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教育发展前景十篇医学教育发展前景十篇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8:46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建设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高地”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的作用和发展对策北部湾经济区开发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知识转移研究浅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背景下的广西中医药英语人才培养人文校园建设视野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研究地缘经济视角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思考资产证券化: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的融资平台北部湾经济区形成背景下温泉景区促销优化的思考北部湾经济区背景下的外语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生态文明视阈下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建设的启示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视角下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下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广西地方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研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建设刍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服务业建设建设钦州保税港区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08-02-21.

[2]北海市人民政府.北海市卫生事业发展中期规划(2009―2020)[DB/oL].http:///dan_info.asp?id=3492,2009-08-28.

[3]张大庆,陈琦.中国医学人文教育――历史.现状与前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5).

[4]符丽芳.试论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3).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创新教育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历史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推动了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席卷全国的开展创新教育浪潮。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各级各类、各专业学者、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并纷纷在学刊学报杂志上发表研究和实践成果。创新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实践,在我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水平,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最新进展情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2.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学习者(learner)”而不是“学生”(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教”且“学”,学生既“学”也能参加“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2.1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2.1.1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

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

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

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万元(逐年投入)建立建设“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论/文/网LunwenData/Com]

2.1.2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

2.1.3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

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

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2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

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

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3.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1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

我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

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

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

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3.2创新教育与医院可持续发展。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开展创新教育,不仅对临床医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也对医院本身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开展创新教育与营造学术风气氛围密切相关。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有或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聚集,学科、医院的学术风气、学术氛围自然浓厚,医院学术活动活跃,医院可持续发展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3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2.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学习者(learner)”而不是“学生”(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教”且“学”,学生既“学”也能参加“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2.1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2.1.1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万元(逐年投入)建立建设“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

2.1.2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

2.1.3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

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2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3.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1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

我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4

【摘要】目的模拟式学习法(SBL)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模拟式学习不对病人造成伤害,可重复,减少不期望的干扰;可按要求创设任务或情景,重复练习技能,可以为个体量身定做训练项目;增加技能的保持和准确性,促进技能从课堂到真实情景的迁移;提高评估学生和住院医师培训的操作技能表现和诊断要求的标准。

【关键词】模拟式学习法医学教学模拟技术

医学的发展来源于医学教育和科研的进步,近代医学教育改革至今已历经近半个世纪期间提出的各式各样教学模式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法,这股改革的风潮也由欧美快速的吹向世界各个角落。不久前,笔者能有幸前往在医学模拟教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加拿大mcmaster大学学习交流,对模拟式SBL学习法与医学教学的有些启示和思考。

1SBL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基于模拟式学习法(SBL)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1]。它不仅是医学生进行临床前实习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职医师、专科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尤其是一些新技术的临床推广之必须。从简单的模拟某一个人体部位或完成某一种任务的模拟器材,到整体的病人、医疗环境以及复杂的虚拟现实。

模拟技术最早被使用于军事领域,但早期应用的范围比较小。最近10多年来,医学模拟技术经历了从真实的生活中行走的病人到游戏式的音像三维虚拟世界的历程。模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西方各国的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临床技能中心,使用各种模拟设备对学生、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随着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模拟技术对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培养学生能力感与自信心、教育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与潜力。

2医学模拟技术的分类

2.1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标准化病人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接触真正病人之前,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而且运用标准化病人可以进行全面、正确、标准规范的临床技能考核。通过标准化病人设置有关心理、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标准化病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只能模仿疾病的主观部分,还存在一些伦理学问题等等。

2.2模型模拟模型在医学教育中按功能主要分为示教和培训两种。示教模型多为基础解剖模型,是展示生理解剖结构或病理解剖结构的模型,用来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间的关系,是最早出现的所谓“医学模拟技术”。基础解剖示教模型的使用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易懂。培训模型包括: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虚拟现实和触觉感知系统、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全方面模拟系统。转贴于

3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的优势

①可模拟一些罕见的、凶险的、必须进行迅速和正确救治的病例,反复进行相关临床技能的训练;

