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十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十篇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7:08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1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或地区便开始了对Ceo、CFo、aiCpa、aCCa和CGa等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德(DavidmcClelland,1973)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其在某一方面工作岗位上取得非凡业绩的潜在的、深层次的特质,它包括知识、技能和特质或动机等因素;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9)指出,专业胜任能力指以一种能干、高效和恰当的方式履行高质量职责的能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3;2005)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个体可以完成某一职责范围内工作,并使之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笔者认为,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指国家审计机关及人员所具备的在既定专业标准(职责、目标、任务、角色)下合格胜任工作的能力。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功能分析法和能力要素法。

(一)功能分析/业绩结果法功能分析法着眼于个体的工作结果,它可以通过分析个体的角色或任务而得到。如果采用功能分析法,专业胜任能力表现为若干具体能力的组合。如pavett和Lau(1983)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可分为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政治技能等类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1990)规定,专业胜任能力可划分为审计、对外报告、管理会计、税务、理财、管理和清算重组等;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1998)将胜任力划分为会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和资源管理等角色;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中指出了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职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广泛的经营视野能力;国际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99)将会计职能划分为九个部分:一般会计、管理和成本会计、业务规划、业务分析和决策、控制、理财和现金管理、税收、组织变革和发展以及行政管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2000)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一般管理、领导能力、职业观;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2001)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道德行为与职业观(保护公众利益、正直与公平、独立和保密等)、个性特征(自我表现管理、创新和适应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生成计划和信息、检验计划和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等。如表1所示,采用功能分析法,其核心能力有:智力能力,如概念技能等;技术运用能力;人际能力,如人际技能、领导能力和行政管理等;学习能力,指各种知识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如创新及适应能力等。

(二)能力要素法能力要素法着眼于个体的投入分析,如知识、技能和品质等。DavidmcClelland(1973)认为,专业胜任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1995)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要素;美国一般公认政府审计准则(GaGaS,2004)规定,专业胜任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及经验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3;2005)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秦荣生(2002)认为,面向21世纪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业务知识与业务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2003)规定,专业胜任能力要素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张继勋(2004)认为,胜任能力要素包括知识和能力;财政部会计司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课题组(2005)认为,中国CFo的胜任力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等。如表2所示,采用能力要素法,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是核心,专业品质是保障,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到个体层面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调查假设

根据能力要素法,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要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

(一)核心知识假设 专业知识指体现专业特性的若干知识的组合。如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2003)规定,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一般及基础知识、组织及商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会计和审计及相关知识;英国《量工价值审计指南》(VFmH,2003)指出,绩效审计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社会调查、统计、经济学和评估等;美国一般公认政府审计准则(GaGaS,2004)规定,专业知识包括会计、统计、法律、工程、审计计划及方法、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经济学、社会科学和精算学等。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3;2005)指出,职业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如财务会计与报告、管理会计与控制、税收、企业与商法、审计与保证、金融与财务管理、职业价值与道德);组织及企业知识(如经济学、企业环境、企业管理、商业道德、金融市场、定量方法、组织行为、管理与战略决策、市场营销,以及国际企业和全球化);信息技术知识(如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控制知识、控制胜任能力、使用者胜任能力,以及具有信息系统管理者、评价者或设计者的一种或多种胜任能力等);另外,职业审计师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如财务报表的最佳实务、《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实务指南》,以及相关公告);财务会计与报告(如财务会计与报告实务及方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相关公告);信息技术(如财务会计与报告信息技术系统、财务会计与报告系统评估的原理和实务,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与方法等)。

笔者假设,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与审计知识、财政与金融知识、政策与法规知识、行政与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案例知识等。(1)会计与审计知识。会计与审计知识主要包括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学、审计学、会计理论、审计理论、专业英语、会计和审计史等知识。其中会计类知识有助于国家审计人员了解整个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审计类知识有助于国家审计人员更好地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绩效性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并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2)财政与金融知识。财政与金融知识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保险学、社会保障学、投资学和风险管理等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国家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行业分析和战略风险评估。(3)政策与法规知识。政策与法规知识主要包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法规知识等。如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会计法规、审计法规和税收法规等。这些政策与法规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有助于国家审计人员正确把握“合规性”和“公平性”等尺度,以更好地发表中肯的审计意见。(4)行政与管理知识。行政与管理知识主要包括宪法学、社会

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战略管理、企业管理和预算管理等。这些知识有助于国家审计人员了解政府机构及国有企事业等单位的管理特性,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治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5)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等。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以更好地胜任复杂业务的工作。(6)案例知识。案例知识包括会计案例、审计案例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等。这些知识有助于国家审计人员加深对被审计单位舞弊手法的了解与认识。

(二)核心技能假设专业技能是体现专业特性的各种技能的总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3;2005)指出,职业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与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流与交际技能,以及组织与商务管理技能;职业审计师的一般技能包括识别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适当技术调查的能力、咨询过程中的团队工作能力、收集与评估证据的能力、有效地提出与辩护意见的能力,以及正确地处理敏感与秘密信息的能力;特殊技能包括应用相关审计准则与指南的能力、调查与抽象逻辑思维及鉴定分析能力、职业怀疑的能力,以及抵挡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等。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2004)指出,绩效审计的核心技能包括分析能力、创造能力、接受能力、社交能力、职业操守能力、判断能力、承受能力、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笔者假设,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智力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智力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国家审计人员在复杂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以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技术运用能力包括审计技术、统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掌握与运用能力。这些技术的掌控程度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整体判断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指国家审计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可以达成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能力,它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国家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学习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借鉴。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国家审计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自觉学习的习惯,以满足高标准审计服务的能力要求。应变能力指国家审计人员在遇见突发事件时,可以保持沉着冷静心态,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能力。

