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的问题十篇思想政治的问题十篇

思想政治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5:29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主体间性;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7-0098-04

作者简介:王升臻(1979-),男,山东青岛人,法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客体问题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近年来,学界关于主客体范畴的创新观念,可谓是层出不穷。复旦大学顾钰民教授在2013年发表了《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8期),2015年又连续发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的再追问》(《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5期)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w关系研究扫描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两篇文章,来阐述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范畴的认识。笔者认为,顾钰民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观点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对此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顾钰民教授及学界同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确立的依据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就争议不断。近年来,主客体问题一度成为学界争议的焦点。顾教授在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一文中提出,主客体关系的确立是“根据不同的人在某一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挥作用的不同来界定的”,[1]不是说受教育者具有人的特征就可以确定为主体。2015年顾钰民教授又撰文指出,马克思实践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活动,但是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这与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他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不能简单套用哲学上的主客体范式。应用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来表达。”[2]

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确立的依据上,顾教授没有给予准确的阐述。2013年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界定。2015年又从马克思实践的角度,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但他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不宜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主客体范畴。如此一来,我们不禁要请教顾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确立的依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准确把握主客体的依据,核心在于搞明白“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长期以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但还是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界定主客体关系,必须对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进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否可以借用马克思实践哲学上的主客体范畴呢?答案是肯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与物质实践不同的精神实践,归根到底它还是实践,同为实践,为何其主客体问题会出现不一样呢?顾教授既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2]却因为它是一种特殊实践,就认为马克思实践中的主客体概念不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呢?笔者认为,顾教授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认识有误。

首先,马克思实践概念绝对不只是物质实践一种形态,至少还应包括精神实践。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3]72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一开始是相互融合的,二者合二为一。但随着物质实践的发展,精神实践逐渐分离出来,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3]82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谈实践至少应包括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

其次,马克思的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产生以后,精神实践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这使得学界对马克思实践的认识出现了两种误解。一种观点认为,实践只包括物质实践,且将物质实践中的精神因素予以净化;另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实践分离出物质实践之后,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形态,二者的作用对象就有了本质的区别,物质实践以自然为对象,精神实践以人类精神为对象。其实上述两种误解归根到底是将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彻底分开,殊不知二者只是逻辑上的划分,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截然分离,原因有二:其一,物质实践中包含着精神实践。实践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3]344可见,实践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即主客体关系,同时也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即主体间的交往关系。所以说,物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精神实践。其二,精神实践也难以脱离物质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精神实践虽然从物质实践中分离出来,甚至可以摆脱世界,去建构“纯粹的”理论、哲学、道德等等。但是这种相对独立性依然是以物质实践提供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73物质实践决定着精神实践的范围、性质,物质实践的内容构成了精神实践的主要内容。

因此,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是人类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或主体间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理论所特有的重大问题。”[4]我们应把主客体间的关系与主体间的关系一起来认识,才能科学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精神实践形式,表面上看,它是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对象,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但从本质上讲,它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终目的还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即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5]136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特殊性在于不是直接去改造自然界,而是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间接地去改造自然界。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客体是创造性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受教育者之间构成一种主体间性模式。顾教授一方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对象是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对象,不知这是否自相矛盾呢?顾教授认为,把受教育者界定为主体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将变成无对象的教育”[6]的观点,是他没有科学把握马克思实践的内涵,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认识不清所致。

综上所述,顾教授认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是自然界,而是人,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所以,应该用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来表达”[5]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且顾教授用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来替代教育主体和客体,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只是“在概念间兜圈子”[6]而已,这也是顾钰民教授自己所极力反对的。另外,顾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试问为何又要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十分必要”呢?[1]概言之,顾教授所担心的认可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没有对象的教育,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其关键是他没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其客体不是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问题的误解,也是顾钰民教授反对“双主体说”的重要理由。顾教授认为,施教与受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施教过程与受教过程的统一”,[1]而自我教育不属于教育过程,“至多只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因而没有主客体之间的关系”。[6]对于上述顾教授的观点,笔者难以认同。

