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背影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8:16

爱背影篇1

温暖的午后,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红木地板上,照在爸爸的身上,形成一道影子。五岁的我站在爸爸身后,看着爸爸站在凳子上挂卡片的身影。一张张英语卡片被爸爸挂到了房顶的绳上,爸爸回过头微微一笑说:“女儿,看看挂歪了吗?”我快步蹦到爸爸面前,笑嘻嘻地说:“没有!”爸爸一把把我抱起来,骑到他的肩上,指指卡片上的英语单词:“这个念什么?”“Father!”我流利地说了出来。“真棒!”爸爸笑了。

记忆里常常出现这个情景,它还时时在我的梦里出现。当时,爸爸把单词打印出来做成卡片,教我背单词。每次望着爸爸的背影,总觉得很高大。现在回想起来,才懂得他的背影高大的原因,不只是当时我年纪小个子矮的缘故,还有他的良苦用心,那深沉的父爱。记忆里伟大的父爱,深沉的背影,终身难忘。

今天是冬天到来的第一场雪,夹杂着雨,冰粒噼里啪啦地落着,冷风呼啸着,我想起了记忆中那年的雨,也有爸爸的背影。

傍晚,屋外,大雨不停地下着,雷声时而响起,天空漆黑一片。不久,拍打窗户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老师打开窗户,向外看了一眼,马上关上窗户,轻叹一声:“下冰雹了!”

下课了,我背起书包跑出教室,雨依旧很大。我焦急地寻找着那个身影,穿着紫色雨衣的爸爸站在补课班门外,不停地向我招手。我兴奋地跑到他旁边,爸爸把雨衣穿在我身上,然后坐在电动车上,我坐到后座,雨水很深,已经没过了我的鞋。我望着顶着风雨骑车的爸爸的背影,心里非常感动。风好大,把爸爸的雨衣吹了起来,我急忙把雨衣拉了下来。前面的爸爸大声说:“女儿,别管爸爸了,坐好了,抱紧爸爸!”就这样,我们艰难地回到了家。我这才发现,爸爸身上都湿透了。我问道:“爸爸,你来接我的时候赶上冰雹了吗?”“赶上了,别担心,我没被砸,到屋檐下躲雨了。”我的心里有一丝酸楚,看着眼前爸爸湿透的衣服,脑海里想象着他躲雨的情景。

爱背影篇2

事情还得从隆尼刚进入初中的时候说起,那时的他,也就十二三岁光景吧――

一个礼拜日,隆尼到一位同学家中去玩,同学捧出了一本精美的相册给他看。那是一本怎样的相册呀!相册中的主人公全都是同学一人,其他人当然也有,可只能算是配角。从依偎在妈妈无限柔情的怀抱里喝奶,到一个人躺在摇篮里睡着甜甜的觉;往后,会爬了,会笑了,牙牙学语了;再往后,过第一个生日了,第二个生日了,第三个生日了……直到进幼稚园了,开始读小学了等等。相册是按时序排列的,每一张照片的下边还配有简要的说明文字,使人一目了然。欣赏这本相册,便等于欣赏了同学灿烂的童年,听到了同学幸福成长的脚步声。

同学告诉隆尼,这本相册。正是隆尼的父亲亲手拍摄并制作的。

隆尼非常诧异,父亲一直在小镇上开着一家照相馆他是知道的,但是,父亲花费多年心血为别人家的孩子拍下了这许多的照片,他却一点也不知道。隆尼想,父亲给别人家孩子拍摄和制作的相册肯定还不止这一本。

隆尼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就像是打翻了一只五味瓶――父亲能给别人家的孩子做这么精美的相册。却为什么不给自己做呢?为什么自己见到的幼年照片只有唯一的一张呢?并且,这唯一的一张照片还只是个背影呢?

隆尼记不清自己是怎么和同学告别的了。他眼里含着泪,一路小跑冲回了家。他看到了父亲,父亲佝偻着身子正在调配冲洗照片的药水。

“我的孩子,你回来了!”父亲慈祥的问话,和平日无异。

隆尼没接父亲的茬,却对着父亲瞪圆了眼睛:“我问你,你给很多的孩子拍摄和制作了成长相册,是不是?”

父亲回答:“是。是啊,这可是我想出的一个不错的挣钱的服务项目呀!”

“这要花费你很多的时间、很多的心血、很多的爱,是吧?”隆尼步步紧逼。

父亲看着儿子:“孩子,今天你是怎么啦?”

“怎么啦?”隆尼歪着脖子,就像一头发怒的小非洲狮,“能给别人家的孩子拍,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儿子拍?而且,仅有的一张还是个背影?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面对儿子连珠炮式的问话,父亲终于明白了。他忙不迭地向儿子道歉:“对不起,我的孩子。爸爸光顾着挣钱,却忽视了自己的孩子。对不起,请原谅!”

“现在说对不起,还有什么用?我不能原谅你!”隆尼吼叫着,哭着冲回了自己的小房间。

隆尼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就去世了。隆尼有时会问起自己儿时的事,父亲只是说,他们是从一个遥远的地方搬迁到卢安瓜河畔这座小镇上来的。什么原因,父亲没说。父亲打理一间照相馆,日当爹,夜当娘,将儿子一天天带大了。父亲对儿子好,儿子对父亲也亲。有好吃的东西,父亲给儿子留下了,儿子总会用稚嫩的小手掰上一半送到父亲的嘴边:爸爸吃,隆尼才吃!可这一次,儿子却真的生了父亲的气。

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往前过。在这期间,儿子变着法子又问过几次,可每一次,父亲总搪塞着。儿子虽然觉得心中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却也不得不放下,而将心思放在了学业上。

高中毕业,隆尼考入了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一所医科大学。毕业以后,他在首都卢萨卡一家颇具规模的医院当上了外科医生。幸运的事接踵而至,不久,一座大型铜矿董事长的干金看上了隆尼,他们很快便结婚了。

隆尼打电话给小镇照相馆里的父亲:“不要再苦自己了,跟我搬进首都一道住吧。”父亲在电话的那一头回答:“上了年纪的人。不大适合住大城市。”隆尼对父亲仍然心存芥蒂,也就不再坚持了。

