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十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十篇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0:58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有效管理

随着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小型企业逐渐成为我国所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性经济社会中,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知识产权。但是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不高,整体管理水平较低,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缺乏一种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制定符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多方面配合,才能做好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论述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构成要素

企业知识产权就是企业为获得并确保市场竞争优势,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手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有其基本结构内容,包括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计划、知识产权法及战略调节机制等。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管理目标

企业拓展研发部门和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必须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部门确定目标的过程紧密结合。拓展研发部可根据研究结果和技术的进步申请知识产权战略的立项,知识产权战略部门依据此立项,通过互联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应调查相关市场的信息并随时向知识产权部门反馈信息,确保知识产权申请过程的完善。

二、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一)申请获取知识产权后不能很好的维护和运用

当前许多中小型企业往往到了发觉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市场被严重扰乱甚至挤压、在快要失去市场时才想起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不注重知识产权维护

直到今天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没有树立完整的品牌意识,不重视知识产权的维护工作,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过问,滥用自己企业的知识产权行为不重视,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还任其发展。

(三)中小型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缺乏

一项数据表明,在1999年我国拥有大约一万余拥有专利的工作人员及平均13万中才有一个清楚专利的人员。国内拥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非常少,能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企业内部业务联系起来的专业人才不多,致使大多数专利申请之后却无人管理,知识产权得不到充分利用。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渐渐成为了制造业大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大部分的产品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而不是madebychina(中国创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十分有限,企业只会一味引进国外技术,造成企业在技术引进上产生依赖性。

三、知识产权管理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方面

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知识产权管理的方式不正确导致相对的管理效果不明显。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没有一定的战略部署。在多数发达国家中,企业的知识产权都受到极大重视,认为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我国由于过去体制的惯性思想,企业转向知识产权管理的时间较短,其次就是过去的成果管理体系仍然影响着多数企业的发展方向,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带来巨大影响。

(二)制度方面

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使多数中小型企业不仅缺乏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还会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因而生产出一些假冒、伪造的产品,在企业发展中运用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只有完善制度改革才能有效解决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四、建设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政府要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政府应多与发达国家就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国际社会有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和政策。政府行政机关应多与技术专家、知识产权法律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企业应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内容,企业的良好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不断完善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领导必须增强知识产权管理理念,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社会环境相契合,最大程度增强企业的核心战斗力。此外,设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增进相关专业人员,受企业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体系完善手段。

(三)对知识产权进行综合保护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进行综合保护,综合保护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分析是否存在被侵权的可能性,制定有关计划减少侵权所带来的利益损失,在发现有侵权的行为时,必须做好举证工作,将侵权证据妥善保管,务必采用有效的、简单的解决方案;其次就是企业自身产品侵权的可能性,相关部门必须对专利信息进行有效分析,避开不必要的风险,确定企业自身是否有相关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若能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将在企业发展前景、制定发展目标上起到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应用和保护,从而提高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于涛.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3,(6):18-22.

[2]刘希宋,于雪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特征和本质[J].科学管理研究,2008,26

[3]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92-02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exclusiveright)。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近几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总体处于升值通道,中国已经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对于依赖“成本驱动”,并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做实业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新趋势,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冲击。这其中,如何保护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无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中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一对策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未给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也比较缺乏。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广泛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水平在总体上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局限于申请项目管理、开发项目管理、获权项目管理、基本法律事务处理等,远远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层次。很多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实施当成一项额外的成本支出,如申请费、维护费、调查费、专家费、保护费用等,没有建立独立的知识资本制度,没有为知识产权设置提供专门的经费,致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

第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产权化意识薄弱。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偏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不善于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相当多的中小企业里,由于技术开发能力和经济实力较弱,主要靠仿制国外产品打开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普遍重视不够。

第三,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匮乏。目前,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人才,知识产权事务往往交由企业其他部门“”,或者干脆把相关事务“外包”,这些行为往往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以专利管理机构的设置为例,据对中国500家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设立专利管理机构的企业只占68%。由于管理缺乏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第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在中国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没有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更缺乏从战略的角度规划和管理知识产权。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并未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范畴。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乏力。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侵权纠纷的处理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赋予的各种保护手段,除了从战略的角度选择最佳的保护方式外,如何有效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利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尚需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对策建议

第一,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亟待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具体负责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部门。国外跨国公司一般设有比较健全的管理机构,负责市场调研、知识产权信息搜集、专利申请、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等诸多知识产权事宜。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有效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提。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技术实力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隶属于企业决策层负责,其职责如前面提到的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组织知识产权培训、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处理企业内外知识产权业务等外,还包括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对本企业技术、产品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动态进行跟踪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建议,为企业开展经营管理从技术开发、产品营销方面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对策,并及时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预防本企业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等。

第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确权、运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企业知识产权规章制度既包括“宏观”层面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前者如确立企业知识产权的基本政策、指导方针。后者如针对不同领域、产品、人员制定的规章制度,如与企业员工特别是接触和掌握企业重要知识产权的人员签订知识产权协议,包括商业保密协议、职务技术成果归属、竞业禁止协议等。还有如建立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等单位或个人进行业务交流时的商业保密制度、技术合作的产权处理制度等。无论属于何种层面,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确权与保护、利用、监管等方面的规定必不可少。

第三,加大知识产权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其他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力度。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这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大力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管理与服务能力相结合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此外,还应当重视对企业领导和其他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战略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是法律确认的重要无形资产、企业竞争优势和进行市场垄断的合法手段,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确定的国际经济技术新秩序,并且知识产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壮大息息相关,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企业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获取巨额利润极为重要。中小企业只有在重视知识开发、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余长林.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D].厦门:厦门大学,2009:11.

[2]张费微.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讨[J].经济论坛,2008,(5).

[3]方宏周.试论中国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7).

