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十篇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十篇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0:23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1

(一)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体现生态性、舒适性、参与性,营造居民生活环境,反映现代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愿景。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求,合理配置功能,力求满足人本要求,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园林景观环境。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体现人本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倡居民参与意识,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多样性,实现对居民的不同需要的满足。

2、协调性原则

小区的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3、整体性原则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居住小区的整体性。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组织、住宅建筑群体布置、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小区的整体形象。另外,彼此间的协调也要加以保证,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居住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规划场地为长条形,总体布局采用组团式布局,以游步道串联,形成大核心,小组团的景观布局结构,使每栋住宅楼的居民都享有均好的景观环境。

1、主要景观节点

在两个组团之间形成主要节点,为人群集中的区域,以无视觉障碍的大形铺装为主,可以体现出小区内的地形开阔、清新,使人入目一新的感觉。布置休息座椅、景观亭、大型景观树木等,营造热闹、闲适的生活环境;结合茵绿的草地,色彩缤纷的上层中型乔木,中层有观花小乔木及灌木,低层配以高贵的龙舌兰等,使整个节点广场显得高端、大气。

2、小组团

以宅旁、楼间绿地空间为载体,就近布置儿童活动场地、运动场地、休闲场地等功能区,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形成小组团,满足组团内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

3、消防扑救场地

消防扑救场地占用了较大区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区,为使其与景观环境相融合,需对其进行了景观化处理。一是铺装材料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既丰富了地面色彩,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二是在场地内喷涂趣味图案,如儿童跳房子游戏图案、猫抓老鼠游戏图案、迷宫图案等,在不影响消防功能的前提下,赋予场地休闲活动功能。

4、大面积生态绿化区

植物以常绿乔木、观花灌木、地被为主要搭配方式,营造层次感强的生态景观。芳香树种可采用白玉兰、桂花、含笑等;观花树种可采用美丽异木棉、大花紫薇、细叶紫薇、火焰花、黄槐、鸡蛋花等;球形树种可采用黄金榕、石楠、山茶等;棕榈科可采用蒲葵、苏铁、棕榈等;观干树种可采用龙舌兰、小叶紫薇等,地被可采用野水仙、结缕草等。其间配置小品有园凳、园桌,有铺装路、鹅卵小径、步汀等。各景相互辅成,形成幽雅别致的生态环境,融健身、休憩、静坐于一体。

(四)景观要素分解

1、铺装

首先满足行车行人的安全,其次考虑生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铺装形。地面铺装材料主要选用乡土天然材料,如卵石、砂岩、板岩、粗面花岗岩等,局部做一些毛石、卵石装饰或彩砖装饰。避免大面积硬质地面,小区道路采用透水混泥土,柔化路面,确保小区环境清新朴质、丰富自然。

2、植物

(1)植物配置

整个小区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花卉树木,有机的组合,合理的搭配,并形成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季相变化明显,景色独特的景观。种植设计中考虑到小区内整体效果的统一和局部效果的特色,在总体植物配置上,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手法,通过散植、丛植、孤植、混植等不同的配植方式,力求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植物生境。植物与不同的功能空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不同的空间序列和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

(2)植物选择

以亚乔木、花灌木为主,体现其良好生态环境效果。地被以叶色苗木和花灌木为主,形成局部大片色块,体现亮丽的植物图案线条美和韵律美。主要选用植物品种有:扁桃、小叶榕、白玉兰、蝴蝶果、美丽异木棉、蒲葵、苏铁、棕榈、桂花、含笑、大花紫薇、细叶紫薇、黄槐、鸡蛋花、黄金榕、龙舌兰、火焰花、腊梅、大叶红草、山茶、鹅掌柴、满地黄金、七彩朱槿、野水仙等。

3、园林灯具

选用造型美观的庭园灯、草坪灯,达到既美观,又经济实用的目的。

4、微地形处理

在小区局部位置,通过挖填小丘,既丰富了视线,又能增加整个小区的绿地蓄积率。

5、无障碍设计

整个小区应考虑残疾人和儿童推车的便利措施,满足现代人对情感关怀的需求。

二、商业街景观设计

(一)设计思路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动态的空间景观,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步行商业街把街内外不同的景点组成了连续的序列,同时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和“生态走廊”。设计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心理等要求,从形式美感、空间美感、时空美感和意境创造等方面进行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步行商业街中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

3、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4、要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步行商业街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出于商场,忙于购物和娱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通过自然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5、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景观要素

步行等一般为线性带状空间,其长度远远大于宽度,具有视觉的流动性。人在街道中漫步时,会进行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时而漫步前进,时而停留观赏,时而休息静坐。因此它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可用于:向某处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行进或其他集体活动等。停滞空间可用于:清坐、观察、读书、等侯、议会、讨论、演说、集会、沉思、娱乐、仪式、饮食等。

功能空间:

运动空间应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宽阔,利用台阶高差巧妙的向停滞空间过渡和联系。停滞空间可相应设置长椅、树木绿荫、获观景台、车站、雨棚等。二者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停滞空间如果不从运动空间中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创造真正的安全环境。运动空间容易给人流动和延续的感觉,而停滞空间往往给人以滞留和安全感,运动空间引导顾客向两个方向流动,不宜使用者停留和汇集。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特色商业街区;商业文化主题;历史文化内涵;商业业态

商业街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商业街规模大小不一,和经营的商品的类型有关,比如,经营服装的商业街和经营建材的商业街其规模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商业街的规模必须体现市场需求和所经营的商品适合的经营规模。如果一个商业街盲目追求规模效应,那么商业街将会面临市场承接力不够引发的经营困境。

现代步行商业街的建设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关怀上,更为重要的是展示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与世界著名商业街接轨,成为北京第一金街的关键所在。

1.我国商业街的现状

1.1现代商业街的内涵

现代商业街,有人称商店街,是指同类或异类的多家独立的零售商店,餐饮!娱乐!旅店等各种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形成商店集中区,有的商业街是一条或者若干条街区组成,商业街分为步行休闲街和各种商品类型的专业特色商业街,步行街以休闲为主要特征。有人将商业街列为商业业态的范畴,有人将其列入商业区或者商圈的商学范畴,但不管怎样,步行街是商业社会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现象,既与业态有关,也与商业区相关。商业街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当地居民!游客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象征。

1.2我国商业街的现状

商业街在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可以说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佛里达大街、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美国纽约第五大道、韩国汉城明洞大街、日本东京新宿大街、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由新中国建立时10.6%提高到了42.99%(2005年底),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8%左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商业街已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经营中的一个热点。我国较著名的商业街有: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北京王府井、苏州观前街、南京湖南街、重庆解放碑、哈尔滨中央大街、广州北京路、深圳东门、武汉汉正街、沈阳太原商业街等。

商业街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刺激了众多商家的竞争,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催化剂。

2.南浦-凤溪特色商业街改造前分析

2.1改造的目标

南浦路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旧城核心商业区范围内,东临成青快速通道(凤溪大道),西至杨柳河,总长度约为900多米。改造前东段已形成以中低端餐饮为主的商业建筑群,但是餐饮业态单一、餐饮经营时间仅限于中餐和晚餐时段,同时西段待建开发商业用地由于对商业街区信心不足,迟迟未能动工。

凤溪大道与南浦路呈垂直相交,紧邻凤溪河。滨河景观改造已经完成,并且将鱼凫文化作为景观的元素,但是滨河景观与商业发展相背离,沿河餐饮基本以低端餐饮业态为主,店面店招杂乱,缺乏与凤溪河景观的互动,滨河商业价值未能体现。

这次改造希望通过对东段的打造强化餐饮商业功能、提升商业价值进而带动西段的商业发展,最终形成南浦-凤溪片区核心商圈。整个项目实施包括文化主题定位、外立面的改造、景观改造、业态规划等过程,力求通过树立鲜明的“南浦盛宴和鱼凫酒廊”餐饮文化主题,引入餐饮休闲多种业态,

大力发展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具有24小时活力的文化商业特色街区,从而有效促进南浦路西侧待开发地块建设,最终形成南浦、凤溪片区商业圈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2.2商业街发展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奠定极核作用。南浦-凤溪商业街区位于温江旧城核心商业区范围内,有政府部门、商务办公、居住进驻其间,并紧邻大学城,发展并进一步形成区域性商圈的极核带动作用明显。

(2)自然环境优美。南浦-凤溪商业街区东临凤溪河,河边柳树成荫,已建好的亲水平台、鱼凫花池,形成了优美的滨河景观。

(3)历史文化优势凸现。温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鱼凫国的遗址所在地。同时南浦意为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所以,南浦是古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古有歌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凤溪商业街区兼具南浦历史文化与凤溪鱼凫文化,是商业街区独具的文化优势。

