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十篇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十篇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4:34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1

【关键词】现代化;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结构选型

引言

办公楼建筑是21世纪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办公建筑因使用性质、单元组合、使用对象和管理模式等不同而对建筑设计产生多元化的需求。现代化办公建筑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之一,将在信息社会之中必然会得到巨大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已作为当地经济繁荣、科学进步的重要形象。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化办公楼建筑设计特点,并指出了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一、现代办公楼的设计特点

一般来讲,现代办公楼建筑的组成通常分为建筑外壳和承租人改造两部分。承租人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空间性能来对适应办公楼的内部构造进行改造,空间类型包括办公会议室场所、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室、图书室空间、零售店、餐饮部等。另外,办公楼建筑通常还要设立地下停车场以及地面停车场。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包括建筑外观、经济目标、用途、附属结构要求、运转时间、开放情况、防火等级、建筑安全问题,还有建筑受攻击可能性评估等级、长期需求的持续性、发展可能性、组织和群体大小、集会必备设施,以及电子技术和设备要求、特殊装卸升降和仓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的要求和类型等。

另外,办公建筑作为大城市公共建筑中较为普遍的建筑类型,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需求量得到很大提高,考虑到办公楼本身的特殊性和设计上的多样性,其耗能远高于普通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办公楼建筑对建筑和能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办公楼设计上也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建筑节能,众所周知,我国最近办法了建筑节能的相关法规,这对于我国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大的意义。

1.1办公楼建筑系统设计

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筑系统及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建筑中包含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大到办公大楼的停车场设计、景观绿化设计、办公大楼照明设计、建筑物外观设计等等各方面,具体来看也包括了地基和下层结构设计、垂直运输设备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等很多细小的环节。甚至设备的维护、门窗的保洁工作、安全保卫系统及建筑物标记都属于办公楼系统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在现代办公楼设计当中,必须要全面细致的考虑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办公楼建筑物的质量。

1.2办公楼电气系统设计

在办公大楼电气系统设计中要注意建筑外壳的电气系统设计及相关槽隙处理,其间包括办公楼电力服务和能源供给、照明系统、紧急电源和保护系统等主要方面,在办公大楼建筑外壳的管道系统中应该着重对压制系统、报警系统和排烟通风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在日后的使用中埋下安全隐患。其次在办公楼建筑的入口装置、水平或垂直通道及箱体结合物的设计上也应该加以重视,并构建出一套现代办公楼安全系统保护体系,做好公共保卫、控制侵入检查、入口扫描等安全设计。

1.3办公楼的节能设计

现代的办公楼设计需要考虑的一大重点问题就是办公楼的节能设计,在具体的设计当中可以通过采用设计可替代能源系统的方式来有效节能,比如使用太阳光和建筑一体的风力和光电池发电,以此来节约电力能源。我国目前也有利用废热发电和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来自主发电,这也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效节能建筑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发挥办公楼建筑的真正性能,保证办公楼建筑在日后能够长期运作并有效节约维护资金就需要在办公楼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加以重视。

二、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

1.1集成性

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的构思要充分考虑所有相关的因素。办公楼的建设目的以及维护保养方式等是十分重要的。为确保建筑大楼的竣工和建筑物的维护保养分开,由建设目的出发而做的建筑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要建造高效能的办公楼,在办公楼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工程师、建筑师、委托人以及业主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下进行。

1.2可变性

现代高效能办公室必须适应正常的装修更新,这些装修更新通常是因为出现职员调动、商业变革、经营方重组等情况。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办公楼的运作系统、基础配备、家具设施等都有可能进行更新重组来适应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代的高节奏生活中,必须要保证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能够有良好的可变性,从而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1.3舒适安全的办公设计

现代的办公楼建筑环境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员工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在新一代的高效能先进办公室中,关于安全、健康、舒适等问题已经被制定出相关标准列入了建筑设计说明的那个中。比如在如提高空气清新流通性,建筑装修材料的无毒、低污染等方面,均已经被列入建筑说明书以作为一种标准。办公楼的使用舒适度是工作效率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效能办公室的设计可以允许用户进行个性化气候的调节。办公室职员能够在一个令人舒适的、充满感性的办公环境开展工作,其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办公楼建筑结构选型及空间组合影响

3.1结构选型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高层办公楼和超高层办公楼建筑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除了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还使用钢材与混凝同组成的混合结构,如型全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

3.2空间组合的影响

空间序列的组织是对建筑的各种内部空间组合处理手法的综合运用,其目的就是将空间组织成一个具有整体感的、统一中富有变化的丰富的空间集合。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对空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进行灵活的分隔与联系,使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与其他设计间的整合性。所以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要同其他设计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工作、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设计时,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恰到好处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我们必须遵循设计原则,根据实际项目需求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对现代办公楼的建筑而设计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设计单位也应该充分了解不同行业办公楼的用途,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以及城市现有的优越条件,从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对高效率办公楼的建设方案和高质量办公环境氛围的营造方法加以研究,从而推动我国办公楼建筑设计的发展,以满足现代办公楼建筑的设计要求,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群逸.现代化高层办公楼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究,2014.

[2]苏仲源.现代的办公楼建筑设计评析[J].城市建设理论究,2014.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2

【关键词】综合办公楼;设计;基本要素

一、平面功能分区和空间分隔

1.平面功能分区

在综合楼内,除办公部分之外,还常有商业、展示厅、多功能厅、餐厅、洗浴、娱乐等其他部分,平面功能组合很复杂。因此,平面功能分区是否合理对于综合性办公楼来说就至关重要。应根据使用性质、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要素对功能内容进行归类,尽量使各种功能用房能分层分区的合理安排。在综合楼内,办公部分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等组成。在办公部分的平面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合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当然,办公建筑中的平面功能问题绝不仅仅限于上述这些问题。其他诸如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等,皆是应当考虑的问题,在设计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办公用房一般是办公楼的核心所在,必须位于办公楼的中心位置,尽量位于朝向比较好的位置。公共用房、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等如会议室、卫生间、生活服务用房等,因为使用的频率比较少,尽量放在朝向不好及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设备用房还要考虑隔声减震等措施,宜远离办公、会议等用房。如有条件,可结合消防用房等安排于地下室。其他如商业、展示厅、多功能厅、洗浴、娱乐等场所,人流比较密集,功能比较复杂,最好和办公部分能分开布置,这样就能避免功能不同房间的互相干扰,尽量将其置于建筑的底部甚至于直接对外。各种功能的出入口也应分开设置,有利于人员管理和安全疏散。

2.空间分隔

多功能厅、餐厅等部分需要较大的开敞空间,而办公部分的空间分隔却有很多种形式,有单间式、开放式、半开放式、单元式等多种形式。我国早期的办公楼立足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小空间为单位排列组合而成,具有较小的开间和进深尺寸。传统办公室的优点是私密性强,工作者可自行控制工作环境。不足之处是空间利用率低,缺乏办公家具布置的灵活性。近期的现代办公楼其特点为大空间设计,大空间的工作环境特点是比较开放、工作效率高,不足之处是缺少私密性的空间。本人设计的赤峰市城投办公楼就具有早期办公楼的特点,办公室都是分隔成比较小的房间,私密性强,放在楼上。其他一些开放式的大房间,如多功能厅,餐厅等放在楼下,使功能分区更加合理。

3.充分了解企业情况

采用何种形式的平面功能分区与空间设计,每个业主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类型和企业文化,了解业企内部机构设置情况,多和业主进行交流,才能确定各部门所需面积指标,才能设计出能反映该企业风格与特征的综合性办公建筑,使设计具有个性与生命。

二、房间布置要素房间构成和布置

(1)房间构成

充分考虑办公楼各种房间在功能和面积等方面的不同,尽量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紧密,以及结构布置合理等,在设计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①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和合班教室)布置在教学楼的阳面。

②语音教室,以及录音室等需要安静环境的教室布置在教学楼中相对较为偏僻的地方。

③充分考虑实验室办公室,实验准备室和实验室的紧密联系,各类实验室都设置了配套的教师办公室,实验准备室以及实验储藏室。

④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像语音室,计算机室,各类实验室,以及合办教室这样大面积的房间,都布置在了一起,使上下层结构更加规整

