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十篇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十篇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7:55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1

关键词:借款费用 新会计准则 财务影响

在新旧两部准则中,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尽相同。旧的借款费用准则出于更加谨慎和稳健的考虑,对于相关的规定都较为严格。但是旧准则在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相关性。不能很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与国际上通行的处理方法也有很大的距离,新准则则在这些方面做了修订和完善。具体来说。新准则相较旧准则有如下变化:

一、新旧准则差异分析

(一)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

根据旧准则,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为专门借款,即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不包括流动资金借款等。而根据新准则,应予资本化的借款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而且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一般借款的,还应计算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这意味着在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其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应按照资产支出额的比例计人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适用资本范围扩大

旧准则第七条指出: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而新准则第四条指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

(三)借款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变化

旧准则规定,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而新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在实际利率法下,企业应当按照期初借款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每期借款利息费用。

二、准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影响

新旧准则中均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包括哪些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这些方面的处理,计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和费用的计量。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那么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运作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的影响

1、对于大型产品生产企业来说,可使其利润的分布趋于较均匀状态。

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除了固定资产,也包括生产周期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例如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这将使生产周期长的先进制造业公司受益。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生产资金占用多,而且借款金额巨大,对这类企业的存货而言,借款费用已构成了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准则将其计人存货成本中,在存货销售时得到补偿。新准则允许存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于生产周期长且借款金额巨大的制造业来说,新准则的变更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当前的会计利润增加,关键在于改善了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

2、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将增加企业资产的总额,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利润。

从企业资产负债表来看,扩大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的范围增加了存货的账面价值,导致资产总额上升,流动比率随之提高。从企业利润表来看,扩大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的范围减少了计人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从而使企业降低了当期财务费用,提高了当期会计利润。毛利率、利润率等指标随之提高。总的说来,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表现为资产类总额的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

3、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的扩大也有其局限性

新准则规定符合条件的发生在存货上的借款费用也可以资本化,允许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也存在不利影响。首先,借款费用资本化计人存货价值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与同行业选择费用化的企业相比,这使企业产品成本偏高,并且由于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销售不能当期实现,借款费用不能当期收回,从而不利于资金周转。其次存货的核算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加之借款费用的处理,使其舞弊风险更高。企业存货种类较多。通过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畅销、滞销的产品成本之间人为的调节分配,一方面可以降低畅销产品的成本,虚增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期末库存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流动资产额以及资产总额,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可以资本化费用范围变化的合理性

1、将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用到的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显得更合理且更容易操作

新准则改变了旧借款费用准则对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有严格的限定的状况,在旧准则的要求下为了正确划分资本化金额与费用化金额,在具体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改变以往的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随时记录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每一笔支出发生的费用。如果平时不记在会计期末才一并来记的话,在加大个别专用借款支出占用会计期间的同时,又增加了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总额,从而造成借款费用资本化高估的现象,以至于形成固定资产总额的增加,企业利润虚增。因为在企业的融资活动集中调配时,确定一项资产支出中哪些是属于专门借款,哪些又是属于非专门借款很困难。

2、可以资本化的费用范围的变化,更加公允的反映了企业取得资产的成本

新准则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还包括一般借款,同时对其计算资本化金额的借款费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借款不仅包括专门借款,也包括一般借款,而绝大多数的借款其实都是用来取得长期资产的,它们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形成较高的借款费用。因此,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一般借款,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对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的取得成本。

3、新准则考虑到应对企业刻意调节利润的情况

从另一个角度看,用专门借款利息和一般借款利息来区分资本化金额的借款利息,可以从融资源头上规避企业混淆二者的风险。但是也会促使有调节费用动机的企业利用推迟确认在建工程完工和推迟确认存货的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而达成其调节利润的目的。新准则对这种情况做出了一定的改进,来约束它,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就要停止利息资本化。这与原来需要等到验收部门出示竣工结算单,才停止资本化的做法不同。因此,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已投入使用,而仅通过拖延竣工期限来扩大资本化的情况被制止。衡量的标准从竣工变成可投入使用,包括已完工的部分,即整体虽未完工但部分已完工,则该部分要停止资本化,从而避免公司以整体未完工为由,将利息费用转入资产。

(三)新准则增加了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但也增加了企业虚增利润的可能性

新准则规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资本化金额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扣减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旧准则忽视了但现实中存在的经济过程。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企业在这块进行的核算过程对内部财务政策的选择制定是很有用的。新准则中虽然利息费用的计算不再和资产支出挂钩,但是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作为一个扣减项目是针对没有动用的借款资金,仍然要考虑到资产支出。所以,调整后计量方法看似简化了专门借款的计算程序,但实际上并未真正简化,并且会因此增加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

三、结束语

以上分析的几个方面从小处看对企业内部的调整规范有好处,从大处看是更尊重经济实质有利于调整规范我国会计行业。推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的措施。我国会计制度正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如上所述一些企业利用新准则中的一些空子在报表中虚增资本化费用,虚增利润的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只要能认识到弊端存在的可能性,并加强财务监管,把企业虚报财务状况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就能确保新准则能发挥预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俊华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几点思考审计与理财2006,06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2

关键词:区位选择;费用效益分析;财务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8-0001-02

区位及其选择对于企业成本、利润、市场份额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十九世纪初以来,学者就开始了对区位理论的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四种:一是最低成本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区位选择的动机是追求最小成本,即企业分布的最佳区位点是最小成本点。主要代表人物有杜能和韦伯。二是相互依存学派,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基础,探讨在直线市场条件下,存在两个竞争企业时区位与市场区的关系,最佳区位是能占有更大市场区的区位。三是最大利润学派,该理论认为最佳区位既不是成本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最佳区位点是利润最大点。四是行为学派,该理论强调人的主观因素在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虽然四派观点不同,但其落脚点都是区位重要性,同时也表明现代企业区位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企业区位选择具有“空间沉淀性”,一旦选定就很难改变。所以,无论在战略规划还是具体实施中,企业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区位比较,做出的正确的区位决策。

1企业区位选择财务评价内容

项目财务评价就是根据现行国家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项目产生的费用和财务效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现在我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项目财务评价体系。相应地,企业财务评价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贡献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系统和合理的评价。但是,企业区位选择财务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因区位而带来的投资、成本、效益和区位不同而带来的投资、成本、效益差异进行测算、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以此对不同区位的优劣作出评价,以最终决定最佳企业区位。企业区位财务评价主要建立在费用效益基础上,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企业区位从工程、技术、市场、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计算分析、论证和预测,最终反映在财务的费用与效益上,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企业区位选择财务评价与项目财务评价内容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企业区位选择财务评价不仅考虑企业区位环境和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条件,还考虑企业组织结构的区位分布,而项目评价只考虑项目本身。

2企业区位选择财务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财务评价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各种评价方法侧重点不同,其中比较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比较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从比较开始。因素分析法主要用来确定各因素对总体的影响程度。经济系统大多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因素对系统影响不同,将综合性指标分解成各个构成因素,能更好的从数量上把握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应地,企业区位选择财务评价就是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经营运转和投资建设影响较大的区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将这些因素对企业经营运转和投资建设成本费用产生的影响,进行单项计算和综合汇总,接着将这些因素相应的效益影响计算出来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企业区位。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具体可分为区位的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产业聚集、制度因素、市场因素、企业组织结构等几大类。

2.1运输费用

传统的以杜能为代表的区位选择理论侧重于运输成本对企业区位的重要影响,不同区位企业的运输路线不同,运输方式也不相同,尤其是企业的运输距离不同,都会造成企业运输费用的不同。例如对于货物的运输方式常用的有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经营者,会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短途运输选择公路,中等距离选择铁路,长途运输采用航空。另外,由于企业区位不同带来的运输因素对企业所有需要通过运输发生位移的行为都产生影响。