(4)发展潜力优势明显。南浦路西段的待开发地块主要为商业用地和商业兼容住宅用地,为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预留空间,对塑造城市空间形象、丰富商业业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凤溪大道作为成都-青城山快速旅游通道的重要节点,对于丰富温江旅游内涵、吸引过往旅游人群具有重要作用和极大的潜力。

2.3商业街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商业文化定位。南浦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在现状商业发展中未对其进行挖掘利用,在城市街道的发展进程中未能将南浦文化融入。

(2)缺乏对滨河景观的利用。改造前,凤溪大道西侧商铺与滨河景观之间的10米宽道路被用作停车位,阻断了商家与滨河自然景观的联系。

(3)商业业态单一、商业潮汐现象严重。南浦路主要以休闲、餐饮业态为主,营业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及下午用餐时间,其余时间街道人气不足,夜间经营时间较短。

3.商业街改造原则

3.1规划适度原则

规划适度是指合理地规划商业街的步行长度、通行宽度、建筑高度、营业面积、业态分布、停车位等多种要素。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和繁荣是以上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规划适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利益均衡原则。旧城改造中的商业街区更需要把握规划适度原则,突出功能性、经济性、景观性,才能达到各个利益主体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优质的消费环境。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规划改造过程中经过政府大力协调、专家论证,充分考虑人步行的舒适度,起步区控制在400米的步行长度,同时对建筑的高度、天际线的丰富度、商家的业态、停车位、公共设施进行了综合规划,力求打造舒适、便捷、繁荣的商业环境。

3.2文化特色原则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是温江区力求高标准打造的文化名片。为了充分挖掘南浦-鱼凫文化,在规划之初政府就集思广益,进行了专门的文化研讨,并将南浦-鱼凫文化充分体现在改造的每个细节中。从造型要素、文化景墙、诗词歌赋、广告推广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体现,力求创造“最温江”的特色商业街区。

3.3强化功能原则

商业街区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商业。因此,改造和再开发都必须围绕商业功能展开。人车交通组织、停车位、室外经营场所、公共设施等都要根据商业功能来配置,只有商业功能完善才能带来商业街区的永久活力。

根据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特点,鼓励发展文化特色餐饮。加强凤溪大道滨河景观与商业的联系,打造宜人的露天滨河商业带,将酒吧、露天咖啡、露天西餐等业态引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结合街区周边闲置空地加设停车场,强化商业配套功能。

3.4创造效益原则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改造设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旧城改造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通过混合商业街功能,丰富了商业街业态,凝集了商业街人气,提升了街区的(下转第58页)(上接第56页)商业价值。

4.商业街改造设计要点

4.1平面布局

规划结合街道现状情况,营造开合有致的街道空间,形成t字形商业空间。在南浦路与凤溪大道交叉口设置“南浦盛宴”牌坊,吸引成青快速通道(凤溪大道)消费人群的眼球。沿凤溪河设置露天木平台,折柳行吟文化主题景墙,将柳文化、南浦文化等融入街区改造中。

南浦路西段分别由南浦盛宴、柳城聚席两座牌坊界定商业街空间,将围墙设计改造成文化景墙,将与南浦文化相关的诗词、图画以浮雕形式融入景墙,增强街道文化氛围。凤溪大道以鱼凫酒廊为主题,依托滨河景观,形成以折柳行吟主题景墙为中心的特色酒吧街。街道中设置有主题情景雕塑、风格独特的售货亭、啤酒桶花钵等。处处体现街道的休闲文化氛围。

4.2空间形态

通过设置南浦盛宴牌坊集中视线,并在文化景墙后种植植物,弥补空间界面的单调。南浦路中间段人行道局部放宽,成为街道空间的高潮部分,为小型聚会、表演提供了场所。南浦路的最后一段以柳城聚席牌坊作为空间界定,看似前一段的收尾,又似南浦路西段下一步改造的延续。凤溪大道改造成全步行的滨河餐饮休闲景观带,在柳树掩映下具有艺术时尚气息的室外咖啡座、形态生动的街头情景雕塑、优美别致的家具小品构成了别有情趣的休闲空间。

4.3建筑特色

南浦路外立面改造延续传统建筑风格,通过彰显传统建筑梁柱结构的外立面划分及空调机位的统一规划装饰,塑造立面层次丰富,符合南浦盛宴主题的街道空间。凤溪大道建筑通过外立面涂料装饰、门窗线条装饰、空调架的更换等简单的手法将其设计为造型大方、视觉感强的简欧式建筑风格。同时通过露天商业景观强调浓郁的滨河休闲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强大包容性。

4.4景观特色

景观设计注重街道整体形象塑造,充分利用地面浮雕、压印混凝土、灯饰照明、雕塑小品、绿化盆栽等景观处理手法,注重环境设施的尺度和细部的设计处理,设计独具特色的啤酒桶花盆和垃圾桶,在滨河平台运用木质材料,配以八角金盘、非洲茉莉等地方特色浓郁的绿化,使整个景观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艺术性。

5.文化理念导入

在旧城的复兴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以文兴商”是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文化商业结合模式。在丰富的南浦-凤溪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明确的商业文化定位促进特色商业街的形成和发展是本次改造的重点,并希望以项目启动区带动整个商圈的进一步发展。

在凤溪大道强调滨河的鱼凫文化,根据自建房空间尺度小、高度低、易于改造的特点,将其规划为滨河鱼凫酒廊,与滨河景观充分结合,发展露天咖啡、酒吧一条街,满足消费者亲近自然、热爱露天休闲商业的需求。在南浦路与凤溪大道交汇的节点重点打造具有古典文化风格的“南浦盛宴”牌坊,突出餐饮的商业特色。将原有闲置围墙改造成绿树掩映中的诗词歌赋浮雕景墙,地面浮雕不仅以古典的“南浦盛宴”印章为造型元素,而且突出温江区“花乡”主题,不仅丰富了文化元素,而且创造出“最温江”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有人气才有商气,在现有大型餐饮的基础进一步引入文化高档餐饮,以浓郁的文化特色引领餐饮商业的发展。养生、休闲中心的引入不仅深化了文化内涵,而且丰富了商业业态。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3

【关键词】商业内街古玩街庭院式商业

abstractthearticletakestheHuanggutawanantiqueStreetDesignasanexampletoexploreCourtyardmode

KeywordsCommercialstreetantiqueStreetCourtyardBusiness

中图分类号:F71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古玩街占地约3.3公顷,由多个建筑组成,其城市设计策略旨在营造民俗味的商业形式。它的建筑构成包含四个庭院,一条蜿蜒的商业带及街口大体量商业体,建筑面积共平方米。项目东侧紧邻舍利塔公园,它的建成将同舍利塔公园一起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区域的标志。

一、概况

地块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西侧,占地亩。东侧为舍利塔滩地公园,南侧为新开河水系,北侧为767仓库家属院,西侧为空地,南行170米即为家乐福塔湾店,具有十分重要的区域位置地位。

二、目标

通过规划,将该区域打造为塔湾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从而对街区的改造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传统的城市设计德固有理念,即街为直线型的,采用点――线结合式以及曲线流动原理,将四个庭院有机的融入商业街中,形成新的商业结构。

三、古玩街定义

古玩街故名古玩集结的地点,一般早期都是跳蚤市场,后来随着人们对古玩认识的提高,专业性的市场出现,即古玩街,比较出名的有北京的潘家园、天津的沈阳道古物市场、沈阳的北市场。沈阳皇姑塔湾古玩街为多层铺面非混合经营专业性古玩街。

四、规划策略

1.设计主题――隋唐风范

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隋唐风格城市机理的重塑和中国古典庭院意向的梳理,并与舍利塔寻求一个呼应的关系,利用建筑庭院的围合形成庭院景观中心,风格以中式园林的近中远景层次布置为主,“透”景,“对”景,“框”景的综合运用,自然的划分地块,同时将中部规划三个开敞的景观空间,将建筑的每个部分灵动的联系在一起,此外蜿蜒的车行道路、内部的步行系统与自然的景观轴线交相辉映,为地块注入了活力,也为整个古玩街增添了浓郁的休闲氛围。

2.建筑形态及分布

古玩街建筑以遒劲活泼隋唐建筑为风格,屋顶做法是特有的翼角起翘做法。

东区为一四层大体量建筑,作为高档的展示、拍卖、交易等功能的综合体,是整个区域的形象,未来可能成为该处的标志。

中区为层数低一些的围合的庭院建筑,以二三层为主,作为中档的自由贸易区,以小店铺为主。南向部分做连廊,使庭院内的景观和南向的滨河景观融合到一起,让人无论沿河或进入庭院都能有个“步移景异”的感觉。

