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弹性经济学概念十篇弹性经济学概念十篇

弹性经济学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9:56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1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总结经济学中弹性的命名规则及其指标构成规律。通过构建收益要素弹性指标,指出其在教学和生产中的意义;通过构建收益规模弹性,用于定量描述规模收益变化规律和分析判断生产系统当前规模收益变化情况;最后探讨如何构建可以综合反映规模扩大经济效率和定量描述其变化规律的规模经济指标和经济规模弹性指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指标创新边际收益规模收益

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命名和指标构建,是否存在潜规则和有理可循的规律,在长、短期生产理论中能否构建相应弹性指标用以定量描述边际收益和规模收益等变化规律,构建和应用弹性指标以补充或替代边际量,在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中是否存在意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对弹性理论和生产理论乃至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和构成规律

马歇尔教授率先把物理学的弹性概念引入经济学,用于定量描述经济变量两两之间的影响程度及其方向。纵观微观经济学的诸多弹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到以下有关经济学弹性的规则和规律。

经济学中各种弹性遵循的潜规则为:名称模式“YX弹性”,是指因变量Y对自变量X的弹性;其指标计算公式“e=Y变化率/X变化率”,衡量因变量Y对自变量X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例如:“需求收入弹性”或“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因变量需求Qd或供给QS对自变量收入m或价格p的弹性;其衡量指标为ed=(ΔQd/Qd)/(Δm/m)或eS=(ΔQS/QS)/(Δp/p)。(本文常略去点弹性,仅以弧弹性为例)。

大凡经济变量之间,若欲定量揭示和描述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多能因地制宜、如愿以尝。只要能够抽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Yi,X1i)、(Yi,X2i)……,i=1-n”,就可构建因变量Y分别对“X1、X2……”等自变量的弹性概念“YX1弹性、YX2弹性……”,及其衡量指标弧弹性系数“(ΔY/Y)/(ΔX1/X1)、(ΔY/Y)/(ΔX2/X2)……”。若能模拟确定性函数关系式“Y=f(X1,X2,……)”,则还可构建其点弹性指标。换句话说,只要能得到因变量关于某一自变量的边际量,就能得到相应的弹性指标。

总结和认识经济学中弹性理论的构建规则和规律,有利于按此规则和规律建立各种新的和有意义的弹性概念及其指标。

收益要素弹性指标的构建及其意义

边际量是因变量与自变量在绝对变化方面的比值,弹性则是因变量与自变量在相对变化即变化率方面的比值。所以可以认为,弹性以边际量为基础并与边际量相补充,而收益要素弹性则是边际收益的发展和补充。

(一)收益要素弹性指标公式和经济含义

根据弹性的构成规律,可以建立“收益要素弹性”概念及其指标公式,即收益要素弧弹性(eL=(ΔQ/Q)/(ΔL/L)=

(ΔQ/ΔL)/(Q/L)=mQL/aQL)和收益要素点弹性。

收益要素弹性eL是衡量因变量收益Q,对自变量即某种可变要素投入L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指标,它既等于产量变化率(ΔQ/Q)与可变要素投入变化率(ΔL/L)之比值,又等于边际收益mQL与平均收益aQL之比值。因此,若eL>1,说明Q的增长速度大于L的增长速度,则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有利于提高其效率,也说明此时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若eL

(二)收益要素弹性指标的意义

当某些经济现象、关系或规律可以量化时,用量化指标来表达不仅起到相互补充、多维思考的作用,往往还会更为简明、透彻、准确和方便。收益要素弹性指标在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1.定量描述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变化规律。平均收益变化规律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支配。在资本投入K和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可变要素投入L从0开始连续增加到极大,边际收益“ΔQ/ΔL”通常会出现四阶段变化规律,定性地表现为:递增变化顶端变化递减变化负值变化,其中“顶端变化”阶段十分狭窄,常被视为一个最大值点。边际收益的四阶段变化规律,决定了短期平均收益亦存在四阶段变化规律,可定性为递增变化顶端变化递减变化加快递减(李山寨,2010)。平均收益的“顶端变化”也十分狭窄到可视为一个最大值点,但发生得比边际收益的略为滞后一些,即发生在边际收益开始递减到等于平均收益时。

鉴于收益要素弹性指标等于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商,以及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时递增、等于时最大、大于时递减。平均收益的上述定性的四阶段变化规律,可用收益要素弹性定量描述为eL>1eL≈10

2.易于判断是否处于短期生产合理区间。建立收益要素弹性指标,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另一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等变化规律,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易于分析判断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以及具体产品生产系统目前处于何种变化阶段,是否处于短期生产合理区间,是增加或减少可变要素投入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节约生产成本。

短期生产合理区间出现在从平均收益最大到边际收益等于0的范围,也可用收益要素弹性指标确定为从eL等于1递减到等于0的范围内。对于有确定性生产函数的生产系统,只要计算在目前L水平上的收益要素点弹性或弧弹性数值就可判断和决策;对于无确定性生产函数的生产系统,可利用本系统历史资料或借鉴它系统资料,计算在目前L水平上的收益要素弧弹性数值以判断和决策。eL大于1者为平均收益或边际收益递增,宜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小于0者为平均收益加快递减而边际收益为负,应减少投入;介于二者之间的为短期生产合理区间,应综合考虑固定要素投入和两种要素价格比值等因素,以判断适宜增加或减少投入。

规模收益变化规律和收益规模弹性

规模收益的变化规律是支配长期生产诸规律的基本规律,对其正确认识和深刻记忆是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其它长期规律的重要基础;而准确判断生产系统当前规模收益变化情况,则是合理决策生产规模应该扩大或应该缩小的理论依据。构建收益规模弹性有利于深刻认识规模收益变化规律,以及准确判断当前规模收益变化情况。

(一)规模收益变化规律的相对或定性描述

解读现时长期生产理论,规模收益规律是指在既定的“L/K”和技术水平等条件下,规模从0开始连续增加到极大,收益增长率与规模增长率之间的相对大小出现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即:先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收益递增;随后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收益不变;再后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收益递减(高鸿业等,2007)。这种阶段性变化规律还可用规模收益的增减变化定性地表述为:递增变化顶端变化递减变化负值变化,其中“顶端变化”阶段包含先缓慢递增再缓慢递减,因变化得十分缓慢,以致通常称其为“规模收益不变”,“负值变化”是属极端情形,即规模过大使管理混乱、产量减少(李山寨,2010)。

(二)规模收益变化规律的绝对和定量描述

深刻认识“规模收益”概念之后,就可建立以规模为自变量的生产函数,并据以构建“规模收益指标”和“收益规模弹性指标”。规模就是按劳动与资本最优比例组合在一起的“约当要素”投入量X(李山寨,2010);规模收益就是规模X的边际产量,其指标mQX等于ΔQ/ΔX或dQ/dX。于是,收益规模弹性指标ex应等于(ΔQ/Q)/

