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十篇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十篇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7:02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学困生;策略

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和个人决策所应用的生物科学概念,用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技术。但是,由于学困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学习水平较低,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下面,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物科学中培养学困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1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学困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作为初中生物学科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1]。其中,生命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和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在初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强化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尤其是应该注重培养学困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端正的态度。例如:在生物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国山河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从而增强学困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同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众多与生物学相关的世界重大热点问题,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等,从而逐渐增强学困生的社会责任感。

2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困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生物学科的过程中,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困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刺激学困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局部,指导学困生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这对培养学困生养成两良好的观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根的结构、茎的结构和叶的结构”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各个细胞的组成部分,如叶的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气孔等图片呈现在屏幕上,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各个结构的名称、组成部分和作用。再如:在学习《人的神经系统》的内容时,由于神经系统的知识涉及的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所以学困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的将“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空中飞行的动物”“神经冲动传导的示意图”等展现在学困生面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的内容时,老师充分利用心脏的模型进行教学,充分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当老师将心脏模型剖开之后,其心脏的内部结构呈现在学困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老师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全面的介绍,从而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如:当讲“棘皮动物”时,老师便可以将海星和海胆的标本带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老师再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困生通过学习找出答案,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棘皮动物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人与自然》节目中的部分内容,充分调动起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3结合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教学,培养学困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改变错误观念,有效提高学困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要求学困生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孟德尔通过进行豌豆杂家试验来研究遗传规律,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掌握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在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即提出问题———创立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再实验再观察,直到找出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种探究过程是重要的科学发现模式,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困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其中,正是孟德尔提出的重要规律,为人类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困生通过搜集资料,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概念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困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合理的将生物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用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困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2]。这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困生的内在潜能,让学困生主动投身到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6,31(9):40-41.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2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素养;策略

G633.91

生物学科素是公民参与社会经济以及生产活动或者是做出决策的过程中知道其所需要的一切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能明确知道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白科学本质及对待科学时应有的态度等。而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密切相关,生物学科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初中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探究式”教学,对初中生生物学科素养进行培养

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初中生生物学科素养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这是因为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方法,而且提高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态度以及情感。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种子萌发必须具备温度、空气以及水分这三个基本条件,可是就其到底需不需要阳光却各执一词,对此教师可先不给出答案,而应借此引导学生开展对照实验来对正确答案进行探究和观察。一周后学生得出结论:(1)有空气以及水分,但是没有阳光的黑箱内生长的幼苗明显好于有阳光照射的幼苗。(2)还有学生把种子分为两份,让其均在只有空气以及水分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给其中一份覆盖两层纱布,另外一份什么也不覆盖,结果发现覆盖纱布的不仅萌发种子多,而且速度快。(3)还有部分同学将种子淹在水里,结果发现有四五颗种子开始轻微萌发。看到这样的结果后,学生思维如开闸的洪水,倾泻而下,瞬间明白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遮光可加快胚轴伸长,所以妈妈经常于黑房发豆芽;可是完全淹没在水内的种子也会轻微发芽?这是由于水中虽然有氧,可是量太少。学生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过程中知识以及技能得到了巩固、迁移以及创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开发了思维,培养学学科素养。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物课对实际生活的作用,以自主探究