西区为保留的1公顷住宅用地,未来建筑风格要和古玩街大体一致。

东西区的联系为一小段尺度宜人的景观带和两侧商业街结合景观的点缀,让人步行由东区到中区没有突兀的感觉,反而有了这个缓冲,给人一种温馨的商业氛围。

3.交通组织

街区交通组织力求快捷、方便。有序的保障个古玩街的交流,小区的人行主入口位于地块的东南角,形成一个市民广场,两侧合理布置两个停车场。市民广场-大建筑-庭院建筑的序列,有利于展示古玩街的形象及品位。车行主入口位于规划路的南侧,一方面方便各个功能的交通需求一方面缓解了东侧道路得交通压力。规划地上停车和地下停车结合设置。地块内的道路系统条理分明,沿设置,方便居民出行同时,有利于分期开发建设。

4.景观设计

人流的引导

在自然生长的传统街道中,空间的组织法则表现为交通空间串联的院落,单个使用空间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散漫而自由,但正是这种变化不羁的空间,才令人期待。

主入口设置于南侧,人从古香古色的大门进入,正对你的是由太湖石、水面和亲水栈道组成的入口迎客空间,古味的桥、古味的建筑、古味的石仿佛领你穿越到了过去。左拐,沿着指引行的质感小路,慢慢进入左侧庭院,庭院中别有风味。向右你可以沿着中央水景继续前行,乱石、流水和亲水平台是这里宣扬的主题,它的近端靠东侧为茶座区域,人们可以在此一览建筑和建筑围合的空间。也可右拐一下进入庭院,庭院方便出入,但也不失围合。从茶座那喝一杯茶,往东走是一条“收”味浓烈的传统商业街,这条小街的近端过一条小路,你可以看到体量庞大的街口商业。

②庭院的品味效益

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围绕着庭院展开,让庭院景观和舍利塔公园和南部滨河绿地都有联系。庭院景观空间,着重体现中国传统元素,由于基地内北侧有绵延的山体,南侧为河流,东侧有城市路,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依山傍水的风水格局,借势设计,未来将为一个经济活动活跃的地块,加之,庭院景观因势借形,庭院成方形,是为“实”;庭院景观点缀布置,是为“虚”,八卦水到渠成,使设计古今囊括。地块景观包括居民日常休闲散步、贸易娱乐和高级展示,将自然的景观空间与休闲生活功能连成一体,中心景观区形成南向通往外界的视觉通廊和东西向的联系景观轴

规划地块现状原来为一层院落式的平房,规划中院落的营造体现了对城市肌理的梳理。庭院的设计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原理,以庭院空间为圆,庭院中心的景观为自由曲线形成的微地形,上面布置竹林景观、怪石景观、古树景观和梅菊景观,内部布置小座椅等休息设施,让进入庭院的人们享受小环境的同时,品味环境。以建筑围合为方,建筑的一层为销售区,二层则作为茶座区商谈业务,同时可以俯览庭院。

传统元素的融入

每一个建筑,它所呈现的是一种表情,或深沉或活泼或自然或另类,古玩街想要给人们的表情是历史,是博大,是种人文关怀。建筑设计选取隋唐风格的建筑形式,形成很有民俗味的江南商业内街。

夜休闲产业的思考

古玩街的经营时间有时限性,夜间的利用率不高。规划建议将茶座公共化,引入说书、京东大鼓等曲艺项目将夜间人流少的问题,通过多元化来处理。白天古玩正常营业,夜晚中心景观区域成为室外戏台人们或坐在栈桥边或抚在楼上茶座上听书。

结语

方案设计以来,通过不断的修改研究,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商业开发一定要从业态入手

业态的产生,来自于充分调研后数据统计,推断出市场需求情况,进而确定各种业态量的布置。茶坊、客栈、酒楼、酒吧、戏台、工艺品、土特产、古玩瓷器、手工艺品,都要考虑进去,合理组织,让人们有把整条街逛遍的欲望。

(2)营造特色的创意空间

创意空间的来源往往是文化,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工作和生活所累,没时间认真去读书去游历,人们愿意文化来源于行万里路,所以古玩街给人印象深刻的首先一定是创意空间,让人们来溜达,先是奔着这个特别的空间来,那么文化创意是我们这个园区主打的,就如北京的798和南锣鼓巷,营造一种文化的创意空间。

(3)流线的组织应多元化

传统的商业街,人们的行为流线往往都是行的比例大,即边走边看边买,累了才休息。古玩街想打造的是,首先是停,停下来休息、品茶、观景、扶栏恬望,然后才是购物,这是一个思维的换位,这样人们不再是急急忙忙的买完就走,而是愉悦的溜达来,溜达走,一种懒散的幸福。

参考文献:

荣朝晖、王雪丰,隐于市――南门会设计,建筑学报2011.03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商贸广场;景观设计;商业街;视线走廊;广场景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商贸建筑及其环境的建设要求也愈显重要和突出。这不但能满足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需要,同时也是彰显城市品味的重要方式。

1项目背景

本案地处浙江省杭州市秋涛北路与机场路交汇处,东靠规划商业街、南邻皇冠大酒店、中含锦华明悦大酒店、紧邻未来地铁站,周边玉兰公寓、秋涛雅苑等高尚住宅区齐聚。佰富勤商贸广场位于城东商圈核心区块,北邻翟祥路,东临范家路,西临城市快速路秋涛路,用地红线内总占地面积约38866.4平方米。在用地红线范围外借地绿化为6359平方米。佰富勤是集商业、超市、办公、酒店、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综合性商务广场,也是未来城东商业核心区的地标性区块。

2设计目标

通过对建筑的形体结构和功能分区以及周边环境的分析,创造富有特色的与建筑融合的景观空间,使项目整体功能更完善,形象更突出,塑造现代、优美且具有自我特色的城东核心商贸广场形象,成为城东商业核心区的地标。

3景观功能布局

佰富勤商贸广场项目建筑分为南北两个区块,外立面采用高档的花岗岩和大面积落地玻璃组合,形成典雅精致的建筑形象。北侧建筑为写字楼和精品商业步行街区,南侧为大型的超市、酒店、商业和写字楼综合区块。因此设计方案依据建筑的形体特征和布局结构特点,将景观整体规划作“一个中心,一条景观带、两条视线走廊”的格局划分,一中即主入口广场中心景观,一带即步行商业街景观带,两条视线走廊,即进入写字楼必经的生态景观通道。

主入口广场中心景观,是连接项目与秋涛路的重要入口,考虑到秋涛路作为城市快速路的车速较快,车流量较大,将此入口广场设计成开放简洁大气的入口景观,作为佰富勤商贸广场最重要的一个入口形象展示。

步行商业街景观带连接项目的南北地块,通过风格统一的具有浓郁商业氛围的景观,将整个项目连接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两条视线走廊作为进入写字楼的必经道路,通过运用层次丰富的各式景观小品,形成良好的休闲氛围,同时也加强了景深效果。

4详细设计

4.1主入口广场中心景观

作为佰富勤商贸广场主要入口形象展示区,也是人流车流的集中汇入区块,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佰富勤的形象和气质。整个主入口广场采用人车分流的空间布局,入口中间是一个20米宽的镜水面跌水景观,跌水声活跃了整个广场的气氛。镜水面的中间浮着醒目的佰富勤logo形象,用白色金属字体镶嵌,在logo上方是一组分别为9米和6米高的帆船造型的标志景观,材料采用与建筑相协调的花岗岩与型钢组合,花岗岩上镶嵌着“佰富勤”白色金属立体字。整体尖角造型富有冲击力,寓意着佰富勤的蓬勃向上发展,钢线条中间镶嵌着玻璃方块,形成典雅精致,含蓄而不失张力的入口标志形象。夜间从内发出蓝光,仿佛是行驶在蓝色的海洋当中,寓意着佰富勤的发展一帆风顺。

在两侧的广场矗立着6根7米高的特色帆船造型广告柱,与中心景观相呼应。广告柱的前面是飘带式的弧形坐凳,活跃了整个广场的商业氛围。在车行道与广场之间,摆放着六组红色花钵,使空间有效的分割。广场铺装采用规则式的方块铺装分割,广场中间两排大银杏形成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图,引导视线,增强气势。

主入口广场东西两侧主要为绿化背景屏障,绿化主要采用与飘带式的弧形坐凳相呼应的飘带式模纹色块,局部点缀榉树等大乔木做骨干树种。

中心水景、特色广告柱、绿色植物背景与建筑形成了立面上高低起伏变化的景观。

4.2步行商业街景观带

本景观带是整个商业街的主要纽带,连接本项目的南北两个区块。南面部分商业街通过入口处的标识景墙、跌水景观来体现商业的入口形象。广场的船形铺装与主入口广场的标志相呼应,在商业街的入口设置出租车停靠处,犹如停靠在了蓝色的港湾。在商业街边上设计的六组海螺造型组合广告灯柱坐凳,在背景植物的存托下显得格外注目。

北面商业街的整体设计与南面相呼应,在主入口处放置景石,四根灯箱广告立柱比肩而立,地面飘带式铺装,活跃了整个广场的商业氛围。在商业街尽头设置了醒目的标志景墙,造型大气,富有冲击力。

