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作文下雪了十篇小学生作文下雪了十篇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6:34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1

【关键词】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小雪雕

一、关于呼伦贝尔民族文化风情小雪雕课程创设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疆,这里生活着包括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人口较少民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北方的冬天虽然寒冷,但白雪却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天然风景。呼伦贝尔的冬季十分漫长,一年里有5个月白雪厚厚地覆盖着大地,就仿佛白玉覆盖着大地一样美丽,是呼伦贝尔最华丽的装饰品。冬季的呼伦贝尔素有“银色呼伦贝尔”的美誉,这里的冬天有着苍茫之美,极为独特。近几年冬季,呼伦贝尔市区的大街小巷出现了形式各异且极具地区民族文化风情的洁白的雪雕作品,深得当地居民及游客的喜爱和赞美,为美化地区环境,提高居民文化修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美术工作者,笔者一直很关注这个现象。

冬季的一天,下起了鹅绒雪,笔者看到学生兴高采烈地从教室跑出去拍照,在洁白的雪地上玩耍着。这说明学生喜欢雪,会欣赏美景。而在日常生活中笔者也了解到,他们对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有着较高的兴趣和了解。这些使笔者产生了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呼伦贝尔民族文化风情小雪雕”课程的想法。

美术课中探索使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美术地方特色课程教学是一种创新课程,符合新课标要求。北方冬天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美丽的雪。雪就在身边,美也就在身边。冬季的呼伦贝尔,遍地白雪,可用于制作雪雕的材料丰富,取用方便。用雪制作雪雕形式生动,制作中可以随意更改、随意雕刻,不受材料、形式的制约。

呼伦贝尔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的狩猎文化,巴尔虎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游牧文化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各民族群众相互团结、相互了解,形成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良好态势。制作民族文化风情小雪雕,可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受任何形式制约、独立发挥想象力的艺术创作和探索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自然,感受不同民族文化风情,感受艺术,感受创意。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美术教学与创作中热爱和开发本土自然与文化资源。

二、呼伦贝尔民族文化风情小雪雕课程具体教学过程

呼伦贝尔地区学生民族成分多、文化多样。所以在呼伦贝尔民族文化风情小雪雕课程中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活动。在制作雪雕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感受创意的乐趣,感受美感、体验美术课的魅力。让他们在愉快、美好的学习气氛中自由发挥想象力,体验实践的快乐。

改变学生脑海中固有的必须用笔和纸来完成美术作业的想法,在全新的自然环境中制作美术作品,感受创作和美感的无限空间。笔者根据学生所属民族及其作品的情况,因人而异地辅导每个学生,同时注重给予学生创作的信心。

首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欣赏雪景、感受雪,重新感受身边的自然资源。

有一天上美术课时正赶上下雪,笔者告诉学生要到教室外欣赏雪景,学生听后高兴地跳跃起来。笔者带领着学生在雪地里拍照、玩耍、打雪战、欣赏雪景,亲密地接触洁白无瑕的雪,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感受雪景、感受身边的美。

其次,欣赏雪雕作品,讲解当地民俗文化。

近几年冬季,呼伦贝尔街道两旁形式各异的民族文化风情雪雕成为了最吸引人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些雪雕包括鄂温克民族儿童、蒙古族摔跤手和骑手、达斡尔民族舞蹈、鄂伦春猎民、俄罗斯异国建筑等,都是以呼伦贝尔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为题材的雪雕作品。美术课堂中,笔者在带领学生欣赏这些雪雕的同时,向他们介绍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的狩猎文化,巴尔虎蒙古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游牧文化,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美感及其美术表现形式。

在寒冷的冬季制作雪雕,笔者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种愉悦的、放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学习就像游戏一样简单和有吸引力。笔者用手中的白雪做出一个简单的“美女”,学生看后高兴地欢呼起来,马上纷纷效仿,开始了各自的雪雕创作。这时,笔者再给学生讲雪雕的制作过程,并结合学生所做的雪人讲了创意要点,进而鼓励他们分组进行创作。

在约零下30度的寒冷冬季里,学生感受着创作所带来的快乐,都不觉得冷。有的学生埋头制作雪雕;有的学生则左看、右看,看到谁的好看,就马上又改变了自己的雪雕;有的学生在给别人帮忙;有的则用帽子、围巾装饰着自己的雪雕……强烈的创作欲望下,冬天变得不再寒冷。

三、呼伦贝尔民族文化风情小雪雕课程教学思考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2

在学习《第一场雪》第3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随后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生1:我觉得雪下得很大。从“鹅毛般”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1:我还从“簌簌”和“一会儿就白了”感受到雪下得很大。

师:是呀,作者从黄昏看雪到夜晚听雪的细致描绘都让我们感受到这真是一场――

生:大雪!