首先,施教与受教是可分的。顾教授认为,施教与受教,不可分离,难以在时间上分出个先后,并用“演唱会”的“唱”和“听”是同一个过程,不可分,来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与受教的不可分。笔者认为,顾教授的例子有些牵强,“演唱会”的“唱”和“听”在时间上是不可分的,但这种时间上的不可分,并不意味着“唱”的主体和“听”的主体的认知活动就是不可分的。演唱者在“唱”的过程中与广大听众在“听”的过程中,双方的认知感受是可分的,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谁也无法真正左右对方。即使演唱会结束了,双方的认知和感受仍然可以继续,并通过“回味”来提升双方自身的精神境界。这是精神实践区别于物质实践最大的特点,即精神实践在时空上的可分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实践自然也不例外,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可以分开的。表面上看,教育者的施教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是统一的,但其实二者并不完全统一,即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是不同步的。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施教并不一定引起受教的发生,有可能受教育者压根就没有跟教育者的施教展开互动,更不谈不上二者的统一。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台上讲的滔滔不绝,下面学生埋头苦干自己的活。这种现象说明施教与受教并不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施教结束后开展的自我教育,也是施教与受教分离极好的例证。遗憾的是,自我教育被顾教授只看作是一种内心活动。

其次,自我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教育是人的一种内心活动,但它还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着主客体问题。如果自我教育不存在主客体问题,那么试问顾教授,自我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的反思与反省,又是在反思与反省什么呢?自我教育不仅体现在施教与受教两个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物质实践和在其他精神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可以在进行其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开展自我教育。如思政课教师在家里自己学习马列原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试问这是不是他的自我教育,这一自我教育是否不存在主体客体问题呢?再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时,无论顺利与否,会不会进行自我反思呢?难道这种反思不是自我教育吗?难道它是没有客体的空想吗?顾教授自己也承J,“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也不光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2]另外,顾教授提出,“就教育活动来说,无论是什么内容的教育,都一定存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是教育活动。”[6]对此,笔者不禁要问,如果自我教育只是人的一种内心活动,不存在主客体问题的话,那么自我教育还是不是教育活动?如果不是为何要称之为自我教育,如果是教育活动,那么为何它没有客体呢?这是不是违反了顾教授所说的“教育的普遍规律”呢?可见,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跟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样,也存在主客体问题,其主体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客体是思想政治素质。

最后,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看作是主体,并不意味着“模糊了二者的关系、功能和作用”“淡化了教育者的责任和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显主体”,受教育者是“潜主体”。[7]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换言之,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认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而且这不是能够轻易就否定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顾钰民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教育学范畴,……离开了知识传授,也不可能去实现改变人们的思想进而影响人们行为的目的。”[6]关于这一点,笔者也难以认同。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属于教育学范畴,而是法学门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人类实践活动,它可以吸收和借鉴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属于教育学或其他学科的范畴。关于其所属问题,教育部在2005年将其设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我想顾教授应该是清楚的。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类社会实践,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原因包括:第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转化为思想政治行为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人的知、情、意、信、行等辩证运动和均衡发展的过程。换言之,人的行为,并不是单纯由知识所决定的。亚里士多德说:“德性分为两种: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主要通过教导而发生和发展,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道德德性则通过习惯养成。”[8]35科学知识可以通过教育传授来获得,但道德智慧则需要经验积累。“青年人可以在几何和数学上学习得很好,可以在这些科目上很聪明,但是我们在他们身上却看不到明智”,[8]178原因在于,明智同具体事物相关,需要经验的积累,年轻人缺少经验。孔子也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生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否则,对一些人生道理即使认知上了解,但依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第二,“知行合一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10]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知识传授,但知识传授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行为。根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行所涉及的不全是逻辑同质。思想政治教育之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现实问题和逻辑上的各种异质理论。换言之,行需要以知为基础,并且必须以各种逻辑异质的知为基础,无知之行是盲动。反之,知又必须统一于行,各种逻辑异质的知最后要由同质的行予以整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问题。概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涉及到知、情、意、信、行的综合过程。顾教授认为的“知识传授是所有教育的共性”,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的观点值得质疑。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的价值

顾钰民教授认为,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的探讨,大都是在“概念间兜圈子”,是“人为设置新概念的‘虚问题’”[6]的观点,笔者也难以认同。换言之,笔者之所以质疑顾教授的上述观点,就足以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而绝不是在“兜圈子”。

首先,明确主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客体是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当前,学界关于主客体的认识确实存在不少争议,一些研究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独创“新概念”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出现一定程度上混乱,如顾教授所反对的将“教育内容、环境和方法”作为客体的现象。笔者认为,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界定为主体,思想政治素质界定为客体,对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明确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有利于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的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其实,缺乏对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也就失去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也就失去了科学性。第二,明确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明确思想政治素质内涵,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创造性反映”,[11]能够使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名正言顺地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视野,使生态内容与心理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也能够引起学术研究的足够重视。

