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知识产权管理评估十篇知识产权管理评估十篇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5:44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评估;完善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增长,特别是知识产权资产更是成了很多上市公司的重要构成,近些年主动披绿知识产品资产的上市企业开始增多,另外知识产权资产规模也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止到2013年,已经叨叨了1510529万元,是1999年的12倍。另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评估规则也开始逐步确立,这对于科学评估知识产权规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标准。然而由于知识产权资产属于公司资产中的虚拟财产模块,因此在评估方面和规则方面如果存在少许的变化,就会严重影响其结果,而且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刚刚处于发展时期,还有很多不够规范的地方,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这些困难并提出一定的完善建议就显得极为这样,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当前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知识产权评估所面临的问题

上市企业对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着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对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存在漏评现象,因为我国很多上市企业在开始上市之前,往往急需要融资,此时没有很多精力针对企业的专利技术和著作等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另外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有些企业存在故意漏评问题,比如在大小非解禁期间通过增大知识产权资产来拉动股价的目的。第二,部分上市企业对知识产权评估披露不够规范。上市企业需要依据会计准则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通过专业证券信息披露平台进行铺路,但是现在不少企业一方面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知识产权评估,另一方面披露不及时甚至隐瞒。第三,将知识产权评估价格当成了交易价格。知识产权评估是通过专业人员给予相关标准为企业提供相对科学的评估服务,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其知识产权的评估价格和交易价格是两个不同的评估体系,因此简单的对等显然不利于提升知识产权评估的科学性。

2.评估规则及方法还有所欠缺

由于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评估规则和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知识产权评估规则不够完善。虽然《资产评估规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则性文件出台之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随意性的问题。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涵盖面相对丰富,这两个规则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涵盖,因此这些规定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另外我国对知识产权评估的执业准则的制定也明显落后,从目前来看还是不能够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评估需求。第二,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虚拟的无形资产,其价值计量本身就非常复杂,资产评估师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再结合具体的知识产权特点,在评估的过程中参考当前的市场条件,然后选择科学的方法才能够得出相对客观科学的评估结果。但是部分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对于方法的选择往往不能够契合知识产权特点,导致评估结果相差较大。比如在专利资产评估方面,如果还没有通过这个专利技术研发产品,那么就很难通过市场表现来进行专利技术资产价值的评估。

3.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不够完善

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多头管理或者具有部门垄断的现象。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知识产权评估方面主要还是有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通过管理,这自然和我国当前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这种多头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化深度改革的需求。这种多头管理容易造成不同主管部门构建自己相对独立的评估体系和执业准则,甚至为此形成管理垄断。另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也造成了资产评估协会独立性下降,创新动力也会因此下降,从而造成行业自律的缺失。

第二,在行业管理层面,目前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师的个人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另外当前的知识产权评估协会自身的管理功能不足,地位相对边缘化,从而导致管理能力的下降。在评估师的培养上,虽然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教育资源,但是不少资产评估机构中的评估师知识结构还是不够多元化,而知识产权评估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如果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就很难综合分析出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从而不利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水平。

三、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的几点建议

1.明确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知识产权评估结果的披露方面更多是通过临时公告的方式来呈现,这样就让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更多的灵活性,而这一点则有违上市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化和及时化原则。特别是当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构成占比越来越高的今天,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往往会对股价构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规避上市企业操控股价的可能性,就需要对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披露制度要进行明确,要将披露的规则具体到公告时间和知识产权明细、产权获得方式以及获得时间,到期时间以及评估方法、依据和账面价值,以及调整过后的账面价值以及评估价值,评估机构名称以及知识产权的评估目的等详细内容。

2.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针对知识产权制定相应的评估规范。虽然现在有无形资产评估的规范以及专利资产的评估规范,但是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以及专利资产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且随着我国开始向知识经济转型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知识产权在上市企业资产构成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所以针对知识产品这个重要的产权制定专门的评估法律十分必要,对此首先就要出台《资产评估法》,在这部法律中将资产评估的相关细节进行明确,然后再通过财政部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局等部门结合知识产权的特点制定一部《知识产权评估规范》,然后再由资产评估协会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甚至为了进一步细化知识产品评估,可以指定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等资产的评估规范。

第二,要优化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目前我国针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相对单一,基本上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来执行。因此我国在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要加大理论研究,从而完善我国针对不同知识产权类型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比如专利池和单个专利权这两个评估对象,都具有市场价值和价值以及价格之别,而且影响这两个被评对象的因素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此就需要在探究这些不同因素的背景下选择相对合适的评估方法,才能够有效提升评估的准确性。

3.完善行政管理部门对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监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到知识产权评估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尤为必要。但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在于管理的深度和监督的方式上。当前我国行政部门开始从之前的全能型政府逐渐向服务性政府方向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清。不过我国上市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多头管理现象。而这一点无疑对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约。但是如果要彻底将行政主管部门放开,完全的市场化,那同样也会造成监管缺失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促进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将过去的管理和主导转变成监督,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而不是一种微观管理。当然这种改革还需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

4.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行业能力

要想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水平,关键还是在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评估能力。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促进提升:第一,提升我国资产评估协会的独立性。虽然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将会占据上市企业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要单独成立一个知识产权评估协会,这无疑会造成大量的管理成本的浪费,事实上我国资产评估协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那么可以基于资产评估协会的基础上,建立辖下的一个知识产权评估委员会,从而发挥知识产权评估规则制定和方法创新的功能。但是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减少行政主管部门要降低对产品评估工作的干预,另一方面评估行业协会自身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提升行业协会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二,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管理监督。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主要采用的独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模式,主要采用归属于某家资产评估事务所,想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水平,关键还是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自身的能力。当前我国涉及到资产评估专业机构数量众多,但是很多规模都相对较小,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做大做强,这样也就很难提升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整体水平。对此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提升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自身的内部建设管理,比如建立良好的事务所文化,倡导同样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行业的全局观念,加强评估行业的责任意识以及平等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还需要在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内部构件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风险控制体系和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制度的优化来促进评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就需要构建良好的公平竞争机制,鼓励同行之间的兼并和联合以及整合,促进行业评估机构的做大做强。

第三,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队伍的建设。因为评估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够对最终的评估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评估师的综合素质就需要从下面两点着手:其一,促进评估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因为知识产权评估会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比如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技术以及法律和各种行业的专业技术等,如果评估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那就很难提升评估结构的准确性。所以一方面通过设置相关的资质考试制度,不同水平的评估师其福利待遇将会呈现明显变化,这样就能够鼓励评估师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社会培训机构的建设和交流平台的建设,让评估师能够据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二,要加强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因为知识产权评估主要是通过评估师完成,如果评估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较高水平的道德,那么在评估结果上就可能出现明显的问题,所以加强道德宣传建设同样非常关键,并要制定严格的有违道德的惩处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水平,就需要加大改革深度,创新管理,激活行业协会的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评估方法的先进性和评估规则的合理性,进而提升知识产权评估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志明.知识产权评估的支撑与研发[J].中国资产评估,2011(01).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2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21-02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发展的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作为无形资产之一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所有产业创造财富的核心资源。目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盈利动力中最重要资本性资源。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遍,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只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先开展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近年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这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开展,在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效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才能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价值评估工作做得更好,始终是评估行业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进行细致的思考和研究。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