新课程指出应通过充满趣味性的、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学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其不少知识都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所以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积极联系生活和学生实践经验,举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从而使其学起来更为有趣以及轻松。如可以这样举例:“妈妈腌菜时为什么水会变多?”对此有部分学生答:“因为腌菜时水会从植物细胞内渗透出来,所以水变多了。”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再举一个类似的生活实例,一些同学说:“番茄加糖调和时也会使水变多。”然后教师问:“从上述生活实例中你们能知道什么?”学生答:“细胞中水分能渗透到外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生物学科的乐趣,体会到了学习的喜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细胞在(低)高浓度溶液内(吸)失水的结论,并运用这一结论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滩涂盐碱地的庄稼不易于生长,但是大米草却是个例外呢?为什么一次施肥量太大会使庄稼“烧苗”呢?等问题。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进行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引起其积极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实验教学法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积极采取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并自己动手开展实验,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作风,树立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教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批判吸收的习惯,让其亲身经历科学过程,亲自运用科学方法,以提高其探究能力,实现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如在学习“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教材探究程序,首先将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假设,接着制定和开展计划,最后下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指出实验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在实验设计方面,重点是实验方案一定要合理设计,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四、组织“走进农家”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尽管农民在生产实践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积累,可是在生物形态结构及其内部生理知识等方面却知之甚少;而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其了解很多生物学科知识,可是却无法将自身所学有效运用于实践中。因此教师可积极组织“走进农家”活动,让农民与学生之间实现互补。例如棉农了解种植棉花不仅要摘心,而且要整枝,以避免棉花出现“疯长”现象,可是其却并不明白之所以要摘心以及整枝是由于营养以及生殖生长二者之间彼此制约所致;粮农非常清楚大雨后要快速将庄稼地水排出去,但是其却不明白这是由于庄稼需要正常呼吸的缘故;尽管果农明白对树苗进行移栽时,必须要将大量叶片以及小枝条剪掉,可是其却不明白什么是蒸腾作用。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进农家,向农民讲解生物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农民明白了自己常做但是不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认识到了生物学科对社会、对人类的作用,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五、通过生物学家事迹介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价值观

教师应积极收集生物学家事迹并将其引进生物课堂,通过其积极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和其人格魅力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价值观。例如当学生学到“生物性状遗传”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之父)在历经8年的积极探究后终于得出结论,即遗传学两大规律的生平事迹。在对其成功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总结时,教师可重点突出孟德尔具备的极其深厚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其对这门学科的疯狂热情以及他那种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袁隆平将田间作为实验室,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使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的增加,从而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通过这些伟大生物学家的伟大事迹,有利于提升w生人生境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品质。

六、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而是思维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实践的应用,创新的探究,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科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以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素养;实验探究

物理教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日后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高考的检验面前,除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外,科学素养也是近年高考侧重检测的一个方面。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在物理学史中培养科学素养

物理学史是记录物理科学发展历程的载体,它以人类与物理世界对话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融合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与物理学史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清楚物理学的社会功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及遇到困难如何思考、如何探索达到目的生动事例,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使受教育者精神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科学素养得到形成。正确理解人和物理学的关系,正确理解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生发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和谐发展。

二、在物理实验中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物理实验是学生验证前人科学论断的方式。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一条最佳途径。比如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性、实验过程中的探究性等,都是科学素养的范畴。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是学生价值观的确定。所以在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理学习的奥妙,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在实验中还能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自然会得到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建构,也包含着学生日后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将科学素养的培养渗透进去。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4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教育;创新实验

作者简介:王朝泰(1965-),男,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种类)应该是:思想素养、创新素养、思维素养、信息素养、自学能力等.存在问题: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育就是分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本文对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抛砖引玉的作用.