2.2劳动力成本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不再是制约企业区位选择的唯一要素,劳动力成本也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Yamawaki对日本跨国公司在欧洲制造业投资区位选择进行研究,日本直接投资一般倾向于在劳动力成本较低,市场规模较大,R&D能力较强的地区。因此,他认为劳动力成本对区位选择有较强的负影响,即倾向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区位。Friedman、Gerlowski和Silberman则研究了日本和欧洲公司对外制造业投资区位选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发现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区位不同,则其劳动力市场构成也不同的,人工成本也不同。因此,在不同区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一般员工薪资水平也各不相同。在进行人工成本费用的计算时,其原理和运输费用相同,需要分项计算综合汇总,包括工资、奖金、员工福利支出和津贴等,对不同区位的人工成本费用进行比较,选择人工费用最优的区位。因此,企业在区位选择是要根据企业的特性进行区位选择,如果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工资成本的影响较大大,因而应选择劳动力丰富与劳动力工资成本低的区位。

2.3产业集聚

大量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海德对1980年以来日本751家制造企业在美国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分析,发现同行业的企业往往喜欢选择集中在一个地区内,以便取得外部效应。集聚效应经济性主要表现在专业化人力资本共享、企业间技术溢出和中间投入品供应的外部性。因此,企业区位选择财务评价中产业集聚体现为上下游企业之间运输费用的降低,由于产业集聚外部效应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降低等直接区位成本降低,又表现为区位内易于信息共享、相互竞争和协作等区位间接效益。产业集聚更多的是通过影响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交易费用等生产成本比较优势,形成区位差异,因此在计算时可以通过在生产成本与产业集聚之间建立模型,求出其相关系数,进行区位之间的比较择优选择。另外,也需要考虑到政府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区一般都有政府政策扶持。

2.4市场因素

企业产品占有市场份额多少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市场因素对于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提供消费市场,更多的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应的配套设施等。例如,企业的运作离不开资金支持,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往往具有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为其中的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能够提高较好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例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既可以为企业提供较好的生产条件,又可以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提高较好的生活条件,如娱乐休闲场所,可以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可进一步降低企业雇佣人员的成本等。以克拉维斯为代表的北欧学者就十分强调市场接近性和市场规模对区位的影响,即心理距离对企业区位影响。他们认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和相关的市场成本,易于招聘到合适的熟练工人和精英骨干管理人员,也能够更方便的听取和反馈消费者的意见。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市场因素对企业区位的影响比较复杂,有些是可以度量的,例如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些是不可以度量的,例如市场环境,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效率的提高等等。在企业区位财务评价中,对于可以度量的市场因素要进行定量分析,而对于无法度量的因素需要进行估算,比较不同区位市场因素择优选择。

2.5制度因素

虽然企业区位选择的研究重点是市场规模、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公共基础设施等一些硬环境和经济因素,但制度因素也很重要。税收优惠不仅可以直接提高企业净利润,促进企业发展,而且能够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引作用。例如改革开放早期,我国为吸引外商投资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就表明了税收优惠对于企业区位选择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运营体系、高效廉洁的政府可以降低长时间、繁琐的行政手续,降低时间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并且为企业长期运营提高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利于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为企业提供法律保证,保障企业自身利益。在财务评价中,对于可以直接度量的因素直接计算,不能直接计算的需要估算,先比较各个区位的优劣,最后在计算对整个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

2.6企业组织结构

传统企业大多是单个工厂企业,而现代企业则有多工厂且跨行业组成,并且企业决策中心、管理中心和利润中心区位上也相对独立,企业功能组织和内部组织也分布在不同的区位。因此,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需要对企业不同组织结构所形成效益和成本进行比较。自从20世纪80年代巴克荣和卡森将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纳入区位选择分析中,其认为国际投资区位选择取决于交易成本的高低。理想的区位应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企业沟通成本,即以企业内部组织部分或全部取代外部市场功能即将成本内部化,例如可以降低一定的税收,管理成本,生产成本等。实际上,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怎样跨区域布局才算合理需要进行财务比较。在财务评价中,首先需要计算不同组织结构布局带来的费用成本和效益,例如不同区位布局所带来的运输费用和生产成本节约、管理效率提高等等。具体计算时,对于不同企业不同工厂跨区布局有生产产品相互联系的,则需要计算企业在区位间生产活动包括原料、零部件、产品等所有需要发生位移的行为的往返运输费用。而对于企业决策中心、利润中心和管理中心跨区分布的即不具有产品生产间联系的,也能从管理角度,如人员往来、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服务发生的费用进行区位差异性的比较。

在对上述六项进行单独计算时,可以进行区位间的比较,判断出各项下的最优区位,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企业有时是适用的,但是一般而言,现代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是必须进行综合比较,利用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确定各项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李振球,欧阳康.技术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8.

[3]苏重基.现代企业区位选择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2.

[4]Yamawaki,Hideki.LocationdecisionsofJapanesemultinationalfirmsineuropeanmanufacturingindustries.ineuropeanCompetitivenes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

[5]FriedmanJ.,GerlowskiD,SilbermanJ.whatattractsforeign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evidencefrombranchplantlocationintheUnitedStates[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1992,32,(4).

[6]Head,K.,J.Ries.inter-cityCompetitionforForeigninvestment:StaticandDynamiceffectsofChina’sincentivesarea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1996,40(1).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3

[关键词]租赁准则,远洋运输,营改增,财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044-03

[作者简介]黄良举(1979-),男,河南台前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6年1月13日公布了最新国际租赁会计准则(iFRS16),新准则将于2019年1月1日施行。由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预计2019年或在很短时间内,国内企业将参照新公布的国际会计租赁准则执行。经营性租赁业务的一大特点是“表外融资、优化报表”,同时,随着越来越多远洋运输企业由“拥有船”到“控制船”的理念转换,iFRS16新准则将使经营性租赁相对于银行信贷、融资租赁在会计上的优势荡然无存。2019年实施的iFRS16新准则将对远洋运输企业带来很大影响,新准则要求将原来大量表外体现的资产负债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内进行核算和披露,包括日常财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告披露等。,与之对应一系列财务指标也将受到影响,将进一步影响公司信用评价、业务操作模式和租赁业务商业谈判等。

一、国际会计租赁准则主要内容

(一)租赁的定义

iFRS16新准则对“租赁”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让渡一项资产(标的资产)的使用权以获取对价的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因此,一项业务若要构成租赁,必须让渡对一项已识别资产的使用实施控制的权利,该资产需是物理上可明确区分的,例如建筑物的一个楼层。因此,新租赁准则适用几乎所有资产类型的租赁安排,以下资产类型的租赁安排除外:1对于出租人而言的无形资产的租赁;2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权的租赁;3生物资产的租赁。

(二)租赁的财务核算

对于承租人来说,所有租赁业务(除12个月以内的短期租赁和低于5000美元的小额租赁外)都将参照现行的融资租赁业务纳入资产负债表内;对于出租人(不限于租赁公司)来说,所有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则与现行准则基本一致,继续区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类型。

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概括如下:1会计确认:当一项合同建立于使用一项已辨认资产(无论使用条款是否明确),或者当承租人根据合同有权决定该项可辨认资产的使用,以及有权获取与使用该项资产相关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利益时,承租人可以确认一项租赁安排。2初始计量:承租人以未来租赁付款额现值来对租赁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以租赁负债、初始直接成本费用等来确认使用权资产。3后续计量:承租人要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通常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租赁期和使用权资产的使用寿命中较短者;承租人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确定的折现率,使用利率法确认每个资产负债日的租赁负债。4低值资产和短期租赁安排中,承租人对租赁安排可以选择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即豁免条款。新准则确定,低于5000美元的低值资产租赁和对于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短期租赁安排,承租人可以选择按照直线法直接确认租赁费用。

