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的特点十篇高中语文的特点十篇

高中语文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2:08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三性特点教学方法

现阶段语文界中争论比较激烈的便是高中语文教学,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三性特点”作了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内容上的模糊性特点

这种模糊并不专指抽象画等相关文学艺术当中的模糊含义,准确地说是一种模糊的现象。可以说,对于一件事情进行直白的描述,追求到这件事情的比较深层次之后,发现准确其实并无法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模糊的思维方式却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在物理界中有不准确的原理,在微观世界当中有“海森伯测不准原则”等,那么在语文界中也有模糊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有4个量化的教学目标,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有七个量化的教学目标,六年级、七年级一直到九年级有八个良好教学目标,在高中时期,只拥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他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能力培养、巩固、提高等方面都处于模糊状态,并没有准确的规定。

从高考的考试手册可以发现,针对语文的考试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也就是可以相对熟练地对简单浅显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阅读,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等等。能写出具有议论性、说明性和记叙性的文章,等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题和立意,具备布局等相关能力。可以这样说,高考的考试手册当中针对考试目标的规定是比较准确和清晰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掌握的程度制定具体的标准,从这种角度讲是一种模糊的规定。简单基础的语文知识,高中生已了解,教师可以对之前的基础知识进行不确定性的回顾和传授。高中语文习题当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多种的,也就是具有“模糊性”这一特点。从高中语文范围看,它包括文化艺术、哲学、自然和人文科学等众多不同的知识,无法辨别出哪一个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可以说进一步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模糊性”特点。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

教学目标、内容所具有的模糊性特点和教学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模糊性特点进一步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开放性特点。

1.教材开发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决定了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现阶段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出版了全新的语文教材书籍,这些新出版的教材书都拥有全新的特色,体现教材开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并掌握了一部分教学特点,在相关课程标准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模糊的界定,在实践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对待相关的教学目标,不能只依据规定教学,否则很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但不应当过于随意。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特点。我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性的教学方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会不一样,教学方法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了解自身的特点,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了解学生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从而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化教学效果。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培养、增强学生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习题,同时回顾相关知识点,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根据“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语句,提出全文最后一个“鸡鸣”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段,并通过一个你所学过的古诗反映出这一表现手法的习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情况,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证明高中语文的模糊性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

所谓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上海卷对于全国卷当中固定的基础知识选择题进行了取消,增加了一部分立意题目,同时使用苏教版的省份也出台了一部分全新的考试评价命题模式,这便是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开放性的评价手段,培养并增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被考试手册而限制了教学行为,而应当充分发挥能动性,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让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隐形性特点

所谓思想教育中的隐形性特点,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想教育,但是又不能够从表面上要求学生过于重视思想教育,而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协调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时,应当应用这一思想观点,可以说这体现了各个学科的共性和语文学科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朱秀珍.浅议高中语文教学要“五味俱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2

一、初高中教材的不同特点

白银地区初中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初中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的初中教材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课文按主题组合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单元中的所有课文都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所选取的,这样就有了较为集中的文化信息,读来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2.突出“同类比较”。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探究学习的层次。

3.突出“自主性”。北师大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可比性,将同主题(或同题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展示在学生面前,无疑将引起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便于提出问题,有利于自主性探究的深入。教材在阅读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了一系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4.突出“独特体验”。教材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练习中,不少题目都是从激发学生多元反应的角度设计;在练习与思考、比较与探究、作文和口语交流等多种角度都贯穿着对课标提出的“独特的体验”原则的关注。

(二)高中教材的特点

1.内容富于立体化。教材编排内容注意了学习思维的各方面训练,关注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科渗透的综合性,展现了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等多维一体的学习内容空间,使学习内容富于立体感。

2.多元训练相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关注到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训练与形成、文化积淀与素养修炼。课前的提示、课堂的学习内容、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课外的延伸提高,相关的知识连接,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收集、调动知识来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3.重实践探究性。整套教材编排体系,都在凸现实践探究的学习内容,在阅读鉴赏部分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在表达交流部分里,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法练习;在梳理探究部分里,课外延伸训练;在名著导读部分里,思考与探究,这些内容,无不有效地培训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突出了教材编写重难点,体现了时代精神与要求。