⑤卫生间布置在教学区边缘的阴面,卫生间都带有前室,且通风良好以减少异味,各层卫生间都上下对齐布置,方便穿管。

(2)采光和通风

本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内廊式,内廊式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好内廊的采光和通风,满足建筑规范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由于本建筑主体四层部分长度达到了58.22m,为了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所规定的:“内廊式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两端设采光口,超过40m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在本设计在建筑中部设置了一个天井,来满足内廊对采光和通风上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共享空间作为学生课间休息的场所。建筑中的房间,尤其是教室,都采用了排窗的形式,足以满足建筑对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由于是本建筑地处沈阳,开排窗的形式并不利于建筑的保温和节能,因此采用高标准的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的保温和节能。

(3)防火及安全

防火和安全是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在本设计中,走道,楼梯宽

度,房间门的宽度,走道长度,采光等均严格按照国家建筑防火规范进行设计,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本设计严格要求下需要设置消防楼梯,但考虑到是毕业设计,设计深度比较浅,因此在本设计中并未设置消防楼梯

三、立面设计

一般来说,建筑立面最能直观展现一栋建筑的精神风貌,比较新颖的建筑立面更能使建筑本身成为城市的标志。建筑立面形式取决于一定的构思内涵,同时建筑立面形式也应该能反作用于建筑的内容。所以在对办公建筑进行立面设计时,力求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得完美的建筑形象。多样统一是建筑立面造型设计的重要依据,达到多样统一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如比例、尺度、对比、主次、韵律、均衡、材质、色彩等一些美的规律,则是经常运用的制图技巧。立面设计应结合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所处具体环境及企业文化内涵等要素综合考虑。

四、提倡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对于综合性办公建筑而言,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充分利用自然通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大,单位建筑面积所对应外表面面积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因此,建筑体形系数尽量控制在0.4以下。为了有效节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了窗墙比,可开启窗面积不少于外墙总面积的12%,建筑外墙首先应该选择采用外保温体系。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功能复杂的厂区综合性办公建筑。因此,建筑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使用功能合理、能代表厂区形象的综合性办公建筑。

参考文献:

[1]陈志成.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装.2001(05)

[2]张庆.办公楼综合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03)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3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科学城办公基地扩建项目位于广州市科学城中心区,是为了满足企业在业务领域、生产办公、检测实验等方面不断发展的需求,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目前生产办公场所不足的局面。项目的主要功能是一个集生产办公、检测实验和辅助服务为一体的办公副楼。整个用地在坡地上,东、西、南侧用地较低,北侧用地高,用地内植被丰富。

二、总体构思与总平面规划设计

总体构思:

1.明确项目定位,尊重原有规划脉络,与一期建筑群形成连贯的整体

本扩建项目,是作为前期项目的补充和扩展,主要包括生产办公区、辅助服务区及地下停车场,建成后与前期项目形成功能完整、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办公、科研及会议综合体。所以构思上延续了原有的弧形、带状的规划肌理,使得一、二期建筑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规划南面为弧形的办公主楼,北面西侧为办公楼,与一期生产办公楼联系便捷,北面东侧为辅助服务楼,包括了厨房、餐厅等服务设施,安排在东侧便于物流进出,同时在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减少了对生产办公区域的影响。

2.结合用地特点和功能需求,巧妙处理场地的高差,减少土方开挖

项目用地在炮台山的坡地上,用地面积20909m2,地下室的面积要求达到30000m2,而地下室的层数又不宜超过两层,所以大面积的开挖不可避免。如何根据山体的特点,结合功能的需求,进行竖向设计,减少土方的开挖量,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坏程度,成为方案构思的关键。

本方案利用了现状地形东、西、南侧用地较低,北侧用地高的特点,建筑基本沿等高线成弧形的布局,分别布置在南、北两块台地上,两块台地高差约4m,利用此高差做为停车空间,地下停车场为两层。南楼地上六层,地下两层,北楼地上五层,地下三层。

3.充分利用炮台山自然景观,引入到建筑庭院及建筑的内部

炮台山自然景观良好,植被丰富,所以北侧两栋楼体之间有近20米的距离,中间用共享平系;而南北两栋楼之间,对应北楼共享平台处,设计一个弧形的绿色通道。通过绿色平台和绿轴的引入,把北部炮台山的自然景观,引入到分级跌落的庭院和建筑内部。

总平面规划设计:

1.道路交通规划

项目设环形车道与一期工程的环形车道连成整体,东侧设对外的出入口,西侧、南侧为主要的道路,北侧为消防车道及后勤车道。建筑的主入口安排在西、南侧,结合主要道路设置,方便主要人员进出;后勤出入口布置在东北侧,便于物流进出,同时不与主要人员流线交叉。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三个,东侧两个,便于车辆出入,西侧一个,靠北面设置,与人行交通分开。

2.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是以空中绿轴和结合地形梯级变化的庭院绿带为重点,屋顶绿化为辅,周边为沿路绿化处理的多层次绿化系统。

空中绿轴对应经过修整的山顶绿地和开放式的会议室和空中庭院,外部景观很自然地被引入到庭院和建筑内部,而同时绿轴又是联系餐厅的必经之路,所以景观为更多的员工所感受。

台阶式的庭院绿化设计,使庭院内的高差自然过渡,而设于庭院的采光井和椭圆形的采光桶,给地下室带去更多的自然光线。

3.竖向规划

根据场地特点设计了南、北两块台地,建筑集中布置在此。南面台地标高37.8m,以便于和南面的道路与一期建筑结合,北面的台地标高41.6m,较高的标高减少护坡、挡土的规模。庭院的标高从41m到37.5m之间,逐级跌落,自然过渡。西侧、南侧主入口标高37.8,两层空间,与南楼和北楼平滑联系。东侧入口标高32.5m,逐步上升,通过台阶、坡道入庭院。同时地下一层停车库出入口直接从东侧出。北侧消防及后勤车道从35m到41m逐步抬升。

三、建筑设计

1.功能设计

功能分区:项目主要功能分为生产办公区、辅助服务区和停车库三部分。结合地形南面为生产办公主楼,北面西侧为生产办公楼,这样布置与一期生产办公楼联系便捷,北面东侧为辅助服务楼,包括了厨房、餐厅等服务设施,安排在东侧便于物流进出,同时在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减少了对生产办公区域的影响。辅助服务楼与生产办公楼间有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和绿轴,两部分功能之间就风雨无阻的联系在一起。

平面柱网:综合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地下停车布置的合理性以及使用功能空间的要求,柱网进深方向为3个8米的跨度,两边各悬挑1.5米,开间方向因为是弧线,保证内弧和外弧的开间在7.2米到8.8米之间。

交通组织:人行交通中的设计及相关人员流线与后勤服务人员流线相互分开。前者从南侧、西侧进入,后者从东北侧进入。办公部分与后勤部分的交通联系通过北面两栋楼之间的开敞平台和南、北楼之间的绿轴联系;地下车库共设出入口三个,东侧两个,方便从东面的对外出入口进出,西侧一个,靠北楼设置,与人行交通分开,主要便于从办公楼主入口落客后驶入停车场。在地下停车场通过垂直交通直接进入各层办公空间。

2.空间组织

南、北两个台地形成了南北楼,而两楼之间自然形成了带形的庭院空间。设计中在东、西和中间都设计了不同功能的空间节点,与庭院空间融合,相互辉映。东侧结合展示厅设计的两层高入口大厅,联系着南北办公楼,同时整个庭院的景观都能映入室内,使人感到亲切和自然,提升了办公空间的内涵;中间的绿轴,从南侧办公主楼的空中会议室,一直指向炮台山的景色;

东侧的椭圆形小餐厅直望庭院,下部又作为地下室的采光部分。

3.造型设计

概念:体现科研、学术型办公建筑的特色,简约的现代风格。

与一期建筑群体的整体性配合,处理手法上比较整洁统一;而庭院的内立面,结合景观、功能和心理需求,处理得富于变化,椭圆形的玻璃核心筒成为庭院竖向的标志。

材料的使用上以花岗石、陶土挂板、玻璃、型钢和铝合金遮阳格栅为主。通过材质的色彩、肌理的组合变化,形成虚实有致的造型效果。

4.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民用建筑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居住安全问题,在工程设计方面必须加以重视,合理的设计关乎建筑施工成败和质量优劣。现今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决定了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而设计理念还有设计层面的乱象也普遍存在,如何专业负责的全方位解决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下研讨的重点。

伴随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专业知识需求的强化,业主对民用项目的科技智能化程度和安全环保节能量化指标的要求显著提高,迫切需要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引入不同设计元素来完善新的需求。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正逐步建立以建筑工程为主,加以多样化元素为辅的新设计理念和方法,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高品质追求。