新租赁准则下,出租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概括如下:虽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新租赁准则更新了对租赁定义、转租、合同合并和分拆等问题的指引,出租人仍有可能受到影响。更为关键的是,承租人会计处理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承租人重新架构租赁安排,并进而影响出租人的业务模式及与承租人的商业谈判。

二、新准则对远洋运输企业的影响

目前,远洋运输企业经营方式主要包括程租、期租和光租模式,为保持日常船舶正常经营,在“控制船”的经营方式下,大多远洋运输企业会签订一系列的船舶租赁合同,以满足自身经营的需要,作为自有船不足的补充或优化船队结构的一种方式。

(一)船舶租赁方式

1程租,又称航次租船,是指远洋运输企业为承租方完成某一航次的运输任务并收取租赁费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承租方只支付租赁费,其他如燃油费、港口费等都是由出租方支付。

2期租,是指通过一定期间的结算方式,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租赁一艘船舶为承租方服务。期租中,承租人只是控制但并不拥有船舶,承租方需自行支付燃油费、港口费等费用,但不承担船舶修理和维护、船员、保险等费用,该类费用由出租人承担。

3光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船舶租赁方式,出租人只将船舶租赁给承租人,不提供船舶适航必需的配置(包括船员、船舶修理及维护、船舶保险等)。该方式下,承租人只收取船舶租赁费,不承担其他费用,出租人需承担租赁费、燃油费、港口费、船舶修理维护、船舶保险、船员费用等。

4融资租赁船,是指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的船舶。该方式实质是为一种融资方式。

上述1―3租赁方式一般界定为经营性租赁。

(二)新准则对远洋运输企业的影响

新准则下,远洋运输企业作为承租方租入的船舶将会被要求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租赁业务将不再伏在阴影下,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租赁资产和负债的透明度。

主要影响:一是财务核算更加复杂、专业化,财务报告及财务披露信息将更加全面、透明。新租赁准则执行后,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更专业眼光判断是否符合租赁准则范畴,而符合租赁准则的资产将在表内体现,企业财务核算更加细化、工作量大幅增加。同时,财务报告披露事项将更加全面,包括承租人的租赁资产及其相关负债金额、各期应付的最低付款额及其到期日、租赁合同涉及资产的重要财产限制条款等。

二是经营租赁财务核算方式的调整对公司财务报表、预算管理、日常考核、税务等带来较大影响。对承租人来说,由于费用分摊将由现时的直线法(每月一样的租金)变为与融资租赁一致的前大后小模式,即在租赁期的前半段时间内的租赁费用(即资产折旧加上利息)要高于现行租赁准则下直线法确认的经营租赁费用,这将对企业利润、预算管理和税务管理等带来改变;同时,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也将产生更大差异,业务数据按照直观的直线法体现租赁业务的效益情况,与财务数据将差异较大,对后期业务考核、经营分析带来很大压力。

三是企业资产负债将同步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将有所增加。由于远洋运输企业“控制船”的经营理念,企业大量租入船舶经营后,会将原表外的租入船舶资产体现在表内,这将同步增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导致常用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有所恶化,不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对外披露。

上述租赁业务完全确认为资产和负债后,则资产负债预计均将增加5476322万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将由现在的6862%上升为7847%,上升985个百分点,影响较大,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的列示,甚至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

四是给企业的资产经营决策带来一定难度。目前,承租人选择租赁而非自己购入资产的原因,可能是为避免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大额负债,而新租赁准则对租赁确认资产和负债后,与借贷购买资产影响基本一致。这就造成企业需要多重考虑后,确定经营决策――资产“租赁还是购买”。

五是给企业现有及未来合同条款确定带来影响,为避免上述财务指标较大变化后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可能会对租赁合同条款(包括租期长短选择、后续选择权条款、租赁价格组成、租赁合同拆分为服务和纯粹租赁等)、银行贷款合同条款等进行重新谈判,重新修订现有及未来的合同内容,以满足企业的战略政策、经营策略和融资策略,尤其远洋运输业中的期租和光租业务影响更加明显。

三、营改增后涉及财务核算

现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核算是按照营业税模块下举例,营改增后,新准则执行的融资租赁核算也发生变化。

(一)承租方财务核算

1初始计量

租入资产符合租赁准则要求,承租方确认资产及负债,并计提资产折旧。假设:租赁时点,资产公允价值70万元人民币(不含增值税),未来每期支付租赁款10万元(不含增值税),可确定应付租赁款合计100万元人民币(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税率17%,折现率10%,租赁资产折旧年限按10年(资产没有残值)。

确认租赁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及负债。

借: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70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待确认融资费用)30

借: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后期收到增值税发票后认证并抵扣)100*17%=17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租赁款(含增值税)100+17=117

2后续计量

(1)第一期支付租赁款,并分摊融资费用及计提资产折旧。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租赁款117

贷:银行存款117

(2)确认当期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融资费用100*10%=1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0*10%=10

(3)取得增值税进项税发票。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17

3租赁资产计提折旧

借:资产费用-折旧费100/10=10

贷:累计折旧100/10=10

(二)出租方财务核算

1初始计量

租出资产如确认为经营性租赁,则财务核算与原来保持不变;如确认为融资租赁,则简要财务处理如下(条件同承租方):

确认长期应收款、未确认融资收益。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租赁款(含增值税)100+17=117

贷:固定资产70

贷:未实现融资收益(待确认融资收益)30

贷: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后期开具发票时结转)100*17%=17

2后续计量

(1)第一期收到租赁款,并分摊融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11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租赁款(含增值税)11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00*10%=10

贷:营业收入100*10%=10

(2)开具增值税发票。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17

贷:应交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参考文献]

[1]iFRS16Leases[eB/oL],2017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分析;创新

一、供电企业财务分析的研究背景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电网投资和建设步入了快速增长的高峰期,供电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售电量逐年递增。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是否科学和精细,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效益和发展的质量。然而,供电企业的财务分析多数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存在着分析方法落后,分析模式不统一,分析内容缺乏深度、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切实提高财务分析水平,已成为供电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邯郸供电公司紧密结合电力行业的经营特点,将科学管理和精益化理念贯穿到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中,对财务分析的分析内容、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完成了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建立了标准化的财务分析模版,有效提高了供电企业财务分析水平。

二、结合行业特点,确定供电特色的分析内容

供电企业财务分析应充分结合行业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供电企业作为资金资产密集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供电企业没有产品存货,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环节,资产结构以固定资产为主,占整个资产总额的90%以上,资产负债率较高;供电企业销售过程以供、受电设备为载体,必然产生线路损耗,因此线损率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

作为省公司的分公司,地市供电公司属于非独立核算企业,其财务状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净资产不在财务报表上独立反映,企业损益直接向上级单位结转,增值税实行预征缴纳,购电成本结算与实际负担不相匹配,内部资金流向构成企业主要的现金流量,没有完整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管理的评价主要依靠上级制定的业绩考核指标,成本预算以效益管理代替节约管理,资金管理实行以支定收统一调度等。

基于供电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营需求,综合企业各方面评价的需要,通过对供电业务的具体分析,邯郸供电公司提炼出损益分析、财务状况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等十大部分作为财务分析的内容。其中供电企业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损益分析

