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技术发展观十篇科学技术发展观十篇

科学技术发展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2:12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发展;审视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是近几年快速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在新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科学发展观适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作为科学发展观中最重要的科技创新精神,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将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发展相结合,辩论的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深刻的探讨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

1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技术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建设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发展经济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用高科技的产物来服务于人,满足于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人类在提供脑力劳动,如何做到尊重人、相信人和发展人是现阶段企业领导的用人工作基准。在长期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影响下,能够充分调动人类的自我意识,这种强调个人意义的价值都会通过劳动体现出来,使人在极大地限度上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科技创新中又一个重要的原则,它是人类在面临大自然的惩罚时所换来的觉醒,是全人类必须坚持的走下去的必然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在满足现阶段人类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又不损伤后代人的发展。这其中包含在科技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的范畴、共同保护科技发展下的人类生存环境、绿色无污染为目标的科技发展等等方面。将科技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原则相结合,充分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有效的增强绿色科技的意义。全面协调是指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即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然保持满足人民的幸福感。协调发展是指经济与人、自然、科技相互配合,从而构造较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济利益的提高与社会效益收入并不是相矛盾的,作为科技经济发展的主流社会,协调好科技进步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2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2.1创新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思维模式,转变成较为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思维模式。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以往危害人类健康和发展的污染品转化成健康的、绿色无污染的物品,从而造福于人类社会,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才能促进科技的创新发展,转变思维模式也是有效训练人才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训练大脑灵敏度和智力的开发都有助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培养。

2.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水平,才能从各个方面满足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创新科技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思想基础,构建了适合发挥人才创新精神的软环境。

2.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现阶段的社会是经济为主流的社会,也就是科技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科学技术对经济、环境和人文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科技的创新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技术不会枯竭,经济不会落后。科技的创新一定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创新科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直是发展中强调的重中之重,面对发展经济遭到破坏的环境,人类正在进行改善环境的补救行动,因此改善生存的环境也是创新科技的必然要求。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一直是科技创新下社会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减少将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冲突才能真正的立足长远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一直是这些年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针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可以把发展的问题概括成为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协调社会建设、促进各种生产关系的基础。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生活进步的重要基础,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资源的均衡是现阶段全人类必须深思的问题,必须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

3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3.1实施社会经济战略的关键

根据党的十内容指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发展的主要目标。实施以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创新科技的基础,通过创新思想,转变经济理念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主要都是强调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科技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优秀的人才就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而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3.2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

科技创新不仅仅要求人才的储备,同时也需要提供共同进步的社会环境。在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技,转变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创新科技构建的经济社会同时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文化基础。培养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文化氛围都为创新型社会起到了辅助作用。

3.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是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对于科技发展的投入也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出。有效的科技创新措施可以再短时间快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整个经济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对科技投入的自己你还不能和发达国家比较,但在国民支出上占有重要比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国还存着不足,这也是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地方,及时的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人才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引导和扶持创新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的政策上对创新科技进行支持,以达到社会经济进步稳定社会和谐的目的。

4结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源于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只有不断的储备新型知识人才可以保证科技不会落后。我们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道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从而不断的创新科技。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新技术是长大国家实力的关键,科学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其中包括军事、国防、经济等等方面,满足了我国不断发展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本篇文章就科学发展观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充分论证了科学发展观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建福.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J].经济师,2010(08).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志红.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4]刘相,朱健,田海花.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02).

[5]林忠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发展战略带来的变化[J].社会科学研究,2010(06).

[6]王云鸽,彭志君.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3)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2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思想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

3、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首先,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其次,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领域和方面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其三,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对于我们这些在公路建设的一线工作的党员来说,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切实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尤其是在最近的国际金融风暴发生后,国家政府大力加大投资力度,拉动内需,而我们公路系统作为一个拉动内需的主力军,在巨大的国家投资下,如何在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会,又要避免盲目的建设;加快进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工程优良,又要保证干部优秀,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没有过去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遥,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三、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情况,推进总监办的公路建设管理工作

为在合同工期内,建设一条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实现总公司的十二字方针,必须牢固的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国国情、省情,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组织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解决实际问题。

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管理工作。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的工作部署,更进一步加强了工程进度、环保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在厦蓉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开工的前期下发了《工程进度管理办法》和《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办法》,结合总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总监办工程技术科深入工程现场,督促指导驻监办和施工单位加强工地现场管理工作,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方面提高了认识,力求做到建设与环保同行,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3

大家好!沐着五月的花香,我带着青春的气息站到了这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谱写青春无悔曲》。

科学发展观,依我的理解: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国度,科学发展观像一座高耸的灯塔,照耀着我们各行各业去谋求和开创兴旺发达之路。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注定了我们年轻的创业者,要有与时俱进、创新图强的人生目标和时代重任感!

我们青年人,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如何立足于本职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面对着这一连串的发问,我不由得想讲讲我所在单位里的年轻人。我们青年人大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继承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长期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

选育种是科研生产一线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优良的茶树品种是千千万万的选育种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的科技人员常常需要到各地产茶区调查收集茶树资源,经常是大清早就带着干粮和水出发,晚上披星戴月才回到住宿点,常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就这样,在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下,我们年轻的科技人员很快地成长起来,在选育种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

有了良种,还需要茶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我们科研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技术推广正是运用农业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重要环节中同样有着我们年轻科技人员的身影。

就拿我们茶科所的**和**同志来说吧,在**屯长期驻扎,示范推广茶叶生产技术。当地原有茶园建园基础差,管理水平低,形成了大量的低产茶园,农民收入很低。经过**、**同志努力,带动了周边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茶叶产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年**屯村民仅茶叶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了1700元,比**年的680元提高了近3倍,茶叶产业在**屯成为最有优势的产业,坚定了村民依靠茶叶致富的信心。

我们青年技术人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各位朋友,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浩繁的、系统的、艰巨的宏大工程。前景壮阔,任重道远。未来是我们青年人的!我们不仅要跟跑,还要领跑;面对着这方面已做出榜样的目标,我们不仅要追赶而且更要超越!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4

