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十篇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十篇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0:24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1

【关键词】  术前护理 整体护理的应用 护理体会

        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参与手术配合的协调性,全面培养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完善科室整体护理,同时对营造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医护关系,对手术室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1、方法和程序

        我们知道病员的思想是很复杂的,对即将接受手术的病员大多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就其原因有医护人员的言行造成的,也有病员自身的原因,如病员对手术和麻醉方式不了解,他们进入手术室时,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护理人员也是产生和加重不良心理的原因,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能增加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促进护患沟通,为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配合。

        1.1 新开展手术和重大手术及手术配合人员的确立。

        由手术室护士长与各相关手术科室取得联系,及时全面培养提高业务理论知识,科室收治的危重或特殊病例患者,对于重大手术和各类新开展的高、精、尖手术或特殊病例手术,如全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应在科室确定术前讨论日期后,通知手术室,以便安排手术配合人员后,由手术配合人员下到科室了解并查阅病历,掌握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特殊所在。

        1.2 业务理论知识上的准备

        参与手术配合人员在术前应查阅相关理论书籍及医疗护理文献,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疾病病理表现,手术术式,手术步骤,了解有关的生理解剖知识等,对手术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准备,对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要预先熟悉和掌握。

        1.3 参加术前讨论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好术者使用手术器械的特殊喜好,便于术前准备更充分,术中配合更默契,节药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术前讨论一般建议安排在下午进行,以利于手术室人员的参与。内容包括①参加术前讨论的人员、时间、地点;②主管医生介绍病历、病史、体征、各项辅助检查情况,如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b超、x光片、ct片)资料。③主治医师提出手术方案及步骤,手术中特殊用物准备等。④各级医生发表意见,分析病例特点,提出特殊要求及指示,围手术期治疗,用药方案的选择及特殊手术器械的准备。⑤手术室人员可就术中配合的有关问题作出分析评估,制定出有关护理要点及方案,如限制参观人员数目,对手术室空气净化等。 

       1.4 术前对病人进行探访,并做好术前患者访视记录。

        由器械、巡回护士共同访视病人,做好护理沟通,巡回护士做好访视记录,介绍手术室麻醉科的一般情况,手术患者进出手术室的时间、过程及工作人员,以及术后有可能在麻醉复苏室暂时留观的目的。检查患者皮肤准备,术中体位的要求及适应性训练,患者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及心理障碍,以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了解患者的特殊要求,对于患者提出的特殊问题,如癌肿能否根治,是否复发,手术一定能成功等,应尽量与医生口吻一致,避免详尽解释手术过程或步骤,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必要时让主管医生解释。同时,要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

        2 体会

        2.1 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是整体化护理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这将更有利于手术室护士全面掌握手术病人的整体状况及手术方案,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多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起到良好作用,对于高、难、新手术的开展,如不及时更新护理观念,增长各专业知识的水平将无法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只有给手术室护士提供更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整体化护理。

        2.2 强化医护关系,增加了配合手术的默契程度

        由手术前对医疗及手术方案的全面了解,术中能更加融洽医护关系,尤其是对手术医师的特殊术式及习惯有所了解,才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成功率。

        2.3 强化护患关系

        术前探访,加强了护患沟通,强化了护患思想交流,有效地解除手术病员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充分取得病员的信任,使手术患者有一个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去接受手术治疗。

        2.4 营造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参与整体护理过程中可促进手术室护士之间开展学术讨论和小讲课,相互交流,增强大家学习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并可促进手术室护理能从多角度,多视野展开。

        2.5 术前讨论的记录,可作为手术室宝贵原始资料的收集,必要时进行整理查阅,对各类手术的综合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2

