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十篇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十篇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0:55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1

1北京市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1.1北京市的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各项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的背景下,北京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创新发展。北京商务委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进出口总值4291亿美元,占全国的10.3%。今年1~2月,北京已实现个人直购进口9.6万票、货值近2600万元人民币,月均增长近200%。北京市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化、便利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为外贸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1.2北京急需发展跨境电商的原因

尽管北京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较快,但是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海关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中也没有北京。因此,北京应抓住机遇,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和环境。

发展跨境电商一是具有战略意义,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和环境基础。二是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对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北京成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商示范城市。京东商城、敦煌网等12家企业为‘商务部2013~2014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此外,全国规模最大的9家自营B2C企业中有5家为北京企业,交易规模占全国的62.8%。”

1.3顺义区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4月11日,在2016世界电子商务大会上,顺义区政府宣布充分发挥顺义区区位、品牌、产业、政策优势,将在顺义区打造“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近年来,顺义区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消费增长、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目选址位于临空经济核心区,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执行,创建中央部委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促进顺义区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转型升级。林德集团、聚优澳品、日上免税行、诚商网等企业依托天竺综保区打造以境外保税备货直购进口、保税免税一体化运作、境内保税展示结合社区服务为特色的o2o直购体验店,纷纷落户顺义,形成了电商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同时也成为拉动了顺义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2我国各类型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的发展情况

据统计,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尽管目前国家设立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很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相当可观。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在跨境电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随着企业海外业务越来越多,对各种综合性人才,特别是有外语能力和平台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面对市场的各层次需求,我国各类型院校纷纷开设了格局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2.1层次上不同

从中专、大专(高职)、本科、研究生到企业办学及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班,我国各类型层次的院校都有尝试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

(1)中专层次。我国中专层次的院校,开设的专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元商贸职高是较早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中等院校。以培养初级跨境电商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制2年,毕业生一般就业于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从事一线工作。

(2)大专层次。大专层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主要是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在外贸、货代、电商类企业的基层从事一线工作。与中专的区别是人才需求的空间更广泛一些。北京城市学院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招生25人。北京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自主招生计划商务英语(跨境电商方向)招收10人。

(3)本科层次。本科层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比较少,主要是依托外贸、商务及信息类专业,在此基础上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如南阳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方向)2016年首次招生;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跨境电商方向);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更是于2015年便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班)招生;北京城建技工学院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方向);广州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班。和大中专学校相比,毕业生一般毕业后从事一线工作,但往往升迁的比较快,达到中层管理岗位。

(4)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研究生层次的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类专业一般不是学历教育,更多的是以研修班的形式开设课程,主要针对的是有企业经验的在职培养形式。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唯一一所开设电子商务在职课程研修班的高校。课程融合经济学、贸易学、管理学、营销学、互联网、计算机于一体,系统学习电子商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操作与应用,目的是培养能胜任电子商务、网络客户管理及自营网络创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员往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因此毕业生就业层次一般可以到高级管理层次。

(5)企业办学。今年1月刚刚成立的顺德跨境电商学院计划今年内为顺德培养1000名本土优秀跨境电商相关人才,共23个课时的初级入门班目前免费向社会招生150人次。目前顺德区有B2B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500家。2015年顺德电商贸易额近1000亿元,比2014年增长33%,其中跨境电商出口额超100亿元。通过“千人培育”工程,顺德跨境电商学院将为顺德建立初、中、高级三个跨境电商人才梯队。这类学校非常注重市场的需要,可以随时调整专业类型和结构,以最快的速度向市场输送人才。

2.2专业的定位不同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中并无跨境电商专业,而且从跨境电商行业“链状”人才需求的角度考虑,也不适宜单独开设此专业。所以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应按照“某专业+跨境电商”而不是把跨境电商作为一个专业或作为所有商贸类专业核心的基本思路来进行。目前主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物流报关类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为报关与国际货运方向(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这类型的专业设置是在物流、国际货运的基础上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方向。

(2)贸易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这种专业设置是在培养原有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上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设置的。

(3)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如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高职英语(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等。此类型专业是在培养外贸中外语人才的基础上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设置的。满足了熟悉语言又熟悉电子商务的人才要求。

3北京城市学院跨境电商专业的建设

北京城市学院在2016年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并招生。在2016年6月召开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借鉴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方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和目标,进行了专业定位。

北京城市学院跨境电商专业分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专科层次为原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此专业是在报关专业招生了3届学生之后增加了跨境电商方向。本科层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此前国贸专业已有多年的招生历史。

3.1服务区域经济,做好专业定位

顺义作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的核心区,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北京天竺综保区利用政策平台和口岸优势,正快速集聚跨境电商企业,着力打造全国跨境电商第一高地,提升北京市服务业。北京城市学院处于顺义区,目前区域内有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和国际货代企业,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和经济环境。

3.2专科层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1)专科层次。培养具备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国际贸易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适应跨境贸易电商中网络营销、快速通关、便捷物流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就业方向:跨境电商业务员、外贸企业报关报检员、跨境电商客服专员、国际货运员、跨境电商运营员。

(2)本科层次。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现代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和国际电子商务环境、政策和法律知识,熟悉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掌握现代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掌握跨境电子商务营销与推广理论、技术和方法,熟悉数据分析与优化理论、技术和工具;掌握消费心理学理论,熟悉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知识,熟悉跨境电子商务跨文化设计与沟通;掌握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理论,了解国际市场、行业和客户知识,具备互联网思维,具备跨境电商创业和市场开拓能力;拥有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操作和经营能力,熟悉跨境电子商务开店、店铺装修、推广优化、销售、国际商务沟通、国际物流等全流程操作和管理;紧跟现代电子商务前沿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与服务意识,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外语,具备跨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3.3专科层次课程体系设置

(1)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消费心理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采购管理实务》、《货代专业英语》、《国际商务函电》等课程。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数学基础。

(2)专业技能模块。本模块是根据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岗位内容和要求,从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具备的岗位技能为出发点设置的课程,具体包括:电子商务类的课程,如《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网络零售学》、《网络客户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货代类型的课程,如《报关报检实务》、《国际物流与货代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业务操作》等。电子商务类的课程是为提高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的具体操作环节设置的课程。而货运类的课程是同学们在学习商品进出口通关中的具体操作环节设置的课程。

