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十篇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十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0:56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1

一、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抓“压缩”与“扩展”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变为文字叙述出来。例如,我讲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冀州市去年植树15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多20%,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15万棵看作单位“1”来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也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1+20%)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15的(1+20%)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式子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例如把上题再反过来进行训练。开始我让学生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让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程序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我精心组织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将24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教师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并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

三、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在讲复合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②问题中需求出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③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表达时无条理、不清楚的地方,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说到“求四年级人数易犯哪些错误时”,我又提出:遇到类似“比四年级少16人”这样的语句叙述时,应如何理解才不可错误?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说出:首先要弄清谁比四年级少16人,四年级和三年级的总人数是多少。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

说理训练有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某车间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叙述的:

由果索因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

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

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题意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2人增加到4人,是原来人数的2倍,加工的个数也是原来的2倍。时间由3小时增加到9小时是原来时间的3倍,所以加工的零件个数应是原来的(2×3)倍。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2

关键词:写作教学;鲜明的主题;实施对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学有着鲜明的主题:叙事要完整;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人要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勤于修改;描写要生动。

这些主题决定了本学期的写作教学实施对策:人教版语文七下写作教学,已开始话题作文的训练。重点训练学生记叙的能力,以叙述清楚、明了为基础,逐步训练学生夹叙夹议、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恰当地选择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训练学生叙事完整,描写生动,能恰当选择抒情方式来抒发真情实感,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训练学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一、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1.结合上册阅读教学《王几何》《我的老师》、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阅读教学,学会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并注意叙述的顺序,能恰当地安排开头和结尾。

2.结合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学会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3.结合第三单元的阅读教学,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描写。

4.结合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学会议论的表达方式,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5.结合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描写生动具体。

二、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1.引导收集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搜集有关黄河、戏曲和与马有关的资料,学习筛选资料,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

2.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资料,从而为记叙文写作提供素材。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要求学生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断、佳句进行朗读、摘抄,并对它们进行对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点评,三言两语都行,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积累运用于写作。从中选择能具体的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三、能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形式

四、注意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有了以上的实施对策,一定会在写作领域开拓新的局面,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3

我们根据农村高中生源情况,确立了低起点、小坡度、强训练、重实效的原则,从高一到高三建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训练体系。

一、强化文体意识,拟定序列化作文计划

高考要求“文体不限”,而“文体不限”不代表不要文体,不分文体。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导致写作中“四不像”的文章偏多。因此,要规范文体,构建训练体系,进行序列化指导。指导学生既要宏观认识,又要微观强化,高一重点训练记叙文,高二重点训练议论文。由粗犷走向精细,由粗放走向集约,学生对两种文体的写作范式从初步了解到了然于胸再到运用自如,进而做到规范写作。

高一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一双慧眼看世界――记叙文的审题

第二讲千古文章意为高――记叙文的立意

第三讲生活花絮精采撷――记叙文的选材

第四讲一波三折见真情――记叙文的波澜

第五讲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叙文的细节

第六讲巧饰凤头展才情――记叙文的开头

第七讲精雕豹尾妙点睛――记叙文的结尾

高二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笔有千钧任翕张――议论文论点的新颖性

第二讲文章合为时而著――议论文论据的时代性

第三讲鞭辟入里显真功――议论文论证的深刻性

第四讲浑然一体相呼应――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

第五讲言之有文行将远――议论文内容的典型性

二、优化评价方式,呈现序列化评价梯度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价修改在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其主观积极性,必须将评价和修改的自由权交给学生。评价的方式要开放,自评、互评、师评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也不能流于形式,要关注细节,注重要点,有序推进。

(一)列评分表,定准评价方向

互评忌草率、形式,学生互评,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训练重点展开思考和评价,指导评价方向,以评价表的形式呈现训练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加深对训练重点的认识。

作文评分细则(总分70分)

50

分内

25

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25―21分)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15―11分)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10―0分)

25

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25―21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20―16分)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较清楚

(15―11分)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10―0分)

20

分特

征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新颖

(20―17分)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表现力较强

见解、构思有新意

(16―12分)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语言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11―7分)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地方描写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6―0分)

高中作文发展性评价标准属于“面”,要注重“点”的合理安排。如高一重点训练记叙文,评价修改时以“感情的真挚”为突破口,评改时要达成1-2个目标。如“一人多事的记叙文”评改的重点可落在选择的事是否典型、是否真实上,此目标达成就可按一类卷给分。习作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发展的观点对习作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设置专刊,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的作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成熟还是稚嫩,都是宝贵的记忆财富,是其不断反思成长的材料。优秀习作评选活动,学生互评互判是重要的激励机制。可以搜集佳作,编辑班级专刊;编写校级刊物《青苹果》和《横中报》等。发表优秀习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保护其创作热情。

高中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写作水平是系统工程。作文训练要遵循序列化训练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面覆盖,以点强化,点化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荷荷.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下),2009,(09).

[2]何恒军.初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J].考试(教研版),2010,(05).

