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十篇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十篇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8:18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1

关键词:欧债危机,区域一体化,亚元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进入到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阶段。从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爆发于本世纪的次贷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来看,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府债务规模是治理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1]。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了高额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四国尤为严重,其中希腊于2009年12月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一场波及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的发酵和蔓延。目前,欧债危机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在亚洲成立最优货币区以及亚元的呼声不断高涨,甚至在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以前,许多金融专家和学者认为欧洲是亚洲可以借鉴的模式,这次爆发于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来欧元货币体系的一系列缺点,为亚元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国家高额的财政赤字是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余永定(2010)认为,欧元区国家之所以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是源自欧元起国家长期以来比较僵化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导致的财政赤字过高,同时当这些国家发生财政问题时,由于欧元区内部的经济治理机制不完善,并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再加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迟迟不愿伸出援手,最终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2]。

   (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是欧债危机起着助推作用

   据imF统计,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的财政赤字率均和希腊12.8%的财政赤字率水平相当。但是为何仅有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我们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国的融资能力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徐明祺(2010)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导致希腊市场融资能力的降低,才引起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3]。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形成科学合理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风险的积累和资源的严重错配,由此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

   (三)欧元区经济制度缺陷与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2

关键词:债务危机财政赤字公共债务

近期,美国的债务问题尤为引人注目。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信用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称,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若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债务危机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是否真的会爆发债务危机,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目前,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2012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虽然美国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美国的债务问题却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增收节支以削减财政赤字。从目前看,美国政府在财政增收和节支方面都难有很大作为。对于增加收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增税。目前美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此时增税对经济恢复无疑是雪上加霜。至于节约开支,造成美国财政赤字的两大主因是庞大的社保开支和军费开支。社保开支涉及广大选民切身利益,被美国政治人物认为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美国2012年大选即将临近,奥巴马政府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收缩社保开支。同时,未来20年内,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即将退休,政府用于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资金将急剧膨胀。而美国军费开支则历来受到利益集团和政治寡头的保护,短期内大幅削减几无可能。

结语

尽管全球经济正在逐步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恢复,但美国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导致经济重回衰退。我们应密切关注其动向,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东亮.美国会陷入债务危机吗?[j]中国外汇,2011,(2):48-49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3

关键词:债务危机财政赤字公共债务

近期,美国的债务问题尤为引人注目。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信用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称,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若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债务危机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是否真的会爆发债务危机,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目前,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2012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4

关键词:欧债危机;地方政府债务;财政政策

一、欧债危机概况介绍

危机概述:欧债危机全称欧洲债务危机或者说是国家破产,即国家资产负债表失衡,在信用遭到破坏时,主要债权人纷纷要求偿还到期负债,而该国在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又不能通过继续举债融资来偿还债务,使国家出现债务危机而面临破产的威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了抑制经济不断下滑,欧盟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开始实施宽松的经济政策,同时,欧盟普遍加大了政府赤字以及扩大了债务的规模。2009年11月,希腊政府披露其债务达到了3000亿欧元。随后,希腊政府的信用评级,被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下调。欧债危机拉开序幕,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给欧盟的债券市场、银行系统以及实体经济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后果[1]。

二、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支持经济增长,欧元区里面的各国开始陆陆续续地出台一系列计划来刺激经济:推出财政刺激方案,对处于困境的银行进行注资等。王义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有着后遗症,并且产生了输入性风险,而这些就是欧债危机发生的外因[2]。其次,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次的较量,美国评级机构对欧债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4]。

(二)内部原因:①“凯恩斯综合征”集中发作:经济增长依赖政府支出,通过发新债还旧债,长期保持赤字财政。同时,建立了现代化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政策制度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赤字不断累积上升,成为国家难以承载的重负,终于导致债务危机集中爆发。②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缺陷,经济结构失衡是希腊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欧洲国家的制造业等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低,其经济主要是由服务业和旅游业带动的,导致其经济结构失衡。自身经济体抵御危机的能力较弱。③欧元区的政策与制度安排是希腊经济危机的制度性根源:首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分离。欧元区的建立对于推进欧洲经济的一体化,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最大问题是导致了欧元区的财政政策缺乏协调性。另一个方面,统一货币和欧元区的不同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因为欧元区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最后,没有建立相应的金融稳定和危机防范机制: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中国地方债与地方财政政策(中国地方债务现状)

