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三语文研究十篇高三语文研究十篇

高三语文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7:29

高三语文研究篇1

到了初三,每所学校都在为打赢中考之战做准备。但是,初三语文复习课课堂模式往往很陈旧,师生之间交流方式过于单一,情感交流有限,复习内容大量重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教学陷入被动,语文复习成效甚微。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不仅需要老师老曲新翻,旧调新弹,更需要实现复习的高效。所谓“高效”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高效复习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收获知识,培养习惯,提升能力,促进成长。

二、初三语文高效复习的策略

1.建设高效课堂模式,有的放矢

奥苏伯尔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定教,语文复习高效课堂模式可分成五步:先学―合作―展示―精讲―拓展。

先学:根据复习知识点、能力点事先做好导学案,提前1~2天下发,学生独立完成,课前老师批好全部导学案。

合作:根据导学案组长领衔有规则、有计划地开展合作探究。小组内选人记录问题,包括:共性的问题,规律性的问题,富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易忽视的问题等。

展示: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投影仪成果展示;学生随机上讲台当小老师;组内或组与组之间的互助式的回答等等。

精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语文老师进行针对性讲解,无疑不教。

拓展:根据课堂生成的疑问和存在的知识漏洞,选择有针对性的当堂训练。

2.构建活力课堂,成立学习动力小组

(1)建立学习动力小组的依据。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两条基本理念。课堂是否有活力,取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杜威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通过做而学。”高效课堂就是要转变少数人发言的传统课堂模式,调整学生听课的状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自觉地动起来,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中求知,成长。

(2)具体操作。

每班分为若干组,每组6~8位学生为宜,小组建构要充分体现“男女比例协调、成绩优劣互补、性格差异合理”的原则,同时要选好组长。语文课座位安排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要创设组名、编写组歌、制定组规,并明确分工。以组规为例,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发言最好让平时沉默的孩子先开口,让成绩偏弱的学生先发表见解,讨论不能游离话题等等。

(3)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小组评议表的制定。内容包括小组独立思考、参与程度、质疑问难、阶段检测、自我反思、整改措施、小组评定等。根据这些内容语文老师制定好表格,每天填一次,每周五上交语文老师。

二是关于小组评定和考核。为了增强小组长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我们专门开展了隆重的“笑脸”佩戴仪式,每个组长胸前佩戴一枚“笑脸”徽章,仪式中最重要的程序是组长在讲台前站成一排,右手握拳,左手放在“笑脸”下方,斗志昂扬地向全班同学宣誓:“我热衷于为同学服务”。教室文化布置也专门开辟了一方语文高效课堂表彰园地,学生们把它取名为“奋斗的足迹”,人人上榜,个个都有收获荣誉的机会,根据小组长和我的记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表扬,把学生们获得的各项荣誉,用语文专用“笑脸”刻章神圣地在自己的格子里盖上一个个笑脸。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是教师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小组合作交流能帮助组员解决很多问题,锻炼表达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节省课堂时间。但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复习中的有些问题必须由老师点拨引导,这就是复习模式中的“精讲”环节。“精讲”的内容从何而来呢?需要教师做好组织者的角色,做到四“勤”:腿勤、手勤、耳勤、脑勤。

三、初三语文高效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教师必须对导学案完成情况做书面记录,写好点评。对共性、规律性、易忽略的问题提前做好详尽备案。根据知识漏洞选择好拓展复习训练资料。

课堂合作交流时组员必须具体说出自己的解题思维的过程及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组长学会耐心倾听,教师及时点拨,作必要的提醒。

德国学者福利特纳认为,教育即“意义的生成:教育即不断以新的视界取代学生原初视界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对重点、难点要讲透讲深。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思维,在运用知识审题、解题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智能体系。

2.处理好组长与组员的关系

组长是高效复习课堂的核心,课前课后的辅导必须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课堂合作探究强调“人人参与,弱者优先”的原则;组长要耐心仔细地帮助组员解决问题,课后及时在评议表上记录组员的当堂复习课的语文学习情况。对表现进步的学生要进行组内表扬,佩带笑脸,对表现退步或持续不前的学生组长要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处理好复习导学案和课堂活动的关系

高三语文研究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实践反思范例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色,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一、开展读说写活动,在实践中学习

传统语文学习过多强调“听”,注重知识、能力的内化过程,实践证明,这正是语文教学遭受“少、慢、差”的原因之一。“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生活更多是感性的、意象的,需要学习者积极参与生活,在参与中感悟生活,进而提高能力,养成素质,形成品质。因此,我们在“听”之外,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脚与心灵,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学习,主要抓了“读、说、写”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大量阅读,广泛积累。主要做法有开设阅读课,组织阅读名著,做读书摘录,写读书笔记等。自然科学常常能做到举一反三,而人文学科往往是厚积才有可能薄发,因此,阅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不能想象学生连起码的名著都未接触而能在语言、思想、文化的领域内自由遨翔;不能想象都没有被艺术的语言、深遂的思想感动过而能进行艺术的表达与思考。围绕“读”,我们从内容上,三年一盘棋,按国家相关要求,分别安排了不同的阅读教材,高一、高二要求每学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不少于五部,给每个班级订阅《读写天地》等三种语文报刊,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订阅一种报刊;从阅读方式上,我们充分利用高中六册《语文读本》进行比较阅读、延伸阅读,如读《鸿门宴》,为学生补充了《史记》中《高祖本纪》《项羽本纲》全部内容,以拓展教材,打下厚实的基础。高三年级主要推荐阅读《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意汇》,余秋雨、毕淑敏、林清玄等著名作家的精短时文、美文,以针对性提高高考应试能力。

二、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在反思中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和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两种途径。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题研究泛指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有关的课内外所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狭义的专题研究指围绕教材、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专题研究性学习,这里指的是狭义专题研究活动。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我们主要开展阅读专题研究性学习和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

阅读专题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借助教材文本,包括读本,主要运用“三步六因素创新阅读学习法”,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思想的创新学习训练,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如在学习余秋雨的《莫高窟》一文中,可以开展了以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为蓝本、以“余秋雨散文语言魅力”为轴心的“秋雨散文阅读与研究”活动等。

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根据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内容,把写作能力细化为“审题立意方法”“选材与用材”“论证艺术”“结构艺术”“扣题艺术”等20多个小专题,结合具体实例,编写出初步的校本作文教材,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现状,自主确定要突破的难点或者要发扬的优点,教给研究方法,让学生收集材料,大胆研究,形成结论,并运用于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使写作教学步步为营,分层推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范例”研究法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统一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尤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才是科学有效甚至高效的呢?通过反复的实践,我发现运用“范例”研究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专题研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顾名思义,“范例”就是典范的实例。“范例研究法”就是通过分析、解剖“范例”来揭示隐含着的规律。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分析研究“范例”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范例的解析来掌握语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当然,我们首先必须注意选择“例子”。既然是“范例”,自然必须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示范性、生动性。“科学性”就是所选择的实例必须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去寻找和发现规律,必须有研究着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典型性”就是要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体现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示范性”就是要为学生的研究做出榜样,可以供学生模仿和借鉴。“生动性”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能够激发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自觉主动地研究的兴趣。这里所说的“范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名家研究语言和文学作品所形成的文章,二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优秀的“案例”。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搜集和选取“范例”:一是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读本》《教师教学用书》;二是《人民日报》《文学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和《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古典文学知识》《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之友》等语文教学刊物;三是中学语文教学网络。

总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以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为目的。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代教学规律发展趋势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校行之有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现代人素质。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上海教育科研,2000,(1).

