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格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7:48

学案格式篇1

学生自我推荐信格式及案例一

尊敬的xx自主招生领导:

您好!我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实现在xx大学学习的梦想。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我的父母都没有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因此特别重视对我的培养。我从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声乐,十二岁时获得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琴哦九级证书。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书,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等各个方面,后专心于文学和历史,经常关心政治。高二时我选择了文科,始终坚持把培养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力求做一个严谨、认真、稳健、高素质的学生。我坚持每天看《参考消息》等报刊杂志,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际政治和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努力完成校内和校外的各项工作。

我对学习一直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慎重对待学习的每个环节。我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但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人自考大专学历。从很小开始,父亲就在辛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刻苦学习。在父母的陪伴和影响下,我在求知路上更加刻苦,更加认真,也越来越有动力。

我是一个纪律性和原则性很强的人,然而“规矩”的背后是一些习惯,一些准则或原则,更是对自己行为的克制和个人信念的坚守。我习惯于用严肃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理性批判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些德行的真正基础。”对待一些违反规则或有悖于道德的事,我总是保持着一种自发的反感。文人的心灵通常比较纯洁,对这种纯洁也有一种偏执的狂热,而我一直希望能通过规则来解决一些尚未纯粹的事情,并非一种妥协的秩序。我对法律一直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我希望法律可以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百年以来,xx大学一直秉承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信念,严谨治校、规范办学,为我国输送了大批政法专业人才,为我国法律事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大的精神也深入到了法大的每一位学子心中。我倾心于贵校的校风和政法专业,希望贵校可以给我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让法大的明天更辉煌!让祖国的明天更辉煌!!

恳请贵校领导能够慎重考虑,接受我的申请,帮助实现我的理想,也使未来的我因法大而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明天!

此致

敬礼!

学生自我推荐信格式及案例二

尊敬的__大学招生办领导:

我叫__,女,来自__省__市第二中学高三理科1xx班。在了解贵校自主招生简章以后,我决定向您毛遂自荐到贵校学习深造。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自己,恳请您耐心看完为感!

一、我学习基础良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小学一年级直至高三,我每个学期都是校级“三好学生”,每期综合测评均为6a(最高等第)。进入高中以后,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高三模考成绩稳住年级前11%,最佳排名年级前1%。我还将学习网络课程的心得写成论文公开发表。我喜欢研究总结,曾结合实际撰写化学实验方面的论文公开发表在《东方教育》。我还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我自主研究,发明了一种具有防近视提醒功能的台灯,并已申请国家专利。我也参加过一些学科竞赛,但考虑到时间的分配问题,为了夯实学习基础,我主动放弃了去冲击省级和部级的学科竞赛的机会。

二、我热爱生活,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写作,作品见博客我喜欢记账,我习惯把自己的开支做流水记录。我爱好音乐,我会吹葫芦丝,二胡过了业余10级。我爱好旅游,我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同学们先后到株洲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到社区当卫生健康辅导员以及参加劳动,到长沙高铁南站当志愿者,等等。

三、我心怀明确的人生职业规划和努力方向

xx大学,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学科实力强、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质量高,是我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我妈妈是一名老师,学经济的,从小受到熏陶,金融、会计是我的目标专业。我的愿望是考取一所向xx大学这样的理想大学,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我还打算努力考研、读博继续深造,博士毕业后到本科院校做一名教授,一方面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

我坚信:成功是奋斗出来的,xx大学就是我的理想驿站,我正拼搏在路上。

此致

敬礼!

学生自我推荐信格式及案例三

自主招生自荐信又叫个人陈述材料,是反映考生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彰显考生个性的主要形式。自招第一关是高校初审,高校教授对学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除了高校对奖项的硬性要求以外,学生的自我陈述是最重要的材料。自我陈述就是向教授推荐你自己,学生要清楚你和教授之间是陌生人的关系,自我陈述就是你的敲门砖。一一份精心准备,含金量高的自荐信,可以为考生在材料初审环节赢得竞争的筹码,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通常个人陈述不能写的太长。简单来讲从4个方面来综合谋篇布局:

(1)首先是自我介绍,介绍自身基本情况;

(2)结合自身的兴趣点及特长进行阐述,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及综合实力,让老师了解你;

(3)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背景、历史、院校特色、专业特点然后阐述自己选择这所高校的原因;

(4)阐述自己将来的人生规划及目标。

自荐信写作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是要点无外乎这几点。在写作中有什么要领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具体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①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我是谁,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省市地区,在哪所学校读书,注意不要简写,把个人信息填写完整。

②学习状况:主要是高中三年的学习大体情况,体现学习能力,因为有成绩单复印件,不用写具体分数,如果孩子学习成绩稳定,写上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稳定,如果是成绩前面2学年不理想,高三上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写的时候落笔于自己的进步,表明自己的努力和决心等等,使得成绩突飞猛进。有竞赛项的学生,可以描述在保持学习稳定的情况下,还发掘了自己的兴趣,参加奥赛的学习,使得哪些学科处于优势状态。写作的时候,注意语言凝练,不要啰嗦。

③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有学科竞赛获奖的一定把自己的获奖情况展现给老师,譬如竞赛成绩一般、三等、优胜或者市级,县级,这些奖项都一一进行罗列叙述,重点在于自己所获得的相关奖项的介绍,可以描述自己努力的过程,或者自己钻研竞赛中对该学科的热爱。这部分主要写好自己的努力精神、踏实刻苦的性格,或是对于该学科的热爱而该学校的该学科又非常出色,这样自己的优势学科跟学校的优势学科相吻合,申请理由及和谐度上升。同时表达自己对于考入该校的决心或者向往。注意不要长篇大论,叙述要清晰,不要因为报考的是名校,怕老师不在乎这些看似小的奖项而忽略,因为这一部分是展示给高校老师你对课外内容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领域。一定要在众多优点中突出能符合你所报大学和专业要求的优点,其他优点简单提一下,甚至可以不提;

④课外活动:这一块可以作为孩子的亮点展现给老师,1、在班级,团委或者学生会担任的职务。通过描述自己的职务职责,以及为班集体或者学校的贡献,突出完成工作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体现团队意识,情商指数。2、公益活动,参加了哪些公益活动?通过活动学到了什么,描述体会与感受。通过这部分体现孩子全面发展,心系社会发展及富有爱心的形象。注意:不要胡编乱造,实事求是,诚实更容易被人接受。

⑤性格:这块可以加在前面几段里,看哪一段合适切入孩子的性格,看好目标学校的校训,有的学校鼓励稳重踏实,有的鼓励创新思维……通过学科竞赛,课外活动可以切入自己的性格优势,有爱心,关心社会,领导力,简单扼要表述,大方,开朗,进取心,谦虚,礼貌,都是好性格的表现,负面性格一定回避,不要犯致命性错误。

⑥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跟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介绍性格的时候写进去,用兴趣爱好表达自己的性格,有钢琴十级证书,参加大型表演的,可以描述练琴,表演过程中学习到什么东西,没有证书提笔几下,不要过多描述,展现给老师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体现自己的音乐和艺术素养。

⑦报考的该校的理由:1、在理解高校的基础上强调自己与该校精神理念的契合2、通过一些特殊经历强调与该校的某些因缘(参加该校冬令营,夏令营,或者其他机构组织的游学经历,或者通过一本书,或者该校某位大师传记,或父母亲戚毕业于该校等等,通过这些表达对该校的向往,表达自己的愿望,这里也是不要胡编乱造,乱造老师识别出就不好了。)

对高校的认识:这部分主要任务,展现自己对该校的精神深刻理解,强调自己与该校某种精神品质的契合,以及报考的决心和信念。1,从校训中认识目标学校。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了该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高校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高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沉淀。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钥匙,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一扇窗户。所以,理解高校的校训是这部分的重点。

⑧对所报专业的认识:对专业的认识也是报考该校的重要理由,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如果你对该校的某个专业有强烈兴趣,相信你的学习会加倍努力,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专业直接联系着以后的事业发展方向、人生规划和理想,这里非常重要,建议去目标学校官网了解该校自主内容里面哪个专业更合适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注意思想境界不要拔得太高,避免假大空,实事求是,谦虚,审慎的写好自己的兴趣专业。

⑨对未来的规划:这部分在选择该校的理由及专业选择方面的倾向性有涉及到对未来的规划,结合自己的情况,理智地做出规划。

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自荐信呢?怎么写才能使自己的自荐信脱颖而出呢?

