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十篇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十篇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0:12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1

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谓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老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有以下几种。

一、横向比较

通常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人物的比较:如俄国彼得一世与中国康熙皇帝、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的比较。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同分析综合能力。

二、纵向比较

即对同一国象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的比较。如讲东汉的历史,可与西汉王朝的发展经历进行比较,讲隋末农民战争,可与秦末农民战争就背景、结果进行比较;讲美国南北战争,比较独立战争,明确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经济发展各自所起的作用:讲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富兰古林?罗斯福,可与分别领导了独立战争与内战的乔治?华盛顿、阿伯拉罕?林肯比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可与1823年的门罗主义,19世纪末的“大棒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金元外交”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历史事件的差异,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性。

三、点面比较

即小环境与大背景比较。在讲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挥历史教学古为今鉴的作用。

中国的古代史与近代史反差强烈,作为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更多地被用于节日敬神的烟花爆竹;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被星占学家用于求神问卦。反观欧洲各国,却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出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把自己从头到脚地武装起来;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开始了对大海、对世界的征服。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巨轮面前,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越来越腐朽没落,最终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一部中国近代史,浸透了中国人民的斑斑血、字字泪,西方殖民者一次次将侵略的铁蹄踏上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次次惨遭蹂躏,软弱无能的当权者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一切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7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一门新增的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历史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展开论述。

一、课前预习十分必要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进行历史课前预习并没有必要。实际上虽然历史知识点较之于数学这些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少的思S障碍,但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因此不管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有效性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为更加有效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掌握历史朗诵技巧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朗诵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是为了学生更加有效的记忆语文知识点,但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朗诵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响应该教学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点,本人发现仅仅依靠理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其中适当的朗诵对学生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点就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早读时间花费一段时间朗读历史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刺激,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朗诵历史教材,大声的朗诵会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四、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练习题目

我们说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不为过,翻开历史教材不难发现密密麻麻的全是知识点,但是,并不是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新时期学生不仅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且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加强学生的记忆。

(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

为了通过做历史题目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的目的,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会穿插一些问题。例如:本人在讲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会引入一些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目,对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目

为了发挥历史题目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知识点,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做相应的练习。当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题目的题量不能过大,同时练习题目也应该有较大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作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练习题目引起重视,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

五、科学复习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3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旧知识上出新意,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复习课效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听、看、说、想,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例如,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教师可展示有关三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进行串讲,也可以组织看图说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历史知识。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献材料,既可以加深理解,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又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当然,我们也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它仅仅是上课的形式和手段,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它替代不了教师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条件、教学中采用适当的多媒体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

(二)联系实际生活,激活历史课堂

为现实服务是历史学的功能之一,初三历史复习课融入时事热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历史课堂就能活起来。如201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外访选择俄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中俄关系专题复习。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签署“购买”合同,中日关系又再次恶化,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中日关系专题复习。联系现实,关注时事热点,就可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加愿意接受历史复习课,就可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我们切忌“有教无学”和“有学无教”,这两种做法都会使学生疲倦,效率低下。传统的复习课往往是“教师讲解考点——学生当堂训练”,似乎避免了上述两种方法,但学生仍感到枯燥无味,了无兴趣。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存在内在的局限性。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

二、减负增效,指导历史复习方法

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关键在于学习能力的“较量”。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学会了复习历史的方法,就能轻松掌握历史知识,学习负担自然就会减轻。

(一)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苏州中考内容多,共六本书,包括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必不可少。尤其是中考前100天,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二)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新授课学生掌握的知识很牢固,但要把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一头雾水,前后混淆。原因就在于学生课后不会归纳、整理知识,把每课的知识点孤立起来。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知识、梳理知识的方法。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是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它可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梳理知识。如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专题复习时,我们可按照时间顺序归纳整理17、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20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在学案上适当留空,引导学生思考。课前的预习工作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课后的复习工作更不能少。学生要及时复习,时常回忆,归纳重点,消除疑点,复习完一个单元、一本书或一个专题的内容后,应善于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生还要经常整理笔记,做好当天学习小结,按周、月、学期总结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体系。

(三)指导记忆方法

苏州中考历史学科虽然只有50分,但所考内容浩如烟海,纷繁复杂,让很多学生不自觉地产生畏难情绪。虽然现在的中考注重能力的考查,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记住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并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成为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指导记忆方法,提高记忆能力也就成为初三历史复习课的重要环节。记忆方法有关键词记忆法,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记“割、赔、开、关”四字;谐音记忆法,如《辛丑条约》的内容可记“前(钱)进(禁)宾(兵)馆”;表格记忆法,如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均可列表归纳,一目了然,方便记忆;比较记忆法,如比较中国和日本明治维新等。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如理解记忆法,公式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会创造一些记忆方法。采用这种方式记忆,学生感觉记忆很轻松又很有趣,知识要点不容易遗漏,记忆深刻且持续时间长。