[4]胡学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问题比较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3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托管制度中小企业制度建设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为了更好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有必要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正好的满足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托管制度,更好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促进企业更快发展。一、知识产权托管现状(一)知识产权托管的作用知识产权托管是一种服务模式,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法律界定性和长期持有、非货币性、创造经济效益不稳定的无形资产特性,提出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企业根据管理需求与托管服务商,在签订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授权托管协议下,托管服务商在授权范围内,代为管理知识产权相关的业务,其业务包括:对知识产权战略与发展进行研究,提供专业方案;协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逐步实现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协助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训企业人员;对知识产权注册的各项事宜提供建议及注册,协助完成日常法律事务;完善、监督、落实知识产权的各项管理制度;监测及侵权预警,调整创新方向和内容,对侵权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助企业实现名牌的经济价值等等。实行大企业大托管,小企业小托管。〔二)知识产权托管的发展动态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如北京、上海。实践表明通过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企业专利经营意识大幅提高,开始尝试将拥有的专利进行策略性的专利转让和许可,部分企业专利经营已经初见成效。(三)知识产权托管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国内形势看,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较少。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技术新,但普遍缺乏信息、资金和专利人才。据调查,我国有超过65%的发明专利、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但同时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交易。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间题也不容乐观。此外,部分企业在缺乏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侵犯着他人的知识产权。大型企业的情况相比中小企业要好一些,但综合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知识产权顾问的服务,全面提升其知识产权水平。二、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意识,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存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长远目光投向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实现多方共赢:政府有效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得到免费的知识产权方面咨询、培训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和申请量增长;中介机构拓展了业务范围,培育潜在客户。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具有如下特征:①预防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②便捷性:实行统一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克服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弊病,起到方便快捷的作用。③经济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极具经济性。④保护力度大:托管系统把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和司法管理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宏观管理,克服了单一司法保护的局限性,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⑤优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托管系统的建立将能有效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市民的司法保护素质,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起到优化的作用。⑥理论创新:托管概念超越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意义。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引人专利机构和专业人才,可以突破中小企业专利管理人才短缺的瓶颈,使企业获得专业服务,并通过更有效地挖掘专利、进行专利布局促进企业发展。企业还可以获取大量的产权和研发信息,并通过专利交易、维权等活动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行业内稀缺的高水平专利人才一人服务多家企业,不仅使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人才的利用效率。三、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思路1.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机制配备专职知识产权托管人员,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网络;将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纳人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托管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2.强化知识产权托管的政策导向把知识产权托管纳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科技计划的制定、项目评估审查、合同签订等各阶段,强化知识产权托管。3.有效开展知识产权托管的宣传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型地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在企业领导干部、项目负责人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内容和模式培训,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充分理解托管的重要作用,为托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4.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平台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中介机构力量,建立企业托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方便企业随时查询、跟踪和监督托管事务的进度,提高中介服务机构托管工作的服务效率,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开展技术创新。5.托管的重点是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知识产权产业化是企业创新、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助推器,托管工作的重点是协助企业推动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充分利用有关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提高知识产权交易的成功率,为企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增加动力。四、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内容(一)市场预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多数群众希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有所变革。调研中,群众对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服务对象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的对象,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国有大型企事业及合资或独资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三)资金的运用资金主要用于托管机构筹建期和运营初期,包括几个方面:租用办公场地,购置基本设备,维持中心日常运行的经费等。(四)业务开展与推广在开展业务经营的过程中要抓住几个环节:确立服务项目、制定各项服务收费标准;建立服务对象级别档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服务;定期进行自检和他检;定期进行财务核算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作者简介:薛雅馨,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学;赵鹏,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

一、重要企业保护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在各种企业的总数中,中小企业数量占了绝大多数,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较好发展,就不得不进行技术的创新,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企业的知识产权决定着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竞争力。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有利于中小企业取得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的保护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加强保护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兴衰。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一些能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创新力的策略。

企业的核心任务是生产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从产品萌发到进入市场这个过程中的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产品、商标、品牌、包装等环节都会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企业能够享有创造发明的所有权和产品使用的许可授予权,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目标。这些权利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最大的优势,为企业增加利润,以防企业的研发成果被企业窃取,遭受经济损失。

中小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知识产权,这些产权无疑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财产。企业获取知识产权实质上是企业的价值的增加,这种价值的增加不仅仅是财产的增加,还包括企业的无形资产,如企业的声誉,产品的影响力等。

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并对其进行很好的保护,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性,扩展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可以防止其他竞争企业窃取本企业的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企业在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投资,节约成本。通过对自己的商标以及品牌的保护,能够创造出公司自己特有的企业形象。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还可以激励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动力,帮助企业拓展广阔的新市场。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征而言,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能够有力的移动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来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非常有利于专业化的协作和分工,可以促进科学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提升我国产业的在国际上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是非常缺乏的,仍然不能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发展和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忽略科技成果与自主权利之间的转化。很多企业片面的认为只要拥有了技术和良好的产品就可以占领市场为企业带来利润,没有看到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有的企业甚至知识产权保护的申请费,维护费等是一项额外的支出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不积极主动去申请商标权和专利权。这种缺乏远见的认识,只会为企业将来遭受巨大损失埋下后患。

(二)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和机构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比较传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从理念到实践工作都没有把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没有把知识产权的管理视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更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相关工作都是我也的由其他部门兼管,或者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进行外包,这使得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工作混乱,不规范,不能很好地期待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和效果。

(三)法律意识淡薄,国际贸易中纠纷严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温州为代表的很多中小企业时常经历知识产权的纠纷。这是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中小企业面对的是全球的机遇和挑战,国外的企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申请专利的范围非常广泛,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时候无意中就会侵犯外国企业的专利权,使得企业支付巨大的金额赔偿,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技术的创新。

(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最高法院根据经济发展做了一些司法解释,但是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还存在很多的空白点,不少方面还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的诉讼过程的时间久,法院也缺乏及懂科技又熟悉各种技术的人才,这就使得知识产权的诉讼案件进展困难,也不能保证相关案件审判中法律实施的准确度。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存在“以罚代刑”的现行,对侵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大多都采取“以罚代刑”的方式,致使很多案件处罚结果较轻,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导致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频繁发生。

三、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一)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我国,对于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的情况,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较缺乏,没有长远的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企业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产品研发、生产等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具体而言,可以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等中加入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尤其要制定关于掌握企业产品研发技术人员的相关条款。例如,可以规定与掌握企业研发技术的重要员工签订知识产权协议,使得员工能够保守企业的核心技术。从企业的各个层面树立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增设企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培养专门人才

企业应当以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现状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设立专门负责的知识产权管理的机构。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作出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划,从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等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策略。为了防止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泄露被其他企业利用,要采取相关措施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地保护。

开展有关知识产权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对其他员工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教育活动。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企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也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三)增强法律知识,正确处理纠纷

有关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侵权纠纷逐渐增多,中小企业要采取措施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在企业内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员工学习重要的法律知识。技术人员研究的新成果要及时申请专利,避免其他竞争者抢先注册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也不能随意生产假冒名牌产品,避免产生侵权纠纷,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遇到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要懂得利用法律知识,维护企业的权利,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损失。