关键词:循证手术室护理;急诊骨折手术;满意度

   循征护理的意义在于循证手术室护理强调护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在寻求实证过程中的价值,并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对提高护理学科的地位和独立性有着积极的意义[1]。文章为此具体探讨了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1年6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急诊骨折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25~54岁,平均(39.5±3.5)岁,多为老年人。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跌倒损伤40例,高处坠落10例,车祸损伤35例,其他15例。骨折部位:胸40例,脊柱10例,四肢40例,其他10例。急诊院前时间2~72h。根据入院顺序,我们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急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循证手术室护理,首先对患者全身情况,对疾病、心理状况、病房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收集各种护理问题,进行相关文献借鉴。从CnKi、Vip、wanGFanG等资料库寻找最佳方法,科学合理循证。手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手术的意义、手术的必要性;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有的放矢。向患者介绍术注意事项:禁食、禁饮、有无义齿、个人卫生、皮肤准备、术前更衣、术前不化妆、不带贵重物品、不带饰品进手术室。手术中要保持安静,正确的语言交流,不讨论与本手术无关的话题,讨论该患者的病情也要注意说话方式,有的病情不便让患者知道的就不要去增加患者心理的负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第2天随访,手术室护士与病房责任护士取得联系,了解患者情况后再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关心患者伤口疼痛情况,对患者心理安慰。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3

【关键词】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改进

[abstract]objectiveimplementthescientificmanagementofoperatingpathologicalspecimens,forclinicaldiagnosisofmaterialsandprovidereliablebasis,avoiddisputesandmedicalaccidents.methodsformulatefeasiblemethodsinspecimensofmanagementproceduresandregulations,implementsurgerydoctors,nurses,touring3pmclerk,inspection,pathologicspecimensofroompersonnelsystem.resultsin5768casesofdefectsfound41cases,timely,withspecimenandfeasiblemanagementsystem.conclusion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inpathologicalspecimens,effectivelyensurethesecurityandinterestofthepatient,atthesametimeforoperatingpersonnelitselfisagoodprotectionmeasures.

[keywords]operatingroom;pathologicalspecimens;management;improvement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对病理标本更加重视,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是金标准[1]。www.133229.com妥善保管和正确处理手术切除的标本,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材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因此,手术室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标本处理不当可能会给临床诊断带来疑问以致延误病情,给病人带来严重的损失,本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年手术量将近9000多例,通过病理标本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无一例发生病理标本失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设有普外ⅰ、普外ⅱ、普外ⅲ、胸外、脑外、泌外、产科、妇科、眼科、骨ⅰ、骨ⅱ、五官科、心胸外科13个外科病房,共有手术间17间,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手术室留取标本5768例,快速冰冻切片检查782例,无一例发生病理标本遗失的情况,病理处理保持完好率100%。

1.2方法

1.2.1统一规范手术室标本本本院手术室分二层楼,共设计三本病理标本,并注明①②③,两本快速冰冻病理本并注明①②,用后及时补充用后的标本本保管好,以备检查和核对用。

1.2.2统一规范手术标本的书写登记

1.2.2.1规范病理标本标准的填写巡回护士备好合适的标本袋,用圆珠笔认真填写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

1.2.2.2规范病理单的填写第一助手认真填好病理单,逐项填写清楚,并放在指定点,以便查对。

1.2.2.3规范送病理科查对本的填写由巡回护士填写,日期、病人姓名、病室、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签名。

2制订新的标本管理送检流程

2.1常规病检流程(1)巡回护士选择合适大小的标本,认真填写床号、姓名、科室、住院号、标本名称。(2)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给巡回护士。(3)巡回护士在标本本上填写日期、病人姓名、病室、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并签上自己的名字,拿给家属观看标本后嘱家属签字。(4)巡回护士把标本用固定袋保存,并在病理交接本上签字,放入病理柜中保管好。(5)每天由3pm值班护士和送检者共同核对标本数目,病理送检单,标本本,病理交接本,并双方在病理交接本上签字,确认无误后送病理科。(6)病理科人员接收后,填写接收时间、标本数量并签字。(7)标本送检者把病理交接本带回手术室,清洁标本送检车。

2.2术中快速冰冻切片(1)手术前一天由外科科室与病理科联系,并填写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单。(2)手术当日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给巡回护士放入标本袋内。(3)巡回护士认真填写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并在冰冻切片标本本上签名拿给家属观看后,将标本和冰冻切片交接本一并交给标本送检者送病理科。(4)病理科人员认真填写接收时间,并签名,出具病理报告单。(5)标本送检者把送检报告带回手术间,医生根据报告内容决定手术方式。