师:那你能把雪大的感觉读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多个学生读,学生大多强调“鹅毛般”、“一会儿就白了”。)

生3:老师,我读的时候感觉雪是可爱的!

师:哦?说说你的想法。

生3: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这里把雪花比作“鹅毛”,那洁白的,在空中轻轻飘落的雪花不是很可爱吗?它们这样“飘落”下来(她做了一个轻柔的手势,拖长尾音,轻轻地读出“飘落”一词。),就像是从天而降的小精灵!我多么希望也能见到这样一场雪呀!

(全班同学静静地听着,都跟着微笑)

师(激动地):在咱们南方,雪是很少见的。你能根据文字展开想象,让我们好像也都看到了那可爱的雪。真了不起!来,把你那可爱的雪读给大家听!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起来)

师:多好!读书就要像她这样,融进自己的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晚上,我批改练习册时。发现其中有道题大家的答案整齐划一。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后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填的词语就是这第3自然段中的“鹅毛般、白了、簌簌”。让学生回答的问题是:这一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写出了雪()的特点。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很可爱!

面对这次教学,我的第一感觉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说某个学生的理解是对的,其他学生就会沿着所谓“对”的方向走;教师说某个学生的理解是错的,其他学生就可能调整自己的所谓“错误”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作任何评价,他们也就不确定自己理解是否正确。上述教学,前两个学生说雪大。我没有特别的反应;而第三个学生说雪可爱时。我的表现是兴奋的,评价是高度赞美的,所以大家以为第三个学生的“感受”比前两个学生的“感受”高明。于是自然就舍弃“雪大”而取“可爱”了。

为什么我对说“雪大”没有特别肯定,而对说雪“可爱”特别赞美呢?主要原因是我想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个性化解读”。但我错误地把“个性化解读”定位成“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当“雪是可爱的”这个感受出现时,因其与众不同。我便过分“呵护”,导致这个答案最后定格在学生脑海中,反而成了“千人一面”的见解。

其实,个性化解读并非指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同,而是要求他们用心去读文本,从阅读实践中获得对文本真切的感悟。如果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自读文章之后概括出来的、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体会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是学生经过认真阅读揣摩后自己感悟到的,是他们自己用心揣摩的结果,不是坐待教师讲了之后才理解,那么这些就是他们的“个性化解读”。这才是个性化解读的真谛!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3

小雪在新学校仍然将她和善亲切,成绩优异,美丽善良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人就是这样,只要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无论你去到哪里,你的才华也都决不会被埋没的。小雪参加的竞赛项目基本上都跟阿焰一样。最让人羡慕的是,这次的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市只有两个一等奖,这两位,我不说,大家都知道了吧。

时间决不会等人。明天就是升中考试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阿焰复完习,做在课桌前,又想起了自己的知心朋友小雪。阿焰报考的是实验中学,其实小雪也是,只不过他们俩都不知道。想想,小雪走了也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也不知道小雪在新学校生活得怎么样,和同学们相处好不好。说不定小雪已经把我忘了呢!算了,还是努力一些,一定能和小雪考上同一间中学的。倒是小雪,虽然想起了阿焰,却仿佛有预感,小雪知道,有缘人始终可以相遇的,因为,缘分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抹都是抹不掉的。

考试。阿焰昂首挺胸地走进考场,春风满面地走出考场;至于小雪嘛,哼着歌走进考场,看着天空走出考场。结果当然是,两位都是实验中学的学生拉!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4

关键词:黄玉雪;华女阿五;美国化;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23-01

1922年,黄玉雪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里。在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的社会下,黄玉雪经过自身艰苦奋斗,实现了华人的美国梦。她在24岁时成为了旧金山唐人街第一个拥有小轿车的人。1950年美国商业出版社东海岸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自传小说《华女阿五》,小说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黄玉雪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走红的华裔作家,成为“模范少数族裔”的代表。

一、引言

《华女阿五》讲述的黄玉雪5到24岁之间成长故事,小说是典型的美国式成功奋斗史。黄玉雪从有色人种的角度为读者描述的华人美国梦的可能性――只要努力便能成功。即使作为有色人种,美国也能给予她成功的机会。《华女阿五》之所以在不利历史背景下也能获得成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二、家庭因素

黄玉雪自身的优良品行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毫无疑问,对玉雪成长影响最大的便是父亲。在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父亲并不迂腐,他认为女孩子也应该接受教育,因为“儿子们必须有聪颖的母亲”,否则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国也不可能成为强国。因此玉雪并不像唐人街的其他女孩辍学在家,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完成的基础教育。

