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十篇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十篇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4:42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1

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时间。

一、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二、利用好语文参考书

大多数同学手中都会有些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相关内容。但参考书只能教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但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

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运用参考书,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时,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学生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学生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学生就要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学生复习时的负担。

三、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有声语言做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以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作用。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作用。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作用。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作用。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但是有的学生上课时不用心听讲,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习班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都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不用心听课,两个小时家教都补不过来。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2

一、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首先,让高中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带动大批高一新生尽早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探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方法与步骤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应遵循两条教育学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即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此,我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课堂教学目标纳入整个教学目标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前后相继的,具有较强关联性、有序性的点。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目标设定的孤立性和盲目性,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精讲精练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度。

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到自然衔接。

2.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到网络化、系统化

(1)补充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还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文章学、文艺学知识可用于指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这些理论知识的介绍要尽量遵循“精炼、好懂、实用”的原则。

(2)补充汉语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初中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的补充,应考虑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不应割裂开来。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可在高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

总之,应注意内容衔接,不应出现未曾介绍有关知识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失误。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的迁移训练,使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教学实现自然衔接。

3.切实进行方法层次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应抓住契机,巧于点拨。

高中语文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

4.切实进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上的教学衔接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而现实中,学生很难做到对语文的投入“细水长流不断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和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多一些分层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可个别谈心,可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心理差距,为语文教学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心理基础,三是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深层激励,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学习,四是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责任,找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让学生走出低谷,重树学好语文的信心。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3

一、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现状

师生对英语作文都比较重视。英语作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分值比重较大的题型,因此,学好英语写作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师生都清楚,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里的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以及长句、短句的组织能力等,并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现实的教学中,师生对英语作文写作都比较重视,愿意花费时间去练习,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原因,想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英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英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对英语作文认识不全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直接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如果教师业务熟练、知识丰富,自然能传授给学生足够多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会很高,反之则不然。因此,要想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现实中一些英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或学历较低,或没有经验,英语教学水平较低,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还有一些英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他们对英语作文教学认识不全面,平常的英语写作练习只是为考试而准备的,只关心考试的题型、出题方向等,并向学生提供一些英语作文写作模板,以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呆板、僵化,只知道依赖模板,没有自己的思维,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2.英语作文教学方法与技巧不足。“教学有法”说明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能够帮助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相比较其他方面来说,英语作文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英语教师并不注重对作文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还是重复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布置题目,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作文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能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疲于应付,最终丧失英语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三、搞好英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英语作文教学。应试教育下的一些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是陈旧、落后的观念。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对英语分数的重视,而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对于英语作文教学也要有全面、深刻、科学的认识,英语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也能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要因为提高学生的短期成绩而急功近利,选取一些作文写作模板教给学生,而是要将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期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写作元素,增加词汇的拥有量,学好语法,学会对长短句的逻辑排列与组织,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

2.打好基础,积累素材,做好单项训练。首先,要打好写作基础,做好单项训练。英语写作离不开词汇和语法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写作是一座大厦,那么词汇就是建筑中的砖瓦,语法就是大厦的框架,两者缺一不可。可以说,基础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个基础,采取各种必要的方法和措施,抓牢基础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每个单元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和句型,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默写和听写,每个学生都要过关,要求学生能牢牢掌握每单元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及句型并且能灵活运用,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应用学过的词句做相关的汉译英练习。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和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学生要积累写作素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做诗如此,写英语作文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鼓励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将美句、美段经过分类,摘抄在本子上,这就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每个英语教师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训练的辅导,向学生介绍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帮助学生掌握要领,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如提示学生如何开头、展开、结尾,段落的衔接过渡,句子逻辑关系以及语法、修辞方法等。其次,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进行举例,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情境很快进入写作意境。再次,批阅作文要及时,并收集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做好归类,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最后,教师在课下要多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4.英语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合理批阅、评价。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素质,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对于学历不高、知识不丰富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在坚持教学的同时不断进修、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英语素质。年轻教师要多实践、多学习,不断总结,以老教师的经验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等。这样就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4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它是学习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这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利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准确理解教材中字词含义,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教材中词语的积累,增加学生的作文词汇;品读教材中的佳句,尽情抒感;学习教材中写作方法,学会合理地布局谋篇。