两部分课程解决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个环节。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的学习课程中就其感兴趣的环节重点学习,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3)实训和企业定岗实习模块。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两门以上的实训课程。通过仿真环境和软件操作,把技能学习与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衔接起来,提前进入实习环境。大三基本完成校企合作、企业定岗实习,使学生在毕业前双向?x择,落实好实习就业单位。

3.4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对接

北京城市学院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现了专科与本科的对接。专科层次的报关与国际货运(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过考试可以直接升入本校本科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专业继续深入学习。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2

【关键词】跨国企业;采购风险;应对策略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等。在跨国企业采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的全过程,只能控制并尽可能将其可能发生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研究风险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并转移风险。怎样保障跨国企业的利益,如何防范跨国企业采购风险,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跨国企业采购风险分析

跨国企业采购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购内部风险;二是采购外部风险,这两方面是跨国企业采购风险的主要方面。采购内部风险主要是针对跨国企业自身而言的,包括基本的计划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责任风险等等,是跨国企业采购风险的关键点。例如,合同风险,如果跨国企业合同签订未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如果后期采购出现问题,会极容易使得跨国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是采购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欺诈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其他意外风险。例如,以意外风险为例,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及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如因交通意外事故等,不能正常供货,遭受缺货风险损失。

二、跨国企业采购风险应对策略探析

(1)提高采购人员风险意识。采购人员是跨国企业采购的关键和重点,因为跨国企业采购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采购人员,他们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跨国企业采购工作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加强对于跨国企业采购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加强跨国企业采购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跨国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那些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采购人才的招聘。引进那些高素质采购人才,为跨国企业采购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努力提高跨国企业采购风险防御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采购人才培训体系,努力提高采购人员素质与水平。明确采购人员责任意识,让采购人员掌握采购风险基本常识,保证跨国企业采购工作顺利开展。(2)广泛收集采购风险资料。要想做好跨国企业采购风险防范,搜集采购风险资料是极其重要的举措,为此,跨国企业应该之前做好相应的采购风险资料搜集,包括国内行业风险、国外行业风险以及其他采购风险资料进行相应的整合,对这些采购风险资料进行分析、梳理以及反馈,从而提高跨国企业采购风险防御水平与能力。(3)强化供应商资格审查。供应商管理不仅仅是跨国企业控制供应风险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物资供应管理的重点,供应商管理所存在的风险也是跨国企业采购风险防范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强化对于供应商资格审查,可以将供应商方面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由于供应商资格审查不科学不合理而出现风险问题。供应商资格审查工作主要由物资管理中心进行相应的审查,同时制定严格的风险审核标准,制定相应的供应商考评制度,每年对跨国企业的购物风险进行相应的评审,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设备状况、合同履行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强化供应商资格审查工作。(4)完善购物风险评价标准,实行购物风险信息化建设。建立采购风险评价标准有利于加强对跨国企业采购管理的监督,对一些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有力的惩处,保证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贯彻实施;这个评价标准主要对采购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使全体员工自觉执行的采购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加大对采购人员违法操作的惩处力度,有效防止串通、舞弊现象的发生,保证采购管理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加强采购风险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跨国企业采购出现了新的风险,这是由于采购开始从制度化转变为程序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新技术的利用,不断调整和改善跨国企业采购控制系统,增加跨国企业采购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采购活动无处不在,采购风险贯穿始终。只要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才能使得企业采购利益获利最大。我国跨国企业在采购风险管理与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采购风险管理与预防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跨国企业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跨国企业采购部门应该深入研究自身采购风险管理与预防现状,创新采购风险管理与预防策略,为我国跨国企业在采购风险管理与预防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谭颖.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管理新探[J].法制与社会.2011(23)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3

[关键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影响

一、跨国公司定义

只要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设有一个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并从事营利性生产经营活动,有共同的决策中心和共同战略,并分享风险和责任的企业,即可称为跨国公司。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整体情况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国际直接投资继续回升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平稳发展,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外资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2005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FDi流入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70家在华投资。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汽车、日用产品等行业。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增加,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至2005年底,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共40余家,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主要分布在电子、通讯、机械和电器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三、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1.有效地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缓解和弥补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现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和既定方针。近20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流入,有效地弥补了我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供给不足,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与稳定发展。这突出表现在我国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总体上呈现明显地上升趋势。在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外商直接投资还是我国部分行业(如近海油气开发等)的主要资金来源。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实际性投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缺口,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使用率,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并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跨国公司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跨国公司是国际竞争的优胜者,竞争优势很多,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等知识资产方面的优势。实践证明,跨国公司带来了大批先进实用的技术以及在质量管理、营销战略、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劳动工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我国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跨国公司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本地人才,为我国企业造就一大批新型管理人才,促进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跨国公司为我国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我国已有超过145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投产开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750多万人,约占全国非农业劳动人口的10%以上。另外,跨国公司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和福利都比较好,大量中国雇员在跨国公司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就业质量,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职业培训,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熟练技工和专门人才。

4.增加了政府税收。为吸引外商来华直接投资,长期以来我国给予了跨国公司诸多税率优惠待遇。随着大量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我国主要来源于跨国公司的涉外税收逐年大幅度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的税收以成为我国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外资和跨国公司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可忽视的、深刻的负面影响

1.外资垄断,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国家安全。跨国公司具有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管理高效以及发展战略精妙等优势,容易在东道国获得巨大市场份额,挤压东道国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甚至垄断东道国市场,控制东道国产业,威胁东道国产业和国家经济安全。目前,在中国的感光胶卷、电梯、软饮料、手机、电脑、网络设备、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许多行业的内资企业已接近全军覆灭。跨国公司在许多行业的市场控制与品牌倾销行为有日益加强的趋势,损伤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而且掌握了太多的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和国家经济安全。

2.转移贸易,中国内地成出口加工基地。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欧盟(15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全国三资企业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4.59%、20.37%、17.74%、12.59%。来自上述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很大程度上将中国内地作为其供给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加工基地和出口平台,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大陆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装配基地,在制造业整个价值链条中,中国主要占据组装的环节,获利甚微。

3.转移定价,加剧国家财政收入流失。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母公司,出现“明亏实赢”的“假亏损”,逃避中国税收。另外,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钻中国税收减免政策之空,一旦过了税收减免期,就关闭企业,到别的地方去投资,重新享受优惠,逃避税收。

参考文献:

[1]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4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一、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这无疑将大大增加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却出现部分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不乐观的矛盾现象。根据实践调研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设置,进而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学以致用,难以满足现阶段外贸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跨境电子商务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成交易,即将传统的国际贸易电子化、网络化,是当前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目前国内主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eBaY、易唐网、兰亭集市等。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全球领先,2014年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3.2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3.1%,据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至6.6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速超32%,以跨境小额交易为主营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和流程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跨境电子商务显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适应网商时代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不少传统外贸公司也开始注意到了市场的变化,逐渐走上了发展外贸电子商务之路,他们对熟悉外贸电商经营之道的人才有着大量且急迫的需求。

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新形势下的外贸毕业生,不仅需要掌握进出口业务和跨境电商销售业务等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和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较熟练的运用商务英语和计算机网络等工具进行市场开拓,能在企业及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划、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应在充分调研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对外贸人才的岗位和职业需求,确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中,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讲授商务英语、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的能力,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团队建设要“走到企业去”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平台打造教师培训模式,在校教师可以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参加电子商务的相关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引进来”,通过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牵线搭桥,积极引进企业中拥有实际外贸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到学校来授课。

(三)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对跨境电商运营等项目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整理、归类,整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要求进行能力分析,开发出若干个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和基于电商平台操作的工作流程,对教学项目进行整合。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型外贸业务,教学团队要尽可能地设计开放的教学课程,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软件、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教学成绩的评价体系,加重实践性考核的比例。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制度。

(四)推进订单培养模式。在订单培养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愿的形式报名进入订单班学习,通过校内和企业考核合格正式进行实际操作,对学生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使其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减少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节约企业新人培养成本,为学生在跨境电商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加宽广的实践空间,更为真实的实践平台。进入订单班的学生以完成的工作业绩进行管理和考核,通过真实项目的营运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组建双师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推进就业。

参考文献:

[1]何斌.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刍议2014年8期

[2]鲁红春.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探索2014年10期

[3]王慧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2014年10月

[4]楼淑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2013.10月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微型企业加入电商的行列,使我国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文章调查了解跨境电商企业对中职生的岗位需求,针对具体岗位分析了中职生应具备的能力,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设置,希望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境电商岗位;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外贸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是2013年的2倍多,预计2018年将达到8.8万亿元。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以及国内贸易的趋势,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环境愈加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微型企业加入电子商务的行列,将产品推销至世界各地。

一、跨境电商岗位的需求概况

2016年,汕头在《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中位列“电商百佳城市”第26位,比2015提升了16位,在广东省位列第7位,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在2016年“全球双十一”购物节中,汕头企业交易额排行全国20位,处于强增长趋势。汕头电商各指标数据迅速增长,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外贸转型升级,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渗透率逐渐攀升。为了紧贴汕头新兴产业,紧贴职业岗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健全校内专业建设动态调整和与行业对接并协同发展机制,笔者调查研究了汕头市跨境电商行业对岗位的需求。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汕头市跨境电商岗位主要分为两类:操作类岗位和运营与推广类岗位。

二、跨境电商岗位的能力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这两类工作岗位的职能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类,操作类岗位是以电子技术为手段,具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外贸网络营销的基本技能,在线完成产品的询盘、定价、运输、支付、交付、纠纷处理,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按照业务的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来执行和跟踪贸易业务。包括:负责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上传产品信息,联系客户,对客户的询盘及时处理,提高询盘订单转化率;负责对意向客户的不断跟进;负责订单确定及传达,回款跟踪,发货跟踪,物流跟踪,并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所负责的任务;负责将单据及时寄给客商清关报关;负责跨境电商平台账户的稳定安全并协助社交账户的运营;熟练应用客户开发工具与客户沟通,利用掌握的产品的专业知识来完成产品售前咨询服务,售中和售后跟踪服务,跟踪客户产品使用情况及客户关系维护,维护店铺好评;负责投诉业务,合理处理争议、换货、退款,及时反馈客户争议和客户意见,以顾客为中心,协助优化内部业务流程。

第二类,运营与推广类岗位是以电子技术为手段,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熟练运用网络营销工具优化产品信息,通过运营与推广,提升转化率,更好地开展企业跨境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体包括:热爱推广,能合理地控制成本,对广告费用能做到合理规划,精准投放;及时整理网站相关报表,配合主管做好日常工作。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利用“数据纵横”,积极收集、分析并总结产品营销过程中的市场信息,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协作并提供建设性意见,创建相关的、精准的关键词列表以及设置展示位置,通过分析和优化对投放的关键词广告的数据分析,促进销售;熟悉各跨境网站的产品刊登、维护、关键字竞价优化等工具;熟悉外文各大互动性社区网站;科学管理平台广告账户,优化产品详情描述,做好关联营销;负责产品搜索排序优化、转化率优化,优化各推广平台,确保推广资源效果最大化。根据公司战略和营销策略,利用网络营销工具制订推广计划并及时实施,提高产品优化率。具备一定的文案创意、策划能力,能主动提出各种推广策划方案,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与创新精神。

由此可见,以上两类跨境电商的岗位职能要求学生应具备能力包括:跨境店铺运营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跨境电商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文案策划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一系列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三、基于跨境电商岗位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过下企业调查,充分分析外贸业务岗位的职业需求,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

(一)基于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根据以上跨境电商岗位的能力要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可按照以下六大模块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

1.英语知识模块设置6门课程:英语精读、英语语法、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跨境电商英语。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基本知识。

2.商务技能模块设置4门课程: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理论知识。

3.电商技能模块设置4门课程:电子商务基础、跨境电商操作实务、图像处理和网店管理、客户服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知识。

4.专业选修模块设置2门课程:中西文化比较、涉外礼仪。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英语交际技能,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5.实践操作模块设置3门课程:商务办公技能综合实训、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跨境电商平台综合实训。课程目标:由专业指导教师按照岗位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示范指а盗罚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体验岗位,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

6.公共基础模块设置7门课程:语文、数学、政治与经济、职业道德与修养、法律、体育、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以我校为例,学生在校时间3年(132周),其中课堂教学81周,考试5周,校外实习38周,校内实训4周,入学教育和军训1周,毕业教育1周,机动2周。以上课程可按照如下比例安排:公共基础课占20%,英语知识模块占30%,商务技能模块占20%,电商技能模块占20%,实践操作模块占8%,专业选修模块占2%。

