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级经营师论文十篇高级经营师论文十篇

高级经营师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20:27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1

关键词:台湾师范生班级经营班级管理。

台湾对学生的管理称为班级经营,大陆相对应称之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等。有台湾教育专家认为,管教学生或班级经营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能之一。①。班级经营策略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训练获得有效的班级经营技巧。台湾教育界为了适应新形势变革,将以班级经营为核心的专业知能作为师范生教师专业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实习制度等方面着重培养师范生班级经营能力。

一、课程设置:班级经营理论学习和访谈感悟。

台湾对师范生班级经营专业培训一向比较重视。1989年,师院进修部正式开设班级经营课程。1995年,公布“师资培育法及相关法规选辑”,订定各类教育学程之科目与学分,班级经营列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程的“教育方法学课程”必修学分之一。台湾师范院校都设有“班级经营”课程,作为师资生教育课程必修课。由于班级经营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了提升理论学习,台湾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较多。教育基础课程有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等科目,教育方法学课程有教学原理、班级经营、教育测验与评量、辅导原理与实务等。教育课程的比例大约占总课时的40%,并具体规定修完一定的教育课程的学分,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这些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学习与开展班级经营。班级经营课程主要有两大核心:班级经营理论建构和学生实务经验的开展。各师范院校在实施班级经营的课程架构上有分歧,教师取舍课程的内容差异很大,但大多数教学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指导。例如单文经主编的《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该书包含所有班级经营的重要科学理论,又有许多配合理论的案例与班级经营技巧,是多数师范院校首选的参考书之一。实际上,各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较为灵活多样。

师范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中也有许多实践操作的活动。此外,还组织优秀导师访谈报告或采访,通过访谈问题的拟定,让学生了解班级经营的各项操作实务,帮助掌握班级经营的重要内涵。通过学生访谈报告,帮助了解未来教学环境,熟悉班级经营中的教师角色,学习和了解许多优秀教师经营班级的策略与方法,从经验中分享,这对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资生具有相当的帮助,有助于师资生建构班级经营能力。报告访谈之后,要求师范生撰写心得体会,结合班级经营策略与方法给师资生布置相关作业,如教室布置成果、班规拟定与发表、班级经营计划书的拟定。有台湾学者认为,班级经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武功。②不管是级任导师还是科任教师都要掌握班级经营技巧,所有教师都要有做导师的准备,提升教师班级经营的专业知能,既需理论学习也要求有实践锻炼。

二、实习培训:班级经营技巧实践和观摩。

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或师资培育中心学习称为师资生,到学校实习称为实习生。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毕业,或在一般大学毕业且修完教育学分(或修满教育学程)后,经过教师资格初检合格者,才能申请实习教师资格,发放实习证书,联系学校实习。台湾教师实习最初为一年,实行师资培育改革后,2002年调整为一年或半年。实习包括四个部分:行政实习、教学实习、导师实习和研习活动。实习期间,以教学实习(教学效能)及导师实习(班级经营)为主,行政实习及研习活动为辅。

在实习阶段,每位实习生都安排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实习学校的教师,另一位是师培中心指定分配的指导教师。为了培训实习生班级经营的知能,实习学校一般指派担任导师三年以上的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师生共商实习目标、重点、活动、方式和进度。实习生实际上重点跟随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尤其要随班学习指导教师的班级经营管理。通过随班观摩其指导管理学生的方式,观察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例如观察指导教师每天去教室与学生一起用餐,观察指导导师班级经营的绝招:包括维持中午吃饭秩序、吵架等处理方法。很多实习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得到实习辅导教师帮助很大,收获很多,尤其在班级经营方面终生受益。如认为辅导教师的班级管理应成为师资培育必修课程,教师给予学生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较多。“我觉得师院的辅导老师给师院生的指导偏重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我觉得小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导我们班级经营方面,则先看我们如何应付处理小朋友争吵,然后,再把他的处理方法告诉我们,然后再用自己如何安抚小朋友的方法让我们了解。”③台湾实习时间较长,导师实习时间得到保证,观摩一段时间的指导教师班级经营技能后,必须亲自带班管理学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实习后,还要撰写报告、心得、体会、感悟、收获、反省等,强调实践反思和应用,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将发现的教育实际问题提炼升华,促使理论与实践呈交替前进、螺旋上升的态势,提升班级管理理论和业务水平。[论文=格式]

三、研习活动: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

知能提升台湾班级经营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专家在班级经营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学科领域,形成一批班级经营研究群体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既从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也进行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这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研习会、工作坊等形式,直接应用到师资生的培养和人才培养中,协助师资生更好地进行良好的班级经营,提高教学效能,发展职业技能。台湾的师资培育机构、研习所都不定期地开办研习活动,如台湾师大教育研究中心、屏东师范学院、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等,不仅招收在职教师,也针对职前教师开展培训学习。如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2012年1月举办“师资生暨初任教师主题讲座———未来会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小事”。从实施内容看,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中,以对学生管教最为棘手。由此,“邀请专家与师资生交流有关学生辅导与管教的问题”,“协助师资生在辅导管教问题上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④师范生参加研习活动,颁发证书,与学分、成绩挂钩并存档。

台湾师范生实习期间需要参加一些研习活动。实习生在实习中面对问题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参加各种教育机构研习会,规定参加教师进修机构研习不少于7天,参加师资培育机构的研习或座谈每月至少1次。有的学校要求实习生定期参加研习会。例如,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实习教师统一在实习学期中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返校,参加实习教师座谈会或参加相关的研习活动。一些院校还通过自办实习辅导杂志,交流实习消息和指导实习。如台湾大学的《台大教育实习辅导通讯》、东吴大学的《中心通讯》等。⑤台湾积极推进“小班小校”、“零处罚”、“友善校园”等改革,传统的体罚管教方式受到社会谴责,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心理与辅导、教育性管教措施,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师范生通过参加研习班活动,能够接受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理念,从而既使理论获得提升,实践操作也得到指导。

四、资讯网站:班级经营辅导和交流立体平台构建。

台湾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开设资讯网站,为师范生提供班级经营方面的丰富教学资源。台湾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站实行全民免费,有关班级经营方面的学术著作很多,研究论文也多,可以直接上网络查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控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台湾教育网站较多,其中许多专设有班级经营辅导的网站,既有台湾教育部门、师范院校、中小学设立的,也有民间教育组织或教育作坊建立的。

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咨询相关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咨询教育专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各种班级管理信息。同时,不断学习、反思,提升师范生班级管理知能。影响较大的班级经营网站有:(台湾)教育部爱的教育网、台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所、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政治大学教育系(所)教育心理与谘商组、台中师范学院谘商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班级百宝箱等等。这些网站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导和交流的互动立体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班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应用来进行探讨。

五、资格检定:班级经营专业知能考核和评量。

台湾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如何,教师的班级经营与管教措施是观察的重要指标。⑥为了提升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考核和评价体系相应地应进行一系列调整。师范生所修课程中有相当比例为教育学程之类课程,而且规定一些课程必修才能毕业。这些考试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考试,如要求师范生写“班级经营计划、班规制定”等。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师培中心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教学实习占50%,导师实习占30%,其他占20%。最终确定实习成绩要结合整个实习阶段的表现来评定,实习生的班级导师带班情况是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资格审定也进行改革,由过去登记制改为检定制。2002年,台湾进一步修改法规,废除了教师的初检和复检制度,改为教师资格检定制。台湾《师资培育法》规定,教师资格取得程序改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实习与教师检定。职前教育指在师范院校学习完毕,成绩合格,修完学分,发放实习教师资格证,才能参加教师实习。实习一年或半年,评量合格,才能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后,才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合格教师证书。在台湾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中,有一门必考课为“课程与教学”,设有“班级经营”领域的考试内容。例如,2008年台湾教师资格考试中有一问答题为“认识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是班级经营的重要工作,试列举五种在开学两周内认识学生的有效方法。”类似的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教师任用方面,由原来的分发制改为聘任制,这对师范生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其实,师范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一般而言从事中小学教学没有问题,而掌握班级经营的技能和水平则确有一定难度。因此,聘用教师要综合考核素质。台湾在教师教学专业评鉴指标的建构中,“班级经营”也是重要的层面。教师效能评鉴中的十三个指标,除了教学知能、人际关系、个人表达能力、专业成长的能力属于个人能力培养,其余九个几乎都涉及班级经营方面的成长和素质要求。可见,班级经营的能力是考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尺度。

