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十篇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十篇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3:57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网络经济;财务管理;商贸公司;问题;对策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行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对于市场主体之一的商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商贸公司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围绕公司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筹资投资,监控资金运动。在网络经济时代,传统商贸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要求,因此,有必要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增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一、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不断有商贸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有很多公司被市场淘汰。商贸公司要想不被淘汰,就得提高竟争力,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出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正确的对策。一般来说,这些问题包括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制度缺乏,执行不力,制衡缺失,监督失位,信息失真,系统建设落后等。而且,商贸公司普遍规模小,资本构成简单,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往往表现为竞争力弱、生存能力不强,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立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商贸公司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财务管理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水平决定着公司成败,然而根据成本效益等原则,商贸公司更愿意选择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降低成本,这就导致缺乏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员工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缺乏认识,不具备现代财务管理能力。而且,公司管理层理念落后,使得财务管理的作用无法发挥,无法将财务管理融入公司管理的整体架构。

(二)财务控制薄弱,资金周转缓慢

严格的财务控制能够使公司健康运转,充满生机,而资金管理混乱,财务控制缺失,则会使公司无法生存。商贸公司中的大多数是民营公司,容易出现财务控制不科学不合理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现金管理不科学,闲置状况严重;存货管理不规范,成本收益失衡,占用较多流动资金,周转率不高;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收回货款不及时,坏账过多,周转过慢。

(三)资金短缺严重,融资能力较弱

目前,很多商贸公司由于投资规模小,资本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偏低,竟争力较弱,导致在融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缺乏合法的融资渠道,从而制约了发展。在民间投资较多的地方,很多公司采取民间集资甚至高利贷的办法来解决融资问题,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甚至贷不到款,导致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较弱。而在银行信贷方面,由于商贸公司规模较小,负债比例高,信用等级低,还款能力弱,以及贷款利率较高,抵押品条件苛刻,这也加剧了融资困难,增加了融资成本,削弱了投资能力。这些都使得商贸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信息失真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信息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运营成果,是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财务状况,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而商贸公司普通缺乏财务管理人才,财会人员的素质较低,在选拔任用方面也存在问题,使得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得不到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信息质量低下甚至失真,不能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也对利益相关者产生了误导,从而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

(五)缺乏明确发展方向,投资分析论证不足

很多商贸公司片面追求热门行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而且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本结构,回收周期等因素缺乏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一旦经济形势变化,银根收缩,就会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从而使公司进退两难,遭受较大的损失。

三、商贸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商贸公司管理层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培养新型财务管理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主动融入财务管理活动当中。而且,财务人员也要正确对待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水平能力、工作质量和管理效果,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增强公司的发展能力。

(二)加强财务控制,提高管理效益

商贸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具体包括: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闲置资金;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保证按期收回款项,避免产生坏账,还要进行账龄分析;加强存货管理,确定合理库存,提高占用资金的周转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按时足额计提折旧,协调好资金流动、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定期清查盘点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加强融资能力,拓宽发展空间

商贸公司的融资渠道较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合理运用优惠政策,做好投融资决策,把资金投放于回收期较短,资金成本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以提高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商贸公司还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尽量获取相关机构的支持。

(四)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信息质量

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公司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设置财务机构,配备财会人员,组织开展岗位学习和后续教育,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信息,帮助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五)主动对接市场,采取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

商贸公司的成长和经营过程充满了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应当稳健投资,科学理财,在条件成熟时再扩大规模;应当主动回避风险较大,不确定性较多的项目,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项目的考察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还要善于抓住发展和变化的有利时机,转变经营思路,改变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商贸公司的实力普遍较弱,往往难以多领域经营,因此,可以集中力量,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在网络经济环境里,交易无国界,商贸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优势,做好中介服务,比如,做好国内公司出口商品以及国外公司开拓国内市场的,大力发展线上和线下以及离线交易业务,并且在交易过程中积极运用财务管理工具,合理规避风险,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和顺利。

四、结束语

我国商贸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商贸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优惠扶持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周转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者:邵幼刚单位:广州诚可鉴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许达丽.《我国中小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探析》,中国外资,2011年,第247期.

[2]布伯虎.《中小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研究》,经管空间,2011年,第11期.

[3]张承惠.《中小公司融资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理论学刊,2011年,第11期.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2

上市公司通常都是利用证券市场来进行直接融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借助资金优势,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及知名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及有力的保障,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是最为严重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财务问题分析

一、上市公司基本面状况

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对于应用基本面来做股票投资者来说,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决策是最为基础且重要的方式。然而,尽管国家立法严格且逐渐完善,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造假等问题却还是经常发生,这对股票市场的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伤害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投资者在引用会计信息失败后,将受到严重的损失,而且逐渐开始习惯忽略财务报告。这也让人们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制度的建立,丧失了信心。

回顾中国股市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证券法成立之前,由于没有规范的标准制度,财务造假案件发生频繁。例如在2000年初期,会计的不规范在中国大行其道,以至于时任总理的朱基将之称为中国经济的"恶性肿瘤".其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如2009年1月发生的银广夏造假事件,虚拟利润7.9亿,遭到千人集体诉讼,在证监会查处消息公布后,其股价连续15天跌停板,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以及近年来的重庆啤酒,绿大地等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愈演愈烈。那么,广作为投资者,如何避免此类财务造假的风险,就需要知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类型。

二、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类型

1.利用虚报利润,掩饰报表状况

根据会计原则,可以通过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费用这一条件,应用篡改报表来虚增利润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类是虚拟提高收入,另一类是虚拟减少成本费用。由于企业三大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直接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上市公司使用虚增成本和费用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递减项目转移为利润表里的成本或费用项目。在某些上市公司也常常通过虚构交易,或者通过关联交易来伪造收入,从而操作利润的数目,最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2.利用政策漏洞,调节利润数目

由于目前我国存在的会计制度差别,因此企业或者公司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应用上,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自己的灵活性,在会计处理上,同一交易和事项就有着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上市公司就会通过这种变通的方式和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改变自身的利润状况,让表报显示的更加好看,从而掩饰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欺骗投资者。

