【成语】月旦春秋

【全拼】:yuèdànchūnqiū

【释义】: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出处】:《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劭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成语】阳春有脚

【全拼】:yángchūnyǒujiǎo

【释义】: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成语】阳春白雪

【全拼】:yángchūnbáixuě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例子】: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浩气冲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成语】如坐春风

【全拼】:rúzuòchūnfēng

【释义】: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例子】:(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的感觉。(唐弢《琐忆》)

【成语】如登春台

【全拼】:rúdéchūntái

【释义】: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成语】秋月春风

【全拼】:qiūyuèchūnfēng

【释义】: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例子】: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明·杨慎《临江仙》词)

【成语】丽藻春葩

【全拼】:lìzǎochūnpā

【释义】:比喻美妙的言谈。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成语】口角春风

【全拼】:kǒujiǎochūnfēng

【释义】: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成语】寒木春华

【全拼】:hánmùchūnhuá

【释义】: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成语】春雨如油

【全拼】:chūnyǔrúyóu

【释义】: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春雨一滴滑如油。”明·解缙《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成语】齿牙春*

【全拼】:chǐyáchūnsè

【释义】:形容爽朗地大笑。

【出处】: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

【成语】春梦无痕

【全拼】:chūnmèngwúhén

【释义】: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出处】: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成语】春露秋霜

【全拼】:chūnlùqiūshuāng

【释义】: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例子】:他本是曲园太史的女公子,凡属诗词歌赋,无不家学渊源,因此~,益增感慨。(《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二十八回)

【成语】春和景明

【全拼】:chūnhéjǐngmíng

【释义】: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成语】春风沂水

【全拼】:chūnfēngyíshuǐ

【释义】: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成语】春风夏雨

【全拼】:chūnfēngxiàyǔ

【释义】: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成语】春风化雨

【全拼】:chūnfēnghuàyǔ

【释义】: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例子】:满想在这~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成语】春风风人

【全拼】:chūnfēngfèngrén

【释义】: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成语】大地回春

【全拼】:dàdìhuíchūn

【释义】: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例子】:阴历正月初三日立春,当时有~,万象更新之义,故诹吉于初四日。(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二回夹注)

【成语】春葩丽藻

【全拼】:chūnpālìzǎo

【释义】:比喻美妙的言谈。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成语】皮里春秋

【全拼】:pílǐchūnqiū

【释义】: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成语】春秋鼎盛

【全拼】:chūnqiūdǐngshèng

【释义】: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例子】:及入宫庭,见王~,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成语】春秋笔法

【全拼】:chūnqiūbǐfá

【释义】: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例子】: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成语】妙手回春

【全拼】:miàoshǒuhuíchūn

【释义】:指医生医术高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成语】回春妙手

【全拼】:【huíchūnmiàoshǒu】

【释义】: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成语】满脸春风

【全拼】:【mǎnliǎnchūnfēng】

【释义】: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例子】:她慌慌张张接着被子,笑得~。

【成语】满面春风

【全拼】:【mǎnmiànchūnfēng】

【释义】: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例子】:只见路旁走过两个老者,都是鹤发童颜,~,举止大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成语】春风满面

【全拼】:【chūnfēngmǎnmiàn】

【释义】: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例子】:~乐醄醄,一场长笑海山高。(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四折》)

【成语】春风得意

【全拼】:【chūnfēngdéyì】

【释义】: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子】: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纵马狩猎。(秦牧《手莫伸》)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

【成语】笔底春风

【全拼】:【bǐdǐchūnfēng】

【释义】: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出处】:元·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成语】春风野火

【全拼】:【chūnfēngyěhuǒ】

【释义】:比喻迅猛之势。

【出处】: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成语】春诵夏弦

【全拼】:【chūnsòngxiàxián】

【释义】: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例子】:入于门墙,如造阙里。~,载飏淑声。(唐·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成语】着手成春

【全拼】:【zhuóshǒuchéngchūn】

【释义】: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舅逢花开,如瞻岁新。”

