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科学专业特色十篇生物科学专业特色十篇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1:25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1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

1.前言

专业办学特色是一个专业明显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是在长期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和培育形成的,专业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的建设上,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并带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往往地处经济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与老的本科院校相比,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没有竞争力。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很难找到发展的空间。地方本科院校培育专业办学特色要紧紧依托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核心,坚持产学研结合,努力促进产学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环。化学和生物专业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中心科学”,它在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化学和生物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中,从学科专业发展出发,容易找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点,为培育专业特色打下基础。在长期的专业建设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办学特色,加快化学和生物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及改造,我们先后深入地方,针对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及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针对“什么是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办学特色?如何进一步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办学特色?”进行思考与探索。在专业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学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特色等方面有了一些思路和设想。

2.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要找准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

2.1地方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

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地处经济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这类地区虽然经济十分落后,但资源十分丰富,往往有一些特色的资源,如特色的矿业资源、特色动植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资源,地方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达到快速提高地方经济水平的目标。河池学院所在地河池市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特色矿产资源,建设成为广西最大、全国有名、世界有影响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创建河池有色金属研究开发中心、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材料加工制造区、初级矿产品冶炼区、矿山开采区等,实现锌、锑、铅、铜、银、铟冶炼规模全区最大。通过加强与大集团、大企业和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推动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向“高、精、深”的高端产品延伸。重点发展信息记录材料、敏感材料、纳米材料、非晶态金属材料等高新材料精深加工产品。兼顾发展黑色金属及非金属工业,开发硅、锰、铁、煤等黑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特色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不断完善医药产业体系,建设天然药谷和中草药基地,培育壮大中医龙头企业,建设河池新特药品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打造以岩黄莲注射液、喜树碱为重点的医药产品品牌。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绿色、特色食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扶持天然禽料、天然色素、天然食品添加剂加工企业,建设广西最大的制丝、制绸及丝绸制品企业,扶持养蚕业,等等。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为地方院校化学和生物专业培育办学特色创造了条件。

2.2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征。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有如下几个特征。

2.2.1人才需求具有行业多和面广的特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贫困地区除了仍然需要补充一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之外,在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电工电子、化工冶炼、计算机应用、服装、建筑、烹饪、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食品加工、物流管理、选矿、探矿、制糖、地质等重点专业,急需培养高级职业人才。

2.2.2人才需求具有多层次特征。在重点人才需求专业中,人才需求出现多层次化,除了一些从事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之外,同时需要一批懂技术培训、善管理的中层管理技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懂技术、懂操作的生产技能人才。再则是需要对原有工人的职业再培训,人才需求层次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

2.2.3人才需求具有每类人才需求量小的特征。人才需求的行业多、层次多,但是每类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特别是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量不大。以教育这一块为例,对化学、生物教师的需求仍然存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人员编制问题和考试杠杆问题),每年化学、生物教师的需求量很小,特别是生物教师。

2.2.4人才需求出现由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化的特征。用人单位特别企业对人才需求逐渐从知识型向应用型人才转变,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实习背景,重视学生的一专多能。

3.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要找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点

根据化学和生物学科专业的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找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点。通过对接,可以带动学科专业建设,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达到高校办学为地方经济服务,实现“双赢”的目标。如何进行对接?一方面可以利用化学和生物专业的技术人才及仪器设备资源,满足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资源开发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逐步向食品加工方向发展,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能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人才。针对贫困地区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跟不上,农产品加工率比较低,受市场需求影响比较大等问题,结合做大做强农林资源型大工业加工发展,在农业优势产业上做文章。同时可以利用校企共建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实验室,主动涉及发展中的资源产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

4.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的对策

办学特色的培育取决于最终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服务以及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大小。办学特色需要以凝练的办学理念为基础,靠发展优势学科来体现,靠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来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地方性院校的责任,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充分调查论证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学科渗透和融合,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实践应用环节,从而体现专业的办学特色。

4.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是要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师要经常下到企业,不下到企业去,教师就成不了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过硬的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

4.2校企合作开发新专业、改造旧专业,实现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服务地方经济为调整办学思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切入点。要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化学和生物科学专业,在新专业的建设和旧专业的改造中,施行校企合作,合作双方共同制订和组织实施合作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建设产学结合试验基地,实现专业建设条件互补,教师队伍互补,教学和生产实习互补,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互补等六个方面的优势互补。保持专业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同步,实现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4.3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全面对接。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根本,可以使化学与生物专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使办学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可以使实践教学从根本上得到加强,更可以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的转变。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和区域资源状况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着能否真正地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开发应用型人才。应该在与企业合作建设基地方面多开展一些工作,积极探索与自然保护区、农科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4.4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直接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

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开发与研究实验室和重点建设学科这个平台,采取“院地结对帮扶”模式,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将一些实验室直接建到企业和乡镇。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技术、设备等优势,直接为企业和村农服务。充分利用化学和生物专业设备,寻找企业,院企共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为宗旨的检测及化验培训中心,为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外贸、高校、地质、石油、农业、食品加工及环保等厂矿企业提供理化项目的检测服务和相关化验人员培训,直接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

4.5调整科研方向,找到科研新的兴奋点,实现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服务地方经济,必然需要大量实用的先进技术,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将科研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围绕地方经济搞科研,在为地方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将我们自身融入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我们的科研能力也将大大提高。要进一步明确和调整科研方向,围绕有色金属加工新工艺、特色中草药提取、农副产品深加工、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形成科研特色。目前在地方院校自身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用其他高校的科研优势,大力开展合作研究,或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桥梁,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达到提高地方院校科研水平的目的。

4.6校企合作优势互补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发展圈。

产业可以促进科研,科研可以带动产业,科研可以带动教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圈。如何使“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采用选取特色明显的产业,与地方共建研究所,对该产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研究特点,从而进行深开发。我们应根据地方院校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点,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以应用研究为主,针对性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河池市人民政府.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m].广西:2006.

[2]刘旭辉,覃勇荣,郎耀秀,等.适应桂西北经济发展的化学专业调整改造构想[J].河池学院学报,2006,26(2):48-52.

[3]陈超球,刘旭辉,陈敏.“专升本”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河池师专学报,2003,23(4):51-56.

[4]吴志鸿.论师专化学专业实施创新教育[J].河池师专学报,2001,21(2):35-38.

[5]吴志鸿.试谈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师专化学素质教育[J].河池师专学报,1998,18(2):34-37.

[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年鉴-2005[m].南宁:广西年鉴社,2005.

[7]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草案)[J].大学化学,2005,20(6):30-42.

[8]张辉,郭桂英,江山.新升本科院校结构性变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2,6(3):14-17.

[9]张元勤.注重专业建设,确保西部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0):61-64.

[10]刘春.新升本科院校的教育科研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5):439-442.

[11]兰文巧.新升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问题刍议[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1(1):105-107.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2

[关键词]特色专业区域经济创建服务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015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特色发展和差异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大学办学特色中最主要的特色构成单元之一,正在为各高等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实践和探索。2008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教高司函〔2008〕208号)(下简称“指导意见”),为高校培育和创建特色专业指明了方向。安康学院地处秦巴腹地,植物资源极其丰富,1983年开办林学专业,1999年开办园林专科专业,2007年开办园林本科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秉承“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办学宗旨,专业特色逐步显现和形成:

2009年1月,“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被学校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安院发〔2009〕43号)。

2009年8月,“陕西省农林与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陕西省教育厅批准(陕教字〔2009〕25号)。

2010年2月,07级园林班被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陕西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牌证书)。

2010年5月,07级园林班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中青联发〔2010〕17号)。

2010年5月,园林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陕教高〔2010〕13号)。

2010年7月,园林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函〔2010〕15号)。

培育专业特色,重在理念、贵在践行、本在质量

1.培育专业特色,重在理念转变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老牌大学相比,无论在所处区位、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硬件、学校知名度等诸多方面,都是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在创建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长板”、弥补“短板”,凝练特色、脱颖而出,就成为我们首先面对的困局。学校组织的教育观念大讨论为我们破解困局提供了契机。通过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外出考察,统一了思想和认识。2008年12月,我院召开了分管校领导、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应邀参加的“教学科研快速发展工作研讨会”,制订了《教学科研项目储备及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培育和创建特色专业的理念和思路逐步明晰:

(1)专业特色内涵的理解问题:专业特色是指其固有的特征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相比与众不同。专业特色得以形成至少应具备如下几个特性。一是独特性,指专业特色是有鲜明个性的,具有明显有别于同类专业的办学风格,即“人无我有”。二是优质性,指专业特色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明显,具有杰出性,即“人有我优”。三是创新性,指专业特色是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开拓性,即“人优我新”[1]。