②同样的病例和场景可被重复使用;③在不危害病人的前提下,可进行某些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掌握操作要领,提高熟练程度;④应用医学模拟技术可进行一些新技术操作或者某些旧技术在新领域应用的标准化训练,避免了诸多高风险手术操作带来的严重并发症[2]。

4医学模拟技术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

①时间方便性;②不常见或罕见病例的学习;③可调节性;④对病人无任何风险;⑤允许出错;⑥可重复性;⑦记录和回放;⑧过程的可控性;⑨团队协作能力。

5发展模拟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适应法律、道德要求的迫切需要

随着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完善与发展,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法律、道德的制约和束缚。《执业医师法》要求无执业医师资格者不能从事一些有创性的医疗操作行为,这样临床教学实践中涉及到有创性诊治时,医学生就不能亲自动手进行诊疗实践,只能一旁观摩,无法获得实际操作体验,难以掌握和提高临床技术、技能。而采用模拟教学,为学生初级住院医师提供模拟操作的实践机会恰恰能够解决这一临床教学中的矛盾。另外,在法律所允许进行临床教学实践的范围内,道德上也不认可对典型病例实施过多的教学实践,情理上也不支持对患者实行不熟练的临床实践操作。而模拟教学恰恰可以解决由上述原因造成的矛盾,适应了法律、伦理、道德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临床教学的需求。

综上所述,医学模拟教学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医学模拟教学,医学模拟教学作为临床教学的重要手段,更需要将严谨治学贯彻其中。

参考文献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5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形成的优秀品质,也是本职要求。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作为医务工作者,良好的政治素质是保证其实施仁术的基础。只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为社会服务的信念和忠诚;坚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行动;良好的医德和服务患者的意识,才是行医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希波克拉底誓言不是口头能实现的,需要医务工作者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坚定信念和立场。

第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是行医者必须具备的素养。道德用于律己好过一切法律。无论是现在的医务工作者还是未来即将成为医护人员的医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必须对自己将来的医务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一名医生和护士要有一颗热爱自己职业的心、顽强的耐心和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平等待人的态度和无条件治病救人的高尚道德和职业操守。

第三,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部分。医学生要具备将医学院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其职业技能素质的内在要求。医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包括:较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处变不惊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与病人、病人家属沟通的能力等。医学生在学院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快速处理紧急病情和应对医疗事故的能力,还要学会语言沟通和交流,使病人家属能够配合医生工作,消除可能发生的不和谐医患关系。

第四,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医生在一定意义上操持着病人的生杀大权,这就决定了医生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医疗错误。高强度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压力,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一旦医生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心理素质过差就可能导致工作中的失误,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因此医学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找到自己的途径释放情绪和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综上所述,无论是对医学生还是高校教育,加强职业素养教育都是必要的,而且意义重大。从目前医学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医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知不足,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差;学校教育与行业存在差距;医学职业素养教育的模式有待于创新和发展。这也是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客观因素。

二、情景教学在医学院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不断探索关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为了使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医学院校开始创新教学模式,一些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其情景教学法值得医学院校学习和借鉴。所谓情景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自然的将理论知识情景再现,创建现场教学情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潜力,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获得较为直观和具体的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转变了传统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要借助一些教学工具,如运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具体医学过程、播放教学视频现场学习;采用具体实物模型操作;学生互相扮演角色演示;给予学生动手实践和逐步接触病患的机会等。情景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教”与“学”相形,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其在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中的应用和创新作用很大。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美国;模拟医学教育;临床实践能力

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是指利用医学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1]。我国模拟医学教育虽兴起较国外晚,但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广义的模拟医学技术包括了模型模拟、复杂临床环境模拟和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Sp)等。目前在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地最为普遍的,主要是各类模拟人和局部功能训练器的使用,主要用于训练单项临床操作技能。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先进模拟技术被逐渐引入模拟医学教育中,可以使模拟人对药物及操作者的操作产生相应的实时反馈,模拟复杂临床环境,从而达到最接近真实的效果[2]。本文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UnmC)情况为例,对美国模拟医学教育情况进行简介并探讨。