一年以后,隆尼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名女婴。当他在医院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之后,一下子便惊呆了――女儿虽然眉清目秀,却天生是个兔唇,而且属于很严重的那一种。因为除了唇裂之外,女婴的上腭也是开裂的。

隆尼是学医的,他当然会想到:兔唇是会遗传的,莫非自己……

偏偏祸不单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他又接到父亲因病突然去世的消息。隆尼来不及多想,随即从卢萨卡的妇产医院赶回了小镇。

处理完父亲的丧事,隆尼在父亲的遗物中有了新的发现――一个陈旧的牛皮纸包里有着一本同样陈旧的相册。相册中所有的男孩显然是同一个人,从出生、满月、一百天,到一周岁、两周岁……全都是按时序排列的。令隆尼非常震惊的是,照片上的幼儿也是个兔唇,而且看上去很严重。刹那间,隆尼明白了――这个男孩不会是别人,恰恰正是自己。

和相册放在一道的。还有父亲留下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我亲爱的孩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肯定已经清楚了一切。爸爸还想告诉你的是,我本不想带你离开老家,可有些人看到你脸上的缺陷,很不友善。在那些日子里,爸爸十分难受。爸爸不能容许自己的孩子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伤害。所以,在凑齐了为你出国动手术的费用并成功为你做完了手术之后,我就将家搬到了现在的这个小镇。爸爸希望,从那往后,你身上的阳光会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的灿烂。

爱背影篇3

那是那年夏天。

她走进我们班,她介绍自己姓夏,告诉我们她名字中的奥秘。并说:“你们以后可以叫我夏老师。”我只是淡然的看着这一切,因为我觉得这位夏老师结局或许一样,被同学气走。

叮铃的声响如约响起,她教的第一节课,我清楚的记得,同学们像往常一样不听课,时而嬉戏时而打闹,她背过身在黑板上写着秀丽的字体,完全不理会调皮的同学,面对微笑地讲着,她明亮的明眸,仿佛是个无底洞,深深地吸住了我,让我无法逃离。就在我觉得这堂课快要结束时。她说:“那位穿蓝衬衣的女生请读一下第三段。”

我愣愣地看着她,手指指向自己,冲她做口语:我?她说:“是啊!读一下吧!”她的眼睛柔情似水,不容拒绝,我木木地点点头。起身拿起书读着,声音小得比蚊子还微弱,旁边的同学嘲笑着,我羞涩地看着她,祈求她让我坐下,她只是淡淡地说:“继续吧!其他的同学不要说话,静静地听同学读……”我第一次感到被老师尊重,我望了望她,眼中噙满泪水大声地朗诵,她赞赏地说:“这不是很好嘛!你可以做的更好,加油!”话语落下,掌声响起。泪早已落下。

望着夏老师转身的背影,我的心中满满的都是爱。

那是那年冬天。

冷冽的寒风冰冷地吹着,没有一丝阳光照耀,身体凉凉的。这天,下了一场大雪,雪盖过脚面,我推着车子缓缓前进,马路上早已有行驶的路迹,我横着穿过,殊不知旁边竟有大卡车飞快冲来。有那么一瞬间,我明白是夏老师推开了我,她身上的那股味道,久久不能忘怀……

那天,夏老师出院,我去看她,望着她那弱小而单薄的身躯,我有些不忍,但还是微笑向前走去,对夏老师说:“谢谢!”老师转过身温柔的看着我,大眼睛扑闪扑闪,修长的手指划过我的发丝,说:“你啊!要小心懂么?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走了要好好学习好好听话。”我疑惑的问道:“走?夏老师,您走去哪里?”“呵呵,小丫头,你忘记了我只是在学校实习而已啊!老师要出国。”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夏老师向我招手说再见,我明白这一别是再也不见。

望着夏老师转身的背影,我的心中满满的都是爱。

手机的震动把思绪拉回,我没有看短信,只是静静地望着夏夜的星空。

爱背影篇4

我看过许多书,从书中,我认识了舍己为人的蒙古猎人海力布;淳朴、憨厚的少年闰土;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蔺相如。但是我还是喜欢课文中的《学弈》这一课中所讲的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全国最会下棋的弈秋同时教俩人下棋,但他们的学习态度却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也”“为弈秋之为听也”。

另一人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然俩个人一起学习,但却心不在焉。同时学棋,三心二意的人永远不如专心致志的人学得好。

记得有一次星期六的下午,我在写作文,一听,外面的电视正播着我最喜欢的流行歌曲,于是我就来到客厅,边写作文边听音乐,作文写完了,妈妈一查,说:“作文读不通,重写。”

学弈中的那个人边下棋边想射大雁,而我却边写作文边听音乐。

爱背影篇5

一、导

(放mtV刘和刚的《父亲》)

师:一曲歌罢,感慨良深。同学们这是一首父亲的赞歌,它唱出了儿子的心声,诉说了父爱的伟大。父亲他佝偻的饿“背”支撑的是生活的重荷,他多皱的脸,记载的是生活的沧桑,他长茧的手,托起的是稚嫩的希望,谁能忘记父亲的,谁又能抛开父爱的目光。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和朱自清先生一起回忆他和父亲的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体味人世间那至善、至真的父子深情。好下面我们就走进朱自清,走进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二、读

师:首先请大家听配乐散文《背影》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境。(学生欣赏,入情入境)

师:课文听完了。请大家模仿你们听到的语速、语调,自由朗读。进一步体味文中那令人难以割舍的人间真情。(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生a读课文1――3段)

师:读的好,感情定位准。(生H读课文4――5段)

师:读得也很流利,但,美中不足啊!