水利技术中心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进一步推动水利工作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通过集中学习、组织讨论、心得体会交流等活动,大家对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思想体系、深刻内涵有了全面理解掌握,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新”: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有了新认识。大家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二)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有了新的认识。大家感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是国际经验发展教训的合理借鉴和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式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国内环境。科学发展观从实践中来,有着坚实的时代基础,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它的科学内涵要求我们坚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四)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大家认为,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办学特色;满意学校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又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示,是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追求和神圣使命。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为本。笔者长期从事民办职业教育,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办学的目标,“忠诚勤毅、自强不息”。到目前,所办的陕西振华培训学院和陕西焊接工程技师学院已具较大规模,两院校分别被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示范学校和省级重点技术院校。回顾办学历程和教育实践,笔者认为,要办好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同时要准确办学定位、办出教育特色。

1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加速学院快速发展

陕西振华培训学院是1988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成人高等教育助学机构,随着办学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又相继又成立了陕西振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陕西焊接工程技术学院。2011年6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把原陕西焊接工程技术学院晋升为陕西焊接工程技师学院。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加速学院的快速发展,把建设的重点锁定在宝鸡市的蟠龙塬新校区。

蟠龙塬新校区占地530余亩。一期工程规划新建教学楼、实训楼、教职工公寓楼、餐厅、图书楼、体育场等教育教学基础配套设施。2012年全部完成投用。截至目前,已建成2栋教学楼,8栋学生公寓楼,4栋教师住宅楼,2栋实训楼,3个大型餐厅,3个实训车间,2万平方米塑胶体育场以及医务室、超市、浴室、开水房、供暖中心、理发室、洗衣房等生活设施。占地7万平米的文化广场和振华感恩湖已落成,为美化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了色彩。5万平方米的综合图书大楼正在施工之中。总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新校区的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开创了宝鸡民办教育的先河。

2完备办学设施,促进学院品牌化发展

学院在完成基建工程的同时,又投入两千多万元建设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不断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目前人均占地面积、教学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有关标准。与教学配套的焊接、汽修、电工、电子、机械、数控、计算机等实验实训设备,名列同类院校前茅。学院创新教学模式,严格实训要求,扎实实训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真技术真本领。由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过硬,在历届省、市劳动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一、二等奖的优秀成绩,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学院为适应经济发展,服务工业,促进就业,形成了以焊接技术、汽车技术、机械数控和铁路列车乘务为龙头具有特色魅力的品牌专业,彰显出强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为学院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凸显办学特色,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推动了学院科学发展。

3.1品牌专业建设特色。

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确立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数控专业和铁路运输管理专业等四个专业为品牌专业,配备师资,重点资助,突出发展。出台了品牌专业建设规划、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及考核验收办法等。品牌专业引起了品牌效应,促进了其他专业和学院的总体发展。

3.2集团式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成人高等培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由陕西焊接工程技师学院、陕西振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宝鸡振华中学、宝鸡振华驾校、陕西蟠龙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宝鸡蟠龙焊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宝鸡蟠龙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陕西振华贝思特投资有限公司四校四公司组成,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3.3“专业+公司”的实训特色。

为了提高学生实习实训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院探索实践“专业+公司”的实训生产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如焊接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宝鸡蟠龙焊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宝鸡蟠龙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机械数控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陕西蟠龙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振华信息技术‘Bpo’外包服务中心等,现在学生在校实习不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创造了经济效益,解决了学习生活费用,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过度。

3.4教育教学质量特色。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抓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题。振华学院始终把抓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图书馆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的各专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获奖人数为同类院校之首。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3.5“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特色。

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新校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校园的布局设计是现代的超前的,从校园的绿化、文化广场的建设等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花园式的校园为学生营造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学院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3.6就业安置特色。

学院狠抓就业市场的培育,采取订单教育、定向委培、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2],实现用工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学院培养目标无缝对接,共筑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共享职业教育成果。办学以来,先后为富士康集团、美的集团等500强企业及社会各界用工单位输送了5万余名专业技术好、综合素质高的高、中级技术人才。

4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速学院内涵式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基于这种认识,学院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建立了一支与规模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持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同时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不断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特色品牌专业带头人的选拔任用,鼓励广大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学院推行专家治校、名师执教、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目前,学院已具备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5畅通就业渠道,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

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需求密切相联,毕业生就业于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石油化工、轻工电子等全国各行各业,就业率达98%以上。特别是焊接技术、汽车技术、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列车乘务、武警消防等专业的毕业生更受到企业的欢迎,他们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优质就业促进了学院的壮大和发展。在目前生源逐年减少,招生日趋艰难的情况下,学院新生仍逐年增加,生源地也扩展到新疆、甘肃、四川、河南、

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全国各地。

6规划“十二五”蓝图,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学院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部创业史、发展史。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制定了自己五年的科学发展蓝图,把提升办学层次,建设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作为目标,实现千亩校园万名以上学生的办学规模,在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科学发展上作文章,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上绘蓝图,进一步走内涵发展道路,增强自造血功能,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一如继往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更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办人民满意的职业院校,为打造西部乃至全国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7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无疑是对民办职业的院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现就如何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如下思考:

7.1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式发展。

可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以区域职业院校为主,吸纳知名大中型企业参加,共同组成职业教育集团(或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努力实现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促进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实现优势互补、集聚发展。

7.2做好职业教育研究。

由市政府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各院校、各类企业参加与,开展对职业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研究,设立研究项目与研究课题,划拨研究经费。通过科学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同时推动校企合作。

7.3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选择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专业,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解决职业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职业院校师生,企业人员提供教学指导、学习咨询、人员培训、信息查询、资料下载等服务。

7.4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政府引导,由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一定数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机制,打破部门、行业界限,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依托大中型重点企业装备水平较高的优势,为院校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场所,补充设备、师资、技术、管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实习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办教育的模式,做到校企双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6

关键词:学发展观;企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1-0000-02

企业要发展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可见,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分析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占主体的国家,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非常显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据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4530家企业,有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和市场信息不足。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较显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新是国家强盛和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从应对经济危机的成功经验案例便可见一斑。所以要高度重视,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目前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内在动力,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少,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多数企业由于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项目安排往往按照国内一些名企和国外的经验及做法,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重大问题关注不够。三是主攻方向习惯于跟踪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思路,选择人家做过的成功项目,穿新鞋走老路。