3.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

本来资产重组是企业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动作,但是现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来妆点会计报表的手段了。尤其那些陷入St的上市公司往往试图通过资产重组走出亏损状态,通过精心策划资产重组方案,运用不和常理以及不正当商业利益的手段来进行资产置换,往往都是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性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资产重组这一正常的商业运营手段,现在几乎已成为许多St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和去St帽子以及免遭摘牌厄运的救命稻草。

4.利用关联交易输出公司利润

很多上市公司和关联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这一手段来转移公司利润,这样就可以通过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改变与调整账面利润,虚掩报表实际状况,例如,通过子母公司的上下安排,表面上看有法律依据,存在事实合同等等外在的交易行为,但是却无商品和服务实质的交易,或者又虚构经营业务,以及用高价或远离市场价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及其不合理的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或者弥补。

5.利用营业收入减低,规避上缴税收

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也有一些基本面良好,产品市场占用率拥有较大份额,企业效益好,现金流充足,利润充盈的绩优公司为了规避增值税的应缴税收,逃避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通过少计收入,隐匿收益数额。

三、如何判断财务造假

在最近几年,由于股票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大量的投资人亏损严重,国家相距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的上市公司制度要求日趋完善。相比前几年,财务造假案例有所减少。但是,法律和相应会计制度依然是存在一定监管漏洞以及执法力度上的缺失。上市财务造假案依然时有发生,这也就需要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运用基本面分析时,能够辨别财务造假的现象,避免其带来的投资风险。此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紧盯一次性重大收入

许多上市公司的重大交易、一次性大额收入,就存在非法、或者有违制度以及规章的交易,也即是那些看似合法,但既不道德,又缺乏合法原则支持的交易,这也是财务造假最常采用的手段。因为靠重大交易而取得利润,往往不会产生持续性,同时也不能创造太多的现金流,即使产生的利润通常也是一次性的,不会持久。而且,经常进行重大交易的公司,往往对持续经营已经丧失了兴趣,公司的利润来源也不再是主营业务收入,这种偏离正道太远的上市公司公司,也很难变成真正的绩优公司,也就不会对股东们负责。

还有对反常收入、关联交易,投资者也应该给予足够的的关注。例如,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只自某一家公司,就需要警惕了。

2.应收账款大幅提高

假设某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持续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速度,平均应收账龄在增加,这往往是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的征兆。一些上市公司经常在年底为了完成冲量目的,通过和产品分销商达成协议,就集中搞突击销售,往往最后几天的销售额是平时的几十倍,造成大批的应收账款,遇到这样依靠大量应收账款而实现收入的上市公司要格外注意。

3.重要财务指标应有连续性

假设某家上市公司公司经营状况变化很快,在较短时间内从连续多年的亏损变成每股收益1元多,或者从垃圾股St变为绩优股,同时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也大幅上涨,这时,投资者就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利润高速成长的缘由。企业重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重组”公司的财务指标,在报表的数字上是具有不连续行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St中基案例分析中就是因为长达半年的重组失败,原因分析就是财务指标有很大的不联系性。

4.对利润项目的正确读取

根据利润表,观察上市公司主要利润收入是否来自主营业务,可以判断其主营业务结构。如果公司主营业务不够突出,主要依靠投资收益或存在以其他项目划转利润等项目来推动的高业绩成长,那么就可判断其公司良好业绩不会长久。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存在的财务问题主要是财务造假。而财务造假的主要是方式是对利润的操纵。因此具备一定分析财务造假的常识,才能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对自己在股票投资中带来的风险。只有在确定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中,才能通过财务分析,在股票二级市场中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参考。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国的股票市场,只有把基本面与技术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完善资金管理,严格操作纪律,控制心态才能在这个市场中长久的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崔润花.财务分析方法在公司中的运用――基于上市行业财务分析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5-10.

[2]白璐.上市行业现状[J].北方环境,2011,9-14

[3]司玉香.公司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34-38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3

财务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成立、为本集团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依法具有融资、投资和中介服务功能。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从1987年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为上百家财务公司。在发展和运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

(一)资金的规模小、来源少,制约了财务公司的发展和运营

财务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单位的长期、短期存款和委托存款,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而且资金规模偏小,多数财务公司注册资金只有几亿元。于是财务公司的运营活动必然受到集团公司的行政干预;由于资金规模比较小,金融职能有限、运营能力比较低,业务量少,收益必然比较少。同时,还存在着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财务风险。因此,使财务公司运营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管理模式的不足影响了财务决策的制定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分公司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隐瞒货币资金的存量,将分公司的现金存入财务公司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以获取高额利息。从而削弱了财务公司的运营能力和资金监督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是央行对财务公司在经营的地域和项目上都控制得比较严格,比如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就很严,使财务公司无力对跨地域的资金进行运作,因而,对外营施工项目的资金缺乏监督和管理,影响了财务公司的财务战略决策。在这方面我们和国际还没有完全接轨,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三)产品同质化及金融产品的短缺给财务公司的盈利带来了极大地压力

财务公司与各个大的金融机构相比,其产品无非是对集团公司内部的结算、存款、贷款等服务,这些业务范围与各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具有同质化特点,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各个大的金融机构将政策的优惠措施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财务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这样一来更加限制了财务公司的运作规模,财务公司如果靠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维持运营规模,必然会使财务公司自身的成本加大,盈利空间变小。

(四)财务公司的人员素质比较差,难以对集团公司的资本运营做出卓越贡献

由于财务公司的人员大多数是从会计部门转入的,对理财规划比较陌生,而且服务意识和营销理念比较落后。另外,人员受教育水平也不高。根据网上的资料计算,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全部人员比例的6%,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也只有4%,所以,这样一支业务队伍很难为集团公司的资本运营做出卓越的贡献。而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和国际财务公司则正在卓越地开展运营工作。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财务公司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中国第一家被摘牌的财务公司——华诚财务公司就是因为狂炒房地产、高额揽存款、高额拆借、盲目投资、高利放贷款等走上不归路的。其亏损已经超过注册资本的30%,连续三年超过10%了。

二、搞好财务公司运营的基本对策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应该借鉴国际的经验

应该和国际接轨给财务公司更大的经营自,在筹集资金和投资方面要允许财务公司进行良性的“多种经营”。比如办理成员单位和社会其他单位的财务融资顾问、咨询业务;保险业务;贷款和融资租赁;发行企业债券;同业拆借等。另外要加强“行业自律意识”,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督和管理,把违法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二)要协调好以下两个关系