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在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两岸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以期少走弯路,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育品质。台湾比大陆较早经历现代化发展、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变迁,许多方面走在前面,在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上又稍具超前性,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台湾在师范生教师专业中,对班级经营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培养系统,构成理论+实践+培训+反思+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对班级经营的研究累积不少有效的策略、技巧等成果,对提升师范生班级经营的实际效能有积极推动作用。这些经验和成果,都值得大陆地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的技巧,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更多的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学习环境。可见,优秀的教师也是优秀的管理者、经营者。不管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手,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必须具有班级管理的专业和知能,通过提升专业能力,保证教学活动顺畅高效的进行。未来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师范毕业生的素质,改革现有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当前,应改革和调整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训练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

注释:

①单文经:《班级经营策略研究》,台北师大书苑,1994年,8页。

②林进材:《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3页~26页。

③沈翠莲:《台湾小学师资培育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475页~477页。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职业资格教学方法以考促学

“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双证书”(学历证+技能证)制度要求所有技校学生都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在营销师考证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考证通过率。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综合型专业,涉及学科多且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往往觉得市场营销过于理论抽象,在学习时抓不住重点。学校课程设置与安排也不尽合理,影响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学生对考证态度不重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缺乏答题技巧和方法。

笔者在从事技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中,组织学生参加全省营销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3次,对营销师考证鉴定考点和方法有自己的认识。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对营销师考证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方法。作者学校营销师考证通过率逐年上升,平均成绩也逐步提高。实践经验显示,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进行营销师考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能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营销师考证通过率。

一、明确考证目标

国家营销师职业资格考试分为1至5级五个级别。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有中技和高技两个办学层次。按照国家技能鉴定考试要求,中技生需通过高级营销员(国家职业资格4级)考试,而高技生需通过助理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3级)考试,获得相应技能证书后才能毕业。各层次的考试内容都包含两个模块: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在校两年,教学中主要是围绕考取职业资格证为中心,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二、合理安排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参加全省统一营销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因此,需要围绕营销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来制订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程设置,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第一学期学习营销师基础知识,第二学期学习相应等级的营销师操作技能,第三学期进行复习并在学期中旬参加鉴定考核。因为考证课程涉及大量的财务、会计知识,因而像会计基础、现代商务等课程也应在第一学期开设。

三、科学应试方法

在实践中,作者根据学生和考证的特点,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考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有效性和考证通过率。

1.创造良好的考证氛围

提高学生、家长对考证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民考证”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考证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好的氛围:一是班主任,二是任课教师,三是家长。

(1)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应向学生和家长传达考证的重要性及意义,在校全程做好学生的动员,坚定学生考证的决心,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考证学习状态,争取家长对学生的督促和支持。

(3)班主任与考证任课教师应双管齐下,加强沟通交流,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考证学习状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树立标杆力量,实施分层教学

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学习骨干的影响力,选出学习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来担任科代表和小组长,开展小组学习,相互讨论、检测、监督,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分享其学习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其拿高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帮他找到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介绍适合他的学习方法,给其制定合理的考试成绩目标,并对其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

3.科学有序地做好考前训练工作

第三学期短短三个月要复习所有知识点,因此更要做好复习的规划。在笔者带领中技学生考证复习的实践中,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根据考证大纲汇编了《高级营销员理论习题册》《高级营销员技能习题册》和《高级营销员考证知识点红宝书》,并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地毯式扫雷”阶段:此阶段参考《红宝书》,《红宝书》全面、系统、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理论和技能知识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再一次理解、识记,并进行知识点默写检测。该阶段是复习的最重要阶段,是复习中打基础的阶段,因此需安排较长时间,教师需要用一个月时间来完成第一阶段的复习。

(2)第二阶段为“答题训练”阶段:此阶段主要使用《理论习题册》和《技能习题册》,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理论题(选择题)和技能题(主观题),按章节进行检测。让学生熟悉考证题型,教授学生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本阶段重在训练学生答题思维,需要一个月时间来完成。

(3)第三阶段为“冲刺训练”阶段:教师使用历年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此阶段重在训练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调整心态的能力,需要半个月时间完成。

(4)最后一个阶段为“查缺补漏”阶段:即考证前一个星期,教师不再进行测验,学生将以往所检测时出错的题目、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

4.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测试软件

作者根据“以考促学”的理念,开发了一个考证测试题库软件,将所有基础部分考题输入数据库。学生登录后,可随机生成100道考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后,系统自动打分,并弹出学生答错的题目,要求学生重做,学生只有在答对之后才可以退出系统。这种测试仿真度高,能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

技能鉴定考试是每位技校生毕业的必经之路,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笔者从2012年开始辅导本校市场营销专业中技班学生参加广东省营销师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学校2011级中技营销班考证通过率不到40%,在笔者从事考证辅导工作的期间内,带领的2013级中技班考证通过率达到85%。由此可见,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对考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科学的方法不仅让教师教的轻松,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双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使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内涵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铭娟.“考证促学、考证促教”模式在技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

[2]许培德,杨那.基于新形势下“以证促学、以证促考、以证促教”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职教育,2013(5).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出路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而出现的市场营销学,自上世纪初诞生以来是发展最快的管理学科之一。它不仅是当代企业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管理利器,而且已逐渐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核心思维方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据近些年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反映,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始终居于前列,但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不强,一些基本业务难以开展,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难以寻觅。究其原因,其根源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薄弱。因此,构建一个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培养学生营销实战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结合很多中职的实际情况来看,该专业教师主要有两大类,一部分是年轻教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业务,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较全面,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另一部分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大多是从教其他学科转教营销专业,教学专业知识缺乏。因此,从整体来看,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也仅限于举例、案例分析、讨论、作业等辅助方式的运用,多数课程无法使学生体验、参与、操作,正如学生概括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现已成为教学考核的基本模式。这种“笔记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其动手能力极差。另外,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西方的理论体系和企业案例,市场营销专业从教材到案例,大部分是从国外教科书和期刊移植过来的,很多院校往往将国外的一些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当作分析对象,缺乏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关注,无法让学生了解西方营销理论如何在国企和民企环境中运用。而这些院校的学生在刚毕业时,进入大企业工作的几率不大,即使进入也会从基层做起,营销战略层面上的内容根本派不上用场,还得从头学起。

3.实训方法单一。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销售管理技能实训、广告策划实训、推销能力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公司相应的部门才能接触到相关内容的实战训练。但现实中,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相关内容的训练。

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1.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部分学校采取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值得借鉴。一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搞好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的资格认证考试,特别是高级营销师、高级商务师、策划师等资格认证,形成“双师型”、“多师型”的教师队伍;二是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鼓励营销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教师既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可以深入企业调研,服务企业。