(四)指导解题方法,避免题海战术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拓展的方式,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另外,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选适合本校学生的试题,切忌试题的怪、难、偏、多,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每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课;新课标

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中考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目前依旧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考核的主要方式,且随着近几年中考题型的变化,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知识应用的考查。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要让复习能真正有效,还得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来提高复习的课堂效率。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找准复习方向

新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学实践的依据,也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考核的重要标准。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才能把握住历史中考的命题方向,才能让复习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在对新课标的解读中,对历史课程性质的把握是基础,对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正确解读是复习的方向指引。

(一)关于初中历史课程性质的探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从这些理念不难看出,新课标下的历史课程力求走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束缚,走发展性路线,且极力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的知识构建、技能培养、人格发展来诠释历史课程。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复习中,教师就应转变应试的观念,立足于学生发展,以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复习历史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二)关于初中历史课堂目标的探讨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更多是以“知识”为中心,“能力”被限定在应试能力范围内。于是,很多在中考中获得较高历史分数的学生要是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也不能用简单的历史知识来解答。新课标中对初中历史的课程目标从三维角度进行了重新定义,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更注重强调历史的学习方法,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注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其价值。从这里教师要明确,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历史知识,也不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而在中考中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逐渐发展,要引导学生以历史观来看待人生、人类和社会发展。历史复习课中所要做的就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背诵一些历史知识、识记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了,而要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培养其技能。

二、做好复习规划,快速高效复习

(一)教师做好复习规划

做好复习规划也是初中历史复习课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复习阶段,时间少、内容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而系统的历史知识,没有一点计划做指导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在制定复习计划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重点,突出难点,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将复习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如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要紧紧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九个内容来,每个具体的内容中,要从“知道”“了解”“简述”等层面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内容。如在“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中,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只需做到了解层面就行了,而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则需要学生“知道”并能简单描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就需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能概括简述。再如,在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复习中,要明确学生哪些知识属于“了解”,哪些属于“知道”,活动中如何分析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等,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才会更加有效。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概括出复习提纲

学生要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这个工作教师不能替代,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去做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哪些内容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还要进一步复习的。根据自己所拟定的提纲,找出不足,逐点攻破。以“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复习为例,学生在拟定复习提纲中对古代世界文明之间交往的两种形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就需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如用马可·波罗元朝时来到中国的案例来分析和平交往的作用就是一例。

(三)注重对中考题型变化的分析

虽然复习并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但中考始终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方法,研究中考题型,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对中考题型的研究中,教师不能单独进行,而要和学生一同探究。以岳阳市2012年中考卷为例,其中选择题20题共40分,判断5题共5分,填空5题共5分,材料解析题2个题20分,问答题3个题共30分,在内容上涉及整个初中学段的相关知识点,且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如34题则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来进行提问。这些都很好地提示了学生,在复习中不仅要以教材为出发点,还要结合时展来充分应用好历史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专攻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毕竟考试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或者说,考试中还需要学生正确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不断积累的。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以单元复习为基本形式,进行专攻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重点内容来“串点成线”,即以单元中的知识点来构建起单元知识体系,然后进行专攻练习。如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就是具体的“点”,透过这些“点”将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线,从而对本章内容做全面理解,然后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做一些分析类问题

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做分析类问题,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如这样的材料题:材料1: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2: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材料3: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请列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各一位。在这些分析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的中心来回答,逐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作,难度大,见效慢,但只要教师能立足于新课标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复习中对新课标进行充分分析,找准复习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复习,通过复习规划来引导学生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找出重点、难点,以专攻形式进行,相信初中历史的复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提高中考历史复习有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1,(04).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5

近几年来,由于中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降低了分值。因此,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其实,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空中楼阁,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代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做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则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架没有血肉的骨骼。201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颁布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初三历史复习必须纠正忽视基础知识的现象,必须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的基础知识,除基本的历史史实外,还应包括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发展过程。这六部分是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

那么,在初三历史复习中,怎样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强调学生精读

在初三复习中应强调学生精读教材,由厚到薄,由薄到厚,认真细致地阅读,不留死角。具体说,精读应包括目录、读章节子标题、读课文正文和小字、读地图和图片、读材料、读句释、读大事年表等。通过阅读,学生能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五本教材和大量的史实。如果能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能够充分地再认再现,就算其他方面有所欠缺,也能够在中考中得到80%以上的分数。