(2)“能不能”的问题:首先,特色不是一流大学的专利,凡是一流大学,由于其具有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设施、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等优势,因此,必然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但是,专业特色具有多元性特征,也就是说,非一流大学也可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其次,特色与水平相互关联,可以借助特色来提高水平,也可以通过水平来彰显特色。因此,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建特色专业,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3)怎样培育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围绕人才定位、依托区域资源、服务地方经济、锤炼园林专业特色”的工作思路:

顺应时代潮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园林式城市、园林式厂区、园林式社区、园林式校园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和工程投入日渐增加,使园林产业得到极大发展,园林专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我们应该顺应这个大潮流,抓住这个大机遇。

围绕人才定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既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技能型人才,而是应用型人才,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同仁的共识。现代园林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灰领人才”,也就是指既具备专业知识,有一定理论水平,同时又具有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

依托区域资源――安康学院地处秦巴腹地,秦巴山区属我国南北过渡气候带,山川水系纵横,地势高差悬殊,南依巴山、北靠秦岭、东接湖北、西连甘肃,是我国最大的植物基因库之一,也是很多园林观赏植物的原产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

服务地方经济――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这为我们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机遇。大学被赋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任务,人所共识。但是从逻辑上讲,在这三大任务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元”任务,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大学“元”任务的有效延伸,它本质上服务于人才培养。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确立了“彰显地方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打造区域行业中坚”的园林专业办学理念。

2.培育专业特色,贵在探索实践

(1)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管理中夯实专业基础

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我们集中财力和精力,努力搞好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是加快实验室建设力度,从2007年至2010年共投入近200万元,新建了园林观赏植物实验室、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补充升级了土壤肥料学实验室、园林病虫害实验室、测量学实验室、工程制图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二是加快了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在建设好校内盆景园的同时,先后共建了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西安植物园、化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安康市龙舟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安康市园林管理处等五家校外实习基地。三是搞好实验室资源整合,针对原实验室功能交叉、定位不清等问题,将实验室整合为1个基础生物实验室和5个专业实验室、共16个实验分室和一个生物标本室的格局。四是强化实验室管理。制定并实施了《农生院教学规范指南》、《农生院学生实验信息簿》和《农生院本科专业实验开设项目总汇》。所有实验教学的组织按照《规范指南》进行;所有实验项目开出按照《项目总汇》实施并认真填写《实验信息簿》。

(2)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引领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专业特色的重要保障。因此,从2007年至今,在园林专业进行了探索实践,一是把第4-5学期的专业实习和科研训练,集中在第4学期5-6月份开展并与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实行对接;二是把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对接,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毕业设计)―完成学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07级、08级的试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3)在专业实习中凝练专业特色

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使专业实习工作与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相对接。例如:2007年通过专业实习承接并完成了安康市兴盛畜禽养殖有限公司800亩林下养鸡山地的测量制图和规划设计工作等;2008年,通过专业实习承接并完成了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场区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石泉县银龙乡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设计工作等;2009年,通过专业实习承接并完成了平利县烟草公司烟草示范区测量与制图工作、安康市河源生态园区的测量及规划设计工作、岚皋县城关镇28万亩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工作、紫阳县毛坝镇32万亩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工作等。通过实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锻炼了青年教师,凝练了专业特色,而且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4)在社会实践中彰显专业特色

2008年,国家颁布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这项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惠民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关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对集体林权的勘界确权。这为园林专业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测量学和制图学知识,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彰显专业特色提供了机遇。2009年6-8月,07级园林专业两个班学生通过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了石泉县180万亩集体林地勘界外业工作,使全县15个乡镇202个行政村1164个村民小组36000户宗地勘界确权到户。完成了镇坪县97万亩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工作,使全县9个乡镇11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049户宗地勘界确权到户。2009年10月29日《安康日报》以《青春的旋律,在大山深处唱响》为题进行了报道。2010年6-8月,08级园林专业两个班学生通过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承担了汉滨区12个乡镇的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工作,目前工作已近尾声。

(5)在科学研究中提升专业特色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将科学研究根植于区域经济建设并与资源优势和培养人才相结合,才能产生无穷的生命力。为此,我们首先将科研工作主要定位为应用性研究,结合秦巴山区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和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需要,从2007年至今,陆续申报成功《秦巴山区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安康市城区绿地景观建设规划设计研究》等11项省级和厅市级科研项目;其次,明确规定,每个科研项目必须吸收不少于2名园林专业学生参加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综合素养、充分接触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从而使科学研究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最大化。目前,一大批学生正活跃在实验室、科研基地和推广一线。2007年至今,园林专业师生获安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项目验收结题正在报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48篇,其中SCi收录2篇,核心期刊26篇,极大地提升了专业特色。

3.培育专业特色,本在人才质量

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旨在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培育专业特色,创建特色专业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人才质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园林专业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都有了明显提升。2010年2月,07级园林两个班被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陕西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10年5月,07级园林班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2010年4月和6月,07级园林班薛丹同学分别荣获“全国首届艺术插花大赛陕西赛区一等奖”和“全国首届艺术插花大赛三等奖”;07级班全班同学90%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并参加了党课学习,有10名同学光荣加入党组织;有园林班学生参加的体育代表队2006-2010年连续五年荣获安康学院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2007年以来,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90%,一大批园林专业学生分别在西安、北京、上海、深圳、汉中等城市园林规划工程企业就业并成为工程技术骨干。

建设特色专业,应着力强化五个“体系”

部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仅仅有3年的建设期,时不我待。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建设好特色专业,必须正视自己的“短板”,弥补自身的“短板”,按照《建设任务书》要求,着力抓好五个“体系”建设:

1.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的核心,必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构建骨干教师培养体系。

(1)积极引进人才

制订优惠条件,积极引进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积极探索外聘教师制度,借助“外脑”,迅速提升本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

(2)注重培养人才

加大现有教师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或“派下去”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认真做实“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在科研中培养教师成长,通过科研充实和提升教学内容。

(3)大胆使用人才

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基地建设、科研项目申报、社会服务开展、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提供工作条件和机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切身利益,给他们压“担子”,为他们牵线,让他们冒尖,努力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2.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依托秦巴山区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优势,构建以野生园林植物训化与保护、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地养护与管理为方向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群;二是紧扣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潮流,构建以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为方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群。

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努力建成和改造一批技术含量高、亮点突出、能代表园林专业发展方向的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增强示范辐射功能;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不断提高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水平;注重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努力争取产学研合作实现突破。

4.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在认真落实好已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和内涵,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促进人才质量稳步提高。

5.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日渐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趋势。因此,要继续做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培育工作,积极努力争创省级重点学科。一手抓专业建设,一手抓学科建设,不断探索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努力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双突破。

参考文献:

[1]许迈华,关勤,楼盛华.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的内涵及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8):57-58.

[2]刘戈.中国急需灰领教育[n].环球时报,2010-6-2(14).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3

一、建设目标

自1946年起,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即现今云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培养生物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为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本专业建设拟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抓住教学、科研两个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能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服务云南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为“两强一堡”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云南省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思路

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为核心,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培养本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着力研究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学科专业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服务云南省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两强一堡”的绿色经济社会建设,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三、建设内容

(1)锤炼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标志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

(2)以云南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需求为依据、学科发展前沿为动力、教师教育为特色,将本专业建设为特色鲜明、在西南地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有效带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3)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将生物科学相关的学科、教育主干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为拓展学生跟踪生物科学发展前沿的能力,积极建设双语课程项目;

(4)坚持基础理论、实践实习和科学研究成果集成,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5)培养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专业发展潜力和拓展能力,服务于云南省基础生物教育、职业教育、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产(行)业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与管理专业人才。

四、建设措施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后盾、社会需求为依据,聘请资深科学家、生物学相关产(行)业专家加盟教师队伍;

(2)深入探讨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优化完善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科学师范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相应评价体系。

本着“拓宽口径、夯实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近年的改革探索,人才培养基本框架和策略、培养方案等各个环节已经日趋完善。然而,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及其对教师教育内涵与标准的改革、云南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突显,“生物科学”专业的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针对云南的微生物资源利用、工业用酶开发、云南人群营养构成与基因组稳定性的关联、云南能源植物资源与生物能源开发、云南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产出了大量标志性科研成果,有效支撑了依托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生物学”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借助以上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学科和研究平台条件的建设,完善学院整体的学科布局,促进本科教学,将产业、科研方面的优势最终转化为学院教学上的强大推动力,实现教育和产业并重,产业、科研“反哺”教学的发展局面。

如何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更加有效地引入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形成新的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使本专业建设与云南省基础教育、科技和绿色经济建设更有效结合?如何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云南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成为高强度、高潜力的“生物专业+生物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将是本专业的重要特色,也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

(3)在课程建设中,①对原有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进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凝练,培育省级以上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②在本科教学中增设《酶工程学》、《植物生物工程》、《医学分子遗传学》、《保护生物学》、《高等植物多样性》、《花卉学》、《生物伦理学》、《性健康教育学》等与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的系列特色课程。

(4)结合云南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现状、生物资源特色和开发利用潜力,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建设力度;