2.丰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现有的教育“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典型的教学方式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深刻理解、掌握理论要点。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精心挑选案例,认真安排“案例”,以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完整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对专业技能与知识的覆盖性,把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结合在案例之中,并采用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适宜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模拟的营销情境下会遇到很多疑问,从而激发求知欲;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中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收获。

(3)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布置相关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进一步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完成任务。“任务驱动”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3.请进来”“走出去”式教学:“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或者从本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来校讲课,说服力更强,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补充实践方面的知识。“走出去”就是给予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实践的机会。争取给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定位。为学生的就业做很好的引航工作。

三、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定位上必须切合实际。定位过高,会使学生心高气傲.最后只能是空欢喜一场:定位过低,又会使学生心灰意冷,看不到职业前景。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特点和社会需求情况,可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三个层次上:初级目标――营业员,中级目标――营销员,高级目标――企业管理人员。

中职学校要寻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出路,首先要正确定位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验课程体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凸显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1、市场调查。即组织学生深入市场进行专题调查与研究,分析市场信息,寻找市场机会,写调查报告。

2、顶岗操作。组织学生到到校办企业或者工商企业顶岗实习,如当营业员、促销员等,让学生掌握有关商业贸易活动的基本程序和过程。

3、开展直销。即由学校或者与学校有关的工商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把学生推到销售的第一线,将商品只销售给顾客。

4、系列实习活动。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5、模拟公司。即按照社会商业公司运作机制去设计相应的模拟公司,让学生模拟实习。模拟公司除不发生商品实体的位移和现金支付,其票据、帐册、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核算方法等均按照现行通行的营销运作规则和方式进行运作。

6、实训性实践教学。即教师根据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或者在课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也可在课堂开展模拟演示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23-02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有必要推广双语教学,但其推广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英语水平不够以致影响营销专业知识的掌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双语教学模式测评差异较大等。同时,独立学院的i本学生,在修读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时,也出现反应不一的情况。因此,认识和实施分层次教学尤为重要。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论证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方案。

一、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本三学生和专升本学生又各有特点,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一)本三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问题

双语教学,即用母语和一种外语(通常指英语)两种语言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英语学科之外的其他专业性、知识性学科的教学。

1.本三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要凸显自己的办学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其特色,尤其是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等重视实践和应用的学科,更应该注重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其次,通过双语教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独立学院属于教学型高校,培养的应是社会急需的大量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而双语教学的目的正是培养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外语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最后,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上,独立学院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保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也开始重视本院双语教师的培养,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2.本三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诚毅学院国贸2007―2012级国际市场营销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素质、能力层次不齐。如诚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设在大三下学期,但经笔者了解,各班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只占少部分。也可以说,独立学院的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英语,学生相互之间的外语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际市场营销学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双语课又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解和阐述。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基于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即使有一定的英语底子,却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这些因素都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了障碍。

第二,教材选用存在困难。本人先后使用过李威和王大超编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沃伦・基坎所著、傅慧芬所编的《全球营销学》。前者是国内双语教材,对于本三学生学习国际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难度,但对于培养学生使用英文学习理论、分析案例和撰写商业策划方面,有较大欠缺。后者是纯英文教材,有标准的英文表述,但有学生反映教材偏难、阅读起来心有余力不足,且教材案例偏旧、与中国有脱节。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在教材选用上存在难度。

第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欠缺。在之前对于国贸2008-2011级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时,本人采用英文原版教材、60%英文授课,学生接受程度出现较大差异。其次,相对而言,国际市场营销学课堂用语比较专业和复杂,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学生大多反映不能听懂或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只能依靠教案来帮助理解,如果教案还是难以理解的话,学生对双语课的兴趣和信心就大打折扣。双语教学不仅没有起到优化专业学习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专业学习的绊脚石。

第四,期末考核存在争议。争议主要体现在试卷中英文出题比例上。从本三国贸2007级到2012级,期末试题的英文使用比例经历了50%―100%―60%的变化,答题要求也经历了英文出题英文答题―英文出题中文答题―英文题目中/英文答题的模式变化,学生评价不一。双语教学的考核值得今后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案。

(二)专升本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诚毅学院国贸2012―2014级专升本国际市场营销学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本人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学生在专业来源上颇为丰富,横跨理科、工科和文科,学生大多没有学过经管类的先修课程。而在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时,经常需要用到经管类课程特别是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因此,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不大理想。此外,基于中国传统的专科教学模式,很多学生惧怕看书、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为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了障碍。

可见,对于本三学生,如果一味地强调全面双语教学,则不利于其对知识的掌握;而对于专业经历、基础不一的专升本学生,一味地强调同班上课,也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因此,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分层次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当然,其实施面临不少挑战。

(一)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1.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在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中,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失去信心,而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觉得过于简单。另外,在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中文教学中,也有类似问题,已修读过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同学觉得深度不够,未修读过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学生,则觉得理论和案例都无从下手。实行分层次教学后,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可以自然融入到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去。

2.因材施教

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讲课、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目标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核,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教学效率

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得同时兼顾大部分学生、英语能力十分突出的学生和英语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备课任务重而效率不高。行分层次教学后,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因为各个层次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齐,学习目标一致,老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也容易把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样,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文教学中,情况也类似。

(二)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分层次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师的理论水平亟待提高

分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教学必须做到整体把握,高屋建瓴,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在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分层次教学上,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英文功底、理论知识,以及能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群体的能力。可见,教师应注重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实施分层教学。

2.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需加强

分层教学设计,任务较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尤其重要,而开展集体备课有助于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教师独立备课的不足,保证质量。但是,由于集体备课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每个人对分层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同,合作交流、打造和谐的团队还尚需时日。同时,分层次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也提出较高要求,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如统计英语过级情况、组织英语水平考试以及进行课程和学分管理等,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细致、耐心的作风,以便配合好专任教师。

3.对学生的研究还不够

研究学生与研究教材,是进行分层教学设计的关键。但我们对学生了解的程度远远不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功底、逻辑思维、性格、兴趣爱好等缺乏了解。因此,应多搜集学生相关资料,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研究其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独立学院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班,按层次教学,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教学中注重教学目标层次化、课堂教学层次化、布置作业层次化、考核层次化,结合学分管理和鼓励措施,力图使学生更多地往a层(双语教学群体)流动,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同时保证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和运用该课程知识。

(一)学生层次化

学生层次化体现在授课和编班上。实施分层次教学,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要求的划分是分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即教学目标层次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入学方式、英语基础和市场营销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下、中上、上分为a、B、C、D四个层次:a层是本三中通过英语四级或未通过四级但通过英语水平测试的的学生,即英语底子较好能有效接受双语教学的本三学生;B层是本三中未通过四级、未通过英语水平测试的学生,即文化素质较好但英语稍欠佳的学生;C层是专升本中有学过市场营销的、有一定基础的专升本学生,即能相对轻松学习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专升本学生;D层是专升本中未学过市场营销的学生,即专业底子薄弱的专升本学生。其中,a层学生运用双语教学模式,B层和C层学生采用中文授课模式和难度较大的中文教材,D层学生采用难度较低的教材以及中文授课的模式。

(二)考核和激励方案层次化

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班(a班):双语出卷,难度系数0.4,奖学金评定中成绩系数设为1.2,即双语考卷成绩80分相当于96分;

中文授课、中文教材难度较大的班(BC班):中文出卷,难度系数0.4,奖学金评定中成绩系数设为1.1,即考卷成绩80分相当于88分;

中文授课、教材难度较低的班(D班):中文出卷,难度系数0.3-0.4,奖学金评定中成绩系数设为1,即考卷卷面成绩即为实际所得分。专升本中如果确有英语水平高的,也可考虑列入双语教学班。