[3]张文.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07).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4

[关键词]莫言;葛浩文;叙事学;《天堂蒜薹之歌》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4)04-0087-05

叙事学(narratology)最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活跃的法国,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关注作品的内部结构,着力研究文本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叙述技巧,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一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文化转向”影响,后经典叙事学开始关注文本以外的社会历史语境,将注意力转向意识形态分析。[1]对于文学翻译而言,叙事学有着强有力的理论释解力和实际应用价值。whitebrook曾言:“叙事理论能够帮助人们考察翻译如何在跨越时间和文本限制的叙述中起到重要作用。”[2]monaBaker在《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中也指出“叙事理论为阐述翻译的道德规范提供了基础”。[3]国内学者在将叙事学纳入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分析的过程中作出了一些更为细致具体的尝试:申丹将原著与一个或多个译本进行比较,为叙事文体学找到了“更为自然的分析素材”,为文体分析探出一条新路;[4]周晓梅认为“叙事学中的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概念”能够帮助消除翻译过程中的“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为翻译和翻译批评提供更为客观公正的原则;[5]郑敏宇提倡译者在小说翻译中必须恰当把握原著叙事技巧并准确再现其叙事风格,方能实现“文艺美学功能的等值”。而叙事技巧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叙事结构,如叙事模式、叙述聚焦主体、叙述层次等;二是热奈特所说的“叙述话语”,即“用于讲述某一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口头或笔头形式”,如叙述视角等。[6]

创作于1988年的《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小说中极富特色的一部作品。小说以1978―1989年的农村改革全盛期为背景,讲述了天堂县政府欺农坑农、农民不堪压迫奋起反抗的故事,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画面、社会矛盾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感情经历、思想变化等。不同于莫言所创作的一系列家族历史小说(如《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是一部鞭笞现实的“义愤填膺”[7]329之作。虽然莫言在《新版后记》中谦称这是一部“为农民鸣不平的急就章”[7]330,但这部作品不仅在现实关怀,而且在叙事艺术上也呈现出了高度的独创性。作者借由民间说书人、故事叙述者、报纸评论文章三重身份,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了天堂县发生的这起群众性反抗事件的始末,呈现给读者一个叙述多面体,“第一次较为彻底地实现了由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8]。除此之外,小说的主线故事(农民不堪政府昏庸、奋起反抗)与诸支线故事(高马和金菊的爱情故事、高羊和女儿杏花的亲情故事、方四叔一家的是非遭遇)交叉进行、错落出现,合奏了一曲悲怆哀歌。这种非线性聚焦主体的交错叙述瓦解了一成不变的读者预期,呈现出一种错落的凌乱美感和冲突力量。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即使描述这样一起悲剧性事件,但仍不时点缀着一些民间传说和笑话(如教学先生的故事、张家湾的蛤蟆为什么不会叫等),希冀给苦难的生活增添一抹微笑和一丝希望。

一、《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

著名翻译学家、汉学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在读完《天堂蒜薹之歌》之后“深感震撼”,认为“其中的爱与恨很能打动人”。他“主动写信”给莫言请求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得到了作家的首肯。[9]迄今为止,葛浩文已经翻译了莫言的7部长篇小说(包括《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变》)和多部中短篇小说,是翻译莫言作品最多的英语译者。作为美国“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10],译者葛浩文的翻译实力和声望势必有助于小说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和接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韩辉:叙事学视域内的《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译本阐释英译本面世后在西方文艺批评界获得了较高评价:杜迈克(michaelS.Duke)称赞这部作品是“一件完美的艺术杰作,风格与众不同,深切感人,有智性的魅力”,并称它是“莫言最具有思想性的文本。是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中形象地再现农民生活复杂性的最具想象力和艺术造诣的作品之一”[11]。诺贝尔奖常任秘书将其与《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愤怒的葡萄》相媲美。[12]115《旧金山纪事报》(SanFranciscoChronicle)认为这部小说展现了“相当的政治力度和极高的抒情审美”(“aworkofconsiderablepoliticalpowerandlyricalbeauty”)。[13]封底西方文学评论界对《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艺术给予了高度认可,这或许是因为西方文论对形式主义美学传统的一贯重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译者以目标语读者更易接受的方式巧妙再现了原作的叙事艺术。

为进一步探讨叙事学在文学翻译文本阐释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了考察叙事技巧转换对译作在目标语境中接受效果的影响,本文试从叙事技巧的两大体现途径(即宏观的叙事结构和微观的“叙述话语”)入手,以《天堂蒜薹之歌》(以下简称源文本)的英译本theGarlicBallads(以下简称目标文本)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双语比较、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对比源文本与目标文本在叙述模式、聚焦主体、叙述视角和叙述层次上的异同,分析译文本对原作叙事技巧的转换及承袭。

二、目标文本叙事性解读

《天堂蒜薹之歌》主要讲述了天堂县政府欺农坑农、农民不堪压迫奋起反抗的故事,主线故事以外还交织着诸多个体的支线故事,如高马和金菊的爱情故事、高羊和女儿杏花的亲情故事、方四叔一家的是非遭遇等。为最大程度地展现当代中国农民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莫言吸收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精华,在《天堂蒜薹之歌》中独创了多重话语叙事模式和聚焦主体的非线性叙述。

