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劳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2:09

提供劳务篇1

受雇人(本校学生)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兹因学生工读,劳资双方同意订定本契约,并本诚信原则,共同遵守约定,契约条款如下:

第一条 契约期间

甲方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雇用乙方,乙方应于当日到职。(不定期契约)

甲方雇用乙方期间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定期契约)

试用期间为__________日,自到职日起算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双方权利义务不因试用期间而有不同。

第二条 工作项目

一、乙方接受甲方之指挥监督,从事下列各项工作:__________

二、甲方若经乙方同意,得变更工作项目。

第三条 工作地点

??一、乙方于校内地点提供劳务,担任契约所订工作。

??二、甲方基于经营上所必需,如确有调动乙方工作之必要,应经乙方同意,并不得违反本契约内容。

第四条 工作时间

??一、乙方每周工作时间为:__________

??二、甲方因业务需要,得征求乙方同意,增加其工作时间,并给予增加工作时间之工资。

第五条?工资及工时

依本校相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 请假

工读期间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旷班,有事无法依约准时当班应事先请假,若因突发事件不能前来,也应立即告知甲方。

第七条 职业灾害与安全卫生

??甲方应依法针对乙方所从事之工作特性办理工作上所必要之安全卫生及预防灾变教育训练。

第八条 权利与义务

??甲乙双方雇用(受雇)期间之权利义务关系,悉依本契约约定办理,本契约未规定事项,依本校相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契约修订与存执

一、本契约经双方同意,得随时修订。

??二、本契约一式两份,由双方各执一份。

立契约人: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签章)

单位职称: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连络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

乙??方:__________(签章)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连络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劳务篇2

   论文关键词归责原则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顾名思义,是关于侵权责任“归责”的基本规则,即行为人因为何种事由被要求承担责任。归责原则不仅确立了归责的依据,而且确定了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免责事由,因此,在侵权责任法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条对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确立为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别于以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确立的无过错责任。我国当前提供劳务者大多来自基层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提供劳务过程中自身受到伤害的情形非常普遍,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也成为当前我国民事侵权案件的主要类型之一。所以,《侵权责任法》的颠覆性规定,对提供劳务者的权利保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一、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合理性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规定,采用过错原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时,有认真完成雇主所指示的工作的义务,同时应负有照顾自已的义务,否则一旦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不问提供劳务一方是否有过错,接受劳务一方都得承担责任,显失公平。但该条并未规定接受劳务一方对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他人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享有追偿权,存在不足,同时该条亦未规定劳务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提供劳务的一方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的追索选择权,亦未明确接受劳务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是否可以向第三人追偿,亦未规定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接受劳务的一方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劳务关系中,接受劳务者以支付报酬为对价获取了提供劳务者的劳务,这样的权利义务关系基本平衡。但若接受劳务者还要承担提供劳务者在劳务活动过程中的自身风险,这种义务安排对接受劳务者而言显然过大。故从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来思考,适用过错责任具有一定合理性。

   二、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值得反思

   (一)接受劳务者对提供劳务者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控义务劳务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交易关系,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的归责原则等同于一般民事交易关系中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责任理由不足。广义劳务关系中的其他劳务关系如运输、承揽、保管、委托等交易关系中的侵权责任也是过错责任,这些交易中,“独立合同工”完全独立于相对方来完成工作,并以劳务成果来履行合同义务,相对方对“独立合同工”除了必要的指示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指挥、控制与监督,故这种背景下以过错责任原则确定相对方的侵权责任是适当的。但是,提供劳务者是参加到接受劳务者的组织体内,接受劳务者要对提供劳务者进行控制、指挥和监督。提供劳务者对接受劳务者有安全保障义务,这是提供劳务者能够持续提供劳务的必要保证。所以,把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的归责原则等同于一般民事交易中合同一方当事人,显然与接受劳务者所承担的法定义务不相称。

   (二)提供劳务者致害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故提供劳务者致害责任是以无过错为归责原则,接受劳务者在承担责任时不以其自身的过错为必要条件。应当说,劳务关系是由民法调整下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合同交易过程中,合同一方当事人要对对方当事人的侵权责任承担无过错责任非常罕见,除了劳务合同以外,其他合同大多没有这样的制度安排。那么矛盾由此产生,雇员作为雇主“延长手臂”致他人损害的,雇主无条件承担赔偿责任,而“延长手臂”自己伤害的,雇主只为过错而承担责任,有失公平。

   (三)归责原则上与其他用工形式的不一致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过程中受到损害时,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适用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承担补偿责任。可见,在劳动关系背景下,只要构成工伤,劳动者就能够获得完全的赔偿,除非劳动者是故意自伤。义务帮工人在帮工中自身受到损害时,《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四条也规定为无过错责任,即不论被帮工人是否有过错,都要对义务帮工人的自身伤害承担责任。现仅因“用工者”的不同,却导致天壤之别的制度安排,实有违法律公平正义。

   (四)《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雇员在提供劳务时因第三人原因受到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再结合第三十五条来分析,第三人侵权致雇员损害,如果雇主无过错,且雇员无过错,而第三人无赔偿能力情况下,雇员此时不享有“既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选择权,其只能要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能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显然对雇员的保护是不够的。

   三、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确定为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可行性

   (一)接受劳务者承担相对较重的法律责任,符合社会利益平衡原则提供劳务者大多来自于社会底层,是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事关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而接受劳务者大多为社会相对强势群体,经济能力相对较强,故适当由接受劳务者承担相对较重的法律责任,符合社会利益权衡原则。

   (二)损害分散具有必要性侵权责任法理论认为,加害人须为自己所生的损害承担责任。但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在本质上不属于侵权责任,且从我国国家性质来看,应对一切形式的劳动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把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规定为过错责任,与世界各国福利国家的理念相冲突。因此,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应由个人正义转向社会正义,重新衡量法益,将损害分散于社会,进而消化于无形,从而减少诉讼,避免劳资对抗,促进劳资关系协调发展。

   (三)接受劳务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具有合理性改善劳动条件,对提供劳务者的职业活动提供必须的保障是接受劳务者的责任。对于提供劳务者由于自身过错受到的伤害,法律应推定提供劳务者不会自己伤害自己,造成人身损害非提供劳务者自愿。这有助于提高接受劳务者劳动保险的意识。作为直接接受劳务的接受劳务者,担负损害的赔偿义务,能简化损害赔偿的法律程序,率先保障提供劳务者权利。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旨在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符合侵权法的基本社会功能。如将雇主存在过错作为雇主责任的前提条件,雇主可以通过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将造成受害人更大的风险。

   (四)完善: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和对过错认定的缓和“第三十五条”已经明确确定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为过错责任,故在司法实践中只能严格遵守此法律规定。但在司法过程中,在过错责任的制度安排下,适当运用自由裁量权,对过错责任作适当的校正还是必要的。

提供劳务篇3

【关键词】有效开发针对性实效性服务保障

effcetivedeveloplaberandusepracticebaceserviceprotectionreformforvillagemiddleschool

wangxuemin

【abstract】Villagemiddleschoolmusthavetargetedandeffectivenesstorunaschool.tomeetthediverselearningneedsofruralstudentsandclosetothefactthattheruraleconomyandsocialdevelopmentareformodelofthevillagemiddleschools’serviceprotectionreform.