4.3两条视线走廊

本走廊是进入写字楼的主要通道,作为写字楼的绿色生态景观区块,不仅要满足行人的观赏,而且也要拥有高层建筑上往下看的俯视效果。在南写字楼的中心景观区块,通过阶梯花坛点水式景观,跌水声增加整个空间的韵律感,在不喷水的情况下,阶梯花坛也是富有高低错落的景观层次效果,仿佛是一组洒落在琴键上的优美绿色旋律。

在北写字楼的中心区块,考虑将其作为本项目后花园式的休闲景观,利用挡墙的高低变化设计成水幕景墙,形成瀑布从天而降的景观效果。在其对面设计了休闲廊架作衬托,在此不仅能听到潺潺的水声,而且也是工作之余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作为两条进入写字楼的景观生态走廊,我们在围墙上整体采用自然式的挡墙阶梯绿化,第一层主要以灌木与球类组合,第二层挡墙主要采用垂挂绿化来处理,形成绿色的景观通道,幽静而深远。阶梯绿化不但扩大了整个空间感,而且还丰富了竖向的绿化景观,使得在有限的空间,景观得到最大的释放。曲折的挡墙绿化与建筑空间布局相呼应,行走在此仿佛进入一个森林般的绿色隧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4.5景观照明设计

随着人们闲暇时间消费意识的增强,夜景灯光成为商家吸引客源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商业街魅力四射,本设计也强化了夜景灯光的设计。

佰富勤商贸广场景观照明设计,采取整体亮化、局部细化、焦点精化的原则。以建筑外立面灯光为背景依托,再通过在主要入口水景区域和重要的标志节点处设置景观灯(如广告灯柱、庭院灯、草坪灯、投光灯、水下彩灯等)来作为辅助,突出节点细腻精致。而广告灯柱和标识牌灯光作为点缀,增加商业气氛,而主入口水景帆船标志景观灯柱将成为夜景亮化的主角,体现佰富勤商贸广场夜景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景观照明给佰富勤商贸广场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氛围,既是城东商圈的象征,也是佰富勤商贸广场文脉体现。

5小结

杭州佰富勤商贸广场景观设计特点不是凭空的想象和杜撰,他的立意是来自其功能和空间的需要,围绕的核心并不是景观形体本身,而是佰富勤商贸广场商业配套和商业特点来设计的,一切为了打造佰富勤商贸广场商业气氛和核心地标性景观。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小区景观后现代设计实际操作

一、我国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小区建设使人们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城市小区集中规模绿化。90年代,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小区景观环境,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城市建设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要求尚有差距,如“千城一面”、景观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小区景观设计质量,是当今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意义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学家及设计理论家文丘里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标志着现代主义的日渐式微和后现代的崛起,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创新。70年代,日本针对城市小区设计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此后,景观设计领域呈现出风格多样性的后现代特点。

笔者认为,后现代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景观设计,在我国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中,很有必要引入后现论和方法。

二、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一)后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有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特色表达

后现代景观设计把景观作为意象符号的载体,要有自己的思想内涵,传达着一定的意义与信息,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更高的追求。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外形设计,因为它位于悉尼市的贝尼朗岛,靠近海洋,建筑师就把它设计成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帆船,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象征手法也运用得比较成功,从而使这一建筑成为悉尼市的重要标志。

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体现着这一要求,形成自己的设计特点。北京奥运村堪称世界第一村,就是围绕着奥运的主题布局与设景,吸引各地游客,创造了主题景观设计的典范。

(二)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自然特色和历史文脉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以景观作为表达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的载体,能够体现自然特色和历史文脉精神,有效地向人们表达自然和历史文脉的特点。

作为景观的设计,首要提倡顺应自然,尊重历史,如广东中山的歧江公园景观设计就是后现代设计的典范。歧江公园景观设计是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设计的,曾获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Li2009年全球杰出设计与开发全球奖,该景区设计保留了原有的旧造船厂,利用已有的古树,又引入了新的语言和形式,采用路网、装置物等元素,形成了历史与自然、现代结合的新型的景观设计风格。

(三)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观作为表达地方文化的符号,应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使人产生自然和亲切的感觉。

如美籍华人、知名后现代设计大师、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吸取了苏州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1)讲究天人合一,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讲究意境,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设计给人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3)注重尺度空间,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建筑色彩,以白粉墙、青灰瓦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再加上新型材料与设计特点: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形成了江南风情与现代优雅碰撞后的后现代设计特征。

(四)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及人文关怀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作为表达生活方式的符号,应体现和谐的人与环境关系,体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贯注以人为本的精神。

例如,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共同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群,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时尚前卫特色酒店式服务公寓。每栋房子各具特色与生活情趣,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陡峭的山谷里,与环境融为一体。“手提箱”屋后,有蜿蜒小道通向后山,可穿行在树木笼罩的山坡上。三号别墅――“看与被看”,室内室外相通,在主人和邻居、客人之间的“看与被看”的互动往来中享受浓厚的乡村人情。“竹屋”里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六面皆竹,透过竹缝还可见长城的烽火台,形成一种足不出户就可与景交流的意境。

三、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

城市拥有多种类型的小区,本文以商业广场、商业街、创意产业园为例,说明其后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

(一)商业广场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操作

商业广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地带,担负城市一定区域的商业活动,并提供商业活动、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

商业广场设计有几个主要的环节。选址是首要环节,选址的核心理念是“引凤筑巢”,而不是“筑巢引凤”。商业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合适最好。商业广场入口是设计景观的亮点,如果门的位置和方向不对,设计的风格不合主题都不能成功。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空间的主体,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或简洁、或前卫,宗旨是能使消费者清楚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并能对其内部产生兴趣,有前去消费的欲望。广场设计是最关键的“主题”,配合这个商业的营销理念和整体规划理念。比如绿色低碳、科技人文、责任感等,为体现社会责任可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凸显环保低碳理念,在驻足景点处,可增设一些节约减排的宣传看板等。如长沙友阿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定位为世界名牌折扣店,集休闲与购物为一体,选址在离闹市有点远的地区。多数来买名品的消费者都是有时间、有车一族,愿意开车去不塞车的地方休闲购物,觉得很合算,市区外的视野开阔,门楼与入口设计很适合高大的造型,这点把握得很好,既迎合了这一阶层消费者的心态,也符合了地理环境。

(二)商业街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操作

作为商业街区的设计理想气氛应该是能使人感觉亲切、放松,使人有愉悦的心情。一般人的关注范围在10―20米之间,而设计宽度超过20米的商业街,行人只会关注到一侧的店铺,当商业街增加到一定宽度时,从主街上派生出的支街也是增加店铺沿街面的有效手段,也让人感觉气氛活跃,“平易近人”。

商业街的建筑外立面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外观立面造型设计可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外观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包括建筑的开窗与实墙面的设计,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跟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感受到的范围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上的设计重点是细部和材料的运用,包括台阶、踏步、扶手、栏杆、灯具、挂画等的材质与色彩等,只有把这三个层次处理好,才能使商业街具有“人情味”。

商业街中间的布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的主要元素,如长沙黄兴路步行街景,街景雕塑为集中展现各种街头艺术形态,如卖油翁、修鞋匠、补锅、小孩踢毽子、掏耳、臭干子摊等独特的街区小品与园林造景相映成趣,辅以梦幻造型的灯光,组合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商业环境。步行街建筑线形空间的活动焦点,是步行街游人的共享空间,中庭廊道顶部由玻璃覆盖,透过玻璃顶可直接采纳天光,且室内步行街二楼三楼形成回廊,人们可凭栏俯视街景的精彩纷呈。

(三)创意产业园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操作

在后工业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社会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趋势。同时,艺术和文化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也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类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改变和可能,作为其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并发展快速。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力及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6种。这6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

后现代的创意产业园的区域规划与设计,要从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方面进行考虑。如上海“筑园”创意产业园,前身为上海建材商城,后策划改建定位为“时尚建材、生活创意”。为实现此定位,“筑园”的设计者首先想到在外立面设计布置了大量的竹,一是与“筑园”谐音,二是竹子敦厚、大气、高雅的风格和国际时尚生活理念相吻合。筑园的建筑外形整体错落有致,车库外立面使用了简洁的铁丝网,凹凸布局。在宜山路的行人进口处还设计了废弃材料装饰墙,以环保、原生态、可再生的原料,如瓦片、木材等作为装饰材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体现了“筑园”后现代设计的建筑理念,创造出了朴实、布满人文艺术气质的氛围感受。

每一处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后现代主义景观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们精神层面,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趣味、个性的精神需求。体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贯注以人为本精神的后现代景观设计,是以场所的符号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思想。后现代主义在审美意向的传达上有着新的追求,首先,为了对抗理性的束缚,后现代审美倾向于原始的、非理性的内在冲动的观感对于现性生活经验的冲击作用。其次,后现代审美是反释义的,引导个性审美体验活动。最后,后现代美学被强调为一种回归视觉的美学观,回归到了一种感性的审美意识中,使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化、感性化,后现代景观设计承载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注: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YBB083)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凯尔纳、蒂文・贝斯特.后现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孙爽.后现代主义:现代园林设计主流[J].中国花卉报,2002(6).