目前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乏以货币或者实物形式存在的自由资本,很难满足银行在传统信贷体制下对风险控制的要求,随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活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作为该类中小企业拓展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没有规范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将无法进一步开展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工作。因此,通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的研究,有利于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工作的规范,从而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二)有助于引导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通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研究,方便企业对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推广,在提高企业申报或登记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维权意识,有效防范企业风险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进行评估,可以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和评估机构引导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作为质押物的知识产权普遍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这使得银行不易判断其未来发展前景和财务经营状况,同时对其价值也不能准确定位,因此,很难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贷款和贷款数额的多少。知识产权的专业特点成为银行对其质押融资的先天屏障。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的施行,有利于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发表客观、独立的评估意见。这为银行开展点多、面广的信贷业务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意见和深层的信息分析结果,从而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互信平台,进而降低贷款风险。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特殊性

(一)评估目的的特殊性

通常把引起资产评估的资产业务对评估的结果用途的具体要求称为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对于任何一项资产的评估都是基于一定目的的,不同目的下评估的方法和价值也不尽相同。银行在对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仅十分关注知识产权未来能够实现的价值,而且对其变现能力和风险程度尤为关注。这就使得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比一般无形资产的评估项目涉及的内容更广泛。《国际评估准则》(2005版)中明确规定:“抵押贷款价值是由评估师对财产的未来可售性进行谨慎地估算来决定的财产价值。抵押贷款价值评估成为计算风险权重的众多风险分析技术中的一种,也是一种长期的风险评估技术。”这一规定表明,质押融资的价值评估已不单单是对标的物价值的判断,更重要是它将作为一种长期的风险评估技术,对于风险的估计和判断要比单纯对价值的估计更重要。

(二)质押标的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业务的时候,倾向于那些价值稳定、增值性较好且在市场上容易变现的担保物,如机器设备、房屋和土地等。知识产权与实物资产在价值特征和物理特性上存在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的范围。因此,在对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中,要重点对知识产权的稳定性、可制衡性和可转移性等真正能够降低质押人风险的关键特征进行关注。

1.稳定性

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价值由于受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企业的生产水平、市场运作能力、技术服务水平以及商誉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已经占有或使用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其中某些因素可能会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当企业遭受危机时,可能会导致商标等市场类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急剧下跌,由此带来巨大的价值波动。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技术类知识产权的寿命,使其小于法定寿命,从而引起价值波动。

2.可制衡性

担保的意义在于转移制衡,通过“心理约束”和“实质补偿”可制约出质人的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降低质押风险(张弛,2007)。通常我们把制衡理解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对资本与价值的重视。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若企业提供作为质押标的物的知识产权对企业核心业务和基础盈利能力影响很大,那么,企业在未来会积极地加强对质押的知识产权的维护和管理,从而有利于降低质押风险。

3.可转移性

知识产权的可转移性指的是将自身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通过转让的方式与受让方进行技术贸易。在企业中,有的知识产权在与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价值很高,但却由于难以从企业中分离而使转移性下降。因而,评估人员在对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要分别对知识产权对于借款人的有用性和对非所有人的可利用性加以重点区分。例如,对于专利权而言,其所有者或者特许使用者的技能会直接影响其价值。专利权的买方在买入专利时可能还不具备这种使用技能,或者可能还不具备将该项专利与其他决定其是否有用的专利技术共同使用的权利(罗纳德·库明,2007)。

(三)评估方法的特殊性

当前主要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成本法虽然原理简单,易于掌握运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由于受到知识产权资产的特殊性的影响还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在用市场法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应选取类似的知识产权交易作为参照物,综合考虑时间、交易地点和条件以及其他影响价值的因素适时调整,确定评估值。当前应用市场法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还受到交易信息可利用性差、知识产权的交易市场不活跃、参照物可比条件难以满足等问题的制约。

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是对其获利能力的实现程度的评估,将知识产权资产的获利能力进行量化,确认为预期收益作为被评估对象估价的基础,恰与知识产权价值形成的理论对应;收益法由于灵活、实用性强,能够避开成本法和市场法面临的难题,在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具备了明显优势。

四、对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意见和建议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

为了使资产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得以保障,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特别是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质量,需要行业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设和落实。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来明确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评估的质量。

目前,我国行业内部已经制定出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准则和专利评估指导意见,这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评估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在评估要素、评估对象、评估类型以及披露事项等方面与其他评估目的的知识产权评估相比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就要根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上海已经制定出关于知识产权质押的规范性文件,但所涉及的范围仅为在上海的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希望上海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能够为全国范围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起到引领作用。

(二)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成果基本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介绍上,缺乏创新,并且理论和方法明显落后于评估的实践,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对于评估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当前存在的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需要有所突破,例如,在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运用超额收益法进行评估时,应当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和风险系数,对超额收益的方法进行确定。又如,在评估的过程中应用数学方法来确定知识产权的经济性和功能性损耗等。

(三)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数据库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价格行情体系,通过经常在权威报刊以及常设技术市场上公布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的实际成交价和卖方价格等,使之成为一种包括技术咨询、中介和服务活动的参考体系。而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的交易数量小、透明度不高等原因使得在评估实践中很难找到有关知识产权交易的相关信息,这就造成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很难找到一些可供参考的价格指数,在无形中加大了评估工作的难度。因此,希望国家的知识产权局能尽快建立知识产权的交易行情机构体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应该大力推广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技术在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纵横交错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对各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及各种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建立数据库,科学组织软件开发,有利于评估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从而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处置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9-049-05

知识产权质押1贷款有利于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问题,是对传统担保方式的有益探索。但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特性及外部环境的不完善,银行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时,面临着估值风险、处置变现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诸多风险,需通过相关措施切实加以防范。

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变现融资现状

为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紧张等难题,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湖北等省(市)专门出台了有关政策或办法推动辖内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年12月确定了北京市海淀区知识产权局等6家知识产权局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试点工作自2009年1月1日启动,为期两年。2009年5月,银监会和科技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业积极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其中,专利权质押贷款在我国从开始到现在不过十余年,资金规模较小,有关资料显示,从1996年到2007年5月,登记的324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总金额51.6亿,涉及专利700余项,数量仅占我国163万件专利的万分之四。