生D:太紧张了,速度快。

生H:我的声音也比a同学小,的确紧张。

师:好,自我批评的很及时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好同志”吗!我们大家鼓励他再读一段好不好。

生众:(自觉鼓掌。生H读第六段)

师:Good!(生笑)读得非常好,读音准,很有感情。祝贺你战胜了自己。请同学们继续。(生F读结尾段,生自觉鼓掌)

师:读得太棒了!同学们已给你最高的评价了,老师刚才也差一点流泪。

三、联

师:课文读完了,多么感人的文章啊!叙述了父子之间最平常的小事。却道出了父子之爱博大深厚这一永恒不改的主题。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之于,不禁让我想到生活中自己的父母,对自己那无微不至的关爱。“雨中的一把花伞,雪中的一条围巾,失败时的句句鼓励,成功时的声声祝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讲述一下自己被关爱的故事吧?(大屏幕出示)

生K:晚上,特别是夜深时,妈妈爸爸经常给我盖被子。

生F:每天,我放学回家,妈妈都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身前。

生e:夏天下雨的时候爸爸来接我,他把伞罩在我的头上,他自己却淋湿。

师:这是一种爱的奉献吗?感人。

生D:老师,我有同作者同样的经历,我家在外地,来这里上学那天也是爸爸送我的。当时爸爸嘱咐我,又怕这、又怕那,我很生气。现在想想我真是不能理解爸爸!我想向爸爸说声对不起!

师:好,我代表你的爸爸向你道一声:谢谢,谢谢你的理解。

生J:老师,爸爸妈妈,也有不关爱我们的时候,小学的时候,我和同学打架,把头打破了,爸爸不但没有帮我初期,而且还狠狠的批评了我,到现在我还生气呢!

师:(笑)是吗?爸爸这个样做同学们说对吗?

生i:老师,我认为父母对子女严厉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

生K:我也这样认为,严厉是爱的变式表现。

师:太好了,可见大家已经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了,这位同学你好生气吗?常言道:父严则子贤吗?(生笑摇头)

四、悟

师:同学们都有被关爱的经历吗?(大屏幕打出父亲背孩子的画面)

生:有

师:非常好,老师都被感染了,我已经感悟到同学们和父母亲人间的浓浓亲情,血浓于水。我们再捧书读此文时,定会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是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下面就请大家各抒己见。谈出你对本文的理解。(大屏幕打出你是最棒的)

生a:老师“背影”这篇文章写的真实感人啊,只是时代与我们太远了,远了,其中情感就象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生n:我认为“背影”这篇文章是以“背影”为全文的行文线索,在

叙事中让我们感到了父子情深。

师:你分析的真好,全文正是以“背影”为线索来讲述父子间的故事

的,那么同学看文中出现几次“背影”?

生(齐答4次)

师:对,4次。同学们反应真快,可见大家的确进入了情境。那文中

四次“背影”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的呢?

生H:一写“背影”在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难忘。

生D:是开篇点题,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生F:二写“背影”“过铁道买桔子”情意甚笃,好象电视写镜

头一样重在刻画、突出。

师:刚才是Good,现在是Verygood。(生笑)同学们继续。

生K:三写“背影”父子告别,车站分手,惜别背影。四写“背影”

文章结尾,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

呼应。(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四次背影和对应的情感)

师:好。四次写背影中,“过铁道买桔子”一段写的最为具体、感人。

下面,大家带着屏幕上的问题,分组来研习此段,感受父爱的伟大。(学生以四人一小组,共同探讨。老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师: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哪组先发表意见?

生m:我认为文中具体写“背影”的是:“我看见……努力的样子。

生H:对,体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主要是一些动词。有:探、攀、

缩、倾。

生D:我补充,除了这些动词还有“蹒跚、努力”。

生o:我同意,我觉得“蹒跚”用的最好,平时父亲走路都是很困难,

何况要穿过铁道,做许多高难的动作,那该多艰难呢!可想而

之。

师:分析的好!作者以“蹒跚”设伏,突出了父亲买桔子的艰难。

生w:老师,本段写“过铁道买桔子”艰难,对父亲的穿着描写是

否多余?我组一致认为没有用处。

师:好,问题提得好。同学思考一下穿着描写真的没有用处吗?为什

么要写呢?

生Q:我组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非常有用处。1、写穿着能

表现当时父亲的境况:当时,祖母去逝、父亲失业、变卖典质、

家境惨淡。正是在此种心境下“背影”才能最深刻。2、写穿

着,已让人感到笨拙了,再做些许较难动作不是更难吗?

生F:我们小组也是这样认为,只有在特殊的心境中才能感到“背影”

的感人父爱的深厚。

生i:我也这样想,我还想起,有一次去外公家,爸爸送我时,也买

来了水果,只是当时的心境较好,没什么深刻的印象,还有爸

爸给我买的是苹果,不是桔子。(生笑)

师:可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之特殊的心境用心来描绘的事,

自是与众不同。父亲买桔子如此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买?

买来桔子时,心理却象轻松是的?

生L:父亲疼爱儿子,为儿子吃苦受累心甘情愿。买来桔子觉得儿子

在车上可以不受干渴之苦,心满意足感到特别的欣慰。

师:分析的精彩极了,特别是同学们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比照,讲出了

肺腑之言。让们再次去感受父亲过铁道那感人肺腑的一刻。(播放过铁道买橘子的视频)(学生和听课教师感动落泪)

师:(激情总结)是呀!“过铁道买桔子”这样平常的小事,演译了最感人的一幕。通过对父亲穿着、语言,特别是动作的生动刻画,我们见到了一位父亲家境惨淡、处境艰辛、走路不便,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桔子的感人画面,就在这一瞬间。“背影”父亲的特殊精神面貌,便永远地定格在了作者的脑海中,成为儿子生命中最为感动的最为精彩的回放。多感人的画面啊让我们在此情意绵延间,作者写“背影”目的何在呢?

生G:重在体现父亲爱了,“背影”都是爱的具体表现。

生L:我同意。

师:答的非常好。本文抓住父亲的形象特征“背影”四次着力的描写,

父亲的情感浓缩此间,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此爱

人世间无可比拟,拥有此爱,欲以何求?

师:同学们生活中,父爱深深,我们不曾捡拾。那本文的作者面对至

真的父爱就没有真情流露吗?

生众:他哭了。

师:他流泪了,他用自己的泪水对父爱作了最好的诠释,用泪水展示

了自己内心的感激。作者在细刻“背影”的同时又几次提到流泪

呢?用意何在?(生沉默)

生K:本文作者四写“背影”,自然也四写“流泪”。

生L:我同意,本文四写“背影”。一写“背影”祖母去逝、家境惨

淡,因悲伤而流;二写看父买桔子作者因感动而流泪;三写车

站送别时依依不舍,流的是依恋的泪;四写流泪在结尾,泪光

中回忆,流的是怀念的泪。

生m:我认为他分析的前三次流泪都对,只是结尾部分不是怀念的泪

而是思念的泪。

师:好,谈的好,你能说说“怀念”与“思念”的区别吗?