(三)核心品质假设专业品质指体现专业特性的若干品性的组合。如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2003)指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质包括正直诚信、职业道德、职业审慎、社会责任、良好的职业风范和追求卓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3;2005)认为,职业会计师或审计师的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以下笔者称之为专业品质)包括维护公众利益和提高对社会责任的敏感度、持续发展与终生学习、可靠性、责任性、及时性、谦虚和尊重行为,以及遵守法规等。笔者假设,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包括独立、客观、公正、保密、廉洁、公共责任、职业谨慎、追求卓越、相互尊重和遵纪守法等。独立指国家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可以自始至终地保持无偏的审计行为能力。客观是一种中立的态度。公正指在第三者看来,作为鉴证方的审计人员应该不偏袒任何一方。保密指国家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对于知悉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国家机密,应该严格保守秘密。除了某些特殊情形(如法庭作证和同业复核等),国家审计人员不得对外透露任何机密。廉洁指国家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国家审计存在的价值在于强化公共责任,它要求国家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始终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为己任。对于那些违法乱纪、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应该敢于揭露,决不姑息。职业谨慎指国家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对于那些情况复杂、风险高的业务,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并努力规避审计风险。追求卓越指国家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保持旺盛的斗志,以追求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相互尊重指国家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应该互敬互爱。遵纪守法指国家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国家法律与职业道德规范,以保持良好的守法、守德形象。

三、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调查结果

(一)样本选取2005年12月15日~2006年2月15日,笔者对全国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国家审计机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累计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52份,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的来源及构成如表3所示。

(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采用1~5分打分制,并假设达到4分(含4分)为核心要素。有关调查结果如下:(1)专业胜任能力框架要素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均属于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要素,其得分分别为4.69分、4.50分和4.48分。(2)核心专业知识的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国家审计人员的核心知识包括会计与审计知识、政策与法规知识和财政与金融知识。(3)核心专业技能的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国家审计人员的核心技能包括智力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4)核心专业品质的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国家审计人员的核心品质包括独立、客观、公正、廉洁、遵纪守法、公共责任、职业谨慎和保密。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2

工程结算审计是以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计价规范、工程定额为依据,运用建设工程软件为工具,对工程价款进行审核的过程。工程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建设工程类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具有保持同行业市场变化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积累经验,而不只是个纯粹的行政监督者。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社会发展和机构编制等原因,在县级审计机关具备这种专业审计能力的人才是稀缺的。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加强重视,为履行新时期的审计职责和完成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的工程审计队伍。

一、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熟悉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工程计价规范、工程材料价格,精通工程识图、工程定额、工艺规范,熟练电子信息化运用、建筑工程软件、计算机算量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实践运用的能力。与过去传统的老式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结算相比较,现在的工程结算审计知识更加专业化和集成化,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上述专业知识进行工程价款审核。具体讲工程审计人员应当精通《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江西省工程消耗量定额与费用定额》、《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江西省工程计价办法》、《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招投标实施条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钢筋计算规范》等建设工程类专业性知识。

二、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计量的能力。工程计量包括清单计价规范和工程定额规定下的施工图纸工程量计算,如清单挖土方和定额挖土方的工程计量分别是实体体积和放坡加工作面体积,平板和有梁板的工程量分别是单板量和梁、板合并量,层高在2.1米以上的利用坡屋顶应计算全面积等。反之,不熟悉计量规则、工作内容、定额含量等就会计算出错、重复计算、算量不准。同时计算机软件算量具有缩短工作时间、计算准确、效益高等优点,现代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这些软件,才能去计算、检查、审核送审的结算工程量。

三、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计价的能力。工程预算定额是按社会平均水平测算的,工作内容相同的直接按照定额套取,项目特征不相同的参照相似的定额套取,没有类似定额套取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根据市场人材机等行情自行测定的能力,总之工程的单价要合理。反之,定额套取错误、定额套取不合理、单价测定不准等,都会对工程的结算价款产生影响。如装饰工程中一般抹灰和零星抹灰单价相差较大,项目计价时若是混淆,结果就相差很大;再如清单计价为综合单价,包括项目特征描述内的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结算时若还计取除规费和税金以外的其他费用和计算项目特征描述内的项目费用都是错误计价。同时在遇政策性人工调整、材料上涨、物价波动较大等因素时,应当按规定调整工程单价。

四、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计费的能力。定额计价模式按照工程的相应类别以及当期的费用构成正确选择计费,清单计价按照工程的相应类别以及自报的管理费、利润和规定的风险,只计取规费和税金。不管是定额计价还是清单计价,对于工程价款结算,都不应计取当期费用构成表以外的费用。

五、县级审计机关应当选择具备当代工程结算审计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其大都出自于建筑工程专业学校,有系统的造价专业知识,有较好职业素质,会运用建筑制图、算量、计价软件,并有一段较长时间从事工程预结算工作的人才。人员数量由县级规模、政府投资项目数量、机构人员编制而定,一般在3~4人左右。人员年龄大概在30岁左右或以上具有多年预结算工作经验的。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