(5)结合专业特色和教育技能的发展动态,深入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倡体现不同学术风格、不同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

(6)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本科实验教学中融入教师大量的科研手段和成果,20xx年,启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在《发酵工程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等4门实验课程中设立了专项基金,在20xx、20xx级生物科学专业实施了“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的耐热性的现象观察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特定产物工业生产菌种的筛选、发酵及应用性质研究”、“原生生物与环境的组合及动态规律研究”和“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成为生命科学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特色。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xx年我院的“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然而,如何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效地整合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之中?如何改革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如何拓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范围及研究内容?亦是本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7)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相关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发挥基地的资源优越条件,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植实践和创新能力;

(8)强化专业建设和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建设之间的衔接,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构筑良好的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

五、预期成果

(1)形成学历、学缘、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由学者型、教育型、产业型专业人员构成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

(2)建成云南省领先、西南地区具引领和示范效应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3)构建更适应生物科学发展、云南基础教育和生物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

(4)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地方和学科特色的特色课程和省校以上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

(5)构建科学管理、高效运转的基础实验平台、技术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

(6)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基于生物科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设计与创新互动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4

关键词:质量工程;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两大严重问题:第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许多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闭门造车,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导致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方面浪费了国家稀缺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广大考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第二,许多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同类专业缺乏区分性特征,特色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声誉,长此以往,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教育部于2008年10月7日颁布了“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意见》的规定,“十一五”期间,将遴选3000个左右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2008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8〕21号],批准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等691个专业点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获批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编号tS10638)。这是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目前唯一一项部级的专业建设项目,也是该校专业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目标明确之后,我们便按照“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的要求对经济学特色专业开始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特色专业建设是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最终确定了较为科学的经济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由于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在08级培养方案中将运输经济学由原先的专业选修课调整为必选的专业方向课,添加了必选方向课流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这些课程设置方面的变化都进一步突出了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流通特色。

其次,加大了实践环节的课时和学分。实践环节的教学由原来的20学分增加为27学分,而且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中,每一个学期都专门拿出2个星期作为教学实践周,由班主任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根据社会对经济学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吸收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先后和多家单位确立了联合办学的方针,定期请校外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上课,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联合办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正在和相关企业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具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专门为该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单位上班。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通过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课(必修)、学科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方向课(选修)]、拓展课[又划分为专业拓展课(选修)和素质拓展课(选修)两种]、实践环节课(必修)等五大模块,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如对大四学生专门开设了一门《经济学前沿》的课程,该门课程主要采取讲座的形式,由教授和新进博士就经济学方面的某一前沿问题进行讲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此外,我们还努力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对于课程间存在着交叉重复的部分,经过讨论后明确规定在哪一门课程中讲授,而其他课程则不需要对此再做重复,这样既节省了重复的授课时间,也避免了相会依赖最终谁都不讲的空白缺陷。

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明确规定每位授课教师必须首选教育部推荐的高质量的优秀教材,教研室必须组织编写与教材相对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如已经编写使用的《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等,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都必须挂在经济学院的网页上,供大家相互学习使用,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建成网上教学平台、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反馈系统。

此外,我们还特别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比如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们采取的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经过对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要想实行因材施教,必须把教师、学生、教材及其他所有教学资源等等这些“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区别授予不同的课程侧重点,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培养“术有专攻,博采众长”的各类高级人才。具体的操作办法是:针对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开设要求不同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也就是实行分层教学。

(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我们组建了“经济学实验教学与数据处理中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门计量软件的使用。在实践环节方面,主要包括读书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实践周和毕业实习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读书活动的实践要求经济学专业学生修读的必读书目5本,选读书目5本。考核方式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方式来进行,具体考核方式由导师确定。读书活动总计3学分,安排在第一、三、五学期完成。社会调查与实践要求学生通过暑期社会调查与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经济分析、社会调查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暑期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或政策分析报告。由导师根据其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社会调查与实践总计3学分,安排在第1、2、3学年的暑期进行。实践周一般安排在第二、三、五学期。学生在第二学期,主要是运用《政治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学的经济理论和原理对社会进行认知和体验实习,实习结束后,写出社会实习报告,合格者获得1学分;在第三学期,学生结合所学的《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本实验课程由会计系教师承担,合格者获得2学分;在第五学期,学生结合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实验,合格者获得2学分。毕业实习则在第七学期末由实习指导老师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第八学期第六周前完成毕业实习。实习时间为8周,4学分。实习完毕提交实习报告、实习鉴定等。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在流通领域的定位,建设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到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等在流通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校进行进修的方式,不断优化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的目的。此外,我们还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科研方向,突出流通经济这一研究特色。通过交流考察调研等方式,扩大教师的对外交流,使教师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流通经济方面的学术前沿,同时整合科研力量,争取取得一批在国内外流通经济研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优秀成果。

(五)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优秀教师为学生上课,不同教师上课的薪酬也有所区别。在部署毕业论文的时候,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如果连续两年指导教师没有指导毕业论文,则该教师不能参加职称评定。

为了有效衡量教师的授课效果,我们还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网上评教活动,对评教结果排名靠后的老师,统一由教务处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实行“一帮一”的服务,如果连续两年评教结果排名在全校后十位,则该老师自动失去职称晋升的机会。

此外,为了倡导以本科学生为研究主体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我们按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鼓励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特色专业的建设与领导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部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特色专业建设点也由学校按照“质量工程”的有关要求,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和评估,按年度对建设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经济学院专门建立了特色专业建设责任制,组成了以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任专业建设的负责人、校内外学术专家和行业专家构成的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研究和解决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在流通领域方面的优势,不断突出流通领域的研究特色,培养流通领域的理论研究人才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我们力争经过四年的建设,把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建设成为方向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Z].教高司函〔2008〕208号.

2、北京物资学院.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Z].2008.

3、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0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Z].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5

2010年3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征求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通知,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中,生物科学类专业在原有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物信息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生物工程类专业在原有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物医药专业,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1998年正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我国生物学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服务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指出,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林、牧、渔、环保、园林、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发酵工程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还有实验课和必要的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和建设的共识

回顾我国生物技术教育短暂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生物技术教育发展规律和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共识与启迪。生物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结果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领域。经过一系列战略部署和努力,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我国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吸引了一批海外尖端人才,已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创新能力,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呈现良好局面。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物技术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支撑我国生物技术科技与产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我国发展生物技术科技与产业需要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对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度超前,以确保人才源头供给,也要注意规模适度,切忌供过于求。充分认识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型办学专业,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并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应接受严格的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与研发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完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规范的生产实习基地、完善的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生物技术教育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的开设、生产实习的指导关键在教师。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产经验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能力。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经验积淀较少,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又是“高消费”办学专业,因此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是适应办学规模日渐扩大,提高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生物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方高师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当前的发展速度与招生规模以及许多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对该专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大致有如下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专业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规范在许多地方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是传统的师范专业,在该基础上,又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甚至生物工程专业。在这3个专业中,特别是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专业之间,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大同小异(多数学校课程差异不足10%),专业定位不准,课程体系缺乏特色,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难以落实或质量难以保证,真正实现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难度。与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的应用型师资力量薄弱地方高师院校的生命科学学院或生物系教师中,绝大多数甚至全部都毕业于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理科专业,毕业于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工科专业的教师很少,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发酵工程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应用性强的选修课程以及实验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均缺乏优秀的技术型、应用型师资,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办学规模快速膨胀给原本紧张的教学资源带来很大压力生物技术专业从设置之初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办学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这在地方高师院校中尤其明显。特别是新办该专业的学校办学积淀少,经费不足,设备匮乏,实习基地建设跟不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生物技术专业特色不明显地方高师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多是在原有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上设置的,又是非师范专业,在高师院校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传统的师范专业,因此以上3个问题尤为突出。此外,课程体系千校一面,缺乏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和地域优势。所以,地方高师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特色培育已刻不容缓。专业特色培育的过程,也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因此,专业特色培育必须立足学校所在的区域,从而使其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6

理工类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主要体现于理学、工学及二者有机结合的特色和优势,如理工类院校在数学、生物、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组织工程等学科,具有坚实的教学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资源与条件。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中的重要问题,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教育与发展的宗旨,因此,利用理工科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培养能利用工程学手段,解决人类生命及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教学资源与条件的不同,理工科院校与医科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亦相异。理工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电子、机械、生物等学科;熟悉医学电子仪器、生物医学信息、计算机、生物材料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善于利用工程学方法与手段,解决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培养目标具有准确的定位与时代性,即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理工科院校的优势,体现其在工程学科方面的特色,另一方面,根据学科的交叉性与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密切跟踪学科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变化,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业科技人才。

