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十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十篇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6:27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调查时间

2.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2

心理学中所指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是人体的一种内部反应过程。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泛存在。本论文以辽宁的一家高等院校——大连工业大学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抽取442名本科在校大学生,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造成大学生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应对方式

1大连工业大学大学概况

1.1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设有14个学院(部),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被评为a﹢级专业,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

1.2在校大学生状况与构成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近40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中,各年级学生数大致相同,约为2,500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2。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年龄层在19至24岁之间。

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东北,其他地区学生数相对平均。工学类专业14个,普通本科在校生5,630人;理学类专业10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695人;艺术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420人;管理学类专业3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04人;经济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210人,比例近似为28:18:2:1.5:1。

2调查背景、内容及方法

2.1调查的背景与动因

当下,源于生活、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作为当代大学生主体的“90后”,思想开放、张扬个性,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压力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呈现多元化,个别学生容易出现偏激、极端的做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务之急是搞清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探求排解压力的方法,改善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本项调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2.2调查方法与对像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涵盖大连工业大学六大学科门类,并随机抽取。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回收率为88%。问卷调查于2012年10月开展,历时一个月。数据整理、录入时间为2012年11月。

2.3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压力调查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情况统计量表、压力源调查量表、压力反应调查量表以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2.3.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量表

该量表主要统计被调查者的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科门类、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或在学生社团任职、月平均生活费、自认为承受压力的程度等七个方面。

2.3.2压力源调查量表

压力源,即造成人们产生紧张情绪的压力来源。本调查采用张磊、殷恒婵、吴晓路编制的5因素压力源结构模型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4点记分法,包含5个维度,43个题项,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业、经济、前途发展、个人日常生活压力等。该量表RmSea=0.052,X2/Df=2.72,CFi=0.96,具备了科学的结构效度。

2.3.3压力反应调查量表

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等编制的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是本文的压力反应调查量表的主要用具。该问卷采用Likert4点记分法,包含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等四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该问卷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0.8716,CFi=0.97,RmSea=0.052,X2/Df=4.09,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2.3.4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采用Likert4点记分法,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两个维度,共计20个问卷项目。量表重测信度为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这些都论证了该问卷的可信度。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442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基本特征情况如下:

男生200人,比例为46%;女生242人,比例为54%。大一160人,比例为36%,大二148人,比例为33%,大三122人,比例为28%,大四12人,比例为2%(大四学生毕业实习,抽取比例较少)。工学类问卷142份,比例为32%,艺术类问卷126份,比例为29%,理学类问卷76份,比例为17%,管理类问卷48份,所占比例为11%,文学类问卷50份,比例为11%。城镇样本人数320名,比例为72%。学生干部274人,比例为60%。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800元左右346人,比例为82%。

根据统计,58人认为压力很大,比例为13%,136人认为压力较大,比例为31%,206人认为压力一般,比例为46%。从结果中看,虽然接近90%的样本认为存在压力,但压力承受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

3.2压力源

通过对调查数据压力反应度的众数筛选可见,在43个压力事件中,有42个事件调查样本所选答案的众数代表为:“没有压力”或“压力较轻”,比例超过65%。仅“毕业找工作很难”答案众数为“压力中等”,比例为36%。43个压力事件中被调查样本感觉压力较大的8项,其中,前途发展方面压力4项,学业方面压力3项,个人日常生活压力1项。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源,不难发现前途发展和学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步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并实现较好的人生发展,前途压力排在首位是有理可循的。大学生在应对学业过程和日常生活时,产生学业压力、个人日常生活压力也不足为怪。由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济方面的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压力相对较小。

4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前途压力和学业压力方面,且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绝大多数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应对。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行之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学生本人、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缺一不可。

4.1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参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4.1.2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构成

新生入学,便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追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兼职的辅导队伍体系,提高辅导人员自身素质,针对于不同大学生群体使用不同方式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正确意识,了解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4.2疏通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首要压力

针对于当下社会就业大环境,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匹配社会需求,避免盲目培养导致的与社会用人相脱节情况。通过课程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学校应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积极建立与相应社会单位之间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4.3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消除压力影响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使他们明白压力的产生是正常的,要积极地、正确的加以对待。当遇到使自己压抑或焦虑的事件时,要建立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课余文化生活,以排解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压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自我调节,通过采用转移或淡化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释放压力、自我安慰、等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最终克服困难。

4.4其它保障措施

国家以及社会大环境方面,应继续加大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管理,树立真确社会舆论,避免因社会原因导致加大大学生心理压力。

最后,家庭也要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不应过多的给予学生压力,对大学生的教育要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家长更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家庭层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岚清,2003:《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斯蒂芬·p·罗宾斯,2005:《组织行为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2007:“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体育科学》,第6期(第27卷)。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