国际上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方式有多种,质押贷款是其中之一,主要国家立法都在动产担保的相关规定中涉及到知识产权质押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出售、许可与专利联盟、作价出资、信托、证券化、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其中,知识产权相关权益的证券化和信托产品的发展较为迅速。知识产权证券化从最初的音乐版权开始,已拓展到电子游戏、生物技术、电影、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以及医药产品专利、半导体芯片等行业。对知识产权的信托产品涉及到动画片、音乐著作权、软件著作权等。

二、商业银行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主要采取以下风险管理手段:

(一)设置贷款申请条件

银行主要对企业的经营年限、经营(现金流)状况、资信记录、知识产权的权属、价值评估等提出要求。如商业银行要求企业用于质押的专利要具备下列条件:至少已实施2年、具有盈利能力的专利,现有有效期不少于8年的发明专利,现有有效期不少于4年的实用新型专利;用于质押的商标权应当是:已用于产品或服务上,使用期限至少在2年以上,具有盈利能力的商标;商标实际使用的产品或服务范围与注册范围一致等。只有经营良好并拥有合格知识产权的企业才能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通过贷款用途、期限、质押率、额度等规定授信条件

通常,银行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授信条件包括:贷款用途仅限于生产经营中的正常资金需求,不能用于证券、期货、股本权益性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及违法经营;贷款期限通常较短,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办理展期;规定质押率,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驰名商标专用权、普通商标专用权的授信额分别不超过评估值的25%、15%、30%和20%;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1000万元以内,超限额的要按照流程进行上报。

(三)通过外部中介机构介入以降低风险

主要做法有:通过资产评估事务所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以控制风险;由律师事务所从法律专业角度对借款人资质、借款用途、质物权属、出质人资质及还款来源、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见证、评审,作为防范法律风险的主要方式;通过专业的担保公司为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担保,如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先由担保公司垫付资金。

(四)实施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

银行通常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制定专门的贷后管理要点,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的侵权、维权与授权情况;企业实际控制人资信变化情况;资金使用计划执行情况;企业或实际控制人的重大事件;影响知识产权价值的突发事件等。

(五)与其它风险缓释工具组合

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时,主要依赖于传统担保方式,知识产权只是作为补充担保。有的银行甚至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按照信用贷款条件发放,几乎不考虑知识产权将来变现赔偿的可能性。实践中,利用知识产权与实物混合打包作抵押物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质押+保证”,即除了知识产权质押以外,担保公司还提供保证。贷款出现逾期,由担保公司代偿银行贷款,在约定的期限内,担保公司负责对授信客户进行催收或对质物进行处置。二是“质押+抵押”,银行另外要求贷款企业提供不动产抵押,发生违约时,银行通过处置抵押物和质押物收回贷款。三是与政府专项担保基金结合。如成都银行采取与成都市科技局下属单位――成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合作推进的模式。中心设立总额为4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担保基金,成都银行按1:3的比例提供1.2亿元贷款授信额度,借款人将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质押给中心,由中心为贷款企业提供担保。如贷款产生风险,由银行承担10%的损失,中心承担90%。

国外银行在发放知识产权贷款时(如版权贷款),会进一步通过保险机制分散风险,并综合考虑企业价值和知识产权质押物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测算出贷款的违约损失率。而且,国外银行机构(如瑞穗实业银行)多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或信托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并非直接发放质押贷款,这主要是基于法律上的考虑。由于信托的知识产权与企业破产财产分离,借款企业的破产风险与信托产品是相隔离的。如果借款企业破产,投资者和信托机构的权益能够得到一定的保护。在日本,这一因素尤为明显。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下,被质押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仍属于借款企业所有,根据日本《破产法》、《公司更生法》、《民事再生法》等规定,一旦企业出现破产重组,银行对抵押品的留置权和处置权都要中止,银行作为债权人的利益会受到较大不利影响,所以银行更愿意通过信托的方式为企业融资。此外,知识产权证券化和信托中,由于有投资人购买证券化或信托产品,知识产权使用人支付使用费,从法律形式上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资金完全来源于银行,如贷款无法收回且知识产权无法处置,风险将完全由银行自己承担。即使知识产权可以处置,银行也面临着寻找买家等种种变现困难。

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需重点关注的风险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控制措施与其它贷款基本类似,也未脱离传统的风险缓释方式,只是在具体要求上有所区别,在额度和质押率的控制上更为严格。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拓展该业务和提高退出变现能力还应关注以下风险:

(一)估值风险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弹性较大,使银行在变现知识产权时可能面临着出让价格与贷款发放时的评估价值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实践中主要的评估风险有:(1)替代技术风险。技术进步导致的替代技术可能使原有专利价值降低或变得毫无价值;(2)可转让性风险。如专利权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发明人的技能,使得其可转让性降低;(3)市场化风险。与有形实物不同,知识产权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和成交记录。既使有历史交易数据,评估价格跟市场环境、市场前景关系密切,对知识产权市场前景的预测专业性很强,难以预测。一些知识产权可能只有潜在价值,而无当前可实现的市场价值;(4)评估人主观判断风险。知识产权的独一无二性,使得其价值评估更易受到评估人主观判断的影响,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视角、方法、经验直接影响估值;(5)权利人的道德风险。如有的企业通过造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6)强制许可风险。强制许可,或称强制授权,是指政府强制专利、版权或其它具有排他性权利的持有人,允许政府或他人使用。通常而言,权利人根据法律或通过仲裁,可以得到一定的特许费补偿。实践中,我国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版权等可以采取强制许可,而不对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权采用强制许可。强制许可可能会导致质押的知识产权迅速贬值。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的评估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价值评估的随意性较大。2001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规定主要包括重置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三种方法依据不同,各有利弊,评估结果的差异性也较大。2006年4月,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财政部于2007年1月1日起修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于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可为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相对于无形资产评估的复杂性来讲,这些规定仍显不够,缺少具体的评估实施细则和量化标准。而由于由借款企业支付评估费用,导致评估机构受制于借款企业,易做出有利于借款企业的估值,侵害银行利益。

在国际层面,美国最早制定了规范无形资产评估的准则性文件,但全球尚无标准的知识产权估价方法,现有的评估方法只适用于重要专利和驰名商标。2007年,德国标准协会(Din)出版了《正确评价专利的基本原则》,以评估估价报告和专家鉴定的质量为标准。德国标准协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在国际标准组织(iSo)启动了有关专利评估的国际标准化项目。如果所有相关的团体通过其国内的标准化机构向iSo表示希望制定标准,iSo将指定一个委员会制定iSo的专利评估标准。

(二)处置变现风险

知识产权的变现前景难以预测、变现困难也是商业银行开展此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与不动产抵押相比,知识产权质押物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并受到产权交易活跃度的限制,拍卖、转让、诉讼及执行的交易成本较高。银行难以像处理有形资产一样,迅速通过拍卖、转让等方式收回资金。