2.高新技术应用不够,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成果转化,占有市场。联想总裁柳传志说:“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更多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市场运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新技术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够,有些企业重生产轻科研,重挖潜轻创新,重营销轻技改。有些企业仍固守在传统工艺、方法、技术和产品上,未能及时选择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从传统产业中突围,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的新产品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从设计、研制、试验、投产、推广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即使试验成功了,等到产品出炉的时候,恐怕为时过境迁了。所以,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使其在短时间发挥最大效益显得尤其重要。

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缺乏,基础管理运行不够完善。多数企业因科技创新缺乏激励机制,以致创新能力不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如管理决策层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不思进取,可导致技术创新的障碍。有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导向上,存在诸多问题。如部门、地方之间相互分割,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科技政策与投资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贸易政策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等。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些企业的管理还未完全实现网络化。

二、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的经济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践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技术创新理念,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在新形势下,只有把技术创新与时代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做到科学发展,真正发挥其作用。不能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要搞清楚创新的目的,有的放矢,把握方向。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重视“绿色技术创新”,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绿色技术创新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1.优化外部政策环境。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2.健全内部创新体系。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动力。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使企业技术创新在实践中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充分发挥高速传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共享,适应各种需求。

(三)注重高新技术应用,推动经济提速增效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技术转型进程,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竞争力都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所以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和技术创新。中铁正是靠这个法宝变危为机,逆势提升。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实际技术创新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人才战略,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实践中去。利用各类培训基地,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各类人才以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7

论文摘要: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大家会惊奇地发现科学和哲学有相同的历史起源,而且在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最初阶段,哲学与科学是不分彼此的一个概念,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逻辑层面、研究的具体方法领域和研究特定对象的一致性。在科学和哲学所有的互相之间的影响和具体联系当中,研究方法的联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和标志性的第一位联系,还是其他联系和影响的根基,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和关键论点。

一、科学和哲学历史上的互相影响

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渊源起始于现代科学最初的萌芽期。在牛顿所在的中世纪,主流学界认为物理学从属于自然哲学,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他们已经学会寻求运用物理实验进行实证研究,开始避免盲目运用繁琐而复杂难懂的经验论述和纯粹的哲学臆想和思辨方法去研究科学。在科学的鼻祖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不断努力和斗争下,科学方法才能从哲学的重重束缚下自立门户,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铺垫。对于任何一门成熟具体的科学理论,一般必须具备有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构和有事实经验能够证明之;而哲学在长期的发展和成熟过程当中,哲学辨证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渐渐退出了诸多特殊的学科领域,这就是哲学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关键放入转向,即转向认识论,但是这种转向不是完全把哲学的全部研究的课题放手给科学,只不过是它们各自术业专攻而已,即为拉卡托斯所说的“研究纲领”意义上的更迭。

实证的研究主要运用与具体应用科学,剩下的逻辑、心理与认识问题现在科技仍旧不能证实,成为思辨方法所固守的领域。尽管类似的更迭和转向从没有间断过,一直在进行,但科学和哲学也慢慢发现它们殊途同归,无法完全舍弃和离开对方,尤其在理论研究领域更是亲密无间。例如优秀的哲学家总会深关注科学技术领域最前沿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更多的灵感,而相对应的科学家在纯理论研究的过程当中,约定俗成的总会不自觉运用哲学工具和方法,而且“研究纲领”的转向和更迭往往需要哲学的强力进行干预,科学一相情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科学哲学分科的创立

创立的科学哲学分科的初衷来源于科学对哲学强大影响的结果。科学哲学的大师卡尔·波普尔清醒的认识到分析哲学的未来正在走中世纪经院化哲学的老路,这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他认为,哲学的严谨性和绝对性是必须已精简具体内容为代价的,这样就不可能构造出相对完整的形式理论系统描述和解释客观世界了;这样一来,哲学要想真正排除悖论,就必须不沾染任何想象和现实当中的实体,只可以探讨纯粹结构问题。然而完完全全排除理论悖论的哲学辨证语言会显得空洞毫无用处,繁琐而又复杂;总是埋头于词的意义等无用细节的反复斟酌,而对现实世界的重大问题和事件毫不关注;这也是逻辑实证主学派义和维也纳学派分崩离析的最主要原因。

波普尔的理解清楚而明确地指出了分析辨证哲学存在的巨大问题和困境,哲学最应该关心的问题是最能够影响人类自我的反省领域的问题,而人类终极的自我反省必定会受制于人自身特有的局限性—在体力、智力、和时间上的天然限制,这就必须使哲学深刻认识、承认和接受这种局限性和不完满,但这并不意味放弃对绝对真理的追求,而是我们必须实事求的研究我们能力可行的领域之内。而且哲学领域,我们既不会采用主观的随意想象,又不可能采用纷繁复杂的字句反复纠缠,必需借鉴和研究科学的特有方法技巧,进而构造系统性和综合性理论去描述、探讨和解释真真正正哲学问题。然而何谓科学的方法是我们必须仔细探讨的;事物是不是普遍联系的是众所周知的哲学全称式放的概括命题,而且其联系囊括万千往往不会局限于因果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检验所有能够指称个体之前,其命题就无法完全成立。然而,波普尔认为整个世界犹如一个无限大,的黑箱,不论建立何种模型也不可能完全彻底的揭开其内部具体的结构,人类理解和认识它唯一的方式就是综合运用理论、概念和模型去描述它。如果把理论是当做捕捉无限经验世界的网,那么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运用科学自有的语言构建与自然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描述,而在于使“网眼愈来愈小”,对真理的无限逼近。

思想自由竞争的学说往往被公认为是科学哲学对于知识增长的根基,大家往往接受和理解这种假设,一种理论要想具备一定的公共性必须经历与同时代的诸多不同理论相互竞争和淘汰的过程,而且我们不能对这种方法的公正与否做出完全准确的价值判断。波普尔的理论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从属于科学领域,但他们不可能都是真的,缺有可能都是假的,他们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真,并不一定因为他们可以被证实和证伪,其真实性一定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的可错性的特定基础之上的。而科学哲学重要和关键的任务就在于阐述和研究人类目前未知的竞争的模式来确立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淘汰从属地位理论。波普尔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学派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其不苛刻严格的分析非自然的科学描述,一定程度接受形而上学,认为人类科学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增加全宇宙的负熵。对于非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反驳和猜想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波普尔学说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哲学特有的证伪主义,不在于提供具体方法区分新形而上学和科学,其核心在于阐述和解释特有的知识所谓增长模式—“批判理性主义”。从这方面来说,波普尔可以说是一个相对传统和保守的哲学家,回答的不是方法论的而是认识论的问题,区分的不是科学与伪科学而是区分人类传递和记录信息公共和私人属性。