一、UnmC模拟教学情况介绍

UnmC针对医学生的模拟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技能培训”,一类为“情景模拟”。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技能训练、标准化病人、病例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切实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一)技能培训。UnmC模拟教学的技能培训设施既包括局部功能训练器和模拟人,也有标准化病人的参与。通常在医学生的第一、第二学年,技能培训内容主要为诊断学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标准化病人参与进行小组教学,学生学习采集病史,进行不同系统体格检查,同时学习如何与患者接触并沟通,如何告知坏消息、理解病人感受等,学习结束后除教师进行点评,标准化病人也将自身感受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第三、第四学年医学生则以不同专业临床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包括儿科气管插管,急诊技能训练,各项基本技能操作,如腰椎穿刺和胸、腹腔穿刺、静脉采血等。目前UnmC模拟教学中心有模拟手术室、模拟医院,无论是麻醉,还是切开、缝合等操作均通过模拟人模拟,令医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模拟教学中心的教室里均有高清摄像头和话筒,教师可以通过单面镜或者摄像头观察学生表现,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在模拟人身上模拟不同临床表现和不同的临床情境,训练学生临床应变能力。

(二)情景模拟。情景模拟主要通过标准化病人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出不同疾病表现,运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形式,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病例模拟时小组学习时轮流选取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主问和诊疗处理,其余学生观摩并进行讨论。在复杂病例的模拟中,有时会有多名标准化病人分别扮演患者及患者家属,逼真地模拟临床应急场景,让学生可以尽可能感受临床实际场景。

(三)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第四学年医学生最终考核时采用oSCe方法。医学生进入考场前会拿到考试的病例简介及考试要求,进入考场后需要在10分钟内采集病史,5分钟完成重点体格检查。工作人员通过摄像头对考场内情况进行监控。考生的评分由模拟病人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采分点给予评分。采分点除医学生是否针对病例进行必要病史提问和查体外,还包括医学生是否做到人文关怀。每场考试,标准化病人均需面对多个学生,为保证考核的公平性,标准化病人会尽量避免在主观上对不同学生的比较,并尽力保证在学生面前“表演”的一致性,力求公平、真实反馈学生表现。

二、思考

(一)模拟教学的功能和目标。美国医学教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因此模拟教学注重通过计算机、标准化病人、场景模拟三要素有机整合,最大程度逼真模拟临床场景,最终教学目标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随着医学模拟教学得到重视,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成立了模拟实训中心,引进了模拟操作系统和模具,逐步减小了在硬件设施上与国外的差距。但国内目前模拟教学功能以临床技能培训为主,模拟病人主要参与oSCe临床考核,少有复杂病例模拟,因此学生掌握技能主要为单纯的操作技能,但对于临床问题分析与应变,以及与病人沟通能力仍缺乏系统训练。充分利用模拟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人文素养将有助于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标准化病人与模拟教学。计算机辅助技术从“硬件”上为医学生提供模拟学习环境,培训各种临床操作技能;而标准化病人则从“软件”———病人角度进行模拟。一方面有助于客观评估医学生临床问诊顺序、选择性重点查体等临床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帮助医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病人,与人沟通,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今后的人文服务能力。专业的标准化病人在模拟教学中兼备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的三大功能,培训标准化病人需耗费较多人力和财力成本。目前国内模拟教学多数情况下标准化病人仅用于在oSCe中扮演患者。近年来,部分院校开始让标准化病人参与临床病例教学,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医患沟通能力[3]。系统细致培训标准化病人,提高标准化病人的专业性,让标准化病人在国内的模拟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模拟教学的局限性。模拟教学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有许多优势[4]:包括1.在保护患者权益、降低医疗风险的同时,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和自信心。2.可以让医学教育者更加系统性地设计模拟教学要点、环境,侧重培训技能中的一项:如临床技能或沟通技巧。但模拟教学也存在局限性。无论是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还是演技精湛的标准化病人,都不能替代真实的临床实践。通过模拟训练,学生通常可以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外在沟通技巧运用于oSCe考试及日后的临床实践中,懂得如何表现地像一个好医生,但模拟教学终归是模拟,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关爱病人,真正成为一名好的临床医生而不是单纯地表演,却需要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强化。曾有模拟病人提出,学生们会程序化提出和回答疾病相关问题,但对于患者提出的与疾病无关的问题,如一个关节疼痛的患者担心是否会因为病情长期无法工作,学生表现地不知所措甚至逃避回答问题[5]。因此在模拟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方法之一,应重视从内在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重视与聆听。