另外,中国的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于玉雪坚强不屈,自尊自立的品格也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黄家,弟弟出生的时候,父母张灯结彩,亲戚高朋满座,而相比之下,妹妹出生时家里却是冷冷清清。此外,当玉雪提出想上大学时,父亲明确地告诉她,给黄家传宗接代的是儿子,女儿婚后是给丈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的,如果她有志要继续深造,必须自己解决大学学费等一系列问题。她为了解决她的经济危机,决定出去打工,在15岁时已经可以独立支付自己的各种花销,形成了独立自强,顽强不息的性格。这为她今后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黄玉雪自身的美国化

作为第二代华裔,黄玉雪并不像父辈那样全盘接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她在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外面却是接受的是美国文化,美国价值观。她有典型的黄皮肤下的美国心。一方面她接受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一方面她也极力反对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一面,如重男轻女,严格的等级制度等。在美国文化的包围下,她挣脱了传统文化的束缚,追求美国式的个人主义,最终获得了成功。首先,黄玉雪第一次接触到美国文化是在美国的学校。美国的教学制度和华人学校完全不同。在华人学校,从教学内容到方法都很陈旧,古板。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国语、书法、作文、尺牍、当代文学、古代文学等等(华女阿五94)虽然这些对今后黄玉雪的文学创造奠定了素材基础,但是对于她的个人发展却毫无益处。与之相反,美国学校却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个人自由。如书中所示“美国小学的图画课极为有趣,学生能自由表达”(华女阿五18)。在大学里,老师鼓励她独立思考(华女阿五162)、发掘个人独特的才能(华女阿五175)。不管玉雪获得多小的成就,她在白人的世界里都能得到表扬和鼓励,这为她的个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个人主义精神在美国世界里得到了肯定,这使她更加肯定自我,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和实现“美国梦”。

四、中华民族的内在身份

在主流白人文化的世界里,黄玉雪作为少数族裔的存在,是不幸而又是幸运的。不幸是因为当时严重的种族歧视,幸运的又是特殊的族裔文化满足了白人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玉雪曾在比尔斯大学教务长家做过两次中国菜,一次是招待同学,另一次是招待来校演出的乐队成员和家属以及一些教师。玉雪的两次厨艺展示不仅宣传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同时也为她和白人之间的友好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大学期间,她发现只要是描写华人家庭的作文总能取到好成绩。在英文老师的鼓励下,她也开始发表一些文章。1945年《哈泼》杂志主编、纽约出版家伊丽莎白・劳伦斯约请黄玉华写一本有关她在旧金山唐人街成长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华女阿五》得以发表的原因。正是中华民族的内在身份使得黄玉雪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白人世界里取得了成功。

五、结语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黄玉雪的成功并不典型,但是却很特别。作为第一个在美国走红的华裔作家,黄玉雪的成功跟她自身顽强不屈,自立自强的性格不可分割。她拥有的这些优良品格与她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结合体的双重身份使得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机遇,最终实现了作为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5

[关键词]日记活动课情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6-085

《小学低年级说写日记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是我校开展的一项市级立项课题。一年来,我们通过大量实践,摸索出了“创设说写情境,激活创新思维”的说写日记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趣味说写日记的大门,迈开了起步作文教学的步伐。

一、创设情境,注重心情教育

儿童心理活动的方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们往往是从感觉的聚积中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并贮存于记忆系统中。

课例一:

课上,我先展示了一组枫叶标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学生有的说像鸭子的脚,有的说简直就是金鱼的尾巴,漂亮极了;还有的别出心裁,认为枫叶就像一叶挂着帆的小船……我再问:“老师制作的枫叶标本美吗?”学生异口同声地答:“美。”“还有更美的,请看――”我像变魔术一般,取出了两朵野的标本,然后拣几片不同形状的枫叶组合在一起,竟然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此时,环顾教室,人人兴奋,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到校园里找一找你喜欢的叶子,然后制作叶子标本。蜂拥出教室的学生们犹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开始细心找寻起叶子来,十多分钟后,人人满载而归。于是,各种叶子的展示会便开始了。

司勇先发言:“我找到了几片金黄的银杏叶,看,它们真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细心的李小文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刚才一阵风吹来,从树上落下的银杏叶就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嘴里叼着叶子的王飞也发言了:“看,黄杨的叶子像不像一枚枚绿色的铜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源头活水,学生自然佳作纷呈。

二、活动产生情境,情境引发问题,问题引发思考

目前,农村作文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害怕作文,不知怎么写。说写日记活动课恰好能改变这种现状,变“一元”为“多元”。

课例二:

一天早上,天阴沉沉的,同学们正上早读课,天空飘下了雪花。见到久违的雪花,学生们兴奋异常,拍手跳跃,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写一写盼雪之情?果然,情之所至,不一会儿便佳作纷呈。有的写盼望下雪打雪仗、堆雪人的兴奋心情,也有的想象大雪覆盖大地,大地一片洁白的景象;还有的竟然作起了诗:“看/洁白的雪花/在我们的校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于是,我提前下课,让学生们将兴奋之情带到雪中:数数雪花的瓣数,尝尝雪的味道,听听下雪的声音……学生们诗兴大发,有的说:“雪花雪花满天飘,冬天冬天来到了!”有的说:“小雪花,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还有几个学生在雪中边跳边唱起来:“我是洁白的小雪花/我从高高的天空轻轻地飘下/我落满高山/高山像一位新娘/披上美丽的白纱/我落满大地/消害虫,灭病菌/我是洁白的小雪花……”这不是幼儿园学的儿歌吗?歌声随着雪花飞舞,飘荡在校园的上空……

由此可见,说写日记活动课的开展必须抓住时机,找准突破口,让学生兴奋,令他们动情。

三、为学生的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课例三: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画片。”话音一落,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片。教师情不自禁地赞叹:“小组同学能不能合作编一个精彩的故事,让这些可爱的人物或动物活动起来?”教室里像炸了锅,学生讨论纷纷。经过启发、引导,一个精彩的故事“奥特曼大战怪兽”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这一智慧的火花,照亮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个个跃跃欲试。《龟兔赛跑续集》《黄鼠狼给鸡拜年》《傻大猫和翠笛鸟》……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海洋中,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我欣喜。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6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学习他人。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谈、提高协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读好课文,做到感情真挚。

让学生情景表演,综合应用语文,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生如何与别人谈论天气。通过朗读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并通过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背景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谈了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写雪的文章。板书:第一场雪

(笑)同学们,现在我们当中有一些追星族,喜欢听流行歌,这可不是最近流行的那首歌,什么???第一场雪

这是峻青爷爷写的,写于1962年,(板书:峻青1962)注意:问题就出在这个年代上,这三年是什么年代?你们听说过没有?1960到1962年我国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农业歉收,经济停滞,所以人们叫做“三年困难时期”。在这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冬天,作家看到了这么一场预兆着丰年的大雪,非常高兴,写下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来读,你们看着文章,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都写了那些内容。

师读课文。学生听,思考。

二、学生回答理清文路

师问:课文的写作顺序什么?写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课文结构)

三、创设情景培养说话

咱们先来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想这些变化当时人们一定都注意到了,人们想没想到要下雪了?希望不希望下雪呢?试着想象一下,人们会怎么谈论天气,根据你从文中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小王:兄弟,你还别说,这天气预报还真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可不是,你看前几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就是,你看今天,这天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是呀,你看今天,这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

小李:……

表演的真好,眼看一场瑞雪就要从天而降了,那雪到底下了没有?下的大吗?人们的心情?作家看到这场大雪想到了很多,人们一定也会由这场雪产生很多联想。他们在一起又会怎么谈论这场雪?请你根据你从文章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孙子:爷爷,这雪可下的真大呀!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不就是一场雪吗?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

孙子:……

真不错,刚才我们表演了两段对话,它是那两部分的内容?(雪前、联想)

那谁能总结一下雪前这部分的情况。抓主要词语。

联想部分:

板书:寒风凛冽天骤变

更喜瑞雪兆丰年

四、以读代讲体会感悟

这场雪到底下的怎么样?雪后的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欣赏课件

雪下的大不大?雪景美不美?

那一部分写出了雪大?(雪中)

这一部分是写下雪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写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写?(时间顺序)

很好,那你们能不能从这一部分中找出最重要的一句话,使人一看就知道先写什么时间的雪,再写什么时候的雪?

学生找,老师引导

“冬天的………”

想一想,这句话以前写什么时候?(白天)以后呢?(晚上)

白天雪的特点一个字:“大”

谁能通过读给我下一场大雪?(指导朗读)

这是下雪的前半段,白天雪下的很大,到了晚上还能看见吗?晚上怎么办?手势(听)

生说“听”真富有诗意“听雪”好!

那晚上听雪有什么特点?一个字“静”

既然是静,那就一定要读出静,用轻重两种方法读,指导读出“静”。

既然是这么静的,为什么还要搞出那么多声音来呢?(指导用反衬的写作手法)

静中微响更觉其静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看雪、听雪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村雪夜图”,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板书:山村夜静(听)雪漫天(看)

整个下雪这一段写的是个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的,第三部分是写雪后的美景,是一个场面,能不能以时间为顺序?学生答

课文中同样有一句话,抓住这关键的一句话,你马上会明白?学生找

这句话是怎么写?(总写、概括写)

以后呢?(具体写、细致写)后面写了三个细节,引导学生分别说出:银条、雪球、彩虹、

写了银条、雪球、彩虹、三个细节。读的时候,写整体的句子要读的壮阔一些,雄壮些(范读)后面就要读的细腻一些(范读)

学生练习读课文。

男女分组读老师指导。

这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是个怎样的世界?还可以说成怎样的世界?