例如,高中生学习文言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流利诵读课文,经典名篇熟读成诵;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从而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和学习习惯,这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扩大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能力,注重情感体念,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懂得该看什么书,学会理解和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从生活中引入“活水”,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当我们翻开语文教科书时,会发现生活始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不竭源头。语文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用来反映并服务于生活。语文学习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生活素材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语文不仅是要我们把课文里的文章背得多么熟练、记忆得多深刻,更重要的是借助教材这个例子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学习的形式上看,今天的语文课堂应变得开放、自主、和谐,让学生在愉快和合作中学习,在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感悟中培养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关注,学会联想,善于迁移。

让学生从教材中去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观念、情感、审美等,从而实现学生和课文作者的交汇、融合,甚至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所学知识,去体验、解决社会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江苏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上语文课《窗》时,引导学生分析了小说“惩恶扬善”的主题后,在这堂课的结尾部分,他设计了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如果一位老人跌倒在地上,你上去扶吗?有的学生说要扶;有的说不能扶,担心被讹诈;有的说扶是要扶的,但是要有人作证。这个问题引起现场师生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使“惩恶扬善”的思想教育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引人入胜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最终进入文本的深处,在感同身受中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情感熏陶,这不就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学生终身受益的最好的语文素养吗?

(四)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阵地还是在课堂。当下的一些语文教学环节的确存在一些低效、繁琐的问题,比如导入新课“冗长乏味”、小组合作“形同虚设”、出示答案“理直气壮”、课外拓展“耗时太多”,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或效率不高,或预设太强,或虚假作秀。课堂教学环节的复杂繁冗,直接导致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加重。这样的课堂难以培养学生熟练的语言技能,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落空。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堂面貌,让学生轻松学习;简化低效、繁琐的教学环节,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交流和感悟;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教无定法但也有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得法,运用得当,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勾画批注法。圈点,是在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理解的符号,在文章重点句子、词语等处做上记号。批注,即指对文章的评论、鉴赏、质疑等。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勾画批注,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影响终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2.朗读品悟法。语文教学的一切离不开读,朗读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会意、在读中品境、在读中析法、在读中体情、在读中悟理。

3.利用资源法。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这好比医生看病离不开医疗器械和药品等资源一样。语文课堂教学有哪些资源呢?课本、学生、教师这是三个基本的资源。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语文教学就是实现文本作者、学生、教师的有机对话。”此外,语文教学的资源还有多媒体、黑板、学案等。教育家鲍里奇认为,多样化教学是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之一,其方法为综合运用学习材料、设备、展现方式等,多样而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无疑应该综合运用学案、课件、板书等辅助教学手段,从而发挥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远不止以上方法。我们应该树立一种“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把这种思想落实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为中学生的升学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5

1.高中生对于语文存在着观念上的错误

高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观念上也存在着一些偏差。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非常的容易,我们的母语就是汉语,自小在这样环境中长大,而且语文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并且又有英语做对比,他们就会产生语文容易这种想法。抱着错误的观念来学习,就是导致语文的成绩非常的不乐观,语文往往成了拉分的科目,这种落差也就造成他们对语文无法提起兴趣,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有一种学生认为语文没有用,在他们的认识里,语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高考考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没有真正地领悟到语文的魅力,也没有理解到学好语文可以给他们的未来提供多大的帮助。这两种错误的观念是在当前的高中生中非常普遍的,也是最为打击高中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两种错误观念。

2.主体地位颠倒,使高中生学习语文积极性降低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是按照大纲来进行的,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来设计教学语言。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住知识要点,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这就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对等的问题。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乐于表现,拥有自己的思想,当他们沦为教学的被控者之后,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这种逆反心理就直接表现在了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上,在被动接受的前提下,他们就会采取消极的心理来对待,从而使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降低。

3.教学方法单一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点,教学方法模式化。比如说语文教师在进行中心思想概括的时候都喜欢用〃通过....表现了之类的语言。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思想明确,重点突出,能够让学生找到规律。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无法让高中生无法体会到语文的魅力,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无法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对策