2、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几大新思路

2.1整体结构思路

建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不论民用建筑还是公共建筑,整体结构构思上必须巧妙,让建筑设计体现出不同层次的美感。而这种美感必须以人为本,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故而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在设计中要让民用建筑获得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条件;在民用建筑基地应做绿化、美化环境平面整体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

注意的是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必须布置合理、结构严谨,从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整体上权衡考虑设计内容,通过多次勘察,多渠道沟通设计方向等手段来不断完善设计图纸,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2.2立面建筑工程设计

无论是单一体型还是单元组合还是复杂体型都要遵从固定比例尺度,把建筑的每个立面看作由门、窗、柱、墙、廊、露台等构件组成的,推敲细化这些构件的虚实与凹凸关系,线条的处理、材质的质感以及色泽的美感。重点突出民用建筑出入口、楼梯、形体转角等部位,这些往往是人们最侧重的关键视点。

利用虚实均匀分布将民用建筑的开敞通透和厚重坚实融合起来,加以凹凸处理加强建筑轮廓线条体积感,让整体设计庄重中不失轻巧,秀丽中不失灵动。再加上不同色相、明暗度、色彩构图以及材料质感的处理变化,都会让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在对比变化中更具意境。

3、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实用性

以某办公楼建筑工程设计为例进行如下探讨:

3.1整体设计要点

(1)做办公楼工程设计应依照办公楼的使用要求和技术条件来确定规模,明确建筑外貌、结构、层数、朝向等。

(2)在做办公楼工程设计时要兼顾好平面和空间、办公用房间、办公用房和服务性用房间的关系。

(3)办公楼要按照人流状况,设计合理的平面和竖向交通,以扩大办公有效面积。

(4)办公楼设计必须设立消防设施、疏散设施,以保证安全。在结构上,应根据规模、层数、体形等,选定结构形式和进行抗风设计。处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要进行防震设计。

(5)配套进行供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和其他设施的设计

3.2主体竖向交通

民用建筑的进出口是设计的重头戏,如何规划人员的流动,如何保证人员遇到突况时安全逃离,进出口设计成为整体设计之前必须考虑的要点。办公楼进出口设计通透隔音降噪玻璃幕墙体,正门为1.8米自动门,可同时开启关闭疏通人流。主门进入后2.7米的宽阔廊厅内设有迎宾台,等候区。门厅左右两侧分设会客厅、值班室、电话间和便利店。主体楼有走廊与裙房相接,道路便捷。门厅左右两侧各有位置明显的电梯,垂直上下,提高办公人员办公效率。楼梯作为主要的人员疏散设施在设计中采用双跑直楼梯。

3.3功能分区设计

本办公楼为复合型多功能办公楼,依据不同分区进行设计。

(1)接待区。在入正门位置,主要有迎宾台、企业标志、等待区组成。迎宾台半弧形结构,占据一楼显著位置,其空间结构设计要简洁大方。等待区放置沙发、茶几、饮水机和置物架。置物架上可放置本企业的宣传册等供客户阅读了解。

(2)办公室。办公室属于标准层房间,均采用隔音降噪吊顶,可有效遮蔽其他设施的不足,提升办公环境美感。每一层都有独立会议室,会议室用于接待客户和内部员工开会。会议室内应设计会议桌、书柜、电动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摆放位。

(3)总经理办公室。应设计单独会客区,休息区。办公区独立一室,由班台、班椅、客人椅、书柜等组成。

(4)隔断的应用。设计中除总经理办公室和其他特定部室及会议室外,均采用全通透或者半通透的隔断,这样以增加员工融合力,也便于员工的交流、监督。设计时要突出重点区域,抓住建筑设计关键点,例如前台、会议室、总经理办公室等空间。要尽可能少地采取大的装修结构和造型,多用灯光和色彩以及现代化的配饰组合取得良好的装饰效果。

4、民用建筑设计风格和安全环保节能方面设计特色

4.1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风格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风格首先要考虑与整体环境风格一致,不要过于繁琐;色彩的选择从明快简单着手一,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庄重大方。注重楼间距设计,建筑工程采用玻璃幕墙或者玻璃采光顶来加强整体采光效果。

4.2中央空调设计

预留独立空间的中央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多方沟通严格把关设计平面图。

4.3消防措施

消防总平面布局:首先高层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长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小于某一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五米进深大于四米的裙房。必须设立直通室外的楼梯。另一点要从建筑的构件防火等级入手确定防火间距。建筑物内部应设有相互连通走马廊,或配备独立的消防室。每间房间内都要有烟感和喷淋设施,走廊有固定消防设施。

4.4节能设计

采用双层楼板环保材料,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依据相关规定积极使用节能降耗材料,如聚苯模版混凝土墙体、地面辐射供暖混凝土楼板等新技术。

5、结束语

伴随科技现代化水平的进步,人们日益加强的物质文化追求在不断的上升层次,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业公共活动和居住的重要场所。故而建筑结构设计上更需日趋严谨、复杂,也日趋向适用、安全、节能、环保四大设计层面发展拓宽方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雪清.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5

关键词: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设置原则

铁路综合货场一般设有集装箱区、快运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及常规铁路货物运输作业区,各个作业区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对信息系统有不同的设置需求。集装箱作业区以箱体运输、装卸为基本业务单元,信息系统将箱号作为基本数据进行管理;特货作业区主要业务为小汽车的装卸作业;快运业务主要为行包运输与装卸;信息系统需根据不同作业区业务的特点与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1系统组成

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主要由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门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eDi交换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组成。在快运与特货区域设置快运管理信息和特货管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货场设置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1.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系统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防火墙和系统终端(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构成。系统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网络结构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各固定信息点之间采用以太网连接,而各移动信息点的数据接入采用无线局域网实现。本次设计无线局域网由无线网卡、wLan接入设备ap、天线、交换机、车载终端、手持终端等组成。在集装箱综合办公楼主机房,新设系统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防火墙等;在现场各固定作业点,新设交换机及系统终端设备;在集装箱货场利用电力专业设置的高灯杆,设置接入设备ap及发射天线;在大型吊车、叉车、场内集卡等装卸机械的司机室内,设置车载终端,为箱务管理员及门检人员配置手持终端。主要功能:集装箱运输业务受理、交付、核算;编制、提交要车计划;确报与现车管理;编制卸车计划、装车计划、堆场计划、机械调度计划、人员调度计划;编制箱场箱位图、列车装车图;编制装卸机械作业计划;集装箱列备、解备、扣修、修竣、报废管理;安全事故处理;集装箱台账管理;装卸机械台账管理及统计分析。

2.门检系统。主要由管理工作站、红外触发器、地面传感器、前端图像识别设备、彩色定焦摄像机、RFiD电子标签卡、RFiD射频阅读器、车道闸等组成。主要实现箱体检查、箱号自动识别和箱号补录、出门单据的生成、入门箱的箱位自动分配等功能。在集装箱货场进出口每个通道,设置1套门检设备,每套设备包括箱号自动识别前端设备和彩色定焦摄像机;每个车道检查口处设置RFiD射频阅读器,并为集卡司机配备RFiD电子标签卡;车道地面设置车辆传感器以及车道闸;门检系统控制主机设于综合办公楼主机房。

3.办公自动化系统。由办公服务器、网管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入侵监测系统及应用软件等组成。在综合办公楼主机房设置办公服务器、网管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内、外网间设置1台隔离网闸。系统主要提供现代化办公手段、信息平台、公共资讯服务、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及技术支持平台、internet连接服务,构建与外界沟通的安全通道,提供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平台,提供客户服务管理。

4.数据交换eDi。主要由网闸、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及eDi服务器等组成。集装箱货场采用eDi客户端方式接入eDi所在地区中心;在集装箱货场综合办公楼信息机房,配置1台高端pC服务器和1台路由器,通过2mb/s通道接入eDi地区中心。统一数据标准格式,单证票据与国际标准接轨,完成与港口、货代、海关、银行等部门间的电子信息交换,实现无纸贸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省时省力;提高集装箱货场订单预知速度,缩短计划周期,提高计划准确率,减少集装箱占位时间,避免重复起降,提高箱场利用率,节省作业成本。