近年来,各地高校大学生中由心理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的频发,促使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的研究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通过对一些相关先行研究的学习,笔者发现,至今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各项研究中,大多是针对心理压力来源类型的调查与研究,而很少对大学生文理科、男女、年级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因此,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在心理压力来源基本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学生中文理科、男女以及各年级分别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出初步整理与分析。希望能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一些作用。本论文主要就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进行对比研究。

一、心理压力及心理压力来源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是指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而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是指造成大学生一系列心理压力及问题的原因。根据对相关先行研究的学习得知,目前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如图1所示)

二、调查方式及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及分层随机抽样的形式,对苏州大学文理科专业各160名,共计320名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发出32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具体如表1所示: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习压力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有78.8%的理科生及84.38%的文科生感受到了学习压力。可以证实,学习压力确实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第一来源。且无论文理、男女、年级差异,学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都是最大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文理科角度来看,文科学生总体感受到学习压力的比率较理科生大,但程度与理科生相比较低。其原因可能在于,文科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主要在于面临考试的压力。由于文理科学习内容与方式的不同,造成文科学生通常不太注重平时的学习,只有在面临考试的时候才会紧张起来,因此在考试面前大部分文科学生都会有学习的压力。而与此相反的是,理科学生更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虽然日常学习压力较大,但面临考试反而压力会相对较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文科生感受到学习压力的比率会比理科生高,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理科生高于文科生。但由于理科生平时课程安排紧、学习科目难,因此理科生总体感受到的学习压力肯定会较文科生大。

从男女生角度来看,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女生感受到学习压力的比率及程度,总体来说都普遍比男生要高。探求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女生通常学习的自主性及自律性较好,且对自我的要求也较高。相反,男生自律性较差,比较贪玩,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也没有女生高。

从年级角度来看,理科生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感受到学习压力的比率越来越低,程度上除大二阶段略有下降外,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而文科生中,大一和大四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的比率较大二、大三高,且大一的程度最高,大四程度最低。

2.就业压力

大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仅次于学习压力,位居第二。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压力之大。

从文理科角度来看,理科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比率及程度都较文科生要高。这似乎与理科生的实际就业率往往比文科生较高相悖,但事实确实如此。这可能与理科毕业生总数普遍较大有关。且据相关研究表明,文科生家庭情况普遍较理科生好,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方面,这使很多理科生都面临着必须通过就业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

从男女生角度来看,女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总体较男生高。这可能与男女生的就业环境及所受待遇不同有关。虽然现代社会早已提倡男女平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也确实逐步有所改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差异。这就往往导致女生就业要比男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大。

从年级角度来看,文科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比率及程度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可能因为文科生普遍家庭情况较好,导致在低年级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会特别在意就业问题。但随着毕业的临近,逐渐意识到一份好的工作在自身今后的独立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感受到就业压力的存在。而在理科生中,大三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比率和程度最高,因为大多数理科生迫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往往大三开始就十分关注就业信息,希望能尽早就业。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学习与就业确实是他们心理压力的最主要来源。但从感受到这两类压力的程度来看,理科生要略微高于文科生。这可能与理科生普遍学习科目较难、课程安排较,且理科生每年毕业生的总体数量较大且家庭情况普遍较差有关。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心理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及障碍也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及其家庭的未来,更是关乎国家兴亡的重要事情。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面对未来的重任?笔者认为,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行。社会的重视,学校的支持,老师的鼓励,家庭的关怀,自身的排解,缺一不可。由于篇幅限制,此次研究对这一问题不能予以深入探讨。但笔者会继续学习与研究,探索更多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希望能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拓维文化.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黄艳苹,陈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4

[关键词]高职学;心理压力;应对能力

引导大学生理性地面对各种压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联系自己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本原理,对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

本文运用心理问卷调查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选取湖南省某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从1-3年级学生中各抽取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这300名在校生进行压力特点及压力应对方式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75份,其中男生65%,女生35%;农村学生58%,城市学生42%;大一学生36%,大二学生29%、大三学生35%。问卷分为三部分。一是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二是压力测试表,三是压力应对方式测试表。调查结果表明:表示心理压力过大的占大部分比例,高年级的心理压力普遍高于低年级,男生的压力要大于女生,农村学生的压力比城市学生要高。

2、调查结果分析

(1)当前高职学生压力的程度

高职学生对压力程度的总体评价,是高职学生对压力承受的客观反应,能较好的体现出其心理压力。统计问卷中如果有未回答的,缺失值的情形,压力程度值统一用为5,默认该调查对象对该问题表现压力极大,忽视对问卷的回答,其余采用原问卷中默认的压力程度值。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同学(有78%)的压力水平在“有点伍力”和“有些压力”之间,“压力很大”和“压力极大”的同学有11.7%。

(2)当前高职学生压力的类型

从心理压力源三个因子程度值来看,工作类分值最高,学习类次之,生活类最低,表明工作压力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也就说明,就业压力是高职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源,其次是学习压力,生活及社交压力相对来说影响要小些。