1.集团公司和财务公司的关系。集团公司要重视、支持财务公司的发展,给财务公司一定的自利;财务公司要关注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依托于集团也要服务于集团。以实现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要坚持运营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

2.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财务公司要既为各个成员单位服务,又要监督成员单位执行集团公司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坚持四项基本功能

这基本功能是结算功能、融资功能、资本运作功能和咨询服务功能。在这方面,一拖福赛特集团公司做的比较好,在2006年为企业融资6亿元,收效很大。要发挥好这个功能,企业必须有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要用制度保证各个成员单位以大局利益为重。便于企业整体资金的运作。

(四)财务公司应该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开发

新的服务和产品要有突出的特点,要具有创新性。比如可以开展社会上其他企业和个人理财咨询业务等。

(五)要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大力提高财务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古人云:概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21世纪的金融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业,财务公司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金融员工队伍。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财务公司应该:

1.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分批选派知识面广、年轻有为的员工进行二次学习深造,建立良好的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培养一批懂金融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和国际金融法规及国际惯例、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2.还要加大人事改革力度,把那些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懂经营和管理的同志尽快提拔上来,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用人模式;

3.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一些亟需紧缺的专业人才,提供优惠的待遇将他们吸引过来,以达到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增强竞争活力的目的;

4.要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有效配置这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人才的规划、培训、考核、成长、奖惩机制。只有这样,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财务公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完善财务公司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日益呈现出服务电子化、管理数字化、业务流程无纸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银行的出现引起了银行业经营手段与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银行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目前财务公司电子化建设不仅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明显,更谈不上与国外同行相比,而且各财务公司基本上自成一体,相互间的差别甚大。对此,各财务公司要高度重视自身的电子化建设,这是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经之路。因为它既能极大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还可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网络银行的交易成本只是传统交易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交易速度和准确性大为提高。另外,随着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一些新兴金融业务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高附加值的业务所占比例的上升,从而提升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

(七)努力提高财务公司综合经营实力

打铁还在自身硬,竞争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各自实力的较量。尽快壮大财务公司经营实力迫在眉睫,其主要工作有两方面:

1.积极推行财务公司间重组联合,尤其是一些由国家部委改制成的行业性集团公司如电力、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等内部财务公司的合并重组势在必行,以适应国家产业发展和行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公司;风险控制

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遇到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公司是基于企业对自身所拥有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而成立的为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日渐扩展,致使集团财务公司经营风险的逐渐显露,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及时发现自身财务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就迫在眉睫。

一、企业财务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的相关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都是由内部稽核部门负责,几乎很少有设立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但稽核部门无法做到全程监督业务流程,只能对财务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事后监督。另外,财务公司在组建时主要由集团成员负责出资,所以在决策层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相对较小,致使财务公司内部岗位之间的相互约束和制衡机制较差,严重影响了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发挥,单纯注重经营业绩的思想,加大了运行过程的风险。

(二)风险控制的手段和实施内容过于单一

经过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财务公司在风险控制上采用的是内部稽核方式,并非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只是进行事后监督审查,这样就造成财务公司风险控制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与时效性。对于传统的内部稽核主要包括财务公司业务的合法合规性监察、贷款“三查”以及风险监管指标是否达标等方面的管控,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适当的调整风险管理内容,才能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所以说,对于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只注重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式要进行改进,要将对财务公司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环节提高管控水平,避免问题的发生。

(三)风险控制的经营意识较弱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多财务公司虽然一直都加大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但还是从人员到制度等很多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影响监管效果,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利益驱使下,财务公司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轻视企业资产状况与市场经济形势的影响,不顾及经营风险的增加而最大限度的开放准入标准,影响实际工作质量;第二,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对于结算流程操作缺乏规范性,随意简化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产质量下降;第三,在最大限度地开放准入标准后还会造成资产负债比率升高,影响财务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企业财务公司风险控制策略探析

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公司的账目和资产进行合理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经营风险的存在,就会打破企业利益与经营之间的平衡,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公司的风险管控,寻求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模式,使之相互制衡,促使企业科学化发展。

(一)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体系

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运营状况、行业态势、市场现状等方面的情况,采用财务公司吸纳40%外股份的方式,消除财务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使企i内外股份得到平衡,为财务公司的运营、监管和决策提供前提。

2.公司高层部门积极运转。加强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保证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的日常机构有效运营,使其更好的参与到管控过程之中。对其实行责任化管理,并且对于例会的次数进行明确的规定,使相关部门按照相关的章程和规定,定期进行工作的检查和汇报,增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3.成立独立的风险控制机构。风险控制部门在设置时一定要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规范性,并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在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价、防控等方面要科学合理,并且以报告的形式定期由负责人向董事会进行汇报。改变事后监督的模式,全过程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

(二)完善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手段

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因此对企业财务公司来说,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检测工具及设备极其重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帮助公司提高数据监测水平,发现传统设备所不能发现的数据漏洞,进一步及时纠正。另外,除了关注信用风险以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应该提上日程。近年来,关于人民币升值和利率的讨论甚嚣尘上,这种不稳定性也给财务公司的市场风险带来不小的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合格的全方位都能兼顾的风险评估预防机制。

(三)成立风险管控预警机制

由于财务公司顾客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经营管理,以规避风险。建立经营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所有的款项使用都要进行连续的、动态的监管,及时的进行各种经营风险因素的判断,并对潜在风险进行科学的防控措施制定,减少公司损失。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会随着企业的经营规模扩大而增大。例如集团公司基本都会设有财务公司,但如今的财务公司对于风险是控制太过于形式化,甚至根本不存在独立的财务风险控制部门,如此下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为了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首先应该具备财务风险意识;其次是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体系;最后完善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手段,并成立风险管控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马传果.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9.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财务;公司;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较好方式,就是成立财务公司。企业集团以财务公司作为平台,进行整个集团的资金融合,实现资金的高效管理,提升资金的调配层次和使用质量,以达到对于资金的精细化分配和管理的目的。