(四)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司法审判效率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一些空白点,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尽早出台法律法规弥补空白点。完善有关职务发明的制度,提高进行商标审查效率、减少审查的时间期限。尽早制定专门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司法解释,增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氛围,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司法实践中,培养和选用懂法律,又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增加到司法队伍中,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判效率,缩短审判时间,尽量避免以罚代刑,加强对侵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力度,使得宣判结果和惩罚力度具有威慑力。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5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战略

一、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

1、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因为企业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力量,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处于核心位置。企业既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又是知识产权应用和实施的主体,还是大量知识产权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可见,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性地位也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作用。

2、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就显现出其巨大价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工程,能够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防止企业无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知识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大量经验证明,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其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

3、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都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早已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当前,跨国公司将专利大战的目标对准我国,其对华专利战略具体包括:包围战略,实行“产品未到,专利先行”;布阵战略,锁定潜在及未来市场,待我国企业把市场培育发展起来之后,收紧包围圈,最后全部收购;采用私有协议或行业标准战略,实力相当的跨国企业相互合作,进行专利的交叉许可,最后形成企业联盟,对外联合许可声明,最终构成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控制,从而形成事实标准。专利大战使我国企业屡屡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才能使这些企业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观念淡漠,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及防范意识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虽对知识产权仅有“概念”上的认识,对知识产权更多的内容,包括一些基本的知识还都无从知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不注意申请专利,不善于用知识产权保护发明创造成果。

在一次调查中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存在“职工以个人名义申请本应属于职务发明创造成果的专利行为”;有近半数的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时没有在合同中约定“有关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和保护条款”;有六成多的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纠纷应急预案等等。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经验比较少,相应的其所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也不够严密和完善。

2、中小企业缺乏应有的创造能力,盲目仿制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较少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和技术,一些行业整体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行业仿制率高,这是因为我国长期重引进,不重消化、吸收、创新,不重视知识产权战略有关。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西药有3000多种,但其中99%的药品都是仿制外国的;农药146个品种中,仿制率也高达95%;精细化工3500个品种,仿制率也高达97%。一方面,中小企业具有极大的创新冲动,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又不能创新、不愿创新和不敢创新。

3、政府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缺失

无论是从国际范围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实践来看,还是从知识产权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性质来看,政府在知识产权的发展中应起主导作用,政府对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支持对知识产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政策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关键问题,企业就很难长足发展。我国政府目前对企业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整个社会民众知识产权观念政策引导不足;二是对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资金的支持不够,三是对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政策缺位,人才市场建设不到位。

三、国外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借鉴

国外中小型企业在政府宏观制度和企业微观制度的支撑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

由于经济和技术基础的限制,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自主创新难度较大,因此,模仿创新、消化吸收,实现“次创新”是快速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有效途径。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据统计,二战后,日本从战争结束到1970年4月,共向国外购买了1.3万件关键性技术许可证和专利权,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化学工业上,后来转到电子工业、飞机和“知识密集型”工业。这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成为日本战后经济、技术腾飞的重要基础。韩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走的也是“引进—吸收—转化—创新”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星、LG等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大型跨国企业。由此可见,技术引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但引进技术也有一定原则,一是不能盲目,要引进当前先进的、有较大价值空间的技术,二是要有主动性和预见性,要准确把握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脉搏,在技术引领市场发展潮流之前及时引进,才能真正从技术引进中获取实际利益。

2、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研发

中小型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引进技术毕竟只是权益之策,过于依赖国外技术,不仅使企业发展受人牵制,还可能对国家经济、科技带来威胁。因此,技术引进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唯有不断地技术创新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日本和韩国在二战后,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在资金方面都给予企业以极大的支持。

3、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国外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对国家政策的充分利用。例如日本和韩国的各中小企业基金会的成立和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的专项基金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考虑的得力支持。因此,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和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与制度。

4、完善创新激励制度

完善的创新激励制度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重要保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硅谷曾出现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动频繁的现象。人才的流动迫使企业领导者改造企业分配和管理体制,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提高人才待遇。在诸多改革措施中就包括“知识参与分配”等新的分配和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美国企业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无独有偶,日本等国的企业也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上煞费心思,有些企业从创新成果产生的效益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奖励创新员工,并分配股票和股票期权。

事实证明,企业的适当激励,一方面能够激发员工创新的热情,从而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能给员工以归属感和认同感。接受过企业奖励的科研人员一般都能“从一而终”,这也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保密性和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四、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的构建

(一)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定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与此相适应,我国企业应培养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思维,实现知识产权的“三个转变”

1、从知识产权的传统保护转向知识产权现代经营的转变。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还不是全球创造中心。事实上,许多成功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早已认识到,知识产权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法律权利,而更是一种竞争工具与商业策略,用它成为增强企业技术能力、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法律筹码。因此,围绕知识产权的体制建设、信息处理、经营策略、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已经成为成熟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从经营管理的视角重视知识产权的价值和战略意义,摒弃只从法律保护层面关注知识产权的传统观念,才能使企业认识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才能激发企业管理、保护和应用知识产权的无限活力。

2、从知识产权侵权防御向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转变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处于累积专利数量、规避侵权风险的防御阶段,只有极个别企业进入创造利润的高级阶段。从知识产权的发展模式看,我国企业不能局限于数量的增减,而应跨越累积数量的低层次发展模式,过渡到更高级的知识产权发展阶段,以提高知识产权质量,获得知识产权利润,规划知识产权战略为目标。

3、从知识产权管理向无形资产管理转变

法律防御层面的知识资产是消极的、静止的。只有当知识产权被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并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时,知识产权作为法律资产才转向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属于产权的范畴,而无形资产属于资产的范畴。知识产权是一种应有权利,而无形资产则是一种现实权利。大部分知识产权都可以转化为无形资产,只不过这种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知识产权必须和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发挥其使用价值,并取得经济效益才能转化为无形资产。只有实现从知识产权管理转向无形资产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措施

1、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知识产权观念和意识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工程技人员知识产权的素质,加深员工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培养一些既懂得行业知识又懂得国际贸易和法律的人才,进行公司的知识产权建设,尤其在知识产权谈判时给予必要指导。

