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电影行业现状十篇微电影行业现状十篇

微电影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9:58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1

一、引言

数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依赖互联网进行营销。相对于我国传统电影我们可以称这部分拥有广大粉丝经济的电影为粉丝电影,粉丝电影的成功说明了微博营销的重要意义,如何使我国传统电影也能够通过微博营销获得更加丰富的粉丝经济,取得更大的营销效果也已经成为了电影宣传方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有关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的大多文献,相关学者大多注重探究如何从艺术角度实现电影的价值最大化,注重电影的艺术和人文气息,较少学者去研究电影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所产生的经济规律,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研究新媒体电影营销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新媒体与电影营销相结合探讨微博营销在我国电影行业的应用,并通过相关案例进行进一步论证。

二、我国电影行业营销的现状

国产电影产量的增加使民众对于选择何种电影消费有了更大的自由。于是电影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电影行业营销现状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赵岚在2011年发表的《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电影营销还存在以下实践困境:第一,政策风险大;第二,投资来源有限,收入来源单一;第三,专业化程度低。陈静和杨涛在《中国电影营销现状与弊端》中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电影营销的现状:(1)国产大片的弊端。(2)中小成本电影的忽视。(3)国际市场的开拓。(4)后期产品的开发。

我国电影行营销的主要方式是推式营销,就是通过新闻会或是明星的一些宣传活动将电影的相关信息单方面的传递给人们,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电影行业的营销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开始以拉式营销的方向发展

三、微博营销的概念及其在电影行业的兴起

微博营销就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每个企业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而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念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论述,在已有的论述中笔者认为范玉明在《微博――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中的论述比较简单明了并且准确:电影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的平台,电影营销者通过微博传播电影信息,并于粉丝互动,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微博电影商业化是微博在2014年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化业绩之一。据新浪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票房过亿的电影都运用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阵地,因为微博所具有的交流互动分享的特征因此微博无疑是导演和电影制作方还有演员与用户进行“零距离”接触的最佳平台,电影行业的微博营销有着强大的发展劲头。

四、电影《栀子花开》的微博营销案例分析

截止到7月22日为止,校园青春影片《栀子花开》总票房累计3.87亿。作为导演处女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此片除了运用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外,其微博营销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我们就主要研究一下此在电影宣传方面所应用的微博营销具体形式。(1)创造与网友互动话题。在电影筹备阶段,何炅一条微博为处女作《栀子花开》主角“众筹”名字,一下掀起了“拼名”狂潮,无数网友集思广益,纷纷将心目中的好名字贡献给何炅。在何炅导演的微博中有关电影的话题层出不穷,并且每一条都有近万转发量,上万的评论与点赞。(2)大V用户的宣传。从宣传开拍开始,新浪微博里的人气明星都在转发电影的相关信息,如赵薇,谢娜,范冰冰等。(3)粉丝及青春代表互动。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导演何炅提出将充分利用粉丝的才华,包括电影名字的手写版将从粉丝的投稿中选出,电影中的服装也将参考粉丝意见甚至用粉丝的服装品牌,某些电影桥段也参考粉丝意见。(4)电影主创们之间的微博互动队。不管是在电影拍摄前期还是结束后,主创们之间的微博互动也是粉丝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些微博互动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制作团队,这样一个优秀团队当然会得到粉丝们的信任。

《栀子花开》运用其具有特色的营销方式,使电影上映前就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都开始了“栀子花开”秀,《栀子花开》再过了十年之后又出现在微博的热搜榜上,一经推出便成为了微博热门话题。

五、对我国电影行业微博营销的建议

新时代下,我国电影观众的主流群体愈发年轻,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这些群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现在年轻人乐于参与与互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爱好多元并贴近生活的娱乐体验,对偶像具有高忠诚和强粘性。基于这些特点,对我国电影行业微博营销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电影制作方要与用户进行全媒体全平台的互动,即时准确的向用户传递信息。

第二,电影制作最好能够做到用户参与,增加与用户的情感联系。

第三,电影制作及宣传要与前辈专家互动,增加用户对电影质量的信任度。

第四,圈内艺人好友互动,充分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

第五,建立用户互动新平台,与粉丝进行全方位互动。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2

关键词:微电影;媒体多样化;数字化营销;市场

中图分类号:J9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媒体多样化的今天,微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的新媒体传播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微电影,又称微型电影,它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广泛的题材,节奏快、时间短以及直观生动等特点,在近几年被广泛推广应用。微电影的内容融合了商业定制、幽默时尚、公众教育等主题,可以是单独独立的篇章,或是以系列剧形式呈现,这些特点使得微电影在与市场结合时有较大的优势。在艾瑞咨询的《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网民行为&网络广告监测数据》中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视频网站的广告收入攀升至7.9亿,同比去年增幅为47.8%,2012年增速领先其他类型的媒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微电影的发展来看,它的身影最早出现在一些电视商业广告中,也有学者认为是从国外短片中得到启发。有些广告主用商业广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品牌宣传时,将带有故事情节的广告短片投放到了电视媒体中,这些广告既满足了广告主的利益需求,又满足了消费者观赏需求,用一种新颖的方式促进产品的宣传。由吴彦祖出演的《一触即发》就是为“凯迪拉克”这个品牌做营销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这种明星结合产品的营销形式在一时之间触发了微电影的开端。另一条发展开端从草根中诞生,有的来自于相机、DV、手机,微电影从一开始的无序的萌芽状态,渐渐的被广大的受众所接受,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经历了创作方面的自我蜕变,走向不断成熟,与市场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出现了像《老男孩》、《父亲》、《跑过死神的快递员》等优秀的微电影。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在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中,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微电影特点分析

(一)时间短,内容精

微电影与投放到院线的大银幕电影相比有其自身的绝对优势,微电影在放映时间上比传统电影短,由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时间的长短可根据微电影内容的需求不同自由控制。微电影利用时间短小,首先在感官上给观众造成一种冲击,再加上微电影短小的故事篇幅,灵活的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于传统电影的新鲜感。在内容上,不论是题材还是创意,微电影一点也不输给大制作的传统电影,微电影在故事情节上也能有很好的诠释。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一样可以涵盖文艺片、商业片、公益片、宣传片等各种类型的片种,种类丰富,可塑性强,适合市场的深层需要。微电影既可以为个人定制,也可以迎合企业定制的要求,同时兼备大众的娱乐消费。

(二)低投入

微电影相比于传统电影,制作成本也比较低廉,不需要像传统电影一样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物力。而且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不论是名牌导演还是普通大众,都可以拍出一部独特的片子。在前期拍摄中,微电影的演员可以不需要名人,在微电影的宣传与播出中也不需要花高额的费用投放到各大电视媒体和电影院。这样就为微电影的制作节省了一大笔费用,这点对于需要做宣传产品的广告商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投放平台广

微电影具有广阔的播出平台,尤其是互联网络。如今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建立微电影专栏,为微电影投放提供了有利的传播环境。一方面,由于当前的网络已经在我国大面积的普及,在微电影的后期宣传推广上通过新兴媒体的途径,例如优酷、土豆等几大视频网站,将微电影的传播半径扩大;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技术让观众更是可以随时随地的观赏,突破了微电影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微电影与观众的接触变得简单频繁。

二、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作为电影和网络视频的衍生物,以其以上所说的“三微”特点获得了受众较为广泛的关注,成功占领了网络视频市场的一席之地。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成熟的制作条件和传播技术。由于微电影的“微”特点明显,因此微电影在制作上并不需要像传统电影要求有更高的技术投入,普通的拍摄、剪辑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微电影制作的要求。微电影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视频网站可以轻松上传。在受众观看后,微电影通过被转发和分享,更进一步广泛地传播。

2.时代的变化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1月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视频用户达到3.72亿,较上年底增加了4653万人,增长率为14.3%。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用户比例较上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达到65.9%。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出现,不断吸引受众,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迎合了受众的需要。受众规模的扩大,同时也为微电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发展存在的问题

1.身份尴尬。在微电影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身份的尴尬,便是无法在广告短片和电影短片之间划清界限。这与微电影的营销方式有关,微电影的盈利方式比较单一,广告植入和赞助商鸣谢是微电影盈利的基本方式。制作精良,性价比高的微电影因其自身的优势,逐渐变成了广告商家的宣传新宠,有些微电影甚至就是为宣传广告而拍。微电影从广告中来,结合了广告的商品属性,又结合了电影的故事情节,从而影响到受众的接受态度。这种矛盾状态在现阶段中比较多见,多数业内人士对这种身份尴尬的微电影持批判态度,期望能出现电影艺术与广告利益平衡的微电影。

