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物试卷十篇高中生物试卷十篇

高中生物试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0:28

高中生物试卷篇1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第一大题:选择题为单选,20道,每题2分,双项5道每小题3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4道,共45分分。

(二)、试卷特点

a.试题内容源于教材,特别注重基础,各类知识在试题中的分布基本合理。

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三的第一章至第三章。鉴于月考时着重考查过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因此本次考试重点考查免疫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b.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试题内容全部源于教材,只要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能很快的作出正确的选择;但也有少部分题如:7、8、9、24、25、等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c.非选择题部分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试题注重对学生摄取信息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经分析,归纳其中的优点与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试题注重综合能力以及实验设计、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能力的提高

在本次试题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这份试题中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开学后所讲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注重新学习的及高考考纲要求的内容,突出重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很好的测试出来,并且为以后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分析

综合比较,针对高于0.7的,教师可以简单进行综合总结;对于其他的正答率较低的,进行各个击破,重点讲解。

<1>、针对高于0.7的进行简单的综合总结。

1.第1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成分指组织液、血浆、淋巴中的成分,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等。

2.第2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化性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第3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是相对的处于动态平衡

4.第5题,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5.第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是进行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尖端由于单侧光照会引起横向运输,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6.第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旋转类题型:旋转是由于离心力作用会使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近中轴侧移向远轴侧。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远近轴侧稍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近轴侧浓度低促进生长。茎没有根部敏感稍高浓度更加促进远轴侧生长。

7.第10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表现:顶端优势。移植时会损伤主根根尖解除了对侧根的抑制。

9.第12题考查的是动、植物激素的区别。动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植物没有内分泌腺,植物激素由某些细胞分泌。激素特点:微量、高效、调控代谢。

10.第13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特点决定的

11.第14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合成,尖端受单侧光照发生横向运输,向光侧少背光侧多,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12.第15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下降,幼嫩部位比成熟部位更敏感。

13.第1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低浓度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时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

14.第1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涂抹未受精的雌蕊柱头用于培养无子果实。

15.第19题考查的是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乙烯能催熟果实;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也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1.第4题考查的是组织液和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脚掌磨的水泡、烫伤的泡里面都是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入血浆和淋巴,水泡消失。

2.第6题考查B细胞、t细胞相关知识点。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只是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继续发育,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B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二者的遗传信息的相同的,都由同一个受精卵分化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病毒的免疫。

3.第9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只是对知识点的考查较细,需学生明确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不同,以及琼脂块可以透过生长素的作用,如不能透过,B、C选项都可以,但C选项琼脂块收集后有部分继续向下运输。

4.第16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产生。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所需要的生长素只要来自发育着的种子。发育较差的种子不能为西瓜提高足够生长素,导致果实发育不好或不发育。

5.第22题考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区别,属于识记题,最主要的差别的二者合成方式不同,一个是植物自身合成,一个是人工合成。

6.第23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依据植物敏感性不同,可用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7.第29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以及反射的发生需要的条件。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完整的反射弧,若不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不会出现反射活动,二者性质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8.第26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被分解,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9.第27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不能由胞体传向树突再传向轴突。解这道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图,一目了然。

三、非选择题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免疫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体液免疫的过程、免疫应用、二次免疫等。

采取的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和应用,强调概念名词的准确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图形图标的分析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效应B);

(2)排斥(排异),t淋巴

(3)C,B,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记忆B,D。

3、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与艾滋病毒有关的增殖和免疫的内容。

采取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审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准确找出一道题的关键字眼,教会学生进行图表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在课堂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学生正确的做题原则和正确的考试习惯。经常联系新旧知识点,温故知新。

答案:(1)Rna;

(2)逆转录酶,Rna,蛋白质

(3)免疫,非细胞生物,原核,抗生素。

四、教学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高二的教学一方面应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真正理解及初步建构知识体系上,另一方面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应建立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所以高二的期末卷在尽量避免陈题的前提下,突出了基础性,使真正能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基本技能的学生能得高分。总体上看,试卷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备课组的校本教研,高二备课组定期组织备课组内的章节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提出的相关教学措施与方法。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各高二教师要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及高考中的要求,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设问或例题等方式进行落实,在必须要加深理解或应用要求的内容要有所拓展。在教材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从知识角度寻找教学的起始点,并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架起桥梁。