其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客体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第一,我们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并不否定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双方共同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对象,通过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双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育效益不仅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也是受益者,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第二,我们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作用,但也不忽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改造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马克思的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的划分是逻辑上的划分,而非现实生活中的划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实践,虽然具有相Φ亩懒⑿裕但仍然离不开物质实践的影响和制约,物质实践也不是剔除精神因素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而是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的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自我教育活动。第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有利于我们重视自我教育。教育过程不仅包括施教与受教,还应包括自我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存在自我教育的问题。只有重视自我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良好的效益。

总之,主客体问题的研究,绝不是一个“虚假问题”,它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只有认清主客体问题,其他基础理论问题,如范畴、规律、内容、功能等问题的研究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尤其是重视自我教育,做到全面育人。

参考文献:

[1]顾钰民.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J].教学与研究,2013,(8).

[2]顾钰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扫描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王南.追寻哲学的精神[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2.

[5]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6]顾钰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的再追问[J].思想理论教育,2015,(5).

[7]李俊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6.

[8]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

[9]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12.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2

一、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

企业改革带来的体制变化,特别是“80后、90后”进入企业后带来的队伍知识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变化,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队伍结构变化后的传统教育问题。“80后、90后”青年员工,具备开放程度高,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的成长背景;善于独立思考,关注社会生活,喜欢通过社会实践选择真知的学习背景;用生产力标准看问题,用市场经济标准评价人,用国际接轨眼光审视事情的认知背景;注重自我感受,政治需求现实,追求成功与富裕的思想背景。如何引导这些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和观点多样性的新一扬大庆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经济收入差距导致的心理失衡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阶层差异明显,部分层面收入差距明显加大,员工心理上思想上的“望富”、“盼富”、“攀富”心理渐显,趋利思想导致的经济不轨的事件屡见,如何防止这种失衡发展为心理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三是价值观嬗变导致的信仰缺失问题。在传统社会中,社会价值与道德,赋予人们生活意义,约束其行为。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们,正确的信仰和正面的核心价值观不甚牢固,对大庆精神和会战传统理解认识的不甚透彻,且具有物质利益趋向和利己主义倾向,如何矫正这种价值观,防止信仰动摇和缺失,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艰巨问题。

二、做好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的方法

新形势下,困扰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很多,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一要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立足于群众生活,重视群众的内在需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其找到心理归属感。二要加强心理疏导,注重保持群众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协调统一”的个体心理和谐,“处事冷静、适度、乐观与善于息事”的认识心理和谐,“交流默契、豁达、融洽与善于宁人”的人际心理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群众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建立完善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的有效机制、舆情汇集反应机制,加强对员工心态的了解和把握,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使员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避免消极心态和不良情绪的累积和产生。三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要注重和谐文化建设,为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柱。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其引领员工思潮和企业风尚,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加强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需采取的对策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3

关键词:部队;思想政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和完成好各项公安边防保卫任务的重要保证。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做保障,公安边防部队就不可能很好地维护好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公安边防工作,就不可能凝聚人心、统一步调、激励士气。

一、当前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工作队伍比较薄弱

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部分政工干部缺乏对政治工作的系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政治教育的效果。部分基层政工干部由于受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政治工作是虚的、抽象的、很难做出成绩,感到工作没有方向,看不到前途,失去对政治工作的热情。由于自己不想学习和研究探讨政治工作,使个人能力素质不能和现实工作相适应,因此在面对官兵时,大道理不会讲,小道理讲不透,政治工作无法向高层次发展。另外,根据公安边防部队的情况,连级单位比较少,营级单位比较多,造成连排职政工干部很少,不能从根本上形成政工干部后备力量,这也是基层政治工作薄弱的原因之一。

(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不够

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鉴于执勤执法、安全保卫等各项边防保卫工作任务繁重的压力,基层单位往往无暇顾及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定位缺乏准确的把握,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官兵深层次问题解决得不彻底,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制度没有落实到位。这些又反过来影响中心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不出来。

(三)政治教育方法简单,效果不理想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简单,重在说教,仍把单调陈旧的照本宣科、我讲你听的灌输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依然采用“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老模式,把教育等同于集中学习,忽视了青年官兵思想活跃、追新求异、讲究民主的特点,导致官兵不愿听、不想听、听不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反感厌烦,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韧劲与合力

部分基层干部对经常性思想工作,希望一经努力就能立竿见影,在思想上不愿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缺乏韧劲。另外,经常性思想工作需要大家一起来做,但个别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在发动广大官兵参与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团支部、武警委员会开展配合活动比较少,仅靠政工干部跳“独脚舞”,形不成做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合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要求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有的政工干部不能充分认识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也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工作标准低,开展政治工作蜻蜓点水,满足于不出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二)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

