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春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1:45

一副春联篇1

美酒千盅辞旧岁,梅花万朵迎新春。

凉拌笋丝

材料:莴笋150克

调料:盐5克,味精2克,花椒油5克

做法:

1.将莴笋去皮,切成细丝,冲水约10分钟,控干水分;

2.放盐、味精、花椒油拌匀即可。

《酒世界》提示:

冲水是关键,最好在水龙头下面用流水冲,冲至笋丝发胀为止,会使笋丝晶莹亮泽,口感更爽脆。

喜倾美酒酬佳节,笑看红梅报早春。

怪味鸡丝

材料:鸡胸肉300克,白芝麻2克

调料:芝麻酱100克,白糖10克,盐15克,鸡精5克,胡椒粉3克,醋20克,香油5克,酱油5克,花椒面2克,辣椒末2克,红油5克,水少许

做法:

1.鸡胸肉煮熟晾凉,撕成细丝,放在盘中;

2.芝麻酱加水、酱油稀释拌匀,放盐、白糖、鸡精、胡椒粉、辣椒末、花椒面、香油,拌匀成怪味酱;

3.将怪味酱浇在鸡丝上,再撒上白芝麻和红油即可。

《酒世界》提示:

拌芝麻酱很重要,一定要按顺序加放调料并操作,才会拌出地道的“怪”味。

花开美酒千户醉,桃符爆竹万户春。

炒素什锦

材料:新鲜蘑菇40克,水发香菇40克,黄瓜40克,胡萝卜40克,西红柿40克,西兰花40克,玉米笋40克,荸荠40克,莴苣40克,生姜1小块,淀粉适量

调料:食用油50克,高汤适量,姜汁适量,胡椒粉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

做法:

1.蘑菇和香菇切成扇形块;黄瓜、胡萝卜切段;

2.西红柿去皮切菱形片;姜去皮切锯齿片;西兰花掰成小朵;

3.玉米笋切段;荸荠、莴苣均削成球状;

4.把全部主配料放入沸水中焯一遍;

5.锅内放少许油,烧热,投入全部主配料,加入高汤及其他所有调料翻炒,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菜肴特点:营养丰富,色泽亮丽,清香微辣。

《酒世界》提示:

读者可按照上面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不同的素菜。

天空明月三千界,人醉良辰十二楼。

豆泥椒盒

材料:青圆椒200克,红辣椒1个,土豆100克,香葱3棵,生姜1小块,淀粉适量

调料:食用油50克,精盐1小匙,白糖1小匙,味精1/2小匙

做法:

1.把青圆椒上部的1/4去掉,挖去籽,土豆去皮切大块,生姜去皮切末,葱切花,红辣椒切末;

2.土豆蒸熟剁成泥,加入姜、葱、红椒,调入精盐、味精、白糖、淀粉搅拌均匀,填入青圆椒内待用;

3.锅内放油,烧热,放入青圆椒,用小火煎熟,铲起摆入碟内即成。

菜肴特点:清香爽口,色泽美观。

《酒世界》提示:

可用家用榨汁机把蒸熟的土豆打成土豆泥,味道会更好。

新图美景花方艳,佳节良辰酒更香。

香酥虾球

材料:虾仁400克,荸荠100克,吐司5片,粉条5克,面包糠300克,玉米粉50克,淀粉适量

调料:食用油500克(实耗60克),白板油块50克,精盐2小匙,白糖1/2小匙,味精1/2小匙

做法:

1.将虾仁、荸荠、白板油块剁碎,再加入糖、盐、玉米粉、淀粉、味精,搅拌均匀后捏成球状;

2.吐司去四边后切成小丁,与面包糠拌匀,再将虾球放入并沾裹均匀;

3.锅内注入油,烧热后放入虾球,先用小火炸几分钟,改大火再炸,炸至虾球表面呈金黄色,最后用余油轻炸粉条,放到虾球上即可。

菜肴特点:色泽金黄,口感香酥。

《酒世界》提示:

也可以用家用榨汁机将虾仁与荸荠搅碎,这样能节省时间。

佳酿盅盅醉旧岁,喜联副副贺新春。

奶油黑椒牛柳

材料:牛柳片500克,洋葱末100克,黑胡椒末20克,蒜末30克,香葱少许

调料:盐少许,橄榄油80毫升,黄油50克,淡奶油10克,白兰地酒30毫升

做法:

1.牛柳片加盐、黑胡椒末、蒜末、2/3橄榄油调味腌制约5分钟,黑胡椒粉末要撒在牛肉两面;

2.黄油放入平底锅中加热,放洋葱末炒香,至变软;

