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低碳生活方案十篇绿色低碳生活方案十篇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3:26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1

【关键词】居住建筑;优化设计;低碳节能;初步探索

0.引言

随着城市建筑不断的发展,环保理念的提出,城市建设中对于居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引入绿色、低碳、节能的理念,这样既能减少气体的排放,也贯彻了国家的政策。对居住区进行一系列的改变,继而影响居民的行为模式。提倡居住建筑优化设计环保理念,并且有效的实施,能够减少居住建筑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发展。

1.居住建筑设计中绿色、低碳、节能理念的初步探索

1.1绿色建筑理念初步探索

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很多设计师都缺乏绿色建筑规划的专业知识,并不能系统的、标准的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的绿色效应自然是得不到保障的。对绿色建筑的一个完整的步骤首先应该是从市场调查开始的,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所有的生产设计都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主要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设计。

1.2低碳建筑理念的初步探索

在环保的大背景下,社会居住建筑的设计都是有着一种理念在里面的,如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及低碳环保。以此为基础概念设计的居住建筑是符合现如今的发展现状的。目前大家都知道,在生活方面,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买东西尽量不用塑料袋,用自己的布袋子,不乱丢和焚烧垃圾等。在出行方面,尽量坐公共交通或者骑车步行上班做到不开车,减少碳的排放量。在建设上,采用比较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污染排放小。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上也提高了居住的环境。

1.3节能理念的初步探索

节能减排的重要的手段就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的能源,并且非常清洁,为了减少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就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绿色建筑中运用太阳能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并且还可以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居住建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居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光要考虑方位,区位因素,还要在设计中添加低碳、绿色和节能的元素。居住建筑的设计应与时俱进的,随着低碳、节能理念的兴起,设计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除了考虑材料本身的质量和结构,还应该考虑绿色、低碳性。为了能够在住宅建筑施工的期间内,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居住建筑的优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在规划设计建设一个居住区时,绿化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要体现低碳的理念。比如,在建造花坛上,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减少土方的运输和植物的搬运,减少能源消耗还有降低污染。再比如根据小区所在的区域进行适宜的植被来进行绿化,绿被面积的扩大,也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3.居住建筑中优化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加强领导,注重居住建筑优化设计

目前,我国居住建筑中,在设计团队的领导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居住建筑的设计的优化方案还不够具体,在居住建筑方案的设计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情况,使得技术质量不能很好的提升,制约了居住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低碳、节能的理念不能有效的进行下去。通过加强对居住建筑的领导,对居住建筑方案设计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领导体系。对居住建筑方案的设计上要体现绿色、节能、低碳。通过加强设计、建设部门和住户之间的关系,了解住户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对居住建筑进行优化。居住建筑的设计团队,要对最新的居住建筑发展动态和居住建筑技术信息进行了解,对相关的研发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促进居住建筑方案的设计和研发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居住建筑的绿色、低碳、节能的目标。

3.2加强设计人员环保意识

许多的居住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于设计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比较薄弱。盲目强调社区连片建设,突出物质环境的营造。对于低碳、绿色的建筑需要采用整体化的思想建造,从整体上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对于一些单体的建筑设计上要对环境的控制系统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建筑企业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开展相关的活动,让设计人员能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对居住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根据住宅环境里面的声、光、电、热、风等诸多的要素进行一定的排列组合,加入环保的元素。湛江地标海东广场设计中,根据规划的用地面积,对地下室、户型进行优化设计,增加环保理念,更好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实现建设节能环保目标。

3.3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审核

目前,建筑企业在居住建筑的建造中,对设计方案没有一个有效的审核,导致居住建筑不符合当前的评定标准,造成相关的问题出现。因此需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有效审核,避免相关的问题产生。根据居住建筑的区域进行划分,合理的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如湛江南国豪苑三期设计中,加强对初步方案图的审核,湛江鼎能东盟成首期设计中,对总图规划、平面图进行审核,制定相关的优化设计方案,按照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设计,体现绿色、低碳和环保的主题,推动居住建筑设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3.4加强监督管理

在相关的政策上缺少法律的支持,居民建筑环保理念被忽视。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来促进居住建筑优化设计的发展。一、加大对居住建筑的财政预算,大力研发居住建筑环保、节能的技术与方法。二、对相关的建筑企业采取一定的鼓励的政策,促进居住建筑更好的优化设计。建筑企业自身应该加强对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加强对设计团队的监督管理,确保居住建筑能够进行合理的优化,推动社会的环保工作的进行,为节能环保贡献一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居住建筑的优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强领导,注重居住建筑优化设计;加强设计人员环保意识;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审核;加强监督管理能够减少居住建筑建设过程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推动低碳、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发展。西方国家在对居住建筑的设计中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给现代的居住建设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坚持未来的居住建筑设计以绿色、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能够减少居住建筑设计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促进城市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君.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理念的几点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01:12.

[2]刘启波,王玲,田静峰.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基建优化,1998,04:16-20+50.

[3]陶然.建筑节能与建筑优化设计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33-34.