根据教学与科研条件、研究方向的不同,国内理工类院校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既具有上述共性,又各有侧重与特色。如清华大学提出旨在培养能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数学和其它工程学原理,应用于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能利用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疾病预防、诊治及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的高级专业人才;浙江大学则明确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等理论知识、医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生物医学电子、医疗仪器、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东南大学强调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学、化学和材料学为知识基础,使学生具备开展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研究及应用开发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宽阔视野、思维活跃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其强大且基础雄厚的工科和医学背景,重点培养在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开展交叉研究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能应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和工程等领域的技术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与光、电、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疗器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等产业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始于从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我校于1993年获生物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将生物力学硕士点(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生物电子学硕士点(电子与信息学院)整合为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生,2002年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004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2006年获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根据我校生物、电子、材料等学科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多年积累的与优势,结合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与需求,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按要求掌握的知识与具体的能力确定为: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生物材料、生物信息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开发能力,以服务于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学会按分工要求在团队中从事具体工作,完成指定任务,进行组织协调,进而能够具备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让学生认识生物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特性,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与领会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核心与特点。要求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运用多种工程技术手段与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医学工程对人们日常生活、人类健康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积极跟踪新理论方法、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认识与把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生物医学工程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需要根据学科、行业发展与岗位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观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既反映了各校的学科优势、特色与定位,又具明显的共性,即强调学科的交叉复合特性,培养能将工程技术和医学、生物等基础理论相结合,解决人类生命健康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理工类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特色

在专业特色建设方面,各高校依托各自的学科建设与教学资源优势,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清华大学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建设与改革,形成了"注重质量,强调实践,紧密结合科研"的教学特色,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浙江大学则强调系统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技术、仪器技术和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部级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东南大学从1988年开始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进行7年制工医双学位人才培养,2000年开始进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人才培养。2007年建立医工结合生物医学工程长学制创新人才培养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了工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形成了生物医学电子学和现代生物技术两个重要的特色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则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建立与基础课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培养动手操作与创新研发能力,大力推进医工(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自1997年起系统地开展了生物医学光子学特色方向本科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借鉴国内外最新教学成果,建立了一套具有生物医学光子学特色方向的本科教学体系。2011年开始招收“医疗器械”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按照全新的教育大纲和创新的实验模式培养面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领军型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经过近10年的本科教育实践,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生物医学电子仪器与生物医学信息为主,兼顾生物医学材料、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基本形成了多学科方向交叉的知识体系。尤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广东地区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优势与市场需求,着力培养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本素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和专业管理人才。近年来,积极与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领军企业、医疗、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人才的改革,如自2009年开始,华南理工大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并开设基因组科学创新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部分优秀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即有机会进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从事生命学科的学习与科学研究;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携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建“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英才班”,实行“2.5+1.5”的培养模式,“英才班”将根据学生所属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专业培养要求,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此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深圳迈瑞电子有限公司、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广州总院、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优越的资源和条件,同时,为学生的就业不断开拓新的渠道;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生即有机会加入“学生研究计划SRp(StudentResearchproject)”,参与老师指导的科研实践,进入实验室与研究生共同学习研究。学习、研究期间,取得优异成绩或成果的学生,推荐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近年来进行各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1)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2)加强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2)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4)注重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近年来,各高校都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主要包括(1)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大类培养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实行按院系招生、学生入校两年后再分专业的培养模式,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长选择专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中国科技大学秉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实行重基础、“轻”专业,注重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宽口径个性化培养模式。浙江大学提出“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3m(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和“宽、专、交”为特征的KaQ(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将本科专业分成若干学科大类,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后期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华南理工大学的培养模式与浙江大学既具相似性,又各有侧重。华南理工大学以注重精英人才与个性化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如按大类分电子、机械、化工、材料、经贸等各大类专业精英班,“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和"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英才班"等。

(2)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如卓越人才培养、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近几年,各高校均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卓越人才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其特点包括: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61所高校,第二批共有133所年高校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进行联合培养。如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共同合作的“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动中美高校学分学历互认,促进中美高校师生双向交流、共同制定大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等。此外,近年来,各校纷纷与欧美、澳洲著名大学建立了各种灵活的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推进教师双向交流,专业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等。

(4)个性化人才培养,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学生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结构与特长,注重个性化培养,如,一方面鼓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修读“双学位”,另一方面,也接受其它专业学生修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双学位”;通过“学生研究计划(SRp)”,“百步梯攀登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科研能力。

课程建设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提供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根据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以及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理工科院校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色。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领域课,实践部分,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工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各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颇为相似,主要有政治类课程、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制图、大学体育,以及人文、社会和技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大多数高校以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为主,包括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主干课程,并设置解剖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重要基础课程;各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专业领域课,同时也最能体现其专业特色。一般以其优势学科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如浙江大学按数字医学信息、生物传感器与医学仪器、定量与系统生理学三个方向设置专业课程,东南大学则分生物传感与生物电子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材料与纳米技术、医学信息工程等四个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包括生物医疗仪器、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材料与纳米生物医学等几个方向课程;清华大学按学科方向分为医疗仪器、神经工程、医学影像和微纳医学等四个主要方向,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则包括按生物医学光子学、医学影像学、生物信息学、纳米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等方向的专业课程;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主要涵盖了医学电子仪器、医学影像、医学信息、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材料等五个方向,分别开设了医学传感器、医疗仪器设计、生物医学测量、医学超声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疗、生理系统仿真建模、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材料等重要课程。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临床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其中综实验包括工程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与信息工程3门综合实验课程,设置了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应用、医学仪器等3门课程设计。由于广东省医学资源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医疗仪器行业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充分利用这种地域的产业优势,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本科实习基地,和具优越医疗资源的医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与毕业实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华南理工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暑期实习计划”,即由老师或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经院系和老师推荐,学生有机会在暑期到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实验室、企事业单位实习。

在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新型课程和特色课程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正在积极进行建设,如《医学图像处理》和《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实行双语教学,正在为全英文授课做准备;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题讲座或创业教育;为新生开设《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计划进一步开展新生研讨课、系列专题研讨课。

总结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具有鲜明的交叉与复合特性,它对解决人类生命与健康中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相关产业发展亦极为迅速,如何培养适应学科发展需求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各高校生物医学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理工科院校在电子、计算机、信息、生物、材料、制造等学科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理工科的资源优势,培养研究与应用兼顾的高级专业人才,亦是理工科院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以生物医学电子、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力学为主导的培养体系,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充分利用广东省的医学资源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地域优势,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材料方向发展迅速,先后成立了国家人体组织工程重建工程中心、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在生物医学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此,华南理工大学正在为利用生物医学材料方面的优势,加强生物医学材料方向的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地进行探索。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7

“211”是指“211工程”建设高校,即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目前总计112所。需要指出的是,“985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均是“211工程”建设高校,这两类大学在前文已经进行介绍,故本部分介绍的院校为剩余的其他41所“211工程”院校中的部分院校。

院校鸟瞰

“211工程”与“985工程”同为国家顶级高等教育科研振兴项目,但两者又有其区别,通俗地讲,“985工程”是取其深,而“211工程”则是取其厂。再详细点可以这样理解,“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院校,“985工程”院校则是“重中之重”,这些院校基本都在本科一批进行录取。“985工程”高校主要是国内一流的知名高校,在多个领域拥有较强的冲击世界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实力。这39所大学都明确地以世界一流或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作为自己建设的目标。而“211工程”除了这39所高校外,还包括了一些省市或部属的具有较强实力的73所重点院校。这些学校的影响力更多地表现在所属的学科领域或者所在省(区、市)的影响。

“211工程”大学均依托于各自的发展优势博采众长,着力于学校基础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发展,诸如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以涉海类专业为特色的高校不遗余力促进特色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四川农业大学等农学类院校秉持农学王牌专业的同时推进学科全面发展。而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则立足于师范金字招牌追求“十字型(“十”字型是指既具备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的创新型人才。此概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邹东涛提出——编者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的“211工程”大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教学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水平,成就中国高校圈内的百花齐放。

1.图表说明: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四所大学虽然拥有两个校区或办学实体,但在申报进入“211工程”项目时,是按照同一个校名进行中报的,故在统计时,未重复计算数量。

2.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高校官方网站。

院校点击

大连海事大学

院校速评: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亦是经由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海运人才培养基地。

大连海事大学现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有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名第六位。该校非海上的三甲专业是交通运输、通信工程、海商法。交通运输隶属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偏文科类,就业前景很好,学习压力也不大;通信工程也很好,很好找工作,但是学得很难,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海商法是法学院的特色专业,在坊间有口皆碑,无论是教学体系还是学科方向或是学术成果,其在全国法学院校和科研单位中均名列前茅,该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很高,就业形势好。另外,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两个老牌专业也很强大,无论师资还是实验仪器等都相当雄厚。总的来说,海上类专业在学校占绝对统治地位,软硬件最雄厚,综合实力也是最强,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

需提醒同学们的是,该校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管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海事管理、救助与打捞工程等专业只招男生。

部级特色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法学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411-84727233,84724303

