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十篇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十篇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2:30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1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新技术

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从1985年至2004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投资年均增长20%,高出国有科技投资6个百分点。20多年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2000亿元,其中,民营科技投资87000亿元,占29%。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快速增长了国家税收。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纳税1022亿元,占全国工商税的比重达8.9%,比1990年高出2.5个百分点。为我国又开辟了新的稳定的税源,改变了财政收入对公有制经济严重依赖的状况。

一、国外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经验

近年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大科技创新,增加科技投入,采取了许多税收鼓励措施:[1]

1.减免税:通过减免税,直接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1)减免流转税:对专门用于科研的设备、仪器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如法国允许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增值税中抵扣,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印度对为了出口目的而进口的电脑软件一律免征关税。(2)减免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产业(行业)或企业以定期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如新加坡对投资1.5亿新元的新兴企业(包括民营科技企业),最长可获得15年的免征所得税优惠;韩国对转让给本国人的转让或租赁专利、技术秘诀或新工艺所获收入,全额免征所得税,转让给外国人所得的收入,减征50%的税金。

2.费用扣除:主要是对企业的研究开发(R&D)支出的税收优惠。美国对从事本专业的科研人员用于科研经费的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对企业R&D投资费用给与税收减免;日本实施增加试验研究经费税额抵扣制度,规定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抵免可以改按当年支出全额的6%抵免。

3.加速折旧:加速折旧是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鼓励技术进步而广泛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1)提高折旧率:如英国允许新兴产业的建筑物第一年折旧50%;德国为高新技术产业环保设备规定的折旧率,动产部份50%,不动产部份30%。(2)缩短折旧年限:如美国将科研设备的法定使用年限缩短到3年,机器设备缩短到五年,厂房、建筑物缩短到10年。日本对技术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风险大的企业的主要技术设备,实行短期特别折旧制度等。

4.投资抵免:允许将用于技术研究的投入按一定比例来抵扣应纳税额。如英国规定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的资本性支出可以100%从税前的营业收入中扣除,购买知识产权和技术秘诀的投资,按递减余额的25%从税前扣除。日本政府制定了《增加试验研究费税额扣除制度》、《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等税收政策,规定对用于新材料、尖端电子技术、电气通讯技术、宇宙开发技术等的开发资金全部免征7%的税金。

5.提取投资风险基金。(1)通过征收特别税的方式为科技发展筹集专项基金,以专款专用。如匈牙利对应缴纳公司所得税的企业,规定其按上一年度的应税所得缴纳4%?5%的“科技基金税”。(2)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来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为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研力度,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允许企业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提取未来投资准备金、风险基金和科研准备金,韩国规定企业提取的技术开发基金的比例在一般企业不超过营业收入的3%、技术密集型企业不超过4%的,可以提取当年列支,而免征所得税。还通过直接对科技投入的资金给予减免所得税或再投资退税等优惠来鼓励企业筹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二、现行的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

1、流转税:主要是针对特定科技成果的税收优惠,如对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计算机软件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对企业为生产《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产品而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所得税:主要是对特定纳税主体和特定地区的税收优惠。(1)对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外资企业中的先进技术企业,在该企业享受的免、减期满后(2免3减半政策),延长3年减半征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资年度起免2年企业所得税。(2)对特定区域的税收优惠,如对设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地区)的外资企业享受减按15%或24%的所得税率待遇;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

3、其他鼓励性税收政策,如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其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所得税前列支等。

三、民营科技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较而言,就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分析及民营科技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来看,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政策效用不大。表现为优惠政策的目标很不明确,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和鼓励优惠哪些方面的科技发展、应该如何协调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国内自我开发等目标很模糊;科技税收优惠对象主要是对民营科技企业,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科技研究开发活动和项目,如民营科技企业中的非高新技术收入也享受优惠政策,使得科技企业税收优惠的目标不明确。优惠环节来偏重于技术成果的使用和新产品的生产,对基础研究开发的民营科技企业则未予足够重视,使得急需政府扶持的新办民营企业享受不到有效优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2.以所得税优惠为主,缺乏必要的流转税优惠。我国税制结构虽然是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流转税类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达70%以上,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在流转税方面的优惠措施较少,而且已有优惠政策中过多的限制条件也束缚了税收优惠政策作用的发挥,使税收优惠政策打了折扣,企业实际上从优惠政策措施中得到的好处不多,使优惠措施缺乏刺激力度,作用有限。

3.税收优惠方式单一。目前还处于高新技术发展起步阶段的我国,在科技税收政策的优惠方式运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间接优惠方式较少,偏重于直接优惠,如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导致优惠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已经和能够获得技术开发收益的企业,对那些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以及需要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缺乏应有的税收刺激对扶持更多的企业加入技术创新的行列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完善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

1.调整税收优惠政策。(1)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应转向产业优惠和区域优惠相结合,以产业优惠为主。从税收公平的原则出发,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应改变目前只对单位和科研成果的范围限制,转向对具体研究开发项目的优惠。对民营科技企业只要是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项目、科技开发投入等,符合税收优惠条件,不论其在何处投资都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2)改革税收优惠环节。借鉴各国政府鼓励高技术产业的重点均放在了研究与开发阶段的经验。我国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应只局限于科研成果上,今后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应把重点落在产品研究开发、技术转化环节上,促进科技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完善。[3]

2.增加税收优惠的税种,再完善已有企业所得税、流转税的优惠政策下如可以对签定的技术转让合同免征印花税。二是适当取消或降低部分优惠政策的限制条件。对高科技人才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可比照稿酬所得,按应纳所得税额减征30%;适当扩大对科技研究开发人员技术成果奖励个人所得税的免税范围;对民营科技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的有关奖励,予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并对红股所得免税等。从而鼓励和提高民营科技企业中科技开发人才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税收优惠应转向间接为主。间接优惠具有较好的政策引导性,有利于形成“政策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效优惠机制,也有利于体现公平竞争。建议借鉴国外的做法,适当采取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亏损结转、费用扣除、提取风险基金等间接优惠方式,鼓励企业资金更多用于科技投入和设备更新,加快高科技产业化进程。[4]

综上所述,借鉴国外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经验,克服我国税收政策方面的缺陷,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关学军.完善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J].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第5期.19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80-286.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R&D投入;税收激励

【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23-0021-04

一、前言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1]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创造和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2]。国际上,许多国家早已领悟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在R&D研发投入方面非常重视。美国、欧盟、韩国、以色列等都提出了本国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投入预算。2014年美国提出R&D经费占GDp的比重向3%迈进;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到2020年要把R&D经费占GDp的比重增加到3%;韩国、以色列提出要将此比重增加到4%。可见世界各科技投入大国对R&D投入很重视。另外,发达国家中70%的跨国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的R&D研发投入多于其销售额的5%。截至2015年年底,以色列和韩国R&D占GDp达到4%,美国为2.8%,我国R&D投入强度为2.1%。可见,对R&D投入的高低与否正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新的差距。

