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教学主张十篇高中语文教学主张十篇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3:55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1

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建章

7.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字容

8.创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杨雪辉

9.浅议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皇甫文成

10.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于昌明

11.简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张永

12.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冯富仙

1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刘宝银

14.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张丽

15.新课程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转变张新宇

16.论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杜树旗

17.新课程(中学版)试论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罗月香

18.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王学东

19.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思歌

20.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蒋文林

21.促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潘承玲

22.浅议新课改中体育课堂的素质教育孙永超

2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韩烈

24.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我见吕述芳

25.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吕文烈

26.高中英语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枚举董荣松

27.古诗教学一二三班彩虹

28.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探析张文莉

29.如何设计『导学案韩必荣

30.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如何发展合作式学习张兴前

31.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冀朝红

3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葛轶宏

3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教学中的感悟刘如林

34.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左君

35.感悟生活自主写作干坚明

36.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张波梅

37.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气氛高永光

38.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初探郝素华

39.整合多种资源,让地理课堂更有效袁银锁

40.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化学张芳琴

4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刘雅莉

4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徐小超

43.《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新模式黄道惠

44.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喻菊珍

45.把握科学体验生成有效教学朱成伟

46.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尝试与探索梁玉平

4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李晓进

48.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情景的创建万风芹

49.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中学版)柳在兵

50.激发新思维,创设化学教学快乐课堂代玉娜

51.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任丽红

52.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袁海飞

53.更新传统备课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李梅

54.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高洁

5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五结合"刘艳霞

56.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樊红霞

57.如何进行数学预武琴

58.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李武琴

59.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应对之我见韦伯忠

60.课改——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黄雁

61.如何激发后进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霞

62.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丁民

63.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纪爱梅

64.试议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预习程序徐新国

65.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炳辉

66.如何促使高中生乐学英语周霞

6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张凤艳

6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张冬妹

69.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点滴谈——新课程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赢得课堂武贞花

70.怎样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周秀珍

71.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王财富

72.科学课如何高效复习迎战中考王丽茹

73.初中化学实验的三个强化张国忠

74.中考复习中的"四招"钟红震

75.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工作陈樟标

76.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聂新海

77.初中英语听力培养方法李云英

78.浅谈课文阅读技巧邱小山

79.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新尝试王祥娟

80.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精彩李敬丽

81.调动学生兴趣,上好高中政治李忠奎

82.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胡淑娥

83.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张华平

84.新课程(中学版)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林小萍

8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季咸南

86.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彭占东

87.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韩淑轶

88.浅析多媒体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运用戴卫东Http://

89.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与矫正策略杨占林

90.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误区及其对策李俊玲

91.浅议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刘维林

92.教师如何搞好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夏忠强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2

人是唯一追问并追求生存意义的动物,人们普遍不喜欢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混沌状态,人们的追问和追求总是在寻找基本的事实和相应的策略,其中包含着更为重要的基本的价值指向。语文有其工具性这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有其人文性这也是没有争议的,语文教学应该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当然地没有人反对,但怎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有难度的,也是有争议的。

宋运来提出“张力语文”的主张,这是颇有内涵、颇有思想深度的语文教学主张。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物世界中,只有人类才会出现秩序的理性化进程,而且只有人类社会的秩序才会相辅相成地出现两个理性化进程的系统,社会理性与伦理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之间有着充满张力的发展机制。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语文教学,必然地包含有诸多的矛盾和冲突、多种利益诉求的纠葛与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这种矛盾和碰撞,既造成某种割裂、对抗,又孕育各种成长的因素,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的潜能。正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与转化,构成生生不息的社会生活及儿童的生命成长。所以,使各种冲突构成一种张力,制造一种落差,创设生机勃勃的教育情境和场城,这是教育的属性,也是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学如何制造张力,保持教学的弹性,张大教学能量,追求最佳的效果,则是教师的教育科学与艺术水平的呈现。

宋运来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制造张力又不断消除和解构张力的动态过程”,“语文教学其实就是释放、扩大存在于两个主体之间的张力的过程,张力存在于所读文本和教师、学生以语感为主体的前理解的落差之中”,“张力的释放、扩大过程其实就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也即“精神碰撞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潜能、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悟力在对话中被激活,被激发”的过程,“张力”是语文学习的“精神动力”。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关于语文教学的视角。杜威说:“张力可以产生能量,完全失去对抗性则无法促进正常发展,这是两个相似的事实。一般说来。我们都认为,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之间的平衡构成了事物的理想状态――但前提在于不利条件和被阻碍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并不是十分随意,毫无关系的。然而,产生的不仅是数量上的,或者说更多的能量,而是质量上的从能量向表达思想的行为转化。”(《艺术即体验》)杜威关于张力是如何源自对抗,又如何产生能量转化为思想行为的论述,似可以作为宋运来“张力语文”的理论支撑。

“张力语文”作为一种新的视角,使我们可以从一种积极的、乐观的、主动的态度来审视语文教学,自觉、从容处置各种教学中的矛盾和对抗。人类作为一种理性的动物,理性包含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的极端是把手段当作价值目标,价值理性的极端则有可能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当语文教学一味强调工具价值时,于是我们看到以标准化考试作为唯一检测手段,这是一种比八股文还要机械刻板的检测手段。由此,应试成为教学的目标,语文教材的理科化、语文训练的习题化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语文成为没有内在冲突和对抗的冰冷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学即是对知识体系的分解和剖析,语文教学以灌输和记忆为特征。这种语文教学既无智力的挑战,又无情感的共鸣,必然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觉得力不从心。

语文教学如果片面强调“人文性”,则丢掉了“语言”这个核心,抽掉了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定性。文本的架空分析,精神的拔高彰显,意义的虚夸,价值的虚构,虚张声势的政治说教,使语文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诚然是“人文”的学科,但此“人文”是语言的人文,而非其他。“文以载道”“文以言志”都不错,但前提须为“文”。人是符号的动物,语言是思想的家,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与人的生命成长血肉相连。而且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教学,它的思想性及文学性均无法体现,语文教学也就没有必要。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当语文教学中没有知识性的训练和累积,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就是一句空话。学校教育倘没有考试作为检测评价的手段和反馈导向的信号,一厢情愿的理想和一哄而上的热情只能催生空想虚夸的大话和精神思想的泡沫,结果是语文教学事实上的消失。

宋运来的“张力语文”,揭示了语文教学中丰富的内涵: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人文与工具,预设与生成,多元文化与主流价值,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顿悟与渐进,思想与文学,规训与陶冶等。他正视这些矛盾和冲突,不回避,不掩饰,不执于一端,也不期望冲突终结。他以一种大视野和辩证思维,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理想而不理想化,现实而非实用化,驾驭这些矛盾冲突,组合教育的资源,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情感伴随礼会化的进程,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碰撞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宋运来的“张力语文”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文化自觉走向教育思想成熟的过程。因为有其过程,而非灵感一现的结晶,所以“张力语文”有其丰富的内涵。语文首先是一种生活,源于生活中的感觉并在生活中丰富和深化这种感觉,从而构成人们的精神生活。同志认为,文科应以整个社会为工厂,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数理学科的根本点。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已有知识体系的接受,而是在“面对现实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表达中学习和感悟着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如何恰如其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宋运来的“张力语文”起步于感性语文,他使语文教学基于感性而不是基于知性,这符合语文学习的认识规律和儿童心理发育成长的特点。宋运来由“感性语文”过渡到“体悟语文”,这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导人本质,知识教学推动人的成长,让语文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章福人生。这依然是一种感性的活动而非理性的灌输,他把这种感性上升为美感。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成中英说“美的经验是一种感觉经验,但不是任何的感觉经验,它是一种能引发个人喜悦的感觉经验”,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感性的,又是通过体悟而达到审美的感觉,美感的重要标志即是“个人喜悦”,享受阅读的幸福,从而激发成长的潜能。