图1显示了2001-2011年间,中国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务总额以及地方债务总额的变化趋势。由图1表明,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都有较大幅的增长:与2008年相比,2011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了1.4倍,2011年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和城投债增长了2.3倍,国有企业国有债务余额增长了1.8倍。

四、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启示

目前,中国地方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需要加强控制地方债务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三点:原始负债规模、已有债务违约水平、逾期债务清偿能力,所以加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可以从上述三方面人手。

(一)严控地方政府原始举债规模:地方政府盲目举债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地方政府要把控制原始举债规模作为债务风险控制最初的环节。因为一切债务问题形成的源头是政府最为原始的借债行为。地方政府很多没有清醒的评估自身经济与财力条件,为了投资生产建设项目,大肆举债,最后导致政府资源配置的比重过大,信贷资源过度向政府集中,而政府支出过大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进而引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并且很多政府投资的直接经济回报率也很低。

(二)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各级政府各自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责任推诿和违规融资行为的发生。同时,提高地方政府所筹措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逾期债务清偿能力与权力:清偿逾期债务不能仅靠中央财政的救助,关键是要加强地方政府自身的清偿能力。从财政收入渠道看,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完善地方税收制度,可以进一步放宽地方政府税收的权利。另外,逐步放开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限制,不但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对逾期债务进行清偿,而且可以透明将原有的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的隐形性显性化,也不用过度依赖徒弟财政。(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晶,李成.欧债围巾的成因、演进路径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0

[2]王义桅.欧债危机的战略影响[J].德国研究,2012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5

所谓债务,是指以国家的为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所借的款。由于很多债务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很容易引发债务危机。人们可能会抛售这些国家的债券,这些国家债券的利率可能会被迫提高,违约风险互换(CDS)的利差可能急剧扩大。

希腊债务危机的起源与演进

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希腊谋求加入欧元区的努力。

在加入欧盟之前,希腊的财政状况已经渐趋恶化,在高盛等华尔街投行的帮助下,通过“外汇掉期交易”的方式,希腊掩盖了真实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顺利加入了欧元区,但是负债加重。为举办2004届奥运会,希腊举债近100亿欧元,并大兴房地产。但是,奥运之后,房地产泡沫破灭,财政亏损达30亿美元左右,希腊对外债务也像雪球越滚越大。

缩减财政赤字对希腊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任务。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以及政府机构和国企腐败和浪费现象严重,侵蚀着希腊的财税。恶化的财税状况又导致希腊公民纳税积极性受挫。据统计,希腊每年由于逃税而损失的税收高达150亿欧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使希腊经济雪上加霜。危机中希腊的重要支柱产业,即海运业和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经济反应。2009年12月初,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已分别升至12.7%和113%。2009年12月16日,标普下调希腊的评级至“BBB+”,22日穆迪也将其评级由原来的a1下调到a2。至此,希腊信用危机爆发。

受债务危机拖累,加上金融危机暴露的希腊经济严重依赖海运、旅游和侨汇三大外向型产业的结构性缺陷,希腊经济形势衰退,加上政府融资成本的上涨,令原本捉襟见肘的希腊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希腊央行3月22日报告称,希腊经济正处于“恶性循环”中。

危机的溢出效应还可能影响欧元区和欧盟各国债务状况,进而影响欧元区金融体系的稳定。4月27日、28日标普又分别将葡萄牙、西班牙信用评级下调。由于在金融危机中积累了巨额公共债务,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信用长期获评最高3a级的欧盟成员国也多次被警告将会被下调评级。

欧洲的联合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是否及如何对希腊进行救援,一直是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