2.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教学,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对于拓展知识面或学生不具备的感性认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材料情境,以加深感性认识,而对于已有知识的延伸并有知识完整性的问题,要有师生之间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要注重事实、资料对概念、原理的支撑,同时,要注意事例教学与原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事例引向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归纳,同时,将一些解题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方法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高中生物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结构分析

(章节知识点)题号分值模块合计分值及所占比例

走近细胞22必修ⅰ18分

组成细胞的分子12

细胞的基础结构474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3.486

细胞的生命历程4.54

基因的本质62必修ⅱ16分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7.498

遗传因子的发现82

基因实变及其他变异9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02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36必修ⅲ16分

种群与群落14.15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06

二、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题分选择题非选择题

47484950

满分304466

难度系数0.650.580.550.610.57

统计显示学生失分的原因及主要的典型错误有: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

2、概念模糊、推理不明

如第8题,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类型推断显性性状,考查学生对显隐性性状概念的理解以及二者关系在杂交过程的推断,不少考生由于对显隐性性状的概念及二者关系不明确,不能从“无中生有”(即本题的“圆×圆产生皱”后代)悟出“有”(即本题的“皱”)在亲代为隐藏的性状即隐性从而得出其相对性状即为显性(即本题的“圆”)。

3、审题不清,随意答题

4、专业术语不专,答题不准确

如第50题第(3)小题应答“逐级减少”而很多考生都写成“逐渐减少”“减小”“变小”或“越来越少”等等。又如第49题第(1)小题应写“等位基因”而不少同学只写“基因”、还有的写“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遗传物质”等等。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基本技能

就肥西考区情况分析来看,本次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今后教学应围绕课标,对课程资源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强化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同时避免只顾少数“尖子生”而进行“深挖洞”,应集中有限精力面向全体学生,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2、把握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领悟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创造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倡导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得出科学结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乐,学而有成,使学生找到成就感,从而主动愿意去学。

3、注重实验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4、重视图表、文字、信息的转换,正确提练出有价值信息

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信息转换类试题在测试题中占了相当比重,也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考查的,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加强图表与文字信息的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读图、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无疑是必要的。

高中生物试卷篇2

常言道: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平常的、频率最高的、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评价手段,尤其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触动与激励作用。一次测试的价值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试卷所反映出来的老是在教学中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及时地反映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生物试卷讲评课呢?

1明确试卷讲评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1.1避免经验主义造成教学浪费

在复习阶段,教师往往用大量的时间去批改练习与试卷,而没有时间去仔细诊断、分析学生存在的错误及其原因。因此,在讲评试卷时只凭经验与感觉进行讲评,如同医生在不了解病人病情的情况下开处方,很难做到“对症下药”,有时还会有“少数人的问题,多数人作陪”的课堂教学现象,造成浪费。

1.2试卷的反馈、讲评要及时

及时提前发下试卷,利用学生对试卷的关注积极主动地查错、纠错。

1.3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积极性

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讲评教学方式,不能总是“改正答案”,“就题讲题”,“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这样学生总是被动接受,长久之后,部分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枯燥无趣,失去学习的兴趣。

高效的生物试卷讲评课要注意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关系,要凸显学生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要精选典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使讲评课真正起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的作用。

2课前的精心准备

2.1进行错因分析,避免就题讲题

上课前就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提倡学生先行订正错题,自我分析错因,必要时填写“错题诊断表”。在学生做好准备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有的放失。教师首先应进行认真的分析统计,要在阅卷和统计学生错误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策略,找出对策。

2.2分析典型错例及原因,以防止重蹈覆辙

要细致分析错因,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找学生错误率较高而本身又是主干知识的几个重要的典型错题,用于课堂上重点分析,避免学生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3课堂上的高效讲评

3.1讲怎样审题

很多学生答题错误与审题有关,未理解题意或理解错误,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遗漏或理解不到位,都会导致出错。分析试题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完整仔细地阅读一遍题目的文字和附图,找出关键词,理解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思考这些问题与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是相对应的,分析可以用哪些知识、方法来解答。