(ΔX/X)或(dQ/Q)/(dX/X)。

可见,当规模收益递增时,产量增加的比例(ΔQ/Q)大于各种要素增加的比例(ΔX/X),收益规模弹性指标eX大于1;当规模收益不变时,eX等于或约等于1;当规模收益递减时eX小于1;当规模收益负值时,eX小于0。于是,上述规模收益的相对大小或增减变化定性规律,可改用收益规模弹性的绝对大小定量描述为:eX>1eX≈10

(三)收益规模弹性指标的意义

构建收益规模弹性指标具有四方面意义:可从另一角度去观察、认识和描述规模收益变化规律;用一个弹性指标的绝对大小,要比用两种增长率之间的相对大小来表达规模收益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简明、确切;用收益规模弹性指标定量地表述阶段性变化规律,要比用规模收益的增减变化定性地表述阶段性变化规律准确、明了;作为弹性指标的创新实践和弹性理论的补充发展。

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收益规模弹性指标,易于分析判断具体产品生产系统目前处于何种变化阶段,是否该扩大规模或缩小规模,以提高综合要素生产效率和节约生产成本。对于有确定性生产函数的生产系统,很容易得出点弹性或弧弹性公式并据以计算在目前规模X水平上的收益规模弹性数值,易于分析判断和决策。大于1者为规模收益递增,在其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宜扩大规模;小于1者为规模收益递减,若无特殊战略意图适宜缩小规模。对于无确定性生产函数的生产系统,可利用本系统历史资料或借鉴它系统资料分析调整,也容易代入上述弧弹性公式计算在目前规模水平上的收益规模弹性数值,以分析判断和决策。

应该说明,在现时弹性理论中存在产量对某一种具体要素的“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系数”,例如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研究技术进步测定等问题中有“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周方,1995)。它们分别是产量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弹性,而非产量对约当要素即规模的弹性。

构建经济规模弹性等指标的思考

规模收益指标和收益规模弹性指标中的“收益”都特指“产量”,规模收益变化理论还假定企业规模扩大只会影响产量而不产生其它方面的影响,但在现实生产经营中经常随着规模改变,技术水平、要素及产品价格、固定费用和垄断利益等因素会产生变化,由此引起的效率变化在有关决策中都应该考虑进去。这些因素的变化,除了技术因素之外,一般不会影响以“产量”定义“收益”的产出效率变化,但都会影响企业最终要关心的以“经济”定义“收益”的产出效率变化。

鉴于“经济”不同于“产量”,以及构建“收益规模弹性”指标可用以定量描述规模的边际产量变化规律,或计算判断当前生产系统所处的规模收益变化阶段。同时,也可以根据弹性的构成规律,构建“规模经济”指标和“经济规模弹性”指标,以定量比较或定性描述规模扩大对约当要素综合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规律,或计算判断当前生产系统所处的规模经济变化阶段。二者分别是指将规模收益指标和收益规模弹性指标中的产量因子,换成“收入+费用节约”后的经济效率指标及其弹性指标。规模经济指标递增或经济规模弹性指标大于1,就是现时所谓的“规模经济现象”,规模经济指标递减或经济规模弹性指标小于1,就是现时所谓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总之,许多经济变量及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若能用弹性指标加以概括、表达乃至分析、判断和决策,则比用边际量更为定量、简明和有效。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命名和指标构建都有规律可循,据此构建的收益要素弹性、收益规模弹性和经济规模弹性等指标,在教学和生产中都有肯定意义。经济学中的其它方面现象和问题,如何应用弹性指标予以反映和解决,有待大家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山寨.长短期生产中产量变化规律的对偶性探讨[J].商业时代,2010(13)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2

关键词资源消费弹性系数;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速度;节能率;资源消费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3-0114-05

当前在我国倡导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前沿性研究领域。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试图揭示在经济保持增长而又能降低资源消费时,资源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节能率、经济增长速度和资源消费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遏止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任务提供理论支撑。

1资源消费弹性系数

1.1基本定义

弹性是指当变量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动的相对反应程度,弹性值就是两个变量变化率之比。弹性作为一种数量分析方法,与数学中的导数密切相联。例如对于一元函数y=f(x),其导数的意义是:dy[]dx[SX)]=lim[]Δx0Δy[]Δx。则y对自变量x的弧弹性为:e=Δy/y[]Δx/x=Δy[]Δxx[]y;y对自变量x点的弹性为:e=lim[]Δx0Δy/y[]Δx/x=x[]ydy[]dx。由于弹性概念揭示了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可在相关分析中分析期间动态变化的规律性,因此弹性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常用的价格弹性、投资弹性、收入弹性、税收弹性、电力消费弹性、能源消费弹性等。

根据弹性定义的基本理念,其本文提出资源弹性的概念,其基本定义为资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这里资源弹性系数是研究资源消费与宏观经济发展指标(通常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关系的数值。利用弧弹性的概念(以下简称弹性),公式表达如下:

e=ΔR/RΔY/Y=αβ=ΔRΔY×YR(1)

其中:e为资源消费弹性系数;α为资源消费增长率;β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R为资源消费量;ΔR为资源消费增量;Y为国内生产总值;ΔY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对于资源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这里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

Rt=R0(1+α)t-t0(2)

Yt=Y0(1+β)t-t0(3)

其中:Rt和R0为t年与t0年的资源消费量;Yt和Y0为t年与t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α为t0~t年的资源消费年均增长率;β为t0~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由(2)式和(3)式,可计算:

α=(RtR0)1t-t0-1(4)

β=(YtY0)1t-t0-1(5)

1.2资源生产率

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率概念是指资源利用效率,即生产过程中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效率,资源生产率可以用当年的国民经济总产出与自然资源的投入来计算自然资源生产率。本文认为可以用国民经济总产出(GDp)与当年的生态足迹来计算资源生产率,因为生态足迹是一种很好的自然资源使用的度量指标。计算公式为:

Rp=YR(6)

根据公式(2)(3),类似的有:

Rpt=Rp0(1+δ)t-t0

δ=(RptRp0)1t-t0-1

甚至我们还可以定义资源的边际产出:

mpr=ΔY[]ΔR其中:Rpt和Rp0表示t年与t0年的资源生产率;δ为t0~t年的资源生产率年均增长率;Rp为资源生产率,mpr是资源的边际产出;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R是基于生态足迹的自然资源要素投入;ΔR为资源消费增量,ΔY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量。孟维华等:资源消费弹性系数与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2008年第3期因此,在定义了资源生产率和资源边际产出之后,就可以把资源消费弹性系数写成资源生产率和资源边际产出的函数表达式。即:

e=ΔRΔY×YR=ΔRΔY×Rp=Rpmpr(7)

即资源消费弹性系数不仅与资源生产率成正比,而且和资源的边际产出成反比。由此可见,资源生产率是关系到资源消费弹性系数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它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

2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降低资源消费的关系

2.1资源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费总量增长率

的关系由公式(2)(3)可得出下面的推导:

Rt=R0(1+α)t-t0=Y0Rp0(1+α)t-t0(8)

Rt=YtRpt=Y0Rpt(1+β)t-t0(9)

可得出:

RptRp0=(1+β)t-t0(1+α)t-t0=(1+β1+α)t-t0=(1-δ)t-t0(10)

δ=1+β1+α-1=β-α1+α(11)

RptRp0表示t年与t0年的资源生产率的比值,它等于此期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值与资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值之比。δ为资源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β与资源消费增长率α之差跟(1+α)的比值。因此可以说,资源生产率的增长率与资源消费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可以借助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资源利用的效率。根据公式(11)可知资源生产率与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存在3种可能:

(1)β>α,δ>0;即资源生产率逐年增大,表明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的,也说明社会发展是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β<α,δ<0;即资源生产率逐年变小,表明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是降低的,说明社会发展不是可持续的。

(3)β=α,δ=0;即资源生产率恒定,表明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持不变,此时经济系统可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起点。

2.2资源生产率与降低资源消费的关系

为简化分析,假定t-t0=1,那么由公式(11)得:

(1+α)Rpt=(1+β)Rpt-1

α=(1+β)Rpt-1Rpt-1

假设:资源的消费总量下降,即α<0,则有:

(1+β)Rpt-1Rpt-1<0,又因为Rp大于0,因此可推导出:

RptRpt-1>1+β(12)

公式(12)表明,若当年与上一年的资源生产率之比RptRpt-1大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β)倍数时,则会在保持经济以β增长率增长的同时可以减少资源消费,即资源消费负增长也就是资源消费弹性小于0。又因为RptRpt-1=1+β1+α,所以在经济增长速度β值一定时,Rpt/Rpt-1值越大则α值越小,即资源消费降低的越多。

2.3经济增长速度与降低资源消费的关系

基于资源消费总量下降的假设下,(12)式还可以写作:β<Rpt-Rpt-1Rpt-1;设ΔRp=Rpt-Rpt-1,则有:

β<ΔRpRpt-1(13)

这样可以进一步反映出资源生产率变化情况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资源消费量增减趋势的影响。ΔRp越大说明资源生产率的变化程度越大,当ΔRp与t-1年资源生产率的比值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时,资源消费量才会出现负增长。

3资源生产率增长率、节能率和资源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

3.1资源生产率增长率和节能率的关系

节能率的定义是指经济系统产值能耗的年均相对降低速率,则从初始时间t0年到t年的年均节能率γ满足:

γ=1-(DtD0)1t-t0(14)

其中:D=R/Y,为能耗系数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资源(能源)量。Dt和D0为t年与t0年的能耗系数。

因为能耗系数D=R/Y,而资源生产率Rp=Y/R,因此有D=1/Rp。(14)式也可写成:

RptRp0=1(1-γ)t-t0(15)

根据公式(10)和(15)可知,δ=γ1-γ或γ=δ1+δ(16)

公式(16)表明节能率和资源生产率增长率成正比关系。即资源生产率增加意味着节能,资源生产率降低代表能源浪费。存在以下的关系:

(1)当γ>0时,δ>0;资源生产率增加,经济系统处于节能型经济发展阶段。

(2)当γ=0时,δ=0;资源生产率不变,经济系统既不节约资源也不浪费资源。

(3)当γ<0时,δ<0;资源生产率下降,经济系统的节能效果较差。

3.2资源生产率增长率、节能率与资源消费弹性的关系

资源弹性系数:

e=(Rt-R0)/R0(Yt-Y0)/Y0=(YtY0×Rp0Rpt-1)/(YtY0-1)

=(1+β)t-t0/(1+δ)t-t0-1(1+β)t-t0-1

假设t-t0=1,则上式可写为:e=(1+β)/(1+δ)-1β=1-δ/β1+δ(17)

由公式(17)可以得出资源生产率增长率δ和资源消费弹性系数е之间的关系:

上式说明只有当节能率γ大于β1+β时,资源消费量可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4实证分析

以上分析说明,资源生产率Rp、节能率γ、经济增长速度β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出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降低资源的消费。对此,我们可以1978-2003年数据进行检验。

(1)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速度与降低资源消费的关系,RptRpt-1>1+β或ΔRpRpt-1>β。

由表2可知,1981、1999年的资源生产率之比RptRpt-1要大于1+β或ΔRpRpt-1大于β的数值,因此符合资源消费负增长的条件。再由表1可知,以生态足迹表示的资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率在这两个年份确实为负值,从而验证了资源生产率与降低资源消费之间的关系。

(2)节能率、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消费的关系,γ>β1+β。

表2显示1981、1999年的节能率γ大于β1+β的数值,因此符合资源消费负增长的条件。再由表1可知,以生态足迹表示的资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率在这两个年份确实为负值,从而验证了节能率、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消费之间的关系。

5结论

(1)遵照弹性定义的资源消费弹性概念是一个分析资源消费变化的有用指标。进而又在资源生产率和资源的边际产出与资源消费弹性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为用资源生产率来判断资源消费增量变化提供了依据。即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RptRpt-1>1+β或ΔRpRpt-1>β的关系时,可以降低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费。

(2)δ=γ1-γ,即节能率γ和资源生产率的增长率δ成正比关系。即资源生产率增加意味着节能,资源生产率降低代表能源浪费。

(3)当节能率γ和经济增长速度β之间存在γ>β1+β关系时,资源消费将负增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00,2:38~43.[ShiDan.ChangesinStructuremostlyimpactpowerConsumptioninourCountry[J].Chinaindustrialeconomy,2000,2:38~43.]

[2]隗斌贤.弹性统计及其应用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6,15(2):28~34.[KuiBinxian.elasticStatisticalanalysisanditsappliedResearch[J].applicationofStatisticsandmanagement,1996,15(2):28~34.]

[3]戴建国.节能效果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分析[J].中国能源,1996,10:23~25.[DaiJianguo.theanalysisofimpactontheelasticityRatioofenergyConsumptionForenergySaving[J].energyofChina,1996,10:23~25.]

[4]陈书通,耿志成,董路影.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J].中国能源,1996,12:24~30.[ChenShutong,GengZhicheng,DongLuying.energyinourCountryandeconomicGrowthFromtheBeginning90's[J].energyofChina,1996,12:24~30.]

[5]张宗成,周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4:41~46.[ZhangZongcheng,Zhoumeng.theanalysisonRelationshipBetweentheChinaeconomicGrowthandenergyConsumptionabnormality[J].ShanghaieconomicReview,2004,4:41~46.]

[6]杨敏英.解析负值的能源弹性系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55~58.[Yangminying.theanalysisontheminuselasticityRatioofenergy[J].Quantitativeandtechnicaeconomics,2003,4:55~58.]

[7]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究,2002,9:49~57.[ShiDan.theimprovementofenergyConsumptionefficiencyinChina'seconomicGrowth[J].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02,9:49~57.]