生m:只是感觉。

师:好,怀念较思念程度深了许多,一般对失去的人或事物用怀念。

(生点头)诸如:“怀念去逝了3年的爷爷。”我们继续……

生p:老师我认为:作者四写流泪意在表现子对父亲的感激与怜爱,

即子怜父。

师:太Good了(生笑),在我们共同研习合作交流中,本文的主旨

显而易见,主旨是?

生众:(齐声回答)父爱子、子怜父。

师:的确。一展全文,作者在特定的心境中,四写背影、四写流泪,

父子相爱相怜,此情难舍,合奏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性赞歌。“父

爱子,子怜父”的真情告白,自然成了千古不变的主题。我相信

你们与作者已产生了心弦的共振、情感的共鸣。下面,让我们合上书、闭上眼,回味课文中生活里,父子间那真情无限的每一片段。(学生闭目回想2分钟)(播放父亲的伴奏曲)

六、结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是精彩至极。可见大家真正地读懂了父爱领悟了

亲情,也一定从文章当中感悟到了许多?哪位同学能够真诚的告

诉大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生Q:老师通过“背影”的学习我真正体味到了父爱的伟大。

生J: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爱。

生L:我们应该孝敬父母长辈。

爱背影篇6

[关键词]《断背山》;同性恋;道德;传统;颠覆

一、引言

《断背山》是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浪漫题材的影片。该片向观众展示了两位来自偏远山区的男子背俗而刻骨铭心的感情,讲述了两个牛仔深陷痛苦的爱情之中20余年,最终以悲剧结尾。这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深刻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在特殊社会环境下同性恋与异性恋的道德矛盾冲突。2005年9月20日,此部影片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金狮奖,同时获得其他三个奖项。李安作为华裔最杰出成功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以文化冲突为出发点,以独特的华丽而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表现手法吸引了西方人的关注。

同性恋题材一贯以来都是敏感题材,很少有导演涉足。早期的这类题材电影大多数都是以批评声音为主,认为同性恋是不道德的,并且是和色情有关的。自20世纪以来,批评声音逐渐转变为同情的声音,大多数抱着人道主义精神学习研究这一人类现象,结果是为同性恋群体提供了支持。20世纪末期,各类激进组织和群体的出现,使得批评声远离社会,他们提倡快乐第一,对于道德和公共标准则忽视不管。

同性恋题材的作品比起普通的爱情题材作品有更多的禁忌及冲突,其中的人类普通情感及文化因素更多地被拿来谈论或是比较。《断背山》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观点:对于同性恋这个敏感问题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只是让观众以同情或是批评的眼光来评判,这个观点大大有助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明朗化。

从时代、自然环境和当今社会的道德文化标准等视角来考量影片中的主人公,深入剖析了两个男人之间的不同寻常的,而且是违道德准则的爱情,这个主题的选择和影片类型的改革可以说都是出自导演李安之手。影片更多地揭示了导演对于同性恋人之间的爱情的理解和诠释,使得观众对同性恋群体再一次关注,体会他们对快乐生活的理解与辛酸。《断背山》是一种人类社会现象的体现,影片告诉观众,同性恋者应该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与地位,影片的创新为对传统题材的颠覆做出了榜样。

二、对传统“爱情”的颠覆

《断背山》表现的是一种爱情,不幸的是这种爱情发生在两个男人身上,成了同性恋。既然是爱情片,表现爱情的手法就至关重要,因为表现爱情的电影手法实在太多。观众经常在一部爱情电影中会提前知道男主人公会对女主人公说什么、做什么,因为这些电影都大同小异,就如我们在所有的韩剧、港片里面都会听到一些相似的话语一样。

但《断背山》突破了这个藩篱,影片颠覆了观众的观影经验。表现分离,用打架,用倒在墙角想吐来展现;表现重逢,用暴力般的拥吻,用赤身跳下断崖来表现;表现孤独,用极度绚烂的烟花,用激烈高昂的舞曲来体现;表现爱情的浸润和永恒,用山、马、篝火和两个相拥的人来诠释……是的,观众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清晨,恩尼斯和杰克相拥而立的画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永恒,只因为有爱。当然,还有那两件像皮肤一样合在一起的血衣。《断背山》令观众耳目一新又震撼心灵的表现方式太多了,这是它能从众多爱情电影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杰克等了20年,直到死都没有等来恩尼斯的一句“我爱你”,甚至连一句承认都没有。他驱车14小时来见恩尼斯,却被恩尼斯的一句“我要陪我的女儿们”给回绝。只记得那句“恩尼斯,你知道吗,有时候我想你想得心好痛”。最后杰克死了。如果不是恩尼斯的明信片被退回,可能他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了吧?影片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恩尼斯在杰克死后回到他的老家,看见了那件他曾在断背山穿过却遗忘在断背山的衬衫,杰克又把它带回来了,两件衬衫,杰克的衬衫紧紧抱着恩尼斯的衬衫,只留下恩尼斯一人抱着衬衫痛哭流涕。最后一段,恩尼斯将衬衫挂在了自己的衣橱里,但是,这次是恩尼斯的衬衫抱着杰克的衬衫。就像是说,这次换我守护你了。本片只是通过对某一特殊情感的描述,来表达一种广义的爱情理念,对同性恋的认同并非导演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是唯一目的。既然这么多人会因为金刚那超越物种的博爱而潸然泪下,还要用异样的眼光给人与人之间这种纯真的情感贴上标签,那么如果两位主角换成一男一女,该片在众人眼中恐怕只是一部寻常的爱情电影,还会获得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关注吗?而且本片颠覆了普通人眼中一以贯之的同性恋形象,因为他们并不像我们一向认为的那样――双方一定有身份上的性别区分。从外表上看,恩尼斯粗犷,杰克俊美;而从个性上看,恩尼斯软弱,杰克率直。观众无法对他们的相对身份进行确认,而真爱又岂是在乎身份的呢?