宋运来说,“若基础教育阶段的同仁们都在操着唯有‘过度’学习才能取得优良成绩的法宝,却有意无意扼杀了学生未来学习潜力的发展”,则“师将不师”。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求知’是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求知’不等于‘成人”’。宋运来痛切地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积弊:语文不能给学生以兴趣,甚至泯灭了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不能给学生幸福感,语文教学无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无补于未来的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构建、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的丰富没有多少关系,与学生生命的成长、人生意义的追寻没有多少关系,语文教学完全陷于盲目性、缺乏自觉性。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它的教学是通过美感直接作用于心灵的,杜威指出“它所引发的喜悦美感对象是直接在我心中引发的,而不是我的心智基于实用或道德的要求而引发的”,因此,语文的学习是体悟的。杜威进一步指出认知是基于范畴来决定特殊经验的合法性,故为决定性判断;美感则由特殊经验来寻求普遍性,显示心灵自由反思的能力,故属于反思性判断。杜威的论述可以启发我们看清科学与人文的分野,进而明白语文学科的“体悟”性。

语文教学要“带领儿童走进生活的语文天地”,要“回归儿童绚丽多彩的生活世界”,宋运来认为“无论哪种语文教学”,“尊重儿童,呵护儿童则是第一要义的”。杜威发现成人世界之外有一个儿童的世界,这一发现被称为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发现。儿童既然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怎样对儿童的语文学习提供理解和帮助?儿童心理既然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的引导怎样才能契合儿童的心灵成长需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儿童的思维特点,尊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培育儿童的审美趣味,提升儿童的道德水平和语文素养,放飞儿童的彩色梦想,关怀儿童的生命成长与进行主流价值的导向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儿童心理有什么特点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语文学科有什么特色呢?同志说,诗歌要用形象思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科学家用三段论,文学则用图画说话。显然,语文教学一定要用形象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用想象丰富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在培育和提升学生审美感觉和能力的同时,促进儿童左右脑思维功能的平衡发展,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为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必然是形象的,它使语言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表达。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言语的习得,要使学生语言的运用恰当和得体。所谓“得体”是要考虑语言表达的对象、目的和环境,语言要有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无论是口语或是书面语言,都要注意措词的分寸和特定的语境,以及不同文章体裁的不同风格。同志曾说,语言这东西不下点工夫是学不来的。他提倡学点儿语法、修辞、逻辑,要求语言的表述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当代高僧茗山法师有两句名言:“最好文章是恰当,最高人品是自然。”这两句话或可印证宋运来“人体语文”的主张。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较为主张儿童写出“真情实感”。这固然不错,但我们是否忽略了“真知灼见”?要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合乎语言的规范和思想的价值性,而这恰恰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重点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因为这是儿童不能自发生成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育,并通过语言训练使之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语言;课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58-04

【作者简介】龚海平,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张家港,215600)副主任,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语言教学理念,从来就不是什么虚无的东西,而是语言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智慧结晶。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语言教学理念并不等同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课程构建理念。比较而言,前者属于应用语言学中教学论的范畴,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而后者则属于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属于教育学中课程论的范畴。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起色不甚明显,多半与高中英语教师热衷于、也满足于应试教育,而轻视或忽视语言教学理论、理念的学习和应用有关。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能否走出一条既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的科学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课程实施理念。

2015年5月中旬江苏省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总决赛)中,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洁老师获得特等奖,这一方面得益于她厚实的英语语言专业功底和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她在教学中成功地践行了当代语言教学的最新理论。

本文就张洁老师参赛时所执教的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四模块第一单元阅读板块的“advertisements”的教学中如何践行当代语言教学新理念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前语篇学说”的运用恰到好处

语言学家widdowson所创立的“前语篇(pretext)学说”主张通过激活读者的前语篇,准确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和获得对语篇中词语确切意义的推断与理解。该学说认为,前语篇与语境相同,是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条件;语篇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匹配作者前语篇意识的过程;语篇阅读理解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契合。英语教材的编者在编写语篇文本时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文本的内容是否与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语言能力、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相适应。换言之,经过教材的编者编写、选择与加工后的文本内容都是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这就意味着,在学生还没有进入英语文本的学习之前,他们的头脑中实际上已经储备了与即将学习的文本内容相关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因此,“读前活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激活学生的“前语篇”――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龚海平,2014)

张洁老师正是这么做的。这一课的文本主题是“advertisements”,但是张洁老师并没有像许多高中英语教师那样一上课就下达“任务”(task),让学生进入文本的阅读,而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连串的广告,然后通过提出“whatdidyouseejustnow?”“Howmanyadsdidyouseejustnow?”“Couldyoutellmesomebasedonyourmemory?”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了话语交往活动,在此过程中自然呈现课题“advertisements”并板书标题。接着,她又提出“Sinceyouaresofamiliarwithads,couldyoutellmewhatanadisaccordingtoyourunderstanding?”这样一个有一定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揭示“广告”的功能。

这种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教科书的知识世界相连接的做法,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前语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功能和价值,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已知英语词汇、句式结构来真实表达思想活动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话语交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恰到好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医治“填鸭式教学”(pot-Fillinginstruction)的一剂良药,因而也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别重视和倡导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发生、意义的建构、概念的形成要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要体现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就“advertisements”的文本教学而言,是直接地向学生传授“advertisements”的功能和种类的区分,还是通过激活学生关于“广告”的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这是“填鸭式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水岭。张洁老师采取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策略。

张洁老师仍然通过师生之间的话语交往活动,循循善诱地与学生展开了下列交流。

t:payattentiontotheadsontheleft(ppt左栏).whatdotheseadshaveincommon?

S1:theywanttosellussomeproducts.

t:Yes.andwhataboutthiswebsite――Ganji(“赶集网”)?whatdoesitwanttosellus?

S1:aservice.

在此基础上,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theseadsthatwanttosellusaproductoraservicearecalled‘Commercialads’,sotheymustbepaidbysomeone.”和“there’reanotherkindofadscalled‘publicserviceads’.theyareoftenrunforfree.”概念,顺利完成了对“pSas―free”和“Cas―paid”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他们在课堂上是主动思维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他们在课堂上是积极思考的,而不是消极等待的;他们在课堂上是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而不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总而言之,他们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课堂的奴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性”与广告的“社会性”“情景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学生凭借自己对“广告”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主观性),辅之以对课堂教学中张洁老师播放的有关“广告”的视频(情景性)的比较分析,最终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pSas”(publicServiceadvertisements)和“Cas”(Commercialadvertisements)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广告社会属性(社会性)的完整认知。

事实上,这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还体现在张洁老师板书的思维导图之中。她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通过ppt一次性地呈现文本的内容与结构,而是根据文本教学的实际进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建构,让学生最终对“advertisements”的认知脉络一目了然。

三、“全语言教学理论”的运用恰到好处

被称为“全语言教学之父”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Goodman(1986)在秉承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媒介的思想同时,认为不能仅仅为了学习一种语言而学习这种语言,学习语言就要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Goodman的这一思想,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倡导的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理念也是完全合拍的。语言的学习如果与文化的学习相分离、相割裂,那么是很难唤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的。大凡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兴趣不浓,往往都不同程度地与文化学习的缺失有关。(龚海平,2010)

那么,张洁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又是如何体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的呢?

在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张洁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Doyouthinkadstellusthecompletetruth?”,接着又提出“Haveyoueverbeentrickedbyanycommercialads?Shareyourstorywitheachother.”然后,她向学生传达了“Falseadstobefined,suchasCresttoothpaste,finedcloseto6.03millionYuan.”这一因商业欺诈而被罚款的消息,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广告,提出“Don’tbeaslavetothem.”(这里,“them”在语境中指的是“advertisements”――作者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理论”所倡导的语言与文化学习的结合。如果说张洁老师向学生提出“Doyouthinkadstellusthecompletetruth?”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那么提出“Haveyoueverbeentrickedbyanycommercialads?Shareyourstorywitheachother.”这样的问题,则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相结合,因为在“Shareyourstorywitheachother.”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大脑去主动进行英语思维活动,自主编码、加工并输出自然、真实的话语信息,尽管这种编码、加工后的话语输出未必就十分规范、得体、适宜。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运用恰到好处

作为《课标》竭力倡导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路径,“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已经广为应用。但是,诚如笔者曾经指出的那样,“唯任务”与“伪任务”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恐怕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的特征并不十分清楚。

语言学家Skehan在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一书中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应该具有五方面的基本特征:意义是首要的;有具体的交际问题需要解决;与真实世界中相类似的活动存在某种联系;完成任务是首先必须考虑的事情;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评价要根据任务完成的结果来进行。(龚海平,2015)