【Keywords】effectivedevelopmenttargetedeffectivenessServiceprotection

农村中小学的小环境决定了它要把升学、就业、务农“三位一体”作为自己的办学模式,把培养合格劳动者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切实把农村初中办学方向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而不能一味地同城镇中学拼升学,拼办学规模。几年下来我们在农村中学办学模式改革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点滴经验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被县教育局评为农村中学办学模式先进集体。

农村中学的办学模式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点来,要满足农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有效利用校田地,开发校内闲置地、边角地,将其变成生态园区,为学生在校期间学到农业技术提供实践场所,为将来就业、务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有效利用校田地。我校原有校田地119.4亩,其中旱田159.4亩,水田40亩。以往都是将其简单地承包出去,2007年以来,我们在经营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将其变为具有双重效益的劳动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学习玉米、大豆、水稻栽培的实习基地。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实践基地里,全程实习,直至完全把握。仅2009年一年里参加劳动实践的学生就达到960人次,学校也从实践基地获得3万余元的收入。

2.有效开发校内闲置地。学生宿舍(平房)南面,原是瓦砾成堆,杂草丛生的闲置地,2007年秋季,我们总务处和广大师生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将石块、树根、杂草清理干净,翻地、栽培开发成为校内一号生态园,交付各班,全程管理。主要栽培白菜、萝卜、黄瓜、胡萝卜等。蔬菜收获后卖给学校食堂,收入归各班。2009年我们总务处全体人员带领部分师生又将宿舍楼东、北两面开发成为二号生态园区。种植了尖椒、树椒、观赏椒、茄子、灯泡茄子、西红柿、油菜、豌豆等二十多个品种的蔬菜。两个生态园的成功开发,有效地成为学生学习蔬菜栽培和观赏性植物栽培,提供了实践场所。参与生态园劳动实践的学生达到3840人次。

3.以学习食堂为平台,作好烹饪这篇大文章。学校食堂在2007年收归学校管理后,为了能将食堂这篇文章作好,总务处在争得校长的同意后,雇请了一名当地的有经验的大厨,让食堂变成了若干有意学习烹饪的学生的实践基地。参与此项学习的学生达到815人次。大厨可手把手地教学生烹饪技术。彻底地解决了学生只可在毕业后到校外学习烹饪的难题。

提供劳务篇4

关键词:跨境服务;营业税;增值税;营改增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例如:公司出口到境外的锅炉项目,当公司相关人员回国后,后续发生一些事宜要处理,经双方协商,需要当地人员在当地购买零部件并提供简单的劳务,我公司和境外提供劳务方签订服务合同,按合同金额向境外付汇。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境外单位为我公司提供劳务,我公司向境外单位付汇,是否需要为境外单位代扣代缴税款?如果需要代扣代缴税款,那么缴纳什么税?是营业税还是增值税?如果缴纳营业税,那么营改增之后,是否要缴纳增值税?如果需要缴纳增值税,按什么税率缴纳增值税?这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答案。

首先,以时间为轴线来分析:1994年的营业税制、2009年营业税暂行条例修订后的税制,以及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之后的税制。

一、1994年的营业税制,以“劳务发生地”为原则

在1994年营业税制下,是以“劳务发生地”原则作为判定营业税下跨境劳务征免税的规则。但在具体落实到征管实践中,“发生”二字如何把握,是以劳务的提供方的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作为劳务的发生地,还是以劳务的接受方实际消费劳务的地点作为劳务的发生地,这个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1994年的营业税制度下并没有说明这个问题。但是,从一系列文件来看,我们当时对“劳务发生地”的理解实际把握的就是以劳务的提供方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作为劳务的发生地。比如,我们对于跨境工程、设计劳务,就是以境外公司是否派人来华提供实质性设计和指导服务来判定劳务发生地。

所以,对于上文中提到的我公司实例,按照09年以前的营业税制度,以“劳务发生地”的标准判断,该劳务提供方在境外提供劳务,境外公司不征营业税,我公司付汇之前也不需要为境外公司代扣代缴营业税。

从劳务的特点来看,有些劳务判定提供地是很容易的。比如建筑劳务、仓储劳务、这些劳务往往和不动产联系在一起,而不动产所在地是清晰的,因此判定这些劳务的发生地也是清晰的。有些劳务的特点是体力性的。比如,体力性的这种需要劳务的提供方和接受方必须同时在某个现场在一起出现,比如音乐会、体育赛事等。这类服务不论你是以提供地还是以消费地来看,都是一样的,容易划分。但是,有些智力性劳务服务,你以提供地来划分则非常麻烦,如咨询。我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同时在境内外,你无法区分在境内外的比例,这个在实际征管中容易扯皮。税务机关在执行中又无法判断,效率毫无疑问是低下的。如果我们在征管实践中,以纳税人提供的合同来判定。有些纳税人会刻意把境内提供的劳务描述成境外提供劳务,来避税。如果我们在制度层面缺乏对这种避税的防范,不仅影响到税制运行的有效性,也对其他守法的纳税人产生不公平。

现在互联网技术使得很多跨境劳务的提供不再需要外方派人来华提供。比如,原先的培训服务,外国公司需要派人来华,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外国公司在国外通过视频提供培训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因此,传统的以劳务的提供地来划分境内外劳务,受到了新科技、新技术发展的挑战,也需要我们税制进行一定的改变。

二、2009年营业税暂行条例修订后的税制,以“劳务的提供方或接受方在境内”为原则

2009年《营业税暂行条例》修改后,将原先以“所提供的劳务发生在境内”变更为“劳务的提供方或接受方在境内1”作为判定标准。

下面,我们从“境外单位和个人提供劳务”这个角度来梳理文件规定:

境外单位或个人,不管是在其本国还是中国提供劳务,只要对象是中国的企业或个人,都属于在中国提供营业税劳务。这个规则非常霸道。所以,这种不合理规则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2(财税〔2009〕111号)进行了缓解: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完全发生在境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属于条例第一条所称在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征收营业税。根据上述原则,对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娱乐业,服务业中的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中的沐浴、理发、洗染、裱画、誊写、镌刻、复印、打包劳务,不征收营业税。

注意:财税〔2009〕111号文是正列举规则。就是说,境外单位或个人给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劳务,哪些属于完全发生在境外,必须是在列举范围内的,否则需要缴纳营业税。

所以,一些不合理的征税案例纷纷出现,例如:国际运输服务,一家美国公司为中国a公司提供的从纽约到洛杉矶的货物运输服务,由于你是中国公司,且运输不在财税〔2009〕111号文列举范围内,因此国内公司支付这部分运输要代扣美国公司营业税。这案例在非贸付汇中就使基层非常为难。征税,于情于理说不通。不征,又有执法风险。中国的企业到美国提供运输服务,免税。美国公司在自己的国土上提供运输服务,因为对方是中国企业或个人,中国要征美国公司营业税。所以,这条基本在现实中很多税务机关即使承担一些风险也放宽了尺度。

鉴于以上梳理的情况,针对我公司实例,在2009年之后,该劳务提供方在境外提供劳务,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虽然情理上说不通,但是此项劳务不在财税〔2009〕111号文列举范围内,所以,境外单位需要征营业税。我公司为了减少纳税风险,依然履行了为境外单位代扣代缴营业税的义务。

三、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之后的税制

我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第一条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但是,企业并不能以第一条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4”来判断非贸付汇中涉及跨境服务增值税的问题。

虽然我公司这个跨境服务是在2016年5月1号之后才必须要判断思考的问题。但是,先来回顾一下营改增以来关于跨境服务的规定。最先上海开始改革的财税【2011】111号文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提供应税服务:(一)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应税服务。从这条可以判断,不是所有境外单位或个人给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劳务,都算境内劳务征收增值税。如果该劳务是完全在境外消费,可以不征税。那根据我公司的情况,境外单位在境外提供服务,并且在境外消费,完全可以不需要代扣代缴对方的营业税了。

但是,事情很复杂,到2016年,措辞发生了改变。财税【2016】37号文规定:第十三条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销售服务或者无形资产:(一)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发生的服务。