4.开放互动性。教材打破了课程内容和目标简单划一的格局,学生在学习必修的同时,可根据自已个性特点进行选修内容的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体现了课程的多样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时,又要充分地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在互助合作下有效地完成研究任务。这样开放性多元学习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教师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新教材的内在价值。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通过研究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对新课标精神的贯穿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致的,都比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毕竟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有着各自不同的编排体系和特点,加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各自的特点,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怎么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语文老师要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老师只有弄清楚了初中语文教材在知识点设置、要求,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的特点,明确了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的不同要求,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3

1.语文课程性质的要求

语文是目前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一门通过认识文字进而实现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受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也会打消学生的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逐渐下降。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传承我国文化,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

2.中职语文改革的需要

一直以来,语文都被列为必考科目,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很多中职教师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上,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教学内容也是围绕考试题目进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实质,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育部针对这一现象,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教学改革措施,要求中职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以此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中职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语文教育阶段,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中职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在情感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文章是把握程度;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知识转变成图像、声音、视频,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4

1.医学英语中模糊语的功能与翻译

2.eSp还是eGp——普通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看法的调查研究 

3.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中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探讨

5.医学英语的特点剖析 

6.加强医学英语教材建设推进医学双语教学 

7.浅析医学英语的文体特点及翻译(英文) 

8.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9.医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10.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 

11.医学英语翻译特色及实例分析(英文)

12.七年制医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和引导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初探 

13.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14.医学英语与英语医学

15.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16.医学英语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17.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

18.从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及构词特点谈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

19.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 

20.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21.基于科技文体特征的医学英语翻译目的论探究 

22.eSp教学一体化——医学英语课程双向教学

23.医学英语的语用翻译 

24.略论医学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方法 

25.从翻译标准和医学英语特点的角度论述医学英语翻译

26.医学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策略 

27.文化缺失对医学生医学英语翻译技能的影响

28.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 

29.从英语词源角度分析医学英语词汇特点 

30.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社区的医学英语阅读翻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31.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和策略探讨

32.医学英语特点及翻译

33.计算机辅助医学英语翻译及其教学 

34.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探讨 

35.论加强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术语教学的重要性

36.教材使用与医学英语教材建设 

37.试论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38.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暨全国医学英语研讨会内容

39.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得体性处理 

40.我校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41.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42.目的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翻译及解读策略探究 

43.医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44.医学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45.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医学英语的翻译 

46.医学英语的词法特征 

47.本科护生对医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48.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

49.教学型医学英语语料库的应用研究

50.eSp理论视角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51.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52.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53.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增译与省译 

54.浅析医学英语常见的文体特征及其汉译 

55.医学英语语料库在eSp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56.生物医学英语词汇翻译难点 

57.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58.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教学 

59.交际翻译理论与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60.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特点和方法 

61.首都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62.浅谈医学英语的翻译技巧 

63.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相融合的改革与实践

64.医学英语的教学难点及改进建议 

65.浅谈医学英语翻译 

66.基于语料库的医学英语基础词汇遴选及其教学

67.基于“组块理论”的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的实验研究 

68.医学英语翻译中的文化阐释

69.从翻译标准和医学英语的特点论医学英语翻译 

70.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必修课教学初探 

71.论医学英语中人名冠名术语的汉译 

72.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策略 

73.teD医学演讲视频在研究生医学英语翻转课程中的应用

74.医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实践 

75.探索医学英语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 

76.医学英语的词汇特点及翻译微探 

77.提高基础医学英语阅读能力探讨 

78.运用pBL将医学英语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

79.中日医学英语教育的比较及中国医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路

80.浅谈医学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技巧 

81.基于语料库的医学英语词块研究及其教学 

82.浅谈医学英语长句的翻译 

83.医学英语文章定语从句和同位语的翻译

84.医学英语“自主学习+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 

85.关于医学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

86.影响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因素初探 

87.医学院校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88.医学生医学英语素质培养探讨 

89.关于改革医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初步探讨

90.对医学英语教学影响因素的探讨 

91.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及技巧研究 

92.提高医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探讨 

93.医学英语中长句与复杂句的重组与翻译 

94.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95.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

96.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必要性 

97.语料库辅助医学英语教材编写 

98.《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设置及师资建设 

99.论医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00.医学英语词汇-词源与特点 

101.医学英语的文体特征和翻译技巧 

102.略论医学英语翻译的特点 

103.医学英语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初探

104.浅析医学英语的文体特征与翻译方法 

105.加强中医药院校医学英语学科建设的思考 

106.医学英语缩略语的特点 

107.论医学英语学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教材建设 

108.《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 

109.医学英语学习中导致焦虑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110.从语篇体裁角度谈医学英语写作教学 

