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三年级数学试卷十篇三年级数学试卷十篇

三年级数学试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2:07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1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紧扣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要内容。本次试卷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重全面又注重突出重点,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考查占有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一定的深度。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如:填空题的第2、5、10、13题,第五题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均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1、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2、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题判断题共5分,占卷面总分的5%。这一题存在的问题是30%左右的学生在“12时整,时针和分针没有重合”这一题上还没有很好地在自己的脑海里建模钟面模型。

第四题选择题共8分,占卷面总分的8%。这一题存在的问题是概念模糊。如第8题“一根绳子长24分米,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正方形的周长是()分米。a、24;B、12;C、6。”对“绳子的长”和“正方形周长和正方形的边长”不理解,多数学生选C。

三、取得的成绩

从试卷各种不同题型的抽样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书写大部分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反映出教师对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学生学得相对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细心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继续加强。

四、建议或批评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改进:

1、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2、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的培养。

6、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养成写好中国字的习惯。

7、教师要研读课标,熟悉教材,把握年段学习目标。同理,命题人也应研读课标,熟悉教材,把握年段学习目标。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情况分析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在学习过程学生的灵活程度。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推理问题、做小红花的问题、可能性的问题、计算生日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就需要孩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二、质量分析

三、试卷具体分析

试卷共分六个大题:

小小神算手:

计算题共21道,共计30分。此题分为直接写出得数、用竖式计算、脱式计算三种形式,题量较大,对学生来讲,稍不细心就会出错。学生计算正确率达到95%以上,比较满意。

小小选择员:

公正小法官:

共5道,有少数学生出错,正确率达到90%。主要是没有认真计算,仔细判断。

小小填写员:

摸球游戏:

摸球游戏,连线。共5分。此题错误很少。可能性问题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

小小解答员:

共5道题,共20分。这几道应用题中有两道有点难度,学生必须认真细心地读题、理解题意,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正确率达到95%,说明学生的读题、审题习惯比较好。

四、对试卷的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考试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做相应的改变,突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关注;在发展性上,积极寻求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加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的考查力度。具体而言,此次命题题量大,题目类型琐碎灵活。不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及口算、笔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考察了学生认真审题及细心答题的习惯。

五、从答卷情况看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试卷各种不同题型的抽样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书写大部分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反映出教师对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学生学得相对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细心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继续加强。

六、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三)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

3.体现了灵活性。在考察学生“数的运用”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三、试卷具体分析:试卷共分六个大题:

一大题,小小神算手。此题分为口算、竖式计算、脱式三种形式,题量较大,对学生来讲,稍不细心就会出错,计算能力很强的学生也会因为马虎没有全对,在计算方面仍需要加强练习。

二大题,小小选择员。其中1小题,一定有一个是(红球),大部分学生填的是a答案有,C答案也有,没有经过仔细想。

五大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

六大题,小小解答员。共5小题。大部分学生完成的很好。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2

2020.1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26分)

1.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要使5÷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8÷4有余数,里最大填(

)。(里填一位数)

3.在里填上“>”“<”或“=”。

3800克38千克

64+3636+64

54605530

150×3×03×1

40÷280÷4

42×284÷2

1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梨约重130(

);一个足球约重400(

);一辆大卡车能载货物4000(

);1个鸭蛋约重90(

)。

5.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最大是(

)位数,最小是(

)位数。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7.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8.(

)除以6,商是14,余数是5。

9.风车的运动是(

)现象,打开车窗是(

)现象。

二、选择。

(10分)

1.下列除法算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75÷4=19……1

B.69÷5=14……9

C.86÷3=28……2

2.下列图案中,(

)是通过平移得到的。

3.用一张彩纸的剪窗花,剩下的折纸飞机。下图中(

)的阴影部分表示折纸飞机的彩纸。

4.把一块蛋糕分成5份,小明吃了2份,他吃了这块蛋糕的(

)。

a.

B.

C.无法判断

5.甲、乙两个杯子盛同样多的水。甲杯里的水占杯子的,乙杯里的水占杯子的。哪个杯子大写?(

a.甲杯

B.乙杯

C.一样大

三、计算。

(15分)

1.口算。(6分)

400×2=

84÷4=

240÷6=

5×80=

+=

-=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9分)

390×8=

162÷3=

406×7=

四、操作题。

(12分)

1.填一填。

(1)蘑菇图先向(

)平移了(

)格,又向(

)平移了(

)格。

(2)小船图先向(

)平移了(

)格,又向(

)平移了(

)格。

2.在下面的钉子板上画出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五、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6分)

六、解决问题。

(第五题每问2分,其余每题5分)

1.李老师把85张卡片分给7名同学,平均每名同学分得多少张?还剩多少张?

2.“六一”儿童节到了,三年级的同学们做了200个小动物头饰,送给幼儿园120个,剩下的平均分给一、二两个年级的同学们,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个头饰?

3.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一号俑坑的周长是多少米?

4.小明和小亮各买一瓶同样多的可乐,小明喝了,小亮喝了,他俩谁喝得多?谁剩得多?

5.三(1)班图书角有《文艺杂志》19本、《童话故事书》的本数是《文艺杂志》的3倍,《科学读本》的本数比《童话故事书》少5本。

(1)哪类图书最多,哪类图书最少?