1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的综合素养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因为教师的思想品质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是深远的.有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勤勉的教学态度,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育人的智慧,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要学习犹太人:“犹太人崇尚读书,比如以色列,在崇尚读书的背景下,带来一个国家的高度发达,令人深思”,教师要做到:“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带领一群人跑得很远,学习永远在路上……”因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要有一潭鲜活的水.老师有些刻板,学生可以原谅,但老师知识浅薄,学生是绝对不能原谅的,所以教师的综合素养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素养,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这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放在首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德育不是当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活动中渗透.如在上焦耳定律和安全用电时,请你反思你做到安全和节约用电等?播放视频:电热危害猛于虎:这是某中学监控录像记录:2016年4月18日夜晚,某教室由于线路老化,加上学生使用劣质充电器长时间充电,导致导线过热,引l了火灾及一系列的爆炸,直接经济损失达六万多元.残酷的事实,时刻在告诫我们:要科学利用电热,防止电热的危害.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防范,生命安全高于天.不是下死命令“出门一定要关灯、关空调”.而是把教室两台空调的铭牌拍照后投影(如图1所示):220V3850w.出门不关空调5小时(空调正常工作),浪费多少电能:w=pt=3.85kw×2×5h=38.5kw・h,引导学生计算,学生从计算中有了深刻的体会:不关空调浪费38.5kw・h的电能,并渗透了即使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国家能源.课后还布置作业:请你如何“做到安全和节约用电?”写成科学小论文.渗透物理学家刻苦学习成才的故事:牛顿、法拉第、焦耳……焦耳(JamesprescottJoule,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一生致力于实验研究.用近40年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研究热和功的关系,根据所测电流通过电阻放出的热量,提出焦耳定律.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当过书童,引用十年探究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此外利用低成本实验(废弃物)做物理实验改进和创新,不仅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且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思想,即使有实验室这方面仪器:可能不完善、效果不是太好,达不到节约资源.利用低成本实验(废弃物)做物理实验改进和创新(节约资源),如图2所示增加如实验,学生怀疑“覆杯实验小塑料片被水粘住不掉下来”消除:厚纸片是少有粘力,稍作改进,黏住在废弃塑料杯底钻一小洞.演示:用手指按住小洞口,小塑料不掉下,手指一松开,小塑料片就掉下,还演示小魔术:听话的覆杯.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也是立德树人德要求.

3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旺的不竭动力,在我们初中物理中不断创新,同样更要对固有价值的充分挖掘和使用,只这样才能真正的创新,真正的进步,直至飞跃.

3.1课堂寻入――精心准备,情景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创新实验设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制教具改进实验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上课导入:如图3、4、5所示空箱变物、会上坡的月饼盒、魔碗、烧不断的棉线、烧不死的小鱼……

3.2在上大气压强这一课时,适当增加创新实验:为了安全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因为水银有毒,课堂上不能做托里拆利实验,用实验:如图6小吸盘,弹簧称,细线,刻度尺,有机玻璃板,测大气压强值.自制抽水机,这一制作出现在物理通报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当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书本知识质量.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5

关键词:科学素养创新能力

当今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污染,生物的、化学的,这些污染对人类伤害极大;美国食物召回制度就是针对有问题的食物实施全部召回的一种常态制度,其实人类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更有甚者癌症也是吃出来的。这说明人们在对待污染和其他问题的时候的态度往往是不正确,究其原因,往往是科学素养不高所致,因此科学素养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阶段更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

我们已经步入21世纪,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创新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造就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时展的需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料的收集,我就来谈谈如何实施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教育的问题

一、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教学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需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注重开展生物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便学生被动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新教材中,探究性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教学中充分并灵活运用这些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让学生初步感知细胞,引导学生注意参照教材和挂图或投影等,根据染色的结果区分细胞的各个结构,增加对植物细胞的感性认识。接着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有污点、气泡等问题进一步分析,然后变化材料重新制片,重新观察。在这一实验中,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另一方面动手练习了显微镜、制作装片,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学的创新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1.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想象能力。一是学生有意识地去联想,二是鼓励学生去猜想、幻想,甚至于异想天开。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植物细胞后,发挥想象力,制作模型。学生的想象特别丰富,有的学生用塑料泡沫做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有的用塑料壳做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的同学用熟透的香蕉做液泡,有的同学用巧克力做细胞核,有的用绿豆做叶绿体,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很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想象力,掌握了知识点,培养了创造的成功愉悦。2.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上。如在设计测量食物中能量的实验装置时,要让学生不受课本中装置的限制,要根据实验室和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装置。比如:学生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①易拉罐不容易剪孔且剪口极其锋利,容易把手割伤,不安全②锥形瓶底部较大,燃烧空间很有限,花生会熄灭,能量散失多。于是学生提出改进意见:①用废弃的牛奶纸盒代替易拉罐作为防止能量流失装置。②用100ml大试管代替锥形瓶作为盛水容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燃烧,让操作更“自动化”。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诸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近年来,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除了纳入中考考查项目之外,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质也逐步被挖掘。事实上,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既具有科学特征,同时又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理应在初中教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尝试从生物w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核心素养引领生物教学方向