可以看出2016年又回到了过去,从原来“完全在境外消费”变成了“完全在境外发生”,比如,以前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通过互联网给中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虽然提供地在境外,但中国公司是在中国境内接受的,消费地在境内,那16年5月1日前,肯定属于境内劳务。但是16年5月1日后,美国提供这个咨询劳务没有来华,这个劳务到底是发生在境内还是发生在境外。

从我公司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合同完全是境外单位向我们公司销售完全在境外发生的服务,因此不属于境内销售服务,境外单位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我公司也不需要代扣代缴增值税。

但是在跟税务的沟通中,税务人员虽然对非贸付汇中涉及跨境服务增值税免税规则的执行都感到非常困惑,从规避执法风险的角度都从严执行。所以,我们履行了代扣代缴的义务。

因为“营改增后”国内公司扣缴国外劳务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进项税,这样就相当于缴纳了税款又抵扣了进项,一缴一抵,对成本费用没有太大影响,但是代扣代缴增值税,相应的还要代扣代缴附加税,虽然是境外公司应该负担的税款,但是最终都会转嫁到国内公司,虽然支出不大,但总是让人心生疑惑。

本文仅从我公司的一个实例为出发点,梳理了境外公司或者个人向境内公司或者个人提供跨境服务的征税原则,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其中的复杂脉络,能够解惑一二。但是,文中对各种法规的收集和理解,可能有不尽详实和谬误的地方。望请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2]《(财税〔2009〕111号)》.

[3]《财税〔2010〕8号》.

提供劳务篇5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全部计入期间费用产生的问题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期限长的特点,为维护其良好的技术状态,在其使用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修理费用。尽管在各行业、各企业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在发生时一次全部计入期间费用带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违背了应正确划分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的成本核算原则。成本费用是在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由产品或劳务负担的费用,在其发生时应计入所生产产品的成本或所提供劳务的成本。期间费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的费用。之所以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主要是因为难于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将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中难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修理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期间费用有其合理性,但企业发生的可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如为生产特定产品而专用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等,也一概计入期间费用,显然违背了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核算原则。

2、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相协调。企业的固定资产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进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固定资产的持有费用,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二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例如固定资产的能耗费用与修理费用,在租入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用也表现为一种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规定,将用于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以及能耗费用或租赁费用进行对象化,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中,而唯独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被排除在外,发生时不进行对象化而一概作为期间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这显然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协调。

3、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在发生时一次全部计入期间费用将导致所计算的产品或劳务成本不能足额反映生产的消耗水平,使成本信息不能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如果将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修理费用排除在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之外,其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就不能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真实的生产消耗水平,将降低企业成本信息的使用价值。这在固定资产费用占产品或劳务成本比重较高的一些行业尤为突出。例如交通运输业主要是通过使用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构成运输或装卸成本的主要是固定资产耗费与人工耗费,不存在一般制造业中的原材料耗费,如果不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进行对象化计入运输或装卸劳务成本,就会使所计算的成本不完整。

4、将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利于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维修通常由企业的生产部门负责,如果把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而不对象化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即在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中不反映固定资产的修理耗费,显然不利于企业生产部门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思路

为了计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必然要求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企业的生产费用是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与特定的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存在着联系,应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与特定的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不存在直接联系,而与一定会计期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应将其直接作为期间费用而不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提供劳务篇6

关键词:it外包;劳务外包;外包管理信息系统

0.引言

劳务外包是指项目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项目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具有及时性、定期性,按人、级、量和价结算的特点。为保证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劳务外包更倾向于对“人”的管控,且不需要业主方的同意,法律也未禁止劳务外包。

因此,现代it企业大量使用劳务外包,但是,在劳务外包管理方面容易发生诸多失控风险点,如:外包人员人口难控、外包合同签订滞后、工作量核销与人员评级不规范,成本结算不及时、无规则等等。

鉴于以上缘由,为进一步规范it企业劳务外包管理,强化劳务外包过程管控,规避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实现企业劳务外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提高劳务外包工作效率,需要一套完善的劳务外包管理模式。

1.劳务外包原则

1.1风险与效率平衡原则。首先要保证劳务外包风险被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兼顾流程的执行效率。

1.2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各职能部门分专业各司其职,联合协作,分头把关,共同管控风险点。

1.3责权一致原则。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与权力,责权相符,同时,建立追责机制。

1.4信息畅通原则。资源信息要充分及时共享,消除部门间信息壁垒。

2.工作流程

3.部门岗位职责

按照劳务外包工作流程,确定人力资源部、项目管理部、物资部和财务资产部的风险控制点,落实部门分工和职责。

3.1人力资源部

风险控制点:“人”,外包人员出入口、用人质量,人员考核。

工作职责:负责劳务外包人员管理。按业务中心项目需求汇总劳务外包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并滚动修订;收集劳务外包人员简历,组织面试与评级;通知外包人员进场与退出;管理劳务外包人员考勤与绩效。

3.2项目管理部

风险控制点:“事”,劳务外包必要性;劳务人员工作量;把控项目成本。

工作职责:负责外包项目管理。审核项目劳务外包必要性;审核劳务外包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审核用人规范标准;审核劳务外包申请;参与中高级外包人员级别的复评;统计外包人员工作量;审核外包人员出差申请;根据财务资产部的项目成本信息,监控项目预算并预警。

3.3物资部

风险控制点:“价”,外包人员价格,管理供应商,结算。

工作职责:负责项目人员采购管理。框架招标确定入围供应商并签订劳务外包框架协议;向供应商劳务需求信息;根据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级别与供应商谈判签订《劳务外包确认书》;根据项目管理部的工时信息,编制《劳务外包月度人工费结算单》,汇总交通费和差旅补贴,编制《劳务外包月度差旅费结算单》并与供应商签字确认;统计项目外包成本,负责供应商考核。

3.4财务资产部

风险控制点:“资金”,平衡现金流,项目资金支付。

工作职责:负责外包人员财务核算管理。审核劳务外包人员交通费票据,计算差旅补贴;平衡公司现金流量,审核资金计划;根据《劳务外包月度人工费结算单》、《劳务外包月度差旅费结算单》进行资金支付,每月按部门、按项目核算成本并反馈项目管理部。

4.劳务外包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

配合上述劳务外包管理模式,可以使用信息系统来辅助加强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4.1劳务外包人员需求

物资部可以公开劳务外包人员需求信息,所有已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在有效期内均可查看。

4.2劳务外包人员简历收集

供应商可以将人员简历上传至系统,人力资源部可以在线查阅简历。

4.3劳务外包人员面试评级

人力资源部劳务外包人员的面试评级结果,相应供应商可以查询并确认。

4.4出差申请及审批

劳务外包人员可以提出出差申请,包括所在项目、目的地、工作内容等,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部两级审批。

4.5交通费及差旅补贴计算

劳务外包人员出差返回后,关联到出差申请,补充填写出差实际往返时间,财务资产部根据往返交通费票据进行审核,计算差旅补贴,供应商可以查询交通费和差旅补贴情况。

4.6劳务外包人员工作量

项目管理部统计Vp中的报工工作量,根据人资部提供的考勤信息进行修正,然后按月度,相应供应商可以查询。

4.7供应商管理

物资部年初制定供应商考核指标,并公开。物Y部还可以供应商季度考核结果、年度考核结果,以及对供应商的通报、通知等信息,供应商可以查询。

4.8汇总统计

可以分月度、按供应商、按项目、按部门等多维度统计劳务外包人员的人工费、差旅费、差旅补贴等信息。

提供劳务篇7

2001年3月24日,朱某从山东购买一汽车麸皮。朱某门市所在地装卸货物已经形成习惯:无论谁家门市有货物,当地人都可以主动去卸货,而货主不论卸货人有多少,仅按实际的货物吨数以较为固定的价格,给付卸货人费用,由卸货人自行分配。当日下午,尹某与王某等人看见朱某门市来了一车货物需卸,便主动共同为朱某卸货。此时,朱某看见尹某等人卸货,并未阻止。卸货过程中,当汽车驾驶员解开后车斗的缆绳时,由于货物堆放过高,麸皮包掉落砸伤正在车斗边扛麸皮的尹某。尹某受伤较重,被送往医院。货物卸完后,朱某不知有哪些人卸货,将劳务费给了王某,由王某平均分配给每个卸货人。尹某领到4.3元的劳动报酬,而受伤共花医疗费2417.21元。后尹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朱某赔偿医疗费。