[4]龙涛江.探讨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4,05:183.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2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为目标导向,提升产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化水平和生态系统碳汇水平,积极倡导和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绿色金融多层次多元化支持体系,全面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二、工作任务

 

(一)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1.压减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制订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按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成国家、省对我市能耗指标考核要求,合理设置煤炭消费量减量指标。加快推进用煤单位改电、改气或者改生物质工作,到2025年,除钢铁、电力、石化行业以及水泥熟料企业外,其他行业用煤单位全部清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以下工作任务均需各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电力设备改造,增加稳定天然气源供应,构建清洁低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

 

3.重点推动氢能示范应用。大力引进和培育制氢产业,着力培养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发展氢能炼钢。加快加氢站、氢气储运中心、氢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码头港口、物流枢纽、高速公路以及现有和新建加油站、加气站为依托,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加氢站,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需求。

 

(二)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3060”目标

 

1.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尽快制订“3060”行动方案。推动我市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订“3060”专项方案,鼓励钢铁、建材、化工、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率先提出明确的“3060”目标并制订有关行动方案。

 

2.强化重大工程项目碳评估。严格实行能耗门槛管理,开展新建项目碳评估工作,将碳排放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考量,严格控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为全市实现“3060”目标打好基础。

 

3.全力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加大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节能减碳技术改造,组织实施重点行业能效、碳排放对标行动,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严控重化工行业新增产能规模,坚决控制粗钢产量不再新增,不断提高废铁炼钢比例,到2025年,铁钢比下降至0.75以下。鼓励工业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各行业、各区域创建碳中和工厂、碳中和工业园区。

 

4.不断提升交通领域低碳化。加快发展地铁、轻轨和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慢行低碳出行品质,实现覆盖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全绿色出行方式的低碳出行模式,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加快推动新能源公交站台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际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车辆,鼓励新增和更新出租车时采用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车辆。加快老旧车船更新速度,提高清洁能源车船比例,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

 

5.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绿色建筑应用。研究出台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制订全市可再生能源工作方案,通过提高建筑节能能效、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建设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集中供热、屋面光伏、空气源热泵、浅层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

 

6.稳步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实施增绿提质工程,提升全市森林碳汇总量。加强森林、湿地、山体、绿地等生态要素保护,减少生态碳汇损耗。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持续推进屋顶、墙面、桥体等立体绿化,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湿地花城。

 

(三)努力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

 

1.持续推进和深化碳市场建设。继续发挥碳市场的节能减排功能,推动将全市能耗范围在5千至1万吨标煤的企业、建筑、交通、大数据中心等非工业行业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碳排放。

 

2.围绕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创新金融市场发展。加快发展碳金融市场,引入碳市场研究机构、碳资产管理服务机构、第三方审核认证机构、碳金融产品创新与投资机构等进驻碳汇大厦。在健全政策框架和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上,适当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与产品服务创新。鼓励数字技术与碳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智能投资等先进技术在客户筛查、投资决策、交易定价、投资/贷款后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3.打造以气候投融资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体系。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气候债券、气候保险、气候基金等金融创新,促进形成碳市场与银行等传统金融业的业务互动模式,增强碳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引导投融资向碳达峰、碳中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倾斜和聚集。

 

4.推进设立绿色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升级改造,上线绿色金融服务板块,实现集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认证于一体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优质产品和企业、优质企业和项目、优秀项目与资本的无缝对接。

 

(四)充分营造全社会低碳新风尚

 

1.创建“3060”先锋联盟及产学研联盟。鼓励低碳示范企业、低碳志愿者组成全市“3060”先锋联盟,支持引导专家学者团队、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全市“3060”产学研联盟。充分利用我市科教优势,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对碳捕获与封存(CC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绿氢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分解与利用等负排放技术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前布局相关产业。

 

2.打造绿色化、数字化的武汉“绿谷”。在中法武汉生态城、武汉长江新城等具有示范效应的区域打造武汉“绿谷”,吸引绿色低碳产品、项目、技术、投资和人才汇聚,依法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武汉“绿谷”基础设施、电力、建筑、交通、生产、仓储、货物装卸等要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发展建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等为其提供可再生电力供应,努力把“绿谷”自身的碳排放降到最低限度,剩余碳排放通过碳市场购买本市的森林碳汇进行碳中和,最终实现“绿谷”净零碳排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卫星遥感和移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为武汉“绿谷”的智能、高效、节约、低碳、循环提供数字技术支撑。

 

3.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创建。通过绿色升级、循环化改造、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方式打造示范产业园区。支持青山区创建新能源应用示范区,推进武钢氢能炼钢研究和应用,推进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建设清洁、新能源供应系统。支持中法武汉生态城创建新能源汽车低碳产业园区,以东风、岚图、小鹏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电池、配件产业。支持江夏区创建绿色建材制造低碳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材料制造,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

 

4.着力推进近零碳、低碳试点示范建设。鼓励企业低碳发展,形成一批有社会影响、有理论创新的示范企业,推动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2021年底前打造全国首个“碳中和”工厂。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近零碳示范学校”,推动校园低碳转型。推进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办公楼宇低碳化改造,创建一批低碳机关,力争2022年底试点完成市生态环境局等2—3家单位办公楼低碳化改造。将园博园、东湖风景区等具有影响力的景区打造成“碳中和”景区。推进东湖新城、百步亭等社区创建低碳社区或者近零碳社区。倡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争创“低碳家庭”。到2025年,各区分别建成1个近零碳试点园区、3个近零碳试点机关、5个近零碳试点社区、5家近零碳试点学校以及10家近零碳试点企业。

 

5.探索建立我市碳普惠机制。抓好全市碳普惠顶层设计,形成涵盖企业减碳、公民绿色生活、大型活动“碳中和”、森林固碳增绿、增汇等方面,覆盖千万级人群、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试点推广以“武汉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等大型赛事和“国际汽车展”等知名展会为载体的大型活动“碳中和”行动,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可持续自愿碳中和机制,形成我市“碳中和”名片。

 

三、组织保障

 

(一)落实主体责任。由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筹备组建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统筹总体谋划、政策制定、定期调度、推进落实等工作。各区要加强对降碳及低碳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督查督办和考评,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布置、有督促、有落实。市直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本领域、本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措施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支持低碳产业发展。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高效建设;园林建设;绿化管理