核心素养无疑是当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其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理解初中生物教学,笔者以为其是一种方向性的引领。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其是针对生物学科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构建的(当然同时也是兼具核心素养的要义),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如理解生命是什么、生物体的生命是如何运转的,生命又为什么会以这样的状态运转等,这是生物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态度的综合体现;而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到动植物的生物结构、功能、生殖、发育等,则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知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奠定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而体验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物学科的思想则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具体的生物知识的构建,来认识科学的通用概念,如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定与变化及发展等关系。

也就是说,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应当超越简单的生物知识的学习与记忆,超越简单的考查评价等要求,要让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理解生命的奥秘,并在探究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合理的科学态度,并为奠定对生物乃至于科学的兴趣奠定基础。当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并能够用生命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形成了较好的生物学科素养。而这也正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生物教学的重要意蕴!

二、从细节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从核心素养形成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还在细节。这是一个具有辩证意义的观点,一方面核心素养是一个宏观概念,另一方面其培养却在细节中完成。而这样的理解其实是可以避免此前课程改革中的遇到的,诸如过于注重宏观理念而忽视了细节处理,以至于让课改理念难以落实的不足。那么,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当如何进行呢?这里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教学细节为例来说明。

在这一教学细节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对基因的概念是熟悉的,但对基因发挥作用的简单机制是不理解的,因此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身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在实际教学中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举例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要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机制。笔者的做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创新:在以生物的高矮为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影响高矮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可以分别表示为t与t,那么在基因组合的时候其是如何决定下一代的高矮的呢?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笔者先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结果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显性与隐性的基础在组合的时候存在着多种可能,如tt、tt、tt等,那么这样的组合对生物的性状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个时候笔者还是不急着给答案,而是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学生见到难以直接获得答案,于是只好结合这三种组合去猜想,而当学生开始猜想时他们又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两个显性的基因组合,其结果只能是让生物表现出高的性状,而两个隐性的基因组合,其结果则相反;问题出在tt的组合所表现的生物性状上,这个时候学生必然会产生问题意识,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的选择就多了,可以是自主阅读,也可以是直接告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构建知识的过程是高效的,关键的是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细节中,学生的思维既服务于生物知识的构建,也服务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与运用,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也在此过程中有效形成。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活理解

再从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角度看生物教学(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知道核心素养本身就强调学科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可以发现从生活角度理解初中生物教学,也可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寻找新的思路。

初中生物应当说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密切的,从绿色植物的生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人的新陈代谢到生物的遗传,都有丰富的生物知识存在。生物教学中一个简单的探究,就可以将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建立起来,如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让学生自带种子,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并观察,这种基于生活的自主体验,往往是生物知识形成的催化剂,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又将知识牢固地扎根于生活之中,从而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江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6(11):45-45.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7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初中生物教学加强重视人文精神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加强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研究人文精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1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的必要性

1.1个体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额发展,社会对知识和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创新能力学学习能力极为重要。另外,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适应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个体发展的需要。

1.2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但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基因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同时,人们在物质生活的到满足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危机和道德问题要求学校教育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1.3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今教育中,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较高道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必须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2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2.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体地位,学校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生物知识中发现人文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生物现象中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精神,加强人文而精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2.2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首先,初中生物教师应加强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时生物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学习人文精神的习惯;其次,生物教师应积极采取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生物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最后,初中生物教学应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人文精神渗透。

2.3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人文精神教育。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生物人文精神网络视频,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网络上的人文精神教育部视频,加强初中生物教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同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人文精神资源,丰富人文精神内容,积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另外,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论坛、微博等社交平台组织学生对人文精神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意识,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