(三)教学管理配合方案

首先,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能够认真细心和愿意密切配合科任老师的态度。

其次,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在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开课前的一个学期期末结束前,统计好需修读该课程的本三学生中英语四级的通过情况和具体名单,已经通过的直接列入双语授课班(a班)。对于未通过英语四级的本三学生,需在暑假开始后的一周内组织英语水平测试,并要求科任老师在一周内完成试卷的批改和成绩登记,之后在一周内确定通过英语水平测试的名单并将其编入双语班(a班)。其余本三学生编入中文授课、中文教材难度较大的班(BC班)。

最后,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统计专升本学生的专科所学课程情况,如果专科阶段已经修读市场营销课程的,直接列入BC班。其余专升本学生列入中文授课、教材难度较低的班(D)班。

【参考文献】

[1]李益民.《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2]张群卉.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方法探析[J].时代教育,2007(29).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5

关键词:“经营班级”理念时代背景理论实践意义

一、“经营班级”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笔者提出“经营班级”的理念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一方面,在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涯中,笔者深切体会到目前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种种不适应时代变化的方面,以及班级管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与缺憾:教师对“差生”冷淡甚至嘲讽,对普通学生家长咨询冷漠与不屑,教条式与灌输式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苍白无力,学生对教师无理与不敬,学生干部腐败,学生会选举存在黑幕……诸多的负面现象使笔者倍感痛心。同时,新时期学生思维活跃、观念更新快、自尊心强、渴望与外界沟通、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的普遍特点也使笔者坚定了推陈出新、努力开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决心。

另一方面,高校目前的学生管理体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管理工作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一线的干部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主要由学生辅导员担任或专职教师兼任。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多半是为了达到评职称的条件,往往是一学期也见不了几次学生,一旦职称评到就不再愿意担任班主任。而学生辅导员多数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多数人的人生规划不是继续深造早日成为专职教师,就是积极谋求行政科室岗位,因为现行的高校政策实际上不鼓励人在辅导员位置上做精、做细、做好。笔者虽然在学校图书馆供职,担任学生教育管理的班主任工作只是兼职义务工作,但本着上报商学院诸位领导及老师悉心培养之恩,下承作为师弟师妹的众多班级学生的管理教导之责,经过认真思考并积极投身实践后,笔者提出了独特的“经营班级”理论。

二、“经营班级”的理论及实践

笔者认为,所谓“经营班级”,即是在学校、学院党组织的领导下,班主任和全班学生齐心协力,在班级的各项事务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班级的各项工作作为一项共同事业来做。

笔者的“经营班级”理论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宏伟蓝图大目标,步步为营小目标;年年更新求进步,时时动态可微调。

所谓宏伟蓝图大目标,是指作为商学院的一名学生,就要以今后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为一名商界精英,组建幸福家庭,感恩孝敬父母,大爱回报社会为己任。

所谓步步为营小目标,是指为实现宏伟蓝图的大目标,将实现的途径分解于每学年、每学期、每季度、每月、每周乃至于每日的实践之中。比如毕业时希望拥有一张500分以上的Cet-6证书去应聘外贸工作,那就要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现在英语比较差,不要紧,大二第一学期争取450分过Cet-4,第二学期再努力,争取500分过Cet-4;大三第一学期在大二的基础上争取425分过Cet-6,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共有两次机会再冲刺一下,只要平时愿意努力,持之以恒,毕业之前500分过Cet-6就成功在望。

所谓年年更新求进步,是指班级每学年都有一个年度主题,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例如国贸041、042班04-05学年的年度主题为“适应大学生活,夯实学科基础”,05-06学年的年度主题为“知识积累,人品升华”,06-07学年的年度主题为“商务精英成长”,07-08学年的年度主题为“面向社会,全面提升”。

所谓时时动态可微调,是指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学期、每季度、每月、每周乃至每日的思想与学习上的努力目标作出切合实际的调整。

(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努力实现班级管理教育化、科学化、信息化、生活化、艺术化。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班级、和谐学院乃至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笔者凭借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运用新思维、新途经、新技术,结合学生的普遍特点,在“经营班级”理论中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五化”方针,即班级管理教育化、科学化、信息化、生活化、艺术化。

1.班级管理教育化。班级管理教育化并不是以传统的规章制度和说教来管理教育学生,而是以各种具体的活动、具体的实践来让学生自发受教育,自发受感染。比如有位学生乘公交车钱包被盗,笔者就请他在班会上现身说法,并由此引申出宿舍财务安全、防范短信中奖诈骗、识破atm取款故障骗局等一系列社会上出现频率高、受害者多的案例,让学生在对被偷窃同学的同情与对自己财务安全的关注心理下自然而然接受教育。

2.班级管理科学化。班级管理科学化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学方法实现教师与同学的良性互动与有效沟通。英国管理学者汉米尔顿主张有效的管理幅度为三至六人。因此在普通的班级联系上,笔者采取了教师联系六位学生(两个班的班长、团支书、副班长),六位学生每位再联系六位学生宿舍舍长,宿舍舍长再具体负责宿舍内六位同学的管理方式。在班干部的任用上,笔者采用了民主选举制,并一改以往单凭成绩考核班干部的机制,规定班级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必须每半学期选举轮换,任何班干部均不可以连任同一职位。这保证了学生人人奋发向上,人人有机会锻炼自己,奉献班级。此外,在班费管理与使用上,笔者提出了“有权的不可以管钱,管钱的要没有权”,并采取收支两条线、定期公示帐目的方式,确保班费的公正、合理、透明征收与使用,杜绝了学生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

3.班级管理信息化。班级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沟通,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尽量使班级各项工作网络化、动态化、透明化、可视化。笔者针对当代学生喜爱上网的特点,利用免费的网络资源――“校内网()”精心建立了班级的网站,并常常进行维护。网站上可以浏览到班长致辞、班级成员概况、班干部风采录、所有班会的文字文档、班级各项活动的照片、班级学生所获各种荣誉称号及证书的影印件、班干部选举及党员推优的计票公示,等等。任何班级成员均可在班级网站上留言或上传共享文字资料、数码照片图像及视频音频资料。

4.班级管理生活化。班级管理生活化是指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体现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笔者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随时回复学生的各种问题;每周例行班会提醒学生注意天气变化、饮食卫生、用电安全等生活方面的小事;定时联系学生家长,保证学生全方位信息的畅通;有针对性地聘请高等数学、英语等专业的教师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赞助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培训;发动一切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便利,等等。经过笔者的全力推荐与四处奔走,2008年6月毕业的商学院国贸041、042班先后有十多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经过严格考核后被交通银行南通分行、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工商银行南通分行、建设银行南通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通分行、中信银行南通分行、东吴农村商业合作银行、新华人寿江苏省总公司等单位录用为正式编制员工;另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获得了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企业工作职位。

5.班级管理艺术化。班级管理艺术化是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艺术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每周例行班会上,笔者都会顺便介绍世界知名服装品牌、著名汽车品牌、著名化妆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商品的历史、设计风格及美学内涵,既增加了学生主动参加班会的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笔者提出了有较强针对性且诗歌化的班级箴言:“对师以敬,对友以诚,对业以勤,对事以真”,学生很快人人能诵且积极付诸实践;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上,笔者邀请在艺术学院教授音乐的同事将科学发展观的提炼大纲辅以周杰伦的流行音乐乐调制成小乐章,采用“大家合唱一段,老师讲解一段,共同讨论一段”的形式来开展学习科学方展观的主题班会,学生对此反响积极热烈。