评析: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对案件如何定性及责任承担争议较大,主要有三种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原告提供劳务,被告给付报酬,结合交易习惯,双方行为可以认定是事实雇佣关系。雇员在履行职务中受到损害,应由雇主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雇佣关系可以认定,但原告作为雇员未能注意安全,导致损害发生,应当减轻被告的赔偿责任。第三种意见认为,原告的义务是向被告提供劳务,被告的义务是给付劳动报酬,双方之间仅是纯粹的劳务合同关系。在劳务过程中原告被砸伤,非被告的侵权行为所致,因此,责任应由原告自负。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本案是一起劳务合同纠纷,被告不应承担责任。

提供劳务篇8

关键词:供电企业劳务派遣人力资源管理用工风险

一、劳务派遣概述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劳务派遣单位招用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按照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到用工单位,由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进行指挥、监督和管理的一种用工形式。其特点是劳务派遣单位“招人不用人”,用工单位“不招人但用人”,招聘和用工相分离。

我国劳务派遣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的用人需求。90年代末,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就业,劳务派遣逐步得到发展。但作为一种正式的用工方式和制度,则始于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规定为企业的三种用工模式(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及劳务派遣用工)之一。目前劳务派遣已成为国有企业如石化、电信、金融等行业普遍实行的一种用工方式。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2010年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达6000多万,占国内职工总人数的20%。其中60%的劳务派遣员工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被派遣劳动者主要分布在一线生产和操作岗位,大部分是脏、苦、累、险岗位,且多为新生代劳动者,高中以下文化。

劳务派遣在促进劳动者灵活就业、满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解决国有企业由于人员编制、工资总额限制带来的用工缺口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样存在同工不同酬、劳动用工风险大、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等诸多缺点。劳务派遣的优缺点对比如表1所示:

二、供电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现状

由于劳务派遣在弥补用工缺口、灵活用工、打破人员与工资总额约束等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我国供电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劳务派遣确实能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劳动法规的不断完善,大规模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的风险不断加大,同时劳务派遣员工管理问题的复杂也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具体来说,目前供电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

1.直接用工与劳务派遣员工混岗现象较为突出

《劳动合同法》虽规定劳务派遣员工原则上适用于临时性、辅和替代性岗位,但并未对这“三性”进行明确界定。加上供电企业业务繁杂,基层岗位用人需求量大,因而在一些主营业务岗位上,也存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状况,出现劳动派遣与长期工同在主营岗位工作的情况。这一方面可能面临同工不同酬的法律风险,待遇上的不公平严重挫伤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与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

2.同一岗位不同身份员工“同工不同酬”问题

所谓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内部实行全日制的劳动者在相同、相近、相似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相同的劳动量且取得相同业绩的,应执行同等的工资分配制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供电企业过去在管理实践中存在较明显的身份痕迹,不同身份员工,如农电工、集体工、派遣工、长期工等,有可能在同样岗位上工作。不同身份员工适用不同的人力资源制度政策,存在以身份管理代替岗位管理的情形,造成劳动者由于身份不同,即使从事相同岗位工作,也可能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这一问题目前在劳务派遣员工上表现尤为明显。由于公司员工的薪酬、福利条件直接与身份挂钩,因此劳务派遣员工与企业劳动合同制员工待遇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可能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

3.身份壁垒难以打破,职业生涯发展受限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人员编制十分有限、企业用人机制僵化等因素的影响,劳务派遣员工很难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始终游离于企业正式编制以外,身份壁垒难以打破。在这一前提下,无论劳务派遣员工在岗位上表现多么优异,成长如何迅速,都因为身份的原因而难以获得职位上的晋升。特别是某些表现优秀的派遣工,经过几年基层锻炼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但却因为身份而无法获得合理的晋升,必然就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满意度与忠诚度,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从而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

4.劳务派遣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增加

自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约束与控制。2011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开始着手起草《劳务派遣规定》,试图进一步限制和规范劳务派遣制度。虽然本规定尚未正式公布实施,但草案中诸多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的规定,仍引起企业的忧虑和关注。例如,(1)严格界定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对“三性”岗位做出明确限制;(2)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列入用工单位工资总额;(3)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发生工伤的,按实际用工单位发生工伤计算。上述几条措施一旦施行,供电企业目前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将很难继续沿用。劳务派遣岗位范围的严格限制、劳务派遣员工工资从用工单位工资总额中列支等,将使得目前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变得没有意义。因此,供电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上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都急剧上升,规范劳务派遣员工管理迫在眉睫。

三、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提升策略

立足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政策环境,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特殊管理需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劳务派遣员工管理,规避用工管理风险与法律风险。

1.建立健全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体系

在企业内建立健全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体系,这需要从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加强对派遣机构员工管理的指导与监督两个方面着手。

从企业自身的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出发,需要供电企业依法操作,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开展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加强劳务派遣员工权益保护,逐步取消身份差异对于待遇、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具体包括:第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开展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第二,逐步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水平,缩小与劳动合同制员工之间的差距。第三,逐步取消身份差异的不良影响,打破身份壁垒,让有能力的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第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宣传促进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和谐,帮助劳务派遣员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当中,建立主人翁意识。

至于加强对派遣机构的指导与监督,则要求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全过程加强对派遣机构的监督,约束派遣机构依法合规操作,并向其提供关于员工招聘、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用征缴、工伤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指导。具体包括:第一,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审查工作,确保其具备开展劳务派遣的合法资质,防范法律风险。第二,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详细的劳务派遣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界定各自的责任。劳务派遣协议应当包含劳务派遣员工与工作岗位的基本情况、劳务派遣的期限、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的数额、违约责任等内容。第三,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求其严格依法操作,不得出现违法行为,否则立即终止合作。第四,监督劳务派遣机构在劳动合同签订、上保险、及时足额发放工资等方面的落实情况,确保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五,在员工招聘、持证上岗管理等方面给予劳务派遣机构充分的指导,保证劳务派遣员工的质量,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另外还应该加强与劳务派遣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劳务派遣有序开展,避免法律纠纷。

2.灵活采用多种用工模式

在《劳动合同法》中,除了对劳务派遣进行了明确界定以外,还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实际上,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用工形式可供选择,包括标准用工、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因此,要规范供电企业的劳务派遣员工管理,还可以从灵活采用多种用工模式出发,盘活企业的用人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不同的用工模式。

另外,供电企业还可以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把一些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外包给外部机构,减少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减轻管理负担。实际上,业务外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替代劳务派遣的作用,给供电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3.培育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

无论是采取劳务派遣还是业务外包,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以及规避用工管理风险,供电企业都应该加强与派遣机构(承包商)的合作,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另外,培育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还可以增加企业在选择派遣机构(承包商)时的选择,同时促进各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供劳务篇9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1】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鉴于(以下间称甲方)与工程承包人已经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或专业分包合同(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就劳务分包事项协商达成一致,订立本合同,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1劳务分包工作对象及提供劳务内容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分包项目:主体工程(木工钢筋混凝土砌筑架子安全维护措施五项工作)

2分包工作期限

开始工作日期:年月日

结束工作日期:年月日

总日历工作天数为:天

3劳务报酬:

支付方式:

4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标准)实施.