我国在十之后,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科技创新尤为重视。根据科技部综合评价,截至2015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创新绩效全国第一。同时,R&D投入接近创新型国家水平,关键技术自给率已经提高到70%[3]。与此同时,广东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却表现薄弱。2015年,广东221家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只有72家,不足三分之一;广东民营制造业企业中80%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民营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仅为15.5%和9.1%,一些高端服务业民营经济份额比较小。以上说明,广东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因此,科技创新应成为广东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共识。

纵观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可初步看出其形成有赖于以下因素:一是良好的文化与科技环境;二是有效的财税政策支持[4]。有效的税收激励政策能调动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自1994年开征所得税以来,我国采取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针对这些财税激励政策,广东民营企业是否有效利用,税收激励政策如何调动民营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本文将围绕广东民营企业R&D投入与税收激励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假设

税收优惠直接作用于纳税人收入,间接影响或激励纳税人的行为,从而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实现政府预定的调控目标。这里以R&D研发投入作为因变量,利用比较静态来衡量税收激励政策对其的激励效用(见图1)。横轴为R&D研发投入,纵轴为税收激励政策。图1中,该代表性企业研发在没有税收激励政策之前,等成本线为iS1,等产量线为Q1,点B1为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素组合。得到税收激励之后,由于税收激励政策的存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得企业对R&D投入意愿增加,等成本线变为iS2,均衡点也从B1点变为B2点。在新的均衡点下,企业R&D研发投入从X1点升到X2点,企业R&D研发支出增加。可见,实施税收激励之后,企业R&D研发投入增加,即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受到了激励[5]。因此得到假设1: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

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规模稳中有升,主要体现在:涉及R&D活动的单位数由2014年的6563家增加到8113家,增幅达23.6%;有研发机构的单位数更是由2014年的2908家增长到5002家,增幅高达7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达1520.5亿元,同比增长10.6%,且民营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同时,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004.86亿元,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1%。可见,广东民营企业对R&D投入持续增加。同时,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对广东经济贡献率越来越高。从以上可看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对R&D研发投入会更多。因此,提出假设2: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偏高。

研发创新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对于理性人来说,当企业研发投入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就会激励企业继续维持或增加研发投入[6]。另外,研发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的成本支出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相比大中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R&D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税收激励政策倾向于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广东以企业R&D投入为主,其中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R&D投入又占企业R&D投入的70%。可见,政府支持R&D研发活动的规模企业对R&D投入增长的引领作用更强。因此,由上述得到假设3:相比规模以上中大型企业,小微民营企业不能有效利用税收激励政策,R&D投入较少。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和筛选

本研究数据收集来自宏观层面。一方面,由于广东民企数量多,其财务数据以及R&D投入数据不容易获取,即使进行问卷调查,也不能保证问卷结果的真实与有效。考虑到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以广东R&D投入情况、企业所得税收入、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数以及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等作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理论上,企业R&D投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呈负相关关系,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R&D投入会减少[7]。另外,政府支持企业开展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程度也影响其R&D的投入。因此,是否能通过有效的税收激励,提高民营企业R&D投入?本文将以R&D投入为基础变量指标,相关数据作为解释变量,共同构成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二)模型设定

1.模型建立

为探讨企业R&D投入与税收激励的相关性,建立如下模型:

Rdr=?琢+?茁1Bita+?茁2S+?茁3(25%-Cit)+?滋i

其中:Rdr表示科技研发投入;?琢表示常数项;Bita表示企业所得税收入;S表示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25%-Cit表示企业享受到的所得税优惠;?滋i表示控制变量。

2.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Rdr表示广东R&D研发投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进行科技创新,就需要研发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及设备投入等。这里将R&D科研投入作为解释科技创新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首先需要将其量化,鉴于对类似创意、信息等无法进行量化操作,因此,本文选择可以准确衡量的R&D研发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Bita表示广东企业所得税收入。通常,企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越多,企业所得税税负越会减轻,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就会越多[8]。因此,可用企业所得税收入的高低来衡量税收激励政策对R&D研发投入的影响。

S表示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这里限定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指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大型、中型民营企业。一般认为,政府支持R&D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越多,企业科研资金会越多,使得企业所在省份R&D投入也越多。因此将政府支持R&D活动的规模以上民企单位数作为解释变量。

25%-Cit代表企业所享受到的所得税优惠,Cit代表企业所得税税负。25%-Cit值越大,表示企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越多。

(3)控制变量

?滋i表示控制变量,除了已列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外,还存在影响被解释变量Rdr变动的其他因素,比如政府财政直接补助、企业销售毛利润等,这里?滋i代表那些对Rdr有影响但又未被纳入模型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模型主要数据如表1。

(三)模型估计

针对以上假设以及建立的模型,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7.0S,将相关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

(四)统计分析

1.模型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由表2可知,模型的修正拟合优度为0.99、p值为0.00,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通过检验。基于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而言,模型总体是显著的。

2.F检验

假设:H0=?茁1=?茁2=?茁3=0,给定显著性水平?琢=5%,由表2中得到F对应的p值为0,因此拒绝原假设H0=?茁1=?茁2=?茁3=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企业所得税收入”、“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以及控制变量?滋i联合起来确实对“广东R&D经费投入”有显著影响,回归模型能够对解释变量Rdr的大部分差异作出解释。

3.t检验

为了方便比较,可利用t统计量对应的双侧概率p值来进行t检验。由表2可知,Bita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p值为0.0087,小于显著性水平?琢的5%。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广东企业所得税收入会对R&D研发投入产生显著影响。实际来说,企业所得税收入与R&D研发投入应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回归模型t检验并未显出两者具有负相关,说明在我国使用所得税激励政策对R&D研发投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两者关系不明显,即对激励企业R&D研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民营规模以上单位数与R&D投入变化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S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p值为0.0063,小于显著性水平?琢的0.05,说明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会对R&D研发投入产生显著影响。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注册资本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每增加1个单位,广东省R&D研发投入增加1580万元。表明相比小微民营企业,规模以上的大中型民企R&D研发投入会更多[12]。支持了假设3:相比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小微民营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税激励政策,R&D投入较少。另外,2015年广东民营企业占广东省企业总数的97.53%,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大中型企业4998家,虽然占民营企业的比重仅为18.5%,但其主营业务收入32062.55亿元,占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1%。可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快,虽然数量较少但盈利能力强。因此,规模以上企业对R&D研发投入更多,表现在市场上即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收益增加,部分支持了假设2: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偏高。

25%-Cit的t统计量对应p值为0.0320,小于显著性水平?琢的5%,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对R&D投入产生显著影响。表明政府实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所得税税率优惠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R&D投入,支持了假设1: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

四、结论与建议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形态,民营企业的进取精神、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与市场高度融合的机制特点,正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创新的动力,也是经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增强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为广东实现“一个率先、四个基本”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也应扎实推进。因此,本文为揭示企业研发投入与税收激励的关系,通过广东实践,构建R&D投入为基础变量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相关验证,得到以下结论:(1)有效税收激励政策可以促进民营企业对R&D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2)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偏高。(3)相比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小微民营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税激励政策,R&D投入较少。

以广东为例,企业对其R&D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70%,其中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行动计划》及《科技创新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专项实施方案(2014―2020年)》政策,提到有效的财政、税收激励措施对打造国家“粤港创新走廊”、推动企业与德国、以色列等创新强国科技合作很有必要。因此,本文根据结论,给出以下主要建议:(1)进一步拓展现行所得税激励的作用空间,所得税抵扣政策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投资的动机[13]。支持民营企业升级改造,对投入技术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符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计提的折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加大财政税收优惠力度。省市区或县三级财政可以统筹安排各类资金,运用多种支持方式,发挥财政杠杆效应,带动区域内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加大财政激励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4]。从广东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组建研发机构,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其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如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专利保护[15]。

总而言之,民营经济好,我国经济发展才会更好。应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财政、税收方针政策,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促进民营企业转型与科技升级,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更好地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新华社,2015.