二、强调教师精讲

在初三指导复习时,教师精讲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发展过程和基本线索。讲历史概念时,首先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包括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影响、评价等。其中影响、评价是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属于概念的外延,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是概念的内涵。教师在讲历史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包括哪方面的内容,掌握概念的外延——影响及与相关的概念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形成前后的历史环境,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讲历史结论时,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对已有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学会在无疑之处生疑,从而透彻地理解历史结论。另一方面,教师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介绍后,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评价、判断后对历史事物下一个正确的论断,历史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讲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时,首先讲清掌握这三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如阶段特征,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表现出的若干历史事物的基本共性。它成为这一时期内历史的突出特点。学生牢固掌握了阶段特征,就能区分不同阶段的特点,认识历史演进的过程,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共性。其次,要求学生在复习完每章内容后,一定要动手总结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讲解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再以近年中考题中的典型题型做示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强调师生的画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6

关键词历史课九年级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ReviewmethodsofninthGradeHistory

abstractHistoricalreviewoftheninth-grade,timeistight,heavytask,howtoco-ordinatethearrangementsforthereviewofthelimitedtimeeachninth-gradehistoryteachermustsolvetheproblem.Developaplanforthereviewofthescientific,guidingstudentstomastereffectivereviewmethod,learntointegrateknowledge,theformationofthematicunderstanddivergentthinking,andpointtoanarea,soinordertohelpstudentsreviewthehistoricalcourse,togetgoodgradesinschoolexamination.

Keywordshistoryclass;ninth-grade;reviewmethods

1科学制定历史科目复习计划

1.1吃透“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用以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综合了历史、文化、、地理、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门培养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系统的综合认识为目标的课程。因此,作为复习课程,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与纲领。这只有吃透了课程标准,精研了考试说明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整个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包括主要包括了: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主要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我们的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主题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主要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实的整合;主题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则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这三个主题既互相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它们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也各自不同。对于主题一我们主要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史料和基础知识。对于主题二,则要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联系与分析,掌握历史发展、文明传承的一些基本线索和规律。对于主题三,我们要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站在唯物历史观的角度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把握了不同专题的不同侧重点,我们才能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2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在把握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根据九年级历史课复习内容的庞杂,时间的紧迫等实际,从整体上为学生把握复习时间。在复习层次上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三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细评,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复习目标和落实测试目标。在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时,要让学生明确复习要达到什么的目标,这个目标将通过什么方式来检验。复习的目标我们可以“四化”来概括:一是历史知识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二是历史知识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三是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四是历史知识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明确了复习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时有目标、有方向。同时学生也才能根据教师定下的目标和检验方式来确定具体的复习内容与方式。一般来讲,复习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注意做到精选习题,定时定量,及时评讲,查漏补缺。

(2)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模式。这里注意要做到“四抓”和“四忌”。“四抓”主要是指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一抓历史知识的回忆,二抓历史知识的对比,三抓历史知识的延伸,四抓思想方法的领悟。“四忌”即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注意:一忌没有重点,平均使力;二忌盲无目的,陷入题海;三忌没有规划、临阵磨枪;四忌压力过大,劳逸失度。在复习中只要注意做到“四抓”就能建立起有效的复习模式,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避免“四忌”就能在复习中少走弯路,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2优化专题、整合知识

九年级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和信息,但一时难以理解、吸收,更谈不上运用其来解决问题。要在复习中帮助学生达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目的,需要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专题化。具体方法就是在复习时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历史线索来编制知识网络,进行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历史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世界近代史上不同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如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等,这些革命战争或者改革整合起来就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历史专题。我们可以把各国发生革命或改革的原因、当时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思潮等进行对比和联系,从而找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是通过历史的横向联系形成专题,帮忙学生巩固知识,并用以分析历史问题。一方面,历史上每个事件都是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历史的“纵向”联系。这种专题复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复杂的历史,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3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九年级的学生在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具备相对完整的体系、稳定的框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以与这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接联系的人或者事件为圆周,组成一个圆,我们称之为母圆。圆心可以选择那些历史学科中最基本的核心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即第一层次)。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引申出来的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即第二层次人物或事件)组成一个圆,我们可以称之为子圆。

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都可以做圆心,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例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用点以点带面的复习法可以作如下设计:

以晚清重臣李鸿章为圆心,运用发散思维联系到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不平等条约等知识点,形成一个母圆;以太平天国为圆心,联系到义和团、、清末立宪、辛亥革命等知识点,以他们为圆心,组成一个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图存的子圆。以不平等条约为圆点,以《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新约》(中法战争)、《马关条约》(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圆周,就可以组成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的子圆。这样通过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归纳梳理基础知识,打破章节间的界限,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总结,在原来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使各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知识“面”。