学生回答。

引导板书:粉妆玉砌

这样的美景中人们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人欢笑

指导读出高兴。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感觉真是享受,我很高兴,我决定把我的读书秘法传授给你们,你们愿意学吗?

出示读书歌:

读书做到有感情,

讲说语气要记清。

体会作者心中想,

设身处地入情境。

轻重缓急要分清,

抑扬顿挫要分明。

下面你们就用这个秘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课。

指名读

读的不错,现在来看看老师的板书,象什么?写什么的诗?

读一读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古人写雪的名句:

出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7

关键词:长文短教;香雪;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情感共鸣

《哦,香雪》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内蕴较丰,可以选取讲解的点非常多。可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贪多嚼不烂。教师应秉着长文短教的原则,逐步确定教学的兴趣点、切入点、串联点以及共鸣点,快速、精准、有效地把握小说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读准、读深、读新的目的。

一、研究学情,找兴趣点

了解学情,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导向,是一切课堂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初读小说,整体感知,并用150字左右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小说,标记出读不清、读不明、读不懂的地方,提炼成小问题。

学生理解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题目为何取名为“哦,香雪”;二是香雪为何想得到铅笔盒;三是姐妹们为何为香雪欢呼。三个问题都紧紧围绕小说的主要人物香雪,可见,学生的兴趣点聚焦在香雪这个人物形象上,由此,确定教学兴趣点: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这一兴趣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契合学生的理解过程,由形象到主题,层层升华;吻合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感性到理性,层层品悟。

二、深挖文本,定切入点

确定学生的兴趣点后,教师应再次回到文本,精心挖掘打开思路的触发点,巧妙确定切入点,精确设计主问题。

小说中有这样一处描写:

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铁轨所“记载”的这个“路程”对香雪来说意义丰富。它既实指香雪走三十里夜路的艰难历险,又意指香雪心路转变的重要历程。

既然是心路发生显著变化,那么,就有必要探究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由此,确定教学切入点:探究香雪心路转变的重要原因。

香雪心路转变过程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香雪心路经过三次转变,第一次,是手握的铅笔盒给了她力量,让她变得勇敢;第二次,是怀揣的铅笔盒给了她信念,让她变得坚定;第三次,是举起的铅笔盒给了她信心,让她变得自信。可见,铅笔盒是香雪心路转变的外在诱因,它点燃了香雪的梦想。针对铅笔盒这一重要物象,设计出如下主问题:

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确定香雪心路转变的外因后,需要探究其心路转变的内因,即香雪性格中促使其转变的关键因素。为了凸显香雪性格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引入台儿沟的其他姑娘作为比较对象。于是,针对香雪性格的独特性,再设计出如下主问题:

香雪和其他姑娘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追溯香雪心路转变的历程,深入探究这种转变产生的原因,水到渠成,设计出了整堂

n的两个主问题,使得学生想“学什么”和老师想“教什么”达成一致。

三、紧扣文体,找串联点

主问题清晰明了后,教师必须找到系统性的串联点,将整堂课串成一个整体。根据小说文体特征,如果想全面分析香雪这一人物形象,不能忽略情节这一关键要素。情节是小说的发展脉络,也是推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因素,把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整堂课的串联点,恰到好处。

小说围绕主人公香雪,主要写了看火车、做买卖、渴望铅笔盒、换回铅笔盒以及独自走夜路五件事。在看火车这一情节中,台儿沟的姑娘们因为火车停留的短短一分钟,激动不已,问个不停,呈现了一组生动有趣的对话,直观展现了香雪和其他姑娘的不同。教师可以将看火车这一节设定为第一个串联点,通过小组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角色扮演中,体会香雪的独特之处。

第二个主问题是分析重要物象铅笔盒的特殊意义。铅笔盒在小说的最后三件事渴望铅笔盒、换回铅笔盒以及独自走夜路中出现频率颇高。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三件事依次设置为第二、第三、第四个串联点,引导学生画出这三个部分有关铅笔盒的语句,探究铅笔盒对香雪的重要意义。

至此,整堂课的脉络清晰可见,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达到了去枝蔓、拎主线的效果。

四、品读情感,引共鸣点

理解人物形象侧重理性思维,但若想让学生喜欢香雪这个人物,就必须通过情的沟通、情的传达、情的滋养,引发师生情感共鸣。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读这个桥梁,设置如下环节:

1.题目“哦,香雪”,“哦”作感叹词讲时,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升调ó,一个是降调ò,请大家自由读读,体会一下,哪个读音更好呢?

