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十篇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十篇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1:03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1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

1.1财务管理概述。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管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资金的运作。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对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财务管理的五个工作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2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在教学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各种运算。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能够进行单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和贴现率的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演示:单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②演示:复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③演示:各种年金的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重点是普通年金的计算;④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居民买房的计算。

二、筹资管理实践教学

2.1财务预算。在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认识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学生要能够掌握财务预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现金预算和预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财务预算的方法;②分析: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2.2企业筹资方式分析。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能对企业筹资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筹资的方式有详细理解,并且对企业的筹资渠道有深刻认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②分析:各种负债资金的筹集;③比较:各种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筹集的优缺点。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筹资与学生自己创业筹资的不同。

2.3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阐述资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资本结构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了解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的含义和计算与分析。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②讨论: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③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成本的影响。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学生自己创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同。

三、投资管理实践教学

3.1项目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投资的概念和种类,熟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投资决策指标的基本运用。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投资的含义和种类;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3.2营运资金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营运资金的含义,认识流动资产的类型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种营营运资金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各种营运资金的作用、成本与风险,重点掌握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学训练步骤是:①现金管理;②应收账款管理;③存货管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分析。

3.3证券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认识股票、债券、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价格确定和收益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股票、债券、基金;②计算: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收益计算;③分析: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评价。可展示的结果是不同的证券产品适合不同企业的投资。

四、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实践教学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主营业务收入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销售预测分析和销售定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讨论各种销售预测方法;③各小组讨论销售定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今后自己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4.2利润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及利润分配原则,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步骤以及影响利润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②利润分配的股利理论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股利分配的优缺点。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实践教学

5.1企业财务分析。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分析意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应该熟练掌握,而且对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计算应熟练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含义和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讨论对比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优缺点;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的计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计算。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的基本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2

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由美国建筑工业院(Construtionln-dustrylnstitute,Cii)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的建设能力,就是将企业的经验和知识系统化,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等[1]。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存储并向后传递,就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财富。目前传统企业在这个方面尚存在下面四个问题:

(一)知识系统化的缺失

生产过程周期包括论证、设计、生产、运行维护。整个过程涉及专业知识多、结构复杂。如果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系统化,就会造成效率下降、浪费、质量降低等问题。

(二)知识描述和存储的难题

传统企业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知识在这里仍然是以经验的形式出现,而缺少一种可共享的格式。而如果不能进行格式化描述,则知识本身是无法存储的,更无法传递。

(三)知识传递和共享的问题

由上面两点可知,在传统企业中,由于只有经验,无法实现格式化描述[2,3].从而无法存储。而一旦经验随员工离开企业,企业本身无法实现经验积累,并获取利益。经验的一个特点就是只能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3]。这就是将企业的发展系于某几个人,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模式。

(四)管理者缺乏知识管理基础

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多为某个行业的专业人员出身,专业素养好,但所具备的能力大多只和本行业相关,没有继续提升到一个现代管理者应有的高度。同时传统企业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人才和设备也相对水平要低。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渗透到了内地每个角落,更令这一压力加剧。

二、知识管理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信息社会中只有积极主动的顺应潮流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那么对于没有经过信息管理专业学习的管理者,如何应用知识管理就成了一个难题。笔者以多年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几点应用方面的建议:

(一)在传统企业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步骤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如何引入知识管理。解决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了解当前状况首要工作是分析自己和市场,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短板。知识管理必须和企业的利益一致,最终实现利益的更大增长。企业在了解的基础上会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管理现阶段结构。2、系统分析一切围绕引入知识管理为核心来制定行动方案。系统分析的任务就是要得出一个合适的对企业的格式化的描述。这里需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市场的导向公司的技术储备员工的知识结构公司的人脉变革可能带来的影响(正面和负面的)[4]3、系统设计在前面准备工作都充分到位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结构的设计工作。这个步骤有三个子步骤:(1)确定知识要素要素包括知识的描述格式和应用对象。其中,应用对象又分为知识的创建者和知识使用者两大类,是一个动态概念。(2)流程设计这里包括了知识处理的各个方面。设计流程的时候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扩展方法[1-4]。既要做到不贪多求全,又要做到有前瞻性。(3)通信设计通信设计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信息流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隶属于整个知识管理系统,但其本身要做到通畅和安全兼顾。4、开发和测试在系统设计完备且论证通过的情况下,进行系统开发,建议最好交由专业公司来实现。开发完毕后,就是测试阶段。测试需要开发单位和企业的各部门、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以增强系统的强壮性。5、引入系统测试工作告一段落后,系统已经能付诸实用,于是就要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这个步骤面对的更多是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这个阶段需要管理者下定决心,同时使用合理的引导方法,将引入工作进行到底。6、维护管理者要从制度上让员工和知识管理系统共事,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在新的社会、新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二)传统企业的知识管理职能划分方法传统企业的专业外包率一般都远远低于新型企业,而现代企业要求的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因此需要企业对知识管理在自己内部进行职能划分:1、内部管理职能这里要求各个员工将自己所有的经验以格式化记录下来,形成知识。需要重视的是,很多员工会在此隐瞒一些教训型经验。管理者在这里需要使用管理的技术和艺术,既要让员工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经验转化成知识,也要会甄别哪些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2、学习职能学习的含义在这里指知识的快速、无障碍的传播。只有具有学习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实现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职能保证了企业的最核心的财富不会随着人的离开而损失。3、分享职能知识管理系统的分享职能在于让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共享机制。要让员工积极的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公司才会有活力和竞争力。

三、知识管理应用于传统企业的两点实用性建议

当前已有很多传统企业意识到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应用的方法上。笔者经过多年的积累,总结了两点实用性的建议。