[2]解维敏.我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151-153.

[3]2015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广东省统计局,2016.

[4]杨璐溶.税收优惠支持科技创新[n].中国税务报,2014-08-29(002).

[5]马海涛,许强.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及其启示[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2):78-79.

[6]冯海红,曲婉,李铭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J].科学研究,2015(5):667-668.

[7]茆晓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4-15.

[8]熊小满,陈桂平.税收激励政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2001―2011年数据的SVaR分析[J].管理学家,2013(2):65-74.

[9]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2004-2015.

[10]中国统计年鉴[a].国家统计局,2004-2015.

[11]广东统计年鉴[a].广东省统计局,2004-2015.

[12]周晓蓉,王三江.试析我国小微型高技术企业税收现状[J].税务研究,2015(5):23-27.

[13]DeniCoLoV,HaLmenSHLaReC.optimalpatentabilityrequirementswithcomplementaryinnovations[J].europeaneconomicsReview,2012,56(2):190-204.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3

一方面,研究有关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我国税法没有规范我国民营企业纳税的具体规定,借鉴国外成熟的民营企业税收制度与政策,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有利于完善我国税收体系,为制定合理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研究有关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税收负担,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现状分析

(一)对民营企业与税收政策的界定

对于民营企业的准确定义,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意义上,民营企业是从企业性质的性质来划分企业类型,即相对于国有性质而言的。因此,民营企业可以指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的所有企业。为保持前后一致,本文将民营企业的界定为私营企业与个体经营企业,相关数据选取也以此作为标准。税收政策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种,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运用税收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税收政策也是税收制度的一种,也体现在税制要素的不同规定,但具有临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在规范的税收制度下,国家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在一般的税制规定内,做出一定的调整,如缩小课税范围,降低税率,延迟税款征收等,以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的现状

本文从一般性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两个方面分析陈述民营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的现状。从一般性税收政策来看,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以外的民营企业按照25%的税率,对来源于中国境内外所有扣除一定的费用后纳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按照个人所得税的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税率是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从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一是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对于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0%征收。而且,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的小微企业,按其所得的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不够,我国政府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出台政策鼓励投资企业对于特定民营企业的投资。

二、国外扶持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

西方国家促进民用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和德国的税收政策:

(一)美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

美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小企业投资法》、《纳税人免税法》、《经济复兴税法》等。首先,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选择按个税纳税方式缴纳所得税,避免重复征税;其次,在企业投资方面,允许企业使用加速折扣,加速民营企业资本周转速度;最后,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二)德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

德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全面,深入到了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首先,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德国给以其所得税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其次,在鼓励企业投资上,德国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于机器设备的部分给予附加折旧的优惠;最后,德国政府对特定地区的企业给予5年内免除特定税费的税收政策扶持。

(三)国外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的启示

一是,政策目标明确。国外政府都对民营企业在本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定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目标明确,特定的税收政策对应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特定问题。为了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下来,将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法制化。

二是,分类实行税收优惠。各国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并非完全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各国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技术创新企业都给予了区别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此外,对于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政府也设立了特定税收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如德国政府对在落后地区新建立的企业,给予5年内免征营业税的税收扶持。

三是,多种方式并存。各国采取了多种税收优惠方式一同来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既有对小规模企业的税率优惠,又有鼓励投资的加速折扣优惠,还有对投资收益的减免税。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改进思路

首先,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税制体系。在增值税制度上,扩大一般纳税人的征收范围,保证企业的公平竞争。在所得税优惠上,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小微型民营企业的所得税率,根据小微企业的盈利状况进一步细化税收优惠措施。在营业税方面,对于民营企业纳税人可设计起征点。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4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杠杆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276.3

标识码a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2万余家,从业人员960万人,虽然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3.3%,却创造了全国约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我国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从投资拉动向技术驱动模式转化,以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税收政策是引导和调控全投资方向的重要经济杠杆,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有着重大。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都运用税收杠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措施尚不够完善,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1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我国税收调控目标体系的一致性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与达成我国的税收调控目标体系有着一致性: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能辅助税收调控目标的达成;相应地,通过执行税收政策达到税收调控目标也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控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促进就业的税收调控目标

尽管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大量就业机会随之出现,但是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就业仍然是非常重要又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他们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就业压力。

1.2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调控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立了我国专利的65%、新产品的70%。它们不仅促进了科技的与开发,还为已有科技成果的运用、推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价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3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税收调控目标

税收政策可以引导资本市场的资金分配,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广大的社会游资因没有投资目标而被闲置。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发挥税收杠杆的经济调控作用,以鼓励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使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4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税收调控目标

科技型中小企业属于知识密集性产业,这一产业的特点是: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高,对资源的耗用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技术上与产业结构上的支持。

在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时,要以上述的税收调控目标为着眼点,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科技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制定出的税收政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用。

2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现状

当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在进行时,应主要从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企业两个角度来观察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税收政策。

2.1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2.1.1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高

中小企业从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上看,居高不下,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税收占利润的119.6%,高于全国99.9%的平均水平。

2.1.2税收优惠政策方式简单、力度小、范围窄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局限于税率优惠和减免税等直接优惠方式,国际上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专项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运用较少,而且缺乏对中小企业降低投资风险、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在税收制度层面上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3中小企业的现行税收征管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确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同时还有些基层税务机关甚至对税法已明确的优惠政策规定,也未落实。这都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缺陷

结合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与对企业的科技优惠,我们可看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1)发展中面临着税收政策起征点不高、税种多、收费多、税率高、税费负担重、征收环节复杂等问题。此外,一些基础部门对已有的政策无法很好贯彻实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增值税中对一般纳税人的规定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行增值税中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按规定的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造成中小企业将会承担更高的税率,不符合量能纳税的税收原则。

(3)现行所得税制对中小企业的限制。现行企业所得税制仍实行内外两套税法,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赋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赋重。同属内资企业,又是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税赋更重。

(4)税收优惠偏重所得税,其他优惠较少,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不符。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的税收优惠往往不是在对所得税的豁免上,而是在加速折旧、费用扣除及科研开发准备金等间接优惠方面。单纯地对企业在所得税方面进行优惠,影响优惠作用的发挥。

(5)目前,我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技术成果的应用方面,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等,对其他环节的关注较少。而真正要从根本上促进科技在企业中的运用,仅强调技术成果应用是不够的,应该从技术开发的源头上开始关注,为科技创新并运用于企业提供税收上的支持。

(6)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注重企业的“成份”,偏重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等的优惠。而事实上,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内资民营企业,现有的税收优惠在某种意义上对这些企业而言是一种歧视。