2.请大家怀着对香雪的独特情感,齐读81、82段。

第一次自由读,以读抒情,自由抒发对香雪的独特感情;第二次齐读,以读动情,共同营造动人的情感氛围。教师顺势做如下激情结语:

同学们,香雪对自尊的守护,对知识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统统化成了无穷的力量,改变着香雪的心路历程,也改变着台儿沟的命运轨迹。当香雪怀揣着盼望已久的铅笔盒,奔跑在夜色中时,我们愿意像台儿沟人一样,为她喝彩,给她拥抱。因为,我们拥抱的是一个村庄的未来,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铁凝在《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一文中说:“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已经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身上散发的人间温暖和种种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香雪一样,用自己的勇敢、自信、执着、坚定编织属于你们的人生五彩梦!

综上所述,小说的长文短教应攻其重点不及其余,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找准突破口,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人物形象为抓手,以情节发展为线索,以情感共鸣为宗旨,抽丝剥茧,便能实现拎主线而清脉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8

[片段1](揭示课题《雪儿》后)

师:读了课题,你们的脑海中会迸发出什么问题?

生:雪儿是什么?

生:它什么样儿?

生:课文写了雪儿的什么事?

生:作者为什么要写雪儿?

师:答案就藏在课文里,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解开疑团。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书。

【评析】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二、角色互换,培养自主性

[片段2](生词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起了“小老师”)

小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哪一组愿意开火车读一读?(一小组开火车读)

小老师:读得很正确,里面有个字的读音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剩”字是后鼻音,请跟我再读两遍。(生读)

小老师:“剩”字在写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谁来说说?

生:“剩”字左边的“乘”的最后一笔不是捺,而是点。

小老师:是的。请跟我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做到左宽右窄。(板书演示)

小老师:“捡”和“检”是同音字,谁有好办法区别它们?

生:“捡东西”的“捡”是提手旁,“检查”的“检”是木字旁。

小老师:对,“捡”表示动作,所以是提手旁。(做捡粉笔的姿势)

【评析】当“小老师”是学生莫大的荣誉,在担任“小老师”之前,充分的预习,像老师备课一样,积极查阅资料,思考注意点。学生主动地去预习,去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能力。讲台成了他们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作探究,提升阅读力

[片段3](精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读课文,找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对雪儿的爱,画一画,写一写,再在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大家的体会。

生:我从“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一句,体会到“我”爱雪儿。

师:是的。谁再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从“天天”这个词,体会到他每天都是这样的,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生:蓝天衬着飘飘悠悠的白云多美呀!“我”带着雪儿一起欣赏,“我”是多么爱雪儿呀!

生:“我”腿伤了,不能到外面自由活动;雪儿翅膀伤了,不能自由飞翔。“我”和雪儿成了难兄难弟,同病相怜。

【评析】阅读应让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对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品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空间,给足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时间,调动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理解和体会。

四、角色表演,培养想象力

[片段4]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我”和雪儿分别时的情景,和同桌演一演,并推选一组向大家展示)

“我”:(饱含深情地凝望着雪儿)雪儿,飞吧!你应该属于蓝天。别忘了回来看我呀!

雪儿:(在空中回旋着)小主人,你的伤也要快点好起来,就可以和好朋友们一起玩耍了。我会常来看你的。

“我”:(轻轻抚摸着雪儿的头)飞行时遇到了恶劣的天气,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呀!(雪儿飞远,不时转身回望)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9

【关键词】冰雪山水;计白当黑;墨有韵:白有光

中图分类号:J2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12-02

一、传统雪景山水画技法分析

历代画家对雪景画法都有过精深研究,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论山水》中说:“雪景,山石皴法宜简不宜繁。凡亭屋、瓦面、桥梁、舟篷皆有雪意,关津着道路,当无行人矣。”在现代冰雪山水画法出现以前,雪景画法无出留白、烘染、敷粉、弹粉法之列。

(一)留白法:

“计白当黑”一直为中国画所推崇,画面的成败取决对“白”的处理。“白”在山水画中常表示“虚”、“无”的事物如空气、云雾、空间等,“留白法”理所当然成为雪景的表现手法之一。王维《雪溪图》用笔皆在山石之凹处,用淡墨略加皴染,在石面高平处则留白以成雪。这与他在《山水论》中“冬景则借地为雪”的思想相一致。“古人有画雪只用淡墨做影,不用先勾。后随以淡墨积出者,更觉韵而逸。”①赵佶《雪山归棹图》、王诜《渔村小雪图》、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均有留白法的运用。

(二)烘染法:

郭熙《林泉高致》记述烘染法:“以水墨再三淋之谓之渲,以水墨滚而泽之谓之刷。”雪天气候阴霾,大地白雪皑皑,平日泛着亮光的湖泊水面在雪的映衬下会变得黯淡深沉。因此,为衬托雪的洁白营造冬日的氛围,田地都被烘染得较暗。《芥舟学画编》中说:“冬景欲其黯澹,一切景物,惟松柏竹及树之老叶者可用老绿,余惟淡储和墨而已。凡写冬景,当先以墨写成,气韵已足,然后施以淡色。”“白地白花则不显,法在以微青烘其外,而以水笔晕之”的烘染法能更好地传达出冬日气象。范宽《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郭忠恕《雪霁江行图》都是用烘染法表现雪景的代表作品。