可见,只有让学生真实地用语言去做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张洁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向学生布置的任务是“workingroupsoffour.Choice1:Designanadformyclub――Jessy’sDiYclubinordertoattractmorestudentstojoinmyclub.Choice2:Designanadforyourschool(nanjingZhonghuaHighSchool)inordertomakeitbetter-knownbythepublicandattractmorestudentstostudyhere.”(这里,Jessy是张洁老师的英文名;nanjingZhonghuaHighSchool是“南京市中华中学”的英译,即上课学生的学校――作者注)

张洁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不仅完全符合上述五个基本特征的要求,而且“任务”的设计具有真实性(真实地设计广告)、可行性(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已经学过了DiY,因此不会难以理解DiY的功能和意义;学生就在南京中华中学就读,完全熟知自己的学校,为自己的学校设计宣传广告,可谓“得心应手”)、开放性(“任务”的设计没有框框条条的规定,因而为学生拳脚的施展留有了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英语思维活动)、合作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既有利于同伴互助,又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还有助于对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英语语言实践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选择性(无论是为Jessy的DiY俱乐部设计招募成员的广告,还是为南京中华中学设计宣传广告,完全听由学生选择,这既体现了选择性,也体现了民主性,因而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广告设计之中)。

同时,张洁老师为了避免学生广告设计过程中的“无的放矢”,对这一“任务”设计做了精准的预设。她通过ppt呈现了上述广告设计的关键提示语,即Layout、Logo、Slogan、Briefintroduction和pictures,而且指出“astohowtodesignagoodad,youcanturntopage17forreference”。

张洁老师的这一“任务”设计,确实是独具匠心。事后,学生的广告设计展示和点评环节也进一步表明,这一“任务”设计是科学的,因而学生完成广告设计的质量也是很高的。

综观张洁老师的这一节课,可圈可点之处绝不仅仅限于以上四个方面。她的流畅、地道的英语口语,她的简洁、清晰的教学流程,她的要言不烦、布局合理的板书设计,她对英语高级词汇与复杂句子结构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她的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近乎与学生聊天般的教学风格,无不给学生、观摩教师和评委留下了极其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总而言之,于学生而言,听张洁老师讲课,无疑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仅仅是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于作为评委的笔者而言,有理由相信江苏高中英语课改呈现更加绚丽美景的一天怕是不再遥远。

五、结语

一节优质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对执教者所奉行的教学理念的精彩演绎。因此,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课所暴露的深层次的问题,无不是因为执教者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理念的缺失而显得如同“无根之萍”,浮于浅表,底气不足。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又想起了两年前应约为《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撰写的《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总结与反思――写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之际》那篇文章。文章在第三部分“努力方向”中呼吁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纠正理论虚无主义倾向”,指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能否从课堂教学的‘自为’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再从‘自觉’状态走向‘自由’的高度,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踏实实践,而且需要扎实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作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Goodman,KennethS.what’swholeinwholelanguage?[m].portsmouth,n.H.:Heinemann,1986.

[2]widdowson,H.G.text,Context,pretext:CriticalissuesinDiscourseanalysis[m].oxford:Blackwell,2004.

[3]龚海平.“前语篇”学说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08).

[4]龚海平.全语言教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9).

[5]龚海平.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总结与反思:写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之际[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1).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4

2.构建书香校园滋养儿童心灵林爱花

3.新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叶桂红

4.注重教育艺术是教育工作成功的秘诀伍美初

5.和谐的师生关系离我们还远吗纵莉莉

6.后20%学生"语文学情"调查与对策的研究金妙红

7.走进新课程的钥匙——评《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王福华

8.德智相融课堂建设的构想及实践余浩

9."教""学"相长"智""趣"合一——浅谈构建小学数学"智趣"课堂中的误区及对策刘张建

10.农村教师如何『修自己的文化底蕴蓝月智

11.我请学生来评课肖立山

12.平凡的爱,幸福的源泉韩继红

13.教师赏识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胡赛姿

14.浅谈数学课的情境教堂刘丙文

15.为学而教,构建生态课堂吴栋岭

16.用有效质疑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许洪燕

17.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周小燕

1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吕燕玉

19.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顾其君

20.情境,让课堂灵动起来——论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张秀娇

21.追求有效的朗读教学韩莉梅

22.趣学巧练乐中求知——谈拼音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李丽

23.关注课堂加强指导——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写字教学龚海英

24.阅读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张申更

25.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李云芳

26.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杨堂琨

27.张扬个性放飞灵性王金兰

28.让孩子回归情感的人性"天堂"杨银萍

29.巧学景物文章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浅析七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吴朝华

30.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个途径农玉梅

31.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陈征

32.小学作文教学创设情境的思考罗小平

33.小学作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杨玉霞

34.让儿歌叩开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大门徐媛

35.生活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作文教学随笔徐迎梅

36.巧妙引导学生写好日记张小荣

37.让儿童在作文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高峰

38.落实"四个注意"实现"两个确保"——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谢汉樱

39.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杨树松

40.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初探万小燕

41.小学教学参考浅谈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候素芳

4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黎国明

43.在生活数学化中培养学生能力郑桂英

44.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学习谢锋

45.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内容与方式黎勇坚,温学深

46.善用多媒体,留给学生更多的"飞白"邓胜昭

47.自我领悟自我修正自我巩固——让学生真正成为朗读训练的主人陈玉英

48.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程的评价朱芸

49.让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教学中驰骋黄春红

50.浅议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覃玉珍

1.养成自己的风格段四妹

2.阅读教学:指向目标的徜徉——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关注周婷

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抓实一个『读字许新源

4.浅析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中的四个维度李晓玲

5.浅谈语文学习过程的优化评价张霞

6.以儿童的基石出发——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陈士菊

7.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林秋纽

8.远离"彩色"还以本色——谈小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语音问题祝响响

9.教给学习方法实现主动探究戴美玲

10.让创新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符达仲

11.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陈笑笑

12.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尤文君

13.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有效整合探微江志勇

14.语文教师,怎一个『情字了得?张春燕

15.语文教学内容缺失现象例谈盖鸾英

16.语文课为何患上了"失语症"——对《麋鹿》一课教学的反思张业成,柴彦成

17.个性化理解感悟需要引导点拨许雅云

18.多管齐下,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王亚容

19.老师,您倾听了吗?邱美丽

20.语文课堂:合乎语文教学的情理——李伟忠阅读教学之旅阮蚕僮

21.拨动生命的『情弦江小学教学参考剑鸿

22.让课外阅读『动起来苏伟毅hHttp://

23.一次"偶发事件"带来的思考——古诗《题秋江独钓图》教学片段及反思翁小燕

24.牵手生活让课堂更精彩——我的语文教学追求丁春红

25.训练学生做好语文阅读"批注"随感凌正伟

26.快速阅读知大意细嚼慢咽品精华李艳娜

27.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指导五策略汪水娇

28.从两位教师的教学谈尊重学生童真语言的个性化郑玲

29.走出无效图片运用的误区陈小玲

30.理解重点句不能忘"本"王学进

31.一堂关于『蜗牛的习作课——一次随机习作教学例谈郭仕红

32.拒绝虚假生成让课堂智慧起来许小燕

33.把鸟蛋送回家——《两只鸟蛋》教学案例薛秋丽

34.共情式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张莉虹

35.主题单元背景下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刘春

36.让阅读教学彰显个性郑江琴

37.『偷出情趣『藏亦可爱——《池上》教学设计程明

38.在朗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怡情——《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薛凤麓,卢专文