知识产权依附于专业知识和团队,且必须与一定的生产条件如生产设备、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相结合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其本身不会独立地带来收益。知识产权在脱离特定研发(生产)团队后价值容易迅速降低。这种需要与其它资产相结合才能实现现金流的特点,决定了若出现拍卖知识产权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该知识产权与企业原有生产工艺或设施不适应的问题而难以出售。

(三)法律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而且受产权特征的影响,知识产权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易导致权属争议。主要的法律风险有:(1)权属争议风险,如专利发明人不一定是权利人,在职务发明创造中,专利权人为单位而非发明创造人;(2)国家授权风险,如专利因未交年费而失效或授权期限届满、超过保护期而失效;(3)侵权风险,如被仿冒;(4)授权和转让争议风险,如商标、专利权授权使用形式的约定可能会影响其价值,在评估时忽略该因素可能导致过高估值;(5)质押登记风险,如商标专用权质押时,存在相同与相似商标必须同时质押、却又难以实现的困境。

2007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出台了《担保交易法律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草案,其中涵盖了知识产权资产,草案将为各国国内法律如何与国际接轨,取消对低成本融资和信贷的法律限制提供借鉴意义。但目前的《指引》中没能充分区分知识产权和其它财产权利(如有形资产),不利于现有的知识产权融资。UnCitRaL已委托其第六工作组为《指引》起草《知识产权附件》,以明确《指引》中某些规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应用,这也是对《指引》上述不足的补充2。

四、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外部障碍

(一)中介合作机构的资质尚需加强

如何寻找到能够与银行达成风险共识、评估经验丰富的评估合作机构是困扰贷款银行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担保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经营管理规范并有意愿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更少,难以保证担保机构的资质。一些法律机构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经验和工作能力与实际操作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为银行提供有效的专业协作。

(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够活跃,交易需求有待提升

尽管我国知识产权交易的物理平台已初步搭建,但目前市场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发展也不够成熟。特别是知识产权意识较薄弱,转让程序复杂严格,且交易信息不透明,也影响了知识产权的变现能力。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必需有专利,对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升知识产权的交易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并非基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需要而产生的真实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提高知识产权质押物的变现能力,还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活跃度,并推进市场交易条件的改善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三)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不规范

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权登记方面规定了不同的登记机关,如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出质的登记机关分别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国务院农林业行政部门等。如果出质人将两项以上的知识产权共同出质,其登记机关更为复杂。各登记机关所的登记程序、内容不一致,其登记期限和费用也各不相同。这种登记体系抬高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成本,降低了退出变现的效率。

此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给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利保护及相关权利的合法行使造成了障碍,增加了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风险。

五、有关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银行可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但目前在风险控制、变现退出以及外部环境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为了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开展该业务,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管理制度。国外银行大都没有专门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信贷政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遵循银行关于抵押担保贷款管理的全球政策。但从长期稳健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应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操作规程,可结合中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

2.增强知识产权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允性。鉴于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量的比例较小,银行培养自己内部专业的评估专家成本较高,可考虑由银行业协会建立专门的专家库或委员会,就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定专门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再由银行组成由专家、资产评估师、会计师、律师及相关管理部门参加的评估组进行评估,并建立严格的评估人员责任制度,因评估人员过错产生的风险问题应由其承担相应责任。

3.充分利用内部法律事务部门的专业力量控制法律风险。商业银行要认真研究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担保法律制度,增强法律事务部门的专业能力。在贷前审查、贷中以及贷后管理阶段,法律事务部门要做到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全程跟踪,动态关注所质押知识产权的权利状态,避免由于权属不明、权利状态变更等引发法律风险。

4.加强对贷款企业信用状况的了解,提高知识产权变现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经营活动、信用状况等方面的了解,真正做到“了解你的客户”,并拓展到了解客户的关联方、了解客户的交易商等。当客户发生违约情形时,能够协助客户采用多种风险处置的方式来化解风险。商业银行不仅应与产权交易所等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及时借助产权交易平台进行转让,同时应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资产重组的各种有效方式,尽量避免以质押标的出售的方式收回贷款。

(二)为知识产权退出变现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1.加强资产评估制度建设,指导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工作。有关部门应在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基础上,针对知识产权的特征,分别制定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专门的评估指导意见或准则,更有针对性地规范和指导各类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增强评估的公允性和准确性。

2.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交易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增强交易的公平性、透明度和交易效率;可引入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收购知识产权,增强知识产权的变现能力;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发展,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

3.规范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手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设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登记机关,统一登记程序,以降低担保成本。此外,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降低由于知识产权被侵权所导致的风险,维护银行债权安全。

注:

1.关于知识产权质押的说法值得商榷,根据民法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的区别以及占有的相关理论,准占有(民法上将对可成为占有客体的某些财产权利的占有称为准占有,而占有的客体一般以有体物为限。)制度不适用于依赖国家机关登记才能产生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此类知识产权不存在占有交付的问题,也就不能作为质押标的,只能作为抵押标的。著作权虽不依赖国家登记即可产生,但著作权之准占有(署名)却不宜转移给担保权人,所以著作权也只能作为抵押标的而不能作为质押标的。不依赖国家登记即可产生的商业秘密权,由于其准占有(采取保密措施)可以转移给担保权人,因此,商业秘密权既可作为质押标的,也可作为抵押标的。但考虑到知识产权质押已成约定俗成的用语,并且我国新通过的《物权法》仍将知识产权“一刀切”地纳入“权利质押部分”,本文暂且使用知识产权质押的说法。

2.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theworldbusinessorganization,Currentandemergingintellectualpropertyissuesforbusiness,aroadmapforbusinessandpolicymakers.(ninthedition)2008.

参考文献:

1.杨延超:知识产权资本化,法律出版社,2008年8月。

2.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关于商标知识产权评估、质押和交易问题的调研报告,工商行政管理2009.1

3.常晓明: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科技投资2008.02

4.王清丽:知识产权的评估和变现,知识产权(双月刊)2003年第4期

5.刘伍堂:银行质押贷款前提下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探讨,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年第11期

6.曾云:知识产权变现与融资,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承办的知识产权评估与投融资论坛演讲论文2009年4月10日

7.张鑫:搭建专业合作平台携手控制信贷风险――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操作与风险控制模式探讨,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仇书勇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银监会博士后工作站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163-01

1绪论

近几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积极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发展。以江浙沪为例,2011年这三省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和近40亿元,引起了广泛关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为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渠道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只有恰当处理相关风险才能促进这一融资途径健康长远地发展。

2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

2.1企业发展风险

企业发展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问题或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影响使企业发展未达到预期,从而使所贷款项收益不如预期的可能性。