例: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首先利用的物质是()

a.葡萄糖B.丙酮酸C.葡萄糖和水D.【H】

析:首先要让学生读题,找出关键词:细胞呼吸、线粒体,分析出是有氧呼吸,然后再联系所学的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及进行场所,自主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是丙酮酸,否则,很可能得出是葡萄糖。

3.2讲解题思路

讲评课如何讲评很关键,应该突出重点,讲解题思路,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没有必要讲到最后一步,讲出答案。

例: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一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比为()

a.1:6B.1:3C.1:2D.1:0

析:首先分析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两种: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其次,让学生分析:如果酵母菌分别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前者相等,后者不吸收o2但产生Co2),现Co2的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大一倍,可知题目中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教师的讲析到此结束,然后由生自主完成后续的解题计算工作。

3.3讲重难点的突破

有些试题的条件隐蔽,学生较难判断出可以运用的原理规律,在讲解时要进行重点难点的挖掘、破解。同时,教师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为什么会出错,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要这样做,改变条件后如何做等入手引导学生解题。

4评析后的总结与拓展

高中生物试卷篇3

一、目前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1.试卷讲评缺乏重点。

很多教师的试卷讲评缺乏重点,往往是从头到尾一题不落地讲完。这样的试卷讲评效率低下,整个讲评过程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只是对照教师的讲解,然后写上正确的答案,难以去主动思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这样进行“满堂灌”,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2.试卷讲评缺乏体系性。

在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中,教师的试卷讲评缺乏体系性,每次的讲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差距。面对一些简单的试卷,教师往往就公布一下答案;对于有难度的试卷,教师就会挑出几题进行讲解。这样的试卷讲评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性和特异性,缺乏教学体系性。所以,这样的讲评方式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试卷反馈不良,讲评缺乏针对性。

高三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试卷,教师也不例外。学生将试卷千辛万苦地做了出来,教师就应该及时批改,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可是,有些教师没有对试卷进行认真、及时的批改,就匆忙进行试卷讲评。这样,教师没有批改试卷的过程,就缺省了对试卷反馈信息的了解过程。也不了解试卷的重点和难点及学生的易错点和易混点,这样的试卷讲评是没有针对性且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试卷没有经过教师的检阅,而缺乏听讲的兴趣。

二、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策略

1.教师及时讲评,保持学生积极性。

试卷讲评课的首要原则就是及时性原则,“时过然后不学,则勤苦而难成”。学生在完成一套物理试卷后,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和好奇。面对未能解出的题目,学生很好奇其中的解题法则,自己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面对做错的题目,学生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错因,其次是解题方法。对教师而言,在学生完成试卷的第一时间里就要对试卷进行批阅,然后对试卷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如果教师将这个时间拖得过长,学生对原题的记忆程度就会下降、兴趣也会衰退,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试卷的消化和理解的。因此,每进行一次物理测试,教师都需要及时批改试卷,及时讲评试卷。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需求,学生也会以最积极的态度倾听教师讲评试卷,从而提高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只有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进行更加深入的物理知识学习,自身的物理学习体系才能不断完善。

2.建立物理试卷讲评体系,突出教学效率。

要想提高物理试卷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试卷讲评体系。首先要对试卷进行整体评价,分析试卷的难度和考点,对学生的试卷解答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其次,针对学生的普遍错误进行分析、讲评。最后由学生进行提问,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得以体现。长此以往,学生在试卷讲评上就会形成体系观念。一拿到教师批改完的试卷,学生就能够自主学习,按照以往的试卷评价体系准备试卷讲评课的学习。先是自我订正,解决了因为个人失误而导致的错题,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之后是找出试卷中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而不能解答出的题目,在试卷讲评课上进行重点学习;最后再对其他同学提出的个性错误进行听取,了解试卷中的易错点,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3.重点反馈,错题归纳,规范解题。

高中生物试卷篇4

1.考试科目及范围

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计入录取总分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文化考试科目不划定考试范围,命题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眉山市2017年各学科考试说明》和学生同期使用的教材,重点测试基于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学科基本素养。

2.试卷结构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二合一考试,实行a卷+B卷考试。其它考试科目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只设B卷。根据网上阅卷要求排列试卷结构。