高三语文研究篇3

关键词:三语教育;跨学科;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53-03

一、引言

语言学各分支,如系统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音系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跨文化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其他研究领域,如语言习得、话语分析、语言认同、语言教育、多语言现象、语言规划也都体现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性质(markaronoff&JanieRees-miller,2001:F7-F44)。例如,教育语言学是语言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并且还涉及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等。周晓琴和许焕荣(2008)发现,教育语言学研究范围在不断延伸,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教学、双语或三语教育、语言规划和政策、教育技术、话语分析、课堂研究、课程设计、语言和性别、语言和职业等等。作为教育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共享的研究领域,有关三语教育的论文、项目和专著都体现出了跨学科研究视角,并且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跨文化交际,以及政治、经济、地理、等不同学科探究。苏德(2013)指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意义在于新视角、宽领域、新思维,以及学科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撑。同样,三语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有助于建构三语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从而解决三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

三语现象在多民族聚居区普遍存在,例如,居住在丽江纳西族聚居区的多数白族人是白、纳、汉三语者。国外学者一般把三语教育定义为三种语言的教学活动或者第三语言教学。三语教育从双语教育发展而来,在国外,语言政策、双语教育理论、模式和实践都得到很好的研究。在国内,刘全国和李倩(2011)对民族地区英语课堂的三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刘全国(2013)在《三语教育与三语教学》一书中归纳介绍了国外一些双语教育理论和双语教育模式(p.18,19)。双语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双语教育规划与政策到双语教育理论,从双语教育模式到双语教师师资、教材和方法,都已形成了“理论-模式-实践”的完整体系(刘全国2013:19)。国外三语教育研究者主要研究三语习得中的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黄健,王慧2012)。张武江和张卓(2013)提到四种三语教育模式:语言转换模式、因素模式、多语动态模式和文化适应模式。在欧洲,三语和多语教育政策促进了多语教育的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三语教育也是在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教学方法到功能研究,从描述到实证研究,从语言学视角到跨学科视角,国内外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双语教育逐步走向成熟(李枚珍,2011)。三语(蒙语、汉语、英语)教育首次于199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小学校开始实施,之后,三语教育逐步在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起来。自2001年英语作为小学校课程后,全国范围三语教育逐步形成。黄健和王慧(2012)把中国的三语教育分成两个阶段:研究初期(1992-1998)主要关注三语教育的改革思想、意义、课程、教学方法;发展阶段,自2001年来,研究转向语言政策、语言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民族文化融合等,研究领域扩大,研究视角涉及社会学、民族学、心理学等。三语教育在其意义、途径、模式、语言迁移、课堂语码转换、三语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刘璐璐,张海燕2013)。国内近年三语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简述如下:

在云南居住有25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语言和多语教育环境,关于少数民族双语、三语和英语教育有较多的研究。李强(2003,2006)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语用、跨文化交际、民族学等不同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习得做了很多研究。在西双版纳傣族和爱尼族三语或外语教育状况研究中,胡德映(2007)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不理想的英语学习成绩的原因,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不合格的英语教师、学生缺乏自信、效果不佳的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差距等。从其研究结果看,对学习者成绩的影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从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和语言意识形态角度,杨红艳的博士论文研究了丽江旅游环境下的多语言现象(纳西语、汉语、英语:丽江的多语现象,2012)。她的研究探讨了语言政策在三语(纳西语、汉语、英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个体纳西人的语言意识形态中的表现。其研究发现表明,纳西语作为民族身份和旅游经济中的文化价值得以保持,汉语因国家统一、教育和社会经济进步而受到高度的评价,由于全球化交际和经济利益,个体纳西人对英语持有积极的态度,但英语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另外,随着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兴起,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和英语的关系变得更复杂。刘全国(2013)在《三语教育与三语教学》一书中从理论上对三语教育的定义、类型、模式、多语-多文化环境、课堂文化构建等做了全面探讨。此外,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的实证研究中,探讨了英语教师的现状和补偿机制,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策略、困难和风格。在《云南三语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一书中,张雨江、盖兴之等作者基于云南拉祜、傈僳、纳西和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母语、汉语、英语教学,提出了三语教学理论、语言对比理论、翻译理论的新观点。他们的研究试图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视角,探讨三语教育问题。原一川、胡德映等(2013)研究者对云南省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的态度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发现,云南跨境民族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身份认同和学好三语的信心,被试充分肯定了三语教育的成效,并赞同三语教育对跨境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稳定、安全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原一川、钟维等(2013)研究者在云南省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的态度、三语现象和三语教育现状的调查基础上,提出对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外语教育规划建议,即少数民族自治县采用民族语“就近”选择,以及非少数民族自治县采用邻国语种“优先”选择原则,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三语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三、讨论

15年间,中外研究者都对三语教育显示了极大的兴趣,关于三语习得、语言迁移、外语学习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三语教育比双语教育更复杂,从研究领域和范围看,三语教育研究具有跨学科性,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都有联系。在中国,三语教育还与民族学、少数民族教育及其文化、宗教、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相关。为建构科学合理的三语教育体系,需要多学科的研究。跨学科视角无疑是研究三语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构建三语教育理论、教学模式,从而指导教学实践,最终提高三语教育的质量。

1.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三语教育。双语和三语教育研究者虽然对二语、三语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对语言,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做进一步的研究很重要。根据阈限理论,母语能力不足将影响二语和三语学习,进而影响学习者获得其他科目的知识。但问题是,熟知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教师和研究者很少,有的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恰当的解释,他们不能通过比较不同语言来分析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有的研究者同样不能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比较语言学做深入的研究。教师了解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和不同语言学流派的观点将有助于他们指导语言教学,预测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困难,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外语。而且,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第一、第二、第三或外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技能学习,还能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持和创新。

2.从教育学角度研究三语教育。三语教育可能会引起语言之间地位、教学时间,以及教育、家庭、社区、工作语言的使用频率之间的竞争。从教育学视角做研究,对有关课程设计、适用于少数民族学生教科书的编写、教学大纲、测试标准、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方法、教师培训、教育政策和语言政策等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以教师培训为例,三语教育研究中,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缺乏合格的语言教师,特别是三语教师,是阻碍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的一个因素。小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并且有些不是英语专业毕业。语言教师教学观念传统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以及教学方法需要提高更新。

3.借助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理论研究三语教育。根据三语习得研究成果,第三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在学习过程、认知和心理特征方面存在不同之处。曾丽和李力(2010)总结国外三语习得研究,并指出三语习得的一些特征,尽管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线性的,同时,多语学习过程是非线性的,对三语学习者来说存在更多语言磨蚀的可能性,他们需要在语言保持和学习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三语学习者在已掌握第一和第二语言后认知方面显示出更多优势。曾丽(2010)也陈述了语言迁移的复杂性和社会因素,第三语言习得同时受第一和第二语言的影响,多语学习者根据需要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第一、第二、第三语言习得过程具有多样性,并影响学习结果。三语习得的这些特征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具有指导意义。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普遍经历母语、汉语、和英语的三语习得过程,但教学中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和外语作为第三语言的情况被忽视,对三语习得的复杂性,特别是认知过程和语言习得心理机制的研究很少。李强(2003)在《文化多样性与英语教学》一书中反映了这样的观点:基于多语和多样文化的外语教学研究,对基于多元文化环境的三语教育研究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4.从民族学、社会学、跨文化的视角研究三语教育。三语教育与民族学关系紧密,中国的少数民族不仅要融入中华民族,而且肩负着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责任。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普通话的推广使得中国的56个民族和讲不同方言的人们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普通话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这样的语言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一些较少人口使用的民族语言力量减弱并且处于濒危状态,有的少数民族在适应主流文化中放弃自己的语言而转用或改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减少意味着少数民族将失去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语言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和民族关系。三语教育应该在母语、汉语和外语(英语)之间保持平衡,寻求基于多元文化的三语教育模式。三语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平。

四、结论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语言学和语言教育迅速发展,当代语言学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篇研究,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已融入到语言教学研究中,展现了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和更强的生命力及广阔的前景(李强,2003)。由于三语教育主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的影响,三语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的三语教育实践基本在双语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三语教育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三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之中,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三语教育水平还滞后,主要是因为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阻碍:文化差异、母语的负迁移、三语教师缺乏(和新梅,2010)。三语教育的意义已成共识,李晓和童安剑(2008)论述了三语教育研究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构建的意义。然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三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三语教育研究涉及多种学科,跨学科研究将使三语教育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刘全国,李倩.我国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三语教学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研究,2011,22(1):75-78.