[8]诸大建,臧漫丹,朱远.C模式: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J].,2005,15(6):8~12.[ZhuDajian,Zangmandan,ZhuYuan.modelC:theStrategicChoiceforChina'sCirculareconomicDevelopment[J].Chinapopulation,Resoursesandenvironment,2005,15(6):8~12.]

elasticityRatioofResourceConsumptionandReducingthe

ResourceConsumptionineconomicGrowth

menGweihua1ZHUDajian1ZHoUXinhong2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2.SchoolofSocialDevelopmentandpublicpolicy,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3

我们就从这小小的优惠券开始吧。你是否留意。几乎所有的优惠券都是减价的优惠券,你会说,只有傻子才会搞涨价券。但别笑,后面你会发现真的有过涨价券,我们也的确被当过傻子。

对于我这样不富裕的人,对待货币的态度比较谨慎,虽然不是“一分钱当两分钱花”,但能省的地方还是要省的。经济学家用“需求弹性”这个词把我这样的和那些大手大脚的人区分了开来,我是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价格降了,我就会考虑买,或者多买点儿,我愿意打印出来肯德基的优惠券拿着去吃一顿早餐,而比较有钱的顾客往往就不愿费力到处找优惠券了,想吃就直接去吃好了,经济学家因此称他们需求弹性相对较小。

“需求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可以说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是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马歇尔将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名字改为“经济学”,使它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昭示着经济学已经成为了像物理学、数学或其他精确的知识体系一样的正式科学。并且,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按照马歇尔的解释,当价格下跌或上升时,商品需求数量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需求变化程度比价格变动小,就是需求弹性小;反之则需求弹性大,如两者相等,则需求弹性均匀。换句话说。所谓需求弹性,就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小。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价格变化时需求量随之变化的程度。

经济学家总结出这样的简单规律:当供给不变。价格就取决于需求,取决于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当供给增加的时候,价格就会下降,而供给减少时价格就会上升。

关于弹性,马歇尔还讲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辆汽车中第四个轮胎要比前3个的效果大得多。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4

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社会生产、交换和分配及消费等四个阶段进行的组织、指挥和协调等职能的总和。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产品的生产分配都有明显的市场特征,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下进行有效的配置;而不受市场控制的经济形式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进行有效的监控,采取必要的行政法规,对最不公正的交易方式和经济行为进行打击,从而稳定市场经济,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微积分中的弹性分析就是在运用了导数、边际量、边际函数等进行市场经济行为的相关分析,运用供求远离、价格均衡等原理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企业市场决策。因此,弹性分析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如何有效利用弹性分析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要清楚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及特征。

一、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影响特征

经济管理中运用的弹性分析,主要是指两个经济变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相互影响。具体来说,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y=f(x)时,y是因变量经济变量,x是自变量经济变量。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弹性函数值,刊出自变量经济变量x的变化情况,因变量经济变量y变化。在数学概念中,弹性分析主要是数值间的相对变化率,同样用函数关系y=f(x)表示,即变量y随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经济管理学的原理,弹性分析有效的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经济问题进行公式化的管理,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得出精准的结论。弹性分析的经济管理方式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学,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利用弹性分析的管理方式,简便易行、计算方便、应用方式灵活,有利于企业管理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在对微积分概念和导数概念的了解前提下,进行简要的四则运算是弹性分析的主要表现形式,及能作为独立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管理进行科学预算,也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对经济管理问题的概貌提供初步诊断,有效指导企业管理者进行具体的工作,有利于企业节省开支、提高利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促进企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相应的,弹性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分析问题上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仅仅依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评估,忽略了其他可能存在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具有过于理想化的特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计算的结论进行适当的修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地提升。

二、弹性分析的基本分析形式及影响

弹性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弹性、供给弹性、能源弹性和税收弹性四种表现形式。

第一,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在稳定的价格条件下,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来确定的商品量。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由不同的要素决定,其中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预期价格和收入水平等都是其中的影响因素。另外,商品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因素。

第二,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作为经济学中弹性概念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供给价格弹性等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来说,增加产量的投资费用与供给弹性成反比,因此,在较短的时期,厂商在固定的厂房设备下增加产量,由于供给量的变动有限,供给弹性就相对较小。而在长期内,能够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产量,供给弹性增大。因此供给弹性根据供给曲线,价格和数量是同向变化的,反映了要想吸引供应商提供更大的销售量就要出更高的价格。

第三,能源弹性。

能源消费弹性,作为新经济时代的弹性要素,反映的是能源的增长速度与企业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样的,企业的能源弹性值与企业的经济增长能源需求量成反比。能源的弹性值接近1,表示能耗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经济增长比较稳定;一般来说,企业的弹性值小于1是比较理想的状态,通过科技的进步、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上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化,可以达到此种理想状态。

第四,税收弹性。

企业中的税收弹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外部环境上,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企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税收弹性是指,税收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弹性指标,“税收的GDp弹性,即在现行的税率和税法下,税收收入(t)变动的百分比对国民收入(Y)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e=(t/t)/(Y/Y)。”

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以上四种经济要素弹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弹性需求的应用范围是最为广泛的。以下,笔者主要针对经济学中的弹性需求理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进行分析。

三、需求弹性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需求弹性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影响作用主要突出在商品定价、产品开发和企业竞争三个方面。

首先,弹性需求在商品定价中的作用和影响。

需求弹性对于商品的定价影响是直接反映企业经济管理效益的重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有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和销量的变化速度大与价格的变化速度,这时候,企业只要通过调整商品价格,就能较大的提高产品的销量,促进企业增收。同时,可以通过商品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商品的定价,定价的高度对商品的市场销售和企业经营业绩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其中有替代品或互补品,那么在制定价格时,要考虑替代品或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其一种产品而言,降低价格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其互补品销售量会因此迅速扩大,导致企业总的利润增加,这样的降价还是值得的。”但是,也有替代品和互补品出现在不同企业生产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又有所不同:第一,当与企业商品存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价格下调,需要进行适当的价格提升,因为需求弹性的影响,导致对本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所以提升就价格或维持原样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第二,当存在替代关系商品的价格上调时,同样需要相应提升价格或者维持原价,通过需求弹性的影响,维持原价可以吸引替代商品的购买者,在提价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还能吸引新的购买者;第三,当替代商品的价格下调时,需要进行本产品的同步下调,可以避免因需求量减少而带来的市场丧失;第四,互补商品的价格上调时,需要进行本产品的相应下调,通过弹性需求的影响,“由于互补商品提价将会使其需求量下降,从而对本商品的需求量也会下降,所以适当降价的做法也是为了阻止需求量的下滑。”

其次,弹性需求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和影响。

产品的开发是靠市场的驱动,由市场的需求量来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但是高成本的产品开发单纯的依赖市场的驱动难以为企业创造理想的收益。但是利用需求弹性的来控制企业产品的开发将会有较好的企业效益。一般而言,收入弹性较大的高档产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加需求量会相应的提升,因此,在国民收入增加的前提下,企业需要积极的开发弹性值较大的商品;而当国民经济下降的时候,就需要较少的开发弹性系数大的商品,减少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合理的产品开发策略应该是:从事高利润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与一定比例的低档品或高档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行有机结合。