以德国为首的援助国,面临较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不愿以其纳税人的钱,去援助过度借债的南欧国家。德国担心,在支援希腊之后,会为其他债务较高的国家开一个先例,以后德国就会遇到更多的负担。但如果不支持希腊,市场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恐慌,最终,救援的成本可能会更高。德国曾经提出“欧洲货币基金”的构想,其本意就是想对赤字国有更严格的约束,并使德国在谈判中有更多的讨价还价能力。南欧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的联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如果希腊能够脱离欧元区,就可以借助本币贬值,减轻债务、促进出口。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退出欧元区之后,如果改用本国货币,则会遇到巨大的转换成本。如果德国认为其负担太重,也可能会威胁退出欧盟。但这在欧盟的法律层面将遇到巨大的阻力。德国一旦退出欧元区,再度使用马克,则马克将急剧升值,这将对德国的出口带来沉重打击。

尽管欧洲至今仍然处在危机之中,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凡是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欧洲国家反而能够更加团结。这一次,欧洲可能仍然有决心和勇气再次度过难关。

避免过分依赖外需的结构性弊端,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希腊经济存在过分依赖外需的结构性弊病,金融危机之后一蹶不振,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度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严重萎缩,中国的出口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2008年11月,中国出口出现了2001年中期以来的首次下滑,直到2009年12月份才回到正增长轨道。2009年对外贸易比2008年下降了13.9%。其中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6%;贸易顺差同比减少34.2%;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变为负拉动。为减少贸易萎缩对经济的冲击,我国实行了4万亿投资计划。但是必须看到,今后随着美国国内消费的减少,全球市场上将会出现巨大的“需求缺口”,中国的出口贸易条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中国应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经济的内生可持续性动力。

防范国际热钱的冲击,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国际游资的炒作也是希腊债务危机的一个诱因。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游资开始撤离,股市和楼市泡沫迅速被挤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上证综合指数在2008年11月4日跌至低谷,之后开始震荡上行,2009年全年涨幅为79.98%;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国房景气指数在2009年3月均降至低谷,之后开始反弹,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表现更为突出。这其中不乏国际热钱的身影。考虑到央行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未来可能还会有较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中国应切实加强资本管制,建立金融体系的防火墙,同时,要防范资产价格泡沫迅速推升和挤破的风险,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6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7

成因源头

上世纪90年代,爱尔兰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解决债务困境,通过低税率吸引海外直接投资,使爱尔兰成为全球资本投资欧洲的重点进而带动房地产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爱尔兰模式”曾经是一个流传全球的成功范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破灭,成为债务危机的导火线。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5大银行都濒临破产。爱尔兰政府9月底称,为了维护金融稳定,救助本国五大银行最高可能耗资500亿欧元,2010年财政赤字会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2%,公共债务将占到GDp的100%,这一消息导致爱尔兰国债利率大幅飙升,由此掀开了债务危机的序幕。爱尔兰信用违约互换合同一度接近600个基点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一度超过8%远超希腊危机爆发时其相应的水平。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成了爱尔兰债务危机的内在连锁源头。

12月初,欧盟财长正式批准对爱尔兰的救助计划,爱尔兰财长公布了史上最为严厉的财政紧缩计划,根据计划,爱尔兰政府承诺将在2011年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税收等多种方式削减60亿欧元财政赤字,其中40亿欧元来自于压缩开支,20亿欧元来自于提高税收。在未来4年的时间里,财政紧缩的总额将达到150亿欧元。然而,财政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危害也难免随之显现,从而增大紧缩计划执行的难度,导致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很难降低。

如果从积极措施来看,爱尔兰债务危机会得以解决。除爱尔兰政府已公布的大规模减债计划(2011年赤字将降至占GDp的10%以下)外,爱尔兰政府手中仍然握有200亿欧元现金储备,至少到2011年年中之前尚足以偿还所有现有债务本息,而且爱尔兰政府已于11月正式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援助,爱尔兰与欧盟也已达成了金融救助计划协议,以支持该国银行业与公共财政。此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保护之下,爱尔兰国债没有突破风险约定。

然而,爱尔兰债务问题之所以迅速被国际市场关注,一方面是出于对爱尔兰自身经济、银行业和财务问题的担心,另一方面则是对欧元区和欧盟救助机制的不信任,同时也再度暴露出欧元机制的内在缺陷,即不管是预算赤字失控,还是税率恶性竞争,都是源于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与希腊债务危机一样,解决爱尔兰问题的关键并非爱尔兰政府,而要看欧盟和欧洲央行。

