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写谷雨的古诗十篇写谷雨的古诗十篇

写谷雨的古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6:29

写谷雨的古诗篇1

“旗枪”与“雀舌”

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指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的节气。谷雨茶,则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坊间也称之为“谷雨尖”。

谷雨茶清香,有诗云:“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朱权在《茶谱》中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因谷雨时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此时采摘的谷雨茶不仅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而且香气怡人。故谷雨品新茶,从古至今相沿成习。

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其中一芽一嫩叶的茶叶,因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明代的朱权在《茶谱》就曾提到:“于谷雨前,采一枪一旗者,制之为末,无得膏为饼。”而一芽两嫩叶的则因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

谷雨茶,可养生

当太阳到达黄经30°时,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便如约而至,清香的谷雨茶也被称作“二春茶”,是一整年中的茶叶上品。

谷雨茶温凉,因生长在温和的春季,温度适中,所以谷雨茶都有着温良去火的功效特点,可以用作茶疗。由于在谷雨前后采集,其茶叶色泽青黄嫩绿,闻之清香,嚼之微苦中带清凉,所以用作打油茶喝,其色泽橙黄纯净,食之清香四溢,满口生津,妙不可言。又因此谷雨茶没有一般茶的浓度,却清甜甘口,令人口齿清爽,所以可达到健牙护齿的功效。此外,春梢芽叶肥醇,谷雨茶受气温影响,发育充分,叶肥汁满,而这也是谷雨茶的独有特点之一。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之下,谷雨茶富含了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与矿物质十分丰富。雅致的茶室一角

朱权首创直接冲泡法

朱权,是中国茶文化里仅次于“茶圣”陆羽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从小在宫廷里接受优质教育,对于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等称号,无不堪当,还写出了品评茶叶和品茶之道的《茶谱》,并在书中表达了“品茶当品谷雨茶”的观点。

朱权认为,要想品尝到最佳的谷雨茶,水当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扬子江心水”、“庐山康王洞帘水”,煎汤时要用活火使茶汤三沸,斟茶时则要注意“汤上盏可七分则止,着盏无水痕为妙”。他还首创了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所以从明代开始,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

世间浮名散,但饮一盏茶

正所谓“谷雨品新茶,茗香诗意浓”,在品茗的氤氲中,自然也离不开油然而生的诗意。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唐代户部侍郎陆希声来到阳羡采茶,在《茗坡》中写道:“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阳羡就是现在的江苏宜兴,那里产的阳羡谷雨茶以“汤清、芳香、味醇”而闻名。诗人知道谷雨茶的珍贵,“惜取新芽”的感慨便油然而生,刚采下新茶就用水煎饮,以慰馋涎欲滴之心。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极爱茶联、茶诗,他的那首《七言诗》中就写到家乡的谷雨春茶:“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因此谷雨时节,沏一壶细如雀舌的谷雨茶,染满身清香,伴着轻音雅乐,读着诗词歌赋,顿觉缕缕清香溢出,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皆由此散去。

以茶入膳,回味悠远

香积厨1999年创店于重庆,是诗人李亚伟较早体现新派川菜革新体系的文化酒馆。又因其对开餐馆的第一要求是得有一片开阔地,而改造后的宽巷子正好暗合了他对于餐馆的环境想象,于是一拍即合。

写谷雨的古诗篇2

当中国的诗歌从围观到一哄而散,江西省的谷雨诗会却风风雨雨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成为江西谷雨时节的一种高雅的文化风俗,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诗歌活动。

在这个坚硬的城市,没有柔软的爱情,却有触及心底的诗歌。

每一年的芳菲四月,谷雨时节,一群安静的诗人,便随同春芽抽丝剥茧,提纯被隐匿的思考与诗意,波澜不惊地书写着一种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并藉此圈定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用来晴耕雨读。他们的嗓中全是绮丽诗词,一出口,就是姹紫嫣红的春天,说给你听。

谷雨诗会,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成了作家诗人浓情相聚的盛会,人们放下俗世中的杂务,在冷静、朴素,充满爱与智慧的诗歌中,把山水纳入写作背景,担当起历史的拷问和人类命运的传承。由景德镇市文联、作家协会主办,江西婺源红酒业有限公司协办的谷雨诗会,选在靠近江西省著名风景区瑶里附近的双龙湾农业生态园举行。

真好。这个春天,与诗人们同行。

许是为了呼应“谷雨”诗会,前一天还阳光明媚的天气,19日一早就下起了朦朦细雨,我们一行一早赶往百里之外的双龙湾农业生态园。

景德镇地区本属丘陵地带,群山环抱,绵延起伏,空气湿润得象从水中拎起,微风夹杂着花的清香沁人心脾,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轻纱幔笼,犹如一个少女,羞涩得不肯掀开面纱,含情脉脉。“去时陌上花似锦,今日楼头柳又青”,江南好,她流淌过诗经,滋养过唐诗,哺育过宋词,浸润过元曲,在这样的季节里,写诗,读诗,一半是红尘的风尘与烟火,一半是入骨的娇态与优雅,岁月啊,是这样的静寂和低温。

远远的,双龙湾农业生态园,以优雅脱俗的姿态打坐在我们面前。景区建在黄龙山与青龙山之间,两山夹江而峙,一湾如虹映珠。这个被誉为镶嵌在昌江东河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一个集旅游、休闲、餐饮、养殖、农家乐、体验、文化为一体的乡村秀美庄园,园内栽种着茶叶,水果、花卉,奇树,并将瓷、茶、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园内不仅有陶瓷生产观光、陶瓷品展示、果园观光区、农产品展示区,而且有露天茶座,天然鸟林,绿色餐厅,东河漂流,天然浴场等水上活动区。

我们打着伞兴步而入,园区桃花绽放,梨花已开,茶园初醒,各种珍奇树木千姿百态,古朴风格的门楼、亭榭,蕴含龙文化元素装饰的宾馆餐厅,这一切都随着雨雾在美丽的东河轻烟缭绕。一百多名诗友开心的穿行在雨中,欢笑嬉闹,拍照留念,任细雨打湿衣衫头发。

对于流浪在城市的我们,乡村自然是最撩拨人情怀的,一首怀旧的金曲,一首思恋的乡愁,都成为酿制思乡之酒的酵母菌和酒曲,在经岁月发酵后形成经久回味的芳馥。今天的乡土中国正向城市中国转型,田园牧歌渐行渐远,而这片农业生态园,再次将我的恋乡情结无端的挑起漫延。

落叶还在梦里飘飞

那细小的溪水便暖在风里

丛林在风的弧线上致意

我冰封的心

在春天不再凄迷

笋尖一层层拱出绿色的山地

柔软的时光

开始抚摸五彩花朵

多么宁静的季节

每一寸田野

都覆盖着层出不穷的芳菲

……

清新的园内,诗人们站在春天的舞台上深情地吟诵着关于春天、谷雨、河流与庄稼的故事,没有凄婉,没有叹息,他们把语言潜在地视为父亲和母亲,热忱地抒写,虔诚的歌唱。他们用诗寻找古旧而熟悉的感动,让自己慢下来,在匆匆岁月中不忘用诗一样的情怀领略人世的沧桑和悲凉。听——