1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资源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规划好自然土壤的应用,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科学性。自然土壤表面的10~25cm是适合植物根系生长的土壤,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结合当地的土壤特性制定合理方案,才能在建设绿化园林时,尽可能少地破坏土壤的原样。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工作,还要考虑各种植物成长过程中对于土壤的需求,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力求生物多样性,能够保证园林绿化工作的效果。在必要之地实施改造,并尽最大可能利用原土回填,让土壤保护当地的生物物种,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还极大地节约了园林绿化建设的资源消耗。

2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

能否科学选择园林绿化所用的植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能否实现低碳化目标。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工作的支持。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固碳能力强的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固碳能力因此成为衡量植物是否低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夹竹桃与垂柳等是较为常见的植物。

2.2选择科学方式搭配植物

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需要开发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方案。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讲究颜色搭配,都是做好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技巧。在选择植物时,彩色植物的比重较大,这是因为彩色植物中的花青苷色素能够更好地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度。除此之外,彩色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能够保证园林内部环境的合理性。一般来讲,彩色植物中落叶植物较多,考虑到秋冬季节彩色植物绿叶脱落,美化环境与平衡环境的作用难以发挥,园林会出现空白期,还需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做好彩色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搭配,使园林一年四季都可以处于固碳释氧的良性循环中。

3积极选用低碳环保的园林绿化材料

除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绿色植物外,园林绿化建设还包括配套建筑物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安装。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在建设城市园林时,应当选择环保性材料,例如石材与竹制品。利用这些环保材料代替钢材、水泥与玻璃,能够有效落实低碳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看台建设中应用圆木,用石材打造园林中的桌椅,用碎石铺设小路等手段,都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化。积极落实低碳思想,从园林绿化建设的材料入手,提高园林的节能性,有利于拉近园林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距离,更能激发城市居民对于园林的情感。

4积极使用节能型园林绿化技术

在各类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建设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期待。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多,使得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提高,节约水资源是建设低碳园林的关键环节。将节水型技术推广于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环境和谐度。在选择园林种植的植物时,应当选择一定比例的耐旱植物,减少植物自身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要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与养护过程中的用水情况,结合园林内所用植物的用水情况,制定园林灌溉的方案。在灌溉园林植物时,要利用多样化的灌溉技术,像渗灌、滴灌与微喷都是节水灌溉的先进方法,不仅能够节约园林绿化建设所用水资源,还能形成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氛围。除了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节流工作,还要做好水资源的开源工作。所谓开源,就是通过建设集雨池,利用雨水的收集与循环使用,大大减少灌溉用水量,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低碳高效的目标,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向城市居民传达正确的资源使用观念,让园林绿化工程发挥出多样化的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得各行各业都开始调整生产与运行的标准。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入手,在考虑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研究力度,让园林绿化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

作者:赵利国刘伟单位: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石家庄市裕西公园管理处

参考文献: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4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宣传、贯彻《20xx-20xx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以建设生态文化为主线,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排降碳为重点,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

各单位对照《二〇xx年能源管理工作要点》,认真查找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重点从产品能源消耗、用能过程控制、违章用能治理、办公器具用电管理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影响公司能效的各种因素,针对发现问题制订改进方案,认真落实。6月9日前报送各单位1-5月份能源管理工作总结(自查结果、改进措施);6月20日之前报送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工作。

公司召开能源工作会议,举办“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降低电费支出”的专题培训,由动能公司总经理杨保国亲自主讲,对公司主要用能单位的管理者讲解电价的构成,最大需量、功率因数对电价的影响,结合公司用电实际情况,对公司三个园区用电状况分别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减少电费支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办公用电设施(电脑、打印机、开水器、饮水机等)管理,各单位制订具体的办法,责任到人,下班关闭电源(连续作业单位除外);控制空调开启时间(下班提前20分钟关闭空调)和制冷温度,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允许使用空调时间6月15日-9月15日)。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生活,推进绿色办公、绿色出行。全国低碳日当天,要尽量少开机动车,距离上班较近的职工,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距离较远的职工乘公交车或拼车上班。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5

为落实国家相关要求,在国机集团系统内普及生态文明、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提升气候变化意识,有效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办公氛围,推动“绿色国机”建设,提升集团节能意识和环保能力,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共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好环境,结合集团实际,以广泛参与为基础,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宣传周活动主题

(一)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降耗,保卫蓝天”。

(二)2018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

二、活动时间

本次节能宣传周活动时间为2018年6月11日至17日,其中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

三、总体要求

在今年节能宣传周及低碳日活动期间,各所属企业要紧紧围绕“节能降耗,保卫蓝天”、“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的主题,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深入开展绿色节能的相关活动。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按照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继续贯彻落实《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节能减排规划(2017-2020)》要求,积极部署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研究“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0年)》带来的发展契机,探索改革方向,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宣传并推行绿色制造,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推动相关产业节能降耗低碳升级改造,鼓励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形成绿色管理模式,学习各领域内节能降耗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推广应用节能降耗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强节能减降耗碳科技创新环境氛围;围绕“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的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鼓励绿色出行,形成绿色生产生活风尚;充分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优势,普及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念和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把节能环保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全体职工参与,深化两型企业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主要活动

在围绕“节能降耗,保卫蓝天”这一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国机集团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中将主要举办好“一个主题,八项配套”活动。具体是:

(一)主题活动

2018年国机集团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

1.活动地点:国机集团总部;