(二)整合课程内容,引入职业资格考证项目

基于跨境电商岗位,以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以够用、适用为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开设符合岗位需求的综合性课程。例如将市场营销、物流知识归纳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中来,将跨境电商营销与数据分析归纳到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中来,由于商品图像信息编辑与网店管理在实际操作上有相关性,将两门课程合并,将中英文字录入实训与商务办公技能综合实训合并。进行改革之后,课程的岗位针对性明显增强,最新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补充进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效率有较大提高。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职业院校要加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因此,可以将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与全国跨境电商操作专员岗位专业考试相对接,把考证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课岗对接、课证相融”课程体系。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发展。对于跨境电商岗位来说,实践性教学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健全相应的配套硬件设施非常重要。顺应跨境电商行业需求,学校开设以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eBaY等主流跨境交易为平台的完备的校内实训中心尤为重要。依托互联网,利用低门槛的准入条件,帮助学生开立真实的网店,进行实战式实训教学。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并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及时了解跨境电商行业脉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进入淘宝大学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学到一线实战卖家分享的各类实践内容。同时,教师在答疑解惑时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社交方式,让学生感觉到更加轻松、亲切,在网络化的教学互动平台上,师生的交流更加自如。

综上所述,基于跨境电商岗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应该在先进的课程理论指导下,基于跨境电商岗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岗位所需要的核心工作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能力培养有机对接;整合课程内容,引入职业资格考证项目,把考证内容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课岗对接、课证相融”课程体系。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实训中得以巩固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跨境电商行业培养出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瑞卿,温耀峰.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14-15.

[3]刘洋.基于跨境电商进行商务英语的课程改革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03-105.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6

【关键词】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总分行管理

一、引言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组建之初,城商行的经营区域被限制在单一城市。这种经营区域的限制对早期城商行的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城商行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跨区域经营成为城商行发展的内在要求。2006年,中国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正式拉开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序幕。

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改变了以往在单一城市经营的管理体系,由总行―支行的二级管理模式转变为总―分―支的三级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城商行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面临着许多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城商行目前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背景下的管理体制变革提供一些建议。

二、城商行目前跨区域经营的现状

自2006年上海银行在宁波设立第一家异地分行以来,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共有48家城商行设立178家异地分行。

当前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设立分行的区域集中。大部分城商行设立分行集中于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中心城市成为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首选地。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大,经济增长迅速,能为城商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支撑。

第二,城商行在省内设立的分行数量大于在省外设立的分行数量。如南京银行目前有5家省内分行,3家省外分行。这是城商行基于稳健经营的考虑。省内具有相似的地缘文化,经济联系也更紧密,容易为当地的居民和企业所接受。作为跨区域经营的尝试,更容易为城商行的跨区域经营总结经验,各家银行基本上实行先区域发展后向全国发展的步骤。

第三,目前银监局暂停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审批。由于城商行过度的扩张,其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2011年发生的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表明部分城商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2011年上半年,各地银监局基本暂停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审批。

三、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城商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自身实力不断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城商行逐渐实现了跨区域经营,为其自身发展增强了活力,扩大了规模,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跨区域经营后,异地分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于中国银行业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各家银行基本没有自己特色突出的产品,直接导致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限于较低的层面上。同时,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区域较为集中,基本都是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经济总量较多,经济发达的城市设立分行,这些本身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随着城商行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同业之间的竞争。

其次,跨区域经营后,城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跟不上其发展速度,这是监管层最为担心的问题,也是跨区域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去年以来城商行出现的案件,表明城商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急需提升。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后,在分行层面上需要重点解决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问题。

一方面,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后,大部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其管理的链条拉长,增加了操作风险和各种案件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城商行对异地区域的企业的了解不如对本地企业了解的全面,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加。

再次,跨区域经营后,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增加。大部分城商行在成立异地分行之后,都设立了一级管理部门,增加管理人员。这增加了管理费用和运营费用。同时由于城商行在其他地区的品牌认知度较低,需要异地分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营销和宣传。管理成本的大幅增长,将制约城商行效益的提高。

第四,城商行的人才竞争处于劣势。人才是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城商行大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信息相对闭塞、人文环境较差的中小城市,并且员工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很难吸引到足够的优秀人才从事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商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背景下的管理机制变革

银行管理体系的设置,应着眼于控制风险、增加收益。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最大化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收益。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之前,实行的是“一级法人,二级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城商行在本地城市经营并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实现,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商行的发展。城商行原来的“总―支行”管理模式必须向“总―分―支行”三级管理模式转变。在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多了一层关系,可能会造成潜在的效率低下、风险上升的问题。在实行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管理体制后,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风险管理方面,加强总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分行的风险管理,应设立直属于总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垂直领导。强化对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

其次,集权与适度放权。总行负责对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免与考核,分行应有适当的人事任免、人员招聘、区域内业务发展政策的制定等权利,分行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制定各自特色的政策、研发各自特色的产品,总行审批即可。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分行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特征进行产品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同时,为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应对分行进行适当的放权,并非所有的业务审批都由总行负责。应把总行从具体的业务操作与审批流程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其政策制定和管理全行的职能。

第三,应建立完善的严格的问责机制和业绩激励机制。完善的问责机制,是保证分行主要管理人员正确行使权利的关键。只有更具竞争力的业绩考核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四,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城商行中来。

第五,近年来,城商行的快速发展与其两级管理体制密不可分。在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后,一方面,应对当地市场的分支行进行资源整合,适时设立当地市场的一级管理部门,以便对当地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可以把总行从具体的审批流程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总行的全面管理职能。比如,宁波银行设立了宁波地区一级支行、北京银行设立了北京管理部、徽商银行设立合肥分行等。

同时,由于“总―分行”的二级管理体制,具有制度上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升效率,因此,城商行可以在金融创新活跃、金融资源充沛、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直属于总行的支行,为城商行的异地扩张提供支持,实现城商行的战略发展。如北京银行在设立北京管理部的同时,也设立了直属于总行的中关村支行、商务中心区管理部以及郊区管理部。

五、结束语

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的过程中,对分行的管理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选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内控制度如何完善、风险管理如何强化、经营管理成本如何控制等问题的妥善解决,将会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城商行目前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背景下的管理体制变革提供了一些建议。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需要在不断完善中缓慢前行。

参考文献

[1]甘霖.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利弊分析[n]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2]刘久彪,杨晓东.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7).

[3]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4).