3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

国际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已经有了许多实践成果,国外政策不仅给予税收额度上的优惠,还注重技术的投资、开发环节,采用多种手段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3.1降低税率,减免税款

日本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上的普通法人,其法人税的税率为37.5%,而对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年度所得,分两部分征税。即总所得在800万日元以下全部按28%的税率征税,超过800万日元的部分按7.5%的税率征税。

法国政府规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新办免征公司所得税10年;以和为目的而建立的营利公司,其有关的经营所得不予征税,无关的或关联不大的经营所得只按较低的税率征收。

3.2投资抵免,费用扣除

美国、法国规定企业投资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若超过前一年或前几年的平均值时,其超过部分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抵免。此外,美国还规定科研开发费用可用两种方式扣除:一是资本化,采取类似折旧的办法逐年扣除;二是费用发生当年一次性扣除。

新加坡将研究试验费用分为营业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性支出可以在当年扣除,资本性支出则分年摊销。

3.3加速折旧

法国规定,对企业用于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房屋购置或建造成本允许在投资当年计提折旧50%。同时,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可实行加速折旧。美国规定将科研设备的法定使用年限缩短到3年,机器设备缩短到5年,厂房、建筑物缩短到10年。

3.4提取投资、科研开发准备金

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较为有。它规定企业为解决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资金需要,可按收入总额的3%(技术密集型产业4%,生产资料产业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

3.5延长税收宽限期

美国1994年曾颁布了促进中小企业的税务计划,宣布其国内收入局将为中小企业提供6个月的宽限期。加拿大对于收入少于20万加元的小企业,提供更长的交税宽限期。对特别小的企业,规定不需要按月缴纳税款。

4我国应进行的税收调整

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缺陷出发,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我国在改进税收政策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量能纳税,制定适当税率。2005年公布的上海、深圳两市上市的科技百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7%,平均加权收益率是5.33%,而同年两市a股的平均收益率是9.175%。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高,应调低起征点,采用分部征税法,减少征收环节,从量上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

(2)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购置的所有投入物一次性地予以全部扣除,这样就国民整体而言,作为增值税计税依据部分仅限于消费资料的价值部分,有利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

(3)取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所得税限制。作为国家应重点鼓励发展的企业类型,应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其他成分企业同等的待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积极性,给它们的发展打开“绿色通道”。

(4)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的个人所得(如利息、股息、红利)应采取优惠措施,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有效刺激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更好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

(5)选择适当折旧。根据企业的性质及固定资产使用途径,制定出相应的判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固定资产运用加速折旧法。

(6)计提准备金、增加投资抵免。近10年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量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投入强度却从1994年的9.19%,下降为2002年的2.77%。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环节的关注,允许企业进行科研开发费用及研究试验费用的投资抵免。此外,允许企业计提技术开发准备金,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积极性。

(7)提供税收宽限期。对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税收宽限期,帮助企业渡过创业的困难期,以获取未来阶段的企业高速发展期。

1袁振宇.税收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园区,自主知识产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于2003年对高新技术园区有关政策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政策基本上是普惠性的,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扶持力度不足,在许多方面,拥有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获得的政策优惠还不如少有或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这一现状不利于我国高科技企业积极孵化自主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此,建议高新技术园区优惠政策向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倾斜,将知识产权作为考评企业并落实优惠政策的重要指标,努力推动一批优秀的国内高科技企业去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对象及方法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政策是否真正扶持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并促使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这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园区内的企业。

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企业的基本状况,比如销售规模、资本构成等,尤其是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识别企业,将企业按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按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分成高、中、低、无四类,从而大致区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被调查企业对园区相关政策的满意度,包括总体满意度的指标测度,以及按照所列举的政策内容进行满意度细分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识别各类企业对政策的认可,从而判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是否真正受到了政策扶持,从而服务于我们的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2份,这些问卷代表的企业来自8个高新技术园区,基本覆盖了我国各个主要经济区域,行业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企业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调研获得的信息基本上可以反映当前我国科技园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惠政策实施状况。

二、被调查企业的基本状况

我们调查企业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资本构成和自主知识产权状况,并据其判断企业性质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高低,分类统计如下表:

--------------------------------------------------------

|  |个数(按拥有知识产权数量区分)|

|企业类型|------------------------------|

||无|低|中|高|合计|

|-----------------------|-----|-----|-----|-----|------|

||国有控股企业 |2| 3|11|2| 18|

||------------------|-----|-----|-----|-----|------|

|自主|国有非控股企业| 0| 1| 8| 1| 10|

||------------------|-----|-----|-----|-----|------|

|

|民营企业

| 2| 3|16| 4| 25|

|----|------------------|-----|-----|-----|-----|------|

||合资国有控股企业| 0| 0| 7| 3| 10|

|非自|------------------|-----|-----|-----|-----|------|

||外商独资企业 | 0| 0| 2| 0| 2|

|主|------------------|-----|-----|-----|-----|------|

||合资国有非控股企业| 0| 0| 3| 4|7|

|-----------------------|-----|-----|-----|-----|------|

|  合计

|4|7|47|14|72|

--------------------------------------------------------

这里需要对统计表的纵向和横向项目做一说明:

1.关于企业类型的划分

按照外资所占比重和国有资本所占比重,我们将企业类型细分为如下六类:

(1)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50%以上,这种企业共有18家,其中包括10家完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占100%)。

(2)国有非控股企业:企业国有资本占企业总资本不足50%,且不含有外资。

(3)民营企业:企业不含有国有资本,也没有外资,完全由民间资本构成。

(4)合资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含有外资,但外资所占比重不足总资本的50%.

(5)合资国有非控股企业:企业含有外资,且外资比重超过50%,但没达到100%.

(6)外商独资企业:企业资本全部由外资组成,外资比重为100%.

目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认识尚未统一,这里认为由我们自主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即为自主知识产权,自主企业的“自主”意味着我国国内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企业中的比例超过50%,掌握着控制权(注:这一定义不完全准确。主要是因为掌握控制权,并不需要绝对控股,即资本构成占到总资本的50%以上,如果国内资本相对控股,即使资本并未占到50%,企业也是“自主”的。但是由于调查并不能完全弄清楚企业的股本结构,因此只能考虑国内资本绝对控股的情况,但这也能够反映出企业的一般性质,从多样本统计的角度来看,并不影响我们的判断。)。由此看来,以上四类企业中,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均为自主企业,其拥有知识产权为自主知识产权,而外商独资企业和国有非控股合资企业则属于非自主企业,其拥有知识产权也非自主知识产权。

统计显示,被调查的72家企业中,民营高科技企业最多,为25家,占到34%,其次是国有控股企业,为18家,占到25%,如果加上国有非控股企业的10家,有国有资本参与的企业总数占到37%.合资企业中国有控股的企业比重为14%,以上四者之和为自主企业的数量,达63家,占总数的87%.其余13%的比例为7家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和2家外商独资企业。高新技术园区企业的构成比例,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从国内资本来看,民营高科技企业正异军突起,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虽然数量不及前者,但所占比例仍然不少,而且规模和影响普遍比较大。国有资本另一个特征在于它正在与民营资本和外资快速结合。从国外资本进入来看,除了2家外商独资企业以外,大部分外资选择了与国内资本联合的方式(共有20家),其中外资控股的比重为50%.这说明,合资企业是外资进入我国高科技园区并享受优惠政策的主要方式,而且相当数量的合资企业由外国资本控制,外国资本掌握着这些企业科研成果的产被调查企业构成(按性质划分)