39.《画风》教学设计王晓梅

40.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案例韦阳玲

41.儿童作文——"笔下生花"的原生态陈昌英

42.作文有效评价的『诗与『意王素英

43.从观察情境入手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洪涛

44.让学生的作文生活化张晓燕

45.激发作文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李云

46.利用教材中的作文因素有效地指导习作陈玉海

47.守望平实有效的作文教学吴要金

48.链接目标与学情寻找写作切入点李玫

49.浅谈村小习作教学的策略李爱华

50.低年级『识字教学四到位朱晓方

51.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效策略探析吴光明

1."归类打包"的语文教学不可取——语文之魂是人文汤民

2.从语言到言语——培养语文素养的旨归孙蕾

3.我的语文好课观丁益华

4.穿越交融在感悟中享受快乐鲜万松

5.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第一次与『第八次张翠萍

6."语文味"让教学绽放生命活力吴丽霞

7.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康清淡

8.回归生活是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源头活水侯丁玲

9.倾听,让课堂变得好美丽——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陈敏敏

10.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冒小阳

11.调控课堂节奏提升课堂效益廖秀玲

12.小学教学参考谈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关注点陆晓培

13.用开放的理念打造活力课堂徐晓红

14.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路越走越宽杨务生

15.创造机智灵动的语文课堂杨玉国

16.让个性化阅读在语文课堂大放异彩唐红梅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5

高等教育

(1)theeffectoftheapplicationofvideolisteningtextsonlistening

comprehension张景京

(3)impactofculturalconnotationonwordunderstanding黄伟

(6)ontheschematheoryinteachingreadingcomprehension徐小靓

(8)thecurrentsituationandcorrespondingstrategicapproachfor

polytechnicsstudentswhoseisnotspecializedandnotmajorinenglish

徐硕雁

(10)大学英语课导入部分的互动性及教育性姜华

(11)英语课堂用语的语用学分析李鑫陈盼

(12)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刘娟

(14)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潘丽萍

(15)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状况及对策研究王静

(17)英语三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和策略王国琼

(18)推进项目教学法构建高职语文与专业课结合的平台姜静

(19)高校微积分的教学浅析林喜季

(20)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方式的探讨邵杰

(22)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张美静

(23)科学发展成人教育的对策探析俞红梅

(24)关于将雷锋精神融入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探索胡丽芳

(25)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李满刘恩锁

(26)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李花孟得华

(27)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陆路李萍

(29)浅谈现代微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体会宋兆齐

(31)“丑”之我见苏敏

(32)高职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王又军

(33)微电影语境短片创作的教与学吴迎君

(35)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辛悦

(36)浅议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颜冬

(37)凝聚班集体向心力建立和谐大学班级——大学生班长有效管理班级的策略浅探张旭

(38)参加技能竞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张亚东郑玉娟孙德刚

(39)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研究邹静兰

(40)人体工程学在展示中的应用班乃明

中学教育

(42)大阅读——学生全面发展的营养品鲍冬梅

(4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偷懒”董海英

(44)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初探黄非冰

&

nbsp;(45)语文教学中“关联作文”的实践和思考蔡登科

(46)作文教学备考策略与技巧冯华琼

(48)“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例谈褚芳芳

(49)让生活的浪花绽放——浅述体验在作文中的运用王恒

(50)让“思维”飞一会——浅谈高三语文课堂留白艺术谭蕾

(51)中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蔡亮

(52)浅谈新课标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冯军梅

(53)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方略戈静

(54)细节之美——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高立志

(55)综合性作文题型引导作文教学改革方向冯兴华

(56)2012年高考作文给教学带来的启示黎静萍

(57)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探讨高尚武

(58)苏北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难和对策杨孝雷

(59)谈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策略葛春荣

(60)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刘军

(61)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韩志勇

(62)中考文言文节奏划分的解析马艳

(63)做一个会激趣的老师李芹

(64)浅析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地位马路

(65)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刘晓艾

(66)朗读对初中生的作用之我见孙子东

(67)高中生不良阅读心理及其优化王美莲

(68)注重教学艺术性,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王万元

(69)课后练习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汪东风

(70)“文”和“言”的完美结合魏杰允

(7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探微杨爱玲

(72)巧用多媒体,优化文言文的教与学杨德东

(73)借助想象、联想,提高教学效益杨家山

(74)回归高中文言文教学彰显汉语语言魅力姚春亭

(75)试论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的误区于千

(76)浅谈排比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有效应用张玲

(77)情在不言中——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赵启云

(78)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赵宗明

(79)作好读书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钟冰

(80)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周成平

(81)巧借诗歌三篙力,赢得作文一脉香——浅谈如何在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朱凯