三、总结

模拟医学教育对于我国目前医疗环境下临床实践能力教育具有有效性和可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技能训练、标准化病人、病例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切实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需注意的是,在追求先进计算机模拟技术、改善硬件教学设施的同时,还需加强模拟教学师资培训,着力丰富模拟场景教学案例,提高标准化病人专业性,提升模拟教学内涵与质量,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Ziva,Ben-DavidS,Zivm.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anopportunitytolearnfromerrors.[J].medicalteacher,2005,27(3):193-199.

[2]蔡春凤.基于模拟的医学教育发展历程与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24-226.

[3]安莲华,朴美花,杜玉君,等.“标准化病人、模拟医学教育”结合教学在八年制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65-66.

[4]michaelH,FinsJJ.Viewpoint:powerandcommunication:whysimulationtrainingoughttobecomplementedbyexperientialandhu-manistlearning.[J].academicmedicine,2006,81(3):265-270.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优势;弱势;机遇;挑战;护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1]。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授课和考核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进入知识应用领域的目标,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更好地满足现代护理教学需求,情景模拟教学被引入并广泛应用于我国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本研究介绍该教学法的概念及应用现状,并对其展开Swot分析。

1Swot分析的含义

Swot每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reat),其中,前两者是内部因素,后两者是外部因素。2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接近于真实的临床情景,对事件或实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2],也可作为考察手段用于评价操作者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将其应用于护理教育具有时间灵活方便性、过程可调控性、学习可重复性、对病人无风险性等优点。近年来,护理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教育活动中的可行性、规律和效果等。例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自2008年利用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将该教学法用于临床护理学课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11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将该法用于新聘护士长岗前培训和考核中;2015年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将基于微信平台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护理教育中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现状的Swot分析

2.1优势

2.1.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樊旭[3]的研究显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情景模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任务为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致力于提高任务完成效果。同时该教学法将学生引入仿真情景进行学习,学生可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情景下所学知识,从而增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形成可长期储存的认知结构,即最终达到“意义构建”的目标。

2.1.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表现即时调控程序,依次创设由简单到复杂的临床仿真情景,锻炼学生的动手、沟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及协作能力,激发其职业和岗位意识、锻炼其心理素质,加强职业认同感。

2.1.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担任着“编剧”“导演”“影评人”等多个角色,其组织引导作用贯穿于各个环节。作为“编剧”,教师需综合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大量了解真实的临床案例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作为“导演”,教师需不断加强跨学科间知识的储备,提高应对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协调好临床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等多方人员。作为“影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向其系统地渗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进行思维训练。因此,为满足情景模拟教学的需要,教师需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1.4有助于单位有效评价应试者

情景模拟可作为一种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评估方法被用人单位用于应试者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法模式固定,仅局限于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表层考核,难以实现对应试者综合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情景模拟面试通过为应试者创设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使其围绕病人全面展开工作,有助于用人单位全面评价应试者的护士核心胜任力,即评估和干预、沟通、批判性思维、人性关怀、管理、领导以及知识整合能力等[4]。同时,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求调控场景有针对性地考察其某方面的能力。最终根据考核结果提供与之适应的岗位,以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作用。