【成语】沂水春风

【全拼】:【yíshuǐchūnfēng】

【释义】: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成语】有脚阳春

【全拼】:【yǒujiǎoyángchūn】

【释义】: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成语】雨后春笋

【全拼】:【yǔhòuchūnsǔn】

【释义】: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出处】: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例子】: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象~,努力学习西方。(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

【成语】满园春*

【全拼】:【mǎnyuánchūnsè】

【释义】: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成语】漏泄春光

【全拼】:【lòuxièchūnguāng】

【释义】: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出处】:唐·杜甫《腊日》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成语】腊尽春回

【全拼】:【làjìnchūnhuí】

【释义】: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出处】: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例子】:光阴似箭,不久又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八回)

【成语】枯木逢春

【全拼】:【kūmùféngchūn】

【释义】: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例子】:~,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成语】春意阑珊

【全拼】:【chūnyìlánshān】

【释义】: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出处】: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例子】:柳飞绵花瓢瓣,又一番~。(元·方伯成《端正好·忆别》)

【成语】春意盎然

【全拼】:【chūnyìàngrán】

【释义】: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成语】春蛙秋蝉

【全拼】:【chūnwāqiūchán】

【释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成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全拼】:【chūnshēngxiàzhǎng,qiūshōudōng 】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成语】春深似海

【全拼】:【chūnshēnsìhǎi】

【释义】: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例子】: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成语】触手生春

【全拼】:【chùshǒushēngchūn】

【释义】: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成语】春生秋杀

【全拼】:【chūnshēngqiūshā】

【释义】: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处】: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成语】春笋怒发

【全拼】:【chūnsǔnmùfā】

【释义】: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成语】春*满园

【全拼】:【chūnsèmǎnyuán】

【释义】: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唐·吕从庆《丰溪存稿·小园》:“小园春*丽,花发两三株。”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成语】春*撩人

【全拼】:【chūnsèliáorén】

【释义】: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撩人不忍为。”

【成语】春去秋来

【全拼】:【chūnqùqiūlái】

【释义】: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例子】:~,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成语】春兰秋菊

【全拼】:【chūnlánqiūjú】

【释义】: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例子】:所恨芳林寥落甚,~不同时。(鲁迅《偶成》诗)

【成语】春华秋实

【全拼】:【chūnhuáqiūshí】

【释义】: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例子】:~,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成语】春晖寸草

【全拼】:【chūnhuīcùncǎo】

【释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成语】春光明媚

【全拼】:【chūnguāngmíngmèi】

【释义】: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例子】: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成语】春光漏泄

【全拼】:【chūnguānglòuxiè】

【释义】: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出处】:唐·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例子】:呀,这~,怎地开交?(清·洪昇《长生殿·絮阁》)

【成语】春风雨露

【全拼】:【chūnfēngyǔlù】

【释义】: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成语】春风和气

【全拼】:【chūnfēnghéqì】

【释义】: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成语】寸草春晖

【全拼】:【cùncǎochūnhuī】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4

关键词好恶;儒家;阶级

一、中国式好恶观对夏天写作的影响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即喜欢一个事物,会喜欢上与此相关的事物。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如此。而中国从古至今往往是最喜欢春天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生长的季节,展现出强烈的生命力。“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这些诗句都表现了生命的蓬勃成长。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春天更是一年最重要的季节。它是播种的季节,民以食为天,“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了春天在当时的意义。人们都把最热烈的情感赋予春天,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成了美好事物的代表。秦观的“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痴恋。元好问的“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体现出春天逝去后的伤痛。而《论语》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更是令人神往。春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季节,而是人们喜爱感情的凝结。春游,春宴,春雨,春雷,踏春,赏春等词语层出不穷,都体现了人们对春的热爱。但却没有那么多与夏有关的带有喜悦色彩的词语。夏天去郊外不是踏夏吗?夏天去野炊不是夏宴吗?夏天的雷不是夏雷吗?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基本上没有听到过踏夏,夏宴,夏雷等词语,反而是关于“春”的词语有不少。这无疑是历代人们太热爱春天,将对夏天的一些喜爱的情感依附在春天上了,是一种情感的转移,是爱屋及乌的具体表现。正是这种中国式的好恶观的影响,历代文人笔下便少了夏的影子,更多的是春的痕迹。