最后,弹性需求对企业竞争的作用和影响。

需求交叉弹性理论表明:当一家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时会导致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销售量的增加,反之一家企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时会导致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销量的减少。因此,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要凸显本企业产品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5

第一章:导言

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并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要求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

二、经济学的定义: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二、实证分析方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均衡价格形成的一系列相关概念;需求与供给、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供求规律、弹性,充分理解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了解均衡价格、弹性在现实经济中运用的一般原理等内容。

第一节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定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二、供给:定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第二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二、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三、均衡价格的运用: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第三节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分类

三、蛛网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如何达到效用化实现消费者均衡的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及消费者均衡决定。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

一、欲望与效用

二、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

三、消费者均衡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定义、特征

二、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生产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化和产品化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规模经济的含义;短期成本的变动;并要求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说明产量化的条件和规模,既生产要素的组合;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及机会成本概念。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函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

三、规模经济

第二节成本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及各短期成本变动的特征、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收益:总收益、边际收益

三、利润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等成本线、等产量线

二、组合的确定:等成本线切于等产量线

第四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含义

二、机会成本含义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是要求理解和掌握在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垒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广方是如何进行化产量、价格决策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二、完全竞争下的收益规律

三、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含义

二、完全垄断下的收益规律

三、完全垄断下的厂商均衡

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垄断竞争下的均衡

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

二、寡头理论

三、四种市场结构的比较与总结

第六章分配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理解西方社会的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侧重掌握工资的决定以及洛伦斯曲线和基层系数的含义。

第一节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

一、边际生产力

二、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和利息

第二节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二、工资理论

三、利息理论

四、地租理论

五、利润理论

第三节洛伦斯曲线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洛伦斯曲线的运用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国民经济各种流量模型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具体含义、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分法:支出法、收人法、部门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关系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

二、对国民收入核算中缺陷的纠正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通过本章的教学,围绕着总供给=总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

第一节储蓄、消费和投资

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二、消费函数

三、储蓄函数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的模型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般化

一、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九章国民收入的变动

通过本章的教学,围绕着总供给=总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要求掌握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节

一、国民收入的变动

二、国民收入的调节

第二节乘数理论

一、乘数的概念

二、乘数的公式

第十章国民收入与就业量的决定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了解传统就业理论和凯恩斯就业理论,掌握凯恩斯对失业存在的解释、iS-Lm模型。

第一节传统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萨伊定律

二、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三、工资的决定与工人的充分就业

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一、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

二、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三、失业的存在及其根源:边际消费倾向、灵活偏好、资本边际效率

第三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iS曲线:含义、方程、曲线的移动

二、Lm曲线:含义、方程、曲线的移动

三、iS-Lm分析: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同时均衡:四个区域中点的含义

四、iS-Lm分析的意义

第十一章经济周期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理解国民收入波动的因素,并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分类,了解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乘数-加速原理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学生自学要求: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三、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纯货币理论、投资过渡理论、消费不足理论、心理理论、创新理论、太阳黑子理论

第二节乘数与加速原理相结合的理论

一、加速原理

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结合

第十二章经济增长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动因、源泉、以及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等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概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二、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一、基本公式

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经济中短期波动的原因

四、经济中长期波动的原因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索的分析

三、关于增长极限理论的简介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政府宏观经济制定的背景和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掌握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和运用以及供给管理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况:目标、需求管理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需求管理

第二节宏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

二、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银行制度、货币乘数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改变准备率、其他措施

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一、相机抉择

二、菲利蒲斯曲线及其运用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满分150分。

三、参阅教材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6

小微企业由字面理解,即为小型或微型的企业,有员工少、资本少等特点。然而,小微企业虽小,在我国的数目却众多,且占据着国民经济与社会双向发展的重要位置,一定程度上小微企业的发展程度是与社会发展是正向关系的。从当今形势来看,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或是由于成本的提高,或是由于销售额的减少等问题,其资金处于紧张状态,其严重的形势甚至可与金融危机时期相提并论。小微企业同时有诸多优势,正由于其对创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其在我国所处的重要地位,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治理势在必行,而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财务弹性。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1.小微企业的概念

所谓小微企业,即小型或微型的企业,多为个体工商户类型。关于小微企业的划分,国际上普遍以人数或资产来决定,而世界各地有普遍差异,因而划分的角度酌情而定。我国对小微企业的划分历史不长,可追溯到2011年7月,当时中小企业初次被根据企业收入、资产与员工,并与各行业情况相结合,而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具体可参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企业概念是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所发出的,其发出为政府对中小企业管理政策的制定与中小企业的扶持提供便利条件。

2.小微企业的特点

我国有无数的企业,涉及的领域各行各业,而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小微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小微企业在我国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95%以上。小微企业存在于各行各业,其共同特点为较小的规模与较为单一的工作,且其市场份额不大,常常伴随地域特色。小微企业虽数量众多,然而其生命周期普遍较短,据相关数据显示,有约55%的小微企业能生存5年左右,而有约25%的小微企业更像昙花一现,仅能存在2年以内。小微企业之所以生命期短是因为其与大型企业相比的落差所致,小微企业不仅员工数量小,而且经济利益低,资金周转难达标准,生产不够稳定,工作不够系统,因而难以长久利于众多企业之中。

二、财务弹性的概念与提升

1.财务弹性的概念

弹性,即适应性,因此财务弹性也就是指财务适应性,对于财务弹性的概念,各国之间甚至是各国内部之间均有不同界定。就美国而言,对财务弹性的概念大概分别定义为两种,其中美国会计师协会认为财务弹性是一种能力,以通过行动避免对预期资源的超额的或者是预期内的现金支付等行为。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却对此有不同看法,他们将财务弹性的范围划分的更下,认为财务弹性的能力是只针对预期外的,而不包括预期之内的支付。我国对财务弹性的概念理解更类似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财务弹性是企业在变换的经济环境中,对预期外的现金投入与资金投资把握的能力。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之中,不仅包括预期内的支出,即某特定时间内的特定花销,这些都是有准备的。而同时,企业所处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其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或是新的商机,或是生意上的意外,都有数目不小且预期之外的经济花销。发展中的预期之内的或预期之外的花销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部分企业尚无能力处理好其中的变故,使自己的发展处于不利位置。而这种对偶发事件应对的能力,即财务弹性。

2.财务弹性的衡量标准

财务弹性大体上是企业对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而这个范围毕竟过于广泛,将财务弹性具体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项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净利润对股利的支付能力,二者的比率与企业该方面的能力成正比关系。

(2)资本购置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资本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支出即企业对上述资产的支出,这一指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经营中的净利润的维持与拓展的能力。