天津医科大学

院校速评:天津医科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继北京协和医学院后,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医学院校。

天医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将以医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主要依托的办学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科建设上,5个部级重点学科均与医学有关,如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而在专业建设上,全校15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10个,其中的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和口腔医学(七年制、五年制)是天医的传统王牌专业,在师资配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都要优于其他专业。同时,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为全国首办专业,资格老、实力也很强。天医正在创建全国医学影像学培养基地,力争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法学、英语、眼视光学、运动康复与健康、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虽是非医学类专业,但在人才培养上均与医学密切相关,如法学培养的是既熟悉临床医学知识,又全面掌握法律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是培养在医药、公共卫生和其他相关领域从事对外交流、翻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部级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2-83336711

内蒙古大学

院校速评: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

内大的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两大学科群中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另还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依托学科建设,内大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产生ω-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内大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学,文理相长,在理科类学院中,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交通学院是主力,其中生命科学学院中的生物科学是部级特色专业,是内大最有实力的专业之一,建有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学院的会计专业是内大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每年该专业只招收120余人,每到毕业季可谓是供不应求。分别建有国家数理学人才培养基地、自治区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三个专业也广受好评。而在文科类学院中,蒙古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是主力,蒙古学学院中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是内大文科类中的老牌特色专业,是内大的掌上明珠,建有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建有自治区文史哲人才培养基地的哲学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部级特色专业:生态学、音乐表演、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471-8935884,8935885

东北师范大学

院校速评:东北师范大学建于1946年,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东北师大是全国有名的师范类高校,目前有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全国排名第二位,教育学原理学科是科研大户,世界历史学科在全国拥有世界史专业的大专院校排行榜中排名第一位,生态学学科在我国率先开始了东北草原植被的研究。历史、中文、生物等3个学科中分别设立了国家文科、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除在学科上经营得有声有色外,该校还承担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等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东北师大开设的专业覆盖了除军事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科学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东北师大作为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一所试点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学前教育、英语等师范类专业实力大都比较好,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教师工作,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部级特色专业:心理学、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科学,小学教育、物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431-85098500,85687511

东华大学

院校速评:东华大学始建于1951年,地处上海市,其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东华大学在纺织领域的学科最有特色,也最具实力,学校仅有的7个部级重点学科,其中有6个为纺织类,如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等,另外还有1个学科是材料工程。值得一提的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两度名列全国第一,同时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

东华大学在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该计划中走出来的学生都称得上是佼佼者。服装设计与工程是该校的老牌强势专业,所学课程大多是大学物理这些理科性很强的课程,录取分数偏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也是该校的优势专业,学的是宇航服的研制,总体科研教学力量很有实力。另外,如果想到德国、日本留学,可选择轻化工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如果擅长化学,可选择应用化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如果擅长数学,可选择电气信息类等专业。

该校依托于强大的发展平台如今毕业生已遍布国内外的研究院所、高校、银行证券、外资企业及著名tt专业公司,薪资水平亦是在同级毕业生中名列前茅。学校近年来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第25届国际数据工程大会等诸多高档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且依托上海这一广阔平台积极实施其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战略。东华有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等领域。2011年,学校的“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材料”研究成果在“天宫一号”上得到应用,在国家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功绩显著。

部级特色专业: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应用物理学、环境工程、日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1-62379160,62373266

苏州大学

院校速评:苏州大学创建于1900年,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苏大现有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纺织工程、外科学(骨外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前1%学科。纺织工程、汉语言文学是苏大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两个专业,丝蛋白人工皮肤、丝绸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大豆蛋白纤维是纺织工程专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成果。法学是苏大的优势专业,该专业沿袭了东吴大学当年的法律衣钵,是江苏地区的法学三强。金融是苏大文科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因苏州经济非常发达,所以学得好基本不愁就业。苏大的医学、艺术学在全国也有很高的地位,医学专业实力在江苏第一,就业很火。在理科方面,数学(师范)、物理学、化学都是优势专业。

苏大的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是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携手共建的一所高起点、国际化的新型学院,师资和科研实力雄厚。苏大设立了2个书院,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

部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档案学、物理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放射医学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512-67509412,67504739

福州大学

院校速评: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大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化学,该学科拥有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化工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成为国内先进、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和科研中心,总体学术水平已居国内先进水平行列,工业催化、结构化学等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有1个部级重点(培育)学科结构工程,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西方经济学、应用数学、岩土工程等省级重点学科26个。

福大在工科方面具有很强的办学优势,土木工程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该专业隶属土木工程学院,由于买行的是按土建综合类(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五个专业)大类招生,学生第一学年按大类统一培养,在第一学年末结合志愿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划分。此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底蕴较深厚。

部级特色专业:化学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591-22866857,87893124

武汉理工大学

院校速评: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因武汉理工是由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因此在材料、汽车、交通等领域具有显赫背景,这点从其建设的学科中可见。该校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矿物加工工程等10个部级重点学科,有结构工程、采矿工程等2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立的“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等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更是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都是武汉理工的老牌特色专业,学生就业率高,其中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9年,在国内同类专业的排名中名列前茅,承担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师资雄厚,设备、学习基地十分完善。

部级特色专业:动画、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工程机自动化、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7-87859017

华中师范大学

院校速评:华中师范大学创建于1903年,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华师现有文艺学等9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教育学原理学科是全国的五个同类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学科,其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四。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是该学科全国最早的三家重点学科之一。理论物理是传统优势学科,综合实力位于国内前6名之列,在师范类大学中与北京师范大学并列第一。中外政治制度学科是全国范围内本专业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综合排名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综合来看,华师的文科很强,有历史学、物理学两个全国性基地班,保研率很高。文学院是全校人数最多、招牌最响亮的一个学院,里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列三甲,同时新闻专业也很受欢迎,央视和各地的广播电视台有很多相当优秀的主持人都是毕业于华师。心理学专业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很有名,与其并肩的英语专业在湖北省排名第一位,在国内知名度高。值得一提的是,华师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师范院校,学生签约成为免费师范生后,大学可不花一分钱,不过毕业后要从事教育事业10年,其中2年要去基层支教,应届毕业生不允许考研,但可在职读教育硕士。

部级特色专业:英语、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体育教育、物理学、生物科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7-67863374,67862239

四川农业大学

院校速评:四川农业大学创建于1906年,坐落在雅安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西部地区著名的农学及生物科技类高等学府。目前,该校分为三个校区,分别是位于雅安市的校本部校区、位于成都温江的成都校区和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的都江堰校区。

川农大拥有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育种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的森林培育方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在全国非林业类高校中排名第一,在林业类高校中排名第六。该校有16个部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川农大的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和畜牧学均排名第四,林学和草学排名第五,兽医学排名第七。

川农大自办学以来,一直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在农业科技上集聚了优势。该校的林学是部级特色专业,在业界享有很好的知名度。动物医学(小动物医学)是该校的新增专业,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很少,该专业主要针对宠物市场,培养宠物医师。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园林等专业也是该校的优势专业。值得一说的是,草业科学(中美合作办学草坪管理项目)专业是川农大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合作办学专业,完成本项目所规定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的同学,将获得川农大的学士学位与本科毕业证书以及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部级特色专业:园林、农林经济管理,茶学、草业科学、园艺、动物医学、林学、农学、动物科学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835-2882926,2882927,2882928

西北大学

院校速评:西北大学始建于1902年,地处古都西安,是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综合类研究型大学,该校学科门类齐全,其中基础类学科实力十分强劲。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有7个,其中理工科的4个,分别是:地质、物理、化学、生物,文科的有2个,分别是:经济学、历史学,加上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计7个。

西大文科的一张名片当属历史考古类专业。目前,西北大学的文物遗产保护学院设有考古学和文物保护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历史学院设有历史学一个本科专业,只招一个基地班。中国考古业内有“两大一院”(北大、西大和社科院)之称。地处西安这十三朝古都,历史考古类毕业生就业率居高不下,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就毕业于西大历史学专业。

经济管理学院是西北大学另一个王牌学院,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西北王”的何炼成教授一手创建。中国四大顶尖经济学研究机构领军人物均为西大经济管理学院门徒:北京大学张维迎、清华大学魏杰、国研中心刘世锦、中国社科院邹东涛。西大也因此赢得了“中国工商经济学界的西点军校”“中国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的美誉。作为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中文类学科也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文学院培养了贾平凹、雷抒雁、迟子建、何西来、李傻傻等文化名人。在第七届矛盾文学奖的四位获奖作家中。贾平凹、迟子建均是毕业于西北大学,因此,该校也被美誉为“作家摇篮”。新闻传播学院于2001年成立,是西部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开拓者。

部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中药学、经济学、化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8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不是一回事?

学地质需要常年出没深山老林?