少数基层单位的领导为追求单位和个人的政绩,在工作中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装点单位的门面上,放在上级领导看得见的工作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的工作往往放在一边,重视不够。有的为了迎合上级的口味或者应付上级的检查,做做样子、搞搞形式、走走过场、补补笔记,不愿意真正扑下身子去做细致的工作。

(三)运行机制的缺陷有待改进

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考核办法。如政治工作如何评估、政治教育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官兵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是否真的提高,这些我们都没有办法来衡量,没有办法去总结。正是没有良性的政治教育体系,因而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质效不高。

(四)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教育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公安边防部队长期的习惯有关,首先强调的是公安性质的工作,对部队的军事性要求次之,认为主要是完成公安工作,而不够重视队伍建设,边防保卫工作任务完成了,但官兵思想意识跟不上,尽管各级陆续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规定,但远没有达到像执勤、训练那样完善、规范。而我们目前开展的政治教育,大多忽视了官兵思想层次的多样性,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有脱离实际的现象。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政治建警

当前,我们要抓住机遇,以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为契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认真面对“时展、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对官兵思想所形成的冲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其应有的位置,起点要高,落点要实。从思想政治工作是灵魂、是生命线的高度,结合公安边防工作的实际,找准坐标,明确工作方向。工作措施出台了,要认真组织官兵学习和研究;工作任务布置了,要抓好跟踪问效和督促检查;官兵中出现了思想问题,要把好脉搏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等等,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严格落实制度,真正形成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现在部队政治工作有《政工条例》,基层建设有《纲要》、《要则》,法规制度都相当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齐心协力抓好落实,重在取得实效。只要广大官兵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任何思想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三互”小组和思想骨干队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研究,把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官兵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摸准摸透,及时采取措施,推动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真正形成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三)完善教育模式,服务中心工作部署

我们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完善教育模式,改变教育方法,从服务和保证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出发,在教育活动开展时间、内容、重点等方面都做出一定调整,向中心工作靠拢,为中心工作服务。教育中,既要突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又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开展自纠自查自改,鼓励创新形式,大胆探索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的基本要求,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人心,解决官兵在思想上的困惑,进一步激发官兵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官兵的主动性。

(四)提升政工干部的素质,解决好不会做、不想做、怎么做的问题

政工干部要明确岗位职责,自觉端正态度,知道自身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擅长什么,缺乏什么,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找准突破口;要在加强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时间,自觉开展岗位练兵,切实做到会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官兵、会用昂扬的革命精神激励官兵、会用良好的政治环境熏陶官兵、会用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官兵。

(五)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活力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4

摘要:本文首先从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行了分析,紧接着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论述,最后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分析了怎样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重要性;实施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逻辑起点,如果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无法构建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也无法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可见,准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总纽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立论之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也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属性的问题。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目前已有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从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对此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某种特性为其本质。这种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概况为:政治目的性、内容历史新、手段多样性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程的本质为其本质。这种观点认为“培养人的社会性正是人类一切思想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化。我们也把这称之为“社会化”的观点。

第三种观点认为意识形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去转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实现政治社会化。我们也把这称之为“转化”论、意识形态论的观点。

还有学者认为“是调节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政治关系,促进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同质发展,以实现个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实践活动”。而笔者认为正确的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互动,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作用于受教育者,进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有所影响,并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向某一方向或状态发展变化的活动,我们称之为“思想行为互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在依据,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定位问题的提出,既是时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是传统“生命线”命题在表述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研究者的自觉,是研究者从更高的层面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与效用的需要。试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研究状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本质、类型、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客体等问题的探讨,以期从价值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想和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自有了人类活动开始就已经产生,一直发展至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21世纪的中国更需要综合国力的提升,而综合国力的提升则有赖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而要使民族凝聚力增强,则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才能促进民族团结。因此,增强综合国力,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提高个人的素质,首先要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因为思想政治素质是其他素质的灵魂,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持续发展,则有赖于思想政教育。

(三)、激发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导致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是思想政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体现。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

(四)、调适人的心理状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电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宅男”、“宅女”,使人与人之间适当的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多,使很多人都像是“装在套子里面的人”,而不是一个社会成员。这种情况下,除了需要人们加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以外,还必须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十分重要,实施方法的好坏将决定教育的效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下面谈一谈笔者认为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要求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和改正自己错误思想的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不断反省、反思自己,在此基础上达到改造自我的目的,我们称之为自我修养法。如《论语》中所提到的“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内省”等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自觉地用纪律、法律、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等约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自我管理法。自我教育法充分的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这种意识能调动起主体的欲望、希望、兴趣和需求等,激发主体树立奋斗目标,激励主体积极能动的去实践。自我教育法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教育方法。