(2)《童话故事书》比《文艺杂志》多多少本?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3

九年级第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方程的解为                 【  】

a.=1    B.=0    C.=1或=0    D.=1或=-1

2.从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中,你认为下面不正确的信息是【  】

a.   B.C=0     C.对称轴为x=1     D.

3.在下列的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明天降雨的概率是80%”表示明天有80%的时间降雨

B.“明天降雨的概率是80%”表示明天降雨的可能性有八成

C.“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表示每抛硬币2次就有1次出现正面朝上

D.“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买100张一定有1张会中奖

5.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无理数              B.3<<4 

C.是12的算术平方根       D.是最简二次根式

6.如图,o的弦pQ垂直于直径mn,G为垂足,op=4,下面四个等式中可能成立的是【 】.

a.pQ=9B.mn=7C.oG=5D.pG=GQ=2

7.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

 

8.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8,aB=10,点p在aC上,ap=2,若o的圆心在线段Bp上,且o与aB,aC都相切,则o的半径是        【 】

a.1       B.        C.         D.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方程+1=-2(1-3x)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是         

10.(在下面(Ⅰ)、(Ⅱ)两题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按第(Ⅰ)题计分)

(Ⅰ)计算:=           

(Ⅱ)用计算器计算:≈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将抛物线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

12.已知aBC周长为1,连结aBC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以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13.已知a(,1),B(,1)是抛物线(≠0)上的两点,当时,y=

 

14.如图,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上的一点,aBD绕点a旋转后与aCe重合,如果aD=1,那么De= 

 .

a

B

C

o

1

1

2

3

2

3

4

4

(第16题)

15.如图和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和2,过o作的切线,切点为a,则oa长为         .

16.如图,在已建立直角坐标系的4×4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是格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若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C点除外),则格点的坐标是        

三、开心算一算(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7.化简:.                

 

 

 

18.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其中a=1,c=4,且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的形状。

 

 

 

 

 

 

 

 

 

19.如图,在矩形中,点分别在边上,Be⊥eF,aB=6cm,aD=11cm(其中ae>De),DF=4cm,求Be的长.

 

 

 

 

 

 

 

 

20.小明和小慧玩纸牌游戏.下图是同一副扑克中的4张扑克牌的正面,将它们正面朝下洗匀后放在桌上,小明先从中抽出一张,小慧从剩余的3张牌中也抽出一张.

小慧说:若抽出的两张牌的数字都是偶数,你获胜;否则,我获胜.

 

 

 

 

 

 

(1)请用树状图表示出两人抽牌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

(2)若按小慧说规则进行游戏,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四、用心做一做(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如图,aBC和DeF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1)将aBC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a1B1C1,请画出a1B1C1;并写出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

(2)能否将a1B1C1通过旋转变换得到DeF?若能试作出旋转中心,并求出旋转角,若不能说明理由.

 

                                 

 

 

 

 

22.如图,pa、pB是o的切线,点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aCB=70°.

求∠p的度数.

 

 

 

 

 

 

 

 

 

 

 

 

23.某学校打算在校园里划分一块矩形空地进行绿化,要求在中央布置一个长比宽多4米的矩形(即图中小矩形)花坛,四周铺植2米宽的草地,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提出如下两个设想:

甲:中央矩形花坛面积要为45平方米;

乙:草地总面积要为32平方米;

问这两位同学的设想分别能实施吗?若能,试求划出的这块矩形(即图中大矩形)空地的长和宽;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五、耐心想一想(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交于a、B两点(a在点B的左边),与轴交于点C,直线与轴交于点D。

(1)求a、B、C三点的坐标;

o

x

y

D

C

B

a

第24题

(2)在直线()上有一点p(点p在第一象限),使得以p、D、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p点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在(2)成立的条件下,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aBpQ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这样的点Q,请求出m的值;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25.如图是一块含30°(即∠CaB=30°)角的三角板和一个量角器拼在一起,三角板斜边aB与量角器所在圆的直径mn重合,其量角器最外缘的读数是从n点开始(即n点的读数为0),现有射线Cp绕着点C从Ca顺时针以每秒2度的速度旋转到与aCB外接圆相切为止.在旋转过程中,射线Cp与量角器的半圆弧交于e.

(1)当射线Cp与aBC的外接圆相切时,求射线Cp旋转度数是多少?

(2)当射线Cp分别经过aBC的外心、内心时,点e处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3)当旋转7.5秒时,连结Be,求证:Be=Ce.

 

 

 

 

 

 

 

 

 

 

 

 

 

 

 

 

 

 

 

 

 

 

参考答案

1.    C, 2.D, 3.a, 4.B, 5.D, 6.a, 7.B, 8.a

9.  -6   10.(1)0.1  (2)0.316  11.    12.  