我为春天的童话所陶醉

蛙声倒悬在片片多情的麦穗

少女唱着抒缓的赞歌

动人的微笑那么荡漾

那么纯洁那么美丽

看远处花朵遍地

一只鸟划过天空的神秘

它透明的翅膀

多像梦中的舞衣

轻盈盈的充满诗情画意

没有优伤没有别离

春天啊

在琴弦上跳跃

在呼唤中与我深情对视

让我爱的思绪

在春风里轻轻飘飞

安意如说:我们幸运的是拥有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终此一生研习,我们站在诗歌的废墟上,仰望前任,无能为力——是世事本身创造了诗歌,而不是文人手中的笔。

我不会作诗,每一年的四月,我知道这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在等谁。为了这个,我每天都很快乐,当我满怀喜悦和惆怅的成长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被吟诵的诗歌时,我发现我从未得过诗歌奖,但我真心真意的爱过。所幸曾任播音工作的我,有机会站在舞台上抒发对谷雨诗歌的深情爱戴,为了这,我放下所有的写作,用渐行渐远自认为美丽的韵脚,投入到这且行且珍惜的已然古老的平仄中去。

总有一首诗,念一行,两行泪纷纷;再回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雨,一直纷纷下,水墨染字,花草润色,烟雨江南在这崭新的生态园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安静素雅,如一尊瓷。

一切欢喜,终将飘零。

我又开始下一征程的流浪,从一个城市,流浪到一个乡村,走一走,走成最美的韵脚;从一本唐诗里,流浪到一个宋词里,坐一坐,坐成最美的词。在那宝蓝色深邃的星空上,在那亿万光年的距离之外,必有一种温柔和慈悲的力量听到了我的感激,并且微微俯首和我共同期待:

写谷雨的古诗篇3

圣风

一阵布谷声把我从熟睡中喊醒,卧室里散射些白光,刚刚笼明,一看表才四点半,便再也睡不着了,耳边不断响起“拐古”的声音,脑海里也不断翻腾着关于布谷鸟的故事和影像。

布谷鸟在我们当地俗称拐古,学名叫杜鹃,也叫子规,还叫精卫鸟,到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名字叫法。布谷鸟远看比鸽子瘦长,与斑鸠相仿,尾巴比斑鸠还长些,毛深灰色,嘴鲜红色,叫四声音节。每年的暮春至初夏季节,就听到它急促而响亮的声音,“拐拐拐古”“快快播谷”“快快收割”,在村庄及田野上空,由远及近,悠忽由近及远,有时在密林中高树顶梢上鸣叫,当想看看它长的怎样,走到树下还没有看清时,“扑棱”一声很快鸣叫远去,警觉性很高。它的叫声入脑入心,不免让人思索。谷雨前后,布谷来到的第一声啼叫开始,它啼叫的频率就逐渐增加,直至昼夜不停,直到芒种后结束。它提醒人们春争日、夏争时,快些播种收割,不误农时。有农谚说,“有庄稼的地方有拐古”,“拐古来的早,糠多粮食少”,人们早已把拐古容进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它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美好生活的希望,不愧是我们农民的吉祥鸟。

布谷鸟还是我儿时的快乐鸟,记得小时候,和玩伴每听到布谷叫,就随着它一问一答地唱和。

我们有的唱和到:

“拐拐拐古,拐古拐古。

你逮哪住?我在家后。

你吃什么?我吃大肉。

大肉香吗?不香不臭。

你有儿吗?绝户绝户。

绝户几辈绝户八辈。

八辈不够,绝户十六。”

还有的唱和到:

“拐拐拐古,拐古拐古。

光棍受罪,想想寡妇。

寡妇寡妇,寡妇命苦。

寡妇不苦,快回屋去。”

这些儿歌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说唱第一首儿歌,吃大肉是人人向往的事,可以理解,而传唱布谷绝户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因“鸠占鹊巢”,咒骂有部分布谷不养子的事,说的是有的布谷把蛋下到鹊鸟的窝巢里,它的幼鸟先孵化,为不被大鹊鸟看出,它会把鹊鸟蛋蹬出窝外,狡猾的很。再说社会舆论也不要很苛刻,毕竟人无完人、鸟无完鸟嘛。唱第二首儿歌,现在想起来,小玩伴们确实调皮捣蛋,有些恶作剧。有时还专门到光棍或寡妇门前唱,当然大人们听到后也真的打屁股。

布谷鸟所以叫杜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古蜀国有个皇帝名叫杜宇,号望帝,字子规,在其百余岁时,楚国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死后尸体逆江而上,至蜀复活。望帝立他为宰相。望帝在位期间玉垒山暴发了凶猛的洪水,于是派鳖灵凿山,疏导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望帝自觉功德不如鳖灵,就让位于他,自己到西山隐居修道。他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勤勉的君王,他很爱他的百姓。到后来看到有的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杜宇积劳成疾,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便化为一只小鸟,叫杜鹃鸟,望帝去时,正值杜鹃鸟啼鸣季节,所以蜀民每听到杜鹃鸟鸣,就想望帝而感到悲伤,说望帝就是名叫“杜宇”的鸟儿啊!每到春天,杜鹃徘徊翻飞,苦啼不止,象是说“快快布谷,快快布谷”所以叫布谷鸟。又象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如唤子归,故杜鹃又名子规鸟。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传说不是历史,但可以说是历史的影子,它承载了人们历史观点和历史情感。布谷鸟的传说承载了人们对杜宇的深情怀念,因为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明君。

听布谷叫声给人的感受,因人而异,因心情而宜,在诗人的笔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代诗人常借布谷抒怀乡之情。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吟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人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古人还常借布谷以伤春。杜牧《惜春》吟道: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杜甫诗云:“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春夏之交,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促,催人急迫,催促年光。极写春之凋零,人之无力。古人常用布谷抒写谪居的凄苦与幽怨。秦观《踏莎行》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词句,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中有“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的诗句,可以联想到,诗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古人常用布谷来喻人君或寄兴亡之事。胡曾《成都》吟道: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因此布谷常作怀念故国旧国的主题,这也正是诗人咏史的目的。

以上可见,或有冤屈哀怨、或客居谪居,或是伤春,都因为杜鹃啼至血流还不止,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怨,因而强化了杜鹃的悲情感人的意象。中国几千年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已经把布谷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写谷雨的古诗篇4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写谷雨的古诗篇5

关键词:李斯特《旅游岁月》诗境

曾有人认为李斯特的作品过于炫技,缺乏音乐内容。李斯特作为一个发展了钢琴技巧的大师,不可否认,他的作品中凸显出了高难度的技术,使得他一些作品难免招以炫技之嫌。然而李斯特也是非常强调音乐内容的重要性的一位作曲家,他主张音乐形式应与其相适应,表现音乐内容。《旅游岁月》是李斯特旅行年代中创作的优秀的钢琴音诗,这部佳作共分三集,瑞士篇是他于1848—1854年创作的第一集,作品后来在魏玛进行修定。在他最后的版本中,李斯特把技术上炫技的成分和过于狂热的情绪进行了修改,对作品音乐内容进行了提纯,使音乐内涵贯穿整部作品。作品在音乐形式上运用的笔墨不多,但运用了巧妙的手法,将浪漫主义音乐的内容表现到了极致。

《旅游岁月》(瑞士)表现的音乐内容是“自然”。作品对自然用双重的视角去观察:一是外界的自然;二是人内心的自然。李斯特在描写客观事物自然状态的同时,隐藏着对人性内心世界最深层次的刻画。在作品中充满了李斯特对自然的激情,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李斯特博爱的精神。