理论教育法。理论教育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几种方式就是1、讲授讲解法。最常见的就是高校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两门课程通常都是以讲授讲解法为主。2、理论学习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等常采用此方法。3、理论培训法。主要通过围绕某一类或某一个问题举办的培训班、讲习班来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4.宣传教育法。主要是应用大众媒体向人们宣传、灌输正确的思想和理论。5、理论研讨法。这种方法常采用研究、探讨的方式进行。

理论教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想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注意避免出现“教条式”、“行政式”、“注入式”的“单打一”方式,增加理论教育的趣味性和愉悦感十分重要。

实践教育法。人们思想的形成、发展、检验都和社会实践息息相关,都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发源地,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更是思想认识的目的和检验人的思想的标准。人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可见实践对于人的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实践教育法有多么重要。实践教育法是与理论教育法相对应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使人们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一种方法。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认识的理解。二是坚持到实际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认识。

在运用实践教育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行合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知与行不可分离,这是实践教育的根本要求。就如陆游诗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知、行两方面入手,强调知一行一,知行统一,才能积小善而成大德。通过实践把学过的知识、理论,内化、升华、再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5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做好医院各项工作的保证,如何结合医院的工作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

一、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的主流是健康进步的,但也有一些是消极的。加之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后勤社会化的一系列改革,引发的利益冲突相对集中和增多,职工各种思想矛盾、心理压力和思想问题显现得比较突出。目前职工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主要是:

1.一些医务人员价值取向产生偏移,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思想。有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德感削弱,义务感淡漠,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倾向。有的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做商品出卖,无利不医;有的把个人利益得失看得很重,容不得个人吃一点亏,遇到好处争着向上伸手要,涉及奖金分配、住房、职称级别等切身利益,争持不下。

2.对自身的主人翁地位认识不足。认为医院发展和对外竞争只是少部分管理者的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碌碌无为,不求进取。

3.对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理解,有抱怨和畏难情绪。一些人干惯了安定舒适、没有压力的工作,不愿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其价值观与医院发展要求相左。

这些矛盾和思想问题若不认真抓紧解决,不仅严重影响职工队伍整体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对医院改革、发展和稳定都是很不利的。因此,深入做好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职工中存在的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既是医院管理者对职工政治思想上的关心,更是党、政、工、团工作者服从和服务于医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收到好的效果,既要靠正确的思想教育,又要靠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模范行为。表率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自不正,虽令不从。如果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贪图享受,群众就难于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负面效应。

2.重视政工队伍的建设。一是政工队伍要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聘上岗,优胜劣汰,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知识丰富、受群众欢迎的干部充实到这一岗位。二是加强骨干培养。要努力为他们创造增长才干的机会和环境。如选送工作表现突出的政工干部到党校或高校相应专业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或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以开拓政工人员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工作方法。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现实矛盾,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密切联系群众,妥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关心职工生活,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群众观点和思想感情问题。关心职工生活是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工作要从抓思想入手,抓思想要从抓生活起步,生活搞好了,队伍稳定了,医疗任务、工作目标的完成和实现就有了保障。这也就是说,抓工作要从生活先行,这是生产者最基本的需要,抓工作从生活入手,解决职工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本身就是很有感染力、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们在稳定职工队伍,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中,要坚持从关心群众的原则出发,注意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认真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对职工中存在的生活实际问题抓住不放,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以排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从而做到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千方百计地帮助职工解决具体困难,把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关心体现出来,把集体的温暖送到每个职工的心坎上。

4.重视宣传工作。一是注重医院的对外宣传工作,以帮助医院树品牌,树形象。二是做好内部的宣传工作,如创办内部刊物,宣传本院的好人好事,在职工干部中积极开展树典型、学先进的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做好医院的新闻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5.充分发挥医院文化作用。医院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优秀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医院文化与医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与医疗服务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许多方式方法是通过发展医院文化载体来实现的。我们在立足医疗服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6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即是针对员工思想中的种种疑惑、矛盾、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解决关系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但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束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总体上有弱化的趋势。本文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意识过于薄弱。影响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往往是上对下式的抓学习、教育和提出要求,缺乏换位思考,特别是对员工的物质文化需求、个人利益和实际问题关注得不够。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有时感召力、说服力不强,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第二,企业员工思想多样化,原有的教育内容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当前员工思想更加开放,更加个性化。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思想工作实际结合得不紧密或脱节,情感方面的交流也有待加强。以前做思想教育工作不太注重对象和员工层次,往往只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不讲报酬,无私奉献等,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效果有时不太明显。