13. 3    14.     15.     16.(1,4)或(3,1)或(3,4)

17.解:原式=…………….3分………………………6分

18..解: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9.解: 

             ∽

              

              

               

              

20.解:(1)

6

小慧:

10

12

3

小明:

10

12

3

6

6

12

3

10

……

6

10

3

12

………2分

结果:(3,6) (3,10) (3,12) (6,3) (6,10) (6,12) 

(10,3) (10,6) (10,12)(12,3)(12,6) (12,10)………3分

(2)公平。理由如下:……………………4分

           

21.解:(1)如图,点a1的坐标为(-1,2);………………3分(其中画图1分)

 (2)能,………………………4分

如图,由图可知DeF≌a1B1C1,………5分

连结a1D,B1e交于点p,………………6分

a1B1∥De,B1C1∥eF,

∴旋转中心点p的坐标为(0,-0.5),旋转角为180°.………8分

22.解:连接aB……………………1分

          aC是直径 

pa是圆0的切线

pa、pB是圆0的切线pa=pB……………………6分

 

23.解:甲设中央矩形的长为,则(-4)=45,

,(不合)

划出矩形长、宽分别为13米、9米.故甲同学的设想可实施……………4分

 (2)乙中央矩形的长为,

  则(+4)(-4+4)-(-4)=32

     =4,由于矩形长要求比宽多4,而长为4,这样矩形不存在,乙同学的设想不能实施........................................8分

24.解:(1)由于抛物线与轴交点为a、B,,

而与轴的交点C的坐标表示为………3分(2)

p在直线上,且在第一象限,以p、D、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有二种情况:即pD与oB对应和pD与oC对应。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分别求得。…7分

(3)假设抛物线上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aBpQ为平行四边形。

   pQ∥aB,且pQ=aB=2,点Q的横坐标为m-2,Q、p的纵坐标是相同的。

       当p为时,,在抛物线的图像上,。………9分,

当p为时,点的坐标是,点在抛物线的图像上, ………11分

………12分

25.解:(1).120°………………………………………3分

(2)∠BCa=90°,aBC的外接圆就是量角器所在的圆,

 当Cp过aBC外心时(即过o点),∠BCe=60°,

∴∠Boe=120°,即e处的读数为120,………6分

 当Cp过aBC的内心时,∠BCe=45°,∠eoB=90°,

∴e处的读数为90…………………………………9分

(3)在图2中,

 ∠pCa=2×7.5°=15°,∠BCe=75°,∠eCa=∠eBa=15°,

 ∴∠eBC=∠eBa+∠aBC=∠BCe=75°,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4

掷一掷

同步测试(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

(共4题;共7分)

1.

(4分)

口袋里有5个红球、7个白球和4个黄球,任意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________,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使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可以怎样做?________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可以怎样做?________.

2.

(1分)

(2018六下·云南期末)

甲、乙、丙、丁四个人比寒乒乓球,每两人要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并且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那么丁胜了________场。

3.

(1分)

同时掷两个骰子,取两个数的和定输赢,如果老师选双数,学生选单数,掷20次,他们赢的可能性________。

4.

(1分)

(2018·潢川)

小明给姑姑家打电话,忘了号码中的一个数,只记得是83*4586,他随意拨打,恰好按对的可能性是________。

二、判断正误。

(共4题;共8分)

5.

(2分)

(2016四下·寿县月考)

1~9,9张数字卡片,抽到单数的可能性和抽到双数的可能性一样大.

6.

(2分)

某人忘记了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位,因而他随意拨号,第一次接通电话的可能性是

7.

(2分)

因为小明在一次摸球中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

(摸后放回),所以他下一次摸到黑球的可能性仍然是

8.

(2分)

晚上一定能看到月亮。

三、小游戏。

(共2题;共10分)

9.

(5分)

小明在玩套圈游戏时,套中了两个数,他们的和是14,他套中的可能是哪两个数?

10.

(5分)

盒子里有20个球,上面分别写着1、2、3、4、5、6、7、8、9、10。小芳任意摸出两个两个球,他们的和是15,她可能摸出了哪两个球?

四、拓展应用。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

苹苹、依依和壮壮做摸珠子游戏.每次任意摸1个珠子(珠子的质地、大小相同),然后放回摇匀。他们三人从同一个箱子里摸珠子,共摸了32次,摸到白珠子20次,摸到红珠子8次,摸到蓝珠子4次。

(1)

他们最有可能从几号箱子里摸珠子?不可能从几号箱子里摸珠子?

(2)

他们三人要想模到红珠子的次数多一些,可以从几号箱子里摸珠子?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4题;共7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正误。

(共4题;共8分)

5-1、

6-1、

7-1、

8-1、

三、小游戏。

(共2题;共10分)

9-1、

10-1、

四、拓展应用。

(共1题;共10分)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5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为()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4、如图,aBC中,aB=aC=8,BC=6,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a、10B、11C、12D、135、为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某市计划用未来两年的时间,将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由现在的人均约为提高到若每年的年增长率相同,则年增长率为()a、  B、C、D、﹪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a、(3,-2)B、(2,3)C、(-2,-3)D、(2,-3)7、下图是一个五环图案,它由五个圆组成,下排的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切C、内含D、外离8、如图,DC是o的直径,弦aBCD于F,连结BC,DB,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D=BDB.aF=BFC.oF=CFD.∠DBC=90°9、某正方形园地是由边长为1的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现要在园地上建一个花坛(阴影部分)使花坛面积是园地面积的一半,以下图中设计不合要求的是().1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边长分别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连结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的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a.5.5B.5C.4.5D.4

二、填空题(本部分共24分。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11、一元二次方程x2=3x的解是:.12、蔬菜基地建圆弧形蔬菜大棚的剖面如右图所示,已知aB=16m,半径oa=10m,高度CD为m.13、如图,aB、aC与o相切于点B、C,∠a=50゜,p为o上异于B、C的一个动点,则∠BpC的度数为.14、如图,在RtoaB中,∠aoB=30°,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100°得到oa1B1,则∠a1oB=.15已知方程x-3x+k=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16、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三、解答题(一)(本部分共18分。每小题6分,共3小题,合计)17、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5x+1=0;(2)3(x﹣2)2=x(x﹣2).18、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1)当m=3时,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2)当m=-3时,求方程的根.