1.创造语文校园氛围,转变高中生错误观念

高中生学习好语文可以使其受益终身,但是当前高中生对于语文存在着错误的观念,一部分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则是学校语文氛围不浓厚,学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造成的。为了提升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在校园中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气质和修养,腹有读书气自华。高中学校需要大力倡导学生学习语文,提升对语文的重视,循序渐进的影响高中生,使他们正确的看待语文,转变错误的观念。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需要做知识的掌控者而不是受控者。高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以平等的心理来对待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让他们去发现并且分析问题,而不是由教师做主导直接为他们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内容讲解的时候都喜欢直接抛出观点,这也就使学生被动理解,去记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就需要让学生自主进行内容的理解,教师是思想的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分析去理解。这样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才能够提升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高中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3.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原有的同质化教学方法,根据高中生以及课堂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升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文言文以及诗歌,高中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小品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相互讨论以他们自己的理解把它的意思通过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点评,正确的地方要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地方再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也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够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辩论赛以及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有效因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32

教育发展至今,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同时,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学科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就高中语文而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因素,本文首先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策略。

一、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分析

为了找出有助于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本人从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出发,在消除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就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过程中心理负担较重

学生以何种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同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较重,语文作为一门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学科,再加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负担较重。学生难以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程中出现了巨大的压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不注重归纳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不管是从知识点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讲,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对归纳总结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引起重视,只有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而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对归纳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引起重视。现代教学中,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教师的讲解只有与学生的归纳总结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对教师讲解的方法与技巧进行灵活应用。如果学生不善于对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行总结,不仅难以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且对学生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没有对灵活应用知识点引起重视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考试也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更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而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灵活的应用知识点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机械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导致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灵活应用知识点,结果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

(四)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也是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则对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想像、体会等多种能力提出了要求,而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无疑是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想像、体会等的有效条件。而目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较为被动,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策略

结合实际的教学,我们通过上文对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针对上文中分析的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注重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针对目前由于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心理负担较重,而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有效性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轻松、高效的进行语文学习,要求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减轻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进而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归纳总结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讲解之后,会给学生留出一部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行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学生对灵活应用知识点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由于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灵活应用知识点方面存在的不足,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知识点的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即使教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点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有耐心,并讲究有效的方法与技巧。

(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7

一、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升入初中起就应该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坚定信念,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基础抓起,初中第一课就要明确提出长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两点高标准要求:一是“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通过读不断积累语文素材,包括字词句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段篇的分析理解领悟能力。二是“写”。学生应养成较好的书写习惯,练就一手漂亮美观而又迅速流利的钢笔书法,并坚持写日记,为以后写作铺垫。

农村的孩子因为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诸多影响,再加上小学教育的缺陷,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好方法,经常会出现字迹模糊、潦草、毫无章法,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等情况。所以,我倡议从七年级开始应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改变以前的陋习,教师要严格要求不放松,坚持不懈常督导,并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制定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培养改进法,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说普通话,讲流利语,写规范字,模名家体。学校也应创建一定的学习氛围,可用标牌进行提示:“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请讲文明语,请做礼貌生。”这样就能逐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备战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教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思索和探寻更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以下是我对语文教学改进的一点想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吃“偏饭”,也不能忽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培养语文素养也是如此。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语文运用、学习等能力。它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还包括思想情感的感悟、语言素材的积累、审美能力、学习能力等很多方面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锻炼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地写、大胆地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此为目标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健康地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观念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缺少。教师要在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设置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其次,在设置愉快教学环境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严格要求并适时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总之,我们教师要以激发学生自学为目的,组织好教学,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多,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理出知识系统,找出内在规律,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在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训练上,教师必须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浅出、成效突出。因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对命题、对资料的分析工作,即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中考的命题依据,分析语文的学习资料。此外,教师要逐步确定中考的方向和重点,避免学生走弯路,做无用功。教师间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力争做到省时、高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会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懵懂到精透。独立思考,学有所得的快乐是难以言传的,学生会灵感顿悟、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百感交集、颔首拍案,心灵为之共鸣,思维为之共振,内心为之澄明,视界为之敞亮。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重视课内阅读训练。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离不开课堂阅读教学。因为阅读课可以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因为语文教学读为本,因此引导学生阅读,就应在“读”字上下重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四遍读的策略,即初读—解读—研读—赏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鼓励学生勤动笔。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任何文学作品都寄寓着人的感情,都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共鸣会发出耀眼的火花,这就是读者再创造的成果,学生应该把它记下来,整理出来,这对于以后的写作会很有帮助。开始学生不大愿意去记,认为没必要,教师可以经常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把优秀的篇章用板报的形式刊登出来,或者推荐发表在文学刊物上,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读书的欲望,使他们爱读书,享受阅读,以阅读为乐。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8