(一)叙事模式

源文本中,天堂县政府欺农坑农、农民不堪压迫奋起反抗的故事分别被小说作者(知识分子话语代表)、天堂县盲眼说书人张扣(民间话语代表)和《群众日报》(权力话语代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三遍,呈现明显的复调话语特征。三重话语模式的选用展现了农村生活和意识形态的丰富层面,突出了不同视角的矛盾冲突,形成了多面化且张弛有度的审美张力,是小说叙事艺术的一次创新。目标文本沿用了源文本中的前两重叙事模式(即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却将源文本中展现权力话语内容的第21章(《群众日报》评论文章)予以删除。

译者的翻译活动并非在理想的真空状态下进行,翻译过程中的策略抉择往往受到意识形态、赞助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果说意识形态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译者决策,赞助人则可以直接干预翻译活动。葛浩文在谈到小说结尾的结构调整时说:“国外编辑认为《天堂蒜薹之歌》是个充满愤怒的故事,但原作结尾却有些不了了之。”葛浩文将此看法传达给莫言,“十天后,莫言撰写出一个新的结尾”[12]115。可见,译者对原作的“不忠”有时其实是对赞助人和读者预期的妥协,而这种迎合了目的语市场需要和读者预期的妥协甚至会促进译本的流通和畅销。但笔者以为,第21章在形式构成和突出主题方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形式层面,本章是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丰富故事,满足读者的多重阅读期待;主题方面,报纸话语不夹杂任何感彩的理性声音与前20章所表述的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形成巨大反衬,三种叙事所代表的三个角度的矛盾和对抗再次凸显。目标文本对此章节的删除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小说的多重叙事模式,弱化了文本的艺术张力。

张扣所代表的民间话语出现在前20章各章所讲述内容之前,分别由唱词和作者简评两部分组成。这20篇唱词相连构成了对“天堂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中各篇或是与本章叙述内容一致或是不相关联,起到满足或瓦解读者预期、增强阅读感受的作用。对比源文本,目标文本对张扣叙述话语的处理也有不同之处。见下例:

案例一

源文本:

你要抓你就抓

……

――“你不闭住嘴巴,俺给你封住嘴巴!”一位白衣警察怒气冲冲地说着,把手中的二尺长的电警棍举起来。电警棍头上“喇喇”地喷着绿色的火花。“俺用电封住你的嘴巴!”警察把电警棍戳在张扣嘴上。这是……[7]244

目标文本:

arrestmeifthat’swhatyouwant…

――fromaballadbyZhangKousungafterbeingtouchedonthemouthwithapoliceman’selectricprod.theincidentoccurred…[13]221

评析:本案例中,源文本的情节性描述(“一位白衣警察怒气冲冲地说着,把手中的二尺长的电警棍举起来。电警棍头上“喇喇”地喷着绿色的火花。“俺用电封住你的嘴巴!”警察把电警棍戳在张扣嘴上。”)被目标文本的陈述性语句(“被警察以电棍戳嘴之后,张扣唱到……”)所代替。考虑到第20章中张扣以回忆性视角再次详细展现了“警察以电棍戳嘴”这一事件,译者删节此处情节似乎是为了避免重复,创造更为紧凑的阅读。此外,目标文本将源文本中“张扣说唱―警棍戳嘴”调适为“sungafterbeingtouched”(“戳嘴之后唱到”),情节发展顺序的调适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无畏、敢为农民代言的盲人说书人形象。

(二)聚焦主体

聚焦(focalization)是“表现被叙述情境与事件的视角(perspective);据此,感知或认知的立场得到表达(热奈特)”。[14]75聚焦者(focalizer)是聚焦的主体,他通过采用某种视角聚焦于被聚焦者(focalized),即某种存在体或事件。源文本呈现非线性叙述聚焦,聚焦主体轮换出场、频繁变动,构成了拼接式叙述结构。源文本中不同聚焦主体在各章中的轮换出场顺序如下:

案例二

高羊:第1、3、5、7、12、14、16、18、19、20章;

高马+金菊:第2、4、6、8章;

高马:第11、13、17、19、20章;

金菊:第10章;

方四叔+四婶:第9、15章。

目标文本承袭了这一独有的非线性叙述聚焦模式,与源文本在形式上取得了统一,能够多视角展示事件对故事人物的不同影响,实现了消解读者预期、增强阅读趣味、促成文本―读者互动的艺术效果。

(三)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perspective)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一般认为,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关,第三人称全知视角(thethirdpersonomniscientpointofview)和第一人称限知视角(thefirstpersonlimitedpointofview)是传统小说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视点。源文本中多重视角并存且切换频繁,增强了阅读和模糊审美,目标文本对视角切换的策略性处理也可圈可点,详见下例。

案例三

源文本:

(1)今天晚上,我一定要抓住她的手!……等张扣唱出第一句歌词时,我就要抓住她的手,……我该行动了。……

(2)张扣咳嗽了一声。高马向金菊的方向移动了一步。……

(3)县政府号召咱齐把大蒜种――供销社收蒜薹安磅设秤――……

(4)死张扣,说点正经的吧!你弯下了腰,……

(5)我一定要抓住你的手,我已经二十七岁了,……

(6)我仰面朝天躺在玉米地里,……这是去年的事情。[7]1518

目标文本:

(1)i’mgoingtoholdherhandtonight,…assoonasZhangKoupicksuphiserhutosingthefirstlineofhisballad,i’llgrabherhand…ican’twaitanylonger.…

(2)ZhangKoucoughed,andGaomasilentlymovedastepclosertoJinju.