3结果

经统计2007年1月-2009年12月5768例标本中,有35例医生忘记填写病理单,均占0.6%,标本液体没有没过标本的有6例,均占0.1%,发现后及时改正,无一例标本遗失的现象。

4讨论

强化细节管理,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差错事故发生,晨会交班时示范,讲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督促医生及时填写病检单。手术标本对病人的疾病治疗及病情预告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标本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手术标本的安全,确保医务人员免受医疗纠纷的牵绊,提高了各级人员的责任心,有效地保证了标本无遗失和无错误发生[3]。

【参考文献】

1郭女燕,沈彩霞.肿瘤医院手术标本安全管理的探讨及措施.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86-288.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工作的46名手术室护士服务的患者3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6例,其中男113例,女83例,年龄16~59岁,平均(39.5±11.2)岁;对照组183例,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17~62岁,平均(42.4±10.7)岁。参与护理的护士均为本院工作人员,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均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案例分享护理。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房环境护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是否对特定药物过敏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例如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立即查白细胞计数分类、尿常规,并对体温、脉搏、血压进行测量。胆囊炎患者应对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进行测量,严密观察腹肌紧张及黄疸发展情况。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除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应注意腹痛、腹肌紧张程度、肠鸣音变化,若出现出血性休克立即告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1.2.1案例选取: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患者中的典型病例,并就该病例中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案例作为案例分享的主要内容。典型案例范畴:救治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危重患者未能及时识别、抢救过程中急救设备与物品出现故障、各科室衔接救治流程落实不到位等[3]。

1.2.2案例分享:设计案例分享的记录单,记录单包含患者信息、患者呈现的症状体征、病情程度等级、就诊区域、抢救治疗经过、治疗效果评价、改进措施等。由值班护士进行记录填表。

1.2.3实施案例分享:案例分享会选定在每周一晨会进行,每次30min。分享案例由护士按照相关要求筛选并由护士长审核,根据案例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报。分享过程由汇报人主持并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各自意见及建议,最后由护士长进行补充并总结。汇报者认真记录完善每个人的分享发言,将记录资料的专用文件夹放置在科室公共的文案柜,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每次的会议记录统一存放保管,季度结束时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方案。

1.3评价指标:以1989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的护理标准为基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标准满分为100分,评价共分为3个等级:评分小于70分、评分70~90分、评分大于90分。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病患的病理特征及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不但可以使患者在手术前缓解心理压力而且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后短时间内顺利恢复身体状况[4-5]。手术前精心准备和对患者的访视、手术过程中每一项步骤的精确掌控、手术后给予患者细致的调养对患者的治疗都有积极影响[6-7]。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护理的种类和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8-9]。笔者通过患者对两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患者对两组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及对两组手术室相关的护理指标进行比较,得出案例分享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的结论。

3.1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护士专业能力综合提升:案例分享的应用使护理人员普遍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护理人员计划有序地轮流主讲和参与讨论,促进了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团结,注重开展护理过程中展示良好的护士形象和专业、文明的用语,注重与病人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案例分享的研究成果还成为实习护士带教工作及新任护士培养的教材。形成业务能力分享与实践、护理人员之间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长期的业务交流与分享中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

3.2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案例分享主要是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分享给集体内其他成员,使成员对案例有一定理解并了解其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注重护士参与性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践[10-11]。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护理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案例分享的实施还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并降低了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中出现失误的概率,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3.3案例分享应用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案例分享的实施促进了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促进了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强化了护士在病情评估、观察、抢救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促进了临床护士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使护士得到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使护士的核心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而保证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施案例分享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护理工作改进的时效性。通过分析并总结典型病例,将患者需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所做工作进行主动分析并反思,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能力并提高了护理的工作质量。

3.4案例分享成为管理层和业务一线上下沟通的桥梁:通过每期的案例分享,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围绕案例,从分析利弊得失谈到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再到如何构建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护理质控等工作,每一次的讨论分享记录,都成为管理层改革临床护理模式的重要决策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升医院品牌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护理过程中应用案例分享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作者:詹美莺罗小燕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医院

参考文献:

[1]马玲萍,沈惠青.护士专业化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87-88.