1.收入分析。供电企业的收入构成主要是电力产品销售收入即售电收入,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分析主要是对售电收入展开分析;售电收入分析必然要对售电量和售电单价进行分析,对售电量又可以按照分类电量结构、分地区电量结构进行分类分析。这就形成了供电企业特色的收入分析内容。

2.成本分析。一般工业企业能够归集某个特定产品的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燃料和动力等,列为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不直接归集某个特定产品的费用列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企业的期间费用;而供电企业发生的费用一般全部列为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包括燃料费、购电费、水费、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等。这也就构成了供电企业特有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分析内容。

(二)资产分析

1.资产结构分析。对于资产的分析,主要是分析资产的基本构成情况、各项资产的构成情况、资产增量变化情况以及评价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资产结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从资产各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关系来判断。

2.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输配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其作为长期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的比例巨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资金占用等情况对企业的效益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有必要作为重要部分单独拿出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内容又可以按照大中型基建、配网、更改工程分别进行分析,这也是供电企业特有的分析内容。

3.经营协调性分析。经营协调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将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进行投融资活动所能够带来的流动资金与企业的营运资金需求相比较,来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和资金状况是否协调,考察企业是否具有充足的现金支付能力,各项活动是否有资金保证,是否存在资金闲置。

特别要指出的是,地市供电公司没有独立的投融资活动,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可以对相关指标进行还原处理,即将“上级拨入资金”的科目余额视同为投融资活动所能够带来的流动资金。

三、优化分析模式,建立多样化的分析层次

(一)指标分析

在已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可以进行进一步深入详细的分析。可以具体分析某个指标的实际值,通过结合指标的计算公式、标准值范围、含义等,较深入地了解某指标的实际意义,以及该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可以分析一组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通过研究各指标实际值的大小范围、变动情况、比例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地理解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更好地揭示出企业在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特征。

(二)报表分析

报表分析主要是对本单位和下级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进行部分报表分析,即对报表的某一部分单独分析,研究企业在某一方面的状况和特征。利用财务分析软件系统可以隐藏另外部分报表项目,将剩余的部分保存为符合特殊需求的分部分报表,也可以进行混合报表分析,将同单位不同报表的项目组合起来进行分析,或者将不同单位的不同报表项目组合起来分析,从而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方案分析

根据日常分析管理工作,在新型财务分析体系中搭建了一组分析方案框架,将常用的七类分析设置成指标分析方案,包括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收入分析、成本分析、利润分析、资产分析、损益分析及售电结构分析。分析方案是根据企业常用或者财务报告需要引用的方案而设置添加的,也可以结合企业需要随时再建立新的方案。

以利润分析方案为例,包括了利润项目预算完成情况、利润项目同比完成情况、利润总额的构成和变化趋势分析、内部利润分析等全方面的分析。在进行实际分析工作时,可根据需要方便、快捷地得出分析结果,并可借助软件系统立即生成财务报告和幻灯片模版。

四、完善分析方法,展开深入详细的具体分析

新型财务分析体系采取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因素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

(一)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运用最为广泛。包括同一指标实际数与预算数的比较、本期数与上期数的比较,同一指标不同单位、不同时间点的比较等。

(二)比率分析

1.构成比率分析。即结构分析,通过计算某项财务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通过分析部分对总体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关键指标因素,发现管理重点;通过分析构成内容的变化,从而掌握该项经济活动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2.相关比率分析。相关比率分析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计算一系列的指标值实现的,涉及到财务分析的大多数方面。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偿债能力的分析中,分别将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对比,求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映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

第二,在盈利能力的分析中,主要是通过计算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耗费与收入的比例关系。比如将净利润同销售收入、总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对比,分别求出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来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在发展能力的分析中,分别将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同上期销售收入、本期净利润增长额同上期净利润对比,得到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市场占有能力和发展潜力,预测企业发展趋势。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涉及到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分析,可以作为独立企业的效率指标分析,但是对于非独立企业的地市级供电公司并不适用。不过可以将指标进行加工处理,即通过实际购网电价和购网电量的乘积,可以将“内部利润”还原为正常利润,将“上级拨入资金”明细科目的发生数作为所有者权益数,从而将其还原为独立企业,同样适用上述分析。

(三)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将连续数期的指标值进行对比,观察它们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变化的性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趋势分析可以广泛地运用到各方面的分析中,包括收入、电量、电价、成本费用、资金流量、各种指标的变化率等。

(四)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可以分析每个因素变化对目标指标总体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可对部分因素进行变动来预测其影响,从而发现影响某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所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或政策。

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邯郸供电公司建立了内部利润因素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测算电价、电量等内部利润的影响因素对内部利润贡献额的大小。在模型中,通过调整每个影响因素的增减值或目标值就可以测算出内部利润的变化额,为供电企业测算内部利润提供了便捷的手段,有非常实际的作用。

内部利润因素分析模型是建立在“边际利润”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的。首先对电力主营业务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供电企业的成本可划分为以供电成本、三项费用为主的固定成本和以购电成本为主的变动成本。边际利润即售电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而在电力销售税金及附加中,按照收入的3%所提的预征税,其实是与电量相关联的,所以也应作为变动成本剔除掉。所以,以售电收入乘以(1-0.03×0.11),再减去购电成本,得到的就是边际利润的值,再用售电量去除边际利润,即得到单位边际利润。

以公式表示单位边际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

边际利润=售电收入-变动成本

边际利润=售电收入-购电成本

-电力销售税金及附加

即:边际利润=售电收入×(1-0.03

×0.11)-购电成本

单位边际利润=边际利润/售电量

在单位边际利润的基础上,根据因素分析的方法原理,就可以分别计算出售电量、售电单价、购电单价对利润的影响,每类电价对平均电价的影响、每类电价对利润的影响,以及线损率对利润的影响。以公式表示如下:

售电量影响利润=单位边际利润×(报告期售电量-基期售电量)

售电单价利润影响=(报告期电价-基期电价)×报告期售电量×(1-0.03×0.11)

购电单价利润影响=-(报告期电价

-基期电价)×报告期购电量

每类电价对平均电价的影响=该类电价增减值×该类电量报告期比重+该类电比重增减值×(该类电基期价格-平均基期电价)

每类电价对利润的影响=该类电价对平均电价的影响×总购电量

线损率对利润的影响=-线损率增减值×报告期购电量×(基期购电费/基期售电量)

五、创新财务分析体系的成效

(一)挖掘财务数据内涵,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建立了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指标分析、报表分析和方案分析。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的各个方面,无论整体和概况,还是局部和细节,都能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通过各项分析,充分挖掘财务数据内涵,为管理者掌握企业工作情况提供基本资料及深入分析资料,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了强大的查询分析功能,建立了多种分析方案和分析模式,能够随时根据企业管理者或其他相关利益者的不同需要,迅速提供相应的分析结果,包括详尽的数据支持和直观的图表及幻灯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促进财务职能转变,发挥财务分析作用

现代财务的职能,不只是计量和核算,而应向管理和预测发展。新型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财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在新型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相关方案的分析,结合因素分析,经常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影响某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政策,发挥了财务分析辅助决策的强大作用。

(三)有效融合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职能

财务分析很重要的内容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实现了财务分析与预算分析相结合,细化了预算管理的内容,完善了预算管理的手段,有力地推进了预算管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管理的转变。新型财务分析体系中,应用因素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分析形式,建立总体预算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承包费用执行分析、资金流向分析、项目执行分析等多角度分析体系,充分发挥了预算管理为公司经营决策参谋、服务的职能作用。

(四)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精益化管理发展

精益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更加注重结果和成效。在新型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方案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为精益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持。

例如,通过对成本费用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目标成本的执行效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可以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并有助于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充分体现了供电企业的行业特点,能够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趋势等情况。针对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内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分析,从而能够提供多角度的管理视角,从多方面为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有效发挥了财务分析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12-115.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5