本文系陇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审计课程实验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3日

审计学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实务(手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审计技能,既有一定会计、审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1983年,南京审计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开办审计学专业开始,至今不少财经类院校都开设了审计学专业。但是审计专业的课程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为审计学过于抽象,具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审计理论和实务是建立在精通会计知识基础上的传承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程序、岗位职能,审计技术等均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一直拘泥于纸上谈兵.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审计实验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成为训练审计知识概念、培养审计基础技能和审计创新能力的课程,而在审计专业教育中处于核心环节。

一、审计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随着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重要性的提升,审计学专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审计专业。审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审计人才。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更要体现在实践创新中。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审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审计理论教学向实践转化的客观要求。审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整性、概念之间的逻辑结构等等,在课堂上,由老师来讲解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审计课堂的气氛总是沉闷的。学生在理论教学中难以理解审计的相关知识。同时,审计是一个充满大量职业判断的过程,这种职业判断有时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审计实验教学以高度仿真的模拟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审计专业知识能力,特别是培养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审计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审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客观需要。

(三)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审计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强。目前的教科书和案例教材,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缺乏客观业务依据,缺乏真实性,脱离生产实践,在校的学生仅凭审计课堂学习是无法掌握审计的实际操作技术和方法的。利用审计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审计实验教学将成为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

二、审计实验教学困境分析

(一)审计实验教学缺乏师资支持。审计实验教学缺乏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实施要求审计教师具有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熟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应变能力。而目前各高校的审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担任的教学任务较单一,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审计实验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无法形成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审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以及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审计实验教学缺乏扎实的会计知识做铺垫。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后,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审计已被纳入“大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审计理论和实务必须建立在精通的会计知识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更是缺乏感性认识。由于课时等因素限制,学生的会计知识不够扎实,缺乏会计实践经验,致使审计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空中楼阁”。

(三)审计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难度大。与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相比,审计实验教学涉及面广,起步较晚。通常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资料比较单一,而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实际实务操作相当复杂,这使得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而实验资料的设计难度大、投入人力、物力较多,相应的软硬件的配备成本高,所以组织审计实验教学的成本远远高于会计实验教学。

(四)审计实验教学中风险导向理念体现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从企业的宏观层面着手,考虑其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全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广阔的视角,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而目前审计实验教学普遍还是从制度基础审计角度入手设计实验环节,模拟审计流程,风险导向理念没有充分体现。

三、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

有研究表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在大学专业学习阶段只能获得10%左右,其余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不能单纯定位在胜任审计工作上。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造假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会计舞弊行为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所以,由于审计实验的单纯性和实际业务的复杂化,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审计实验就能熟练运用审计的技术方法,更甚至具备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那么,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何处?首先,审计实验教学通过设定实验情景,指导学生从复杂的经营管理流程、财务和业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一是通过审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数据信息加工能力;其次,审计实验通过提供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概况以及一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同期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审计知识,来发现问题,并完成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审计流程,初步建立审计职业判断的思路。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审计实验搭建审计学习的基础框架,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次,在审计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在以审计小组的形式开展模拟教学的综合实验中,需要学生在审计小组中分工合作,交流信息,并在汇总审计发现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既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工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贯穿人文教育,奠定审计工作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审计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思路

近几年“大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经久不衰,审计专业需求也挤进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排名的前十名之内。全国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审计专业,目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国内本科院校有48所,但这与开设会计学专业的531所国内本科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大多数审计实验教学的研究集中在《审计学》或相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我们则力图建立一套适应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围绕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一点设计思路。

由于各高校在落实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中各有特色,课程设计上也有差异,所以在此主要以我们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设计。从硬件上说,建立多媒体审计模拟实验室是开展审计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看,首先,为了夯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加大学生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力度的,为审计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其次,围绕《审计学基础》、《审计实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课程设置“嵌入式”实验,贯穿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运用审计实验软件,开展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再次,设置《审计综合实验》课程,既安排手工模拟实验,又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使审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审计实践教学,起到专业融会贯通的作用。另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强课外专业实践,让审计学专业的学生有走出去的机会,增强学生应用审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邵世芳,戚振东.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225

201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国仍然处于向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

在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自身在这一经济发展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特征,找准定位,提升自身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环境。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胜任能力,适应新环境。提升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是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高校内部风险的重要基石。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及现状分析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是指,在高校中,内部审计人员为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框架》和国内相关规定,完成各项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的总称。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领导不重视、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人员缺乏、审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即使有的高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但内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据笔者了解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部门调转或是财会专业的留校毕业生。对学校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忽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能使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改革发展。而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审计、会计、财务、税务、内部控制、经济、金融、统计、管理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风险管理、法律、工程建设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高校业务活动相关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情况,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对56所普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182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11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调查显示,在辽宁省56所高校中,审计机构独立设置的有21所,占375%;审计机构与纪检机构合署办公的有28所,占50%;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是财务部门的一个科室的有7所,占125%。总地来说,较大的院校基本上独立设置了审计机构,而规模稍小的院校大多实行审计与纪检合署办公,基本符合“规模较大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规定。

12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

从表1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来看,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共50人,占274%,根据数据显示,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背景还过于集中在会计、审计等专业,像管理、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相对较少,这不利于高校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绩效审计转型。

表1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为依据的数据统计专业会计审计管理计算机法律经济其他人数人数331715532386182比例181%93%82%27%16%126%475%100%