[2]刘璐璐,张海燕.国内三语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综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98-99.

[3]李晓,童安剑.关于少数民族聚居区三语教育研究意义的思考[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76.

[4]李强.英语民族与云南少数民族语用习惯差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5]李强.文化多样性与英语教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李枚珍.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发展与现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89.

[7]黄健,王慧.国内外民族地区三语教育之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12,(5):192.

[8]和新梅.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学的阻碍因素[J].教学论,2010,(31):314.

[9]原一川,钟维,吴建西,饶耀平,范庆红.三语背景下云南跨境民族外语教育规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45(6):18-25.

[10]原一川,胡德映,冯智文,,尚云,原源.云南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态度实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6):80-87.

[11]周晓琴,许焕荣.中外教育语言学学科发展评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5.

[12]张雨江.云南三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13]张武江,张卓.三语习得研究概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7):29-31.

高三语文研究篇4

一、课题研究酝酿阶段

早在98年底,*同志参加了盛书山老师组织召开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于是*同志就在自己所教的初二(1)班进行了课题实验。效果不错,1*9-2*0年,当时教平行班的陈荣胜老师也加入其中,并把整个年级分成三个等级的教学班,到中考时,语文学科喜获大丰收,于是*老师在语文教研组教研例会上作了关于“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专题介绍,随后任家文老师也参与其中,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三位语文老师就选择了“‘异步’点拨与整体‘推进’关系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申报立项,在20*年*月获得县级立项。

二、建立研究组织,明确研究内容

该课题申报立项获准后,课题组就成立了组织。*同志为该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文章的收集,研究活动的安排,研究成果的整理。任家文老师侧重研究异步层次的划分,侧重于阅读教学的研究。陈荣胜老师侧重于学生学业的评估,侧重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整个研究活动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异步层次的划分;二是异步教法的设计;三是异步活动的安排;四是学业成绩的评估;五是个体提升与整体推进关系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每学期开学要制订本学期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的重难点。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期末要进行课题总结。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要上一节公开汇报课,相互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每节公开课,力求突出一个研究重点,突破一个难点。在这方面,陈荣胜老师的作文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不仅自己有若干或获奖,同时他辅导的学生也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

三、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纵横联系。

教学中有一句常用语“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也是如此,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先后认真学习了盛书山老师的理论文章:《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再探》、《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探》,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把《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读写月报》、《语文报》等刊物作为研究的图书资料,认真研究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文章,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的理论素养,避免盲目的实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还积极主地参加外校的教研活动,曾参加了无为中学、无为三中等校的课题研究活动,曾观看了朱宏春老师、马启群老师、丁少国老师、周可学老师的课题观察课,吸收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还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阶段及其成果

课题研究共分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其成果如下:

(一)异步层次的划分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它属于操作层面、研究的重点是层次划分的依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划分层次的标准不唯一,而且是变动不居的。具体来说,依据有语文考试成绩,兴趣爱好,家庭环境,情感态度等,从划分依据来看,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是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原则,同时每个学生的层次是隐藏在教师的心中,且处于变动之中,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又不损伤学生的自尊,这一阶段主要是摸清学情。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学对象,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心中有人。

(二)异步教法的设计

异步层次划分后,接着就是异步教法的设计与操作,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本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定位问题。②课堂上每层学生的活动问题。③异层学生的配合问题。④师生的配合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看似无法统一,难以控制的异步教法,在实际操作中,能较好地统一起来。通过实试,我们得出结论:恰当的异步目标,打破了齐步走,一刀切的僵化局面,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跃局面,有效地利用了教学班级的教学资料,层次不同,目标各异,教法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三)异步活动的安排

教学中的活动是形式多样的,它既有课堂内的动手、动口、动脑(思)活动,也有课外的读说听写活动。异步活动的安排更是如此。在研究中,我们着重研究了如何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引向深入,进而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特长,如音乐欣赏与语言文学;诗画转换;名著欣赏与个人修养;影视广告与语言艺术;网络语言与创新。通过研究,我们感受到,语文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弥补了语文教材的不足。

(四)学业成绩的评估

以语文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标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学生还有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因素没有涉及,它不能代表学生语文成绩的全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多个标准来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分数、活动开展、组织表演等。只要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呈明显的上升态势,或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我们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发挥了学业评定的激励作用。

(五)个体提升与整体推进关系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少数尖子生,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课班级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前面的四个阶段可说是分项训练,最终落脚点应在“整体推进”。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个体与整体关系。②尖子生的带头作用。③后进生的适应问题。④整体平庸与“两头生”的关系。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尖子生的带头作用是巨大,它能在班级产生“鲶鱼效应”;一个尖子生的作用甚至超过十个教师的说教。中等生的提升是“整体推进”的关键,营造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人文环境,是中等生提升的成功要素。防止后进生的掉队脱变是“整体推进”的保障。

五、课题研究喜结硕果

从课题立项至课题研究截止,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教研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现就教学教研方面的成绩统计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老师执教的20*年初三语文中考成绩均分98.4*,位于各完职中第四,优秀率17.37,位于各完职中第四。

2、任家文老师执教的2*2年初三语文,中考均分名列全县第12位,及格率名列第1*位,在所有完职中,均分及格率均名列第四。

3、*老师执教的2*3年高三语文高考成绩:

文科均分87.5*,及格率42%,位于普通完中第一。理科均分84.29分,位于普通完职中第三。

4、陈荣胜老师执教的20*届高三语文,均分、及格率均位于普通完中第一。

5、任家文老师执教的20*届初三语文,均分103.48,及格率98.*5%,均名列全县八十五所学校第五。

(二)实验班级与比照班级成绩统计对照。

2*

六、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迅速地提升研究者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是在现行的大班教学的情境下,在如何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异步”分层点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从由所学到由所得,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不歧视差生,不搞一刀切。它能有效地发挥授课班级的教学资源的作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显著。自课题研究至今,“‘异点’点拨与整体‘推进’关系”已成为实验教师的一种教学理念,落实到备教批辅考的各个环节,通过个体提升来推动整体前进的教学策略,既有利于特长生发挥特长,又带动了全体学生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没有遗忘差生。学生通过自愿组合的方式形成学习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迅速地成熟起来,他们已成为我校语文组的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老师已由一个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挑起了高三文科重点班的语文教学重任,走上了高三年级组长的岗位,成为教学上的领头人,课题研究工作还得到了校领导和县教科室领导的好评。

高三语文研究篇5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三维拓展课程;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21—02