财务公司的产生,改变了以往企业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资金调剂而实现对于资金的管理现状,进而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财务公司发展历程尚浅,相应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因而,很难做到高效化的资金管理运营,因而,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正视,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财务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法人治理方面的缺陷

由于财务公司在性质方面,是属于集团的,权利机构的组织成员大多来自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结构较为单一,存在着治理结构表面完善,实际上仅仅流于形式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公司所直接参与和经营的是具有高风险性的金融行业,因而,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对于风险进行把控和金融的创新。而实际情况是,财务公司往往是由具有产业经营管理经营的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的经营管理,这就导致了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不专业化。

2.集团对于财务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

企业集团对于如何定位财务公司的服务和效益角色,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准确的现象。财务公司所从事的工作,相较于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会导致某些企业将财务公司从其所具有的服务功能与地位剥离出来,而将其单纯的作为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对于财务公司的考核,仅从其所完成的盈利数额出发,并将这一数额指标逐年提升。财务公司基于企业集团的压力,就会选择具有较大风险的经济行为方式,偏离其正常的经营轨道,低估金融市场所存在的风险及其对于企业的毁灭性打击作用。但是,若将财务公司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服务性的金融管控机构,则很难刺激财务公司进行高效率的经营服务,也就不能够又更多的动力去创造利润。

3.资金错期问题

企业的同一成员单位,无论是在行业方面还是在地域方面,都具有较大相似性。即往往会受到同一种行业周期或者经济周期的影响,出现资金流动期限、流动时间方面的共性。因而,导致多家单位成员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资金剩余或者资金短缺的现象。由于资金流入通常期限短、零星的经营性收入,因而,经常会出现负债期限结构和资产不配套的现象。

二、应对财务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1.优化和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优化和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董事、外部监事制度,实现“分权制衡”的目的。目前的立法是有限的,因而,要通过企业主动加强监督和改进力度,才能够将法人制度的完善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是要对于财务公司的管理成员进行严格的筛选,要尽量以投票选举的方式,将中小股东和监管当局的推荐,作为重要的选举依据,从而选拨出于该集团不具备直接的利害关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财务公司候选人。二是在进行候选人的筛选过程中,要注重集团成员结构方面的合理搭配,实现结构的多样化,尽量选举、搭配出法律、税务、投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研究学者,才能够实现财务公司管理层的结构优化,达到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管理的目的。

2.对于财务公司进行科学的定位和考核

实现科学的定位和考核财务公司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要求。首先,财务公司是服务于企业集团的,因而,应将其定位在服务方面。只有将财务公司的服务功能定位于第一位,才能够达到集团财务管理资金的科学统一调配和集中有效管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企业集团的财务费用,提高资金经营效益,实现企业集团的稳定、持续、长效发展。但若将盈利定位于第一位,则会使得企业集团的管理层过于注重财务公司的金融增值能力,关注并力求实现财务公司单个成员单位的利益最大化,不利于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财务公司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创新力。财务公司要根据混业经营所独具的优势性地位,在一定的财政政策管制允许范围内,对于新的业务品种进行开拓和创新,比如,增设保险类的业务,以增加流动资金的数量、拓宽盈利渠道。财务公司想要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就必须利用其所具有的金融企业的身份优势,进行多元化的资金融合。可以与银行进行合作,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型建设项目发展所需要的贷款资金;也可以通过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比如信用优势,为集团增加更多的银行授信。另外,也可以使用发行企业债券、同业拆借的资格优势,实现资金的长短期引进目的。

三、结语

总之,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不仅要依靠其自身的努力,来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益,同时还有赖于社会相关的机构和主管部门,加大对于财务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财务公司的高效化管理,使得财务公司的管理,更为的科学、规范,形成一套适合企业集团的、独具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和金融风险规避模式。

参考文献:

[1]丘仲文,毛世梁.浅谈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上海国资,2010(3).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报业公司财务管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报业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视,经过多次并购重组,我国的报业公司得到稳步发展,报业市场已经规模化、集约化。随着报业公司的壮大,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针对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报业公司业绩。

一、报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营模式陈旧,财务思想观念传统

我国报业行业员工体制关系复杂既有事业编制又有企业编制,日常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在经营核算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报业行业本身就具有特殊性,造成经营和管理分离,报业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司其责,没有把公司的财务管理统一运用到自主经营的发展中。使得报业公司财务政策相对保守,公司的会计核算也仅限于初级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财会管理理念。另外,报业公司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繁多,使公司产生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造成了公司资金紧张,影响了公司的生存发展。

(二)成本控制不力,行业成本、费用高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报业公司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介入,已由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进入到了缓慢增长期。报业公司普遍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成本刚性上升,融资渠道狭窄等原因,都对报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公司营业利润整体下降。由于报业公司成本核算过于简单,没有进行成本目标控制,加之原材料和印刷费用节节攀升,无形中增加了报业公司的成本。报业公司部分职工为事业单位编制,职工忙闲不均,缺乏竞争机制。公司职工的福利费、差旅费、招待费等支出经常大大超出规定比例,使得报业公司的费用支出增长太快,这也给公司财务控制成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三)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报业公司由于存在管理模式传统化,使得公司的预算管理水平落后,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报业公司的预算编制仅限于财务部门的就预算而预算,没有结合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实际工作进行预算和控制,闭门造车,流于形式,造成报业公司的预算管理完全没有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作用。此外,报业公司的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机关下达的任务目标,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目标也多带有行政色彩。造成报业公司的预算管理背离市场经济规律,预算目标过高或过低,与报业公司的外部市场环境不相容。

二、报业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在当前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和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报业行业要积极面对、认真思考,快速梳理自身的发展方向,尽快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不断解决报业行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报业公司要不断规范内部治理结构,逐步提高自身实力,培养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依靠良好的社会信誉不断提升市场地位。在企业内部,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推动财务管理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报业公司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

(二)加强成本管理

报业公司的成本管理思维要转变,不能只停留在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上,只强调节约开支,尽力避免费用的发生,保守经营是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没有创新利润点可抓,只能维持原有经营状态,以求自保。报业公司要敢于走创新之路,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要大胆地将新发明和新技术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成本管理上,这比公司进行内部挖潜节约更有利。因此,在公司力求创新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新技术研究,并快速将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提早为公司服务创效,这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创新之路。现代企业要引入成本效益观念,将可控成本同不必控制成本进行严格区分,是否进行成本投入要对比“投入”和“产出”,有效益可投,反之不投。有些时候部分成本费用的发生是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报业公司是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生产效益。