学生在自我陈述中罗列奖项和列出一堆活动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简单的罗列信息并不能展现你的性格和特点。自我陈述最主要是让教授对你这个人感兴趣,而不是一堆奖项和活动的名称。自我陈述的写作是灵活的,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从一个角度来展开,从点到面。比如从报考的专业、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选择一两个例子,最主要的是要从例子中体现出你的优点,所以用一两个例子展开描述就可以了,最主要的还是要知道自己写某些特点或某个例子的目的。

学生举的例子并不一定要那么的“高大上”,往往很多生活中的小实验和小活动,甚至是做过的试题都可以写进去。学生在写这些例子时,是要带着目的性的,可以突出你和你想报考的专业匹配度。如果说你要报考医学专业,你可以写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对临床医生来说手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可以写自己手巧、手怎么个巧法。这样你的自我陈述就有深层的目的性,而且教授会觉得你符合这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

学案格式篇2

关键词:word排版;样式;大纲;目录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851-02

1引言

随教学评价工作的推进,各院校对教员在教学一线的教学资料的种类、内容及格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制式教案、一堂课教学设计等等,面对纷繁教学资料其中教学大纲、一堂课教学设计等很多内容均可从教案中进行抽取。因此,精通woRD排版,巧妙设置教案各段落的样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员的办公效率。

2关于教学资料通用性的考虑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等教学资料中关于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容大多与教员的教案中的纲目性的内容基本相同,方便快捷地提取出教案大纲,能够大大加快教员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等教学资料的补充和完善。woRD中通过段落样式、插入目录以及文档结构图等功能,可实现对任何woRD文档大纲的创建、编辑及查看,其中段落样式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所以,正确、规范的设置教案各个段落的样式是广大教员迎接评建、提高信息化办公效率的关键。

3规范教案格式具体操作步骤

3.1明确并创建教案将使用的样式

教案中一般常用5-7级标题制。如章标题、节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内容序列及内容部分等,其中每一级标题对其段落样式有不同的规定,如章标题要求黑体初号居中,而节标题要求黑体三号加粗左对齐等。编写教案过程中如果每段都根据标题要求一步步设置,不仅繁琐而且容易出现前后样式不一的现象。为此我们可以利用woRD自定义样式的功能将所需样式进行定义,并列在样式表中以便使用。word2003中具体操作如下:

以自定义章标题为例。首先,自定义格式。新建文档后,视图中显示任务窗格选择“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单击“新样式…”按钮,创建新样式,并按章标题的格式要求设置其格式。其次,为确定该样式在大纲视图中的级别,还需设置该样式的大纲级别,即单击“格式”按钮选择“段落”,在“段落”对话框中设置大纲级别,这里章标题大纲级别设置为1。如果,希望每次新建一woRD文档都会有章标题样式则将“新样式”对话框左下的添加到模板选项进行勾选(如图1所示),单击确定章标题样式设置完毕。以此类推,分别设置其他自定义样式。

3.2便于操作,建立“教案样式”工具栏

建立“教案样式”工具栏的目的是快速应用自定义的一系列样式,类似woRD常用工具栏如图2所示。

图1自定义章标题样式

图2教案样式工具栏

图3自定义“教案样式”工具栏

图4基于规范教案的大纲视图

图5基于规范教案的文档结构图

该工具栏创建的具体方法为:单击“工具”菜单,选择“自定义”选项,在“工具栏”选项卡中单击“新建”,在新建工具栏对话框中设置工具栏名称为“教案样式”。确定后woRD中会出现一浮动的空“教案样式”工具栏。选择“命令”选项卡,类别选择“样式”,命令选择前面所自定义的样式(如图3所示),分别拖动到“教案样式”工具栏中,最终完成“教案样式”工具栏的创建。

4基于规范教案的应用

1)利用大纲视图查看教案大纲,具体效果如图4所示。

2)利用文档结构图快速定位,效果如图5所示。

3)创建与提取教案目录

索引与目录是woRD中比较强大的功能,但常常由于文档各段落应用的样式和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因此该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前面所述方法建立规范教案后,可以很快创建并提取教案目录。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将光标定位到教案页首或页尾,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引用”,选择“索引和目录”,在弹出的“索引和目录”对话框中,选择“目录”选项卡,选择一种格式,设置显示级别,单击“选项”按钮设置目录建自自定义的样式。根据自定义样式的内容分别设置为1、2、3….级,如章标题设为1,节标题设为2,一级标题设为3,二级标题设为4,等等。设置完毕后,自光标后自动一域的形式插入教案的大纲目录。

目录在编辑状态下,带有灰色底纹,但打印时无底纹。同时,目录中每项条目都具有超链接功能,即Ctrl+左键单击可迅速跳转到教案中该条目所在位置。若不想使用超链接功能可选择所有目录,利用Ctrl+Shift+F9快捷键将超链接断开。

5结束语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更应当面向实际、面向教学一线。本文从教员对教学资料的准备及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挖掘常用办公软件功能,设计出样式及索引目录的高级应用,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学工作者工作效率,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教学一线。

参考文献:

[1]王诚君,杨全月.中文word2003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学案格式篇3

一、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开展行政执法评议活动

区动员大会局开以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成立了行政执法评议活动领导小组。我所立即召开全所人员会议,认真学习了全区动员大会精神,明确了开展评议活动的重要意义、评议内容和方法步骤,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对评议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制定了执法评议活动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把开展评议活动的信息在我局网站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拓宽评议渠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醒目位置设置投诉箱,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来信来电。二是在__山价格信息网设立投诉邮箱,从网上广泛征求群众对价格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推行价格行政执法反馈制度,即在检查工作结束后,把行政执法征求意见表留置管理相对人处,由管理相对人的负责人如实填写意见后,交局纪检监察室。广泛征求管理相对人对价格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聘请了行风监督员,经常听取他们对价格执法工作意见和建议,并主动地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三、对照评议标准,对执法工作进行梳理排查

1、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我所制定了详实的依法行政工作方案,并层层签订了执法工作年度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切实做到了谁主管谁负责,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窗口,每个岗位。按照《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监督制》执法“四制”的工作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奖罚制度》、《案件集体审议制度》等,建立了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靠制度执法办案的有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工作的随意性,为营造良好的依法行政环境提供了保障。

2、严格执法,规范了行政执法工作程序

为严格执法程序,我们规定执法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并将执法程序公开上墙。为加强执法工作,我们配备了专职法制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我局的行政执法工作的审理与监督。加强价格执法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一是价格监督检查从立案到结案程序的规范化,每一程序严格按照《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程序规定》执行,明确各自分工,该审批的及时报领导审批,该集体审议的及时进行集体审议。二是案件办理的规范,坚持“职权法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二十四字办案方针。实施价格监督检查案件的主办制度,做到“谁主办、谁负责”,对案件的程序、事实、定性负责,并负责做好案卷的整理归档。价格举报工作的规范,从案件的受理到办结,严格按照《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和《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办理,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进行登记、呈报、办结、回复,做到必备文书齐全,及时在价格举报信息系统反映案件的办理情况,及时整理归档。

3、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价检队伍政治素质。坚持周一上午的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价检队伍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制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我所为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在年初制定了20__年法制学习计划,努力提高价检队伍行政执法水平。法制学习制度化,规定每周一下午为法制学习日。学习内容系统化,紧密结合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实际,对价格法规体系进行系统地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内容注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增加了说理式价格文书制作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强化学习效果的考核,年底组织一次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4、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廉政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一是积极开展廉政教育,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廉政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开展“七慎”自教自律专题教育,算好“三笔账”活动。二是建立廉洁监察制度,专门设立纪检监察员,受理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投诉,并建立了执法人员廉政档案。三是开展“诺廉、家庭助廉”活动,检查所代表全所人员与局签定了廉洁承诺书。局向全体执法人员发出倡议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全体执法人员家属与局签定家庭助廉承诺书。近年来,我所未出现一起违纪和不廉洁行为的投诉,执法人员都能够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文明执法,依法办案,杜绝了“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针对执法存在问题,认真落实整改

通过自查自纠,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价格监督检查工作重点转移仍尚未完全实现,市场上大量的不规范价格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

从1998年起国家就提出价格监督检查要将工作重点从检查具体价格水平转移到检查各类价格行为上来,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这一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但是从这几年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真正实现这一转移并非那么容易。如:反暴利由于反暴利界定难,实际工作进展不大;反价格欺诈仍停留在政策宣传提醒阶段,目前市场价格行为最基本的规范仍是明码标价工作,但这一块工作由于明码标价具有反复性大特点,工作回潮现象严重,就查处力度来讲,也有值得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2、执法“不到位”

价格行政执法力度不够,检查难、处理更难,以至于办案上造成不少屡查屡罚屡犯的现象,因为处罚结果尚不足以让违法者为其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也就是说违法成本不高,起不到警示作用,更谈不上“罚一儆百”,往往是“查过查不透,罚过罚不痛”。实际工作中对于违法行为仍采用主要手段是没收违法所得,有时违法所得也是打折,有的7折、6折,甚至更低的也存在,罚款就低不就高,现实中工作仍然存在“三重三轻”现象,也就是“重检查轻监督,重处罚轻教育,重效益轻效果”。

3、说情风盛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价格执法

价格执法实施行政处罚,必然损害一些人、一些部门或地区的利益,因而在这过程中遇到说情开脱是常见的事。

我们的整改意见是:

1、制定完善价格法律法规,加大政府价格行政执法力度

国家应加快出台与《价格法》向配套的各项法规和规章,增强价格执法的可操作性,增加价格行政执法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行政措施。当务之急在立法上赋予主管部门执法上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是指具有同工商、税务等其他行政监管部门同样的法定职权,从根本上解决价格行政执法难的问题。

2、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规范执法行为使加大执法力度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执法中,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职权法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的24字办案方针,确保行为规范。其次,要构建更加严格的执法机制,建立和完善立案审批制度、检查结论制度、案件回访制度、案件集体审理制度、错案追究制度、渎职问责制度等,并不折不扣执行,从制度上杜绝“人情案”、“关系案”。三要加大处罚力度,严肃查处价格违法案件,对乱收费的单位,不仅要给予经济制裁,还要会同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理顺执法体制