二、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自身应对方式和影响因素分析

1、应对方式

为了切实掌握高职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方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论文对高职学生应对方式的得分情况做了统计,发现:反映高职学生面对压力时采用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措施的“心理调节机制”的四个因子:调适情绪、调适心态、调适认知、总结经验和反映积极主动应对方式的转移所得分处于前五位,而反映消极应对方式的“自我防御机制”的否认、推诿、退避等因子的分值相对要低,结果表明面对心理压力,高职学生更多的是使用积极应对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关注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的高职学生,必须在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坚定而远大的理想。

2、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了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9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影响因分析

三、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对策

1、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合理发泄不满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对象是存在个性差异的高职学生。教学过程需要教育方和受教育方双方共同需要的存在、在感情上“共鸣”时,才会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辅导员要挖掘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其规律,对每一位学生做到知根知底,这样教育的时候才能知晓学生之所求,从而对症下药。同时,我们鼓励高职学生将不满的情绪以适当的形式发泄出来,前提是不危害社会,不违反法律法规。

2、改进产生压力的环境,扩宽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帮助高职学生减少压力的方法首先是改进产生压力的环境。辅导员要学会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教育功能方面的互补作用。一方面结合二者共性,使得教育方法互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提高实际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教育目的都是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3、摆脱高职学生就业难困境,减轻高职学生就业压力

在就业工作中,许多辅导员普遍觉得学生无法就业并不是因为没能力,也不是因为没岗位,而是心态不好,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就业成败的关键.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后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重中之重就是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去除他们在心理上的的消极想法,做好专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要缓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难题,需要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实际的就业观;高职院校投入强化就业平台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9.

[2]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5

关键词大学生,非典压力,非典压力源。

分类号R395.6

1引言

压力,也称为应激,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压力研究的开拓者塞里(Seyle)认为压力有3种不同的含义[1]:第一,压力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第二,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应,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第三,压力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目前,研究者对压力所取得的共识是[2,3]:压力是一个过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压力源、中介变量和身心反应3个部分。而所谓压力源[4,5],是指能够引起内心紧张的刺激性事件或对某一事件的主观认识。一个人可能遭遇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各种生活事件、生活琐事以及灾害性事件等。压力源和压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压力源是一种外部力量,是指能引起压力及应对反应的刺激或环境要求,而压力则是指在努力应对压力源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6]。

2002年11月到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我国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对国家而言是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种典型的突发性压力事件。面对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人们会产生明显的压力反应,进而会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处在非典疫区的人们,非典压力对人们的影响是更为明显且不容忽视的。只有科学地了解非典流行期人们的压力来源和身心反应,我们才能制定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压力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平静地度过非典危机期。同时,对非典这一突发性压力事件的研究本身也可以对压力研究做出贡献,丰富人们对压力的科学认识。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处在非典疫区的天津高校的大学生做被试,探究非典流行期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源和压力状况。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选定天津高校在校大学生为适合样本。采用目的取样法选取了2所综合类院校、2所医学院校、1所师范类院校和1所理工类院校。然后采用方便取样法对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被试总人数为723人。其中男生为268人,女生为455人;文科生为251人,理科生为472人。

2.2测量工具

由于本研究是特定于非典压力的,所以没有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为此,首先对8名大学生(每个年级2名)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初步收集大学生面对非典所感受到的压力强度和压力来源方面的信息。随后,在2个班级(文理各一)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进一步收集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强度和压力来源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又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压力研究的文献,编制了“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和“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分别测查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来源和大学生面对非典的整体压力状况。“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由34个项目组成,测查大学生压力的来源及各种压力源所造成的压力的大小。“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由3个项目组成,分别测查大学生面对非典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两个调查表均采用5级记分。

2.3施测程序

本研究的施测时间为2003年5月中旬,施测地点为6所高校的课堂,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担任主试,测试前集中对主试进行了关于测试注意事项的辅导。

2.4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来源

3.1.1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施测“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所得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运用Kmo指数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研究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Kmo指数为0.951,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χ2=10651.572,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34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生成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5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024%。随后剔除因素载荷小于0.40的项目(第7项、第16项、第24项、第29项)和在两个因素上因素载荷都超过0.42的项目(第2项、第13项、第25项、第30项)共8项。对剩余的26个项目再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因素分析理论提取3个因素,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0.085%。具体的因素载荷矩阵见表1。3个非典压力源因素分别命名为非典疾病压力源(9个项目)、非典信息压力源(9个项目)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简称措施压力源,8个项目)。其中非典疾病压力源指的是非典流行期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来自非典疾病本身的特点,如非典型肺炎的易传染性、强传染力、死亡率等特点;非典信息压力源指的是非典流行期关于非典的各种信息、传言、通知等;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指的是非典流行期学校应对非典的措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与家人、朋友的交往造成的影响等,如“非典”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进而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3.1.2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信度

