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十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十篇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0:39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1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已成为继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企业而言,信息的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由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所造成的。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无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并得以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使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进沟通交流的效率,进而改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表现在企业作业、管理、经营三个层面,实现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决策辅助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六大要素: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这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重商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企业融入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揭开了新的一幕。中国的市场也不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市场,更是世界的市场,所以,抓紧对中国市场的掌控是中国企业的一大任务。数目达1000多万的中小企业是中国市场的一大力量,而且,其市场也主要是面对中国市场,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外国的企业如狼似虎,中小企业如何应付这样的局面是中小企业主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清楚认识到中国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游刃有余地应付并发展自己。优势当然是本地化,劣势主要是管理水平严重滞后。必须认识到,本地化优势行将消失,劣势更加突出。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除了学习管理知识外,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手段。管理手段的提升会带动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思想的转变反过来会对管理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知过程的困惑

一是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是中小企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软硬件市场和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无所适从。企业很难找到一个咨询公司帮助他们选择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以至于产生了“恐网症”,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排斥态度。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是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由于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就很难开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中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消极对待或抵制等问题。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没有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自行其事,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占总资产的8%以上。

四是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缺乏专门人才。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就整体而言,当前网络人才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两个不合理:其一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其二为,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只会造成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根据浙江省对全省506家企业信息化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4.67%的企业认为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机构的专职人员普遍偏少,同时,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

六是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而中小企业人力、物力有限,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从而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

对于企业实施信息化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分规模的考虑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对于初创成长型企业,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生存,资金优先考虑使用在一些关键的投资,如增加设备、市场活动、物料采购等方面,人员的精力也主要放在营销、产品开发及日常生产上。企业的主攻方向并没有定型,实施完整的信息化是有困难的,在这段时期可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思想,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但实施信息化尚不是时候。可以采取先实施客户管理与财务管理系统,稳定内外的基本需求。

对于兴盛期及再发展期企业,这是成功实施信息化的最佳时机。在兴盛及再发展期,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之时,企业很自然地产生了革新念头,应该实施全套的信息化方案,否则,企业随时可能走下坡路,而一旦颓势显现,再行挽回就会花费巨大的多的代价,甚至无法挽回了。

对于衰退期企业,在衰退期,企业多数处于资金运作不佳、人心涣散的状况,一些管理者到这时才想通过实施信息化去改变现状,但为期已晚。在这个阶段,信息化的管理思想仍是有效的,但重点应放在客户的保留和人的管理方面,而不是靠一套软件去改变现状。实施客户管理可能是挽回败局,保留已有的业绩的一种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信重组的顺利完成与3G牌照发放,三大运营商竞相布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陆续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3G服务,中小企业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他们成了电信运营商手里的“香饽悖”。但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重硬轻软”等种种难题制约着其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迷局。

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问:我们为何要进行信息化?我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么?啥时候进行信息化合适?其实,很多企业并未能够领悟信息化的真谛。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不是赶时髦,不是做秀,要为了企业的氏久发展和利润提升而进行信息化。

然而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业,因此企业发展很多是依靠创始人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拍脑袋定方向、家族式管理、粗放管理等,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快速发展壮大,甚至因此而进入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其实就是一次管理模式的变革,让管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p,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阻力:

],!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往往在成长初期依赖于老板的个人魅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越来越不适应。没有企业文化,将不可能打造百年老店,而创建企业文化,也不是一个口号或者会议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邮件系统、oa、企业网站、企业门户等等潜移默化的进行,只有在日常工作中点滴积累和影响的,才可能成为长久的。

],2管理思想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往往直接来源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的变化,比如企业老板最初强调资金管理、销售与市场,再次强调质量管理,发展一定阶段又要关注成本,进入平稳阶段又开始关注客户份额或者客户满意度。这些管理思想的变化,直接导致相关软件系统的部署,比如财务与业务系统、eRp系统、成本或者项目管理系统、CRm系统等等。因此,企业老板和老板的管理思想的变化才是信息化的指挥棒。

1,3标准化

中小企业粗放习惯了,甚至手工作业、松散作业。一旦进入到工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等等快速发展的要求阶段时,自然就适应不了。更多的标准化要求,让这些手工作坊式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现场管理、看板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等等思想,相对应的信息系统或者技术也成为辅助手段,比如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服务水平监控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或者技术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标准化的艰难转变。