物价部门又属于地方管理,受当地政府直接领导,在检查办案中容易出现地方政府的干预,执法“不到位”问题就难以解决。建议价格执法进行采取垂直管理模式,减少地方干预。

4、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一是建立价格处罚递进模式。在违法所得收缴比例和罚款额度方面,建立一个系统内部适用的逐步递进的量化尺度,主要根据违法的情节区分初查初犯,再查再犯,屡查屡犯的收缴比例和罚款额度。用这种递进式来适当限制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幅度,通过逐步加大价格行政处罚力度,制约违法行为的反复,有效遏制屡查屡放现象,提高行政执法的效能。

二是执法方式多样化。处罚是执法的主要方式,但我认为不是唯一方式。在目前价格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常常遇到一些无法适用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的新问题。因此应当建立一种价格处罚为主,以调查、协商、调解等为辅的多样化的价格执法方式。如对一些找不到法律依据,而又明显不合理的市场价格行为,实行介入调查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布调查结果等方式进行监督制约。对一些影响小、危害小或价格纠纷,可实行协商调解制度,简化办理程序,通过双方协商,居中调解等方式,尽快为群众和基层解决纠纷,以提高执法效能。部分举报案件尤为适用。

三是执法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建立查案数据库,开发检查工作软件,运用电脑查帐查案。目前要尽快将法规、价费标准等查案用得上的必要资料存到电脑中建立数据库,以备查案中直接运用。以达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办事科学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5、建立和形成有效的权力内控机制

首先办案检查人员价格检查过程中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外出查案时做到及时向领导报告查案进度、查出问题和金额等情况。其次是公开处理阶段中的集中审议、公开陈述申辩,实行查处分离制度,也就是立案的不查案,查案的不审案,审案的不定案,定案的不结案,达到互相制约、配合、促进的工作流程,具体的流程是专设案件审理执行科室,将查案与处理分两个部门人员进行。同时也可实行查案主办员制度,也就是定期评定主办员,查案由主办员带队为组长,实行办案员负责制。

学案格式篇4

关键词:师范生;电子档案袋;专业技能成长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53-03

引言

新课程的启动昭示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引发了教师角色定位的变革,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师范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未来的教师,对于教师的专业生涯而言,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这个阶段获得,基础的专业训练、专业道德的培养也在这个阶段进行。职前阶段夯实基础,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在入职后的专业发展。而影响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因素中,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评价方式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师院校必须努力寻求新的、更有效的评价方式。

档案袋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成果等有目的的收集。20世纪90年代后,档案袋评价方式得到了深入研究,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小学、中学、大学等各教育阶段,其后又迅速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档案袋评价很快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作为发展性评价中的一种,对中小学生和教师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但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却少有人关注另一个群体——在校师范生。本文就将探讨电子档案袋评价在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中的应用,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

一、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含义

(一)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

“档案袋”(portfolio)一词由port(携带)与Folio(页码)组合而成,其本意是“带着走的作品集”,源于艺术领域,原指艺术家把自己满意的作品收集起来,带给委托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争取展览或者出版。它也是艺术家保存作品、记录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探索历程的一种方式,人们可以根据档案袋中的作品的变化沿革了解其成长过程。档案袋的这种功能引起了社会上其他领域研究者的注意,尤其是作为一种评价手段被广泛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应运而生。美国HelenC.Barren博士指出,电子档案袋是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2003年10月在法国举行的第一届电子档案国际会议(th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Digitalport-folio)中,大会组织者指出电子档案袋是与网上数据库接驳的扩展性、动态履历。并强调它记录的是个人在学习、工作中与自身能力有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业发展的材料以及与人共享知识的机会。可以看出,电子档案袋是在电子技术环境下,档案袋制作者通过文本、数码照片、动画、视听文件、超文本链接和超媒体等多种媒介来收集、管理、组织以及呈现个人的信息和学习成果。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却不仅是技术含量的简单增加,相当于一般的纸质档案袋,电子档案袋节省存储空间,容易备份,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且存储时间长,易于接近,能提升制作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

起初在教育领域中使用档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学生认为能够证明其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成长与发展的作品,以及同伴、老师、家长对作品进行优劣评价的文档。主要作用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评价。1980年,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首先出版了教学档案袋指南,将“档案袋”应用于大学教师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J.巴顿(James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

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是教师在职前的专业技能成长记录,它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平台,依据师范院校开设的教师教育实验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师范生相关电子作品和资料收集,并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等多方进行分析与考核。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形式选择

电子档案袋的制作形式可以是在计算机硬盘或者局域网服务器上用电子文件夹的方式存储的word文档或其他格式的文件,也可以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站提供的空间传输的资料,还可以是利用专门的电子档案袋系统传输存储的资料。

师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成长电子档案袋制作的具体形式。一般来说前两种制作形式更利于操作。学生可以以计算机硬盘上的电子文件夹作为自己的成长档案袋的主要形式依托,承载自己成长档案袋的所有内容,使之成为自己成长的资料包和助推器,然后有选择地选取其中一些内容,利用网络空间的形式,如:QQ空间、个人博客、网站主题帖等方式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获取更为广泛的评价和帮助。在确定电子档案袋的制作形式的时候,还要思考将来的展示形式,并根据展示形式来确定相关档案的存储方式。

三、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内容设计

(一)电子档案袋的构成要素

1.个人信息档案

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常规信息和个性信息。前者包括姓名、年龄、毕业时间及所学专业、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实习简历记录(包括任教学年、学期、任课年级、班级、所任学科)等;后者包括个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可以注明不同的时间段)等。随着在成长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信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发展,其实反映的是师范生个体教学哲学的发展和变化。

2.个人成长档案

在这个专题中可以从规划、实施、总结回望的维度进行档案的归类整理。在学期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中收集拟参加的进修或培训、拟阅读的相关书目、拟计划的听课或研讨等资料;在个人学习情况记录中收集所读书目、学习笔记、参加的讲座报告记录及心得、个人思考的随笔或杂记等资料。

3.学习评价档案

在学习评价档案中可以收集阶段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校管理者的评价,不同评价者的评价视角不同,评价内容各有差异,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醒师范生对自我进行审视和思考。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内容结构

1.板块一(个人资料)

内容:个人情况简介。

具体项目:学号、所属系别、所属组别、手机、邮箱。

2.板块二(过程描述)

内容: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朗诵、演讲);形式:视频。

书写技能: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形式:图片、视频。

课堂教学分类技能: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调、导入、结束、观察倾听、指导合作,微格教案、微格教学反思文本,微格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课堂教学综合技能:15分钟以上的模拟授课,教学设计、完整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实习实录:普通课、汇报课、公开课,授课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3.板块三(成果展示)

内容设置与过程描述板块相同,所存作品为学生最喜欢的作品,有数量要求和限制。此板块为全校师范生共享空间。

4.板块四(作业评估)

内容设置与过程描述板块相同,所存作品为一定时段内学生最满意的、最符合课程要求的作品。此板块为受限板块,仅供教师浏览评价,做阶段成绩评分,为最终成绩提供一定依据。

5.板块五(他评板块)

内容:组内他评:浏览组内其他同学档案袋的一、二、三板块,可匿名评价二、三板块所有作品。

班级他评:浏览班级其他同学档案袋的一、二、三板块,可匿名评价二、三板块所有作品。

学校他评:浏览除本班外学校其他师范生档案袋的一、三板块,可匿名评价第三板块。

四、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内容实施

在为每位师范生建立电子档案袋之前,首先建立学生互学互评小组。师范生进校之后,班级学生按5-8人一组进行分组,原则是各组都能有一位语言表达较为出色的学生和一位书写技能比较突出的学生。小组成员可以保持4年不变,也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要求学生通过网上个人预约或班级集体预约,每月进入微格教室进行一次朗读或演讲训练并由自动录播系统进行录像,学生将所录视频转换格式进行压缩后上传。

书写技能:要求师范生从大一进校开始每日练字,每2周选择个人最满意的一张毛笔字和钢笔字作品进行拍照,将照片按规定尺寸大小上传。在照片上必须能清晰显示个人姓名和书写日期,同时,应有至少两位同学为其真实性进行证明。

课堂教学分类技能:该课程有5次课堂练习,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训内容超过8种课堂常用分类技能。学生在每次训练后应将视频、相配合的微格教案和微格教学课件整理上传。同时,也要不时地对微格教学进行自省和反思,并将这些思想形成文字上传,与大家分享。

课堂教学综合技能:主要有课堂练习和课外训练两个材料来源。课堂练习为教师教育实验型课程的当堂训练。课外训练次数可根据各学科不同情况而作下限规定。课内课外的实践训练均在微格教室完成,所生成资料有训练视频、相关完整教学设计或教案,这些材料均要上传到电子档案袋内,文件名为“时间+实验课程名(或课外)+课题”。同时,学生应定期写教学反思。

实习实录: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师范生必须要进行实习。实习期间会生成丰富的材料,如授课视频、授课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小结等,学生对这些材料作系统的收集整理并上传到电子档案袋,使实习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同学的评价,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形成一个庞大、实用的资源库,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五、小结

本文通过将电子档案袋技术应用于师范生培养,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有效评价方式,并提出一定实施策略。要真正实施和推广电子档案袋评价不仅是时间和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习惯与意识。另外,师范类院校及社会要努力为师范生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良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莉.电子档案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J].教师教育,2011,(12).