2、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门部门

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业务,应当要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人员才能胜任。对于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不能简单地大一统,而是要在详尽了解各类知识产权制度利弊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形式,从而确立起多角度管理机制。比如,专利保护的力度比较强,但是保护的期限却很有限,但是商业秘密在期限上却没有什么限制,但不足是保护较弱。鉴于这种情况,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部分技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还应配合公开的专利管理,从而实现技术垄断及市场独占。又如,在对一些代表企业形象进行设计时,不仅可以注册商标,而且也可以开展著作权登记,同时还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3、增加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

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在当前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设置专门的科研机构,加大研究与开发费用,把钱用在刀刃上。当前企业科研投入一般占到其销售收入的5%,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要建立完整的研发队伍和研发体系投入太大,因此可以考虑与大中专院校合作,有条件的也可以考虑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要重视企业家在企业创新中的推动和决定性作用,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往往能够带领企业不断取得成功,在创新方面要放弃、避免短视的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要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

4、加强对已有知识产权的整合和利用

以前,很多企业曾经鼓励大量专利的申请,但后来发现,这些科研人员申请的专利只是用来满足他们自己的目标,如加薪升迁等,很多专利根本没有实际用途。对现有专利进行整理归类,将无用的专利进行了处理清除,并集中了专利的重点领域,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企业专利的组合要和市场结合起来,要重质而不是重量。

企业还应当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策略,并且尽可能制定长远的专利计划。宝洁公司(pnG)在管理无形资产方面就是典型代表,这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做了大量调查,并且确定了公司在5-6年内需要保持的产品专利组合,这使得其他公司很难与其竞争。对于已有的知识产权,企业除了为自身所用,还可以通过许可授权来进行获利。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6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依据《通知》要求,我国将在2013年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监管力度。中小微企业有着资本投入低、经营方式和形式灵活多样、风险小等特点,其数量和增长速度日益加快,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其本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本压力和意识不足都使其频频遭受知识产权侵权困扰。中小微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一、目前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创新较少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以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微企业不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表明,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在国外,很多企业已经将知识产权视为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核心武器,但是我国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够重视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他们申请专利数量少,核心技术缺失,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企业不重视专利的申请,而且众多申请中商标申请占据多数,发明创造申请较少。很多中小微企业为了占据市场,领先同行业,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钻研出了某项领先技术成果,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申请专利,而是保密,以免被其竞争对手知悉其技术秘密,随着运用新技术成果产品的面市,其同行业竞争者技术人员根据其产品,研究出了与其类似的产品,并抢先申请了专利保护,反过来告其专利侵权,此时该企业才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不得不花大价钱打官司处理纠纷。

(二)知识产权管理弱化,信息滞后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至今仍实行直线型组织结构,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经营机制不灵活,企业领导人对决策的选择和企业的发展往往依靠自身的经验和主观意识,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存在决策失误的风险,而企业所有人更愿意雇用自己亲信的人,更导致家族式经营的出现。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外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的机构设置比较齐全,一般都由专门的法律部门负责本企业的法律事务,专利,商标和版权分别由不同的人专门负责,而且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便于企业检索最新的知识产权信息,以免重复投资,重复研究和专利侵权。而我国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老板是由最底层做起的,他们心目中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是次要的,或者说根本不重要,他们有时候宁愿多花钱请一个懂技术的工程师也不愿建立知识产权部门,请专门人才负责,他们认为专利侵权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只要自己的企业做好技术做出产品就行了。而在信息数据库建立这一方面,他们就更不关注了,他们从来没思考过自己的技术研究出来是否重复研究和侵权,本企业工程师研究出来的成果就应该是自己企业的专有物。当然也有些企业效仿国外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但是他们都流于形式,很少和其它企业的数据库交流,也没有经常更新,这样即使建立了数据库,对于知识产权的最新信息情况了解也是无用的,更谈不上防止重复研究和专利侵权了。

(三)知识产权人才缺乏,流失严重

人才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要重视知识产权相关方面人才的储备。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资源,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更加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我国中小微企业家族色彩比较浓厚,对专业人才不够重视。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多以家族企业为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素质层次上要逊色于大企业这些企业。这些企业很少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以仿制为主,创新较少。有些企业花费了大量金钱从科研机构引进了技术成果,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很差,浪费了金钱和人力物力。还有就是这些企业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专有人才,中小微企业很多没有和这些技术人才签订知识产权保密协议,当他们从公司走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受到了新公司的欢迎。这些企业还存在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够,他们更看重有形资产,对于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认识程度不够,即使计入企业资产,也是低评,远远达不到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造成了资产的浪费。

(四)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纠纷较多

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4月18日《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1年)》。白皮书显示,涉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纠纷增多。自从中国入世以后,经济发展迅猛,企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国外在知识产权这块投入的精力较多,专利申请范围较广,中国企业很容易遇到技术壁垒。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经营规模小,加上目前我国对于知识产权这块立法还不够健全,很多企业投机取巧,存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不会被发现,甚至有些企业在侵犯了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多次后,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一再仿冒外国名牌。当前,中国中小微企业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专利侵权案件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发展。由于专利案件取证困难,往往一拖就是几年,很多被侵权企业在打官司过程中耗费了大量金钱,最后所取得的赔偿远远及不上当初为开发技术所投入的资金,损失严重。

二、加强我国中小微企业保护的对策

(一)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即使有创新也不申请专利,等到被抢先申请才意识到重要性;二是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将自己的牌子贴在别人的产品上,假冒伪劣事件层次不穷,纠纷案件频繁发生。中小微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家应该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意识到知识产权式企业生产发展的命根子。要在员工间多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使全体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样使员工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中来。企业还要根据其总体战略目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并对研究、创新、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其次,把专利管理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软硬件水平,致力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努力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库建设,形成自有智力支持系统。

(二)建立有效保护制度,构建信息平台

中小微企业要想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系统的有效保护制度是必要的。家族式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不明确,都是对企业的发展不利的。企业要转换经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解决缺少经费和缺少人员问题。企业要明确职责,分配专人对专利的申请,商标的注册,资料的保密归档,知识产权侵权的纠纷等进行负责。并且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保密,成果归档,劳动合同制度等等。加强对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对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并且要完善技术合同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为了能更好的预防和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企业除了培养专门人才,还要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坐阵,并且对新人进行定期的知识产权相关培训。有了专门部门,企业还得要注意信息平台的建立。企业还要利用国家知识产权系统,及时更新本企业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并多学习国外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跟踪国外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避免重复研究,重复投资和侵权案件的发生。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设激励约束机制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产品更新程度加快,中小微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积极从各大高校和相关行业中招聘一批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精英,搞技术的,懂专利的。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产权工作中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培养这些人才,选择合适人员到国内外高校学习,委托高校对本企业知识产权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定期派遣优秀人才到国外交流学习,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最新信息,使他们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有了优秀的人才,企业得想办法留住这些人才,要防止人才的流失,那么企业就要设置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研人员从事专利的积极性并且对他们加强管理,规定严格的约束制度。