1,4流程化

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归结到流程方面。中小企业往往是在一个粗放型的管理下,做什么事情没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从而造成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等等都参差不齐、波动很大。每一个部门、岗位所作的事情都是一个什么流程?什么时间做?怎么做?有什么操作规范?这是可以在CRm或者企业门户的流程管理体系中有效的进行定义和管理的,中小企业要抓住对关键业务的关键流程的管理,才能更快的发展。

1,5绩效考核

从老板的个人奖惩,到业绩的考核,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对结果的考核,只不过这个结果的考核是个人而为还是企业而为。要快速发展,健康成长,中小企业应该同时关注过程管理,对过程进行考核,而这个过程考核,则意味着流程体系和数据采集体系,这些也都是信息化系统或者技术来协助分析考核的。

2,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

中小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并不就是简单的电子商务化,也不是使用几套专业软件就算是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代表了中小企业管理思维和态度的改变过程,是配合了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的一个过程。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一定耍深入研究和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产品,注重了解信息化产品和管理的对接,而不是仅仅追求信息化产品的应用。

缺乏信息化人才、不懂运营的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选择信息化模式及产品提供商,更谈不上找到适合自身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最佳方案,从而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了解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能根据企业属性和整体发展方向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分辨和整合当前最先进的信息化模式和工具,及时、专业地向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最适合其发展的信息化运营方案及相关产品,并帮助企业实施此方案和使用产品的专家,以保障中小企业成为紧随信息时展的信息化企业。

3,联通“转型”业务强势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目前市场上很多单一信息化产品提供商或单一行业信息化运营商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中小企业需要像中国联通这样的全方位业务支持的信息化运营专家。在“信息化随身化”业务理念指导下,中国联通充分挖掘企业行业应用需求,以强大的固网、宽带、3G等网络资源为保障,充分利用wCDma的高速网络带宽和强大的多媒体业务支撑能力,结合公司系统集成优势、全业务经营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软件、硬件、服务提供商,开发了移动办公、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视频四大类一揽子“沃”商务解决方案,为广大集团客户提供贴身、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联通的“转型”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通过对技术、渠道、服务、网络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以及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及对用户需求的充分把握,联通通过“沃”商务全业务服务。为广大企业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一揽子”企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以及“一站式”的通信服务,来帮助企业改善原有的信息化环境,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中国联通“宽视界一神眼”业务采用宽带等灵活的接人方式,客户端采用视频采集、编码、成像一体的Ⅱp摄像头。同时,联通通过自身的电信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主提供了专用的互联网带宽以及数据存储、备份方案,实现了低成本的网络远程监控。简单、易用、易维护、性价比高,联通“神眼”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安防问题,更能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能够广泛应用于超市/连锁店、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企业,是中小企业加强安防,提升管理的最佳选择。

随着3c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日趋普及,“神眼”业务也将进一步与3c无线的方式进行深度结合,使其配置更加灵活、使用更加方便。在不久的将来,联通“神眼”将会被应用到生产制造、商品流通以及特种行业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帮助更多的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销售管家是中国联通依托GSm/wCDma移动通信网络,基于S7K/07a技术推出的一种企业终端数据管理产品。通过手机Sim卡的菜单预置功能,写入企业终端数据的采集程序,从而在任意一部手机上实现终端数据的统计上报,将终端数据实时送达业务管理部门,最终实现企业对终端数量的集中管理。同时利用空中下载(oFa)技术,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更、增加或删减卡菜单项目。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3

一、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企业领导层对省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作用、效果的认识存在误区。一种误区是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另一种误区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观点都存在片面性,信息化并不是灵丹妙药,而部分企业却把这一切实际希望寄托在信息化建设上,然而信息化只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之一,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硬件设备,企业就此认为企业已经实现信息化,这种不能够真正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做法最终只能对自己不利。所以,只有具备信息化观念的企业领导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只有当企业中的骨干队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发挥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作用。部分中小企业领导在决策与工作的时候,忽视信息化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人治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信息化建设不小的阻力。