[2]谢安邦,李晓.电子档案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

学案格式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价格管制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使用流程

案例教学是一种“亲验式”的教学方式[1],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挖掘其教育机智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总和。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案例引入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注意;案例讨论则是由学生针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何解决;概括总结则是从案例中引伸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教师总结尤为重要。在总结中,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给讨论参与者以鼓舞。

2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这与高职教育的对象有关,高职学生直接从初中迈向职校,如果直接对他们灌输理论知识,接受理解程度会非常低,经济学又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会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并且分析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比如在上经济学的第一堂课时,问学生看了经济学这本书,有何感觉?任课班级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说看不懂。那么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我就先给学生讲解了两种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来共同分析,一是尺码不同的服装为何售价统一,二是“劣币驱良币”现象,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即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能会存在这样的行为:在从钱包里取钱付账的时候,往往会把稍微旧一点的纸币或硬币先用掉,而将相对较新的纸币留下,从而在市面上流通的是“劣币”。

在这两个例子讨论之后,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感慨:原来这也是经济学,这样就达到了开始引入案例的一个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价格管制的案例设计

3.1教学目标

价格管制是经济学中微观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均衡价格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理解价格管制的实施主体、价格管制的分类、实施价格管制的目的以及价格管制的利与弊。

3.2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呈现价格管制的相关案例,并在黑板上板书供求曲线讲解价格管制的原理,教学方法以学生课堂讨论为主,学生为主体对价格管制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总结为辅。

3.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准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相关案例,学生按组搜集课外资料,以便课堂交流及作业呈现。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教师以ppt呈现引入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初步讨论;教师讲解价格管制的含义及分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对案例再次讨论;教师完成总结和评价学生案例分析过程;学生将课前搜到的价格管制相关案例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第三阶段,课后巩固:安排课后巩固知识,全面考评学生成绩。

4价格管制的案例教学实施

4.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分为两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查阅资料,准备价格管制的相关案例,教师主要准备两个案例,分别为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案例一:2008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宣布,政府将对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实行价格管制,经营这些商品的大企业,涨价必须提前申报;同时,政府也限定他们的差价率或利润率。这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是怎样?

案例二: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最低工资制度,2004年1月20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最低工资规定》,即限定工资的最低限额,那么实行最低工资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如何?

学生准备:全班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分成小组,大概4-5人一组,各小组收集关于价格管制的案例,资料收集时要考虑:谁实行了价格限制?是怎么对价格进行限制的?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实行价格限制的目的是什么?价格管制能达到预期效果吗?案例如何体现价格管制相关理论知识?

4.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提供和呈现教师准备的两个价格管制案例。教师以上述两个案例引入,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初步答案。学生在该环节讨论之后,往往想到的答案是政府限定商品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利,对企业是无益的;最低工资法的实施对于个人来说是保障了工人的权益,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利的。

第二环节,由教师讲解常见的两种价格管制方式: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理论知识,以供求曲线讲解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对某一种商品的价格采取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分别会出现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现象,再分析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实施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利与弊的思考。

第三环节,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引入的两个案例进行再次讨论,并做小组观点陈述,每组由一名学生陈述观点,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将主要观点及理由板书在黑板上,便于总结。

第四环节,总结和评价价格理论案例。这是对前一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应由教师来完成,主要对学生分析的意见进行评价,指出分析案例时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案例时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环节,由各小组来展现各自搜集到的价格管制案例,阐述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以供求曲线进行分析,实施价格管制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会带来不良影响。

4.3课后巩固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交材料,主要是对每组课前搜集的价格管制案例进行分析,将课堂讨论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

5实施案例教学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5.1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回归案例主题

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而非追求标准答案,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或主张,因而学生的讨论是开发、发散的形式,每个人代表个人观点,有的是片言只语,缺乏逻辑性,还有可能观点混论,所以教师的总结就是要使分散的观点集中化,进一步明确主题。

5.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

案例教学不能由老师一个人教,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同样的案例可能在不同的班级反映不同,有的班级气氛非常热烈,有的班级则反应平平。因此,案例的选择,既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讨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通过学生的不同意见,把问题引向深入,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当然这也需要任课老师要非常熟悉理论知识和课外相关案例资料。

5.3课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反思[3]

教师的课后反思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是对于这个案例设计的反思,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问题的提出是否能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的课堂组织、调动兴趣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相信通过这样的反思能帮助教师增长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7(12):72.

学案格式篇6

关键词:excel;函数和公式;案例设计

电子表格excel软件的使用是遵义师范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一个模块,它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具有完备的函数运算、精美的自动绘图、方便的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主要用来管理、组织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方便用户使用,其中本章节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在公式与函数的学习上,如何设计一个综合案例能把常见的函数与公式使用尤为重要。

1案例设计

设计一个16级物理本科(1)班学生成绩表的案例,首先输入基本数据信息,然后把常用的函数和公式的使用进行教学。

2案例分析

(1)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各科成绩的平均分。

(2)利用公式计算总评成绩,总评=平均分×0.7+操行×0.3。

(3)利用maX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高分。

(4)利用min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低分。

(5)利用SUm函数计算各科成绩的总分。(6)利用RanK函数根据总评成绩计算学生排名情况。

(7)利用SUmiF函数计算男、女生总评成绩之和。

(8)利用iF函数计算等级,总评成绩大于等于85为优秀,小于60为不及格,其余为及格。

3案例知识点讲解

3.1公式

公式的一般形式为:=<表达式>。表达式可以是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字符串表达式等,表达式可由运算符、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及括号等组成,但不能含有空格,公式中<表达式>前面必须有“=”号。

3.2函数

excel2010函数是系统为了解决某些通过简单的运算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而预先编辑好的特殊算式。函数包括函数名、括号和参数3个要素。函数名称后紧跟括号,参数位于括号中间,其形式为:函数名([参数1[,参数2[,…]]]),不同函数的参数数目不一样,有些函数没有参数,有些函数有一个或多个参数。一个函数有一个唯一的名称。

4案例实践步骤

(1)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分,选择i4单元格,选择【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函数“aVeRaGe”,单击确定,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number1中输入D4:H4,单击确定按钮,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学生平均分的计算。

(2)利用公式计算总评成绩,总评=平均分×0.7+操行×0.3。单击k4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i4*0.7+j4*0.3”,然后回车确定,再利用填充柄“+”计算其余学生总评成绩。

(3)利用maX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高分。单击D12单元格,利用【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函数“maX”,单击确定,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num-ber1中输入D4:D11,单击确定按钮。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最高分的计算。

(4)利用min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低分。单击D13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min(D4:D11)”。利用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最低分的计算。

(5)利用SUm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总分。单击D14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SUm(D4:D11)”。利用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总分的计算。

(6)RanK函数根据总评成绩计算学生排名情况。单击L4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RanK(k4,$k$4:$k$11)”,回车确定,再利用填充柄“+”计算其余学生排名。

(7)在学生成绩表中利用SUmiF计算男、女生总评成绩之和。先计算男生总评成绩之和,女生总评成绩之和方法相同,单击D15单元格,选择“SUmiF”函数,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Range”参数里输入“C4:C11”,在Criteria参数里输入条件“男”,在Sum_Range参数里输入“k4:k11”。

(8)利用iF函数计算等级,总评成绩大于等于85为优秀,小于60为不及格,其余为及格。单击m4单元格,在其中输入“=iF(k4>=85,"优秀",iF(0k4<60,"不及格","及格"))”。

5结语

在excel教学中设计了学生成绩表案例,包含了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使学生理解了公式使用必须先输入等号,然后根据excel中提供的+、-、*、/等符号进行表达式计算。函数包括了aVeRaGe、SUm、maX、min、RanK、iF、SUmiF等,主要使用【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然后根据不同函数的参数要求按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设置,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了函数的应用,其中RanK、iF、SUmiF这几个函数还需多加练习和体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石敏力,赵楠楠.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学案格式篇7

关键词:美国法律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法律教育是最发达的,并且其法律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一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法律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美国的法律教育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如此,而是长期以来不断演进的产物。通过对美国法律教育进行考察,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对于改革中国的法律教育将大有裨益。

一、美国法律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法律教育大体上经历了从学徒制到学院制,法律教育方法从讲义式到案例分析式的发展过程。

(一)美国早期的法律教育

在殖民地时期和美国独立后的初期,一个人要在北美地区从事律师职业必须要获得某种形式的法律培训。从理论上讲,获取法律培训的途径有三种:去英国伦敦的律师学院学习、到律师事务所作学徒和自学,但是,从实践来看,到律师事务所作学徒是学习法律的最主要的方式。为了满足人们学习法律的需要,一些热爱并擅长从事法律培训的律师便逐渐专注于此,有些人还开办了专门从事法律培训的法律学院,这些法律学院是美国最早的一批私立法学院。其中,最有名的当属1784年开办的里奇菲尔德法学院。该所法学院曾先后培养了一千多名毕业生。