(三)敷粉法:

敷粉法主要表现静态的雪。《辋川雪景》载有:“古松上用粉作积雪”、“其雪用银泥打底,上更用粉细细点雪”,《历代名画记》载有:“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敷粉法用层层积染的粉使静态的积雪显得厚重而不轻飘。敷粉法需要注意白粉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要分浓淡轻重,要符合自然的基本结构、规律和山石的阴阳向背。王诜《渔村小雪图》、许道宁《关山密雪图》、赵佶《雪江归棹图》都有敷粉法的具体应用。

(四)弹粉法:

表现动态之雪多用弹粉法。弹粉法本身也具有动态特点,在较暗的背景处用白粉弹出疏密有致的白点以作雪花飘落状,即“吹云弹雪”。弹雪的工具也从毛笔、小竹弓发展到现代的喷壶、牙刷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只有一个――表现出凌空舞动的雪花。赵值摹督行初雪图》中飞舞的小雪花即以此法而成。

雪景在花鸟、人物画中也有运用,如宋代李迪《雪树寒禽图》、杨无咎《雪梅图》;元代张渥《雪夜访戴图》;明代陶成《Y鹆石兔图》、刘俊《雪夜访普图》清代高凤翰《雪竹图》等。

二、冰雪山水画技法分析

翻开中国绘画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原始时代石器、陶器、岩画、地画等在东北地区偶有遗迹外,真正的中国画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及江浙一带。东北因属“蛮荒”“苦寒”之地,绘画史上几近无迹可循。

抛开绘画不谈,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发生巨大变化,“苦寒”之地变成人们净化心灵的净土。承载现代人类精神寄托的山水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冰雪山水画在东北地区应运而生并勃发出旺盛生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于志学独创的冰雪山水画画法体系及依此而成的冰雪画派。冰雪山水画法体系正是根植在东北这片神奇瑰丽土地上,以独特的矾墨语言和技法,开辟了中国画表现技法的新境界,冰雪山水及冰雪文化同时也成为黑龙江流域文明的主干。

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点一滴地总结、积累到自成完整体系经历漫长的四十年,我如同一个在黑暗中向前探索、一点点爬行的夜行者,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只为寻找到彼岸,迎接太阳。”②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技法可概括为泼白法、雪皴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等笔墨艺术语言。

泼白法由传统泼墨法演变而来,“以矾水加淡墨代替传统用墨,通过铡锋纵横用笔,利用矾水水痕线与淡墨之间的变化来表现大面积雪原纵横和起伏的状貌的气势。”③用笔或点或刷,笔势磅礴,适合表现北国平坦无际的大雪原。

雪皴法变李唐侧锋干笔为湿笔法,揉合董源线皴笔触,结合物象特征,反复重叠又多次皴点,更好地表现出冰碴儿纹理和雪的变化。

重叠法多表现树挂、冰凌、冰块和雪团。“以中锋、倒锋和侧锋用笔,二次用笔压住一次用笔,笔笔相压,产生层层渐进的感觉,表现白色冰雪物象中丰富的黑白变化。”

滴白法生发于书法的屋漏痕,重于冰柱、冰凌流淌的表现。作画时笔锋饱蘸淡墨,通过倒锋用笔尖挤压宣纸,使多余淡墨蜿蜒下注,如半流半淌的冰雪消融效果。

排笔法“变董源中锋圆笔披麻皴的线状为片状体积结构”,用斜向、纵向排列表现出雪山、冰川的地理特征。当代冰雪绘画技法涵盖了雪原、雪山、冰碴儿、冰柱、冰凌、冰川甚至冰雪消融等所有景致,使冰雪山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雪、山、水。

三、冰雪山水与传统雪景山水之比较

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与中国传统雪景画同向而进,丰富扩大了传统绘画的内容和题材。于志学创造的“倒锋用笔”法介于侧锋和逆锋之间,运笔时笔尖倒悬向下,落笔按笔下压,再以手腕向上左右滚动笔尖,通过“按”、“滚”、“提”、“画”等四个连续动作,成为表现雪松的专用笔法。对传统绘画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传承至今的留白法、烘染法、敷粉法、弹粉法在雪的表现上各有其长,其不足在于无法表现晶莹剔透的冰的世界。“计白当黑”一直为传统绘画所重视,“白”在山水画中常表示空气、云雾、空间等“虚”、“无”的事物。冰雪山水的突破在于用墨表现白,进而产生用墨画雪画冰的技法。于志学还根据传统的“墨分五彩”探索出冰雪山水中暗白、灰白、透白、飞白、亮白等五个白的微妙水墨变化。在于志学的冰雪画中,凛冽刺骨、冷若冰霜的冰与雪也充溢出生命的灵动喜悦与脉脉温情。