(四)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积极应对纠纷

面对日益频繁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小微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要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法律思想,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知识产权方面法律规定,研究成果要及时申请专利,不能急于公开发表而使其丧失新颖性,让别的同行企业有机可趁,抢先注册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并且不要盲目开发技术和仿冒名牌,引发侵权。在被告发侵权后,要利用法律知识,收集证据,尽力挽回企业损失。国家要加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立法,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应该立足国情,要适应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谨防不切实际的趋前或滞后。同时,应该抓紧研究制定规范我国企业与员工之间发明权属关系的法律制度,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鼓励我国企业员工发明创造的立法。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7

以往的论述中,往往把知识产权危机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的内容,但由于一方面,各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知识产权状况不尽相同甚至大有不同,须依据自身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和措施;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公共管理主要以国家和政府的知识产权战略、政策、法律制定为主,这些内容不可能朝令夕改,相对固化,而企业的管理过程应是动态地随环境而不断调整的。鉴于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建立自身的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以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本文从微观层面探寻了知识产权危机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对策。

一、知识产权与危机管理概述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独占性权利。本文语境中,知识产权即指企业或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研发等过程中创造的知识产权。危机则是指对组织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已是当今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当然地,知识产权危机也便成为企业危机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课题。企业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管控,进而减弱危机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使企业处于可控的动态发展状态。

二、我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危机

我国自实行知识产权制度以来,在政府的帮助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从几乎为零开始起步,努力摸索和探索中不断前行,但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相对许多发达国家起步晚,企业中仍然存在不少知识产权问题。具体来说,这些知识产权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缺乏企业知识产权危机意识自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在企业危机管理和知识产权建立方面都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知识产权危机意识还远远不够。除了像百度、腾讯、海尔、华为等大型公司,大多数企业甚至没有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部门,甚至有些企业关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仅交给公司法务去做。如果企业管理者对知识产权危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当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手不及,无从应对,甚至慌乱导致的恐慌带来的危害后果比危机本身更严重。同时,领导对知识产权危机的忽略,势必影响员工对此的重视程度,而危机管理的关键就是发现风险,而风险发现往往来自生产一线、基础研发当中,因此,员工的知识产权危机意识也同样亟待提升。

(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被动式地被建立起来,因此,在制度设计之初,没有余暇,也没有意识真正考虑自身的权利,也因此,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利常常遭遇不公正对待,而且被迫要付出高成本引进、使用他人的先进技术,这明显很不利于我们模仿创新和技术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履行tRipS协议的知识产权承诺,本已对我国技术发展水平低的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2011年apeC夏威夷峰会期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又被置于焦点位置,美国逐渐占据tpp谈判的主导权,并提出了史上最为严格的知识产权标准。虽然我国还没有加入tpp,但这无疑是给我国以及我国企业一个信号,即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是大势所趋,我国企业只有努力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先进技术的专利所有权,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趋势,需要企业未雨绸缪,及早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才不会在危机切实威胁到生存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

(三)日益频繁的知识产权争端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市场主体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企业也频频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和争端。尤其是知识产权管理还很不完善的中小企业更是容易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中,有调查显示,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多遭遇商标和销售侵权产品的纠纷,当年营业额达到1500万到5000万时,则进入知识产权纠纷多发期。如今,除了国外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威胁,国内知识产权的纠纷更是如火如荼,常常“内外夹击”,处境艰难。一旦企业陷入知识产权纠纷,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诉讼费用,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走出知识产权争端的困境,那么可想而知,等待他们的将是绵长的诉讼之战、企业资金的占用、商业信誉的损害,这又很容易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专门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部门。如果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与战略不适应,势必会阻碍管理工作,也因此,大型企业一般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企业也逐步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比如,海尔公司在国内最先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华为公司建立了三级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但由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管理体制结构等多方面原因,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上表现堪佳,但总的情况甚为不理想。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前几年对57个高新区的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的调查,高新区内仍有50%以上的企业欠缺甚至完全没有内部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必要的专职人员。由于知识产权专业性比较强,尤其是专利的技术性更是对相关管理人员提出了高要求,因此,企业若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势必造成管理无效率、企业发展受阻碍的不利局面。

三、企业知识产权危机产生的诱因

由于企业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都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知识产权危机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可分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

(一)外部环境因素知识产权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政策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外部环境对于知识产权企业来说,大多是企业难以把控的人为因素,是企业无法回避的,如法规变更、人们生活习惯的变迁甚至金融危机等。但知识产权的核心正在于创新,所以面对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如果企业能及时发现并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就会解决危机,甚至在危机中努力变革、创新,重新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在20世纪70年代,知识产权三大制度,即专利、版权和商标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备之时,中国大多企业才刚刚接触知识产权这一概念,根本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争相模仿,国际贸易中处处碰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发展危机。后来,我国逐步有了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等,一些企业充分抓住机遇、大力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而那些面对知识产权危机,没有清醒认识,仍一味地抄袭、模仿的企业,最终不可避免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市场竞争的洪流淹没。

(二)内部组织因素企业知识产权危机产生的内部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缺乏体系、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等。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通常危机诱因会涉及企业研发、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多元化战略等多方面,这些因素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企业知识产权危机,如自己研发的技术被他人窃取、产品失去市场甚或被淘汰、关键人才流失等。知识产权危机的内部诱因不同外部诱因,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可以通过企业组织的及时发觉和主动改善来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害。

四、寻求企业知识产权危机的解决途径

即使像苹果、三星这样有着成熟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公司,也会时常陷入知识产权纠纷等危机,面对企业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危机,唯有正视之、分析之,才能有效解决之。