3.放入牛肉,淋余下的橄榄油,两面煎上色,约1分钟;

4.倒入白兰地酒,至酒味挥发掉;

5.再放入鲜奶油,将牛柳片煎至所需的熟度;

6.先取出牛柳片放入餐盘,再将剩余汁加热煮稠,淋在牛柳片上,撒

《酒世界》提示:

腌牛柳时,黑胡椒末和蒜末要多放,保证其入味;炒牛柳时火要

喜看春日花千树,笑饮新年酒一杯。

烧羊肉

材料:羊腰窝肉500克

调料:食用油500克(实耗50克),葱、姜、蒜、大料、花椒、花椒盐、酱油、盐各适量

做法:

1.将羊肉放入沸水中汆一下,再加入葱、姜、蒜、大料、花椒、酱油、盐,以微火炖2个小时,直至羊肉酥烂,捞出待用;

2.锅烧热,放入油,油七成热时将羊肉下入炸;

3.待羊肉被炸至表面发挺后捞出,把油控净,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即可装盘;食用时配花椒盐。

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酒席庆丰收。

干烧鲤鱼

材料:鲤鱼1条,洋葱、冬菇、冬笋、干红辣椒、青椒各25克,猪肉馅50克,葱、姜、蒜末、香菜各适量

调料:食用油2000克(实耗75克),红辣椒油、辣豆瓣酱、绍酒、醋、酱油、白糖、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鲤鱼刮鳞,去鳃,除内脏,洗净,在鱼身两侧剞“兰草花刀”,抹少许绍酒、酱油腌制入味;

2.锅内入油,五成热时下入鲤鱼,炸至表皮稍硬,捞出控净油;

3.冬菇、冬笋、干红辣椒、青椒分别切成小丁备用;

4.炒锅上火烧热,留底油,下入猪肉馅煸炒,加入葱、姜、蒜、洋葱、干红辣椒爆香;烹绍酒、醋,下入辣豆瓣酱、冬菇、冬笋继续煸炒;加酱油、白糖、精盐,添汤烧开;放入炸好的鲤鱼,转小火烧至熟透;见汤汁稠浓时,加入味精、青椒丁,收汁,淋红辣椒油、香菜,出锅装盘即可。

菜肴特点:色泽红润,咸香辣甜,质感鲜嫩。

金樽玉粟千门秀,绿树红楼万户春。

金菇田螺汤

材料:金针菇50克,罐装田螺肉1听,豆腐250克,香葱2棵

调料:胡椒粉1小匙,精盐1匙

做法:

1.金针菇切除根部后洗净,先用盐水汆烫,然后捞出;豆腐切成条状,香葱洗净切段;

2.锅内加水烧开,倒入半罐田螺肉汤,并放入田螺肉和豆腐同煮;

3.加入金针菇、精盐,煮开后放入香葱,关火最后撒上胡椒粉即可。

菜肴特点:汤汁鲜美,清淡适口。

《酒世界》提示:

做此汤也可以用新鲜的田螺肉。

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果羹汤圆

材料:糯米粉250克,豆沙馅250克,猕猴桃1个,菠萝半个,草莓3个,银耳2朵,冰糖1小块,水适量

做法:

1.猕猴桃、菠萝切丁,草莓切两半,银耳泡发,冰糖加水熬化,待用;

2.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揪成面剂子40个,包入豆沙馅成汤圆,下锅煮熟;

3.将银耳、冰糖水、猕猴桃、菠萝、草莓熬成粥状,放入煮熟的汤圆即可。

一副春联篇2

宴开桃李园中,亦觞亦咏;

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

这是一副描写镇江金、焦二山烂漫春光中文人墨客饮酒题咏的对联,短短20字,勾画出一派宜人景象。这副对联是镇江名儒吴季衡专门为著名老字号酒店宴春酒楼特意创作的,上下联第一个字将酒楼名号“宴春”二字嵌入。

宴春酒楼对联的创作有一段趣事。清末,镇江城有个叫蒋铭山的人,是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镇江站人。一天,他去顺兴楼菜馆吃早点,见盘中肴肉不够新鲜,便责问老板。老板向他笑道:“你想吃得好,不如自己开店!”一气之下,蒋铭山便在万华楼菜馆遭焚后的旧址上,兴建了个酒楼。酒楼落成之日,蒋铭山邀请了镇江城内文人雅士及社会名流聚会。酒过三巡,蒋铭山拱手道:“本人已给酒楼命名为宴春,谁人能用宴春二字作副嵌字联。”席上,名儒吴季衡当即咏出一联,上联用李白《春夜宴请诸从弟桃李园序》中诗句意,下联用坡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意,由点到面,有情有景,对仗工稳,还将镇江名胜金、焦二山写入,十分雅致,受到席间众人推举。