二、儒家思想对夏天写作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儒家的代表孔子一向是中国人的人格象征。儒家提倡中庸之道,通俗的说,就是为人处事不激进,不颓废,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世界。这在儒家的言论中有着较多的体现。如“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既来之,则安之。”。这些都表现了儒家温文尔雅的气质。而这种作为正统思想的气质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使中国人普遍的比较温和。也正是这种温和的习性,中国人通常不喜欢激烈的事物。太过激烈的变动便会被本能的排斥在外,不被人所接受。如辛亥革命中对剪辫,放足,自由恋爱的一度抵触。同时,如果一个个性太过张扬的人,势必是不受欢迎的。而夏天正是一个激烈的季节,梁衡在文章中也说明“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夏天有着高温,也有生命力的旺盛,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因此,夏天在人们心中便是一个激烈的形象。信奉中庸之道的历代中国人大多会回避它,拒绝它,自然就很少有与它有关的作品了。其实,这种习性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使得中国文人大都有软弱性。一遇到非常时刻,往往束手无策,自寻短见。从李煜的哀婉之词到文天祥的以死明志,从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到王国维的投湖自尽,都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一种放弃抵抗的姿态。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5

关键词农谚;气候预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p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6-0244-02

农谚既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尤其是气象方面的谚语,对预测气候的变化,进而指导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长治市近4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普查,发现“重阳黑洞洞,来年好收成”,“八月初一洒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等气象谚语在指导当地旱涝预报和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以农立国”的历史。直至如今,我国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仍在与“公历”并行。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乡贤老农,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涝、丰、欠的观察及历代传承的经验,编造了许多农谚,作为安排耕作的依据,它们以口语、谚语相传,成为历代农民必知应会的信条。这些农谚虽不一一应验,却也还是有一定可靠性,对从事的农活、天气灾害的预防颇有裨益。结合现代气象理论和天气预报技术,归纳和提炼有关天气预测的部分农谚服务于农业生产,有其现实的意义和易于推广的价值[1-2]。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很大,因而在不同的地方,谚语的意义也不尽相同。那么,在用气象谚语作预报时,首先要搞清楚谚语的含义,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使用,找出天气演变的规律,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3]。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长治地区近4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普查,发现下列气象谚语对长治地区的旱涝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短期气候预测的气象谚语

相距一定时间2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做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1.1预报降水量

1.1.1春雷来的早,雨水来的好。即春雷的迟早与夏季及7月降水量的多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春雷3月响为早,6月响为晚。早雷时,7月的雨量≥180mm,晚雷时,7月的雨量≤150mm。早雷时,夏季的雨量≥430mm,晚雷时,夏季的雨量≤295mm。

1.1.2腊月船不通,6月水来冲。即1月雨水少,则7月雨量多。

1.1.3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定是好收成。即正月十五有降水,对应春播期(4月10日至5月10日)降水量偏多。

1.1.4正月初一有雪是旱年。即正月初一有降水,对应春播期(4月10日至5月10日),降水量偏少。

1.1.5重阳黑洞洞,来年好收成。或重阳无雨一冬晴。所谓“重阳黑洞洞”,是指农历九月初九有雨或阴雨。“来年好收成”指下一年降水量偏多,庄稼丰收。若九月初九无雨,则对应下半年降水稀少。

1.1.6八月初一洒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所谓“八月初一洒一阵”,是指农历八月初一这一天有降水,R≥0mm,“旱到来年五月尽”,指冬季或冬春降水量偏少。

1.1.7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即阴历五月二十六前无雨,则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一般在8月),降水稀少,出现卡脖子旱,造成农作物减产。