2.关于知识产权状况的划分

我们主要通过拥有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数量来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并将企业拥有三种专利的数量按照“无”、“1~9件”、“10~50件”、“50件以上”分为四个选项。由于发明专利的价值最高,综合分类以此为主,并兼顾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数量,最后将企业分为无知识产权、低知识产权、中知识产权和高知识产权(注:这里高和低都是相对的,即便是高知识产权,拥有专利数量的绝对值仍然是偏低的。被调研企业中,没有一个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超过50件,反映了我国高科技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亟待提高。)四类。“无”知识产权为企业没有一项专利,“低”知识产权是企业没有发明专利、但是拥有不足10项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中”知识产权是指企业拥有1-9项发明专利和其它两项专利,而“高”知识产权指企业拥有10件以上的发明专利。

从统计结果来看,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没有一件专利的企业有4家,占总数的6%,有专利但没有一件发明专利的有7家,占总数的10%,大部分企业(47家)拥有不足10件发明专利,比重占到65%,其余14家企业拥有超过10件的发明专利,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9%.

进入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从道理上来讲,应该都是高新技术企业,问卷对企业拥有科技人员和科技投入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应该是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创造者。而目前的抽样调查表明,园区内约有16%的高新技术企业尚未拥有一件发明专利,而拥有10件以上发明专利的企业不到五分之一。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和保护意识仍然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缺乏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并没有设置相应的知识产权准进入“门槛”,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还不到位。

三、企业对园区相关政策环境的满意程度

1.高科技园区的一般性优惠政策

高科技园区的一般性优惠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登记注册、人员聘任、借贷融资、纳税、贸易进出口、土地等等。因为从外部调查的角度来讲,真正去挖掘这些园区政策都落实到哪些企业上,哪些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更大,享受优惠的量化金额是多少,比例是多少,这涉及到园区管理和企业的内部信息,调查难度比较大。因此,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考察各类企业对园区政策的满意程度。从而间接反映出企业享受到各项政策优惠的实际状况。我们将企业对园区的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a)、有点不满意(B)、基本满意(C)、比较满意(D)和非常满意(e)五个选项,并且设置了园区没有该政策(m)和有该政策而企业不需要(n)两个其它选项,对企业对园区政策的总体满意程度和各项单项政策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针对企业对园区政策的总体满意程度,72家企业中,对园区政策不满意的企业个数为0,表明园区企业或多或少都享受到了某种政策优惠。有点不满意的企业个数为占到8%,而基本满意的企业为27家,比例最高,为37%,考虑到企业选择答案的保守性,事实上,企业对园区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意见还是比较大的。其余分别有17%和13%的企业选择了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可见满意的企业占到总数的30%.另有25%的企业选择了其它,反映了企业在回答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顾虑,结果也倾向于不太满意。

我们按企业性质和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数量分类分别进行了统计。

--------------------------------------------------------------

| |数量(对园区政策的总体满意程度)|

|企业类型|------------------------------------|

|(按资本构成区分) |有点不|基本|比较|非常|其它|欠满意:|

||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 满意|

|-----------------------|------|----|----|----|----|---------|

||国有控股企业

| 0 |9|1|2|6| 9:3|

||------------------|------|----|----|----|----|---------|

|自主|国有非控股企业

| 2 |1 |2 |2 |3 |3:4|

||------------------|------|----|----|----|----|---------|

||民营企业

| 3 |8|5 |5|4 |11:10|

|----|------------------|------|----|----|----|----|---------|

|

|合资国有控股企业 | 0 |5 |2 |0 |3 | 5:2|

|非自|------------------|------|----|----|----|----|---------|

|

|外商独资企业

| 0 |2|0 |0 |0 |2:0|

|主|------------------|------|----|----|----|----|---------|

|

|合资国有非控股企业| 1 |2 |2 |0|2|3:2|

|-----------------------|------|----|----|----|----|---------|

|

合计

| 6 |27|12|9 |18|33:21|

--------------------------------------------------------------

从各类企业对园区政策的满意程度来看,我们将有点不满意和基本满意归为“欠满意”一类,把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归为“满意”一类。通过各类企业“欠满意”与“满意”的比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合资还是非合资,国有控股企业的不满意度都是最高的(比例分别为9:3和5:2),而民营企业或者民营资本占控股地位的国内企业对政策的满意度比较高(比例分别为11:10和3:4),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国有非控股企业的满意程度介于二者之间。这表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为民营资本提供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高科技民营企业受惠颇多,而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对于园区政策意见比较大。外来资本并没有受到歧视,它们在园区中受到的政策扶持是居中的。总之,从企业是否自主的角度来考察,现有的园区政策并没有倾向于自主企业,对于园区政策,各类性质的企业是普遍适用的。

----------------------------------------------

|

|个数(对园区政策的总体满意程度)|

|企业类型|-----------------------------------|

||有点不|基本|比较|非常|其它|欠满意:|

|满意|

|--------|------|----|----|----|----|--------|

|无 |0|0|0|1|3|0:1|

|--------|------|----|----|----|----|--------|

|低 | 0|2|2|1|2|2:3|

|--------|------|----|----|----|----|--------|

|中 | 6|17|9|5|10|23:14|

|--------|------|----|----|----|----|--------|

|高 | 0|8|1|2|3|8:3|

|--------|------|----|----|----|----|--------|

|合计| 6|27|12|9|15|33:21|

----------------------------------------------

从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数量角度来统计各类企业对园区政策的满意程度,我们发现如下特点:知识产权拥有数量越多,反而对园区政策的满意度越低。如下图所示,我们用欠满意的企业数量比上所有选择满意程度的企业数量得到企业对园区政策的欠满意度指标,发现高知识产权的企业中,有72.73%的企业对园区环境是不太满意或是基本满意的。相比之下,无知识产权和低知识产权企业该比例为0%和40%,这反映出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政策不但没有倾向于扶持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反而有可能给企业在保护和实施知识产权过程中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引起企业的不满。而那些没有或者少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但在政策上同样享有各种优惠,而且有可能实际受惠的比例更高。