【关键词】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思路与措施

地勘企业财务管理的性质与其他企业相同,都是以消耗最低的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目的,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筹备、企业运营资金的发放与分配等。实施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时,应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提高地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为地勘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地勘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成本管理作为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影响着地勘企业的经济效益,地勘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给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地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知。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地勘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差,导致企业资源及能源严重浪费,大大增加了地勘企业的成本,也给我国地勘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二,由于地勘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因此在地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造成成本管理环境控制不到位,地勘企业的成本管理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对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及时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就会严重阻碍地勘企业的发展;其三,地勘企业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各种经济体都采用新型的措施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改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使用信息技术对地勘企业成本管理改进也存在滞后性。

(二)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差

由于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差,因此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相对混乱,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地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广泛,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因此导致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接出现遗漏,一些工作未能及时处理,严重影响了地勘企业财务管理。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企业盈利和企业财务管理无关,造成很多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中过于随意;其二,财务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个人。在地勘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工作人员数量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分配,从而提高地勘企业管理水平,但是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具体落实。地勘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地勘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资金的发放和分配、实际项目和企业资金的对接等。一旦出现资金发放和分配不均或者实际项目和企业资金对接遗漏问题,就严重影响了地勘企业财务管理及各项目的生产管理,又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也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

二、提高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目前在我国,地勘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支出、财政拨付项目经费和为其他单位(不包括政府)或者个人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目前,财政部还未做出具体的年度支出标准,其中包括定员标准和定额标准。尽管可以随着人员的增加可适当的增加经费,但是公用经费几乎不变。在我国地勘企业负担逐年加重和物价不断上涨的前提下,出现单位基本支出不足现象。地勘企业的项目经费需要由中央再经地方,过程较为复杂而且相关的政策内容也相对较多,如对开支相关性的强调、不得分配结余资金和受到审计机构的审计等等。在基本支出不足、财务项目中等诸多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地勘企业不得不通过完成市场项目(如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服务而获得收入),以便于弥补支出不足等问题。由此可见,在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中,以统筹计划、全面覆盖、科学安排和综合平衡为基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根据会计原理,对单位的费用进行划分,可分为变动费用以及固定费用。所谓的固定费用是费用不因单位工作量的改变而改变,主要包括公用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工资福利性费用等。而变动费用是费用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线性变动规律,包括交通费、材料费、委托业务费和差旅费等等。地勘企业业务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有效控制原则对费用进行划分,分为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控制费用。在对地勘企业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两大部门共同完成对部门预算以及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会存在无法控制的费用,所谓的无法控制费用是指基本支出无法满足安排所需的费用以及财政项目中不允许安排的费用,此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地勘企业为其他单位服务所获得的费用进行安排,该笔费用需要财务部门编制,合理安排费用、确定利润以及下达创收指标为编制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全面预算编制时,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以及预算人员应该按照地勘企业的基本任务以及年度工作目标来实现编制,并对编制进行反复沟通,采用会议的形式确定该编制是否通过,通过后将编制制作成文件,下发至预算控制人员。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和结余等方面是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地勘企业的不断发展,项目经费也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基本支出得不到保障,因此对地勘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显得极其重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首先要对全配套的费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主要包括费用开支管理责任人的规定、费用列支渠道的规定以及费用标准的制定,在费用的管理制度中费用主要包括通讯费、交通费、劳务费、差旅费、在职人员岗位补贴、车辆管理、设备采购费、外聘人员管理、职工教育和培训以及出国费用等。

进行费用归口管理和复合控制,所谓的归口管理是根据部门的职能对费用进行归口,总工程师控制委托业务费;资产部门管理控制设备采购费及使用费;人力资源部控制野外津贴、劳动保护费和职工教育培训费等;办公室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和通讯费等。依据分级制原则实现地勘企业财务管理的归口管理。同时也要根据会计制度以及经济分类做好收支报账工作。提高各部门间的沟通,财务管理并不仅由财务管理部门完成,还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定期对收支进行上报,减少财务人员及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总结

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影响了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造成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差的主要原因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工作人员管理差,在地勘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结合市场经济发展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加地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香芬.探讨地勘企业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0):18―19.

[2]金梅.提升勘察设计财务管理水平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3,(7):110―111.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6

【关键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制造业企业;财务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实行的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征税方式存在着重复征税的情况。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不能抵扣,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企业外购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也不能抵扣,增加了企业税负,对企业的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情况将随着我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得到改变。

根据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11月16日印发的《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的精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于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取得经验后将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

这次改革不但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对制造业也是一大利好。

由于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与运输企业、技术企业、文化企业、物流企业、咨询服务企业以及租赁企业等存在着蛛网般的关系,它们之间业务往来频繁,经济利益关系层层相扣。制造业企业购买材料和销售产品需要运输企业帮助运输;开发新产品需要科技企业的合作、帮助或者向科技企业购买专利和技术;产品宣传需要广告企业设计广告和广告;在法律方面需要向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咨询;如果生产能力不足还可能向租赁公司租赁设备;另外,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可能还需要资产评估服务、财务指导服务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接受这些运输企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是需要付费纳税的。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前,名义上是运输企业、服务企业在向国家缴纳营业税,实质上它们所缴纳的营业税却是由它们的服务对象——制造业企业承担的,因为营业税是价内税,被包含在服务收费之中了。而包含在服务收费之中的营业税是与服务费一起计入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之中的。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服务费和增值税已经分开,增值税是价外税,可以在计算制造业企业的应交增值税时用销项税额抵扣,不再计入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因此,这次税改必将给制造业企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制造业企业财务产生利好影响。

以下笔者将尝试分析这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

下面以一家一般纳税人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比较。

假设该企业全年租赁生产设备支付租赁费100万元,购买材料运输费为30万元,销售产品运输费为20万元,产品广告费为50万元,研发和技术服务费100万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后的会计分录和相关分析如下: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

分录1:

借:制造费用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万元

分录2:

借:原材料27.9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万元

贷:银行存款30万元

分录3:

借:销售费用18.6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万元

贷:银行存款20万元

分录4:

借:销售费用50万元

贷:银行存款50万元

分录5:

借:管理费用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万元

假设该企业全年应缴的销项税额为340万元,除运输费以外的其他进项税额为270万元。则:

分录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66.5万元

贷:银行存款66.5万元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分录1:

借:制造费用85.47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3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万元

分录2:

借:原材料27.03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97万元

贷:银行存款30万元

分录3:

借:销售费用18.02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8万元

贷:银行存款20万元

分录4:

借:销售费用47.17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83万元

贷:银行存款50万元

分录5:

借:管理费用94.34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66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万元

分录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42.03万元

贷:银行存款42.03万元。

如此,则税改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如表1。

由表1分析可知: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货币资金少支出24.47万元,从而使货币资金增加24.47万元,存货减少了15.40万元,导致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增加9.07万元。少支出的货币资金24.47万元就是少缴纳的增值税24.47万元。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负债没有变化。

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净资产增加了9.07万元,是原来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税金被分开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导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减少而形成的未分配利润增加数(未考虑所得税因素)。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利润表项目的影响

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直接相关的利润表项目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使得包含在服务收费中的税金被分离出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用于抵扣,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费用相应减少,利润总额增加。尽管会造成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从而引起应纳所得税增加,但是最终还是引起净利润增加。

仍然以上例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比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利润表项目的影响如表2。

由表2分析可知:

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减少:(65.19+94.34)-(68.6+100)=9.07(万元)

利润总额增加:(-159.53)-(-168.6)=9.07(万元)

所得税增加:(-39.88)-(-42.15)=2.27(万元)