111.试谈医学英语的特点和教学语料库的构建 

112.移动学习背景下医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113.以“实用性”医学英语教学为基点促进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114.医学英语教学中几个重要因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15.高职院校医学英语的特点及其学习策略的探讨 

116.浅谈eSp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117.拉丁语对医学英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18.从医学英语词源的角度探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词义辨析

119.医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科研读写能力的培养

120.探索新世纪医学英语教学之路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5

【关键词】职高语文学生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86

职业高中比较注重专业技术的教学,重点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基础课程和专业的课程都要学习,但是基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辅教学。职业高中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因此,导致语文这一课目在教师和学生心目更加不受重视,常年积累下来的重技术教学、轻文化课学习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体现在职高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当下,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师不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现状上来说,语文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尽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将语文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那么,职业高中学生都具有哪些的特点呢?

第一,学生的基础较差。职业高中的学生一般都是因为没有考进高中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所以职业高中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偏薄弱,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

第二,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一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习惯的学习方法,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不管是地域差异还是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差异都是非常大的,学生彼此之间的生活、学习习惯,掌握知识的水平都不同。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实施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困难也会增大,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喜欢实践性强、比较有趣的专业课,对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很多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职高的语文教学重视度都不高,所以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比比皆是。而考虑到职业高中的特点,技术性的课程更加注重实践,上课动手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高。两者相比较,职高的语文教学方式就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四,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职高的学生首先在学习上是处于下游的,在学习上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学生甚至被老师忽略,在学习上,对这些所谓的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很多是忽略的。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不认为自己可以学好,看到老师也是逃避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自我放弃,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语文课堂表现出厌烦的态度,这样学习效率一定不高。

在分析了职业高中学生的相关特点之后,我们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地研究语文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第一,侧重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新课标要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要求对于一般高中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达到,而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这并不是说职业高中的学生就不需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了,而是说要把重心往语文的工具性上偏移,先把学生的基础打牢,再去发扬语文的人文。因此,教师要先把字词句这些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的头脑中有足够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深意。

第二,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学生的基础,摸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基础的测试,了解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样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的基础是什么水平,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语文薄弱点在哪里,并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对旧知识进行回顾,不管是词汇还是语法都要要让学生打好基础,还有在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的时候,可以在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第三,丰富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职业高中的专业课所占比重比较大,课堂的实践性也比较强,学生在主动参与当中会更加集中精力。但是对于基础文化课来说,如果课堂氛围死板、教学方式老套,那学生就更没有兴趣、没有激情去学习,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形式方面要多多创新。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职高语文教学的看法,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语文教学,告诉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人的方方面面,影响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对于未来的发展、身心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不能固守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学生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生活处处是语文,多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生活。最后,还要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比如学习数控的学生就可以多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的科学技术,多写一些这方面的作文;学习烹饪专业的人,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就餐礼仪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四,多鼓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要多观察学生,找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励志故事,既可以鼓励学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多传达一些正能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能量是不能忽视的,在语文课堂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先从言语上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这样慢慢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升。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新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刻苦钻研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如何走进语文教学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语文生活,提高语文素养,也谈几点认识。

1.注重学情分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个体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不同;不同个体的生活背景、家长的文化修养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之所以这样提出来,是因为农村学校更具有特殊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状况,也就是学情,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董文静老师在《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课堂教学必须在知晓学生的起始能力水平和已有的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做到心知有差异,但教学无差别,才能实现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2.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新时期的教育思想更加强调"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因为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它以语文知识为内载,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新理念强调"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课堂提倡"授之以渔",教师必须自己会"渔"。

3.正视语文学科特点,是语文课堂教学魂之所系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紧扣"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学生精神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广的"特点,唤起"人文精神"回归;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特点,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一特点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当然,语文学科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理念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教师指导下一步一步的训练,才能揭示规律。其实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能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又能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4.让感受语文的快乐,成为语文教师一生的奋斗目标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7