(82)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周成荣

(83)浅谈本土文化与作文资源的结合朱燕英

&nb

sp;(84)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周云田

(85)读出诗歌情韵来宗玉波

(86)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程长胜

(87)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中的运用贾兴艳

(89)“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张海莺

(90)立体几何教学之我见曲显明

(91)树立创新教育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阮秋月

(92)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高宏军

(93)初中数学期末复习技巧例谈吴月军

(94)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肖云

(95)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朱秀华

(96)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徐晓霞

(97)数学后进生问题的对策思考仲其龙

(98)农村英语“后进生”产生原因及其转化途径陈洁

(99)例谈初中英语听力阶梯式教学陈国强

(100)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陈连红

(10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浅析陈丽

(102)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黄斌

(103)实施任务型教学,创建精彩课堂李洪英

(104)浅谈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高锦兰

(105)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李义满

(106)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答题策略黄德志

(107)初中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研究李慧

(108)我的学习我做主——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汤晓蓓

(109)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马宜江

(110)浅谈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教学王辉

(11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陆洪燕

(11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许朝银

(113)如何让语法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黄斌

(114)九年级英语复习备考策略浅谈张玲

(115)初中英语教学中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策略王薇薇

(116)新课程教学中政治教师切忌“穿新鞋,走老路”翟新鲜

(117)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李铁

(118)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究齐洋生

(119)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王永波

(120)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裘建

(121)探求初中地理教学的“三模块教学

”杨梅

(12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陈金凉

(124)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培养的方法李云

(125)高三物理复习课之快乐小攻略李小明

(126)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王达浩

(127)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傅丽华

(128)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策略任利军

(129)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洪秀玲

(130)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崔世林

(131)浅谈提高初中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钱书江

(132)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徐军

(133)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许波

(134)高中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再认识杨登轩

(135)浅谈在体育课改中如何提高高中女生的运动兴趣刘琼

(136)如何解决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王洪梅

(137)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杨伟琳

(138)谈肖像素描方法周游

(139)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校本推进策略的研究黄秋雁

(140)见仁见智各千秋郭莲

(141)浅谈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华翠芹

(142)试论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发展的瓶颈及对策顾建忠

(143)高效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零玉英

(144)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孙祥

(145)班主任的人文管理艺术张金丹

(147)浅谈新形势下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策略陈志斌

小学教育

(148)教学中要注重细节陆文霞

(149)激活创新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白兰花

(150)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话郝妍

(151)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感悟贺秀

(152)架设小学生“作文”和“新意”的桥梁季文修

(153)聚焦“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鲍俊武

(154)创新教育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尝试陈远俊

(155)语文美育思想研究付金风

(15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姜玉君

(157)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王正婧

(158)创新内容,改变形式,不断提高学生日记写作水平葛希波

(159)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徐思花

;(160)研究习作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华学红

(161)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王素君

(163)农村小学生作文思路拓展的几点思考李桂芝

(164)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浅析李尚海

(16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李永明

(166)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之我见林素霞

(167)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刘庆庆

(168)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作文教学初探马学瑾

(169)小学语文教育对张扬儿童自塑个性的研究李金跃

(170)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钱瑜

(171)探讨小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施淑梅

(172)联系生活实际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史林艳

(173)书香润泽校园,阅读充盈生命——关于小学阅读指导的几点思考施彩华

(174)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魏志东

(175)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许东

(176)学以致用为根本黄红兰

(177)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杨颖

(178)广开言路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薛玉珍

(179)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周月侠

(180)如何让阅读教学高效张小飞

(181)构建以评价为主导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吴英

(182)挖掘生活源泉优化作文教学朱荣梅

(183)优化小学写作教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杨志权

(184)走进文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朱作梅

(185)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简探陈士高

(186)智慧应答成就精彩课堂孙华峰

(187)用趣味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丁平

(188)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李伟杰

(189)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顾建芳

(190)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扈善国

(191)打造小数数学高效课堂刍议毛志林

(192)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李杰

(193)把握“五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谢怡梅

(194)小学数学教学浅探孟令巧

(195)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王玉东

(196)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验证、拓展能力严正光

(197)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钱永梅

(198)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杨丽娟

(199)试论体态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蒋蓉蓉

(200)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章慧

(201)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究殷艳

(20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朱晨霞

(203)浅谈课堂评价的激发作用赵宝森

(204)在沟通中寻求和谐——浅谈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陈永红

(205)向往“至圣”的道德理想境界——由《中庸》的一句话想到的郑丽芹冯兆海

(206)整合电子白板技术,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新平台黄勇

(207)用语言浇灌,以情理育人——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李勇

(208)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罗晓明

(209)在情境中激感的火花孙佳

(210)开展游戏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田原

(21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谢祥斌

(212)浅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张美红

(213)试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张素美

(214)浅谈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谢环

(215)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例谈陆卫

(216)农村小学美术课改十年后的思考冯素云

(217)多途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张淑华

(218)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赵彩凤

(219)爱是一种责任石云秀

幼儿教育

(220)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王玉春

(221)简谈如何进行刚入园幼儿的教学工作常媛静

(222)阳光体育快乐体验方娅萍

职业教育

(22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黄喜超

(224)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程迎春

(225)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丘素珍

(227)听说读写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运用策略孙国军

(228)不仅仅是生命活力的颂歌——刘成章《安塞腰鼓》创作风格解读郝雪琴

(229)中职语文兴趣教学——《雷雨》一文课堂教学的尝试张峰

(230)比较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例谈郭菊兰

(232)谈谈中职数学的分层次教学谭鹏

(233)做好职中毕业生就业指导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功能金霞

(234)浅谈几何形体在素描学习中的作用金书芳

(235)运用图书馆资源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写作林慧

(237)谈中专生静物素描训练方法蒋成瑞

(238)?ahref=""target="_blank"class="keylink">陈

畚谋镜闹魈逍约捌湟庖宓纳??杨科

(240)研究性作业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刘芳

(241)浅谈钳工实训安全教育孙宏林

(242)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动力——幼师地理课堂教学克服学生学习障碍的实践与思考武洪川

(243)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孙玉锋

(244)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项目教学法崔涛燕子连

(245)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张建伟

(247)小议中职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张军

教育探讨

(248)《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毕红书

(249)《家》教学设计李素芳

(250)《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潘玉蓉

(251)《学棋》第二课时汤维克

(252)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吴新华

(253)《二氧化碳的功与过》教学设计翟其君

综合文稿

(255)浅谈怎样做好女工工作袁金蓉

(256)小组工作在涉外收养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邱文婷何丽菲

(257)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闫彬

(259)关于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关关系的论述许云祥

(260)浅谈陶瓷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曾良焕郑永泉陈炎良

(f0003)《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刊投稿须知无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6

[关键词]语文名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得方法。”[1]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等策略的总和。恰当的语文教学方法能够使语文教师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能够提升教材及其他语文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

在当代语文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中,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改革开放以后,长期的探索造就了一批名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语文教育领域影响深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坛探索教学艺术的热情有增无减。我们需要冷静沉思:教学之法,探其根本;一招一式,尽求其妙。

一、李吉林的情境派教学方法

李吉林等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李吉林老师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概括为:“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3]

这一法则依据人的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的观点,强调个性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智力活动,而且要通过情感的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创设情境即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手段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习的情绪。参与各类活动指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操作等活动,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总结转化就是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

情境教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法

情感派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常取启发式、导学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4]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是于漪、欧阳代娜,于漪老师的著作《语文教苑耕耘录》于1984年出版,标志着“情感派”的诞生。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情感派课堂教学体现出的特点:一是立体化多功能效应,多项新的师生关系,灵活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常采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多种教学手段。语文课积极追求文化精神,“运用古诗词营造文化氛围”,“引用文论、诗评强化文化底气”,“用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来拓展文化领域”。教学语言“追求生动亲切”,“追求词采丰美”,“追求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追求纯净严谨、富有逻辑性”。[5]

情感派主张把引导学生“思”放在重要位置。于漪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释—再生疑—再质疑—再解释”。于漪老师的以上主张,比较符合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规律。

情感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情感派第一次从理论上突破程式化的束缚,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先教什么知识、后搞哪些活动未作具体的表述,从而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在我国语文教改的历史上将永留光辉的一页。但是,中学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情感派”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关注不够,这是一个突出的弱点。此外,过分强调“语言因素”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对语文教学中很多因素的教育意义关注不够。

三、钱梦龙的导读派教学法

“导读派”是针对语文教学长期沿袭的“讲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和“读”构成“师生互动”。[6]导读派教学法的创立者是钱梦龙,其代表人物还有蔡澄清。1985年,钱老师的著作《语文导读法探索》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形成。

钱梦龙老师系统阐述导读法教育理论——“三主四式”。[7]三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循序展开的四种课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提出了教师由“讲”变为“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的主张。“自读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操作流程为“初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教读”不是着重于“教课文”,而是“教会学生自读”。教读的基本原则是“能级相应”;教读的基本方法是“指点一下”;教读的策略是铺设台阶:“设标——达成——引发成就感——再设标——再达成——再引发成就感”。“复读”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一种综合阅读评价训练,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复读,或把相关的课文组成一个“组合单元”进行对比复读。导读法追求“教学的人性化”,“教学的民主化”,“教学的科学化”,“教学的艺术性”。[8]

钱梦龙老师“在我国语文教育历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定位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地位,而且大胆地把学生定位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对我国传统师生观的巨大冲击。”[9]它标志着我国教育思想的巨大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读式”符合现代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中“深化教学”的要求,给我国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宁鸿彬的思维派教学法

“思维派”主张发扬孔子“愤”“启”思想,反对在教育活动中“惟书”、“惟师”的倾向,“主张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为主旨”。[10]代表人物是宁鸿彬老师,1989年,其著作《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正式出版,标志着研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的诞生。

思维派教育理论主要有:“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教育理论”和“宁式教学三原则”。“未来教育观”主张教育应有预见性,要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着眼,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结构“实、博、专、新”;能力结构包括语言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心里品质包括顽强意志、谦虚勤奋、谨慎细致、独立性。“创造性思维教育”理论主张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语文,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宁氏教学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三不迷信”指“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个欢迎”指“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三个允许”指“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11]

宁鸿彬认为“文章要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要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要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掌握”。教师只在“指导”上下功夫。提出“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五步阅读教学程序教学法。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贡献在于:着眼未来,建立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教学机制;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品质三方面思考和界定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关于思维品质培养具有可操作性。运用此法容易出现点多面大的现象,要注意课堂的有效调控。

五、魏书生的管理派教学法

管理派教学法由育人、管理、教书三部分组成,“育人”强调教学民主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自强”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管理”强调“量化”,强化责任、合作和效率感。“教书”创建“六步课堂教学法”。代表人物是魏书生和张富。

魏书生老师认为调控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建立“计划执行系统”、“监管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计划执行系统”要求“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监管检查系统”包括学生纠正错误的制度、培养效率感的制度和组建合作小组的制度;“总结反馈系统”包括“个别讨论反馈”、“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和“进正反馈”四个子系统。

魏书生提出“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站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和“四分三度”教学模式:分评价级,分组结对,分学课和习课,分读、做、比、改四步;加大密度,提高速度,注意适度。

管理派重视管理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自学,体现“先学后教”;看到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理论上竭力主张教学民主;注重效率,符合时展的潮流。但在教学活动中,过分注意学生学习的“量”,而对学习的“质”关注不够。

六、洪镇涛的语感派教学法

“语感派”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洪镇涛,他提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入点,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具有“提示性、释疑性、补充性”,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针对以往语文教学理性分析多的弊病,洪老师提出:“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惟一途径。

在以上理论主张的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改革实验,语感派形成了以语感训练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即“四步语感训练教学模式”:“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12]

语感派第一次从理论上定位老师的“讲”;深刻地指出“感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较早地提出了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把学生的“思”放在重要位置。这些贡献表明语感派的远见,其主张符合世界教改的潮流。但其片面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精神。