2.市场暂不成熟。微电影的发展还在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虽然微电影前景广阔但是没有成熟的产业链作为支持。微电影制作门槛低,内容涉及的面广,但是现阶段出现的作品良莠不齐,低俗的内容和大量广告植入都会影响到微电影的整体发展。再加上具有专业知识的微电影创作人员较少,使微电影在发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微电影在成功成为新的文化产业后,却没有一个产业的标准,很难对微电影的效果进行预测,行业面临监管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微电影很容易在火爆后被盲目跟风,以一些具有浮夸噱头的剧情吸引消费者,反而伤害了微电影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三、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一)注重内容发展,创作更受欢迎的微电影

微电影的内容是微电影发展的根本,只有内容上符合受众群体的审美需要,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主要是以80后为主的年轻人,所以微电影的内容中需要具有时代背景的场景、音乐、社会符号、人生经历等吸引受众,加深他们的印象。要具有创造性的内容,体现一定的社会传播价值,让观众在看完以后产生情感上的升华,获得一定的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盈利模式

现阶段的微电影多是由平台免费播放,而微电影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在其中投放的广告的费用,这种单一的盈利方式使微电影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微电影可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依靠广告植入、网站点击率,还可以开发衍生产品,例如将微电影中的影视歌曲出版发行获取销量,还可以将其中的故事情节改变成小说,动漫等形式。微电影的投放平台也可以不再单纯地利用互联网络,一些户外屏幕媒体、楼宇电视等都可以作为微电影后期投放的新型传播途径,使得获取盈利的方式更加的多元。

(三)注重制作的专业化,培训专业人才队伍

虽然说普通大众也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但是为了微电影的较好发展,还是需要专业化的制作团队的加入。个人制作的在现阶段的探索中是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随着微电影行业的发展,原有的制作模式显然符合市场规律。专业化的制作公司在微电影的制作上有丰富的经验,在后期的平台投放上也掌握着多种渠道。现阶段的一些微电影中,由于大多数的制作者没有相关微电影的制作拍摄经验,造成一些微电影看起来略显青涩。微电影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有经验的人才,包括编剧、导演等等,传统的制作团队在向微电影制作转型中可以对这些方面的人才加以培训,提供平台挖掘新人,为微电影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微电影与市场结合的类型

微电影依据自身优势,在近一两年来传播方式和创作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文化产业市场的重要力量。微电影都能通过电视、网络以及户外媒体获得有效的营销渠道,以下将四种主要方式作一探讨。

(一)微电影与电视媒体相结合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其发展条件离不开传统媒体的渠道,尤其是电视媒体。2012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剧场》频道开设了一档以“微电影”为主题的栏目——《微影天地》。本档微电影栏目为热爱微电影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获得较好的收视和评价。之后的一两年中,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微电影栏目,意欲争夺微电影市场。2012年10月,陕西卫视推出全新改版后的重要栏目《华夏微电影》,这是一档日播电视栏目,时长为30分钟,栏目的开播创中国电视晚间黄金微电影时段的前列。2013年2月,重庆卫视《星电影》全新改版,每周一到周五晚播出10分钟的《微电影》。此栏目以更为平民化、大众化的视角,讲述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微电影通过在电视台的投放获取营收费用,是一种最可观最直接的营销模式。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以质取胜,能够使微电影和电视媒体结合实现良性发展。另外,国内电视媒体的事业性特点,还是公益类和平民生活类题材微电影的展示平台。众多题材丰富的微电影,在盈利创收的同时也丰富平民大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二)微电影与广告结合

与传统电影和影视剧相比较,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方法多样,运用灵活,甚至可以一改往日观众一见到广告就厌烦的现状。除了冠名广告和植入式广告之外,微电影大多围绕产品设计故事情节和场景,以故事的完整性多方面呈现所要表现的产品。

由于拍摄目的的变化,微电影的制作和拍摄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一般的个人、团体转变为公司和企业。他们通过公司内部专门的宣传部门筹划拍摄与产品相关的微电影,或者与微电影制作公司合作,通过他们为产品量身打造合适的微电影。微电影“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算是2012年最成功的微电影广告之一。据统计,2012年1月5日至2012年2月5日期间,媒体投放的曝光率超过1600万,总点击超过32万次,在微博平台共有超过5万人次参与,并且相关讨论话题数达到了6万多次,相关话题转发数达到了1700多次。在春节期间,微电影以“回家”、“团聚”的主题,很好的契合了春节要回家过年的理念。从传播方式和内容上,都很好的抓住了受众的眼球。

微电影通过广告定制和植入式广告保障了自身以及产品的盈利。虽然获得了较大的收益,但是在传播方式上也应逐渐减少对病毒式传播的依赖,而应该软化广告元素,凸显优质的内容。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受众定位,形成良性发展。

(三)微电影制作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相结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在手机上使用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1.3亿,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2.0%,相比2011年增长了9.5个百分点,增速仅次于手机微博,成为今年娱乐类应用的新亮点。随着移动终端科技的迅速发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网站已经开始将市场瞄准了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有数据显示,移动视频已占据目前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60%左右。2012年优酷来自移动终端的流量迅猛增长,截止至2012年年底,移动终端流量已经超过优酷土豆总访问量的20%。

对此,微电影的制作应当针对移动终端的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微电影。首先,移动终端大多通过无线网络和数据流量上网,对于时间相对较长、所需的流量较大微电影则不适用。所以,微电影在制作上,应该有针对性的控制时间和格式,以减少用户观看时所要耗费的流量。其次,微电影针对移动终端的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受众使用移动终端观看微电影,观看习惯相对于电脑、电视甚至荧幕有了较大的改变。所以微电影的题材和类型应该多样化,诸如Flas、漫画系列或者幽默笑话题材的微电影应该多做尝试。

据《2011年度中国手机视频服务发展状况研究报告》称,2010年手机视频市场收入为6.67亿元,预计2013年将达到116.1亿元,收入的90%以上来自用户付费。由于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较为频繁,所以微电影将成为手机视频的主要内容,以后将占有更大的市场。

(四)微电影制作与微电影大赛相结合

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首届大学生微电影节,从2011年11月开始征集作品,于2012年5月23日举行颁奖典礼。本次微电影节旨在发现优秀的青年影像创作者,给微电影创作者一个交流平台。2012年12月27日,首届“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颁奖盛典在京举行。此次比赛是由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面向全球的部级权威微电影赛事。经过激烈的现场角逐,最终新锐导演沈沁源、邹本辉和李军林摘得了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微锋”导演奖。等待3名获奖导演的,除了丰厚的奖品之外,还有一次难得的机会——成为电影《情定巴黎》的执行导演。

同样,在微电影迅速发展,微电影市场逐步开拓的条件下,各大网站、团体纷纷通过举办微电影大赛,交流作品,发掘优秀人才。这不仅是是微电影发展的良好机会,更是优秀微电影作品和人才的良好展示平台。

微电影发展起于网络,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移动通信的发展而呈不断上升的势头。据资料显示,微电影广告收入2014年可能达450亿元,较2010年增长9-10倍,预测将达到1565亿元。微电影与市场结合的未来能否良好发展,将受到微电影制作内容、人才以及资金的影响,将取决于微电影艺术能否与科技和商业良好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微电影是否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才是判断微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韩青.微电影:电影人才的“动车组”[n].大众日报,2011-12-20.

[2]边明,韩亚飞.电影广告发展探析[J].新闻世界,2011,(03).

[3]郭倩.微电影的传播解读及发展方向浅析[J].前言,2012,(11).

[4]尚丹丹,刘张利.浅析我国微电影的现状与发展[J].青春岁月,2012,(8).