1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从表2中专业技术职称来看,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7人,占203%;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7人,占203%;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1人,占335%;无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人,占259%。

表2以专业技术职称为依据的数据统计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其他人数人数37376147182比例203%203%335%259%100%

根据调查的数据来看,我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集中于会计、审计专业,中等以上职称人员较多,从业人员基础较好,提升潜力较大。但与企业相比,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存在审计理念滞后、人员不足、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综合技能较低等问题。现代审计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很高,在掌握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相关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准确判断、良好的交流沟通等多种能力。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足,亟待进一步提升。

2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结构

21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职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法产生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基础是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和职业道德。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曾经提出,一名称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审计准则、现代审计技术等。就高校内审人员而言,除了应该掌握的审计、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应遵循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操作指南等内部审计准则;还要了解会计法、税法、合同法及审计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他法律、法规。此外,高校内审人员还要学习现代审计理念,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以便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

22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

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完成审计工作的各种能力,即是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如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具体准则中,第11号《结果沟通》提到了交流沟通技巧,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第20号《人际关系》提到了人际交往方式,化解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暂时回避和适当地妥协。就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而言,主要包括持续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个人技能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最新审计知识的学习或对上级机构的工作汇报都具有重要影响;审计工具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运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正确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无论是缺乏个人技能还是审计工具与技术,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这类职业胜任能力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需素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主体部分。

23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于所有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工作中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一直是各个国家重点强调的内容。个人技能的发挥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使用都是贯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的要素。《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七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内部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保持职业谨慎,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循保密性原则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同样也必须以这些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提升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正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大挑战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复杂,独立性差;第二大挑战是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模糊,观念落后;第三大挑战是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亟待提高。提高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

31建立高校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高校内审联席会议制度能够及时帮助学校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使各部门之间有效地联系起来,整合内部资源,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工作创新能力,以完成高层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32严格控制高校内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

以往对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像会计师事务所那样严格,对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要求不高。但随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设置,学校高层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为审计部门选择合格的审计人员,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考评。

33持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2008〕,以规范后续教育,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内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求内审人员严格遵守后续教育制度,持续学习,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相对于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具有学历层次高和知识基础较好的特点,可以依托高校这个有利的平台更便捷、更有效地进行后续教育,以适应这个学习型的社会,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内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34定期开展高校间审计业务交流培训活动

高校上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高校内部审计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定期或专门开展专题业务学习研讨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沟通,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

35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体系

为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具备完成内部审计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应建立起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估体系,制定绩效标准,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估。对在评估中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采取培训、后续学习等方法来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王红,彭绪庶,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7-17

[2]李寿喜,张佳春转轨经济下中国公立高校内部审计目标探讨[J].内部审计,2008(11):28-29

[3]祝杰真,张静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下的高校审计工作研究[J].会计之友,2015(16):121-123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审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04年的“审计风暴”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审计学是一门系统型,综合型,众多学科相互渗透,极具应用性质的综合学科。审计的实践性,逻辑推导和分析能力决定了审计具有深刻的职业内涵和职业特色。高校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温床,在培养专业审计人才方面理应肩负起这项沉重的责任。审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审计人才。而目前,高校在培养优秀的审计人才上存在较多不足。高校审计人才的产出不能满足市场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这种人才不对口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迫切关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二、高校培养审计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教学思想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认为审计学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隶属于会计学。其实不然。审计学是一门多学科互相参叉,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它凌驾与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之上,并集合数理统计学,计算机,金融,证券,银行等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正是因为大多数院校对于审计专业的界限模棱两可,所以诸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审计专业学生思想狭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将思维定位在会计之上,认为审计即使审查会计报表。这严重缩小了审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视野。

审计教学思想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审计教学的内容上。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的纷繁复杂,审计工作已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审计,环境审计,跟踪审计,同时发展到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等。并且,本人相信经济越发展,审计应用的范围就越大。所以,高等院校培养的审计专业学生不应该只将学习定位在会计,财务上,而应该拓展教学内容,顺应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

(二)审计教学缺乏应用性和专一性

审计从服务对象而言,可归纳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类。这三大类型的审计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目前,大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三种类型的审计都进行传授,同时开展财务报表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选修课。而审计专业的学生一一前去听课,而没有根据自己是否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进行选择性主攻性听课。这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审计教学模式缺少专一性和应用性。杂而不专,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有广度没有深度,这对审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见得有提高。

(三)审计专业学生职业化水平不高

高校培养审计专业的优秀人才在于为社会输送专业对口,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职业化特征的人才。而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的审计专业学生在工作中往往存在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脱节,高校侧重于理论培养而忽略了审计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应用。例如审计专业的学生一定学过审计工作底稿。面对审计工作底稿,学生会觉得很熟悉很亲切,但是如果让学生不看审计底稿的前提下自己设计一份审计底稿,几乎很少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是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的悲哀。学生往往只知道理论知识,被动学习,从而对实际工作缺少职业操纵能力。

(四)审计专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操守意识

近来年,审计丑闻事件接连不断,会计造假,财务舞弊,事务所出具不合理的审计意见时有发生。如何保持审计独立性不再是法律机制,而是一种道德约束。目前,高等院校的审计专业学生对审计工作中职业道德意识非常薄弱,缺乏一定的法律基础,难以识别审计过程中的道德底线问题。高校毕业的审计专业学生即审计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在审计工作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如何从职业化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在利益面前能否严格把关自身,这在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显得尤其重要。