早在18世纪后期,曾有一些美国的大学尝试开设法律课程、设置法律教席,但并不十分成功。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许多大学开始接纳私立法学院,他们为其提供保护伞,而且,私立法学院也对并人大学感兴趣。就教学而言,附属于大学的法学院采用的是教科书式的方式。许多大学教授将其撰写的教科书公开出版,从而取代了原私立法学院中使用的保密性质的讲义。就当时流行的教科书而言,从形式上看,多数都是模仿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释义》的产物。至于具体的课程讲授方式,教科书式的方式与讲义式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是灌输和记忆。

(二)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和案例式教学法的出现

l9世纪早期的美国,律师业是唯一限制人们从事的行业,在杰弗逊式的民主思想的冲击下,律师被看作是特权阶层,律师界对从业人员的资格限制被看作是不合理的,因此,许多州都放宽了对律师资格的限制,废止或减少了对学徒制的要求:1800年,19个州中有14个州要求一定期限的学徒制;到1840年,30个州中只有不到11个州仍有这方面的要求;到了1860年,39个州中只有9个州对学徒制有要求,新罕布什尔州、缅因州等都将律师业开放给本州普通公民,如1851年印第安纳州宪法规定:“每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选举人都有权在该州的任何法院从事律师业务。”与此同时,法学院所提供的法律教育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1840年,全国仅有的9所大学附属的法学院有学生345名。因此,在这一阶段,法律教育是无序的、混乱的,在某些地方甚至是缺失的。从事律师业不以获得法律教育为前提,而是面向公众的无限制开放,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大量的未受过任.何法律教育的人涌入律师业,导致律师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和律师这一行业的声誉下降。

为了挽救职业声誉,1870年以后,在律师界的强烈呼吁下,美国各州又重新开始加强对律师行业准入门槛的要求,重视律师资格许可的条件。到了1890年,在39个州中有23个州要求有一段正规的法律学习或学徒期。同时,各州设立了律师资格考试委员会体制,并逐步建立起律师资格考试制度。有些州赋予了法学院以文凭特权,即经过法学院学习并顺利毕业可以无需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而获得律师执业资格,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参加法学院学习的热情。然而,律师职业界对法学院所享有的文凭特权制度并不赞同,因为它们担心对律师职业资格的控制权会从律师职业界转向法学院。

与此同时,美国的法学院正在悄然进行一场教学方法的革命,案例式教学法首先出现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并被其他法学院所校仿,尽管对该教学法一直都存在许多争议。1869年艾略特被任命为哈佛大学校长,1870年兰代尔被任命为哈佛法学院院长并首倡案例式教学法。虽然很多人都将案例式教学法归功于兰代尔,但公平地说,如果没有艾略特的支持,兰代尔所进行的法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很难成功的。

在案例式教学法下,教师所使用的基本教学材料不再是传统的教科书,而是法院真实的判例,这些判例都是由教师精心选择、汇编成册后发给学生课前阅读。上课时,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法律规则是什么,而是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自己去发现法律规则。

兰代尔之所以倡导案例式教学法,是因为它相信法律是一门科学,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对此,他在其编辑出版的《合同法判例集》序言中解释道:“法律作为一门科学,是由一定的原则和原理组成的。掌握这些原则和原理并能够一直熟练地、确定地将其运用到人类错综复杂的事务中,这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掌握这种技能,应该是每一位热诚学习法律的学生的任务。每一个原理都是经过缓慢地演进才达到今天的状态的。换而言之,它是数世纪以来经过判例的不断延展而成长起来的,这种成长可以通过一系列判例来追寻。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简捷的和最好的途径,或许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研究体现这些原理的判例。”兰代尔所指的科学,并非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社会科学,而是自然科学。兰代尔的这种观点与哈佛校长艾略特的观念不谋而合,他曾成功地将实验的方法和临床的方法引入哈佛医学院的教学中,他认为:“对于医学和外科,必须从书本里学习一些知识,但更多的知识却是从病人和受伤的人的身体上学到的;而所有的法律知识几乎全部地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这些书籍记录、摘要和分析了法律原则和先例。”与把法律看作是一门科学而非职业的思想相贯通的做法是,哈佛法学院聘任的教师不再要求有实践的经验、不必担任过执业律师,只要精通教学即可。例如,年仅27岁且无执业经验的埃姆斯被聘任为教师,虽在当时引发了许多争议,但得到了兰代尔的大力支持。在兰代尔看来,如果法学是一门科学,那么,教师应该是科学家,而不是执业律师。

(三)法律职业标准的提高与法学院地位的确立

据美国律师法学教育委员会1891的报告,每年获准执业的律师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进过法学院,而各州还没有进入法学院学习的要求。律师队伍的鱼龙混杂,引起了律师界精英人士的强烈不满。为了提高职业声誉,自l9世纪末以来,美国律师协会和各州的律师职业团体都一直呼吁提高律师执业许可的标准。许多州恢复了对学徒制的要求,但允许将在法学院学习的时间计算在内。1893年美国律师协会成立了“法律教育和律师资格许可部”。1900年美国法学院协会建立,致力于为合格的法学院制定标准。虽然美国律师协会和美国法学院协会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但他们共同致力于一个共同目标,即不断提高律师执业资格许可的标准,两个协会互相合作、相互交织地提高标准。

1917年,尚无一个州要求从业者必须参加法学院的学习。等到了1932年,至少有17个州要求参加考试的人员有2年的学院法律预科培训的经历,而且,有33个州要求至少学习3年以上的法律,尽管这3年时间既可以在法学院也可以在律师事务所作为学徒。到了1937年,美国律师协会采纳的资格要求包括:必须接受2年的大学教育,在法学院全日制学习3年或业余学习4年;法学院图书馆藏书不少于7500册,最少有3名专职教授,学生和教师的比率不能超过100:1。1938年,美国共有101所法学院获美国律师协会的认可,其学生人数占全国学生人数的63.7%,只有8个州没有要求进入法学院以前必须经过2年的学院教育“”。到2o世纪7o年代,进入法学院学习已成为进入律师界的唯一通道。

(四)关于法律教育方法的争论

当法学院日渐成为步入法律职业界的唯一通道时,法学教育自然成为法律职业界关注的问题,而法律教学方法则成为争论的焦点。虽然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当今美国各大法学院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然而,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从其出现到被普遍接受而成为主流教学法是一个漫长的、充满争论的过程。

案例教学法,从其一出现就遭到抵制,这种抵制首先是来自案例教学法首倡者兰代尔自己的学生。许多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案例教学法。其次,兰代尔的哈佛法学院同事也对案例教学法不认同,在他们看来,案例教学法过于学术化,它适合培养从事法学研究的人才而不适合培养执业律师或法官。另外,律师职业界也表达了他们对案例教学法的批评意见。美国律师协会1891年和1892年的年度会议报告称:案例教学法置系统的法律原理于不顾,径直向没有任何法律知识的学生讲解案例,只能使学生获得零散的而非系统的知识;而且,案例教学法只关注那些有争执的问题,而置大量的无争议的法律原理于不顾,这种方法只能使学生们变得偏好诉争。

尽管存在许多争论和反对意见,但案例教学法一直在实践中前进。首先,人们发现经过案例教学法训练的学生,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看法。其次,案例教学法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教师和法学院的认可,其中,兰代尔的门徒们发挥了很大作用。那些精通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在离开哈佛法学院到其他大学法学院任职或任教时,他们也将案例教学法带到了那里,例如,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学校的法学院先后都在出身哈佛的教授或院长的倡导下引入了案例教学法。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一批著名的法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采纳,其他法学院也开始纷纷效仿,主动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在各种教学法的竞争中胜出并被各大法学院所采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效应。案例教学法辅之以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使得大班教学成为可能,对于法学院而言,它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经济效率的使用。

即使在案例教学法得到多数法学院的支持后,有关质疑和争论仍未停歇。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奥地利学者雷德里克(Redlich)在1914年发表的一份有关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报告和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一名非律师专家里德(Reed)在1921年发表的有关美国法律教育的研究报告,他们都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检讨和评价。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再次对案例教学法表达了怀疑和批评。其代表人物弗兰克认为:“法学院的学生在学校应该学到法律实践的艺术。为此,法学院应该大胆地,而不是悄悄地、躲躲闪闪地对兰代尔错误教条进行批判。他们不该像兰代尔那样排斥——而是应该包括——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和参与法庭诉讼程序中学习法律的方法……他们必须抛弃法学院的核心是图书馆的荒谬观念。”

时至今日,有关案例教学法的争论仍在继续,不过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优劣已看得越来越清晰,我们已经可以对案例教学法做出恰当的评价。

有批评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向学生传输法律知识方面是低效的,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学生从课堂中所感受到的困惑多于知识所得。而支持者认为,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本来就不是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批评是不合理的;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并不是向学生传授死的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像律师一样思考”。对此,批评者认为,脱离开具体的法律知识来谈法律思维,只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在笔者看来,使学生掌握前提性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有助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知识每天都在增长,试图使学生能够掌握未来执业所需的全部法律知识将是不可能的,法律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学,从而不断更新法律知识。也有批评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因为,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多数为上诉审的案例,而极少是一审案例,案例中的事实都是被塑造和加工过的,因此,学生们无法从中学习到律师们是如何安排事实陈述和证据运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一点的确是案例教学法的短处。正因如此,目前,美国许多法学院都开设有模拟法庭、法律文书写作、辩护技巧等课程,以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另有批评者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容易忽略对成文法规的学习,因为,许多成文法规所涉内容并无判例。如何看待此类批评,是值得研究的。因为,法规不可自我适用,它必须由法院阐明其含义后方可适用于具体个案。因此,透过案例来学习法规的含义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有些法规内容并无争执,内容亦比较简单,因为并无案例,对此,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有关资料进行自学,而无须占据宝贵的上课时间。