19、如图,在o中,CD为直径,aB为弦,且CD平分aB于e,oe=3cm,aB=8cm求:o的半径.四、解答题(二)(本部分共21分。每小题7分,共3小题,合计)2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将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再把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请你画出和(不要求写画法).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6

1、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2、8405是由8个()、4个()和()个一组成的。

3、3个千、8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4、3158是()位数,位是()位,5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5、用数字卡片2、0、5、8组成的四位数中,的是(),最小的是()。

6、写出五个百位上是7的三位数,并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

7、里最小填几?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7

第六单元第三课时笔算乘法(二)

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4分)

1.

(2分)

(2016三下·文山期中)

________÷8=116________÷7=102…5.

2.

(4分)

(2016三上·扬州期末)

在横线上填

“>”、“<”、或“=”.

6×128________125×6

5900克________59千克

96÷2÷4________96÷8

________

3.

(2分)

填上“<”、“>”或“=”.

(1)

55×6________320

(2)

23×4________96

4.

(6分)

根据37×3=111,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37×6=________

37×12=________

37×18=________

9×37=________

15×37=________

21×37=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

(2020三上·凉州期末)

3个40的和是120.(

6.

(2分)

(2020三上·兴化期末)

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7.

(2分)

四位老师带领107位同学去参观博物馆,如果票价是每人9元,买票一共需要用963元.(判断对错)

8.

(2分)

(2020三上·镇原期末)

500×4的积的末尾只有2个0。(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

(2020三上·凉州期末)

150×4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

一个0

B

.

两个0

C

.

三个0

10.

(2分)

203×4的积的中间有(

)个0.

a

.

1

B

.

2

C

.

11.

(2分)

523的3倍是多少?列式是(

a

.

523÷3

B

.

523×3

C

.

523+3

12.

(2分)

(2020三上·汕头期末)

要使18×3的积是四位数,那么里最小应该填(

)。

a

.

3

B

.

4

C

.

5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

(5分)

一个工厂有男职工80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5倍,女职工有多少人?

14.

(5分)

(2019三上·兴化期中)

学校运动会上踢毽子比赛,小红第二次踢的数正好是第一次的2倍,小兰第二次踢的数比第一次的2倍少26下。小红和小兰第二次各踢了多少下?先计算再填表。

第一次

第二次

小红

56下

小兰

61下

15.

(5分)

一头大象的体重等于8头牛的体重,这头牛的体重是506千克,这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4分)