(一)重视和高职院校的合作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面对的是岗位需求。而且,高等院校大都具有信息相关技术的储备。因此如果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就能实现优势互补。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管理水平高学校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去。学生在毕业后就能自觉的依据知识管理的要求去工作。2、缩短培训时间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办学,直接将自己的岗位需求提供给学校,并排自己的专家来帮助学校进行专业建设,使之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3、选择面大企业可以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经由学校组织,大批量的来进行定岗实习。企业只用对其表现进行评估就可以实现择优录取。

(二)建立知识管理门户想在企业中应用知识管理技术,可以从门户改造升级入手。将知识管理应用于门户改造,成本相对较低,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也小,还能起到带动作用,使传统企业的改革更加顺利。

四、总结和展望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3

那么企业在拓展海外时,应该如何组建、管理分销网络?开展这些工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分销商监控及管理策略(DmC策略)?

企业应该做什么?

接下来的内容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自己在海外组建分销网络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各项工作。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企业通过分销伙伴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自己的产品。

■制定正确的策略

许多企业往往根据本季度或本年度的销售目标来管理分销渠道,而且多为战术。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在目标市场上获得长期的成功。

我们曾为全球90多个国家的企业制定过营销、销售和分销方面的策略。经过研究和比较,我们发现,多数企业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方面)来与渠道伙伴开展工作,很少有企业和经理人愿意花时间来考虑整个渠道流程。

■扬长避短

在制定渠道策略时,企业应该了解自身的优势,千万不能好高鹜远,这一点很重要。因此,企业应该十分了解自己当前的业务。此外,企业还应该弄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从外部获取帮助,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伙伴并与之签署合作协议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做好产品入市流程

如果缺乏周密的上市流程,企业将无法为渠道工作提供充分的指导和保障。在尚未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并最终出台渠道策略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将是朝令夕改、战术性的渠道计划。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可能过于独立,大家往往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而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企业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显得过于独立。实际上,企业各部门在制定战略性营销计划、营销传播策略、产品策略和渠道策略时,需要密切协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与外部伙伴共事的过程中,企业将无法实现各项既定的目标。

■明确双方的职责

为了保证产品按照既定的方案(流程)成功入市,绝对有必要发挥企业和渠道伙伴双方的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应该对分销伙伴的业务模式、成本结构、收入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使外部分销伙伴充分发挥作用并具备相应的执行能力。

■巧妙影响渠道伙伴的业务模式

假设我们已经制定了完善的渠道策略并找到了合适的渠道伙伴,接下来,我们应该根据渠道伙伴的业务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需要提醒的是,许多企业在影响渠道伙伴的业务模式时没有按照以下3个类型对渠道伙伴做区分:

由你卖:企业可运用自身的品牌优势来影响分销商,借助分销商的力量拉动销售,分销商会主动推动送货及服务等相关工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将营销活动的重心集中到终端客户或消费者身上。

一起卖:分销商能主动进货、卖货,企业需要与分销商密切合作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营销活动的重心应该放到终端客户或消费者身上,但也需要关注分销商。

卖给他:分销商通常是企业的客户,但不是企业的伙伴。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赢得供应商的“心理份额”,以说服他销售自己的产品(不要销售或不仅仅销售竞争者的产品)。企业营销活动的重心应该放在分销商身上,而不是终端用户或消费者身上。

企业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从而使自己在上述每种关系类型下都能与合作伙伴一同获得成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多数情形下往往是分销商的伙伴之一(同一分销商可能有多家供应商),企业之间会通过竞争来争夺分销商的资源。基于上述原因,企业必须精心为每个渠道成员建立“客户总价值诉求”。

最后,了解渠道成员如何衡量经营绩效(如整体销量、利润增加、预期的投资报酬率等)也很重要。渠道伙伴的关键绩效指标不同,其行为也会迥然不同。

■充分了解、规划渠道成员的利益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企业尚未与渠道伙伴做沟通就公布新的渠道方案或改变现有的渠道方案。成功的企业都知道,渠道伙伴的意见对于自己制定并提供各项营销计划(或方案)非常重要。

企业还必须考虑渠道方案给渠道伙伴带来的财务影响,要关注双方的投入、各自的盈亏平衡点、长期结果评估等与财务相关的因素。

通过与渠道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据此执行“无缝”营销方案──这使企业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从营销投入(如广告、直邮、促销)中能获得多少回报。

这就要求企业主动与自己的渠道伙伴进行交流。这些渠道伙伴一般都有自己的经营计划和季度营销方案。

■从一开始就制定正确的渠道策略

具备制定全新渠道策略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企业应该培养这种能力。

当企业对市场有很好的把握时,它就可以按照下文将要介绍的相关步骤选择渠道伙伴或分销商。这一流程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坦诚、互惠的关系并使之稳健、牢固。这些相关步骤的主要作用在于让企业与分销商迅速建立起平等、可靠的业务关系并规避潜在的风险。尽管其中的一些步骤可能与实际情形不完全吻合,但灵活运用这些步骤将有助于企业将分销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在介绍这些步骤之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前3个步骤应该在与潜在的分销商进行会面或洽谈之前就进行,这一点很重要。请记住,今天,受渠道成员之间利润竞争因素的影响,分销商不大可能真正去关心企业的利益,除非企业能出台令其信服的政策或方案。

建立、管理

分销网络的11个步骤

以下是由11个步骤组成的关于分销网络建立及管理的流程:

■步骤一:识别所有当前和潜在的终端客户

为了进入新的市场(新兴市场或发达市场),企业一般都会关注潜在(或当前)的终端客户和消费者,并为此专门建立客户数据库。

■步骤二:对客户或终端用户、消费者进行调查

可以通过本企业在当地的营销人员或本国领事馆来开展这项工作,但是不要通过潜在的渠道伙伴或分销商来做,目的是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客观性。从终端客户和他们希望得到的体验入手包括了解客户是如何使用本企业产品的,客户是如何做购买决策的,以及产品位于客户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步骤三:描述理想分销商及合格分销商的标准

在开始寻找分销商之前,应该确定理想分销商或合格分销商的标准,并在寻找分销商的过程中坚持这些标准。

■步骤四:对潜在渠道伙伴、分销商开展调查

一旦识别了潜在客户和终端用户、消费者,企业就必须针对客户和终端用户进行调研。该项工作应该在远距离的地方执行,并且注意不要与潜在渠道伙伴通气以便于获得公正、客观的市场信息。

■步骤五:与潜在渠道成员、分销商进行会谈

在成功完成以上步骤后,企业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料,并有可能在寻找、选择渠道伙伴和分销商方面比竞争者做得更好。

■步骤六:为目标区域、细分市场选择渠道伙伴

接着,企业可以根据步骤三所确定的标准对所有潜在分销商进行排序,并剔除不符合标准的分销商。

■步骤七:共同制定营销和销售策略、行动计划、行动目标

训练有素、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够与其分销商共同做销售预测,并与他们共同制定年度销售计划。

■步骤八:与渠道成员商讨进货量

企业和渠道成员应该根据销售预测就进货量达成一致,这很关键。双方就进货量达成一致后就可以着手商谈下一步的工作,如定价、授信、运输等。

■步骤九:共同制定销售和服务计划

企业有必要与渠道成员和分销商就来年的业务目标达成一致,描述各种策略并按照优先顺序把它们写下来。此外,双方还需要商讨用以执行策略的详细战术并商谈具体的责任、关键控制点、费用等问题。

■步骤十:提品、销售和服务方面的培训

分销商越信任企业,企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企业有义务就销售本企业产品的相关事项(包括产品定位、产品卖点、销售技巧等内容)培训分销商的员工。

■步骤十一:制定渠道成员、分销商确认计划

接下来,企业应该把双方的关系告知公众。企业可以通过信函方式后按照分销商名录、市场其他潜在客户名录等名单进行邮寄,以此告诉他们某分销商是你的业务合作伙伴。

分销商监控及管理策略(DmC策略)

许多企业往往认为自己是渠道的控制中心,但实际结果却是企业无法对分销渠道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营销方案往往只关注终端用户,而忽视了渠道伙伴。此外,企业通常无法准确衡量渠道的获利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多数企业衡量分销商的绩效标准是销量和临近季度末期时的压库进货量。实际上,企业应该根据分销商的销售效率及给客户带来的附加价值来衡量其绩效。

企业的分销策略是由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开发新市场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对风险的承受力决定的。对于多数渴望利用全球商机来做生意的企业来说,它们在做战略决策时还需要设立相应的职能及运营部门来充分支持其相应的战略。

举例来说,如果企业决心对销售、制造、总装、渠道服务和渠道行为做有效的掌控与管理,企业就有必要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而且,整合的方向和程度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对分销商业务的监控和管理程度。

在以下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情况下,企业才有可能对渠道实现高效的监控和管理:对目标市场有效地进行投入并参与当地市场的运营;对分销商的销售、服务和本企业的制造成本有效地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的经销商监控与管理策略(DmC策略)对于企业在重点市场上实现高速增长大有帮助。

在分销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方面,多数企业倾向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产品环节。其实,更多地去管理、监控分销商的业务环节,才更有利于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拓展业务,这是分销商监控及管理策略(DmC策略)的基础。运用DmC策略可以发挥杠杆作用,并有效地指导资源的分配,从而使客户关系发挥最大的效能,而且这种强有力的分销也有助于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发展更具建设性、更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更好地管理、监控分销商业务中对销售和分销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企业可以帮助分销商更有效地管理它们的资源、资金、人员及相关资源,这有助于让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中国企业成功范例

■美的集团

美的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厂商之一,其海外销售额在2002年就达到了3.省略、Costco、officeDepot等网上渠道销售产品,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销售渠道。

约翰・卡斯林

约翰・卡斯林博士(Dr.JohnCaslione)是世界著名的营销实战大师,美国纽约大学mBa,伊利诺斯州工业学院芝加哥法学院博士。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4

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定位,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前提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型和工程设计型,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操作技能型,而是面向社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主要不是“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而是把一种思想或设计方案“实现”出来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应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现能力”特别是“高级实现能力”(戴士弘,1996),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工作流程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职业面向岗位主要任务的完成是一个“技术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结合),即应具有全面的职业能力。因此,高等职业学校需要开设一些综合课程来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生产服务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设立“综合实训课程”应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训为主要教学环节,将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技术理论、劳动过程知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按计划有步骤地分段进行。这种综合化整体式的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一种课程类型。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区别于中职与本科教学,有其特殊要求和内容,其开发实践与理论研究都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尚没有统一标准和成熟模式,需结合各专业教学实际和行业发展要求进行有效研究与探索。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特色课程之一,是工学结合、校企共同开发的一门重点课程。本文结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教学经验和实际,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综合实训教学资源和条件,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探索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与开发方法。

1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其他课程开发一样有其通用步骤:

(1)分析企业典型性、规范化岗位作业要求与作业内容,确定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发现,即使是国内一流、区域领先的物流企业,企业规范化岗位作业培训课程至今仍然是相当欠缺的,其需求是大量而紧迫的。作为物流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起到服务行业、引领行业的作用。在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过程中,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在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的众多岗位中,首先选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主体工种岗位;而后,选准这些岗位中与质量、安全、设备、效益紧密相关,又是上岗人员所欠缺的知识、技能、素质,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重点课题(内容)进行开发。

(2)分析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的迫切需要,确定岗位能力要求。

企业面向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要不断开发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并进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加强现代化经营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参加市场竞争。高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调研人员必须主动地、及时地了解把握和分析这方面的需求信息,并针对企业这方面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职工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现有情况,确定岗位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和常规机制,课程开发团队一直坚持与国内一流、区域领先的物流企业保持深度合作,跟踪物流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及时地把企业新业务、新技术(设备)、新理念动态融入到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上岗能力。例如:在生产物流实训中与企业联合开发全真erp实训软件;在wms操作系统中融入最新frid技术;在物流信息技术培训模块中增设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模块,保持综合实训技术与企业需求同步并适当领先;与大型港口物流企业联合开发国际物流业务综合实训模拟软件,保持实训业务的全真性、先进性。

转贴于

职业技术学院这类专业实训课程开发为企业之急需,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即实训课程开发要坚持面向行业、服务行业、提升行业的原则和要求。

(3)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知识技能现状,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和实训目标。

实训课程开发必须按照企业岗位技能素质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知识技能现状的多样性,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素质实训。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坚持“因岗施教、因材施教、岗材结合”的原则:“岗”就是企业的职业岗位,“材”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方面的基础和职业倾向,坚持这两方面的结合,来确定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体系。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网购物流服务与管理4个专业方向,各个专业方向的综合实训既有基础通用实训模块,也有各方向的实训模块,坚持了课程开发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满足学生不同的职业倾向和专业爱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满足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用工需求。

(4)关注行业企业产品技术与服务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实训内容。

企业不仅有现实的需求,还有潜在的需求。企业既要看到当前市场的现实需求,更要关注未来潜在市场的需求变化,坚持发展创新,企业才能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进行竞争。因此,面向企业需要的综合实训课程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要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及时更新课程实训内容。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开发坚持了课程开发的动态性与发展性原则:及时跟踪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新业务,开发了物流金融业务实训模块,开发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全真实训软件;开发了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这些新技能的培养适应了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2开发综合实训课程的方法

结合国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含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的实践,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2.1选择移植法

选择移植法是指将国内外其他职业院校相关或相近专业现有的比较成功的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模式、方法),有选择地加以调整后移植过来,开发成本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所谓有选择地加以调整移植,不是原封不动地套用(那就不是开发),而是按需要调整内容的范围、程度,选择需要的部分,并在适当调整补充。这种方法较多用于有计划地补缺、拓宽、更新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训课程。

2.2能力中心法

职业院校开展综合实训课程(企业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时,需要开设具有行业、企业特殊性的,实用的、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这类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不是单纯采用移植法所能解决的,还应采用能力中心法确定实训内容。

这种方法以课程要求达到提高某种工作能力(技能)的目标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确定直接为之服务的内容。包括:与掌握、提高该项工作能力直接有关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操作要求、工作流程、方法常规、技能训练、职业道德等。若要提高对某项新产品(新服务)技术改造的能力,还需选择新知识、新技术、和有关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趋势的内容进行实训。

2.3任务分析法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eRp软件项目开发

一、和用户一起确认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初始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和用户一起确认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在初始步骤,项目成员需要建立的eRp软件的范围和边界条件,包含软件操作的远景设想、用户验收条件以及在产品中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区分出eRp系统的关键用例;初步估计整个项目的整体成本和进度安排;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准备项目的支持环境。

要达到初始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阐明eRp软件项目的范围。项目的范围包含两层含义:eRp软件的功能范围和eRp软件开发工作执行的范围。项目成员需要捕获环境、主要需求和约束,在此基础上定义eRp软件的功能范围,根据功能范围形成软件开发工作执行的范围。eRp软件的功能范围的确认以eRp软件产品的验收条件为准。

计划和准备项目的商业理由。评估项目风险,从商业角度充分考虑项目的成本/效益,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盈利;估计项目需要的资源,确定在现有条件下是否能完成项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估选择。

制定项目方案。拟订项目计划的可选方案,对人员、时间等进行初步规划。考虑各种项目限定因素,以便可以估计成本、进度安排和资源。证明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在精化和构建期间实现该解决方案。

准备项目环境。当项目被证明可行,并且有了初步的方案以后,就可以正式准备开发项目的环境了。制定项目的流程,确定要改进流程的哪些部分,选择开发中要使用的各种软件硬件工具。

在初始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生命周期里程碑评估的依据是项目产生的工件,对于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来说,生命周期里程碑应包括eRp开发项目的风险列表、商业理由、软件开发计划、迭代计划、迭代评估、开发流程、开发基础结构、前景、针对eRp用户的商业分析模型、针对eRp软件需求的用例模型等工件。生命周期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就eRp软件开发项目的范围和用户达成一致;初步估计项目成本和进度,并取得用户的理解和同意;和用户就eRp软件的功能需求达成一致;识别项目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

二、构造eRp软件系统的架构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细化步骤的主要目标是构造eRp软件系统的架构,为后步骤的大量详细设计和组件实施提供稳固基础。要达到细化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建立足够详细的用例模型,进一步理解和验证用户对eRp软件的需求,保证充分用户需求已经足够稳定。

构造eRp软件的体系结构。在需求用例基本被识别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应尽可能快地定义eRp软件的体系结构,验证可行性,并为eRp软件体系结构建立基线。