3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生物学科作为初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初中生物教学加强重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求,而且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实现在初中生物中渗透人文精神,初中生物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并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渗透人文精神。在初中生物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能够丰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晓莉.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的时候最重要的并不仅仅是把理论知识学会,而是要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解题能力技巧。所谓物理的解题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其中主要包含了解题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物理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四大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春风吹向全国各地,新课改的标准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做到了然于心。不仅如此,除了培养学生解决能力的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形成一个科学性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在大脑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思维体系,并通过这种思维体系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目前初中物理在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课堂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核心素养。但是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对“教”和“学”之间的信息掌握存在一定偏差。从客观上来说,这两者之间的信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任课教师不对这种差距进行一定控制,就会造成这种客观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而这种差异越大,教学质量差异就越大,产出效益越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当其冲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对“教”和“学”的信息,建立一定的对称性。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建立“教”和“学”之间的信息对称性。当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的时候,作为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将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等等进行优化,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多元化的手段,这样能够使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合。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过于追求速度,想要完成教学目标,跟上教学进度,忽视了对于教和学之间的信息把握,这就会导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不高[1]。其次,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僵硬。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的阶段时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难免不够充分。而物理这一学科的知识大多数都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起来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学习方面的困难。然而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僵硬,那么就对学生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自主性是非常不利的[2]。

(二)学生层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这一学科时,能够做到严谨认真、脚踏实地,学习态度也十分良好,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如别人好,学习方面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问题的本质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学习不够努力,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并不科学,或者并不适合自己,并不属于一种合理性的方法。学习语文或英语这种人文性的学科,是需要采取背诵形式的,但是他们在学习物理这一学科时,往往也将这一学科的学习方法与人文性学科的学习方法划等号,在学习过程中一味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地理解。除此之外,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大多都会采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往往就被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所限制。因此,许多人都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要点。倘若思维被固化在一个模式里,那么这些学生的思维就会不够发散,无法建立活跃的思维模式,而这也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遭受到很多的困难。甚至对于有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面对学习上的挫折或者失败后,对这一学科都会具有逃避或者是厌烦的情绪[3]。

二、如何将物理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先进

(一)加强教师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地位,作为教学课堂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引导人,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的效果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并督促教学策略能够顺利地实施。因此,需要重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地位,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明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各种新型的教学措施能够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更好地应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加大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工作力度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接触物理知识最起点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有许多基础知识需要记忆。不仅如此,还要对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掌握、理解与消化,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完成的。实际上,单纯依靠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并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学习中,这种学习方法只能够使学生造成一种自己已经会了的假象,但是如果题目有了变化,学生便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切入解决问题[4]。学习物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仅仅如此,还要学会灵活变通,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核心知识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课本为立足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多关注课本,把文中的基础知识点掌握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并还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进行训练,让他们学会运用。首先要多多培养他们做基础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在学习这一学科时的自信心和兴趣。等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真正掌握得心应手之后,就可以渐渐加大难度。如果想要加大教学的难度,就要循序渐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多多培养学生建立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能够达到一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学习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要了解物理知识,还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迁移,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仅如此,真理往往是诞生在不间断的质疑之中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建设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鼓励学生多多援疑质理,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多交流自己的看法,当意见有所不同的时候,也可以多多交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当学生们见识到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的时候,便可以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会去鉴别真正正确的观点[5]。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个体。每一名学生的出生环境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因此他们的性格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有许多差异。因此,当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多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在多种思维模式中,迸发出知识的火花。比如,在学习牛顿定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过往传统的错误观念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交流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最后还要指出,虽然伽利略从前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他的探究精神非常值得学习,也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并同时对学生进行赞扬,这种课堂积极讨论的行为,就是属于积极探索的行为,应该继续秉承下去。