《旅行岁月》(瑞士)诗意的表现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不带成见的宽广的视野,在李斯特开放的头脑里,表现了最广泛的印象,几乎一切都可以引起李斯特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表现中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表现了人文气息,他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了大量养料:文学和视觉、诗意和现实主义、风光和民间素材、蓝天和地狱、艺术和宗教、对自由的渴望、对个人的崇信和反思,这一切他都给予高度重视。作品尽可能避免可预测的成分,避免常规的道路,努力达到单纯、高度统一的意境。它表现了李斯特旅行感受的多样化和敏感性,这与后来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等所反映的人格特征有某种接近和类似的地方,即非常重视印象感受。

在作品中,李斯特把对自然的感受用音乐语言记录下来,在音乐形式上采用节制而巧妙的原则,丝毫不作无用的夸张。

1.以诗歌作序

李斯特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中的音乐内容,直接引用了拜伦、席勒、塞南古的诗句来作序。在《威廉泰尔教堂》中,李斯特在乐谱中写下一句格言:“oneforall,allforone”,①意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描写革命英雄形象时,这句格言更让我们体会到了革命团结的力量。在《在喷泉边》中引用了席勒的诗句:“……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大自然的游戏开始了……”②在《牧歌》中,为了表现轻快、幽雅、欢乐的气氛,李斯特引用了拜伦的诗:“清晨的微笑驱逐了轻蔑的乌云”。③立即使牧民古朴的生活情景映入我们的眼帘。在《华伦斯达特湖畔》《暴风雨》中,以拜论诗句作序。为了增强诗境的表现,李斯特在《奥伯曼山谷》用了拜伦和塞南古两人的诗句来作序,而在篇幅不大的《乡愁》中,李斯特引用了塞南古长达近千字的散文来作序。可见在李斯特的创作中,他特别注重艺术门类的相通之处,善于借助文学艺术来增强诗境的表达,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气息,呈现出神圣、浪漫的诗境。这恰恰体现了李斯特创作中对音乐真谛的追求,以音乐表达为目的,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将音乐内容表现得恰到好处而又淋漓尽致。

2.恰当的曲式结构

整套作品中,李斯特并没有故意营造复杂的曲式,而且这部早期的作品总体上还是建立在传统曲式框架的基础上。而在一些地方,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为了表达标题音乐形象的需要,李斯特运用了一些不常规的手法。

第一首《威廉泰尔教堂》、第二首《华伦斯达特湖畔》、第五首《暴风雨》、第七首《牧歌》都采用了单三部的曲式;第四首《在喷泉边》采用了带有变奏性的单三部;第三首《田园》:变化反复非再现性单二部;第八首《乡愁》:带反复的单二部;第九首《日内瓦的钟声》:复二部;只有在第六首《奥伯曼山谷》中,为了奥伯曼山谷描写体现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他采用了较为少用的四段式,最后将全曲推向高潮。

3.丰富的调性

在这部作品音乐内容的表达中,调性无疑给作品带来了丰富色彩的效果。从整套作品来看,为了表现不同的标题形象,九首作品大多使用了不同色彩的调性:《威廉泰尔教堂》使用了C大调、《田园》使用了e大调、《暴风雨》使用了c小调、《奥伯曼山谷》使用了G大调、《乡愁》使用了e小调、《日内瓦钟声》使用了B大调,只有《华伦斯达特湖畔》《在喷泉边》《牧歌》使用了共同的降a大调。因此,整套作品充满了丰富的调性色彩。

从单个作品整体结构、段落来看,调性在作品中,犹如调色板调出的色彩,而色彩的变化推动了意境的转换。例在《华伦斯达特湖畔》中,由a段的降a大调转至中段e大调,似乎有一种抵达新意境的新鲜感。《暴风雨》中a段c小调转入B段中升F大调随后又转入e大调,调性的转变将暴风雨的力量不断加强积累。《乡愁》中a段在e小调,a1段转入g小调上,推动乡愁情绪的变化。在《奥伯曼山谷》中,可以看见作品在片段式的描写之间调性的转变,在每个段落出现时都能使听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一段在G大调上出现,第二段在C大调中隐约进入,在G大调的第三段之后,e大调的第四段带人进入更柔和、更抒情的篇章直至最后将情绪推至最高潮。

还有乐句间的调性变化和乐句之中的调性变化,例如,《奥伯曼山谷》第1至第4小节,乐句从G大调进行到g小调,更富有变化、深沉的色彩。

4.色彩斑斓的和声

李斯特对和声的使用在音乐内容的表现中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作品中,李斯特对和声的总体要求是以音乐为主体,而采纳和声。在作品中,他采用了各种变化和弦、附加音和弦、外音和弦,这样使得色彩更加丰富,情绪更加复杂,心理刻画更加微妙,增加诗境的表现。例如,《华伦斯达特湖畔》从第53小节开始,降a大调属和弦变化和弦的连接,在半音线条中柔和的进行。左手和弦分解的底音:G—升F—还原F—降F—e,右手的装饰音:降B—还原a—降a,最后抵达属和弦的相对稳定感,这使得我们仿佛看见了湖面上一层一层荡漾开去的波晕,色调在朦胧的背景中柔化,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再如《暴风雨》中,为了描写暴风雨形象中轰隆愕人的雷鸣,李斯特多处使用外音和弦,使和声色彩异常浓烈。

5.巧妙的织体

在这部作品中,李斯特在织体写作上毫无浮夸的成分,织体所采用的形式都是建立在诗境表达的内容上。例如,《华伦斯达特湖畔》织体的写作,左手一直保持和弦分解的先下行后上行的织体,右手始终采用波浪式的歌唱旋律音型。简单的织体描绘出质朴的意境,不作不必要的音响处理和不必要的音域扩展。《威廉泰尔教堂》中,呈示段采用柱式和弦音型为织体,中段主要采用震音织体,再现段采用和弦分解为主要织体,简洁而恰当的织体运用生动地刻画出教堂的音乐形象。在《牧歌》《乡愁》《日内瓦的钟声》等作品中,其织体运用经济却又将浪漫的诗境表现到极致的手法,不禁使我们为之折服。

根据音乐标题内容的需要,李斯特在织体上采用了一些十分简洁而又巧妙有效的手法。

①声部的互换

声部的互换丰富了音乐内容的表现。例如,《威廉泰尔教堂》第21至38小节,教堂钟声这里在低声部出现,丰富了教堂令人肃穆以及钟声庄严有力的形象。例如,《日内瓦钟声》第28至45小节,这里主旋律转至低声部柔和地出现,仿佛傍晚对远处传来钟声的呼应。再如,《暴风雨》中华彩段落:暴风雨的形象转到低声部,似乎雷声在右手急风暴雨般的琶音背景下低吼等。

②大量震音的运用。在这部作品诗境的表现中,不同程度地采用震音,震音的使用描绘和烘托出气氛。对于表现音乐形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威廉泰尔教堂》第21至40小节,震音由钢琴在很弱的力度中奏出,具有很强的描绘性,教堂空灵的背景栩栩如生。例如,《暴风雨》第61至64小节,震音很好地表现出暴风骤雨的气势。还有在《奥伯曼山谷》中,大篇幅的震音使用和不同力度的变化和音域的运用,将山谷起伏连绵变化无穷的现象刻画得惟妙惟肖等。

③八度音程的使用。八度音程是极协和音程,具有空旷的音响效果,而且可以加深音的色彩浓度,在李斯特的许多作品中都运用了八度音程,在练习曲中由辉煌的八度技巧,在描写宗教色彩作品中,运用了那种深沉、肃穆、浓重的八度,在这部描写人和自然的作品中,李斯特对八度音程的运用增添了作品浪漫诗境的表达。