[2]刘贵琴.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6-48.

[3]刘维静,陈清梅.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07-208.

[4]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5]许爱珍,陈化梅.质量控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8-79.

[6]周芬娜.质量管理小组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90-91.

[7]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

[8]于红菊.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27-128.

[9]苏晓英.实施优质服务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85-186.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5

【关键词】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指导

我院就手术室就近年来收治的手术患者进行各种不同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2540例作为观察对象,男964例,女1576例,其中外科手术患者121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1042例,五官科手术患者288例。

1.2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

2护理

2.1围手术期分期

2.1.1手术前期从患者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这段时间。护理重点是: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2.1.2手术中期从患者入手术室实施麻醉到患者接受预定手术程序。护理重点是:保护患者安全,严格操作和配合,使麻醉与手术顺利实施。

2.1.3手术后期从患者进入恢复室到患者从手术相关的各种应激中恢复,痊愈回家。护理重点是:维持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实施出院计划。

2.2围手术期护理

2.2.1手术前访视①探访时间:手术前一天下午,避开患者的休息、治疗与饮食时间;②探访内容与方法:查看患者病历,询问管床医师及护士,了解患者状况及医师的术中要求,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掌握病史等。向患者自我介绍,说明探访的目的。逐一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入手术室的注意事项。询问患者不安和担心的事情,给予激励并进行心理沟通,以解除患者的焦虑。对一般状态进行观察。征求患者或家属、医师的要求,回手术室后,与其他护士讨论所获得的患者资料,制定护理计划;③探访注意事项[1]:交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0min左右为宜,以不引起患者的紧张和疲劳为宜;交谈时正视患者,用通俗的语言缓慢进行;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不要含糊回答患者;避免说引起患者不安的话语,如癌症、死亡等;不要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

2.2.2手术中护理①麻醉前护理:患者入手术室,由术前探访的护士亲自接待,用亲切的交谈方式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从患者的表情、眼神、对答中判断其小安的程度,从中考虑护理计划是否可行或立即修改。认真检查病房术前堆备的各项内容,检查附带资料是否齐全,与病房护士交接班并详细记录。麻醉结束前,巡回护士应坚守患者身旁,进行各种操作前,均应向患者说明,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在安置于手术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暴露;②麻醉状态护理:麻醉后巡回护土不得离开手术间,注意调节室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备好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和吸引器等;③手术开始到结束前护理:器械护士应正确、熟练地传递手术器械,管理好无菌手术台,熟练掌握手术步骤,主动配合手术进行。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掌握术中用药后的作用,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与麻醉医师共同处理。及时补充手术需要的器械及物品,控制手术间的人员流动。清点所有物品并记录,同时详细记录术中情况。术毕全麻苏醒过程中,巡回护士一定要守护在患者身边,注意观察神志变化及引流情况,适当应用约束具,待患者完全清醒后,与手术者、麻醉医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代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同时,向家属介绍术中安全、患者舒适、配合等情况。

2.2.3手术后随访术后第二天下午,由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患者,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查看刀口愈合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固定摆放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同时、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感受和满意度,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就患者术后不适给予问候和指导。

3讨论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沟通技巧及技术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的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手术室的护士应更加理解患者的痛苦,体谅患者的处境,医治疾病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解决因病所带来的生活不便及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以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忧虑和不安,能全身心的接受手术治疗,保证手术有质有量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76-01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机械的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佳状态,缩短或降低不愉悦的程度,使其放心接受手术,既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高效,又使得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1]。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3月始,将优质护理服务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12月实施优质护理的择期手术患者400例,其中,男250例,女150例,年龄16―75岁,全麻气管插管100例,椎管麻醉200例,臂丛麻醉100例,普外手术100例,骨科手术200例,妇产手术50例,泌尿手术20例,脑外手术30例。把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200例,试验组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提供主动、温馨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