第三,政工干部的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面临市场经济的竞争,管理人员充实到相关的企业和其他部门,专职政工干部逐步减少而兼职政工干部逐步增加是大势所趋。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是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如果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不具备既懂生产经营管理,又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是不能适应新时期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的。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是企业党组织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以下对策:

第一,以建立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分层次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代经济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企业员工的文化层次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学位的知识分子占一半以上。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党组织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和把握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建立学习型企业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分层次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案例教育和典型事例教育,增强员工遵纪守法是公民、企业的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增强诚实守信是企业“生命”的意识,保证企业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二,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实行科学管理。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内容、形式、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文化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它不仅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而且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就是利用人们的共同价值观来管理企业。只有全体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做到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才能筑牢百年企业的基石。

第三,应对政工干部兼职化趋势,加强自身建设。现在企业兼职政工干部占多数,要着力解决好这支队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问题。政工干部兼职化的实质是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企业要组织好兼职政工干部,特别是书记的培训。通过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兼职政工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量化考核,把工作做实。企业党组织和行政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共同考核,与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奖励和处罚挂钩。应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按理论业务学习、员工思想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四个方面确定分值。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74-03[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课程国际比较研究”(JG14CB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邴竹(1991―),女,辽宁铁岭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在读硕士;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仅仅加强高中生的智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传授其理论知识,培养其政治素养,又要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由于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在教学方式上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导致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和“三观”扭曲的不良结果。

(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也只是仅仅注意到了课堂的教育作用,却忽视了其他的隐性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对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把学校课程教学和隐性教育融合起来,那么我们就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隐性教育也会因此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1]由此可见,学校忽视了教师、家庭、学校规章、社会实践等思想品德教育隐性资源的利用。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目的来看,都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素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中生不久便要走入社会,单凭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会使他们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外化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内化过程。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加上学校和社会对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使他们的实践行为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

德育是重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德育也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位,在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也非常明确地把“德”放在了首位。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重智轻德”。应该说,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度不可谓不高,投入也不可谓不大,但学校德育却不尽如人意。显然,造成学校德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时代的到来,“学历社会”的影响等都将德育与智育刻意地分割开来,或者认为知识丰富了,品德自然会好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观点。学生的智力是发展了,但却忽视了品德的发展,造成了智育和德育发展的不平衡。

(四)学生的“三观”扭曲

学校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能够使高中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但实际上,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是有偏差的。他们对一些辱骂、打架、盗窃等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是拉帮结派孤立其他同学等,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扭曲的“三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方面体现为教育观念腐朽、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社会方面体现为不良风气盛行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家长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学观念腐朽

学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传授者的角色。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在高中的课堂上,面对“高考”的压力,这种想法很难实现。其次,教学效果评估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估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应该基于学生的综合表现。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仅仅依据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估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书本化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于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三观”方面的教育。由于很少有专门的活动机构或者组织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渗透和解析,因此,学生可能会对书本的内容产生怀疑,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要作为考试的内容,更要让学校和学生自身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会从内心接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3.教学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达到认识和改造受教育者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或者说,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对受教育者采用的认识方法和实施方法。”[2]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传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接受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社会方面

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的风气和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例如,高中生模仿大人抽烟、打架、喝酒,盲目追星,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还有一些学生有崇洋的心理等。社会的大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难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

(三)家长方面

在生活中,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鲜有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现在的高中生整日被各种考试和培训班所包围,他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学生的活动大都是父母和教师安排好的,例如,周末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的补习班,还有书法班和奥数班等,表面上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很重要的一点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强制孩子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却不代表他们认同这些知识。

(四)教师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存在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总是轻易地被一些“主科”所替代,正因为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思想政治课,所以学生也就在潜意识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被忽视的。就现在的高中课堂来说,这种“替课”的情况比比皆是,十分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展开。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相应地可以提出在学校部分加强校园环境熏陶、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社会方面整顿不良风气、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以及在家长和教师方面的解决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是主要实施教育的场所,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都在这里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要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可以从学校建设的细节入手。例如,在学校食堂里贴上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这样每次学生去食堂吃饭,都会在无形中加深对节约粮食的认识。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如果看到学校每个角落都是干净整洁的,即使欲图方便,也会不好意思随手乱扔垃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心情愉悦,可以轻松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

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状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延续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高中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除了书本上的内容,我们还要重视对高中生情感、理想、态度、审美情绪以及行为的引导。这样,高中生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发展。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必须根据高中生自身特点的变化而调整方式方法。在新的思想政治课堂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社会方面