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从自身看仍然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立者往往精于科研但对于企业管理不一定擅长,在找不到合适合伙人或相关咨询机构的情况下,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从而达不到预期收益。

从外部看,市场对于企业产品的反映往往是无法准确预计的,这就导致许多企业虽然前期投入大量经费开发产品但由于产品无法赢得市场认可,所得收益低于预期阻碍企业发展。

2.2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由于法律自身缺漏导致企业无法可依或者由于知识产权自身法律特性而存在的风险。

首先,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我国对于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保障主要有《担保法》、《物权法》、《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方法》、《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但缺乏针对权利质押的规定,尚无法满足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法律保障的需求。

其次,知识产权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例如一项专利可能因为技术进步而丧失其先进性而失去其可能的期待收益。知识产权到底能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事先是无法确定的,这增加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风险性。

2.3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价值与其实际价值存在差异的风险。

目前,知识产权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过程中,收益法是比较可行的,现就这一方法做一风险分析。

收益现值法是通过估测评估对象剩余寿命期间,周期性(一般为一年)的未来收益,并选择适用的折现率,将未来收益折成评估基准日的现值,用各期未来收益累加之和作为评估对象重估价值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评估值=ni=1Ri(1+r)i

式中:Ri——被评估资产第i年的超额收益;i——收益期限序号;r——折现率;n——收益持续的年限。

(1)知识产权收益额的确定风险。

知识产权收益额受到很多宏观因素的影响如产业政策、经济周期、技术因素。产业政策对技术型的知识产权有直接影响,例如具有高效节能技术以及高效环保价值的专利技术在评估时要考虑该资产的潜在增值性;相反对于危害性大、耗能高、污染重类型的知识产权,则要考虑到政府对该行业整合和限制政策,从而也必须考虑的该资产的潜在贬值风险。技术因素一般指技术先进性、实施难度、成熟度。技术先进且实施容易则预期收益较高。进一步而言,对于知识产权来说技术的成熟度可以分为发展、开发、成熟、衰退阶段,不同阶段表现特征又有不同。

(2)折现率的确定风险。

折现率不可能存在一个经验的或通过某种途径取得一个统一的适合各项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而要由评估人员根据社会、行业、企业和评估对象的资产收益水平综合分析确定。这对评估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国存在着评估人才缺乏、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缺陷。

(3)收益期限的确定风险。

知识产权收益期限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该无形资产估价时点后的法律寿命、合同寿命、技术寿命等。以技术寿命为例,其可能随着无形资产的开发、升级而得到延长也可能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缩短,这些都难以预测。

2.4知识产权变现风险

知识产权变现风险是指当企业投资经营所得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企业又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还债的情况下,银行就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变现来实现债权,企业也需要知识产权变现来偿还债权以防止银行对企业的破产诉讼。在这一过程,由于交易信息缺乏、交易场所短缺而导致知识产权无法顺利变现的风险。

2.5知识产权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大多具备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但在管理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的决策权较为分散,缺乏统一战略部署与协调机制,知识产权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较为保守,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职能部门并未普及,使得一些企业难以及时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例如专利失效是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常见现象,而未缴专利年费是其主要原因。从环境来看,政府与企业之间在管理方面也缺乏沟通,难以给一些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建议。由此可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3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应对

3.1企业发展风险应对

企业风险分为可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其中不可分散风险是市场大环境所带来的,企业对此控制能力有限,主要还是应该从企业自身出发,恰当处理企业的可分散风险。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制定长远规划,积极主动地寻求高品质咨询公司的帮助,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从内部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3.2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应对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融资约束因素

一、引言

Folta和Janney(2004)在对新兴技术公司的研究中指出,由于新技术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其融资成本较高。汪忠、黄瑞华和张克英(2006)从知识型动态联盟的视角剖析,知识产权风险一方面源于联盟内部因素,包括其自身的知识特性和组织特性(内生成因);另一方面,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会催生知识产权风险(外生成因),进而影响到知识产权融资。张伯友(2009)认为企业经营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共同影响知识产权融资。刘沛佩(2010)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当用于融资的技术更新周期加快时,在技术和市场波动的影响下,银行和企业在后期对知识产权的处置上就要面临质押物贬值的风险。李增福和郑友环(2010)从法律与经济两个层面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进行归类与分析,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不清晰;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足;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存在风险;知识产权价值具有不稳定性;知识产权融资成本过高。苑泽明(2010)认为创新型企业自身经营的高风险和信息不对称以及质押权的权属风险、期限风险、变现风险最终导致知识产权融资风险明显高于实物资产风险和一般融资风险。宋伟和胡海洋(2009)指出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过高及由此产生的高交易成本是制约融资发展的主要瓶颈,其融资中的主要风险包括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变现风险。文豪等(2011)从静态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业务链进行分析,指出银行在接受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提供贷款时,面临的风险体现在:价值评估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质押物处置风险。

二、知识产权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一)知识产权特征因素(1)知识产权时间价值的递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价值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呈现不断递减的趋势。这种递减性刚好与货币贷款的时间价值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贷款银行接受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担保的积极性。(2)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相对于其他类型资产而言,知识产权具有更加难以识别的潜在的权属争议、权属限制、权属瑕疵,这会导致其产生潜在的法律纠纷。(3)知识产权的时效性。一旦有效期满,知识产权就不再具有超额获利能力。(4)知识产权的流动性,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程度。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的变现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流动性相对较差,权利的后续处置难度大。(5)知识产权的可复制性与可替代性。根据经济学的替代和互补理论,替代品会降低产品的价值,互补品往往会提高产品的价值。因此,如果知识产权被复制或者出现了替代品,那其自身的价值肯定会大为降低。(6)知识产权的独特性。指知识产权是否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也称垄断性、独占性、排他性)有关。(7)现实的或潜在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一旦企业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文献检索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事前未有针对性地检索分析与自己技术产品相关的他人知识产权,就会增加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发生的概率,最终影响融资的安全性。(8)与在先知识产权相关联或相冲突的风险。同类知识产权往往存在交叉的情形,不同类的知识产权也存在着类似的冲突。这种交叉专利及与其他在先权利相抵触的问题,都将使融资价值大打折扣。(9)知识产权的固有风险。固有风险主要是指知识产权本身存在固有缺陷、不易实施推广的可能性。(10)知识产权面临诉讼的风险。指在知识产权融资活动中,当事人及其诉讼人面临诉讼时可能遭遇的与争议事实无关的,但会影响案件审理与执行,致使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的风险可能性。(11)知识产权的处置风险。知识产权的变现过程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当贷款遭遇风险时,倘若质物处置通道不畅,不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转移、分散或化解风险,放贷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就会恶化。(12)其他因素。如知识产权授权数量或规模、知识产权内在质量(成熟度)、知识产权的应用风险、转移风险、知识产权声誉(专家权威、获奖或排名情况)。