大凡有十多年教学经历的语文教师都清楚,与十多年前相比,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明显下降了,多数高一新生分不清笔顺,分不清词性,分不清主谓宾,分不清文体,更令人痛心的现象还很多:不会记笔记,不会写汉语拼音,不会用标点符号,不懂常见应用文的行文格式(如请假条),不习惯用工具书……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怎样才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渗透,且要占领有限的语文阵地。

1.培养习惯

著名 教育 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从古到今,大量的成功事例也证实:一个人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超群,而是取决于他有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规范书写的习惯,勤于诵读的习惯,善于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多练笔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复习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方法很简单,就是瞄准目标不断训练,不断强化,不断完善,在反复上下功夫,在 科学 上要质量。但是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做起来往往很难,因为熟视无睹,睹而不行,行而不久。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反复,坚持。反复,坚持就会熟练,熟练一般都能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成 自然 ,实际上能力就形成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尤其要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积累

2.1积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是语感训练,语感训练是语文课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层面。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成套成块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思中感悟和积累成块的语言;可是现在我们忽视了这种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如:放声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首选方法,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早晨放声诵读课文10分钟,读课文时学生要一气贯之,切忌分割重复,否则不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也难以完成熟读成诵的目的。有人说诵读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之一,很有道理,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诵读。语感分析就是在学生语感实践的基础上或过程中师生合作探究分析指点语言的运用及其 规律 。即是对语法、修辞、逻辑的分析,从中寻找语言规律。比如句子 “牛吃水。”和“水吃牛。”从语法的角度分析都是对的,但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句子“水吃牛”是错误的。又如对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中难句的理解,就必须通过语感分析,如果没有语法、修辞、逻辑的分析,就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含意。

语感训练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是对成块语言材料的感性直觉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能够有效地增强。

2.2是积累知识。人人皆知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如何积累我们就很少考虑,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知识积累要适当,要定时定量,一天要完成一定量的积累,比如说每天让学生抄写一个成语,一条名言警句,一段精美的文段;临摹四五分钟的钢笔字等,但总量不要超过五百字,因为量小了积累就成了空谈,量大了不利于学生消化且会影响其它学科任务的完成,并会破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逆反心理。 

积累的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思维开发,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积累的素材要成系统,切忌蜻蜓点水,纷繁芜杂,反之,就可能养成思维无意义、思维肤浅、思维混乱的习惯。有意义的积累会促成思维行为的 科学 性,系统的积累会形成思维模式的系统性。知识积累不只是抄摘在笔记本上,还要定时复习,反复思考,以学得促进习得,最终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定时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2.3是积累方法。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有好有劣。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经过学习者最艰苦的劳动从而获得单位时间最佳效益且能保持长效的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事实上,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更多是注重形式,为体现方法而采用方法,不但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方法就是走捷径,学生不知道越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在单位时间内付出的劳动越多,因而效率也就越高,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能量总是守衡的,要想有好的效果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好方法不是走捷径,而只是提高工作效率。用公式表示:成功=劳动强度×时间×方法,方法越好,劳动强度越大,用的时间就越短,劳动效率就越高,离成功就越近。积累方法要博采众长,谨慎选择 ,联系自己,深入分析,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积累语文知识、积累学习语文的方法是一个艰苦的持续的脑力劳动过程,是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掌握语文学习 规律 的基础,积累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潜移默化,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不论积累知识还是积累方法,都会发生质的变化,进而升华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都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教师要狠抓积累。