作者简介:史智峰(1988—),男,陕西宝鸡人,西安石油大学本科生。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3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发展:商业性

一、我国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虽然迅速,但实际其仍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消费者之前长期被广告狂轰乱炸,对广告产生了审美疲劳且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因此广告主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广告形式,使广告信息能够被消费者所喜爱和接受。微电影广告的出现迎合了这样的契机。另外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庞大的网民数量也为我国微电影广告诞生、发展的提供了基础。据统计,到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有6.18亿之多。其中,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同时,由于wi-Fi的网络、3G网络的普及,使得移动数码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成为现实。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快速发展,较为出名的有:优酷网、土豆网、腾讯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QQ视频、ppS、pptV、迅雷看看和爱奇艺视频等。另外,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也受到中国影视圈的著名导演及明星群体的积极推动,导演姜文、吴宇森等,明星莫文蔚、吴彦祖、周迅、李冰冰等都投入到微电影广告的拍摄中。同时,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其对微电影广告的极大关注、热情参与、大量转载才使得微电影广告更具有传播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加入到投资拍摄微电影广告的队伍中来。

二、我国微电影广告的主要特点

第一,扣人心弦的叙事方式。为了网络观众的迅速接受,大部分微电影广告选择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通常其开端与结局被无限压缩,发展过程甚至被故意省略,以大篇幅展现事件高潮的叙事方式来进行呈现。比如《一触即发》的剧情就类似好莱坞的警匪片,动作部分和追逐戏几乎占了影片内容的全部,执行任务的男主角与神秘黑衣人展开一场殊死较量,在助手与座驾的协助下,男主角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其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使观众在情绪上达到与其的快速共鸣,这也是传统电视广告所缺失的元素。

第二,企业品牌文化的突出。由于微电影广告注重的是广告信息在受众中的软性传播,若注重产品便显得过于做作与生硬,所以微电影广告将侧重点从产品转向企业品牌,通过情节传播去感动消费者。这完全不同于将宣传产品信息列为广告重点并强制受众进行观看的传统广告,微电影广告更多的是让受去众主动关注喝欣赏,具有强大的传播持续性。

第三,去广告化的电影内容。由于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被传统广告轰炸多年,因此,微电影广告必须淡化广告味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分量,以情节为王,另辟蹊径,找到令受众不产生反感之情的方式。例如,路虎动漫微电影广告《极光之城》。总共八集,平均每星期播出一集,并且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直到下一集出现才给出答案,最为值得赞叹的是整个系列广告片看不出一丝广告的痕迹,俨然就是一部动作悬疑大片,获得受众的极大关注。

第四,时间短且具备深度。随着3G手机以及无线wiFi的普及,微电影广告通常是在其移动状态下被观看,因此,时间短内容具备深度并富有创意的微电影广告才能脱颖而出。例如国内较为出名且具代表性的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时长94秒,《66号公路》时长90秒;佳能的《leaveme》时长180秒等,都具备短小精悍且不拖泥带水的特点。

三、对我国微电影广告商业性发展的建议

首先,提高我国微电影准入门槛。目前比较流行的微电影广告有两大来源,一是门户网站或者视频网站策划组织,并一边召集相关创作人员进行拍摄,一边寻找广告主进行合作。这一类微电影广告一般成本低廉、制作人员不专业、质量较为低下;一是由广告主自己发起的,按照广告主本身需要进行量身定制的微电影广告,这一类微电影广告一般由知名导演、知名策划加上明星阵容,花费大量资金投入进行制作的,质量较高,广受受众喜欢。为了确保微电影广告良好发展,以防参差不齐的广告混入其中,一定要提高其进入门槛,保证微电影广告的质量。因此,在制作微电影广告时,应坚持为品牌量身定制广告,其广告内容符合品牌的价值、理念及文化等。同时也要求微电影广告的制造商、广告主注重微电影广告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对拍摄设备、技术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应当提高。

其次,注重情节挖掘及系列打造。微电影广告若要走得更远,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广告主等应该和受众深入交流,激发受众观看、参与的热情。打造具有创意的系列微电影广告无疑是一条快速通道。微电影广告制造方可根据品牌宣传需要制定系列微电影广告片。每一集都紧密衔接,上一集在结束的时候,留下悬念,可以有多种衔接方式。当一集首播完后,可向受众有奖征集下一集的故事内容,并选择符合品牌宣传需求的剧本进行拍摄。

最后,运用整合营销传播。一部微电影广告的成功,不能只依赖于一种营销方式,应当将多种营销方式进行整合,最大化利用传播资源,让更多人进行关注、转载、互动等。比如在前期由广告主或者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在消费者当中发起微电影广告剧本的征集,号召更广大的网民参与其中。确定剧本后,进行主角的海选,并选出一定数量的人员,再由网名投票选出最终的微电影广告主角;拍摄期间,可在各大网站对制作团队、故事情节等进行炒作宣传,并适当将拍摄花絮视频、剧照在各大网站;拍摄完成后,可举行首播仪式,并在电视娱乐节目上组织制作团队做一期节目;后期可适当在各大网站做一些后续宣传,比如软文、导员、演员对该微电影广告的总结、感触等。

参考文献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

[2]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年12月.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微电影;特质;商业价值

中国微电影的风潮从2010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了。2010年,筷子兄弟用一部追忆逝去青春的微电影《老男孩》获得了超过2500万次的累计点播数量。换算成观影人次,超过了当年的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唐山大地震》(1700万观影人次),从现在来看,这也算是中国“微电影时代”的起步了。当下速食文化这一时代背景与越来越广泛普及的新媒体平台以及单反、微单、大画幅摄像机甚至手机等拍摄工具的大面积使用和低成本制作,为微电影这一新事物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和丰富养料。同时也因为微成本制作,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微电影作为短片中的精华篇、网络时代的新宠儿,无可阻挡地呈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一、微电影蜂拥而至的现状

2011年被称为是微电影的开篇元年,短短一年即成蓬勃之势,有许多微电影的优秀作品,比如,《赢家》《父亲》《青春期》《雷锋侠》《一部佳作的诞生》、周迅和梁朝伟的《五行伏妖》、赵薇和黄晓明的LoVe以及由姚明参演的《2012新春群星大联欢》等,还有《生日》《来信》《三个儿子》《盼望》《活着》《2012,你幸福了吗》《眼睛渴了》《外面的世界》《幸福在路上》《永远站》等。

大企业也跟进了微电影的制作脚步,吴彦祖的《一触即发》、莫文蔚的《66号公路》、莱昂纳多的FinDme等悉数登场,《语路》体现的拼搏进取而非威士忌;益达口香糖请桂纶镁、彭于晏拍摄的酸甜苦辣连续短片,让人出乎意料地爱上出租车视频……另有企业推出了《爱与梦同行》《愿望》等公益微电影。

贾樟柯曾执导过多部获奖电影,2011年却爱好上了“微电影”。他创办的西河星汇影业全年共制作了17部微电影,到年底,有近10家客户约30部微电影计划在洽谈,涉及剧情、记录、动画等不同类型。

不仅贾樟柯,导演姜文也尝试执导了一部微电影《看球记》。2011年上海电影节上,搜狐视频与中影公司联合推出“7电影”项目,黄渤、刘烨、黄磊、王学兵等七位男星分别导演了自己的新媒体电影处女作。不仅在中国,曾以《我是爱(iosonolamore)》闻名大银幕的意大利著名导演卢卡·圭达尼诺,在奢侈品品牌卡地亚的邀请下,推出《真爱》三部曲系列微电影。

大家纷纷汇聚,微电影的创作与影响大有雨后春笋之势。

二、微电影的特质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micro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到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二)微电影的显著特征

第一,电影品质。

之所以被称为“微电影”,说明它与传统电影有着本质上的共通性。众所周知,最早的传统电影就是以短片的面目示人的。只不过当时没有类似网络这种可以快速传播的媒介,短片只能够通过幕布放映来展示给观众。如今的新媒体平台与当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影院”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微博时代的短片也凭借着网络这一平台有了“微电影”这一新概念。比起“短片”“视频”,“微电影”这一词汇更加贴近时代的脉搏、彰显互联的意义。

首先,一部“微电影”必须具有好的故事、好的演员、好的制作水准和令人叫绝的创意,才能吸引观众。正如微小说与长篇小说、微博与博客一样,微电影是传统电影的浓缩。微电影确实比传统电影更加精细和凝练,而且就画面质量来说,两者都特别注重光影、色彩和美感的表达。微电影更注重思想性、趣味性和代表性,在制作水平上也不失专业,更具美感,同时也并未简化电影的制作流程。如此它便呈现出一种相对统一的美学理念:艺术主题与电影形式的结合,前者服务于分享和转发目的,后者服务于眼球和时尚目的,二者被巧妙地编织在了一起。

其次,透过传播追求共鸣。微电影追求大效益,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以新颖奇特的方式把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传达给观众并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使观众受到震撼和启发,并激发观众主动传播的热情。影片《老男孩》几千万的点击率,主要是靠网友在人人网、豆瓣网、开心网等社区网站的分享与口碑宣传,几乎是一夜走红。

有人总结出微电影走红的四条必要条件:必须有高超的视频技术、俗气的草根文化、完美的创意想法和令人感动的故事情节。

第二,商业目的。

要想保证“电影品质”,一部“微电影”的投资成本就不会太低。投资方花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企业的形象、产品或服务做广告。