5标准规范

本合同适用标准规范如下:

(黑龙江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b23)

(黑龙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6图纸

甲方应在劳务分包工作开工3天前,向劳务乙方提供图纸一套.

7项目经理

甲方委派的担任驻工地的项目经理为

乙方委派的担任驻工地的工长为

8工程甲方义务

(1)组建本工程项目管理班子,组织实施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负责.

(2)在施工现场应提前做到场地平整无施工障碍物

(3)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应以书面的形式向乙方技术员提供准确的位置并加以保护

(4)工人宿舍,水、电、小型器具及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应按乙方提供的数量要求为标准

(5)按时提供图纸、供应材料、机戒设备、周转材料、安全设施、必须保证施工所需.

(6)按合同规定按时向乙方支付劳动报酬

(7)负责与监理设计及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现场工作关系.

9工程乙方义务

(1)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按有关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达到质量要求

(2)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保证工期

(3)加强安全教育认真执行安全技术规范遵守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4)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与现场其他单位协调配合照顾全局

(5)作好工程部分的成品保护由于自己责任发生的破损由自行承担

(6)特殊的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7)乙方须服从甲方管理及工程师的指令.

10双方约定的其他形式:

(1)临时用工项目内用工不记劳动报酬

(2)在施工中如发生对远工作量加大的变更须向乙方支付增加的费用

11合同终止

双方履行完合同全部义务,劳务报酬价款支付完毕,本合同终止.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签字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鉴于_________(以下简称为“发包人”)与工程承包人已经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或专业承(分)包合同(以下称为“总(分)包合同“),双方就劳务分包事项协商达成一致,订立本合同。

1.劳务分包人资质情况

资质证书号码:_________

发证机关:_________

资质专业及等级:_________

复审时间及有效期:_________

2.劳务分包工作对象及提供劳务内容

工程名称:_________

工程地点:_________

分包范围:_________

提供分包劳务内容:_________

3.分包工作期限

开始工作日期:_________

结束工作日期:_________

总日历工作天数:_________

4.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按总(分)包合同有关质量的约定、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本工作必须达到质量评定等级。

5.合同文件及解释顺序

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及优先解释顺序如下:

(1)本合同;

(2)本合同附件;

(3)本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

(4)本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

6.标准规范

除本工程总(分)包合同另有约定外,本合同适用标准规范如下:_________。

7.总(分)包合同

7.1工程承包人应提供总(分)包合同(有关承包工程的价格细节除外),供劳务分包人查阅。当劳务分包人要求时,工程承包人应向劳务分包人提供一份总包合同或专业分包合同(有关承包工程的价格细节除外)的副本或复印件。

7.2劳务分包人应全面了解总(分)包合同的各项规定(有关承包工程的价格细节除外)。

8.图纸

8.1工程承包人应在劳务分包工作开工天前,向劳务分包人提供图纸套,以及与本合同工作有关的标准图套。

9.项目经理

9.1工程承包人委派的担任驻工地履行本合同的项目经理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职称:_________。

9.2劳务分包人委派的担任驻工地履行本合同的项目经理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职务:_________。

10.工程承包人义务

10.1组建与工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班子,全面履行总(分)包合同,组织实施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向发包人负责;

10.2除非本合同另有约定,工程承包人完成劳务分包人施工前期的下列工作并承担相应费用:

(1)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前向劳务分包人交付具备本合同项下劳务作业开工条件的施工场地,具备开工条件的施工场地交付要求为:_________;

(2)在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前完成水、电、热、电讯等施工管线和施工道路,并满足完成本合同劳务作业所需的能源供应、通讯及施工道路畅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3)在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前完成向劳务分包人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网线路资料;

(4)在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前完成办理下列工作手续(包括各种证件、批件、规费,但涉及劳务分包人自身的手续除外):_________;

(5)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前向劳务分包人提供相应的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位置,其交验要求与保护责任为:_________;

(6)在年月日前向劳务分包人提下列生产、生活临时设施:_________,其交验要求与保护责任为:_________。

10.3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统一制定各项管理目标,组织编制年、季、月施工计划、物质需用量计划表,实施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计量析测、实验化验的控制、监督、检查和验收;

10.4负责工程测量定位、沉降观测、技术交底,组织图纸会审,统一安排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交工验收;

10.5统筹安排、协调解决非劳务分包人独立使用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工作用水、用电及施工场地;

10.6按时提供图纸,及时交付应供材料、设备,所提供的施工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安全设施保证施工需要;

10.7按本合同约定,向劳务分包人支付劳动报酬;

10.8负责与发包人、监理、设计及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现场工作关系。

11.劳务分包人义务

11.1对本合同劳务分包范围内的工程质量向工程承包人负责,组织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熟练工人投入工作;未经工程承包人授权或允许,不得擅自与发包人及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

11.2劳务分包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总进度计划的要求,每月底前天提交下月施工计划,有阶段工期要求的提交阶段施工计划,必要时按工程承包人要求提交旬、周施工计划,以及与完成上述阶段、时段施工计划相应的劳动力安排计划,经工程承包人批准后严格实施;

11.3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约定的标准;科学安排作业计划,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保证工期;加强安全教育,认真执行安全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建设主管部门及环保、消防、环卫等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做到文明施工;承担由于自身责任造成的质量修改、返工、工期拖延、安全事故、现场脏乱造成的损失及各种罚款;

11.4自觉接受工程承包人及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接受工程承包人随时检查其设备、材料保管、使用情况,及其操作人员的有效证件、持证上岗情况;与现场其他单位协调配合,照顾全局;

11.5按工程承包人统一规划堆放材料、机具,按工程承包人标准化工地要求设置标牌,搞好生活区的管理,做好自身责任区的治安保卫工作;

11.6按时提交报表、完整的原始技术经济资料,配合工程承包人办理交工验收;

11.7做好施工现场地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和已完工程部分的成品保护工作,因劳务分包人责任发生损坏,劳务分包人自行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及各种罚款;

11.8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工程承包人提供或租赁给劳务分包人使用的机具、周转资料及其他设施;

11.9劳务分包人须服从工程承包人转发的发包人及工程师的指令;

11.10除非本合同另有约定,劳务分包人应对其作业内容的实施、完工负责,劳务分包人应承担并履行总(分)包合同约定的、与劳务作业有关的所有义务及工作程序。

12.安全施工与检查

12.1劳务分包人应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按安全标准进行施工,并随时接受行业安全检查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由于劳务分包人安全措施不力造成事故的责任和因此而发生的费用,由劳务分包人承担。

12.2工程承包人应对其在施工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他们的安全负责。工程承包人不得要求劳务分包人违反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施工。因工程承包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由工程承包人承担相应责任及发生的费用。

13.安全防护

13.1劳务分包人在动力设备、输电线路、地下管道、密封防震车间、易燃易爆地段以及临街交通要道附近施工时,施工开始前应向工程承包人提出安全防护措施,经工程承包人认可后实施,防护措施费用由工程承包人承担。

13.2实施爆破作业,在放射、毒害性环境中工作(含储存、运输、使用)及使用毒害性、腐蚀性物品施工时,劳务分包人应在施工前1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工程承包人,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经工程承包人认可后实施,由工程承包人承担安全保护措施费用。

13.3劳务分包人在施工现场内使用的安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及其他保护用品),由劳务分包人提供使用计划,经工程承包人批准后,由工程承包人负责供应。