3.各考试科目分值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20分)全卷总分各120分(其中:a卷100分,B卷2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B卷内容为主观题型。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同堂考试(简称“理科综合”)总分200分(物理100分、化学70分、生物30分);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三科同堂考试(简称“文科综合”)总分150分(思想品德60分、历史60分、地理30分),“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不设计学科间交叉的试题,采取第Ⅰ卷合卷、第Ⅱ卷分科的形式制卷(生物、地理只考第Ⅰ卷客观性选择题)。体育总分为50分,理化实验操作考试20分。总分值为780分。

4.考试时间安排

日期上午下午

6月12日

9:00-11:30语文

15:00-17:00数学

6月13日

9:00-11:30理科综合

15:00-17:00英语

6月14日

高中生物试卷篇5

关键词:自主命题;高考;新课标

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以三维目标为课程的具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教材在结构上增加了选修模块,体现了物理课程的选择性,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注重基础,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2011年9月,全国所有的省(市、区)都进入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改革的行列。2012年全国有24个省(市、区)参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涉及物理学科试卷共14套,各省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本文抽取2012-2014年有代表性的(宁夏、陕西等12省市参加的)新课标卷及自主命题的安徽卷中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采取横向对比及自身纵向变化对比的方法,对其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情况进行探析,并基于分析结果讨论完善安徽物理高考试卷向全国卷平稳过渡及日常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一、基础知识的考查

2012年物理高考试卷在科学性方面整体上较好,在广度上与课程标准中的主体范围相吻合,但新课标卷中第24题第(2)小题所体现的“摩擦角”概念有待商榷。在知识的均衡性上,核心知识占了全卷的80%以上,较好地反映了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2012年的安徽高考物理试卷,是一份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卷,符合安徽省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与同样自主命题的2011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出新,难度适中,是一份难得的好试卷。

新课程改革之前教材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五个板块。这五个板块在高考试卷中全部考查,虽有主次之分,但学生要全部学习,各个板块均在试卷中有试题出现。新课程改革后,物理课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他们完成必修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以后所从事职业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

二、基础力学的考查

新课程标准卷的重点是力学和电磁学,这部分内容是物理学的基础,不涉及与选修相关的知识,将交叉的知识割裂,“压轴题”也不再涉及动量的内容,从而将试卷的整体难度降低。

新课标卷和安徽试卷比较注重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材料,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并在试题设计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三、教学启示

在解答物理题目时学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的综合运用,对于选择题可能涉及多种方法,但是每个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生要采用五步解答选择题的策略,主要有迅速归类,寻找捷径、快速运算,利用剩余时间攻克“难题”,果断决定、合理舍弃,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对于实验题,学生要重视“母题”和创新题;对于计算题,学生要学会综合分析的能力,按照物理过程列方程,注重数学能力的训练。选考模块的试题内容不难,学生平时要加强对基本知识和模型的训练。

近几年安徽省的高考均没有突破《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范围,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可以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增强高三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注意联系实际。试题的陈述尽量赋予实践背景,适当联系生产、生活及大众媒体广为传播的新科技,将物理知识活化,打破了过去那种建立在理想化模型基础上的命题思想,加强了知识应用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试卷篇6

关键词:物理化学生物试卷讲评

初中理化生教学的过程,试卷讲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尤其是试卷上错误率高的题型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达到纠错的目的,让学生在遇到同类题型时能触类旁通,能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可是目前的试卷讲评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试卷讲评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对理化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初中理化生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理化生试卷讲评的认识有待提高

对于试卷讲评课,很多教师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讲授课才是上正课,而讲评课只需拿着试卷讲解即可,没必要备课,更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其实这种认识是存在偏差的,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可以不用备课,在试卷讲解时难免随心所欲,课程内容安排不紧凑,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这些教师认为试卷讲评没有新知识点的讲解,只需要按照试卷上的内容讲解即可。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试卷讲评课需要备课,也需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试卷讲评课,有些教师的认识有待提高。

(二)学生对试卷讲评课没兴趣

学生往往对没接触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试卷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已经熟悉了一遍。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这些题型对它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失去了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学生对要讲解的内容失去新鲜感,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方式比较呆板,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学生更是难以把教师的讲评记在心上,从而影响了试卷讲评质量。试卷讲评效果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自己已经做对了,产生骄傲情绪,难以把教师的讲解听进去,遇到自己做对的题时,认为没必要听,稍不留神老师已经讲了很多道题,错过了听讲的机会。