1.2方法

1.2.1术前访视(1)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睡眠不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缓解围手术期病人的不安及恐惧心理,以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身心状态。(2)了解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态等。(3)参加患者的术前讨论,同主管医生了解手术方式,特殊,手术所需特殊器械设备等,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介绍麻醉医生的姓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访视的目的,指导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及重要性,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适当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手术目的、意义、方法、麻醉方式等。并且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感到自已被尊重和爱护(5)科室对次日择期手术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巡回护士制定与手术相关的护理计划与大家一起访论,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使手术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1.2.2术中的优质护理(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热情,友善地把病人接到手术间,室温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左右;并与患者做简单的交谈,如“我是某护士,昨天去看过您,还记得吗?整个手术过程我都会照顾您,有什么需要尽管对我讲。”以此拉近患者距离,降低患者的恐惧感指数。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噪声及无谓的闲谈。对患者的病情不随意议论。护理操作要做到稳、快、准、轻,尽量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暴露部位及暴露时间,尽量满足患者自尊的需求。(2)患者入室后,护士始终陪伴,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施,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增加其信任感。并协助病人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而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后方可操作,可以减少操作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3)让患者感到舒适。在麻醉师的允许范围内,适当的为患者垫一薄软枕[2]。注意术中给病人保暖,在不违返无菌操作原则下可给患者披上‘U’型护肩垫,在每一步操作或采取一些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固定时,应向患者解释作用和必要性,是否过紧,有无不适感等,为减轻手术的不适,双臂自然放置身体两侧,用棉垫垫好,双膝,踝部用棉垫垫起,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同时也防止压迫血管和神径。(4)手术结束时用生理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包扎切口。妥善固定保管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给予患者安抚。安全送回病房,并准确无误地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1.2.3术后随访的优质护理一般手术后第2天进行随访,要求护士仪表整洁,言语亲切,询问术后的一般情况,有无不适,包括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是否疼痛,并及时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病人的术后心理状况。根据病情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宣教,如何防止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2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400例患者术前焦虑值,术后病人满意度总结分析,详见表1和表2,统计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SpSS11.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表1、表2的对照说明,在手术室实行优质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有利于患者安全、舒适的接受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也益于患者术后康复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和信任。

表12组患者术前焦虑度比较

wilcoxon秩和检验u=13.78p

表2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wilcoxon秩和检验u=6.65p

3讨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服务于患者,感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3]。在手术室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的整体素质,而是真正的做到了让患者满意,医生满意,社会满意,体现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理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肖红兵,郑小春,.当前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个体化护理运用,临床护理2010.10(5):57-58.

[2]翟丽霞,孙妍.关爱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10.6.154-155.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7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05-02

我地区地处偏远,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是先心病的高发区。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先心病的治疗水平在我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先心病的自然死亡率。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疾病最常用的方法。自2009年来,我院对82例先心病患者实施了心脏手术。针对患者的这些特点,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82例,男38例,女44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50岁。手术种类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9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0例。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1.2手术方法:本组82例手术均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一般经右房或右室切开,视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大小,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的方法进行修补。

2结果

8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满意。

3护理

3.1术前准备:(1)参与术前病例讨论做好医护沟通。(2)术前访视。手术

室护士详细了解病情,安慰患者,避免紧张,小儿患者避免哭闹引起缺氧,特别是减少了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紫绀加重的发生率。注意保暖。(3)患者抵抗力差,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手术安排在层流手术间,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50%―60%。减少人员走动。(4)物品准备。除常规包、心脏器械,prolene缝线、无损伤涤纶线、涤纶修补片、除颤仪等。保持用物性能良好。