三、“经营班级”理论的积极意义

笔者紧密联系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克服了传统教育管理学生方式的种种弊端,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其“经营班级”的理念。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6月毕业的商学院国贸041、042班学生创下了英语水平、学士学位授予率、就业质量等诸方面的多个学院第一和学校第一。学院党政领导对“经营班级”的实践予以积极肯定,学生家长对子女在大学期间的所受的教育与毕业时找到的工作更是表现出极大的满意,不少家长专门赶到学校向相关领导及笔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经营班级”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对当前南通大学商学院乃至南通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正面的、建设性的影响,其影响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概括,即:从传统的班级到现代的班级,从静态的班级到动态的班级,从唯师的班级到人文的班级,从规制的班级到网络的班级,从灌输的班级到歌咏的班级,从条例的班级到事业的班级,从学校的班级到社会的班级。

参考文献: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6

市场营销专业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检验实践技能掌握与否的有效方法有多种,伴随着各地区市场营销专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能大赛成为考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笔者在建设市场营销专业过程中带领学生参加了自治区级、部级的营销专业技能大赛,成绩斐然的同时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推动营销专业持续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

专业技能;营销专业;问题探讨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训练才能够成长的。技能训练的方式有多种,专业技能大赛正是这样一个重要平台。近年来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层出不穷,大赛绝不仅仅是从各个职业院校中选拔选手参加一次集中的比赛,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竞赛本身。专业技能大赛将技能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专业发展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上,这对于促进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1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特色

近年来,部级、省级、相关市场营销的赛事比较多,形式各异,各有特色,一类是关于营销策划文案比赛,师生围绕自己设定题目进行策划,其特色是高度体现营销策划的技能,各个院校内部的营销大赛多数是这个类型的,另一类是大赛围绕一些市场营销类软件进行对抗,其特色是软件应用与策划技能隐性显现相结合,对相关软件的熟悉程度要求高,如金蝶公司、用友公司等行业大赛多是如此;另一类依托于某一个或几个企业,基于企业经营现状进行营销文案的策划与产品销售推广的比赛,赞助商介入大赛,围绕赞助产品推销与策划,由企业人士进行评价。特色最为明显,实战性非常强,挑战性很高。如自治区营销精英挑战赛、全国市场营销大赛。

笔者统计了近三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参赛院校和人数,从下图表可以看出,参赛的人数逐年递增的非常快,可见大赛的影响范围不断的扩大,几乎是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态。(下图1:近三年全国市场营销大赛的参赛院校和人数统计)

尽管各赛的形式各异,但是大赛的宗旨是相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市场营销的专业技能。

2专业技能大赛直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本院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带头人,带领学生先后在自治区级赛中获得三等奖,全国赛中获得二等奖。师生很是受益,对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高。基于参赛的实际体会,及与同行的交流学习中,切实感受到专业技能大赛当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2.1教学目标中技能目标没有突出出来

根据教高2006号文件要求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能从事营销策划和销售经营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这个技能看似并不复杂,其实质却包含低级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区别,目标不同,达到的技能层次就不同。教师要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从低级技能到高级技能的途径,即从小技能目标依次递进到高级技能目标。

笔者对近年本专业学生参赛做了如下统计:(下图2:2010年—2012年我系参加营销大赛的人数和淘汰人数统计)

经过分析不难发现,淘汰人数早期较高,原因就是当学生只掌握低级技能时,只能完成简单策划,而市场营销技能大赛是高级技能的角逐,所以在大赛中被淘汰。

2.2专业教师的技能还需提高

专业技能大赛不同程度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技能急需提高的问题,只有教师掌握了较好的专业技能,学生才能获得实际的技能。目前教师们对专业技能认识不足,不足以应对变化的市场,对复杂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尚属刚开发阶段,还没有脱离从书本知识到书本技能,距离能接受市场检验的技能还有很大的距离。我系指导参赛的教师,专业思路较窄,参赛作品的重点不能够凸现,缺乏特色,这一问题体现的非常明显。

2.3教学中的灵活性太少

市场营销专业的内涵并不复杂,可是在市场中的表现却是千变万化的。通常专业建设中课程与教学设置一经制定很少改动,在保障教学稳定性的同时也缺少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在参加大赛期间,学生们进行市场调研,时间上与课程多有冲突,需要多次请假,甚至是旷课,所耽误的课程还有自己补习,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成绩很有影响。实际上真正的市场是最好的课堂,销售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将课程、课堂教学转移到真正的市场中来,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学生们进行实地市场调研好过于在教室中闭门设计、闭目听课。因而有机会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能与企业接触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学与课程,灵活应对变化。虽然给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有益于专业技能的掌握,这样的调整就是值得的。

2.4实践教学形式多于内容

现阶段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从课堂到实训基地,从校内到校外,学校在千方百计的挖掘实训资源,教师努力的使用资源,笔者统计了营销专业每学年的实践教学比列如下:(下图3:内电子院信息管理系营销专业每学年实践教学比例统计)

从统计数据能看出来,实践教学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学生们应该掌握较好的技能,但实际效果并不很理想。从营销技能大赛上可窥一斑。

学生大赛的成绩始终难以突破,有些营销文案的创意非常好,可是在文案的表达中却显得缩手缩脚,非常不熟练,小错误不断,幻灯片的制作思路也比较呆板。在指定产品的销售过程当中,但是销售方法太单一,效果也不理想。这些技能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从一入校起就开始进行实践课程的训练了,大赛所要求的技能也是实践课程所要求的技能,可见实践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专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建设发展的有效路径

无疑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获得的,校园内外的实践教学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参加市场营销大赛的人数增多,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让更多的学生受益,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了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

3.1建立专业实训教师团队

专业实训教师团队不同一般意义的教师团队,是指专门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在每一个学期,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实训,训练学生的同时也训练自己,对实训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训的效果。对本专业的教师选拔培训,使其不仅能够承担实训教学任务,还能保障实训教学的质量。

目前笔者所在系部的营销专业有5位教师,却没有专业实训教师,所有的实训课程都是任课教师来完成,教师们的教学任务本来就重,每位教师每个学期接触实训的课程训练很短,造成实训效果很一般。

3.2专业教学中体现大赛中的综合技能

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比较实际合理了,特别是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对于各种专业大赛所要求的技能,都是具有一定的市场代表性的,如果对此进行分析分解,然后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培训。使受益面扩大,效果增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每个学期都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其中大二学生的专业课程实训和教学实习就比较多的参考了所参赛的一些技能要求,比如和企业合作共同举办市场营销大赛。

3.3将参加大赛的成绩纳入到学分制中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业是比较繁重的,参加大赛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市场营销类的大赛需要前期的市场调研、中期方案策划、后期的演示材料的准备,每一项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耗时较长。对参赛的学生来说,既要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还要为大赛做充分的准备,很具挑战性。将参赛的成绩纳入到学生的学分当中,算作实践教学的成绩。这一措施受到学生的认可,参赛的人数越来越多,非常踊跃。当然为保障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对参赛的层次和最终效果与学分的挂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这一措施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学分设置体现出来。

3.4建立学生间的帮扶指导制度帮助大学生自我成长

高职学生的学制是三年,参赛的学生大部分是大学二年级的居多,大三年级涉及更多的顶岗实习任务参与的较少,但是大三的学生却是最成熟、最具备参赛条件的,他们不参赛是比较大的资源闲置。为此笔者想到让大三已经参过赛学生对大二的即将参赛学生进行初期的参赛指导,大二学生对大一学生的初步营销策划文案进行指导的指导制度,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促使学生们担当责任,自我成长,共同提高。提供指导的学生热情高涨,被指导的学生谦虚请教,加强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专业年级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专业建设不仅是教师在推动专业前行,学生自身也在参与专业建设。