净利润增加:(-119.65)-(-126.45)=6.80(万元)

至此,如果考虑所得税因素,则税改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如表3。

由表3分析可知: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货币资金少支出22.20万元,从而使货币资金增加22.20万元,存货减少了15.40万元,导致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增加6.80万元;少支出的货币资金22.20万元就是少缴纳的增值税24.47万元和多支付的所得税2.27万元的差额。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负债没有变化。

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净资产增加了6.80万元,使原来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税金被分开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导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减少而形成的利润总额的增加数和多缴纳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费用增加数2.27万元的差额。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制造业企业接受应税服务的税金可以抵扣,使缴纳的增值税减少,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尽管因为服务费中的税金被分离出来,使成本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应缴纳的所得税增加,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但是因为现金流出减少额大,现金流出增加额少,最终还是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续前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支付的各项税费”减少现金流出22.20万元,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22.20万元。

税改对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影响如表4。

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对资产运营能力指标的影响

在作为分子的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由于原进入存货等资产成本的税金不再作为存货等资产成本入账,存货等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作为分母的资产平均余额下降,为此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将上升,资产的运营效率将得到提高。

(二)对盈利能力指标的影响

主要从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指标上做分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作为分母的企业总资产总额和平均余额因为少了进入资产成本的税金而减少,而作为分子的企业息前利润却是增加的,因此总资产报酬率会提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作为分母的企业净资产因为净利润的增加而增加,作为分子的净利润也增加,但是分母增加的比例小,因此,净资产报酬率也会提高。其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也会因为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加而得到提高。因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

(三)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制造业企业税负降低,货币资金增加,流动负债减少,不管是现金比例、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还是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都将得到优化,企业偿债能力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可知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财务将产生正面利好影响。当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仅仅是本次税改对经济影响的微观反应。从宏观方面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刺激服务业投资,鼓励技术更新,促进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更紧密的业务合作,对整个社会经济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S].2011.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2011.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S].2011.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7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随着营改增的实施,计税方式以及税负发生变化,导致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1.对企业投资活动产生影响

交通运输企业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指对内投资,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的投资起到促进的作用,使技术与设备更新的频率加快。在营改增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在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方面将更加积极,加强投资,不仅可使企业效益得到提升,也可将新增的固定资产以价款的17%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也达到降低经营成本和税负的目的。但是,营改增对小型企业投资并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对企业营运活动产生影响

首先,营改增对企业的销售活动产生影响。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交通运输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直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要想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等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由主管税务机关处获取,如此一来不仅比较麻烦,也使客户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对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客源产生不良影响,阻碍企业运输服务的销售。在价格相等的情况下,客户更希望向一般纳税人企业购买劳务,从而更好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及销售起促进的作用。而小规模纳税企业,其客源减少将阻碍企业营运能力的增强,使企业竞争实力减弱。

其次,营改增对企业对联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营改增前企业联运业务是以差额计征营业税,也就是收入扣除支付价款得到的差额作为营业额,所以不会发生重复征税。营改增实施后,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使重复征税避免。

3.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成本中可抵扣项目所占比例对增值税税负产生较大影响,所以营增改实施后,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使重复征税避免,并且,需要注意增值税税率相比于营业税增加了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行业的一般纳税人企业,虽然重复征税的情况得到避免,实际税负减轻,然而对于少数企业而言,实际税负减轻或增加均有可能,利润也是如此,这与可抵扣的成本与含税收入的比例关系密切。营改增实施后,交通运输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广泛有所下降,利润增加,这主要取决于增值税的性质及特点。营改增的实施,必定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在劳务提供价款收取相同的条件下,必定增加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利润。

4.对企业纳税筹划的影响

营改增对纳税筹划产生影响,主要在节税筹划方面得到体现。根据相关规定,试点纳税人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公共运输服务,缴纳增值税的计算可以采用简易计税的方法,并且选择之后3年内不可改变。企业为了在营改增政策下得到适应,节税筹划的实施十分必要。在计税方式的选择方面,企业需要考虑全面,选择一个最合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税负的方法。然而企业在选择计税方法时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使企业纳税筹划的实施受到阻碍。

二、营改增下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1.结合经营业务实际选择合理的纳税义务人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部针对税率变化明显的情况,需要强化税务筹划,对税率变化的影响积极应对。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存在一定区别,通常根据企业实际进项税额抵扣率选择纳税义务人。如果进项税额抵扣率大于7%或8%时,则选择一般纳税人。如果进项税额抵扣率小于7%或8%时,企业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2.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采购策略,降低采购环节的税负

营改增实施后,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强化采购环节管理,抵扣增值税采购产品的选择应当合理。当小规模纳税人供货方的增值税率为6%,价格平衡比大于94.34%时,应从小规模纳税人供货方采购货物;当平衡比小于94.34%时,应从一般纳税人供货方采购。当小规模纳税人供货方的增值税率为4%,价格平衡比大于96.15%时,采购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供货方;价格平衡比小于96.15%时,采购选择一般纳税人供货方。此外,企业日常经营也应考虑质量、价格以及采购数量等因素。

3.企业应加强财务建设

因为人力成本以及路桥费等不能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因此企业需要强化自身财务核算制度的建设。不仅要对财务人员实施营改增的专项培训,使其营改增节税意识增强。财务人员也应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动态进行了解与掌握,同时根据目前税收政策制定有效的避税措施,使企业的税负降低。

4.企业应强化发票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应有效落实发票管理工作,积极获取进项税发票以及使可抵扣项目尽可能增加。针对企业的修理修配费用以及燃料费在分散购买燃料费及修理费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存在困难,企业可以对这些费用采取集中支付、分散使用的方法,从而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来抵扣销项税额增加,且对企业进项税发票集中管理有利,保管方便。此外,企业也需要统一检查交通运输工具的修理修配费用。

三、结语

随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实施,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受到影响。本次探讨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大型企业的纳税义务人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其次,企业需对货物采购进行合理选择,尽可能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方。再次,企业需强化自身财务建设,使营改增的负面影响有效降低。最后,企业需要重视并落实业务的发票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员均能争取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参考文献:

[1]侯静怡.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4.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8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重整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财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因负债而产生的狭义财务风险外,还有遇到许多对于企业财务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一些风险。如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财产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对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或企业财务状况构成影响的风险都可称为财务风险。如因投资失误或因投资不能形成预期的收益使投资收不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的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使产品销售状况趋坏的可能,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关注财务风险时,既要关注狭义的财务风险,更要关注广义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理财过程中,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经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防止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将风险的影响减少至最小程度。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应该密切关注本企业的财务动向,以防止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企业财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检查企业投资、投资回收与资金是否平衡。要使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先投资。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采购机器、现代化设备和兴建工厂等。这种设备投资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一般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调查,由于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企业资金投放对资金状况的影响和投资回收、回收期的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怎么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是长期贷款或增加资本,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经营不好的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短期贷款的,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论文参考网。更增大经营恶化的可能性。执意进行设备投资,可销售额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提高,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呆滞,于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2.检查企业不良债权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大额不良债权的出现,对每位客户都要规定信任限度,应该控制不超过这一限度的债权。例如,决定a企业在五万元以内,则应经常检查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没有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内容的基础上,决定信任范围,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另外在结算方式和销售比率上也要加以控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现金交易和购销相抵结算,一家企业的销售控制在企业销售总量的一定比率以下等方法。