1.2预报霜冻

1.2.1秋天暖,秋霜晚。即秋季气温偏高,则初霜冻将晚于历年平均值。

1.2.2冬天暖,春霜晚。即冬季气温偏高,则终霜冻将晚于历年平均值。

1.2.3春雷来的早,下霜也来的早。用来预报终霜冻比较适用。

1.2.4雷打180d,霜冻在眼前。用来预报初霜冻指标,意为春雷和初霜冻相隔180d[4-5]。

1.3预报温度

例如:春暖的迟,秋冷的迟;冬暖防春寒;年前立春过年暖,正月立春二月寒等等。

1.43个月韵律测气候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如“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鱼”、“春雪百日雨”。

1.5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1个季节[6-7]。如“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2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d)左右的降水天气。针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利用西风环流指数,查近5年1月冷空气活动与6月降水的联系,发现10次冷空气活动,8次在以后的150d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0%,降水过程平均为3d。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2典型谚语的预报实例对比分析

2.1“八月初一洒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经对当地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八月初一有降水,对应冬季降水偏少。

从表1可以看出,历年八月初一有雨的年份共19年,对应当年冬季降水量和春季降水量偏少的年份均为13年,预报准确率为68.4%。从春季的降水特征来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春季降水普遍偏多,利用谚语预报连续6年都是失败的,没有受到谚语的印证。但此方法应用十分简单,只要查下农历八月初一是否有雨就可大体断定冬季干旱趋势。

2.2“重阳黑洞洞,来年好收成”

通过普查长治市历年日降水量的资料,发现农历九月初九有雨且日降水量≥0.0mm时,对应下一年年降水量偏多。

从表2可以看出,历年九月初九有雨的年份共9年,对应下一年年降水量偏多的年份共7年,预报准确率为77.8%,可信度偏高。此方法应用简单,只要查下农历九月初九是否有雨就可大体断定下一年降水量多少。

3结语

气候预测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这里不再累述。单用一个谚语即做预报是不科学的,但它的神秘性与魅力也在于此,预报准确率也是我们气象工作者追求的一个目标,只有预报准确了,才能发挥气象预报的作用,因而能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4参考文献

[1]王廷彩.气象谚语同农业生产的关系[J].现代农业,2012(6):76.

[2]马晓虹,陈洁.气象谚语在海晏地区气候预测中的应用验证[J].青海气象,2007(2):26-27.

[3]贾小龙,陈丽娟,高辉,等.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3(6):641-655.

[4]黄秀艳.常见气象谚语中的气象知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7-38.

[5]邓昕.浅谈气象谚语在观测工作中的运用[J].四川气象,2004(1):57-58.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6

一、营造“说”的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说”的过程是由视觉神经或听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作用于大脑,使大脑产生刺激,然后大脑根据刺激源作出必要的反应(如何说)。从生理角度来说,给否学生一个丰富“说”的刺激源,是进行有效“说”的关键。或许正由于此原因,《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方面进行了类似方面地阐述:“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丰富学生“说”的刺激源?如何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呢?我想,要营造“说”的情境,即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学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刺激源,从而激活学生表达的内驱力,最终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促进情感交流。

例如《找春天》的教学。为了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事先了解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度,经过了解后,我发现学生对春天的了解仅局限于“春风来了”、“花儿开了”、“小草醒了”这样的认知,这样认识水平显然不能给学生的表达带来丰富的素材,显然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于是我组织了一次找春天的活动:先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找,接着我又带着学生到田野里找,最后还带着学生到河边找……。学生在这次“找春天”的过程中,观察到了形形的小动物们生活的情景,欣赏到了许许多多姹紫嫣红的自然美景……这些美丽的景象丰富着学生对春天的感性认识,也丰富了学生表达的素材。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告别了往日的无语,一个个涨红了小脸,表现出了对“春天”的独特认知。

二、丰富“说”的技巧,梳理“说”的思维

当我们丰富了学生的表达素材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后,还要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说”的技巧,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梳理“说”的思维,即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对“所表达素材”的认识程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的规范性与条理性,从而使学生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步进行。