二、美国法律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一)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尽管兰代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进行法律教育改革时声称,法律是一门科学,而且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而案例教学法则被认为是一种“科学”方法。然而,法律教育在后来的发展却清晰地表明它是一种职业教育。虽然人们对法律教育性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但是,案例教学法却奇迹般地保留下来并逐步成为主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是“科学”的方法,因为,案例分析的方法无法做到像物理实验那样的可控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换而言之,它至多只能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而决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在于恰好满足了法律职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能像律师一样思考,通过法律教育使学生具备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二)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联。法律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这意味着法律教育是为法律职业界服务的,反过来,法律职业界有权力、有动力对法律教育进行控制,尤其是法律规定接受法律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必要前提的时候。当法学院垄断了人们进入法律职业界的门槛时,法律职业界有正当理由来对法学院提出标准要求,对法律教育进行干预。在美国,一方面,一个人欲从事律师业务,必须要通过律师资格考试,而且,只有在法学院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另一方面,美国律师职业团体对法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比等事项提出强制性要求,只有满足律师职业团体提出的标准并得到其正式认可的法学院的毕业生才有权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而那些未达标的法学院的学生则被排除在法律职业界之外,其结果是那些未达标的法学院将会因此而失去生源并从法律教育领域退出。

(三)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相宜性。作为职业教育的法律教育,其目标很明确,即培养法律职业人士,这要求法学院的学生学会如何像律师一样思考,要掌握从事律师工作的基本职业技能。从教学方法来看,案例教学法恰好配合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美国,人们对案例教学法提出的许多批评,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也都是从如何实现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目标出发的。例如,当人们认识到案例教学法选用的案例都是上诉审案例而并不能使学生学到一审事实认定方面的技巧时,许多法学院都开设了法庭技巧、法律诊所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法的选定都是为了服务于同一目标,即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士。

(四)对中国法律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国的法律教育所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依照现行法律,虽然人们欲从事法律职业,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资格,但参加此种考试并不要求参加者必须是法学院的毕业生,一个从未上过法学院、未接受过正规法律教育的人也同样有资格参加司法资格考试和从事法律职业。如果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是相互分离的,从事法律职业不以接受法律教育为前提,那么,法律教育的意义何在,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确定法律教育的目标,是值得深思的。

在中国目前这种制度背景下,职业教育并不能当然地成为法律教育的目标。但无论目标是什么,都必须要明确。法律教育的目标若不能确定,法律教学的目标也将无从确定。如果教学目标都无法确定,那么,我们将无法评估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因为,方法并不能自我选择,而是由人基于特定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方法本身而言,并无优劣之分。对于方法的评价和选择,只能基于特定目的而进行。因此,欲对各种法律教育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和选择,必须先明了法律教育的目标和定位。然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长期以来在我国都是模糊的。

即使将我国的法律教育定位于职业教育,即以培养法律职业人士为己任,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将法律教育与司法考试培训等同起来,或围绕着司法考试来设置课程或选定教学方式。这一点,美国的法律教育可以给我们以启示。美国法学院的法律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然而,它并不是围绕着律师资格考试展开的,因为律师资格考试是由各州的律师协会来负责的,美国各州的法律不同,其律师资格考试亦不同,而且,律师资格考试更多的是考察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因此,美国各大法学院的法律教育都不是针对某一州的法律来进行讲述的,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这才是法律职业教育的精髓之所在。

学案格式篇8

交通运输部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是交通运输部部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交通运输系统档案工作相关规划、标准、规范,组织实施交通运输系统档案业务工作。为加强档案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在编工作人员,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一)招聘岗位

   档案馆2018年度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在编工作人员,分别为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综合行政管理等4个岗位。

   (二)资格条件

   应聘人员应满足的资格条件包括基本条件和岗位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符合招聘职位所要求的各项资格条件;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7)北京市城镇居民户籍;

   (8)人事档案及社保手续完备;

   (9)履行岗位职责需具备的其他条件(依所聘岗位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条件)。

   2.岗位条件

   档案管理岗位1名

   (1)专业:档案学或相关专业;

   (2)文化程度: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3)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4)岗位要求: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书知识,熟悉国家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及技能,有较强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的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档案研究能力。具有档案系列中级职称以上任职资格或有研究成果者优先;

   (5)具有3年以上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高级任职资格者年龄不超过40岁)。

   档案信息化岗位1名

   (1)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计算机和档案专业双学位优先);

   (2)文化程度: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3)岗位要求: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熟悉国家电子文件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组织或参加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或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工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理论和文字功底以及较好的沟通协调和分析研究能力。具有档案系列中级职称以上任职资格者优先;

   (4)具有3年以上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工作经验,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高级任职资格者年龄不超过40岁)。

   科技档案管理岗位1名

   (1)专业:档案学、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

   (2)文化程度: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3)岗位要求: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熟悉国家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具备较强的理论和文字功底以及较好的沟通协调和分析研究能力。具有档案系列中级职称以上任职资格者优先;

   (4)具有3年以上档案管理相关工作经验,有交通工程档案管理经验者优先,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高级任职资格者年龄不超过40岁)。

   综合行政管理岗位1名

   (1)专业要求:行政管理、法学、中文、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

   (2)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3)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4)岗位要求:掌握国家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制度及劳动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实务和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综合协调、文字写作能力;

   (5)从事3年以上综合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优先,年龄不超过35岁。

   二、报名程序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时间和方式

   1.报名时间:自公告之日起至2018年3月25日。

   2.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者须如实填写《交通运输部档案馆2018年度人才招聘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见附件)。在报名时间内将登记表及个人相关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以“岗位-姓名-专业”命名,登记表等材料请以附件方式发送,登记表命名方式同邮件名称。

   (二)资格审查

   根据报名者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准予参加笔试。参加笔试人员须持以下材料,接受资格复查:

   1.《登记表》1份;

   2.户口本(卡)原件及复印件;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近期1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

   三、招聘程序

   (一)考试

   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进行。

   1.笔试

   参加笔试的人员、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主要测试应聘者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

   笔试结束后,依据各岗位参加笔试人员的成绩从高至低排序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人选经审核确定后,由招聘工作办公室通知本人。

   2.面试

   主要测试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或相应职业技能水平,每名应聘人员面试时间为20-30分钟。参加面试的人员集中封闭待考,面试顺序通过抽签决定。

   (二)体检和考察

   1.体检

   通过考试的应聘人员,组织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体检医疗机构应为交通运输部指定的体检医疗机构。

   2.考察

   对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进行考察。

   (三)公示

   根据考试、体检和考察结果,研究确定拟聘用人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在交通运输部网站人事教育司子站“人才招聘栏”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对没有异议、没有问题反映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聘用的人员,经集体研究确定聘用人员,按规定程序办理聘用手续。

   (四)聘用

   确定聘用人员后,通知新聘人员报到,签订聘用合同。新聘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四、注意事项

   应聘人员应对其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聘用资格。

学案格式篇9

【关键词】分析心理学社会个案工作程序

传统的个案工作程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按时间顺序来划分,把个案工作程序分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按服务内容来划分,把个案工作程序分为接案和建立关系、问题评估、制定方案与实施服务、结案及持续的治疗等几个阶段。在实践中,这些过程(包括其他模式划分的阶段)其实都是交叉的,也常常同时进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倾诉、解释、教育和转变的四阶段心理治疗程序。①该模式对治疗型工作关系的发展进程有着深刻的洞见,在社会个案工作程序中可以参考借鉴。

荣格的心理治疗模式概述

荣格提出了分析心理学的范畴,发展了心理治疗中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治疗实践中,荣格咨询师和治疗者持有一些根本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以促使案主对其真正自我更高程度理解的人格超越、转变和整合。为实现这些根本性的目标,荣格咨询师和治疗者通常帮助案主在其治疗过程中经历四个阶段:倾诉、解释、教育和转变。

荣格的四阶段模式是在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成果。因为分析心理学包含的理论差别极大,要采取一种无所不包的立场是极其困难的。于是在划分阶段或类型时,荣格以其谨慎的态度谦恭地表示,是“冒险”、“试图”、“临时性”地将治疗程序划分为这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尽管看起来似乎就是终点,对精神健康的恢复是足够的,但事实上没有一个是完整的,甚至转变都不是终点。