2.活动主要内容:节能宣传周及低碳日宣传展示(总部一层大厅),包括节能环保相关知识、政策宣传,国机集团节能环保工作成效,以及本次活动相关通知及要求,同时,通过集团官网“国机集团节能宣传周专题报道”、国机集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同时宣传。

(二)配套活动

配套活动一:集团及所属企业内部媒体宣传

围绕宣传重点,组织动员各级所属企业积极参与,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知识,全面展示宣传周工作,加强宣传国家节能环保信息、国机集团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开展的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等内容,力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提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降耗、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良好氛围。

配套活动二:所属企业节能减排优秀成果展示

各所属企业近年来在节能环保领域中,推行绿色制造,开展节能服务,倡导绿色建筑,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生产或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产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取得节能降耗、提质降本增效的工作经验,以及其他具有一定先进性和技术难度,并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其中,集团总部一层为主展示区,集团官网“国机集团节能宣传周专题报道”、微信公众号及内部报刊辅助展示。

配套活动三:开展低碳日主题讲座

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集团将就全国低碳环保形势进行专题讲座,具体讲座安排请各企业及时关注集团公众号信息。

讲座将安排在6月13日上午9:00开始,主会场在集团19层会议室。在京企业派人到主会场参加,同时可邀请各层级在京所属企业到场参加,京外企业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参加,参加人数不限。请各所属企业于2018年6月11日下班前将附件3《国机集团2018年全国低碳日主题讲座报名表》报至通知联系人邮箱(xx)。

配套活动四:开展环境因素自查活动

各所属企业全面开展环境因素自查活动。集团各所属企业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国机集团关于开展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国机安环函〔2018〕06号)、《国机集团关于加强环境污染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国机安环函〔2018〕07号),认真组织开展环境因素自查工作,确保不发生环境违法事件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各所属企业将2018年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作为节能宣传周总结报告的附件进行报送。

配套活动五:开展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活动

为形成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绿色环保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集团各所属企业要结合企业生产生活实际,开展相应宣传、推广等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办公区域垃圾分类处理,有效利用并促进再生资源回收;鼓励办公车辆绿色化、企业员工一周少开一天车等绿色行为,有效宣传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开展“减塑”宣传,引导员工及家属减少或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为企业绿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节约型企业建设等。

配套活动六:开展绿色环保承诺书活动

各所属企业继续开展绿色环保承诺书活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关于开展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的有关要求,推动各企业自觉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履行节能法定义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激发节能提升能效的内生动力,在企业内营造重视节能、珍视信誉的氛围,确保实现“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各所属企业可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制定适合各企业的绿色环保承诺书,并在各媒介中进行成果宣传。

可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7〕927号)。

配套活动七:节俭高效组织宣传工作

宣传周期间,既要保持宣传活动有声势有影响,又要坚持节俭办活动。从节约角度考虑,集团不再制作纸质宣传手册等,采用以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节能环保宣传和定期推送。

各所属企业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网络、通讯、城管等部门的衔接,妥善做好相关宣传材料的推送、工作。

配套活动八: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自检自查

各所属企业对照国机集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开展一次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自查。

五、组织领导

(一)企业重视,制定详细的活动工作方案

各所属企业应按照集团要求,结合地方政府对此次活动的部署,落实节能环保主体责任,高度重视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的活动。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举办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及具体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活动能够如期举行。

(二)做好充分的发动和组织工作

集团各所属企业要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在本企业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充分的发动和组织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把活动工作方案落到实处。

六、工作要求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绿色能源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4-0008-04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4.002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把英国建成为低碳经济的国家。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德国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汽车产业;2008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草案……可以说,近几年来,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回应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挑战的热门话题,它将有望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1低碳经济概念的新界定

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四项低碳发展建议,表明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决心。2008年6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大力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坚持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社会生存和各国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要立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等。然而,在我国,低碳经济似乎还是一个不很熟悉的概念。

从现有的定义和解释来看,低碳经济是指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实质上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它的核心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种概括无疑是正确的,但没有揭示出低碳经济发展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内在统一。因此,笔者另辟蹊径,把它纳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将其基本内涵和外延表述为:低碳经济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它有两个基本点:①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②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1]这种新解说,一是把低碳经济的本质界定为可持续发展经济;二是把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目标规定为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三是不仅强调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的低碳化发展,而且强调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这样,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实现现代经济发展和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内在统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理论,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发展理论,还不如说它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它的形象概括与现实形态就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理论。

2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任务

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而使用化石燃料这种高碳能源是产生这种生态环境灾难的主要原因。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它对地球增温起50%的作用。据本世纪初监测结果显示,1880年,大气Co2浓度为280ppm(百万分率),1950为310ppm,1988年为351ppm,1991年为383ppm,目前上升为400ppm。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t,每年剩下200多亿t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长此下去,气候将更为反复无常,气象灾害范围更大、更频繁和更严重,将会带来致命的生态环境灾难,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促使人们对工业文明时代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促进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正在形成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当今中国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经济,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一般为2/3,2007年高达69.5%。这种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使我国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我国Co2排放强度相对较高。1994年Co2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所占比重为76%,到2004年上升为83%。目前Co2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测到2025年左右,将与美国并驾齐驱;2050年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因而我国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其压力极为巨大。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对我国科学发展的挑战,也是检验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这在客观上要把清洁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中国,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的根本转变,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应有之义和战略选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值得强调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9年2月召开的第25届理事会上郑重地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4月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概要》报告。根据该倡议和报告,绿色新政的计划和措施近期目标,是要复苏全球经济,保证并增加就业,保护弱势群体;中期目标是减轻经济对碳的依赖,减轻生态系统退化,使经济走上清洁、稳定的发展轨道。绿色新政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主要国家和集团积极响应。如奥巴马政府推出绿色经济复兴计划实施以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内容的绿色能源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因此,从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我们看到了以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等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展现出向节能低碳的更为绿色的全球经济转变的良好势头,我国应当抓住这个最好时机,把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及早开展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行动,使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尽早步入低碳化轨道,促进中国生态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是进行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构建一种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限度的新能源经济发展模式。这场能源经济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现代经济发展由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结构的根本转变。”[1]这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之所以深刻,就在于发展能源产业必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生态化转变,实现能源产业结构的全面生态化,形成绿色能源产业结构,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以及整个现代经济发展绿化的能源基础。这是因为,当今人类文明发展需要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推进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实现人类生存方式的全面生态化。其关键又在于经济领域里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生态革命,实现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全面生态化。它在本质上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革命。因此,21世纪能源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与升级的根本标志,就是进行一场彻底的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推进能源产业结构由高碳型黑色能源产业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能源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最终建立起绿色能源产业经济体系。这是发展低碳经济,开展能源经济生态革命的实质与方向。