5.数字视频监视系统。采用分级控制方式,全彩色制式。该系统主要由前端、传输、控制和显示(记录)等几部分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摄像机、视频交换机、控制台、监视器、存储设备及视频传输设备等。对装卸线、箱区等主要作业场所进行动态作业监督和巡查;监视货场进出车辆的情况;对营业大厅和综合办公楼内重要机房、财务部门等重点安全防范场所进行安全监控;对重点设防场所人员进出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并记录。在综合办公楼主机房设置1套视频分发服务器、1套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设备),在监控室设置液晶监视器,在消防控制室设置1台监控终端。各个场区的摄像机接入邻近建筑内的信息机房,信息机房设置有视频接入交换机,与综合楼内信息机房的视频核心交换机相连。在集装箱货场的到发线、装卸线、龙门吊起重机走行线、各类箱区、大门出入口、停车场等便于监视集装箱作业的场所,设置室外快球摄像机。在综合办公楼内走廊、营业大厅、财务等重要生产办公场所,设置室内快球摄像机和彩色定焦摄像机。在快运作业区的装卸线、停车场、分拨仓库;特货作业区的存车区、交验区、装卸平台;到发场以及货场装卸线,货物站台等处,都设置室外快球式摄像机。

6.门禁系统。根据运营安全需要,在综合办公楼营业厅、调度室、信息主机房、财务等重要办公房屋门口设置门禁系统。设备包括门禁操作终端、发卡工作站等,其他现场设备包括门禁控制器、开门按钮、门禁读卡器和电子锁等。门禁控制器与门禁终端之间通过标准以太网接口、工业控制网络或标准串口连接。

7.综合布线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各仓库内办公房间,在办公室设置双孔信息插座,按每10m2一个信息点考虑,在信息机房设置配线柜。该系统由双孔模块面板、六类非屏蔽电缆以及配线柜组成。

8.快运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快运作业区的生产、办公房屋内,主要由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和行包服务信息系统2部分组成。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由行包管理中心、行包区域中心、行包营业部/办理站3级结构组成。在本站设区域中心级行包管理系统,利用2mb/s带宽的internet网,接入行包数据中心主系统。主系统主要包括应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系统管理工作站、生产微机、打印机等。功能包括:行包检斤、行包制票;行包查询管理;仓库管理;行包中转、装车管理;代办处管理;统计和营销分析;安全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行包到达、交付管理等。行包服务信息系统由行包监控系统、行包查询系统2个子系统组成。其中,行包监控系统纳入中心站视频监控系统,即与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共同建设一套电视监控系统。

9.特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特货作业区的生产、办公房屋内,包括:车辆追踪、确报管理、货票、内部清算、办公等13个子系统。此外,特货系统还使用铁路已有的信息系统,如站场管理系统、现车系统、货票制票系统,货运营销计划系统等。10.货运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铁路货场内的生产、办公房屋内,主要实现:货运计划,货物受理、承运,货物到达、交付,货车装卸、货场管理,以及货运信息查询和统计的计算机管理。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和上报“确报、货票、装载清单、18点统计”等基本生产信息。

2网络构成信息系统

网络由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快运信息系统网络、特货信息系统网络和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4个部分组成。

2.1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包括外网和内网(包括无线网络部分)。其中内网网络系统由于其对生产运营的重要性,采用双核心网络拓扑结构。

2.1.1有线网络

1.内网结构设计。集装箱内网采用核心层和接入层2层结构,在信息主机房设置2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核心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百兆交换机,从而构成一个骨干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网。利用VLan技术或者防火墙把内网划分为核心业务网和内部服务网2部分,把生产系统划入核心业务网,一般用户不能直接访问核心业务网,而办公管理系统和综合查询等系统划入内部服务网;并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和访问控制列表,或者利用防火墙设备,实现核心业务网和内部服务网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集装箱的内网配置1台路由器,通过通信专业提供的2mb/s接口接入铁路专网,以完成与铁路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了保证内网的安全,在铁路专网接入端使用防火墙。

2.外网结构设计。集装箱外网也采用核心层和接入层2层结构,在信息主机房设置1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层采用百兆交换机,构成从骨干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网。在外网与internet之间配置防火墙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为保证中心站运营系统功能的发挥,需进行内、外网信息的交换,为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还要采用网闸隔离技术。

2.1.2无线网络

为满足场区作业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反馈,采用“光纤骨干网络+无线覆盖接入网络”的方案构建无线网络系统。根据集装箱站作业信息采集的需求,设计采用了2.4GHz无线网络系统,将基于光纤的100Base-F链路接入到内部局域网。在场区内电力专业设置的高灯杆处设置无线ap,通过光缆与核心层网络相连,车载终端、手持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与无线ap相连,并最终接入集装箱中心站的数据和业务服务器,保证终端应用软件能够与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交换和调度管理。

2.2快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快运信息系统在综合办公楼内构建独立的局域网络,并利用2mb/s带宽的internet网络接入行包数据中心主系统,利用2mb/s内网专线接入铁路办公网络(共享tDCS/timS/atiS以及现车系统等数据)。

2.3特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特货运输信息系统在综合楼办公区域建立物理隔离的2个局域网:一个接入铁路内部网(办公网),传输线路应留有一定量的冗余,广域网主链路带宽为2mb/s;另一个接入internet互联网,广域网主链路带宽为2mb/s。

2.4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货运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办公楼内构建独立的局域网络,并利用2mb/s带宽的数据网通道接入路局级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3小结

对综合货场信息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介绍了货场不同作业区域业务特点及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对信息系统设置的原则、系统构成、系统功能进行分析,为综合货场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股份公司,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Z].2008,8.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6

关键词:办公建筑设计、整体规划、建筑造型、结构选型、建筑个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定义:办公建筑是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

前言

办公楼建筑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之一。办公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起构成了现代城市的主要骨架。办公室设计顾问、作家弗朗西斯·达菲指出,"所谓的办公建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标志之一。作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技术发展最常见的标志,办公建筑已经成为这个世纪世界运转状态的象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办公环境、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益的要求日益提高,办公室的设施、环境等需求是否设计得当,对办公人员的精神状态及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不能只以办公为主,要提出一个新的构思和理论“创造人性化的办公室,提供办公人员8小时的方便、祥和、温馨、家庭式的办公环境。”

整体规划

对办公建筑进行整体规划,要求建筑师对此办公建筑的功能、布局、场地概况、周边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等有着深刻的了解。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及《建筑设计资料集》,准确的划分办公区与生产区,办公区又分为对内(场内人员)和对外(厂外参观、办事人员)。要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物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流线简捷、功能分区明确、互补干扰。这对整个办公建筑的总体规划设计十分重要。

建筑造型与结构选型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是方案的设计重点,建筑体态变化的带来是韵律与丰富,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功能。

建筑简洁的造型和较大的体量以及位于公建中心的显要位置等对城镇面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办公建筑的标准和造型高于一般建筑,不仅要反映出办公特性,而且要体现出地域性和企业文化特色,并富有时代感。应当立足地域文化的传承,促进建筑实体空间与企业文化脉络的有机结合,赋予建筑独特的形象以及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地标性建筑。

结构选型

建筑的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是一种大跨建筑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它不仅满足了办公建筑对大空间的需求,而且在技术上也不存在什么问题,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结构形式。

建筑个体设计

办公建筑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平面布置,竖向交通流线组织,卫生要求,防火设计以及智能化设计等。

平面功能

按公用部分布置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位于办公楼中心,位于办公楼一侧,位于办公楼一端,独立设与办公楼主体外,位于办公楼两端,贯穿于办公楼中央。

公共部分包括公共卫生间,开水房,楼梯间,电梯间等。电梯的位置设计同时也要考虑立面。如公共卫生间,开水房,楼梯间最好放在北侧,把充足的日照留给办公人员。

办公用房一般采用内走道式布置,走廊两边布置办公用房。

竖向交通流线组织

竖向交通工具一般有楼梯和电梯。

电梯的布置方式分:在建筑平面的中心;在建筑平面的一边;在建筑平面的基本体量之外。电梯布置的原则是:第一使用方便。电梯应布置在进出建筑物时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一般正对出入口并列设置。第二集中,为提高运行效率,缩短候梯时间,降低建筑造价,电梯应即可能集中设置。一般将电梯组集中设置在建筑物中央。第三分层分区,这条只在高层,超高层中设置。第四分隔,电梯厅和建筑内主要通道分隔开,避免人流的相互影响。

卫生要求

卫生要求是指各类办公建筑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确定温度、通风、采光、给排水等各项技术指标,合理地采用采暖、空调、通风的设备,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保证充足的日照和换气次数,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色彩,光线设计中应注意办公者和来访者的心理感受,采用色泽明快,质感朴实,款式新颖的建材和家具,创造安定祥和,轻松简捷,奋发向上的空间环境。