一、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如何发展和进一步改革艺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问题,已经成为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们一直思索和探讨的课题。由于涉及的是英语语言的教学,国外的艺术院校并不存在这方面的困惑,所以,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国外经验和可以参考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着重于国内的各大艺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各大艺术院校的研究生教学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如,教学方面,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大量与信息时代相关的新概念等无法通过教材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因而教学缺乏时代气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组织方面不够有序,研究生课程设置单调,不能较好地体现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单一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难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评价,更缺少反映研究生语言能力的考核指标;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和研究联系不紧密,英语学习的形式有待丰富。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弱。尽管他们系统地学习了英语语法、掌握了一定的词汇知识,但其英语知识呈现凌乱无序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整体、动态、开放的语言系统;英语能力制约着他们科研能力的提高。大多数研究生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英语,为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不能自觉地完成变英语为工具的认识转化。因此,在阅读英语原著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用说去用英语写专业文章或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各高校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如果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在读的研究生对英语课程缺乏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英语课没有实际用处,也没有任何新意,是浪费时间和无谓的重复劳动。而按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的要求,研究生掌握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从事各种涉外业务活动,其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以致用的原则。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在她的文章中提到,“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对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何莲珍,张文芝,王同顺,李淑敏,2006)

二、教改思路

我们提出了研究生英语三维拓展课程教学的概念,主要从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将现有的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参与、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层次、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清晰。研究生英语三维拓展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根据著名语言学家HGwiddowson的观点,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主要分成两大部分,即目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按照他的观点,我们把英语的五大技能分为两类:听、读、属于语言输入;说、写、译属于语言输出。美院研究生的总体英语输入能力相对较强,英语输出能力相对薄弱。而英语语言的输出能力的培养,在今天,对于美院的研究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艺术学已经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艺术院校的研究生不仅要成为艺术界地领航人物,而且也应该在国际交流和国粹艺术输出方面成为生力军。再则,我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按“品学通、艺理通、中外通、古今通”的“四通”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这一人才培养规格。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们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就重新调整教学思路,把视阅读能力独重的教学方法转变成综合英语阅读、演讲展示、翻译操练三大模块并重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并按这三大模块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三、教改的理论依据与价值

实施研究生英语三维拓展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它探索的是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即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构建更贴近学生专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的学习环境。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专业化和学术化的新思路下,将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发展、专业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模块的优化设计及探讨性学习地开发,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术英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宣读论文、即席答辩和交流讨论的实践能力。我们立足于艺术院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的艺术院校是没有的。据我们调查国内大多数艺术院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法上。艺术院校研究生英语三维拓展课程概念的提出在全国艺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它改变了英语教学灌输式、填鸭式、应试型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互动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妙趣和学以致用的满足感。研究生三维拓展课程的三大模块让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全面提升。其直接的效果就体现在毕业生的四级通过率、学术原著的阅读、翻译能力、以及出国进行艺术类学术流的能力都在逐年提高。此外,我们还制定了艺术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一系列资料。如果这套教学方法能够在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进行推广,那么将对艺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的改善和研究生整体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益处。

四、教改的预期效果

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专业化和学术化的新思路下,我们将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发展、专业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模块的优化设计及探讨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侧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术英语表达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院研究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学术原著的翻译能力、以及出国进行艺术类学术流的能力都在逐年提高。

五、结论

研究生英语三维拓展课程是艺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它改变了以教师讲解为主导、以应试教育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研究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它以“学以致用”,“以需为本”,作为教学原则,展开三维立体教学,并就三大模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这几年的教学试验来看,这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2]王德伦,王慧莉,刘文宇.浅谈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04).

[3]吴钧.非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方法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2(02).

[4]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4).

[5]何莲珍,张文芝,王同顺,李淑敏.时代呼唤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06(04).

高三语文研究篇6

在进入21世纪的背景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中学语文教学仍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不能以自身特有的汉语言魅力、内在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情感动力赋予个体生命以价值、尊严以及发展动力,因此,我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学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这一命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追求和生命的丰富,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在研究初期,主要研究语文学习心理,探索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心理机制。标志性成果就是我主持并于2005年结题的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名教师”资助课题“中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以高中兼顾初中,从实践层面上来说,由侧重对“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的研究,拓展了研究的空间;从教育对象的层面上来说,由初中生扩展到高中生,拓展了研究的范围;从理论的层面上来说,从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进行实践,转而研究语文学习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过程、能力特征等,由实践的层面提升到理论的层面。课题重在分析和研究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借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向高层次上发展。这正是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突破的难点问题。

在中期阶段,我主要研究了中学生心理变化对言语表达的影响,探讨了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策略。通过对语文生命化课堂言语教学的指向性进行深入思考,从中学生心理变化对言语表达的影响来探讨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策略。我认真总结了前期研究成果,在《农村教育研究》发表了《中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报告》(2008.4),并于2008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名师讲语文――李震讲语文》;我又主持研究了“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这一课题,被省政府列入“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资助课题,这是我省基础教育系列唯一入选的一项课题,同时我被列入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运用了调查法,设计了《感觉偏好测查表》,寻找学生的优势通道,便于个性化教学。

在后期阶段,我深入研究生命化课堂的理论,建构生命化课堂模式,建构中学生写作模型。我主要从四个方面突破,一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在语文生命化课堂实践中探索,集中体现在生命化课堂流程设计、生命化课堂模式建构、生命化课堂策略运用;二是进行理论思考提炼,对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进行追寻,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模式重构;三是深入研究了语文本体,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百年语文“主体话语”的主要内容和话题方向,考察了百年来语文话语的基本语境和现实背景,打破了语文“性质神话”,抓住“汉字性”这个最根本的中国话语形式,提出了“文(人及其心灵统一体的象形符号)本性”这一语文本体性质;建构了中学生写作模型。这一时期,我主持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历时近三年结题,核心成员是张长松、李涛、管开兵、谢敏、朱曼雯、张永庆。课题自立项后先后研究了生命化课堂理念、课堂特征、课堂模式、资源开发、策略运用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厘清了语文生命化课堂理论

到目前为止,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文章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语文“生命化课堂”混同于语文“生命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用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生命化课堂”是在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来化育学生的生命。二是贴着“生命教育”的标签,课堂仍然是指令型的以语文知识为绝对主宰的格式化王国,学生缺少尊严感和自主性,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生命化课堂”需要从理论上揭示语文本体,需要研究并论证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课堂文化、教学境界等。

我对“语文本体”的探讨和对语文“生命化课堂”理论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语文本体到底是什么?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运用“字思维”深入探究语文学科性质,撰写了两万字的长篇论文《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索》,发表在人教社出版的权威刊物《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4辑上;又梳理了百余年语文教育历史,撰写了两万字的长篇论文《语文走向与主流话语的百年演进》,发表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上;还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了《理性追寻:语文“生命化课堂”之重建》《语文课堂:享受语言文字的生命阳光》《从“知识课堂”到“生命化课堂”的飞跃》等论文,系统地阐释了语文“生命化课堂”研究中的理论问题,为语文“生命化课堂”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2.建构了语文生命化课堂操作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我在语文生命化课堂研究中建构了五种操作模式:

以目标整合为取向。语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此类课堂模式是:整合目标,着眼生命关怀;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落实目标,促进生命发展;拓展目标,激发生命活力;反馈目标,丰富心灵涵育。

以经验关注为取向。学生生活在世界中,参与在活动中,对生存状态和世界存在,会不断地产生体验,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语文课堂教学最真实、最坚实的基础和源泉,教学中应该也必须联系这些经验,才能展现学生活泼可爱的天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此类课堂模式是:诵读通读,感知文本;联系生活,构建话题;探究读议,潜心会文;同伴互助,拓展思维;个性展示,全班评议。