实践证明,在九年级历史的复习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有效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向主动识理明义转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预期的成绩。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7

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所谓的自主复习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复习。首先,组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自主带着目标进行复习,自主制作时间轴,目的就是要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之后,在针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出题,在小组内进行互相练习。如,在复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即:简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等。接着,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本章节的知识系统化,制作时间轴,同时,结合教材与参考资料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自主出题。之后,在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而且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复习

对比复习是指将有相似属性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该方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例如,在复习活动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将《日本明治维新》与《》之间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变法的“历史背景”“宗旨目的”“领导阶层”“变法阻力”“变法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这样的复习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有助于高效复习质量的实现。所以,在历史复习环节,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对比,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初三历史复习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在逐步提高历史课复习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基础性

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初中历史学科是学生第一次全面系统学习历史知识,主要是学习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对中国或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因为初中历史学科和初中其他学科具有相似性,即基础性,这在2011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前言”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分别用了16个“初步”、12个“基本”、7个“基础”来叙述。具体有:

第一部分“前言”。学习初中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课程性质:初中历史的教学针对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1周岁至16周岁之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高中学习历史打下基础。课程基本理念:基础是为普及历史常识,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课程设计思路: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在学习内容的编制方面,选取最基本的史实,反映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在突出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也为高中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初中历史是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本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激发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具有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与勇气,使学生在质疑状态下记忆最基本的知识内容,为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初步学会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释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初中历史教学

1.教师要精讲历史知识点

基于初中生阶段的思想特点和课程标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克服繁、难、偏、旧弊端,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课程开卷考试的参考资料,老师应通过对相应教参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知道、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但限于课时要求,不可过多赘述。

例如,在讲授川教版九年级上册13课《英国的新生》时,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教材精简地叙述了“议会斗争”“两次内战”“查理一世被处死”“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光荣革命”“通过《权利法案》”,最终建立“君主立宪制”,教师讲授时应分析事件因果关系,归纳主要过程,体现课标“英国的新生”,对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如何形成及责任内阁制、代议制的发展等复杂历史,初中生难以理解,课程标准不做要求的内容,教学时就不必详细展开。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同时又不能花太多时间在非关键之处。简而言之,教师应注意取舍、详略有当,把要讲的讲清楚、透彻,不要讲的可以不讲,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时有节余,可以拓展课程学习内容,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迫于外在压力,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基本历史技能,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制作课件展示给学生,新课内容讲授后,出一个历史问题。前510年,罗马共和国建立。按照公元纪年法,推算这一年属于世纪(初或末)。面对这道选择题,有的学生很快就回答出公元前6世纪,对于是公元前6世纪初还是公元前6世纪末有不同答案。我先叫一个学生回答,他说是前6世纪初,因为年份较小。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回答,他说是前6世纪末,因为是前510年距前500年只有9年,前6世纪快结束了。我表扬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今后出现公元纪年法换算问题,学生出错的几率低多了。

3.教师要注意挖掘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

通过历史学习,培育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融入历史社会发展中。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学习世界近代史,使学生明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必然的,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9

一、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制定好复习计划

初三下学期我们历史科的教学任务重,复习要涉及初一至初三六册的教材,复习范围广、内容多,如不能有效地安排好、利用好时间必将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教学效果,要取得较好成果一个良好的复习计划极为关键。因此我校在每学期期初,我们初三历史备课组成员都会根据学校的周课时数和校历表制定好一份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好复习进度。本学期期初至市质检考试前完成第一轮总复习,以《考试说明》为纲,以课本为本,以《复习指南》为指南。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第二轮复习,主要以《初中历史学习报》中考版为主进行一些综合训练强化学生解题技巧。

二、立足《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以《考试说明》为纲回归课本

1、学习考纲、指南新精神

中考历史学科要复习的知识点既多且杂考查的角度又新,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如何设题最后还得回归课本回归考纲。因此我们的复习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紧扣考纲、把握趋势、夯实基础、锤炼能力”。每年市教科所的《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出炉后,我们备课组成员都会一起学习领会《考纲》和《复习指南》的新精神。特别注意比较当年《考纲》、《指南》和往年相互比较有啥新变化,变化点在哪,这些变化点就是我们当年须多关注须反复锤炼的重心。

2、复习立足考纲回归课本

近几中考试卷80%为基础题,另20%稍难题和较难题也以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为支撑,基本史实的再现仍是考察的重点,这就意味着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校初三备课组的复习方针是紧扣《考试说明》,夯实基础,依据考试说明的知识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不求每一位同学能熟记所有的知识要点,但求学生对每一册,每一课内容的纲要非常熟悉,只有这样在开卷考时,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找到所考查的知识点的位置,加快答题速度,提高答题质量。