3.2手术配合要点:(1)巡回护士配合要点。①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先用静脉套管针建立一条静脉通道,以配合麻醉诱导的完成。待气管插管后,协助麻醉师进行桡动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将各连接管妥善固定。②选择粗细适宜的双腔尿管给患者导尿,确定插入膀胱后,将气囊注水,并连接在有刻度的储尿瓶内。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协助外科医生摆,胸部垫高,并用约束带加以固定,注意保护肢体。③术中保证电刀、胸骨锯、吸引器的正确使用,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用物,保持输液通畅,同时配合体外循环组做好血样的送检,及转机前、中、后尿量的统计。④管理手术间的体温,调节室温,、变温毯的温度。⑤术后做好,用物清点和登记工作,转送病人时要轻柔,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证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动静脉穿刺留置管的通畅,并做好用物交班。(2)器械护士配合。①器械护士提前30min洗手整理所需器械和物品,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和缝针。协助消毒手术野皮肤。②器械护士熟练掌握先心病的手术配合。取胸骨正中切口,纵向锯开胸骨,递骨蜡止血;递开胸器显露手术野;切开心包并悬吊。③依次对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插入导管,建立体外循环。④阻断循环后,递11号刀斜形切开右房,递心内拉钩,探查缺损部位。根据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大小,采用直接缝合和补片修补。器械护士备好补片、缝合针、4×12无损伤线单头针缝牵引线,5×12无损伤双头针带垫片或4―0prolene连续缝合修补缺损。同时备“单片”、“对折片”,根据术者需要及时传递,随时给术者打水,利于打结。修补完毕,用3―0prolen缝线关闭右房,开放主动脉。⑤若复跳出现室颤,立即用除颤仪进行心内除颤。生命体征平稳后,停止辅助循环,拔出各种插管,中和肝素,清点用物。常规止血,心包内、外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胸腔,缝合切口,包扎伤口。

4结果

我院为82例患者实施了体外循环下先心病手术,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手术顺利,效果满意。

5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要求高,手术的成功与手术护理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以达到配合默。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思想高度集中,密切注意手术的进展,传递器械力求稳、准、轻、快,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物品准备齐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8

【关键词】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1-01

在现代医学中,手术是一种极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对患者而言,手术就是一种极为激烈的精神应激源,将对患者的心理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情节严重的还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时,还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且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笔者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8例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心理特点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28例手术病人,其中男147例,女81例,年龄在9~79岁之间,平均年龄(46.25±4.52)岁。患者所采取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108例,硬膜外持续阻滞麻醉97例,臂丛麻醉23例。患者的文化水平为:66例大学本科及其以上,85例高中文化,57例初中文化,20例小学文化。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对本组228例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与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患者在手术之前的心理特点。

1.2.2心理护理

(1)术前护理:手术室护士应当提前探访手术患者,让患者有被关心、重视的感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手术室及其工作者的恐惧、陌生心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当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问候患者,进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说明手术治疗的过程、体检以及麻醉方式等情况,同时还应该耐心的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各种疑问,以便提高患者的安全感[2]。另外,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前必须佩戴仪器室导管,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说明导管的作用、适应导管的方式等,并且还应该向患者说明术后咳嗽、排便等情况,以便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2)术中护理:对于手术室的环境、氛围,患者是极为敏感的,因此,手术室应当保持整洁的环境,在床单上不能出现任何血迹,手术器材应当遮蔽好,医护人员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以便让患者感觉到安全,护士人员应该亲切的语言向其说明手术室的环境、手术中应当注意的各个事项。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医护工作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例如在患者情绪过于紧张时,可以及时予以安慰,并向患者说明手术医生的专业素质、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进而加强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当紧密合作,以便在最大限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手术室内工作人员不可窃窃私语,在必须交流时也应该保持轻柔的声音,手术器械的碰撞声应尽可能减轻,从而避免带给患者不良的刺激[3]。在手术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亦或者是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医护人员不能急躁、应当保持冷静,从而避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使其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进而影响手术的治疗。

(3)术后护理:在患者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应当以亲切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将有利信息告知患者,进而避免新担忧的出现。在手术后的1~3d,患者的切口会有一定的疼痛感,这不仅和切口方式、切口部位以及镇痛剂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和患者对疼痛的经验、疼痛阈值以及耐受力有关系,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心情予以理解,且从各个环节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止痛药[4]。