欧元的问题不只是欧元区政府的债务问题,欧洲必须解决欧元结构僵化和银行背负巨额债务的问题。目前,主流投资者都在纷纷避开欧元区高负债国政府债务,甚至认为CDS或指数基金投资高收益公司债风险小于国债,这表明只要欧元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性完善,银行业系统性管理债务危机风险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难料,美国经济数据时好时坏(美联储或将继续扩大宽松规模),欧洲债务危机和亚洲高通胀还未走到终点,都为欧元危机的再度爆发埋下隐患。

房地产泡沫破灭与银行业危机

除爱尔兰外,从实践看,亚洲金融危机中绝大多数受影响严重的国家也都经历了一个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然后才是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比例的急剧上升和银行体系的崩溃。尽管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资产价格的倒塌确实对银行体系影响至关重要。

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资产估价偏高的房地产和证券抵押形式提供的贷款偏离了真实价值,形成巨大的“泡沫”。气泡的形成,从微观层次上说,与过度投机有很大关系。一旦经济出现波动,资产价格下降时,银行业的信贷资产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以自我实现的机制会传导到资产市场,使价格水平进一步恶化。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与银行的信贷资产之间具有相互放大的效应。在经济增长较快的环境中,多数借款人都具有暂时性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银行的信贷资产潜在的危机被“虚增”的价值掩盖起来,如果这种虚增的价值突然下降,风险就很容易转化为现实的危机。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在银行业危机发生之前都经历了信贷资产的过快增长,而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信贷抵押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

芬兰从1991年以后有3家银行由于大量呆账贷款以及其在股票市场投资的失误而破产。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业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地价和股价泡沫引起的。泰国在危机前30%的商业银行贷款流入房地产部门,从1989年到1996年的七年间发放的住房贷款从1000亿泰铢增加到4000亿泰铢,增加了3倍多。从1996年到1997年股价和地价跌幅分别接近60%和30%,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达到18%,其中有一半来自房地产部门。而20世纪香港的几次银行业危机也都与房地产泡沫有关60年代初期香港房地产业进入建筑高潮,1961年到1965年的四年间,香港银行在房地产部门的贷款在各类贷款中所占比重最大,相反银行的平均流动资产比例却从34.3%下降到27.6%,1965年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清偿风险迅速积累并爆发。90年代初瑞典银行的危机也与房地产泡沫破灭有关:在瑞典的银行中房地产和住房抵押贷款占的比重很大,当时由于房地产价格下跌,短期下降了达50%,直接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

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的界定

从6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调控的历程来看,由于增税的阻力日益增加,发行国债来维持财政平衡成为十分经常的做法。但是也有国家因国债规模扩大引起未来还本付息压力的增加,最终由于内外债负担沉重而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引起各国对合理债务负担水平或能承受的最大债务警戒线的探讨。而运用适度国债规模指标可以有效防范国债风险,确保债务经济的安全。尽管某些指标分析的结果存在差异,但这种方法已成为当今国债风险分析的标准。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

指标来衡量国债风险。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偿债率国债依存度、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借债率,居民应债能力指标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中所规定的加入欧盟国家“政府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国债负担率不超过60%”的趋同标准被认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加以合理运用可以防范国债风险,值得借鉴。但是其初衷为了欧盟成员国将财政赤字和债务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以便有利于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率和汇率水平,算不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临界值。

确定政府债务风险临界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全面深刻的理解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并根据如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率和效益指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水平、市场体系发育程度,金融深化的程度、国债市场发育状况,财政收支情况、政府管理效率、国债结构与成本一效益状况,财政与货币政策目标综合考虑。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GDp的比率)和赤字率(赤字总额与GDp的比率)来分析和评价政府债务风险。而从国债负担率指标来看,欧洲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对部分银行国有化后,原来银行的负债合并到公共部门负债导致债务负担率激增,超过风险警戒线。而实际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在此轮危机中都面临类似问题。

从赤字率的角度考察,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洲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救市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而使政府债务负担突破了风险警戒线,为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应该说,庞大的公共债务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巨额偿债支出、市场信心的缺少以及对汇率的负面影响等。同时,巨额财政赤字也将引起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这从英镑和欧元近期的走势也充分得到验证。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8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采取了诸多技术性的补救措施。但是,债务危机依然像幽灵一样盘旋在欧洲大陆的上空。

一、究竟是何原因致使这场危机爆发的呢?