(四)结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来创设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情境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构建出高效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并结合课程的内容来进行课堂的情景构建,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初中物理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其作用不容忽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客观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但是由于物理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初中学生初步接触物理知识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困难性,学习时存在较大的阻碍。对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自信心,从而引导初中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其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初中学生加强对于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实施。举个例子,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展示在水中叉鱼时鱼的位置变化,还可以利用一只装了水的烧杯,将硬币放入到烧杯中,但是学生在观察时会在烧杯中看到两枚硬币,一枚较小的和一枚较大的,较小的硬币在杯底的偏上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有趣生动的现象,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奇特的现象产生疑问,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从而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体现出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保护学生的思维立场,引导他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并进行知识整合。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一生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学习道路上,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会对他们有很大帮助。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这对任课老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课老师需要自身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很强的耐心。不仅如此,教师也要改变过往刻板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多多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此而来,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培养起学习物理的核心素养[6]。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J].物理教师,2019,4003:37-39.

[2]邱苏平.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思路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1:27-29+44.

[3]李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8:26-27.

[4]牛万俭.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88.

[5]于阿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122.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提高;科学素养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含义

初中化学的科学素养涵盖较广,包括初中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方法、科学的意识品质等等,初中化学科学素养的根基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初中化学科学素养的核心则是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意识品质,它包括对化学知识的分析和扩展,以及知识总结,假设检验等,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是一种对科学的情感。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接触到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并不是很系统,有些知识也显得太过肤浅,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正确建立基于学生对化学兴趣的基础上的科学素养,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具有对化学实践中的思考分析能力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根本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基础的理论知识是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物质的化学组成,对一些化学术语和和化学概念有一些基本的认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师的指导,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的化学知识学习起来并不困难,我们初中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是基础,只有学习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转变观念按认知规律教学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不少学校因为升学与考试的压力,在进行化学教学中,往往忽视实验环节,强迫学生机械的记忆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化学用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把原本有趣的化学课上的枯燥无味,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些实验有趣而不枯燥,例如,做个小小照明弹、肥皂泡“炸弹”、“清水变牛奶”等入门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手脑并用,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安排,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化学的基本概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这样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后,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既能较好的完成实验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教学课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采取像降低要求、删除难点、分散融合等方式,对初中教学的“分化点”进行处理:如在化学计算中重视化繁为简,重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而避免了繁琐的数学运算;在介绍化学概念时,重视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概念往往较为抽象,是学生记忆的难点,因此,在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现象导入,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形成易懂的概念;在初中教材中引出概念是为了通过概念的方式启迪学生的进一步思维,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举一反三,达到扩展认识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通过对同类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出相关属性,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重视教学环节,强调科学态度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化学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在教学中,科学态度属于非智力范畴,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等,科学态度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1、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知识教学和实验训练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在书写化学式和化学反应式时不凭借主观臆断书写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要重视反应发生的条件,包括反应物的状态以及温度等;要真实的记录反应发生的现象、过程,对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描述不一致时,要尊重事实,通过查找资料以及询问老师得出不一致的原因,排除后再进行实验;在化学试验中的操作要规范,包括按照规定使用药品,控制反应条件等;对于作业、试题中的错误认真分析,改正。

2、在教学中增加相应的课外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通过介绍相应的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方法有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专题报告,有重点的介绍中外化学家的事迹,任何一个化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他们的贡献都体现了他们在化学实验中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形成大胆创新,科学实验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人口、资源、生态与环境、工业与污染等现状的内容性,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环境生态危机、矿产资源危机、水源能源危机等,引导学生关心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关心如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结语: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在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通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连福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素质教育2013(08)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篇10

>>浅谈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间的教学衔接浅谈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浅谈初中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初中化学中的“优先”原则与中考化学解题例析中职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刍议职高化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浅议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从小学科学的生物教学看小学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刍议初中化学科学素质培养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问题研究浅谈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浅议初中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浅谈初中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浅谈初中化学科学性教学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归类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3-4-9.

[2]郝京华,路培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科学(三年级~六年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刘晟,刘恩山.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J].教育学报,2012,(2):81~87.

[5]李佳涛,王静,崔鸿.以“学习进阶”方式统整的美国科学教育课程――基于《K-12科学教育框架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3,(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