经过对传统雪景绘画作品的深入研究,于志学总结了一套用光的方法来表现冰雪和景物的光感,创造性地提出“轮廓光”、“透射光”、“结构光”、“映射光”,真正做到“墨有韵”而“白有光”。这样由“留白”到“用白”再到“画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美学观念的转变和艺术境界的提升,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审美领域,独创了前所未有的美感魅力”④。随着时光的流逝,冰雪山水必将显示更加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注释:

①陈洙龙.山水画语录类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42.

②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48.

③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96.

④徐恩存.心灵的神游[J].东方艺术,2003,(4):131.

参考文献:

[1]卢平.冰雪画教学(i)[m].北京:线装书局,2008.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效廉.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篇10

我尝试把“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练笔”结合起来,开展“小组合作小练笔”教学活动,收到不错的效果。我的教学班有四十八位学生,编成四人小组,共十二个小组。

一、合作审题

这里的审题是广义的审题,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审题、立意、构思三个环节。众所周知,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很重要,它是关乎整个作文成败的的第一步。做好了这一步,即把题意弄清楚了,主旨确定了,作文的思路清晰了,胸有成竹,动笔时就可以一气呵成,写出不错的文章。如果没有做好这一步,写作的时候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磕磕绊绊,写一句算一句,纯属凑字数罢了,很难写出什么好作品来。那么如何合作审题呢?简单地说就是“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通过合作讨论,集合小组组员的意见(智慧),理解题意,确定主题,明确思路。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时,结合课文对“清国留学生”和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我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练笔,对身边的某个人写一段外貌描写。下面是某个小组合作的实录片段:

组员a:“写我的爷爷吧,他是典型的农村老爷爷,很有特点。”

组员B:“写我的妹妹,她瓜子脸,樱桃嘴,扎两个羊角辫,超可爱。”

组员C:“你的爷爷,你的妹妹,除了你自己,我们几个都不熟悉,不好写,写不好。”

组员D:“那写我们的老师吧,或者写校门值班室那个老伯伯,我们四人都熟悉,肯定写得好。”

最后这个小组确定下来,写《语文老师的外貌》。

所以,合作审题的意义就是聚合小组的智慧,在讨论交流中,增加对题意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最终达成统一意见,确定最佳写作方案。

二、合作写作

合作写作的过程,一般由一位m员执笔,所有组员参与讨论。通过讨论,选择写作材料,选择文章结构,选择词语句子,选择修辞,选择写作方法,等等。下面也是进行人物外貌描写小练笔时,某个小组写作《班主任的外貌》的实录片段:

组员a:“班主任的目光就像一把冰冷的刺刀扫过全班,入木三分,令每一个同学不敢动弹,不敢躲避。”

组员B:“你这是模仿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模仿不错。”

组员C:“我不赞成这样写。虽然这个句子修辞用得不错,但把班主任和我们当作敌我双方来写,不符实际。”

组员D:“没有抓住我们班主任的特点来写。我们班主任认真负责,充满青春气息,偶尔还有点顽皮幽默。”

在这样不断的探究讨论中,主题越辩越明,越辩越精,的确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

三、合作修改

合作小练笔的作品雏形出来了,下一步就是修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小组合作的模式,更适于进行作文修改。一个人写文章时,第一时间和第一灵感选择的写作内容、词语、句子、修辞等,都觉得“精妙”“如获至宝”,到修改时都舍不得“割爱”。这时候,只有“旁观者清”,他人的意见往往更能“切中要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这篇课文课后“研讨与练习”有个小练笔:“……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象作文。”班里都是广东的学生,基本没见过雪,都写想象作文。某组写了《打雪仗》,下面是该组合作修改实的录片段:

组员a:“‘他使劲把一团雪扔过来,打在我脸上,我顿时眼冒金星,不觉一阵昏眩……’这句好像有问题。”

组员B:“没问题,我觉得描写挺生动的。”

组员C:“雪团有那么硬吗?能把人打昏?”

组员D:“有道理,七年级学过的《咏雪》有写‘未若柳絮因风起’,把雪比作柳絮,说明雪很轻。”

经过一番讨论,最后改成了:“他使劲把一团雪扔过来,打在我脸上,我顿时感到就像一团白色的冰淇淋打在脸上,软软的,凉凉的,抿一抿落在嘴唇上的雪,还真有一丝甜甜的味道……”

所以,人多力量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合作修改的确是修改作文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