每个人心中深藏的隐秘情感,因为种种束缚而无法示之于众,最终只能发出“此情可待,当时惘然”的感叹。其实这样的主题在众多婚外恋题材的电影中并不鲜见,传统道德的约束、理智情感的矛盾、情义两难的困境,无论是大胆追求还是懦弱隐忍,每每都成悲剧。李安的讲述方式,典雅含蓄,人物情感含而不露,避免了任何煽情场面,于淡淡然中不断积蓄纤细入微的深情。当然本片也有激情戏,但这与“含而不露”的风格是并不相悖的,反而因真实而平淡,因坦然而感人。

三、对传统电影的颠覆

李安导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断背山。”《断背山》中的断背山既是片名,也是主角魂魄所系,它存在于一些人心中,而非眼前奇景,不是要你看见,而是要诉诸你内心的想见,传统意义上的爱情会告诉你,他们只能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上相爱,因为他们的爱是禁忌的爱,见不得人的爱,只能偷偷摸摸进行的爱情,因为孤独,他们释放了他们的心灵,解放了他们的,就像他们要用异性恋来隐藏他们最基本的性取向,必须借用世俗的假面来压抑翻滚的情潮,李安导演的成就就是跨越了这一传统境界。[1]

杰克与恩尼斯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他们之间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诞生在这个柔美的地方。1963年那个怀俄明西部的灿烂之夏,两个19岁的性格迥异的孩子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段短暂宁静的山路,让他们徘徊了整整一生。《断背山》中尽显美国西部风光之美,导演李安潜在的目的是想把《断背山》塑造为恩尼斯和杰克心目中一座美好而虚幻的精神家园,正是这个精神家园支撑了他们长达20年的忠贞爱情。也有可能,在李安看来,真正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这么虚幻吧,它只存在于尘世之外的“断背山”。现实与虚幻的对比,这就是《断背山》不同于其他电影的独特之处吧!

四、对传统基督教的颠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可以看到追求另类的个性替代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看到性的瞬间高潮替代了宗教满足感。同性恋以及伪同性恋必将迅速壮大队伍群体,因为时代背景给予了足够的诱因。李安不仅对电影艺术有大师的驾驭能力,也对人格情感有深刻的认识。《断背山》护卫了同性恋文化一直以来最虚弱的命门,并通过演绎同性恋情感去重新诠释人类的真爱,在《断背山》的告白下,似乎传统异性恋显得卑下了。电影中,两个主人公从开始赶羊上断背山放牧,杰克负责放牧羊和防止狼突袭猎捕羊,晚餐和早餐时回到营地。恩尼斯负责在营地煮食和定时到山下补给食物。导演安排了放牧羊又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一:上帝在伊甸园最爱的动物。象征二:羊群即社会,英文中有“FollowingLikeSheep”,中文可翻译为羊群心理,或随波逐流之意。杰克和恩尼斯一直都是在羊群之外,并不是当中的一分子。由此可看出他们的爱情并不被上帝认同,有悖于基督教传统,但断背山又确确实实成了他们的伊甸园,断背山成了他们爱情的唯一见证和认可。

《断背山》彻底颠覆了西方基督教的传统,颠覆了原先西部片中牛仔形象的英气侠肠。日常生活的平淡对应两人重逢后激情迸发似的喜悦;绚烂的烟花对应内心极度的孤独;一年的爱情修成正果对应20年爱情的无奈和忠贞;因为害怕失去工作,把两个女儿甩给正在工作的妻子,却不愿意请半天假,而与杰克重逢后,走个一两天也无所谓,这种感情上的差距才是最令艾尔玛无法忍受的地方。杰克的妻子复述杰克死因时的平静与知道丈夫最爱的是别人而且是一个男人时的巨大伤心,能够接受死亡,却不能接受不被人爱。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其实是对画面语言的补充,它让导演的意图得以非常清晰、深刻地传达和呈现。

影片中经常出现深蓝的天空、大片的白云、苍茫的山峰,这样的空镜头配上空灵的吉他声,很符合观众的胃口,像侯孝贤电影那样给人物质朴的情感配上荡气回肠的背景。最后恩尼斯为杰克的衬衫扣上扣子,似乎想象着他的音容笑貌,虎目含泪、讷讷轻诉,这时吉他声渐响,他背身而去,镜头留给了屋内的衣橱和窗外的绿野,当真怅惘无限。如果不是他们之间发生了关系,那本片讲述的只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兄弟情义,用这样的题材感动人的电影也很多。只要观众不要太在意那为人不齿的原始本能,又何须害怕暴露心头的那一片柔软呢?

五、结语

《断背山》主要讲述的是一种人性中压抑的情感,主角恩尼斯的理性与现实使他数十年不断地进行着心理挣扎,而杰克一如既往的大胆热烈造成了他最终的悲剧。影片的主要线索是恩尼斯对自我情感的认同和否定的过程,一开始与杰克相恋,后来屈从于一纸婚约,到四年后的偶尔幽会,与妻子离婚,但他始终还是无法放怀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当然这有社会和传统的压力在里面,但他无法鼓起勇气进行自我认同,才是悲剧的关键所在。最后他与女儿的对话是含有深意的,因为女儿做到了他所不能做到的,有了这样的对比才使他恍然大悟,才使他的人生更加痛悔与遗憾。

据说原文是那样的:明信片到了,三十美分。恩尼斯把它贴在自己车里,四个角用黄铜大头钉钉住。又在下面敲了根铁钉,拿铁丝衣架把杰克和他的衬衣挂了起来。他后退几步,端详着套在一起的两件衬衣,泪水夺眶而出,刺痛了他的双眼。从那时起,杰克开始出现在他的梦里。还像初次见面时那样,头发卷曲,微笑着,露出虎牙。他也有梦到那些放在枕木上的豆子罐头和从罐头里伸出来的汤匙柄。形状像卡通画,颜色也很怪异,使他的梦境显得又滑稽又色情。汤匙柄还会变成轮胎撬棍……一觉醒来,他有时伤心,有时高兴。伤心的时候枕头会湿,高兴的时候床单会湿……他所知道的故事与藏在他心底的真相迥然不同。到如今已经回天乏力,于事无补,只好默默承受。[2]李安曾说过,每个人都有浪漫的情怀,都有一些秘密,都有被压抑的情感,都有你尝过以后再想折回去却抓不到的情感,你想占有那个东西,可你就是上不去,那就是断背山,情感的虚幻和对它的需求,让你说不上是真的对那个人爱,还是因为那人使你对爱有一种了解。[3]

[参考文献]

[1]李强.是寂寞致使还是真情流露?――评《断背山》中的同情结[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2]陈麦秋.于细微处见真情――影片《断背山》的细节欣赏[J].电影评介,2006(11).