2结果

通过对228例手术病人的问卷调查发现,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急躁等。其中,有139例感到紧张,156例感到恐惧,201例感到焦虑,178例感到急躁,99例感到绝望。之后在护理人员有效的心理护理下,全部患者的心理问题都得到一定的缓解,并且在手术期间未发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手术的情况。

3讨论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极为必要且重要的,这点认识已经获得当前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医护人员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的推进人文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5]。此外,护理人员加强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患者的心理因素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快速康复等情况,极大了提升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配合度,对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同时也对加强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永珍.肛肠科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2,(9):132,142.

[2]严亚玲,王倩,王宇等.如何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9:1141-1143.

[3]刘妍.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健康天地,2009,3(12):115-116.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整体护理;心理疗法;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128-01

我院手术室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随机抽取300例病人,男170例,女130例,年龄15~80岁,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20例,脊髓麻醉145例,局部浸润麻醉35例,普外科手术70例,腹外科手术69例,胸外科手术22例,骨科手术51例,泌尿外科手术28例,妇产科手术60例。

1.2方法

1.2.1术前舒适护理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手术室护士过去对手术病人只是在手术间内进行常规操作,忽略病人术前的信息资料,因而在术中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爱。如今,我们对每一位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针对心理障碍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通过术前访视,面对面与病人交谈,增加了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病人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以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病人,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向他们介绍手术室环境,告知在手术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度过手术期并对其进行护理。告诉病人术殊,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等。尽量鼓励病人讲出心里话,尊重其隐私,努力消解除病人术前恐惧、焦虑的心理,满足他们心理舒适的要求。

1.2.2术中舒适护理把热情和温暖留给病人。手术当日巡回护士将口罩、帽子摘掉,等候在手术室门前迎接病人,当病人进入手术室首先看到的是我们的笑脸和亲切的问候时,病人的紧张和无助感会减轻,并产生信任和依赖。护士推着病人进入手术间,边走边向病人介绍手术间的布局、设备,打消病人对手术室的恐惧及神秘感。把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50%左右。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因声响使患者产生恐惧等不适感。在为病人麻醉时,护士轻轻握着病人的手,及时观察、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受到舒适与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保持卧位舒适:平卧时,两上肢不宜过度外展,以避免损伤臂丛神经,给病人带来不适。在放置前,将所有用来维持的臂撑、头架,均加上布类衬垫,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截石位时,请麻醉师和医师帮助病人双腿同时抬起,并弯曲放入脚撑,注意两腿分开的角度,每隔30min巡回护士给予适当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沉重感,提升舒适度。侧卧位时,两腿间置一大海绵垫,以减轻上面腿的压力,以利于病人稳定和舒适。手术中病人的会使他们感到尊严丧失,因此在麻醉及术中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保护病人隐私,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护士在工作中,应精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病人的各项医疗安全。熟悉业务技术,术前熟悉病情、手术方式、手术医生的习惯,术中认真配合,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营造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让病人相信医生、护士都在全心全意为他而工作,使病人有舒适感和安全感[1]。

1.2.3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时,用温盐水擦净病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裤,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平稳地把病人送回病房。告诉患者手术已经顺利结束,祝早日康复。向病房护士及病人家属讲述手术的全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给予一定的术后指导。手术后2~3d巡回护士到病人床旁,询问术后经过,如体温、排气、饮食、大小便、切口换药等情况。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感受,请求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出亲身体验后的感想和希望。

2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本组病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由2005年的10%下降至1%;特殊手术未发生因压力造成的神经损伤和循环淤滞,病人术后寒战症状减轻,术后随访病人满意度达99%。

3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理论大致包括4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把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室整体护理中,补充、完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内涵,使舒适护理更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感到舒适,提高病人满意度。舒适护理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相关知识需求,激励了广大护士学习满足病人舒适需求相关知识的积极性,造就出了更多的临床护理专家,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为护理学科开辟了新领域,提高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安虹,姜兰,魏晓桂.人文关怀的温馨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J].西南军医,2007,9(2):128.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1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噪声对病人焦虑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90例非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手术中减少噪声,白天控制在38dB,夜间控制在20dB,保持安静舒适和的手术环境;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焦虑水平和满意度。结果:手术后试验组病人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手术中的噪声,为病人建立一个安静的手术环境。