防火设计

保证人们安全对办公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办公家具有引发重大火灾的潜在危险因素,诸如:办公家具,窗帘等易燃物品,众多的发热量大的灯具,复杂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等等。一旦产生大火,就要求安全疏散满足要求,挽救人们的生命。

办公建筑属于公共建筑,其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三、四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范的规定。

办公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部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超过5层的办公建筑应采用室内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智能化设计

自由、生态的办公环境,并不意味着返璞归真到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办公建筑人性化的内涵,还在于为办公群体提供了一个以高科技为支持的领先平台,使其在自然、舒适、便捷、现代的办公环境中,迅速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如以光纤为核心的智能化配套,即是现代化办公建筑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光纤网上,许多网络功能才能得以利用,也只有传输的高速度才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普及,未来公司为减少内部书面、口头交流与协调引起的误会,同时又能够将重要价值的资源数据供全公司共享,还需要在大厦内进行内部联网。

人性化办公环境设计

一个真正人性化的办公建筑应满足办公群体共性的同时,照顾到每一个个体的个性需求。但是,适应共性的同时尊重个性一直是公共建筑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在现代社会,朝九晚五将很快成为被摒弃的传统办公形式,写字楼若做到人性化,则应尽快为非共性的办公时间找到解决之道。目前,天行国际商务花园推出的新办公形式值得提倡,它不规定早晚工作时间,而是提供24小时办公的保障,使北京与世界有时差无障碍。又如空调系统,一般写字楼均为中央空调,很难随心所欲调节适合每一办公空间的温度。推崇人性化的办公建筑如天行,已将空调设计为单户式中央空调,昼夜温度均可以自动调节,完全,取决于自己需要不受制于任何方面。再如办公空间,传统写字楼只留下了“8小时模式”的办公空间,而未考虑人的其他需求,以天行为代表的新型办公建筑,则在空间内设置有休息室、卫生间甚至厨具等设施,使办公条件更加自主、工作更加自由、办公空间更加丰富,充分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未来办公趋势。

结束语

办公建筑因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和鲜明的建筑个性而成为整个城市和区域性的建设重点,同时也成为该城市区域的景观中心。办公建筑与其它类别的建筑一样,存在着建筑所共有的普遍共性,但对于办公建筑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又具有与其它建筑类别不同的特殊个性,因此需要在办公建筑的设计中制定和遵守办公建筑的特殊设计标准和原则,这种特殊的设计标准和原则。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世界建筑》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7

关键词:绿色办公;建筑形象;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本文通过对生态办公楼的发展过程和在技术层面上的发展现状结合工程实践,以公共建筑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归纳办公建筑适合采用的各种生态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将各种技术付诸应用,同时总结简便、易于参考、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办公建筑设计方法,方便普通建筑设计人员参考实践,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推广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推进意义。课题的研究对解决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很有助益,非常具有推广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2工程概况

本工程集营业、物流、办公于一体高层建筑,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使用耐久年限为50a.大楼总建筑面积28505平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25975平米,使用性质为生产营业及办公;地下室建筑面积2531平米,使用性质平时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战时为人防工程。

3设计思路

(1)总平面布置一次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分期投用。

(2)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要求,留给院内尽量大的绿化空间。

(3)有合理的交通组织,满足车流、人流、物流的需要。

(4)使建筑物尽量南北朝向布置,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

(5)引人“以人为本、绿色办公”的平面空间布置理念,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6)充分挖掘南宁亚热带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城市的特色和邮政的行业特点,塑造良好的城

市建筑立面景观视觉效果。

(7)利用宝贵地段的位置优势,充分发挥临街的商业价值。

4总平面规划设计

根据基地现状条件,结合城市规划退让要求,妥善处理道路交通流线、建筑、广场及绿化等并进行合理配置,将大楼的主楼在基地南侧呈南北向布置,充分利用地段优势发挥效益.在

基地西北角设置一个音乐广场,美化环境和吸引人流,提升大楼的品位,基地南北方向设2个出入口,南面为机关办公出人口;北面为精益物流出人口,院内道路贯通南北,并将基地划分为东西2块,西面布置大楼;东面布置大片绿化和景观小品;东北角预留二期工程发展用地,地下车库入口设在主楼东北角,院内交通简洁流畅,满通和疏散要求,主楼南面设大堂入口,内部办公人口门厅设置在主楼东面,两者互不干扰。

营业厅入口柱廊高大气派,呈开放式,这既符合南宁的气候特点,又有利于吸引人流,营业厅内空间贯通3层,上部设置金属百叶,有效遮挡了营业厅的西晒阳光,以现代的手法和材料表现出广西建筑特有的骑楼形式,贯通3层的高大中庭,顾客从1层通过自动扶梯直上2层,办理邮政业务方便快捷.考虑到邮政、电信、联通及其他业务营业性质和客户群体的关联性,在平面功能安排上,本方案将集邮、图书音像及代办电信、联通及其他电信公司业务营业厅和大客户服务中

5建筑设计

5.1平面设计特点

(1)主楼标准层H型布置将核心筒布置于主楼H型标准层平面中部,主要办公用房分设于南北向,办公区域朝向良好,自然采光面积充足,大楼平面柱网规整统一,交通及辅助用房布置紧凑,主要生产办公用房平面方正,分隔灵活,增加了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

(2)创造舒适怡人的绿色工作环境,为改善办公的环境质量,引入“以人为本、绿色办公”的现念,在主楼西侧每2层设计1个花园,并隔层布置1个观景平台,在高层办公楼内通过立体的空中花园营造出轻松休闲的办公环境.西侧立面设置了金属遮阳百叶,有效遮挡了西晒阳光的直射,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贴近自然的良好室外休闲景观空间.这既体现了人性

化的设计思想,又与“南国绿都”的风貌相融合。心布置在裙楼2层,而将精益物流、邮图书、报刊零售公司的生产用房等布置在裙楼3层,这样在功能联系上更为合理。

5.2建筑造型设计

(l)设计风格简约,、

建筑立面设计以筒约主义为风格,不刻意追求空泛的装饰处理,以自然为主,线条朋快大方。建筑以直线条为主,构成了不间断的垂直线条,具有一种向上的气势,显得刚劲、硬朗,立面处理特别选材,避免过分装饰化的处理,以配合含蓄、筒约的原则,贯彻现健感的主题。

(2)建筑体形处理

矩形主楼方整厚重的气势,更加符合大厦应有的气度,也使大厦与周围建筑高度协调,提升大厦国际化的建筑形象.裙楼处理则是水平、舒展,富有动感,与主楼的嵩耸挺拔相互穿插,形成强烈对比。

(3)建筑立面外表精美细微

大厦建筑立面设计不采用夸张的形体变化,而以外表精美细微的变化手法来表达建筑丰富持久又具有深度的气质形象.修长、刚劲的建筑加上精美、细致的细部构件,象征着邮政事业的勃勃生机。

(4)顶部采用高大构架

为了增加立面高度使其更具修长感,大楼的顶部采用了几层高的构架,并包含一曲面红色体块,其中为空中会所,使大楼屋顶独具特色,并丰富了大楼的天际线,层顶构架打破了立面的闷,使建筑充满了灵气。

(5)“绿色办公”理念在产面上的体现

立面效果是建筑的重要正面形象,在此立面上设计的一系列空中花园表现在立面上就自然形成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空中花园不仅仅满足了人们浪漫的想象,键吻合了当今的环保主题,绿色植物的引入,赋予大楼生命的活力。

6、建筑立体绿化

建筑的立体绿化技术主要包括屋顶花园和边庭绿化两项。作为建筑护结构的附加层,立体绿化有许多优于现有围护结构材料的热工性能和生态效益。首先,它可以显著改善室内物理环境,保护建筑构造层,调节城市温浸度,缓解热岛效应。其次,它能还原建筑所占土地面积,成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是—项有益朴充,从而更好地增加绿化率、土地面积使用效率,达到土地节约的策略。

①屋顶花园:根据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如年降水量较丰富,四季分明等诸多较有利于草坪、低矮灌木和常规地被植物生长的条件,发展屋顶绿化,具有保护建筑屋顶与及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作用。如在南方夏季,可利用屋面上种植来阻隔强烈的太阳辐射,防止建筑顶层腔体温度过高,其隔热原理则是利用植被茎叶的遮阳作用,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外的综合温度,减少对地面的温差热量。同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也消耗了太阳辐射自身的能量。