心理治疗最初开始于案主的“倾诉”以达到宣泄净化的效果。但并非所有的病人都能被带到靠近意识的地方,对这样的病人就需要引入“解释”—即第二阶段。弗洛伊德正是在此阶段对病人的移情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释。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认识到了“教育”的必要性,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医患关系拓展到了社会交往。案主在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借助教育,才能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并逐步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但个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医生应该抛弃一切过早得出的结论,从而把任何特定病例中的结论看作是假设性的。于是,荣格提出了“转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医生也要面对病人的任务。这样,对治疗者关键的要求不再是医学文凭,取而代之的是人的素质。在研究上,弗洛伊德发现了致病原因;阿德勒提出了解决方法;而荣格则提出了检验效果的标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步。通过将传统的医疗方法上升为自我教育的要求,荣格将医患关系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两人的治疗理念提升到了素质教育的高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心理学的一支,精神分析学极大地影响到了社会工作者,在20世纪20年代曾一度成为社会个案工作的核心指导理论并广获赞誉。精神分析理论在新弗洛伊德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并受到了社会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其中,很多学者研究了荣格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这既有整体性的研究;也有从具体知识模块来探讨其应用价值的研究。但有关荣格心理治疗与社会个案工作程序之间的相关研究还不多。据此,笔者将对此试作一些探讨。

社会个案工作核心服务过程的模式建构

文章将社会个案工作的“核心服务过程”理解为社会工作者向案主提供服务的主要过程,此概念不多涉及部门管理上的程序。相对于心理治疗而言,社会工作方式具有双方关系平等化、服务方式人性化、工作场所生活化、助人方式灵活化等特点。因此,四阶段程序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必然随之延伸到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不再囿于治疗室中的医患关系。基于此,为便于实务需要,笔者将荣格治疗的四阶段模式进行了扩展,提出了适应于社会个案工作核心服务过程的“新四阶段”模式。即,第一阶段:引导倾诉,建立信赖关系;第二阶段:解释不足,培育优势意识;第三阶段:教育观念,拓展社会交往;第四阶段:自我转变,实现价值传递。笔者将以荣格理论的视角对新四阶段中的相关内容及意义作出分析说明。

第一阶段:引导倾诉,建立信赖关系。在开始阶段,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整个服务过程的开始。但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间的那些意识和无意识的感情和态度却会严重影响双方的沟通。对案主来说,任何被隐藏的东西都是一个秘密。保持秘密就像心理上的一副毒剂,它使秘密的保有者与集体疏远,使人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隔离。隐藏的另一种方式是对感情的克制。当感情受到克制时,它容易像无意识的秘密那样孤立和扰乱案主,让案主背上沉重的负罪感。

无论是秘密隐藏还是感情克制都会限制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的发展。因此,在第一阶段要积极地与案主建立交往,引导案主通过倾诉释放压抑的情感和秘密,从而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信赖,愿意阐述影响问题的各方面因素。在这样一个支持和肯定的情境中公开表达那些和各种经历及问题相关的情感,案主往往能超越他们原有社会印象的局限,并体验到人性中的新方面。这种情感表达,有利于案主提高对影响他们生活的各种心理力量的认识和理解。最终,案主能够感受到一种更深的心理完整性和生活意义的实现感。

总之,第一阶段所建立的信赖关系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助人效果。尤其是那些并非主动求助的案主(如辍学儿童、网瘾青少年和心理障碍患者等),能否获取他们足够的信任从而使其乐意分享信息直接影响着治疗服务的成败。此阶段在整个服务程序中具有基础性的功能,因此在没有取得有效成果前,不能操之过急地进入到下一阶段。否则,很多问题和因素都会因为交往关系的不成熟而被潜藏起来,结果工作程序过度到了下一阶段,效果却无法高质量地保证。当然,目前还没有直接具体的标识可以表明此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转入到下一阶段了。但仍有很多的细节信息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去判断此阶段的目标实现到了何种程度。例如,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交谈时的距离远近;案主是否愿意对他人提起社会工作者等。总之,在基础型的第一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起足够的信赖关系,对整个助人过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阶段:解释不足,培育优势意识。在服务中,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交往关系的形成不仅与实际外部生活—他们的经济条件,住房状况,日常生活方式等有关,还可能会牵涉到其早年经历所产生的影响。有些案主在倾诉完以后却不愿离开。由于倾诉的行为,案主似乎牢牢地与社会工作者拴在一起了。这种令人困惑的联系被弗洛伊德恰如其分地称为“移情”,其与家长依恋特别相似。移情现象在那些依恋社会工作者的案主身上表现得非常清楚。

弗洛伊德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解释了这种依恋的本质—它是由无意识的幻想造成的。透过移情分析,当事人将会显露自己在无意识里深藏的情感意念及欲望。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若能以真正的关心和诚恳与案主交往,并辅以适当的安排,那么,这种关系将不仅能提供一个供以往经历再现的场景,还能使案主获得早期依恋中与现在问题相关的积极力量,并使其对那些仍有影响的因素感受到不同的意义。培养案主移情的积极性,无论是被理解为当下关系中的信心产生因素,还是被理解为孩童时期形成的可信赖一面的有效应用,都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弗洛伊德将移情主要归因于人的力比多。因此,弗洛伊德的解释方法立足于对人的阴影一面的详细解释,从问题视角对病人进行治疗。荣格指出,人的阴影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阴影,而是投下阴影的身体,即人本身。于此,荣格心理学从整体论的角度发掘了人性中闪光的一面。在对案主优势性的强调上,荣格心理学和丹尼斯·萨利贝的理论殊途同归。萨利贝提到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要践行优势视角,强调了在实务中从案主缺陷方法过度到强调案主资源性的重要意义。②尽管很少从理论、原则或实践的角度将其扩展或系统地表达,但数十年间优势视角一直是社会工作知识领域中的一部分。如今,优势视角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已成为一种模式。

在第二阶段,通过解释案主的阴影以及无意识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心理功能的过程,有助于案主接受现实并将自己从道德失败或社会挫折中解脱出来。案主作为个体是有能力的、可激发的、抗逆的和值得尊重的,且有一系列的才能和资源可被用来提升他们当前的状况。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去识别、追加并调动案主的个人与环境资源,从优势视角帮助他们培育关于生活情境和问题的新的意识,从而为其重新开始健康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教育观念,拓展社会交往。当案主倾诉完个人感受,并经社会工作者解释以后,现在案主所面临的是学会建立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许多案例中,即使最彻底的解释也只能使案主成为一个“充分理解却仍然无能为力的孩子”。问题在于用弗洛伊德的快乐及其满足理论来进行的解释是片面的,因此是不够的。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在此阶段弥补了弗洛伊德的不足。阿德勒的理论哲学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存在,人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对人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发展人们的社会兴趣。阿德勒的理论表明,用社会发展欲求比用快乐原则来解释许多人际关系的障碍者,结果会更加令人满意。③

从根本上说,阿德勒的方法始于第二阶段;他用以上观点解释症状,并在这个程度上求助于案主的理解力。阿德勒的贡献在于认识到了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他努力尝试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案主成为能正常适应社会的人。阿德勒确信,健康的人际关系—即社会适应性和正常性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甚至是一个人最渴望的结果和最适当的成就。阿德勒学派怀着教育的目的,帮助了那些已经学会认识自己的病人发现通向正常生活的道路。不管有多少理解,如果没有新的习惯来代替症状,病症就不会消失。但是习惯只能通过训练形成,而适当的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手段。

通过支持、鼓励和帮助(即教育),人们去适应风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工作者在第三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于其他学者的观点,荣格指出,要为所有案主描述出具体的咨询技术以便有效地帮助他们通过服务模式的第三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荣格谈到,任何在此阶段需要做的都要明确地做出来;而且,咨询师要通过道德支持和对案主的努力给予鼓励以扮演好朋友的角色。

高质量的社会工作关系,一方面既是有效帮扶案主的介入方式;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又要有利于案主的人格成长与社会发展。因此,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密切交往的同时,要适时地开展教育。通过教育观念,使案主提升能力,拓展社会交往,逐步建立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这种帮扶模式培养了案主的独立性,体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阶段:自我转变,实现价值传递。助人服务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案主和社会工作者这两个完整的人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帮扶中,两个主要的因素走到了一起,也就是说,这两个人谁也不具有固定的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个阶段,案主和社会工作者都要通过提升他们的自我转变能力以发展出一种新水平的自我认识。

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人,因此同样会经历案主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影响,即产生“反移情”:社会工作者的当前经历包含了过去事件—无论是以再唤醒或再体验方式—的某种映现,而这与他们现在所帮扶案主的现实情况可能有所关联。总之,在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当中,带来了互相的转变。在这种交流中,更稳定、更坚强的人格将决定最终的结果。

因此,如果社会工作者希望对案主施加适当的影响,他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努力达到他的治疗要求。在助人关系当中,治疗者遇到的所有指导原则以及其中包含的重要道德责任都可以归结为一条规则:你希望怎样影响别人,你就要作一个怎样的人。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向案主传递的知识观念必须是可被践行的,而其验证过程则需社会工作者同时来完成。这种可被信任的示范效应是前面所有帮扶阶段能否产生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一旦社会工作者无法实现自我宣称的目标,治疗贡献就仅仅停留在了向案主介绍了某些知识的层面上,而这些知识的实质能量还是社会工作者自身所尚未确知的。于是,由此产生的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及对其能力的怀疑,更会对帮扶效果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最后阶段要求社会工作者迈出从教育他人到教育自己这一步,这是社会工作者要求案主转化自己,以便最终实现目标的必然结果。

由此,在第四阶段,亲躬的社会工作者成为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者和实践者。案主随着现实目标的完成,从社会工作者的帮扶中也同时获得了一种真实可信的价值观。于是,曾经的被教育者—案主,如今便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角色,继续将这种观念传递给他人,而且可以由他人不断地传递下去。于是,社会工作者最初的工作便具有了“种子”般的功能,实现了价值的再生传递,最终为整个社会的健康福利与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转变阶段把教育实践通过彼此共证的方式转变成了教育规律,是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不断提高过程,是更深层次教育目标的实现。

结语

社会个案工作核心服务过程的“新四阶段”模式,在实务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模式程序模糊、收效缓慢,理论上的分析在实践中还未能一蹴而就地应用。但这种服务模式却提供了从工作关系及其质量成效的视角重新审视个案工作程序的新思路,深值探究。以此,希望“新四阶段”的个案工作模式,在更多的有教辅特征的行业(如教育、医护、养老、社区矫正等)中也能够发挥价值,从而为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注释】

①Jung,C.G.1971.problemsofmodernpsychotherapy:collectedworksofCG.Jung(vol,16)2nde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p.55.