七、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法

“大语文教育”思想体系: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训练。

大语文教育思想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语文教育要广泛联系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要着眼于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认为语文教育应包括四个系统:课内语文教育系统、课外语文教育系统、社会语文教育系统、家庭语文教育系统。张孝纯老师是大语文教育观在我国的倡导者,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整体教育”是指语文教育要关注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美育熏陶,听、说、读、写、思五方面不可偏废。“完整结构”是指以课堂语文教育为轴心,强化语文学习环境的积极影响。“重视训练效率”主要是指语文教育不能只关注数量,更要重视训练的质量,提倡“精讲巧练”。呼唤语文教师应做读写“教练”,莫做文章“讲师”;教大语文,育小能人。此模式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立体化、动态化、多彩化的过程。立体化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时结构的多元化。动态化即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动脑、动情、动口、动手,结合课内训练开展系列课外活动。多彩化是指教师教学方式、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反对程式化教学。“大语文教育”的教学结构由“一体两翼”组成;主体是课堂教学,两翼是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

大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冲出封闭的课堂,走向无限的生活,打破了我国千百年来固守的教育观、人才观,对我国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产生广泛的印象。它从理论上全面界定语文教学过程,对语文教学效率给予极大关注,都是难能可贵的。但其“精讲巧练”、“育小能人”的提法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八、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

“快速作文教学模式”为杨初春老师所创立,他在《实用快速作文法》中具体阐明了这一教学思想:“‘快速’、高效’的目标观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前提和动力。贯彻始终的民主思想是快速作文成功的保障,也是实现语文创造教育的必备条件。科学有序的方法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素质的系统工程。”[13]快速作文教学的方法可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基础训练”、“思维训练”、“速度训练”、“技巧训练”和“综合训练”。“四法”:“写作周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游览自改法”和“训练分步达标法”。“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和“理论指导型”。写作实践课型分为两种:“单课时课型”是指一节课的写作实践课型,基本结构是“命题——写作——讨论——小结”;双课时型是指两节课连起来上的写作实践课型,基本结构是“命题——写作——讨论——评论——修改——总结”。“理论指导型”基本结构是“实例导向——方法指导——写作实践——归纳小结”。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训练可以达到“40分钟800字”的目标。

“快速作文教学”第一次在理论上提出并实践“高效”作文教学;提出教学民主在学生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把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肯定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重视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作文的及时反馈。[14]运用快速作文教学法要防止重视作文的“量”而忽视“质”、重“技巧”轻“修养”的倾向。

九、程汉杰的快速阅读教学法

1989年程汉杰老师《高效阅读能力训练》出版,创立了快速阅读教学法。快速阅读教学发的基本理论是“开发大脑论、快速摄取信息论、心理定式论”。“开发大脑”主要是指挖掘大脑潜力。“快速摄取信息”主要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编码、快速扫描、快速筛选信息、快速记忆。“心理定式”即把快速阅读训练活动看作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标题、作者、出处及发表时间、基本内容、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快速阅读教学模式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三项:学生自我调控注意力训练艺术、固定程序阅读训练艺术、快速阅读训练歌诀。快速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大阅读量,并提出一组阅读效率计算公式: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阅读时间(字/分钟);理解率=所得分数÷总分(%);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字/分钟)。

快速阅读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用量化训练实现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科学化;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操作中应防止过分偏重依据生理学、心理学的训练,忽视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特异性问题。

回望名师的语文教学方法,求实、朴素。虽各自体现自己鲜明的教学理念,却又有他们共同的追求:有效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蔡元培说:“通常学校的教习,每说我要学生圆就圆,要学生方就方,这便大误。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不过看个人的个性,去帮助他们作为罢了。”[15]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目中有人,心中有法”。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都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都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思维品质、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268543.htm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5]参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6-108页。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7]“三主四式”是钱梦龙在其著作《语文导读法探索》(1985年)中的表述,后来在《钱梦龙与导读艺术》(2006年)中表述为“三主三式”,“三式”为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

[8]参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第59-7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张承明主编:《语文教学论》,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0]张正君著:《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58页。

[11]参见张正君著:《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63-169页。

[12]张正君著:《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90页。

[13]金非铁著:《对教学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处理》,《语文教学通讯》,第479页,2000(21-22)。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7

在我们小学语文课中,其实词语教学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项贯穿六年的教学内容。细细品读新课标,你也会发现在词语教学上并没有削弱对词语理解的要求,而且提出了易于操作的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在词语教学中,我认为,可以扩大词语教学量,出示以一定关系组成的词组,让这些词语相得益彰,溶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能被学生正确使用或顺利调遣,使词语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它也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扩充,增加词语的广度

所谓“扩充”就是指词语教学不能狭隘地停留在以字解词上,而是以词语为支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以降低难度,来增强词语的广度。这时的词语就起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我市名师陈招桂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她教的《特殊的葬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出示词语:

塞特凯达斯瀑布菲格雷特

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逐渐枯竭生命垂危奄奄一息

(1)第一横词语教学:读准长词语(外国的地点、人名比较长,指导读准、读顺。)

(2)第二横词语教学:读出壮观

(3)第三横词语教学:用你们的朗读告诉大家

(4)你能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在课堂上要现学现用,提高运用词语的频率,养成活学活用的好习惯。张庆主编曾提出:“要重视整体感悟,不要把课文教得很‘碎’,语文要抓住主要的,以它为纲领,做到纲举目张。”以上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这组词语,不只停留在“读顺”、“理解”、“积累”的层面上,而是把目标指向于“言语表现”,让学生以词语为支点、纲领,连词成句,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掌握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二、挖深,开掘词语的深度

所谓挖深就是指在词语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读通和理解的层面上,还要挖掘出词语中的深层意象,就如同挖井一样,越挖,越感觉到清泉汩汩而出,涌动着生命。如张祖庆老师教学的《我盼春天的荠菜》就是很好的范例。

出示:

嫩蔷薇枝才开放的映山红

青豌豆青枣青玉米棒子

马齿笕野葱灰灰菜荠菜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随机正音)

师:读得挺棒的!大家发现没有,这些东西都是植物,而且是作者小时候吃过的植物。当张洁饥饿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植物――

生:(齐读“嫩蔷薇枝……荠菜”等词语)

师:当张洁饥饿的时候,她能吃到的也只能是这些植物――

生:(接龙读这些词语)

师:饱尝饥饿的张洁,对这些植物,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起再读这些植物的名字――

生:(齐读这组词语)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胡适的学术研究涵盖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他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新时期语文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价值。胡适在很多文章中阐述了自己对语文的观点。经过总结分析,我得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与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效。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语文的课程性质上来看,《课标》继承和发展了胡适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性质

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重大贡献之一便是明确界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他认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工具性和应用性。胡适提出语文是“自由发表思想”的工具,“自由”二字,把语文从单纯的工具性解放出来了,赋予了语文工具性以鲜活的内涵,强调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正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达:“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从教学理念上来看,胡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当时很具有前瞻性,它为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

早从孔子办学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国的办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私塾教育、书院教育为主,教学方式也基本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胡适在当时就已认识到,这种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当时的语文教育,尤其在师生关系上,胡适主张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这些教育主张,在当时是极具超前性和前瞻性的。同时对当下的教学也极具指导意义。

胡适的这些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不谋而合,如针对写作方面:《课标》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再有针对阅读方面:《课标》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都是胡适“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课标》中的继承和发展,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提倡的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完成由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转变,而这正是新课改最大的突破。

三、从教学方法上来看,胡适重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和文法教学,他的这些主张在《课标》写作教学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和完善

1.从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上来看

胡适认为善于积累素材,整理思想情感和经验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良好习惯,他认为写作教学要重视素材的收集和真实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学识去写文章。他说,“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它删除的删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作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会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课标》沿袭了胡适对写作教学的教育思想,提倡多读书、多练习,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主张学生厚积而薄发。在这一目标上,《课标》和胡适是最一致的,目标就一个――学会积累和写文章。

2.从文法教学上来看

胡适重视文法教学,他认为文言写作不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他主张写作教学应摒弃文言,采用白话,这也体现了胡适倡导的“实用主义”的思想,主张以写实主义文学代替假文学。

而课标也规定:“对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课标》继承和发展了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胡适作为20世纪初语文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推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9

从教30余年来,张永刚坚持从严执教,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张永刚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了人文学院教学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育人,不断创新教书育人方法