2.中小企业资金投入欠缺,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而且需要大量资金,又存在一定的风险,建立企业信息系统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敢于问津,但是对于河南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资金储备不足,致使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资金不足,使得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过程中的高投入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形成了严重的矛盾,造成了一定的商业风险。另外很多中小企业也不可能一次性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在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就经常被挪用或被占用。部分企业又存在着盲目投入的问题,在没有评估企业现状,对决策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盲目地使用高规格的软件,虽耗费大量资金,效果却很一般。

3.中小企业本身局限性,导致人才流失。大多数企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或购置现成软件,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流程和真实需求,这样就不能提供满足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的软件产品,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高。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大型企业能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导致人才的流失。

4.中小企业经营多变,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灵活多变,企业投资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周期又比较长,一般的企业很难自行开发,而且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家族式的管理,存在着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不规范等缺点,这些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还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设立专职领导进行统一规划和成立专门的机构,各个部门自行其事,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性,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深刻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政策,提高信息化意识。要想提高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实施信息化战略和达到既定目标,就必须要求中小企业管理层深刻理解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政策,以及准确及时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走向,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政府的信息化的号召,充分利用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影响力,将信息化推进全省各个行业的发展,形成信息化浪潮,才能有助于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企业个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仅仅是一个个体,所以提高信息化意识还需要中小企业每一名员工积极学习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来,最终建立企业信息文化。河南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建立企业信息文化形成行业信息文化体系,不仅能给企业员工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形态,而且还能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群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信息化水平,从而为河南省整个企业信息化作铺垫。

2.加大资金投入,合理投资。在企业预算时,财务部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在企业利润分配中的抽出比例,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压缩费用,加强资金的周转率,来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毕竟有限,必须要考虑如何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可行性的分析,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以免盲目投资,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例如,第三方面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等。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以免投入不足影响信息化建设。

3.转变观念,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的一场革命,也是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信息技术能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程度和企业发展水平。从我国国情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出发,我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初级人才,同时也迫切需要相当数量的信息管理高级人才。信息化实施是企业的一项重大项目,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企业要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使新的信息化理念、创新思维与已有的业务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创新和优化。同时,企业可从外部招聘高层次信息管理人才,逐渐设立信息主管和专门的信息部门,由其承担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对信息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进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4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本文的重点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以及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拓展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1]。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中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比率以及应用范围远远的落后于大企业。

并非这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对企业的重要价值,而是信息化建设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上马信息系统。这样盲目上马的结果导致了信息系统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率,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先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让许多企业从此远离信息化。

1信息系统规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建设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没有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根本用不上的信息系统设施,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应用失败,甚至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混乱,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在其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温州79家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领导重视和信息系统规划;而对信息系统规划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满意的比例[3]。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相比大企业来说虽然比较小,但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依照制定的科学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能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建设,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

大规模终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4]。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实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也就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在适用实用、效益优先的原则,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同时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信息孤岛。要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投入和重复投入发展的现状,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5]。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5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

制造业涉及的物流活动一般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环节。通过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制造企业可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规范作业操作流程、提高运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协同物流管理思想,加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目前国内对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对制造企业如何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和分步规划探讨不足,尤其是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深入性的成果。现对山西省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前状况,通过一手数据和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山西制造企业与国内外同类型优秀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差距,结合山西制造企业的现实情况和条件,提出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可行的措施途径和发展模式。

在调研阶段,课题组通过对省内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了解山西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现状。问卷共设计15个问题,涉及企业规模、所属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状况、重点领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瓶颈、未来规划、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使用状况、购置方式、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分析等多方面的问题。共收回有效问卷42份。被调查企业覆盖了省内制造业各主要细分行业,包括:钢铁冶炼加工、非金属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纺织、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制造等17个细分行业。其中大型企业24家,中型企业11家,小型企业7家。

本文对课题调查研究的内容做一分析阐述。

1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

1.1目前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个职能领域的优先顺序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山西制造企业在生产相关环节、财务、行政管理和销售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水平相比其他职能领域较领先。未来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仍然会集中在围绕生产的环节中。此外,作为生产辅助和衍生的物流管理功能目前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但高级的、综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但是,企业普遍认为:物流管理应该成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1.2山西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描述,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分为基础建设阶段、单项应用阶段、综合集成阶段、协同与创新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来看,虽然山西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是先进与后进差异较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专业的整体规划,但从企业目前信息化应用对企业的贡献度方面看,却具有相同的规律,即信息化应用成熟度与企业较好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成正比。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在财务结算周期、节能减排、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收益。