(一)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是王道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日渐上升的宏观背景下,企业必须要把眼光从追求短期效益转向到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远发展上。一个企业若掌握了本领域内某项或某几项核心技术,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也就达成了企业的基本目标——获取竞争优势。从企业外部环境的角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过作用于影响市场竞争的五种力量,即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和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来助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角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过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数量及协调和运用的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而管理知识产权当然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前提,因此,必须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要提高管理的创新能力,加强组织内知识产权系统的全方位协同作用。纵观各个领域大型领头公司,无一不是知识产权覆盖广泛,独当一面。如华为、中兴在2014年分别以3442件、2179件pCt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一和第三,而在前几年,华为公司就凭借过硬的专利管理成为世界通讯领域的一匹黑马。若作为市场中绝大多数还在发展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更要学习、借鉴大型企业的经验,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家各项知识产权政策制度,通过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以及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人才激励和培训,内外发力,达到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

(二)做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防范和应对不言而喻,诉讼已从权利遭侵害时的救济手段上升为企业知识产权中一个重要战术。在市场中若遭遇与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纠纷甚至恶意诉讼,不慎重处理很容易演变成损害企业形象,动摇客户和合作伙伴信心的危机事件。为预防、减少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首先,要强化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从源头上遏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其次,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包括自有知识产权和外部知识产权,当企业知识产权受到威胁或侵犯时,得以快速利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积极或应诉,最大化地做到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最后,要注重知识产权合同管理以及其他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的具体条款,知识产权合同条款不完善是日后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委托开发合同、许可使用合同、转让合同、技术合同等,在合同签订中要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担保责任、合同期限等等,对权利归属更应通过单独条款清晰表明。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也要多加留心,如获得商标许可使用者应当注意,自己对该商标的使用是否有力地提升了该商标的知名度,是否大大提升了该商标所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当自己对商标价值的贡献超出其为此付出的许可使用费等成本时,可考虑收购该商标,完全让其为自己所用。而一旦已经陷入纠纷,企业要先稳住阵脚,冷静检索、调查、分析对方的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若有效,再审慎查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对方的知识产权,若确实有侵权事实,可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与对方进行许可、转让等调解事宜,尽量不要把在公堂上硬碰硬,两败俱伤。总之,沉着应对,切勿恐慌而自乱阵脚。

(三)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部门有效的行政管理活动有赖于有效的行政机构设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同样如此。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缺乏、职能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兼职”代管、无效率、执行力弱等现况,使得企业根本不可能灵活运用知识产权保障自身权益。对此,企业首先要保证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充足,在此基础上,整合职能部门,划分权责界限。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是设置为直属企业总部,还是隶属于企业法务部门,亦或隶属于企业研发部门,每种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在选择时选择哪种最终应根据所处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情况而定。同样,在内部结构上,是集中管理式、分散管理式,还是行列式管理模式,企业要充分评估自身各方面情况和特点来做出选择。同时,要注意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如研发部、法务部间要紧密联系,同时要与人力资源处保持沟通。

(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危机对策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贸易摩擦已是一种常态,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促进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对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带来了阻碍。华为和中兴的订单被美国国会取消,三一重工在美国的投资被否决,一方面显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遵守美国本土的知识产权法是进入美国市场的必要条件。再如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公司在国内风生水起,但刚刚踏入印度就被爱立信指控专利侵权,国内诸如小米、魅族等国产品牌想要进军海外,就必须遵循国际市场规则,而知识产权正是阻碍其扩张的首要因素。面对国际贸易中诸如侵权诉讼、美国“337条款”调查等等的知识产权危机,我们只有在熟悉掌握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抓住时机尽快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商业秘密保护,防止专利、商标被外国竞争者抢先注册专利、申请商标,侵犯商业秘密;遭遇国外主体诉讼时,除了积极正视,建立一个组织有效、协调一致、利益诉求相关的企业联盟,也有利于寻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全方面支持力量,对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争端都不失为好的策略。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8

1.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欧洲,起初主要是指专利,1624年英国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标志着知识产权制度正式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保障了私人对智力成果的占有权,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开发智力成果的热情,为世界的科技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定义是指智力创造成果[3],包括有发明专利、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图像和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分为两类:工业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产地地理标志;版权,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例如小说、诗歌和戏剧、电影、音乐作品,以及艺术作品,例如绘图、绘画、摄影作品雕塑、建筑设计等。

2.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所谓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和国家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对本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战略规划,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产品公关、企业形象等。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整合企业相关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开发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权益,挖掘知识产权所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以达成终极管理的目标。为规范电力企业知识产权行为,必须对知识产权有效地实施管理,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促进电力企业自主创新,进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并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

3.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国供电企业有3171家,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得出:发明专利3780件,实用新型3926件,外观设计567件,专利总量为8273件,平均专利拥有量不足2.61件[4],这相对于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电力企业来说与实际要求差距还很大。除去一些大企业重视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外,很多的中小型电力企业根本没有专利,更谈不上知识产权管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a.电力企业知识产权观念的缺失

知识产权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也不过二十年的历史,由于经济制度和社会理念的差别,国人一时还很难接受知识产权这个观念。如某电厂,虽然有负责无形资产的专门科室和专职人员,但因与地方政府归口管理而分散于总工程师室、投资管理部、环保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多种经营部,而且仅停留在日常管理和事务性管理的层面,没有构建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理念,即知识产权的商务管理和战略管理。很多企业仍未建构起关注和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和意识,未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核心进程中。

B.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机构不完善

当前电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分散,未能在电力企业建构起知识产权管理专门机构,对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设计及其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理念形成滞后,难以有效设计出普遍适用的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实施和推进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

C.电力企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缺乏

现代电力企业中法学专业毕业的专门人才已不在少数,但是真正熟稔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熟悉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规范,了解和洞悉电力企业运作规律,具有知识产权管理理念,能够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施其获取管理、维权管理、应用管理、日常管理、战略管理、商务管理乃至实施国际化商务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还相对匮乏。

4.提高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及建议

a.实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规划

结合电力企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范畴,制定出既具有前瞻性,又颇具实践性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根据战略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并根据实施情况,建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反馈控制机制。从日常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从事务性管理上升到经营性管理,提升知识产权开发与运作的技术,增大电力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收益的比重。以此,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电力企业的良性运作。

B.构建和完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虽然包罗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范畴的各种管理机构,以不同形式存在并相应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但是,对其应加以资源整合,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与法律事务部门合署办公,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的专利管理权、商标管理权、企业商业秘密管理权、企业知名产品管理权、企业著作管理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管理等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范畴,改变和避免多部门松散管理的格局,减少能耗,推进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迈向新台阶。

C.培养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层次人才

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将拟从事或已经从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送到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深造,学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沿知识,研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沿问题,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指导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实践,推进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管理、运作和保护,不断地实现和提升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