二、提高初中生、物、化讲评课质量的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对试卷讲评课的认识

教师对试卷讲评课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试卷讲评课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对试卷讲评课有正确认识,把试卷讲评课等同于其他类型的新课进行准备,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测验之后,教师可以把试卷拿来,把每道题学生的得分情况统计出来,把每次得分率最高和最低的题型统计出来,以便在讲解时教师能正确把握。试卷的讲评更不是用来应付听课的教学内容,即使是试卷讲评课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试卷讲评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试卷讲评的能力。教师没必要整堂课都由自己讲解,对于那些学生能力所及的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做题的方法和思路。如:茄子炳上带刺的像叶子样的东西是茄子花的哪一个部分留下来的?a.子房壁B.子房壁和胚芽C.花冠和花托D.花托和胚芽。像这样的生物题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例,在解答过程中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相关的生物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对各个选项的理解,并让学生复习相关生物知识,帮助没选对的学生进行理解和把握。教师还可以把茄子的实物带到教室里,让学生观看,最终总结出茄子柄上带刺的像叶子样的东西是花的哪个部分留下来的。教师可以让已经选择了正确答案的学生就相关的题型进行讲解,改变了教学模式,学生能集中精力听同学讲解,另外这样的讲解方式对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锻炼,避免了他们因为已经学会了而不想听课的情况发生。另外,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试卷的讲评,教师可以在备课的环节对每道题的得分率进行统计,让学生互相搭配,力求让每个小组中每道题都有选对的学生。让组内的同学就试卷上的题型进行交流和探讨,组内成员哪一个题目有问题,其他组员帮助他解决,最后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上来交流探讨。教师把相关的题目展现在黑板上,以供学生或者教师进行讲解。如:把质量分数为10%的白糖水溶液100克稀释到1000克,它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像这样的题型班上有学生做对了,也有学生做错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算出正确的答案。像生物中的一些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题型,教师可以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如: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题型在讲解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像这样以学生为主的试卷讲评方式和注重引入生活实例的教学方式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初中理化生学习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试卷是测评学生对各科目学习和掌握情况的一种反馈形式。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试卷讲评的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试卷的讲评过程中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试卷篇7

考试科目

冬季学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藏物理(翻译卷)、藏化学(翻译卷)、藏历史(翻译卷)、藏地理(翻译卷)。

,2019年冬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按照《关于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的通知》(甘教考院〔2019〕12号)执行。

考试时间

2019年冬季甘肃金昌高中会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12月12日-12月13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普通类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外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化学12月12日15:00-16:30历史12月13日9:00-10:30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一)以藏文答卷为主,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藏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藏语文、加试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藏化学12月12日15:00-16:30藏历史12月13日9:00-10:30藏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二)以汉语答卷为主,加试藏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藏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加试藏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藏化学12月12日15:00-16:30藏历史12月13日9:00-10:30藏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三)蒙文:以蒙语答卷为主免试外语,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蒙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高中生物试卷篇8

考试科目

冬季学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藏物理(翻译卷)、藏化学(翻译卷)、藏历史(翻译卷)、藏地理(翻译卷)。

,2019年冬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按照《关于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的通知》(甘教考院〔2019〕12号)执行。

考试时间

2019年冬季甘肃张掖高中会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12月12日-12月13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普通类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外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化学12月12日15:00-16:30历史12月13日9:00-10:30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一)以藏文答卷为主,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藏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藏语文、加试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藏化学12月12日15:00-16:30藏历史12月13日9:00-10:30藏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二)以汉语答卷为主,加试藏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藏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加试藏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藏化学12月12日15:00-16:30藏历史12月13日9:00-10:30藏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三)蒙文:以蒙语答卷为主免试外语,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冬季学考蒙物理12月12日9:00-10:3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高中生物试卷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试卷讲评;教学质量;实效性