“教学是教师第一天职”。30余年来,张永刚为5000余名学生上过课,并担任班主任等相关职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根本任务。在张永刚所担任主讲教师的系列课程中,文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面广,抽象性强,但面对教材体系封闭、学科理路僵化等问题,要使这样一门理论课程具有活力,难度是非常大的。虽然困难重重,但张永刚仍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中,张永刚立足高视点,引导学生从哲学、美学角度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文学问题,避免空泛地传授知识;寻找新的教学切入点,从现象分析入手,引入新的研究成果,保持教学的趋新性与活力;注重学习方法引导,提出“逆向体验法”,要求学生从对自身创作实践及作家创作心态的体验开始,追溯文学原理、文学命题的产生过程等,以现象引发、推动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保持充沛的讲课激情,始终把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练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2009年,张永刚修改和完善了《文学概论课程改革方案》,印发《文学概论教学学习指导》给学生,尝试参与式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张永刚始终注重教书与育人并重,充分运用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学观,自觉汲取优秀作品中的养分。

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在不断创新教书育人方法的同时,张永刚进一步将教学起点提升到对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能性探讨中,通过基本范畴的厘定、学科有机性的发现,形成宏观视野,并围绕此目标开展了系列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1.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提升教学效果

张永刚完成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与教学对策”、“文学原理新体系教学理路研究”、“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传播与文学理论形态的关联研究”等教研课题,撰写了《以名著阅读为支点改进外国文学教学》、《文学本质界定方式的一种反思》、《知识、方法与思维:文学理论教材的分类供给》等教研论文。在教学中,张永刚将课程讲授重心移到方法、思维培养之上,引导学生从文学理论学科的“元问题”开始,形成宏观整体化和微观细密性思路,实现了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化,做到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其做法不仅恢复了文学理论的有机性和活力,而且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效益。

2.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形成高层次的教学成果

2005年,“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与教学创新”获云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10月,张永刚牵头组建了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研究制订了《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从拓展教学资源入手,对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系统的改革建设,2012年,教学成果“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拓展与社会适应性人才培养创新”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夯实教书育人专业基础

“十一五”期间,以张永刚为负责人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部级特色专业,省教育厅挂牌成立了“云南省张永刚名师工作室”。张永刚积极开展建设工作,在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夯实了学院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基础。

1.开展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曲靖师范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如何提升专业整体水平?”这是张永刚近几年来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2007年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色专业建设中,采取走出去的战略,与上海师大合作,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联合办学点,张永刚教授等5人被聘为上海师大硕士生导师。在此期间,与上海师大合作取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1项,张永刚所在学院教师申报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教育部基金项目多项,通过人才引进、教师外出访学、进修等方式,使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

2.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影响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是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主干教学团队,是曲靖师范学院的重点教学团队之一。张永刚围绕团队建设,大力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2009年,张永刚担任带头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3.以“张永刚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优化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结构

围绕省教育厅“弘扬名师治学精神,创立学校著名品牌,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后继人才,发展云南省的教育事业,做到树立一个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这一指导思想,张永刚带领团队进一步深化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并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新立项的“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任务中,通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拓展学科研究领域、推行教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科组成员在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术研究能力层级等方面更趋优化,已逐步形成了充满积极进取精神与活力的学术梯队,并以此带动了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学科团队的形成,学术队伍整体状态良好。各研究方向的骨干成员,在学科学术研究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4.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是学科的载体,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建设精品课程有助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张永刚负责的《文学概论》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该课程的带动下,张永刚所在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断强化课程监控和应用管理体系,督促课程组从课程建设、网络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012年,以张永刚为负责人的“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遴选为云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从教学模块、内容设计、考试形式等方面做了改革,更好地适应了新的人才培养需求。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教书育人层次

作为云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负责人,张永刚认真组织开展了学科建设工作,以学科建设促进了教书育人层次的提升。

1.“文艺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省教育厅验收

作为“文艺学”学科建设负责人,张永刚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实要求,从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术梯队、提高科研水平三个方面科学、规范、有序地组织开展建设工作。通过建设,进一步凝练了“文艺学”学科方向,优化了学科队伍,该学科于2010年7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2.“文艺学”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文艺学”学科建设中,张永刚进一步拓展了“文艺学”学科视野,深入探索“边疆城市文化”与地方文学、文化资源的契合点,探究文学理论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于2009年12月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拓展了学科领域。

3.带动并组织开展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

由张永刚担任学科带头人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于2011年7月成为“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学位授权学科”,围绕建设目标,在张永刚的带领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体系和基础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拓展了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言学与汉字文化等学科领域研究空间,构建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学科建设模式,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层次得到提升,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学校学科建设和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成果与专业支撑。

通过学科建设及对人才队伍的整合,以学科骨干为主要成员的“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创新团队于2012年9月被遴选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高中语文教学主张篇10

小的时候,我跌打滚爬在农村,村里唯一的小土坡成了我的地标,它带给我莫大的诱惑与快乐;上小学了,有一年学校组织春游,母亲给我三元五角,我们历游南通,从此南通电视塔便成了我心中的地标;长大后,有较多机会走出了南通,于是东方明珠、台湾101大厦便渐次成了我心中的地标;但我知道,还有更高的地标——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那是我心中的未现地标……如此说来,其实一个人的“地标”一直是处于内心深处的,并随着自身的见识面与理解力应运而生。

既是地标,必有设计与构筑。现就我的专业“地标”——“言意共生”语文教学主张的设计与构筑,谈谈它的“来路”“当下”与“去路”。

“来路”:专业地标的设计

这,是一个渐进看“清”自己、生发教学主张的阶段。

我对教学个性追求的兴趣萌生很早,工作后不久曾一度痴迷于特级教师姚琅强的“一点突破教学法”,后来发现语文名家都有自己的教学追求,于是顶礼膜拜,也煞有介事地闭门琢磨,酿制属于我的教学“配方”。曾尝试着把我的语文课堂硬性分割成“读、说、写”三流程。现在回头看看,常常窃笑自己当初的幼稚与青涩。可仔细琢磨琢磨,“读、说、写”这样的块状教学与2011版语文课标“言语运用”的核心要求相比照,倒也不算太离谱。但它毕竟过于机械、缺乏艺术了。因为看不到自我闯荡式研究的前景,于是我越来越焦躁,像一只蒙上嘴巴耳朵的蝙蝠,迷失了方向。我只知道一直在很累地飞,就是没有突破与进展。确切地讲,这是一段混沌状态的教学追求,但时间来得很漫长——十五年。但我以为,这一段时光没有白费,恰恰保持了我对语文教学的热情与主动,恰如四、五岁孩童口中总有无数个“为什么”,所以我不后悔这段时间的“耽误”。我还坚信,人生就像天平,十五年来,一直在天平的一边放些什么;十五年后,就会在天平的另一边收获什么,不必在意一时的倾斜,岁岁年年,那天平早晚会公平的。人生一定不是平面几何,斜路常常是我们的捷径。

直到2009年,我的专业主张才迎到了渐进明晰的春天。南通市遴选名师第一梯队预备队员。想来好笑,我清楚地记得进入预备队的答辩环节,唐铁生、施建平、袁炳飞、许友兰四位导师端坐在评委席,问我的语文主张是什么。我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主张,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主张,但我说出了自己的语文理解:生是语文人,只做语文事。想必让导师们啼笑皆非,但幸运之神终究垂青了我,让我挤进了预备队。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陈杰“人格语文”、祝禧“文化语文”、王笑梅“生命语文”、李伟忠“情智语文”、吴建英“情意语文”、李凤“无痕语文”、薛海兵“格调语文”、俞玉萍“大语文”、丁卫军“简约语文”……师兄师姐们个个主张显明,独树一帜。朱嘉耀团长在我们入队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要求“从今天起,请各位开始梳理总结你的教学思想或主张……”从那时起,我的内心恐慌了起来。

进入预备队之际,刚刚获得全国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有些沾沾自喜,甚至有些得意。导师许友兰似有洞察,一段话让我永远刻骨铭心:“要想成为名师,不光能教好书,还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风格。教学主张,是一个教师的脊梁。”对于一个正陶醉于荣誉中的我来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刺耳的声音。于是,我开始了教学思想的斟酌,如饥似渴地阅读起各路名家关于教学风格的著作,游走在不同名家的个性教学思想之中。诗意语文、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生命语文、情智语文……一时间饱览得“撑胃”。凭着个人的爱好,我在简单语文与本色语文中取舍,因为我一直钟情于这样的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与实践。于是,我着手“炮制”了我心仪的第一稿教学主张——《追求语文教学的“素”与“实”》,满怀成就感地将论作发给了导师许友兰、施建平、唐铁生,发给了南通小学语文“教头”王爱华老师,发给了谦和慈善的国家督学成尚荣所长。就这样开始了自信的等候……