D.建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

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策动电力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潜能,致力于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因此,建构能够体现创新价值的考核体系尤为重要。考核体系中,可以设计一次性奖励、多次性奖励、系统性奖励、提成式奖励、命名式奖励等多种形式,令电力企业知识产权人不仅在精神上受到褒奖,在物质上也获得

一种满足。并利用现代传媒,传播相关知识产权人的辉煌业绩,推进电力企业员工自主创新蔚然成风。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9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2007年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88号),正式颁布并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于2008年7月获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经过调查和研究。在广泛征求河源市知识产权局、河源市科技局、河源市工商局、河源市版权局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学术建议稿——条文及说明》(以下简称《建议稿》)。专家组鉴定认为,建议稿以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及提升为主线,借鉴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将知识产权法律纳入企业组织管理战略之中,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参考文本.拟定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各类企业也可结合参考文本,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拟定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制度:建议稿对于指导和扶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现就《建议稿》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一、关于制定目的、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

知识产权被视为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建立运行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于保护自身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影响着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从而影响企业乃至国家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激励企业员工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其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以及法律赋予的其他知识产权。因此,《建议稿》根据现行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将上述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调整范围。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课题组认为,它不仅适用于本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分公司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的各级各类员工.还应适用于来本企业实习、进修或合作研究的有关人员。因为上述人员均可能因为职务或工作原因接触到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所以将其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二、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职责

为了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达到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企业须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审查批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计划;指导、检查、监督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执行情况:指导处理与本企业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等。

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非常设机构,有必要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处理日常知识产权事务。《建议稿》第五条对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性质、地位、组成人员以及机构职责作出了规定。

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

《建议稿》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查新检索、知识产权工作备案、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知识产权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宣传等制度。

(一)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是确保资产增殖保值的需要,是资产优化组合、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估。

(二)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是现代企业高度重视的知识产权的战略之一。通过知识产权查新检索,不但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而且可以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

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是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并予以保护的制度。通过备案,使企业的一切知识产权工作都纳入企业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之中,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案可查。

(四)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制度

规定知识产权成果归属的目的在于明确智力成果的权属,划清产权界限,减少纠纷。《建议稿》第九条主要依据现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将员工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分为个人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和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对于个人非职务的知识产权创作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权属归个人;对于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归属本企业,企业给予创作者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保护其署名权。

(五)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是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行政管理的工具之一。知识产权档案记载了创作研究的过程和最终成果,也是继续开展创作活动的条件。知识产权档案能起到维护企业、个人合法权益等作用。

(六)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保密、知识产权保护承诺制度可以减少因泄密而造成的损失。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员包括企业的内部人员和可能的企业外有关人员。因此.需要针对各种情形和各种人员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措施。

(七)知识产权合同制度

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合同。知识产品的产生、使用和处分过程比较复杂.尤其需要合同来进行规范。知识产权合同既可详细地约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又能作为权利义务的证明。

(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原则性规定

企业之问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降低竞争风险。

(九)知识产权宣传制度

为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观念,企业应设立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基金,用于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工作。

四、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规定

(一)关于专利管理

(1)专利申请管理。企业的各类发明创造,应遵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来确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2)专利申请人的确定。委托研究项目和共同研究项目,专利申请人的确定按合同约定执行。第一申请人是本企业的,专利申请工作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

(3)专利申请审查程序。设置专利申请审查程序,可以确定其专利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避免日后纠纷,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发明进行指导和管理。

(4)专利申请审查结果。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对企业员工的专利申请进行审查后会产生不同结果。对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发明创造,由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办理专利申请手续;不适合申请专利的,应当向发明人说明理由。

(5)专利法律状态调查。通过专利法律状态调查,可以确定研究成果的可专利性:专利引进时的专利法律状态调查,还可以确定引进的专利是否合法有效,增加谈判筹码。

(6)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检索是企业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利文献查新检索,不仅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也提供了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

(7)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企业利用他人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引进,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甚至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在技术引进中,为确保所引进技术的合法有效性。应在事前要求许可方提供专利项目清单,并进行相应的专利文献检索和法律状态调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技术引进协议,要尽量避免限制自身发展、改进引进技术和有碍申请改进专利等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以便于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专利技术。

(8)产品出口。出口产品时,应事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以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9)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专利实施可使专利价值最大化,或者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而获得新专利。许可贸易包括转让或受让已申请专利的技术,许可或被许可专利技术及与专利(申请)相关的技术秘密(know—how)。

(10)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是知识产权合同制度的具体体现,企业在进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时,应与当事人签订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

(11)专利转让合同。凡是准备申请专利的项目,应在取得专利申请号后再签订专利转让合同,不得在专利申请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12)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企业的知识产权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在研发成功后,保密工作都异常重要,一旦泄密,就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在职员工接触到企业的知识产权,需要其承担保密义务。

(13)非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不仅包括本企业的在职员工.也包括非在职员工,某些企业外的人员也需要承担保密义务。

(14)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企业的任何机构和个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侵权行为时.都应采取积极措施,配合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指导下处理侵权纠纷。

(二)关于商标管理

(1)商标管理工作的范围。商标管理工作是涵盖商标工作战略规划、具体计划、商标工作管理制度、商标注册和商标专用权终止的全过程管理。其范围包括商标事务咨询、商标注册、商标续展、商标纠纷调处、商标监督、商标专用权引进与转让等。

(2)新产品商标管理。开发新产品需使用新商标的,应于新产品投放市场前申请商标注册,以获得商标专用权。新产品出口也应调查产品出口所属国家(地区)的商标法律状况。

(3)商标续展。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届满前,如果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仍有市场前景,则应及时办理注册商标续展手续。

(4)商标转让和受让。转让企业注册商标和受让他人注册商标,必须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报请企业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合同事宜。

(5)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员工应注意保护本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发现存在仿冒、假冒和淡化等侵权行为时,应及时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报告,以便调查处理。

(三)关于著作权管理

(1)《建议稿》第三十四条是关于著作权管理中所涉及的相关术语的解释。

(2)《建议稿》第三十五条是关于企业及其员工取得职务或非职务软件著作权的法律依据的规定。

(3)职务软件著作权可按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自愿登记。

(4)《建议稿》第三十七条是关于职务软件著作权转让的规定。

(5)《建议稿》第三十八条是关于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规定

(四)反不正当竞争管理

竞争对手有损害本企业利益和声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企业有权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关于奖励和法律责任