14.事故处理

14.1发生重大伤亡及其他安全事故,劳务分包人应按有关规定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报告工程承包人,同时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事故处理。

14.2劳务分包人和工程承包人对事故责任有争议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

15.保险

15.1劳务分包人施工开始前,工程承包人应获得发包人为施工场地内的自有人员及第三人人员生命财产办理的保险,且不需劳务分包人支付保险费用。

15.2运至施工场地用于劳务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设备,由工程承包人办理或获得保险,且不需劳务分包人支付保险费用。

15.4劳务分包人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必须,并为施工场地内自有人员生命财产和施工机械设备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用。劳务分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围(内容)为:_________。

15.5保险事故发生时,劳务分包人和工程承包人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

16.材料、设备供应

16.1劳务分包人应在接到图纸后_________天内,向工程承包人提交材料、设备、构配件供应计划(具体表式见附件一);经确认后,工程承包人应按供应计划要求的质量、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和供应时间等组织货源并及时交付;需要劳务分包人运输、卸车的,劳务分包人必须及时进行,费用另行约定。如质量、品种、规格、型号不符合要求,劳务分包人应在验收时提出,工程承包人负责处理。

16.2劳务分包人应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工程承包人供应的材料、设备。因保管不善发生丢失、损坏,劳务分包人应赔偿,并承担因此造成的工期延误等发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16.3工程承包人委托劳务分包人采购下列低值易耗性材料(列明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或其他要求):_________。

16.4工程承包人委托劳务分包人采购低值易耗性材料的费用,由劳务分包人凭采购凭证,另加%的管理费向工程承包人报销。

17.劳务报酬

17.1本工程的劳务报酬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式计算:

(1)固定劳务报酬(含管理费);

(2)约定不同工种劳务的计时单价(含管理费),按确认的工时计算;

(2)约定不同工作成果的计件单价(含管理费),按确认的工程量。

17.2本工程的劳务报酬,除本合同17.6固定的情况外,均为一次包死,不再调整。

17.3采用第(1)种方式计价的,劳务报酬共计_________元。

17.4采用第(2)种方式计价的,不同工种劳务的计时单价分别为:_________,单价为_________元;_________,单价为_________元;_________,单价为_________元。

17.5采用第(3)种方式计价的,不同工作成果的计价单价分别为:_________,单价为_________元;_________,单价为_________元。

17.6下列情况下,固定劳务报酬或单价可以调整:

(1)以本合同约定价格为基准,市场人工价格的变化幅度超过_________%,按变化前后价格的差额予以调整;

(2)后续法律及政策变化,导致劳务价格变化的,按变化前后价格的差额予以调整;

(3)双方约定的其他情形:_________。

18.工时及工程量的确认

18.1采用固定劳务报酬方式的,事故过程中不计算工时和工程量。

18.2采用按确定的工时计算劳务报酬的,由劳务分包人每日将提供劳务人数报工程承包人,由工程承包人确认。

18.3采用按确认的工程量计算劳务报酬的,由劳务分包人按每月(或、旬、日)将完成的工程量报过程承包人,由工程承包人确认。对劳务分包人未经工程承包人认可,超出设计图纸范围和劳务分包人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工程承包人不予计量。

19.劳务报酬的中间支付

19.1采用固定劳务报酬方式支付劳务报酬的,劳务分包人与工程承包人约定按下列方法支付:

(1)合同生效即支付预付款_________元;

(2)中间支付:_________。

19.2采用计时单价或计件单价方式支付劳务报酬的,劳务分包人与工程承包人双方约定支付方法为_________。

19.3本合同确定调整的劳务报酬、工程变更调整的劳务报酬及其他条款中约定的追加劳务报酬,应与上述劳务报酬同期调整支付。

20.施工机具、周转材料供应

20.1工程承包人提供给劳务分包人劳务作业使用的机具、设备,性能应满足施工的要求,及时运入场地,安装调试完毕,运行良好后交付劳务分包人使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材料(由工程承包人依据本合同委托劳务分包人采购的除外)应按时运入现场交付劳务分包人,保证施工需要。如需要劳务分包人运输、卸车、安拆调试时,费用另行约定。

20.2工程承包人应提供施工使用的机具、设备一览表见附件二。

20.3程承包人应提供的周转材料、低值易耗材料一览表见附件三。

21.施工变更

21.1施工中如发生对原工作内容进行变更,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应提前7天以书面形式向劳务分包人发出变更通知,并提供变更的相应图纸和说明。劳务分包人按照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发出的变更通知及有关要求,进行下列需要的变更:

(1)更改工程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

(2)增减合同约定的工程量;

(3)改变有关的施工时间和顺序;

(4)其他有关工程变更需要的附加工作。

21.2因变更导致劳务报酬的增加及造成的劳务分包人损失,由工程承包人承担,延误的工期相应顺延;因变更减少工程量,劳务报酬应相应减少,工期相应调整。

21.3施工中劳务分包人不得对原工程设计进行变更。因劳务分包人擅自变更设计发生的费用和由此导致工程承包人的直接损失,由劳务分包人承担,延误的工期不予顺延。

21.4因劳务分包人自身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劳务分包人无权要求追加劳务报酬。

22.施工验收

22.1劳务分包人应确保所完成施工的质量,应符合本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劳务分包人施工完毕,应向工程承包人提交完工报告,通知工程承包人验收;工程承包人应当在收到劳务分包人的上述报告后7天内对劳务分包人施工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或者工程承包人在上述期限内未租织验收的,视为劳务分包人已经完成了本合同约定工作。但工程承包人与发包人间的隐蔽工程验收结果或工程竣工验收结果表明劳务分包人施工质量不合格时,劳务分包人应负责无偿修复,不延长工期,并承担由此导致的工程承包人的相关损失。

22.2全部工程竣工(包括劳务分包人完成工作在内)一经发包人验收合格,劳务分包人对其发包的劳务作业的施工质量不再承担责任,在质量保修期内的质量保修责任由工程承包人承担。

23.施工配合

23.1劳务分包人应配合工程承包人对其工作进行的初步验收,以及工程承包人按发包人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的涉及劳务分包人工作内容、施工场地的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及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承包人或施工场地内第三方的工作必须劳务分包人配合时,劳务分包人应按工程承包人的指令予以配合。除上述初步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及工程竣工验收之外,劳务分包人因提供上述配合而发生的工期损失和费用由工程承包人承担。

23.2劳务分包人按约定完成劳务作业,必须由工程承包人或施工场地内的第三方进行配合时,工程承包人应配合劳务分包人工作或确保劳务分包人获得该第三方的配合,且工程承包人应承担因此而发生的费用。

24.劳务报酬最终支付

24.1全部工作完成,经工程承包人认可后14天内,劳务分包人向工程承包人递交完整的结算资料,,双方按照本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进行劳务报酬的最终支付。

24.2工程承包人收到劳务分包人递交的结算资料后14天内进行核实,给予确认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工程承包人确认结算资料后14天内向劳务分包人支付劳务报酬尾款。

24.3劳务分包人和工程承包人对劳务报酬结算价款发生争议时,按本合同关于争议的约定处理。

25.违约责任

25.1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工程承包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1)工程承包人违反本合同第19条、第24条的约定,不按时向劳务分包人支付劳务报酬;

(2)工程承包人不履行或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其他情况。

25.2工程承包人不按约定核实劳务分包人完成的工程量或不按约定支付劳务报酬或劳务报酬尾款时,应按劳务分包人同期向银行贷款利率向劳务分包人支付拖欠劳务报酬的利息,并按拖欠金额向劳务分包人支付每日_________‰的违约金。