和电影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一样,根据影片内容和诉求的不同,微电影可以分为自由式和商业式。自由式微电影没有商业元素掺杂在内,创作者一般是自娱自乐,通过故事和情节表达一种思想和自己的风格,没有商业性目的。商业式微电影一般是植入广告,甚至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加长版的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相比,它有自己的情节和内容,而非硬性的品牌推销,娱乐性更强,力求让人们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将企业主张融入自己的思想,这点非常类似于病毒视频。但它与病毒视频不同的地方在于,对商业式的微电影,人们不必被动接收,选择上更加自主。

第三,平台要求必须微型。

播放平台的不同无疑是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最大区别,传统电影的播放路径一般是进入院线,微电影却常常不具备在商业院线放映的资格,而且由于微成本制作和新媒体的普及,微电影也没有必要把商业院线作为传播途径。“微电影”的时长一般不会太长。诸如互联网、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这类“新媒体平台”是“微电影”的主要播放渠道,因而要求每部“微电影”必须是短小精悍,便于下载、传播并快速观看,以达到最好的传播和宣传效果。

三、微电影广阔的商业价值舞台和市场前景

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微”:微时间、微制作、微平台。除了短小精悍、传播性强的特点外,微电影更大的特点体现在它不受时空限制,这使得人们在短暂的闲暇时间内抑或移动中同样可以观看、分享和传播,极其方便。

(一)平台欲与电影分庭抗礼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宽带及视频技术的改进,为微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2010年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为代表的微电影热播,让传统电影人意识到,网络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播平台,同时,与这个新兴网络平台对应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营销平台也日益完善,对更为优质精良的内容有更强烈的需求。

现在是一个无时无处不相互联接的时代:个人电脑、电视、智能手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个个小屏分割着我们的视觉和注意力,微电影在各种各样的屏上被点开和播放着,时间碎片化、网络草根化,快餐文化开放、互动、娱乐的体验越来越普及。

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网络视频,甚至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每天1.8小时。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6.5亿,其中有四成用户使用手机上网,选择用手机“看视频/电视”的手机上网用户比重达到17.4%,且年增长率超过200%。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视频播放媒体将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形成强烈冲击,并侵蚀大量的广告客户。

而此时,中国电影的大环境并不见好。2011年,中国电影走入拐点。清科研究院2012年1月的报告显示,中国电影产量为791部,较2010年的526部增幅超过50%;中国电影银幕数达9296块,相比于2010年的6266块增幅超48%;中国影院数量为2803家,较2010年增长40%;但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营收达131.5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0年101.72亿元人民币总票房营收增幅不过30%。

对寻梦的年轻人而言,网络则是个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发行平台,既不需要四六分成,也不需要票房保证,是真正用作品说话的地方。微电影的小成本小投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电影、电视连续剧、娱乐节目、搞笑视频等内容仍是互联网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微电影”结合了这些内容的精华,以其短小精悍、传播性强的优势,必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异军突起,占据重要地位。

(二)与电视广告比具有强烈优势

第一,广告植入灵活,节省广告费。电视广告投放费用甚至是其制作费用的几十倍上百倍,而一部好看的“微电影”却能在互联网上获得网友的义务传播。如果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请一个网络营销团队进行推广,推广费用也不会超过制作费用。微电影的广告植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与观众互动,所以,广告植入更加灵活。

第二,不受时限,长期有效。电视广告受档期、时间限制,有效期较短;但“微电影”不受时间、周期限制,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随时随意观看。

第三,定位更准确,直达有效客户群。上班族、学生等年轻人是网络视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正是普通消费者中最有购买力的一群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喜欢进行网上购物。对于这样的客户群进行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微电影”式推广,效果尤为明显。

第四,便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与其他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微电影”的广告意图更为隐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客户对企业的反感情绪。在取悦观众的同时,又达到了商业推广的目的,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

(三)舞台广阔,前景无限

企业投资、渠道收费和用户收费三者形成稳定的价值链让微电影走向市场,从几年前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雨后春笋”已远远不足以形容快速崛起的微电影。聚合的人脉关系创造了无数的分享与围观,微电影的舞台与前景非常广阔。

电影人如何利用新平台,电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会在多大程度上被网络、或者说被微电影改变?产业门槛儿的降低是否意味着制作水准和创意水平的降低?小成本小规模的制作模式和多屏分发是否会是未来的产业主流?内容即营销的理念能否催生大量垃圾片?这些问题,目前还没人能说清楚。但无论是电影制作人、投资人还是视频网站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微电影是电影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最大变量,这个看起来是小成本和小制作的不起眼儿的产品,也许是一个电影产业生态变革的开始。浓缩的是精华,如何用微电影展示中国文化,更好展示微电影的特点,是我们所关注的,希望微电影可以承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志超.电影特质论[J].艺术百家,1991(02).

[2]郑照魁.现在,让我们进入微电影时代[n].南方日报,2012-02-12.

[3]聂伟.“微时代”·微电影·“微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1-18(255).

[4]艾瑞咨询,中投证券研究所.微电影分析[DB/oL].百度文库:.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5

【关键词】广告微电影品牌传播

2006年,推特诞生,“织围脖”成为一种新潮行为。2009年,新浪微博问世,使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接触到“微”这一新概念。众多打着“微”旗号的广告作品进入公众视野。如凯迪拉克精心制作的商业大片《一触即发》、《66号公路》投放于互联网,赢得众多围观、评议、转载,获得了超乎想象的传播效果。

一、微时代的崛起

微时代,可以被描述为“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也可泛指一切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渠道、主体具备草根性、内容具有短小性、受众具备年轻化的社会传播行为。而微时代的到来,具有其必然性。

1、碎片化的媒介使用

“在路上、在床上、在网上”已经是当前社会公众行为轨迹的真实写照。传统四大媒体,正逐步被手机、互联网、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瓜分着受众。在日益去中心化的媒体世界中,传统的广告投放效果日益受到质疑。

具有购买力的青年一代正快速向网络媒体分流,愈发重视媒介在提供信息时的附加服务,如转载、评论或基于聊天功能的交友功能等。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观看视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三大互联网行为。视频网站正在成为广告主不可忽视的营销新阵地,成为与电视媒介互补的营销新平台。《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4.85亿,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增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最近的《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也显示,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微视听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与此同时,多样态的媒体也在瓜分着受众注意力,在娱乐与体验成为媒体主要诉求的背景下,媒体消费者将个体的时间碎片化分离后加以利用,诸如上下班途中、无数等待的时间、特定的封闭时空,均会投向不同的媒体。

2、草根化的媒介准入

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广告理念已经从“请消费者注意”过渡为“请注意消费者”。准确及时地预测、揣摩、洞悉消费者的喜好,敦促着品牌由传统的“王婆卖瓜”转向“与消费者共舞”。

伴随着消费者对各类“微媒体”的垂爱,各品牌也“跟风”,推出各类“微”活动,如加多宝集团策划支教“一堂课”的“微公益”;联想集团的“微公益、做不凡”以及新华网举办的“新华微公益”,并采取了“微直播”、“微访谈”等形式;而北京市交通局策划的“平安交通、让生活更美好”的“微小说”征集更是成为“微政务”的代表。

二、微电影广告

在微时代的浪潮中,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选择与倾向,宏大叙事风格被迅速边缘化,短小精悍成为内容的最佳选择,由此诞生了广告与电影的跨界产品。它颠覆了品牌植入电影的生硬模式,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消费者对品牌说服的心理抵触。将品牌的定位、内涵、理念等元素纳入消费者的审美范畴,实现兼备理性与感性的“软性诉求”。

1、微电影广告的界定

迄今为止,微电影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综合其市场表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类”电影短片。

作为微电影与网络广告的“混血儿”,微电影广告继承了“超短时间”播放,“移动行进”状态及“休闲娱乐”的特征,是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其将商业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全面、深刻、自觉地沟通品牌的文化、价值观念等,让观众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产生品牌情结,以建立和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达到广告“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微电影广告的类型

目前在互联网上得以广泛传播的微电影广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按其创作主体划分,一种是由视频网站、门户网站组织筹划,召集创作人员拍摄作品。此类作品,往往由品牌冠名或发起,号召来自民间力量和非专业人士参与策划、创作。品牌以赞助商的角色出现,以品牌的商业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如意大利品牌卡萨帝在豆瓣网的“卡萨帝微电影剧本征集”活动,要求在剧本中“必须结合至少一款卡萨帝产品的特点,并露出其他三款产品”。第二种微电影广告则直接由品牌承担策划、创作任务。依据品牌发展阶段量身定制宣传内容,邀请名导、明星担纲,阵容和手笔相对较大。