(三)优化财务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的制定要全面系统,并使其能够有效合理地执行,在报业公司内部各个层面,都要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并对预算进行落实和管理。目前就报业公司预算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在业绩和利润考核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开展的业务和费用开支,编制科学的预算计划,强化预算执行和考核。与此同时,要求财务预算进行细化分解,做到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真正将公司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形成一套预算全面、可执行力强的科学预算管理模式。

(四)建立报业公司财务控制体系

报业公司针对自身面临的多重经营困难,要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全力进行降本增效,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规范的财务控制体系。首先,采用控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为更好有效地避免经营者出现道德风险,在内部进行监督控制的同时,要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报业公司财务控制体系设计既要有完善的约束手段,又要有丰富可行的激励措施,真正达到约束与激励有机集合。其次,采用行政和财务控制相辅相成的结合方式。公司的运营和管理要依规依章,只有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才会运转顺畅,管理更加合理,风险点和关键点更加可控。因此,财务控制有必要施加行政手段。尽管部分报业母子公司间管理松散,但不是仅有市场关系而脱离管理,行政控制不能轻视,要与财务控制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张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探讨[J].当代经济.2004(04)

[2]张运彬.浅议当前报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J].管理视野.2011(10)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7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和扩张促使集团公司的产生,并不断朝纵向与横向扩展和延伸。与单一企业主体相比,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整个企业集团遵循整体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财务目标;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推动资金合理、高效利用;加强对分子公司的监控,使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财务经理委派制,是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利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实现。财务经理委派制的成效与否,不容小觑。

二、a集团公司财务经理委派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a集团公司简介和财务经理委派制现状

a公司自2007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拓展业务,除了设立独资的子公司外,也与国内相关企业合资设立公司。随着下属企业的陆续设立,公司业务的不断开拓,a集团公司的规模已见雏形,目前下属企业分布于国内的东北、华北及华南地区。

为维护集团的整体利益,顺利贯彻集团战略目标,对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管理与监督,同时也为增强下属企业的执行力和利用下属企业间的协调能力和协同效应,以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a集团采取委派制的方式,委派管理人员至下属企业主导经营活动,开展对下属企业的管理。a集团所实行的委派制中,包括财务经理委派制,旨在加强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和监督,促使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如何让委派财务经理协助集团做好监督和服务,确保财务经理委派制予以确实落实,对仍处于发展中的a集团公司而言,至关重要。

(二)a集团公司财务经理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最初,a集团公司在制度上实行双汇报制度,下属企业的财务经理在业务管理上要向集团总部财务部汇报,同时也要向所属企业的总经理汇报,总部财务部和下属企业总经理对财务经理的考核各占一定比例。尽管总部财务部对下属财务经理考核的比例略高于总经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双汇报制度并没有达到原所设想的效果,仅停留于形式上,主要原因在于财务经理并非实质上的委派,或者说未构建成委派财务经理运行机制保障系统,未真正发挥委派财务经理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三、完善集团公司财务经理委派制的对策措施

随着a集团财务团队的壮大和管理的不断完善,a集团公司已意识到其财务经理委派制存在的不足及弊端,并已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做了改善,以期发挥财务经理委派真正的作用。a集团公司完善财务经理委派制的对策和措施具体如下。

(一)健全财务经理委派制保障机制

为确保委派财务经理的财务监督职责得到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管理意图和要求得以贯彻和落实,集团总部在考核和薪酬安排上的绝对话语权和决定权,是委派财务经理有效行使职权的重要保障。

目前,a集团在原双汇报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委派财务经理的一些硬性的规章制度:明确下属企业的财务经理由总部财务部提拔或对外招聘后任命;财务经理的薪酬待遇由总部根据公司的薪酬制度和市场行情确定,并由总部和委派财务经理签署雇佣合同、在总部发放工资;在员工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处理上,也采取灵活的做法,由委派财务经理自行选择在总部或下属企业所属地参保和缴纳社保及公积金(一旦员工选择在下属企业所属地参保,集团则委托公司代为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为更好地体现集团总部和下属企业“双重领导”的特点,对委派财务经理的年度考核由集团财务总部及下属企业总经理共同进行,以集团总部的考核为主,下属企业总经理为辅。

(二)加强对委派财务经理的日常管理

随着集团不同业务板块的拓展,下属企业不断增加,且涉及地域范围广泛,a集团公司通过定期培训、报告和会议制度、定期述职及财务内部交叉审计,加强对委派财务经理的日常管理。

1.定期培训制度

a集团总部财务部给委派财务经理提供定期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团队拓展等。a集团公司发展迅速,财务经理大多是新加入集团的员工,是集团在下属企业当地招聘后任命委派至下属企业的,因此对委派财务经理开展岗前培训非常重要,此举可以协助财务经理较快地掌握熟悉集团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更快地融入公司。a集团总部财务部在委派财务经理入职后,会安排其在集团总部接受一至两周的培训,除了就相关财务规章制度、流程展开培训外,总部财务部也邀请了其他部门协助讲解相关的政策,如人力资源、行政的政策等,为后续委派财务经理在下属企业与当地其他部门的配合和协作打下了基础。

关于日常培训,a集团公司定期会举办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就管理方面的技能展开培训,协助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领导管理能力。在总部财务部的安排下,委派财务经理都会有机会轮流参加此类培训。a集团总部财务部在每年年底都会开展财务团队拓展活动,加强委派财务经理的执行力及与集团总部的团队合作。