三、高校培养现代审计人才的策略

(一)开阔教学思想,放宽教学内容

审计学是凌驾与会计学之上的一门学科,高校应该将审计专业划分为独立专业进行教学,加强其专业性。其次,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论是本科审计专业学生还是研究生阶段的审计专业学生,其思维仍然局限在会计,财务阶段。思维尺度的狭隘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该学科的深层次学习,也限制了审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所以高等院校应该丰富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审计学等基础性学科基础上设置审计领域的各个学科,例如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及其应用学科,如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环境审计,计算机审计等。

加强审计专业学生阅读相关国内国外审计文献,外语原文著作等。把握国内外学者对审计的研究动态。审计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就这些观点做自我思考。将自己设身处地的放在审计环境中,多动脑,多独立思考。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对审计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吸取原滋原味的大家著作及其精华。

(二)明确审计教学定位

审计学内容非常丰富,但不可能每个知识板块都能了如指掌。学校开展审计课程在内容上涵盖率高,这没问题。但院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性学习。这就要求审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例如学生对内部审计感兴趣,就应该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内部审计相关的课程学习上,夯实内部审计知识,做到学专,学精,学透。对内部审计的知识点能够形成知识系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在学好内部审计的前提下选修国家审计,民间审计,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无疑在向社会输送专业性审计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审计专业学生职业化意识

面对审计专业学生缺少职业化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学校在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突显职业化,国际化。职业化在于审计教学不仅教学生理论,同时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例如审计专业老师可以搜集审计相关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建立仿真审计环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审计环境中。案例教学下没有对错答案之分,只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互相分享。此外,学校也可以邀请审计领域的专家来学校演讲,例如会计师事务所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内审师等。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审计案例与同学分享,并与学生互动,加强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化意识。所谓国际化即学习国外审计的精髓。高校审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建议审计专业的学生大量阅读权威期刊的优秀审计文献,学习国外审计专家学者的热点研究领域。同时鼓励审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国外的相关证书考试,如Cia,aCCa等。拓展视野,学习国外优秀的管理理念。

(四)加强诚信等职业道德操守教育

高等院校是培养优秀审计专业人才的摇篮。正所谓育学先育人。学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应该保持职业谨慎态度和敬业精神;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关系人之间常常会进行利益博弈,审计人员在面对巨额利益时应该保持职业道德操守和诚实的品性。这种职业道德的熏陶就是学校的责任。笔者认为高校仍然可以邀请相关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学校讲说。讲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审计道德问题及如何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操守。

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华国.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

[2]赵建平.论现代审计教育的创新模式[J].会计之友,2007.8

[3]阚京华.审计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08.2

[4]陈波.审计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财会通讯,2009.11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特色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审计是会计的分支,审计专业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会计专业可以培养审计专业人才。这种指导思想导致1998年教育部在调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取消了审计专业,后来在有关财经类高校的争取下,教育部在目录外设置了审计专业(编外专业)。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激增,很多高校纷纷恢复审计专业,现实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审计人才培养的模式究竟是默守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还是适应审计市场需求,追求审计学科发展的特色。

据此,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审计学科与会计学科的培养目标不同,由此其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应存在较大差异。会计学科的主要课程显然不足以提供审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知识构成也不符合现代审计的需要。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设计应以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突出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强调其宽广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创新性的思维,依此设计的主要课程包括审计学原理、审计技术方法、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逻辑学、审计法学、比较审计学等。

2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审计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审计技能和审计工作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有的教师学历较低或没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由于自身未能对审计理论充分理解,讲授理论知识时不够明白透彻;有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系统的审计业务培训或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缺乏审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教学时不能将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以上这些状况都直接降低了审计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应采取措施激励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会议及行业协会等方式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研究现代审计理论,及时向学生传达新的审计理念、审计知识、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另一方面,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审计实践活动,通过到审计机关调研、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锻炼等方式熟悉和收集审计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丰富审计教学内容。

3加强审计学专业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审计学专业教材建设上,初期,高校应选用经其它院校广泛认可的教材,最好选用教育部认定的部级规划教材;此后,可以在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利弊、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具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的审计学专业课程教材。如按照审计实际工作过程来编排教材结构,既要包含审计理论问题,又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实践,还要反映当代审计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在教材建设上应注意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审计法规、审计准则总是不断变化的矛盾,及时修订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行业发展变化相适应。

4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审计工作实践性很强,要求具有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形式应该贯穿于审计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4.1案例教学

实施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审计工作社会责任的感性认识,是培养审计学专业学生实务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弥补教材的不足,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因此,在审计学各门专业课上,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典型的审计案例,让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4.2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深入地了解审计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比如如何选择审计程序和方法、如何搜集审计证据、如何识别财务报表舞弊以及如何规避审计风险等,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实习基地主要应建在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审计业务,可以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尽早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审计工作。实习时,学校可以从审计机关、大型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审计专业人士担任指导教师,既能够保证实践训练效果,又能够借机培养师资。此外,还可以聘请审计行业专家学者,通过举办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审计经验。综上所述,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通过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等多种途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程能润.审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必要性;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我国学者阳秋林和李冬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相关组织和个人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政府宏观调控要求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的提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作为“经济人”的同时也充当着“社会人”的角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有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部门根据公布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制定国家经济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2)企业的实现自身发展要求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使企业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企业根据社会的需求,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从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到废弃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发展战略,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3)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2006年~2009年,深交所、银监会、国资委和上交所相继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社会责任报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遵循了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