“回归课本”,就是复习时我们以课本为准则,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归纳与整合。第一轮的复习时我们“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阅读教材,逐册、逐章、逐节地对《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绝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但是要注意的是复习不是上新课,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去粗取精,在整理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后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突破,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对基础知识了然于胸,在考场上才能大大减少翻书的时间,提高做题速度,才能节省出更多时间用来思考难度较大的题目。

3、根据《考试说明》构建知识网络与能力培养

初三年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再加上初一二年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又要求在一学期里熟知三年的知识要点,理清知识结构,这就有些强其所难。因此需要老师根据考试说明精心编撰复习提纲,在提纲中按照章节顺序整理出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一份好的复习提纲能让学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能抓住每一个学习主题的框架,熟悉提纲和课本目录。一份完整、详细的复习提纲,对学生来说是考场上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

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但不能忽略能力培养。在复习中要注意基础与能力并重,因为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复习要点线结合,注意要点化、线索化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抓住了基础知识这个“点”还要注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点线结合应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复习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串线,复习完一本书后也可适当地串线,尤其是同一主题的内容更应该注意联系,由于历史总复习的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再有更多时间去组织专题复习,因此只能注意在平时复习时将之融入。实践证明,抓点线结合,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条理化。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线,就可以以线相串,串住一些知识点,就可以“顺藤摸瓜”,记住各个部分的历史内容。

四、适度关注时政热点,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

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66-01

初三学生因为要参加中考,所以他们需要全面复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以及近现代史,这种全面复习有着范围广、跨度大、时间紧的特点,学生要在短短的10来节课时中复习完6本书中全部的知识点,这会让学生出现复习战线拉得太长,知识点遗忘过快的弊端。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1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由于初三历史复习课的考点知识较多,而传统复习课里,教师只会一味采用讲授法,从头至尾不停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理解清楚6本历史书中知识点的脉络顺序。这样的复习过程显得毫无生气,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从而影响到整个历史课的复习效果。因此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历史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此我们可以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重现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适应学生情感需要的学习情境,而这种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的,具有完整特性的历史再现情境,会让学生始终置身在历史情景中,从而引起学生们个人情感认知的不断地变化,最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梳理考试知识点,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

初三历史复习课中会列举很多个考点,每一个考点又会对应多个知识点,而这些考点知识则来源于初中6本历史课本全部知识点的压缩和提炼,它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洁性和重要性。正是这种特性使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抓住要点,缩短复习周期,节约复习时间。如果教师在复习课堂上逐条梳理讲解这些重点,必然会占用复习课中大多数时间,使学生当堂训练以及巩固练习的时间相应减少,自然而然地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在初三学生上复习课时,教师完全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反而可以直接用多媒体将这部分知识点演示出来,让学生自己通过教师所演示的内容去梳理、记忆。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重难点知识,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帮助学生建立并梳理历史知识体系,而这个过程对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点也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复习《隋大运河示意图》时,可以将地图用ppt展示出来,首先在ppt上闪动一条南北纵向的大运河主线;其次浮现出一张张修建运河的假想图,通过这个假想图告知学生,运河是依靠200万人手工开凿的;紧接着在地图上闪烁洛阳、涿郡、余杭三个地名,然后从北到南依次闪烁永济渠、通济渠(北永南通)、邗沟、江南河四个河段。最后横向闪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河流,并告知学生隋大运河沟通了上述五大水系,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个ppt可以很轻易的将这部分知识点总结为1、2、3、4、5,这样既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记住了重点内容,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突破复习的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过去性和客观性等特点,导致课堂上有些重难点知识,难以凭借教师的口头描述讲解清楚,这时只凭借传统教学手段将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重难点制作成课件,则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无声变为有声,借此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进而加深理解形成记忆。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特区的设置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国是怎样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复习中的重难点,对此学生经常混淆先后顺序、搞不清具体的演变情况。针对这个重点问题,我会把来源于互联网的浅显资料收集整理成一张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示意图,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出来,学生观看后就会清楚明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演变过程,以此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4依靠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加学生课堂练习容量,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复习课上,学生的随堂练习有着题目形式单一、题量不足、知识点扩概范围不够广,而这些问题显然不利于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如果在复习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那么就能改变上述不足,使学生的课堂练习形式焕然一新,让更多的题型进入历史复习课堂,从而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随堂练习的时间,这样可以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容量,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解题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复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增强,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