2.实行报告和会议制度

在集团总部与委派财务经理之间,通过报告和会议制度建立稳定、畅通的沟通渠道,以确保集团总部及时获得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

a集团公司委派财务经理根据集团总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集团总部进行工作报告。定期报告,包括月度财务管理报表、财务分析报告,定期、全面地汇报下属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入流出等经济业务情况;委派财务经理作不定期的报告,主要是针对日常运营中发生的事项,如资产处置、税收事项等,以便集团了解下属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和措施,防患于未然。

a集团总部财务部会定期召集所有委派财务经理召开为期一至两天的季度会议,部署集团的财务工作要点,传达公司最新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总结和回顾集团财务动态;同时每双周或每月定期与各委派财务经理单独召开电话例会,以便了解下属公司在日常管理上所遇见的问题,及时给予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委派财务经理之间的工作交流,不断提升委派财务经理的协同意识。

3.定期述职

为加强对委派财务经理的业绩考核,与委派财务经理加强沟通和交流,a集团总部财务部领导会定期安排委派财务经理进行述职,就主要工作事项及成果、财务运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派驻公司财务状况的整体评价以及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及计划等进行阐述。述职程序会采取由述职人做述职报告、现场答辩、评委评分的正规方式,或在轻松聚餐中完成述职的较为非正规的方式。

4.财务团队内部交叉审计

集团公司一般会展开内部审计,或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无论是内部或外部审计,基本上是针对下属企业的总体管理和运营展开的。针对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及提升委派财务经理的能力方面,a集团财务部开展交叉审计,在集团财务团队范围内成立内部审计项目小组,由总部指派某一财务经理为项目小组组长,并从总部和各委派财务经理中选拔项目组成员,一起对下属企业就财务方面的流程和事项展开审计。通过参与对其他公司的审计,委派财务经理可以从发现的问题或可借鉴的经验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财务操作及管理,效果明显。

(三)加强委派财务经理能力素养的提升

委派财务经理承担着监督和管理两种不同职责,需同时平衡多层次、多角度的人际关系,财务经理能力素质是关键,是委派财务经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鉴于此,a集团财务总部在招聘选拔、提升委派财务经理时,除了要求财务经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学习创新、沟通协调能力,在日常的管理中对委派财务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了解熟悉业务及行业情况

现代企业,要求财务经理不仅关注数字,更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公司业务市场行情。了解所处的行业,有助于财务经理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给予专业的判断和意见,对与客户的新合作项目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做出判断和评估;并协助管理层制定出公司长期计划和战略。

a集团每年需要编制年度预算,委派财务经理要对任职的下属企业所编制的年度预算的合理性把好关;针对投资基建项目,委派财务经理要协助编制财务模型,预计投资回报期。在开展这些项目时,正是考验委派财务经理平时是否有加强了解公司运营情况、了解行业动态。为避免被集团总部问得哑口无言,委派财务经理平时对行业情况积累和提前作功课必不可少。

2.培养大局观,基于财务而跳出财务

a集团公司的迅速发展迫使其对财务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委派财务经理能培养大局观,由原来只是财务信息的搜集者、汇集者与提供者转变为信息的解释者和咨询者;由以提供多项服务和信息为主向为具体业务部门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和信息分析转变,由财务监管预测向加强监测注重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转变。

委派财务经理顺利转变角色,才能协助自己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委派财务经理有了大局观,才能从数字的局限中脱离出来,关注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确保提出更有建设性的财务决策方案。

3.重视服务和监督并存的理念,正视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8

一、报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营模式陈旧,财务思想观念传统

我国报业行业员工体制关系复杂既有事业编制又有企业编制,日常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在经营核算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报业行业本身就具有特殊性,造成经营和管理分离,报业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司其责,没有把公司的财务管理统一运用到自主经营的发展中。使得报业公司财务政策相对保守,公司的会计核算也仅限于初级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财会管理理念。另外,报业公司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繁多,使公司产生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造成了公司资金紧张,影响了公司的生存发展。

(二)成本控制不力,行业成本、费用高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报业公司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介入,已由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进入到了缓慢增长期。报业公司普遍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成本刚性上升,融资渠道狭窄等原因,都对报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公司营业利润整体下降。由于报业公司成本核算过于简单,没有进行成本目标控制,加之原材料和印刷费用节节攀升,无形中增加了报业公司的成本。报业公司部分职工为事业单位编制,职工忙闲不均,缺乏竞争机制。公司职工的福利费、差旅费、招待费等支出经常大大超出规定比例,使得报业公司的费用支出增长太快,这也给公司财务控制成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三)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报业公司由于存在管理模式传统化,使得公司的预算管理水平落后,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报业公司的预算编制仅限于财务部门的就预算而预算,没有结合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实际工作进行预算和控制,闭门造车,流于形式,造成报业公司的预算管理完全没有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作用。此外,报业公司的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机关下达的任务目标,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目标也多带有行政色彩。造成报业公司的预算管理背离市场经济规律,预算目标过高或过低,与报业公司的外部市场环境不相容。

二、报业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在当前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和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报业行业要积极面对、认真思考,快速梳理自身的发展方向,尽快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不断解决报业行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报业公司要不断规范内部治理结构,逐步提高自身实力,培养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依靠良好的社会信誉不断提升市场地位。在企业内部,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推动财务管理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报业公司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

(二)加强成本管理

报业公司的成本管理思维要转变,不能只停留在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上,只强调节约开支,尽力避免费用的发生,保守经营是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没有创新利润点可抓,只能维持原有经营状态,以求自保。报业公司要敢于走创新之路,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要大胆地将新发明和新技术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成本管理上,这比公司进行内部挖潜节约更有利。因此,在公司力求创新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新技术研究,并快速将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提早为公司服务创效,这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创新之路。现代企业要引入成本效益观念,将可控成本同不必控制成本进行严格区分,是否进行成本投入要对比“投入”和“产出”,有效益可投,反之不投。有些时候部分成本费用的发生是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报业公司是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生产效益。

(三)优化财务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的制定要全面系统,并使其能够有效合理地执行,在报业公司内部各个层面,都要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并对预算进行落实和管理。目前就报业公司预算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在业绩和利润考核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开展的业务和费用开支,编制科学的预算计划,强化预算执行和考核。与此同时,要求财务预算进行细化分解,做到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真正将公司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形成一套预算全面、可执行力强的科学预算管理模式。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还处于改革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未得到真正的理清,还存在大量的制度和法律漏洞,因此出现了许多非理性的理财行为,如股权融资偏好、多元化投资冲动、各异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等等。从90年代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厦、猴王都存在财务治理失效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影响公司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财务的技术性方法,而是技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制度安排,即公司财权的配置与治理问题。无论是制度构造上的缺陷还是市场机制发育的不完善,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使上市公司财权的配置能真正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与问题