1.3企业信息化建设年均投资规模

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总投资相关,故对山西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年投资规模与销售额占比做了调查。

从问卷调查情况,可以看到:山西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金额总体上处于不到位局面。在被调查企业中,共有91%的企业年均信息化投资额的销售额占比在2%以下,其中有17%的企业投资的销售额占比低于1%,而国际上先进企业普遍认可的标准在2%~3%之间。

1.4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

从调查企业来看,目前电子商务在山西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较大,有90%的企业已经有了电子采购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从采购环节的信息化角度,对“电子采购”这一物流管理功能的具体应用做了详细调查。在已经有电子采购应用的企业中,分别占33%和26%的企业实现了网上招投标管理和电子目录采购系统。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在采购管理上“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要求也催生了这两项功能的应用。

山西制造企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仓储管理软硬件条件上差距较大,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建立了与现代化仓库硬件设施相匹配的仓储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而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依旧使用人工和半人工方式处理仓储管理和作业活动。

从被调查的山西制造企业的情况看,有60%的企业具有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这其中包括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单项应用和整合到eRp等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山西制造行业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作为供应链管理中核心功能的物流管理功能,在大部分企业中,首先是从采购、仓储和运输等单项功能的应用开始的,而不是以集成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方式实施信息化的。并且,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应较好地实现与企业内部流程的集成,以及与企业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接口管理。山西制造行业中,能够达到以上功能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只有少数大型的企业集团。在被调查企业中,这一比例是5%,其他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成实施完整意义的供应链信息管理。

1.5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中硬件和物流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情况

被调查企业中,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95%,条形码技术、GpS和RFiD设备都是现代物流管理,包括现代仓储管理和现代运输管理不可缺少的硬件设备。在被调查企业中,这些设备的配备情况基本与企业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同步,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64%、48%和48%。

1.6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有71%的被调查企业购买系统软件时,选择直接购买通用软件产品。有24%的被调查企业选择“系统开发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有5%的被调查企业实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时是“根据自身需求,完全自身设计方案”或“自主设计为主,吸取系统集成商的实施经验”。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特定信息要求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团队。由于山西制造企业多数不具备自主开发软件系统的人员能力,因此,在山西制造企业中,自主设计开发物流管理系统并不是主要模式。

2制约山西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和瓶颈

资金不足且融资难度大是众多山西中小型制造企业无力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省内很多制造企业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被动性。尤其是对物流管理这一信息化建设的领域,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者没有树立起现代物流的理念,还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降低成本的关键,仅仅把物流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活动,“重生产、重技术”传统还相当浓厚。更不用说把物流管理定位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上。

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人员掌握信息技术、软件硬件,还要求熟悉物流业务操作和流程,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这样的全面型人才,在山西很多制造企业中都还是个空白点。

国内外软件市场上,虽然有比较多较为成熟的针对物流行业开发的软件和系统产品,但是制造业的物流不同于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能够充分考虑制造业特定要求的物流软件显得供应不足。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提到:流程再造问题是阻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障碍。推进信息化遇到的深层问题都是来自管理方面的。

信息化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障碍。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投入产出分析不同于设备购置、基建、技改、生产线建设投资等项目。对其投资回报进行定量分析困难。这些问题,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风险担忧也阻碍了企业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步伐。

目前由于国家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制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度相比滞后,使企业在建设自己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工程时,难于处理跨企业、跨行业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和对接问题。

3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物流管理作为制造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很早就认识到要把物流管理信息化整合到整个生产运作系统中去。我们研究国内外企业在制造和运作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模式发现,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即跳跃式发展和渐进式发展。

跳跃式发展是指采取一系列战略层面的革新活动,使企业的运作和业务得到发展;渐进式的发展是指采用一系列相对较小的举措,通过产生的小范围和部分的影响,逐步积累这种影响,一段时期后达到实质性的明显绩效改进的目的。这种发展方式是大多数持续改进理论的核心方法。