为eRp软件的构建步骤制定详细的迭代计划,保证eRp软件的实现。根据项目步骤的状况,改进开发流程并放置到开发环境中,包括支持团队在构建步骤开发所需的流程、工具和自动化支持。

三、依据体系结构澄清剩余的需求并完成eRp软件系统的开发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构建步骤的主要目标依据细化步骤建立的eRp软件体系结构,澄清剩余的需求并完成eRp软件系统的开发。要达到构建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构建eRp软件系统。项目的开发工作此时己经全面展开,这是最耗费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步骤。项目应做好资源的管理控制、优化开发流程。在构建过程中,往往要对设计模型进行修改和优化。

测试eRp软件系统。根据用户对eRp软件的需求和系统设计,安排测试案例,并组织测试活动。对照用户验收条件来评估eRp产品发行版本。随着构建步骤的进展,组成eRp软件系统的各个单元被开发出来,需要依照在项目初始步骤和用户协商好的验收条件检验产品。

在构建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RUp把本步骤的里程碑称为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对于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来说,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依据的工件应包括风险列表、软件开发计划、迭代计划、eRp软件的部署方案、测试案例、测试评估、企业用户的支持材料、eRp软件设计模型、eRp软件数据模型和eRp产品的部署单元。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开发的eRp产品发行版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开发的eRp产品发行版是否己足够稳定和成熟到可以交付eRp实施项目组和用户使用;实际资源耗费与计划相比,是否仍可接受。

四、确保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用户的要求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移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确保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用户或者eRp实施项目组的要求。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到企业环境中,部署eRp软件;为企业用户提供支持材料,如用户手册、培训资料等;现场测试可交付的eRp产品;为新的eRp软件创建产品发行版;获得用户反馈,根据反馈调整产品。

在移交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产品发行里程碑最主要的工件是产品和用户支持材料。产品发行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用户和eRp实施项目组对eRp软件系统的评价和满意度;开发项目实际资源耗费与计划的耗费相比,是否可接受。

参考文献:

[1]甄进明著:《项目管理是it服务企业的运营管理》,

[2]侯灵明:《企业项目管理体系标准模型研究》,2004,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6

绩效管理实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本实训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绩效管理相关环节的各项工作内容,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能够熟练掌握制定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实施、运用绩效考评方法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环节采用分组形式,以5~6名学员为一组合作完成实践环节的各项工作,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绩效考评表设计与绩效评价,运用课堂所学的绩效考评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资料,正确认识绩效考评的目的,考评者对于绩效考评的客观认知,并能够设计绩效考评表。

2.考评量表设计,运用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资料,掌握绩效考评方法的三大类型并能加以运用,重点掌握考评中的量表的设计。

3.绩效面谈步骤与内容设计,运用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资料的分析,掌握绩效面谈的正确步骤以及面谈的技巧。

4.绩效管理调查实践,运用课堂所学的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深入调查一个企业,了解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若本课程含有实验,则必须填写如下表格)

章节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备注

1

绩效考评表设计与绩效评价

结合案例资料,正确认识绩效考评的目的,考评者对于绩效考评的客观认知,并能够设计绩效考评表

6

2

考评量表设计

结合案例资料,掌握绩效考评方法的三大类型并能加以运用,重点掌握考评中的量表的设计

6

3

绩效面谈步骤与内容设计

结合案例资料的分析,掌握绩效面谈的正确步骤以及面谈的技巧。

6

4

绩效管理调查实践

深入调查一个企业,分析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12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7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2.1系统策划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2.2系统运行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2.3系统评价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2.4系统改进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结束语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物流;课程设计

[Doi]10.13939/ki.zgsc.2015.45.017

1引言

《汽车物流》按照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定,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纽带,是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重要的岗前培训理论支撑。但是目前课程的定位设计与实际岗位综合性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需要与我院校企合作单位合作的背景下共同设计新的课程思路及创新点,为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达到双赢的目的。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专业设置方向模糊化,学生定位不明确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向企业输出合适的人才,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的类同化,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全面展开垂直分布,授课内容让学生各方面了解,学习的内容多但是不精,没有明确把专业细分,导致学生顶岗或者毕业方向出现了模糊,无法形成自己的就业定位。

2.2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缺少一线经验丰富的物流师

物流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缺少一线实际工作经验,课堂授课案例及技能缺少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体会不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氛围。由于校企合作缺少实质性进展,企业很难向高职院校输出经验丰富的一线物流师。

2.3实训设备过于单一,课程设计及实训安排缺少实践动手环节

以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2010―2015年物流专业学生数量近300人左右,由于省里没有专项实训室建设资助,所以无法建立物流综合性实训室,只能购买物流软件,实训平台等满足学生日常授课需求,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课堂动手能力,物流专业是一个偏实践应用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更注重实践环节。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与汽车类企业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要在专业某个方向上进行突破,要进行某些课程改革设计,满足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顶岗能第一时间内融入到真正的岗位上。

3《汽车物流》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及内容

我院校企合作企业是某大型民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厂区迁建到台州临海头门港,投资达33亿元,拥有完整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整车生产工艺,共有主要工艺生产线22条,在用直接生产类工装、设备1674台套,辅助生产、检测设备161台套,其中全进口高精度生产用工装、设备共323台套。在汽车制造的背景下,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立汽车物流方向,《汽车物流》课程改革以企业实际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企业输送汽车物流方向对口人才。