(3)“thecountygovernmentcalledonustoplantgarlic――themarketingcoopwouldbuyourharvest――…”

(4)Damnyou,ZhangKou,doyouhavetosaythingslikethat?Gaomasworetohimself.whenyoubendover,…

(5)iwanttoholdyourhand,Jinju.i’mtwentysevenalready;…

(6)andherememberedwhenhefirstfelthisheartmovingtowardJinju,ayearearlier.

~~

iamlyinginthecornfield…[13]1316

评析:截取的这部分源文本来自小说第2章,描述的是大伙儿围绕在方四婶门口的打麦场听张扣说唱,而高马想要伺机接近金菊的场景。源文本共6部分,为了指称方便,笔者在句首加上了序号。此案例叙事繁复、叙述层次丰富、视角切换频繁,即使还原到小说中,也很难厘清其间的叙述声音、叙述主体和故事层面。

首先来解读源文本的叙事模式。本部分共涉及6次视角切换,4种叙述途径。具体而言,其一,截取部分的视角切换依次体现为(1)第一人称内视角―(2)第三人称全知视角―(3)直接引语―(4)第二人称叙述视角―(5)第一人称内视角―(6)第一人称回忆性视角。其二,从叙事学途径(narratologicalapproach)来看,本案例中出现了4种叙述途径,其中(1)、(4)为内心独白叙事,(2)、(5)为第三人称全知叙事,(3)为直接引语,(6)则为第一人称插叙。

再来看目标文本,同样,译者沿袭了源文本中的视角切换和叙述途径呈现(见案例中黑色加粗部分)。与源文本相比,目标文本中共出现了三处添加,笔者在该案例的目标文本中通过加注下划线明示。详细说来,其一,译者在(3)中添加附加符号――双引号以提示话语的直接引语性质,帮助读者明确叙述声音的来源是张扣。其二,(4)中添加解释性话语“Gaomasworetohimself”(“高马暗暗骂道”)以区分切换前后的不同声音,阐明叙事角度。其三,译者在(5)高马的内心独白中添加了呼唤性话语“Jinju”(“金菊”),更形象地展现了高马对金菊的迫切渴望。究其原因,译者似乎是从目标语读者效应出发,为增强文本易读性、可读性做出了变通。总之,忠实呈现原文叙述艺术基础上的隐性的、细微的符号添加和话语顺序变动无伤大雅,而面对追求阅读娱乐性和消遣性的一般读者,这更不失为一种实用策略。

(四)叙述层次

复杂叙事结构中通常包括一个以上甚至多个叙述层次,普林斯(Geraldprince)认为首要叙述(primarynarrative)是在“叙述时引介另外一个(或更多)叙述事例的一种叙述,而且并不被其他任何叙述事例所引介”[14]180。同理,首要叙述所引介的叙述则属于第二等级叙述(seconddegreenarrative)。案例三的源文本中包含两个故事叙述层面。其中,作者对“农人们倾听张扣说书,高马伺机接近金菊”的情节描述属于首要叙述。而张扣说唱的江姐故事和高马回忆的一年前与金菊初次相遇的情景则属于第二等级叙述。

与源文本相比,目标文本(6)中添加了叙述提示性话语“andherememberedwhenhefirstfelthisheartmovingtowardJinju”(“他想起第一次对金菊动心的时候”)和起事件分隔作用的符号“~~”,并且将源文本中处于该段结尾的时间提示词“这是去年的事情”移至本段插叙回忆之前。无疑,提示性话语和分隔符号的添加以及时间提示词的前移更加清晰地表明了两个故事的层面以及叙述主体在叙述中的位置。

如前所述,首要叙述引出第二等级叙述,但首要叙述并不一定是作者的叙述重点,也不一定要比第二等级叙述更为有趣。如果叙述者恰巧是所讲叙故事中的人物,那么该叙述则构成同故事叙述(homodiegeticnarrative)。源文本第2章第4节中高马回忆的自己在乡政府大院的惨遇就属于第二等级的同故事叙述。

案例四

源文本:高马躺在炕上,……,他已记不清……,只记得那些鲜红的鼻血无声无息地滴落在白色水泥台阶上的情景……红的血珠像小樱桃一样落在台阶上,……[7]34

目标文本:Gaomalaydazedonhiskang,withnoidea…,infact,allhecouldrecallwasfreshblooddrippingsilentlyfromhisnoseontothesteps.