对各项单项政策的满意程度来看,工商部门的优惠政策对园区企业是普惠性的,各类企业对“在登记注册时,在获准成立的条件、无形资产入股、审批速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工商管理部门的优惠”的满意程度回答基本是一致的,不存在大的差异。在融资和税收方面,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的企业满意程度较其它类型为高,反映出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含量可能更高、在银行(比如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和税收(比如高技术产品出口退税)方面获得优惠较为便利。然而,在人事、土地和贸易的政策扶持方面,具有高知识产权的企业仍然表现出更大的不满意程度,与总体满意程度反映的问题相一致。总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园区政策扶持中实际上处于弱势的地位,并没有享受更多的优惠,即使享受了,这种优惠的出发点也是源于知识产权背后的高新技术,而非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并非是高新技术园区落实优惠政策的评价指标。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高新技术园区的确对入驻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了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是普惠性的,只要是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都给予一视同仁的待遇,并没有对有无知识产权和是否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加以识别。而在这些普惠性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但没有得到更多优惠,而且非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得到的实惠大于自主知识产权部分。这一现状不利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孵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也不利于我国企业通过积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另据资料显示,各地高新技术园区对国外大型企业给予的优惠政策往往比对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的优惠政策在力度和总量上更大。这些跨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大、效益好,也许在短期内有助于刺激地方经济、改善地方产业结构、解决就业压力,但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都被严密的保护起来,知识产权都掌握在非国有企业手中,中国只是他们的廉价生产基地。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直接的好处,相反可能会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出现技术空洞化,甚至会造成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流失,抑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的发展。这必将影响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并最终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原动力。

我国设立高新技术园区的主要出发点之一应是大力扶持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并积极促使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迫切需要设计更为合理的高新技术园区政策,在不与wto国民待遇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大力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速提高产业化规模,同时也要针对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多和质量不高的现状,提供孕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良好条件。

1.园区政策设计要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在发展经济、注重产能的同时坚持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通过产学研工程、技术入股、投资入股、购并整合等形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还应针对企业的特有条件,巧妙设置政策门槛,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如规定享受某项与专利有关的优惠政策时,对发明人在企业工作的时间做出规定等等。

2.要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政策服务体系,孵化和培育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创新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化产出提供环境,如在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扶持基金,限量申请,依特批程序扶持企业的研发、专利申请(尤其鼓励先进技术申请国际专利)和产业化等。

3.要建立园区信息平台,制定优惠服务政策帮助园区企业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提供便捷的国内外各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同时引导企业如何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合理利用,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实施企业专利战略,也帮助国内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6

[关键词]小微型企业;创新税收政策;思考与研究

引言

我国领导人在党十重要会议上曾指出,我国要将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增长的目标,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为基础,增强各企业的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开放型的企业,从硬件和软件上全面提升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可见,我国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因此,加快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体有大、中、小和微型四类,其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社会地位较低,御风险能力较弱。但其对我国国民经济主体的对动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扶持小微企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小微企业为社会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小微企业创办条件较容易实现、生产经营较为灵活、调整和适应能力较强,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可用资源有限,数量众多,经营范围广。因此,为国家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有利于帮助农村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二)小微企业创新能力较强

大中型企业为确保企业稳步发展,注重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规避风险,一般生产经营依靠已有的技术成果,经营模式较为稳定,个别大企业经营模式甚至僵化。小微企业可以根据社会需求随时调整经营方向,为提高竞争力很多小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受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目前,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融汇资金面临一定的难度,小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因此,加快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小微企业管理策略,创新税收政策势在必行。

二、目前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增值税起征点较低,一般纳税人标准有待完善,且资金占用现象严重

国家财政部已经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文件,一些通知中明确规定企业营业额在一定范围内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目前各地区基本实现销售额或营业额的提高,但个别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增值税的起征点设置较低。其次,我国的增值税法规定,企业销售额至少在50万以上,才能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很多小微企业难以达到标准。再次,目前,小微企业资金占用问题突出,有待改进。

(二)营业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1.起征点范围狭窄我国营业税的起征点限于个人,大多数是个体商户,小微型企业没有纳入进去,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也将微型企业排除在外,导致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不协调,尽管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很多企业难以享受到。2.小微企业融资面临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融资陷入困境,小微企业也不例外。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但在具体政策执行中,我国的金融机构以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税收优惠政策较少,小微企业融资面临很多困难,企业的间接融资的税收流失风险很高。3.小微企业所得税政策存在的弊端首先,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为了提高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其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例如,我国出台过低于一定数额的纳税所得减半征收等优惠政策,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力度不够。其次,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度相比差距很大。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内部审核制度不够完善,小微企业采用核定征收的缴税方法不利于税收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条款作用不大。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但部分小微企业对于这些规定执行不到位,导致很多条款成为一纸空文,失去了法律效力,使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三、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有效措施

(一)加快税收制度改革,构建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体系

1.完善增值税制度增值税是企业纳税中的重要税种,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小微型企业一半多属于高新科技产业,想要加强科技产业的增值税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增值税制度,逐步确立系统化的制度保证,确保税收按制度执行。完善增值税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避免重复征税,同时提高小微型企业的创新能力。2.推进小微企业所得税改革企业所得税作为税收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微型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小微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增值税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以外,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也要加大改革力度。首先,小微企业要完善技术准备金制度,对科技企业按比例提取准备金,将准备金用于研发和技术革新。其次,要加大投资抵免力度。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投入,提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抵缴所得税的比例。再次,实行再投资退税政策。对小微型企业的税后利润和研发项目进行再投资,给予退税支持;对创业投资企业转让股权收益,对小微企业转让技术成果的收入,给予减征政策,提高小微企业的创新科研能力。另外,小微企业要要加强对风险投资的管理,促进科研成果实用化。针对风险投资采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各地区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并以提取准备金、降低税率、延期纳税等措施方式来降低风险,提高小微企业的竞争力。

(二)灵活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吸引人才

任何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更要重视人才的引进。目前,融资难、税负重成为了限制我国小微企业人才引进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小微企业知名度,加快小微企业结构升级,企业要从税收政策入手,加大人才的引进。例如,在聘用大学生和专项技能人才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个人承担的税收,缩小小微企业薪酬支出压力,合理构建薪酬结构,为企业留住人才,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强科技人才培训费的税收扣除,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三)贯彻公平、公正的税收优惠政策

各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要以我国出台的税收法为基本依据,我国有关部门要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各企业税收法制化、公开化。建立稳定的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合理筹划税收、制定与政策相符的经营模式。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合理设计税收优惠政策,以统一标准,构建规范化、公平化的税收政策,合理减少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市场的活力。此外,要减少过渡性与临时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杜绝破坏市场规律的税收政策。

(四)提高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小微企业要想永葆活力,就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首先,我国小微企业要善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新的税收政策,例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针对小微型企业按比例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等。其次,我国有关部门要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和研发工程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例如小微企业研发新产品时的支出按比例扣除,鼓励小微企业创新和转型,提高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完善金融业税收政策,改善融资环境

目前,限制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融资困难,我国金融机构要采取合理稳定的税收政策帮助小微企业改善融资环境,加快融资力度。首先,小微企业贷款要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我国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银行为小微型科技企业提供贷款业务。其次,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小微企业很多的贷款来自小额信贷公司,因此,有关部门要给予小额贷款公司一定的税收优惠,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另外,小微企业要争取民间资本的借贷,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率,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结语

税收政策是我国中国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作用不容忽视。实行创新的税收政策有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盘活市场经济,优化税收政策体系,有助于推动小微企业的战略性调整。

参考文献:

[1]安体富,杨金亮.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5).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7

一、小型微利企业地位及发展现状

小型微利企业具有“小”和“微利”的特点,其广泛分布于小城市、县、乡镇。小型微利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着较[文秘站:]大困境:

(一)融资存在明显的困难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小型微利企业均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由于资本的趋利性,注定了商业银行的“嫌贫爱富”。从银行贷款需要提供担保、抵押、标准的财务会计报表等,小型微利企业几乎都没有,融资具有一定难度。