旋律中隐藏着的八度,例如《华伦斯达特湖畔》第5至12小节,优美歌唱的旋律有一种空灵的色彩,似乎天堂之音般的纯净,达到拜伦诗中与污浊世俗相对照的寓意。

和弦分解中隐藏的八度音程,例如《威廉泰尔教堂》第13小节,左手八度音程在分解和弦中达到了一种动力的效果。

连续八度音程的运用,例如《在喷泉边》第41、42小节,右手连续的八度音程形象地描写了喷泉水花四溅,晶莹剔透的情景。

旋律的八度音程化:旋律的八度音程化是李斯特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看出旋律八度化带来的浓重色彩的笔墨。在《暴风雨》中较多使用八度旋律,作品便具有了急风暴雨般浓烈的色彩,在《华伦斯达特湖畔》《日内瓦钟声》等作品中,旋律的八度音程化起到了一种优美、开阔、明亮的作用。

和弦中的八度音程:在和弦中的和弦外音更加增添了色彩的浓度,但是八度音程具有增强基本色彩浓度的作用。例如《暴风雨》第16、17小节,众多和弦中包含的八度音程,达到了一种浓烈、厚重的效果。

在《旅游岁月》(瑞士)中,我们看到了李斯特诗境表现中对内容与形式的把握,在他大胆地运用形式去表达内容时,很难看到他过于浮夸的笔墨。从曲式方面看,他并没有故意营造复杂的结构,在调性和和声方面,他以音乐表达为目的,而不故弄玄虚。从织体看,他在很多方面都采用节制的原则,运用巧妙的手法和寥寥数笔,将一切都表现得精致而又淋漓尽致。

注释:

①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第60页.

②Liszt.annéesdepélerinage.editedbyimreSulzokandimremez.editiomusicBudapest,1976.第15页(陈沛译).

③同②第46页.

参考文献:

[1]Liszt.annéesdepélerinage.editedbyimreSulzokandimremez[m].editiomusicBudapest,1976.

[2]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美)保罗·亨利·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西方文明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4](前苏联)米尔斯坦.李斯特青年时代艺术观点形成的探索[J].音乐译文Ⅲ,1980.

[5]索列尔金斯基.浪漫主义,一般美学和音乐美学[J].音乐译文Ⅳ,1958.

[6](前苏联)e·鲁切芙斯卡娅.诗歌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诗歌[J].外国音乐参考,1983.

[7](俄)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8]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写谷雨的古诗篇6

关键词:杜牧诗歌水意象意蕴

“意象”一词,就其渊源来说,最早出现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运照之匠,窥意象而远近,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就其美学范畴来讲,“意象”指人的主观情感与外在物象的统一。它有两个层级:一是文人艺术家个人触景生情或移情于景而产生的意象,有非稳定性;二是固定的客观物象积淀了人类、民族、群体类似的心理情感,这类意象内涵较为稳定,有约定性。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异彩纷呈,水是众多意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水”以它独有的审美艺术特征吸引着历代文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便是其中一位钟情于水的诗人。杜牧诗歌中写水的篇目很多,呈现的意蕴丰富,既有约定的、稳定的内涵,又有一些表达诗人独特情感和思想的意蕴。

一、“水”意象象征时间的流逝

“水”的这一意蕴是在一个民族群体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接受惯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并不断地沿袭、接受。水流动不息,似时间绵延不绝;水一去不复返,似时间不可逆转,时间如逝水,流动不息,变化不止。

水象征时间流逝在杜牧诗歌中大致分为三类:

1.象征事物的盛衰变化。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金谷园》)此诗借金谷园的兴废抒发了今昔盛衰之感。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所建的别墅园林,金谷园昔日的繁华如今已随时间流水而逝。“流水无情草自春”,时间和流水不管人间悲欢、世事沧桑,依旧流逝,在它荡涤之下,权威富贵短暂易逝。“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洛阳长句二首其一》)写中唐藩镇割据,皇帝不再巡幸几度遭到破坏的洛阳,东都昔日的繁荣随潺潺流水而逝,作者由东都表面的荣谢透视到盛衰本质,揭示晚唐社会不可逆转的没落。

2.见证时移世易,时代变迁。

“潋艳倪塘水,叉牙出骨须。”(《台城曲二首》其二)

此诗写隋军将领王颁入陈国都城,在水光潋滟的倪塘附近掘陈武帝墓报仇的情景,陈亡隋兴,朝代更迭,不变的只有仍旧潋滟、曾经见证过历史的倪塘水。

3.象征时间和生命的不可逆转。

“谁为驻东流,年年常在手。”《惜春》

杜牧以东流之水喻消逝的时光,流水东去,时间流逝,人生苦短,有谁能够将时光握在自己手中去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呢?

二、水意象的情感象征

杜牧诗歌中写水之处多写情感,但诗人一般不明指,水似乎只是自然景色之一,但读者若仔细品味,不难在“水”中领略到绵绵情意。

1.抒发思乡之情。

“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题齐安城楼》)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南陵道中》)

以上两首诗皆为诗人抒发思乡之情的作品。前一首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之时,诗人登上黄冈城楼看见夕阳就要落向水波潋潋的江中寒洲,顿生思家念园之情。后一首的漫漫江水是初秋景物,但它何尝不是“客心孤迥”的诗人对故乡家园、对妻儿的悠悠思念呢?

2.抒发念远怀人之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当日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雪溺前溪水,啼声已绕潭。梅衰未减态,春嫩不减寒。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闻君亦多感,何处倚栏杆。”(《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就秋。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有寄》)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七绝主要是写他对扬州友人韩绰的忆念。缪钺《杜牧年谱》:“杜牧于唐大和七年(833)到扬州淮南节度使莫府中掌书记,大和九年(835)离去,两年多的扬州生活,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离开后,他多次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水既为南方秋季自然景物,又象征着忆念之情,“迢迢”写流水之悠长,衬托情感的深度,极写忆念之强烈。

其后三首均是利用水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3.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

此诗为作者借古讽今之作,曲折的影射了晚唐统治阶级不顾社稷危亡和人民疾苦仍醉生梦死的没落现象,秋水寒凉,犹如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4.抒发人生苦短,事业难成的忧郁之情。

诗人的生命叹息和忧郁之情来源于水意象的时间意蕴。生命消逝,事业受挫,睹水生悲,忧从中来。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池州清溪》)年逾不惑的诗人于清溪之中检点华发,借清溪之水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颇带几丝伤感,几缕悲音。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汉江》)

“溶溶漾漾”的江水年年绿,人却岁岁老,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作对照,由自然之景引发人生易老的感慨。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兰溪》)“三守僻左,七换星霜”,内心“拘挛莫伸,抑郁难诉”(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吏部高尚书状》)的诗人看见春尽仍碧清的兰溪水便不禁感叹屈原命运,同时也寄寓了自身怀才不遇、远贬江郡之叹。

上述以水写情的诗句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水的流动来暗示情感的涌现,源源不断,喻愁之多;二是以水的长度、深度来写情之深之悠长;三是“水”意象表面上为景色点染,实则以水沟通心中的愁绪,以通感的修辞方式表示情深意切。