又如《找春天》的教学。当我们通过春游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对春天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心中的表象丰富了,但说出来的话却只能局限于“山啊,树啊,河啊”这样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显然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于是我引导学生:这棵树是什么颜色?这座山是什么样的形状?这里的河有什么东西?当学生根据我的提示,说出了很多他们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但他们所说的内容有的跟春天联系的很紧密,有的跟春天没有一点关系,如果不加以规范,学生的表达又会进入另一个我们不想看到的层次——“无中心”。于是我又进一步引导,在这么多的景象中,在这么多的事物中,哪些能体现出春天来了?哪些能表达出春天的美?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去掉了那些与春天无关的内容,表达的思路清晰起来了。

三、创造“说”的空间,厚实“说”的效果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个想学会游泳的人,必然要在水中游。同样要想学生习得有效的口语表达能力,必然要进行大量的口语表达训练。为此在具体教学时,我们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说”的空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说中习得有用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7

1、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来先预防;

2、头对风,暖烘烘;

3、五碗肌肤清,六碗通神灵。

4、笑一笑,十年少;

5、一顿要吃伤,十顿要喝汤。

6、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7、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8、不抽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

9、通畅两便,健肾壮肝。

10、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

11、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12、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13、炼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14、肥胖变瘦,病弱壮实。

15、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16、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17、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

18、七碗轻风生,八碗身轻松,

19、更年期症,病情减轻,

20、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21、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2、一碗喉吻润,二碗破独闷。

23、常吃一点蒜,抗癌又保健。

24、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

25、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26、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

27、镇静安眠,痔瘘治愈。

28、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

29、早起一杯水,清肠又润胃。

30、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31、春鸡腊鸭子(抱窝)。

32、春季的游牧走得远,黑心肠的人朋友远,黑暗的放晚影子远。

33、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儿唱不完。

34、春来多捉一个蛾,秋后多收谷一箩。

35、春冷冻死牛。

36、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37、春前一道粪,粮食堆满囤。

38、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39、春天出现在盛天的花卉里,秋天出现在丰硕的果实里。

40、春天多一锄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41、打铁看火候,庄稼赶时候。

42、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43、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44、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45、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

46、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47、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48、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49、粗丝难织细绢,粗人难做细活。

5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51、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52、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53、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54、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55、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

56、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5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8、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59、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60、秋西北,半瞑沃。

61、六月无善北。

62、扑地烟,雨连天。

63、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64、脚对风,请郎中。

65、要活一百多,心胸要宽阔。

66、洗头洗脚,胜似吃药;

67、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68、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69、排除结石,减少血脂。

70、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71、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72、八月初关雨门。

73、白露台,无人知。

74、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75、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76、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77、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78、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79、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80、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相关文章:

1.通俗易懂的小学二年级谚语大全

2.经典的小学二年级中华谚语集锦

3.小学二年级必备谚语小学二年级谚语

4.小学二年级积累的谚语有哪些

5.谚语大全小学二年级查找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8

关键词:语用教学;秘妙搜寻;内容选定;目标设计

2011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教学实现由教内容到学语言,由悟文意向学表达转变,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秘妙,践行“语用”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燕子》为例,从文本“语用点”的搜寻、选定、设计三个环节入手,谈“语用”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细读文本,搜寻表达秘妙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意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还是一个秘密”,语言形式的探究和运用是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重要标志。因为语言形式具有“隐秘”的特性,需要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为依托,潜入文本,用心搜寻文本隐含的秘妙,这是教师践行“语用式”课堂教学的备课基本功。细读《燕子》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有以下的语言秘妙。