以过程开放为取向。在语文课堂上,有着学生自身视野的开放,有着文本意义生成的开放,有着师生问答结构的开放。此类课堂模式是:马蹄组合空间,形成立体传导;小组讨论交流,开放学习方式;引入生活资源,重建文本意义;选择争鸣视角,碰撞思维火花;主题拓展联系,体现课堂张力。

以情意沟通为取向。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语言形式中感受生命的气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来发现川流不息的生命,体会深沉的生命意识,观赏高尚的生命之花。此类课堂模式是:整体把握文本,选择情意品点;捕捉言语空间,透过字词体验;理解生命意趣,填补言语境域;调动生活经验,流转生命光彩。

以丰盈生成为取向。个体生命的动态生成性,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地追求自己生活的意义和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出生成的丰盈性。此类课堂模式是:营造轻松氛围,建立平等关系;引导学生参与,分享学习成果;展开联想想象,促进共融共生;交流回应沟通,体验唤醒生命。

3.归纳了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语文“生命化课堂”始终伴随着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探索。运用的主要教学策略有:

字里乾坤:生命化语文课堂深度解读的语言之家。汉字通过意象结构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全部内涵,描绘了“一幅初民的生涯图”(安子介语)。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汉字独特的魅力,深入开掘汉字的文化意蕴。我先后发表了《语文课堂:享受语言文字的生命阳光》(《中学语文教学》2011.03)、《以语言的魅力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4.1)等论文。

主体参与:生命化语文课堂生命形态的深度探寻。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时采用了两种方式: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参与需要情感和态度的积极,有效参与需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积极,这两个方面是有机的统一。

探讨这种课型的文章有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09.10)上的论文《生成:在言语的感性世界里行走》。

理解想象:生命化语文课堂领异标新的心理桥梁。在实践中突破思维定势,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通过对话互动,营造想象的氛围;积累表象,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体验感悟:生命化语文课堂生命意义的瞬间直觉。体验是生命意识的,感悟是突然窥见了语文学习的一片新的天空,跃动着生命的活力,身心得以涵养,精神得以澡雪。为了探讨这种课型,我先后发表了《体验:抒情语体教学的价值追求》(《中学语文教学》2011.5)、《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唤醒》(《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3.9)等论文。

视野融合:生命化语文课堂深情向往的生命交感。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把文本的视野、作者的视野纳入到自己的视域中,从而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经验视野,形成了一种新的视域,这就是视野融合。所以说,视野融合是“生命交感”。研究这种课型的论文有《对话:课堂最本真的敞开状态》(《中学语文教学》2009.6)等论文。

4.探讨了语文生命化课堂审美追求

主要研究了课堂中灵想的飞动之美、生成的智慧之美、体验的含蓄之美、对话的意趣之美、情景的交融之美、精神的烛照之美。

灵想的飞动之美。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喜欢通过感知、联想、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发现性活动,根据文本的邀请和呼唤,通过对话,产生飞动的灵想,达到美妙的阅读境界。

生成的智慧之美。生成教学实现了“人”和“语”的交融,“语”和“人”互为一体。这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教与学智慧的呈现。

体验的含蓄之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让学生牺牲生命灵性和语言悟性,而是通过感知、融情和会悟来引导学生形成经验,产生领悟。讲究“情知交融”“身体心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对话的意趣之美。对话的审美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形成自由、开放的心理场,架构适合的对话空间,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策略,收到意趣盎然的学习效果。

情景的交融之美。情景交融之美主要是通过品味语言,用心玩味蕴藏作者的心机之处;互动交流,互相敞开,共享精神智慧。

精神的烛照之美。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内在的视点,重新构筑形象,引导学生走进精神世界,获得新的领悟,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感到敞亮。

我先后发表了《借文句的阶梯跃入审美时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1)、《语文教学要“知白守黑”》(《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1.4)、《在言语实践中引导生命主体不断超越――特级教师李震的“生命化”教学智慧》(收入程振理老师主编的《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提炼了语文生命化课堂作文教学模型

研究高、初中作文教学写作序列,调动高初中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唤醒高初中学生的写作体验,感同身受地体验写作的发生、构思、表达与修改。课题组通过实验研究,建构了“中学生写作‘三级转换’模型”。模型中用三个椭圆形(中间两个并列)表示作文三个阶段。“内部言语思维加工”指的是学生接受了作文的任务和明确了作文目标后,调动生活积累,运用有关写作知识,建立写作计划。这是完成“一级转换”。“言语表达”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包括“外部口头言语表达”或“外部书面言语表达”。这是完成“二级转换”。“修改推敲润色”是指把物化的作文,经过增加、删改、取消、更换、修饰等加工。这是“三级转换”。

根据“中学生写作‘三级转换’模型”,我组织课题组成员,围绕“生命的诗意表达”这一主旨,收集了本校学生作文156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海高级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选》。

我还围绕“情趣”这一聚焦点,将初中语文(苏教版)三个年级六个学期每个教学单元的“写作点”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了一条三年的“写作能力发展链”,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出版了《情趣读写》一套写作指导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还编写了《走读中国――名山名文》一书,将国内名山一网打尽,名山之名文一览无余,让学生通过名山阅读名文,通向自然之心,步入精神之境。

三.取得的实际效果与反思:

1.创新和丰富了有关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理论,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和语文教学编著。

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生命化教育和生命化教学理论,探讨了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原则、本源和策略等十余方面的问题,结合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深入反思,先后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在《中国教育科学》上发表的《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索》、在《洪氏语文》一书中发表的《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意蕴与特征》,在《农村教育研究》上发表的《中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报告》等。这些论文或者从理论上对语文“生命化课堂”作了理性的探讨,或者从实践方面提炼总结了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教学编著有《李震讲语文》《笔尖上的成长》《情趣读写》《生命张力》等。

2.积累并发表了一批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实录。

我先后评析了有关语文“生命化课堂”典型课例,整理并发表了一批课堂教学实录。高中课例有:《登高》(张永庆)、《渔父》(管开兵)、《将进酒》(谢敏)、《雷雨》(朱曼雯)、《声声慢》(张长松)等;初中课例有《我的叔叔于勒》(王旭彤)、《“诺曼底”号遇难记》(王旭彤)《惟一的听众》(宋凯)、《都市精灵》(王锦起)、《桃花源记》(王锦起)、《爱莲说》(朱海燕),分别发表在语文核心或主流刊物上,或者被收入《名师成长研究丛书》或者《走进新课程》里。

我运用生命化课堂理论对这些课例或者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先后发表了有关课例研究论文十余篇,如《借文句的阶梯跃入审美的时空》《对话:课堂最本真的敞开状态》《彰显经典之魅力》《关于的教学对话》等,在全国中学语文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建构了五种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和“中学生写作‘三级转换’模型”。

根据语文“生命化课堂”模式设计教学流程,课堂上师生以平等为基础,它以物质形态的言语交往为表征,以精神形态上的心灵互动为本质实现。有一批体现“生命化语文”理念的教学课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奖,或者被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为示范观摩课。

“中学生写作‘三级转换’模型”展示了作文由思维到表达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唤醒生命意识,激发生命潜能,形成生命体验,产生表达欲望,形成生命话语。

4.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新海实验中学等实验生命化课堂的学校,在语文教学中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课堂上学生普遍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近年来在全国或省级作文大赛中有一大批学生获一等奖;二是学生在全国、省、市报刊上发表优秀作文数百篇优秀习作;三是在江苏省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学生也有出色表现;新海高中、赣榆高中和海州高中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作文被收入《笔尖上的成长》一书有60余篇,著名特级教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陆志平先生在《序》中评价说:这些文章“热情澎湃,坦诚率真,是勇敢无畏、活力四射,是21世纪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青春气派。”