关于专业,我们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误解,因此本刊特别奉上这一组对七批高校特色专业的介绍,帮助大家对专业有更清楚的了解。

十一五期间,为了促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高校立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从2007年到2011年,共了七批特色专业名单。这七批“特色专业”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又分别有哪些本专业的领头人物?本刊将分两期介绍这七批特色专业,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广大高中生准确定位未来的升学方向和职业走向,选准适合自己的专业,创造更耀眼的明天。

第一批特色专业:绝对重点

2007年公布的第一批名单共有420个特色专业,其中北京大学以13个特色专业名列榜首,其次是有9个特色专业的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

这份名单总体看来,有一些比较集中的方向,如: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外语非通用语种、通信工程、水利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煤矿与安全工程、植物生产类、临床医学类、动物医学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森林资源类、草业科学类、环境生态类等。

如果再概括一点,这些专业方向大致是属于以下大板块:一为包含软件工程、集成电路、通信工程等专业方向在内的信息科学技术;二为包含植物生产类、林业工程类、草业科学类等在内的农林类专业;此外还包含外语、经济学、医学、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以及艺术类院校的动画专业等。也许是因为前几年多发的煤矿安全事故,所以国家特别重视煤矿与安全工程,在这份名单中就出现了不少这一方向的各种专业。

可以说,这份名单的确体现了第一批专业的遴选特色,即主要依据国家需要,在优先发展行业、紧缺专门人才的行业和艰苦行业中,选择若干专业领域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这批名单中的每个专业点都得到80万元的经费支持。与后面的几批名单相比,第一批堪称“绝对重点”。

第一批特色专业代表

我们精选了第一批特色专业中或出现数目最多,或最有特色,或有“特殊理由”的几个专业方向上榜,总结呈现出来,并对“软件工程”和“动画”专业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推荐指数根据就业形势及预期薪酬划分,月薪5000元以上为五星,3500元~5000元为四星,3500元以下为三星,不详为二星,本文后同。)

软件工程

【专业定义】软件工程就是研究用工程化的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高质量软件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

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主要课程】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软件工程概论、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等。

【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后有很多就业机会以及个人发展的好机会,因为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方向性和发展前景

的专业,可以搞游戏开发、网站建设、企业软件开发、手机软件开发等。

【代表人物】李昭谕(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读计算机硕士)

程序是一种美

李昭谕,现为美国密苏里大学一名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回首走过的四年,他对软件和计算机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在李昭谕看来,程序本身是一种美,软件人要时刻保持一颗欣赏美、涉猎美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去发现和创造。C语言作为软件工程正式学习的第一门语言,掌握起来并不简单。如果有可能,最好研读一下Linux设计思想和源码,理解其中各种设计模型和理念,因为这才是根,当真正有了理解,就会发现所有的语言都是互通的,都遵循了一个准则,即使有新的思想,也会很快接受并融会贯通。说到语言是工具,学习软件工程的人当然要选择一门语言并要努力做到精通。学习C++很有必要,因为它更接近软件的底层和实质。

有几门课程是一定要认真学习的,因为它们非常重要:数学方面的课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级编程。还有几本书不管多忙,都要好好研读:《算法导论》《代码大全》《编程珠玑》,外加多本文学书籍。有几门技术一定要用心学习,因为它们真的很有用:Linux(内核+概念+应用),数据库,汇编与编译,调试,算法设计。

李昭谕提醒说,技术行业里永远有新技术,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僵化,要勇于去尝试新的东西,了解各个细分行业,了解各项技术,广泛涉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当找到了真正的兴趣所在,所有研究和工作都会变得快乐起来。

动画

【专业定义】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

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主要课程】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等。

【就业情况】动漫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国家政府的重视扶

持下,全国动漫生产基地已达20余家,动漫游戏制作公司约有6000多家,但这还远远难以满足

中国动漫市场1000亿的潜在需求。

【代表人物】黄伟明(国产动漫先锋,喜羊羊之父)

“出口转内销”的动画家

1972年,黄伟明出生在广州,童年正是国产动画《大闹天宫》热火朝天的年头。他有着那个时代儿童普遍的理想,“只要能画漫画就很开心”。1988年,他的漫画登上了《中学生报》,那年他16岁。

1996年,黄伟明留学加拿大进修动漫创作,受西方漫画理论影响,黄伟明的作品开始崭露头角,一些漫画作品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上连载。2000年夏天,国产动画《宝莲灯》上映,这一年黄伟明回国开始投入动画制作工作。200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正式与观众见面,一炮而红。

其实黄伟明开始做这部卡通时,事先并没有模板,只是想回到最原始简单的世界,讲述狼与羊之间的故事。故事以羊和狼两大族群间妙趣横生的争斗为主线,加入更为爆笑的情节与对白。2004年只做了40集,没想到一播收视率直线飙升,便一直做到几百集之多。

“我觉得,与其说喜羊羊和灰太狼是一种形象的胜利,倒不如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胜利。对孩子们来说,中国故事还是美国故事其实无所谓,但对于其中生活方式的认同却是很关键的。经典的例子,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里面展现的都是美国人日常的生活方式,你看米老鼠穿着燕尾服,唐老鸭经常去打高尔夫……喜羊羊能受到全世界的欢迎,我觉得也是其中所展现的中国式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动画片能承载这样的功能,我感觉很高兴。”

第二批特色专业:理工科专业绝对优势

第二批名单紧随第一批名单之后,也出炉于2007年,囊括707个特色专业。有9个特色专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8个特色专业的北大和清华成为领头羊。

这份名单显然比第一批名单的专业要多一些,方向上也更加多样,涉及到从文史到理工各个领域,如:自动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汉语言文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生物科学、药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草业科学、生物科学类、工程力学、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动物医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北航、南航、哈工大、西安交大等高校的飞行器相关专业均在这一批名单中上榜,这体现了国家对航空航天事业的重视。除了航空航天类专业,各种机械类、工程类专业也有很多上榜,信息类、农林类、医学类专业依然是主要的几个方向,但也有像化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这样的基础理论学科,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社科专业。

第二批特色专业代表

本批我们同样精选了出现数目最多,最有特色的几个专业方向,特别是对层出不穷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将做重点介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专业定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

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可以看成是航天技术方

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被称为航天技术的龙头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专业改称为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力学、

力学性能与结构强度、试验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对口就业有三大类,一是研究所;二是飞机制造公司;三是机场。想要进一类研究所,至少得研

究生才行。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能进二类研究所。一般来讲,本科生毕业都是去制造公司做工艺员,比如

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去机场的话,工作有些辛苦,但待遇不错。

而想要进国家航天工程,则至少要读到博士。如果愿意在这个领域深干下去,只要学得好,就不用害怕

就业面窄。

【代表人物】饶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嫦娥一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北航教会我科学精神”

1993年,饶炜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被分配到原501部遥感总体室工作,先后参加了“资源一号”卫星和“资源二号”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其中,“资源二号”的研制工作令他收获最大。1998年他担任“资源二号”的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后,负责型号研制中构形布局、总体结构、热控、星箭接口等方面的协调和研制工作,并协助总体主任设计师,参与了总体设计中的设备验收、接口控制、技术状态控制、大系统试验以及发射实施等工作。最终他因“资源二号”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2000年度型号首飞二等功。

在资源系列卫星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之后,2004年,已经参与“嫦娥一号”卫星预研工作很久的饶炜被任命为总体主任设计师。在饶炜的带领下,研制队伍顺利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初样阶段、正样阶段总体设计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经过一系列工作,最后通过可靠性分析、信息流分析、故障分析等,保证了“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出场并完成靶场工作,圆满发射。

回顾在大学的学习生活,饶炜回忆道:“我在北航学的专业就是航天器总体设计,是学校这个专业的头一届学生,当时叫空间飞行器设计,我们同学总共只有10个人,现在有5人还在航天五院工作。从那时的一名本科生到如今‘嫦娥一号’总体主任设计师,现在回想起来,大学四年给我留下的印象,其实更多的是培养我拥有一个比较正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从大学获得的最大收获。”

化学

【专业定义】化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方面的职业才能,同时还开设包括数学、物理和生物在内的辅课程。除了

使学生掌握具体科学基础知识外,该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思维、试验技术、解释观察以及清晰表达

思维等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

【就业情况】化学类的工作分实验室类和工厂类,一个需要极强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想,另一个需要广泛的涉猎和相关的

经验。你可以在毕业前走访企业或者和老师多聊聊,询问一些有关工作、考研的问题,他们的经验对你开拓

视野很有帮助,他们给出的答案更有针对性。

【代表人物】周其凤(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这几年,有关周其凤的消息,大都围绕着“北大校长”这一颇受瞩目的职位展开,很多人几乎忽略了周其凤其实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化学家。

其实,很多人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出成就并不难,难的是以一种执着而快乐的精神爱自己的专业。而周其凤,就是这样一个深爱着化学的真性情的人。他爱化学爱到何种地步呢?爱到时任北大校长的他,会为化学写歌。