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现季节的特点。描绘大自然的季节特点,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方可达到窥斑见豹的表达效果。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不管外形和动作都能给人美的视觉冲击。同时,它又是一种益鸟,是人人喜爱的精灵,因而是春天画面的点睛之笔。二是抓住燕子的特点的描写方法。本文最大的语言秘妙是把燕子的外形特征和活动特点相呼应。三是用写燕子来写春天的表现手法。题为《燕子》,文中第二自然段却浓墨重彩地写春天,似乎给人唐突之感,实际上燕子是春天最有代表性的精灵,明写燕子,暗写春天,这是一种非常精妙的衬托手法。四是传神的字词运用。如“凑”“赶集”表情达意的作用。五是精妙的想象,把燕子落在电线上的情态比作五线谱上的音符,并且和春天的赞歌联系起来,一石二鸟,实是天才之比。六是其他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七是详略的处理:详写燕子,略写春天的其他景物。八是清新的语言风格。

孙绍振教授说过,文本细读要读出学生表面上一看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在文本解读阶段,从关注内容和情感转到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奥妙,对文本语言形式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效度。

二、依标据本,鉴选核心价值

文本内涵的无限性和课堂教学单位时间的恒定性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文本细读所得的丰富深刻的形式秘妙,教师不可能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中给学生全盘托出,必须对诸多的语言秘妙进行梳理、筛选、整合、重构。取舍的标准最基本的是课标,其二是课文编者的意图,再者就是三看:一看这个秘妙是不是这篇课文的唯一,即充满个性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二看它是否能统领全篇;三看它是否有迁移性。如果把理解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作为本课的目标,那只能在内容理解上作平面滑行,阅读思考:燕子的外形特征是什么?它的行动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燕子特征的重点词句,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你的读把燕子的美读出来。如果你在春天看到这么美,这么充满生机的燕子,你想对它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燕子。

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重点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编者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燕子和写春天的关系。综合三个理论依据,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特点,特别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如何通过写燕子来写春天的特点,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因为通过对燕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的领悟,其一,可以把“凑”“赶集”等关键词的理解和品味统领起来;其二,燕子充满生机的活动特点正是春天的一个缩影,通过赞美燕子来赞美春天,符合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定位。基于这样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作者写燕子外形和动作有什么关系?本文到底是写燕子还是写春天,二者有什么关系?秘妙的取舍是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的重要过渡,它是从课前准备到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捕捉能统领全文、有个性、可迁移的语言核心教学点,是教学的成功关键所在。

三、教学设计,凸显核心目标

从教学核心价值的确定到教学设计的转化,必须对核心价值进行聚集、放大、重组、优化,本着简化头绪、深耕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设计出符合课标和学情的教学方案。《燕子》一文,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在以下两个节点上用力。

1.揭示外形特征和行动(飞翔)特征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行文的心机

燕子的外形可写的东西除了“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外,还有“小巧尖利的嘴巴”“晶莹透亮的眼睛”“轻巧有力的小脚”等,如果只是为了表现燕子的“活泼机灵”,后面三个外形特征也能表现,为什么作者只写前面三个,而且还用了个“凑”字呢?作者笔法的高妙在于不是孤立地为写外形而写外形,而是将外形特点和飞翔特点形成照应,也就是说,只有光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才是飞得轻快敏捷的三个条件,正因为有这样的外形特征,才有那样的飞翔功能。这种手法是本文最大的表达秘妙。另外,呼应的关系被点明之后,对“凑”字的理解及其精妙用法的领悟就水到渠成:燕子的外形特征中只有羽毛、翅膀、尾巴与飞翔的功能有关,再也没有其他的特点能与此挂得起钩来,“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凑”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这种恰如其分的分寸感。这种理解的方法切合课标中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作用的要求。再者,这种方法具有可迁移性,对作品欣赏和写景状物非常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应重锤敲击。