1-1、

2-1、

3-1、

3-2、

4-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1、

6-1、

7-1、

8-1、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1、

10-1、

11-1、

12-1、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1、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8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已知=,则x的值是() a.B.C.D.考点:比例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得到2x=15,然后解一次方程即可.解答:解:=,2x=15,x=.故选B.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 2.已知o的半径是4,op=3,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p在圆内B.点p在圆上C.点p在圆外D.不能确定考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点在圆上,则d=r;点在圆外,d>r;点在圆内,d<r(d即点到圆心的距离,r即圆的半径).解答:解:op=3<4,故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在圆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注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如图,在RtaBC中,∠C=90°,aB=5,BC=4,则sinB的值是() a.B.C.D.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然后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在RtaBC中,∠C=90°,aB=5,BC=4,aC===3,sin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转化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比. 4.如果反比例函数y=在各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m<0B.m>0C.m<﹣1D.m>﹣1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如果反比例函数y=在各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m+1>0,解得m>﹣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若∠aoB=100°,则∠aCB的度数是() a.40°B.50°C.60°D.80°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oB=100°,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得∠aCB的度数.解答:解:o是aBC的外接圆,∠aoB=100°,∠aCB=∠aoB=×100°=5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的点数,掷这个骰子一次,则掷得面朝上的点数为奇数的概率是() a.B.C.D.考点:概率公式.分析:先统计出奇数点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解答:解:正方体骰子共六个面,点数为1,2,3,4,5,6,奇数为1,3,5,点数为奇数的概率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公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7.将抛物线y=5x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y=5(x+2)2+3B.y=5(x﹣2)2+3C.y=5(x﹣2)2﹣3D.y=5(x+2)2﹣3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几何变换.分析:先确定抛物线y=5x2的顶点坐标为(0,0),再利用点平移的规律得到点(0,0)平移后所得对应点的坐标,然后根据顶点式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解答:解:抛物线y=5x2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点的坐标为(﹣2,3),所以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y=5(x+2)2+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8.如图,等边aBC边长为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Ca的方向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秒,y=pC,则y关于x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分段讨论,当0≤x≤2时,作pQa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aQ、pQ、CQ、pC2;当2<x<4时,pC在BC上,是一次函数;当4<x≤6时,pC在aC上,是一次函数,根据函数关系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当0≤x≤2时,作pQaC,ap=x,∠a=60°aQ=,pQ=,CQ=2﹣,pC==,pC2=x2﹣2x+4=(x﹣1)2+3;当2<x<4时,pC=4﹣x,当4<x≤6时,pC=2﹣(6﹣x)=x﹣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形,分段讨论,列出每段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9.扇形的半径为9,且圆心角为120°,则它的弧长为 6π .考点:弧长的计算.分析:直接利用弧长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弧长是:=6π.故答案是:6π.点评: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公式,正确记忆公式是关键. 10.三角尺在灯泡o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影子(如图所示).现测得oa=20cm,oa′=50cm,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 2:5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分析:由题意知三角尺与其影子相似,它们周长的比就等于相似比.解答:解:,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③⑤ .(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a<0;②c<﹣1;③2a+3b=0;④b2﹣4ac<0;⑤当x=时,y的最小值为.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方向即可判断a;由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位置即可判断B;把x=﹣1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判断C;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即可求出D.解答:解:①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a>0,故本选项错误;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点(0,﹣1)的上方,c>﹣1,故本选项错误;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3b=2a,2a+3b=0,故本选项正确;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故本选项错误;⑤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3b=2a,b=﹣a,y最小值=a+b+c=a+×(﹣a)+c=;即y的最小值为,故本选项正确;故答案为:③⑤.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系数的关系,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注意用了数形结合思想,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方向决定a的符号,二次函数的图形与y轴的交点位置决定c的符号,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得出﹣=,把x=代入y=ax2+bx+c(a≠0)得出y=a+b+c等等.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BCD顶点a(﹣1,﹣1)、B(﹣3,﹣1).我们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为一次变换.(1)如果正方形aBCD经过1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1B1C1D1,那么B1的坐标是 (﹣1,1) .(2)如果正方形aBCD经过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2014B2014C2014D2014,那么B2014的坐标是 (4025,﹣1)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析:(1)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则点B关于x轴对称,得到B点的坐标为:(﹣3,1),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点B的坐标为:(﹣3+2,1),即B1(﹣1,1).(2)首先由正方形aBCD,点a、B的坐标分别是(﹣1,﹣1)、(﹣3,﹣1),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3,1),当n为偶数时为(2n﹣3,﹣1),继而求得把正方形aBCD经过连续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解答:解:(1)正方形aBCD,点a、B的坐标分别是(﹣1,﹣1)、(﹣3,﹣1),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3+2,1),即B1(﹣1,1),(2)第2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2,﹣1),即(1,﹣1),第3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2,1),即(3,1),第n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3,1),当n为偶数时为(2n﹣3,﹣1),把正方形aBCD经过连续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4025,﹣1).