②边庭绿化:边庭空间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由于其具有开敞性.其与建筑腔体内外空间的渗透关系,使得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明显。同时,边庭空间能够结合植被营造成景观性的空中花园,成为优美的视觉焦点,有助于舒缓工作的紧张氛围,在工作之余能直接感受阳光和绿地。

7、景观设计

科学地进行种植设计。利用耐旱植物或用水高效的景观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要求,有许多植物可以收集和利用雨水,这些耐旱植物在干旱地区多加应用以减少灌溉用水。采用多渠道的水源供给。以收集雨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形成的中水来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采用轻型种植屋面,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种植屋面不以观赏为主要目标,而是要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种植屋面的种植品种以耐旱草类和小型灌木为主,减轻结构负荷。

对于办公楼周边的景观设计.我们的设计主导思路是以“环境友好”为出发点,以环境优化设计平台中的室外环境,通过植被涵养、水体保护、地形保护三个技术体系来构架“环境友好型”的景观设计。同时通过主导思想与企业精神中高效、精准的特征相结合,经此来体现企业的实力与文化底蕴。在场地植物配置原则中采用绿量率(也称为叶面积指数)来衡量生态效益,与传统绿化控制指标(人均绿化面积、绿化率、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相比,绿量率能更够科学直观地反映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

结语

在本次设计中,力图遵循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象内在的秩序和逻辑性,在巅扬个性的同时,

采用一种理性平衡和谦虚的表达,从周边建筑找到可“对话”的途径,为自身找到合适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胡绍学宋海林胡真谢坚.“生态建筑”研究绿色办公建筑.建筑学报,2000.5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8

【关键词】地基下沉墙体裂缝浸水

一、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于2007年3月7日正式施工,2007年8月26日竣工,9月18日投入使用。平面呈“一”字形布置,东西朝向,为2层砌体结构,层高为3.2m,总建筑面积为1667.1m2。该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地基处理采用条形基础下局部换填碾压垫层,垫层为500mm厚3:7灰土垫层,换填垫层下为素土夯填,是从大砂沟河道层起分层夯填到现有地坪,夯填厚度约8.0m;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墙体±0.000以下为m5.0水泥砂浆砌筑mU10机制砖,墙体±0.000以上为m5.0混合砂浆砌筑mU10机制砖。

2007年11月,该办公楼北出口进行河道综合治理、道路拓建,由于工程需要,进行了大砂沟的开挖及必要的降水施工。此时,办公楼场地出现地面塌陷,地基下沉,护坡、围墙、办公楼墙体出现裂缝等。随着最近雨水增多,该场地及办公楼的病害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为此,受使用方委托,我单位对该办公楼地基下沉、墙体裂缝进行检测鉴定。

二、检测结果

(一)、地基检测

该办公楼场地是从大砂沟河道层起,分层回填到现有地坪的,回填厚度约8m,回填土层下的河道地层为本场地的软弱下卧层。

在距建筑物外墙1m范围内共布置了2个探孔,挖至灰土垫层底面。检测结果表明:该楼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下为灰土换填垫层,由于散水下回填土含水量比较大、局部饱和呈淤泥状,探井中出现积水现象,造成探井无法继续往下开挖,未对灰土垫层厚度和外延宽度进行检测。

(二)、条形基础检测

1、该楼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埋深为1.2~1.3m,其外边缘距离外墙为0.75~0.77mm,厚度为0.15~0.16m。

该楼±0.000以下墙体砌筑砖的抗压强度等级均为mU10,满足设计要求。大部分砌筑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大于m5,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条形基础表面较平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局部砌筑存在灰缝不均匀、砂浆不饱满缺陷。地圈梁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6.9mpa,满足设计要求。

从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构件看,大部分构件表面较平整、无蜂窝、麻面等缺陷,地圈梁未发现裂缝。

2、基础顶面上回填土检测:通过对2个探孔开挖,发现该建筑物条形基础顶面回填土土质均匀,局部含有少量建筑垃圾。在开挖深度范围内,回填土含水量较大,下部呈淤泥状,开挖探井中有积水,积水呈泥状,无臭味。由于回填土呈淤泥状,无法对该回填土采用环刀法取样进行了密实度检测。对素土进行了含水率检测,素土的含水率为26.2%~33.5%。

3、散水检测:该室外散水宽均大于1.5m,室外散水做法自上而下为100~160mm素混凝土(部分散水进行二次浇筑厚度约50mm),宽度大于1.5m;180~300mm灰土垫层,灰土拌和均匀。散水变形缝填充物脱落,大部分出现斜向裂缝及纵向裂缝。

4、室外地坪:建筑物周围室外地坪都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处理,从地坪表面看,该场地地坪出现了下沉现象,部分室外混凝土地坪出现了裂缝,裂缝宽度一般为2~10mm,部分混凝土地坪在伸缩缝处出现裂缝及错位现象,裂缝宽度为12~60mm。因该场地整体下沉,导致该楼西侧围墙上的排水口高于现室外地坪标高,场地雨水无法排出,大量淤积在室外地坪,继而渗入地基。

5、围墙及护坡:围墙为240mm厚砖砌围墙,高约2.2m,每隔5.7m设置一个砖墩,部分围墙上出现1~7mm的竖向裂缝,西南角部位裂缝最为严重,西侧围墙产生向西位移,顶部向西侧向位移175mm,底部向西侧向位移128mm。办公楼西、南侧护坡采用块石砌筑,高度约6m,护坡西南角出现较严重裂缝,裂缝宽度3~65mm,局部块石有松动,西侧护坡最大向西位移115mm。护坡其它局部部位也有微小裂缝。南侧护坡底部有两道污水管出口,西侧护坡底部有建筑垃圾、块石、生活垃圾堆积,有块石护坡施工痕迹。

6、沉降观测

以该楼一层窗户的窗台作为沉降观测基线,进行了相对沉降观测,检测结果表明,该楼相对沉降量较大,该楼地基相对沉降检测结果详述如下:

(1)、从地基下沉的部位来看,东北角重、西南角轻,东侧重、西侧轻的特点。

(2)、从地基下沉相对数值来看,该建筑物最大相对下沉在3~4/F处。如以该建筑物6~7×a轴线窗台为零点,东侧3~4×F相对下沉92.5mm,东北角相对下沉84mm,东南角相对下沉41mm,西南角相对下沉3mm,西北角相对下沉16.5mm,最大相对沉降差为92.5mm,最大局部沉降差为39mm,最大局部倾斜率为6.1‰,远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有关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物窗台水泥砂浆抹面的标高参差不平,施工误差较大,对计算相对沉降值会带来一定误差。

(二)、上部结构检测

1、承重砌体结构检测:该楼墙体砌筑砖平均回弹值为30.14~37.43mpa,最小回弹值为27~28mpa,经回弹法检测的墙体砌筑多孔砖强度等级均大于mU10。砌筑砂浆强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楼承重墙体砌筑砂浆的强度未达到m5。墙体砌筑砖、砌筑砂浆外观质量:在可见墙体表面的构件中,大部分墙体表面平整,灰缝厚度均匀,砂浆饱满,局部砌筑竖缝砂浆不饱满及砂浆强度偏低。

2、抗震构造措施检查:该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该楼平面布置呈“一”字形,布置较规则,层数为两层,总高度为7.8m,层高为3.2m,房屋最大高宽比0.61,横墙最大间距7.2m,抗震构造措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

3、构造柱:采用回弹法对构造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检测,构造柱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15.5~26.9mpa,所检测的个别构造柱现龄期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从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构件看,构件表面平整、密实,个别部位存在蜂窝、麻面、粗糙等缺陷。通过对抽检的构造柱截面尺寸测量,截面尺寸在260~290mm之间,符合设计构造柱截面尺寸240×240mm的要求。

4、圈梁;采用回弹法对圈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检测,按单个构件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该楼圈梁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5.4~30.2mpa,所检测的圈梁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从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构件看,构件表面平整、密实。

5、现浇梁:采用回弹法对现浇梁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检测,按单个构件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该楼现浇梁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5.9~28.1mpa,所检测的现浇梁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从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构件看,构件表面平整、密实。通过抽检的2道现浇梁截面面尺寸测量,满足设计现浇梁截面尺寸的要求。