3.主动渗透

渗透学习法实际上是与积累并行的一种方法。人们经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过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背诵无以成知识”。说的正是渗透学习的效果。《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深谙此道。香菱向她请教写诗的方法,她没有给丫头喋喋不休地讲解如何如何去构思,如何如何去推敲,而是先让她熟读古诗,读几百首优秀的古诗。那丫头倒也听话,先从王维的诗读起,将好多好多首古诗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边读边琢磨。后来,香菱竟写出了一首令众人喝彩的诗歌来,看来效果确实不一般,这种方法实质上就是“渗透”。

读书、背诵的过程,就是“渗透”的过程,当然摘记、抄录也是“渗透”。“渗透”实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深入过程,正如水渗入沙漠中一样,会不断的扩散深入,并会不断促使沙漠中的新生物的萌生。可见渗透学习法不仅可以让人积累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让人萌生联想力、想像力、创造力。渗透是一个过程,不仅是积累知识增长才智的过程,更是一个有众多品质、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力争能让学生畅游语文生活的海洋,学习语文,感受生活,教师要狠抓渗透。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9

关键词:主课文;高中英语;语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认识,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讲解,为学生分析课文、提高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全能型”人才提供保障,为实现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一、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英语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应用等几个方面。语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汇和语法等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二)英语语言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垫脚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高楼需要有扎实的根基,英语语言知识就是学习好英语的基础,所以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从而阻碍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化

高中英语在高考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分值,所以很多教师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上课先讲词汇,从发音到拼写,再到其涉及的语法功能。很多教师还会组织学生默写单词,这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就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对单词的拼写和记忆就是靠发音或死记硬背。教师在讲解语法时又不去设计一些语法情景,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真实含义。同时,人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时间是有限的,即使积极地加强巩固,也不可避免会出现遗忘的现象。

(二)部分教师过于忽视英语教材中主课文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主课文会大量运用到一些陌生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词汇表中都会有解释,而且其中也包含着许多语法知识、句型结构和写作结构。但很多老师忽视了这些,不对课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就会导致课文中涉及知识的遗漏。

(三)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第一点中,笔者已经分析到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而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在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占了很大的分值,较多学生都会认为在阅读理解中,词汇量是关键,所以往往忽略了语法和课文结构的学习和分析。

(四)教师在对主课文进行讲解时忽略词汇的多样性

在主课文中,一个词汇涉及的语法和用法可能只有一种,再加上教师思维方式的单一,往往会忽略词汇语法和用法的多样性,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学习到课堂以外的知识。

三、如何利用主课文进行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地反思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和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为高中英语教学服务。

(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词汇和语法,尽量避免学生去死记硬背。

如,在讲解advise一词的用法时,先讲解它的基本用法,当advise作及物动词讲的时候,若后面接的宾语是动词,需要用动名词形式。这样讲学生在记的时候可能会死记硬背“advise后接动词ing”,这样不仅曲解了advise的真实用法,还会对学生造成误解,在这里就需要给学生列举实例,帮助他们记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表示“建议”的词汇还有哪些?最后总结出表示建议的词汇包括suggest,recommend,propose,suppose,command,demand等,教师应提前做好分析,让学生联想记忆,分析各个同义词的具体用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英语词汇的博大精深,很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主课文对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教材中主课文的选择都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课文里包含大量的词汇和语法,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主课文的认识。

提前做好对课文的熟悉和备课准备,在上课过程中如果遇到生僻的词汇要学会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前后句的意思,猜测词汇的意思。这时候就可以设置问题“Youcancombinearticlesbeforeandafterthesentencemeaning,guessthemeaningofthewords.”并找学生回答他们猜测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创造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围绕某一词汇作为核心词汇来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对一段文字的讲解,提炼出核心的语法和词汇,让学生围绕这一语法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其思维逻辑性和创新性。

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文,应该挖掘出其中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的点进行讲解,或者借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教师也应该分析课文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方法,带领学生研究课文的布局和语言表达方式,提炼出文章中比较出色的句子,并且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写生将这些句型或写作方法应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传授精确的语言知识

高中教师首先应该是英语专业出身,具有较高的英语知识素养,对英语词汇的用法和语法知识比较了解,同时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