1.整顿不良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好坏。”[3]高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时期,是人生的成长阶段,也是性格的形成阶段,如果不对社会环境加以正确引导,高中生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社会大方向的引导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政府部门要对大环境的构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引导高中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例如,取缔学校旁边的网吧、歌舞厅,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了解这些场所的弊端,从思想上解决这一问题。

2.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

我国的媒体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热情,深入体会新闻所传递的正能量,使学生将法律、道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真正地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3.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模仿行为阶段,因此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这样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榜样的力量加以具体化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这些具体生活的准则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和生活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只有家长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教育里,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刻意要求孩子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要让他们从内心接受这些知识,做到知行意合一。

(四)教师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自身的形象气质、知识层次、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等,都在无形中引导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一切教科书都无法企及、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所以,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具有的隐性教育资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展现个人魅力,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学生便能在无形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马克思学院,2013:5.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8

关键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

军队是保卫国家及人民安全的国防组织,军队实力决定着国家的安防水平。作为一种武装组织,军队除了要接受党和国家的统一指导,还要注重内部结构体系的优化完善,重视内部组织建设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军队组建中的重要工作,加强部队思想教育有助于我国军事力量的完善,坚决抵触国外资本主义的侵犯。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1]。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

2.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军事组织建设给予了先进的指导,颁布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决策。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我国军队组织的科学决策,其通过思想意识上的正确引导,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现实行为活动的本质。结合军队建设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体现于:

(1)政治意义

军队内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指导我国政治与军事建设的充分结合,推动政治权力的坚定发展,用武装力量保障中国政权利益不受侵犯。如: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军人强化军队意识,带动了其参与国家政权保护的积极性;维护我国政党体制的长久性,抵制一切外国政治力量的冲击。

(2)经济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经济决策受到了国内外环境的约束而无法实施。如:资本主义利用非正常竞争方式,对中国海外销售的商品进行打压,恶意侵犯本国的经济利益。我国主张和平解决各种国际纠纷,但绝不排出通过武力方式维护自身利益[2]。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从经济发展角度参与到国家及人民利益的保障活动中。

(3)文化意义

文化事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即便是军队这一武装组织也需要注重内部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约束了军队的个人意识、行为、言语,为建立“严谨有序”的军队秩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定期开展思政调研工作,让军人接触到最新与国防军事相关的消息,指引了军队内部结构的优化改革。

3.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回顾过去,军队在维护国家及人民安全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抵制了外国侵略者的恶意侵犯,保障了新中国的正式成立。结合当前,中国正面临着“黄岩岛、”等严重的侵犯领土与完整的局势,军队组织是抑制事态发展的核心力量。无论是过去或者将来,我国都应当把军队改革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多个方面强化本国的军事力量。

(1)思想方面

必须加强军队内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把先进的党政思想融入到军队发展中,倡导全民族树立先进的思想意识。具体措施:一是爱国意识,眼下正处于黄岩岛、等事件的升级阶段,应对军队开展爱国主义思想工作,增强军队的责任使命感,扩大军队在国际上维护本国利益的影响力;二是人民意识,国家的权力是人民授予,军队的根本是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涉及的内容。

(2)管理方面

我国是军事力量大国,国内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兰州、成都等分布于不同的位置,从多个方向保障了我国领土不受侵犯。但同时,军区军人的数量庞大,给军事机构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优化军队组织的管理方案,协调了军人组织活动的有序性,使其坚决按照党和国家的指示完成军事任务[3]。经过长时间的规范管理,推动了我国军人素质水平的提升。

(3)遵循原则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多项原则,首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把学习和宣传革命理论同解决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为各项业务工作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

4.结论

军队不仅是保家卫国的武装组织,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极大地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加强军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庆,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完善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凌.新形式下我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1,23(15):38-40

[2]黄俊英.从历史发展经验回顾中国军队的政治建设[J].湖北大学学报,2010,26(15):12-14

[3]周亮.未来中国军队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J].中国军事报,2009,19(4):36-38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9

关键词 问题设置优化中心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很多新颖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师的教法,作为教师面临的困惑主要有: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而在教育评价测试中,又要以学生个体为主,即独立思考、探究。这两点看似矛盾,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问题设置、处理得当,就可使这两方面实现有机地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要看教师能否注重提问效果、有效优化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中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因而,新时期政治课教学中能否设置高质量的问题,是衡量一堂政治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政治课教学必须把握的关键。