事后,蒋铭山请著名书家挥毫,并将此联雕刻在两条木板上,悬于店堂两侧。从此,宴春酒楼伴随着这副对联名满全城,加上酒楼厨艺不凡,店里的水晶肴蹄、蟹黄汤包、白汤大面在镇江城更是首屈一指。名店名肴名联,遐迩闻名,远播海外。1989年,宴春酒楼的水晶肴蹄获得全国饮食业金鼎奖。尝宴春美味,品老店名联,实在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雅事。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清话,问几许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这是京江第一楼门联。京江第一楼位于城西天主街中段,高临大江,众舶鳞集楼下,为当时著名茶肆兼酒楼,后更名大雅楼。原京江第一楼门联仅为八个字:“大江东去,淮海南来。”清末小说家吴沃尧《糊涂世界》一书中,曾述及镇江京江第一楼门联,联句文字简洁有力,后设书场,极切合地点。后原联被加成此长联,上联沉着,下联雄豪,不仅切地,又巧妙地将此楼的服务范围、经营特色涵盖其中,一洗过往客商风尘,用语典雅含蓄,较之原作乃锦上添花。

清末,镇江长江边上有家酒楼,名叫缦蓉楼,酒楼内悬有一副对联:“谁为翔渚灵妃,倒三尺金尊,杯底吸来焦岭月;就是倚楼旧主,仗一枝玉笛,袖边吹起大江涛。”此联构思奇特,为楹联大家、镇江籍人赵曾望所撰,气象豪放,声调铿锵,切地切景,堪称佳作。

沽酒客来风亦醉;

买花人去路还香。

这是清代镇江某菜馆的一副对联,上联讲的是店里的酒好,闻闻酒风都能醉人,开下酒坛便有十里香气;下联讲的是店老板不仅开菜馆,还经营应时花木,生意不错。那时候,在城里五条街网巾桥、梦溪园一带,酒楼菜馆代售花木盆景的很多,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和客商游人,难怪鲜花被买走了,路上还留有香气。

旧时,镇江城内有一酒楼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城东的桃源酒楼也有一副对联:“诸君能知味者;此地可避秦元。”大西路附近一枝春素菜馆店堂内有两副对联:“一席琼枝能益寿;满堂嘉宾似逢春。”“古迹尚存三昭洞;名厨最数一枝春。”分别是镇江焦山定慧寺主持茗山法师和金山寺主持慈舟法师所书。

一副春联篇3

记忆中每年过年我家都要贴春联,这些春联无一例外都出自父亲之手。腊月二十父亲就会拿出笔墨、砚台、红纸,然后沾墨运笔,一副春联一气呵成。

在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父亲的工厂也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父亲超额完成任务,在八四年被厂里评为劳动模范,厂里还奖了父亲一台日立黑白电视机,惹得邻居们羡慕不已,父亲也喜上眉梢。那年春节父亲欣然挥笔写了一副春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是“万象更新”。

过了几年父亲辞了职,成为较早一批下海者。父亲凭着他的精明和勤奋,生意做得有模有样,我家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家里还装了电话。虽然父亲为人低调,但还是免不了有一些闲言闲语说父亲的钱来路不正。父亲听了这些议论心里很不好受,到了春节父亲在门上贴出了春联“走万紫千红特色路;发一清二白正经财”,横批是“问心无愧”。

九十年代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父亲租了厂房,开了公司,求贤若渴。父亲当了总经理的第二年春节,他在公司大门口贴了春联“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招南北东西杰才,开拓市场经济;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集古今中外精粹,书写盛世新篇。”横批是“前程似锦”。这副春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一时间“南北东西杰才”纷至而来,父亲的公司越发红火。

进入新世纪父亲从管理层退了下来,过起了安逸的晚年生活,他在退休第一年春节写了这样一副春联“借五彩声屏,欣看大千世界,玩玩书画琴棋,添几分潇洒;喜四时春色,铺满万里河山,写写诗词歌赋,倾一代风流。”横批是“怡然自得”。

一副春联篇4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今年春节,则由爸爸和叔叔来负责贴春联,而我,则在一旁观看了起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那--这副春联蕴含着什么意思呢?我想了半天,也摸不出个头脑来,恰巧,这时,表哥走了过来,我灵机一动:何不去请教请教表哥呢?于是,我连忙跑到表哥身边,笑着说:“表哥,你看,这大门上的春联表示什么意思啊?”表哥听罢,琢磨了一阵,说:“这副春联不难解释,它写出了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希望一年到头都万事如意,明白了吗?”听了这番话,我恍然大悟,原来它是这样一个意思啊!这时,爸爸又拿来一副春联,我凑上前去一瞧,原来是“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这副对联我懂,它表达了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情感。从“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中,我又感受到了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吉星高照……在横批与上下联的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语文的气息与之博大精深。通过这些对联,我学到了不少的语文知识,我仿佛感觉到胸膛在拓展,奇妙的语文知识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语文,是人类感情的传递者,是一首绚丽的歌,是一本丰富多采的书。生活处处有语文,让我们学好语文,感受语文的其乐无穷吧!