2.2弱势

2.2.1较传统教学耗时费力

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期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预先根据案例创设各种情景,制作相应的脚本,而学生则需要查找相关资料,自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模拟演练。但在校学生临床阅历有限,实践经验不足,临场应对能力缺乏,故需反复修改、反复演练,因而耗时费力。

2.2.2经典案例库尚待建设

病例编制是制约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水平与效果的关键因素[5]。文献回顾显示,目前我国情景模拟教学应用的案例大多由各个医疗教育机构自行编制,缺乏规范性、权威性,难以保证应用效果。为提高情景模拟教学效果,广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真实、科学、可行、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经典案例库迫在眉睫[6]。

2.2.3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

王宪等[7]研究显示,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客观综合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后期教学改进。鉴于情景模拟的创新性与重要性,与之匹配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尤其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可或缺。目前,国内研究者是根据其训练方案自行设计的评价工具,缺少信效度检验,且多局限于反应和学习等低层次评价内容,未涉及后期行为及结果的评价,不能充分反映模拟训练的最终效果。故而不利于教学成果的量性和质性评价,阻碍了情景模拟在护理教育中的推广。因此,建立并不断完善统一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8]。

2.2.4“双师型”师资储备薄弱

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均提出较高要求,为适应其需要,“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急不可待。“双师型”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能够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创设临床情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但是,目前国内“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普遍缺乏总体规划和相应的考核制度,部分医疗教育机构存在制度执行不严、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双师型”护理师资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能力有待提升[9]。简而言之,目前情景模拟教学的师资储备仍相对薄弱。

2.3机遇

2.3.1国家政策支持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应以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等为基本原则,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北京市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强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切实增强其职业核心能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总之,国家及各地政府部门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

2.3.2硬件条件逐步完善

研究发现,教学设备仿真性能越好,模拟情景与临床实际越接近,学生获得的体验越真实、越有价值[4]。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模拟技术及功能不断完善的模拟产品,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极大提高了模拟情景的仿真性,有效促进了其进一步推广。

2.3.3标准化病人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标准化病人(Sp)是指经过系统训练后能够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真实情况的人[10],因其具有稳定性和评分的全面性、准确性、公平性[11],故用于情景模拟教学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在国内学者不断探索研究下,Sp培训体系日趋完善[12],其培训流程可基本概括:建立培养培训队伍招募志愿者并对其进行考核和选择医学基础知识培训问诊、查体培训专科病例培训Sp作为“评估者”的培训Sp作为“指导者”的培训培训考核。培训体系的日趋完善及“病人”的“标准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情景模拟教学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有利于锻造学生的“爱伤”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

2.4挑战

2.4.1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情景模拟教学通常以2人~6人为一组,小组化教学使每组人数减少的同时造成了组数的激增,必然需要大量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支持,尤其是护理实践操作资源以及师资队伍的配备。作为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对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尤为重要。但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设备套数不足、更新滞后、疏于维护,实验室开放力度不足,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人员管理体制落后等[1314]。加之高校扩招,师资匮乏,导致高校普遍存在生师比较高、师资梯队相对不合理等因素[15],使其成为阻碍情景模拟教学实施、推广的重要因素。

2.4.2部分教师尚未转变现代教学理念

情景模拟教学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研究表明,教学理念指导并支持教学行为。授课教师适应并接受现代教学理念是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重要前提[16]。由于年龄、思维模式、自身学习观、文化氛围等,部分教师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理念,或难以适应以学生及情景为核心的辅教角色,仍习惯于以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定向的传统主教角色[16],不利于情景模拟教学的开展和落实。

2.4.3适用于大班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的情景模拟教学,虽便于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其主要适用于小班教学,难以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学模式相对接。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教育需求日益增加,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我国护理教育中大班教学模式将持续存在[17]。在此背景下只有积极探索出适用于大班教学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将教学方法中国化、本土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国内护理教学的需求。

3小结

综上所述,在护理教育中实施情景模拟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国家及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政策、医学模拟技术的更新及Sp的发展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与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情景模拟教学的优势,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改进其不足之处,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京煜,梁涛,陈京立,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模拟教学病例编制组织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4649.