3.1以“工学交替,教学伴随”设计课程内容

“工学交替,教学伴随”是以汽车类企业提供具体的岗位,院校课程上配套专业知识,类似订单班一样的为学生进行岗位专业理论授课,授课一个模块后,提供2~3周的企业岗位师傅带徒弟一对五实践操作演习,另一个工艺模块也一样,理论与企业实操相互练习。考核合格后,可以单独进入企业岗位进行操作,既让学生在课堂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又能亲自动手操作工艺模块。

《汽车物流》课程将汽车采购物流、汽车生产物流、汽车销售物流、汽车产品逆向物流分别进行模块化分类,与企业对应的实践岗位相对应,汽车物流标准化、汽车物流绩效评价、汽车物流信息技术与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和企业一线工程师、管理人员共同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研发课件,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考核的模式,让优秀的学生能率先进入企业一线锻炼,为进入管理层打下很好的铺垫。

3.2采用pDCa四阶段法导向教学模式

pDCa四阶段法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授课团队要先将汽车物流按照物流作业对象性质、供应链运作流程、物流活动范围进行教学模块分类,在整个模块中设立一个教学任务模块,让学生5~7人为一组,分组去完成任务,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人员进行分工并互相观察,最后学生自评和老师综合评定。以汽车零配件wmS软件盘点作业为例,实际任务为“根据仓库的需要,进行各种盘点操作。如实施盘点,循环盘点,停库大盘的等”。具体让学生分组分工进行操作,学生a完成weB端盘点任务列表步骤为:步骤一,按下一步进入画面“盘点列表产生―搜索页签”,输入相关的拣选条件;在“库存综合”页面可以按备件料号来生成盘点列表;在“库存杂项”页面可以按库存地点来生成盘点列表;在“位置”页面可以按库位和库区来生成盘点列表。步骤二,进入画面“结果可用”页面,可以看到按相关拣选条件产生的可用盘点行。步骤三,进入“完成”页面,点击输出,系统会提示创建的清单号“0000000036”,记录下清单号,完成。

学生B完成RF―盘点―已有盘点任务,其步骤为:步骤一,进入登录界面;步骤二,进入盘点列表查找界面;步骤三,进入盘点任务界面;步骤四,进入确认界面;步骤五,进入盘点任务界面。学生C完成weB端盘点差异勾销任务。学生在掌握理论方法后,通过导向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实操任务,并能够回顾和总结,真正做到了四阶段法良性循环。

3.3企业先进理念与方法与课程相融合

我院《汽车物流》课程改革设计在与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其课程设计突出创新点,把汽车制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课本及课堂上,例如“精益生产,现场7S管理”等内容,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既能充分学到汽车物流相关理论知识,又能有实践操作,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达到双赢。

以汽车销售物流计划为例,物流计划一般有三个要求,承诺性、弹性和滚动性。汽车企业为了实现计划目的,首先要把物流总目标分解,层层计划执行;其次,对过程进行节奏性调整。具体方法有鼓动式计划法和应变计划法,鼓动计划法是以预测、计划、实际和差异按照顺时针进行周期性执行,具有远近结合、近细远粗、逐年滚动,既能前后有效衔接,又能适应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变计划法是原有计划失效后,适应外部环境备用计划方法。汽车物流销售计划引入企业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能把握技术标准和计划标准,健全汽车物流系统反馈。

3.4组建校企师资团队,构建校企实训一体综合厂

我院校企合作单位配件中心副部长(物流师)及团队加入我院物流教师团队,形成校内外理论与实践师资较好的结合,聘请备件中心一线技师来我院进行专业方向讲座,并担任厂内实训教师,我院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物流师理论培训,互换共享师资资源,让师资团队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我院校企合作单位老厂位于我院左侧,随着老厂拆迁移到头门港区,留给我校一条完整的汽车流水线及配套的汽车物流软件,随着我院重新组建及调整这条流水线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同学提供了实训一条综合厂,随着校内四大工艺管生产现场管理和汽车物流等设备完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设备,在学生顶岗进入企业前基本实现了岗前模拟情境,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5校企共建《汽车物流》专业理论与实践教材

我院理论教材推荐使用中国林业出版社孟利清主编的《汽车物流》,实践软件是北京络捷斯特软件配套课件。随着我院与汽车类企业合作,我们利用企业备件中心wmS配套软件及教材,将企业具体岗位与教材相关模块相结合,校企共建汽车物流教材。教材以汽车物流的整体业务流程为主线,依据汽车物流系统的构成将整条汽车供应链上所涉及的物流活动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运用所学知识,以满足汽车物流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按照“供应模块、生产模块、销售模块、备件模块”,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物流项目的综合把控能力又增加了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及投标管理,具体包括:项目进度设计与管理、供应物流模式设计、生产物流模式设计、销售物流模式设计、备件物流模式设计等。

4结论

汽车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过程中,企业反馈的信息是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融入企业中,缺少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教学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将高校、企业、学生较好地融为一个整体,为学院实践教学带来实际技师经验,为企业提供一线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学院实训岗位和企业具体岗位上形成无缝衔接。《汽车物流》课程改革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得以运用,在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规范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外实践法、主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建立沟通、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团队科研和教学水平,推动汽车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依托强大的汽车企业规模、技术、管理和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程改革基础上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提升实践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孟利清.汽车物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朱晓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3(12).