我国学术界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能源经济革命应当分近期、中期、长期三个目标:“在近期,我国应当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新能源、可持续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开发;在中期要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2]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应当说,是有实践指导意义的。

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能源产业的生态革命,其基本内容,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①大力推进化石能源生态化,加强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这是目前利用高碳能源产业结构绿化的主要方向,是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的基本任务。必须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尽力加强高碳的化石能源低碳化与无碳化的利用,达到煤炭石油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这是我国实现清洁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②积极发展新能源,着力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绿化。围绕新能源所形成的绿色能源产业群,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撑点。③优先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能源体系。清洁可再生资源就是绿色能源,甚至可以说是零碳能源。因此,积极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今后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绿色能源的根本方向。

奥巴马政府的绿色经济复兴计划中,实施绿色能源战略,到2012年美国电力总量的10%将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这一比例达到25%。2007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定:可持续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不断提高我国非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无碳富氢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体系,最后建立起国家可持续能源体系。

4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几个重要关系

4.1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系低碳经济在本质上不仅是生态经济,更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与根本途径,是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一个核心内容,也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想形态。

4.2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人们经济活动从高耗资源能源、高污染环境与高损生态的非持续发展经济到资源能源消耗最少化、环境污染最轻化与生态损害最小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应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现实的具体的实现形式,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最基本的实现形态。

4.3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两者本质内涵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绿色经济,但也有区别。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最佳体现与首选途径,并向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中,“最少的废物排放”,首先应该是碳排放量最小化与无碳化。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发展就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4.4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关系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是碳基能源经济,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是低碳无碳能源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能源经济革命的两个根本转变,使高碳经济与能源结构向低碳无碳经济与能源结构转型,就体现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低碳经济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涵与核心内容。发展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的应有之义与首要环节。低碳经济发展越早越快,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就越早越快。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就必须且应当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建设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水平又是判断“两型社会”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5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发展,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把加快低碳经济建设同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经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5.1提高认识,制定规划

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新概念,使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人人明白并自觉行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发展放在议事日程上来,作出发展规划;并把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

5.2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在于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技术,进行绿色能源技术创新。这就是清洁能源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及低碳与无碳技术。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研究、开发、运用与推广,形成绿色能源技术体系和低碳与无碳国民经济技术体系,以保证实现中国现代经济的低碳化与无碳化发展。

5.3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方向,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社会主义可持续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及通过这种绿色制度创新,推动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有步骤地、有重点地推进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体制机制创新。主要有:产业结构绿化的体制机制创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碳减排交易的体制机制创新、绿色信贷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绿色科技与绿色能源技术的体制机制创新、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绿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制保障体制,形成低碳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的法制机制等。

5.4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广泛参与发展低碳经济在实质上不仅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是社会生活方式与人类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因此,低碳发展,人人有责,低碳发展参与大众化。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领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培育全民低碳发展意识,使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的一种社会公德,营造低碳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氛围:政府和社会组织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公民从高碳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向低碳与无碳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转变,形成低碳发展参与大众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方时姣.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2009-05-19.[FangShijiao.talkingabout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n],GuangmingDaily,2009-05-19.]

[2]谢军安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XieJunanetal.thethoughtsandmeasuresabout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inChina[J].Contemporaryeconomicmanagement,2008,(12).]

[3]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FuYunetal.theDevelopmentpatternsofLowcarboneconomy[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8,(3).]

takinganewLookat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fromthe

perspectiveofGreeneconomy

FanGShijiao

(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Hubei430073,China)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7

009年,国际社会聚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问题成了各个国家的重大课题,而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40%~45%;与此相适应,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中,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顺理成章地成为重要的工作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完成这一个约束性目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前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由需求旺盛、高耗能、高排放的第二产业所牵引。2008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8.6%,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40.1%,而现有的这种产业结构导致整体的经济发展以“高碳增长”为代价。

因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至少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社会层面的参与和实践,这三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将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

在国家政策、产业转型和公众参与这三方阵营中,产业因素可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产业的良性发展不仅能够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成本问题,同时,一些经济实力雄厚、在低碳环保方面发展较快的先锋企业更承担了探索和表率的作用。

正是在此背景下,11月12日,大众汽车中国、中国工商银行、百事中国、青岛啤酒、欧莱雅中国、通用电气、海尔集团、蒙牛乳业集团、联想集团、搜狐公司等各行业领袖企业联合发起为期三年的“低碳企业责任行动”,并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以更有效地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实践和发展。