(二)企业因素(1)知识产权是否为企业的核心资产。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具有较高的融资价值,企业通常更愿意以质押方式贷款,而不愿通过股权或直接转让进行融资。(2)企业的经营风险。知识产权不会单独产生收益,而要依赖一定的生产条件(如生产设备、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和专业的团队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能否创造应有的市场价值,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即决定了借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3)企业的资信情况。良好的资信是企业应用知识产权融资的前提,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知识产权价值。(4)企业的贷款成本。知识产权企业贷款规模小,贷款频率较高,交易成本分担较大,将降低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意愿。(5)企业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依赖性的强弱。企业对出质的知识产权依赖性越强,在贷款过程中的违约意愿越小。(6)企业其他融资方式替代可能性。当担保、融资租赁、互保金融等相对比较发达时,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选择,也使得企业对知识产权融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7)企业核心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者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如果管理层的管理和经营能力欠缺,就会影响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知识产权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继而影响知识产权价值。(8)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企业研发团队的工作能力、研发成本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及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将影响知识产权的价值。一般而言,企业研发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现有知识产权的持续改进,进而防范替代知识产权的威胁。(9)知识产权潜在成长性。就知识产权评估价值来说,如果知识产权价值高,但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或未来发展方向匹配度低,则应被排除在发放贷款的范围之外;相反,如果一项知识产权无法准确评估确定其价值,但确有潜在的成长空间和可能,那么应该被认为具有可持续营业能力并给予融资支持。(10)企业规模。知识产权企业的特点是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无论是财务实力、还是总资产规模都略显单薄,抵抗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出现波动甚至破产,影响银行发放贷款的意愿。(11)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状况。这属于公司治理中的信息透明度指标,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人以及社会公众正确、清晰、全面的认知并了解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1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有助于知识产权的应用,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13)其他因素。如企业对资产经济效益的受益期限和变现能力的掌握程度、企业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加强后续维护的能力、企业拥有较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数量、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财务管理水平、生产能力、产品价格竞争能力。

(三)外部因素(1)法律因素:知识产权类型及构成结构。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受保护范围不同,审批条件和程序不同,保护期限也不同,最终对价值的影响自然不同。即便同是专利权,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比重越大,所体现的核心创新领域的能力越强,那么融资价值也就越高;知识产权能否单独转让。如专利可以通过许可或出质的方式进行融资,这种使用权的可转让性是专利融资的重要前提;知识产权的授权方式。指知识产权在授权或许可时的方式。对于同一项知识产权而言,不同的许可会使知识产权价值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知识产权权属是否明确。权益的不确定性,势必会为将来权属争端埋下祸根,对知识产权处置产生根本性影响,从而影响知识产权融资的安全性;知识产权权利的稳定性。是指在法定的保护期限内,能够确保权利稳定存在,而不会因任何原因被确认无效或撤销,致使权利丧失。知识产权的价值及其价值的增值都是以权利的稳定性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所处寿命周期或法定剩余保护期限。指知识产权授权期限至融资时的剩余期限;知识产权融资面临的法律限制。知识产权的权利完全受限于法律保护规则设置的完整性及实际执行力度。(2)评估与技术因素:对评估价值及对象的认识。知识产权评估中有关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对评估价值和评估对象的认识。评估价值又取决于特定条件下知识内在“价值”的可实现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评估的对象就是知识,而应该是知识支配、应用和控制权;知识产权评估方法。评估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是一种技术活,由此任何一种评估方法都体现着一种技术标准;评估方法本身的缺陷;行业评估标准的缺失。我国目前不仅缺乏评估的相关具体细则和标准,更是欠缺统一的行业标准,造成知识产权评估的随意性、盲目性以及评估的操纵性,影响评估信度;评估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评估实务中存在着评估人才缺乏、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最终导致不同评估师对同一知识产权标的给出大相径庭的评估价值的问题;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目前我国缺乏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威评估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评估中介与知识产权持有者串通的可能性。由于知识产权持有者与评估中介合谋或串通,使得知识产权融资的核心环节缺少可靠的外部定价依据,无形中增加了知识产权的融资风险;估价操纵与估价风险情况。指知识产权融资参与各方以非市场手段影响估价结果的状况,以及知识产权评估的价值偏离评估准则要求或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交易成本。在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时,金融机构采用的风险定价利率远远高于基准贷款利率,而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金融机构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评估费很高的法律和价值评估报告。这种高交易成本又进一步加大了贷款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负担;知识产权价值的波动性。波动性是指当融资者已经完成价值评估工作、接受以该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担保之后知识产权价值发生的变化;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稳定性(是否已过时)。指知识产权陈旧、落后或不合时宜的可能性,体现了无形损耗;新的替代技术对知识产权在融资期间价值变动及变现能力的影响。如果市场上一旦出现颠覆性的替代技术,知识产权可能突然间变得分文不值,这对于质权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技术因素还包括技术本身的市场前景、技术流失难易程度、技术竞争程度、新技术的有效寿命。(3)制度因素: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性。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也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导致存在权属争议、权利模糊等问题;担保法、专利法以及与质押融资相关法律的完善性。质押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涉及知识产权的权属确定,多人共有知识产权的变现、分割,以及知识产权有效性、稳定性等不可回避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登记制度完善性。由于缺乏“统一登记”制度,既不利于登记管理,也无法确保担保权益的顺利实现;传统商业银行制度。传统商业银行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人。但知识产权的变现流动性相对较差,风险又相对较高,必然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知识产权作抵押的企业放贷的动力不足;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完善性。知识产权评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备商标、专利及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具体的评估准则,不利于正确的估值,构成对知识产权融资的约束。(4)政策与市场等环境因素:科技进步及消费者偏好的影响。科技进步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容易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发生波动,这样就不能保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同到期时的知识产权价值;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交易信息封闭保密,质押物处置缺少市场交易参照,质物处置通道不畅,风险不能快速转移或分散,贷款的处置面临风险,这也是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银企信息对称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求双方的衔接在于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信用评估体系健全程度。由于我国的信用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对于新型的科技企业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对其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都非常缺乏了解;担保或保证能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担保,包括企业信用保证、以减少风险暴露为目的的质押担保等,它们将影响知识产权债务融资能力;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和非银行金融中介发展程度,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的可能性越大;知识产权融资政策。包括产业、金融、保险等政策,政策取向决定实现知识产权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效益情况;政治关联情况。指知识产权融资活动中,受企业政府背景支配而影响融资能力的可能性。中国的知识产权融资,是在政府推动下开展的,商业银行等参与方的意愿不强,这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推进过程中很明显;风险投资发展情况。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晚,总体规模不大,投资机制尚不完备,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需求;知识产权使用者的认知程度。指知识产权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认识、理解乃至认可该知识产权的情况;知识产权改变市场趋势的能力。指知识产权突破性革命的一面,带来的极为深刻的市场影响力,如产生新的市场、改变原有市场的技术路线或竞争局面;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对科技企业融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走向、行业科技研发周期、行业发展速度(扩张和增长能力)、风险分散机制完善程度、抵押歧视程度、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知识产权融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采集调查问卷对象有如下:企业(包括研发企业、为知识产权融资提供服务的企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含投、融资担保机构),由于我国知识产权融资实践非常晚,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非常少,所以资金供给方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有关知识产权管理、法律、金融、评估方面的专家;其他等。调查问卷采用向mBa班学员现场发放现场收回及向符合要求的企业、金融机构等对象预约发放,部分问卷也通过电子邮件向特定人士预约发放的方式。最终共发出调查问卷170份,回收163份,回收率95.9%。其中有效问卷139份,有效问卷比率85.3%。通过问卷收集到的大量有关知识产权融资影响因素的观测数据,携带了知识产权融资信息,但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存在困难,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包含的部分信息也可能是重复的。因子分析能够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或减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出来,能够高度地概括大量数据信息。因此,后续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因素进行再筛选与重分类。描述性统计与因子分析等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操作完成。