[6]陈波,张菲等.杭州市十大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调查[J].广东园林,2009(5).

[7]王茂林.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创新理念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商业建筑;建筑设计理念;要素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纯粹的购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方式中心应时而生,充分满足人们体验性购物的需要。在业态规划上,餐饮、休闲、娱乐、体验等参与性、体验性消费的内容也占30%以上的高比例。同时在购物环境、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等方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真正实现让购物真正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1商业建筑特点

1.1广告化

在这方面,建筑能以巨大的形象发挥独特的效果。作为一件商品,它要以新颖的形象向社会推销建筑师的创作,商业建筑广告化的深层动机就是为被上层阶级主导和被大众口味引导的市场经济服务。因此广告性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1.2商业化包装

商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包装设计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包装能刺激观看者的视觉,引起顾客的注意,唤起消费欲望,还可使单纯的技术产品附带上文化的属性,并携带着设计者个人艺术倾向,充满人情味,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潜在追求。

1.3大众化

大众成为了消费主体,大众化使得商业建筑外观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向。为建筑设计开辟了新领域,促进现代商业建筑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

1.4商业建筑的主要模式

综合商业体作为传统的商业功能已经伴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经历了若干的过程和阶段。目前大型综合商业建筑的主要形式为Shoppingmall和LifestyleCenter模式。

Shoppingmall――大型零售业为主体,众多专业店为主要业态和多功能商业服务设施形成的聚合体。其显著特征是:规模大,由若干个主力店、众多专业店和商业走廊形成封闭式商业集合体,面积通常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功能全,集购物和其他商业服务,甚至金融、文化功能于一体,进行全方位服务。

LifestyleCente――即生活方式中心,全球第六代商业模式,作为maLL的升级商业形态,是当下商业开发的模式。

2商业建筑设计的要素

2.l客流规划是选择店址的最重要的因素

2.1.1相同客流规模的不同地区,因客流的目的、速度、时间不同,对选址条件有不同差别。

2.1.2选择店址需要调查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量规模,选择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

2.1.3选择店址要分析街道特点与客流规模的关系,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是选址的最好位置。

2.1.4对于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除了被动适应客流规律之外,还可以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加以改善开发,开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统,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

2.2交通状况

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因此,它是制约商业聚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商业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尽可能大的吸引范围,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达商店。在商业所追求最大货物销售范围的原则下,选址应使交通费用达到最少。

2.3商业环境

选择店址应考虑设店地点附近的商店的规模和数量,如在同一地区内已有过多的同行业商店,势必影响商店的经营效果。

还有一些顾客以购买一类商品为目的,对商业气氛、娱乐性、环境没有过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比较其质量、价格等因素。

另外一些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希望到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

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共生性,即指商店依赖于为其他原因而来的顾客,如商业中心区的小型商店设于大型商店附近.主要经营小商品,以品种齐全而取得优势。或开办大商场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务业,与消费商品的商店相互邻拦,互为补充,便利顾客。

2.4地形特点

选择店址还要分析地形特点,主要选择能见度高的地点,如选择在两面临街的地点能见度就最高,并且可以扩充橱窗面积,增辟出入口以减缓拥挤,这是最好的设址地点。

2.5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都根据城市现状和发展要求对商业中心的分布、商业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商业建筑的选址应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总体发展的要要。

3项目概况

上海大宁中心广场项目地处上海市闸北区中部,东至部队住宅、南至广西中路、西至万荣路、北靠灵石路。基地东西长,南北窄,东西宽70~100m,南北宽约366m。场地为平地,无高差。基地地处闸北区大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紧邻闸北区多媒体谷是大宁商圈向北发展重要节点,广中西路为闸北区重点打造的景观终端。

4项目设计理念

规划从多角度入手,实现外在与内涵、功能与形式的真正统一。从商业文化的角度,深入闸北区大宁国际的环境资源和精神气质;从空间的角度,整体考虑项目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从功能的角度,深入分析项目适合的定位,并综合协调相关要素之间的矛盾;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注重特色场所和特色景观塑造,增强场所的身份感和识别性。

4.1办公和商业有机结合,互惠互借

综合统筹考虑具体使用时,商业业态为办公使用人群提供的服务。商业业态的合理布局,不仅提高了办公楼的品质,同时来自办公楼的人流也是商业娱乐消费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4.2商业的兼容性

在建筑布局上设置外街、内街和地下商业动线,扩大商业的沿街面,吸引来自城市各个方向的人流;建筑形式上采用各种不同体量建筑和独栋商业结合的手法,实现建筑的灵活布局;空间设计上灵活布局,满足商业建筑的经营需求

4.3场景的营造,以人为中心考虑环境与空间的设计

研究国内外先进商业规划和实践经验,立足兼容性的商务型商业的市场定位,从人的使用角度出发,精心考虑每一处街道节点,每一处街景,对景给行走于其中的人的视觉感受。

5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5.1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考虑一南一北两栋绝佳视野的办公楼和贯穿基地南北的特点鲜明的商业街。

5.1.1北面办公楼限高70米,南北朝向。南面办公楼限高45米,东西朝向。两栋办公楼均坐拥大宁灵石公园稀缺景观资源,并能鸟瞰商业街全貌。北高南低的布局也是城市空间和景观角度的客观要求。

办公楼的布局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与周边已建,拟建建筑的关系。使本项目与周边环境有机相融,既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又是和谐的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

5.1.2商业街:本方案主要商业人流形成一条内街,两端连接广西中路和万荣路的入口广场,中部引入中心广场,这样的主轴线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将人流引入,而且最大限度将商业群的各个功能点进行串联,完成商业活动的连续性。

5.1.3地下商场:本项目设置两层地下室,一层地下室设置大于2万平米的地下商场。地下商场的肌理与地上商业街保持一致,引导进入地下商业街的下沉广场结合地上商业街的城市出入口设置。

5.1.4两广场:在万荣路和广西中路分别设置喇叭形的入口广场,并结合地下商场出入口,上二层平台的自动扶梯,形成多层次的立体人流。在广西中路万荣路入口设置人行天桥与万荣路对面的宝华地块的人行天桥相连。

5.1.5竖向设计:整个商业广场相对于市政道路抬高1.0米,与城市步行入口有高差部分用台阶广场相连。为方便使用,沿城市道路商铺局部降板,形成外街内街两种标高。

5.2道路与交通组织

5.2.1机动车交通系统

机动车交通的组织完全秉承“人车分流”的规划思想,车行道紧贴用地红线的北侧和东侧环通,尽量减少对购物人流的干扰。车行道从基地北部万荣路入口。

5.2.2步行体系

由于机动车流线全部在南面及东侧组织,因此整个商业区的内街和万荣路沿街都是人行体系,结合内街组织坡道、台阶、下沉广场、垂直交通、连廊和天桥、城市小品设施、绿化景观设施等,组合成连续、系统的步行体系。形成商业内街为主体,以自由多变的室外空间为穿插,以室内商业空间为实体的商业人流步道组织构架。

5.2.3地下车库与停车设计

所需要的机动车停车位共1200个,包含社会停车位250个。办公,商业,娱乐所需配备的停车位数量均满足上海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地下设计二层地下室,地下一层局部为自行车车库,可供停放1624辆非机动车。地下二层全部为机动车停车场,地下共计停车数为1040辆,地下机动车停车场设置三个7米宽双车道出入口,符合车库设计规范。

地面停车位主要为道旁停车,可供停车160辆。

5.3消防设计

商业建筑群利用北侧及东侧的机动车道路形成消防通道,宽度不低于4m,转弯半径大于9m。建筑与建筑之间距离满足规范要求,消防车能够抵达商业内街进行消防作业。

高层办公建筑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车道的宽度不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外墙的距离5m。沿高层建筑的一条长边设置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结合消防车道布置,宽度大于8米,与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

5.4景观绿化

绿化景观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展开布局,“点”式景观是建筑布局中穿插设置,是点睛之物,“线性”景观是停车绿化带和建筑前后的绿化,“面”状景观是场地的集中绿化。