(一)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为控股股东或高管层控制

一般说来,股权结构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种种非规范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一方面,股权集中度过大,控股股东“一股独大”。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目前上市公司中有54%的股权为国家和国有法人所有,有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甚至高达80%以上。股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因上市公司控制权在非流通股股东手里,这就意味着控制股东不能从公司股价的上升中得到任何好处,也不会因为股价的下跌遭受任何损失,即控股股东是与广大中小投资者———流通股股东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的投票权和决策权在双重意义上是廉价的:他们取得投票权的成本大大低于流通股股东,在货币价值上是廉价的;他们投票的利益导向也是廉价的,很容易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去廉价出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另外,由于流通股比重过小,证券市场对经营管理者的压力传导机制作用有限,因而丧失了督促上市公司经营人员勤勉尽责的一个外在压力。

另一方面,国有产权主体虚置,缺乏人格化的国有产权主体。我国上市公司源于国有企业,其治理结构的主体不仅具有单一性,而且由于国有股股东本身很难人格化,股东作为出资人的身份是不确定的,具有模糊性。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的最终产权主体是明确的,即全体人民,但必须由其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代为行使出资人权利。这些人在经营目标方面与真正的所有者不完全一致,真正的所有者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人则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政绩与仕途,因而很难真正从委托人的立场出发来监督国有资产,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国有产权主体虚置。

(二)董事会职能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

董事会是公司实际权力机关,真正掌握着公司主要财务权力,是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在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情况下,董事会独立是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衡量财务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的标尺。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权的有效持有主体严重缺位,致使国有产权主体虚置,这种制度的缺陷是很容易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内部人控制。为什么会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根据委托理论,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且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经营者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实施内部人控制。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的聘任都是由国有股东或原主管部门指定,多数情况下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这样身兼二职者,不可能自我监督,而且总经理不由董事会任命扭曲了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的雇佣关系,总经理不再对董事会负责而直接对政府大股东负责。总经理并未受到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权力日益膨胀,“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突出。

(三)监事会“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监事会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行使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现代公司中,监事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但在国有股占绝对优势情况下,监事实际上由国有股东指定。这样,董事会成员与监事会成员都成了国有股东指定的人员,都是代表国有股东的股东代表,等于让自己监督自己,监督标准、监督效率必然搁置一边,监事会“徒有虚名”。

另外,绝大多数监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难从技术层面上独立地对董事、经理的管理行为进行准确辨别和有效监督。

(四)债权人的相机财务治理机制不健全

中国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是以防范金融风险为首要目的,认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的事后监督为主,而反对或不鼓励银行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内部参与。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直接投资,银企财务关系就是单一的贷款关系。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本应成为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反而在中国变成软预算约束;本应分享贷款企业部分控制权的银行,实际上被贷款企业所控制,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链过长等银行制度因素,银行也缺乏完全的独立性和财务治理动机,这都使银行无法有效地行使财务监督权。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对策

(一)优化股权结构,引进多元化投资者

首先,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对于那些处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应逐步退出,以此来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和增加非国有股权比重,实现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一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的股权差距缩小,可以形成股东之间互相制约的局面,可以事先预防大股东侵权行为的发生。国有股减持既可以改善股权结构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又可以促使国有资产变现,促进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向公益性、基础性领域进行战略转移,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其次,积极发展和激励机构投资者。国外的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借助投票机制参与甚至主导公司的决策,以保证其利益不受侵害。对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实施一定的流动性限制,有助于培养长期投资的理念,克服短视行为和“羊群效应”,使机构投资者真正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目前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力量还比较薄弱,结构过于单一。当前应当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积极培育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尽快提高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比重。

再次,积极推进法人持股和银行持股。法人相互持股能够形成牢固的资本联系,这就迫使法人股东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控,同时法人股东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施对公司的监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效仿日本和德国,推行银行持股,我们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实现或者直接参股被投资公司。银行持股可以实现对公司的债务重组,减轻公司的债务负担;同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又作为所有者,可以强化对公司的利益约束。

应当明确国有股和其他性质股权的股东是平等的市场交易主体,健全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机制,割断国有股东和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之间的关系,解决“超股东地位”的过度行政干涉行为。

(二)完善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会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董事会是一种重要的对内部人控制的内部监控机制,作为分散股东的人,它联系着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和股东,处于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强化董事会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为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我国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但独立董事在选聘、薪酬等方面仍然受到大股东的控制,难以保证应有的“独立性”;对独立董事的选聘过分关注其名望和社会影响,很多独立董事缺乏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缺乏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等。因此,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必须建立四个基本机制:①独立董事选聘机制;②薪酬激励机制;③绩效评价机制;④独立董事信誉评价机制。编辑。

2、加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属的具体执行审计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其职责是通过评价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监控公司财务报告体系的运行和内外部审计过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全面确保公司受托责任的履行和解除。从理论角度看,审计委员会是解决两权分离下所产生的委托问题的一种补救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决策控制面,即通过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加强对管理层决策(特别是财务问题决策)的控制和监督。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内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公司管理层受监督的环境,能有效防范公司管理层利用不实财务报告掩饰其经营不善、欺诈等行为,并进行有效防治。

(三)以强化监事的独立监督权作为监事会建设的中心

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是否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监督机构的设立和监督人本身的独立性。监事会独立性建设的目的在于保证监事独立的财务监督权,监事的独立性是监事会独立的真正体现。

由法律明确规定监事的任职资格,保证监事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赋予监事独立、平等行使监督的权力,不受监事会、监事会主席的干涉;在监事的构成上,借鉴德国主要由银行和员工构成的经验,充分发挥银行的治理能力,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内部财务监督,明确规定职工监事的比例,保护其监督权益;明确监事会的工作程序和权限,使监事会真正成为保障、协调、监督监事有效行使权力的机关。

(四)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财务资源约40%—50%由债权人提供,银行作为主要债权人主导外部财务监督权的行使能有效地降低财务治理成本。