(二)描述性统计(1)描述性统计。由于调查的影响因素数量达85个,这里按前述分类特征,每类列举只一个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2)。(2)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将全部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相加后再平均,得到总体均值为3.6937。再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均值并排序,得到如表(3)中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列阵。其中,第38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后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均值都在总体均值以下,故初步优先考虑前38个影响因素。考虑到中国知识产权融资开展的大背景,尤其是质押融资,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融资过程中,企业(或知识产权人)的政治关联对融资结果可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第64位“政治关联因素”特别加以考察。这样,初步筛选出39个因素进行后续分析。

(三)显著性检验表(4)显示,按均值保留39个因素时的Kmo指标为0.746,与85个因素时的指标0.666相比,有很大提高。Barlett's球形检验的χ?值为1863.3,自由度为741,p值为0.000,仍然显著,说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因此,保留39个因素的问卷数据不仅适合作因子分析,而且整体效度较好。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的筛选功能,通过数据本身反映的概念特征对调查问卷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的筛选。从表(5)中可以看到,31个因素的Kmo指标为0.741,比39个因素的0.746略微下降,但整体数据效度仍然维持。

(四)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公因子,通过计算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指标为9个,列于表(6)。表中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表示该因子包含原解释变量的信息量,累计贡献率表示前面因子的累计信息含量。从表(6)中可以看出,因子1和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各在9%左右;因子3和因子4的方差贡献率均是7%;因子5和因子6的方差贡献率均在6%;因子7、因子8和因子9的方差贡献率则分别在5%上下;最终提取的9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1.313%。

为了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有必要进行因子旋转。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经14次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7)所示。一般认为,因子载荷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该公因子和该变量的信息重叠程度越高,越具有可解释性。根据旋转矩阵发现,公因子1在ip侵权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估价操纵与估价风险、ip应用风险、ip价值波动风险、ip技术过时风险这几个因素上有较大的载荷,其载荷分别为0.709、0.699、0.682、0.475、0.463、0.412。这说明公因子1与这6个变量的信息重叠程度较高,而且反映了各种风险,因此将其归为一类并命名为“风险因素F1”。公因子2在ip是否核心、ip潜在成长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对ip依赖性、企业成长能力上的载荷分别是0.732、0.707、0.645、0.498、0.478。核心资产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盈利、成长以及对核心资产的依赖度都无一不体现着企业的经营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企业经营因素F2”。公因子3主要是由财务管理水平、保持技术先进性与维护能力、ip管理水平决定的,它们的载荷分别是0.720、0.674、0.649,这三个因素都反映了企业的管理能力,所以称公因子3为“企业管理因素F3”。公因子4在交易成本、信用评估体系健全程度、评估机构专业性和权威性、担保保证能力上有较大的载荷,其载荷分别为0.694、0.692、0.496、0.438。这些变量大部分与知识产权融资特征有关,因此被命名为“融资相关特征因素F4”。公因子5与ip独特性、ip类型与构成、ip可复制性与可替代性三个因素显著相关,其载荷分别为0.657、0.630、0.596。这三个因素主要体现了知识产权自身的属性特征,因此将其命名为“知识产权特征因素F5”。公因子6在ip权属是否明确、ip融资面临法律限制、ip权利稳定性上的载荷分别是0.732、0.566、0.498。这三个因素与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相关,因此称公因子6为“法律因素F6”。公因子7在技术本身市场前景、技术流失难易程度、技术竞争程度上的载荷分别是0.733、0.510、0.440。这三个因素都是技术方面的,因此称公因子7为“技术因素F7”。公因子8主要是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政治关联影响,其载荷分别是0.748、0.514。称其为“环境因素F8”。公因子9在ip评估制度完善性和ip登记制度完善性上的载荷较大,分别为0.757、0.463,将其称之为“制度保障因素F9”。综上将提取的9大公因子进行重新命名并解释,最终构建了重分类以后的知识产权融资影响因素新结构,见表(8)。

通过上述分析,将原来的31个影响因素简化为9个综合影响因素指标:风险因素F1、企业经营因素F2、管理因素F3、融资相关特征因素F4、知识产权特征因素F5、法律因素F6、技术因素F7、环境因素F8、制度保障因素F9。

根据计算的权重,9类影响因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列顺序依次是:风险因素、企业经营因素、管理因素、融资相关特征因素、知识产权特征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制度保障因素。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重分类具有可信性(即每一大类的子指标均在描述一个角度),本文针对影响因素重分类的结构进行了信度检验。重分类后,总体31个影响因素的信度系数,Cronbach'salpha为0.856,说明信度很高。其中,第一大类风险影响因素的6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747,说明信度较高;第二大类企业经营影响因素的5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732,信度较高;第三大类管理影响因素的3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601,比较可信;第四大类融资相关特征影响因素的4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643,比较可信;第五大类知识产权特征影响因素的3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464,稍微可信;第六大类技术影响因素的3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619,比较可信;第七大类法律影响因素的3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499,是可信的;第类环境影响因素的2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344,勉强可信,但考虑只有两个条目,其信度也可以接受;第九大类制度保障影响因素的2个子指标的信度检验值,Cronbach’salpha为0.454,稍微可信。因此,我们重分类的9个公因子31个指标较可信的刻画了知识产权融资影响因素。