一副春联篇5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所以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因为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对联不一定有横批,但春联一定有横批。横批一般就是对联的总结句,但有时候横批是对联的点睛之语,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练,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驭文字的本领,从而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一般来说,欣赏和评价对联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不多不少;而且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同,即断句一致。如曾引用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按词组分,都是“四字――二字――二字――三字”的格式,断句也一致。当然,也有为造成特殊的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是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

二、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对联一般要“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副联表达出了东林党人读书不忘国事的精神。

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极其对仗,音调和谐,朗朗上口。

四、内容相关,上下联系。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但又不能重复。从这个角度说,有三种类型:

其一是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如:“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其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副春联篇6

传说古代有一位着名的书法家,临近新年,他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春风春雨春景,新年新岁新色”让儿子贴在大门上。不料,当天晚上,对联就让人揭走了。书法家只好又写了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邻”叫儿子贴了出去。这副对联贴了没多久,又被人揭走了。这也难怪书法家的一手好字——“一字千金”,肯定是酷爱他书法的人“盗”走了。

春节一天天临近了,他家大门上还是空空的。对联贴上就被人揭走,怎么办呢?书法家有些犯难,沉思半天,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又高兴地写了上联“福无双至”和下联“祸不单行”,贴出去后,果然不出书法家所料,这样不吉利的对联,再也没有谁去管它了。

到了年初一的黎明,书法家又把对联补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人们看了这副对联,无不交口称赞。

这位书法家就是我国东晋时候的王羲之。

一副春联篇7

另一副贴在自己卧室门上,曰:“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这位老中医,在除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的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态,虔诚地去祝愿别人的“常健”,

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著名作家老舍几乎年年都写新春联,讴歌新社会新风尚。如:“酒热诗歌壮;梅红天地新。”“吟诗辞旧岁;举杯贺新年。”“勤俭持家,有备无恙;热诚报国,发奋图强。”1962年作春联云:“除夕立春同日双节;随时进步一刻千金。”切合当年的节气特点,又富于时代气息。

书法家、佛学家赵朴初娴于诗词曲赋,1983年所写之春联云:“两个文明,春风万里开新局;四项原则,,红日千山举大旗。”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历史巨变和壮丽前景。

书法家启功有副春联:“流水断桥芳草路;淡云微雨养花天。”清词丽句充满诗意,借颂春表达了对忠贞美德和美好环境的颂扬。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近年屡有联作刊之于大陆报刊。如:“两岸春风化雨;一统大地笙歌。”“耳餐和平调;心醉统一音。”“春景春辉,春风春雨,接福迎春,两岸春光闹;新事新业,新人新貌,革故鼎新,万民新机多。”皆表达了热诚期望两岸统一,祖国昌盛的拳拳之心。

一副春联篇8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__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一副春联篇9

师:春联当然不止这四副,请看――

(ppt出示,生读: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鹊闹枝头传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

生: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师: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

生: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

师:同学们,考考你们,不用书上那四副对联,改用这里的四副对联,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对,例子嘛,是可以换的!

【赏析】

一般在语文课上,只要教师把课文中的内容换成了其他内容,再问学生行不行、哪个好,学生则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课文中的好”。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所谓比较,缺乏思维的质量,仅是为了突出作者写得好,只是在“教教材”;另一方面或许是教师对文本缺乏深入的解读,尚未发现文本表达的密码。管老师从写作的角度,深入剖析《春联》,抓住“举例子”这一写作特色,出示补充的春联,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并替换文中的春联,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说明文中的例子是可以替换的,原来看起来神圣的课文也是可以改变的。这是课堂上实实在在的发现!这种阅读的收获不空洞,也不玄乎,对学生以后学习新课文很有帮助,因为学生明白“例子是可以换的”。同样,在写作时,学生也懂得了可以用不同的例子来说明事物,因为“例子是可以换的”!