三、“水”意象的隐逸象征

“水”意象往往还因姿态无拘无束,流动自由而被作为悠闲、淡泊心境的对应体。如“草色连云人去往,水纹如彀燕差池。”《江上偶见绝句》。“水接西江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题元处士高亭》,均突现了诗人旷远超然、闲适的心境。也正因此,水在古代诗歌中还有“在野”的意思。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赠渔父》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蓬肩睡秋江。”《独酌》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齐安郡晚秋》

《赠渔父》中,寒水畔即退隐地。诗人借渔父这一老庄式的哲人化身形象,讽喻追逐名利之徒,其本质是诗人主体意识对象化,或者说是自我客观化。

《齐安郡晚秋》一诗中,“云容”“水态”可时时观赏,如水一般自由自在“啸志歌怀”,诗中写出了诗人一种欣赏自然的闲适心态。

杜牧诗歌中水意象的三种内涵有紧密的关联,前者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而成,后两者是意象本身在流传、沿袭、接受过程中,意义不断扩充、附加、衍生而成。三者的根源在于古人对“天地转,光阴迫”这一客观现实的哲学认识。

以上通过对杜牧诗歌中“水”意象意蕴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无限,意象的蕴意也异彩纷呈、深藏潜伏、耐人寻味,使得诗歌给后人留下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写谷雨的古诗篇7

彭崇谷,男,1954年出生,湖南湘乡人。1982年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担任衡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衡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编办党组书记。系全国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企事业书法协会顾问、湖南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其诗词大势磅礴、激情奔放,读来荡气回肠,多次在《文艺报》、《湖南日报》、《中华诗词学会通讯》、《国际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作家》、《中华民族》等权威报刊杂志上登载;其楹联书法作品更是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内蒙古日报》、《广西日报》、《中国艺术报》、《大公报》、《中国文化报》、《艺术》、《人民美术报》、《湖湘文化》、《湖南书画》、《湖南印象》、《艺术人家》、《湖湘名家书画收藏鉴赏集》、《湖湘名家书画精品集》、《中国文联网》、《艺术网》、《湖南公务员书画网》等几十家权威报刊杂志、专业书籍和网站登载收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获奖。

“书山有路勤为径”

3月6日,记者随同与会代表从昆明驱车前往珠江之源开会,记者和彭崇谷并排而座,一路上,记者和彭崇谷吟诗作赋,好不惬意。当车行至世界最大天成花园――云南省罗平县80万亩油菜花种植园时,记者突然狂放:丰收的大地,金色的纸,宋祖英的歌呀,彭崇谷的诗……

说起彭崇谷的诗词与书法,彭崇谷告诉记者:“我小时没学过写诗,但从小爱好古典文学。从识字起便喜欢在古典文学的坛子里泡。上初中前,就已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杨家将》、《说唐》等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和文学作品。上中学时,学过一些唐诗宋词及诗词。平时,一遇到喜欢的古典书籍,不仅在家看、课余看,连走路都看。读书期间,作文成绩不错。幼时喜好书法,这一爱好沿袭至今”。

潜心于书法钻研的彭崇谷不满足于初习柳工体、颜体,他苦练深研王羲之、米芾、文征明、董其昌等名家字贴,精细到具体每个字的字势、字态、字体,不断学习古人,又不拘泥于前人,传其神而不拘其形。去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从观赏柱上的对联到墙上的题诗,他都会驻足细细观摩,在心里勾勒下笔的动作。就连看到公共汽车、街边门店的广告招牌等书法作品,他也是边看、边记、边用手指比划。许多名山寺庙里的对联,他都能背出来。

参加工作后,外出调研考察的机会多了,见多识广,创作题材也就更丰富了。出差外地,彭崇谷总要带着毛笔,一有空就用水在废报纸上练字、在地板上练,用手指在桌上练、在空中练。平时开会,他的很多讲话、报告,都喜欢自己思考,总结归纳,脱稿而讲。这样既生动、形象,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当(衡阳)市长后,要处理的事情更多了,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偶尔写点字,自得其乐。平时,他一不打牌二不跳舞唱歌三不钓鱼坐茶馆,一有空就尽情地“挥舞狼毫抒意气,方寻纸上显风流”。在忙碌的生活中,让自己拥有一份恬淡的情愫和闲情逸致,悠然自得,快意无比。

彭崇谷真正开始吟诗作对,那是在2008年底一次老乡聚会,乡友们请他讲几句话,他便吟了一首赞美家乡的诗,尽管诗不太符合格律要求,也就这样迈出了诗词创作的第一步。慢慢地,对诗词、楹联、书法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散步写,坐车写,坐飞机也写。外出考察或游览,常灵感迸发,即兴吟诗,睹物生联,观景成赋,既有意境又有景有情。对于他来说,从政这些年,不仅有工作收获,也开阔了文化视野,开拓了艺术领域。

2010年秋,彭崇谷去美国、加拿大考察学习,尽管当时行程万里,公务在身,身心俱疲,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短短十天里,便创作了100余首诗,真是“万里风光千幅画,十天游览百首诗”。2011年4月,他作为湖南省政府招商团成员去东南亚招商,十余天写了70多首诗。几乎每到一地有吟唱,每见一景有歌赋,每经一事有诗韵。有时高兴起来,陪客人吃一餐饭要作好几幅对联赠友人。

“作诗如进黄金屋”

彭崇谷的诗词作品很多。所创作的诗,内容特色各异。有写农村自然之景的系列作品,如《春日下乡》、《咏莲》、《乡夏》、《咏雪》、《夜步庐山》、《春乐农家》、《观夕阳西下》;有歌咏名胜古迹的《天安门》、《祝融峰》、《张家界》、《马王堆汉墓》等;有记载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如《咏新农村养老保险》、《渔民上岸定居》、《秋收》等。将乡村风景、稻田喜事、春耕秋割、孩童戏水、鱼游清泉、月夜蛙鸣、惠农政策……情景结合,或实或虚,将万物生态之美与时代变迁之感熔为一炉。他赞美自然景观的诗,如图如画。如他写秋天钓鱼,“修竹翠树荡波澜,朗日清风云画繁。水浪秋光渔父醉,肥鱼不钓钓春山”。他写洞庭湖,“平湖万里荡清波,烟雨云天映黛螺。点点白帆飞锦网,一湖鱼跃一湖歌”。他的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如,写北京鸟巢:“钢梁交错铸一巢,奥运健儿竞舞腰。孕育鲲鹏冲万里,长天广宇任逍遥”――从鸟巢引申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与中华民族的强大;写湖南浏阳大围山的雄伟,“耳闻湘水渔歌韵,目极赣湘万里川”。写江西庐山之美:“惜叹陶翁西去早,桃花源里尽芳妍”。他去国外写的诗,同样韵味十足。如写泰国湄南河晨景:“晓日清江映伟楼,白鸥掠影荡悠悠。游人未醒温床梦,雪浪银花送飞舟”。他的抒情论理诗也写得情感迸发而又富有哲理。他在《重游三亚天涯海角》诗中写道:“长天无限涯何处,大海失边角哪求?莫道人生时日短,五洲四海任君遛”!他在誉满南北的《处世歌》中写人生:“人生本是车轮转,不转事业怎能酬”,“既然抽刀难断水,不如驾浪长放舟”,诗写得何等深刻。他对城市名胜的描写,既写景观,又写人文历史。湖南祁阳湘江之畔的浯溪碑林是全国闻名的碑林,这里崖石上刻下了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散文学家元结撰文的《大唐中兴颂》,还有历代大书法家米沛、黄庭坚、何绍基等大师留下的书法墨迹。他为浯溪写诗曰:“溪汇湘江幽境开,奇石昂首耸亭台。宗师代代书墨迹,华论篇篇刻史碑。颜老挥毫龙凤舞,元公着溢春秋才。江涛千古滔滔去,惟听誉声阵阵回”。这诗写出了浯溪自然之美,和人文历史影响之久远,因而当时当地的管理部门请他留下墨宝,后来又将他的诗原模原样地镌刻在石碑之上,并放置在碑林的显著位置。那是在告诉人们,自古以来,浯溪不仅被文人墨客所青睐,而现代的浯溪,依然被人们所称颂。

