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民网网评文章范文2022年4篇人民网网评文章范文2022年4篇

人民网网评文章范文2022年4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8:34

人民网网评文章范文2022年第1篇

滑雪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生活技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滑雪器具不断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动不再仅仅出于维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与赛场成为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码。

关于这组滑雪岩画产生的年代,经考古、历史和民族学专家的研究与论证,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一万余年左右,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我国范围内较早的反映滑雪内容的形象资料。

古代阿勒泰区域属漠北草原向西延伸的部分,地处亚洲东部与中部草原带之间,曾长期为中国北方游牧部族西迁东往的通道和生息、角逐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有关早期滑雪活动的描述,也与这一区域的古代各少数民族有着密切关系。

在唐代的《隋书》中,就有“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的记载。意即北室韦所在地区气候最寒冷,积雪深厚,甚至淹没高头大马。而人们怕陷入积雪的深坑之中,于是出门便“骑木而行”。这里所说的“骑木而行”,实为脚踏木马器具而行,而“木马”即为古代滑雪板,以木板制成。由于木板制作的滑雪器具可以增加受力面积,减少局部压强,而且行走迅速,犹如骏马,故称“木马”,“骑木而行”,即骑木马而行。

元朝官修地理志《元一统志》还记载:“开元路有狗车、木马轻捷利便。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生活在开元路一带的部落,寒冷的冬天会踏着“木马”滑雪板或乘坐“狗车”出行,非常便利。其中“木马”滑雪板为两只,形似弹弓,长四尺,宽五寸,分别系在两脚上即可滑行于雪上、冰上,速度可及奔跑的马匹;而“狗车”用木材制成,做法简单,造型似弧形的船,长一丈,宽二尺多,使用轻便,由数只狗在前面拉拽,人坐在上面即可于雪上、冰上滑行。

历史延至明清,滑行于雪上的雪橇已十分普及。明人吕毖的《明宫史》记载说:“冬至河冻,可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稿荐(草垫),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三二人,行冰如飞……”这时的雪橇又叫拖床,一般在木板上添加折叠椅(胡床),或者在木板上垫以草席,由一人牵引拖曳,可以坐两三人。除了驰骋于雪上,亦可滑行于冰上,雪橇成为人们冬季休闲的重要娱乐形式。

清代末年,西方现代雪上竞技项目开始传入华夏大地。1932年12月,黑龙江省阿城市玉泉镇北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有越野和高山滑雪线路的现代化滑雪场;20世纪30年代,现代雪橇运动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铁路局。伴随着这些西方现代雪上竞技项目的传入,由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雪上活动,与西方现代雪上竞技一起,在共同发展中,融进了中国近现代雪上运动的历史大潮中,并最终走入当代生活之中。

人民网网评文章范文2022年第2篇

吉祥物“冰墩墩”彻底火了。近日,新一批2000只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冒雪抵京,缓解“一墩难求”的紧俏景象。

“冰墩墩”何以火爆?从日本记者自称“义墩墩”,为“冰墩墩”代言,到摩纳哥亲王二世请求现场工作人员再给他做一个玩偶;从商场排队五个小时只为一“墩”,到外国记者、运动员倾情“带货”。“冰墩墩”不仅带动了产品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是“国潮”崛起,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实践。

“冰墩墩”之所以能够火遍世界,也是源于大家对熊猫的喜爱。以熊猫为原型的主体设计,加上富有时尚和运动感的冰壳造型,既表达了冰雪运动的主题,也充满了酷似航天员般的科技元素。熊猫与冰糖葫芦的完美结合,让博大精深的中华元素在“冰墩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文化也充分融入到了吉祥物设计中。

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透过北京冬奥这个窗口,世界不仅看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也见证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从开幕式上由300多张照片汇成的影像长河《致敬人民》、二十四中国节气组成的倒计时,到100名青年代表伸出双手将五星红旗传递、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盛情演绎,既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也彰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无论是开幕式上用心演绎中华文明的表演者,还是“冰墩墩”“雪容融”奥运文化产品的设计师,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从福娃到冰墩墩雪容融,可爱、健康、积极向上的奥运吉祥物与时代和祖国同频共振,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相约北京冬奥会,促进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共同为世界文化发展带来正能量。

人民网网评文章范文2022年第3篇

一个是报纸,一个是网上。一个有深度,一个是时政热点的业余吐槽。

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_》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其中人民网"人民时评"栏目被评为"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享有极高的认知度。本文以"人民时评"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该栏目的特色。

人民网评论,是媒体的一张面孔、一种标识、一杆大旗,对塑造媒体形象、涵养媒体气质、展现媒体特色,关重要。长期以来,人民网高度重视言论工作,倾力至打造以《人民网评》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栏目,着眼解疑释惑、激浊扬清、引导舆论、凝聚共识,在网上舆论场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_与人民网的关系

_,中国的第一官媒,这个不用过多介绍了。

人民网是_旗下的门户网站,以前主要刊登_上的内容,后来规模大了以后,也和其他门户类网站一样(如新浪,搜狐),也推出了除新闻外的其他门户该具备的信息,如微博,博客等等。

简单来说,人民网也是_的下属子公司。

很多小伙伴下载了人民网+手机版app之后,还不太清楚观点频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人民网+观点频道的入口,有需要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网app观点频道在哪?

人民网网评文章范文2022年第4篇

疫情防控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随着疫苗接种比例提高,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强,感染者的临床严重性、病死率确有下降,但这并不表明新冠肺炎等同“大号流感”,对其危害可以掉以轻心。

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2021年8到10月和2021年11月到今年1月这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或者死亡率,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同期的数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非常小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乘以14亿多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就会很大。

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会带来影响,这种影响落到每个企业、每个商户、每个个体身上都是巨大而沉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些情绪、怨言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在没有完美解决方案的前提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