爱背影篇7

关键词 张爱玲 李安 《色・戒》传统文化

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色戒》延续了张爱玲同名小说《色・戒》的主体内容,也秉承了小说的灰暗格调以及叙事方式。叙述了一段战乱年代爱国青年对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的爱与责任的生命悲歌。这种看似朴拙的主题,在李安的全新演绎下,变得生动而有张力,从王佳芝那另类的暗杀计划到易先生这个特务头子身上所流露出的人性底层中的挣扎。无不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影片视觉上更是挑战了近年来华语影片的低线。可以说,李安在影片中,时时处处显示出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支配下的中国文艺的背离。

一、情节设置的背离

电影《色・戒》延续小说版《色・戒》的内容框架,讲述了一群爱国学生为了救国设计了一出荒诞的戏剧,由戏剧社的当家花旦亲自主演与特务头子易先生周旋,目的为了暗杀,但最终暗杀未遂。并暴露了自己和爱国学生的身份,遭致杀身之祸。

然而这种情节的安排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支配下的中国文艺是相背离的。影片中革命者爱上了大汉奸,阅人无数杀人如麻的大汉奸能动了真情并为此一掷千金,女革命者为了革命不惜付出肉体的代价委曲求全,背负沉重的革命行动却在成功前因为一念之差而功亏一篑,这些都是以往传统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从未涉及到的,特别是李安在影片中运用大手笔,通过三次表现易先生对王佳芝情感的三个不同阶段,以此反馈人性的拍摄技巧和叙事手法,更是备受争议。影片《色・戒》大胆的尝试给国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这种尝试是否具有进步意义,也不管该尝试能否持久,但这种尝试却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人物塑造的背离

传统的革命者形象在观众心中应该都不陌生,他们强硬坚毅,勇敢而大无畏,堪称时代的楷模和后人学习的典范。

反观王佳芝,从身份上说,她是一个革命者,她因为爱演戏会演戏而成了戏剧社的小演员,为了革命,她在戏剧社安排的爱好者帮助下变成了“女人”。可以不客气地说,她由女性到跻身为爱国女性的行列付出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代价,“献身革命”对于她来说似乎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然而,她所参与的爱国行动竟是一出可笑的独角戏,她成了除她之外其它戏剧社成员革命的工具。在付出非常代价辗转成为特务的情妇之后,这出戏并没有如想象般发展,王佳芝背叛了她作为革命者的身份,在革命成功前的一瞬她变节了,遵从于她的另一个身份:人。人就必然忠于自己的性情,那枚有价无市的硕大粉钻的横空出现瞬间成了王佳芝爱和灵魂的全部寄托,爱情如排山倒海扑面而来,与此相比。她对革命的追求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变节一触即发。

《色戒》反写人性,处处阴暗,在人性最底层的挣扎中保有一丝悲悯的目光。

三、主题的背离

在中国以往的文艺作品的创作中,一直贯穿着这条红线。即故事无论多么曲折,坏人多强势,好人处境多悲惨,但最后的结果必然都是好人翻身获解放,恶人遭殃被唾弃,张显惩恶扬善的主题,表明革命必将走向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但影片《色・戒》似乎也抛开了这条政治红线。剧中大汉奸一路走来潇洒自如,春风得意。既享受着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又抱得美女,相交甚欢。大汉奸不仅多次逃脱革命青年的暗杀行动,还“成功”的对“地下组织”进行了清洗,将革命青年悉数送上“断头台”,推下悬崖。作为爱国家、爱民族,献身抗日事业的革命青年,作为传统和现代意义上的“好人”没有得到惯有的保护,“恶人”也没有受到正义的惩罚。

爱背影篇8

一、电影的表层结构分析

《断背山》是一部文艺片,因此对故事的叙事要求很高,电影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叙事结构合理、富有逻辑性。这部电影是以两个男性作为主角,如何合理安排两位主人公的戏份是电影叙事的关键要素,导演李安在结构安排上,并没有让两位男主角同时作为叙事主体,而是选择将埃尼斯作为故事叙述的主线,杰克作为故事叙述的副线,对埃尼斯采用直接的表现手法,对杰克则选择侧面间接的叙事手法。这样的安排让整部电影有主次之分,突出了电影的主题,也平衡了电影的结构。

电影中,两位主人公在断背山的深处做着艰苦的放羊工作,埃尼斯较为沉默寡言,而杰克则比较健谈,当断背山夏日的放羊工作结束以后,这对情侣就此作别。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反映埃尼斯的婚姻生活,杰克则在电影中以间接的方式出现。在故事开始时,埃尼斯过着一位普通牛仔的生活,有儿有女,生活艰辛,杰克则在妻子的帮助下事业有了很大的起色,终于在一次外出工作时,杰克拜访了埃尼斯,昔日的情侣又再次重逢了,埃尼斯的婚姻生活也起了波澜。埃尼斯的妻子在无意之间发现了埃尼斯和杰克之间的关系,埃尼斯与妻子之间的隔阂逐步加深,两人的心越来越远,最终走向了离婚。对于杰克的婚姻生活,电影采用了间接的表现手法,一个细节透露出杰克的妻子对于杰克与埃尼斯之间的关系心知肚明,杰克的妻子对埃尼斯十分客气礼貌,但是态度却十分冷淡,从这点也可以反映出杰克与他妻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好,表面维持着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从这些侧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杰克和埃尼斯的关系并不为世人所接受,埃尼斯肩负着婚姻生活的重担,杰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杰克对埃尼斯的感情真挚,日夜思念着爱人,时时希望可以挣脱家庭的枷锁和世人的目光,与埃尼斯真正地在一起。对于杰克的思念,导演选择将其隐没在埃尼斯绝望的生活之中的叙事手法,当杰克意外身亡以后,埃尼斯去杰克父母的农场看望,他发现杰克的衣橱里有一件特殊的衬衫,是杰克在断背山时曾经穿过的。这件衬衫比普通的衬衫都要重,原来里面是埃尼斯的一件衬衫,杰克将两件衬衫缝制在一起,这让埃尼斯认识到杰克原来如此爱他。在影片的这个部分,其实要向观众展示的是刚从断背山回来的杰克小心仔细地缝制这件衬衫,两件衬衫合为一体,寓意着两个人的关系以及杰克对于埃尼斯深沉的爱,埃尼斯在看见这件装满杰克爱的衬衫时,明白了杰克的爱,潸然泪下,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