根据“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施测结果,本研究计算了各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各因素与总调查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以及Cronbach′α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各项目与其所属的因素的相关系数的范围在0.45~0.86之间。各因素以及总调查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0.84、0.88、0.82、0.91;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7、0.86、0.84、0.93。这表明“自编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具有较可靠的信度指标。

3.1.3大学生非典压力源的一般特点

本研究对3大类非典压力源所造成的平均压力强度进行了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三类非典压力源所造成的压力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来自措施压力源的压力强度最高,来自非典疾病压力源的强度次之,而来自非典环境压力源的强度最低。

3.2大学生的整体压力感受

本研究分别测查了大学生面对非典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总的压力强度以及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非典流行期,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对其造成的影响均是中等程度的。相对而言,非典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要比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大。进一步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和压力影响程度进行了χ2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χ2=10.382,p<0.01)、压力强度(χ2=11.621,p<0.005)以及压力影响程度(χ2=12.282,p<0.001)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和压力影响程度都显著大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和理科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χ2=13.090,p<0.001)、压力强度(χ2=8.414,p<0.05)以及压力影响程度(χ2=6.736,p<0.05)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说,文科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和压力影响程度都显著大于理科大学生。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压力影响程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4.1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提供了3种信度指标,即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Cronbach′α系数、非典压力源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以及总调查表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其中3个压力源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0.80以上,总调查表的Cronbach′α系数、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0.93和0.91。以上信度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所认可的标准。但由于非典型肺炎的突发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以及非典压力和压力源研究的时效性和特定性,本研究没有收集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重测信度。

本研究在调查表编制的前期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以此收集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压力研究。最终编制出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非典压力源调查表,从而确保了调查表的内容效度。而且,本研究经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并根据因素分析理论提取出3个因素,分别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发现,尽管本研究旨在探索非典流行期来自非典的压力源,但从访谈和调查结果看,非典压力源可能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维度的。它既包括来自非典疾病本身方面的压力源,可能还包括诸如来自非典的“副产品”方面的压力源,如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影响等。而因素分析的结果证实了上述推测,这也表明“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2大学生的非典压力状况

如前所述,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时,其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都处于中等水平,即是说,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均处于一个较正常的反应水平。这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地应对非典压力,理智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具体说,以下因素影响到非典流行期天津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水平:第一,尽管天津也是非典流行的疫区,并且离非典的“重灾区”北京很近,但天津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并不是很高,因此大学生感受到的来自非典的压力不是很大;第二,自非典侵入天津以来,天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非典流行期的大学生几乎所有时间处于封闭状态的校园内,大学生没有近距离感受非典的直接威胁,所以其压力水平相对不高;第三,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掌握非典的科学知识,对用科学战胜非典可能抱有更坚定的信心,持有更乐观的态度。所以,他们的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较为适度,因而不会对其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当然,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相对要高于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但这种影响不仅包括非典本身对大学生的影响,而且包括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针对非典所采取的严密的防范措施所造成的影响,即是说,非典疾病本身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因其未被传染上非典或未与非典患者近距离接触而表现得相对轻微和模糊,而学校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对大学生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他们感同身受的,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总之,大学生面对非典,他们的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处于一个可接受的、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的水平。而非典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作为非典压力源的重要成分,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看待当前所面对的非典压力。我们不仅要重视非典型肺炎本身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紧张,更应该重视非典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进而带给人们的压力。而且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大、更直接、更深远。进一步说,对非典压力的干预和疏导不仅要针对非典疾病本身带来的压力,而且要着眼于非典的间接影响和波及面。这启示人们,不管是突发性压力事件如非典、地震、空难等,还是日常性压力事件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都应采取全面评估和多管齐下的干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压力承受者快速有效地缓解压力。

5结论

(1)“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理想的结构效度,信、效度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所认可的标准。

(2)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

(3)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的强度以及非典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均是中等水平的。

参考文献

1CoyneJC.Socialfactorsandpsychopathology:Stress,socialsupportandcopingprocess.annualReviewpsychology,1991,42:401~425

2LazarusRS.Frompsychologicalstresstotheemotions:ahistoryofchangingoutlooks.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3,44:2~19

3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1984

4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44~473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压力焦虑紧张挫折感人际关系工会职能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3)11-001-02

一、背景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人们给予教师的赞美同样毫不吝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辛勤的园丁”、“任劳任怨的铺路石”……然而,教师却常常被塑造成一种不求回报的牺牲者的形象,被放置在一个“神圣”与“崇高”的位置上。多年来,人们对一直生活在这种浮华光环下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又了解多少呢?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其中较典型的是69%的被测试教师比同期毕业的同学有较强的自卑感。广州市天河区在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国外调查同样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压力远高于其他行业。

近年来,人们屡屡通过新闻媒介听到看到不少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不和谐音符:

2000年6月7日上午,柳州市29中附小老师王某在给本校六(三)班上第三节课前,发现自己放在过道的开水被学生倒入美术颜料。在课堂上质询“肇事者”而无人出声的情况下,王某采取“株连”追究方式,把颜料污物倒入半桶凉开水,由班长带头,台下其他同学轮流上来舀这略带异味的“颜料水”喝下......