故答案为:(﹣1,1);(4025,﹣1).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称与平移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属于规律性题目,注意得到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当n为奇数时为(2n﹣3,1),当n为偶数时为(2n﹣3,﹣1)是解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题5分)13.计算:tan30°﹣cos60°×tan45°+sin30°.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将tan30°=,cos60°=,tan45°=1,sin30°=分别代入运算,然后合并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属于基础题,熟练记忆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关键. 14.已知抛物线y=x2﹣4x+3.(1)用配方法将y=x2﹣4x+3化成y=a(x﹣h)2+k的形式;(2)求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直接写出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y<0.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1)由于二次项系数是1,所以直接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来凑完全平方式,把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2)根据二次函数y=a(x﹣h)2+k的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x=h求解即可;(3)先求出方程x2﹣4x+3=0的两根,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y=x2﹣4x+3=(x2﹣4x+4)﹣4+3=(x﹣2)2﹣1;(2)y=(x﹣2)2﹣1,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为(2,﹣1);(3)解方程x2﹣4x+3=0,得x=1或3.y=x2﹣4x+3,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当1<x<3时,函数y<0.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二次函数的性质,难度适中.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BC=∠aCD.(1)求证:aCD∽aBC;(2)若aD=3,aB=7,求aC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DC∽aCB;(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出aC:aB=aD:aC,即aC2=aB•aD,将数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aC的长.解答:(1)证明:在aDC与aCB中,∠aBC=∠aCD,∠a=∠a,aCD∽aBC;(2)解:aCD∽aBC,aC:aB=aD:aC,aC2=aB•aD,aD=2,aB=7,aC2=7×2=14,a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16.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的顶部B的仰角为45°,看这栋高楼底部C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aD为20m,求这栋楼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在RtaBD中,求出BD,在RtaCD中,求出CD,二者相加即为楼高BC.解答:解:在RtaBD中,∠BDa=90°,∠BaD=45°,BD=aD=20.在RtaCD中,∠aDC=90°,∠CaD=60°,CD=aD=20.BC=BD+CD=20+20(m).答:这栋楼高为(20+20)m.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将原三角形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一条弦,且CDaB于点e.(1)求证:∠BCo=∠D;(2)若CD=,ae=2,求o的半径.考点: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oB=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由弦CD与直径aB垂直,利用垂径定理得到e为CD的中点,求出Ce的长,在直角三角形oCe中,设圆的半径oC=r,oe=oa﹣ae,表示出oe,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r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圆的半径r的值.解答:(1)证明:如图.oC=oB,∠BCo=∠B.∠B=∠D,∠BCo=∠D;(2)解:aB是o的直径,且CDaB于点e,Ce=CD=×4=2,在RtoCe中,oC2=Ce2+oe2,设o的半径为r,则oC=r,oe=oa﹣ae=r﹣2,r2=(2)2+(r﹣2)2,解得:r=3,o的半径为3.点评: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8.如图,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2,3).(1)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C,若点p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pBC的面积等于18,求p点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将点a(2,3)代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y=kx+2,求得m、k的值,(2)可求得点B的坐标,设p(x,y),由SpBC=18,即可求得x,y的值.解答:解:(1)把a(2,3)代入,m=6..(1分)把a(2,3)代入y=kx+2,2k+2=3...(2分)(2)令,解得x=﹣4,即B(﹣4,0).aCx轴,C(2,0).BC=6.(3分)设p(x,y),SpBC==18,y1=6或y2=﹣6.分别代入中,得x1=1或x2=﹣1.p1(1,6)或p2(﹣1,﹣6).(5分)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9.如图,在锐角aBC中,aB=aC,BC=10,sina=,(1)求tanB的值;(2)求aB的长.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过点C作CDaB,垂足为D,设CD=3k,则aB=aC=5k,继而可求出BD=k,从而求出tanB的值;(2)在RtBCD中,先求出BC=k=10,求出k的值,继而得出aB的值.解答:解:(1)过点C作CDaB,垂足为D,(1分)在RtaCD中,,(1分)设CD=3k,则aB=aC=5k,(1分).(1分)在BCD中,BD=aB﹣aD=5k﹣4k=k.(1分).(1分)(2)在RtBCD中,,(1分)BC=10,.(1分).(1分)aB=.(1分)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过点C作CDaB,构造直角三角形是关键.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经过点(﹣3,0)和(1,0).(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画出此抛物线;(3)设抛物线顶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记抛物线在第二象限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点B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如果直线aB与图象G有公共点,请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点B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正确画出图形;(3)通过图象可以看出点B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点(﹣3,0)和(1,0).,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2)此抛物线如图所示.(3)2<t≤4.如图,由图象可知点B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为2<t≤4.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以及画图的能力和识别图形的能力,要熟练掌握. 21.如图,在aBC,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aC、BC于点D、e,且BF是o的切线,BF交aC的延长线于F.(1)求证:∠CBF=∠CaB.(2)若aB=5,sin∠CBF=,求BC和BF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1)连接ae,由圆周角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切线的性质可证得∠CBF=∠Bae,可证得结论;(2)由(1)结论结合正弦值,在RtaBe中可求得Be,可求出BC,过C作CmBF,在RtBCm中可求得Bm,Cm,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求得BF.解答:(1)证明:如图1,连结ae.aB是o的直径,∠aeB=90°,∠Bae=∠BaC.BF是o的切线,∠CBF=∠Bae,∠CBF=∠CaB.(2)解:由(1)可知∠CBF=∠Bae,sin∠Bae=sin∠CBF=,在RtaBe中,sin∠Bae=,=,Be=,BC=2,如图2,过C作CmBF于点m,则sin∠CBF==,即=,解得Cm=2,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m=4,又aB∥Cm,=,即=,解得B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切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知识点,掌握弦切角定理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平行线分线段定理的应用. 22.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3,pB=4,pC=5,求∠apB度数.小明发现,利用旋转和全等的知识构造ap′C,连接pp′,得到两个特殊的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解决(如图2).请回答:图1中∠apB的度数等于 150° ,图2中∠pp′C的度数等于 90°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坐标为(﹣,1),连接ao.