3.5通过参赛激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自主创业要求大学生们不仅要储备好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市场营销专业中有的学生是完成大赛要求的市场调研中发现了某一社区的市场机会,经过资料收集与论证,组队开始创业前的贮备阶段。在销售哇哈哈产品阶段,大家策划并实践了多种销售方法,实践证明有的方法可行、有的方法长期可以见效,短期效果不明显。理论与实践真正碰了面。在演示文稿准备阶段,有同学就专注于ppt的制作,期望在这方面能够有长期的发展。这些都是创业前的良好征兆,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帮助他们把想法落实到实处。

大赛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确提供了丰富的舞台,让有志青年尽展才华。当大赛结束的时候,这样的创业氛围依然能够延续下去,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在大赛采取了以下的方式:第一,在学校许可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创业项目,规模不需要很大,能延续、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如大学生的校园跳蚤市场,二手物品市场,校园送餐小队等就是可行的;第二,大学生创业受到资金和经验阅历的影响,因而创业市场可以倾向于服务性的行业,尤其是针对社区的一些需求量比较频繁的家居生活项目,如电脑的上门维修调试、代收代缴一些费用等,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商讨挖掘的内容;第三,大学生创业市场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制度和规范,以保障其顺畅的进行,缓解就业难度的同时实现大学生的人生梦想,这需要学校、社会、相关的机构共同关注,有力的保障。

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任重道远,借助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好气候,在大赛中学习,在大赛中成长,在大赛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最终推动我院校的营销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5.89-90页

[2]许锋.浅谈技能大赛对双师素质的提升作用.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1.77-78页

[3]贺志范.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技术与市场.2011.07.98-99页

[4]覃龙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11.45-46页

[5]陈玕.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以云南某大学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54-55页

[6]辜川毅;罗小秋.以“说”促建,以“说”促管,培育高职特色专业.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1.77-78页

[7]谢力.全方位融入行业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1.101-101页

[8]季云.借技能大赛平台,推进教学改革.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3.76-77页

[9]徐岳清.关于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探索.职教通讯.2011.24.54-55页

[10]张华,朱光衡.职业技能大赛中校企合作的启示.广州化工.2012.03.63-64页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7

涂方根,知名人力资源与组织变革“落地专家”,长于教练式咨询和培训。友泰咨询创始人,先后在政府、合资、民企、国企任职,包括江西省农业厅、北大纵横、华夏基石等,十多年管理咨询和教学经验。

曾担任百威英博、三星电子、国家电网、中航工业、中国银行总行、中国五矿集团、中化集团及一大批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咨询与变革顾问。著有《管理一定要落地》、《文化聚力》、《电力企业管理变革之道》系列丛书。创新提出了“组织变革C理论”和《企业版弟子规》,探索东方文化在企业管理和变革实践中落地。曾荣获国际管理学会二届大会“杰出管理咨询奖”,“2006年十大管理咨询师”,十佳咨询机构代表,北京市企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等。曾授课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mBa、emBa。

刘国伟

刘国伟,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生在“诗词之乡”岳阳华容,学在“山水洲城”长沙,现漂在“经济特区”深圳。

人力资源管理科班出身,全模块丰富工作经验,曾就职于聚成集团、泰豪集团、润迅集团、中兴通讯等名企,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从事薪酬规划工作。

爱好广泛,对文字敏感、游泳无论寒暑、喜欢通过电影了解人生种种。崇尚“敬天爱人,以人为本”;致力于探索充满东方文化智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并付诸实践,为企业创利,为员工谋福。

胥鑫

胥鑫,四川平昌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专家;现就职于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从事材料防腐蚀和核能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曾在大型民营企业担任人力资源主管,中央企业从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曾担任国家标准审查委员会委员,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近2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次,地市级、公司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次,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

李文峰

李文峰,工程师职称。现任中国华电集团高级培训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熟悉集团公司干部培训管理业务。主要负责本单位的干部管理、用工管理、薪酬绩效管理,并参与集团公司干部培训班的落实和实施。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是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以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中国华电集团高级培训中心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为适应“人才强企”战略的需要而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全民所有制企业。

张德优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8

一、商业经营师是根据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以经营为主的岗位上达到五级的营业人员中设置的业务技术职务,不是业务技术称号。其主要职责是:参与部组的经营管理,并为其决策提供依据;解决业务技术难题;培养中高级营业人员;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经营师职务名称可按商业工种(行业或岗位)确定,在经营师前冠以工种(行业或岗位)名称。

二、商业经营师职务聘任制,先在商业营业员中试行。设立经营师职务的试点企业的条件是:工业品零售企业,一般年经营额为200万元以上,粮油食品、副食品、土特产品零售企业为75万元以上,洗染、照像企业为50万元以上,基层社为150万元以上。并且,劳动管理工作扎实,培训考核制度健全,技术工人结构合理。

三、申报商业经营师必须在本行业工作十五年以上;技工学校或其它职业学校毕业,或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经五级营业员培训合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业绩突出。

四、商业经营师必须在主管部门核定的比例限额内,采取考核、考试、评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定、聘任。考评的内容,分为职业道德、劳动态度、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业绩。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劳动、商业、粮食厅(局)和供销社或劳动部、商业部统一组织命题。对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操作技能、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考评组织采取现场操作、工作记实、模拟工作、业绩答辩、自我评价、顾客评价、职工评价、领导评价等形式进行。

五、商业经营师的比例限额应以符合设立经营师职务条件的企业的营业员总数为基数,控制在2%以内。津贴标准等问题,均按照商业部、劳动部《关于商业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对商业经营师要建立业务技术档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或解聘的依据。在聘任期间,如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不能胜任本职务工作的,经有关部门批准,解除聘约。

七、商业行业经营师聘任试点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商业主管部门在当地劳动部门综合指导下,与商业行业技师聘任制工作统筹考虑,制定实施细则。各地先选择三至五个企业,填好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申报表(见附件3——略),报商业部审批后,进行试点。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对试点企业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企业,不能聘任经营师。验收合格的地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推开。

实行经营师职务聘任制,是一项新工作,政策性很强。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从严掌握,切实保证质量。要严格按照经营师任职条件、考核标准、比例限额等规定考评、聘任。对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商业部、劳动部。

附件:如文。

附件1:商业经营师考核标准

1.精通主营商品的性能、特点、用途、产地、生产季节和使(食)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并指导消费。

2.熟悉并能运用商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艺,掌握顾客心理,融洽气氛,解决矛盾,激发顾客购买欲望,促进商品销售。

3.能熟练地运用美学原理、广告艺术、商业文化陈列商品,使陈列能突出商品特点,美通大方,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4.能根据商品构造原理,熟练地组装、调试、演示及简易维修商品,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保持最佳状态。

5.能运用科学方法,较好地保养商品,使其正常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维护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6.对一些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加工的商品具有再加工、精加工的高超技艺。

7.能根据有关质量标准,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8.能了解各种票证的发放原则、使用方法、兑换程序,并能按规定熟练操作。

9.熟悉并能执行国家有关价格、专卖、合同、食品卫生、计量、质量、商标、供应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经商。

10.了解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等环节的历史情况和市场供求动态;能及时搜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变化趋势和柜组销售情况;能编制有关计划和报表;能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能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

11.熟悉与经营有关的会计知识和财务制度,掌握经济核算方法和要求,能对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的盈亏进行核算。

12.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解决经营中的难题,并能总结和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中高级营业人员。

(各专业、工种的特殊要求可暂参照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附件2: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验收标准

1.试点企业要符合设立经营师企业的条件;