[4]姚建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分析[J].南方金融,2008(1).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7

关键词: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外资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比2003年增长6.29%,合同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另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合同外资金额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621.01亿美元。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国工业的31.18%和27.62%。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是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全方位的,最直接的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投资资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弥补了资本形成不足的缺口;另外,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作为我国对外资开放时间最早、开放领域最宽,也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工业,外商集中投资于工业部门积极促进了我国工业部门的高速增长;外资的进入还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营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经济模式,推进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培训机会,并引进了大量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特长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等。

但是,外商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外商投资企业环保意识较高,通过引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并在中国环境保护领域起到了示范作用,不少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投资中国的生态、环保产业,并促使一些开放地区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们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将高能耗、高物耗甚至淘汰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危险废物等转移到我国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1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正面影响

1.1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新技术来缓解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宝洁公司在同中国企业合资之后,对原有中国工厂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改造,从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公司建立后,在减少粉尘污染、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以及产品向环保型产品升级换代过渡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造,并付出近200万美元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以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福特汽车以重视环保为宗旨,不断地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开发出既省油又减少环境污染的汽车;作为全球性能源公司的壳牌企业,不仅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帮助减轻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在2000―2003年捐款170万美元用于帮助中国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计划。他们对环保的重视,给我们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2跨国公司投资建环保企业,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外资的投入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国内环保投资的不足,而且引进了国外先进环保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改善了我国环保水平,促进了环保机制的逐步建立。受我国巨大的环保潜在市场的吸引,外商投资建设环保企业,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不仅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资金来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满足了我国环保市场的巨大需求,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如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相当突出,而国内企业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对水务市场一直望而生畏。但对国外企业来说,这块市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如法国苏伊士水务集团旗下的得利满公司,已经在我国参与了100多个水处理项目建设;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区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使绵延8公里的凉水河由昔日的臭水河变成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更多的海外公司则通过技术转移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用先进技术、雄厚的资本与低成本、熟悉市场规则的中国企业结合,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服务、开发、营销、咨询、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等跨行业、跨地区的新兴产业。同时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生产经营,一方面为其带来了直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工商税收作出了相应的贡献。随着外企数目的不断增加,投资的扩张,收入的上升,其缴纳的税金也随之上升,这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投入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1.3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重视我国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了我国企业及居民的环保意识

在发达国家,环保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从企业到普通消费者。“绿色”运动表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了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消费”等为主的绿色浪潮。而我国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尚未形成以保护环境为荣、污染环境为耻的经营与消费观念。目前,国际上大多数著名跨国公司都制订了环境原则与方针,不仅对外有相应的环境承诺,而且不少公司已付诸实践,不少跨国公司已明确提出采取母公司标准,欧盟等也已开始要求所属企业在区内和海外投资要采取母公司标准。虽然在我国境内有的外商投资企业不愿意采取母国环境标准,但仍然有不少企业环保意识较高,把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带到我国。可以说,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与技术,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提高了我国企业及居民的环保意识。

2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国际投资理论认为,产业的扩张和转移是国际投资的一个基本动机。以此为基础,可以发现产业转移的走向势必是按梯度从高向低进行的。对发达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成熟和过时产品和技术的转移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的引进过程。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从积极方面看,相对于独立发展工业化的过程,开放式的发展工业化成本较低见效快,但因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也处于两难境地。

2.1跨国公司大多投资于我国污染密集产业,对环境破坏产生了一定影响

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于工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煤炭采选业;石油开采、加工、炼焦―石油化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冶炼;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某些非金属矿采选业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加工业中的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食品制造业中的发酵制品业、罐头食品制造业、调味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中的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纺织印染业;制鞋业(不包括布鞋);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火力发电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部分塑料制品;部分金属制品;部分机械产品制造业;部分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的部分产品等。根据此定义,对照《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中的数据不难发现,外商投资行业绝大部分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第二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这些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很大。根据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可以看出,2003年投资于工业的外商企业占我国全部工业企业的19.66%,而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的31.18%,总资产的比重达到23.26%,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都在30%左右。另外,也为我国解决就业人员达1258.67万人。但是也必须看到,外资集中于第二产业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1995),外商投资于piis(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16998家,工业总产值4153亿元,从业人数295.5万人,分别占全国工业企业相应指标的0.23%、5.05%和2.01%,占三资企业相应指标的30%左右。造成目前这种污染转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基础差、科技力量薄弱而亟需物资、资金、技术及设备引进,而且国内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较为宽松,在环境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为逃避国内日趋严格的环境法规与监管措施,就必然将其国内淘汰的某些污染严重的产业、技术及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因此受到广泛破坏与污染。震惊世界的印度波帕尔毒气泄露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样,在我国这样的破坏环境事件也屡有发生,例如在沈阳市,某合资企业引进了早已被国内废弃的工艺,即用液态汞生产日光灯,导致车间空气中的汞浓度超标几十倍,严重污染了环境并危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有调查发现,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70%以上的引进设备为中低档水平,而这些低端设备往往成为转移有害技术的重要媒介。

2.2跨国公司将oDS(臭氧层损耗物质)的生产与消费转移到中国,影响中国淘汰受控物质的进程

由于污染造成臭氧损耗直接影响和危及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进入80年代,如何控制破坏臭氧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有效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关心的热点问题。1985年,20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0年6月,《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案》正式生效,中国政府于1991年6月19日宣布加入经过修正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尽管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较长期的宽限期,但它在非缔约国通过投资方式向第五条款缔约国转移oDS生产和消费没有采取任何限制措施。其允许向第五条款成员国转移oDS的生产与消费条款本身为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开了绿灯。一些投资者利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淘汰时间上的差距,以直接投资方式将oDS的生产和消费转移到发展中缔约国。据不完全统计资料,1985-1996年清洗、制冷和泡沫是外商投资较集中的行业,这三个行业占企业总数的95.7%和外资总额的98.03%。跨国公司如此大规模地转移oDS生产与消费,除了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外,还会产生严重后果,它将会影响中国淘汰受控物质的进程,从而影响中国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2.3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参与国外危险废物的进口,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危机

据联合国Unep估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每年至少有10万余起越境转移事件,数量达2000万吨以上。绿色和平组织某项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目前正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运送有害废弃物。中国政府对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一贯持坚决反对态度,1990年3月22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巴塞尔公约》,1991年9月,中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该公约,同时中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控制有害废物转移的法律、法规、条约等。然而,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事危险废物的进口、加工、处置,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直接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些废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1997年从美国、日本和香港进口的废物分别占进口总量的24.25%、9.88%和5.58%,沿海地区是危险废物的主要进口地和使用地。从目前海关查获的情况看,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是主要进口地和使用地,上海、天津、辽宁、北京、江西也发现不少危险废物。洋垃圾的大量进口无疑加剧了生态环境危机,危险废物的堆放、拆解、处置等过程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质、大气、耕地,一些人的健康受到损害。中外合资江西华隆化学有限公司进口的3万吨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20公顷的土地,许多工人和农民受到病菌的感染。