2.写燕子和写春天的关系

文中第二自然段浓墨重彩写春天,其用意何在?首先,春天之美,美在生机。作者用“赶集”一词生动在哪?赶集有两种内涵,一是集市的时间短,往往只有一两天,买东西的人和卖东西的人都要赶上时间,所以人们争先恐后地赶;二是人们赶集并非全是为了买卖东西,还有凑热闹的含义,具有娱乐的目的。由于赶集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引入生活情境理解关键词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是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赶集时人们的活动情景,从而理解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其次,描绘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是为燕子的活动铺就时空舞台,或者说充满生机的春天是燕子活动的背景。反过来说,如果说春天的花草树木相对是静的,那么燕子是这幅春天彩画上最具代表性的“动”的精灵。作者明写燕子,暗写春天,这是比较高妙的互为衬托手法。如此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表达秘妙,在丰满学生对燕子特点的感悟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联系和系统的思维。当然,可能有人会感觉这样的目标定位有拔高嫌疑,因为这个目标着眼于全文的逻辑联系,它严格意义上是高段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基于的学理依据是:从单元主题的角度来看,本文所要歌颂的确实是大自然的春天,燕子只是春天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如果拘泥于写燕子角度,等同于状物解读和设计,那就明显偏离文本的主旨和单元主题;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角度看,让中年段的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训练全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线性思维品质,又何尝不是语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需要?

教学设计用具有统领功能的核心问题来拢聚关键字词、修辞、段落、篇章等教学价值,课堂设计显得简约而丰厚,既深耕局部又关照整体,让学生的语言品味和运用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总之,“语用”教学的课堂实践,要在文本解读、核心价值鉴别、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上贯彻“语用”理念,探寻“语用”元素,落实“语用”实践,真正和理解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语文教学的亮丽转身。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9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生命来自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有个性、有创新性的学生。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就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学习语文的专业能力。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增加课堂内容的精彩度,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课程预设的工作。如果教师只是希望通过课堂上的临场发挥或者随机生成,来提高教学的精彩度,很有可能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与教学的主次关系分配不均。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做好知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更需要教师自身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保证教学准备工作的完成。其次,教师需要正确的把握文章的目标与定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明确课文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增强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例如,当教师让学生写一个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这个作文的题目是《春天来了》,在这篇作文的开始首先描写春天带来的变化,描写万物复苏的景象,然后就要从春风、春雨等角度去描写春天,从而将春天带来的变化描写的特别生动。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很好地抓住春天的特点,领略到春天带来的变化,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去踏春,在这次踏春活动中,让小学生领略到春天带给大自然的变化,并且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得小学生对这个作文感兴趣,从而有助于作文的完成。在踏春之后,老师要让学生谈一下踏春之后的感觉,对路途中的树木、小草和花儿进行描述,从而指导学生将这些变化描写下来,这样就会使得小学生很迫切的去描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春天,从而让学生的语文作文内容更加丰富。

三、观察日常生活,积累语文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单靠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小学生要多观察日常生活,从而可以为他们学习语文积累一定的素材。语文存在与生活的每一细节中,只要我们细致的去观察,我们总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语文过于形式化,没有将自己的思维拓宽,从而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方向,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小常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更多的方面来描述一个物体、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通过课堂中对日常生活素材的重视,就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力与创造性。

四、要安排“阅读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老师每一周要安排一到两节的“阅读课”,从而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就告诉我们要从书籍中汲取一定的知识,从而丰富了知识结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阅读,阅读应该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小学生应该经常阅读一些像《黑马阅读》《满分作文》这一类的书,从而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他们要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背诵,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他们的作文增光添彩。在阅读课上,语文老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可以使得他们的思维活跃,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1.进行相关的竞赛

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一些成语以及歇后语,小学教师要进行相关的竞赛,如歇后语对抗赛、成语接龙赛、演讲比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以及读诗比赛等,这些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小学生讲外部的动力化为内部的动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要注重学生的表演

小学生的天性好动,并且喜爱表演,因此小学教师要根据课文编排课本剧,然后让学生去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故事情节,并且能够使得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进行课堂游戏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要贯穿各种各样的游戏,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通过游戏,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快的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要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近几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教育体制的变化,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主导的作用,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邹必超.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科教新报,2011,(18).