【教学片段二】

师: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来说,“又是”对“依然”;“一年”对“十里”;“芳草”对“杏花”;“绿”对“红”。

生(齐读课文句子):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例子是可以换的,谁也有这个本领,用“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说说春联的对仗?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来说,“岁岁”对“年年”;“年丰”对“幸福”;“添”对“庆”;“美满”对“团圆”。

生(齐读课文句子):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例子是可以换的,那么第二自然段改用“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有没有认为不可以的?告诉你,不可以。你很怀疑是不是?请你看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恍然大悟):这副春联,第一自然段里用过了。

师:一般来说,举例子不要重复。

【赏析】

在管建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就像登山似的,翻过一座座山头,发现一处处精彩。刚刚弄明白了“例子是可以换的”,并且屡试不爽的时候,教师突然设计一个无法替换的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强烈的好奇心必然促使学生进一步探寻问题的答案。就像经过长时间思考的谜语,哪怕没有猜中,在揭晓谜底的那一刻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生们此时对举例子“不能重复”的原则,也就有了获得谜底一般深刻的印象。可见,语文课堂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感悟,也可以有豁然开朗般的顿悟。

【教学片段三】

师:下一幅春联谁来对?(出示:好山好水好景,新岁春人。)

(学生对不上来)

师:看来,冒险是要付出代价的。(众笑)谁会对?

生:好山好水好景,新岁新春新人。

师:可以!你以前见过这副春联吧?

生:没有。前面半句,有三个“好”,后面这句也应该有三个“新”。

师:哦,你是根据春联的哪个特点来判断的?

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师:对,可以用这个法子来补。这一副呢?

(出示:山山水水处处画,家家年年丰。)

生:山山水水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

【赏析】

对对子是传统语文学习的一项内容,与现在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距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比较遥远。那么,学生能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呢?管老师的教学告诉我们,完全可以。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认识对对子的基本要求,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在管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尝试。这种学习,不是传统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而是全新的表达训练,是对语言规律的发现与运用。虽然完成的内容还比较简单,但这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却是不言而喻的。

一副春联篇10

2013年11月,寒风习习,淮安市盱眙县楚东职业技术学校2012级幼师班的小玉同学家中来了一群热情的客人,他们是省慈善总会和省儿基会的负责同志。小玉从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的手中接过1000元助学款和礼物,心中暖意浓浓。小玉13岁时,父亲脑溢血早逝,现年70多岁的爷爷奶奶常年服药,叔叔腿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弟弟刚上初一,全家靠妈妈打零工和3亩地维持生活,生活的艰难一度成为小玉学业的阻碍。经过妇联同志的调查、申报,两年前她有幸成为江苏省慈善总会、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联合实施的“春蕾慈善工程”的受助对象,在省慈善总会、省儿基会的爱心帮助下,她安心学习,成绩优异,即将踏上幼教老师的岗位。

在全省像小玉一样得到“春蕾慈善工程”资助的贫困中专生已有2500名。五年来,省慈善总会共捐资500万元,由省儿基会负责实施,在全省陆续创办了50个职教春蕾班。目前已有500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中专学业,其中324人就业、146人考入高校、19人自主创业、6人参军,这些春蕾女生的人生轨迹已发生改变,她们迎来的是崭新的人生之路。同时,从2008年起,省慈善总会和省儿基会还联合启动了“关爱贫困孤儿”慈善救助项目,每年出资100万元,连续资助1000名孤儿,为这些最弱小、最困难的特殊儿童提供学习生活保障。

2013年11月11日,2013年省“春蕾慈善工程”暨“关爱贫困孤儿救助项目”实施仪式在盱眙县楚东职业技术学校举行。省老领导、省儿基会理事长凌启鸿,省老领导、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省儿基会常务副理事长柏志英,省儿基会副理事长陈美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寿余等领导出席仪式,13个省辖市妇联分管儿童工作的副主席、项目执行人和当地有关方面负责人及楚东职业技术学校部分师生代表共200人参加了会议。

捐赠仪式上,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黄翠玉代表省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省慈善总会、省儿基会等领导共同为10个“职教春蕾班”授牌,向9个受助地区发放了共计100万元孤儿救助款,盱眙县楚东职业技术学校职教春蕾班的学生代表现场领取了每人1000元助学款。春蕾班学生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立下回报社会的志向,决心加入“春蕾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用爱心传承美德,省儿基会副理事长陈美英向“春蕾志愿者”服务队授旗。部级培训师、淮安市职业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岩受聘为楚东职业技术学校“春蕾校外辅导员”,并为“春蕾班”学生们上了第一堂创业指导课。最后,全场学生用手语歌曲《感恩的心》,向省慈善总会、省儿基会和社会各界表达心中的深深谢意。(江苏省儿基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