3跨国公司逃避环保责任并对被投资国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剖析

3.1跨国公司利用其所处的有利地位和东道国法律、政策、管理上的缺陷,逃避环境管理

与国内公司相比,跨国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有更大的灵活性与自。它们甚至能够利用东道国法律与政策的缺陷,采取有损于东道国而有利于自己的经营形式。跨国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决定了各国政府对其环境影响管理的困难。一方面,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环境容量与环境偏好的差别,制定了不同的环境标准与法规。跨国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一些污染密集或危险性大的工厂从环境管理严格的地区转移到环境管理相对松懈的地区,以达到逃避环境管理与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国际间安排生产的自又可能使跨国公司在与东道国政府洽商对其有利的环境管理、许可与豁免权时,处于优势地位。8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动力,各国之间争取外资的竞争趋于激烈,纷纷采取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并在实际操作中做了一些让步。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所处的有利地位,要求东道国在环境管理方面做出让步。

3.2环境治理的高额投入令跨国公司望而却步

从理论上讲,企业使用的资本与环境因素都是生产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如果需要减少

环境因素的消耗,即降低污染物向自然环境的排放,则需要在生产中投入更多的资本。在实际中,一些行业治理污染的设备确实非常昂贵,占全部资本费用的比重很大,例如造纸业约为14%,化工业约为13%,而石油与煤炭业更是高达25%(U.S.Depart-mentofCommerce,1993)。污染治理的高额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这也是许多跨国公司不愿在投资国加强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中国在引进外资中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作为对外开放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外商投资时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吸收外资必须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做到以外资促环保,以环保促外资,纠正片面追求外资规模和数量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内容。

4.1制定与完善一系列有利于跨国公司投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

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法律法规上有所体现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应积极考虑外商投资发展问题,外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签订和修改双边投资协议时应认真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在协议中应有专门的环保条款;进一步调整外商投资领域的产业与地区导向,从环境保护角度制定鼓励、限制、严格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与项目;禁止引进严重污染环境又无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工艺和设备;限制引进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或治理困难的项目;对国内不能配套解决污染治理问题的项目,在引进时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环保设施;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到具有重大影响的、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如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环保产业;应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改造国内的高污染产业和企业、开发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生态林业和旅游业、处置和利用国内危险废物。具体来说,可以在1992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相关法规的长处,由国务院制定和颁发专门的《外商投资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这可使污染防治更适合污染密集产业的特性,同时完善法律体系,使法律、条例、标准、措施等成龙配套,切实可行。

4.2通过引进外资来加速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4.2.1加大环保产业的开放力度

环保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是相当广阔的,人世后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环保产业的对外开放正在进一步扩大,这既是环保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因此,鼓励跨国公司进入环保产业,特别是积极引进外资中包含的知识与技术要素,注重引资质量,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环保产业不断进步,走向成熟。

4.2.2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吸引跨国公司介入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应认真履行人世承诺,对外资在环保方面实行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将大大改善外商在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环境,并有利于外商投资与环保有机结合起来。

4.2.3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

除了吸引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建立环保企业以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吸引海外基金组织、国际财团、企业团体建立环保基金或奖励基金,积极利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改变以往单一的传统融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应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在保护全球环境方面如臭氧层、防治荒漠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赠款支持。

4.2.4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政策驱动对于尚处初级阶段的我国环保产业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驱动机制。我国在最近公布和实施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环保产业的许多相关领域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项目,这必将对外资流入环保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另外,我国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有关政策,尽快制定适合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调动外商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积极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会起到有效的扶持作用。

4.2.5加强政府审批与监管制度

在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外资的介入,既有可能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也有可能带来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增加环境污染。因此,在吸收外资时要遵循环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严格把好“环保”关,加强审批与监管制度,把“环保”作为引资立项的首要因素,防止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和资源掠夺。

4.3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随着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影响越来越深,它们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环境新闻是公众新闻,而公众新闻体现的就是公众知情、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环保事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就变成少数人的事而最终一事无成。因此,我们要充分保障新闻舆论对环境问题实施监督的权利,支持媒体客观真实地报道环境问题,通过媒体引导舆论。并将外资企业同内资企业一样作为被监督的对象,他们对环境的破坏也应遭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因此,舆论监督是促使外资企业加强环保的一个重要举措。鉴于目前环保问题的复杂性,建议对内外资企业统一进行环保等级评定,让公众舆论监督企业商业环保状况。例如,可以建立环保事件投诉站,以环保事件网上投诉、电话投诉和信件投诉多少决定单位的环保等级;及时在网站、报刊、电视、广播公布结果,以便舆论监督,在企业门口和广告中显示环保等级标志;产品和商品必须显示生产厂家生产此产品时的环保等级。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8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社会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重点研究课题,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都有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势及财务管理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环境;财务管理

我国信息化进程加快,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跨境电子商务为各国企业分支机构之间的交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财务管理工作也涉及到多个国家,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个国家的企业分支结构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并整理,根据结果来发放财务指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了跨国企业的经济效益。

1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优势

1.1促进企业国际竞争水平提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我国在全球各国的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发展方向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重要任务,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要向着国际化方向接轨[1]。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财务进行跨时空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有效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1.2帮助企业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及经济活动中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中要将企业资金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资金的运用合理。不仅如此,财务管理过程中还要将企业各项流动资金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及时掌握企业资金流动动态过程,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远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在互联网技术下,企业与供应商、终端商及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具优势。总体来说,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效丰富了管理信息,有利于企业及财务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水平提升。

1.3有利于实现动态化的财务管理

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财务动态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由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是静态的管理模式,人员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在滞后性,财务管理信息失真[2]。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人员利用网络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反馈、网络化反映与网络化分析的动态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现状,便于管理人员对资料库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与分析,从而确保财务预算工作的合理性。可以发现,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动态化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财务决策的合理性。

2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对企业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严格管理

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活动及财务活动的依据和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对企业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与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执行预算工作。在企业预算工作中需要对企业该年的收支情况进行明确,对财务重大支出问题认真分析,并确定重大支出的财务用处及流向,确定责任到岗、分工明确、程序规范等,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财务预算工作密切配合,便于工作指导。

2.2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密切控制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运行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实行责任制,将责任明确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确保财务资金流动的透明性与安全性[3]。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对财务流转情况进行及时登记与核算,使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在财务资金使用中,企业领导人及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发展及工作实施准确有充实的资金,确保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在专项财务活动中资金的使用效果。此外,应加强企业财务资金预算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严格管理,确保财务使用合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供需平衡。

2.3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财务专业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由于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需要采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重点是建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4]。企业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及信息技术操作的培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掌握财会知识、管理知识与信息操作技术,符合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发展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建立适应于时展及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一种挑战[5]。但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机遇,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向国际化水平接轨。

作者:李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玉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20):95~96.