5.大面积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生命化课堂实验学校构建了生态语文课程环境,任课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注意修复语文学习生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任教班级语文成绩普遍提高。考入高校的学生到高校后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们或者参与班级管理,或者担任学生会干部,或者成为文学社、诗社成员。

6.阶段性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成果先后获省市级奖励。

前期侧重初中“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江苏共获奖16项,填补了江苏苏北五市空白);后期侧重高中“语文生命化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获首届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奖一等奖,获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奖(2009―2013)二等奖;“语文学科教学中主体参与方法和途径研究”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李震讲语文》获连云港市教科研优秀成果特别奖。

7.课题促进了参与者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专业发展。

参与者阅读了一批有关生命化语文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进行了文献综述,提高了理论素养;“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课题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精品课题培育对象”。我由教授级中高晋升为三级教授,张长松被评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先进个人”;李涛被评为“连云港市名师”“江苏省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先进个人”;谢敏被评为“连云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全国、省作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朱曼雯被评为“连云港市语文骨干教师”,多次获“江苏省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管开兵被评为“连云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连云港市“521工程”培养对象。

8.布点实验,应用推广,成绩突出。

我原在赣榆县中学任教高初中语文教学,先后发表过两个实验报告:《初中语文引读教学实验报告》《高中语文四课型试验刍议》;在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担任校长期间,带领语文团队从事语文生命化教学改革,教学成果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后担任东方分校(现连云港高中)校长,带领语文团队研究语文学习心理,获省级资助课题并结题;海州高级中学从语文“生命化课堂”中分离出“语文审美教育”和“语文课堂审美生成”,先后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赣榆高级中学设计的体现语文生命活力的《“山海文化与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基地方案》,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课程基地。

高三语文研究篇7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新教法为重点,优化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   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研究,认真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继续做好课程改革研究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教学。重视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继续围绕教学改革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科研。

2、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一、两种教育教学论著(《共同应对》《校本引领发展》),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

(二)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备课组建设。抓实抓活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开设阅览课,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佳作,做好读书笔记,开展征文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发表习作。更好的组织小记者活动,扩大影响。

2、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编写、完善高中校本教材,积极有效地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培训和研究活动,以推广先进经验。

3、组织好校级、区级公开课活动。各备课组平时加强随堂听课、评课活动,扎实开展好公开课评课活动,以研促教,营造浓厚的教研风气。保证区级公开课的优秀率。

4、加强对本组教师的培养。发挥“青蓝工程”的作用,师徒结对互学,促进青年教师迅速胜任教学。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一周不少于2节,青年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在校“青年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展示自己风采。

(三)、强化教学科研意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继续围绕区级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开设实验课,突破我校阅读和写作教学。

2、围绕校级课题“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开设”进行研究,各备课组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我校的语文教学。

3、教师自身加强教学科研,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扩大我校教研成果。

(四)、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1、组织好初三年级复习教学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学习、落实“中考研讨会”精神。

2、高三年级:做好2006年高考信息的收集工作,组织参加全区的高三备课组长会议,分析高考动态,全面安排好复习备考工作。认真做好三月、四月两次模考的复习迎考工作,并及时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参加全市高三语文学科研讨活动,借鉴别校经验,提高复习效率。

三、   主要活动

1、制订好教研组、各备课组工作计划。

2、学校对高三教学进行调研。

3、高三部分教师参加九县市高三复习研讨活动(张家港)

4、校级公开课(华岩、詹志清)

三月份

1、编写、完善校本教材及深入开展课题活动。

2、高一年级教学调研。

3、校级公开课及评课活动,理论学习。(推选出对外公开课名单)

4、区级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并参加苏锡常镇扬五区高三复习备考会议。

5、苏锡常镇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潘少波)

四月份

1、各备课组充分准备区级公开课。

2、各备课组按计划开展学生竞赛活动。

3、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做好期中复习迎考工作。(吴燕芬)

五月份

1、对高二年级教学情况调研。对各备课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2、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

3、高三二模情况分析和高考信息交流活动。

4、校级公开课活动。(吴燕玉、袁莉娜、施孝丹)

六月份

1、各备课组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制订好期终复习计划。

2、毕业班中考、高考。

3、每位教师写好学期总结和教学反思。

4、语文组工作的台帐资料归档。

 

高三语文研究篇8

关键词:高职英语;语料库;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赵占香(1971-),女,河北柏乡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北京10017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课题(项目编号:YYR201205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56-02

一、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应着眼于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与实际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笔者根据自己在高职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自身对于英语学习的观念、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等都制约着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目前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处于中低下水平,语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观念不强。虽然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加上学习能力不足,最后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低下。

2.教师教学方法方式的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仍然固守以教师和教科书为核心、自上而下的传统外语写作模式,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集中在抽象的讲述和简单的摹仿写作练习。这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成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引入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探索了一种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探索型”的教学模式,试图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现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

二、理论基础

写作教学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基于学习者写作语料的研究又成为近期国际二语写作研究的四个方面的重点趋势之一。其中,第四个重点趋势“运用写作语料库研究和描述中介语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是基于现有的语料库进行作文研究。它使用语言统计的分析技术,将研究重点放在大量的中介语真实材料上,可以进行深入而真实的研究,并且大量的作文语料可以长期保存、复制、检索,为验证性研究提供了可能。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语语言学发展的新的产物,也是外语教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语料库是基于大量真实的语言资料,以电子形式收集的真实语言文本数据库,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已成为语料库最重要的应用方向。目前国际已建成的语料库多为通用语料库,代表性的英语通用语料库有: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nationalCorpus,简称BnC)、英语文库(Bankofenglish,简称Boe)、美国国家语料库(americannationalCorpus,简称anC)等。这些语料库一般容量庞大,常常达到数亿词,并且包含了多种不同属性的文本。我国的英语预料库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已出版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语料库有三个: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internationalCorpusofLearnerenglish);二是中国英语学生口笔语语料库(SpokenandwrittenCorpusofChineseLearners);三是体验英语写作学习语料库(experienceenglishwritingDatabase)。体验英语写作学习语料库是一个开放性技术平台,包含了写作学习语料库、自我评估语料库、写作研究语料库三个子库,共有3000篇学生英语习作和其他类型的写作语料,约80万词,每篇作文都有教师的批改和评语,为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语料参考。

本研究正是运用语料库语言学进行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延伸,它建立在下列条件与需求上:目前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多个英语写作语料库的建立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急需教师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这两方面,本研究提出将语料库语言学的写作理论、英语语料库的现有成果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以网络语料库为驱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以网络语料库中大量的鲜活真实的语料为参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写作主题,查阅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运用语料库方法开展的英语写作研究不断出现新的成果,但大多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领域也多集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针对英语写作教学,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对现状的研究上,或分析造成现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瓶颈”问题,或指出现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陈旧,试图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是滕延江等提出的“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滕延江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一文中提议教师可以检索一个语料库,根据语料库的内容搜集写作素材,当学生遇到表达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查询语料库,查看本族语是使用哪些词汇和句型表达的,从而有效地增加英语规范文字和规范句式的输入,利于学生进行仿写,构成师生共建教学内容的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在本研究中,教师以“引导学生查阅英语写作语料库,自主选题练习写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网络语料库的高职英语自主写作模式”的观点。一方面网络语料库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写作课参考素材和改变现有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使学生接触语料库中大量鲜活的英语写作语料,加大了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刺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高职英语写作课堂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什么”和“如何写”;学生在解决英语实际应用问题时“怎么办”。

四、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整个研究设计分为以下阶段:

1.第一阶段:将网络语料库引入英语写作教学

根据高职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应用文体写作,包括卡片写作、通知、便条(如:请假条、邀请便条、感谢便条、取消约会便条、接受别人邀请的便条,以及向别人表示感谢、问候和表示哀悼的便条等)、求职信、个人简历、求助他人写推荐信、推荐信、私人信件、公函、提要写作等。但统一使用的教材难以满足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和不同专业的需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苦于寻找合适的范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将网络语料库引入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英文学习网站或英美国家的英语语料库,利用网络语料库中丰富的、鲜活的英语语料,作为英语实用文写作课的范文。同时,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的特点,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介入,才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找到符合要求的范文,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免费注册使用一些语料库,如杨百翰大学提供的1亿词次的英国国家语料库和4亿词次的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主要查询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等,参考语料库中真实的语料来进行规范的英文表述。

2.第二阶段:利用网络语料库进行作文的自我修订和同伴修订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外完成初稿后,一般上交作业由教师来修改错误。但由于高职院校英语多采用大班教学,教师很难保证能及时批改每篇作文。另外,对教师批改的作文,学生大多不会关注错误的修订,直接的后果就是同样的错误还会在学生的写作中再三出现,而采用新的写作修改模式,学生可以利用语料库检索的方法来提取完整语块或修正所使用的语块错误。学生在完成初稿的修改后,保留修改痕迹,把作文上交由教师进一步的评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教师在繁重的语言形式上的修改,因为教师可以把批改的重心转移到内容结构层面。

3.第三阶段: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写作

将网络语料库引入外语课堂后,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网络语料库写作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接触语料库与现代真实的语言信息,学生会感到视野宽阔,从被动地死记硬背范文变为主动地到语料库的海洋中去发现吸收真实语言。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写作提出阶段性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主地利用网络语料库来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

五、结语

本研究是在前人将语料库引入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探索性教学实践研究,是对“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例证。在研究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语料库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的目的。本研究力图为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也为新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培养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的现状与取向[J].外语界,2005,(5).

[2]王立非.我国英语写作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05,(1).

[3]王立非,张佐成.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滕延江,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6]刘彬,戈玲玲,李广伟.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2012,(4).

[7]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9]罗毅,蔡慧萍,王金.体验式教学理论在英语应用文体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10]曾微.基于网络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作文自我纠错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1.

高三语文研究篇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英语教学契合点

虽然研究性学习属于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但在国内的教育界,关于其研究也不少,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如张肇丰(2000)对研究性学习的产生背景、内涵、基本特征、时代意义作了分析;陈志科(2003)对研究性学习所作的研究也有类似的论述;李黎波(2004)专门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作了初步的探讨。另一类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总结或建议,张兴华(2002)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师资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思考;最近专门针对于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也有学者探讨,如熊苏春、谈慧娟(2007)就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进行了讨论;郭能辉(2007)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分析。他们对研究性学习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于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的结合的实际问题还有待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涵义的界定。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显而易见,一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直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间接从书本上去学习;二是自主性,学生自己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题,而不是由老师来规定;三是探索性,研究是发现问题以确立专题,调查研究,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南》说明了三种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自己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形成自己的独创见解或新的发现,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前人经验知识。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要,一是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水平,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其本专业的学习创新。然而,从其概念中也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单独学习行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行为。但研究性学习并不等同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为主,起主导作用,而研究性学习却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选择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因此,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就要特别关注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结合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要考虑学生的水平,量力而行,具有可操作性。发现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是否只是从学生生活中与社会生活中选取专题,而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不顾,这就是教材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结合问题。学生、教师、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必须加以考虑。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一)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高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三校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公外”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连发音都不过关,单词语法更不用说。据笔者的同学反馈,他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时期带的两个班,一个是广告设计班,一个是新闻采编班,他们属于文科,但在作文当中,简单的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却屡见不鲜。两个班共70余人,女生占70%,但成绩比较好的也就10来个。另外,也有江西工业职业学院的老师反映,她所教的两个班,机电一班和二班,更是如此,共109人,成绩稍微好些的也就是15个左右,他们属于理科,一个班全部是男生,另一个班除了两个女生外也全是男生。还有,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成绩较好的有80多分,而成绩差的竟然只有10到20分。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职业院校。

(二)英语学习动机不足

高职英语的学生因为本来英语基础就比较差,他们当中80%表示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或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认真学习英语,但由于方法不当或缺乏耐心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视公共高职英语为副科,不是他们的专业,也就没认识到高职英语的重要性,学习英语是出于无奈。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普通较低。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使学生的动机不足,那就是高职英语教师的水平与教学方法问题,各个职业院校为降低教学成本,外聘部分兼职英语教师来担任公共英语教师,而职业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够完善,基本属于放任的状态。

因此,教师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原有薄弱的基础,以及英语学习不足的动机情况。提高对高职英语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教与学有机结合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行之有效。此外,虽然研究性学习专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但也离不开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材,必须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扩展,因此,对于教材的特点的分析颇有必要。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契合点

以上分析了各高职院校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就是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契合点,即学与教的契合点。笔者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以《当代高职高专英语》为依托,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广告设计与新闻采编两个班为典型,结合学生专业,探讨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三个契合点:学与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英语学习与学生专业。

(一)研究性学习与教师作用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还是基本上停留在以传统单向教学为模式、课本单词语法教学为主体、应试教育为目的,忽视了学生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由于高职学生不同于中学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加之,学生的英语底子普遍比较差,以教师权威与考试来强求学生学习英语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主导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心理的朋友与学习的组织者,把英语学习融入教学当中,为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创设民主的氛围。以第一册第一单元“CollegeLife”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畅谈大学的生活的一些感受包括一些趣事,把他们心里的想法用英语写在黑板上,进而让他们填写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分为语音、语法、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几个方面,并以实例来说明学习英语不怕起点低,解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弱点来纠正他们的错误,真正做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朋友。并且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组织者,这包括任务的协商、活动的指导、学习的协助。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特点来指导,性格比较开朗的,让他们自己组织实践调查;性格内向的,可以适当安排与其他同学合作等。

(二)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材

研究性学习强调直接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题,而作为非英语国家的外语学习,语料主要来源于教材创造的语言环境,因此,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要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语言知识为载体,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而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而不是脱离教材。如围绕《当代英语》中“CollegeLife”这个主题,在讲解关于大学生活的词汇、语法、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各种有关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水平采取个人、小组、个人与集体结合的方式,并灵活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及专业特色。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好,就可以设想给国外一个朋友写一封有关大学生活体验的英文信;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就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考查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然后写一份英语的大学生生活问题报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让几个班一起举办有关大学生活的演讲比赛,老师做评委等。

(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专业

开展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既要看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的状况,也要看到学生自身的优势,要善于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及特色。作为“公外”的高职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他们的强项与重点,英语的学习被他们看成是“副科”,不是学习精力的投向范围。若能把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专业灵活结合,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其本专业的学习。例如,围绕“CollegeLife”这个主题,在新闻采编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模拟记者进行课外采访,而后进行文字编辑,制作板报,他们可以自愿组成几个小组,进行评比,老师当英语顾问;在广告设计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学校设计一副宣传大学校园生活的广告,既可以自己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但必须有英语的说明,既可以是在广告上,也可以是展出时讲解,教师提供英语帮助;在评比时可以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这样的英语研究性学习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教师、教材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既看到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又要充分发现和利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及专业特色;教师既是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顾问;学校在鼓励学生从事社会生活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教材的选用。总之,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应该处理好三个契合点的关系:学与教、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语言学习与学生专业,更好地为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陈志科.研究性学习研究概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5).

[3]郭能辉.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论坛,2007,(7).