从山西制造企业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总体表现为:起步晚,基础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可用资金、人员等资源投入有限。本课题研究认为:山西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采取渐进式发展模式,即“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渐进式发展”的策略。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风险才能控制得当,企业对信息化的信心和热情才能持续。

山西制造企业在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满足不同企业通用需求的同时快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除了企业战略、组织架构、流程体系等紧密相关外,软件的平台化水平、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在现代制造业整个物流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通过对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到:从目前山西制造企业的现状出发,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直至发挥其效益,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事,而是需要整个供应链乃至整个社会协作的系统性工程。

参考文献:

[1]Upton,Dmandmcafee,ap..apathbasedapproachtoinformationtechnologyin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2000,20(3-4):354-372.

[2]RobertHandfield.Leverageitinvestmentinsupplychain:bestpracticeresearchreport[R].Raleigh:SCRC,2010.

[3]Gartnerinc.Gartneritmetricsreport2010[R].Stamford:Gartner,2010.

[4]Kohli,R.,Deveraj.Realizingthebusinessvalueofitinvestments:anorganizationalprocess[J].miSQuarterlyexecutive,2004,3(1):121-126.

[5]Jun-DerLeu,Yu-tsungHuang,wei-JunLu.e-logisticsofglobalmanufactureingenterprise:acase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2011,18(7):344-356.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对策

1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

1.1会计信息化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多数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层次差距显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大多数小微企业粗放经营、组织架构不合理、决策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对于信息化意识淡薄,不愿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辅助企业管理;其次,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资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

1.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既具备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又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的基本维护等知识的高水平人才。目前在会计领域,能够完成传统的手工记账的可谓人才济济,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地运用到会计业务中并能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的人才却十分稀缺。小微企业多是民营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的待遇、发展前景、保障等都无法与大中型企业竞争,因此,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不愿到小微企业就业,加之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小微企业也不愿聘请高级别信息化人才,导致小微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难以有效推行及实现。

1.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相脱离

会计信息化要实现采购、生产、销售一条龙,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高度共享,但从我国目前小微企业实践来看,大部分小微企业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使用,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仅仅停留在单一功能——会计核算上,将会计信息化误读为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替代人工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完成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生成报表等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只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却极少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等工作,更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使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衔接,导致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未能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

1.4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配套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低,基础设施差、信息交流困难等问题。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尚在起步阶段,鲜有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信息化咨询及监理等中介机构,导致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自身难以突破,又难以寻求外界帮助,信息化目标难以达成。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重视,没有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缺少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2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转变发展思路

小微企业管理层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清醒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设立专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逐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2.2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突出特点是会计参与管理、辅助决策,因此,小微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权限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应合理、规范,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企业业务的信息化处理程度来界定会计岗位以及对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流程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信息的沟通和监督与内部控制的信息化要求相适应。

2.3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优秀人才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关键,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广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通过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高、中级管理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尽快成为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培养高级别企业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4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在支撑,企业是加速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内在症结,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与推动,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为小微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完善会计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等体系,确立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用以指导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环境,并做足做好配套服务,以尽快实现小微企业信息化。

2.5积极发展会计信息化外包和第三方咨询服务

小微企业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离不开企业自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育,但是目前小微企业的现状无力承担大量专业化高级别人才的培养,必须积极借力外部会计信息化专业化优质资源,将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会计信息化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倡导小微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做好小微企业信息化外包和第三方咨询服务配套建设和服务工作,加快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解决小微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问题。

2.6积极推进SaaS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SaaS模式是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捷径,会计信息化的SaaS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表现在:企业无需支付购买系统及维护等高昂的费用,而是通过网络使用会计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节省成本、简单易用,降低了小微企业购买软硬件的成本,也克服了小微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和专业人才匮乏的缺陷,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大大降低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门槛与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小微企业只有积极应对,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实现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我国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索[n].光明日报,2014-04-06(5).