关键词:课程改革;职业需求;模块教学;评价体系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五年制高职的课程特色、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形成,办学优势逐步显现,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五年制高职课程建设的主打课程――语文课程建设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已明显滞后于其它课程。强化新形势下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语文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的现实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高新时期高职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对高职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培养自身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适应今后职业岗位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课程建设必须围绕学生就业创业的始终。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学研究专家,“实用,够用,管用”理应是我们的教学追求。由于职业岗位的不同,语文课程的设置要求应当有所区别。如工程技术、装饰装潢类的学生必须看懂并能够写作产品说明书;医药卫生类的学生在看懂药品说明书的情况下还应该具备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司法、商贸、艺术等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的标准要求更高。为此,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建设要坚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要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要坚持基本要求与多样选择相结合,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各类专业,精选学习内容,改革学习方法,使全体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点困惑

最近几年来,有关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已经在理论研究上逐渐得到重视。各种关于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论坛经常出现,但实质性的东西不多,实战性的指导缺乏。理论的重视如不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这样的理论也是空头的。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机对接,此困惑之一。

现实教学实践中,鉴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许多学校一味重视专业建设,轻视语文类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语文课程开不开设并无定规。很多五年制高职院校为了应付各类教学检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或者第二年还开设语文基础课,但和专业相关的语文类课程基本形同虚设。笔者平时曾多次走访多个五年制高职院校,除了几所文科类的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把开设语文课程特别是专业类语文课程当作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填充物”和“替补队员”,其中不足50%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限选课,不足38%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全校的公选课。受“2+3模式”的影响,在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农、理、工类专业中,语文类课程在两年后的开设率为零。基础语文与专业语文如何实现五年一贯制,此困惑之二。

由于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一味重视专业课程开发,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师资力量配备强大,许多原来的语文教师为了自身的生存,也改行考取了各类专业资格证书,放弃了本行,走进了所谓热门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应付前两年的基础语文教学,聘用了大量非本校教师,实际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本校教师数量偏少,形不成有效的科研队伍,满足于前两年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专业语文课程的开发兴趣全无。如何加强专业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此困惑之三。

三、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新思路

1.依据职业特点,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由于未来就业的岗位不同,语文课程标准也应有所区别,依专业定标准应是新形势下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计算机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旅游专业等需要的语文基础不同,课程设置就应当有所区别,各有侧重,各有目标。只有以符合专业特点的语文课程设置为突破口,才能保证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五年制高职招收的是未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在课程建设中,要把握好起点,突破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标准的制订要立足学生现有知识实际,着眼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语文素养。标准的制定要体现职业特点,例如法律实务专业,基础语文的选材要体现法学特点,除语法基础知识外,所选课文应和法律术语、法学名人故事相融合,专业语文也应体现法学特点,和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司法文书、司法口才等应是专业语文课程建设的重点。

2.遵循教学规律,实现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模块化目标。模块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大趋势。根据五年制高职的实际,宜设定三大教学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结合未来职业对语文基础能力的需要,分为语法基础、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三块,其中,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要体现专业特点,在一、二年级完成。二是提高模块,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阅读鉴赏和写作模块,在三年级完成。三是专业模块,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分表达交流和专业语文模块,在四年级完成教学,五年级进行实际操作(实习)。

3.适应形势发展,改革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课程的实施。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实施,要结合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形势,认真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语文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实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进课程综合化、“理实一体化”,真正实现从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体系教育,向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转变。具体操作中易通过以下方式方法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一是小组讨论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个别教师满足于天马行空式的自我陶醉,急于将自己一肚子知识倒给学生,课堂45分钟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受益率低。改用小组讨论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点拨,这样可以改变一言堂,实行群英会。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不能放任自流,不可为讨论而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水平。分组讨论时,既要有问题空间,又要有具体分工,让小组讨论收到实效。二是情景模拟式,增强职业岗位的实用性。课堂教学理应体现职业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体现学校教育与各行业的互动和密切联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提高适应能力。三是课堂辩论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争论才有独见,有发现才有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辩论话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释放创新教育的活力。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8