《电影营销实务》一书作者艾兰认为,投拍微电影的企业多是国际大牌企业,这些已经拥有知名度的企业更多地把传播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面,诉求由具体的功能满足转向品牌形象的塑造、更新。微电影通过展现故事的方式吸引人,并且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它可以有效地影响观众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忠诚度与美誉度。

三、微电影广告的相关思考

1、内容是王道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6

1.关于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首次提出“微电影”概念的是百年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2010年底,凯迪拉克推出由吴彦祖主演的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并大获成功。此后,微电影大放光彩,得到了众多行业的青睐。目前人们对微电影有不同的理解,对微电影概念的界定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微电影是借助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电影短片。随着微电影这一新事物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微电影营销应运而生。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是指旅游景区(点)将企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微电影,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2.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理论基础企业营销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微电影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其产生与发展和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营销理念密不可分。

(1)Consumer:瞄准消费者需求企业只有了解、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为其提品和服务。在消费者需求趋向多样化的当下,旅游景区(点)应以游客为中心,清楚游客想要什么,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求。对于广告宣传也是如此。生硬的广告灌输让人反感,所以微电影营销改变传统广告硬性宣传的形式,消除了消费者“被营销”的逆反心理,实现了在“润物细无声”的微电影欣赏中进行产品营销目的。

(2)Cost:降低成本经营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微电影不仅制作成本低,营销成本也非常低,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可以大大节约广告宣传投入,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对于受众而言,通过各种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智能手机等平台进行播放,同时可以免费分享、转发,使用成本几乎为零。

(3)Convenience:消费者操作便捷,传播便利4C营销理论强调企业要充分考虑消费者购物和使用的方便。旅游景区(点)在开展微电影营销时,首先要考虑受众观看微电影的便捷性。当前,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受众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和“碎片化”时间播放观看微电影非常方便,而且只需动动指头就可以轻松转发、分享,实现一键式的操作。

(4)Communication:与消费者互动、沟通4C营销理论改变以往单一的促销行为,重视与顾客双向互动沟通的重要性。广大网民对喜爱的微电影在观看之余,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评论、分享和转发,放大宣传效果,并且这种传播是自主自愿的行为,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

3.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应以旅游营销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微电影的制作、传播,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欲望和旅游动机,产生旅游行为,实现旅游活动,进而实现旅游景区(点)利益最大化。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依托的旅游营销理论核心是4C营销理论。旅游景区(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取得优势地位,往往愿意尝试微电影营销手段,步骤是通过消费者需求调查,捕捉消费者即时关注点,制定微电影营销计划,并由传媒企业实现微电影制作,再于新媒体传播平台,被受众观看、分享、转发,以实现快速传播;潜在的旅游者在微电影观看中往往能获得情感共鸣,产生旅游动机,实现旅游活动。

二、国内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微电影营销现状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宣传形式,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早已经出现,但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微电影营销手段的运用,特别是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还是“微时代”环境中出现的新鲜事物。2012年2月7日,四川省首部旅游微电影《爱,在四川———美食篇》以三对普通情侣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等地取景,诠释四川小吃、火锅等美食和川剧变脸文化等元素,时长7分46秒。这部微电影在优酷网等多家网络媒体首映,截至2012年3月31日18点,仅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突破492万次。2012年03月15日,首部以武夷山旅游景点为元素的微电影《武夷源•武夷缘》在优酷网上公映。《武夷源•武夷缘》是武夷山本土团队第一次拍摄“微电影”,也是首次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宣传武夷山旅游景区,是武夷山旅游网络营销第一次尝试接触“微电影”这一新的营销途径。同样以爱情为题材,融合绍兴众多旅游卖点的浙江旅游首部微电影《樱为爱情》通过社会化媒体热播,自2012年3月11日首映截至3月31日18点,仅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近22万人次。上述都是国内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成功使用微电影营销的早期案例。可以看出,短时间内在网络媒体上的轰动效应,是微电影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必须指出,国内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微电影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也处在探索过程中。王兆成(2012)针对旅游徽电影营销现状,进行思考,提出相应措施;邵隽(2012)指出成功的微电影,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能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其说服力、传播力和营销效果更好。马素萍(2012)探讨了景区、城市、酒店等旅游微电影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霍艳霞(2013)从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对旅游目的地推广的影响,进而针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付丽丽等(2013)探讨了北京旅游景区微电影营销现状,提出了北京旅游景区微电影营销策略。然而,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关于旅游景区(点)营销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有关微电影营销在旅游旅游景区(点)经营中使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与适用条件,微电影营销形式与实现途径,以及微电影营销效力的持续发挥等,都需要深入探讨,以便于形成系统的旅游微电影营销理论,为更好地指导旅游景区(点)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三、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的必要性

1.外部竞争压力催生旅游营销手段创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休假制度逐步建立,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但旅游景区(点)之间,特别是同质景区(点)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营销是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选择合适的营销手段使其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是旅游景区(点)经营尤其要重视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传统媒体营销手段难以满足旅游景区(点)营销的需要,亟需新的旅游营销手段发挥作用。微电影营销,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以其独特的营销功能和特点,备受企业青睐。旅游景区(点)应及时抓住机遇,利用微电影这种新的营销手段开展营销,提高营销效果,增强自身竞争力。

2.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业利润2012年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施限广令,规定国内各地各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由此,传统的电视广告宣传成本快速上升。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累计揽金158亿,稳中有升,同比增长11.38%。2014年央视广告招标总额超2013年,实现“稳中有增”。地方电视台的电视广告宣传成本也同样有所上升。有报道称,自限广令实施以来,企业投放电视广告的成本已经上升了10%至15%左右。微电影制作、宣传的成本较传统广告形式更为低廉。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微电影的宣传借助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新媒体平台”,一旦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喜爱,就会迅速被以几何级数化的传播频率进行传播。并且,这种传播是自发进行的,无需成本且方便快捷,广大网友只需通过博客、播客、微博、腾讯QQ空间、腾讯微信、移动飞信、mSn等渠道进行分享、转发,就能实现。成功的微电影广告可以被大量网民以评论或者分享、转载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无需宣传成本,相对于动辄一掷千金的传统媒体广告而言,微电影营销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一种新型营销形式,开展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可以大大节约旅游景区(点)营销成本,提高营业利润。

四、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的可能性

1.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盛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新媒体平台”风行,“微平台传播”为微电影提供了广泛的播放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中国,3G、4G智能手机逐渐普及、wiFi技术不断成熟,手机上网、无线上网已成为新的获取信息和娱乐方式,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微文化与大众“碎片化”需求高度契合如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业余时间碎片化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条件下,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被切成了微小的碎片,人们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安静地进行长篇内容的写作、阅读、浏览。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文化应运而生。微传播影响到微信息,微信息影响到微文化,微文化影响到微生活,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信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如此巨大。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了碎片化和快餐化状态。微电影广告一般时长在30分钟内,以故事为主,轻松愉悦、短小精悍,正好迎合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既满足了时间上碎片化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等车、坐车、排队等零碎时间),如借助于3G、4G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观看完一部“微电影”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浏览习惯。

3.低门槛、便捷性,微电影营销潜力巨大微电影制作成本低、网络进入门槛低,用户浏览、转发便捷。低门槛、便捷性带来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也打破了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模式,消除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从而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因为每个网民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并通过各自的社会化圈子进行网状扩散,从而导致信息病毒式的传播,企业借助于庞大的信息传播网能产生传统广告无可比拟的宣传效果。

4.“微时代”消费群体及其偏好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广告、微投资、微支付等新兴的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也悄然发生变化,已由“60后”“70后”过渡至“80后”,80后的年轻的群体正在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善于将自己生活体验、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及时上传、转发信息,他们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在海量的信息中主动去寻找、、分享信息。充满草根气质的微电影登堂入室后,其短小精悍非常契合“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心理节奏,制作优秀的微电影对“80后”“90后”乃至“00后”很有魅力,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五、旅游景区(点)实现微电影营销的主要途径

1.瞄准主流消费群,营销更有针对性要取得好的营销效果,任何营销措施都不能忽视其营销对象。开展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受众是其传播致效或广告致效的重要因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80后”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领军人群。在我国旅游市场,“80后”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从教育结构来看,具有大专、大学、研究生以上文化的比例的人群所占比例非常高。“90后”、“00后”也是使用互联网的庞大人群,是潜在的主流群体。所以制作旅游景区(点)微电影,应迎合“80后”、“90后”乃至“00后”的个性特点、文化品位、消费喜好,网络传播满足其消费习惯,从情感上打动他们,赢得关注,达到营销的目的。2012年3月11日,绍兴市旅游集团推出了融合绍兴众多旅游卖点的浙江旅游首部微电影《樱为爱情》,通过各种新媒体热播。2012年清明小长假,绍兴市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火暴的赏樱盛景。绍兴市旅游集团营销部经理金燕指出,微博、微电影等营销方式比较新潮,因此,来赏樱花的游客大部分是年轻人。除了火暴的赏樱盛景,绍兴市区其他景点游客增幅也很惊人。