[2]李欣欣,郑春潮.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8-29.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

一、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现状令人担忧

1 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据抽样调查表明,在中国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互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欧洲也将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建设。中国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就更少,在实现上网的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在欧洲,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

2 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中国企业领导层在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老板,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他们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 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且结构不尽合理。中国目前信息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部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一般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而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化投人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国内企业之间投入不平衡,从企业规模分析,大型企业高于特大型企业;从行业分析来看,信息化投入最多的是石化、电子、外贸、冶金、电力;从企业经济类型分析来看,非国有企业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信息化在建设投入中还存在年历“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这种状况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目前,造成中同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这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

5,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而中小企业人力、物力有限,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从而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二、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我们必须正视现状,面对问题。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

1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是信息技术进步导致企业信息化所依赖的信息技术投资品,如半导体芯片、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硬件产品价格以及信息通信费用的持续下降,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对信息技术资本的投入;二是在信息技术投资品和信息通信费用迅速下降的同时,信息技术投资品,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和网络设施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三是面向企业信息化不同需要的各种新技术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这种新技术的持续创新既扩大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而且也使得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持续的改进,从而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手段。企业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企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一样。实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同一个企业,在不同阶段要达到目标不一样,因此实现的途径也会不一样。但是这其中有三点则是共同的,一是所有企业都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都要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三是都要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一个综合目标努力。

3 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消除管理瓶颈,再造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转贴于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1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政策导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目前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弊端逐渐显现。

2 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并使用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一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广辟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规划适时分步实施。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一是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共性技术及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用,选择、支持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二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将信息化的重大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列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专项来抓。三是通过市场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市内外企业资本、民间资本投向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优秀的it技术创新人才与社会法人资本、民营资本相结合的新途径。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企业能不能培养造就一支胜任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使用的效果和维护的可能性。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和知识的主人,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其次,要通过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等方法,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领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优秀既包括合作伙伴的开发水平,又包含合作伙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如果合作伙伴虽有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但个个办事拖泥带水,没有一点紧迫感,这样就不能按时完成项目,势必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合作伙伴要有系统集成方面的丰富经验,这样做起来轻车熟路,效率就高。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探析;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贡献了大量税收,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然而,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生存能力都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堪忧。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是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还能够有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对物流管理环节的重视,定期对物流管理进行审查,以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一、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然而,当前的物流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针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进行探析。

1.物流管理观念落后。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对物流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且管理观念落后。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为了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的盈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点往往都放在企业盈利上,尽最大努力提升营销。因此,忽视了对物流管理等基础部分的建设,没有意识到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物流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还能够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缺乏战略性统筹意识,物流管理观念落后,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2.物流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致使物流管理手段、方式落后,与企业发展速度不相配。现阶段的管理体系,存在物流活动松散和分散、缺乏与客户的沟通等问题,致使物流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原料采购运输、存储以及成品配送的部门各不相同,很难进行有效协调,这就造成物流信息不匹配,使得企业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连贯性、统一性差以及客户无法掌握物流情况,导致物流管理方面出现管理漏洞,进而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物流管理体系不健全,不仅使企业内部无法做到连贯性和统一性,还无法保证与客户的有效沟通,从而给企业发展造成很多障碍。

3.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手段逐渐融入各个领域,为企业管理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可以说现代企业完成信息化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只注重生产部门等直接带来利润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忽视对物流管理等基础部分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仍运用传统管理模式,依靠大量人工进行管理,并没有全面实行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另外,部分企业虽然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了资金,完成了硬件铺设,但是缺乏应用和操作的专业人员,这也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上的认识,改变管理观念。现代中小企业要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必须要在思想层面上进行深化改革,实现在物流管理观念上的创新,引入物流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物流管理,提高对物流管理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制订出详细的物流长期的实施计划、正确的发展策略,从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物流重组,逐步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体化,降低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将客户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促使企业在竞争中百战不殆。中小企业只有改变物流管理观念,提高物理管理上的认识,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

2.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造成目前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企业建立一套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还能够将企业的采购、运输、存储和配送等环节有效连贯、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各中小企业在掌握物力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发展和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实现物流活动的灵活统一。以此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另外,企业本身还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吸取其他企业好的物流管理方式,来完善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

3.加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也就要求各行各业深化对信息技术改革。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若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长久、健康的发展,不可能有足够的生命力在竞争中争夺一席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运用现代高科技使物流管理全面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解放劳动力。借用各种有效、可行的渠道,来全面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并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企业资源的内部联系。如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各部门可以利用数据、信息等资源,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能够为企业高校、一体化物力的合理运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从而实现物流的高校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4.大力培养和引进物理管理专业化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加,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质量。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的经营者不仅应该加大物流管理方面的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还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企业不断输送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领域已经由市场拓展扩大到物流管理上,中小企业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对物流管理进行深化改革。物流管理现如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的物流管理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重视物流管理,深化物流管理改革,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作者:朴仁鹤单位:辽宁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伟利.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6:118-121.