高职语文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综观语文教育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可循。由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育人这一点来进行的,必须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这一点,也就充分说明,高职语文教育必须遵循育人、整体感悟和注重积累的规律来进行。高职语文的学科任务高职语文是培养高职生语文素质的学科,而培养“语文素质”也就是“语文素养”[3]。鉴于高职语文学科教育性质的特殊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方法的多样性,其各个因素间就形成了诸多矛盾,如语言和言语、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思维和语感、课堂语言学习和生活言语实践等。王松泉认为语文素养过程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处理语文学科教育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对语文素养过程中语言和言语、内容和形式、思维和语感、课堂和生活、教法和学法等等各种辩证关系的正确处理,正是其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规律的反映。我们将这些规律简称为五律。第一律,语文素养过程中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第二律,语文素养过程中言语内容的教育为言语形式的训练服务;第三律,语文素养过程中思维训练为语感培养服务;第四律,语文素养过程中课堂言语实践为生活言语实践服务;第五律,语文素养过程中教法为学法指导服务[4]。王松泉的语文素养五律观实际上正是育人、整体感悟和注重积累的细化和诠释。这五个服务都是基于育人这一规律来设定的,而人的情感是连续的和模糊的,因而需注重整体感知,言语的发展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实践中逐渐推进的,因而需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需要经过积累,才能形成,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语文,当然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对大学语文开设的目的和意义是这样描述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看出,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和基础性。当然,这个基础性在职业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它的工具性。发挥人文性引导高职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生的完美,人格的完善,陶冶情操;而发挥工具性主要是为高职生毕业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原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徐晖曾指出:在高校,素质教育很大程度要落到大学语文课上。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总的来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新教学大纲的制定和重视程度便可略窥见一斑。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的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依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高职语文课程在各职业院校的开展及教学水平的不均衡发展、过度依赖先进教学手段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语文教学的目的短视,关注功利性结果、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院校自身办学的特殊性等。抛开语文教学水平的不均衡发展不足不说,因为这有其复杂的历史的客观因素。单就过度依赖先进教育手段忽视基本功训练和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说,笔者认为,这是当下高职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破解高职语文教学困境的方法

过度强调依赖先进教学手段忽视基本功训练,这主要体现在高职语文教学普遍不重视阅读及背诵文本等基础性训练,尤其是对经典的阅读及背诵。当下的大学教育,如同当下的社会车轮,红尘滚滚,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点子,层出不穷。新鲜炫目的“教育口号”,走马灯似的变换着,调门一个比一个高,甚至超越了教育的某些规律。但是,教育是复杂而细腻的心灵事业,简单化必然带来教育的灾难……技术、资源,自然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丰富,但我们教师的头脑,却成了教育时尚的跑马场,一阵一阵的热闹过后,未留下飞扬的尘土[5]。其实,教育固然需要求变,需要与时俱进,但不能违背基本规律。高职语文教育既然具有人文性的一面,那么内容就与人的情感表达密切相关,且由于情感是连续和延宕的,这就需要我们去继承,因此,素读经典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质,其中第三条是这样概述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卡尔维诺进一步解说道: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经典作品,有种子的能量!日本人把我们那种私塾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这其实就是语文教育规律中的重视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你机器再好,再先进,如果没有优质原料,也是不会生产出产品的,更何况高职生大多基础较差,积累少呢。同理,如果我们不进行大量的记忆,就根本无法进行情感感悟,学好语文也就无从谈起。再看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高职学生自身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现今,不少学者,甚至教师都普遍存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大学学生有自觉性和高素质,不应再强调基础性知识,应探讨高深学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使劲给学生加餐,搞大量“玄虚”。殊不知,这种做法南辕北辙,极大地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充分重视高职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危害极大。的确,我们做了太多违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事,恨不得他们一下子就变成全才,语文教学便有这种功利倾向。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栋梁之才,拼命讲前沿性学术问题,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和最基本的积累。这样做,只是教给学生一些零散的高深语文术语,没有系统和实效,前脚学,后脚忘,舍本逐末,终究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背诵经典不能解决所有的高职语文教学难题,不能完全根除高职生文学素养低的顽疾,还需要我们这些高校语文工作者继续努力,探寻符合高职院校语文教育规律的最佳途径。

作者:赵忠单位: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8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而进行语文实践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语文作业。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中巧妙开发课文语用资源,用课文教语文,抓住文中的语用点,综合运用作业设计策略,精心设计各种针对性作业,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用能力。

一、关注表达形式,言意兼得,内化语用点

1.以典型句式为依托,构建语言环境。例如《庐山的云雾》中这样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教学时,指导学生朗读,明白这是什么句式,然后布置作业:模仿这个句式写“校园里的花朵千姿百态。”有机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写排比句、比喻句等。这一作业设计是以典型句式为依托,为学生构建了“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语言环境。

2.在揣摩中“建模”,破解语言密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表达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表达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了解“典型的段”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构思的精妙,完成“建模”;接着尝试运用这一写法,学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在教学《游金华的双龙洞》第五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作者介绍了“孔隙”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概括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空隙“窄”、“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写法。