[3]胡国良.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9

[关键词]农垦企业;胜任力;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3-0054-03

1导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资源极其稀缺。到2030年,中国人口预计将达到16亿。对中国农业来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迫切需要有一支胜任的管理者队伍,或者说一批合格的、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国有农业企业经营者,通过他们在企业建设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推动所在企业的成长,从而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起到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2胜任力的研究

在国外的胜任特征表述中,marquardt&engel(1993)指出,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应该具备技能、知识和态度三类[1]。wilhelm(1995)概括了商业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变革管理技能三方面的胜任力特征[2]。Lipiec于2001年总结了八项欧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必备胜任特征:团队管理能力、辅导与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方法应用能力、一般管理能力、传统方法应用技能、国际化管理能力以及管理变革能力[3]。Spencer等人(1983)总结了绝大多数行业普遍使用的六大胜任特征:成就、影响、认知、个人、服务、管理:概括出对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进行区分的四大类胜任特征:个体成熟类、体贴他人类、指导与控制类、成就类[4]。国内的胜任特征表述中,顾琴轩、朱牧(2001)通过调查问卷先提炼出17项胜任力特征,后经过定量分析最终得到8项最重要的胜任力特征是:学习技能、分析技能、专业知识、沟通技能、服务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被信赖的程度、识人技能。王重鸣、陈民科提出的胜任特征包括价值观、诚信度、责任感、权力取向、组织监控、决策能力、激励能力、创新能力。

3基于黑龙江农垦的胜任力研究

3.1选择北大荒集团作为案例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垦企业管理人员,即大型国有农业企业管理人员。选择北大荒集团的原因是:①政策支持导向明显。2012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是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典型代表。②北大荒集团已由昔日“北大荒”,变成今日“北大仓”,特别是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功上市以来,集团内部急需通过管理调整和人员重组,特别是管理人员的选派来进一步提升“北大荒”品牌价值。

3.2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分析需要采取如下步骤:

步骤一:资料收集。主要采取访谈形式进行。访谈采取了重点访谈与群体访谈两种形式。将重点访谈资料作为扎根理论的主要资料,群体访谈资料作为验证与补充。因以下研究所需,在本文中分别将3段重点访谈标注为a(北大荒商贸集团访谈)、B(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访谈)、C(北大荒米业集团访谈)。

步骤二:开放式译码。从概念化现象—深度挖掘范畴—命名范畴—提炼范畴的性质和挖掘性质的维度。这一过程通过循环式发展确保了从定义归纳范畴的科学性和准确度。首先,对北大荒集团的访谈记录进行分解,本次访谈共贴出了903个标签化概念(a北大荒商贸集团企业访谈259个,B黑龙江省农垦总局382个,C北大荒米业集团262个),使得全部有效原始资料分解成独立的事件;其次,研究团队再对每一个标签对应的标签进行规范,继而产生了311个规范化概念(a北大荒商贸集团企业访谈150个,B黑龙江省农垦总局114个,C北大荒米业集团47个);最后,根据这311个规范化概念之间的属分关系、同一关系、相关关系,通过主题分析把关系类似或重叠的概念聚拢,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即范畴化,共产生了156个范畴(a企业范畴用aa1,aa2,…,aaX表示,B企业范畴用BB1,BB2,…,BBX表示,C企业范畴用CC1,CC2,…,CCX表示)。

步骤三:主轴译码。主轴编码是通过深度分析一个概念类属,围绕这一类属寻找并建立相关关系,即“轴心”,继而分辨主要类属(主范畴)与次要类属(副范畴)的过程。主轴译码依据的典型模型是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策略—分辨主要类属与次要类属的结果。

在开放性编码阶段,共产生了156个范畴,再通过主轴译码阶段,由这156个范畴分类提炼出123副个范畴,3个主范畴,其中,3个主范畴分别命名为“aaa1行业政策导向型管理人员胜任力形成”、“aaa2企业岗位职责型管理人员胜任力形成”、“aaa3员工认知型管理人员胜任力形成”。

步骤四:选择性译码。即在核心类属选定后,讨论核心类属(也叫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副范畴之间的系统联系,用故事线串连整个事件或现象,见图1。

3.3农垦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通过胜任力研究及特征分析,构建了农垦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特征模型,如图2所示。

4结论

需要重视探索行政导向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平衡与协调,构建“双元领导”。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农垦企业管理人员一方面以政府工作人员身份带来政策倾向性支持,另一方面以企业工作人员身份鼓舞拥有军队优良传统的农垦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为关键的特征是农垦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行政导向集中与军队集体意识惯性分散之间起到了协调平衡和凝聚的作用,因而,我们构建农垦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元领导”身份,以政企双重领导身份融合发展农垦企业的双重独特资源,促进企业改革与创新。

需要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开发机制,增强管理人员后备力量的持续性累积。在农垦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中,研究所得3个维度对农垦企业管理人员的促进作用呈现“U”型曲线关系,政策导向是前端背景依赖,岗位职责是中端的基础实力,员工认知是末端的素质升华。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落在人才选拔与开发机制上。在大型国有农业企业管理人员选拔方面,可以考虑以农垦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在人才选拔时按照岗位职责的胜任素质特征需求进行针对性选择,关注候选者是否具备多种岗位通用的胜任特征,特别是体现在农垦岗位职责独特性的变革精神、利益共享能力、打破层级交流壁垒、安全意识、开放性视野等特征,则更有利于保证大型国有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是以能有效预测工作绩效为基础的。

主要参考文献

[1]anntoinetteDLucia,RichardLepsinger.theartandScienceofCompetencymodels[m].SanFrancisco:Jossey-Bass/pfeiffer,1999.