许多学者认为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少观察家认为是一年前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欧洲一些国家目前的债务危机。其实,全球金融危机只是让欧洲债务危机提前引爆,即使没有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同样不可避免,因为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显著削弱,而长期富裕的生活环境养成的高消费习惯无法自动作出调整,而政治家为了选票必然通过政府举债支出来维持高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高居不下。

纵观欧洲债务危机的拯救史,不难发现,核心措施就一个:注入流动性,增发货币,从证券市场计划到长期融资,直至现在的直接货币交易,都是延缓危机时间而已。继续开闸放水,增加债务未必能治本。欧债危机的根源并不是南欧人懒惰,而是货币生产体系出现了偏差。

二、欧盟最初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虽然,欧盟国家在一体化上不断完善,但是他们在制度上有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早在英国脱离欧盟时已经显现出来,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缺陷就是欧盟国家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而统一制度是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而欧盟在财政政策上却采取各自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统一使欧元区国家在面临经济问题时,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使用财政刺激手段,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最终造成政府债台高筑,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希腊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旅游业发达,实行高福利社会政策,由于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举债度日成为常态。在加入欧元区以前,希腊拥有货币发行的自,国家有两种策略可用于应对政府债券可能的偿付隐患:一种是通过增发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券来间接实现展期,用跨期手段为解决危机赢得更多时间;另一种是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增发货币,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压力。也就是说,希腊经济有它的风险,也有它解决风险的机制。但是加入欧元区以后,希腊失去了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上述两种策略无法实施,剩下的只能指望欧洲央行或债务重组。问题是,欧洲央行既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救援一个成员国的债务危机,因为各成员国之间利益平衡问题,希腊债务问题一拖再拖。从本质上来说,欧元区的建立由于剥夺了成员国独立解决风险的可能,实际上是把一种局部的经济风险放大为整体性的风险。

三、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

欧元从诞生之日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导致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举债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各国易于获得低廉、充足的借贷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各国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欧盟国家在1980年至2009年间基本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重负。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初期的2007~2009年,政府赤字数额急剧增加。以希腊为例,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希腊年平均债务赤字达到了5%,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2009年,希腊外债占GDp比例已高达115%,这个习惯于透支未来的国家已经逐渐失去了继续借贷的资本。这些问题在piiGS五国中普遍存在。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西班牙和爱尔兰债务问题的成因与希腊略有不同。这两个国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迅速萧条,国内银行体系出现大量坏账,最终形成银行业危机。而政府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举债与偿债的能力均出现了问题。

已经背负巨额债务的五国政府,其进一步借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政府信用已经不能令投资者安心充当债权人的角色。当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不能用新发债务的方式进行弥补时,债务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四、超前的福利政策

经常听人说欧洲国家的人从出生到去世都享受着很好的福利政策。而在希腊加入欧盟开始,自身本来就比法国和德国这样的国家在生产力水平上有差距,应该加大用工时间,而因为欧盟一体化在工会的压力下,希腊这些国家却享受着和法国、德国这样国家的福利水平。欧洲国家的福利体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平息民众的不满,实现欧洲各国的共同繁荣。在危机爆发之前,由于慷慨的福利体制和丰厚的退休金,希腊人的平均退休年龄是53岁,在发达国家中首屈一指;每年还有6个星期的休假。最终希腊人仅靠自己的钱已经无法维系其舒适的生活,于是就开始借钱,不断地借钱。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负债,进而危机逐渐积累,逐步扩大。西班牙、爱尔兰等欧元区的高福利水平国家,与希腊情况类似。高福利水平加上低生产力水平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财政收入少。而在维护高福利下,政府支出增多,这就导致恶性循环。当政府宣布一系列削减民众福利的措施后,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各国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和不满说明此前的福利水平已经远超该国实际承受能力。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调节手段的福利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福利开支过高会影响经济发展。福利开支应当遵循适度救助社会最贫困阶层、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等原则,在经济增长与福利制度之间保持以经济增长为主题的动态平衡。