(二)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扬,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短期化等现象加大了用工成本。同时,企业场地租金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三)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多数小型微型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落后、经营发展粗放,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在人员素质、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二、小型微利企业财税政策及制度分析

(一)小型微利企业主要财税政策

1、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国税函〔20__〕251号文件,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

2、《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明确了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__〕133号文件及〔20__〕4号文件、〔20__〕117号文件,即《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__〕105号文件,即《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明确了具体的免征印花税政策:自20__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综〔20__〕104号文件,即《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明确了小型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财税方面条例规定:免收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

(二)小型微利企业相关财税制度分析

1、当前小微企业财税政策的积极意义

第一,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降低,受益对象范围扩大。新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规定将使我国有40%的企业受益。

第二,有利于小型微利企业调整投资方向。以行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措施,将进一步引导小微企业的投资方向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协调一致,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三,有利于发挥小型微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尽管目前尚没有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但小型微利企业可利用这一优惠措施,自主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地区差异带给当地小型微利企业更多优惠。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地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自20__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虽然上述规定是针对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企业,但据统计,民族自治地区、西部地区小型微利企业的占比较大,上述优惠政策的实施事实上是从更大的范围内向小型微利企业倾斜,为其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当前小微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第一,小型微利企业业因融资成本高而

税负重。现有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使得小型微利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可能性很小,往往不得不采取民间借贷、同业拆借等体外融资方式,导致其借款成本远远高于大中型企业。由于税法尚未将超额的借款利息纳入税前扣除的范围,所以小型微利企业税收负担较重。

第二,现行税法中优惠政策缺乏间接优惠。目前,我国所得税优惠方式主要是直接减免,即纳税人应纳税款直接减少。这种优惠方式简单易行,具有确定性。目前国际上通用税收优惠方式主要是间接优惠方式,即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加速折旧、亏损结转等方式。间接优惠方式与直接优惠方式相比而言,间接优惠方式不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政府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缓解了企业财务困难,激励企业加速生产周期,同时从长远角度来说企业对政府上缴税收收入是有增无减的。

三、完善小型微利企业财税政策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1、拓宽小型微利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利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利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

2、通过国家独资或由国家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资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成果的研发中心,提供直接适合中小企业的技术产品,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科研项目活动给予相应的补贴。

(二)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

1、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评估监督体系。提高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将税收优惠纳入税收支出预算表管理,杜绝冒享优惠政策的发生。同时把优惠政策的“普惠制”形式改革为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特惠制”,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效率。

2、完善现行所得税制度。借鉴发达国家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经验,遵循“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在税收优惠政策上充分体现对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缓解小型微利企业经营困难;加强对高新技术小企业的支持,逐步完善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拓宽现优惠政策仅限于软件行业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技术投资税收抵免、技术开发费用扣除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8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制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

一、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对象涉及到科研组织、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高新区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人员等多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鼓励和促进作用。主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如下:

1.流转税优惠政策

比如,进出口税方面,对企业为生产《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产品而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和配件等,除有关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增值税方面,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按法定17%征税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等;营业税及其他税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2.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内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表现在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实行从获利年度起“三年两减半”政策,对整体和部分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服务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符合条件的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可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等。对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享受内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外,也规定了一些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方面,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科研成果,以股份、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的奖励,暂免征个人所得税。国家对社会力量资助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研究开发经费,可按一定的比例在计税所得额中扣除等。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众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引导和支持了科技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税收优惠政策目标不系统

首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是各项优惠措施的简单罗列,而缺乏明确的政策目标,虽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很多,但大多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单一环节、单一问题和单一取向的独立政策,缺乏系统性,使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很难串联起来起作用,其次,我国税收优惠的政策目标不系统还表现在现行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对经营成果的减免税,是一种事后的利益让渡,而针对事前研究开发环节的优惠政策较少,不利于事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主体的资金来源,也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2.税收优惠政策时效性不强

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不强指的是制定的优惠政策没有明确说明优惠的有效期,所以很多企业一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后对积极性的刺激可能会减弱,不能发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效果。比如,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中规定“根据新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被认定之日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该规定规定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起始,但是没有界定税收优惠的有效期限,更没有规定相关的限制条件,如果企业取得优惠资格后改变经营方向或因其他原因不属于国家政策扶持范围时,对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是否予以追征,是否给与处罚等,均没有明确的说明,这样无期限的税收优惠还有可能导致违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初衷,虽然有对高新企业的认定和检查,但期中有很多人为因素,使到高新企业优惠政策没发挥到实际作用。

3.税收优惠力度较小

我国现行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集中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针对流转税的优惠政策较少,而我国的税制结构恰恰是以流转税为主体,企业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与流转税相比还是处于辅助的地位,这就使得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有限,实行新税法后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力度也被削弱,在旧的税法中,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高新技术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率式优惠达到了18%,实行新税法后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25%,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还是按照15%的优惠税率征收,使得税率式优惠将至10%,从中可以看出执行新税法后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享受到新税法改革的成果,在所得税方面的力度反而小于了原先的税法。

4.税收优惠面较窄

税收优惠面较窄体现的是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较为片面,缺乏全面和整体性,首先在产业化方面,我国税收的税收优惠政策集中在新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上,而对要有的传统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不够,其次,目前的税收优惠重产品、轻投入、重成果、轻转化,更多的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取得收益后的优惠,而对研发、推广、转化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导致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急于出成果,对提高质量、含金量容易忽视,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很多行政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园区的国有、集体企业税收优惠明显,而对全国范围内的民企或行业优惠较少,这种区域、公司体制的差别产生的弊端愈加明显。

5.优惠方式比较单一

高新技术企业的周期表现为前期初始阶段投入巨大、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技术成熟阶段后能获得超高额垄断利润,如果无法技术创新容易被赶超从而进入非高新阶段,超额利润慢慢消失,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这样一个特征,我们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应该是有所区别、多样化的,这样才能更好的鼓励其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没有考虑其发展规律,优惠方式单一,导致有些优惠政策规定的不是很合理,这就需要在制定优惠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实际情况,不断丰富税收优惠方式,使优惠方式多样化,才能更好的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的自由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完善建议

研究分析表明,中国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要求了,有些税收优惠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为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能不断创新,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亟需改革,借鉴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如下建议:

1.协调税制,加大优惠力度,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体系

首先,推进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值税改革,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大的特点,考虑其研发投入的巨大,鼓励其引进高科技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也可以使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自主研发中,对于致力于研发国家鼓励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对其缴纳的增值税可以给与一定比例的“先征后退”优惠,其次三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力度,高新技术企业赖以发展的动力是人才,可以制定更多关于津贴与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等等。

2.拓宽税收优惠的方式,逐步加强间接税收优惠方式

当前我国在适度保持减免税和低税率的直接税收优惠的基础上,应拓宽税收优惠的方式,加大间接的税收优惠方式,一是,实行税基扣除式优惠,比如加倍扣除前期研发支出,增加科技人员费用扣除范围等,二是给与延期缴纳税款的优惠,比如有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这些措施企业并没有少缴税,只是政府让渡了部分货币的时间价值。

3.制定灵活的税收优惠期

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不能一成不变,尤其是对有效期要有明确的界定,防止高新技术企业一旦获得税收优惠后改变经营方向等,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要适时制定,适时终止,对已经落后为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要及时终止对其的税收优惠。

4.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资金

风险投资有利于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当今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影响了其发展,因此建议国家接下来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倾斜,这样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能吸收到更多的发展资金,有利于改变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庆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2007(4).