Littleredpearldropssplashinglikefragilecherries…[13]30

评析:目标文本将源文本中的隐性提示符号“……”替换为“另起一段”,更清晰地表明了两个故事之间的叙述层次以及同故事叙述的回忆性质。

案例五

源文本:(1)小弟弟,小妹妹,快把手伸给我,唱个歌,……

(2)……杏花手扶竹竿,站在街上……他伸手捏住她的胳膊,把她牵回家去。她晃着身体抗拒着。……

(3)……他发不出声,焦急地啃着槐树的皮。

(4)……好爸爸,好妈妈,快用手拉住我,唱个歌,

(5)……槐树皮磨破了他的嘴唇,血涂在槐树皮上。[7]3940

目标文本:(1)allright,boysandgirls,holdhands,sing,…

(2)Xinghuastandsinthemiddleoftheroad,staffinhand,…Hetriestodragherhome,butshestrugglestostayput.

(4)Daddy,mommy,holdmyhand,hurry,iwanttosing…[13]36

评析:源文本中(1)、(4)是高羊回忆性叙述中杏花(高羊的女儿)听到的学校老师教唱的歌谣,在本案例中作为背景声音存在;(2)是高羊所回忆的拖拽杏花回家的情景;(3)和(5)是作为被聚焦主体的高羊现在所处的情景。可见,源文本包括两层故事叙述,其中现实情景是首要叙述,高羊的回忆性叙述是第二等级叙述。然而,目标文本删除了对(3)和(5)的叙述,剥夺了源文本的首要叙述,从而使得原本的第二等级叙述上升为首要叙述,造成叙事层面的越界。这种越界一方面未能完整呈现原文的丰富叙事层面,在叙事结构上未免略显单薄;另一方面却也起到了减少阅读难度、缓解阅读摩擦、增强阅读顺畅愉悦感的作用。

三、结语

在仔细比对《天堂蒜薹之歌》源文本与目标文本后,笔者发现,葛浩文的翻译基本上原貌呈现了原作的精巧叙事艺术。具体说来,目标文本忠实承袭了原作的非线性叙述格局,批判性地选择了代表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双重话语叙述模式,通过适当添加符号和提示性话语等手段“显化”处理了视角切换和叙述层次多样性问题,减少了阅读摩擦,增强了阅读,从而赢得了较好的目标读者效应。

[参考文献]

[1]申丹.叙事学研究在中国与西方[J].外国文学研究,2005(4):110113.

[2]wHiteBRooKm.identity,narrativeandpolitics[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1:3.

[3]莫娜・贝克,安德鲁・切斯特曼.重述之道德规范[J].赵文静,译.中国翻译,2009(4):3444.

[4]魏宣.深入钻研见解独到――申丹教授的文体学、叙事学与翻译理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140141.

[5]周晓梅,吕俊.翻译批评的叙事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5356.

[6]郑敏宇.小说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J].外语研究,2001(3):6568.

[7]莫言.天堂蒜薹之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8]王西强,张笛声.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从《红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5457.

[9]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6):4556.

[10]谢天振.莫言作品“外译”成功的启示[n].文汇读书周报,20121214(3).

[11]杜迈克.论《天堂蒜薹之歌》[J].季进,王娟娟,译.当代作家评论,2006(6):5561.

[12]赵枰.改写理论视角下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J].安徽文学,2013(9).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best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enemy—enemies,behave,honest,iagreedwith…;willyoupleasenotdosth.?/willyoupleasedo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best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liketohavefriendswhoaredifferentfromme,becausewecanlearnfromeachother.又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lihai.heistallerthani,andiamheavierthanhe.还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moreoutgoingthani.webothlikespor

tsandwelikeplayingbasketball,soweoftenplaybasketballafter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2.林才回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6

笔者在自己所教班级内实验、摸索,通过写日记、仿写、改写等形式的尝试,发现“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但比较零散;“仿写”可解决学生不知如何下笔的问题,却会流于依样画葫芦,缺乏变通力;若能指导学生在保持原文的主题思想下,将原文的形式、内容作不同的变化,进行“改写作文”,则不只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法可循,亦可以推陈出新,增进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笔者以为,改写是小学生作文启蒙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成为一个阶段的主流形式。现就作文改写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改写乃是根据原文内容改变它的表现形式或内容的写作训练方式,也就是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要求(改变文体、人物、情节……),对原文的某些要素作改换,并重新创作的一种写作方式。“改写作文”有以下几种类别:

(一)改变人物:就是改变主角,绘本《三只小猪的故事》一书,就是把《三只小猪》的主角由猪小弟改成大野狼。

(二)改变情节:改变故事的关键点,例如《小红帽》的故事,若猎人没有出现,奶奶和小红帽要如何从大野狼的肚子中想办法逃出去呢?

(三)改变主题:改变主题思想,例如把《丑小鸭》改成《美小鸭》。

(四)改变体裁:文体的变换,例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把故事改写成剧本等。

(五)改变结构:叙述次序的改变,如顺叙法改倒叙法。

(六)改变人称:一、二、三人称的变换,改变叙述的角度。

(七)改变语言:常见的有韵文改散文、古文改白话文,例如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改写成白话文。

以下,笔者以“改变体裁”的方式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改写作文教学,让学生将诗歌《小蜗牛》改写成记叙文。

小蜗牛

我驮着我的小房子走路,/我驮着我的小房子爬树,/慢慢地,慢慢地,不急也不慌。/我驮着我的小房子旅行,到处去拜访,/拜访那照耀花朵和小草们的太阳。/我要问问他:为什么他不来照一照,/我住的那样又湿又脏的小地方?