2.精心策划主题内容,讲述一个好故事好故事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成功的微电影犹如向人们讲述一个好故事,能够引起目标消费群体的强烈情感共鸣,给潜在的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其说服力、传播力和营销效果更好。从凯迪拉克“一触即发”的化险为夷,到雪佛兰“老男孩”追逐的青想,从橘子酒店“星座微电影”诠释的星座与爱情,到百事“把乐带回家”灌输的亲情无价……成功的微电影都是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如青春、爱情、友情、事业等展开,场景简洁流畅,剧情时有悬念却也在情理之中。具备好故事特点的微电影渗透出的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符合受众的审美和口味,也符合企业宣传正面、积极的品牌形象需求。微电影营销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产品的宣传,常采用情感营销的营销方式。旅游景区(点)微电影可以将企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影片,将电影情感赋予旅游景区(点)之中,力求主题内容契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口味,来讲述一个好故事。故事本身既要能够将无形的旅游体验有形化,体现旅游景区(点)的特色,同时叙述和表达也要制造适当的悬念,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其旅游动机,产生旅游行为,实现旅游活动。

3.拓宽传播渠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微电影营销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网络。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微电影营销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智能手机、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官网平台等及时微电影作品。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省去昂贵的投放费用,只要制作的微电影有足够魅力,就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就会被病毒传播似地下载、转发、分享。像《爱,在四川》、《樱为爱情》等都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成功的微电影营销案例。互联网的普及为微电影营销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虽然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人(截至2013年12月统计数据),但传统媒体如电视等仍拥有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影响巨大。因此微电影利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仍然能够起到推介作用。如微电影百事可乐公司的《把乐带回家2012》在视频网站优酷网首发的同时,经过重新剪辑,在央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播出。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首发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同步播出。这些都是取得较好影响效果的现代媒体宣传与传统营销方式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应选择合适的传播平台,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在高度重视、运用微博、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官网平台传播性极强的社会化新媒体平台等传播渠道的同时,结合传统媒体开展宣传,提高自身品牌传播影响力。

4.重视受众参与体验,巩固营销效果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微电影营销在短时间内网络媒体的轰动效应显著,但要发挥持续性效力,还需要在微电影播出的同时配合社会化媒体开展有奖评论、分享、转发等活动以及线下的节庆活动、促销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巩固微电影情感营销效果、吸引潜在消费者参与体验、最终赢得消费者有重要作用。成功的线上、线下活动配合的微电影营销成功案例不在少数,如“66号公路”在首映前一个月就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开始预热造势,先是图片、开展剧情有奖竞猜活动;此后又在微博上先后“66号公路”预告片、第二部预告片,都得到了广大微博用户的大量转发和评论。与此同时,各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及娱乐频道也都参与了报道,为“66号公路”造势。线上推广活动热火朝天,凯迪拉克在线下也开展了“SRX风范大使”招募活动,吸引许多SRX车主积极参与及广大网民高度关注。不仅如此,在“66号公路”热映的同时,凯迪拉克还邀请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汽车频道记者驾驶SRX在66号公路开启体验之旅,记者将沿途所见所闻和对SRX的体验撰写成文于各自的汽车频道,为凯迪拉克SRX的宣传锦上添花。凯迪拉克线上、线下推广齐头并进,使“66号公路”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做好与受众的沟通互动、跟踪反馈,巩固微电影情感营销效果,将潜在的旅游者变为现实的旅游者。

六、结束语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7

[关键词]微电影传播优势发展

前言

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网络短片在碎片式休闲和微传播盛行语境下,一次创意集结和影像话语权民间化的整装再发,深入研究微电影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聚创意人才和实现整个影视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是微电影发展当口,我们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

本文所谈的微电影(microfilm),主要指具有电影的制作手段、艺术元素、策划体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投资成本小,片长超短,在三十分钟以内,主要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宜在移动状态和碎片休闲时段下观看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微时长、微制作期、微投资),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①

一、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真正作为一种新兴电影样式进入大众视界,并引起广泛关注,始于2010年底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微电影现已成为众多产品品牌营销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凯迪拉克推出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以及益达推出的《苦辣酸甜》系列,保时捷推出的《私信门》等以阐释品牌内涵和推广企业文化为主要目的的系列微电影,实现了较好的品牌传播效果。继而众多专业、非专业制作队伍推出的各种励志类、怀旧型、亲情篇、哲思潮等主题千变万化,层次千差万别的的微电影在网络平台上喷涌而出。微电影近两年的发展态势可谓迅猛,文化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专业影视制作团体、视频网站摩拳擦掌,在投资、制作和平台建设方面运筹帷幄,似有风雨欲来之状。各类微电影节和微电影大赛更是为微电影发展不遗余力地造势,推波助澜,大有风暴来袭之势。这些对微电影进入公众议题空间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很好地汇集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思考和创意人才的交流。微电影的发展的确为多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启了更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意模式和产业链条。思考微电影的传播优势,发掘其传播威力,助推微电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二、微电影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一)短

目前大家对微电影的定义还不完全统一,差异主要集中在片长限定方面,有限定在三百秒以内,有限定在十五分钟以内的。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与微电影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对微电影时间定义不明确这个现象,做了尝试性的划分归类,把5—10分钟左右的定义为:mini微电影,把30分钟左右的定义为:middle微电影。微电影之所以以微成电影一支脉就是片长短,创意精炼,故事情节紧凑,主题集中,适合移动状态或碎片式休闲时观赏。

微电影可以在人们工作间隙帮助大家释放压力和调整思绪,交通拥堵时段转换心情、减缓焦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消磨时光、丰富视野等等,在闲碎的工作和社交间隙领略影像的美、品味感动。微电影之所以冠以“微”名就是影片短、故事简约,是新媒体时代快节奏生活语境下影像创意的一次革新。短既是微电影的特点和传播优势,也可能成为创意的瓶颈。受众生活和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大家的精神需求层次也随之提升,微电影如果在创意方面没有特色,不能瞬间吸引大众的眼球,微电影的传播效力将无从谈起。

(二)快

微电影制作周期短,能够迅速反映大众娱乐休闲的风向标,适应快节奏生活和时尚文化元素的变化流转。微电影能够及时对时代主题和社会事件做出呼应,影像时效性强,观点集中直观。贾樟柯监制的《爱的联想》系列,主题源于联想集团“联想青年公益大赛”的获奖项目。“十二邻”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科学松鼠会”科学普及的理念创新和网络传播对科普的助力、“多背一公斤”倡导细致助困和对山区孩子的精神关注。这些命题和现实联系密切,快速准确传达了公益行为的精神内涵。人们可以很便捷地利用影像生动阐释情感、观点和思考。尤其近两年网络热点题材频频被微电影改编、戏说,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公共议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既是娱乐也是一种力量,例如红会劣质自行车事件和与社会热点串联的大史记系列微电影,电影和现实快速衔接,网络思考和造梦相互助力。

另外院线电影往往投资大,风险高,制作周期长,新出道的年轻导演很难有机会一试身手。微电影制作和投放费用低,且呈发散式传播,较容易形成显著的影响力和人气。再者这种网络链接转发,既提高了影像故事的知名度,又搜集了转发评论中对微电影传播效果的意见回馈。在投入资金成本不高且传播通路便捷,大大降低了电影传播的市场风险,微电影可以成为大制作电影创意拓展演绎的试金石,通过微电影既可以锻炼新锐导演的影视创作能力又可以快速聚集影像创意的人气。

(三)精

微电影在视频市场之所以能够攒足注意力,这和其表达的精炼密切相关。微电影因为时长和资金限制往往情节紧凑,表达精炼,主题具体、明确,片段式故事呈现较多,解读更直观。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当代社会情感诉求直接和个性化的传播要求。传统电影通常是时代或者是个体的生存记录和主流价值表达,视野宏大,承载的影像元素复杂,电影的社会内涵丰富,隐喻表达较多,存在一定的解读障碍和传播氛围限制。微电影如果创意独特,电影语言运用精炼,可以为快节奏生活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沟通方式,让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影像狂欢威力四射。