五、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为了保护本国环境和提高本国竞争力,欧洲国家纷纷把产业外移,导致本国产业空心化。像这次危机严重的五国,他们的发展主要依靠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piiGS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欧债危机真正走出困境,需要欧洲国家自己产业和技术上的相互配合。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9

【关键词】债务;金融危机;成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03-01

一、欧洲债务危机背景和成因分析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这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抑制了全球经济下滑: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特别是对欧洲一些由于人口结构等因素本来就债台高筑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欧洲债务危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既偶然又必然地爆发了。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由此,当事五国(GiipS)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

关于欧债危机的成因,除上述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以外,欧洲自身的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过度举债。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欧元作为世界货币在1999年诞生。其兑美元的比价先从1:01贬值到0.85的低点,而后一路升值到2008年7月的1.58,其间累计升值达86%,比起欧元诞生之日也升值了50%多。欧元在这一时期的大幅升值的直接后果,就是欧债受到投资人的欢迎,相应的举债成本也变得十分低廉。像高盛等投行,就曾帮助希腊政府做假帐,美化财政状况,以便利举债。

第二,制度缺陷。欧元区虽有统一的央行与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架构上的“先天不足”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首先,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第三,长期以来欧洲央行一直奉行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尽管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欧元债券并维持自去年5月以来的1%的市场指导利率,但是其目标通货膨胀率始终锁定在2%以下。这种在危机时刻对物价水平稳定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欧元区的消费与投资,给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欧洲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的结构性的低增长、高失业。这是欧洲政府债务负担加剧的根本原因。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导致的国债贬值,使深陷其中的欧洲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下降。欧债危机不仅威胁欧洲银行业,还会波及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

第一,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区政府债券收益率攀升,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而企业债券和CDS价格的制定,经常把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参考。所以后者的提高,直接导致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提高。

第二,债务的信用危机会传导到市场,给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蒙上阴影。在该国从事主要业务的企业的信用评级也将受到拖累,致使其融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因之受损。

最后,政府的财政恶化,使政府的融资需求提高,进而有可能在资本市场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大大抑制民间投资,减缓经济增长。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导致欧元持续贬值,直接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此外,为了缓解债务危机,欧洲各国不得不收缩其财政政策,降低赤字占GDp比重,缩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减少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即使是欧盟非危机国家,由于拨付巨额财政资金参加救援,其对中国的需求也将相应减少。中国的外贸出口将受到较大程度的打击。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外汇资产的影响

欧元贬值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缩水,我国的欧元储备将承受更高的汇率风险。由于欧元贬值不利于我国对欧盟地区的出口,出口企业以欧元结算的出口收入也会有一定的缩水。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欧债危机持续刺激避险资金对于美元的需求,推升美元指数导致海外热钱回流美国本土,中国a股市场面临海外资本撤离引发的指数震荡下跌。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篇10

关键词:债务危机;外汇储备;欧元区;中国;影响

一、绪论

希腊政府在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一举超过12%,由此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相继对其债务评级进行下调,至此希腊国内债务危机正式爆发。2011年至2012年,希腊国内危机迅速扩大,最终蔓延至整个欧洲。到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剧扩大,上升为系统性危机,使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危机中。我国经济发展也随着欧债危机的迅速扩散而遇到挫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我国发生此类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1)对周期性较强产业过度依赖。欧债危机中,周期性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希腊等国家对此过于依赖。在希腊,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其中旅游业比重超过了20%。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希腊国家的旅游业收入较前年减少了12亿欧元。而西班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它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和旅游业也屡屡受挫。房地产市场遇冷,价格持续下滑,房地产的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旅游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金融风暴的席卷下,旅游业迅速衰败,度假胜地的酒店入住率不到一半。在爱尔兰,它的主导产业――农业,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关系出口受阻。