6、倾斜观测:本次检测,在该楼四角分别布置了测点,该楼相对倾斜观测结果表明:该楼倾斜规律与地基下沉基本一致。该楼墙体顶点向东侧向位移10~20mm,向北侧向位移4~8mm,最大顶点侧向位移20mm,最大倾斜率为3.13‰。检测结果表明:该楼倾斜未超出《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物四角墙面抹灰垂直度有一定的误差,对倾斜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7、裂缝检测

(1)、裂缝的特点和规律

本次裂缝检测为现状检测。该楼裂缝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楼裂缝具有如下特点和规律:①、从裂缝出现的部位来看,该楼外墙重、内墙轻,二层重、一层轻等特点;②、从裂缝类型来看,有斜向裂缝、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且主要为斜向裂缝;③、从裂缝开展程度来看,裂缝宽度一般为0.2~3.0mm,最大裂缝宽度为5mm;④、从出现裂缝的构件来看,在墙体开裂较严重部位的圈梁、现浇梁未出现裂缝,该楼一、二层部分楼地面出现了裂缝,一层开展程度较重,部分窗间墙墙体出现贯通裂缝,裂缝宽度一般为1~2.5mm。

(2)、墙体的裂缝情况:该楼C轴、F轴纵墙主要为横向、斜向裂缝,斜向裂缝方向由南向北倾斜,裂缝宽度为0.2~3mm;F轴外纵墙在二层3轴处两侧出现了八字形裂缝。B×8~1轴线内纵墙主要为斜向裂缝,裂缝开展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5~8轴墙段,裂缝方向为由南向北倾斜,裂缝宽度为0.2~1.0mm,B轴北侧墙体出现少量斜向裂缝,裂缝方向为由北向南,宽度为0.1~0.5mm;a轴线外纵墙主要为斜向裂缝,裂缝方向为由北向南倾斜,裂缝宽度为0.2~2mm。内横墙裂缝较少,一般为横向、斜向裂缝,大部分斜向裂缝方向由西向东倾斜,裂缝宽度为0.2~1.0mm,二层较多;一层3×C~F后砌的内横墙产生横向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5mm。

(3)、其他构件:经检查,未发现圈梁、构造柱、现浇梁裂缝,个别楼板、一层地面有纵、横向裂缝,裂缝宽度为0.5~2mm。

(4)、墙体裂缝原因分析

该工程墙体裂缝按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地基下沉裂缝:该工程墙体裂缝,绝大部分为地基下沉裂缝。此种裂缝主要发生在外墙的斜向裂缝、纵横墙墙体交接处的竖向裂缝,是典型的因地基产生不均匀下沉的裂缝。

②、应力集中裂缝:此种裂缝主要发生在门、窗洞口部位,一般在门洞上部和窗洞口的角部。由于上述部位是墙的薄弱部位,在洞口角部易产生应力集中,则易产生应力集中裂缝。

③、温度裂缝:此种裂缝主要发生在顶层山墙、屋面女儿墙处,多数呈水平裂缝,少数为斜向裂缝。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屋盖与砌体互相约束,造成相互间温度变化不协调,导致砌体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或抗剪强度极限值时,产生温度裂缝。

(三)、围护系统检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该工程屋面防、排水基本完好,无严重渗漏现象;部分墙体有开裂现象,部分抹灰层有剥皮现象;部分门窗因地基不均匀下沉,已出现轻微变形;该楼室外地面均已做硬化处理,但地坪存在下沉、开裂、倒坡、变形缝未有填充物未等病害。

五、建筑物检测鉴定结果评定

(一)、地基基础:该办公楼场地具有软弱下卧层,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地基相对沉降量较大,地基最大相对沉降差为92.5mm,最大局部沉降差为39mm,最大倾斜6.1‰,变形较大;地基浸水,散水下回填土呈饱和状态,软塑,影响地基承载力。从地基变形、地基承载能力、沉降稳定趋势几方面分析,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该楼地基基础应评为Cu级,即安全性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

(二)、上部结构:该办公楼施工质量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该楼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基沉降裂缝、应力集中裂缝,最大裂缝宽度已达5.0mm,影响了承重墙体的整体性,对整体结构的抗震不利。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综合判定该工程上部结构应评为Bu级,即安全性略低于国家规范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对个别构件采取措施。

(三)、围护系统:该所办公楼散水、室外地坪已产生裂缝,引起雨水通过裂缝浸水,严重影响了该楼地基承载力,不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规定。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综合评定该楼围护系统应评为Cu级,即安全性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

综合以上检测鉴定结果,该办公楼评为Csu级,即建筑物的安全性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对asu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且可能有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六、办公楼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原因分析

根据对该建筑物现场环境的踏勘、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

(一)、该办公楼场地是从大砂沟河道层起,分层回填到现有地坪的,回填厚度约8m,回填土层下的原河道地层为本场地的软弱下卧层。当河道开挖、抽水等会引起软弱下卧层的变形,导致该楼场地地面下陷、护坡裂缝。

(二)、该楼西面护坡外紧贴着一道排洪明沟(大砂沟),该建筑物高出大砂沟床面约6m,据调查2007年11月市区北出口道路拓建施工单位在进行大砂沟河道施工时,在离大沙坪派出所护坡约2m处,开挖长15m、宽3m、深2m的沟槽进行河道围堰施工。

(三)、2008年2月,河道施工单位在离办公楼护坡约20m处的大砂沟再次开挖深达6m、宽4.5m沟槽,为便于施工,抽排沟槽内地下水。

(四)、该办公楼东侧1.5~5.2m处为新修公路,办公楼与公路之间人行道未进行硬化施工,且人行道施工面低于公路,雨水直接浸入办公楼前人行道土层中。

(五)、现场开挖发现,该办公楼散水下回填土含水量比较大、局部饱和呈淤泥状,且探井中出现积水现象。

(六)、2007年11月,由于院内地坪下沉造成化粪池开裂,雨水、污水不能正常排泄。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并结合以上几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引起该办公楼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浸水湿陷所致,其浸水水源主要为办公楼东侧为新修公路雨水、场地地面水沿地面裂缝渗入;而场地地面裂缝主要是开挖河道施工时,降水引起场地软弱下卧层变形,并造成靠近河道一侧的排水管道及化粪池下沉、排水管接口漏水,场地浸水湿陷,造成混凝土地面断裂,场地地面排水不畅,雨水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地面裂缝渗入地基土层的。

引起办公楼场地出现地面塌陷、护坡、围墙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则是河道开挖、抽水等施工引起场地软弱下卧层的变形所致;次要原因是办公楼东侧为新修公路雨水、场地地面水沿地面裂缝渗入等。

七、结论及建议

(一)、检测鉴定结果表明,该办公楼评为Csu级,即建筑物的安全性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对asu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且可能有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二)、该办公楼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浸水湿陷所致,次要原因是河道开挖、抽水等会引起场地软弱下卧层的变形。其浸水水源主要为办公楼东侧为新修公路雨水、场地地面水沿地面裂缝渗入。

(三)、该办公楼场地地面塌陷、护坡、围墙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则是河道开挖、抽水等施工引起场地软弱下卧层的变形所致;次要原因是办公楼东侧新修公路的雨水、场地地面水沿地面裂缝渗入等。

(四)、建议对该楼所有管沟、管道进行检查维修,对散水、室外地坪裂缝、混凝土伸缩缝进行处理,并做好房屋四周地面的竖向排水,严禁水再次浸入地基。立即对办公楼前的人行道进行硬化处理,保证排水通畅。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办公建筑生态环保

地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种恶性的气候变化原因就是世界各国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人口密度增加,但自然环境保护观念淡薄,过度牺牲生态资源。面对这些问题,意识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建筑方面设计可持续绿色建筑,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绿色办公建筑特征及设计原则

1、绿色建筑要满足本土化条件。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也不同,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当更加本土化,针对地域特点采取必要的节能减排措施来实现绿色办公。绿色办公建筑的本土化,要充分考虑气温、气候、人文、空间和材料等因素,环境是绿色办公建筑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2、整体节能设计方案。整体节能方案的设计,首先要对建筑的空调通风、室内照明、能源监控、墙体保温和再生能源利用等须有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模块选择合适的节能解决方案。整体化节能设计,就是将不同的节能设计方案进行系统优化,确保软硬件相适应,减少功能重复而增加设计投入,宏观角度以最大限度降低功耗。