(四)大众性

数字化时代手机、数码相机普及率较高,影像拍摄操作简单,影像的制作和编排以及输出端口门槛低,这是电影语言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成为大众表达工具的前提,另外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满足以后,对个体的精神、情感诉求的满足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微电影发展的人文基础。微电影创作者有专业人士,更多的则是非专业人士,拍摄动机各异,题材自由、开放,制作个性化强,人情味浓。随着影像数字化、DV技术和影像解码技术的发展,电影从高高在上的仪式化体验变成室内的日常生活体验②。微电影可以摆脱传统电影选题控制、拍摄流程、资金制约、院线档期限制等,同时也削弱了传统电影拍摄机构和制作体系的的优越感,是一次影像话语权民间化的大练兵。一次思想的颤动,一次独特的经历,一番感慨,一次交流都可以微缩进影像,让人间万象在网络上、在手机中流淌。微电影成为大众传播中个体的艺术镜像;复制愈加丰富的个体生存,积存更多原生态的思想、社会记录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表达。越来越多的微电影视角更人性,少了宣教和模式化。平凡人的生命感悟和生活脉动通过影像片段真实、立体地,缓缓流入大众视野。同时微电影也满足了普通创作者个人影像表达的。

这种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影像狂欢,既壮大了电影创作的根基,让更多的普通人在网络互动中关注电影、讨论电影、参与其中,又普及了电影文化,提升了社会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关注,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作用显著。微电影的播出渠道多集中在微博,手机和视频网站等青少年集中的平台上,这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为中国创意产业培养潜在的创作群体和消费力量。

同时,因为此类电影的商业回报较低,融资渠道少,加上传播门槛低,也会有一些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格调和价值趋向不高的作品充斥其中,鱼龙混杂,给微电影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需要专业人士在评论和传播规则制定中积极疏导。当然这些问题也是新媒体时代共同面临的议题。

结语

新媒体平台使大众传播的大众性得到充分伸展,微电影代表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虽然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和产业链条的建设还亟待开发,但是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不容小窥。对于目前来讲,建立健全微电影的品鉴、推广体系,提高创意产品的版权意识和市场回报,实现微电影可持续发展,继而拓展电影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成为我们下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重心。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平台优势,让更多传播方式服务于生活品质的提升,服务于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服务于精神世界和物质分享层次的价值进化。微电影在影像世界里开启更多智慧之门去丰富人的内心和眼界,让未来视界更有质感和情趣。

参考文献

①微电影[eB/oL].(2012—08—20).百度百科http:///view/4342291.htm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8

[关键词]微电影新媒体发展趋势

2010年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开始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2011年,伴随着《老男孩》、《66号公路》、《指甲刀人魔》等一批口碑之作问世,微电影的概念逐渐为观众接受和熟悉,并且愈加春风得意,红红火火,以至2011年被称为微电影元年。而如今微电影更是进入了大发展之年,各家视频网站纷纷推出微电影系列,争先恐后,跑马圈地:搜狐以黄渤、李光洁、黄磊等七位明星为导演,推出《七电影》计划;爱奇艺以西安、广州、台北、成都、青岛等城市为拍摄地,主题由导演自选但要求拍出各城的独特气质,形成“城市映像”系列;优酷则拉来顾长卫、许鞍华、金泰勇和蔡明亮等导演,推出了“美好2012”微电影【2】。微电影的出现掀起了一股热潮,微电影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新宠。

可是与微电影制作炙手可热的景象不一致的是,如今行业内对于微电影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位和一个准确的定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通常而言,微电影指作品时长在3-30分钟,有完整故事情节,适合在新媒体上观看的视频内容。著名导演陆川却认为微电影就是由以前的短片演变而来,只不过微博诞生后,短片也赶时髦换了个“微电影”的新名称【2】。那微电影到底是换汤不换药的DV短片,还是浓缩版的电影,抑或是电影和广告联姻而产生的产物呢。要分析微电影,还得先看看孕育微电影产生的土壤。

一、微电影兴起的背景

1.技术进步让影视制作平民化成为可能

影视拍摄与制作在早期,因为设备的昂贵和操作上的复杂使其使用范围一直限制在专业领域,并无缘用于民用领域。而随着小巧方便,便于携带且价格适中的的DV摄像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机非编系统的普及,影视制作终于走下了神坛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目前使用DV来进行各种影视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数码影视的创作已经进入到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特别是近几年能拍摄高清短片的单反相机的出现,使得平民化的影像制作在质量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虽然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群体中不乏专业团队,但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等草根制作者借着新技术也能拍出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员的微电影,且这类微电影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

2.快餐文化导致了人们对碎片化信息的需求

快餐一词出现在西方,指以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快捷食品,有着便捷,节省时间的特点。而快餐文化就是指人们追求通俗,短期流行的,不注重积累和内在文化内涵的文化潮流现象。它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主要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现代化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3】。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人们日益增快的生活节奏中,任何冗长的深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都成为了奢侈,人们不再捧着厚厚的书本仔细研读,而更愿意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等新媒体去快速地浏览一些短小简洁的信息,微博渐渐取代了传统博客,微小说的出现也让人们眼前一亮,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亲睐。

3.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微”风更盛

今年2月颁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整体提升和视频网站、3G网络的发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发展到4亿的规模,视频网站急需海量的视频内容,而传统的影视剧版权价格又直线飞涨,相形之下,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题材和时长均适合网民观看的短片则脱颖而出,成为视频网站们的新宠。今年“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广告商从电视台转战到了网络视频行业。面对广告商的亲睐和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商业微电影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的特征恰好满足了两方的需求。

此外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为微电影的传播创造了快捷和便利,微电影短小的篇幅符合了微博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心态,在观看之后用户将优秀的微电影通过微博转发等方式进行分享,更加扩大了影响力。

二、微电影的身份辨别

微电影的“微”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时长上的“微”,二是投资规模上的“微”,三是制作周期上的“微”,光就这几个“微”的特点而言,似乎还难以区分微电影和传统的DV短片的区别,那是否真如前文所提到的,微电影只是换汤不换药的DV短片呢。DV短片以其平民化视角,草根化制作为人们所熟知,而微电影中的“电影”二字决定了微电影在诞生之初就具备了电影化的高端气质,所以在制作水平上微电影要比传统DV短片要更加精良,在拍摄水准和要求上都要与电影更加接近。除了在质量上的区别之外,微电影与新媒体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其与DV短片的另一个区别,微电影之所以要“微”,就是为了适应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播放,可供人们在移动状态或者短时休闲状态观看,甚至可以说微电影是为新媒体而生的,而DV的传播途径则更加宽泛一些,可以在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也可以在学校,酒吧等公共场所进行播放。

如此看来DV短片与微电影的关系并不亲近,那微电影是否就如字面上所言是微型的电影呢,似乎也并不如此。微电影身上具备了电影和广告的双重基因,专业化的制作和社会化的传播是微电影的固有特点。微电影的出现带来的不光是一个新的概念,还带来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从目前看来,大部分微电影的主要制作方多为视频网站或者是广告主,如益达的《酸甜苦辣》系列,优酷网和中国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等等,微电影的广泛传播力和较为巧妙,软性的宣传方式吸引了众多的广告主,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为行业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大好的形势下,微电影的发展仍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微电影面临的困境

1.广告化过于严重

由于大多数微电影的投资都来自广告品牌的赞助和冠名,在创作上难免受到一些限制,有少数的微电影能够实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将品牌理念和产品功能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而不至于突兀,但很多的微电影由于在剧作阶段缺少巧妙设计,硬生生地把产品植入到毫无关联的剧情中去,使微电影成为加长的广告片,长此以往观众势必会对微电影产生戒心,使得微电影的发展受到限制。

2.质量良莠不齐

微电影的制作相对比较简单,进入门槛较低,在许多视频网站都能找到大量以微电影自称的视频短片,制作粗糙,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甚至用色情和暴力来当做噱头吸引眼球,产生这样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的自制剧,微电影都是靠自觉完成内部审查,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内容进行监管,这样久而久之,微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控制。

3.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目前微电影的盈利模式除了常规的广告植入和赞助商冠名之外,还缺乏其它的盈利手段,如果微电影要成为一门产业的话,就必须要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对此,一些视频网站已经在进行探索和寻找,今年4月,华谊兄弟宣布携手中国电信共建国内首家付费微电影微剧频道。而华影盛视的最新音乐微电影《我多么怀念》则以公开报价的方式出售,酷6网买下了首播权,华影盛视等微电影出品方也从广告商之外的下游获得了资本回报。用户付费和出卖版权等盈利模式虽还不成熟,但对商业模式的探求对于微电影成为成熟的产业来说具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是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微电影的独特魅力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也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和价值,让微电影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让微电影这一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应,这样微电影才能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微电影:碎片化传播时代的新势力》北青网2012-5-8