关键词手术室;噪声;焦虑;护理干预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84

手术室噪声是指手术室中吵杂刺耳的声音,主要来自各种器械的报警声及电刀、吸引器的运行声音,易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从手术室满意度调查和病人的反馈显示,手术室噪声是病人对手术室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在我院全麻手术仅占40%,主要为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臂丛麻醉、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病人全程或间断处于清醒状态,手术间所产生的噪声会对病人产生焦虑的心理,随之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生理变化[1]。现将手术室噪声对病人焦虑心理的影响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9月手术病人90例,男38例,女52例。年龄18~60岁。均为非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其中普外科45例,妇科20例,骨科25例。病人语言交流正常,无精神障碍。将90例病人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试验组手术室噪声控制在夜间20dB,白天控制在38dB。对照组对手术室声响未做任何干预。

1.3噪声测试android手机下载噪声测试仪软件,对手术全过程进行噪声监测,测定结果按国际常用的dB-a为单位来分级[2]:10~40dB为相当安静,40~80dB为中等声响,80~100dB为很响。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焦虑发生情况。焦虑程度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总分为20~80分,SaS评分≥50分为焦虑,否则为无焦虑[2]。术后让患者填写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90分以上非常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焦虑发生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病人手术后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3.1噪声对病人的影响手术本身对病人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噪声又给病人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产生多种潜在的不良影响[3],在噪声刺激下,病人首先产生情绪的改变,如焦虑、恐惧、愤怒等;可导致周围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减弱致使机体反应迟钝;噪声还可导致病人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3.2手术室噪声来源

3.2.1人为噪声在手术中医护人员不注意保护安静的医疗环境,大声谈笑;进行实习生带教时的讲解,没有控制好音量;医护人员的脚步声;开关门声;搬挪凳子声,等等。

3.2.2非人为噪声电刀器械的声音;心电监护的声音及报警声;负压吸引器的响声;手机及电话的响声,空调、推车等产生的噪声,成为影响病人情绪的噪声来源,极易让病人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进而引起病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

3.3干预对策

3.3.1保持手术室安静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避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免病人会产生焦虑,担心医师不专心手术,对手术过程不利。对实习生的讲解尽量小声,必要时加手势表示,消除病人担心实习生业务不熟的顾虑。医护人员禁止带手机进入手术间,或者将手机调为震动,以免铃声引起病人焦虑。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进出手术间次数及频繁走动。

3.3.2对于手术室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手术室推车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上油,减少推车产生的噪声;负压吸引器安装滑轮并随开随用;手术间的凳子有胶垫,减少移动时的响声。

3.3.3用音乐分散病人注意力音乐通过艺术感染力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以情导理,恢复心理平衡,分散其注意力,有助于病人的放松[4]。手术过程中不过避免的要用到一些仪器及检测设备,术前随访应向病人说明,在征得病人的同意后,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欣赏水平,为其选择节奏缓慢、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或心经音乐进行播放,音量控制在40dB以下,以舒缓手术室的紧张气氛,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4结论

卫生部综合医疗管理标准(试行)规定,手术室噪声应不超过38dB,否则会对人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伤害[5]。因此手术室要保持白天不超过38dB,夜间应低于20dB为宜。

通过分析手术室噪声的来源,采取干预对策,保持手术室安静、舒适、柔和的环境,以减少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病人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蓝秋丽.手术室环境对病人生理心理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9):2395-2396.

[2]杨丽娟,朱兰芬,黎伟莲.手术室噪声对病人生理心理影响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6(5C):1332-1334.

[3]赵景芳.噪声污染对手术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84.

[4]周思萍,郑晓丽.音乐疗法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94.

[5]王金凤,田鹏,潘丽霞,等.噪音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影响及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7):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