25.3工程承包人不履行或不按约定履行合同的其他义务时,应向劳务分包人支付违约金_________元,工程承包人尚应赔偿因其违约给劳务分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顺延延误的劳务分包人工作时间。

25.4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劳务分包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1)劳务分包人因自身原因延期交工的,每延误一日,应向工程承包人支付_________元的违约金;

(2)劳务分包人施工质量不符合本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但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时,劳务分包人应向工程承包人支付_________违约金;

(3)劳务分包人不履行或不按约定履行合同的其他义务时,应向工程承包人支付违约金_________元,劳务分包人尚应赔偿因其违约给工程承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延误的劳务分包人工作时间不予顺延。

25.5一方违约后,另一方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时,违约方承担上述违约责任后仍应继续履行合同。

26.索赔

26.1工程承包人根据总(分)包合同向发包人递交索赔意向通知或其它资料时,劳务分包人应予以积极配合,保持并出示相应资料,以便工程承包人能遵守总(分)包合同。

26.2在劳务作业实施过程中,如劳务分包人遇到不利外部条件等根据总(分)包合同可以索赔的情形出现,则工程承包人应该采取一切合理步骤,向发包人主张追加付款或延长工期。当索赔成功后,工程承包人应该将索赔所得的相应部分转交给劳务分包人。

26.3当本合同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索赔时,应有正当的索赔理由,并有索赔事件发生时有效的相应证据。

26.4工程承包人未按约定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或发生错误,以及应由工程承包人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况,造成工作时间延误和(或)劳务分包人不能及时得到合同报酬及劳务分包人的其他经济损失,劳务分包人可按下列程序以书面形式向工程承包人索赔:

(1)索赔事件发生后21天内,向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2)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21天内,向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提出延长工作时间和(或)补偿经济损失报告及有关资料;

(3)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在劳务分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21天内给予答复,或要求劳务分包人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

(4)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在收到劳务分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21天内未给予答复或未对劳务分包人作进一步要求,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

(5)当该项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劳务分包人应当阶段性地向工程承包人发出索赔意向,在索赔事件终了后21天内,向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送交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索赔答复程序与(3)、(4)规定相同。

26.5劳务分包人未按约定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或发生错误,给工程承包人造成经济损失,工程承包人可按上述程序和时限以书面形式向劳务分包人索赔。

27.争议

27.1工程承包人和劳务分包人在履行合同时发生争议,可以自行和解或要求有关主管部门调解,任何一方不愿和解、调解或和解、调解不成的,双方约定采用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争议:

(1)向__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向人民法院起诉。

27.2发生争议后,除非出现下列情况,双方都应继续履行合同,保持工作连续,保护已完工作成果:

(1)单方违约导致合同确已无法履行,双方协议终止合同;

(2)调解要求停止合同工作,且为双方接受;

(3)仲裁机构要求停止合同工作;

(4)法院要求停止合同工作。

28.禁止转包或再分包

28.1劳务分包人不得将本合同项下的劳务作业转包或再分包给他人。否则,劳务分包人将依法承担责任。

29.不可抗力

29.1本合同中不可抗力的定义与总包合同中的定义相同。

29.2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劳务分包人应立即通知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迅速采取措施,尽力减少损失,工程承包人应协助劳务分包人采取措施。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认为劳务分包人应当暂停工作,劳务分包人应暂停工作。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48小时内劳务分包人向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通报受害情况和损失情况,及预计清理和修复的费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发生,劳务分包人应每隔7天向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通报一次受害情况。不可抗力结束后14天内,劳务分包人应向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提交清理和修复费用的正式报告和有关资料。

29.3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和延误的工作时间由双方按以下办法分别承担:

(1)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劳务作业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工程承包人承担;

(2)工程承包人和劳务分包人的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

(3)劳务分包人自有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劳务分包人自行承担;

(4)工程承包人提供给劳务分包人使用的机械设备损坏,由工程承包人承担,但停工损失由劳务分包人自行承担;

(5)停工期间,劳务分包人应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必要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工程承包人承担;

(6)工程所需清理、修理费用,由工程承包人承担;

(7)延误的工作时间相应顺延。

29.4因合同一方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迟延履行方的相应责任。

30.文物和地下障碍物

30.1在劳务作业中发现古墓、古建筑遗址等文物和化石或其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劳务分包人应立即保护好现场并于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应于收到书面通知后24小时内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工程承包人和分包人按文物管理部门的要求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工程承包人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顺延合同工作时间。如劳务分包人发现后隐瞒不报或哄抢文物,致使文物遭受破坏,责任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0.2劳务作业中发现影响工作的地下障碍物时,劳务分包人应于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同时提出处置方案,工程承包人项目经理收到处置方案后24小时内予以认可或提出修改方案,工程承包人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顺延合同工作时间。所发现的地下障碍物有归属单位时,工程承包人应报请有关部门协同处置。

31.合同解除

31.1如果工程承包人不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务报酬,劳务分包人可以停止工作。停止工作超过28天,工程承包人仍不支付劳务报酬,劳务分包人可以发出通知解除合同。

31.2如在劳务分包人没有完全履行本合同义务之前,总包合同或专业分包合同终止,工程承包人应通知劳务分包人终止本合同。劳务分包人接到通知后尽快撤离现场,工程承包人应支付劳务分包人已完工程的劳务报酬,并赔偿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31.3如因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或因一方违约或应发包人原因造成工程停建或缓建,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工程承包人和劳务分包人可以解除合同。

31.4合同解除后,劳务分包人应妥善做好已完工程和剩余材料、设备的保护和移交工作,按工程承包人要求撤出施工场地。工程承包人应为劳务分包人撤出提供必要条件,支付以上所发生的费用,并按合同约定支付已完工作劳务报酬。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因合同解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合同解除后,不影响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32.合同终止

32.1双方履行完合同义务,劳务报酬价款支付完毕,劳务分包人向工程承包人交付劳务作业成果,并经工程承包人验收合格后,本合同即告终止。

33.合同份数

33.1本合同正本两份,具有同等效力,由工程承包人和劳务分包人各一份;本合同副本_________份,工程承包人执_________份,劳务分包人执_________份。

34.合同生效

本合同双方约定签字盖章并送备案后生效。

35.补充条款

附件一:工程承包人供应材料、设备、构配件计划

附件二:工程承包人提供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

附件三:工程承包人提供周转、低值易耗材料一览表

工程承包人(公章):_________工程劳务分包人(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提供劳务篇10

关键词:分享经济平台服务者消费者劳动关系认定

近几年,“分享经济”作为新经济形式迅速发展。2015年开始,中共中央通过政策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就此创新经济形式进行确认及鼓励,在此之后,分享经济更加迅速、蓬勃发展。以滴滴出行为例,2016年1月,滴滴公布其2015年全平台订单总量达到14.3亿,注册用户突破2.5亿;2016年9月,滴滴公布《移映鲂杏胨净就业报告》显示,平台已有超过1500万名司机。这仅是滴滴出行一个平台在2015年的数据,加上五八同城等数量众多的服务类平台公司,分享经济链接的平台方、服务者、消费者的数量和规模已十分巨大。快速发展的新经济形式,催生出新型法律问题。

在劳动法领域,分享经济下,如何界定平台方与服务者间关系这一新的法律问题日益浮现。随着以app为核心的匹配消费者、服务者的平台类公司不断涌现,平台方与服务者的劳动争议案件日渐增多。在立法相对滞后的现状下,如何认定平台方、服务者间关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劳动关系认定的理论分析

在对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之前,先对劳动关系内涵和本文研究范围加以界定,对其与相近法律关系――雇佣关系进行区分,并简要梳理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以此作为本文的出发点及后续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定义及区分