2.评聘的经营师要符合申报条件、考核标准等要求;

3.考评经营师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评审等必经程序;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9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浙江高职

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创新型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也对从事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新时期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现状,创新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浙江经济转型的营销人才,对于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下高职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现状

《浙江省关于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人才保障和支撑作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高等教育为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等经济转型升级急需的各类人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下高职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营销人才需求量大。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产品的精加工及其相应的包装、广告宣传和售后等环节增多,企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近年来,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占整个浙江人才需求总量的20%以上,而从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来看,服务业比重将继续扩大,这种高需求还将持续。二是质量要求高。浙江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急需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营销人才,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通用技能,如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随着浙江经济转型的深入,企业要求高职人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能迅速胜任工作。

二、现阶段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2010年4月始,课题组对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区的10余所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得出,浙江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力度欠缺。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往往囿于校内实训室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脱节。课程结构、内容与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不匹配。三是教学手段效度欠高。虽然多数老师都能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但是案例不够与时俱进,部分教师虽能采用项目教学方式教学,但是效度还有待提高。四是缺乏真正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多数营销专业教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实践方面较为欠缺。

三、适应浙江经济转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此,课题组创新性的提出并运用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平台”的市场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基于“培养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营销专业毕业生不能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校学习期间没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研究校企合作互惠的双赢模式。实行校企办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使得企业进一步意识到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培养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优质企业通过契约形式,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的教育实体,是多赢的培养模式。“培养平台”包括学生订单班培养、企业各级员工培训、学校和企业师资整合、学校和企业实训场所梯队建设、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教材编写等内容。对学校而言,引进企业教学资源,建立起真正面向企业的办学机制,全面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合作企业来讲,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部分整合到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全方位参与教学、培训与管理,从而获得数量足、质量高、适用性强的人力资源,为合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对学生而言,通过在“培养平台”的学习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既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又能保证学生就业和得到较高的起薪,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

(二)打造动态的实践教学体系

丰富的实践资源是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通过实训场所的梯队建设,形成与合作企业共建的校内实训室——校内全真实训场所——企业营业网点三级融为一体的动态实训教学体系。对于校内已有的实训室,可以依据合作企业的要求进行改造,已有设备不能满足合作平台培训与实训教学需要的,由合作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设备。同时,学院和企业共同组建项目组承担日常的教学与培训。通过校内外实训场所的实践,学生既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能通过真实环境的锻炼,受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熏陶,还能通过与企业专家的对话,进一步学习营销思维。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运作,校企双方共同解决企业难题,在锻炼学生工作技能的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通过构筑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平台”,根据企业主要营销岗位职业要求,以适应浙江转型升级企业需求的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企业的调研、分析,并结合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解析出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岗位为生产企业的区域市场代表、区域市场主管,区域市场经理以及商业企业的销售业务员、销售主管、销售经理等。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兼顾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设置课程,并最终形成教学培训包。同时,协调好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职业岗位技能模块的关系:拓展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突出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特别要科学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整合教学手段,丰富教学途经

因地制宜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理论教学中,选择最新典型案例,让学生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讨论、评析。在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深入市场,接触社会,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知识与技能。此外,积极开展具有创新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专业技能竞赛等;加强专业外的实践,如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还可以利用假期,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考察各种类型的企业,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直接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锻炼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真本领。

(五)培养实战型“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养与时展要求相适应的高职营销人才,需要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教学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骨干互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通过“培养平台”校企合作模式成立教学团队,实行项目制教学,由校企双方根据各自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模块和分层设计,开展相应的教学、培训。其次,鼓励营销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为社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再次,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挂职锻炼,有效提升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10

  【论文摘要】 在知识经营作为企业发展核心的大趋势下,企业内的设计已经不是从前的工业设计,而是把经营资源转变成了知识设计。随着对设计理解的改变和设计作用的增大,企业如何管理设计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设计师的管理和设计部门的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企业内的设计管理。 

 

在生产和消费紧密结合的现代产业社会里,判断消费的欲求动向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学里作为消费心理的研究参照,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提出的“欲求五阶段”最为著名。这五个阶段是从最初的生存欲求阶段,到安全欲求阶段,到亲和欲求阶段,再到尊严欲求阶段,最后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求阶段。现代社会已经从欲求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企业只生产具备使用机能的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消费心理,含有人情味、实现个性化、引导新生活方式的产品才是这个时代的需要。 

在欲求向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资源也发生了变化。从前的企业经营资源是由人、物、资金、信息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企业利用这些经营资源只能实现产品的基本使用机能,满足初级阶段的消费欲求。为了寻找生产和消费的最佳结合点,实现高级阶段的消费欲求,设计开始融入到了以生产和消费作为最大目的的产业社会当中,成为四个基本经营资源之后的第五个经营资源。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开始认识到设计作为经营资源的重要性。作为设计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明确设计师的管理和设计部门的管理,才能确保企业生产出满足消费欲求的产品,实现企业向知识型(品牌型)的转变。 

 

一、设计师的管理 

在企业经营中,如果不考虑专门技能,设计师只是企业雇用的一员,在他所属的职能范围内活动。而如果这个普通的一员具备了设计技能,他的活动范围就不仅仅限于产品设计,也可以把企业活动的整体作为设计对象,将权限扩大到设计企业。如何合理活用这种技能性人才,已经不单纯是人力资源分配的问题,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问题。在设计管理方法中,对设计师的管理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理解: 

1. 企业最高经营者对设计师的定位 

设计师是设计资源的执行者,企业活用设计资源是通过活用设计师实现的。所以能否实现设计的经营资源化就取决于企业对设计师如何定位。作为活用设计和设计师的典范,日本的索尼公司是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下面具体看一下它的经验。 

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设计是索尼保持独特风格的武器。1979年sony的创始人之一盛田绍夫任命设计师黑木靖夫领导开发的第一代walkman,彻底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传统方式。随后,他又任命黑木靖夫为“商品本部”部长,确立了设计师在企业管理层的地位。获得权力的设计师也会把设计的权限扩展到设计企业。在索尼的品牌设计,以及整个产品宣传上设计师黑木靖夫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2年,以将技术、设计、音乐完美结合为理念,新一代最高经营者大贺典雄带领索尼开发成功了在今天最为广泛使用的音乐载体—cd。随后,大贺典雄将担任了13年的最高经营者职位交给了负责广告、设计及宣传部门的常务董事出井伸之。大贺典雄的选择表明,sony此后的发展方向是用设计为已有的技术增加价值,满足不断出现的消费欲求。 

索尼的特点是,最高经营者都是从本人出发认可设计,从而提高设计师在企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认识到把设计师培养成高级管理者的重要性。和索尼相比,在工业设计概念导入我国20余年后的今天,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仍然认为设计是附属品,工业设计师、设计部门可有可无。而企业的经营领导层里设计师出身的管理者更是寥寥无几。正是因为这种轻视,导致我国在法制还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下,模仿品大量泛滥。这种现象持续10年之后,根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调查统计,亚洲地区生产的模仿品已经占全世界的70%,其中中国占到了一半。直至今日,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还是“擅长模仿”和“精通加工”。所以,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学会活用设计。笔者认为,企业最高经营者认识设计师的作用是活用设计资源的第一步。

2. 设计师能力的提高 

设计的伸展空间很大,不同资质的设计师会使设计发挥不同的效应。设计师要提高自身能力,企业对设计师的培养也同样重要。 

(1)设计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现代知识企业对设计师能力的要求不仅局限在造型能力上,更强调设计师的协调和假说提示能力。 