教师应该定期培训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做到知识的更新换代,更好地提升自己,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同时,对于知识要做到严谨、精确,严禁模棱两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课堂上发散学生思维提供保障。同时要学习一些教育心理学,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并且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措施,还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到创新性教学。

总而言之,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提高高中英语的课堂效率。高中英语教材中主课文中都包含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英文写作结构,教师如果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使用新技术,学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彦.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输入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9):6-7.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篇10

让我们先来分析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往往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教材写作方法的体悟,阅读的目标仅仅是读懂文章内容,而非通过学习某篇文章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多,放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几乎被教师的“满堂灌”或个别学生“满堂说”挤占,大多数学生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少有静心学习的空间。

3.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外在的自我素质的展示,而内在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引领、指导不深入,学生解读文本也是浅尝辄止,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学习的广度。

4.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段仍然未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进入初中还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等着老师去“管”,等着老师去“灌”,学习主动性缺乏。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教学观。

小学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学科的基础,应该承载着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不能仅仅将工作目标定位于教会学生多少生字的任务,教会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评价学生会做几张试卷。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她的内涵从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来解说,可以理解为:(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感受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形成学习后的思考。

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小学高年段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担负以下教学任务:

1.学习语文,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教师不仅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习教材中的课文,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博览群书”,自然学富五车。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精读一些课文,学会朗读、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带领学生略读一些课文,粗知大意,并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读书看报,使他们学会浏览,学会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学会根据需要加工、应用信息。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地读书,批判地读书,欣赏地读书,学习成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他们的学习笔记,可以是教材旁的自学批注,也可以是读书后的读后感、讨论发言。只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有了阅读方法的积淀,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

2.学习语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的目标绝不仅仅在于弄懂几个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应发展他们的思维。比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习表现形式是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想画面,培养再造想象能力,一边思考文字表面意思,一边结合上下文体悟内在的涵义,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凭借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鼓励学会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提出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由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学习语文,教给学生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和表述见闻、表达思想等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应重视指导学生读懂文本,更应重视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并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教学要落实从读悟写,从读学写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生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会终身受益的。因此,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小学高年段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以重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1.自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听讲、复习应做具体要求,并逐渐形成规矩。(1)课前要预习,做到“一看、一查、一问”,即先默读课文一遍,遇到不懂字词会查字典解决,遇到问题先作好准备。(2)课堂上做到认真看、专心听、积极发言、勤于写、敏于思考。(3)课后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写作业的习惯,并要求家长协助监督。

2.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记课堂听课笔记,需要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能照搬板书。为了落实此项习惯,教师在开始阶段要勤检查,勤督促。

3.自评作业的习惯

自觉学习是初中生必需的一项学习品质,从小学就需要培养。高年级教师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作业,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很多教师让孩子准备错题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4.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

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语文学习中鼓励学生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无声的老师”能随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5.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小学阶段应尽早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保证学生有读书的时间与条件。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供的书目,和学生一道设计每学期阅读名著计划。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例如设计导读阅读卡,召开班级读书会,帮助学生形成与书为友的习惯,使他们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

6.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小学语文教师应一以贯之地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要求,作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要敦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重视书写的正确、规范和美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应有行楷的练习训练,教师应耐心指导,敦促练习。

7.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指导学生学会几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定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8.提问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高年段教师在观念上要给学生灌输独立学习的意识,尽力使学生逐步消除依赖心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付出一分辛劳才能有一分收获。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葆有学习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能为小学高年段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提供保驾护航的明灯。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何谓“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阅读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理解词和句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作出评价的能力(评价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

上述能力要依据《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的培养,还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2.多读、多练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练,养成习惯。

多读,一是指课文读的遍数要多,要读正确、流利,读出语感;二是指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读相关篇章,甚至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

多练,指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为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命题,进行练习。

3.整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要少

鼓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整合单元的教学设计,提倡精简环节,采取模块结构,整合问题,会意兼得,体现阅读、思辨、反思的全过程学习。建议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自主设计丰富多彩、创意独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作用在下面几个环节发挥作用:

(1)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2)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3)导向:使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师牵引。

(4)巡视:给足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