导演在表层的叙事中,将杰克这条副线作为虚线,并将这条线索持续到了结尾,在结尾处使其得到了升华,成为影片一个重要的标志。结尾处的衬衫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埃尼斯看着两件紧密贴合在一起的衬衫,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加上埃尼斯孤独一人的背影,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观众对于埃尼斯的悲伤感同身受,这种结局直击观众的灵魂深处:两位不能长相厮守的爱人,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他们的爱情与这件衬衫一样,紧密地连在一起,永不分开,这种感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采用这种叙事手法,让故事虚实结合,在影片的实处着笔,虚处起着烘托的作用,这两种叙事手法的结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处处体现了主人公之间的爱情。

对于杰克的意外死亡,电影也同样采用了虚化的处理方法,埃尼斯从杰克父亲的口中间接听到了杰克的死,同时也间接向观众揭示了杰克的死因,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同性恋的歧视和不接受,使同性恋者工作碰壁,生活受阻,社会甚至不能容忍同性恋的人在大街上自由地行走,杰克的不羁更是让周围的人不能忍受,世俗的目光和力量毁灭了杰克。杰克作为电影的主人公之一,对于他的结局导演采用了虚化的处理方法,让影片的结尾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得电影的表层结构可以完美地实现,从而更加突出电影的主题以及内涵,表现了对于世俗的反抗。

本文采用格雷马斯的叙事语义方阵分析电影的表层叙事结构,设一个事件是a,那么存在反a,非a,非反a四个事件,其中a与反a是对立的关系,a与非反a、反a与非a是矛盾的关系,a与非a、反a与非反a是补充的关系。叙事中,故事发生的原因是a与反a的对立冲突,但是故事是多元素发展的,因此,叙事中还掺杂着非a与非反a,使得整个故事丰富饱满,环环相扣,最终使得故事完整。在电影《断背山》中,埃尼斯是事件a,埃尼斯的妻子是反a,杰克是非a,杰克的妻子以及农场主是非反a,这种叙事手法使得电影实现了虚实之间的交替,让故事在虚实之间逐步发展,电影的人物性格立体饱满,电影叙事充满了张力。在电影中,四个人物代表了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孤独(a)、家庭(反a)、死亡(非a)和社会(非反a),埃尼斯在杰克死后的孤独寂寞,埃尼斯家庭对于这段爱情的阻力和反对,杰克的死亡,社会对于这段爱情的不容忍,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所以从表层结构来看,《断背山》所要表达的是为世人所不容的爱情与世俗之间的对抗,影片的结尾是要告诉观众,世俗的力量可以斩断永恒的爱情,让其成为凄美的绝唱。影片讲述的正是这段不被世俗所接受的爱情。

二、电影的深层结构分析

《断背山》的成功之处在于在表层结构之下还有深层次的结构,将复杂的剧情很好地串联融合在一起,主次分明地将故事情节连接起来。电影的很多情节都充满了深层次的寓意,在结构变换中加上恰当的灯光和色调的调配,表达了电影中所蕴藏的深层次的含义。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幅狂风怒吼的画面,气氛阴郁,沙石飞扬,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埃尼斯和杰克的相遇和约会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那天,早晨的时候还烈日炎炎,晴空万里,到了中午,云层就从西方堆积翻滚而来,空气变得潮湿闷热……下午晚些时候,雷声开始隆隆轰鸣……一阵冰雹砸在窗子上,随即冷雨接踵而至,风撞击着隔壁房间那不算结实的门,就这么撞了一夜。”埃尼斯和杰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每年的约会,李安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将埃尼斯和杰克的爱情与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恩爱和缠绵伴随的是冰雹、大风或者是雷雨交加,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描述,也寓意着当时的社会环境,他们在一起所承受的世俗的压力。导演着重描述了埃尼斯和杰克最后一次约会的场景,“埃尼斯期盼的积云出现,先是吹起一阵推动黑暗的长风,随后一团灰云自西方疾行而来,飘下细雪。一小时后,灰云散去,留下柔软的春雪,潮湿而沉重。”大自然有时就是这样变幻莫测且无情,这也寓意着两人被命运所无情地嘲弄着,他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世俗的眼光,他们在残暴的世俗面前显得是那么弱小和无助,世上终究没有一片土地可以让他们避开世俗。世俗的力量与残酷的大自然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闹剧,人在自然和命运面前显得是那样无力。

在电影中,爱情与世俗的暴力之间的冲突使得整个故事的叙述充满了张力,直击观众的心底,这两种元素冲突的最终结果是世俗的暴力战胜了埃尼斯和杰克的爱情,人类在世俗和残酷的大自然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杰克的死去,让埃尼斯一个人陷入了没有希望的生活之中,压抑但还要默默忍受。在电影中,杰克死去后,等待埃尼斯的是无尽的孤独以及生命的终结,世俗的暴力和埃尼斯的生活是影片的表层结构,电影中的梦以及大自然是比喻性结构。