商业景观紧紧围绕“一街三广场”的空间结构展开设计,充分利用台阶、坡道、自动扶梯作为景观的骨架,绿化、水景、草坪作为台地景观的血肉,不同商业形态的空间流动、视线交流作为商业人文景观的精髓。挖掘商业景观的利用价值,针对不同商业功能形成不同的景观主题:入口商业广场结合下沉广场,形成主要的休闲商业广场,规模较大,能够组织大型的商业推广活动;独栋商业尺度宜人,景观设计上精细雅致,体现中高端商业的独有品质。结合内街和外街的商业,绿化景观设施强调商业购物行为中休憩的功能需求,布置与该街区风格相统一的现代雕像、具有文化的特色的城市家具,形成不同的商业氛围。

北侧办公楼旁大片集中绿地,既是办公楼良好景观环境,也对调节区域小气候起了重要作用。

6结语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禅茶;田园风情;传承文脉;有机更新

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9602

1引言

禅茶商业街改造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距杭州城区约42km。径山镇自古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其中陆羽泉和径山寺禅茶文化最为著名。陆羽泉是唐朝时期陆羽隐居在此煮茶、品茶、著茶经的地方。径山寺禅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茶宴。径山茶宴在宋朝时期被到此学习佛法的日本僧人带到日本,从而形成日本的茶道,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

因此余杭区规划的径山旅游综合体包含4大主题,其禅茶商业街步行街、禅茶探索区、茶山竹海度假区、娱乐休闲体验区都是与禅、茶文化紧密相连。商业街的改造作为整个综合体的一期工程是打响余杭西部旅游的第一步。

茶・禅商业步行街区作为一期工程,是作为双溪综合休闲游乐区中的配套,是集吃、住、、品茗、购物为一体的雅俗共赏的具有径山特色的风情步行街。品牌定位为以茶人界流行说法“吃茶去”为品牌,以“茶”为品牌核心,以“禅茶”为品牌特色,以“茶・禅”为品牌延伸。

2现状分析

2.1景观现状

商业街周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自然而富有野趣。有双溪竹海漂流景区、陆羽泉、径山寺等。但街道路幅较宽,除行道树外无其他绿化,缺乏公共绿地以及休闲景观公园,绿化层次单一、乏味,难以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

2.2建筑现状

建筑整治范围内以农居为主,少量公建以及配套商铺。房屋色彩无序无章法,风格混搭不鲜明,简易农居房保温节能效果差,并且存在部分老墙面、面砖剥落、屋面漏水等问题。沿街商业业态组织无序,连续性较弱,缺乏统一和谐的商业的商业氛围过于衰败冷清,难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沿街广告牌凌乱档次较低,难以形成优质的商业街形象。

3设计原则与理念

3.1设计原则

(1)和而不同。均好性是每幢房屋改造的前提,江南黑白笔墨与自然山水中野趣的意境形态相结合。

(2)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同时探求丰富的人文景观,力求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商业街相互融合、相互衬托。

3.2设计理念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雅、和”,包含深远的佛法。“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

根据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设计一条以茶为主题,禅为意境的具有田园风情的禅・茶商业步行街。

4商业街改造设计

4.1设计目标

提升业态,完善配套,传承文脉,商业文化街区更新的实践过程中始终贯彻“做细,做精,做深,做透”的指导方针,力争将羽泉路打造成为浙江风景街区更新的一流典范。

4.2景观设计手法

把整条商业街分为“正、清、雅、和”,不同主题的4个区块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游览感受。

茗香溪为景观主轴,总体走向保持在道路中轴线上,在局部环境空间较为宽敞的部分适当打开水面,使整条水系形成收放的关系,并且通过适当的曲折围合出多个休闲品茗和亲水嬉戏的空间。也适当打破道路空间的笔直。

茗香溪的水岸处理主要体现田园风,硬质的折线驳岸结合溪滩石并且一直延续到池底,凹凸的石块使水的流动更为明显。水生植物的配植是驳岸更为柔和水景更为野趣。

4.3建筑改造手法

屋面处理包括清理废物与垃圾,修缮破损屋面及瓦片,优质改色漆将殷洪红瓦改成黑灰色;墙面处理包括保温砂浆处理,疏理墙面管线pvc线槽加以固定,铸铁雨水管,仔细排查空鼓墙面,优质高档涂料要求作旧质感,耐久性;装饰物件处理包括传统造型的排扇,花窗,空调等,花架二次造型并且考究设计,一处装饰防腐木板,铝塑板规格,尺度均满足国家处装饰规范;门窗处理包括玻璃更换为钢化镀膜玻璃,门窗建议采用高质量的铝木复合窗外装饰花格窗二次造型考究设计。

4.4建筑与水的关系

建筑总体风格为江南水乡茶文化乡村风,通过适当增加一层、二层具有唐风的挑廊和门头,使原有建筑形成局部的进退关系,因此景观设计中的部分水系围绕建筑形成公共围合空间,景观中的构筑小品茶亭、木质小桥、双层挑檐牌坊等与建筑的材料语言形成呼应。

4.5景观区设计

4.5.1“正”区块-主入口广场

考虑到周边有双溪漂流景区、陆羽公园和径山寺景区,人流量较大,所以商业街的南端入口设计为广场,为游客的集中和疏散提供场地空间。广场中心设置陆羽雕塑,成为主要景观观赏点。为了充分体现商业的古朴韵味,在入口处设置了多片式牌坊,它的设计构思来源于粉墙黛瓦的马头墙。片墙的多重设计和木质双层挑檐,使牌坊更为轻巧通透,打破原有牌坊的呆板和厚重,再现江南水乡田园风貌。

4.5.2“清”区块-禅茶广场

禅茶广场是商业街中唯一自然条件最佳的区块。因此设计开阔的茶地空间,一陇陇的茶树和点缀在其间的古色古香的石灯体现了禅、茶的清与净。茶地上茅草亭的设计为茶道、茶宴的表演提供了舞台,吸引着游客停下脚步,在绿意盎然中观赏舞者的精彩表演,细细品味深厚的文化内涵。茶地背后种植的翠竹遮挡了不远处的农居建筑,好似把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的绿意延续到此,与茶园、草亭、一同营造清新、安逸的禅、茶意境。

4.5.3“雅”区块-茗雅广场

通过对流经此地的水面做适当打开,在茗雅广场形成较为宽敞的水面,从而使整条茗香溪富有变化。水边设计的3组“竹”泉,仿竹节的设计构思来源于径山的自然环境。间歇跳动的泉水为整条缓缓流动的溪水增添的灵动之感。在广场地面设计诗词地刻,诗词都是以各朝代名人名家描绘径山、径山寺、径山茶、径山寺茶宴等等的诗词佳作,使到此旅游的人们能从这些诗句中对径山有了深入的认识,竹泉与诗词共同映衬出径山的人文特质。

4.5.4“和”区块―以茶为主的步行街

该区块的两侧商业将以茶为主要经营内容,因此茗香溪的曲折设计,和迂回的廊亭形成多处开放、半开放的室外饮茶空间,为商业街营造热闹的环境氛围。溪流两侧的水生植物的栽种,雕塑小品的设置使步行街更具田园气质。游客累了,亦可以在此坐坐、喝杯上好的径山茶,感受着清风拂面、和煦阳光和鸟语花香,真是无比的休闲、自在。

4.6细节设计

4.6.1游廊店招

概念性方案的基础上,与业态,定位为“一店一招一方案”的原则。店-logo设计放进去唐宋元素。将军路以西民俗为主,游廊门头,高低错落风格多样化。将军路以东以文人雅士的清幽野趣为主,游廊门头风格古朴,材料建议采用稻草卵石,竹子。“一店一招一方案”的原则。

4.6.2灯光设计

商业街灯光主色调为暖色,局部点缀冷光源,在对建筑、景石,植物、水景的光线投射能更好的来烘托商业氛围,提高夜游品质。

(1)草坪灯。对漫步的人们提供安全的保障,其次是灯光勾勒出良好的夜景轮廓线,同时又是白天重要的装饰小品。灯具的外形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所而定,灯具选型,色彩应保持同一系列的整体风格。

(2)植物夜景灯光。植物景观照明是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灯光照出植物的轮廓和部分草坪,为夜晚增添异样的情趣。

(3)其他设置高杆路灯,草坪灯及其它装饰灯具。道路灯沿道路每20m左右布置一个,草坪灯则应以较弱的光线,人性化布置,有效的组织和串接几个景点,形成几处夜景亮点。

(4)水下灯。能展现水光交织精彩演绎,给水景增添生动元素。

4.6.3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以“竹”为设计主题,结合竹、金属、玻璃、砖构成具有径山特色,体现简洁古朴的田园气息。

4.6.4铺装设计

商业街的整体铺装以暖色系的石材和青砖为主,在局部地方如,水岸边设计木铺装,围合小空间设计石材、卵石拼花。使铺装与商业街的江南水乡、田园的总体风格相协调。

4.7植物配置与选择

该商业街的植物设计以竹类为基调树种,结合大乔木,香樟、银杏、三角枫等(原有行道树香樟可用在成片种植区),点缀种植具有季相型的开花、色叶小乔木,如樱花(早樱和晚樱)、梅花、红枫、紫荆等。灌木以茶树为基调,培植其他色叶开花灌木,如红花继木、六道木、地中海荚迷等。