回音悉数到达,王爱华老师第一个来电,一番肯定、一番激励。肯定了我对语文的思考深度,激励我进一步斟酌,一定会找到更贴近自身实际的专业方向。成尚荣所长来电:“‘素’、‘实’构成一个合成词好像不为惯用,你的表述较笼统,四海皆准,与你的教学风格不完全匹配。”唐铁生老师也来电了:“小姜,你的语文专业意识很强,但‘素实’在古今典籍中运用极少,读来陌生,仔细品品还是有意思的,但我有个疑虑,恐怕这样的提法很容易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素实’一词上来,反而轻视了你的语文实践,你还可以再总结提炼。”导师施建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天目湖封闭培训期间与我探索了两个多小时。严清老师也给我“开小灶”,进行了几场访谈……导师许友兰一直没有回音,我带上各方反馈,登门请教。导师满面笑容地听我汇报着各方意见,不时验证式地点点头。当她翻开记录本,我惊呆了,导师竟然在我的文稿中批注了密密麻麻的几千字,原来她已思考很多、很久了。导师畅言:“专业方向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的构想,也非一招一式的移植。它只属于你,只属于你的课堂。近一段时间,我重新观看、回忆了你近五年的公开课录像,剖析了你的教学设计,发现了你的许多个性化做法。教学主张的提炼,不能老盯在别人入时的教学理念上,有时需要回头看。你的教学主张,往往就在你的课堂里。”导师的一番话语像一缕清风拂过我的脑际,我顿感舒心:原来,我在急切中夹杂了太多的奢望,不自禁地跟随了别人的风向,却丢下了自己。

回首,我重新打量自己,重新审视我的语文路。我的课堂有什么呢?一直以来,在课堂内容上我夯实着语文的“本基”,即“听、说、读、写、思”;在课堂活动上我遵循着语文的活动的“质地”;在课堂环节中我着力于读、说、写环节;在课堂深度上我起点于儿童的“视角”;在儿童阅读上我坚持构建着美好的儿童阅读时空,推行“书香下午茶”、“日积月累”等活动。所有这些其实都是语文的最本真做法,我突现灵感,这不就是“本真语文”吗?于是,我铺开了专业设计的第二稿——“本真语文”教学主张。

不久,一张“本真语文”的设计图便放在导师们面前了。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在导师团专题为我们组织的专业方向论坛上,我自信地阐述了“本真语文”的理念与实践。导师们逐一评析,我有幸得到小语界的泰斗李吉林老师的点评:“小姜的专业方向提法很朴实,没有做作,你的‘本真语文’基于语文自身与儿童自身,把握得很准。其实每一门学科,之所以为学科,根源于它的学科性存在。现在关于‘本真语文’‘本真数学’‘本真音乐’的提法很多。我们不妨往深处看,找准‘本真语文’的本真点在何处?我以为就是你提及的‘本真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得意’与‘得言’,你的提法中我最赞成的就是这部分……”导师团团长朱嘉耀先生紧随其后,话语不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得意’‘得言’的提法,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只是当时不局限在教学,既然是专业的‘方向’,就应该有所发展,能否在‘得意’与‘得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这是我不成熟的看法。”导师许友兰又进行了补充:“的确,教学主张应该是不断发展的,可以是前人基础上发展,也可以是自我观念的提升。它没有现成的理论与实践,必须要有前瞻性。当下关于‘得意’与‘得言’这个主题的研究很多,我们必须要更进一层研究才有价值。也可以这样讲,教学主张来源于自身,又在不远的前方。我感觉小姜已经越来越有独特的语文专业感了。”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2010年3月,《“言意共生”: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与追求》终于在导师们的反复论证中写成。“共生”,相依生存,彼此有利,有共存、共建、共荣、共赢之意。“言意共生”不仅着眼于“言意兼得”“文意兼得”之意,更落点于“言”“意”的彼此交融、彼此支撑、彼此相长之实。“言意共生”的教学风景是在“言”“意”新生的双向通途之上。紧紧抓牢“言意共生”语文教学的缰绳,顺着语文教学本真的“来路”与“去路”,“得意”又“得文”,“生意”又“生言”,使得语文教学神形兼备,充溢着更浓的本味儿。

北大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每次的新生第一课上都会问学生“你来北大干什么?”“学知识,错;学方法,错。是学会判断。”回首“‘言意共生’语文教学观”来时的路,峰回路转,风景独特。在导师们的每一个充满哲理的指引下,我学会了审视与判断,学会了打量自己的教学风格,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判断专业方向的本源。三次转身,不算华丽,但很难忘。其实,这样的智慧指引又何止指向于教学主张的确立?静心修身、治学处世,无一不适,可谓是受用一生的行囊。

“当下”:专业地标的构筑

这,是一个不断丰满自己、建构教学体系的时期。

我把从专业主张确定的那一日起到现今,这个不断实践、建构、丰满体系的时段视之为当下时段。在我确立专业方向之后,导师语重心长地说:“经过几个回合的反复研讨,对你过去的教学以及研究已经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梳理,并形成了明确的专业主张。今后要做的就是使主张得以不断地丰满与发展。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登高望远,在课堂与研究上‘走高一线’。”于是,我从两个维度包抄合围,分别是:“言意共生”主课题的申报、研究与不同文体“言意共生”教学体系的建构。

2011年初,“言意共生”教学主张确立。年末,我的课题《“言意共生”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批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2012年7月6日,课题开题,全市有500名教师观摩,论证会辨析激烈,论证充分。从此,以课题为抓手,开始了具体而微的研究。研究方向明确,态势良好,发表与课题相关的文章15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2篇,省级以上发表13篇,与课题相关的公开课及讲座15节(次)。《语文世界》对“言意共生”语文教学观做了一组文章的专题推介。

从真正明晰教学主张的那一天开始,我才猛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的课堂教学竟然有拈轻怕重、喜好教学抒情类文章的偏好。回想起导师团的一次评课,朱嘉耀团长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我们一梯队的学员,尤其是你们评上称号的学员,要敢于碰真挑重,要敢于探索不同体裁的教学,不要老在自己熟悉的圈内原地踏步。”于是,我迅速摆正自己的姿态,走上了丰满自己、建构教学体系的“登高”时段。明细专业方向后的三年来,我执教了小说类文章《窃读记》(林海音)《水》(马朝虎);散文类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萧红);主题阅读《咱爹咱娘》(自编);人物类文章《鞋匠的儿子》《全神贯注》;寓言类文章《伊索寓言》;事理性说明文《假如没有灰尘》……工作室团队分别进行了诗词类、事物性说明文类的教学研讨活动。

“去路”:专业地标的完善

这,必将是一个越发看“轻”自己、不断归零沉潜的时段。

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才能潇潇洒洒地浮起来。我明白:在明晰专业主张的来路时,主要策略是看得“清”自己,这样形成的主张才是由自身生长起来的专业追求。在进行一番探索,获得一些成果碎片的基础上,此时我需要把自己看“轻”,学会不断地归零,把一次次突破当做新的起点,将专业发展的“长跑”变成自己一次次的“接力跑”。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一程短跑中保持最真的心态,投以最纯的情感,跑出最佳的成绩。

沉下去要“安于平凡,不甘平庸”。今后,我将着力于“言意共生”教学理论、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言意共生”语文教学主张的成果。

沉下去要“立足长远,持之以恒”。有人说,成功是一种持续的旅程。我深知,做学问是清苦的,坚守方向,学李吉林老师面壁十年的耐心、几十年磨一剑的意志。我坚信眉毛上的汗水多了,眉毛下的泪水就少了,笑容就多了。

沉下去是“一种丰富的安静”,面对语文教学的跟风现象,保持一种安静;在内心坚守语文的丰富本质,建构起“言意共生”的解读策略、教学策略、阅读策略等。

沉下去是“身在其中,眼在其外”,是亲身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学习相依相生。及时把握“言意共生”语文教学发展动态,找准课堂的研究关键点,一课一得,拾级而上,为专业主张的成果而沉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