[4]熊苏春,谈慧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及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4).

[5]李黎波.研究性学习评价原则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

[6]张兴华.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高三语文研究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广度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相关性

一、引言

英语词汇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语法,只有一点东西可以表达;没有词汇,则什么东西也表达不了”[1]。1980年,英国心理语言学家meara在LanguageteachingandLinguistics杂志上发表了《词汇习得是语言学习中一个被忽视的方面》一文[2]。自此,关于词汇各方面的研究相继展开,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广度(普遍指的是词汇量)和深度(对于词汇各方面知识的使用熟练程度)两个方面。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Goulden,nation和Read[3]调查了本族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结果表明他们的词汇量为17,000词左右,每天习得词汇的数量是2―3个。nation[4]给出了从词典中如何选取词汇来进行测试词汇量问卷设计的步骤,使得词汇量问卷设计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nation和waring[5]调查了第二语言习得者或是本族语者词汇的广度,其研究结果给教师及学生提供了参考意见。Qian[6,7]分析了英语词汇广度和深度与阅读理解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词汇的广度、深度和阅读理解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词汇深度知识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Schmitt[8]对学生词汇能力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在拼写方面表现较好,但对于词汇的意思及其他形式了解不够。

国内的研究者桂诗春[9,10]、周大军[11]、邓昭春[12]就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词汇广度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不同二语学习者的词汇量。文洁[13]研究了词汇广度知识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吴旭东[14]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课堂环境下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近几年来,白丽梅[15]研究了英语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李俊[16]认为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与阅读理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李争艳[17]研究了词汇深度和广度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吕长[18]调查了词汇广度和深度与语言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龚兵[19]与杨筱霞[20]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词汇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龚兵研究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词汇深度知识对阅读能力方面的影响;杨筱霞就英语词汇广度、深度知识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上述研究者大多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于不同的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广度或深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或者对英语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别研究,然后对于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关于英语词汇的广度与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英语词汇的广度与阅读理解、听力和写作方面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与语言综合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在研究对象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方面,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较少,而关于高职高专分级教学环境下学生词汇的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之间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针对某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实行分级教学环境下,对一、二年级的a、B学生的英语词汇广度与他们英语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二、分级教学下学生英语词汇广度、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陕西省某高职高专学校大学一年级及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该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英语教学班根据学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将其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班成绩高于B班,B班成绩高于C班。该研究只涉及a和B班,C班人数较少,在研究中并未涉及。通过随机抽样,一、二年级分别有2个a班和2个B班参加此次调查,共8个班级,人数共389人。(注:一年级a班分别为45人和56人,B班分别为52人和55人;二年级a班分别为41人和39人;B班分别为49人和52人。)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1.英语词汇广度的研究

对学生进行词汇量问卷测试。测试问卷来源于nation(1983,1990)[21,22]设计的词汇量测试问卷。该问卷共测试25组,150个词汇;每组(组数按照词频从高到低排列:7,6,5,4,3)均由两个名词,两个动词和两个形容词组成。该问卷由左右两栏组成,左栏为六个测试词汇,右栏为左栏中某三个词汇的英文解释组成。受试学生根据要求选出这三个英文解释所对应的词汇。词汇量测试根据受试者给出选项进行打分。

评分标准:

2.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

以所有受试学生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成绩。该校每年冬季的期末考试都是全校统考,学校考管中心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选试题。该试卷包括词汇选择(20分)、阅读理解(45分)、句子翻译(20分)、作文写作(15分)。

(三)研究过程

在秋季开学时对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和在校已经学习一年的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学生开学四周后对受试学生统一由英语教师发放词汇量测试问卷,要求学生在一小时之内完成试卷,期间不允许学生查阅书籍和字典。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通过所有受试学生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反映,考试时间两个小时,考试期间学生自行答卷,不允许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

(四)研究结果

1.英语词汇的广度研究

经过对于学生词汇量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在成绩方面得出以下结果(表1)。

上表表明,两个年级的学生在各个词频上的平均成绩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总成绩及各个词频来看,二年级a班均高于其他三个班级。其中,一年级a班和B班之间的总成绩和各个词频上的成绩差别不是很大(最小为0.4,最大为2.61);二年级a班和B班的总成绩差别较大(a班比B班高13.37),在Level1、Level4和Level5上的成绩差异分别为1.04、1.83和1.04)。通过学生各个词频的成绩和总成绩可以发现,学生在词汇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年级a班学生的词汇量最大,而一年级B班学生的词汇量最小。一年级a班和B班学生的词汇量总体上来说差别不是很大,a班的词汇量略高于B班;在Level5上的差别最大。二年级a班和B班的总词汇量及在Level2、Level3与Level4上的差别较大,在Level1和Level5上的差别较小。

2.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表2)

上表表明,在试题难度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成绩方面有所差别。

三、分级教学下学生英语词汇广度与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关系的研究

为了更进一步反映学生在英语词汇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之间是否有关系,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上述研究得出的数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关系如表3、4、5、6所示。

(一)大一a班

(二)大一B班

(三)大二a班

(四)大二B班

从上述表格3、4、5、6可以看出,所有受试学生的英语词汇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说明学生的英语的词汇广度和英语综合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学生的英语词汇广度(英语词汇量)越大,英语词汇的综合能力水平也越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四、结语

在学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的大环境下,通过对高职高专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发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英语词汇的广度知识和英语词汇综合能力之间却都存在着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词汇广度(词汇量)较大时,相应的英语词汇的综合能力也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提高词汇量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可以有意识地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的词汇量,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时的难点和重点,在本研究中,由于测试词汇的选择、学生发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对测试结果有所影响,研究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wilkins,D.a.LinguisticsinLanguageteaching.London:edwardamold.1972.

[2]钟志英.测试英语词汇的广度、深度和强度[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Goulden,R.,nation,p.&Read,J.Howlargecanareceptivevocabularybe?appliedLinguistics,1990.11,(4):341-363.

[4]nation,i.S.p.Usingdictionariestoestimatevocabularysize:essentialbutrarelyfollowedprocedures[J].Languagetesting1993.10:37-40.

[5]nation,p.andwaring,R.Vocabularysize,textcoverageandwordlists.inSchmittandmcCarthy(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andpedagogy.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6-19.

[6]Qian,D.D.accessingtherolesofdepthandbreadthofvocabularyknowledgeinreadingcomprehension.the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1999.56,(2):283-307.

[7]Qian,D.D.investiga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vocabularyknowledgeandacademicreadingperformance:anassessmentperspective[J].LanguageLearning.2002.52:513-536.

[8]Schmitt,n.trackingtheincrementalacquisitionofSecondLanguageVocabulary:aLongitudinalStudy.LanguageLearning,1998.48:281-317.

[9]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词汇量调查[C].公共外语教学研究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10]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1985,(1).

[11]周大军,文渤燕.理工科学生英语词汇量状况全程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12]邓昭春.英语词汇量调查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13]文洁.学生英语词汇量与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关系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9).

[14]吴旭东,陈小庆.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2000,(4).

[15]白丽梅,陈艳玲.英语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2.

[16]李俊.论词汇的深度和广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J].外语教学,2003,(2).

[17]李争艳.英语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D].扬州大学,2004.

[18]吕长.词汇量与语言综合能力.词汇深度知识之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

[19]龚兵.词汇知识深度对阅读能力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6,(2).

[20]杨筱霞.英语词汇广度、深度知识与综合能力关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21]nation,i.S.p.testingandteachingVocabulary[m].Guidelines.1983.

[22]nation,i.S.p.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m].newYork:newburyHouse.1990.

基金项目: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09XQ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