如果点B是x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当C(x,y)在第一象限内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分析:阅读材料:把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p′a=pa,p′C=pB,∠pap′=60°,然后求出app′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pp′=pa=3,∠ap′p=60°,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出∠pp′C=90°,然后求出∠ap′C,即为∠apB的度数;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F=CF,进而得出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解:阅读材料:把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p′,由旋转的性质,p′a=pa=3,p′D=pB=4,∠pap′=60°,app′是等边三角形,pp′=pa=3,∠ap′p=60°,pp′2+p′C2=32+42=25,pC2=52=25,pp′2+p′C2=pC2,∠pp′C=90°,∠ap′C=∠ap′p+∠pp′C=60°+90°=150°;故∠apB=∠ap′C=150°;故答案为:150°;90°;如图3,在y轴上截取oD=2,作CFy轴于F,aex轴于e,连接aD和CD,点a的坐标为(﹣,1),tan∠aoe=,ao=oD=2,∠aoe=30°,∠aoD=60°.aoD是等边三角形,又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CaB=∠oaD=60°,∠CaD=∠oaB,aDC≌aoB.∠aDC=∠aoB=150°,又∠aDF=120°,∠CDF=30°.DF=CF.C(x,y)且点C在第一象限内,y﹣2=x,y=x+2(x>0).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第25题8分)23.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3m+1)x+3=0(m≠0).(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的值;(3)在(2)的条件下,将关于x的二次函数y=mx2+(3m+1)x+3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y=x+b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的取值范围.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方程mx2+(3m+1)x+3=0(m≠0)的判定即可;(2)由求根公式,得x1=﹣3,x2=﹣,再由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整数,且m为正整数,可得m的值;(3)正确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m≠0,mx2+(3m+1)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m+1)2﹣12m=(3m﹣1)2.(3m﹣1)2≥0,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解:由求根公式,得x1=﹣3,x2=﹣.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整数,且m为正整数,m=1.(3)解:m=1时,y=x2+4x+3.抛物线y=x2+4x+3与x轴的交点为a(﹣3,0)、B(﹣1,0).依题意翻折后的图象如图所示,当直线y=x+b经过a点时,可得b=3.当直线y=x+b经过B点时,可得b=1.1<b<3.当直线y=x+b与y=﹣x2﹣4x﹣3的图象有公共点时,可得x+b=﹣x2﹣4x﹣3,x2+5x+3+b=0,=52﹣4(3+b)=0,b=.b>.综上所述,b的取值范围是1<b<3,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分析、正确的画出二次函数图象,然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24.矩形aBCD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接ap、op、oa.①求证:oCp∽pDa;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2)如图2,在(1)的条件下,擦去ao和op,连接Bp.动点m在线段ap上(不与点p、a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接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动点m、n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若变化,说明理由.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分析:(1)①先证出∠C=∠D=90°,再根据∠1+∠3=90°,∠1+∠2=90°,得出∠2=∠3,即可证出oCp∽pDa;②根据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得出Cp=aD=4,设op=x,则Co=8﹣x,由勾股定理得x2=(8﹣x)2+42,求出x,最后根据aB=2op即可求出边aB的长;(2)作mQ∥an,交pB于点Q,求出mp=mQ,Bn=Qm,得出mp=mQ,根据mepQ,得出eQ=pQ,根据∠QmF=∠BnF,证出mFQ≌nFB,得出QF=QB,再求出eF=pB,由(1)中的结论求出pB==4,最后代入eF=pB即可得出线段eF的长度不变.解答:解:(1)①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C=∠D=90°,∠1+∠3=90°,由折叠可得∠apo=∠B=90°,∠1+∠2=90°,∠2=∠3,又∠D=∠C,oCp∽pDa;②如图1,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Cp=aD=4,设op=x,则Co=8﹣x,在RtpCo中,∠C=90°,由勾股定理得x2=(8﹣x)2+42,解得:x=5,aB=ap=2op=10,边aB的长为10;(2)作mQ∥an,交pB于点Q,如图2,ap=aB,mQ∥an,∠apB=∠aBp=∠mQp.mp=mQ,Bn=pm,Bn=Qm.mp=mQ,mepQ,eQ=pQ.mQ∥an,∠QmF=∠BnF,在mFQ和nFB中,,mFQ≌nFB(aaS).QF=QB,eF=eQ+QF=pQ+QB=pB,由(1)中的结论可得:pC=4,BC=8,∠C=90°,pB==4,eF=pB=2,在(1)的条件下,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不变,它的长度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形综合,用到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找出全等和相似的三角形. 25.我们规定:函数y=(a、b、k是常数,k≠ab)叫奇特函数.当a=b=0时,奇特函数y=就是反比例函数y=(k是常数,k≠0).(1)如果某一矩形两边长分别是2和3,当它们分别增加x和y后,得到新矩形的面积为8.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它是否为奇特函数;(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顶点a、C坐标分别为(6,0)、(0,3),点D是oa中点,连接oB、CD交于e,若奇特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B、e,求该奇特函数的表达式;(3)把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就可得到(2)中得到的奇特函数的图象;(4)在(2)的条件下,过线段Be中点m的一条直线l与这个奇特函数图象交于p,Q两点(p在Q右侧),如果以B、e、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16,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中心对称图形.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1)只需运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就可求出函数关系式,从而解决问题;(2)可先求出直线oB和直线CD的解析式,求出它们的交点e的坐标,然后只需运用待定系数法就可解决问题;(3)只需将(2)中所求的奇特函数y=转化为y=2+,就可解决问题;(4)将坐标原点平移到点m的位置,构建新的坐标系,在新的坐标系中,分点p在点B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讨论,只需先求出点p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就可求出点p在原坐标系下的坐标.解答:解:(1)由题意得:(2+x)(3+y)=8.即3+y=,y=﹣3=.根据定义,y=是奇特函数.(2)如图1,由题意得:B(6,3)、D(3,0),设直线oB的解析式为y=mx,则有6m=3,解得:m=,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3.解方程组,得,点e(2,1).将点B(6,3)和e(2,1)代入y=得,解得:,奇特函数的表达式为y=.(3)y===2+.把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可得到奇特函数y=的图象;故答案为:2.(4)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4)或(2+8,).提示:①若点p在点B的左边,如图2①,以点m为原点,构建如图2①所示的新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下该奇特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B的新坐标为(2,1).直线pQ与双曲线y′=都是以点m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mp=mQ.mB=me,四边形BpeQ是平行四边形,S▱BpeQ=4SBmp=16,SBmp=4.过点p作pGx′轴于G,过点B作BHx′轴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可得:SpGm=SBHm=×2=1,SBmp=SpGm+S梯形BHGp﹣SBHm=S梯形BHGp=4,设点p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则有S梯形BHGp=(1+)•(2﹣x′)=4,解得x1′=﹣4﹣2(舍去),x2′=﹣4+2,当x=﹣4+2时,==+2,即点p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4+2,+2),点p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为(﹣4+2+4,+2+2)即(2,);②若点p在点B的右边,如图2②,同理可得:点p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为(4+2+4,﹣2+2)即(2+8,).点评:本题属于新定义型,考查了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求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等知识,运用平移坐标轴法是解决第(4)小题的关键.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9