水生植物设计则以将军路为界南侧“正、清、雅”区块以芦竹、芦苇为主配植荷花、水葱、旱伞草、茭白等打造野趣田园之感。北侧”和“区块以鸢尾、再力花、菖蒲、千屈菜等开花植物为主,体现清新典雅之感。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历史街区;环境改造;多样性;功能业态;文化传承

广州荔湾区集中了大范围的富有历史价值的街区及文物保护单位,同样也是广州最具代表的老城区之一。其中以恩宁路街区为例,具体研究城市设计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结合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公用多样性理论,重点以打造丰富多彩的街区景观与商业文化,更好的展现出整个历史街区的多样性特征,从而复兴老街区,打造一套极具特色的步行商业街且提供人们交流信息和娱乐休闲的中心场所。

世界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他还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1]同时也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它已并非单纯的购物空间,也不是传统商业街的简单恢复,而是以人为主体,以行为模式为主要活动方式,打造商业及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中心场所。

1.多样性与活力空间概念

(1)城市多样性的概念及作用

20世纪50至60年代,正值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和郊区化的迅速蔓延,美国大城市普遍出现了城市中心区衰败的现象。针对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美国《建筑论坛》助理编辑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于1961年出版了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在书中,雅各布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的多样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则。多样性的活力空间就是能够提供一个特定场所,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这样的场所可以称之为“活力”的空间。

(2)多样性与空间活力的关系

多样性的功能重置对恢复城市空间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印度建筑师柯里亚曾经说过:“一个亚洲城市的居住空间不仅仅是使用的小房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首先是私人独处空间,其次是邻里空间最后是广场、节点空间。这三方面的空间,说明任何一个空间层面的构造,都是以融入生活为目的。

2.当前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单一化思考

国外如莫斯科、纽约及巴黎等历史名城,在面临大量历史建筑拆除中,仍采用的是“单一更新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生硬及乏味的现代化写字楼的出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格格不入,同时雷同城市随之而来。

历史街区的改造已然成为我国城市改造计划的重中之重,如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距太原市约100km,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我文化遗产。然而,功能单一化的旅游区导致了商业味浓厚,本土特色缺失等弊端。1964年《威尼斯》提出的历史古迹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还包括能够见证“一种独特文明,重要发展或重要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3.多样性在改造过程中的运用

(1)使用者多样化。简雅各布斯认为,城市最根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正是人作为主体的公共生活,使街道等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器官”。[2]

(2)功能多样化。功能的多样化实际上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需求上,更进一步满足精神需求。《雅典》提出,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多种要素的交互混合,在一定空间内,达到多重功能复合的活力街区模式。

(3)历史文脉延续方式多样化。文脉延续是城市发展变化的源泉。但是,现代化建设的加剧,是老城区逐渐失去特色,丧失文脉特征。面对这一进程,我们应该采用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一种新的“拼贴式”文化特色。正如亚历山大的理论架构,我们不妨把城市当作可阅读的文本,那么城市在这里呈现出的是一种“历史舞台”和“现实生活”的拼贴。[3]

(4)空间构成多样化。正如丹下健三所说“在现代文明社会,所谓空间,就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因此,随着交往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向更高级的有计划发展。”如北京大吉片区危房改造,以四合院布局为特色,通过对院落的规整及联合周边景观带的改造。

(5)景观层次多样化。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是设计的根本。特色设计同样可以理解为是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城市景观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主体设计,同时也必须与环境相适应。多样性的立体景观设计也成为当代一大亮点,景观设计趋于多元化,使得不仅具有绿化功能,也具备商业、休闲,文化等功能。

4.广州市恩宁路历史街区改造空间概念设计构想

4.1项目背景

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的恩宁路骑楼街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该地段是广州交流发展的重要地段。同时,恩宁路周边环境多采用砖木混合式结构,适应了广东区域内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在骑楼建筑设计上,采用中西结合的设计手法,功能上以商住结合为重点,打造出生活与商业相融合的繁华景象,为该街区独特的行为方式与文脉延续增添光彩。

恩宁路骑楼街区是广州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贯穿多宝路与上下九步行街的重要路段之一。恩宁路周边地块的骑楼保护区内受损较少,遗存较完整。根据街区现状分析得出以下规划原则:

(1)依照控规边界设定及街区原本边限确定修缮范围,以延续传统肌理为目的。(2)合理利用拆迁地块,实现功能、空间、景观层次的多样化,提升街区活力。(3)在街道整合中,在不破坏原有肌理的情况下进行单栋建筑间的联通设计。

联系荔湾区的商业中心区及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从而打造商业,旅游一条街。既能起到保护老城区的使命又能复兴历史片区,提高老城区的知名度和提升文化内涵。

4.2具体更新策略

(1)功能多样化:传统商住区、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生活体验区。(2)使用者多样化:在完善建筑功能多样化的同时,配备一系列儿童及青少年与老年人等使用者活动中心。(3)空间构成多样化:

在交通中,应提前设置好主次交通线路,并充分考虑停车点的设立,从而达到舒缓交通的目的。(4)景观层次多样化:在景观上,通过历史故居及粤剧博物馆的建设,同时结合商住区等绿化带之间的联系,加大绿化程度,起到美化街区的作用。

5.结论

历史街区在保护更新中,应该遵循多样性原则,同时,融入到街区改造中去。“一个城市的魅力,不是在于房屋的新旧以及装饰的多少,而是在于是否贴近生活,符合人们的舒适需求,这才是一个具有特殊魅力城市的原则。通过此次实践表明,恩宁路街区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区,我们不应当片面、消极的看待改造工程,应该从整体出发,维持街区的原有特色,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关系。(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卢世主、陈哲蔚

参考文献:

[1]仇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中国典型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9

关键词:商业建筑、情调街区、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为居住区的居者提供生活方便以及商业街区运营有序且富有生机,商业配套的高效交通组织是最基本因素之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商业与居住分流、店前运营与后勤服务分流,形成畅通的多层次交通体系。商业配套设施是城市居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在居住区中商业设施,作为居住区配套公共建筑的组成之一,所占比例不大,约为占15~25%。但是配套公建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概况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工程项目位于宁南板块的“超级大盘”——某地区国际花园内的最南端,东邻机场高速,西邻共青团路,南接紫荆花路,某地区国际花园绿化率约为50%,是典型“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的高品质社区。而商业街区位于整个地块的南面,占地面积20700平方米。

拟建商业街总建筑面积29700平方米,其中Ⅱ期商业建筑为18860平方米,建筑主要为二层商业建筑,按商业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区,力图更多的注入生活与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与空间的和谐性,不但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更使观景、视野增加了更多的情趣性和丰富性。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轴线作不对称自由式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整个街区用浅水池与外部道路分隔,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情趣空间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丰富空间表情和层次:多彩的活动空间以及购物空间的整体水系,体现商业街的“动”;商业水道在枯水期水中的卵石可以作为健身的步道,体现出商业街的“静”,同时这里也是阳光入口的标志建筑,是小区内部的亲情广场,并起到改善环境、调节气氛的功能。

二、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五大景观区,它们既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通过主景轴线一一展开。五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主街道、休憩广场区、水景商业街、邻水商铺以及屋顶休闲咖啡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不同感受的功能,交流休息、休闲冥想的功能。

环形水景带则承载了动静分区的屏障功能,又起到联系人流活动流线的纽带功能.