三、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建议

(1)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顺利实施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实际运作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社会责任制度化;在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时,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2)制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和标准。目前,国外关于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有G3报告指引、Sa8000标准和aa1000标准。我国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一套符合我国企业特点的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和标准。在制定审计准则和标准的过程中,要明确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和范围,科学合理的设计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制定标准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格式,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审计过程才能有据可依,更好的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工作。(3)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等方面的内容,仅凭单一的审计知识是不能顺利的完成审计工作的。不仅需要专业的审计知识,还需要法律、税收、环保、经济等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审计人才还是很匮乏的。因此,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与相关的财政、税收、法律和环保部门的合作,审计人员与相关专家和团体的协同作战。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既可以弥补审计人员有关知识的补足,又可以实现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效益。(4)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包括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对企业的考核。前者需要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列入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中,责任到人,若出现问题,就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对于后者,政府部门则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指标,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情况,对其实施奖惩,并将结果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给企业造成外部压力,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使社会责任审计得到完善和发展。(5)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特殊业务的审计,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专业性要求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社会责任审计工作。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改革我国家审计职业的考试制度,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知识纳入到审计职业的考试范围。审计人员自身应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26-02

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计,应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情景为场所,职业实践为途径;以行业标准为指导,以获取双证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财务审计》、《审计综合实训》是审计专业特色及主干课程,以下将以这两门课程为例,探讨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

审计专业课程建设内容应紧跟审计行业的改革,不断调整审计教学思路,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审计领域培养符合市场需求、能有效地服务行业、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专业课程体系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工学结合。

一、高职院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的目标

《财务审计》课程以培养高技能审计人才为目标,主要培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及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审计工作的精髓在于立足职业道德之上的职业判断,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了了二十多年,真正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很不容易。审计人员既要懂会计实践工作,又要熟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还要善于将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在具体情况下的灵活运用。本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包括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和校外实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审计实践与国内外众多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真实的素材,用具体的审计任务引入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等审计理论知识,使学生除了掌握财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还重点强调了实践性教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综合实训》课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务应用的紧密结合,为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运用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的认知及感悟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及专业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提供的仿真的审计工作环境中,学生必须通过紧密的团队合作与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进行取证形成审计结论。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思考,审时度势做出恰当的判断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本实训通过审计全过程的实战演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再现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学生可将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取得的一个个知识点,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串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在仿真实践中转化成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和培养其在审计执业环境中的沟通、组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实现提高其综合执业能力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的思路

要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其具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将课程体系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重点抓主干课程的建设,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资格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

1.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

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适用与面宽,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专业设计方案,建立以体现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规律的理论课程体系。

(1)建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综合实训课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结构。

(2)调整课程结构。按照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重组和增减。

(3)教学内容更新。随着审计改革的深化及审计发展的日益完善,对有些课程进行内容更新,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及税制的不断修订完善及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最前沿的。

(4)改变理论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注重利用专业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5)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6)举办学术讲座,增强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

2.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在社会对审计人才实际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建立的,符合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建设思路体现在:

(1)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

(2)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

(3)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教学能结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进行设置和组织。

(4)按照“教、学、做”思路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安排。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将有利于毕业实习及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实践性教学体系由课程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认识实习、第二课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三、高职院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措施

1.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从形式和方法入手,进一步深化模块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体系模块化,课程也模块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审计业务处理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税制的改革等不断颁布实施,市场经济法则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不断规范化,计算机在经济领域中大量运用等,都对审计职业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审计人才。在此基础上,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主线设计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具体如《财务审计》课程,我们把课程划分为九个项目,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建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先进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突出实践教学,构建课堂实验-课程实训-岗位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五位一体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创造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学、做合一。以审计专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要加强与相关对口单位联系,多建校外实训基地。并对各实习点的实习生作精心组织安排,做到严格检查和考核,要求各实习生写出实习报告,并进行评比,将评比情况列入考核记载。以审计专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1)充分利用高职校内实训条件,增加学生相关审计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时间。

(2)模拟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在进行“企业”各项会计核算活动的训练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强化所学相关会计知识。

(3)模拟企业审计业务。学生通过仿真企业审计过程,可以掌握审计的流程与方法,并出具审计报告。

3.将专业考核与职业技能考试相结合,实现“一课多考”、“一课多证”

以审计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能力、技能考核为主。采用双测评机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按理论学习成绩和实践学习成绩两部分进行,分别命题,分项计分。改变原来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根据不同课程的情况分别采用课业评价,论文考核或者现场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等多种方法,并且尝试引入学生自评和社会评价的方式。利用学院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选取1~2门专业课程试点实行无纸化的考试。进一步加强“课证融合”,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学习管理制度,毕业时,要求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一级,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4.构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体系

(1)各门课程尽量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高职高专教材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和公认水平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

(2)没有统编教材的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和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编写校本有专业特色教材、教参和讲义。

(3)与企业沟通和联系,聘请企业行家里手到院校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

5.加大专业条件建设力度

教学基础设施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是确保专业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必须进一步规范财经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障教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活动。