3、健康无害化的室内设计。传统的办公建筑空间封闭,空调系统缺少自然风的循环,缺少必要的自然光照,而且室内环境也比较差。比如室内装修材料,缺少绿色植物等等。在综合考虑了建筑的预算后,将绿色建筑思想延伸到室内,改善室内环境。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保证室内的空气环境,增加办公环境的绿植,改善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多采用可再生材料,降低室内装修成本。

二、绿色建筑在办公园区应用案例分析

2.1深圳智慧广场

1.项目简介。深圳智慧广场有四栋办公建筑构成,并有大面积的景观花园,是低密度、高绿化的生态商业集群。项目占地超过三万平方米,但容积比例还不到4,绿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四成,低密度写字楼主导环保低碳。

2.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深圳智慧广场项目从外观来看,建筑外形不同于传统建筑造型,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弧度,外形更加融合,体现出一种和谐的主题。设计理念方面,智慧广场充分的利用地面空间,大比率的绿化面积为办公建筑提供了自然绿色的室外景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公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智慧广场采用了架空空间的设计结构,地下架空来构建下沉的广场空间,这种结构很好的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让室内也能有接近自然的环境。而且架空的结构良好的分割了办公区和地下空间,下沉广场借助自然光照和架空结构强化自然通风,所以在建筑的照明设备和空调系统上,减少了很多能源消耗。

2.2深圳建科大楼

1.项目简介。深圳建筑科学研究大楼建成建科大楼,是典型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师范工程,适合本土化低功耗的绿色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容积率约4,绿化面积覆盖38%,是密度较高的建筑模式。建科大楼主要以节能为主要目标,也是南方地区比较少见的绿色建筑,针对南方的气候特征和地方条件,建科大楼项目与紧密的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是典型的环境和谐项目。项目绿色要求除了高效节能外,运行成本也大大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实现了可持续。

2.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首先,从项目外形的设计上可以看出,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将采光和通风考虑到实际结构中。整体来看建筑是一个“凹”字形设计,这种建筑结构即利于通风也便于增加自然采光面积。建科大楼的核心位置处,由六楼开始指导顶楼,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建筑结构,而是采用面向东的“凹”字形结构,就是为了实现更高的自然采光率。“凹”字形建筑很好的避免了笨重的结构,设计了大量的半开放空间,可以直接的与室外自然环境接触,这也让办公建筑内的工作人员能够享受更加舒适的环境。

办公楼结构设计特点篇10

本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超高层建筑上海会德丰广场塔楼的结构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结构的电算分析等内容,以及采用何种技术措施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上海市中枢南京西路1717号批租地块,东靠华山路及静安公园,南临延安西路,西侧为上海市少年宫。基地面积12675m2,地上为一幢54层的高级办公楼和二幢三至四层的商用裙楼。塔楼办公区由于建筑要求视线开阔,大空间,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体系,标准层层高4.42m,主屋面高度250m,屋面以上有两层收小的设备层及部分钢构架。北面裙楼主要为商业用途,地面以上高22.5m,南面及北面裙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于地下室顶板结构上,在结构上与主塔楼之间成两个独立的单元。

在基地范围内设置三层地下室(局部另有夹层),为停车库、机电设备及人防等用房,总开挖深度约20m左右,用地下连续墙作施工时的围护结构。

2.基础设计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了减少塔楼对地铁沉降变形的影响,塔楼采用直径850mm的钻孔灌注桩,以第9层的灰色粉细砂层作桩端持力层,一般桩深约至地表下76m,而在塔楼中心一定范围内布置了一定数量的加长桩,桩深约至地表下86m。施工前巳进行试桩以确定最终的单桩承载力,根据基桩静载荷载试验结果所计算的单桩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为7687kn。同时在塔楼承台外侧与地铁之间,布置了深约至地表下106m的“隔离桩”以减少地铁沉降。

裙楼的抗拔桩采用直径为8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深约至地表下55m。桩端置于第8-1层灰色粘土夹砂层,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2250kn。

塔楼采用群桩联合承台,塔楼的所有荷载均经过一个38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承台传到桩群之上。承台采用有限单元法SaFe程序,计算分析承台内力及桩顶反力。裙楼采用1200mm厚的筏板桩承台设计,裙楼的荷载由柱通过筏板承台传至桩基础上。由于部分地下室上面并无任何建筑物或上部建筑物重量不大,该部分结构的桩基础将考虑地下水浮力的作用,按抗拔桩进行设计。

在塔楼桩承台周边设后浇带以降低沉降差异的影响,同时也可减少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后浇带贯通至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两旁设有止水带,连接时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密实。

塔楼相对裙楼/地库的不均匀沉降按保守的估算50mm做考虑,在离3.8米厚大承台板边14米外的裙楼部分,我们视为沉降为零。因此从3.8米厚承台板边到14米范围,沉降是线性渐变的。

在计算梁板柱因沉降引起附加应力时,用各自沉降差进行计算。

受力模型为

靠近塔楼端远离塔楼端

塔楼端下沉,梁底增加附加弯矩

最大弯矩为3iΔ/L(其中i为线刚度,i=ei/L,L为跨长,Δ为沉降差)

梁增加附加剪力为-3iΔ/L。

考虑到梁实际受情况,我们将梁的配筋包络图定为

3iΔ/L1/2×3iΔ/

柱子的附加弯矩同梁端,取3iΔ/L或1/2×3iΔ/L。

板的附加弯矩同梁一样考虑。

当梁是铰结时,此梁可以不考虑沉降的影响。

当板配筋平行于3.8米厚大承台板边时,也不考虑沉降的影响。

裙楼1.2米厚承台板也与梁一样考虑沉降的附加弯矩。

3.上部结构设计

3.1风荷载

本工程塔楼风荷载是主要荷载,上海地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5Kn/m2,塔楼根据规范按B级高度筒体乘以1.1系数,即基本风压为0.55x1.1=0.61Kn/m2;地面粗糙度按D类考虑。为了进一步了解风荷载情况,进行了风洞试验。并对风洞试验的结果和上海筒体规范DGJ08-31-2001中风荷载的取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风洞试验得出的风压值大于规范计算值,为此风荷载取值按风洞试验结果取定。具体比较如下:

3.1.1风洞试验的结果与按上海筒体规范的计算值比较

由加拿大RwDi风工程顾问咨询公司提供的风洞试验结果按其受力方向,对应于上海筒体规范,可计算出每一楼层的Fx(X向风荷载)和Fy(Y向风荷载),因修改后的风洞试验结果之座标系改为00和900,为方便进行对比,把风荷载进行了方向转换,其相应之500(X向)及1400(Y向),见表:

3.1.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风洞试验的Fx和Fy都大于按上海筒体规范的计算值。风洞试验结果的底部总剪力ΣFx和ΣFy分别比上海筒体规范的计算数值约大14.2%和17.8%,因此选用风洞试验的结果作为结构计算风荷载输入数据。

3.2地震作用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别属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设计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90S。抗震等级:塔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体系,抗震等级按B类高度提高一级即取特一级,塔楼以下首层至地下室三层均为特一级,南面和北面裙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抗震等级为三级,+0.00以下:首层抗震等级同塔楼(即特一级),地下夹层及以下非塔楼向下延伸部分抗震等级为三级。

抗震计算采用考虑扭转藕连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塔楼选用27个振型进行计算。塔楼结构抗震计算采用了两种计算程序(Satwe和etaBS)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并按规范要求采用Satwe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计算及按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工字2002-6-161号文要求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分析补充计算。

3.3塔楼计算结果及分析

对该工程中的超限高层办公塔楼,根据要求用两种计算程序Satwe(2005年4月版)和etaBS(8.42版)进行分析计算,同时对办公塔楼按规范要求采用Satwe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计算。

3.3.1办公楼Satwe和etaBS主要的计算结果及初步分析

由于地震力、风力坐标夹角取0°(X向)取90°(Y向)时,其计算结果为非控制值。故本报告中计算结果均为地震力、风力坐标夹角取50(X向)及140°(Y向)的计算输出值。

上述平均剪力值大于Satwe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80%,各条波分别作用下的底部剪力值大于Satwe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65%,满足规范GB50011-200第5.1.2条中的规定。

3.3.3计算结果分析结论:

本工程通过用Satwe及etaBS二种程序计算:结果相差不大,结构动力特性基本吻合,层间位移角及位移比值满足规范要求。地震作用下的剪重比在规范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且满足最小地震作用的要求。

Satwe及etaBS二种程序计算得到的第1阶模态均为X向平动,扭转模态为第3阶,扭转周期与第1阶平动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层剪力沿竖向无明显突变,满足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