2003年6月5日,被告在教学过程中,因小马做漏了一道题,即令小马站起来,并请全班同学下课后都打小马一下,让小马以后记住粗心的“教训”。课间和放学后,有的同学去拍打了小马,造成小马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2004年4月9日,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蜂岩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陈元虎在给学生讲授《红领巾》课文时,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来朗读课文。第一、二、三组学生由于得到陈的“引导”,遂能顺利朗读下去。第四组学生却不能顺利朗读。陈元虎一气之下,将第一组9名学生叫上讲台,逐个把学生的裤子脱下来露出屁股,强迫第四组6名学生(3男3女)去舔他们的屁股,让这些学生“舔股思过”……

以上述数据以及在媒体中屡次曝光的教师体罚、侮辱学生等事件,也许有其自身的具体性和局限性,但是,从中却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教师遭受着心理困扰。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教师充满着期望,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的人等。一方面,全社会都在关注着教师。家长不希望独生子女输在学校教育的起跑线上,当孩子成长与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就会迁怒于教师。教师的工作在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下,处于社会舆论的焦点,压力是其他职业者所无法体会的。加之教育体制改革,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教师产生自卑心理或焦虑情绪也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职业的特殊性也使教师的心理常常超负荷工作。

二、调查对象方法

1.调查对象我选择的是抽样调查,调查人数为120人,调查对象为荔湾区四所小学教师。共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6份。并根据随机抽样。在调查中我采用的具体调查法是问卷调查法和座谈调查法。

2.此次调查我共分为三个步骤进行:①首先我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补充。②我选择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③在填写问卷之前我做了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教师出现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排除各种顾虑填写问卷,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结果和分析

根据对本次抽样调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当前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分析: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对问卷的分析,教师在包括压力、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从表面来看这种现状对我国的教育还没有造成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教育是一个潜在的障碍。???80%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58.50%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工作倦怠;有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3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虽然整个教育界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是实际上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38.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国内现在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40%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近5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良好,有49.2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20.7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健康,包括定期体检、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参加调查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有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而只有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个体的满意度比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会跳槽,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角度出发,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满意度。

以下是就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1.教师人际关系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由于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实行学科成绩考核后,学科之间争时间,同教材之间资料保密,唯恐你考好了,我落后,影响到考核。有时学生违纪违规,你批评教育他(她),不但不听,还顶撞你,向家长反映,有时家长还偏袒子女,教师两头受气。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焦虑。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未成熟的孩子,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30.6%的老师承认自己曾经骂过学生,29.5%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还有的老师会偏心、因心中烦恼而迁怒学生。这些不当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的现象。15.9%的老师认为,“对学生好,但是学生不理解我”;21.7%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背后议论我,甚至说我的坏话”;24.8%的老师认为“师生关系淡漠”。

同时,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上,问卷结果显示,家校关系并不尽如人意。老师们认为,有些学生一出现问题,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向老师兴师问罪,26.3%的老师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还有21.2%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家校之间的联系几乎荡然无存。

2.教师工作压力。备课,上课,改作业,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只有32.5%的老师“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下”,41.3%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17.8%的老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还有8.4%的老师每天工作甚至达到了12小时以上。与此同时,26.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有44.9%的老师认为自己“付出超过回报”。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只有21.5%左右的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压力”。其中,47.1%认为“压力很大,但可以承受”,31.4%的人已“无法承受”。从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来看,升学率当之无愧地成为“罪魁祸首”。收入低、工作量太大、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竞争紧随其后,成为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四大原因。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有58.2%的老师表示“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有37.6%的人“发牢骚,不情愿地工作”,4.2%的人想“辞职或提前退休”。

3.教师心理健康。SCL-90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在被调查的教师中,高达42.5%的老师常常感到疲劳,38.1%的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33.8%的老师出现了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30.6%的老师觉得不安。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因为情绪上的波动,38.4%的老师“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入了课堂。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运动和睡觉成为老师舒缓的方式,各占比例53.7%、41.5%。但有23.8%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同时,3.6%的老师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关系。

可见,被调查教师的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从表面来看这种现状对我国的教育还没有造成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教育是一个潜在的障碍。

四、结语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今天,当人们齐声赞美光荣的人民教师,把鲜花和掌声献给他们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从现实层面、从人性层面关爱一下教师的心理健康呢?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7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25-01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高校在读及毕业生的比例日益增加,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生学历低,就业竞争更为严峻,压力更大,而压力直接影响心理韧性,这些压力包括学习压力、择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等。虽然高职院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加重,但仍鲜有这方面的调查分析。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地120名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心理测量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于高职生的心理韧性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影响高职生心理的性格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120名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心理测量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于高职生的心理韧性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当场分发120张调查问卷,收回112份,调查有效率为93.33%。