6.加强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系部和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做到活动有规划和记载,加强“备、教、辅、改、考、析”的常规管理,以管理促质量。规范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包括以系主任、督导小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形成学院督导组、系教学检查组、专业教师等多层次的相互听课制度,在这个体系的约束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军队;审计人员素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105-02

军队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是军队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审计质量不断提高的首要基础。实现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目的,必须在军队审计人员管理上下工夫,只有审计人员队伍在思想观念和知识理论上不断进步,才能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优化军队审计人员编配组合

1.军队审计人员要求所学专业对口。从事专职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审计专业或财经专业学历,从事军事、政工、装备、后勤专业勤务等专业的人员,可考虑协助审计工作,在没有经过审计专业培训之前,不能正式进入审计部门工作并纳入编制。审计部门负责人,必须从具有审计专业学历,并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中挑选。专业人才的合理搭配,能够形成专业技能的互补,使审计人才队伍整体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从总体上讲,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职务及其所承担的职责来看,军队审计人员队伍可由管理骨干、业务骨干、专家三个类别组成。

2.军队审计人员要求性格硬韧兼备。审计人员的性格对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审计人员队伍应遵循“内外向性格兼备”、“刚柔相济”的原则进行人员组合。人才队伍中既要有经验丰富、遇事冷静、成熟老练的人员,又要有敢于较真、不怕得罪人的人员,还要有性格外向、善于社交、善于协调的人员。根据人员的性格结构进行合理编配,要力图使不同性格的人员融为一体,使审计人员队伍既有“硬”性又有“韧”性,促进审计团队中的互补互容,互相协调,将不同性格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团队配合的效能。

3.军队审计人员要求头脑灵活敏捷。优秀的审计人员应具备敏锐的动察能力、准确的记忆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善于根据既有审计资料,准确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再现出经费物资的基本运行情况,还善于寻找突破口,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问题,这类人员往往能够在财经法规审计中发挥突出的作用。因此,在军队审计人员的管理上,要注重将具有这类特点的人员选拔到重要的审计岗位上去,发挥其自身特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4.军队审计人员要求年龄结构合理。年长的审计人员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继续从事审计工作的时间有限,审计人员队伍要保持活力,年轻的审计人员就必须占有一定比例,然而青年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实践,才可能具备较强的判断、比较和协调的能力。为了弥补上述这两个年龄段人员的不足,审计人员队伍中还要具有一定数量的中年审计人员,作为青年审计人员与老年审计人员之间的衔接。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就是要形成老中青的结合,既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又有利于“传、帮、带”的审计人员队伍年龄结构。

二、完善军队审计人员考核机制

必要的审计人员考核能正确的判定审计人员质量水平,激励审计人员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弥补自身不足。审计人员考核机制是否完善,对审计队伍的管理十分重要。

1.完善审计人员考核内容。军队审计人员考核内容应着眼于军队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与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相对应。审计人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法律知识。审计工作讲究的是依法审计,军队审计在履行经济监督职能的时候,必须以国家的财经政策和军队经济法规为审计依据,离开了法律和规章制度,审计工作就缺少了评判的依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系统地、熟练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二是专业基础知识。审计人员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军队财务管理、军队基建财务、军队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军队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正确判断。三是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础知识包括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职能、地位、作用、对象、准则、依据、证据、方法、程序、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计文书、档案、审计管理、审计风险等理论知识。四是专业审计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经济活动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人才应掌握各类专业审计知识,精通某一类或几类专业审计知识。

2.区分审计人员考核层次。不同类别层次的审计人员在知识能力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必须按专业分层次进行,这样才能使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一是审计管理人员的考核。审计管理人员通常具有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的特点。管理人员一般不直接从事业务工作,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计划管理等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应把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心理学及管理学知识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能力考核应作为审计管理人员考核的重点,将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鉴别分析能力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二是审计业务人员的考核。审计业务人员通常处在审计的第一线,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对于这一层次的审计人员,考核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理论方面,将军队审计理论知识、军队财务相关知道、法律知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三是审计专家的考核。审计专家主要指各级审计部门的高级审计师,经济师。对于这类人员的考核应结合工作业绩,重点考核其鉴别和分析能力、科研能力、调查研究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应考核其组织协调能力。

3.改进审计人员考核方式。人才考核方式是影响考核效率,制约考核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考核方式不科学,不仅会导致考核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使人员评价不能公平有效地进行。目前,我军审计人员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难以满足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双重需要。由于考核方式不够科学,还可能掺杂人情分,关系分,使考核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针对审计人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应改进审计人员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结果的质量。一是采用笔试,网上测验,书面评议等多种考核方式。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采取笔试和网上考核的方式,实行计分制;对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主要采取出书面评价的方式,实行分级制,可在审计部门内进行匿名评价,并由考核单位汇总评价意见。二是规范审计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审计部门应定期组织考核,对审计人员情况进行摸底。根据不同的人员类别层次,可制定不同的考核时间和周期。三是选择合适的监考人员、阅卷人员以及评分人员。为避免“人情分”、“关系分”的问题,可采用单位之间交叉考核、匿名评阅、计算机评分等方法,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三、建立军队审计人员控制体系