[2]maija-LeenaHuotari&tDwilson.Determining0rganizationalinformationneeds:theCriticalSuccessFactorsapproach[J].informationResearch,2001,6(3).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篇10

在企业营销管理中,想要使用管理会计需要遵循相关步骤,为分析管理会计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先分析管理会计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管理会计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预测营销前景、参与营销决策、控制经济过程等方面。管理会计在营销管理应用中根据企业的营销方针和发展目标,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另外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选择最佳的市场定位。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考核评价各部门人员责任指标执行情况,为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提供数据。管理会计能够为营销决策提供帮助,在应用中根据企业的决策目标整合信息资料,并计算各种决策方案评价指标,做出最优化的企业营销决策档案。管理会计能够分解预算中的相关经济目标,保证包装、物力以及服务的合理,为企业的营销控制提供帮助。管理会计在企业产品的设计阶段,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市场产品信息,预测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为营销管理节约成本。管理会计在营销管理的应用中能够为企业的经济控制提供很大的帮助,管理会计能够有效结合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在企业营销活动开展前提供科学性的标准,并根据实际偏差分析原因,积极调整营销管理过程,确保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管理会计能够有效分析企业的市场占有情况,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

(二)应用步骤分析

管理会计和营销管理存在密切的联系,与企业管理循环的每一个步骤息息相关,管理会计在使用中需要遵循相关步骤,达到最佳的效果。在经营管理中,管理会计在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为营销管理提供市场相关信息,在使用中充分分析市场变化,挖掘企业的发展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分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企业内部出现的相关变化,并建立必要的营销信息系统。在这个分析市场机会的步骤中,管理会计主要是向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企业现有资源、是否有利可图等,采用决策分析方法,选择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机会。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第二步是确定一定时间内企业的市场发展目标。管理会计在使用中,需要分析目标市场与自身市场地位,衡量市场容量和结构,以顾客和地区为对象分析应力能力,管理会计在应用中还需要充分分析竞争产品的竞争地位,提供现有产品价格以及盈利水平相关的信息。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第三步骤是为营销管理确定营销额和战略,也即是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包括产品质量、价格、广告以及服务等在内的优化组合。为确定这一过程的实现,管理会计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分析产品成本以及效益,可以采用生命周期法进行分析,保证企业采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效益。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过程中中,需要看到市场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企业的营销策略也要求能够相应的改变,因此管理会计需要衡量和分析营销策略效益和成本,在这里还需要注意价格决策,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定价方法。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最后一步是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管理会计需要参与到营销预算的编制中,在执行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相关人员分析实际经营情况与预算理论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这种偏差,在这个步骤中,管理会计还需要提供营销效率的报告,提高营销工作的效率。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依照我国企业营销管理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不相符合

管理会计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因此相关理论和应用体系比较适合使用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会计的发展空间决定了管理会计的性质和方法,同样也决定了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以及目的等。虽然我国引进管理会计后一直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大大推广管理会计的使用,并做出了很多的宣传,但是引进的内容很多都是国外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等,国内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从管理会计相关教材体系来分析,虽然很多理论知识是明确的,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同,如有的理论认为管理会计体系需要包括目标、对象以及基本要素、理论等,也有研究认为管理会计应该具备目标、概念以及技术等,这些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因此推广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技术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大多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有少部分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演变而言的,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这些技术方法的引入标志着管理会计的进步,也为以后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机制。但是这些技术方法在使用中却存在很大的难度,如在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费用中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中,想要得到明显的效果要求具有几十个数据,这在现实的使用中显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这些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成立的,如成本分析中,要求以单一产品为前提,但是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不是单一的,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成本分析就不够精确。

(三)相关人员缺乏管理会计工作应该具备的水平

管理会计的推广使用要求会计人员和营销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能力,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时间较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知识的途径很有限,不少会计从业人员从没有听说过管理会计,缺乏管理会计应该具备的素质水平。从管理会计的应用经验分析,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在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方面就比较少,没有形成示范性的典型案例或者研究报告,管理会计在营销管理中一直难以得到普及和推广使用。从目前已经发表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相关的经验集中在基本情况的介绍,学术界很少关注,这些成功经验难以得到推广使用。学术界开展的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缺乏实际的调研环节,脱离实际。除了以上几种问题之外,在管理会计基点方面,现代企业管理是经营管理,企业经营与销售存在很大的联系,但是管理会计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把销售作为常量来计算,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在信息方面,管理会计应用中很多信息来自成本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这些信息存在滞后性,对管理者的决策没有太大帮助。从产品的更新速度来分析,现代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管理会计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麻烦。

三、改进措施分析

针对管理会计在营销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构建具有实用性理论和应用体系

我国会计学界在构建管理会计理论和应用体系中需要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具有职业特点的组织机构,由专门从事管理的人才来开展和推广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需要设置专门的部分,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系,通过财务信息的深度加工实现营销过程的预测和决策等。市场管理会计职能部门建立一个专门处理市场信息的部门,保证企业在处于激烈竞争时能够了解市场目标,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存在的不足

在构建管理会计中,受到我国企业传统经营形式的影响,注意力放在了产品的生产中,管理会计人员在历史成本和预算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这种情况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的市场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一直处在竞争中,管理会计需要能够快速的查找信息,克服管理会计的生产倾向。在市场信息的分析中,管理会计人员不能被固定的思维所影响,而是采用各种方法来分析,分析市场的各种变量。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作用更加倾向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市场领域的关注度不足,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管理会计方法,加强研究,适合管理会计管理的需求。

(三)提高相关人员管理会计能力

管理会计在使用中,要求具有良好的适用环境,包括企业的体制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理念等,因此在推广管理会计使用中,企业需要针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与会计人员相比,领导人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加强管理会计意识。相关部门需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加强管理会计的培训工作,在经济师职称的考评中可以增加管理会计的内容,不断完善管理人员的知识素质水平,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企业在加强管理会计培训中,可以构建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通过行政手段来促使企业管理层重视管理会计的使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