2、方法

向120名高职生发放调查问卷,并随机选取26名进行深入访谈。问卷中共涉及22项条目,如父母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的影响,学习基础对于学生的心理影响,管理方式对于心理影响,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答案包括无、较轻、一般、较重及严重等几项选项,以数字1-5来表示,该调查问卷共从中提取学校因素、学习因素、家庭因素及人际因素等4打印字,通过检验表明具良好可信度与有效性。

3、SCL-90心理问题调查表

该表共设置90项目,包括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强迫、恐惧、偏执、敌对、焦虑、精神病性等几大因素。以1-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情况越差。

4、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极大正交旋转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出该调查问卷中的22项条目因子的负荷都大于0.3,提取4个特征值在1以上的因子。其中学习因素共7个条目构成,人际因素共6个条目构成,学习因素为5个,家庭因素共4个,分析结果见下表。

影响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在不同专业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但会随着来源的不同有所差异,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校因素与学习因素的比较中,得分显著低于三校生(来源为中专、职校、技校),差异存在显著性(p

三、讨论

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生学历低,就业竞争更为严峻,压力更大,而压力直接影响心理韧性,这些压力包括学习压力、择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等。本次研究表明,高职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占11.61%(13/112),符合国内相关研究的10%-30%,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偏执、抑郁、焦虑等因素的比例均超过15%,应当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共分为四类,一是人际交往因素,包括社交技能、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恋爱情况。二是学校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氛围、课余生活、管理方式、教师素养、就业前途等。三为学习因素,包括学习方式、学习基础、学习目标等。四为家庭因素,主要为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环境突变等。此外三校生的管理方式和普通高校有所区别,更贴近高校管理模式,因此三校生可以更快适应高校生活,心理情况也就好于普高生。总之以上因素均为影响高职生心理韧性的主要因素,建议高职院校应根据以上几方面因素强化心理教育工作,对症下药,提高高职生的心理韧性。

参考文献:

[1]蒲少华.李晓华.卢宁.当代大学生心理弹性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4),:78-80.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8

关键词:护士 护理工作 压力源 对策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临床护士40名,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2.12岁,其中20~35岁19名,占47.5%,30~40岁12名,占30%,40岁以上8名,占22.5%。护龄1~30年,平均护龄16.25年。

方法:借鉴华西医科大学设计的护理工作压力调查表,结合我院特点,设计此次问卷调查表,调查前并且测试本量表其信度,随机抽取临床护士,采用科室走访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要求被调查者在15~20分钟内完成问卷的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42份,收回42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95.2%,

统计方法:问卷回收后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计算各种压力源占被调查护理人员的百分比。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

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常见压力源调查,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同时评价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此次压力源调查表,共设计了20项压力源,每项压力设计是或否两个判断标准,按此评判标准,计算出每项总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详见表1。

从表1看出,我院护理人员中有56.5%的护理人员认为存在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压力及社会地位低下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日夜不停地工作,生活不规律。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这种长期高压状态下,当个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压力时,便出现了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长期压力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生病、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出现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甚至产生疾病,这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

护理中众多的人际冲突给护士带来压力影响心理健康: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表现为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所以,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会感到地位低,人身安全感低,对工作满意度下降,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士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造成护士压力:护士在医院中地位较低,护士的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自身发展机会少。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的价值。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学者们认为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对策

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积极行动,可缓解情绪的疲惫感及工作的冷漠感,也可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重身心耗竭,不利于身心健康。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和行为性的努力。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有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改善情绪等作用。当护士个体面对职业压力时,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应树立客观的职业观,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做现实性选择,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以减少压力源。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护士是特殊职业,工作中必然有较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护士的压力因素,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轻职业压力对护士身心的影响;应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付压力的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坚定信心,以提高心理耐受力,从容面对压力。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应对强度的关键:同样的压力对不同人产生的结果不相同。据调查不同职称和年龄的护士适应能力有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质的优劣。主管护师平均年龄最大,护龄最长,其情绪稳定性、自律性及责任感的优良率亦最高,护师次之,护士更次之。这与年资低护士缺乏谦让容忍精神,易出现过激言语和行为,不能冷静面对各种冲突有关。她们应对方式简单、不恰当,不能有效地调动心理防卫机制,所以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的工作,谨慎处理人际关系,记住以往的教训,尽量不犯同样错误,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当护士有负面情绪,又无法排解时,应帮助她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支持。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倾诉,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高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要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及时了解护士的需求,给她们以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做护理的贴心人。

护理人员应加强修养:护士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护理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用扎实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赢得患者及社会的尊重。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9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压力应对