②Saleebey,Dennis.2005.theStrengthsperspectiveinSocialworkpractice,the(4ed)Boston:allynandBacon,pp.1-10.

学案格式篇10

关键词:学籍档案;隐私保护

提供利用是档案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学籍档案也是一样。作为学生在校的原始记录,是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综合素质的证明,更是提供给社会参考的依据之一。做好学生学籍档案、提供学生档案查询服务是综合档案管理者服务学生的一部分内容。近来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大学、高中后,甚至初中毕业后就前往国外留学,从而令需要查找毕业成绩单、出具学历证明、查询中英文成绩等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电脑技术的发展,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假毕业成绩单、假学历证明的情况,进而令用人单位对学籍档案真伪查询情况也大大增加。但利用过程中由于客观的漏洞、主观的忽视,令学籍档案的隐私得不到足够保护,进一步造成假(证)中有真,真假更难辨。在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的今天,档案部门必须加强对学籍档案的管理利用以及隐私的保护,防止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1学籍档案的隐私性

1.1隐私的定义

隐私,顾名思义,是指隐蔽、不公开的私事。“隐私”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周朝初年,但在当时的意思是衣服,也就是把不愿示人的藏起来的东西。[1]隐私权包括两个方面:通信秘密权和个人生活秘密权。个人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对其个人资料、财产状况以及生活经历等个人信息享有禁止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2]

1.2学籍档案中的隐私成分

学籍档案是学生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囊括了入学通知书、学籍卡、学生登记表、学年鉴定表、学籍异动记录表、毕业生登记表、各学年成绩单、奖惩材料、入党(团)材料等,高校学生还有实习报告、就业登记表、报到证等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可用于法律凭证的原始材料。

例如学生登记表中就记录了学生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亲属情况、家庭住址等个人情况,学生在校奖惩材料更是属于个人隐私,以上信息均是属于可以直接指向个人特征的私密信息,具有隐私性。[3]

2学籍档案利用过程中隐私泄露的成因分析

2.1相对应的管理规定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2007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第一次有了较正式的规定。紧接着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在内的人身、财产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隐私权的概念。但《档案法》中的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仅暗含了隐私权问题,没有真正对隐私权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实施细则也没有详细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条目与档案内容相对应,导致档案工作开展中对于隐私权的问题无法可依,由此出现的一些隐私被侵犯的问题也难以得到实际的追诉。

2.2档案工作者隐私保护意识不足

第一,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法》以外的法律敏感性不高,存在隐私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如部分档案部门因人手不足,往往会聘请学生助理或兼职人员协助查档或录入档案,当有查档者需要查阅学籍档案时,档案工作者直接让学生助理或兼职人员去调档,无意(或蓄意)查看了其他学生的学籍档案,并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传播,最终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对于一些经常需要查阅的学籍档案,为了方便没有放回库房,被其他来办事的人员获得他人的隐私而造成不良后果。

第二,因为科研的需要调用学生某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档案工作者在提供资料时,由于忽视往往没有对其中需调查的内容外的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敏感内容进行处理,就将材料提取送出,在送往邮寄的时候也没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他人隐私的泄漏。

2.3对查档者的身份验证程序不完善

目前对于学籍档案查询有需求的大部分是学生本人或学生将就业(就读)的单位,单位查询往往都是正式来函,档案部门接到来函后将查询结果直接反馈至对方单位。个人查询现在大部分都是查档者来电或是委托在校的师弟师妹查询,对于来电查询,工作人员往往只是与对方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一些基础信息无误后,便将相关资料传真或扫描给对方,委托他人代为查询的,多是被委托人并无委托书就直接过来档案部门,请委托人致电档案部门说明此查询属实,则可以对该档案进行查阅。由于当今对某人身份证号码的获取并不复杂,档案部门对于身份验证的程序过于简单,从而令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查阅到需要的他人隐私。

2.4软件漏洞导致学籍信息外泄

在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联合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档案部门都按照文件的精神执行,而且部分的学校也同时在推进数字档案网络化以便于利用,但由于使用的软件多样性和完善性的不同,对档案的隐私安全潜藏了较大的风险。如2010年3月,华商网登出一则名为《7万学生学籍信息被泄露上网家长对此表示气愤》的报道,其中就是由于网站的“用户名验证机制”被绕过后,从其他路径进入了网站,造成了西安市新城区近7万名的学籍信息泄露。

2.5硬件设备的泄露

无论是已数字化学籍档案的利用,还是纸质版的学籍档案转化为数字化学籍档案,都必须通过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且许多档案部门为了节约经费,往往会通过网络将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进行共享,由于这些设备都具有缓存,扫描过、打印过的文件都可以暂时保存在设备上,不法分子就可以运用网络对该设备的缓存进行扫描,获取他人隐私。

2.6网站的泄密

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电子文档有着其他传统载体不可比拟的传输性和便利性,对于数字化的学籍档案的利用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大部分数字化的档案都是保存为pDF或JpG格式,在查档和利用过程中,有的时候需要在两种格式之间转化,目前许多网站提供免费的格式转化服务,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将该档案资料在网上转化格式,未考虑到这些文档会暂存(或保存)在该网站的服务器上,从而成为学籍档案隐私泄露的高危因素之一。

3对学籍档案利用过程中隐私保护的对策

3.1完善制度,运用规范化流程加强隐私保护

第一,依法治校,制度先行。我们可根据《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等上位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籍档案资料的登记、借阅、复制以及工作人员操作守则等制度,根据查档者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审批制度与身份验证程序,令学籍档案在利用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受侵犯。

第二,针对身份验证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单位来函查档,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写清楚所需要查阅的详细项目,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还必须尽可能联系当事人以确认真伪。对于个人查档,可考虑要求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个手机号,档案部门再发送由该生学籍档案随机生成的一维码或二维码作为查档时身份验证的凭证,如该生更换号码须在更换号码前书面告知档案部门及时修改,如果该生没来得及通知档案部门更换号码,档案工作者必须在核对该生姓名、身份证号码、专业等一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如毕业年份、奖惩信息等隐私性问题的深度确认,以求最大限度保护其隐私。

第三,针对网络传输学籍档案的实际情况。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风险性,所以档案工作者对于通过网络传输的学籍档案材料尽可能选择兼容性强、保密度高的文件格式。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4]可靠性、集成度都较JpG等文件格式为优,且pDF文件格式是国际通用的文件格式,因此对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学籍档案,应尽可能使用pDF格式保存。为了保护隐私要对其加上128位的aeS随机密码保护或是其它如禁止打印、禁止复制或是汇入凭证档案等限制,生成的密码则通过该生预留的手机号码进行发送,尽可能确保其中的隐私信息无法被轻易获取。

3.2提高档案工作者隐私保护意识

学籍档案在利用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隐私泄露问题就是人为的泄密。因此,在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化利用流程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尤其重要。我们可利用档案同行间业务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业务知识的同时,可对国内外档案的隐私保护现状进行探讨,在探讨中不断强化隐私保护的在个人心中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对一些档案隐私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宣传,对于在隐私保护中先进的人和事要大力表扬,对于的则要严厉批评和通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逐步形成自发的隐私保护意识。

3.3保证电子设备的环境安全

电子设备在当今的学籍档案的利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电子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是隐私保护的基本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档案管理的专门链路,对库房及涉隐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所在办公室采取严格的门禁管理,对涉隐计算机接入的存储设备要做好限制和登记,并由专人对电子设备进行管理,在利用的过程中实行视频监控。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学籍档案条目查询网络化、详细内容查询单机化相结合的办法,且在每一次查询利用都由两个及以上工作人员签名确认登记方可进行。同时还要做好电子设备所在场所的防火、防盗等工作,避免学籍档案的安全和隐私受到威胁。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查档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维护电子设备环境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隐私的安全保障。但此项工作并非能一劳永逸,档案工作者应多关注隐私保护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技术、新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令档案隐私的安全工作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雪.未成年人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04(下):283-284

[2]法律考试中心组编.《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最新增补法律法规及重点法条解读》[m].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40页

[3]孙强.档案利用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4年第4期:40-43

[4]郑益光.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工具――adobeacrobat[J].甘肃科技,2006年第12期: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