科学哲学对于真理的维护,与分析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二者之间的相似点也是科学对哲学层面上的流派的直接反应。哲学家波普尔发现哲学善于吸收其他学科或是规范的精华,但不会被同化,始终保持自己独有的特点。哲学无法变成准确的学问,这也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作为和人的精神支柱最接近的学科,它的概念纷繁复杂,常常混合在一起,让人准确区分开。在《无尽的探索》这本书的序言中,赫尔穆特·科尔表达出了他对哲学的期望,认为追求真理是不能停止的,同时也要谨防幻觉,不能被某些蒙着真理面纱的假象所蒙骗。

参考文献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道·霍夫施塔特.GeB:一条永恒的金带[m].乐秀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8

当前,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构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规范社会管理与市场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已经逐步演变为技术标准的竞争。近年来,我市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促进产业自主创新、推动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标准化工作,明确提出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任务与措施,总书记和总理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批示,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做好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江北率先以市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等重大决策与部署。当前,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对于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就是要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各个方面,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因此,市政府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__市质量工作目标考核,必将有力提升我市现代化江海港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推进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节能产品、节能材料、能效标识、降耗减排等标准和认证认可、市场准入、监督执法等制度,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清洁生产、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均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3、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只有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他强调,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促进产业优化质量升级的迫切需要。技术标准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经济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业质量提升优化和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标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多体现__产业特点和优势,实现“__制造”向“__创造”转变,构建我市发展新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

5、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迫切需要。技术标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各类标准的制订、实施、推广和标准体系建立,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模式,规范社会管理与服务行为,提高社会管理与服务质量,评价社会管理与服务绩效,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6、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技术标准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以技术标准为手段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外的技术壁垒已经对我市经济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有效利用技术标准,主动应对和化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任务。

7、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企业走高端发展之路的迫切需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技术与技术标准创新的竞争。只有形成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的有机统一和机制创新,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融入标准,才能使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充分认识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我们分析当前形势,把握发展的机遇,正视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意识,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勇气、真抓实干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二、我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1、标准化工作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各级政府和部门从机制建设着手,建立健全较为系统的目标体系和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目标责任、工作联动机制,全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长效工作机制与良好工作氛围初步形成,标志着我市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开创我市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标准化工作目标与任务基本明确。市委、市政府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全市质量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先后印发《20__年度__市质量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通政办发[20__]38号)、《关于加快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意见》(通政办发[20__]21号)、《关于建立__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政办发[20__]19号)及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等重要文件。市政府已经批准建立“市长质量奖”制度,今年三季度要启动“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对连续3年获得质量管理标兵称号的企业授予这一荣誉,并给予奖励。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及其

办公室对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分解细化,研究印发了一系列指导性和实施性文件。大多数县(市)、区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

——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建立。市政府建立了由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于今天召开首次会议,会议还将讨论《__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__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20__-20__年重点工作及目标任务分解》等文件。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和相关部门联合、行业组织联动、科研检测机构联手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

——标准化工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政府每年安排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经费,对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的企事业单位给予奖励。市政府每年安排农业标准化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给予“以奖代补”。部分县(市)、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加大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政策扶持力度。20__年,市、县两级政府拟将给予技术标准战略有关项目奖励金额预计150多万元(其中市本级100万元),每年给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补助金额25万元。

2、行业龙头企业技术标准创新成绩显著

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是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核心。按照“全面组织实施、立足产业提升、选择重点推进”的原则,全市形成了一批产品销售总额和市场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成为技术标准创新和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力军。

——企业技术标准创新力度增大。各级政府和质监等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企业主体意识增强,标准科研与创新力度增大。4家企业积极申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__醋纤公司、__神马公司分获20__年度第三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中洋集团牵头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__长江河豚》、《暗纹东方豚》和《河豚毒素检测》系列标准,成为我国第一家承担国家系列标准制定的企业。20__年底调查全市101家行业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与专利338个转化为技术标准共112项,转化率为33%。

——企业踊跃争取标准化技术组织。20__年,我市48家企业申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标准化工作组(wg)。其中__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分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效焊接技术分技术委员会、__市恒荣机泵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风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罗茨鼓风机分技术委员会、__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铝电解电容器分技术委员会和__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承担的9个标准化工作组已获国家公示。__江山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磷农药工作组(wg)秘书处已成立。

——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据20__年不完全统计,我市企(事)业单位已经、正在和计划主持、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共有160项;20__年度获得批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计划项目20项。这些标准的制修订大大提高了__企业在国内产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3、标准化工作助推重点产业质量水平提升

标准问题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可以催生产业形成、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着力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标准整体水平,逐步实现产业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促进的目标。

——着力推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市质监局研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采标方式、工作手段与推进机制,通过科学采标、主动采标和有效采标,扩大采标覆盖率,促进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至20__年底,我市重点产业在有效期内获得采用国际标准确认产品454个,使用采标标志产品145个,行业龙头企业可采标率超过8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可采标率分别达到95%。

——着力抢占标准制高点,引领重点产业发展。我市重点优势产业中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为引领、提升国内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更多的国内重点产业领域中反映__企业的创新技术,体现__创造的创新标准。特别是我市海洋水产领域,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近10多项;石墨产品、阀门、电动工具、新材料、农药化工和纺织业均主持或参与本领域二十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着力推行国际先进标准认证和管理模式。截止到20__年底,我市累计有3500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11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14家企业通过国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144家企业通过省级计量保证确认、899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14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审。