[2]陆燚.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时代金融,2015,17:125-126.

[3]陈冬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5,12:53.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9

“行随思变应需而动”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普及、提升,“行随思变应需而动”也经历了从仅停留在概念上到真正开始付诸实施,从信息化“个别”、“局部”的“行随思变应需而动”向“全面”、“整体”的“行随思变应需而动”发展。从另一方面看,这一转变过程即是企业从观念、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转变。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信息化是发展必经之路

据《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与现状白皮书》调查显示,“企业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这一因素以59.4%的比重占据首位,这些企业普遍认为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起不到决定作用。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的本质是信息化观念不强,随之便会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成功率低、信息化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致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而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的Ceo或老板,而并非Cio角色,这是由中小企业的体质结构所决定的。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专家吴文钊对赛迪网表示,Cio只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助推器,决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不在于it人员能力的强弱,也不在于软件公司的产品有多么好,而在于对信息化起主导作用的企业Ceo或董事长职位的最高领导者,他们才是决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想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首先需要转变中小企业主的观念,提高中小企业主对信息化价值的认识,随之,再考虑如何部署信息化,这就要遵循“应需而动”的原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管理运营服务中心主任陈崇钰对此指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部分初具规模的企业信息化进程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有待发掘和引导。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把建设信息化作为一种成本投入,事实上,通过投资信息化建设,能提高企业效率,节省运营成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客户,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从成本到投资,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也是当今企业制胜的必要条件。

利用新技术:助推企业跨越式发展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人才匮乏等因素导致信息化水平明显不足,然而在近期的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如“能在不同终端设备(pC、平板、手机、电话等)之间无缝切换”;“消除信息孤岛”;“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利用”;“智能化的it管理”;“可从高灵活性的架构和众多整合选项中显著受益,轻松实现扩展,更加灵活地部署选择,从而全面满足企业各流程、各部门的应用需求”等。中小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利用信息化服务对企业业务和决策提供支撑,达到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涌现,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多种需求成为可能。特别是云计算、SaaS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于破解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节省it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投资。其次,云计算能够让中小企业应用到丰富的性能先进的大型系统平台与重要信息资源。第三,云计算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能够满足不同业务发展需要的软件应用服务。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均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来强调。据赛迪顾问预测,云计算应用将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咨询中心经理辛华表示,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对转变中小企业发展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对于信息化服务商来说,云计算、云服务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目前,云计算在中小企业应用上还属于试水阶段,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目前,联想、微软、用友、惠普等众多厂商都将云计算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此外,针对中小企业的云服务平台也在涌现,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管理运营服务中心执行主编朱晓光表示,中小企业协会正在和iBm、上海电信、金蝶、用友、Sap等国内各个解决方案供应商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包括所有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产品,以Saas这种租赁模式推荐给中小企业,企业日常运营的各个方面均可以在云服务平台上得到应用。除了信息化应用外,该平台还和金融服务、融资挂钩。相信不久,更多的中小企业将享受到云服务带来的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优势。

朱晓光还特别强调,“中小企业要想快速发展,首先要融资,即给中小企业输血,其次是信息化,企业获得资金以后要用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化及内部的标准化,中小企业需要标准化的服务、标准化的产品以及内部标准化的流程,这些都可以用信息化手段串联起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升级,从而改变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群体在各个国家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历史、国情、文化、政策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但经过总结和分析,仍有诸多因素是值得我国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专家姜奇平指出,“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电子商务的良好机遇”,“相对于其他国家丧失机遇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好的之一。”姜奇平认为,其优势更多的是在传统的中小企业,而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正处于优势并且颇具潜力,中小企业应该抓住并利用好这个优势。