一、教学主题

改写作文——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二、教学目标

(一)培养分析、联想、想象的能力及语文表达能力。

(二)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诗歌的内容转换成具体的场景。

(三)能把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点,改写不同的文体。

(四)能保持原诗的主题思想,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五)能发挥想象力,尝试创作,并欣赏自己及别人的作品。

三、教学流程

教师播放介绍蜗牛生态的影片,让学生了解蜗牛的习性,并根据影片内容设计问题,待学生观赏后进行有奖征答。

1.让学生阅读《小蜗牛》一诗,并进行内容的探究,深入理解原文的内容。也可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之美并加深印象。

2.收集大纸箱让学生轮流背着,模仿蜗牛并想象诗中蜗牛的感觉,若时间允许,在学生背着纸箱的途中,可另外安排学生扮演花朵、小草和太阳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展示几篇诗歌及记叙文,引导学生讨论文体的特色,归纳出诗歌是用含蓄、简洁的文字表意;记叙文则是对人、事、时、地、物的记述、描写。

4.教师展示一些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例子。

5.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歌中的蜗牛,发挥创意依据诗歌内容写出这只蜗牛的故事,就能轻易的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了。

6.完成后请学生分组观摩、发表。

四、学生作品范例: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7

一、培养目标:以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为研究重点,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儒道精神与中华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流域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培养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本方向研究人员在古代家族叙事文学、白居易诗文、中国小说史、三国文化研究等方面用力甚勤,积淀深厚,形成稳定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主要以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戏曲为研究对象。在元明清家庭家族叙事文学、中国小说史、(〈红楼梦》研究、三国文化与汉中研究等方面己形成鲜明特色。

研究方向二: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以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及中国古典诗词为研宂对象。在白居易诗文、宋代女性文学、唐宋文学与汉水文化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在《诗经》、楚辞、《史记》与传记文学研宂等方面成果丰富。

三、导师队伍: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依托的文学院中文系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15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博士9人,硕士2人。另有校外导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其士7人。王建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叙事文学、元明清戏曲和地域文化研究,代表作《元明家庭家族叙事文学研宂》得到国内同行学人较高评价。雷勇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小说史、三国文化研究,出版《中国小说通史》等专著,产生了较大影响。付兴林教授著有《白居易散文研究》、《〈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等著作,在白居易诗文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刘昌安教授致力于《诗经》和史传文学的研究,姚秋霞教授教授主要从事《金瓶梅》和元明清小说戏曲的研宂,蔡美云教授主要从事古代女性文学研究。李宜蓬副教授(博士)主要致力于先秦经典和散文的研究,宫臻样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宋诗词与汉水流域文化的研究,许松博士在敦煌文学与文献的研究方面精心耕耘,程兴丽博士在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与学术思潮研究方面用力甚勤,邵金金博士着眼于明清及近现代抗倭(日)文学研究,武云秀博士近年探究西藏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8

板块一:读文本,“学”表达

1.品读课文“一打”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横线画出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时,白骨精、孙悟空、唐僧各有什么表现。谈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找到书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指名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

预设:从“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等处可以看出白骨精的阴险狡诈、贪婪;从“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眼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等处可以看出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从“唐僧连忙扯住悟空。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等处可以看出唐僧一副菩萨心肠。

指导学生将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师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形象”的方法学习了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过程,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二打”、“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学习“二打”、“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感情朗读。

3.思考讨论:

在学习完“三打白骨精”的过程后,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既然孙悟空本领高强,为什么不能一次就打死白骨精?写“三次棒打”究竟好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对文章表达方式的思考,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白骨精变一次,孙悟空打一次,虽然打的内容相同,但是每一次的情形却不一样。从三次棒打白骨精我们不光看到了孙悟空的本领高强,还看到了他的机智、忠心、勇敢……这就是古典小说中的一种写作手法:反复叙事。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反复叙事”这一写法的好处:能使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设计思考:高年级的学生对文本应该有篇章的意识,能从整体把握。这篇课文尽管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删改,但是情节上依旧采用反复叙事的手法,这一表达方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于是,第一个教学板块主要就是让学生认识反复叙事的手法,体会文章这样表达的好处。

板块二:设情境,“用”表达

1.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绘制成简单的表格。

2.引导学生根据反复叙事的手法,抓住“三打”的不同之处,复述课文。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西游记》诸多故事中最吸引人,流传最广的故事,这和故事本身精彩的情节是分不开的,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呢?就需要在相同之处找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表格,抓住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以及唐僧的“二责”复述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讲一讲故事。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讲故事,推荐讲得好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做示范。

设计思考:通过第一板块的教学,学生只是知道了“反复叙事”这一写作方法,如果想让学生真正地学懂,会用,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不断使用,这样才能将学生头脑里静态的知识激活。首先就是能按照课文原有的表达方式复述课文内容。有了复述这一言语实践的平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于课文表达方式的认知会更加强化。