“楚地多娇,日出韶山,浪涌洞庭,览武陵胜境,奇峰万仞。桃源红雨,九嶷竹涛,柏绿炎陵,凰城古韵。四水渔歌荡九霄。瞻衡岳,屹立冲星宇,雾滚云飘。儿郎自史英豪,痛屈子忧邦赴浪滔,贾宜三论妙,曾公奋力,危楼未倒。左帅安疆,嗣同横刀,德怀驱盗。国有急难湘人挑。,巨手翻地,锦绣今朝。”一曲浩浩汤汤的《沁园春・湖南》在彭祟谷晨起散步间散出来了。词一出世,湖南的书法界和文艺界震撼了!短短114个字,道尽湖南历史与人文风流,囊括了湖南的绮丽山河,尽显了数十代湘人的英雄豪气。

赋,应该是一种比较古老、年轻人相对陌生的文学形式。彭崇谷作赋立意高远,词章华丽,文采飞扬。他写《长白山颂》:“巍峨长白,五岳齐肩”、“万座雄峰滚玉澜,天池碧浪瀑飞翻。千秋才彦风流尽,不愧关东第一山”。他的《衡山赋》写衡山“虎踞龙腾八百里,云蒸霞蔚七二峰”、“朝日辉金,晚月泻银,山风阵阵,晨露玉凝。春观花锦,夏瞻云凌,秋醉日出,冬赏雪晶。奇山奇景,如画如屏。五岳独秀,谁与齐名?”……充分展示了衡山的秀美、雄壮,一句“谁与齐名”,更有力烘托了南岳独秀的霸气。他引古鉴今,力劝当代有志之士以天下为己任。同时,又深刻挖掘出衡山文化的内涵是“天人相和”,“和则物盛,和则教兴,和则人寿,和则域欣”。他写的《山赋》,既充分展示山“江南胜境”、“国之瑰宝”、“天下丹霞何为首、不推山谁列先?”之美,又深刻揭示山精神的核心是“人无神不立,物无神不兴;神足气锐,何惧艰辛;故攀山不畏高,谋事不惧难,征程虽艰险,拼斗能过关”。这几篇赋经湖南日报、吉林日报发表以后,誉扬南北。今《长白山颂》、《衡山赋》都被当地刻于巨石,立于景区,以供人们吟诵。

“书法雅趣乐其中”

楹联,短小精练、韵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楹联创作是彭崇谷的又一拿手好戏。他的楹联作品很多,妙句万千。有彰显湖南人敢于以天下为己任浩然气概的“千里湘江滋楚地,孕三湘才俊,兴神州伟业;万寻衡岳立乾坤,迎四海风云,壮华夏河山”。特别是“八千里湘江济海,九万寻衡岳擎天”一联,写出了湖南人擎天济海这种无与伦比的气势和情怀,这联彭崇谷书法后被《人民日报》选登。有情景结合的,如写高速公路“一行春色千幅画,几点白云万里天”,写洞庭湖:“水天千里画,舟网一湖歌”。还有写名胜古迹的,如给曾国藩故居写联:“天灵地秀无二处,武略文韬第一臣”。为汩罗市纪念屈原的屈子祠作联:“一江眠诗圣,万古颂忠魂”,为邵阳魏源故居作联“两眼识世界、一言醒神州”。为湖南省图书馆精彩作联:“馆藏古今中外,室陈春夏秋冬”。

嵌名联,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给著名戏曲家、《国歌》作者田汉故居的作冠名联:“田耸山岳,汉歌长天”。给湖南茶子花派的领军人物周立波纪念馆题词:“文立潮头,波扬四海”。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法师是从湖南望城县洗心禅寺出家修行的,由于他要在北京主持佛教协会的工作,寺里由悟圣法师主持日常事务。彭崇谷巧妙地把一诚、悟圣两位法师芳名及洗心禅寺寺名嵌于一联内:“洗心循一,修到菩提正果诚为佛界泰斗。悟禅归三,净除业障邪行圣作法门宗师”。一诚大法师高兴地请全国著名国学大师百岁老人文怀沙先生书写,用红木雕刻镀金,悬挂在洗心禅寺方丈楼大柱上。

位于湖广交界的阳明山是湘南佛教名山,山上千年古刹万寿寺是“七祖”郑秀峰坐化成佛之处,被明嘉靖帝赠额曰“临济正派”,周边三省十八县的百姓经年不断来此烧香拜佛。彭崇谷为此山作联是:“阳明春山和万里,霞蔚古寺寿千秋”。此联也巧妙地把阳明山、万寿寺嵌于一联内。当地老百姓高兴得选巨石刻了此联,并立于山上的观景点上。这些对联,既嵌入了名字,又切合斯人斯物之内涵特征,妙语天成,不愧为绝联佳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崇谷曾对上了湖南望城县靖港镇望江楼上一副几百年来有上联而无下联的对联,上联是:“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他根据靖港是为纪念唐朝开国元帅李靖而得名的历史古镇,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对的历史事实,对了下联:“铭史港,铭史诗,铭史港传铭史诗,史港万年、史诗万年。”行家知道,彭崇谷所撰的下联可以说是平仄相对、名实相符,是恰到好处。彭崇谷所撰下联极大地满足了靖港文人、老百姓多少年来愁于无下联的相思之苦。于是靖港人把他的下联高兴地挂上望江楼,望江楼楹联的功德圆满,也一直被楹联界传为佳话。

彭崇谷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中,应数“十二生肖”最富创意。人人有生肖,“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表现形式源远流长。但他对十二生肖书法演绎却不同,通过对十二生肖形与义的深入研究,书写出生肖字与所代表的动物肖像有机统一的象形字。同时,以象形字为基础,寓物于字,凝字于物,字物如一,做到浑然天成。这是他近年书法创作的一大绝世亮点。其中,“龙”、“虎”最有特色,“龙”头枯笔,画“龙”点睛,昂首摆尾,上下翻腾,活灵活现,神韵十足。他把简体字“虎”字书写成具有虎头、虎尾、虎脚、虎身的象形字,配之以“举步越万里,一啸动千山”的题款,虎之雄壮威猛尽藏其间。他还为十二生肖各作题画诗,使这些作品集书法、绘画、诗词于一体。使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内涵深刻。最近,岳阳市旅游部门花巨资把这十二生肖书法刻在名石上,排列于君山上,以供游人观赏。还有人把这十二生肖书法图案做成青花瓷盘。有人则制成黑茶屏风,有人还做成邮册、贺年卡,从而使他的生肖书法名扬天下。他所书写的“福”、“寿”、“康”、“宁”、“竹”、“飞”、“酒”、“劲”等作品,力求形神兼备,将中国文字象形和会意的特色作了独特诠释。

“千古风流伴炎黄”