我们认为每个主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街区属于情调街区,怎么定义情调呢?我们认为情调应该是为居民服务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情调,不仅能够提供购物的场所,还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调。商业街的服务群体首先是小区业主日常生活和休闲,其次是对外来市民的开放,提高街区的活力和服务对象。因此我们设计的概念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行为模式,其次是环境概念,最后才是建筑概念。

成功的现代街区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亲切、友善且富有特点的界面,并能提供方便、多样、引人入胜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这也是本次环境设计的出发点。

三、建筑单体构思

3.1建筑风格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的店铺风格其实就是北欧的,有点像别墅的人气味很浓的小尺度的建筑风格,商业店铺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很精致,空间尺度宜人,具有人情味,能够吸引市民进行购物并享受这里的休闲氛围。因此,在屋顶特别设计了两坡的附有透明玻璃的屋顶,设置有花园的露天咖啡屋,让人远离喧嚣的闹市,在满天繁星的夜晚,独自坐在静静的角落,感受生活的乐趣.真正感受诗人李白的月下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在建筑细节上,将广告作为整个商业街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商标--字母,数字,图案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立面上通过横梁的位置,屋顶局部有规律的构架框里,大片的实墙体上适当预留的广告的位置。以免建筑实施后沦为杂乱无章的店铺。

3.2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的石墙部分以浅明黄色的彩色饰面砂浆为主色调,采用斜纹菱形分隔,映衬北欧。的建筑风格,同时体现出现代商业建筑明快的个性。门窗用中空的low-e镀膜反射玻璃,框料采用断热的塑钢窗、栏杆用安全玻璃配以蓝灰色的工字钢形形有韵律的柱列购物廊,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有朴素高雅的格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3.3流线分析

1)、车流:商业街区的是7m路,双车道,便于2辆车并排通行。通过景观绿化带与环形水景相依相隔.也形成一个自然的消防通道,丝毫不影响内部安全的步行氛围。

2)、人流:商业街区的内部是步行区,为广场砖和北欧硬木铺设而成,只许人行步道,不许车流进入。运动与通路: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有益处的。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节,体验建筑的细部肌理。考虑到台阶会打断步行的节奏,我们取而代之采用坡道连通空间。街区的9米宽的小尺度的街道,适合人们在不同界面的橱窗之间穿梭徘徊,建筑也基本为9米高,小巧的2层建筑,便于购物者对整体建筑有个清晰的了解。3米宽的购物风雨走廊加强的人的可停驻性,对商品的观赏性。

3.4平面功能

整个商业街用环形水景与居住区相隔,建筑底层均采用骑楼式灰空间,各幢商业建筑之间均用形式各异的连廊相连接,本设计中骑楼、连廊、平台不仅联系了户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还提高了商业铺面价值,方便住户使用,即使在雨雪天气也可以享受购物的自由浪漫.;同时也是街区中重要的标志性空间特点。每栋建筑均在统一建筑风格下形态各异,沿南面紫荆花路均以商务办公和小区配套净菜市场为主,偏向居者基本生活消费的配套商业设施;内部商业街以休闲、餐饮为主,面向青年等追求时尚品味生活的居者。

3.5多学科在建筑中的运用设计中从运动心理学,将紧张的运动空间与松弛的舒缓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在商业街区中提供了一个富有节奏的空间线路,曲折有致、松弛有度、时急时缓,使整个空间流线充满韵味和变化。设计中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提供带轮的步行交通。从行为心理学确定适当的空间感受,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缩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避免单调平直呆板的空间,造成心理上的距离感和冷漠感。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Ⅱ期商业街建筑面积:18860m2

占地面积:20700m2

容积率:0.718

绿化率:28%(水体面积3000m2)

建筑密度:33%

五、施工中遇到的几个心得和遗憾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灾后重建地域文化景观

公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致使震中及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在此次地震中绵阳市平武县平通镇损失严重,城镇中主要街道损毁殆尽。永通街等主要街道灾后重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恢复主要街道功能以及街景风貌如何塑造、如何体现地方特色等一系列问题。平通镇为全国羌族自治镇,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在街景风貌规划设计中必须得以彰显,同时要满足灾后重建生活和生产对功能实用的需求。规划中将平通镇街景风貌定位为具有浓郁羌族文化特色的街景风貌。平通镇灾后重建街景风貌规划包括平通镇平豆路(现称为永通街)1.5km、纬6路(新规划的道路)0.3km、老街0.22km等三条主要街道。

1、概况

平通镇位于绵阳市平武县西南端,是从江油、北川进入平武的门户,南距江油市40公里左右,北距平武县城85公里。

平通镇属高山河谷地带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最高点为2303米,最低点660米。平通镇位于涪江上游,河道自然落差大,水流湍急。自然灾害主要是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平通镇属地震较为频繁发生的地区。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川北一带8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绵阳市“5.12”地震极重灾区覆盖范围,平通镇是全市划定极重灾区的其中之一。

2、“5.12汶川地震”对平通主要街道的影响

林豆公路平通段5公里损毁严重;老街损毁严重,0.22km几乎完全损坏。

3平通镇主要街道调查分析

3.1现状分析

永通街、老街等街道曾作为平通镇繁华的街道,其两侧的建筑经历5.12地震绝大多数已倒塌,零星保留几栋民房。灾后重建党和政府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彰显地域特色来重建永通街和其他街道。随着灾后重建的深入,本地人民生活水平不仅可以恢复到灾前水平,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人们对购物环境和商业形象需求也会提高,新世纪的永通街在获得机遇的同时,面临着长远发展的挑战。

3.2、主要街道功能分析

永通街(1.5km)和纬六路(0.3km)作为日常生活的场所,其突出特点就是大众性,具有吸引各阶层人士汇集的强大力量,且包容任何弱势阶层,成为促进社会交往和城镇居民活动的场所。老街(0.22km)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平通镇居民集体的记忆。为使街景风貌设计更符合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满足居民活动的需要,达到通过空间环境设计促进社会交往,设计过程中对居民活动意愿进行了调查,以期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反映居民的行为活动,创造独具魅力的活动空间。

3.3、日常活动目的调查:

永通街、纬六路集中体现城镇的商业经营特色,是多功能综合性消费场所。对于活动目的:购物、行政办公、求学、日常休闲等;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永通街今后仍以购物、行政办公为主,兼有日常休闲和餐饮功能。老街活动目的:购物、日常休闲、观赏旅游、餐饮。

4、建设浓郁羌族特色的文化商业街的意义

平通镇为全国羌族自治镇,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这一稀缺的资源必须在街景风貌中的以体现。这种稀缺性是其他物质资源和环境无法替代的。对于当地居民,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和对地域认同,最终会产生归属感,游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向往之情。永通街(原平豆公路)位于平通镇区几何中心地带,穿城而过原为过境公路,《平武县平通镇灾后重建规划》将其规划为城镇主要道路,不在承担过境交通功能。永通街是平通镇最繁华的街区,也是镇上的商业主街,全长1.6公里。5.12地震中,永通街受损严重,街道两侧房屋绝大部份倒塌,涉及学校、镇政府、居民小区等,急需重建。随着灾后重建的深入开展,亟待恢复和提高永通街的原有功能和体现地域特色,以满足镇区乃至镇域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这其中也饱含着援建者的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心。

5、羌族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建设理念

5.1、符合灾后重建要求

在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灾后重建的特点要求,高效高质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5.2、近、远期相结合

考虑立面改造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协调各方利益,规划采用近、远期结合的原则,近期重建街道主要功能设施和净化清理改造保留建筑立面,规范广告牌匾位置和尺度,远期随着永通街的建设,重建具有羌族文化和商业气氛的沿街建筑立面。

5.3、体现特色的原则

改造中发掘现有的优势特色,宏扬并刻化它,建成后的永通街立面要拥有浓郁的羌族文化特色,同时满足商业、生活功能要求,使其亲切感的基础上规范它,美化它,协调它,让永通街、老街、纬六路的形象精致、更具品味。

5.4、商业性性

永通街、纬六路、老街的设计要服务于商业活动,增进商业活动的效率与效益。烘托商业氛围,在不破坏羌族建筑美的同时,合理布置广告、海报、霓虹灯。统一中富于变化,变化中求均衡,力求形成浓郁地域特色的繁华商业街。

6、街景规划设计

(1)街景建筑立面建设要点

永通街西起汽车站,全长约1600米,两侧建筑以2、3、4层为主,现状建筑风格的单一化。老街尚保留古老民居的遗迹;纬六路为新规划道路。基于平通镇为羌族自治镇,提出了以羌族文化为特色的“分区段式”结构处理街景风貌。街景主要建筑风貌以羌族文化为特色,即依据建筑羌族特色分段,使每段内的建筑风格协调,而整条街路风貌富于变化。而每段之间均有规划的休憩广场做为过渡,漫步于此的行人,看两侧街景自然变换,给人以移步换景之感。

永通街商业街:规划结合永通街现有道路为系统基本骨架想。规划将永通街划分为三段。其中,规划汽车站至规划卫生院段长450米,这一区段主要分布汽车站、市场等为入口门户空间,布置居民房屋,自然山体景观。卫生院至纬三路段长660米,这一区段主要布置着小型商铺(结合居住)和公共建筑,规划该路段为精品文化街;纬三路以北路段,这一区段主要分布小型商铺和居住建筑。纬六路、老街结合永通街现有道路为系统基本骨架,街道区段主要布置着商铺(结合居住)和公共建筑。

(2)节点设计

在永通街上为了丰富整个街区空间,增加休憩和娱乐场所,完善其服务功能。规划在老街与永通街交叉口设牌坊,体现城镇的历史延续性。广场:在沿街公共建筑前设广场,结合绿地设计一处雕塑,展示羌族文化、烘托商业气氛。

7、结语

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参与者以爱国主义的热情投身其中,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担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使灾后重建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街景风貌规划做过很多,但灾后重建还是第一次,如何解决灾区人们的困难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但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建,同时要担负起全国人们的爱心、期望和祝愿。在工作中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借鉴。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提高。

参考文献

1平武县平通镇灾后重建规划[R]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