与一般意义上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不同,“低碳企业责任行动”是一项由企业发起,涉及汽车、电子消费品、电气、快速消费品等多个重点产业,整合了龙头企业的优势和力量,联合政府、地方、上下游产业链和学术机构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旨在凝聚责任企业的榜样力量,以帮助和引导企业和地方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成长联合行动。

以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包容和吸收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汽车产业形成广泛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企业向低碳发展战略转型,也成为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例如大众汽车已经制定出一整套针对中国的绿色环保方案,涵盖了原材料采购、零部件测试、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大众汽车展示了5款采用面向未来动力技术的全新车型,其中有三款采用了全新的可实现“零排放”的驱动技术;而从长远来看,大众汽车已从战略层面探索更环保、更清洁的替代资源,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低碳战略,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转型。

然而,在宏观经济层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均衡问题,因而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除政策支持、先锋企业的引领之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这也是目前在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上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如何整合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发展力量,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提出,地区经济应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发展战略: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可有意识地打造不同特点的低碳企业;针对某一产业,可以就所处不同的产业链环节进行分工等等。

而根据“低碳企业责任行动”的纲领,未来三年该行动将逐步深入全国8个低碳城市,与各地城市管理机构及企业分享低碳竞争力解决方案;并联合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共同研究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结合低碳城市实践,开拓低碳城市发展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动计划在2012年还将携手北京大学,开展“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大讲堂”,深度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环保、低碳经济的关注。这种模式不仅开拓了目前环保问题的研究领域,还将更有效地把经验和研究成果变成可执行的方案,在生产和实践中进行验证与修正。

总体上看,企业在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企业向低碳发展战略转型,既是对国家政策的回应和实践,也将影响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对公众、地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而“低碳企业责任行动”正是着力于整合各个行业中的先锋企业力量,探索中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为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张绥新

大众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节能低碳的产品与技术,同时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和销售环节,并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为整个社会的环境改善做出贡献。除此以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还通过“畅想绿色未来环境教育项目”等活动,努力推动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希望此次的“低碳企业责任行动”能够以企业联盟为平台,凝聚政府、区域、产业链以及学术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低碳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杨凯生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低碳”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一种社会责任。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及长远发展,必须把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协调考虑。这实际为21世纪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践行“低碳”责任、发展“绿色金融”是我们现在和未来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参与“低碳企业责任行动”和工商银行的努力,进一步宣传“低碳”意识,同时通过充分发挥金融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主体注重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平衡、节约自然资源,摒弃严重依赖资源和消耗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科学、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机制。

李国威

Ge大中华区公共关系总监

发展和推动绿色技术与绿色经济,既是Ge迎合时展的企业策略,也是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绿色创想”战略在全球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更有信心与合作伙伴继续携手,以更先进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为中国提供更好、更清洁、更高效的基础设施。我们还将密切关注工厂环境排放的法规符合性,并致力于通过Ge的技术优势,来竭力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严格履行中国的环保安全法规。未来,我们还将加倍兑现承诺,继续引领绿色变革。

杜建华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平台总经理

当今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践行环境责任、减少碳排放,是每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联想集团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致力于成为环保先锋。作为“低碳企业责任行动”的创始理事企业之一,联想集团愿和社会各界一道,探索并践行低碳发展之道,共建绿色未来。

张铁燕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8

文章来源自八一学习网

敬爱的党组织:

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份题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无论是新颖的立意还是关注的现实,无论是宏阔的视野还是对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早在春节前,数个民主党派已经向本次大会提交了多份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其中,致公党提案名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农工党提案名为《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台盟则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这表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项措施。这几年,两会的提案、议案水平不断提高,一个重要标志便是:越来越关注民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很多年来我们就一直在强调“节约”、“绿色”、“环保”,其实就是低碳,是一个关注了很久的话题,不仅在我国也是全球都都关注的一直不变的话题。低碳,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关乎“民生”又关乎“国计”的问题。正是如此,才会使这份提案和其他多个提案不约而同地关注它,还有不少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异口同声地关注它吧。总的来说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都是为了国计民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就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实践和行为上都要积极做出努力。

首先,在思想上,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做正确的事。其次,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经济意思,以便在将来从事事业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但是我觉得只要努力,通过自己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这样慢慢传播开来,培养每个人的低碳经济意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最后,在生活上,力倡节约,用环保节能的生活用品,比如用降解纸,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等等。并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人,做一个有环保意识的好学生。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财政政策链

政策链是一种新型政策模式,对增强政策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链(以下简称“低碳财政政策链”),对于提高我国低碳财政政策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策链内涵

从政策链的起源来看,它与“价值链”、“产业链”等链理论有着密切联系。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指出它是对增加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或价值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的描述。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关于政策链,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多认为政策链是将“价值链”、“产业链”等链理论在公共政策学领域演化运用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和相关性研究,探索公共政策的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学科。

笔者认为政策链是公共权力机关或社团组织,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而选择(或制定)的各种方案按照彼此之间的政策关联性而构成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链状系统。政策链由若干政策根据时间先后、层次高低、内容关联的关系而构成,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构成政策链的各关联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连贯性。为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而选择(或制定)的新旧政策前后连贯,互相衔接;(3)层次性。构成政策链的各相关政策之间具有层次结构,有总体战略、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的区分;(4)增效性。政策链的各相关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有效发挥政策间的协同作用,增强政策的整体效能。

二、低碳财政政策链

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斯特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在经济学上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挑战: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市场失灵现象”。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财政政策链就是为发展低碳经济而选择(或制定)的各种财政政策按照彼此之间的政策关联性而构成的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链状系统。