一、调查目的

对于当下高中生来说,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以及学生自己的压力,已压得现在的高中生快“喘不过气来了”。随着高考的临近,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当代高中生的压力呢?为此进行了此项调查,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让同学深入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形成的原因;

(2)让同学们用积极地心态来对待心理压力;

(3)让同学们了解减压的方法、途径;

(4)使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愉快、能更好地处理与同学、父母、老师之间的关系;

(5)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关于心理压力的时候,能主动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在全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共发放问卷150份,并全部回收。为了解学生更多的想法,我们又结合访谈调查和心理辅导室的个别辅导记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三、结果分析

1.三个年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情况分析

我们首先对三个年级的学生压力来源进行数据统计,在这项调查中,关于压力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家庭关系、学习劳累、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从数据上显示高一的学生受家庭影响较大,占50%的高比例,高二是47%,没有多大变化,但到了高三已经下降,只有30%,大概是受高考的影响,学业压力明显上升,高达63%。高二的学生,正处于高一、高三的过渡期,压力来自家庭、学习的比重比较均衡。但纵观三个年级,来自家庭的压力都还是比较高的,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度关注无疑是主要的压力源。

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访谈,从访谈的结果来分析,高一的一部分同学因为刚升入高中,家长的期望普遍比较高,而且会比初中阶段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对孩子的约束比较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占据大部分时间,产生巨大的压力感。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三个年级中因为家庭不和睦带来的压力比重还是很高的,家庭关系处理不当会给子女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学习没有动力,甚至有的学生还出现轻生的念头。心理辅导室接待过的来访学生也有大部分同学因为家庭关系紧张而感到烦恼。

2.三个年级学生对压力与失败的态度

面对压力或者失败,三个年级的学生又是如何对待的呢?这是我们调查中的第二项内容,其结果显现如下: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一学生能很好的面对压力、失败,在三个年级中比例最高,这可能与他们刚刚进入新环境,有较强的自信心,并有改变的愿望相关。50%的高二学生也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心理压力、失败,但仍然有27%的学生采取麻木和自弃的态度,这可能由于经历了一些失败以后,使得学生高二以后失去信心,让我们不由地对学生面对压力麻木的态度感到担忧,也可能由于这种态度的产生,也导致了在学习上破罐子破摔,以致高三的时候这部分学生失去拼劲。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高三有40%的同学在面对压力和失败的时候,能够积极去应对与解决,除了6%已经麻木,17%选择了放弃,另有37%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部分学生面对失败、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不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成为压力和失败的傀儡。在心理辅导室接待的来访者中就有这样的案例,这位高三男生一直以来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都较好,但因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心中又有想上较好的大学的想法,形成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由此对学习产生恐惧而躲避回家,不愿到学校去,由此造成抑郁、焦虑、恐惧情绪交错在一起。

3.三个年级学生处理心理压力的途径

对于心理压力的处理途径又有哪些呢?是否与他们的态度相一致呢?这是这次调查中的第三项内容,结果如下:

从数据中可见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处理心理压力时,仍显得不成熟。高一50%的同学选择一个人承受,只有33%的同学会与父母、朋友沟通,4%的同学想一死了之,也许我们的同学内心还是太过脆弱,有这种想法的人虽然只占少数。高二学生大多是“压抑型”即对情感力量等加以限制,使其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令我们咋舌的是居然有30%的同学会选择一死了之。从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高二的同学处在高一和高三的中间段,经过高一一年的苦学,高考在前方招手,许多同学觉得枯燥的学习没意义,处在半放松和半恐怖的状态之间,于是部分同学有了这个想法。而高三学生31%能同家长、朋友敞开心扉聊聊压力,排解不良情绪,但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的也高达51%,甚至有14%的同学有极端想法。在与学生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多数学生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父母与之谈及较多的都是学习成绩,除了学习成绩多数同学认为与父母没有可聊的,有了压力父母也不能帮助减压。

事实上,我们在看待高三学生的时候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高三的学生只有高考这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忽略了其个体的多样性和需要,一切都为高考让路,就像一个学生给心理老师的来信中写道:内心积压了太多的情绪,却没时间去发泄,因为有一堆的复习资料,因为有高考,老师和家长每次都会说等高考结束再怎样怎样,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要坚持不住了,压抑的太久要疯掉了……

四、结果与讨论

1.从压力来源上看,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共同点,其中,学习的劳累都占据了较高的比例,特别是高三的学生高达63%,高一高二也高达47%。在和高三学生聊天中我们发现,除了学习,高三的学生几乎没有娱乐和放松活动,在面对家长满满的期望,老师的重压之下,高三的学生身心疲惫。同时,家庭带给孩子的压力也不容忽视,与学生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来自于家庭的困扰还是占据多数的,与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种种仍是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之一。