(2)畸形收入分配制度积累隐患。1945年后,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以高福利为代表的社会收入分派与社会保障体制。欧洲各国建立了覆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福利,其中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医疗、教育等,尤其是为事业人口提供的高额补助,严重增加了政府负担。

(3)国际市场投机行为推波助澜。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因为未能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得突破3%、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两个关键标准,选择了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携手。高盛集团举着“创新”的旗帜,为希腊政府设计了一种“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希腊政府借助金融衍生品渠道隐瞒了其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这样一来希腊终于有机会迈入欧元区,高盛集团也因此获得3亿元的佣金。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国际市场中投机行为的“推手”进一步催化了风险的扩大和问题的发生。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发展起到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不同的出口产品所受打击程度也有所差别。我国的机电产品、高薪技术产品、纺织品受危机打击十分明显。由于其价格敏感、替代性强的特点,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原来出口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60%的机电产品,在2009年下降幅度达到最大,较去年下降13.4%。同年我国纺织品和家具的出口贸易情况也与机电产品呈相同态势。而需求弹性小、价格灵敏度差的农产品受危机影响较小,2009年仅下降了2.5%,低于我国出口总体下降幅度值。

(2)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13年12月底,外汇储备规模已高达4亿美元,美国资产占据了70%。为了平安度过这次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样一来,就为美元日后的贬值埋下了伏笔。面对这一局面,要想缓解和避免我国外汇储备遭遇贬值的潜在风险,我国开始实行多元化的外汇储备政策,增持了更多的欧元资产来缓解风险。但随之而来的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对美元显著贬值,汇率大幅下滑,由2009年11月26日的1.514下降至2013年12月31日的1.198,贬值幅度将近18%,并且存在进一步贬值风险。这无疑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障增值增加了新的风险,为其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

四、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谨慎对待和处理中国的债务问题。据我国财政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除去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债务占我国GDp17%。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公债规模,政府必须加大财政监管力度,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控制。细观我国债务问题,中央政府的债务时远低于警戒线,而地方政府债务却存在很大问题。截至2013年底,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高达1007174.91亿元,其中67109.51亿元债务附有偿还责任,占比62.62%。除此之外,23369.74亿元附有担保责任,占比21.80%;还有16695.66亿元附有救助责任,占比15.58%。

(2)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改革。首先,强化金融业监管体系,重点加强行业的合规性合法性检查,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控,严格把关政府负债规模。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预警和处理体系。其次,面向银行等行业推行切实可行的市场进出机制。另外,建立和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影响起到防范和缓解作用。我国的国有银行和政府有着特别的联系,它作为国家的坚强后盾,肩负着以低成本吸纳社会资金的重任,当银行陷入危机中,可以向国家申请援助,这样一来国有银行的市场危机意识得以削弱,经营不佳累积了大量坏账,政府不能继续充当国有银行的庇护神,干涉银行的经营管理,政府应尽可能减少所持银行股份。

(3)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2012年我国政府负债总额占GDp比重高达82%,截至2013年底,我国政府负债总额达15.7亿万元,占GDp的48%。即使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但银行和企业坏账的扩大,就会引发偿债高峰。为了防止出现由国际资本冲击引发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问题,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债务监控机制,防止我国爆发类似债务问题,让人民币保持稳定,进一步推动其区域化发展。欧债危机加剧了欧元贬值,2012年年底时欧元兑人民币贬值已达到20%。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政府必须有效控制人民币增幅,防止出现汇率的大幅波动。人民币不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一方面,国内产业结构无法在短时间得到调整,影响出口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投资结算带来了很大风险,让许多投资商望而却步。只有控制好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拉长其升值周期,才能让追求短期利益的海外热钱推出我国市场。

五、结论

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一直呈现出扩大蔓延的态势,为欧洲经济强国带来了不小的威胁。这种日益严峻的局势,不断引起了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恐慌,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难逃其害。因此,细致了解过欧债危机后,更有利于中国看清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危机中汲取宝贵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这样一来,才能从清醒和理性角度出发,制定相应发展扶持措施,保证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原博.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125.

[2]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06):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