随着自然环境、人口动态、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消费欲求等等因素的变化,设计师不仅和本企业其它部门接触,与企业外部关联机构的接触也日趋频繁。目前由于企业之间技术的共同性,技术所有权的保持越来越困难。伴随高级阶段消费欲求的到来,一些学者认为仅凭获取技术是不能维持竞争优势的,企业还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从中获取新的价值,也称之为顾客价值。顾客价值=what(顾客需要什么)+how(企业如何满足顾客)。设计师是消费者的代言人,可以直接告诉企业顾客需要什么。同时设计师也是企业的一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解决问题。所以设计师的协调能力是企业对设计师的新要求。这种协调不仅体现在字面的协助和调停,更是和内外关联机构解决产品在开发、生产、销售、流通等方面的问题的能力,也是从消费者的立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师的协调,企业与顾客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 

另一个重要能力是假说提示能力,这也是近年日本设计界对设计师教育研究提出的课题。假说提示能力的定义是根据感性和各种各样的数据构成假说的能力。理论世界和非理论世界是组成想象方法论的两个部分。假说提示就是在理论世界里,从过去或者是现在的经验中,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非理论世界里,从偶然、类似和假想的经验中,提示可能的抽象的解决方法。假说提示能力要求设计师在产品开发中具备超越制品本身模样的思考能力。今天,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设计师作为生产者和生活者的代言人,在推进设计项目和提示假说的过程中已经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2)企业对设计师的培养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对设计师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企业内的培养。如果从企业的角度看设计师成长过程的话,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计师从设计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开始接触实际具体的设计项目。第二阶段是设计师通过设计项目的积累,逐步成为设计项目的管理者。第三阶段是设计师成为企业的开发核心,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在成长的第二个阶段里,一般都是30至35岁的设计师,无论从年龄还是发展空间来看,将来他们都会成为企业开发核心的中坚力量,所以对这个阶段设计师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大多数企业都希望这个阶段的设计师非常熟悉产品从开发、研究、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虽然设计师灵活应用企业内部资源可以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但企业外部更广泛的学科和文化是刺激设计师灵感的重要方面。所以,企业应该给设计师提供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以及研究机构等外部环境交流的机会。近来,日本学者大胆地提出,可以把具有管理水平的设计师调配到其它部门,使其体验不同组织的氛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设计师的协调能力,还可以更加广阔地推进设计在企业整体中的作用,将会是设计在企业内发展的趋势。 

企业对设计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部门的管理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设计师应该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设计部门应该在企业内还是在企业外等资源组织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下面将具体分析目前大多数日本企业采用的几种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二、设计部门的管理 

1. 日本企业内设计部门的管理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导入设计的日本企业,在探索设计管理方法过程中针对如何有效地配置设计部门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主要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独立模式、委托设计机构模式。 

目前,采取第一种集中管理模式的企业有日立、东芝、佳能、索尼、丰田、日产等。集中管理是在企业内部设立设计研究所或设计中心负责整个企业的设计工作。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设计部门主体性强,具有独立性。特别是在品牌设计上勾画企业整体活动的能力较强。缺点是如果开发现场的问题不能迅速反映到设计中心,重新审议就会造成预算透支。采用第二种分散管理模式的企业有松下、夏普和三洋等。这种模式是设计师隶属于事业部,根据事业部的大小和事业部之间的共通项目的多少,设立小规模的设计部门。为了避免这些设计部门过分分散和独立,成立了综合设计中心,对设计师的采用、培训、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管理。

这样的分散型设计部门完全融入到了设计开发的流程中,它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反馈异议,但它也缺少集中管理模式那种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优势。第三种是在企业外以独立结算方式成立设计公司。nec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子公司的设计师和其它企业的交流合作,从技术的侧面更深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动向。同时,独立结算的经营方式使设计师认识到了成本的消耗。缺点是独立的设计公司是从各事业部得到设计工作,所以如果事业部的主导性过强,设计公司很难把握企业整体性的设计。第四种是委托给设计公司的模式。其中包括委托给国内设计公司和委托给海外设计公司。把设计委托给专业性更强的设计公司可以削减成本,企业可以把精力放在其它方面。而且通过长期合作建立的信赖关系,企业可以把设计公司视为企业的一部分。在欧洲,因为产品的换代速度比较慢,除了汽车制造企业之外,在内部设立设计部门的企业非常少。相反,产品换代速度非常快的日本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设计部门。这也是欧洲知名设计公司多,而日本少的原因。但是据调查显示,采取这种方式的欧洲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花费的时间要比企业内部拥有设计部门的日本企业长。所以对于换代更新较快的企业而言,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快速开发新产品的。而且,这种方式还会导致设计经验不能在企业内留存,造成知识的流失。 

目前,大多数日本企业采取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管理模式。但无论是以上哪一种管理模式,随着今后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对设计部门的管理方法都会随之多样化。 

2. 设计部门的人员构成 

除了合理地把设计资源组织化之外,设计组织的人员构成也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美国的多家设计公司人员的构成调查结果表明,设计专业出身的人员不超过50%,其它专业出身的人员占了多半。因为由单一的设计师组成的设计部门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多样化,影响评价标准,所以许多日本企业也认识到设计组织同质化的问题。从前,日本企业的设计部门里设计专业出身的人员占90%,剩下的10%包括总务、经理和模型制作等人员。现在,通过近10年其它专业人员的导入,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学、市场管理、工程师等不同专业的人才都被归入了设计部门,也称为设计师。因为设计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所以在问题意识一致的前提下,这样的人员构成可以从不同的经验、价值观、知识领域解决生产和消费的对立,同时也会刺激设计师在这些不同想法的交接点找到创造的灵感。同样,随着不同学科的人才转入设计部门,设计专业出身的设计师也可以进入其它部门发挥设计的作用。这也是日本学者大胆地提出可以把具有管理水平的设计师调配到其它部门的原因。 

3. 理想的设计部门和组织定位 

在我国,大多数设有设计部门的企业只要求设计师帮助工程师做外形,并帮助市场销售做推广宣传,设计部门就像是“艺术工作室”。而且很多人认为,一般的企业没有必要设立设计部门,相关工作可以委托给专门设计公司,那里有技术更专业、经验更丰富的设计师。这种做法和前面提到的索尼公司的做法正好相反。所以笔者认为,如果从企业发展的视点来探讨设计组织化的问题,企业不是应该削减设计部门,而是应该在设计部门聚集不同学科的人才,把设计部门视为企划、技术、生产、流通统一的开发体。也就是把设计部门转变为开发活动的领导者,摆脱单纯从外形、色彩、材质等基本要素的思考模式,转向以技术和新科技驱使设计,把设计师也同样作为技术开发的一员,用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即使是委托设计,也应该是以补充专门领域的信息和提高设计师能力为宗旨,展开与外部设计公司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和设计师一样,设计在企业内的组织定位同样也是由最高经营者决定的。设计管理的最大目的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和最短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最具洞察力的设计师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消费的动向、市场的需求及时传达给企业经营决策者,企业就失去了开发新产品的意义。所以,比较理想的应该是可以直接向领导层进言,在经营战略上有发言权、靠近领导层的组织定位。为此,提高设计部门的综合表现能力和设计战略的推进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探讨设计师的管理,还是设计组织化的问题,最高经营者的觉悟是最重要的。提高设计师的素质,注重对设计师的培养,以及由聚集综合学科人才的设计部门来领导开发活动是合理管理设计资源的有效方法。同时,设计资源的管理也可以归纳到知识经营的范畴。知识的显性和隐性是近年经营管理研究的新话题。所以设计和知识经营的联系以及如何利用设计创造新的价值和获取更大的收益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