2.对问卷调查进行分类汇总发现,高中生的压力主要分为六大类别:第一,社会人际关系;第二,学业学习水平方面;第三,家庭成员交往方面;第四,前途未来方面;第五,家庭经济方面;第六,生理健康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人际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交往,特别是生理健康方面的压力明显降低,而在经济压力、前途未来方面有显著提高。这些说明当今高中生已经走向成熟并要求承担责任。

3.相关分析还显示,承受压力的能力与心理健康程度有很大关系,心理健康者更能承受压力。一般说来,承受压力越大,心理健康越受影响,更容易出现沉默、焦虑、悔恨等抑郁情绪。紧随其后的是学习负担问题,而与心理健康关系最远的是经济问题。学生的经济消费来自于家庭,所以经济问题不是影响他们心理的主要问题。虽然学生在学业负担上更觉得有压力,但社会人际关系实际上更靠近于心理健康因素。高中学生即将走出父母的保护伞,社会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工友之间的关系以及异性朋友间的关系,而这些现状都和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建议与对策

首先,学校要提高学生自我的认识能力。班主任在开展日常的辅导工作中,关键是要做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自己做出一个适中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关心学生,帮助落后的学生,建议每次的考试成绩只作内部的排名与分析,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尽量不要公布,以减轻学生们的压力。再则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应该实行鼓励政策,而不是仅仅指责他们。

其次,学校建立与家庭相互沟通的制度。家庭对孩子的期待永远都是高的,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处理不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不良的后果。为此,在家庭教育上,家长主动联系学校,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密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希望家长能够与子女进行沟通,了解子女的心理,和子女建立亲密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好友,及时调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对于有利于孩子学习的苛刻的规定和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建议多以鼓励的方式进行教育。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10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笔者希望通过对2007年京、津、沪、鄂、粤、陕、苏、赣、宁、云、新1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为大学生自身调适心理压力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等。全部问卷回收经过检查核实后进行问卷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7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5660份,有效回收率91.1%。被调查者中男生8515人,占54.4%;女生7145人,占45.6%;本科生占84%,研究生占8.8%,专科生占7.2%,其中学生党员占25.5%。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有些研究把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归结为竞争、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专业方向等8个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对学习环境不满意”“对教学质量不满意”“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及“其他”等12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列第1位,占35.6%;其次是学习压力和找不到学习动力,分别占19.7%和13.8%;经济压力居第4位,占9.3%。这一结果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在2006年同样的问卷调查中,经济压力排在第2位,这也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国情有关。但就业压力一直处在第1位,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不足两种后果。

2.不同地域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经济压力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城市大学生要大,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占15.3%,基本上是城市大学生经济压力(7.7%)的两倍;相对而言,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学习压力占15.2%,远小于城市大学生学习压力(23.5%),这是由于农村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及城市大学生,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而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

3.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差异

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也有一定的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占41.7%,比男大学生就业压力(30.9%)多出10个百分点,这是由长期以来人们在认知上形成的一些偏见导致的。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已确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及行为。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常常是最先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但面对社会变革他们有时会迷惑不解、难以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交错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

另外,从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来看,学校教育还没有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然而,在讲德育时,往往重视的是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性格、情绪的调整;在讲智育时,重视的是智商的高低,却忽视了能力的开发;在讲体育时,重视的是身体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引导,心理素质不理想。对于问卷中“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很好”的占9.4%,“心理素质较好”和“心理素质一般”的分别占23.3%和45.8%,而高达21.5%的大学生认为“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对于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来说,这样的结

果令人担忧。

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1.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克服个性心态的负面效应

要想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武断和感情上的偏激、固执,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生活挫折,从而避免沉湎于区区琐事或为无谓的烦恼所困扰。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对于问卷中“您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总体评价”一项,表示“满意”的学生有3289名,占21%;表示“比较满意”的学生有7908名,占50.5%;表示“有点满意”的学生有1456名,占9.3%;表示“不太满意”的学生有3007名,占19.2%;其中,约30%的学生对本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这说明高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还不够重视,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心理咨询教育是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出现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同时也具有预防的功能。心理咨询活动针对咨询对象在学生、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的心理危机与心理负荷,通过语言、文学等媒介,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启发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心理咨询教育对还未曾发生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3.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问卷中“课余时间,您经常选择的娱乐休闲方式”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娱乐休闲方式主要有“体育活动”(占25.1%)、“看电影、听音乐”(占23.7%)、“阅读书刊、报纸”(占21.9%)3项。这说明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方式基本上是健康的、有益的。这项统计结果同时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方式有所不同,男生“体育活动”占35.7%,几乎是女生(12.5%)的3倍,而女生“看电影、听音乐”和“阅读书刊、报纸”分别为29.6%和28.3%,相对男生的18.7%和16.5%的比例高出了许多。

健康的课余生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朋友、增进友谊,减少因压力导致的紧张感。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比如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这样,不仅使大学生锻炼了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个体应对压力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