4、农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化

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__市自1995年开始承担建设部级紫菜、棉花两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于1997年顺利通过部级验收。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同志在《农业标准化救活了__紫菜》的信息上作了重要批示。__农业标准化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其办公室职责,将标准化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农业和农村目标考核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和《__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明确目标任务与措施,形成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互动推进的格局。市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对获得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项目)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20__年,新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3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到20__年底全市已验收、在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省级示范区17个,市级示范区25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涉及到200多个乡镇,100多个示范村,超过30万个示范户;项目涉及到粮食、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多个领域,每年平均增加产值超过10亿元,示范区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600多元,部分示范区人均收入增长超过1200元,种植业项目年平均亩效益比项目实施前增加1000多元/亩。

——农业标准化培训和专家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县(市)、区组织召开了农业标准化培训,对农业基地(园区)和质监、农业系统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标准化认识和管理水平。建立了一支由100多位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标准化专家队伍,并面对种养殖第一线并举办农业标准化培训班,充分发挥了专家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

——加大技术标准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实施力度。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从建立完善组织体系、标准体系、示范体系、推广体系、追溯体系和政策体系等方面,全面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__嘉安公司首批通过部级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认证,另有2家出口蔬菜企业正在参与全国第二批试点。__长江河豚和狼山鸡被评为“地理标志”产品。累计培育了30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43个市级名牌农产品,81个绿色食品,49个有机食品和536个部级无公害农产品。

——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全市主持制(修)定省市两级农业地方标准(规范)250多项,累计制修订了5000多项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基本满足农业和优势农产品发展需要。初步建立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为重点的标准信息平台和以出口农产品为重点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增强农业标准化服务的有效性。

5、服务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

服务标准化是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诚信服务的具体措施,也是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根据服务业发展要求,共制订、颁布服务业地方标准8项,其中省级地方标准5项。并积极加以推广,取得初步成效。

——国家、行业服务标准得到较好贯彻实施。全市广大服务行业和企业,创新服务理念,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贯彻实施消费品售后服务、商贸、物流服务,饭店、旅游、社区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和文化、汽车维修、服务场所等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推动我市服务业有序、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活领域标准化工作稳步发展。《__市美容美发行业等级评定标准》、《__市洗染行业分等定级标准》、《海安职工安全培训服务规范》和《狼山旅游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对规范服务业行为,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维护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均发挥了积极作用。__大地物流公司组织制订《现代物流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应用《储运单元条码》物流标识系统标准规范,实现物流过程的实体与信息的协调统一,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并成为我市首个部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单位。__文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商贸服务企业采用标准化手段实现了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的组织化。

——生产领域标准化工作有效拓展。部分生产企业加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服务和安全等标准科研,制订符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先进企业标准。如东天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市首个部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通过实施gb/t19575-20__《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收集市场管理及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制定市场服务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形成了完善配套的标准化体系。

6、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不断深入

以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经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__作为外向度比较高的产品出口大市,近年来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逐年增大。市政府十分重视tbt应对工作,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检验检疫局负责对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卫生与植物卫生协议(wto/tbt/sps)中国咨询中心的联络咨询。__质监局成立了wto/tbt__工作站,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及农业部门也加强了对tbt预警体系研究,从行政和技术保障两个层面加强了应对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

——全面开展应对工作。截止到20__年底,市质监局和市标准化情报所向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了12期《wto/tbt信息通报》和4期《农产品出口wto/tbt信息与研究》。wto/tbt__工作站在网站上及书面发出近1500条tbt通报,并与企业就tbt应对工作进行沟通和开展技术服务。20__年以__紫菜企业为骨干的__省紫菜协会代表下属会员企业,向国家商务部申请反贸易壁垒调查,要求日本取消对中国条斑紫菜的进口限制。经国家商务部交涉,日本同意从20__年开始,允许中国紫菜直接进入日本市场,与韩国分享4亿张配额。成为中国建立对外贸易

调查制度以来国内企业向国外提出的“反贸易壁垒第一案”。

7、技术标准服务与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完善的技术标准服务和支撑能力是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有力保障。我市从能力建设入手,搭建资源平台,创新服务手段,加强机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有效提高了我市标准化工作水平。

——标准资源服务平台逐步完善。__市标准情报所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建立技术标准文献库,成立了国家标准馆__馆,可调用6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450多个国外行业协(学)会的成套标准以及全部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70余万项。并正在组织建立出口量较大的纺织服装和农产品等重点产业的标准数据库,为我市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快速、便捷、有效的标准资源支撑。

——标准化服务工作手段不断创新。我市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备案、使用采用国际标准标志备案、农业地方标准备案、各级标准制定和试点项目申报等一系列标准化事务网上办事指南。还研究开发了__市食品企业预警监管系统和__市食品生产企业电子监管系统,建立了标准备案企业电子化数据库,对备案企业相关信息实现了电子化监管,从而提高了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相关机构和组织技术支持能力日益加强。市各级各类标准化技术组织、中介服务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协调、宣贯、实施、培训等工作的能力,为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和行政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标准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我市初步建立了一支文化程度高、专业素质好、熟悉经济管理的农业标准化专家队伍和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人才队伍,为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8、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向社会提供可靠质量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相关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批准的标准开展质量监督执法与整治工作,确保了标准的贯彻执行。

——加大企业标准备案审查力度。我市加大企业标准备案的技术审查力度,聘请专业人员和技术专家对备案标准进行严格把关。截止到20__年底,有效期内的企业标准备案数达到6136个,标准质量合格率均达98%以上。在全市生产型企业开展企业执行标准登记,加强标准执行情况检查与执行标准先进性分析。

——加大各类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力度。各相关部门依据标准开展监督抽查、专项检查、质量整治和行政执法,确保了标准的贯彻执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20__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达95.8%,出口商品批次合格率达99%。

——加大行政执法和质量整治力度。我市有关部门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行政执法和各类产品质量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组织开展了食品、农资等10类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定期分析区域质量形势,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还对生产加工食品及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流通领域食品、药品等进行了产品质量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化战略面临的挑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比,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抢占研制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高点的意识任不够强。虽然我市通过多年标准化专项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热情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研上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并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对技术标准在行业上的引领作用和超前意识不强,仍然满足于企业的简单营销管理,忽视了主动的技术创新和主导参与技术标准的研制,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市每年能主导起草国家标准研制的屈指可数,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则是少之又少。