[2]傅新民,续淑敏.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经济研究参考,2006(62).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9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税收筹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次企业所得税改革统一适用税率,统一税前扣除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反避税措施等,这些举措无疑将对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探讨法条中可利用的纳税筹划空间,设计切实可行的未来经营策略来争取新的税收优惠以减轻总体税负,是企业在新法过渡期的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对企业传统纳税筹划方式的影响

   1.对纳税人利用外资身份筹划的影响

   旧企业所得税法下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能享受到税收政策上的超国民待遇,所以历来有许多内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转变为外资身份以图节税。据调查,国内着名企业新浪、网易、金蝶、联通、裕兴等公司都是利用国际避税地注册经营的典型。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上述优惠政策,很多过去简单地通过改变企业身份就能享受税收优惠的筹划方法已经失灵。此次纳税人身份的统一即意味着两者税收待遇的统一,将使得以往常见的内资企业通过资本旅游至国际避税地注册企业再返回国内投资、或者直接借用外籍或港澳台人士身份等方式成立虚假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筹划途径都将失去意义。

   2.对企业登记注册地点筹划的影响

   旧税法的税收优惠,以区域优惠为主,优惠主体包括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所以,新设企业在选择登记注册地点时,往往首先考虑这些地区以享受减免税以及低税率的优惠。而按照新税法的规定,除在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前已经设立的企业可以在5年内继续享受税收优惠外,上述优惠已经取消。由于这些地域性优惠政策的取消,原来靠在特定区域成立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包括通过打擦边球、贴上高新技术企业标签就能获取税收优惠的筹划方法已经无效。

   3.对职工数量筹划的影响

   原有税收政策要求吸纳特定人员就业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如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求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方能享受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要求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方能暂免征收所得税。而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只要企业聘用规定的特定人员,其所支付的工资就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取消了对安置人员比例的限制,降低了税收优惠门槛,企业利用职工数量进行税收筹划的方式也就失去意义了。

   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思考

   根据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投资产业选择的税收筹划

   旧税法规定,只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所得税;而新税法对这一规定不再作地域限制。新规定说明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就要结合自身条件对这些规定加以充分利用。在企业设立之初就要优先考虑是否有涉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能;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创业投资企业也要优先考虑有投资价值的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这不仅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还有利于我国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提高。

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篇10

关键词: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经济发展

1 实施优惠的金融政策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金融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地区的金融业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条件,整体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李景跃等在《商业研究》2008年第一期指出,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金融生态环境脆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国家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民族地区金融业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且各民族地区根据其不同的经济特征相应的实行了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这些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设立专项贷款,给予优惠利率,放宽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等。

对少数民族专项贷款给予优惠利率。如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民族贸易县贸易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规定,对国家确定的421个民族贸易县贸易贷款,在利率上实行优惠政策。民族贸易贷款年利率为5.76%。贷款行向企业按年利率的8.64%收息,对年利率5.76%与8.64%的2.88%利差按季返还企业。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贷款,适当放宽贷款条件。1993年的《城市开民智工作条例》规定,信贷部门对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饮食服务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贷款额度、还款期限、自由自己比例方面给予优惠。开发性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和其他专项贴息贷款也适当的向民族地区倾斜。对民族地区开发当地资源的项目,在保证有效益、能还贷的前提下,贷款条件要适当放宽。

2 实施金融优惠政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2.1 促进农业的发展

金融业要把农牧民增收致富与拓展信贷效益信贷增长点紧密结合起来,借鉴东部地区灵活多样的农业经营,经济发展大户承包经营、专业户经营、公司加农户、订单农牧业、公司加农工和股份合作经营等多种农牧业经营方式,把粗放的农牧业经营方式改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现代农牧业。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创新并推行了大额农贷、订单农业贷款等“三农”信贷模式,组织扶贫贴息贷款工作,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累计发放民族优惠贷款约21亿元。金融优惠政策的实行使农业资源的配置获得较高的效率,避免经济剧烈波动。并对农业经济活动起宏观调节作用,以及对农业经营者的行为选择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2.2 促进民族地区贸易的发展

民族地区的企业是民族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和发展民族企业的生存能力,有助于加强地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为加强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生产技术改造,国家设立专项贷款。并对民族贸易所需流动自己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共有11个口岸,享受着国家最多最全的优惠政策,包括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部级珲春口岸特殊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三区合一的运行机制和特殊的优惠政策。延边州外贸企业达到483户,2003年延边对俄边贸进出口额只有2861万美元,到2005年全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20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对俄贸易超过1亿美元。

2.3 促进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民族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给予资金支持。金融业要在新增信贷总量中保持一定比例用于旅游发展的资金需求,指定性适应的信贷政策促进其发展。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旅游路线的开发和国家、省级旅游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特色旅游,支持特色、有事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2001年,国务院批准延边等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部分优惠政策,使延边成为东北惟一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的地区。延边全州,投资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的外商投资企业,除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对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项目,所在地政府可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的政策扶持。 3 实施金融优惠政策面临的问题

(1)信贷资金潜在风险大,制约了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低,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能力。由于民族地区扶贫任务艰巨,民族地区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不得不承担大量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如扶贫专项贷款,全国每年用于扶贫投资的总额高达200—300亿元,其中扶贫贷款占45%。使民族地区金融机构包袱沉重,经营困难,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据调查显示,目前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的不良贷款占比达64.4%;其中民族贸易企业不良贷款占比高达100%;民族用品生产企业不良贷款占比28.8%。这些不良贷款无不进一步加重了民族地区金融机构的负担,而且已给全地区银行造成极大的信用风险,严重影响到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2)市场发育程度低,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部分民族地区属于“市场失灵”区域,由于比较成本收益的巨大差异,资源尤其是生产资本不可能自觉自愿流向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总体上是“资本流出不流入,金融资金外流趋势明显”。同时,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机构,上收信贷权限,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多存少贷,资金通过上存上级形式大量流出,民族地区存差资金扩大。

4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1)提高民族地区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营造和谐信用环境。

商业银行在核定和下达贷款计划的同时,应对落后的民族地区进行适当的倾斜。降低民族地区存款考核计划及上存比例,适当控制资金的流出数量和速度,适当提高呆账准备金比例,简化核销手续,化解不良贷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一,商业银行在核定和下达贷款计划的同时,应统筹兼顾,对落后地区适当倾斜。第二,金融业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整信贷结构,优先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建设、资源开发型主导产业建设和高科技产业建设,重点扶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质量产品、高效益回报的项目,向能源、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第三,建立金融保障体系。建立基础产业风险保障基金,发行由财政贴息的基础产业债券,允许多种投资方式并存,为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筹资创造好的金融环境,等等。这些措施既有利于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又能较好地兼顾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三方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