[2]ondaeL.Situatedcognition:itsrelationshiptosimulationinnurs-ingeducation[J].ClinSminurs,2012,8(7):273280.

[3]樊旭.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针灸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147148.

[4]梁涛,郭爱敏.临床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应用指南及典型病例荟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

[5]JeffriespR.Simulationinnursingeducation:fromconceptualiza-tionttoevaluation[m].newYork:thentionalLaaeguefornurs-ing,2007:1.

[6]沈玲,赵爱平,郑微艳,等.应用于危重症护理实训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的设计[J].护理杂志,2013,30(6):14.

[7]王宪,桂莉,刘晶晶,等.模拟教育评价工具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5,32(21):4750.

[8]郭红霞,陈红.仿真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9B):29392941.

[9]赵莉,雷蓉,邓力,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重庆医学,2014,43(17):22422243.

[10]StillmanpL,ReganmB,SwansonDB,etal.anassessmentoftheclinicalskillsoffourthyearstudentsatfournewenglandmed-icalschools[J].acadmed,1990,65(5):320326.

[11]麻春杰,陈琨,董秋梅,等.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临床技能实训和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739.

[12]戴玲丽,张军芳,奚桃芳.完善标准化病人培训体系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150152.

[13]毛莉萍,段颖妮.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250.

[14]李士民.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6(6):146.

[15]郭军.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大班教学中的探索性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9192.

[16]段作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J].教育研究,2013(8):103111.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8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通过分析情景式教学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探讨情景式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示基于情景式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http://

关键词]双语教学;情景式教学;临床实习;重症医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5(c)-0134-02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教研教改课题基金资助(2012JY22)。

[作者简介]任婵(1975-),女,云南昆明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重症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临床学科,通过临床实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既能巩固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又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情景式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创设出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中应用情景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确保病人的安全。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将其与情景式教学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专业外语,弥补了单纯双语教学的枯燥与理解困难等缺点。

1情景式教学在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1.1将真实病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临床实习需要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正确掌握基本操作技能[3-4],而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动手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5],尤其对于危重患者,不可能配合教学工作,如何将真实病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成为实习面临的首要问题。情景式教学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模拟情境下使临床操作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双语教学得以有计划的开展实施。

1.2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情景式教学生动直观的模拟,突出知识要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能力,符合心理学“兴趣主导、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2]。同时融入双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课前准备

2.1教师的准备

对重症医学而言,患者大多因病情危重由其它科室转入,最初就诊的原因各异,病情复杂,需要选取典型病例精心备课,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教学需求设置教学情景,突出重点,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2学生的准备

根据选定病例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提前准备。当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认识任务时,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况,有利于学生进入病案情况之后积极的思考问题,启发思维[6],通过搜集资料自我学习,初步具备相关的医学背景知识,利于相应医学英语的把握[7],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

3.1从词汇开始

实习初期,通过情景式教学,使学生适应重症医学的临床环境,逐步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采取简单渗透的方式,用英文讲解部分医学定义和http://

关键词,特别是临床常用的英文缩写,比如aRDS,moDS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专业英语,为下一步的表达奠定基础。

3.2融入英语表达

目前的临床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应用理论知识系统的完成典型病例的诊治。从接诊开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辅助资料作出初步诊断,制定诊疗计划。临床实习时,学生基本掌握了采集病例资料的方法,加上前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在实习中期可逐步融入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比如询问病史,现病史(Historyofpresentillness)和既往史(pasthistory)等,大多有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反复应用可以逐渐掌握。

3.3全英文教学

在学生逐渐掌握词汇、固定用法乃至句型后,可采用全英文教学。该院从2010年开始聘请外教采用情景式双语教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营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促进了英语的听、说能力,并可以比较不同的学术观点,真正融入双语学习中。

3.4课后评价

通过课后总结和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需要注意的问题

4.1以临床病例为基础

虽然是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但不能脱离临床,需要以真实病例为基础,才能真正适应临床,将课堂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达到实习目的。