试卷讲评课实际上是复习课和习题课的延伸,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课型,在每章节内容结束、月末、期中及期末阶段都会有一次考试,考试过后教师就会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讲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做试卷的答题情况以及得失分的分布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说每章节后的单元会考,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是否掌握透彻,进而通过试卷讲评进行查漏补缺,尽量让学生充分掌握章节的每一个重点知识点,强化理解。月考、期中考及期末考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回顾重要知识点,理清知识系统以及思维系统,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规律与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进一步扩展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当前初中物理试卷讲评课常见的问题

目前,在初中物理试卷讲评课中,很多学生经常会存在评讲不及时、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重点不突出以及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1.评价不及时

很多教师在考试完后,总会拖三拉四,在新授课、习题课后再安排试卷评讲课,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都很在意,而且对试卷的基本类型以及具体题型的大概解题思路都记忆犹新,一旦时间过长,学习新知识后再进行试卷评讲的效果显然会大大折扣,学生基本上都忘记了考试题型与解题思路,而且也没有考后那种急迫的心情。

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

当前试卷评价的基本方式都是教师对答案、指导学生错题解答的评讲方式,教师很少给学生自己发言的机会,导致学生对评讲的兴趣懈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解答错误的真正原因。

3.重点不突出

很多教师评讲的模式都是从整张试卷的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注重每一个的细节,平均用力,并未突出重点,而且几乎每道题都点到为止,忽视了对重点题型的延伸、扩展。二、提高初中物理试卷讲评课质量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由于试卷讲评课具有容量大、节奏快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评讲时应遵循及时性、重点性、针对性、准确性以及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开展有效策略。

1.对错题应追根究底

很多教师在试卷评讲时,只针对错题就题论题,并未对错题的成因刨根问底,教师首先应该清楚错题只是反映学生学习中客观存在的问题,针对一些错误率较高且典型的错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错题成因,重点讲解该种例题的盲点、易混点和易错点。比如说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一块质量为62.4kg的正方体铁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为100平方分米,求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有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将题干中已知水平桌面的面积直接当成铁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计算,进而发生错误,具体错误解法:①根据公式F=mg,计算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62.4kgx10n/kg=62.4n。②根据公式p=F/S,计算铁块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为p=62.4n/100=0.624(pa)。该学生犯了两个典型错误,将受力面积弄错了,计算压强时将面积单位的平方分米看成了平方米。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压强公式p=F/S中,F的单位应为n,而S的单位应为m2。在计算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时,应根据物体的质量(m)与密度(p)的公式求出底面积,进而得出受力面积进行计算。

2.评讲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理清题目思路与知识联系

在评讲物理试卷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有一笔没动的空题,说明学生对该种题型完全没有解题思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学生没有掌握该种题型的分析方法,并不是学生相关知识没有学到家。在考试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利用相关的物理知识与题目中重要信息进行联系分析,导致思维障碍,这也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原因,对该类空题题型,教师在评讲时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题干中的已知量、未知量、物理过程与状态、欲求未知量等基本信息,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比如在评讲汽车功率计算的相关题型时,中考中常会将汽车功率问题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作为压轴题形式出现。学生在该种题型失分最严重的原因是不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相关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试卷评讲过程中,应重点讲解相关物理知识与汽车工作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该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为:首先应根据公式Q=qm计算出汽车发动机内由汽油燃烧产生的总热量,理论上会有一部分热量会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w),可根据公式Y=w/Q计算得出。汽车的功率主要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做的有效功,可根据p=w/t计算;若汽车是以匀速状态行驶,汽车的牵引力计算可以根据速度公式V=S/t,做功公式w=FS或功率公式p=FV计算得出。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试卷讲评课的质量水平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甚至整个中学教学质量而言,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分析错题成因,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知识理清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红燕.物理试卷讲评课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5).

[2]王明珍.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知识窗(教师版),2011(04).