1.建立军队审计人员心理调查制度。时代在发展变化,军队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审计队伍中参加工作时间短的一类人,他们缺乏长期从事一项工作的忠诚度,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着眼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摸清审计人员的心理状况,对加强审计人员心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军队审计人员心理调查制度,详细了解审计人员的心理状态,密切注意其心理动向和变化趋势,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管理。搞好心理调查要详细了解审计人员的履历,日常生活状况,还应关注审计人员的社会关系,还要广泛收集情况,可向审计人员的领导、同事、了解情况,或直接与审计人才接触,了解其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其心理波动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认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处理好自我实现与工资待遇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个人利益与岗位责任之间的关系,把坚守审计职业道德、克尽职守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

2.完善军队审计人员继续培训制度。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素质在审计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对审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加速知识更新,加强业务胜任能力,使其重视培训学习,提高执业水平。现在各审计单位以及部队审计部门相互交流较少,很多文件不能及时获得,个别审计人员通过个人关系获取的有关文件往往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实现共享,所以各审计单位不仅要想方设法扩大有关信息来源,还要建立和完善审计人员继续培训制度,通过集体培训学习,提高信息共享程度。集体培训、学习还有助于审计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提高对审计准则及有关文件、规定的理解程度,有助于审计单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避免其内部存在多种质量标准,减少审计人员对审计单位质量控制制度的抵触、反感情绪,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3.建立军队审计人员奖惩制度。根据审计人员及其工作质量的定期评比考核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军队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军队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损失或影响军队审计信誉的审计机构和相关审计人员,要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做到奖罚分明,确保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秉和,等.军事人才素质的生成与发展[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2]军队事业审计法规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审计署,2000.

[3]王宏运,曹培义,林孝诚.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审计工作;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F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08-01

前言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审计工作者在企事业当中将会扮演这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石油事业来说,因为石油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审计者是必不缺少的。但是多数的审计者在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要想很为一名优秀的审计者就要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发挥其在企业中的效能,要肩负起自身应有的使命。

一、强化审计建设

石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风险的降低因此审计者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市场等的分析来争取市场占有率。如果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企业的工作就无法正常的运行。只有在审计者履行了自己应有的职责的基础上,才能有一个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审计者一定要秉公执法,以身作则,不能,中饱私囊,为了一己之力,丧失本应该遵守的原则。在审计的过程中审查出的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一定要严厉指出。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形象问题更关系到内部审计的事业问题。油气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类型比较繁多,而且在管理上也非常的复杂、不仅要求审计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而且在其基础上还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和综合业务素质。审计者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审计者必须要熟悉电脑,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这就要求审计者还需要拥有更加广泛的专业知识技能,不但要掌握一定量的计算还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预算套价等一些列的计算机操作。在与合作方在某一方面上有一定不同见解的时候,一定要运用好谈判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平公正的解决问题,最后使得双方达成一定的共识。审计者掌握着石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各个方面的事物,内部预算决算,决策以及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才是使得审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审计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所以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鼓舞并要求审计者一定要具备岗位资格证书,才能保证审计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准以及必要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严格按照审计标准进行审计

经济性、及时性、合法性是审计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在满足这几点的情况下,审计过程才真实可靠审计结果的质量才是良好的。这就要求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工作效率,以最短的时间来高效率地完成规定的相关审计任务。为了加强石油建设,在配备高端设备的基础上更要求审计工作者们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计。在油品库存溢耗方面,审计单位必须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库存商品管理办法》来严格执行,对于商品的库存盘点表也一定要按照规定统一填制。将审计得出的溢耗与油库计量保管账之间进行细致的比对之后分析得出实际的消耗与计算的消耗是否正确。石油的审计工作不单是鉴证工作,同时它还需要对审计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得以改善的办法。并不是只单单的进行财务上的审计那么简单。对于一个石油企业来说,影响其利益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盈余油发生量。但是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盈余油的形成。所以审计工作要对油品原发量以及途耗和密度进行审计之后还有追踪盈余油发生的真实性以及盈余油产生的效率性。事后企业的管理审计会对盈余油发生的合理性做最后的审计,所以审计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执行的,它要深入到公司的各个反面还要和有关部门做好沟通一起完成审计工作。

三、审计者应具备正确的审计判断

和竞标一样,只有竞标者看到了这块土地的可利用之处之后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开始竞标。石油的审计者也一定要具备正确的审计判断。只有审计者的正确判断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审计结论,才能被会计信息者将其作为依据进而做出正确决策。审计的判断是一个专业的审计者综合的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审计者还需要有的是高度敏感的职业性还有就是如鹰一般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像石油那么专业性,领域广而且判定对象复杂的项目。审计判断是需要一定固有的过程的,从指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等到审计风险的判定以及评估等都需要正确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心理学专家称:审计过程就是一个心理过程,有些人敢于冒风险,那他的判断就会伴有风险性。在没有充分收集证据的情况下轻率地做出的决定往往是不正确的。所以一个企业项目的成功与否甚至是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与审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四、强化内部控制加强硬件措施

正如前面所说到的,石油的审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对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审计和跟踪。所以审计人员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设备的引进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审计,调查。对于环境与地形的勘测普通仪器无法做到,为了让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石油公司必须向审计部门提供相关的专业性仪器,像测厚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在审计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相关部门必须随时配合,以确保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审计作为监督与调查员,在审计别人的前提下一定要正确的审定自己。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履职能力,要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的任何违法程序像故意漏审以及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在处理各自的业务时不能干扰到他人。相关部门一定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审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石油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自身要具备过硬的的专业知识技能与道德操守,通过自己的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来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能。相关企事业单位也应为审计工作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来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得到一个完美的审计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公司在发展上有一个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王德福.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