3.检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长倾向。如果对经费开支管理不严格,费用就会增加。经费的增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随时都要注意检查经费是否出现增长现象。首先要看经费的增长率是否高于销售额的增长率,如果经费增长率高于销售额增长率,说明经费增长并未对销售额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果出现这样的经费增长态势,就应检查经费开支内容,查清什么原因使经费开支不断增加,然后努力削减。其次要特别警惕诸如交际费、会议费等经费开支的浪费,浪费是经营的大敌,必须消除。最后应该关注可控制经费的管理和节约(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油)。

4.检查企业资金总额的变化。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必须查阅资产负债表填写的资产总额每年是如何变化的。若发生增长过多或资产膨胀,就应引起警觉。特别应注意不合理的拖欠货款,库存积压和机器设备等投资的闲置。资产膨胀会带来经营停滞,同时,资金的周转也会随之恶化,资产效率也会下降。所以,管理上必须想办法使全部资产都运转起来,不发生资产膨胀化现象。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财务控制,防止企业衰落

要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企业陷入衰落后当然有可能走出困境,但最好的做法是在衰落迹象显露之前捕捉到企业衰落的预兆。

1.自由资金不足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获得利益之前,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资本和借入资金。商品出售之后,有时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收回货款,在这期间,企业垫付的资金有时相当可观。有原材料货款的支出,有工资薪酬的支出,有促销费用的支出,还有其他杂费的支出。如果收支同期吻合的话,企业经营的难度就小的多。但一般来说支出的期限比收入的期限快。也就是说,等不到有收入,就先要支付的情形居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充足的自有资金是应付这一收支期限不平衡的最安全的方法。所以,在业务蓬勃向上之际,不能忘记增加自有资金。

2.企业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增加是影响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衰落的前兆。应收账款不合理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销货政策有问题,更可能的是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一般说来,畅销产品回笼货款都较及时,就如80年代的彩电业。论文参考网。但当产品竞争力下降之后,为了稳定或增加销售,企业就不得不忍受延长付款期限销售货款被挤占的痛苦。所以管理者发现应收账款增加过快时,首先得了解销售部门尽力与否,若销售部门却已尽力,那就意味着应该早点想办法推出新产品了。论文参考网。

3.企业存货的超常增长也是应该注意的预兆。存货的过度增加引致的增长只是“虚”的增长,只有当存货转化为商品,销售出去了才证明商品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存货是企业占相当比重的资金占用,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更为明显,经济低迷会造成销售不畅,从而导致存货过剩,资金拮据,资金周转不畅。

4.设备的过度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衰落。审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将固定资产的总额与自有资本比较,若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一般说来,资金周转就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经济高涨之时,不少企业会依赖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但是一般经济高涨过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时,企业容易面临销售量下降,开工不足,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困境,而设备借款的还本付息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设备的过度投资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5.缺乏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拟定资金计划,也就是立足现在,预测未来收支的大概情形,考虑应付资金不足的对策,利用各种灵活的周转方法,维持资金余裕。若果拟计划质量不高,那后果要么资金闲置痛失获利之机,要么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使周转方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进而带来全方面的衰落。所以,无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也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二)摆脱财务困境,进行财务重整

日常风险控制和完善的预警系统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失败的发生。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重整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和正式财务重整。

非正式财务重整。当企业只是面临暂时性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通常更愿意直接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恢复和重新建立较坚实的财务基础,以避免因进入正式法律程序而发生的庞大费用和冗长的诉讼时间。重整的方法之一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所谓债务展期即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而债务和解则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同意将一部分债权转化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有时债务的延期或到期债务的减免都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而且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均属非正式的挽救方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虽然债务展期或债务和解会使债权人暂时无法收回账款而发生一些损失,但是,一旦债务人从困境中恢复过来,债权人不仅能如数收取账款,进而还能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所以,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整的方法之二是实施准改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留存收益出现巨额红字,而且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如果通过撤换管理部门,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可望在将来扭亏为盈。为此,企业便可以通过减资来消除亏损,并采取一些旨在使将来成功经营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固定资产,对有些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进行重新估计,并以较低的公允价格反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建立新的基础,以减少计入将来期间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准改组不需要法院参与,也不解散企业,只要征得债权人和股东同意不立即向债权人支付债务和向股东派发股利,便可有效地实施准改组。

正式财务重整则是将上述非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它是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破产案件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合议达成理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制度。

重整制度的设置对债权人、濒临破产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利益与权利各方均应树立重在挽救的指导思想,想法使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使无条件存续的企业尽量减少损失。通过财务重整的挽救方法,濒临破产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厄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防范企业眼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约翰·韦伯.财务审计案例示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柯.资产评估[m].大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9

关键词: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24-01

1资产范围扩大对企业的影响

原准则中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十分有限,只有用于固定资产构建或生产的专门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新准则扩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允许资本化的资产包括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和存货等资产,这里所说的相当长时间一般认为是一年。对于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存货,比如企业生产机器设备、船舶等借入的款项而发生的借款费用新准则允许资本化,计入存货的账面价值,而非计入当期损益;同样的,对于需要经过长时间建造和开发的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也具有相似的特征,所以相关的借款费用理应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

资产范围的扩大,使得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资产总额增加,当期权益增加。新准则的规定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尤其对于生产周期较长且借款金额巨大的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来说,不仅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而且增加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价值,能恰当地反映企业各个期间的经营成果,也能展现出更加良好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借款范围的扩大对企业的影响

按照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借款包括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一般借款是指在借入时,借款的用途尚未被指定的借款,是相对于专门借款而言的借款;而专门借款则是指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即专用的借款。新准则的借款范围从原来的只有专门借款扩大到所有借款,即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而且专门借款的借款金额也有所扩大。具体来说,新准则规定专门借款费用在资本化期间可全额资本化,不需要与资产的支出相挂钩,但是若将尚未动用的专门借款存入银行或进行暂时性投资,那么获得的存款利息或取得的投资收益应该予以扣除,将扣除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此外,新准则允许一般借款进行资本化,并不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资本化条件也很严格,必须是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才允许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而对于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则需与相关资产支出相挂钩,只有专门借款不足时才允许使用一般借款,将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计入资本成本,其金额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企业借款范围的扩大,意味着企业更多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而不计入当期损益,使得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增加,这使得企业的资产价值与实际情况更吻合,也使得企业当期财务费用降低,当期利润增加,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更符合配比原则。

3新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原准则不允许一般借款资本化是为了防止企业将大量的借款费用计入资产,较少计入当期损益,从而虚增利润,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样的会计处理虽然提供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较高,但其过于严格的规定却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未将与构建或生产资产所耗用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就不能很好的体现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也没能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实质,不能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新准则在这几方面做了完善,扩大了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修订了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取消了直线法,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保证了企业计算的利息费用更准确,适应了实务操作的需要,也有效的压缩了企业虚增利润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也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可比。

4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其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和相关的财务指标。本文仅以存货为例说明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情况。

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使借款费用计入了存货成本,因此存货数额提高,当期利息费用下降。从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货数额提高使得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的存货资产管理能力变有所下降,但由于利息费用金额占存货总金额的比例较小,所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的影响并不大。从企业盈利能力看,由于借款费用计入了存货成本,所以存货出售时会引起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从而导致销售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从长远看来,借款费用无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只是资本化的处理延后了成本费用的确认,这更符合收入与成本相配比的原则。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降低了当期利息费用,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为体现大型机器设备等存货的长期制造储存和具有一定投资性质的本质特征,新准则对该类存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更加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梁琦.存货成本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32).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044-03