板块三:广阅读,“品”表达

1.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反复叙事的手法比较常见。

师:在你平时的阅读中,还有哪些故事或章节是在表达上和《三打白骨精》相似?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在古典文学中,还有相似表达的,学生可以列举出《三借芭蕉扇》、《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

3.出示《三借芭蕉扇》

学生品读反复叙事的手法,说说在《三借芭蕉扇》中吴承恩是如何通过反复叙事的手法表现孙悟空的英勇机智,铁扇公主的狡猾。

设计思考: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反复叙事”这一写法,在学生以前的阅读中肯定出现过,只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种表达方式,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现在学到的知识建构在以前的课外积累之上,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节课学到表达方式其实早有接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难度。

板块四:巧迁移,“练”表达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9

【关键词】作文教学;阶段目标;周期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58-02

对于作文教学,无数学者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能力、作文综合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但纵观前人的论文或专著,多停留于个别辅导或区域指导的层面,而非对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共性规律的探索。在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对学生个体写作能力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有序、长期的“跟踪”研究,努力摸索出符合初中生实际动态的周期划分标准,探索出作文教学周期中的一般规律,以便初中语文教师能依据学生作文在周期中的呈现特征以及在此特征上表现出的需求,制定出相宜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在初中三年的作文过程中,随着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他们在同一写作能力方面表现出逐步深入、拓展、完备的过程,这就是初中生整体作文能力的一个周期。作文教学周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成长阶段,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成长阶段或根据学生的学龄段划分,或生硬地将某一写作能力划分为一个阶段,它的划分往往是粗线条的、刚性的、线性的,它往往把一些写作能力进行生硬的划分,不具有延续性、系统性、整体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周期尊重群体中学生写作能力所处的实际状态,并强调的是个体整体写作能力的不断深化、完善。它对个体作文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更为关注,是一种动态的划分形式,更注重对学生个体写作能力及整体水平的延续性、补充性指导。

针对学生初中三年不同作文时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个体作文成长规律的特殊性,笔者根据中学生时段思维特征和表达能力的特点,有意识地在不同的教学周期采取相宜的、个性化的、有效的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教学构思。并通过学生习作抽样、教师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各个年级段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广泛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性进行量化评估,基于学生作文差异性的学与教进行分层研究。同时,对七至九年级各阶段学生作文的目标进行研究,梳理出各阶段作文教学达成目标,整合了苏教版教材各册中的写作知识和要求,对其进行了更为切实、高效地安排,从选材与用材、构思与布局、情感与立意、语言与表达这四个角度总结出了初中三年六个学期作文教学周期的一般规律。

七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①学会从生活找“米”: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②理清选材与定中心的顺序:先定中心,再根据中心选材。③取材要典型,切实为中心服务,不能偏题。

构思与布局:①明确初学写作记叙文阶段的基本范式,尤其是段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②开头与结尾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长,一定要打草稿,等等。

情感与立意:①讲真话、抒真情;②有明确的写作意图,作品能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不写错别字。②强调叙事过程中表达的简洁性与明确性。

七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区分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明确其结合点与各自的侧重点。②把事情过程写清楚,不记流水帐。有明确的叙事线索,并交代清楚叙事文的六要素。

构思与布局:①懂得开头的多种方式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②进一步巩固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范式。

情感与立意:①立意要求:健康、积极向上;②主题的集中性;③能运用心理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通顺、流畅,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会用修饰语增加语言的“含金量”。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八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①学会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情体现一个明确的主题;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材料中的各环节能根据中心的需要有所取舍;对事情的高潮部分懂得不惜笔墨。

构思与布局:①在段落合理的基础上讲究层次分明,思路清晰;②懂得结尾的多种方式,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

情感与立意:①写人为主与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不同的情感表达途径:对人物的评价;对事情的感悟。②掌握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的区别,并学习一些方法。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力求生动,能运用成语以及一些准确、传神的词汇,并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②运用常用的五种人物刻画手法写人,能在叙事过程中用细节描写强化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八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够在取材真实的基础上适当虚构一些合理的细节,以利于中心的突出。②材料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或最能凸显中心的部分要浓墨重彩地写。

构思与布局:①照应与过渡。前后呼应:段落间的过渡自然且巧妙,不生硬不机械。②初步了解镜头式、日记式、小标题式等多种作文布局模式。

情感与立意:①情感真挚,学会在平静而质朴的叙述中渗透浓浓的深情;②在掌握主题集中性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主题的深刻性。

语言与表达:①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使语言变化多姿。②结合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使读者的情感与写作者产生共鸣。

九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取材新颖:通过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记录有用的作文素材;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好的作文素材。

构思与布局:①对所选材料中的各情节能考虑其呈现顺序的多样性与科学性,如顺叙与倒叙、插叙与补叙。

②了解作品情节的曲折性,并能运用欲扬先抑等方法使文章一波三折。

情感与立意:①学习并初步掌握使主题深刻的一些方法或技巧;②了解作文情感与立意的统一性,并知晓主题在文中凸显位置的多样性。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生动、形象,能综合运用使语言亮丽的多种技巧。②将记叙与描写融为一体,并在叙事后熟练运用议论抒情点题扣中心。