2、企业技术标准科研创新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参与国家及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中高级标准化人才不多。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批技术标准人才的支撑。虽然我市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引进了一批外市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技术标准专业化人才还是严重不足,特别是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缺乏,懂得标准且精通外语的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国有企业大量改制,源于多方面因素,企业的标准化管理部门绝大多数不复存在,企业标准化人员严重缺失,致使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收集、了解和分析相关技术标准信息。

3、推进标准化工作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条件下创新不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均发生了变化,迫切需要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标准,提高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入世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出口企业不能及时研究国外技术标准新动向,加上我国的预警机制还不普及,出口产品屡遭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影响。当前我市的标准化工作尚不能.紧跟形势的变化,及时组织和帮助企业学习掌握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新情况,有意识、有准备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企业在技术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方面的工作还没有被重视,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渠道还不畅通。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意识不强,阻碍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推进机制

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当前,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机制建设。

1、组织领导机制。市政府建立“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目的就是加强对我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成员单位一方面要围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把技术标准战略列入本部门工作议事日程,确保这项工作在本系统、本行业得到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围绕目标与任务,切实担负起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综合推进的责任,起到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会后,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会上印发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对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分析与研究,明确责任部门、联络员和工作任务与措施。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不断充实力量,吸收工作关联度密切的相关部门参加,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工作制度,抓好联席会议确定事项的组织实施工作。还未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和建立领导组织的县(市)、区政府要抓紧研究落实。形成上下对应、工作对口、便于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

2、合力推进机制。技术标准是运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对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统一规定,是生产、生活、贸易、管理等社会活动共同遵守的准则。它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是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加大投入、合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要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相适应;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推进相关领域和产业的技术标准战略;各行业协会和行业管理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指导本行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各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工作;各技术标准研究、检测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要面向社会,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良好服务;广大企业作为技术

标准战略的实施主体,更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走技术标准创新之路,提升企业技术标准整体水平。总之,要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和相关部门联合、行业协会联动、科研技术机构联手的合力推进机制。

3、目标考核机制。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已经纳入市政府质量目标考核体系,联席会议不再单独进行目标责任考核。但每年都要明确各成员单位的目标任务,对完成情况作为总体考核的依据。请办公室年初做好各部门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年底对成员单位组织一次落实情况检查,并抓好督办工作。

4、政策保障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工业、农业、服务流通业、科技、对外贸易、信息化、品牌、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各类奖励、资助、专项、配套激励政策和税收、信贷等扶持政策。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相关要求,整合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一方面,要加强职能资源融合,实现各部门相关工作与技术标准工作互动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资源整合,使相关政策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应和作用。各地、各部门都要对现有职能与政策进行梳理,找准与技术标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创新点,从政策上形成有利于技术标准战略的推进机制。我在这里仅举一些例子:将有关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标准或在规范性文件中引用地方标准;把技术标准研究经费列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把技术标准科研纳入科研、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和企业研发(技术、工程)中心建设等内容,享受相关激励、扶持政策;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纳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和政府采购等内容与相关政策;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政策更有效结合起来,加大技术标准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实施力度;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列入技术攻关、对外贸易、产品进出口等鼓励政策之一;把技术标准人才纳入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将技术标准研究成果视同科技创新成果列入技术职称评定条件;把技术标准创新工作纳入各部门组织的相关评优创优、考核评审等条件和内容;将技术标准战略列入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培训内容之一,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相反,各部门相关工作也要纳入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各项工作与政策之中,努力做到工作互动、政策互融。会后,各部门都要认真分析、梳理,提出工作互动的重点内容和政策意见,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后形成政策性文件印发实施。请联席会议办公室抓好落实。

(二)力争重点突破

当前,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很多,任务很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一系列战略部署,在以下重点领域力争取得重点突破:

1、围绕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化农业、农业产业化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举措来抓,在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领导下,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研究和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六大体系建设:一是以建立完善领导组织、技术组织和专家组织为重点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完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相配套、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三是建立完善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示范体系;四是建立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农技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和“公司+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五是建立完善以市级检验机构为龙头,县级检验机构为骨干、企业检验机构为补充的三级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六是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追溯体系。

2、围绕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技术标准创新工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产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反映了产业结构从合理化向高级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体现了产业“以质升级”、“以质优化”、“以质取胜”的基本特征。各部门要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和行政许可、品牌、技术标准、认证认可、监督执法、以及技术支撑等措施与手段,通过强化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和质量基础,优化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促进。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选择在国内行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开展技术标准战略实质性推进,对于提升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我市在国内外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和地位,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要研究建立技术标准研制与科技研发紧密结合的机制。技术标准是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等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将核心技术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才能形成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走“技术—专利—标准—产业”的同步发展之路。科技、经贸、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研究,把技术标准研制体系与科技研发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相关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各方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形成标准研制与科技、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推广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

3、围绕“保增长、达小康”,进一步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服务标准是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增强服务企业自律和调整服务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推进服务标准化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诚信服务的具体措施,也是优化服务产业、促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市政府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服务标准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完善和提升国际贸易组织体系、集疏运物流体系、金融保险体系和电子政(商)务服务体系等软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研究服务业标准化的整体推进思路,使我市三次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得到全面、整体推进和发展。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服务业包括16个门类、55个大类、198个中类、355个小类、涉及面广、难度大。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试点。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体育总局、旅游局《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选择一批符合我市服务业发展方向和实施服务标准化基础较好的服务企业、行业或区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做好在建的试点项目,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试点,争取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二是鼓励服务企业和相关组织,贯彻执行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企业个性化标准,把服务标准化和服务名牌评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服务标准化进程。三是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服务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各自领域服务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调研,研究提出加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与措施,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后,形成意见,争取市政府印发并实施。