[2]刘冰洁.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27~228.

[3]张薇,张迎娜,谢瑶.新时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2):284.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9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对策

由于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推动,国际贸易的交流快速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跨境电子商务逐渐的成为国际贸易交流的新形势。在国际贸易的舞台当中,跨境电子商务占据重要的位置。运用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的发展,利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扩张,对于我国企业的贸易转型有着重要意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作为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试验区被逐渐的重视,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是以河南省郑州新郑机场附近的新政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发展的航空经济体。在航空港经济的综合区发展过程中,不断向着国际化的物流中心发展。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政策支持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逐渐的向着新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新的中心以及中原地区的代表城市。由于新郑机场的航空优势,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战略性意义。随着政策以及经济上的不断支持,使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逐渐的向着国际化的枢纽城市转变,并且会逐渐的发展成为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国际化新型都市。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中原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与国家化接轨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我国的传统贸易发展相互作用,并且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2011年至2012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23.5亿元以及24.2亿元,呈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随着市场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等主要因素的成本上升,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与传统的出口贸易不同的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快速的发展趋势。2009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的金额为0.95万亿元,在2010年达到了1.3万亿元,增长率为33%。2011年以及2012年都有明显的提升,分别为1.6万亿元和2.1万亿元,增长率也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在经济的发展中,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出口贸易当中的比重逐渐提升,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方式。

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一)优势不能够凸显,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位于我国的内陆腹地,航空领域的发展状况良好。郑州的实际综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比重不均衡,比较优势不明显。河南省作为农业的大省,年粮食产量丰富,并且在发展中重工业的发展较为突出,但是缺少利于航空运输的高端制造行业。这就导致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受到产品的制约。在进行运输中同样的存在相应的问题,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订单存在订单小、批次多以及周期短的特点,这对于运输是一大考验。由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主要是以农业以及工业为主,对于小型并且利于跨境贸易的商品缺失,导致在实际的发展中运输产品的问题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开展的重要问题。同时由于国际快递方式的限制,以及快递的过程中商品成本以及速度、安全性等问题逐渐的突出,使得成本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产业基础薄弱,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迟缓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进程中,产物的基础发展力度较为薄弱,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缓慢。由于郑州地处中原地区,制造业产业带的发展相对落后。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在发展中产品复杂,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以及实现联合的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在发展中,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消费品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手机产业只有一家,如何吸引更多的电子消费品的进入,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导致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具体的方式进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阻碍和影响。由于众多的物流公司在郑州设立航空的物流基地,使得航空物流有着初步的发展,但是对机的养护以及维修,飞机零部件间相应的产业还需要大量的引进,通过这样的形式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缺乏配套设施以及管理人才,发展受阻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的是航空物流以及电子信息等方面,在实际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周边配套设施的支持和教育培训。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中,中下游的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科研开发的能力在实际的发展中均处于劣势,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大批企业的涌入,使得在郑州航空港的实际开展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以此来实现正确的发展。随着郑州航空港之间的发展规模逐渐的壮大,导致物流人才以及专业的技术性人才相对匮乏,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阻碍。

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应对措施

(一)利用优惠政策,在政府层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在郑州航空港的实际发展中,《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规划》当中,在口岸、金融管理以及土地管理等方面,为郑州航空港在开展境外的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政策支持。只有不断的完善郑州的航空港的产业链条的发展,才能够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进行发展中应该重视以下方式的实施。第一,应该加大航空港的开放程度,大力的引进外资,促进民航业的发展。第二,在郑州航空港的实际发展中,应该创新海关的监管制度的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航空物流以及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的航空运输提供保障。第三,推动监管区域的多元化建设,实现功能的创新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经济贸易区的发展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海关的监督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中,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样的重要。在郑州航空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政府应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实际的推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一点,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实现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化。在远去的实际建设当中,应该重视与传统的物流方式进行区分,明确实际的发展优势,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实际的建设,实现郑州航空港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协调统一,保证整个流程的完整性,同时明确退税以及结汇问题,降低跨境电子商务成本。第二点,规范跨境电子商务行为,按照我国的相关标准进行约束,加强各部门逐渐的协调工作,保证试验区的协调发展。第三点,参与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模式,郑州航空港在发展中,政府应该促进其与国际化的自由贸易组织进行合作,建立新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健康模式,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航空体系,在企业层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实际的发展中,产业是其实际发展的核心支撑。郑州的航空港在发展中,物流航空业是产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郑州航空港的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以空间集群的方式进行运输工作的开展。通过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以及分销商的共同合作,形成了具备国内与国外优势的两个市场,使得生产供应链以及消费供应链相互的协调统一,实现航空体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航空运输行业的实际发展中,应该重视电脑芯片、软件、生物医药以及高薪电子产品的发展,寻找适合市场灵敏度高并且运输成本较低的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想要实现郑州航空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重视以下方式的运用,实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的同时,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一,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中,做好市场调研至关重要。跨境电子商务的开展具有市场广泛性的特点,业务的开展也在全球的各个地区被应用。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对于跨境贸易的发展做好市场调研尤为重要,应该按照当地人的消费习惯以及国家年的特点进行出口产品以及电子商务产品的确定,规避风险。第二,郑州航空港在实际的发展中,应该重视探索服务的外包模式。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郑州航空港应该重视店铺的装修、产品介绍、网络营销、管理信息以及宣传模式等,可以将这些电子商务的程序进行外包,外包给国外的专业服务商,减少建设的成本,贴近市场的需求以及购物需求。第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可以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实际研究工作的开展,实现品牌的合理化确定,促进销售销售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融合,通过各种社会化的媒体形式进行品牌的宣传工作的开展。同时针对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应该重视品牌的创建以及强化产权的意识,提升对于风险的控制力。第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应该强化产业链条的建立,强化市场的实际分工。通过对产业的引进,实现整个产品的交流程度的提升。同时应该重视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无缝连接,提升竞争优势。第五,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进行中,应该重视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通过建立海外的仓库进行物流的发展,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培养优秀人才,在人员上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培养优秀的人才,是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的方式方法进行实际工作的开展。第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在实际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创造优秀的条件进行实际的建设项目的开展。在进行产业完善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带技术、资金以及项目的人才的培养。第二,设立对口的人才培养计划。各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通过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具体的人才特性,进行设立专业的人才培养项目。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需求,应该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第三,应该重视人才约束以及激励机制。明确在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中,人才项目建设的管理办法,实现市场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明确人才的发展战略,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具有挑战,同时也存在相应的机遇。对于郑州航空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完善郑州航空港当中出现的发展问题,实现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仝新顺,郑秀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01).