九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将之前的各项要求予以复习,在作文中实现各学期能力目标;②将几个人的事例片段予以整合,写在一个身上,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构思与布局:①精妙构思,巧妙布局,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②合理有效地采用题记式、实验报告式等新颖的作文模式,不为用而用,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创作的实际科学选择。

情感与立意:将选材与立意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一个明确、集中、深刻的主题。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10

如何创新学校会议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的乏善可陈的“一言堂”式会议散发出生动活泼的人文气息,是我们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一直思考并致力研究、解决的课题。于是,校园微电影,这种带有浓郁致远文化气息的叙事方式诞生了……

一、影像魅力缘起春天

在这个读图时代,影像的魅力远不止于娱乐和记录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影像更让我们正视教育现象,反思教育过程,放大教育细节,促使我们思考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现代学校管理过程中,影像记录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教育教学的状态,表达着我们内心丰富的世界。而校园微电影作为影像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正改变着现代教育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沟通方式。它通过运用影像叙述教育故事,表达教育思想,传递教育正能量。

2012年2月6日上午10时,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全体教师齐聚在多媒体教室凝听由校长主持的新学期“第一课”。待老师们坐定,会议室内灯光渐渐暗了下来,宽大的屏幕上开始播放一部视频作品,大家屏息凝视。微电影《从春天出发》画面极具冲击力,文字则更具震撼力,它向观者讲述了一只40岁的鹰的蜕变:传说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当它到了40岁,就要重新面对一次生死选择。它必须历经痛苦――拔去老化僵硬的羽毛,磨去早已不再尖锐的鹰爪和鹰喙,栖身悬崖绝壁等待涅。生动的画面,浅显的文字,渗透着教育启示,让会场内的每一个人内心都充斥着感动与激情。对学校新学期工作的思考、核心价值的定位、文化战略的构建、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等都一一融入了这部精美的微电影中,它激发了全体教师真情育人的信念与追求。

微电影《从春天出发》,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学校立即形成一股潮流。无论是个人汇报,还是年级组总结,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班队会议,都能看到主题微电影这种新的表达方式。

二、影像叙事渐成风尚

教育教学工作只有通过教师才能得到具体实施,广大教师的感受理应得到学校管理层的高度尊重。微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凸显时代特征,突出主体地位。一个简单的故事提纲,一部普通的单反相机,一群志同道合的追梦人,组合到一起,就是一段励志故事,一部校园微电影。这种校园叙事方式让人人参与其中,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角色;这种校园叙事方式新颖又极具创意,简单而又源于草根,特别适合新时代师生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交流的感性诉求,切实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工作激情,也充分展示了她们的聪明才智,成就了教育者的幸福人生。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思想重构。美术老师项杰的个人总结是微动画――《我的苦乐生活》。有趣的画面,轻松的音乐,幽默的文字,成为校园微电影的经典之作。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们时而歌唱,时而舞蹈,时而叙述,时而游戏,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重温自己的故事,进入电影中的自我角色。项杰老师这样感叹:“每一次创作,每一次拍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体力的负重,一次思想的重构。”

每一部视频,都是一次心灵旅程。这样的微电影有很多。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微电影《风景这边独好》道尽她们教育教学的精彩人生!四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小曹说事儿》,演绎了致远数学教研的生动故事,亦庄亦谐,又充满哲思!六年级英语备课组的《小周读报之今日有约》以读报的形式,呈现了一群魅力四射的英语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艺术享受。在整个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所有参与成员一起进入“创作情境”,服装、道具、场景、灯光、动画、配音、音乐、后期制作,一样也不可或缺。每个参与者都精益求精,或是在意犹未尽地修改剧本,或是在积极寻找创作素材,或是在忙碌纷繁的工作之余成为剧中人……所有人沉浸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享受着表演带来的乐趣。

三、影像力量成就致远

著名国际顾问迈克尔・多伊尔在《开会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互动开会法”,在他眼里,成功的会议都拥有一些共性:具有共同的“内容注意点”和“过程注意点”;与会者角色分配明确、责任清楚……这种“互动开会法”不仅有益于提高会议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分享各自人生经验与感悟的平台。这,是一种创新。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思考,强大内心的动力;影像,拓宽前行的道路。校园微电影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影响并冲击着致远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并使他们自觉地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教育的品质。

2012年9月,我们参与申报了“南京市青奥现代化示范学校”,我们在校长陈述环节进行了大胆尝试,改成用校园微电影来呈现,视频分别从“宁静致远,我们的精神内核”,“生态致远,我们的文化愿景”,“笃学致远,我们的成长方式”,“善创致远,我们的教育路径”,“智慧致远,我们的专业诉求”,“润泽致远,我们的德育理想”,“活力致远,我们的阳光锻炼系统”,“数字致远,我们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文化致远,我们的教育使命”,“开放致远,我们的国际情怀”等十个段落,阐明了学校是一所融国际教育优秀品质与传统优秀文化为一体、具有深刻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微电影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我校以高质量高分申报成功,光荣成为“南京市青奥现代化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