我国银企关系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金融制度改革,最大化地保证银行独立性。结合银行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创新,割裂各级政府对银行干涉的通道(产权、人事等),保证银行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有独立的剩余财务收益,即充分的财务治理动力。大力发挥银监会的作用,通过对银行业务活动的监督和审查,督促银行独立地监控贷款企业。

第二,银行以债权人代表或股东委托人的身份直接进入贷款企业,按所占财务资源提供的比例直接进入监事会或董事会,也可依照权利信托的机制,其他债权人和中小股东自愿将权力委托给主银行行使,使主银行以债权人代表、股东代表的身份获得更大的投票力度和监控权限,直接参与和监督财务决策的形成与执行。

第三,大力推进主银行制,完善财务和资金使用的全面监督。银行的财务治理优势表现在它作为企业资金收付的平台,可以直接、全面、低成本地获取企业财务信息。事中财务监督也是银行控制相机治理权有效转移的制度保障。因为只有通过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主银行才可能全面监控企业,彻底摆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的“人质效应”。加大主银行的财务治理动力,企业也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第四,健全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银行主导事后财务控制权的地位。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健全,对破产法等法律的修订也应与时俱进,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财务危机和解整顿、破产清算的政策法规。让各个财务治理主体充分博弈,政府只保证他们行使的公平合法即可。在保护公平的宗旨下,也要重视财务治理效率,象英美国家一样,给企业一定的破产保护时间,由银行代表全部债务人主导事后财务治理权,负责科学地和解整顿。

第五,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份,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相结合。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是混业化、自由化,英、美、日、德等国都降低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取消经营业务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混合经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份。混合化的商业银行能为企业提供全面、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减少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也反映了这种趋势。随着法律、市场、政府监管能力的全面提高,我国的银行业也应顺应这种趋势,以股权和债权的结合更好地实现对企业全面的财务监督。

参考文献:

[2]林钟高。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人员委派制;问题;改进措施

abstract:thefinancialcontrolworkisalwaystheenterpriseinternalmanagementofeconomytheimportantcomponent,itisthefinancialcircleandpracticecirclepaycloseattentionto,whichwithitsfinancialpersonnelappointmentsystemperformanceisespeciallyoutstanding.thisarticlecombinedwiththecurrentfinancialpersonnelappointmentsystemintheexistingproblemswereanalyzed,andputforwardsomerelated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forreference.

Keywords:enterprisegroup;financialpersonnelappointmentsystem;problem;improve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41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8-0020-02

一、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出现原因

派驻董事监事和财务人员作为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对子公司强化管理的两项主要控制手段,其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作用则是不言而喻的。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产权清晰、两权分离是现代集团企业建设发展的核心理念,然而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尚存在着子公司所有者主体缺位、经营者失控、职权牟利、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又集中表现为利益问题,在企业集团里可能引发的最大矛盾是子公司局部利益最大化取代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子公司利益的独立性及其与整体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上述矛盾也会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在分权管理体制下,如何实现资源运用的聚合优势,消除子公司产生管理目标置换的倾向,确保整体发展战略结构与目标政策贯彻实施的高效率性,便成为摆在集团管理总部或母公司面前的一个重大甚至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

作为企业集团资金运动的控制枢纽,财务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企业集团能否拥有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对整个运行机制的优化以致成败存亡无疑产生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实践表明:当一个企业集团发现分权能激发出更大的潜在优势时,在进行权力下放的同时,就越有强化财务控制的必要;否则,一旦财务控制不到位,那么虽然分权的潜在优势可能很大,但潜在的损失却更严重。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财务集权和分权融合的过程中,由母公司对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人员的控制方式一子公司财务人员委派制开始出现,且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的认知和采用。但在实践中,财务人员委派制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侧重从财务人员委派制的角度来探讨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控制。

二、我国财务人员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委派制制度的不完善

l、财务总监委派制分析

所谓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指集团母公司以所有者及控股者的身份,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专职于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实施监督职能。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作为母公司委派在子公司的监督代表,主要缘于母公司对其投出资本——法人财产所有权利益保护的考虑,因而具有财务监督的性质。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在权力下放情况下子公司产权主体缺位以及监督机制乏力的缺陷,这对于规范子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使之在追求自身局部利益的过程中,切实维护与保障母公司产权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无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财务总监委派制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母公司委派到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容易被子公司“架空”而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以上原因导致了财务总监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现实企业集团的运行中,财务总监委派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2、财务主管委派制分析

所谓财务主管委派制是指集团母公司以总部管理者的身份,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对子公司派出财务主管人员,在纳入母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惩的同时,使之总理子公司的财务事务,从而直接介入子公司的管理决策层,以此来实现母公司的财务控制意图。

较之以监督机制为特征的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主管委派制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财务决策机制。毫无疑问,对子公司委派财务主管,使之直接介入其管理决策事务,不仅缩短了母公司与子公司信息沟通的时间,提高了信息决策的价值与效率,而且也强化了母公司对于公司的财务控制与决策机制,保证了母公司的管理政策、管理目标以及制度章程能在于公司得以贯彻落实与严格遵守。同时通过财务主管对子公司决策管理过程的直接介入,充分施展其财务业务专长,实现经营与理财的相互结合,这对于提高子公司经营者决策管理的正确性与高效率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财务主管直接介入了子公司的决策管理事务,对子公司决策管理的后果负有相当程度的行为责任,因此也就为母公司对其工作业绩的考核提供了较为合理、准确的依据。但财务主管委派制同时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财务主管容易被同化为公司“内部人”,从而失去监督和控制的效果。

这种制度缺陷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主管委派制时效果不佳,没有对子公司的经营形成有效的监督。

(二)委派财务总监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财务总监负有代表母公司监督子公司重大财务问题的重要职能,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财务总监首先一定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其次他们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还很不发达,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截止2001年4月底,全国会计人员总数为1200万人,在这些会计人员中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47.07%,具备大专学历的人数占51.89%,具备本科学历的人数占2.32%.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仅占0.07%,可见我国整个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比较低,并且目前的会计人员主要从事的是财务会计工作,而很少涉及到管理会计领域。同时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流动的市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要选聘到众多高素质的财务总监也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三、提高财务人员委派制效率的建议

(一)构建财务总监和财务主管双委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