[3]刘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初探.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高中生物试卷篇10

一、2012年福建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

2012年我省高考物理试卷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全卷难度较适合,深受广大一线师生的欢迎和认可,也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2.题型稳定,与《考纲》和《说明》吻合,维护了《考纲》和《说明》做为中学教学方向标的地位。中学师生的教与学有了明确的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折腾。

3.试卷突出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杜绝繁、难、偏、怪的试题,落实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真正体现教改的理念。

4.全卷有两个亮点。其一是:实验题(1)虽为陈题,但陈中出新,试卷通过考查双缝干涉实验中仪器的安装、调节、条纹的计算等,较全面地检查学生有否真正做过该实验,引导中学教学重视真正的实验。(2)通过考查实验电路的连接,万用表盘示数与档位的对应读数,1/U-1/R图象求解电源的电动势等,较深入地考查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尤其是最后一步,要求学生具备将实验方法在不同情境中进行迁移以及较强数形转换能力。其二是第22题是道信息题,考查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旋电场对带电球所做的功,该知识中学物理没有学过,学生需通过对试题题干的阅读,获取相关新知识,并将其与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构建。具体说,求解本题,学生必须:①从题中知道变化磁场的周围空间中会感应出涡旋电力线;②要能判断出这些涡旋电力线的中心位置和所在平面;③要将涡旋电场这一新知识与已学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联系起来,并改写法拉第定律的新形式(e·2πr=ΔΦ/Δt)。

因此,本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新旧知识的融合构建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这样考,能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否感受“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进行迁移应用,引导中学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

当然,试卷也有不足之处:①有些地方文字表述不够简洁,流畅和准确,如,14、15、16、17、19、22等题;②有些试卷的科学性有待商榷,如,18题,金属环穿过条形磁铁时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应与环刚下落的高度及磁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和强度有关。因此,波形应该是多种可能的;又如第20题,置于在加速旋转转盘上的物体,其所受的摩擦力应包括向心方向(f向=mω2r)和切线方向(f切=mβr,β为角加速度),而参考答案仅考虑向心方向,这是错误的;③全卷考查知识点分布不合理,影响试卷的覆盖范围,降低试卷的效度和信度,如,16、20、22题均考及圆周运动,16、17、21题均考及功的计算,14、22均考及电磁感应。在只有13道试题的试卷中,如此重复必造成其它知识点难以考到,这是很不应该的。

二、自主命题四年内,各知识点出现的情况

表1中录出2009年以来福建高考物理卷各题中出现的知识点,从表中可见:选择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①圆周及天体运动,②交流电、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③匀强电场性质,④机械振动与机械波,⑤牛顿定律的应用,⑥电磁感应,⑦光的反射、折射、色散、衍射、干涉、偏振,⑧一道学生未曾学过的信息题。实验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①用电表测电阻或电动势和内阻,②有关打点计时器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计算题出现频次最高的是:①带电粒子在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③动能定理的应用。选考题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动量定理、原子物理。

表1

三、如何复习迎考

高考理综物理试卷由于受题量、考试时间、难度系数的约束,还得顾及力、电、光、热及原子物理等各大知识板块的分布,也得尽量覆盖更高的知识点(如力学中的振动、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更要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因此,其知识点变化的余量不化上述统计的四年来各知识点出现的频度特征,将会在今后的试卷中继续得到体现(除非高考的形式及教材内容发生大的变化)。

针对高考试卷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高效地制定复习迎考策略,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保障。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

1.高考试卷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一般会放在动力学和电学上,因此,对于振动与波、光学、原子物理、动量守恒、热学等知识内容的复习,不必挖得太深。只要让学生按课标掌握即可。

2.想方设法,确保基础分的获得。像:圆周或天体运动,交流电,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匀强电场的性质,振动与波,光的特性,原子物理等知识内容,在总题量只有13题的高考试卷中,起码出现5题,分数占30分以上,这些内容的试题一般均是中等难度以下,只要切实理解这些概念、规律,不必做很大的拓展和练习,获取这些分数是容易。因此,高考复习工作首先要确保这些分数的取得。

3.立足基础,破解难题。高考试题是千变万化的,想通过在题海撒网来网住高考题,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大量的试题练习,会使师生疲于奔命,养成学生不求甚解,盲目套用方法的习惯,削弱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无法适应新题,试题情境一变,学生就束手无策。有的教师想通过猜题的方法押中高考题,其命中的概率也是很低的,而且会给学生前瞻性的期待,一旦期待破灭,学生就会乱了方寸,失去了应有的水平。因此,这两种复习策略都是得不偿失的。事实上,高考试卷中上难题大都放在力学和电学,而且不单纯是静力学,也不单纯是运动学,多为动力学问题或是动力学结合电磁问题。因此,考前复习的要点应放在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的理解,定理定律的适应条件分析,以及基本解题思路的展开上,切忌追求多而泛的蜻蜓点水式的复习方法。一句话,就是要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破解难题。