低碳财政政策链包括纵向财政政策链和横向财政政策链。纵向政策链包括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总体规划、基本财政政策和具体财政政策三个层次;横向政策链包括由各项基本政策构成的第一条横向政策链和各项具体政策构成的第二条横向政策链,构成链状结构的若干政策环环相扣。根据发展低碳经济所采取的财政政策情况,低碳财政政策链的链状形态设计如图1。

三、低碳财政政策链的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在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低碳财政政策链具有下列重大作用:

1.实现政策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与传统政策制定不同,政策链是以政策的整体性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低碳财政政策链包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总体规划、基本财政政策和具体财政政策,既有中长期战略又有具体执行政策,涵盖了各个层面,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总体规划作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纲领,把握着低碳财政政策的基本方向,从整体上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进行设计,使基本财政政策和具体财政政策都围绕总体规划来选择或制定,保证了政策的统一性。低碳财政政策由传统形式向政策链转变可以实现政策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2.增强政策的整体效能,提高财政资金效率。政策链的关键作用是最大化相关政策的协同、最小化相关政策的制约,在制定政策时综合权衡各项政策的关系。使各政策相互衔接、相互协调,有效克服单个政策的孤立性与局限性。低碳财政政策链能发挥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财政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政策的整体效能。通过低碳财政政策链整合各项基本财政政策和具体财政政策,可以形成政策合力,实现“1+1>2”的政策效果。低碳财政政策链将使相同的财政资金投入获得更多的减碳效果,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3.保证前后政策的连贯性。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时期的低碳经济政策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政策必须保持连贯性。同样,不同时期的低碳财政政策也必须具何连贯性。低碳财政政策链中的财政总体规划是中长期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总体战略,不同时期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是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各时期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而制定的,既保证不同时期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有所侧重,又保持政策前后连贯、互相衔接。

4.加快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随着关于气候相关科学的发现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今天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是否需要低碳转型,而是转型速度能何多快、幅度有多大。我国提出在2020年前将单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40%~45%。低碳财政政策链不仅能增强低碳财政政策的内部协同,而且促进低碳财政政策与低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渊,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速度,何助于国家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政策链视角下我国低碳财政政策的缺陷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从政策链角度分析,目前我国低碳财政政策总体上仍然处于相互分割孤立的状态,政策体系不够完整,政策问的协同和配套不够,没有形成链状系统。

1.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总体规划。目前我国公共财政已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低碳经济发展领域。如在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与应对气候变

化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资金占到相当比重,其中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3700亿元用于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两者合计占到4万亿元的14.5%。财政通过税收、支出等政策支持节能减排、引导和鼓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低碳财政政策并没有中长期总体规划,究其原因:其一,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行动路线图等纲领性文件还没有正式出台,造成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总体规划的目标、重点不明确;其二,财政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对政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关注不够。

2.低碳财政政策不够丰富。随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明晰,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也不断趋于完善。现行的发展低碳经济具体财税政策主要集中在财政投资、直接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从目前具体政策的情况来看,仍然不够丰富:一是低碳绿色税种欠缺。目前我国尚没有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标的特定税种,如碳税、能源税、气候变化税等。二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比较单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主要为减税和免税,没有充分运用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三是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有待充分落实。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政策不完善导致绿色采购成本过高,采购人员不能有效的获取环保产品的信息,无法做到真正的绿色采购;四是碳基金、碳预算等政策有待研究出台。

3.具体财政政策横向协同促进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财政政策仍表现为各项政策相对孤立,政策问缺乏相应的协同促进能力,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横向链状体系。主要表现为:(1)各具体财政政策比较零散,不成体系,有的还相互矛盾。如财政在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的同时对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予以补贴。这种不恰当的化石能源补贴增加了能源消费,降低了能源效率,增加了废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相互冲突。(2)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财政政策存在“重激励、轻约束”倾向。目前财政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激励、支持政策多,但对高能耗、高排放等行为,则缺乏必要的约束手段。

4.配套制度不完善。低碳财税政策体系是政府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而嵌入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一系列政策工具集合。目前我国低碳财政政策相关配套制度欠缺,能效标准及其审计制度、碳市场交易机制、低碳中介服务制度等配套机制都还很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低碳财政政策效力的发挥。

五、构建我国低碳财政政策链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支持低碳经济的财政总体规划

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尽快制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财政规划,明确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重点。首先,要尽快制定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是制定低碳财政政策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应在战略层面上整合当前的“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节能减排规划”等与低碳经济相关方案,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尽快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其次,明确低碳财政政策的中长期目标。根据低碳经济特点和公共财政基本理论,低碳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获取最高的人口和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低碳财政政策中期目标要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保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低碳指标的达成。另外,在确定低碳财政政策总体规划时,要注意考虑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增加对西部地区的中央财政投入。对于东部地区,政策的重点应该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对于西部地区,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合理开发资源,避免过度和无序开采。

(二)充实具体政策内容

充实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财政政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没立碳基金。建议在整合各项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资金项目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碳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碳基金由政府主导,其投资方向是三大类:即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具体用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研发支山;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宣传与服务支出。在具体预算安排过程中,应当将每年财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用于该基金。

2.丰富税收措施,形成我国绿色税收体系。(1)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2)争取早日开征碳税或类似税收;(3)对现行税制进行“绿化”。如,在企业所得税制设计中,可以将和低碳核心技术相关的研发费用给予更高的扣除比例;消费税应改变简单的以奢侈消费品为课征对象的理念,而采用高碳和低碳标准,更多地对高碳产品消费课征重税等等。(4)丰富低碳税收优惠措施,除减税和免税,应充分运用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