一、优化问题设置的重要性

1.优化问题设置是落实新课程改革、适应中学政治课教学现实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学的高要求与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缺乏兴趣两者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新课标下的中学政治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新问题设置,正确合理地设疑。用一个个巧妙的问题来展开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不断地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优化问题设置是顺应高中生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所谓的独创性。学生不仅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他们富于想象,以至于常提出一些新设想、新见解,或者乐于去尝试一些新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不断点拨、引导,在讲授时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二、传统课堂上问题设置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问题设置太多,提问走过场

课堂教学中没有提问,显然缺乏师生的互动。但提问太多、太密、太满,学生无所适从,就等于没有提问。当前的许多优质课和公开观摹课,学生活动和教师提问很多,课堂很热闹,但很多是为提问而提问,为活动而活动,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问题设置面面俱到,缺乏重点

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果提的问题无论深浅,面面俱到,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如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明白,但老师仍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找多个学生重复提问,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还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与传授的知识脱节,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也不利于教学目标完成和学生能力培养。

3.问题设置视野狭隘,缺乏内在联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但是许多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导致前后脱节,思路不清,一堂课下来,学生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没有弄清每一框在整堂课中的地位及上下关系,更不用说对每一课的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网络体系。

4.问题设置缺少深度,简单化

一般课堂仅停留在简单的“是不是?”、“懂不懂?”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让学生处于不求甚解的猜测中,助长了学生的“押宝”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怎样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1.问题要围绕中心设置

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本课的重、难点),提问一般要围绕这一中心,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提问,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乱问。教材的重点可以发问,教材的难点可以设问,关键的地方可以多问,但这一切都不能离开教学中心任务。

2.课堂提问要注重效果

问题设置要寻求兴奋点。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相对较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在高中,政治课又被很多人理解为“非主干课程”,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如何把握教材知识的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解决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关键在于寻求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要坚持问题设置与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明星和文体偶像相结合,与背景材料、情景设置相结合。如讲授哲学下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成龙入选《福布斯》“十大慈善之星”的例子,这必然会引起成龙的偶像们的兴趣。

教学片段一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好莱坞明星片酬是天文数字,每拍一片都至少过千万美元片酬兼有分红,赚钱能力令人羡慕。而作为明星除了赚钱,能否得到社会的良好口碑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思想政治的问题篇10

【关键词】方法;和谐社会;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加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梦实现的有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一致性、统一性的重要表现。因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以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为基础创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一切制度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观点。(2)以壮大党的力量为目的。党每一个时期的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其所制定的目标而展开。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以实现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期主要的是政治教育,以发展党员、团结群众、联合中间阶级。3、以灌输为主要方法。以大量、全方位的宣传标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诚然,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达到了党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弊端。革命的理论强调非友即敌,强制的方法不能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灌输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完全内化成人民的行为理念。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以的人民内部矛盾为理论基础。的思想是当时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论人民内部矛盾》的发表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敌我矛盾向人民内部矛盾的转变。从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2)以团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为主要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以后,党拥有了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党的确定了中国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不对称。发展生产力是确立的党的主要工作。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的变化――调动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化运动、等都表现出了人民空前的热情。(3)以批评――团结为方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剥削阶级在中国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以敌对矛盾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途径。批评,是为了让人民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团结是为了增进社会的凝聚力。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党的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经济领域。随着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等关于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随着时代的步伐跟进。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理论上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目的上不仅仅是为经济发展服务,还在于统合社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在方法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现实面前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客理论基础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革命时期创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以革命的理论为基点。革命理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斗争。斗争意味着消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领域就是以敌我的区分态度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从建国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但是其明显不能充分的为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近代以来,尤其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提出,主体性问题才开始进入哲学的视野。此后,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也对主体性问题做出过重要的论述。康德确立了“精神活动的主体性”,黑格尔把“理性客观化为绝对的精神”。马克思认为,认识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主体。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等特点。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出了主体――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在当代中国,随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工作的是人,接受教育的也是人,因而我们不能用第一性和第二性来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斗争,出现不和谐。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合作关系,是伙伴关系,这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列宁同志告诉我们“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承担的社会角色呈现多元化。其既是理性人,也是社会人,既有无私的公益心,更有利己的私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应以此为基础,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优秀成果,增强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打破其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变主体――中介――客体模式为主体――主体模式。

(二)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灌输以及批评教育等方法是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平等为前提。不能让对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其行为准则。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疏导的方法,这是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成果。在注重显性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侧重隐性教育。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实践教学、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等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体性问题是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永恒话题。希望本文的探讨对此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戴媛媛、颜素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