[作者简介]黄良举(1979-),男,河南台前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6年1月13日公布了最新国际租赁会计准则(iFRS16),新准则将于2019年1月1日施行。由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预计2019年或在很短时间内,国内企业将参照新公布的国际会计租赁准则执行。经营性租赁业务的一大特点是“表外融资、优化报表”,同时,随着越来越多远洋运输企业由“拥有船”到“控制船”的理念转换,iFRS16新准则将使经营性租赁相对于银行信贷、融资租赁在会计上的优势荡然无存。2019年实施的iFRS16新准则将对远洋运输企业带来很大影响,新准则要求将原来大量表外体现的资产负债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内进行核算和披露,包括日常财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告披露等。,与之对应一系列财务指标也将受到影响,将进一步影响公司信用评价、业务操作模式和租赁业务商业谈判等。

一、国际会计租赁准则主要内容

(一)租赁的定义

iFRS16新准则对“租赁”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让渡一项资产(标的资产)的使用权以获取对价的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因此,一项业务若要构成租赁,必须让渡对一项已识别资产的使用实施控制的权利,该资产需是物理上可明确区分的,例如建筑物的一个楼层。因此,新租赁准则适用几乎所有资产类型的租赁安排,以下资产类型的租赁安排除外:1对于出租人而言的无形资产的租赁;2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权的租赁;3生物资产的租赁。

(二)租赁的财务核算

对于承租人来说,所有租赁业务(除12个月以内的短期租赁和低于5000美元的小额租赁外)都将参照现行的融资租赁业务纳入资产负债表内;对于出租人(不限于租赁公司)来说,所有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则与现行准则基本一致,继续区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类型。

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概括如下:1会计确认:当一项合同建立于使用一项已辨认资产(无论使用条款是否明确),或者当承租人根据合同有权决定该项可辨认资产的使用,以及有权获取与使用该项资产相关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利益时,承租人可以确认一项租赁安排。2初始计量:承租人以未来租赁付款额现值来对租赁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以租赁负债、初始直接成本费用等来确认使用权资产。3后续计量:承租人要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通常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租赁期和使用权资产的使用寿命中较短者;承租人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确定的折现率,使用利率法确认每个资产负债日的租赁负债。4低值资产和短期租赁安排中,承租人对租赁安排可以选择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即豁免条款。新准则确定,低于5000美元的低值资产租赁和对于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短期租赁安排,承租人可以选择按照直线法直接确认租赁费用。

新租赁准则下,出租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概括如下:虽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新租赁准则更新了对租赁定义、转租、合同合并和分拆等问题的指引,出租人仍有可能受到影响。更为关键的是,承租人会计处理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承租人重新架构租赁安排,并进而影响出租人的业务模式及与承租人的商业谈判。

二、新准则对远洋运输企业的影响

目前,远洋运输企业经营方式主要包括程租、期租和光租模式,为保持日常船舶正常经营,在“控制船”的经营方式下,大多远洋运输企业会签订一系列的船舶租赁合同,以满足自身经营的需要,作为自有船不足的补充或优化船队结构的一种方式。

(一)船舶租赁方式

1程租,又称航次租船,是指远洋运输企业为承租方完成某一航次的运输任务并收取租赁费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承租方只支付租赁费,其他如燃油费、港口费等都是由出租方支付。

2期租,是指通过一定期间的结算方式,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租赁一艘船舶为承租方服务。期租中,承租人只是控制但并不拥有船舶,承租方需自行支付燃油费、港口费等费用,但不承担船舶修理和维护、船员、保险等费用,该类费用由出租人承担。

3光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船舶租赁方式,出租人只将船舶租赁给承租人,不提供船舶适航必需的配置(包括船员、船舶修理及维护、船舶保险等)。该方式下,承租人只收取船舶租赁费,不承担其他费用,出租人需承担租赁费、燃油费、港口费、船舶修理维护、船舶保险、船员费用等。

4融资租赁船,是指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的船舶。该方式实质是为一种融资方式。

上述1―3租赁方式一般界定为经营性租赁。

(二)新准则对远洋运输企业的影响

新准则下,远洋运输企业作为承租方租入的船舶将会被要求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租赁业务将不再??伏在阴影下,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租赁资产和负债的透明度。

主要影响:一是财务核算更加复杂、专业化,财务报告及财务披露信息将更加全面、透明。新租赁准则执行后,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更专业眼光判断是否符合租赁准则范畴,而符合租赁准则的资产将在表内体现,企业财务核算更加细化、工作量大幅增加。同时,财务报告披露事项将更加全面,包括承租人的租赁资产及其相关负债金额、各期应付的最低付款额及其到期日、租赁合同涉及资产的重要财产限制条款等。

二是经营租赁财务核算方式的调整对公司财务报表、预算管理、日常考核、税务等带来较大影响。对承租人来说,由于费用分摊将由现时的直线法(每月一样的租金)变为与融资租赁一致的前大后小模式,即在租赁期的前半段时间内的租赁费用(即资产折旧加上利息)要高于现行租赁准则下直线法确认的经营租赁费用,这将对企业利润、预算管理和税务管理等带来改变;同时,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也将产生更大差异,业务数据按照直观的直线法体现租赁业务的效益情况,与财务数据将差异较大,对后期业务考核、经营分析带来很大压力。

三是企业资产负债将同步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将有所增加。由于远洋运输企业“控制船”的经营理念,企业大量租入船舶经营后,会将原表外的租入船舶资产体现在表内,这将同步增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导致常用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有所恶化,不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对外披露。

上述租赁业务完全确认为资产和负债后,则资产负债预计均将增加5476322万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将由现在的6862%上升为7847%,上升985个百分点,影响较大,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的列示,甚至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

四是给企业的资产经营决策带来一定难度。目前,承租人选择租赁而非自己购入资产的原因,可能是为避免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大额负债,而新租赁准则对租赁确认资产和负债后,与借贷购买资产影响基本一致。这就造成企业需要多重考虑后,确定经营决策――资产“租赁还是购买”。

五是给企业现有及未来合同条款确定带来影响,为避免上述财务指标较大变化后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可能会对租赁合同条款(包括租期长短选择、后续选择权条款、租赁价格组成、租赁合同拆分为服务和纯粹租赁等)、银行贷款合同条款等进行重新谈判,重新修订现有及未来的合同内容,以满足企业的战略政策、经营策略和融资策略,尤其远洋运输业中的期租和光租业务影响更加明显。

三、营改增后涉及财务核算

现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核算是按照营业税模块下举例,营改增后,新准则执行的融资租赁核算也发生变化。

(一)承租方财务核算

1初始计量

租入资产符合租赁准则要求,承租方确认资产及负债,并计提资产折旧。假设:租赁时点,资产公允价值70万元人民币(不含增值税),未来每期支付租赁款10万元(不含增值税),可确定应付租赁款合计100万元人民币(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税率17%,折现率10%,租赁资产折旧年限按10年(资产没有残值)。

确认租赁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及负债。

借: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70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待确认融资费用)30

借: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后期收到增值税发票后认证并抵扣)100*17%=17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租赁款(含增值税)100+17=117

2后续计量

(1)第一期支付租赁款,并分摊融资费用及计提资产折旧。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租赁款117

贷:银行存款117

(2)确认当期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融资费用100*10%=1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0*10%=10

(3)取得增值税进项税发票。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17

3租赁资产计提折旧

借:资产费用-折旧费100/10=10

贷:累计折旧100/10=10

(二)出租方财务核算

1初始计量

租出资产如确认为经营性租赁,则财务核算与原来保持不变;如确认为融资租赁,则简要财务处理如下(条件同承租方):

确认长期应收款、未确认融资收益。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租赁款(含增值税)100+17=117

贷:固定资产70

贷:未实现融资收益(待确认融资收益)30

贷: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后期开具发票时结转)100*17%=17

2后续计量

(1)第一期收到租赁款,并分摊融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11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租赁款(含增值税)11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00*10%=10

贷:营业收入100*10%=10

(2)开具增值税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