其次是创新。众所周知,美国几乎是大部分电子技术的发源地和聚集地,而这背后是其国家丰满的创新意识,中小企业也呈现出创新层出不穷充满活力的状态,中小企业使用新技术的程度都很高。这一点正是我国中小企业所欠缺的重点要素之一。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从多个方面制定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创新,维护企业发展创新的相关制度政策也正在日益完善中。

再者,人才的培养。在国外,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Cio的地位相对受到重视,Cio能直接参与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使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利用到实际中来。而在我国,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主要原因仍在于企业高层对于信息化价值的认识局限。

此外,作为产业链的一员,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商也需要转变思维,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谈及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姜奇平表示“在中国云计算还是面向it运维方面,和美国相比差了整整一个时代。”

“中小企业常常处在差一口就淹死的状态,它们所找寻的是救命稻草,考虑的是眼前的生存问题,完全以自身的效益为出发点。但是现在大部分it服务商往往以大中型企业的定位来为中小企业服务,这样严重错位,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根本需求。”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篇10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促进制造企业发展方面,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4]。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促进和提升了制造业技术水平,给制造业技术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为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制造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制造企业经济效益和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为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010年7月对以皖南机床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提高制造企业信息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1硬件方面有一定提高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调查资料显示: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制造企业占47.9%,甚至有6.2%的制造企业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被调查制造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其中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71.9%的制造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制造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

1.2投资额逐年上涨

根据《e制造》的调查,2009年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良好,信息化建设共投资521亿元。根据调查数据测算,在制造企业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投入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内,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预计2010年全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为65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1.4%。

1.3加强内部员工的信息素质,注重信息化人员培养

在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许多企业已意识到员工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因此,部分资源充沛的大型制造企业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同时,部分企业还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与开发,利用其技术优势开发和市中小型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信息产品,甚至与相关大学签订用人合同,制造企业负责资金投入和提供特别奖学金,大学负责对制造企业的信息人才培养,以此吸引和培养信息人才。

2存在的问题

2.1系统应用程度不高,管理不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造企业中全部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不足10%,目前已实现erp系统的企业仅占2.9%。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实施了erp和crm方案的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的制造企业仅占6%左右,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同时,重硬轻软、重建轻管、重购买轻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导致资源浪费;造成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引起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

2.2资金投入较低,产出不明显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较快,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70%的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投资总额,仅占总资产的0.3%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水平。相比之下,信息化产出更是低下,投资上千万的mrpii/erp软件实施成功率一般只有10%~20%。部分制造业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能收到预期效果,不仅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打消了其信息化动力,制造企业因此深受困扰,甚至在制造企业内部出现了“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悲观论调。

2.3人员缺乏,素质低

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调查显示,制造企业内部信息技术人员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其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制造企业高层管理者信息化意识薄弱,影响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发展对策

3.1实现专业化咨询,提高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

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是健康、有序地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多数制造企业而言,由于缺乏专业化人才,导致信息化硬件设施齐备,运行管理体制不良。因此,必须管理和规范企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商业行为,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咨询服务。前期可由政府组织相关咨询机构向制造企业提供免费服务,保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充分应用,一旦咨询服务业走上正规,则应根据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完善的监理服务做支撑,确保供需双方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切实应用。

3.2增加资金投入,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和用好信息化建设资金。首先,要根据投资效益、市场需求和投资性质,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制造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重点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支持,在税收、信贷、市场等政策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对重大公益型、中长远工程给予政策导向性投入。在资金筹措上,一定要走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路子,放开搞活,开展资本经营,努力争取资金良好循环。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即企业信息化优先考虑有较大把握实施成功,能取得明显实施效果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对刚刚开始信息化实施进程的制造企业来说,突破口选择是否恰当,对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能否有效实施,以及员工对信息化能否支持和接受都有重要的影响。

3.3加强信息化人员培养,提高管理者信息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信息化人员,提高管理者信息化意识十分有必要。首先,加强企业信息化人员素质培养的过程就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由于信息设施靠人操作,信息的组织、管理靠人进行,系统建设、维护、升级、改造都要靠企业自己的人员去干,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及以后的运营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下大功夫培养和造就一支力量雄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人员队伍,彻底改变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专业技术力量匮乏的状况。其次,目前导致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制造企业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4参考文献

[1]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387.

[2]胡元岭,刘华峰.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