(3)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出+投资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比率即企业通过净利润来对筹资或投资的支出的能力。

(4)再投资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长期证券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

再投资现金比率,是企业再投资能力的标杆,比率的大小与现金的多少成正比关系,比率越大表示企业该方面的能力越好。

通过以上四项指标,我们发现经营现金净流量出现的次数较多,这表示现金在财务弹性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的多少并非与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成正比,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管理方式相比,收付实现制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三、电子制造业角度看财务弹性对小微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1.设计试验

(1)已赚资本与总资本比例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从企业的运营中获得足够的投资资金是较为不易的,因为由此带来的将是持续的外部资金需求。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有部分已经赚取一定资本,而所赚资本仅占总资本较小部分的企业,为告别资金匮乏的尴尬境地,所希望的是进入自金融合阶段,因而财务弹性需求对此而言较为重要。

(2)库存现金

小微企业内部资金不足,有很大的财务局限性,并且日后的投资发展不稳定,因而其现金边际价值是十分高的,库存现金的成本与收益最好能保持平衡。经研究显示,具有更多现金的企业往往同时有更多的成长机会和风险性现金流与介入有限资本市场的机会。然而,库存现金多的同时意味着有较高的成本,这是企业即使在投资机会很少的时候也要承担的。

(3)现金流价值比值

在此,现金流是指经营性现金流,价值是指资产市场的价值,而二者之间的比值即现金流价值比值。现金流的控制程度与小微企业的成长有一定关系,伴随较多投资及hi的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价值比可能较低,然而尽管其经营现金流未必足够,而其成长发展的机会却是有的,小微企业可通过对现金流的合理控制进而提升财务弹性而获得成长。

(4)经营规模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而言,小微企业的优势是成长机会较多,而其弱势是可用资金不够充足,且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更多局限。为能弥补小微企业在精英规模与多元化经营中的弱势,以更好的处理在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偶发事件,而财务弹性是以上弱势的加分点,因此小微企业对财务弹性更为重视。

2.试验的结果

(1)已赚资本与总资本比与资本结构

电子制造业领域中,与已赚资本为负的企业相比,已赚资本为正的企业所具有的账面杠杆比例更低,而市场价值杠杆比例更高。债务投资资本比率成为评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标杆,企业的平均长期债务比率在企业的已赚资本为正值的时候达到最高,而已赚资本较多或较少的企业基本都不经常使用债务。

(2)库存现金和资本结构

大型企业在通过对内部资金的大幅利用而支付大额红利的时候获得的杠杆水平较低,而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恰恰相反,其在外股利用的时候杠杆水平较低。数据显示,电子制造业领域中已赚资本较大或较小代表其债务下降,与之相比,具有中等已赚资本的企业数量较少。同时,与在较低的十分位数位置的企业相比,在较高的十分位数位置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多的持有现金。

(3)现金流价值比与资本结构

相关试验显示,电子制造业领域中已赚资本在零之下的小微企业收到零或以下更低的运营现金流的冲击。在相似规模的企业中,已赚资本较多为负的企业具有的现金往往比已赚资本较多为正的企业要多,这是为了使财务弹性得到保持。在此分析中,若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价值比较高,其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就相应的少,反之,小微企业会以发放更多股权的方式替放债务。

(4)经营规模与资本结构

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电子制造业领域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其资本结构的比例间的关系基本为正向的,且当其处于正负现金流的投资震荡的时候预留债务的能力是不够的,因而对比大型企业来讲,小微企业对零债务的利用更多。同时,有较不显著的倒U型联系发生在经营规模与杠杆比率中。

3.资本结构的综合分析

为资本结构指标分层统计结构。数据显示,对正负已赚资本的小微企业进行比较,发现已赚资本为正的企业所支付的红利较多、杠杆的使用也较多,而股权的发行却较少少。反之,股权的发行已逐渐成为已赚资本为负的小微企业进行资本驱动的方式,借以此而使现金增加。与发行股权同时,已赚资本为负的小微企业也较少发行债务,甚至部分企业会通过发行股权的时候对债务水平降低。在收入为负向与增长机会为正向的动荡之中,企业使用财务弹性的途径通常通过对债务的保持而实现。然而,债务发行并不是已赚资本为负的小微企业的账面杠杆比率高的原因,而较高的已赚负向资本可能为其原因。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弹性

一、引言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与客运量之间具有弹性关系,即票价的提高会造成客运量的减少,票价下降会引起客运量的增加。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时既要考虑到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公益性又要考虑到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客运量的大小可以从不同层面反应这两种效应,客运量大、票价低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益性更强;而运营企业的效益同票价与客运量之间的弹性大小有关,富有弹性时提高票价会引起客运量的大幅下降,运营企业收入减少,缺乏弹性时提高票价对客运量的影响不大,运营企业收入增加。

二、弹性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概述

(一)弹性的概念

弹性的概念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以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具体地说,弹性就是一个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他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弹性系数=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f(X),则弹性的一般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e表示弹性系数;、分别表示变量X、Y的变动量。表示当自变量变化X变化百分之一时,因变量Y变化百分之几。

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弹性系数e还可以表示为:

(二)弹性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票价的变动会对客流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弹性分析来反应票价变动与客运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式中Q表示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p表示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当1时,表示客流量的变动率大于票价的变动率,称为富有弹性;1时,表示客流量的变动率小于票价的变动率,称为缺乏弹性;=1时,是一种巧合的情况,表示客流量和票价的变动率正好相等,称为单位弹性;=0时,表示无论票价如何变化,客流量的变化量总是0,称为完全无弹性;=时,表示相对于无穷小的票价变动率,客流量的变动率是无穷大的,称为完全弹性。

三、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曾进行多项有关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票价弹性研究。其中大多集中研究欧洲国家的公共汽车票价弹性,甚少研究轨道交通票价弹性。表3.1显示世界各地的典型票价弹性值。

表3.1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的票价弹性

资料来源: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弹性研究.蒋伟林(2006)

蒋伟林(2006)使用香港2004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人口统计数据和社会经济状况,对香港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弹性的假设性研究,透过提高或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票价进行敏感度测试,得出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模拟结果如表3.2所示:

表3.2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模拟结果

资料来源: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弹性研究

但是,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在平常工作日每天载客人次超过200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只能将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弹性的研究作为参考,而不能完全照搬到国内。

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弹性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第一座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始建于1965年,截止到2010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336公里。同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发展至今由0.1元到现在的2元经过数次票价的调整。

为了排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的影响,我们只选取票价发生变化的年份来分析票价的变动对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的影响,认为对城市轨道交通造成影响的其他因素均未发生变化,以此为依据来分析票价与客运量之间的弹性,数据如表4.1所示:

表4.1票价变动年份所对应的数据

数据来源:《2011年北京市统计年鉴》

根据弹性系数公式,1990年到1991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由0.3元变为0.5元时,票价与客运量之间的弹性系数:

=-0.058

其中表示1990年到1991年票价变动引起的客运量的弹性系数;表示1990年到1991年客运量变动值;表示1990年到1991年票价变动值;分别代表1990年、1991年票价值;分别代表1990年、1991年客运量。

同理,1995到1996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由0.5元变为2元时,由以上公式得出票价与客运量

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190;1999到2000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由2元变为3元时,票价与客运量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259;2007到2008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由3元变为2元时,票价与客运量之间的弹性系数为-1.501。

五、结论

对各弹性系数取绝对值可知,=0.058、=0.190、=0.259、=1.501,除大于1为富有弹性外,其它三个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1为缺乏弹性。但是,由于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国际盛会对北京市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禁驾私家车到奥运场馆看比赛、场馆周边不设定私家车停车场、小汽车单双号限行、凭奥运门票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等一系列的交通管制政策使北京市公共交通的客运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2007年到2008年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与客运量之间富有弹性由特殊原因所导致。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与客运量之间是缺乏弹性的,即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变动不会引起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大幅的变动。

参考文献:

[1]谢地.政府规制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义华.重庆市轻轨票价理论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136-138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蒋伟林.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弹性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1:10-15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8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90

[摘要]BopppS教学模式是加拿大诸多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广泛采用了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课程教学的研究却并不多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和分析了BopppS教学模式在微观经济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http://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学问,主要研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经济个体单位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是“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般高校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其他后续课程,比如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等课程的学习。而作为一门理论课,微观经济学又具有抽象性,系统性,思维性和对数学分析工具的依赖性。因为这些特点部分学生觉得经济学晦涩难懂,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学习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经济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2014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市教学委员会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举办的“teachinginenglish”的教师培训。在这次培训中,笔者不仅提高了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水平,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BopppS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是加拿大诸多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广泛采用了一种教学模式。目前,该教学模式已被引入国内,并用于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但是,将该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针对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和分析了BopppS教学模式在微观经济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内容繁多,课时有限

据笔者了解,除了经济学专业以外,大多数经管类专业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微观经济学,一般是3学分,48课时。以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经典教材—人大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为例,课程内容包括十二章,每一章一般包括6到9个小节。48个课时内,讲解和学习将近96节的内容,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课程难度较大

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这些理论联系紧密,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假设,难以理解。而且,微观经济学还包括许多新的概念,例如,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等。这些概念既有区别又联系,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将其区分。再者,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大多借助抽象的数理分析和图形分析。而这些正是大多数经管类学生最不擅长的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数学分析工具,而且还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中的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做到经济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这也难怪学生会抱怨经济学比高等数学更难。

1.3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微观经济学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首先,由于课时有限,为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大多数教师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则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会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运用于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死记硬背,而无暇思考这些理论知识如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2.BopppS教学模式简介

BopppS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依据人类认知的过程和层次,将教学的过程划分为六个部分。BopppS代表了这六部分的英文首字母:B—Bridge-in(导言),o-objective(目标)、p-pretest(前测)、p-participation(参与式学习)、p—post-test(后测)、S-Summary(总结)。六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但连贯起来则构成有效的、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管是45分钟的常规堂课还是15分钟的微课堂,都必须包括这六个要素。表1给出各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3.BopppS教学模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涵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一个完整框架,使教学安排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本文以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第6节需求弹性为例来具体谈谈,如何以BopppS教学模式为基础来安排教学活动。

3.1以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为引入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学问,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相对较为容易的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案例。机械出版社出版的格伦?哈伯德的经济学教材每章以生活中的经济学开篇。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是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以弹性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以视频或者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商场喜欢打折促销?打折促销是否一定会提高商场的销售收入?”这样的问题不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也具备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理论知识来解释。总之,引入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3.2明确教学目标

如前文所讲,教学目标应包括四种要素,符合Smart原则。在弹性这一节,教学目标设定为: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定义需求价格弹性,计算需求价格点弹性和弧弹性,理清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并能够对相关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显而易见,这个教学目标包括了谁、在什么条件下、所学内容及学到什么程度四个要素。但这并不是设定教学目标的难点,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可测。比如“掌握需求价格点弹性”,这个教学目标就并不可测,学生可能并不理解,什么叫掌握了这一概念。但“能够计算”就较易定量评估。

3.3课前评估

在学习需求价格弹性之前,学生需要了解需求定理和弹性的一般概念。在课堂讲授之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知晓这些内容。如果学生已了解,则可以进行下一步;但如果学生并不了解这些内容,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学生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打好基础。

3.4组织安排课堂活动—参与式学习

BopppS式教学模式强调参与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去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互动方法,但这种方法在课堂实践中很难实施。既使教师主动向学生征询是否有问题,也未必能够得到学生的回应。其实,并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如果真有问题,他们宁愿去问旁边的同学。这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中的面子问题,遇到问题,中国人宁愿向周围朋友打听也不愿意向权威专家提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主动发言,则是参与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就微观经济学而言,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学习的真正动机,在引入部分尽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北美课堂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拼图学习(JaGSawS)。这种方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自学课程内容的不同部分,然后在课堂上,向所有学生讲解自己小组学到的内容,就像玩拼图游戏,当所有小组都讲完了,学生们就学到了所有的内容。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可能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因为学生更倾向于对同学讲解的内容产生质疑和挑战。

3.5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后测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围绕教学目标,可以制定规范的检测内容,也可以通过提问或案例分析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弹性这一节,在后测部分,笔者准备了两个案例分析。一个是对谷贱伤农的分析,一个是禁毒和反毒品教育两种方式对毒品交易的影响。这两个案例分析可以有效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否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另外,后测也可以采取教学反馈的方式,比如在加拿大培训时,教师要求学生每节课后通过e-class写教学反馈。

3.6总结教学内容

参与式学习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可能使学生偏离学习目标,不能很好的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在最后阶段,教师重申学习目标,总结学习内容,反馈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式可以有助于解决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按照BopppS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将会有意识的去考虑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问题。在引入部分尽量去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BopppS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专注于学习目标,并努力达到学习目标。而且,BopppS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掌握内容繁杂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并做到学有所得。总之BopppS教学模式不仅对教学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也为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有效保障。

http://

参考文献

[1]宋荣.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阀门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4).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9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水科院关于安徽省抗旱规划工程进行的调研和资料汇总,即《安徽省抗旱规划工程部分汇总表》。使用了其中部分指标1990~2007年间全省合计的数据,其中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农村人口、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受旱面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因旱粮食损失量、因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抗旱投入资金(中央、地方、群众)、抗旱效益(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减少粮食损失)等。

2安徽省农村抗旱效益实证分析

2.1模型构建

生产函数描述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提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主要研究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模型形式如下:Y=aKaLbm(1)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理论,进行抗旱投入效益分析。由于研究的是抗旱效益,因此对生产函数进行了改动。设定抗旱投入资金K及抗旱投入劳动力L1的产出为减少农业经济损失Q。其中在抗旱投入劳动力L1中引入了旱灾因子———旱灾强度指数id,因此,农村抗旱投入劳动力L1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L1=id*L(2)其中,L为安徽省农村人口数。构建引入旱灾因子id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如下:Q=aKaL1bm(3)其中,Q表示抗旱投入减少的农业经济损失,a为综合技术水平,K表示抗旱投入资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的总和),L1表示抗旱投入劳动力,m为随即扰动项。