2011年,新浪微博中流传着一段“神曲”,即周其凤作词、由北大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对这首歌,有人觉得“不伦不类,天雷滚滚”。尽管如此,也挡不住这首歌在微博上走红,不到一天就被转发了两万多次。

原来,那年是“国际化学年”,有关组织在中国推出了征集“化学之歌”的活动。因此周其凤在讲座中称自己抛砖引玉,写了一首歌词,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就是你,化学就是我;父母生下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化学过程来描述,就是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无非化学物质的神出鬼没……”

后来这首歌曲由北大中乐学社演出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被网友上传到了新浪微博上。虽然有留言评论“斯文扫地”“不相信是北大校长作的”,但也有网友称“科普就应该这样”“除了歌词有些幼稚,并无不妥”。

如果你错过了当时的一时之盛,不妨找来全篇歌词看一看,在“天雷滚滚”和忍不住的笑意中体会一下一位化学家对自己专业的深深热爱……

第三批特色专业:回归基础

2008年,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出台,共有691个专业上榜。这一批大致可视做第二批名单的补充,除了专业数量依旧庞大,专业的方向多少也开始向基础学科回归,“稀奇古怪”的专业减少,很多都是耳熟能详、顾名即可思义的专业。当然,尽管如此,各种工程、信息等理工科特别是工科专业依然占据了大部分席位,如生物技能、生物科学等。

第三批特色专业代表

在本批专业中,我们“回归基础”,仍本着出现数目最多、最有特色的原则,兼顾艺术生的爱好,选出了几个出现比较集中、比较有代表的专业方向。

生物技术

【专业定义】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技术方面,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就业情况】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非常少,原因在于研究类职位对专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硕士或

博士)。因此,除了考研继续深造以外,本科毕业生最好的出路只有转往销售、管理或教育等方向。

【代表人物】张磊(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公司总工程师)

中国的生物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在拉大

张磊主持并主要参加了“基因工程α-2b干扰素水针剂”“新型干扰素纯化及制剂技术研究”“氨基酰化酶菌种选育及发酵研究”等十多项研究开发项目,申请及获授权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八项。目前主持开展的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阶段培养法提高α-2b干扰素的表达水平”和“多西它赛临床及产业化”都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

对于自己的专业,张磊这样描述生物技术的重要性。“这20年来,人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从某种角度上讲,生物技术的意义是要改变人类自身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

那么我们国家的生物技术发展情况又如何呢?“生物技术是我国高科技领域里与国外差距最小、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之一。不过中国在90年代才开始发展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总体上讲,在研发阶段与国际差距大约是5年左右,产业化阶段则相差约15到20年左右,而现在的差距则在拉大。”

作为生物技术科学家,同时也是生物专业的前辈,张磊对未来的学弟学妹寄予了厚望:“生物技术革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旦错过,我国不仅失去跨越发展的机会,民族生物产业也将走向边缘化,我们将可能再次与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失之交臂。所以还希望大家不要轻易被一些传闻吓倒,努力把中国的生物技术事业推向更高层次。”

物理学

【专业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守恒律或不变性。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

固体物理学、结构和物性、计算物理学入门等。

【就业情况】物理专业毕业后主要有两个方向:首先,考研或出国的居多,约60%;其次,就业占小部分,

约30%。

【代表人物】陈宇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2013年度“菲涅尔奖”获得者)

“量子梦”带动“中国力量”

2013年4月,欧洲物理学会致函中科大,由于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32岁的教授陈宇翱,在光子和冷原子的量子操纵以及量子信息和量子模拟等领域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被授予2013年度“菲涅尔奖”。

在“菲涅尔奖”历史上,陈宇翱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青年科学家。而首位中国获奖者,正是陈宇翱的导师潘建伟院士。时隔八年,师徒二人先后获奖。在导师潘建伟身边学习的几年间,陈宇翱驶入了学术的“快车道”,从青年学子迅速成长为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研究骨干。在导师带领下,陈宇翱与其他同事组成了一支年轻的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以非凡的科研能力完成了一系列超越,成为国际上该领域举足轻重的“中国力量”。

中学时代,就读于江苏省启东中学的陈宇翱便展现出过人的物理天赋。1998年,他在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实验第一、总分第一两个奖项,填补了中国学生从未在国际物理奥赛中取得过实验第一的空白。

凭借奥赛中的优异表现,17岁的陈宇翱被保送进入中国科大“零零班”(同少年班培养模式),专攻物理专业。本科期间接触量子力学之后,一个区别于经典物理学、极具颠覆性的量子世界为他打开。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9

[关键词]提升;生物工程;办学优势;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11-0159-02

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增加、资源的匮乏、环境污染加剧、疑难病的治疗等重大问题,需要依赖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此,作为高新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a物技术,正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全球性的生物技术热由此形成。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虽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发展定位不清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式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本专业的办学优势。该研究也可为其他矿业类综合性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生物工程的学科概况

生物工程是一个新兴学科,它以人类生物产品需求为导向,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性地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所面临的技术与工程问题,以推动生物产业健康发展。

生物工程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而有别于其相关学科,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借助于工程学技术,以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对象、以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为基本任务,从而使该学科具有明显的工程产业特征。二是通过基于生物学原理的创造和设计,紧密结合工程学的技术手段,大规模的生产出各种对人类有益的生物产品,具有应用技能与理论设计、创造融合互生的学科特质。三是该学科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广泛融合生命科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是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最具特征的学科之一。

生物工程产业随着20世纪40年代起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等的工业化生产而逐步形成,早期以发酵产业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和以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形成,为解决随之产生的工程与技术问题,生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了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研究理论与方法,于是生物工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正在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潜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也是最有希望孕育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而生物工程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领域。

二、生物工程的学科内涵

生物工程学科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基于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系统工程技术问题。本学科的主要特征是利用细胞或酶特有的代谢和转化特性进行物质的加工与转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体与生物分子进行改造,建立优化的生物过程与工艺实现先进生物制造。

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药物与材料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等高新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随着基因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矿物技术等一大批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市场显露出强大生命力,生物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

三、矿大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现状

矿大生物工程专业十多年来始终以跟踪生命科学与技术国际前沿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为基准,随着学科的发展,专业的内涵从传统发酵工程拓展到了生物工程的整个领域,通过学科交叉形成了以生物工程上游、中游与下游技术紧密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物技术专业特色。

该专业存在的不足是,在矿业类综合性高校中,生物工程专业还属于非优势专业,且存在着师资条件相对薄弱以及发展定位不清等问题;其专业课设置不是很合理,生物技术专业课及化学、化工知识学习深度均有限,本科毕业生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科目较多,学业较重,要想学好学精需投入大量精力;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较高学历,故多数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者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传统生物技术工作或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四、提升矿业类生物工程专业优势的方法分析

矿大生物工程专业可依托学校的部级洁净能源中心、低碳能源研究院及生物工程硕士学科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形成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逐步将中国矿业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及矿区生态服务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工程产业人才”的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强对周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吸引更多国内高水平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来本专业任教,形成区域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一)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是在化学、化工、药学、环境科学、生物冶金、生物脱硫和工程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本专业属地矿业生物技术企业的结合,在培养目标方面充分考虑矿业生物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突出人才的专业特色培养。

2.生物工程专业还应紧密结合华东区域经济发展及属地矿业生物技术公司发展的特点。生物工程专业还应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的校情,考虑周边矿业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相关课程服务于矿物生物技术的设计与改造;矿物生物分析、矿物生物处理技术;矿区环境生物修复;矿区废弃物的生物转化与循环利用、生物能源的开发以及这几个层次的技术在许多矿业问题中同时交叉应用。

3.建立矿业大学特有的学生培养成熟度能力模型,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4.构建毕业生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实施综合评价。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机制,与企业共同寻找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点,完善毕业生的质量监控体系。

(二)形成一支综合素质高,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生物工程专业应努力建造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工程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可借鉴矿大化工学院过程控制专业的成功办学经验,多方面整合生工教师队伍。

1.将低碳能源研究院的一些教师纳入生工教师队伍中来,因为其研究内容切合生物工程发展的最新状况。根据生工能源的发展方向,可将其聘为生工的名誉教师,负责讲授新技术和创新研究的一些课程,从而壮大教师队伍,强化学术交流,增强生工专业学生的自豪感。

2.融合环测学院环境工程的一些教师,尤其是负责讲授环境微生物学的一些教师,可邀请他们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授课,也可将其纳入生物工程的名誉教师。这样既能壮大教师队伍,又不会造成成本开支的大幅上升,师生比才会趋于合理。

3.联系南京某高校的大牌教授,聘请他们为我院荣誉教授。多数矿大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与南京某高校教师渊源颇深,学术交流来往密切,可聘请在业内影响较大的资深教授作为生工专业的荣誉教授,定期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来校讲学,强化学术交流氛围。

(三)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及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生产实践知识和技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使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对实习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学校大幅度地提高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其他各类教学实习的经费。

1.实习应体现“就地就近、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探索学院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见习-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2.实践教学体系还应形成“基础―综合―设计―创新”逐步推进、“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研究”方法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实验―实践―实习”相互补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3.努力寻找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矿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切入点,提出“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融贯,教研相长”的理念,形成校内外基地互补、产学研基地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新模式,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越,廖俊杰.现代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国务院学位办提供的《一级学科》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Z].学位办[2012]54号.