4.2明确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首先是传递专业知识,继而以双语交流为手段,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8]。要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英语教学的比例,分阶段逐步强化英语教学,最终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4.3解决师资问题

重症医学所涉及的病种多、学科广,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水准的英语能力。师资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的解决途径主要有3种:聘请外籍专家;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前两种途径受费用及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满足系统教学的要求,因此重点培养骨干教师是目前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的主要途径[9]。

重症医学在国外起步早、发展快,在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等方面均具有更多的经验。通过开展和优化重症医学双语教学,将有效地促使医学生利用英语语言拓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推动我国重症医学的国际化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1]杨婧,冯涛,代巧妹,等.情景式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联合应用于病理学实验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医学,2011,32(3):370-372.

[2]胡水清,张玫,樊洁,等.多媒体-双语教学在临床内科学中的应用和探索[J].重庆医学,2011,40(3):306-307.

[3]黄春玉,冯力民,王歆莉,等.提高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质量方法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91-193.

[4]张英谦,吴石白,刘静,等.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检体诊断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5-96.

[5]杨建中,彭鹏,李文超,等.模拟情景式教学程序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7):1072-1073.

[6]薛芳.情景教学在iCU监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20):146-148.

[7]孙婕.浅析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J].重庆医学,2011,40(8):827-828.

[8]张吉强,郭强,张东梅,等.w3H1:让医学生双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35-137.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内涵

近些年以来,作为特殊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医教结合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当前,一部分的政府以及国家已经将医教结合纳入到了特殊教育的工作文件和政策法规,并且积极的进行了实验以及试点的开展。另外,一些地方从事特殊教育的学者以及学校也开始不断的进行特殊职业教育的开展和转变,并且不断进行康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些探索有的在地方甚至教育部的项目支持下进行另外一部分则是学校自发的。不过也有一些人对于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提出了一些质疑。文章希望通过相关性分析,来对于更好的开展特殊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施的基本背景

(一)特殊教育学校困难日益凸显,对象也在改变

当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当中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数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而且聋哑学校的规模也在逐步的萎缩,而培智学校则呈现出了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结构上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障碍的类型更加的多样化、障碍的程度也更加的严重,具体疾病则主要包括:脑瘫、生长发育迟缓、自闭症、中度甚至中度的智力障碍等;另外多重残疾儿童的数量也在逐步的增多。当前,特殊教育的学校以及教育的对象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甚至是困境,最终可能会导致特殊教育的模式产生一定的改变。

(二)特殊教育的服务以及支持体系呈现出一定的缺失

在欧美发达国家当中,其法律规定针对特殊的儿童要进行特殊的教育,于此同时也要向学生提供St(语言心理学)、pt(物理治疗)、ot(智能治疗)以及进行心理上面的服务以及其他的相关内容,逐步的建立一个具有早期疗育的综合性的服务体系。在我们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我们进行康复治疗的相关专业内容甚至是其他相关的服务形式以及开始逐步的进入到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从而尽可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相关需求,更好的为那些在进行特殊教育的学生提交教学上的支撑以及保障。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在康复治疗方面的相关服务主要由医院进行负责,而特殊教育方面则更多的让相关教育机构来进行,由于他们分别属于教育以及卫生两个不同的系统,而这两个系统之间本身又是相互分离而且封闭的。

二、医教结合的基本做法

对于我国教育部对待相关特殊教育学校在医教结合的试验基地项目以及上海市在特殊教育方面的改革相关的实践以及标书的内容,文章目前认为医教结合本文认为目前医教结合特殊教育的工作内容包括了:低龄段在校特殊学生的康复训练;基于学校的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安置与综合干预的服务机制建设;特殊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工作制度;医教结合的专业队伍建设;医教结合的特教课程改革;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等。整合分析这些内容,从特殊教育学校、政府两个层面来看,目前较成型的一些做法有以下几个。