(一)署名权和获得荣誉、奖励的权利

智力劳动成果的完成人员.有在相关成果文件上注明自己是该成果完成人并获得相应荣誉、奖励的权利。

(二)发明人的权利

被授予专利权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专利权持有企业发给奖金:专利技术实施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及其它有关规定请求企业支付酬金或提成。

(三)知识产权泄密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四)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因工作疏忽等原因未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或未采取其它保护措施,给本企业权益造成损失的.企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必要时,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10

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88-02

一、知识产权保护及其必要性

与物质财产一样,创新技术同样需要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基于工商自由原则,主要包括两大基准:一是道德基准。创新人员的发明者身份要得以承认并加以保护,发明者本人也应受到精神和物质的褒奖。二是经济基准:通过对创新技术的专属性和正当的工商贸关系的保证,推动对创新技术的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因而不仅是对工业创新的鼓励,也是对其嘉奖,其必要性在于:

1.知识产权保护是攻占市场的良方。当前,国际经济、科技、贸易的竞争日益加剧,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做大做强企业经济的重要途径。有了知识产权,其他任何人不经专利所有企业许可不得开发其发明成果,对于违背者,企业可以予以司法追诉。有了对高质量发明成果的保护,才能保护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有了对创新发明的保护,企业也保护了其产品市场,并可通过代销和特许经营,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如对人类文明进程发生过巨大作用的蒸汽机、电灯、电话、复印机等发明,都是创新技术,专利保护为这些技术的迅速产业化和推广创造了条件。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也是信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可以断言,如果在美国没有对软件著作权的有效保护,微软公司绝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同样由于中小科技企业开发科技产品往往是投资大、风险高,如果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开发者的高额投资将无法收回,进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进一步发展。

2.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小科技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力量。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制度是通过给予发明创造者一段时间的专有权,换取其将发明创造向社会公开。并且通过对其利益的保护,激励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这一制度确立以来,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一项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有效制度。

宁波乔士橡塑有限公司是一家浙江省百强科技私营企业,2010年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门从事汽车用制动气室橡胶隔膜及油杯研发制造,1999年5月,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拉开了技术创新的序幕,科技成果的研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自主研发的真空助力器膜片、主缸皮碗及气室隔膜通过专家组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性能分别符合QC/t307-1999《真空助力器技术条件》、QC/t311-1999《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技术条件》、中重型车Q27-0007《制动缸膜片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标准,公司自主研发的光电仪器用特种橡胶制品为部级重点新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所有的这些技术创新都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推进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技术创新作为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基石,在各个不同的阶段都需要加以保护。从单项技术创新的过程来看,其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用和保护。

3.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小科技企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目前,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国际合作已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这种合作与交流除涉及到技术上的可行性外,还必须考虑诸如技术成果分享、专利申请权、所有权、实施权、专有技术的保密等知识产权问题。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可以保证中小科技企业有效地吸引投资,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维护中小科技企业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武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争取优势、维护优势、发展优势。

二、中小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外,企业已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发展的“命根子”,千方百计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对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不够,忽视了科技成果产权转换,不积极申请专利和商标注册,认为只要拥有了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就可以高枕无忧。直到自己研发的技术、创立的品牌被人抢先申请为专利或注册商标,形成知识产权壁垒,反过来制约使用的时候才意识到应该保护知识产权,结果自己不得不花重金赎回本属于自己享有的知识产权及应由自己占领的市场份额。

2.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知识产权流失严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科技人员的流动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科技人员流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择业自由的体现,也是促进人才分流、实现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由于企业管理的缺陷,加上科技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一些科技人员在流动过程中,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把本企业的关键技术或秘密当作给新企业的见面礼和提高自己身价、得到器重的砝码和资本,携带知识产权“跳槽”,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尽管知识产权价值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无形资产评估却未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评估企业资产时,没有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有些企业即使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往往也是低评,远远低于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从而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

3.企业资金短缺导致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比较小,资金和技术力量也相对薄弱,所以在申请专利时很多企业会考虑到本企业的资金状况。尤其是在国外的专利申请需要的费用更多,一般企业很难下决心申请专利国际保护,有的干脆主动放弃了,当遭到专利侵权时,或者被外企以专利名义收取费用时,中小企业也往往无力应诉,这样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对自我专利的保护不力。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和保护人员的设置上,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也很大。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既没有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规定,更谈不上灵活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发展了。

4.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加。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拓展,中小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侵权与被侵权的现象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和良性运转。当前,中小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主要是:涉外专利侵权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群体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专利案件的执行相当困难,部分专利侵权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高新技术成果被仿制、假冒的现象严重。

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1.强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并对研究、创新、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科技立项、管理、科技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推广应用等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首先,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把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战略高度,与生产经营战略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把专利应用于生产实践,认认真真地促进成果转化,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让现实说话。其次,把专利管理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软硬件水平,致力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努力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库建设,形成自有智力支持系统。第三,把专利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学习,使科技工作者树立专利保护意识,掌握专利保护知识。要制定完善齐全的规章制度,大幅度提高企业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和专利保护的水平,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运用能力与保护能力

2.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这些制度包括:(1)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责,对专利的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保密、技术资料的加密归档、处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等要有专人负责,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2)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成果归档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等。(3)加强对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民营科技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尤其是技术秘密给予严格的界定,并采取合法的、有效的保护措施。企业未明确或未采取适当保密措施,或者有关技术信息的内容已经公开,能够从公开渠道得到的技术信息,科技人员有权自行使用;科技人员在流动中,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和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但不能将原企业拥有的、特定的技术秘密擅自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侵害原单位的技术权益;对于以流动为名、故意利诱他人披露相关技术秘密的企业和个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4)完善技术合同管理的制度,切实保障企业在转让技术成果时获得相应收益。民营科技企业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交易,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定有关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入股、联营、培训、中介等合同,并且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关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项,切实保证双方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知识产权管理需要有专门的人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产权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直接关系到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败。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1)在高等院校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2)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工作,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去。(3)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与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知识产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4.重视技术产权化、产业化。所谓技术产业化就是高新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扩散而不断形成产业的过程。它以技术研究成果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点,经过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开发和市场开发四个不同特征阶段,使知识形态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物质财富,其最终目的是高新技术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获得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纯知识产权事务,也涉及企业产品计划和发展战略,还涉及企业内外部的共同协作,并可以不断修正。企业应该足够重视,并利用内外部的资源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

2.王晋川.企业核心竞争力何在.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