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从字面上讲,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与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是一事物显著区别于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内在属性独有的外在表现。

1细看校区,提炼特色

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我们读书在荣昌校区中,生活成长在荣昌校区中,工作教书在荣昌校区中,不是专题思考“荣昌校区的特色及建设”这样的问题,对荣昌校区的特色真还一下难说出个“1、2、3”,现在我们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其他办学单位比较,细推慢敲,发现其特色可发掘提炼为如下五点:

1.1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为中央畜牧实验所、农业实验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全国重点中专),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西南农业大学,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更名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南大学的一个校区,从建校至今,跨越两个世纪,办学已75年,不可谓历史不优久,底蕴不深厚,办学经历特殊啊。

1.2得天独厚,办学环境特殊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中段的成渝经济走廊、海棠香国的“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城。荣昌畜牧优势突出,被农业部定为“中国畜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有中国三大和世界优良地方猪种之一的荣昌猪,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最具影响的地方猪种之一,是四川白鹅的主产区,全国养蜂大县,畜牧业发达,饲料生产企业50多家,Gmp药物生产企业10余家,为西部最大的兽药饲料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是全国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年产仔猪200万头,辐射四面八方,校区及师生与这些企业合作紧密,整个荣昌就是我们办学的学堂,真可谓校区办学环境特殊,得天独厚。

1.3铺垫良好,办学条件可圈可点

校区为重庆市园林单位,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70个中外文数据库,400多万册电子文献;各类在校生495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0余人;在职教职工470余人,专任教师2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50余人,教师中具博士50余人、硕士学位者70余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36人。

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及地方重大科研、技术推广课题,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培育成功了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推广畜禽传染病防治、饲料、兽药、生物技术、种草养畜、特种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新成果40余项;有二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小鹅瘟、猪丹毒、猪伪狂犬病检测方法等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动物疫病检测规程;鸡传染病法氏囊精制卵黄抗体获国家生物制品二类新兽药证书;两双人才培养模式在养殖技术高职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获重庆市政府一等奖;重庆市肉牛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实施三年,为丰都县新增产值10547.5万元,新增纯收入3438.5万元;年产100吨萼山老腊肉产业链项目,为企业半年盈利320万元;有10多位专家参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等国家重要专著编撰工作。

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吉尔吉斯、秘鲁、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畜牧兽医水产界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并与泰国卡赛萨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湾中华亚太小动物中医学会建立学术往来。

建有畜牧科技城兽药研发检测技术中心、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防治中心、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中心、名优鱼类养殖技术中心、牧医渔业管理软件研发中心、牧医渔业经济研究中心、牧医渔业信息咨询司法鉴定中心、牧医渔业人才培训中心;拥有年产18万吨的现代化饲料生产车间的饲料总厂、牧场、渔场、兽药厂、动物医院等设施齐全的教学实习场所,并与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8家大型Gmp兽药和饲料企业建立了“8+1”校企联合体,与川渝两地及全国几十家大型饲料、兽药、水产生产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为办学为师生开辟了广阔的校外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基地。

这些可圈可点的办学条件,为我们的荣昌校区办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1.4学科专业发展,办学格局初显

校区现有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商贸系、信息管理系等5个系和基础部、网络与继续教育部五个办学系部;开设有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10个普通本科专业;养殖技术专业为国家精品专业,畜产品加工学为市级精品建设课程,动物遗传学、中兽医药学、大学基础化学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有动物营养分析、动物分子遗传、细胞培养、预防兽医学、小动物疾病防控、畜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学、化学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些学科专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畜牧、兽医、水产为主,覆盖牧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文、理、工、管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1.5桃李满天下,名人辈出炉

在75年的办学中,校区始终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教育学生以“勤学苦练,有真本事,解决问题,受人欢迎”为出发点,形成了“植根牧渔业沃土,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行业英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覆盖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为荣昌、川渝、西部及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走出了一条立足荣昌、放眼川渝、辐射中国的特色办学之路。几十年来,校区为社会输送人才近7万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行业领军人物,有全国青年科学家国际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如采用基因敲除技术首次实现了人类培育“基因敲除”克隆猪,向异种器官移植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人类的器官移植开辟了新天地的国际知名学者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院长赖良学教授,在佛罗里达州创办Chi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的国际知名中兽医学家谢慧胜教授、吉林大学共患病研究所双跨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研究员疫病学家涂长春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畜寄生虫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朱兴全教授,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所长、挑战集团董事长、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蔡辉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周继勇教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检测技术研究室、从事猪瘟病毒病研究、被评选为农业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被评选为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博士研究员的王琴,浙江大学生物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杭州汇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动物药品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教授级高工,陈贵才,获2012年“十大杰出兽医”称号的基层职业兽医师尹华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知名企业家,如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总裁,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阳春,重庆方通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建华等,有的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动物科学系学生邓费建、动物医学系学生邓波兄弟俩,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和“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荣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受到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领导的接见。

2思考未来,铸造特色是我们的责任

荣昌校区特色建设之路就是“思考未来,铸造特色”之路,这是我们的责任。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只要作到“秉承传统,继往开来”、“放开眼界,接轨世界”、“打破瓶颈,适应环境”、“谋划资金,规模建设”,“览天下英才,铸特色校区”这六点,荣昌校区的特色便会自然彰显。

2.1秉承传统,继往开来

2007年教育部专家进驻校区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在对校区全面考察调研后,对校区做出把脉式诊断,给予“历史长久、传统优良、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团结向上、前景美好”的优秀评估,这一评估是对校区70年办学的肯定与褒扬,更是对后来人的激励与鞭策,我们应珍惜这一“评语”,目前,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211”建设、重庆市与教育部“部市”共建大学,为校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今日荣昌校区在“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办学精神鼓舞下,应以“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为己任,秉承“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思考未来,打造特色。

2.2放开眼界,接轨世界

纵观全国,放眼世界,与时俱进,树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教育”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世界接轨,按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标准、管理来抓校区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外借鉴,练内功”之路,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办学理念、遵照行业或专业标准(如动物医学办学的质量管理规范,即世界兽医办学Gmp制度),用世界现代大学的管理方法手段来发展建设校区。

2.3打破瓶颈,适应环境

为创造更加特色的校区得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建设环境,荣昌校区的建设,目前有许多不利的制约瓶颈,如中国现今大学内部均以“处、院”为建制,“处、院”下再设非建制的“办、系”,而西南大学给校区以“系、办”为建制,这样的设置往往被社会被同行误解,办事难交流不便,极不利于校区的发展。目前,“系、办”名称的“顶层框架”设置是制约校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它如大钳架颈,使校区处于窒息的状态,这样怎么发展?在此状态下,何谈特色建设?必须打破这些钳一样的制约瓶颈,有了良好宽松的环境,校区人才可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开动脑筋,用智慧打造更好的特色校区,为此,我们应向西南大学最高决策层郑重提出,只有改校区的“办”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ד处”、改“系”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ד学院”,如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学生处,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院等,哪怕是级别、待遇不变,但名称必须改,才会被社会认同,才不会被误解,才利于交流交往,才利于校区办学发展。

2.4谋划资金,规模建设

校区要在“人、财、物”三方面多做谋划,把人财物三篇文章做好、作精,眼前尤其是“资金”这篇文章更显急迫,把握好“211工程建设”、“部市共建”机遇,加大校区“十二·五”规划执行力度,落实规划的建设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力争财政部、重庆市的资金更多地投到校区来,要抓紧,机会稍纵即逝,失不再来,筑巢才能引凤啊。

2.5览天下英才,铸特色校区

我们要树立“人才强校,学科标杆,专业强优,科学管理”的理念,在“人”字上下足工夫,尤其是校区的“特色专业”方面的人才更是如此,人是校区特色建设之根本,人才是建设特色校区的关键,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成为人才需要有漫长的时间与锻炼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特别早抓人才队伍的建设,方式方法可多种多样,如采取“外引内培”、“高薪聘任”等办法,揽尽天下英才、用心培养打造在学科专业方面叫得响的、全国的、世界级的专业学术学科“领头羊”,校区有了“大师”,“大学”的味道便出来了,那时的校区自然便成了底气十足的特色校区。

总之,我们在“思考未来,铸造特色”的道路上,只要尽到了“秉承传统,继往开来”、“放开眼界,接轨世界”、“打破瓶颈,适应环境”、“谋划资金,规模建设”,“览天下英才,筹特色校区”六点责任,荣昌校区、美丽校区、特色校区便自然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