4、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标准的制订、实施与监督。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资源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等矛盾日益突出。技术标准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大有可为。一是加大相关领域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实施与监督的力度,建立完善节能产品认证、许可制度和能效标识、设备节能、节能计量等制度;二是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将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并努力提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制订地方标准和评价标准,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与标准的推广与应用。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提升与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5、围绕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做好相关国际标准化工作。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演变为标准的竞争。据美国商会的市场调查报告,标准对贸易的影响达到80%,全世界每年约8万亿美元,美国每年约2600亿美元。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标准和专利的结合对国际贸易实行新的技术和产业垄断;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通过提高标准要求设置苛刻的技术壁垒,使我国受到巨大损失。我市作为外向度较高的产品进出口城市,做好应对国外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三方面工作力度:第一,大力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也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要加强我市重点产业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密切的产业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关联度研究,加大采标力度,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要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和重点出口企业的采标工作,提升我市优势产品技术标准水平;要研究创新推进采标工作的方式、手段与机制,完善采标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第二,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制定__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应对工作的预警、通报、反馈、研究、评议体系和机制;积极跟踪和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及时反映我市合理正当的要求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与预警措施;整合相关部门工作资源和政策资源,加大应对工作投入,完善应对工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合力发挥应对工作的作用。第三,鼓励企业争取加入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建议,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为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和制修订国际标准创造良好的条件。

6、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目前,我市正按全省的统一部署,全面按计划组织实施之中。质量的基础是标准,产品质量反映在标准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国家、行业标准落后、滞后的问题客观存在;但更重要的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产品标准不重视,技术标准研发与制订层次低、水平低、要求低,少数企业不按标准组织生产,造成不少产品质量问题,甚至诚信缺失,假冒伪劣,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加大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执法力度,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行政许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严格市场准入中的作用;同时,要强化企业技术标准意识,在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上狠下功夫,切实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服务体系

1、培育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鼓励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目前,行业龙头企业已充分认识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和标准制修订的重要作用,积极性空前高涨。要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已建立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逐步争取领导职务和承担秘书处工作;在尚未建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域,重点申报和争取承担与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关联度较大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服务业和农业领域,建立完善我市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结构合理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继续做好企事业单位申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国家标准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予以奖励兑现。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师专煤矿技术人才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工夫,重在实践上见成效。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抢抓机遇,优化专业结构,坚持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体,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为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对我校培养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背景

一方面,作为地方唯一的全日制高校,学校自2002年建校以来,充分认识到,要办好学校,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紧贴广阔的经济社会市场,积极探索和实践地方性、职业性、开放性与技能性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自我创新求发展。在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困扰的大背景下,学校及时向政府汇报办学想法的同时,与各企业加强联系,主动为地方企业发展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几年来,依托办学条件的优势,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先后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与审计、旅游与服务等专业,培养培训了一批企业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初步形成了政府、社会、学校三方联动的发展模式和“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腾飞,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企业蓬勃发展,煤矿建设、煤矿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迅速迈进。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四省区就有大型煤炭矿业集团16个,仅我省就有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矿业集团,四个因煤而生的城市中,地方煤矿几百个,仅我市地方煤矿就有102个。而我省培养矿山技术人才的正规高校只有黑龙江科技学院一所,满足不了全省煤矿企业对矿山技术人才的需求。

第三方面,国家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已列入“十一五”规划并正在筹化将东北定为我国第四大经济区,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特别丰富,国营大型煤矿矿业集团,地方煤矿都很多,都需矿山机电,采煤等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省高校培养的这类专业技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煤矿企业的需求;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新型人才。为提高矿山机电管理水平,建立一支规范、科学的中高级矿山技术人才队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可行性

经过调研论证,我校完全具备开办采煤技术和矿山机电专业等的办学条件。一是我校拥有高质量的能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二是实验实习设备设施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并保持较先进的水平;三是煤矿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完全可以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落实,保证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四是学校图书资料达到34.25万册,专业图书1万册;五是学校已投入专业资金70万元,预计下一步投入30万元,以满足教学需要。

搞好专业办学的基本保证措施如下:

(1)加强校内外教学的基地建设。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离开了社会实践条件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培养目标的。因此,学校拟定加大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有利的激励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以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的要求出发,全面提高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

(2)具有一支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完成专业教学的有力保证。首先,学校已选拔3名本专业的教师到哈工大、黑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进修学习。其次,学校从本科毕业生中选聘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力争在今明两年内能够增加3-4名专业教师,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校聘请省内部分高校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并指导专业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实用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担任辅导员,鼓励辅导员老师注重引导,为学生参与管理和教学实践创造条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特长展示、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举办各类讲座或比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情趣和集体主义精神。三是加强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除了必要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将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做好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教学准备

3.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订单式合作模式。即委托招生、订单定向就业,一般针对用工周期比较长的企业,新招的学生入校后就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形成了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校企“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首先签定“委托招生培训和定向就业”协议,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的行为,并规定用工招生的条件、双方的权利、员工的薪酬和待遇,学校根据合同负责招生,校企双方共同面试。

(2)直选式合作模式。该模式是企业通过学校搭建的供需见面平台,直接面对学生,双方双向选择,直接就业方式。在合作中,企业提前向学校用工需求信息。

(3)互助式合作模式。这是一种优势互补,互相帮助的合作模式。主要是:①聘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做教授和顾问,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指导。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依托企业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③采用“送出去”方式,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送教师到现场,在培训、教学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统筹安排,送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技能实践,接受“社会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2校企合作培养原则

(1)长效性原则。即校企合作双方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从校企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的一种稳定的、长期受益的相互促进、提高的原则。

(2)针对性原则。即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不盲目,要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效益好、信誉好,与专业对口或相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院校的合作伙伴。

(3)多样性原则。一是校企合作的企业生产要满足培养人才类型的需要,即满足我们学校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及就业的需要。二是校企合作的企业不能单一,不能只顾主干专业,不顾非主干专业,要满足不同专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即学校的每一专业都应具有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

(4)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校企合作能否建立,建立后能否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利益问题,因此在校企合作时我们必须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

4几点建议

学校服务煤矿企业,为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主动为企业排忧,为政府解难,为有效处理好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各方利益,提出如下建议:

(1)对政府的建议。政府应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如招生政策、就业政策、培训政策、用工政策、激励政策、制约政策和资金支持政策等,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

(2)对企业的建议。企业应自觉地执行国家劳动法,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与学校合作推进的各种培养培训,一定要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凝聚力。

(3)对学校的建议。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在做好专业论证、调研、招生、录取,保证生源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转变择业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学好本领,好就业,能就业。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发展观篇10

同志们:

我院学习实践活动自今年2月中旬启动以来,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在省委教育工委的具体指导下,通过院党委和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以及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二个环节的各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分析检查阶段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9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沈健传达贯彻了中央省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研讨会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全省高校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高校学习实践活动。

按照中央、省委的会议精神和学院《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今天起将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总结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效,安排部署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下面,我代表院党委和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作活动转段的动员。

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学习调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院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健全了组织。学院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精心研究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的近期工作安排》,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各党总支(直属支部)按照院里的统一部署,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学院专门设立三个指导检查小组,开展指导督查工作;建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院领导干部联系点,确保活动不走形式,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了学习。学院活动办为每位党员干部配发了学习资料及学习专用记录本,党委引导全体党员认真自学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读本,邀请了省委党校教授、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团骨干成员严翅君博士,xx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乐平等专家来校作专题辅导讲座。学院多次组织召开学习实践活动交流研讨会,院、系两级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交流不少于3次,党员集中学习一般在20小时左右。学院活动办编印了《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手册》,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师生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了调研。学院立足实际,精心准备调研课题,制定了院、系两个层面调研提纲,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中层以上党员干部都根据调研提纲确定了调研题目,院、系两级都确立了重点调研课题,为深入调研做好了充分准备。

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自觉把调研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带头深入师生,座谈问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内调研。院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个人分工,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各党总支(直属支部)通过不同形式在本总支(直属支部)开展调查研究,行政机关中层以上干部采取集中下系部的形式,深入学院六个系开展调研。同时,学院领导、干部还进一步走出学院,深入企业、其他兄弟院校进行调研,查找不足,学习经验。

四是发动了研讨。为切实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在全院开展“学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我为学院发展献一策”主题党日实践活动,共征集到各类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400余条。3月30日—4月5日,学院以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院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个人分工到联系点参加大讨论。4月6日,院系两级班子成员对大讨论成果进行研讨交流。

五是取得了实效。第一,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院上下呈现两大出乎预料:一是广大师生员工对这次活动的关注程度、参与热情之高都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二是党员干部对这次活动的理解程度之深也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这既与活动本身实践性的要求有关,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在活动中的各项做法很务实,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到了实处。

第二,通过学习讨论,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新提高,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通过校内外调研,形成了院系两级、四个层面共57篇调研报告,并及时召开座谈会对调研报告进行了交流、讨论;找准了阻碍学院科学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即:“一个瓶颈”和“两大难题”,“一个瓶颈”是师资队伍,“两大难题”是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梳理出了六个方面40多个问题。

第四,学习调研阶段,院党委、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先后召开学习交流会、调研座谈会等30余次,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开展个别访谈近200人次。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全体党员开阔了思路,在事关学院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和我为学院科学发展做什么上形成了共识。大家认识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学院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个平台,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统一思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内涵提升、特色强校”,为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作出新贡献。

第五,我院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有序、规范,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得到了省指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如专门成立了三个指导检查组;根据《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出“三个一”(即:每一个阶段都要有详细的《近期工作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任务要求,每一项活动都要有详细的台帐记录)的做法;动员报告人手一份,每周都有一份《每周活动安排》;院、系两级都设专人负责材料收集,学院活动办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制定院、系二级材料目录清单,并及时催缴等等。每项工作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考虑全面、周到,有些活动的安排、设计,如我们对调研报告的格式、内容等都有统一的要求等等也得到了省指导检查组的好评。

在学习调研阶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决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做到规定动作突出严格,自选动作突出特色,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效。

二、把握要求,抓住关键,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阶段是分析检查阶段,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至5月底,分析检查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查摆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民主评议,多方进行科学论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重点是做好三项工作。

(一)继续深化学习调研工作。

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5月底。要在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党员干部研读中央指定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紧密联系实际,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贯彻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要做到“三个紧密联系”:1、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稳定形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着力维护学院稳定;2、紧密联系本院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形成关于学院科学发展的共识;3、紧密联系学院工作以及发展实际,结合查找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细化调查研究工作。

(二)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4月底。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要重点落实好“二会一准备”,即: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各项准备。

这一环节主要有四点要求:1、把主题确定好。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的目标,确定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的主题。2、把问题查找好。要认真查找不适应、不符合创建要求的思想观念问题、工作实践问题,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把准备工作做好。民主生活会前,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要认真汇总、梳理,分别整理出对个人和班子的意见。二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三是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4、发言材料要重点把握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二是分析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安排在5月初-5月下旬。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以检查分析问题和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为重点,充分吸收基层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确保分析检查报告有深度,使之成为一个指导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要重点落实好“两会一评议”,即:征求意见座谈会、党委扩大会议和群众评议。

这一环节主要有五点要求:1、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做到“四个写清楚”:一要写清楚在学习调研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本系(直属支部)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形成了哪些共识;二要写清楚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系(直属支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深入分析产生突出问题的主要根源;三要写清楚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列出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四要写清楚各党总支(直属支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

2、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要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思路、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对策措施等,提出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工作。3、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4、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基本形成后,要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参加评议的人员范围要同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进行的满意度测评人员范围通盘考虑,要保证参评人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和广泛性。5、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要通过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三、加强领导,联系实际,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中央、省教育工委对省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是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高校特点,以学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把深入学习贯彻始终、把解放思想贯彻始终、把解决问题贯彻始终、把完善机制贯彻始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重要性,算好时间点,理好发展帐,把好质量关,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一)加强领导。这次转段动员会后,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精心安排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一个标准不能降,一个环节不能少,一个步骤不能缺,既要完成“规定动作”,又要创新“自选动作”,深化活动效果。广大党员要注意克服松懈情绪,结合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继续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确保活动成效。

(二)要切实把握两个重点问题。院、系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两个主要目标,重点找准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从实际出发,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深刻、准确、全面系统地查找影响和制约学院、系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从高职教育功能出发,从探索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新途径新方式出发,立足现行体制和学院本系学科专业特色,查找影响和制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于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查找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查找突出问题要坚持“四个清醒、四个不为”,即: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本院在江苏高等教育全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发展而停滞。查找突出问题,不是追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实现科学发展。

(三)要着手解决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一方面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办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另一方面要及早启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争取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一些有影响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