关于春天的成语篇10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较之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诗歌的语言更显其含蓄、凝练、跳跃,加之手法灵活多变,形象意蕴丰富,甚至“在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造成考生读不懂诗歌的根本原因。考生读不懂诗歌,自然鉴赏解题难得高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一个简便易行的“北斗导航”,让学生多角度探清道路,从而顺利到达目的地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文体,清除行车路障,立足语言、手法、形象这三维视角,展开一次3D式阅读之旅,进而准确获取诗歌深处的宝藏――情感与主旨。

一、路径一:扫瞄语言,读懂诗歌内容

由于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练、含蓄的特点,因而考生要想走进诗歌,读懂诗歌,必须巧妙掀起语言这层面纱。除审读诗题、关照作者、解读注释外,考生在品味诗句语言时,还需特别关注诗歌语言的特殊现象:一要关注诗歌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关山月”涉及音乐文化常识,指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二要关注诗中词语特定的语境义,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无赖”是可爱、顽皮的意思,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是春季的意思;三要关注诗歌中多出现活用词现象,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绿”和“闹”;四要关注诗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如“昨夜西风凋碧树”“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西风”隐喻严寒甚至是反对势力,“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东风”则隐喻希望、美好或是正面的力量。总之,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深入体味,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领悟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例如: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两句,实为此诗语言绝妙处。单看这两句诗中的景象或事物,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联系,仿佛电影镜头中的蒙太奇组合。这两句实际是虚写,“渭北”“江东”意思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春天树”寓示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日暮云”寓示着又一天的将尽。这两句诗中,既有空间距离的遥远,又有时间飞逝的感叹,自然见出两人浓郁的离别之情。语言平实自然,蕴含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二、路径二:透视形象,读懂诗歌意境

一般来说,诗歌形象多为人物和意象。意象也就是诗中出现的花鸟虫鱼等自然风物,一首诗中的意象不仅多样,而且内蕴丰富。在传统的诗歌中,一些诗的意象往往有其固定的象征内涵,如明月象征团圆或寄托相思,杨柳象征离情别绪,蝉喻指品行高洁,冰雪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等,诗人对形象或意象描写所形成的特有境界或情调,往往就构成了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大多也正是借助具体形象(人、事、物、景或意象)及相互关系来体现。品读感悟诗歌意境,可以帮我们较快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倾向,便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从透视形象(或意境)的角度来审视《春日忆李白》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渭北”“江东”“春天树”“日暮云”等看似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作者实则通过这几个自然风物(意象),另有寄意,写出两人超越山水阻隔,遥相思念对方。此时的“春树”“暮云”,不再是普通的自然风物,它们已经被赋予情感的因素,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离情,成为诗中典型的意象。“云”是飘游之态,喻远方飘泊之意;“树”是扎根之状,喻近舍留居之人。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诗人与友人身处两地,相互悬念揣猜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个意境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

三、路径三:破解手法,读懂诗歌寓意

诗歌的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主要是指所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诗歌表达方式考查的重点是描写和抒情。涉及到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反问、双关、引用(典故)、衬托(正衬、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等;还有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如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从破解手法的角度来看《春日忆李白》的两句诗,“渭北”“江东”“春天树”“日暮云”,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更不是纯为了写自然风物。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手法,借自然风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寄寓了自己深厚无比的思念之情,可谓出神入化,情韵绵绵。整个画面显得既清新自然,又含蓄而耐人寻味,而这正是诗歌语言的特点,因此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

这样,考生循着语言、形象、手法三条路径,如同拥有三束阳光驱散雾霾,拨云见日般揭开诗歌的层层面纱,自可读懂诗歌的思想情感,对于《春日忆李白》作者之于李白的赞美思念之情已经不再难以理解。具体来说,诗的前两联四句,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诗中既有赞美之情,又有深重离情,既有倾慕怀念,又有重聚愿望,可谓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此外,学生要真正读懂诗歌,从浅层次上来说,还须注重关注诗歌的题目、关注诗人和时代背景以及诗后的注解文字;从深层次上说,还要关注诗歌的类型、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以及典型动作和有关典故等。同时,诗词的阅读与鉴赏还涉及学生生活阅历的问题、知识储备的问题和对诗词特点把握等问题,因此学生还需增加对诗歌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