4.要重视信息题的复习训练。首先,必须明确信息题是近期高考命题中的热点。我省自己命题四年来,每年均有一道以上涉及中学生尚未学习内容的信息题。查阅全国试卷,该类试题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估计是考虑到该类试题能考查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检验新旧知识融合建构的思维品质,以强调今后适应知识暴涨和社会发展需要,纠正现有中学教学偏重势利(有考有教,无考不教)的弊端。因此,高考试题出现信息题不是偶然的现象,而几乎成为常态。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重视。

解答信息题与解答一般情景新颖的试题不同,一般情景新颖的试题只要求学生对新情境进行物理模型的构建,之后即可以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而信息题即涉及学生未学的知识,也涉及新颖的情境。由此,即要求对新情景进行建模,也要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并立即进行应用,相比之下,要求是较高的。因此,高考复习必须对这类试题进行适当的训练,具体要解决如下问题:

①仔细审题,大胆接受题目给予的信息。高考考试的时间是十分珍贵的,但再珍贵也要舍得花时间来准确读明题意,这是解题的前提,题意理解错,全盘皆错;信息题中所给的信息,学生要大胆直接接收应用,不必怀疑(哪怕题给的信息是不正确的,也照用不误。2011年福建卷第22题,题中所给的粒子运动轨迹就不是完全正确的,但试题照用不误),不必证明(除非试题要求证明,否则要浪费大量的时间)。

②及时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信息题中所给的新知识、新结论,不是解答该题所需的全部知识,试题要获得完整解答,还得要求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综合,将新知识建构于旧知识得体系中。

具体说,就是既要认同新、旧知识均为正确,又要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使它们互不矛盾、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例如2012年全国卷的“已知球壳物质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求地球上深为H的矿井底的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在该问题中,给出球壳物质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这一新知识,但球壳内的物质间的引力问题还是符合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一旧知识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球壳对壳内引力为零这两个知识结论都是正确的,都要求学生认同。并努力使它们相互融合。

③利用新知识的适当条件,帮助建立物理模型。信息题中给出的学生尚未学过的新的知识结论,有其适应的条件或范围,这些条件或范围,正是启示我们将试题的情境转化成物理模型的重要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切入点。

例如上面提到的关于求解矿井底处的重力加速度的试题中,试题给出球壳对壳内物质万有引力为零这一新知识,这一新知识的条件是球壳,结论是:壳对壳内的物质万有引力为零。显然,这一新知识是给我们求解矿井底加速度服务的。如果学生能从“球壳”这一新知识的条件出发,将地球从矿井底处进行分割,使其一部分成为矿井底上的球壳,另一部分是矿井下的球,井底上的球壳部分引力用题给的新知识求解,井底下球的引力用已熟知的万有引力公式进行求解。试题即迎刃而解。

总之,复习训练信息题,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而要在解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解答这些试题的方法,并形成较熟练的习惯。

5.教给学生应对表述不太规范,科学性不太严谨的试题的方法。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高考试卷命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理解试卷的不足或错误是难以避免的,省内自主命题,命题者大都来自中学和高校的一线教师,是临时抽调的,他们与我们一样,平时均有自己繁重的工作任务,命题只是他们业余的工作,要使试卷十全十美难度更大。因此,出现表述不严谨,不规范,科学性顾及不够的现象在所难免。既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要求学生有应对的心理准备和作答的方法。

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17题:“图1所示,a、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剪断轻绳,问:从剪断轻绳到物体着地,两物体的速率变化,机械能变化,重力势能变化。”在这一试题中,轻绳剪断后,a、B两物体是不同时着地的,试题要求求解的是“从剪断到a着地这段时间内?”还是要求求解“从剪断到B着地这段时间内?”题意表述不清楚,如果学生在考场上一直拿捏不定,会耗费考试时间,对成绩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教学生,在“没有特指时,就认定全部”处理方法,(即:没有特指谁着地时,就认定a、B两个物体均着地时),这样可以减免因试题不明确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