四、结论

从重分类后的F1分析中看到:知识产权融资在成长初期,风险具有多发且不易控的特点,其贯穿于知识产权的法律、评估、经济、技术以及应用处置等融资活动的多个层面中。风险高导致知识产权的预期价值下降,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提供融资的风险,必然实行更严格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控制、更复杂的权利保证机制设计以及更高的风险定价利率等措施来规避风险,这又加大了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进行融资的成本。因此,高风险是制约知识产权融资发展的主要瓶颈。从重分类后的F2分析中看到:企业经营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即决定了借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以知识产权融资的企业经营能力越强,产生持续稳定现金流的能力越强,融资风险越低,融资价值优势越强,就越容易融通到资金,更能赢得投资者的融资信赖与支持。从重分类后的F3分析中看到: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维持财务稳健性的保障,当以知识产权质押进行融资时,财务越稳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与维护能力越强,对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越高,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风险越低,优势越强,就越容易融通到资金。从重分类后的F4分析中看到:知识产权本身所特有的专有性、法定性、可复制性等权属特征是其所固有的、不可回避的,ip独特性、ip类型与构成、ip可复制性与可替代性等因素尤其体现了上述特征,且对知识产权融资价值的影响比较直接而且更为敏感,因此构成对知识产权融资的约束。从重分类后的F5分析中看到:高交易成本、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会加大贷款的不确定性及企业的负担;担保或保证能力高低不同,最终将影响知识产权的债务融资能力。从重分类后的F6分析中看到:ip权属是否明确、ip融资面临法律限制、ip权利稳定性等法律因素构成了对知识产权融资的约束。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较强,在产权权属越明晰,权利人的权利状态越稳定的前提下,面临的法律限制越少,后续有关融资的质押、转让及处置才越顺畅。从重分类后的F7分析中看到:技术本身的市场前景越好、越不容易流失、竞争程度越强,知识产权越具有绝对性的优势、维持时间越具有长久性,从而带来的收益越稳定,未来现金流越多,融资面临的一些风险越低,就越容易赢得金融机构等投资者的融资信赖与支持。从重分类后的F8分析中看到:知识产权融资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的支持。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模式的推广更受到整个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保护程度、政策背景等环境条件的限制与制约。虽然近年来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宣传较多,但各个地方差异较大,再加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本身就薄弱,知识产权融资又是一项新的业务类型,不仅许多中小企业对该项业务的相关信息不了解,许多银行从业人员对该项业务也不了解。上海浦东模式及成都模式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全是在政府的主导和依托下成功开展的,这其中政府几乎承担了全部的融资风险。因此,社会整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强,政治联系情况越强,越有助于知识产权融资的发展与壮大。知识产权本身是制度经济学的产物,因此知识产权融资的制度依赖性很强,这尤其体现在知识产权的评估制度与登记制度上。评估制度越完善,越能减少估价操纵的可能性、降低估价风险,最终提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公信力。登记制度越完善,相关各方对获得知识产权质押情况的信息渠道越畅通,知识产权的融资信息流动性与透明性越强,由此融资担保权益越有保障。

参考文献:

[1]苑泽明:《中小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核心路径》,《企业经济》2010年第9期。

[2]汪忠、黄瑞华:《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研究》,《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3期。

[3]汪忠、黄瑞华、张克英:《知识型动态联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1期。

[4]张伯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解与分步控制》,《知识产权》2009年第2期。

[5]刘沛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依据与制度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6]李增福、郑友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分析与模式构建》,《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7]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知识产权》2009年第7期。

[8]文豪、汪海粟、陈保国、容伯轩:《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业务链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

[9]苑泽明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收益分成率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年)。

[10]高富平:《物权法原论(中)》,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1]许明月、胡光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宋伟、孙玉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若干问题探析》,《科技与管理》2007年第5期。

[13]李虹、石芳娟:《知识产权融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天津经济》2010年第5期。

[14]Lochner,S.J.Risk-minimizationstrategiesinlicensingintellectualpropertyfromentitiesthatare,ormightbecome,financiallytroubled.intellectualproperty&technologyLawJournal,2002.

[15]Corbin,R.m.managingriskandprotectingintellectualproperty.iveyBusinessJournal,2002.

[16]Fitzgerald,m.atriskoffshore:UScompaniesoutsourcingtheirsoftwaredevelopmentoffshorecangetstungbyindustrialespionageandpoorintellectualpropertysafeguards.Cio,2003.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6

关键词:外资并购商标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

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1.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2.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2001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3.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四、结语

有效解决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问题,完善我国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不仅仅要依靠法律的完善,还要依靠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在商标评估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将研究成果确立下来,通过法律规范商标评估的程序以及各个参与者的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7

摘要:外资并购已成为中国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出现了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商标价值的评估。本文在介绍我国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商标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意见。最后指出,为有效解决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商标价值评估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不仅仅需要法律的完善,还需要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外资并购商标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

[1] [2] [3]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玩忽职守,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四、结语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8

论文关键词:外资并购商标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www.133229.Com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1.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2.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玩忽职守,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2001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3.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9

关键词: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一、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现状

对于科技创业企业来讲,其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融资,能够使科技创业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实现快速成长。河南省知识产权融资的开展始于2007年,郑州春泉暖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第一家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企业。该公司利用50万元的专利质押贷款,取得了技术突破。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程序,导致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河南省知识产权融资的开展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和标准。目前,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卖方的真实成本难以判断;实施市场法评估则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而且在现实应用当中,可用的相关交易信息也不易得到;收益法在实际操作当中需要预测的变量过多,不确定性较高。此外,一些知识产权在其有效期内,可能出现一项更好的知识产权,使得原有知识产权毫无价值。这种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会对信贷资产直接构成风险。

3.知识产权融资开展范围小且成本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科技创业企业往往其信用水平难以测量,不符合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加上各种风险因素及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目前河南省的知识产权融资仍局限于经营较好的成熟企业。而且知识产权融资的程序复杂、成本高。部分科技创业企业符合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但在进行知识产权融资时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确认、价值评估、质押登记、贷款担保等程序,增加了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科技创业企业找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要花几十万元或者是银行贷款的百分之几作为评估费用,融资成本过高。尽管河南省已出台贴息补助政策,但贴息额度低,对银行和企业吸引力均不大。

4.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完善。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处置变现较为困难,导致银行缺乏贷款积极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一旦出现逾期,银行希望能够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处置变现获得清偿。但是由于目前河南省缺乏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缺少熟悉知识产权交易的相关机构,以及精通知识产权交易实务操作的经纪人,最终导致知识产权资产难以变现交易。而且一旦科技创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情况,知识产权资产的交易也无法进行。

三、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模式分析

四、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对策建议

1.加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园区。规划建设河南省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园,集聚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企业和机构,构建知识产权评估、鉴定等服务机构集聚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3],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探索建立质物处置平台,使更多的科技创业企业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取发展资金。同时,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险种,促进保险机构尽可能帮助科技创业企业降低保险费率。

知识产权管理评估篇10

关键词:外资并购商标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1.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2.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玩忽职守,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2001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3.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