3.挖掘文本特质,体悟语言特色。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光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教学时,我们不光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具体的动作、语言等细节,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并适时地进行迁移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学《最后的姿势》,文章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以下手法:一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是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个很好的“范文”。因此,课后可给学生留下一个作业:仿照《最后的姿势》一课,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写一个你最尊敬的人,注意详略得当。

二、展示独特思维,适度拓展,增值语用点

1.以“补白”深化文本内涵理解,提升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多处运用了省略号,同样的符号但蕴涵的内容却不尽相同,这就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些省略掉的“空白”是否相同,作者这样表现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如《孔子游春》一文中的两处列举省略,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对大自然和母亲的共同点以及水的其他品性的补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同时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2.以“扩展”加大信息量,丰厚表达文采。教学时,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补充扩展,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知识,理解文本内容,还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如《虎门销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人山人海”。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有“人山人海”的场景出现?用几句话说说当时的情景。这个练习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人山人海”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虎门销烟时场面的壮观,还让学生进行了场景描写的写作练习,可谓“一箭三雕”。

高中语文的特点篇10

一、旅游英语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已然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由此凸显出旅游英语的重要性,然而基于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旅游英语的应用及普及存在了一定限制。学者张欢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旅游英语的翻译进行了研究,其认为以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旅游英语的翻译体现的是其社会功能,注重旅游英语的简明易懂,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旅游英语的翻译方向。

二、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理论分析

(一)旅游英语的词语特点

针对旅游英语的词语特点和使用频率,本文分为缩略语、专业术语进行论述。首先对于旅游英语中的缩略语来说,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讲求效率的同时,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要求最大的收益,由此在尽量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词语尽量紧缩,词语音节减少,交流却更加便捷,同时方便书写以忆。

(二)旅游英语的句式特点

旅游英语的句式特点主要集中在常用形容词和同位语方面。首先旅游英语对形容词最高级使用频率较高,多用来向外国游客表达夸张的语气,同时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Qinghai-becauseoftheterritoryofChina’slargestinlandsaltwaterlakeisnamed。其次旅游英语对同位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这是由于同位语主要起到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流要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以免引起歧义,例如iliveinBeijing,thecapitalofChina。另外旅游英语中表达句式时态大多用一般现在时。

(三)旅游英语的篇章特点

旅游英语的篇章特点,本文就合同和广告为例说明。首先旅游英语篇章中对合同的特点,重在纪实,措辞行文要求严禁准确,合同属于法律文本,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同时用语、指代明确,例如weholdthemerchandiseinreadinesstoshipuponreceiptofyourremittance。对于旅游英语篇章中的广告特点,基于广告语自身的简练明确、印象突出的特点,借以达到服务及理念推广的目的。

三、旅游英语的实用语言特色

(一)旅游英语通知与致辞

旅游英语中通知的语言特色在于简单明了,这是由于通知是旅游行业为了方便活动安排而便于统一管理组织而常用的一种简单文体。通知正文前一般标有notiCe字样处于醒目位置,便于引起游客的注意。在组织语言方面主要运用泛指的手法,将泛指的称呼直接写在通知内,其正文内容包括通知原因、时间、地点、通知对象等。对于旅游英语中的致辞,大部分旅游团致辞属于非正式场合致辞,常用来表达欢迎与感谢,其在旅游英语中形式构成较为随意,语言平和,但是致辞语言整体层次感较强,可以体现风趣幽默的氛围,致辞主要包括称呼、讲话内容和祝愿语等。

(二)旅游英语广告与宣传

旅游英语的广告语言特点在于形式简短、醒目,用语凸显个性,引人回味。旅游业服务对象众多,各行各业的广告内容各具特色,但是旅游英语中广告的核心便是彰显特色与创新力,语言特色显著能够抓住大众的吸引力,例如文中例子Goforit!Lookgood,Feelgood,Beyourbest。同时语言平实易懂具有真实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广告抓人要求的一点便是体现创新。对于旅游英语中的宣传资料其语言特点依据适用人群的不同而变化,目的是引起顾客的好奇心,最终发生旅游消费行为,其写作风格力求准确、真实、有趣。

(三)旅游英语请柬与回函

旅游英语中对请柬及回函的语言特点分为正式用途和非正式用途。正式用途时形式结构较为固定,语言明确,大都以第三人称行文,内容包括日期、地址、被邀请者、邀请者;非正式用途其形式如同便签、通知等,体现简洁明了的特点,形式多样化。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