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易与民事雇佣关系相混淆,在分享经济下,服务平台与服务者之间的关系的认定,一定层面上也是劳动关系与民事雇佣关系的区分。民事雇佣关系,一般是指受雇人按照与雇用方约定,在一定期间或不特定期间内从事工作,受民法调整。

(二)劳动关系认定之人格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

世界范围内,劳动关系认定主要分为从属说和控制说。在中国劳动关系学界,以从属说为学界通说。【1】从属性标准主要分为人格从属性(人身依附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等,强调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控制说强调双方的控制、指挥。大陆法系以从属性为核心标准,但域内外对于从属性的内涵和外延并不统一。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均强调人格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2】

二、北京地区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司法现状

(一)认定劳动关系司法三标准形成及发展

2005年以前,我国确认劳动关系标准无法可依。2005年,劳动部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开始改变这一局面。2005年12号文确立了至今仍在司法实践中作为主要判定依据的确认劳动关系“三标准”。

立法者通过上述三标准,确立了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较为先进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但粗放的三标准已无法界定新经济形式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为解决三标准的局限性,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探索地方特色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

(二)以三则判例分析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

1.符合三标准的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界定――庄某与北京某代驾平台劳动争议案(2014)一中民终字第6355号

此案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均驳回庄某诉请。一二审法院阐述的理由是,代驾司机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可自行掌握,亦非按月从平台提供方获取劳动报酬,结合代驾司机的行业特点以及本案中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情况,认定双方无劳动关系。

此案审理思路是北京法院、仲裁院对类似案件典型审理思路。此案中,庄某与e公司间关系符合三标准的粗放框架:第一,e公司是一家依法成立、注册的平台类服务公司,庄某是一名有驾照、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具有主体资格;第二,e公司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注册时与庄某签订协议等方式适用于庄某,一定程度上庄某受e公司管理,并获得报酬,亦在违反规则时接受一定处罚;第三,庄某提供的代驾服务是e代驾平台的主要业务。

若按照“三标准”将此类关系划定为劳动关系,既不符合国际劳动关系学界主流,亦会扼杀新经济业态的活力。北京地区法院主流审理思路为,此类劳动关系类型属于会议纪要中提到的不应认定为劳动关系的情况――“劳动者以自己的技能、知识或设施提供劳动或服务”;“劳动者自担风险”;“无身份隶属关系、一般不受用人单位管理支配”。

本案一二审法院未在推理部分直接引用上述会议纪要,而是结合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收入模式、行业特点和合作协议情况等,认定双方无劳动关系。实质上是用主体间关系、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关系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衡量人格及业务从属性,最终认定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2.不符合三标准的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界定――王某与某家政服务平台劳动争议案(2015)三中民终字第13577号

此案事实部分及涉案主体与(2014)一中民终字第6355号案相近,均是分享经济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用工,均有用工方、平台方、服务提供方三个主体,均是平台方和服务提供方因劳动关系认定产生的纠纷。

本案一二审法院通过对三标准中主体标准的判断,认定王某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故已不符合与平台形成劳动关系条件,判决驳回王某诉请,未对王某与家政服务的关系深入探究。

3.非劳动争议民事纠纷中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界定――徐某与某代驾公司、代驾司机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2015)三中民终字第04810号

经笔者对现已公布相关裁判文书搜寻分析,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界定问题,并不全部直接表现为劳动仲裁或劳动争议,而是大量间接表现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与平台服务相关联的其他纠纷中。

此案中,某代驾平台与发生事故时代驾司机李某的关系认定,直接影响两方对事故受害者徐某的责任划分。此案二审法官认定“通过收入模式以及双方之间控制、支配和从属关系程度来看,不足以认定双方之间的雇佣关系”,后通过考量代驾平台的义务范围、过错程度及其过错与交通事故之关联性等因素,从价值判断及利益衡平的角度出发判定代驾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上述三案是分享经济下,涉及非标准劳动关系确认问题的典型案例。经笔者查询,已有多家平台类公司与服务提供方、服务接受方产生似争议。考虑到未在网上公示的劳动仲裁裁决,实际规模应远大于搜索结果。

三、完善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意义及建议

(一)界定分享经济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有利于司法公平正义

因法律法规的缺失,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不一。以北京为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仅能作为指导,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且其中“劳动者以自己的技能、知识或设施提供劳动或服务”、“劳动者自担风险”、“无身份隶属关系、一般不受用人单位管理支配”无法清晰界定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平衡新经济形式和劳动提供者权益的裁量权下放至每个法官,造成裁判尺度不一,无法保证公平正义。

(二)界定分享经济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有助于平衡三方权益

1.有助于维护服务提供方权益

上述三个案例中,服务提供方均无法厘清其与平台方关系。尤其是庄某与北京某代驾平台劳动争议案中,庄某按照招工广告到某公司应聘,成为代驾司机、从事代驾服务工作,且在形式上亦“穿工服、带工牌”等,对于庄某来说,这种关系已是其文化程度能够认知的劳动关系,也是基于此项意思表述与平台方签订协议。但最终法院通过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合作协议情况未认定其与平台间为劳动关系。

分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的服务提供方通常文化层次偏低,无较强的法律意识及法律关系辨别能力。而平台方有利用现有规则、规避劳动关系中用工主体较严格责任的天然动力。如何有效界定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保护服务提供方合法权益,是在鼓励新经济形式时不能回避的课题。

2.有助于维护服务接受方权益

徐某与某代驾公司、代驾司机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二审法官通过极为复杂的逻辑论述,变更一审中仅需要代驾司机承担责任的判决结果,改判代驾平台与代驾司机向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本案事实上看,二审结果更有利于保护弱势的乘车人徐某,维护公平正义。

此类案件中,更常见的判决与一审一致,即仅由服务提供方承担责任。而由于服务提供方的经济原因、财产在外地等原因,受害者常难以得到有效赔付。不同于商品服务类平台(如淘宝)的多重法规、文件规制,目前虽然分享经济类平台公司不断涌现、交易规模巨大,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以网约车平台为例,2016年12月2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虽其以第二十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应承担承运人和经营者责任,但平台方与服务提供方责任如何划分仍然亟待厘清,而厘清的起点之一便是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3.有助于平台公司长远发展

如前分析,将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边界进一步明晰,使得平台公司更清晰界定与服务提供方间关系及权利、义务、责任,有助于结束合作关系劳动关系混杂乱象,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思路与建议

结合以上理论分析及实践案例,为保障公平正义,平衡服务提供方、平台方、服务接受方三方利益,分享经济下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本文认为,在界定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时,可以主体判断为起点,配合人格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判断。除三标准已规定的“受规章制度约束”、“服从管理安排”、“业务从属”粗放标准,以及会议纪要规定的“劳动者以自己的技能、知识或设施提供劳动或服务”、“劳动者自担风险”、“无身份隶属关系,一般不受用人单位管理支配”三个角度,另可深度、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1.主体之间关系:双方是相对隶属还是平等;提供服务方的独立程度、主观能动程度;双方之间的支配、控制程度。

2.双方合意内容:除双方协议内容,另需整体考量服务提供方知晓平台方的方式、达成合意的过程以及其文化程度,探寻作为弱势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尽量排除平台方利用优势地位、信息不对称达成不公平协议的可能性。

3.收入模式:是否有基本工资;是否按月领取报酬;结算模式是否基于工作量等。

4.工作时间、地点情模式:是否可以兼职;是否有固定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的支配、控制程度。

在学界未将上述因素指标化、立法未能补充细化相关认定标准之前,建议司法者在处理分享经济下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时,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从价值判断及利益衡平角度对上述因素影响进行正负叠加后综合判断,通过司法实践逐渐将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边界明晰化,从而有效平衡三方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