电影的两个主人公埃尼斯和杰克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杰克桀骜不驯,可以为爱情不顾一切,但是埃尼斯由于从小失去双亲,家庭的责任和生活的苦难,让他小心翼翼,有所顾忌。杰克曾经因为不能忍受这种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的生活而对埃尼斯爆发:“我现在就能跟你说,我们本来可以一起过不错的生活,好得不得了的生活,但你却不愿意。埃尼斯,结果现在我们只有断背山,所有东西都以断背为基础……你对我太重要了,埃尼斯,你这个贱货婊子养大的杂种,要是我知道怎么戒掉你就好了。”杰克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不顾世俗的人,他可以摆脱羞耻、惭愧和害怕,肆无忌惮地说出自己爱的宣言,但是埃尼斯不敢,这也是造成两个人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埃尼斯的软弱以及世俗的压力,让他们这段爱情压抑、见不得光明。

影片的结局走向了悲剧,杰克意外死亡了,他对埃尼斯的爱只能化作尘土随之埋入地下,但是世俗的残酷远不止如此,杰克希望自己可以魂归断背山,但是这个小小的梦想最终也没有实现,杰克的父亲将他葬在了家乡。埃尼斯没能带回杰克的骨灰,这将故事的悲剧推到了一个更深的程度,就算是死去,杰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葬在自己的爱情之地――断背山,也不能呼吸他们的爱情空气,杰克到死也不能自由地享受他与埃尼斯的爱情,始终要受到世俗的压迫,显得十分无力。而仍然活着的埃尼斯更加凄惨,生活的困苦、失去爱人的痛苦压抑着他的后半辈子,他在贫苦与孤独中走完自己的后半生,只有梦到杰克才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梦成为埃尼斯残酷生活的慰藉。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埃尼斯只好与嫁人的女儿住在一起,但是他的心中是快乐的,因为他可以在梦中与自己心爱的人相遇。在世俗暴力之下,或许只有梦境才是唯一安全的港湾,只有在梦中他才能和杰克自由地在一起,在梦里没有世人的嘲弄和指责,在梦中杰克始终以他们初遇的年少模样相见,埃尼斯只有活在缅怀过去之中,有时泪水打湿了枕巾和床单。除了梦境,回忆也是支撑埃尼斯活下去的希望,电影仿佛在表达不被世人所接受的爱情,只能存在于梦境与回忆之中。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成为奢望,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现实和自然面前埃尼斯无能为力,影片是以梦作为开头的,同时以梦作为结尾。影片仿佛在向我们揭示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充满了苦难,人生的压抑无穷尽,我们只能选择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影片中埃尼斯和杰克的爱情就在向我们揭示这个道理。

爱背影篇9

小时候,爱就是一支棒棒糖,一件新衣服,妈妈一个甜甜的吻。而现在的我总认为爱就像是一团模糊的影子,总也找不到头绪。爱仿佛就在这影子背后,却迟迟不肯露出真面目。我总是试图寻找,可它就像是在和我捉迷藏,时而飘摇而至,时而消失无踪。直到我放弃追寻,慢慢平静下来的时候,竟惊奇地发现,爱就在我身边,时时刻刻伴我左右。

我看见爸爸的背,弯弯的背。就是这背,载起我童年的梦。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我可都是在这背弯上度过的。爸爸给我讲笑话,讲大科学家的故事,讲伟人的事迹……我就靠在那宽宽的背弯上,不必担心风吹雨打,因为爸爸已为我挡住了一切。现在,我已不再靠在爸爸背后,可我却担负起为他捶背的“工作”。我把这当作是一种报答。可每次面对爸爸那弯弯的背,我却总忍不住要流泪。

我看见妈妈的唇,暖暖的唇。妈妈是不善言辞的,可我总愿意向她倾诉心事。她总是默默地听着,然后告诉我:“按你想的去做吧!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每当我参加各种竞赛,她总喜欢在我临走之前弯下腰来,轻轻地吻一下我的脸。是的,我也习惯了如此。这样就够了,不是吗?

爱背影篇10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思考、探索和认识是“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第一步。对于未知的事物,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而创设的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思考、探索的教学氛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对阅读作品产生兴趣,进而引发认知需要,产生一种学习倾向和学习动机。同时,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开发,探究思维潜力正待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对阅读探究任务的理解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从而加强对阅读作品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背影》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听了许多许多的歌曲,有些时候你们在听一首歌的时候就会想起一段经历、牵动一份情感。有的歌曲歌颂生活,有的歌曲怀念亲人,有的歌曲让人高兴,有的歌曲让人悲伤。现在请大家听一首歌曲,它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

(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收到蓄情的效果。)

师:歌曲放完了,而父爱的精神尚荡漾在我们心中。父亲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伟岸的,但也许是因为父亲的深沉和无言,留给我们的往往是一个“背影”。但就是这一个“背影”,让伟大的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在他所创作的《背影》一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父爱。那么,文章从哪些方面描述父亲的背影的?又是怎样通过背影来传达父爱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背影》的学习,探究父爱的传达。

这样,一个简短的情境的创设,用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与情感链接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究作者笔下的“父爱”,使学生联系自身实践,主动开展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

二、提出探究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维

学生探究思维的开发往往从思考问题开始。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应针对学生强烈求知的心理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质疑。有疑必有思,有思必有探,学生根据问题,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可以建构起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探究理解。同时,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适当引导、适当点拨、启发思考、启发探究,指点学生解题的切口或思路,促进学生从所提问题中直接寻找相应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探索。教师要保证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有效提高学生探究积极性。

如学生在阅读《背影》一文,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师: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

生:四次。

师:好,同学们一起探讨看看,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

生:……

师: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文章通过四次描写背影,重点突出了作者怀念父亲、望父买橘、父子分手、别后思念的感情线索,那么通过这些感情线索,背影是在什么情景下表现的呢?

生:……

师:好,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四次背影的描写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呢?

生: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那我们再次重点阅读父亲买橘子的那部分内容,探究作者是怎么样来刻画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的?

生:……

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的提出和引导,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探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不断总结和积累阅读的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三、组织协作探究方式,扩大学生阅读探究空间

“探究式”学习方式分为自主探究、引导探究和合作探究三个层次。其中,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做出与别人不同的思考和想法,与他人不同的探索思维发生碰撞,扩大学生探究空间,促使学生在协作探究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组协作探讨,促进学生整体最大限度地扩大探究空间。

如通过《背影》一文的学习,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探究任务:

师:同学们,《背影》一文生动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表达这种关爱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