2.2旱灾强度指数

id的计算农业旱灾统计中使用的受灾、成灾和绝收的概念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农业旱灾的强度,但不能给人们一个清楚的灾害强度概念。因此提出旱灾强度指数概念,作为旱灾因子,用来描述区域农业旱灾的总体强度。农业旱灾强度指数id可定义为一个区域内有效受旱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id=(w1S1+w2S2+w3S3)/S播(4)其中id是农业旱灾强度指数;S1、S2和S3分别是农业旱灾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S播是历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w1、w2、w3分别表示S1、S2和S3的权重,根据不同受灾程度下作物产量下降的比例设定这些权重。从以往研究中得知,一个地区农业旱灾损失达到30%左右的农田所占比例即可看作是农业旱灾强度。因此,以S2的权重为单位1,我们可以得到w1=p1/p2=0.45,w2=1,w3=p3/p2=1.78,其中p1、p2和p3分别是受灾、成灾和绝收的产量损失比例。根据我国灾害统计定义,我们可以用中值法来确定p1、p2和p3的值,分别为p1=20%,p2=45%和p3=80%。从id的定义可知,id值越大,表示该省份农业旱灾越严重,旱灾损失也越大。

2.3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并进行加权回归以消除异方差性,得到如下结果。结果显示,模型的F检验和t检验都是显著的,表明该模型是整体有效的。R2=0.99,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抗旱投入资金K和有效投入劳动力L1两个变量均对Q有正向促进效果,相对于K,L1对于减少农村经济损失Q的作用不太明显。

3结论

弹性经济学概念篇10

一、导数的定义

设函数y=()在点的某领域内有定义,若极限(1)存在,则称函数f在点x0可导,并称该极限为函数f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f'(x0)。令x=x0+,=f(x0+)-f(x0),则(1)式可改写为:(2)。所以,导数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之比的极限。这个增量比称为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平均变化率(又称差商),而导数f'(x0)则为f在x0处关于x的变化率。

若(1)或(2)式极限不存在,则称f在点x0处不可导。

以下介绍导数的有关应用:经济方面,物理方面,极限方面,函数方面,最优化问题方面以及其它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方面来阐述导数的广泛应用:

二、导数概念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将导数概念应用于经济学中,主要是指利用导数研究经济变量,如成本、收入、利润、需求等函数的变化率,其一为瞬时变化率,在经济学中称为“边际”;其二为相对变化率,在经济学中称为“弹性”。

(一)总成本函数与边际成本

总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需投入的总费用,它是产量的函数,一般用C表示,设某产品产量为时所需的总成本为C=C(x),称为总成本函数,简称为成本函数,它是由固定成本c0(与产量无关的资源投入,如厂房、设备、企业管理费、广告费等)及可变成本c1(x)(与产量相关的资源投入,如原料、电力、人力等)两部分组成,一般函数关系为C(x)=c0+c1(x),这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

若产量是连续变化的,且函数C(x)在点x处可导,则有。C'(x)为成本函数的瞬时变化率,称为产量为x时的边际成本,又记作mC。按导数定义,C'(x)近似表示在产量为x,产量的改变量的绝对值||很小时,总成本变化的速度,即平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改变量,而经济学家对边际成本C'(x)的解释是C'(x)表示当产量为x时,再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增加的成本的近似值。

(二)总成本函数与边际收入

总成本函数是指生产者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后所得的全部收入,一般用R表示,它与销售量及价格有关,其关系式为总收入=价格销售量。

在一元函数中,可根据所讨论的问题将总收入表示为销售量的函数或表示为价格的函数。

现在设某种产品的销售量为x时的总收入为R=R(x),称R(x)为总收入函数,简称收入函数。类似与边际成本的讨论,若在R(x)点x处可导,就称为销售量为x时的边际收入,又记作mR,其经济意义为:假设已经销售了x个单位产品,再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时收入增加的近似值。

[例1]:设某种产品的需求量x是价格p(元/单位产品)的函数:x=20000-100p,求边际收入函数mR(x)及需求量分别是9000,10000,11000个单位时间的边际收入,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总收入函数为R(x)=销售量价格=需求量价格x=p

由已知20000-100p,将p=200-0.01x代入R(x)得

R(x)=200x-0.01x2,于是mR(x)=R'(x)=200-0.2x

(9000)=20(元)(10000)=0(元)(11000)=-20(元)

其经济意义为:当需求量为9000个单位时,如果需求量再增加1个单位,总收入大约增加20元;当需求量为10000个单位时,如果需求量再增加1个单位,总收入大约不变;当需求量为11000个单位时,如果需求量再增加1个单位,总收入大约减少20元,这说明总收入并不总是随需求量(即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三)总利润函数与边际利润

总利润是指生产者将生产的产品售出后,扣除投入部分的费用后所得的收入,一般用L表示,即L=总收入-总成本。如果我们假设销售量=产量(即产销平衡),设某种产品的产量为x时,总成本函数为C(x),总收入函数为R(x),则有L(x)=R(x)-C(x),称L(x)为总利润函数,简称为利润函数。若L(x)在点x处可导,就称为产量为x时的边际利润,又记作mL。其经济意义为:当产量为时再多生产1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利润的近似值。

[例2]:设生产某种产品x个单位的成本函数为C(x)=1000+10x+0.01x2(单位:元)。如果每单位产品售价为30元,求边际成本与在产销平衡情况下的边际利润函数,并求产量为800个单位时的边际利润,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当产量为个单位时的总收入为R(x)=30x,边际收入。由已知成本函数可得边际成本为,从而产量为个单位时的边际利润为

当x=800时,

结果表明,当产量为800个单位时,再多生产1个单位产品,利润大约可增加4元。

(四)弹性分析

导数讨论的是函数在某点的变化率,关心的是自变量的微小改变所引起的函数改变量,但是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例如,在研究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时,关心较多的不是因价格p的改变所引起的需求量Q的改变量,而是价格的相对改变量所带来的需求量的相对改变量,这样便得到一种被称为弹性的度量。下面先给出一般函数的弹性定义。

定义2.4: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领域内有定义,若对于x的改变量Dx,函数取得改变量=f(x0+)-f(x0),称值为y=f(x)在点x0与点x0+之间的弧弹性。

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变到x0+时,自变量变化的1%所引起的函数值变化对于f(x0)的百分比,故称为平均相对变化率。

定义2.5:如果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则称极限值为y=f(x)在点x0处的点弹性,记作,即。

当||很小时,。

定义2.6:如果函数y=f(x)在某区间可导,则称为y=f(x)在该区间内的点弹性函数,简称弹性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