第六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一)

同步测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4题;共5分)

1.

(1分)

同学们在一块空地上种花,种了7行,每行种114株,大约种了________株?

2.

(2分)

最大能填几?

702×________<1600   130×________<400

3.

(1分)

学校夏令营活动,有16人要从小岛到河对岸,河边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坐4人,至少要________ 次才能全部过河.

4.

(1分)

最大可以填几?

3________2<376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

下面是小雨计算的一道题,请你判断他的计算是否正确,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

计算:483×8≈3200

6.

(2分)

玲玲读一本230页的故事书,每天读24页,11天不能读完。

7.

(2分)

估算时,397接近400,应把397看作400来计算。

8.

(2分)

小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m。走5分钟后,离学校还有160m。小华家离学校有460m。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

192×8的积最接近于(

)。

a

.

800

B

.

1600

C

.

2000

10.

(2分)

算式49×6的估算结果比实际结果(

)。

a

.

B

.

C

.

相等

11.

(2分)

(四上·嘉兴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804000500这个数只读一个零

B

.

算式17÷4和1700÷400,它们的商都是4,余数都是1

C

.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D

.

四根分别长5cm、5cm、4cm、4cm的小棒,可以搭成很多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12.

(2分)

(2019五上·涧西期末)

高叔叔在孟津常袋提子园一次采摘提子112千克,如果每个包装盒最多能装3千克,至少要用(

)个包装盒.

a

.

37

B

.

37.3

C

.

38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

(5分)

育才小学三年级共有86人去野生动物员参观,每张票8元请你估一估带了640元,买门票够不够?

14.

(5分)

老师到商店买书。

《作文选》每本30元,《趣味小知识》每本40元。

要买4本《作文选》、6本《趣味小知识》各需要多少元?

15.

(5分)

下面是一张方格纸。每行20个字,一共17行。这张稿纸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4题;共5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1、

6-1、

7-1、

8-1、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1、

10-1、

11-1、

12-1、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1、

三年级数学试卷篇10

class=“c59“>4

class=“c64“>年、月、日

class=“c64“>

class=“c64“>:经过时间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1“>..........................................................

class=“c59“>142

class=“c58“>

class=“c64“>制作年历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2“>......................................................................

class=“c59“>143

class=“c63“>

class=“c45“>5

class=“c47“>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5“>.........................................................................

class=“c45“>14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54“>.................................................................

class=“c59“>14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3“>......................................................

class=“c59“>15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

class=“c64“>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5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三

class=“c80“>.....................................................

class=“c59“>160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1“>............................................

class=“c59“>16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59“>——

class=“c64“>乘法估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5“>.......................................

class=“c59“>16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64“>乘法估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69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class=“c76“>....................................

class=“c59“>17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二

class=“c74“>..................................

class=“c59“>175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5“>.......................................

class=“c59“>178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0“>.....................................

class=“c59“>182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笔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3“>......................................................

class=“c59“>184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笔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87

class=“c63“>

class=“c45“>6

class=“c47“>面积

class=“c72“>.................................................................................

class=“c45“>189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66“>..........................................................................

class=“c59“>189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

class=“c64“>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和面积单位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1“>..........................................................

class=“c59“>202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和面积单位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3“>........................................................

class=“c59“>204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7“>.................................................

class=“c59“>208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7“>........................................

class=“c59“>211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1“>............................................

class=“c59“>215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3“>........................................................

class=“c59“>216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53“>......................................................

class=“c59“>220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公顷、平方千米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1“>..........................................................

class=“c59“>222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公顷、平方千米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3“>........................................................

class=“c59“>227

class=“c63“>

class=“c45“>7

class=“c47“>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5“>.........................................................................

class=“c45“>228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54“>.................................................................

class=“c59“>228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4“>

class=“c64“>教案二

class=“c75“>................................................................

class=“c59“>232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49“>..............................................................

class=“c59“>237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7“>.......................................................

class=“c59“>237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48“>.....................................................

class=“c59“>239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6“>..................................................

class=“c59“>241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9“>..............................................

class=“c59“>242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51“>............................................

class=“c59“>247

class=“c63“>

class=“c45“>8

class=“c47“>解决问题

class=“c62“>..............................................................................

class=“c45“>251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78“>.......................................................................

class=“c59“>251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乘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3“>......................................................

class=“c59“>255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乘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257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9“>...............................................

class=“c59“>260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46“>..............................................

class=“c59“>264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8“>...................................................................

class=“c59“>268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54“>.................................................................

class=“c59“>272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60“> 

class=“c64“>设计校园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0“>...........................................................

class=“c59“>275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设计校园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1“>..........................................................

class=“c59“>277

class=“c63“>

class=“c45“>9

class=“c47“>数学广角

class=“c62“>..............................................................................

class=“c45“>278

class=“c58“>

class=“c59“>9

class=“c64“>数学广角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78“>.......................................................................

class=“c59“>278

class=“c58“>

class=“c59“>9

class=“c64“>数学广角:

class=“c64“>

class=“c64“>教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