(一)引进个别化康复的内容与方法,落实特殊儿童个别化计划

个别化计划是特殊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特殊儿童与青少年的特殊教育需求正是通过个别化计划的拟定与实施得以实现的。个别化康复是康复医学所采用的一种形式,是指康复训练人员对患者进行某些方面功能或能力的系统评估,并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过程。

(二)注重课程教学与个别化训练的内容衔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前聋儿的康复教育中,医教结合实践以聋儿康复教育HSL理论和“1+X+Y”操作模式为依据,在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基础上开展语言教育,将集体语言康复与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采用强化听觉、言语训练的主题教学活动,渗透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内容的六个康复活动以及生成课程等集体康复教育形式,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前提下全面提升聋儿的各种技能,使得聋儿得到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

三、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积极作用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残疾学生的发展,使之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实施,符合残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有助于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对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而言,实施医教结合具有如下积极作用。

(一)转变特殊教育观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职能

医教结合实践也能使一些特殊教育学校逐渐认识到,在面对中重度特殊学生时,学校的职能定位不只是单纯的学科教学和知识传授。提供康复训练,满足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有些自发探索康复课程的培智学校中,康复课程正逐步成为学校的核心课程。

(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特殊教育中的新问题

医教结合的实践探索,能帮助学校和教师逐渐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实践操作和继续教育的形式,大部分教师都能掌握一些可在学校环境和教学中实施的康复方法与技术,充分发挥学校所配备的基本康复设备、器械,以及残障个体所适配的辅助设备的作用。还可以和其他专业人员配合,通过教育、康复与医疗(与医生配合)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残障学生得到更理想的发展。目前,一些较先进的评估和康复训练的手段方法已运用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医教结合实践中。与一些传统的方法相比,这些手段方法可以提高特殊儿童参与教育训练的兴趣,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及时地反馈训练效果,提高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

作者:曾荣吴飞灵颜建辉宋新志单位: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

参考文献:

[1]马珍珍,陈车珍,蔡蓓瑛等.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情况的现状调研.[J]中国特殊教育2012,(4):21-26.

医学教育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微课程;医学教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20-02

今天,我们的生活早已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微时代下的诸多微功能,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冲击,更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时下,“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微课程,就是新近出现的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由于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集中学习,对便捷、高效、碎片化的微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微课程恰恰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学习需求。

微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基于网络的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1.国外的研究现状

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teacher.tv),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1]

而今在国外微课程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当属由美国青年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该教育机构的理念是向世界各地的网络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务。可汗学院最大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在于,其应用微视频和相应的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授课。它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合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2]

2.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微课程在我国大有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对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国内,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微课程在我国主要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及职业教育。

微课程与医学教育

1.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时间较短,一般3~5分钟,由于其时间短,便于人们“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微课程的知识点小,教学内容少而精,浅显易懂。微课程可集视频、动画、图片等于一体,总容量只有几十兆,便于学生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学习和下载至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上实现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3]

2.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人民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一些问题。例如,医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还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等状况。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微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微课程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借助网络平台,把更多的资源与更多的知识需求者共享。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教育具有以下优势:

(1)利用微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并以其为主线统领教学设计。教学使用的多媒体素材集视频、图像、声音、ppt于一体,全面呈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且画面设计优美,内容安排得当,节奏把控准确,交互性强。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4]而医学教育存在课程较多,内容庞大的特点。医学知识的课堂讲授常常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可根据授课大纲和教学计划,选择将结构简单、简明易了的知识借助微课程进行讲授,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而当面对具有较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则可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教学,以期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提高学生时间利用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门数较多,导致学生绝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上课,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而微课程由于占用课时较少,且教学灵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同时,许多课程陈述性知识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致使课程研究性教学不足。而运用微课程能充分凸显问题意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微课程是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具体问题解决的小型化、针对性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资源,是通过学习资源承载的教学服务,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利用微课程教学时,既要做好教学思路的设计,又要对微课内容进行策划、创作。教师在这一系列的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反馈的问题,不断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助于促进教师再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必将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微课程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无论是对“教”与“学”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而如何使微课程和医学教育更好地结合,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