[2]张大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与实践[J].区域经济评论,2013,(03).

[3]张占仓,蔡建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4]陈云波.在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下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商,2013,(13).

[5]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6]周晓利.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发展策略――以郑州为例[J].企业经济,2014,(04).

[7]唐晓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与建设战略[J].城乡建设,2013,(12).

[8]王杏平.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管理探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2).

工商管理跨考经济学篇10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教学模式;改革

1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商这种全新的贸易形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交易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换商品信息,完成商品购买与销售。一般来讲,电子商务行为主要通过B2C和C2C这两种从模式完成,企业或者自然人与贸易平台中的终端消费者达成某种交易,完成商品结算。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科学的进步,给各行各业的企业搭建了良好的贸易平台。创新跨境贸易活动的完成,需要商务英语人才的支持。加强高校设备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给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动力的重要举措。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亟需面对的问题。

2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解读

与传统的贸易人才、英语人才与电子商务人才相比,跨境电商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综合性。跨境电商企业所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明白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程序,了解企业运营与管理方法,更要具有电子商务方案策划与问题解决的能力。适合跨境电商企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要了解网络营销基础知识,明白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懂得跨境支付以及跨国管理方法,具有超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要了解国内外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背景。更要全面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习惯,消费的思维方式以及法律维权依据。与传统的贸易形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产品类型更多且更新速度快,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产品信息,更有不同形式的产品广告。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中,企业面对的消费者类型更多,需求极为丰富。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在线调研,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有消费者。因此说,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商务英语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掌握丰富的交流技巧,在工作中做好企业营销的售前、售中与售后工作。在过去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计算机技术以及英语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了英语,却无法在跨境电商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应用,极大地影响了跨境电商事业的发展以及商务英语人才自身的发展。

3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的透视

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商务英语人才的限制。人才的缺乏,让社会开始反思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商务英语课程结构合理性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科学度,都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点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3.1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问题

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商务英语专业,这一热门专业在英语语言地位提高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学生的追捧。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是以英语为基础的商务性专业。但是,许多高校只有到了高年级,才设置经济贸易类的课程,像《国际电子商务》与《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开设较晚,影响了学生商务意识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用中文授课,只顾着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忽视了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优势。英语优势不能发挥出来,就无法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真实且具体的情境,不利于学生商务英语实力的发挥。部分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基础不足,在高年级才开设商务相关课程,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吃不消,无法透彻理解课本内容。能够快速接受这些新知识的学生,也会受到背景知识不足的影响,不能建立完善的商务英语知识体系。

3.2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直接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具有市场化特点。教育应当以社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的人才,才能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重视课本上的知识点,通过练习语言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显然,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是无法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较为灵活的专业,其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商务信函与文书的写作中。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更加普遍。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需要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相结合。不更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会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不尽相符。

3.3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问题

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内容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受到高校教学条件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中完成,很少有学校组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实习。因此,在高校学习期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太多机会与社会接触,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也没有应用之地。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许多有关于世界经济与贸易的知识,却无法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这让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满足跨境电商发展形式需求。只有复合型的人才,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者。

4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选项

要优化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认识到跨境电商环节的形成,并分析跨境电商社会形势的形成对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做好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做以下几点调整。

4.1加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投入力度

只有高校重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才能给商务英语专业创造更好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英语语言沟通的能力,还要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销售的应对能力。要应对跨境电商发展需求,高校应当加大投入,积极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以及国际贸易等诸多领域的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分配。首先,高校要加大市场人才需求调查投入。建立一支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小组,走入社会,了解跨境电商环境下行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将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改善教学内容与手段,让商务英语人才在走出校园时,能够为社会所接纳。其次,高校要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过去的商务英语教学只需要足够的教室与计算机就可以完成,但是,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还需要先进的商务贸易软件支持,更需要丰富的贸易案例。这些资源的引入,都需要得到资金的支持。最后,高校要加强激励制度的建立。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更为丰富的商务英语知识,就要对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学校要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建立专门的奖励资金,设置奖学金,进而促进商务英语人才踊跃竞争。

4.2建设高素质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前提。教师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空间。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要在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经验。学校应当引导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去旁听校内的经济管理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课程,通过非英语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做好英语学院与经济管理学校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资源,互教互帮,让教师在学校资源的支持下快速成长起来。打造双师型队伍,也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积极从社会中聘请具有丰富跨境商务工作经济的前辈,到学校为学生讲解行业的产品信息,分析市场动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了解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方向。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方法和有效保证。

4.3加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

对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平衡好商务英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更有针对性。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经济管理知识之间的渗透与交叉,给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扩展。将原来高年级才学的国际贸易与商务电函等学科提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理解与应用这些与英语语言相距较远的经济知识,有利于学生商务基础的夯实。在课堂设置中,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本着为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目标,加大各个学科的深度与广度。设计一些选修的科目,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开拓视野,提高管理能力。

4.4优化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内容

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模式与内容,需要教师与企业的合作。跨境电商工作人员的引入,可以将更多的电商工作实例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依附的载体。校内的教师也要积极去学习,利用项目分析法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提取理论,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多组织学生参入实习,走出传统课堂,才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实现商务英语能力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新时代的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给社会输送更多符合要求的跨境电商人才。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形势变化,建立全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途径,才能让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搭建科学合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从职业能力提高角度出发提升个人的能力,才能促进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意义的突显。

作者:李军征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艳艳.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2015,(8):143-145.

[2]许晓艳,杨先明,金小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