3.完善低碳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省本级财政设立发展低碳经济专项拨款和资源开发保护专项拨款。制定科学、规范的分配制度,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央财政这两项拨款主要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4.认真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目前我国政府节能潜力很大,大力倡导落实绿色政府采购,实为低碳发展良策。要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认真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在已经的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基础上,积极研究制订《政府绿色采购实施细则》。要进一步扩大绿色采购清单,增加绿色采购占政府采购的比重。严把政府采购绿色预算关,优先安排采购节能低碳产品的采购预算,禁止采购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采购机构要简化低碳产品的采购准入程序,采取优先采购的评审标准。政府应通过减税来降低“绿色产品”采购成本。同时,政府还应支持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成立绿色采购网络组织,向采购人员提供绿色信息,增加采购人员对绿色采购的认知。

(三)加强具体财政政策的横向协同

优化我国低碳财政政策除了充实具体政策措施之外,还应加强政策的横向协同。对现有的具体财政政策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发挥政策问的衔接与协同作用,以实现低碳财政政策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在加强具体财政政策的横向协同方面,一要解决当前具体财政政策相互冲突的问题。要对目前实行的各项低碳财政政策进行梳理,对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政策进行合理调整。特别是要对现行的能源补贴政策进行改革,增强能源补贴的针对性。二要平衡我国的低碳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针对低碳财政政策存在的“重激励、轻约束”倾向,未来应构建绿色税制,及时开征碳税或类似税收,发挥税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为的约束作用。另外,还应增加对“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财政约束措施,如减小“两高一资”项目的财政投入、取消税收优惠等。

绿色低碳生活方案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环保产品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国网湖南电力将全面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以项目实施为关键,力求提升扶贫质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基于此,供电企业积极创建互联网+电力营销平台,创新电力营销模式,扩展电力销售渠道,实现低碳电力目标。

1电力营销的低碳经济背景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动更多人转变生活理念。“绿证”成为低碳经济的热点名词,体现着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表示对其环境价值的支付。消费者购买电力绿证后,便获得了声明权,能够宣称自己使用的是绿色能源。一张绿证代表1000kwh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即绿色电力。从低碳经济角度来说,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与可再生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环境价值。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还处于发展阶段,发电成本较高,实施绿证认购交易,还需要国家补贴。

2新时期低碳电力营销实现的基础

2.1能源基础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使得电力企业不断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研究,光伏发电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据wwF统计,在我国平均日照条件下,若安装1kw光伏发电系统,则每年可以发1200度电,减少煤炭使用量近400kg,能够减少至少1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不需要燃料与水源;②建造与运维操作较为简单;③使用寿命长。晶硅光伏组件的寿命至少能够达到25年(功率质保期);④改善局部环境。湖南省积极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在2016~2017年上半年,拟建设45座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可以达到120万千万左右,供应清洁的绿色电力,这为低碳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市场基础

随着低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低碳消费意识日益增强,推动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供电企业发展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朝向低碳经济方向转型发展,要从电力生产与电力营销等各方面入手,采取系列措施,更好的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供电企业要不断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方案,在低碳经济市场中更好的保存生命力,开拓市场,创造更多的效益。

3低碳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方案

3.1提高服务品质

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供电企业开展电力营销,要提高服务质量。因为电能是无形的,用电用户对于供电企业品牌的关注,集中在电能服务水平方面。基于此,为更好的开展电力营销工作,必须要提升电力服务品质,为用电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重点打造企业形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电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供电企业除提升电力产品竞争力外,要注重提升电力服务质量。供电企业要将电力营销,作为工作重心,各项经营活动要围绕着电力营销开展。供电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开展电力营销管理,提供优质的电力营销服务[1]。

3.2推行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

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供电企业要紧跟发展趋势,结合本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实际情况,构建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平台。可充分利用城网改造,不断完善配电网络,为用电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线上电力营销服务。同时需要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电力营销人员的工作,加强对各项业务的监督与管理[2]。以湖南某供电企业为例,其开展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建设,以用电用户为中心,推出掌上电力智能交费业务,其功能如图1所示。同时还完善电力营销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截止到目前,此供电公司辖区内低电压用户采取智能交费的方式较为普遍,占据全部低压客户的94%左右,高压客户智能交费占据比例高达95%。2016年12月份起,湖南省已在全省推行电费智能结算,将客户电量电费从以前按月结算转变成现在的按日结算、按月清算。

3.3创新电力营销方式

开展低碳电力营销服务,为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要不断创新电力营销方式,采取以下促销方式:①人员促销。采取营销人员直接对话电力用户的方式,为用户介绍绿色电能的优点,并且为用户介绍节能产品,规范化帮助用电用户购买电力产品。②广告促销。目前,多数用户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绿色电力的了解程度较低,使得低碳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广告促销的方式,利用微信与广播等信息媒介,做好绿色电力的环保与优质优势宣传工作,促进电力营销的开展。③公共关系促销法。通过公益活动,做好公关促销工作,提升电力企业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增强用电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与好感度。通过加强和用电用户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明确用户的诉求,推出相应的服务。

3.4积极参与绿证交易

低碳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大力建设光伏发电工程,这为绿色电力服务的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参与绿证交易,在国家补贴政策下,出售绿证,对缓解财务压力,提高资金利用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升供电企业的影响力,树立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在未来的市场交易中,参与绿证交易,能够为大用户的绿色电力采购,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选择,采取大用户直供电+绿证的销售模式,为大用户,提供绿证供应渠道,对实现稳定销售,有着促进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供电企业开展绿色电力营销活动,有着坚实的基础。为更好的适应低碳经济发展,供电企业要从提升电力营销服务水平与质量等方面入手,创新电力营销模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海彬.低碳经济下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12(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