彭崇谷身负数职,既要主政由劳动、人事两厅合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工作,又要抓省编办的工作,还要履行承担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的职责。有人笑他一个人干了几个领导干部的事,但他把工作看成第一生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决不因私情和个人雅兴影响自己尽职尽责。2010年11月,他父亲病重住院已生命垂危,但按照省政府的工作安排须下市、州慰问救济困难群众,他义无反顾前往。正如他吟诗所记:“高亲病险几回危,岁末远行赴楚西。须道亲情衡岳重,更忧民众苦和疾”。现在,他负责的这些工作,大都有声有色,其中很多工作都得到中央主管部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工作之余,彭崇谷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创作及练习书法上。每天下班后把上班未忙完的公务处理完,其余时间就是写字、整理诗联,直到十一点半点以后才睡觉,早上一般五点半起床写字作诗一小时左右。然后再就餐上班,既精神又惬意。赶上节假闲暇之日,他也很少出去应酬,兴起之时,悬笔一挥即两三个小时。他完全沉浸在书法境界中,乐哉、美哉,浑然忘我。

对于彭崇谷这一爱好,家人担心他休息不够、运动太少,影响健康。但他认为,“诗词用脑、书法运气,既有静态休养也有体能锻炼。他说:“作诗如进黄金屋,书法雅趣乐其中”。写诗炼字逸情雅趣,能使人心态常乐,自然也就延年益寿。所以,他写诗告慰亲人:“莫愁老夫体不康,寿超九五不为长。休说跑跳医百病,笔荡风雷亦妙方”。有的朋友、领导、同事则担心他影响工作,他则认为只要掌握好度,工作就不会耽搁,这一点在他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

创作靠灵感,有时灵感一上来,佳言妙句就会如潮如浪。他十天美国行作诗106首,东南亚之行作诗70多首。他随省政府招商团去东南亚招商,在泰国普吉岛晚餐时,因菜久等不来,团友们要他吟诗取乐,他拎起筷子随口吟出:“两支小棒八寸长,碟盘扫尽显风光。莫说此物根基浅,千古风流伴炎黄”。有一次,他到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给他用麻醉办法作无痛胃镜检查,他麻醉刚醒时,感到四肢还不听使唤,但一看到满屋医生护士都在陪护着他,万分感动,便诗兴激发,即口吟道:“白服翩翩菩萨肠,回春妙手保民康。华佗再世回天力,保我苍生不老翁”。截止目前,彭崇谷所创作的诗词约有700多首,对联800多幅,书法作品不少于100多幅。收集整理起来,可以出好几本书了。他赴美国十天写成的《西行诗集》已经出版,赴东南亚写成的《南洋诗话》,即将出版,集词联赋于一体的《衡山新话》也已整理就绪。

“不转事业怎能酬”

中国古代的有志之士都把修身、治家、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从屈原、诸葛亮到范仲淹、郑板桥等,概莫能外。彭崇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深受这些先贤的影响。他既注重尽为子、为夫、为父之道,更念念不忙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民众的利益,那种对社稷苍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他的作品中跃然纸上。在庆2010年春节诗中,他一面写“备酒宰羊庆节忙”的欢乐情景,另一方面又呼吁要“莫忘夙愿行程远,更念弱群少食粮。卧薪尝胆一百载,神州万里更春光”。在《长白山颂》中,他呼吁“富民强国、吾辈当先”;在《衡山赋》中,召唤有志之士要“负社稷在肩,怀苍生于心”。彭崇谷在工作实践中,极力践行这种理念。他在衡阳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时,坚持选贤任能。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讲评,使全市干部队伍风气大变。任副书记后,既抓干部队伍建设;又分管计划生育。他敢抓敢管,仅用了一年时间,使计划生育工作从多年后进跃进全省先进行列。他担任衡阳市长后,全力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上任前衡阳市财政每年净增2到3个亿,最多也只4个亿。2006年,他上任第一年,财政收入从31亿上升到40个亿。2007年,则达到50个亿。他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和商贸物流业,推进机场、车站、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彰显衡阳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拓宽进城道路,提质升级改造市区道路,推进新城区和老城区结合部的建设,着力建设湘江、蒸水两岸风光带和小区公园广场。他大抓城区历史文化景点建设,恢复了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修建了纪念周敦颐的爱莲阁、曾国藩岳父欧阳故居、王船山故居、衡阳抗日保卫战纪念馆,修建了展示几千年衡阳历史文化的湘江长堤;可以说,这些工作不仅使衡阳市的城市形象大为改观,综合势力明显增强,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圈可点的经济和人文财富。

担任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后,彭崇谷牢牢把握“民生为上,人才优先”这一主线,极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省城乡居民政策制度的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尽力抓人才开发,不拘一格评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干部分配安置办法;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及为民办实事考核工作;统筹兼顾好省编办和组织部的工作。从而赢得了领导和组织的肯定,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三天的“9+2”会议就要结束了,记者与彭崇谷的采访也只能嘎然而止,结束时,彭崇谷送给记者“交友诗书无寂寞,不贪名利不烦忧。管他世态浮沉事,墨海飞舟任我求”的诗。这也许是彭崇谷以诗言志。许多年来,彭崇谷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一往无前。工作之余,潜心诗书,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出一个既刚正温雅,又鲜花烂漫的艺术世界……

写谷雨的古诗篇8

从情、景的内在联系来说,情景关系大致有四种:一是以乐景衬乐情,如王维《山居秋暝》;二是以哀景衬哀情,如柳永《雨霖铃》;三是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四是以哀景衬乐情,如高适《别董大》。前面两种情景是正衬关系,后面两种情景构成反衬关系。

以情景关系为命题点的试题,在高考中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一种题型。景情关系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进行赏析或这句诗(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2)这句诗(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3)这句诗(这首诗)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赏析。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我们要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有反衬关系的要强调);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等方式作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一、以乐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乐情,即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

【高考链接】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四川卷高考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既要注意第二联的字面意义,又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前后勾连,切忌孤立作答,望文生义。首联写客居苕溪的诗人在冰雪初融、春寒料峭的春天里顿生怀友、访友之情,踏上访友之途。颔联写诗人在潇潇雨声中,追踪杏花吐蕊绽放的讯息。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的写照――读诗、吟诗、作诗,在不知不觉中杏花春雨又送来春天的消息。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吟诗的高雅情趣和细雨催动花事的大好春光相结合,传达出诗人生活的闲逸洒脱和心情的喜悦。

【参考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问: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二、以哀景衬哀情

以哀景衬哀情,即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

【高考链接1】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高考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解析】要理解此词我们要联系教材相关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的含义以及情景交融的词句。结句描写了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的景象,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高考链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景物凄凉败落,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当年秦国何等的强盛。诗人看到唐朝的国势日衰,不由触景生情,表达了低沉、落寞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问: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参考答案】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以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即用美好之景来反衬人物的愁苦之情,其表达效果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高考链接】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011年江西卷高考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解析】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想到了荒野中埋在地底那些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②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问: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参考答案】本诗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上林苑里鲜花盛开,细柳营前柳枝新绿,本是乐景;“徒”“漫”二字表明没有亲友一同欣赏,面对此景比没有美景时更增哀情。

四、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情,即用衰败之景反衬人物的昂扬、欣喜之情。“以哀景写乐”,在古诗中较为少见,在高考中也比较少见。《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乐,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花儿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琴歌①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②。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③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④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②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③渌水:琴曲名。④清淮:地近淮水。

问: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

写谷雨的古诗篇9

寻诗漫游白帝城

公元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由故里蜀地昌明(今四川江油)启程,出峨眉,“夜发清溪向三峡”,经瞿塘峡“白帝城边足风波”,到西陵峡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游至金陵,与金陵子弟畅饮,面对滔滔江水,感叹“别情与之谁短长”。太白年轻时游历长江所写诗篇,奔放洒脱,充满浪漫情怀。晚年,流放夜郎,诗风大变,欢快变凝重,浪漫成悲情。在巫峡,“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与初出川时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同是峨眉,前句却是充满对故土的眷念。同是诗送友人,早年目送孟浩然至广陵,极目“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晚年在浔阳送别友人,惆怅“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愁酒,伴随李白于当涂采石矶,水中捞月,骑鲸升天。

2013年初春,我达瞿塘峡,寻诗白帝城。李白诗中风景已是往事,白帝城再无猿猴啼鸣,江面也无巨礁险滩。在奉节新城高处,寻得一处可把夔门白帝城尽收镜下客栈。入夜,架好相机,打开快门,任其曝光至天明。午后,去往距客栈十里外白帝城。入城,过江,上古栈道达临江楼,此处,乃观瞿塘峡夔门最开阔处,是日,天色凝重,风急水绉,大江截流后,此地险滩激流化高山平湖,我依然看到夔门雄壮,风中摇动的松树传出阵阵啸声,且以为猿猴啼声,取意“两岸猿声啼不住”诗句。在拍摄的法则上,改变以往采用的标准程序,一卷胶片8个底片只拍一景,确定一个截取画面后,镜头光圈固定最小,用不同的慢门曝光,在底片里寻有中国山水绘画意境的画面演绎太白诗境。这个拍摄法则,贯穿日后的整个拍摄里程。

天姥剑阁将进酒

我视《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李白的诗篇巅峰之作。黄河也是李白一生重要游历地,写下诸多黄河诗篇。为“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诗意,我而登临华山南峰寻眺黄河。为千古绝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015年冬,值陕晋黄河峡谷融冰之际,我去往壶口瀑布,领略黄河从天而降之境。正月十六,壶口涌现桃花汛,冰融雪水流至瀑口,从悬壁直泻,撞击岩壁即回荡腾空,水花四飘,如烟如云,河谷激流,前波未歇后波纷涌,滚滚洪流向东流逝。

这年夏天,继续去往四川剑门关,感受蜀道难。从剑阁南端入内,转至剑楼,过剑门,顺石阶下行半里,穿过一道吊桥,到达这里唯一客栈――仙云客栈。连日晴空,不料傍晚下起雨来,入夜,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翌日天亮,有风无雨,来到吊桥边,但见崖壁风过树晃,壁下溪谷,激流拍石,分泉出山。正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Y,f崖转石万壑雷”。雨后山谷,水气升腾成雾,渐渐笼罩剑峡中央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莫过如此。而后上山,直奔鸟道――一条仅容一人单边通行,借力铁索方能攀行的悬崖绝道,亲历一番“猿猱欲度愁攀援”诗境。艰难攀至鸟道高点,呼啸山风迎面掠过,刮得铁链铿铿作响,脚下千仞绝壁深渊,对面山峰绿色山包上,一块丹霞岩壁横空出世,蔚为壮观,山谷之间,浮云飘游,我于浮云之上,若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之境。

转眼又过一年,再寻《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到江南。天姥山位于浙东新昌崇山密岭,江南二月,寒雨飘忽,雾烟笼罩。我到天姥山脚时,已是暮霭。沿一条环山公路,在天黑前上山。

山亦高,雾亦浓,未达半山,五米开外,一片迷蒙,在山路绕升近十弯,现一白色屋宇,门口挂牌太白山庄,山庄主人热情劝宿,言翌日天晴可山中环游。此刻,风高夜将黑,山庄庭前,松林影影绰绰,路径依稀可认,暗合“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呼啸山风乃“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太白之梦游,本属梦境,我不觉意间身处此境,夫复何求?!

于是,决定辞别刚到达的天姥山,不必待天明之后,失向来之烟霞,而太白骑访名山的白鹿,或是太白一生好入名山游,随同太白仙游庐山后,庐山脚下白鹿书院内石雕的化身。

凭吊诗仙入当涂

太白年轻即以大鹏自居,《上李邕》诗云“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荆州遇道教领袖司马承祯又文《大鹏赋》,自喻己为大鹏司马为稀有鸟。然而,平生期望像大鹏凌空翱翔的诗仙,在长安天子身边虚度了一年半载后,重返江湖,作诗“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道出离京之痛,幻想一朝再回L安。763年在当安徽涂写下绝诗:“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写谷雨的古诗篇10

古诗鉴赏应赏标题,或者说不可忽略标题,因为从诗题中可以读取多样的信息。就内容上说,时间、地点、人事及景物等。都会在题目中体现出来。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了时间及事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讲了地点与事情。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时间与地点及事件都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贺知章《咏柳》,或景或物,从而表明写作的对象。大凡出现于诗题中的都是一些关键字词,有的表明相关物事,有的则是相关事由。因而抓住标题,对内容有一种提示作用。比如杜甫的《登高》,顾名思义,是写鼙高的所见所感。诗中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则抒发登高所感。全诗境界阔大而又感慨遥深。再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诗中所写,是听到邻家吹笙的乐声,从而引发联想。

诗题中,还有题眼。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中的“闻笛”便是题眼。写因笛声而引发的思乡之情。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中“喜”是题眼。诗中虽未曾用一“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有“喜”。欣赏中,对照着题目,更便于领会诗的内涵。比如郑谷这首诗:“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题为《鹧鸪》,但诗中未出现鹧鸪。若不联系题目来看,可能难以确认。但若与题目关联,则可知此种烘托的笔法之妙。题目除了标明内容外,还可见作者的感情态度。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诗句来看多指劳作艰辛及收获不易,因而有爱惜粮食之义。但此诗的题目是《悯农》,则可见诗人的感情态度是同情民生疾苦的。标题中又可点明写诗的动机或目的。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是听说王昌龄被贬,从而表达问候。古诗中有一类无题诗最难索解,就因为没有标题。虽说无题也是一种题。但那只是变通的做法。实则题之有无,在读解上是有区别的。

诗题中,多见题材类别,诸如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怀古诗、咏史诗、赠别诗、闺怨诗、唱和诗等。比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与《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诗题中就有送别之义。古诗中多有唱和之作,比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和对方写的《早春游望》一诗的。再如苏轼的《水龙吟》便是“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依原作之韵来写本不无束缚,但写来却胜过原作,于此可见才力。为人熟知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一种生机活力,因而成了名句。但白居易此诗的标题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实就是命题写作。题目为“古原草送别”,即要从原野上的春草写起,再关联到送别之义上来。但作者不仅未被题目束住,还写出了名句,于此也可见作者的诗情才思。

从题目中。又可见出诗歌体裁。比如杜甫这首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题目就叫《绝句》。又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是民歌体,即吸收了民歌的写法。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为歌行体。歌行体是七言古诗中的一类,与乐府不无关联。至如乐府的题目。诗人有借用旧题的,题目却与内容多不对应。但白居易又有新题乐府,用来指陈时事,如《卖炭翁》等。众所周知。词牌大都不对应于内容,但词往往另有标题。同样要注意标题的提示作用。有的诗词有序言,往往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这就等于题记了。比如姜夔的词,就多有小序,且自成有条理的小品文字,大可与词作对读。古诗鉴赏中,题目往往有引导作用,也可谓解开诗意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