【2】《微电影遭品牌广告挟持弊病丛生》新京报2012-5-19

【3】百度百科:http:///view/394523.htm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流程;前期准备

微电影,也叫微型电影,一般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策划和制作支持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一般具有三个“微”的特点: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电影的时间通常在30分钟以内,甚至短到3分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事精华呈现出来,在有限的场景里将人物塑造起来,在简短的故事线中将主题思想表现出来。

1主题定位

构思一个故事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好主题。所谓主题定位就是剧本创作者在把握现有题材的基础上提炼微电影主题的过程。如三星手机微电影《你好吗?我很好》主题定位以叙事为主的青春爱情型;《为渴望而创作》主题定位以真实、感人故事为主的励志奋斗型;《父亲》主题定位以温馨为主的感人亲情型;一部微电影的主题定位,决定了其故事内容,决定了其剧情走向,也决定了其整体风格。微电影的主题定位一定与其目的性有关。主题定位来自于创作者想要给观众带来的观影体验。或是催泪,或是阐明人生,或是希望搏观众一笑,其主题都与各自的目的有关。在写故事之前,你会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那一刻,在你心中,就已经选定了主题。最近我们拍摄了一部微电影,介绍人文艺术学院并宣传学院形象。这样,大主题就是人文艺术学院宣传片。接下来就开始构思下一步,怎样的宣传片才能吸引观众,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通过调查和团队内部的讨论,我们初定拍摄一个以出镜收稿日期:2017-03-10课题项目:2016校级创新训练项目(201611430096)微电影创作1作者简介:孟祥武(1960-),男,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学及高教研究.谈话为主要风格的采访实录以宣传学院形象,展现人文艺术学院学生的精神面貌、人文素养,以及他们在人文艺术学院学习生活的那些事儿。

2剧本方案

剧本,是微电影的故事脚本,它是运用剧本元素(场景、情节、动作、对话等)进行叙事的创作过程。它也是导演和演员进行二次创作的依据和出发点。剧本是微电影的基础和框架,它为微电影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明确了微电影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和风格样式。分镜头剧本则是导演在剧本的基础上,确定了拍摄场景之后,按自己对未来微电影画面和场面调度的设想,写出的用于拍摄的台本。在微电影制作完成之后,由场记根据已经定稿的微电影,将其中的技术、艺术内容,如场次、镜号、拍摄方法、场面调度、人物对话、音响音乐以及长度等,完整地记录下来的台本形式则是完成台本。在微电影的实践中,以短暂的情节讲一个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剧本位置更加重要。我们在拍摄人文艺术学院宣传片时,定位是采访实录类型宣传片,又是出镜谈话的风格。于是创作过程中就既要抓住学院的特色,又要埋一些动情点,同时还要让各个要素的组合显得融洽合理。剧本的创作是创作微电影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是一部微电影能否讲好一个故事的关键。而创作剧本过程中,创作要结合生活实际,跟从内心真正写好故事;若我们是改编者,要做到尊重原著,要能深刻解读,同时注意文学作品呈现电影的表现力。

3演员选择

将剧本中用文字描绘出的角色诠释得有血有肉,这就靠演员的专业水平了。演员的演绎,不是照本宣科的按照剧本要求表演,而是要做到丰满人物的性格、充实故事的情节,并且引起观众的情感带入。剧本再好,无人能表现,也得不到呈现。角色的呈现,最关键在选角。演员是微电影呈现视觉审美的人,是这个故事的传达者。大制作的微电影(如系列广告片)的选角,导演会根据自己心中对角色的要求,并综合人气、排期、成本等一系列考量,列出每个角色的演员梯队,从一到五甚至更多,顺次邀请出演。一些微电影若是打算使用新人的话也会开展公开选色,公开征选演员。小成本的微电影,通常是采用小范围公开征选或者邀请身边人参与演出,这样参演的演员大多是非专业演员,表演素质和角色理解、传达能力相对较差。这样导演选角时更要考虑其与角色贴合度,因为这类演员通常本色出演发挥更好。就像我们人文艺术学院宣传片演员的选择,因为成本低,条件限制不可能有专业的演员,这就需要演员与角色的默契度高,最好是本色出演,我们选的是各个专业形象气质适宜,对专业特色和学院精神了解透彻的同学。

4前期准备

充足的前期准备,能为微电影的拍摄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能避免正式拍摄时可能会出现的很多问题。一般微电影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制定计划,与客户进行沟通;选择场地,并踩点观察;做好器材准备;统筹演员及剧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首先,在一部微电影开始拍摄之前,导演应拟定一个详细的拍摄计划,拍摄日程、场地、演员及工作人员,每一个道具,每一天的天气情况都要有所掌握。其次,在拍摄开始之前,要对取景的地方踩点熟悉环境,排除拍摄时可能出现的干扰,从而保证拍摄顺利进行。在器材选择上,一般专门的电影团队都有负责器材的工作人员,而自己拍摄微电影,有时会租赁器材,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以免出现器材丢失或其他意外情况。最后,统筹人员,更是一个剧组正式运营必不可少的。分工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来,做到人人各司其职,各有其事。我们的拍摄因为是采访类型,所以把场地定到了室内,这样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就很少了,再和演员把戏排好,道具主要是一些改变现场气氛和情节需要的。

5中期拍摄

在明确的主题、优良的剧本、适合的选角和充足的前期准备下,微电影的拍摄也相对简单的,只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即可。“一个中心”是一切以导演组为中心,由导演来协调统筹全场。由导演来和编剧沟通故事,由导演来指派工作人员协调工作,由导演来控制拍摄进度,有导演来掌控画面和音效,由导演来决定影片最终的效果。“两个基本点”分别是以“做好本职工作”和“以交流代替冲突”。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剧组的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摄影师拍摄高质量的画面,演员背好台本,服装师化妆师拿出专业的审美,灯光师道具师在拍摄前确认打光和道具的得体。而在拍摄过程中突发状况很难避免,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应该冷静处理。在低成本微电影的创作中,摄像师尤其重要,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摄像师会让整个团队省很多力,后期剪辑也会轻松许多。我们在人文艺术学院宣传微电影拍摄中,由于导演和摄像师并不是第一次合作,所以摄像师也要参与剧本的讨论,知道如何能够更好的表现出需要的情节,并且前期准备比较周全,拍摄过程很顺利。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演员聘请的不是专业演员,节奏把握不好,这就要有导演来指导调控。

6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微电影拍摄好后,进行粗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片头片尾包装等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剪辑为主的,可见剪辑的重要性。粗剪是在完成主要拍摄后,经过选择要用的镜头,使故事按照分镜头剧本的顺序组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流畅故事;精剪包括修改镜头的位置、使用特写镜头以示强调、插入镜头以编排故事以及使用叠化来显示时间的流逝,在不断推敲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细致的修改,精心处理,最后进行综合的剪辑和总体的调节,形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最终输出完成片。李晓彬在《影视动画数字后期编辑与合成》中说,剪辑在影视制作中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前期的创意、构思、拍摄的素材,通过剪辑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我们在创作校园微电影中,后期的制作,主要是导演、编剧和摄像师一起剪辑,这样既节省成本和人力,又能把要表达故事和东西能够用镜头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福宝.微电影广告研究〔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13.

〔2〕国玉霞,白喆,郝强.微电影创作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黄秋生,黄琼瑶,廖曼郁.微电影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10

一、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外因

(一)受东北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乡村爱情》系列等东北乡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的热播,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东北农民的性格特点通过朴实、幽默的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东北新农村被给予了极大的文化关切,并构建起了城市对农村的文化认同,使得东北人的说话方式和行为动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模仿。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下,成为文化热点的东北乡村题材,自然是东北微电影人创作的重心所在。但针对东北乡村题材已被广泛应用的现状,微电影创作者只得另辟蹊径,选择一种另类的表现东北乡村生活的题材――东北乡村黑帮题材,并出现了《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系列、《东北森林故事》系列、《四平青年》《小金刚》《现世五福星》等一系列的以黑帮作为叙事切入点,反映东北乡村生活的微电影。

(二)受黑帮题材电影的影响

黑帮电影由警匪动作电影变化而来,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逐渐兴起,各国电影人也随之广泛演绎,主要表现在贫富极其不均的社会背景下,黑帮争斗、犯罪的影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类型电影。黑帮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对黑帮人物的个体生存状态的探讨、对黑帮家族权力和组织体系的深入思考以及把黑帮元素以一种道具的形式进行多元化的运用,并开始探索类型特征方面的逐渐融合。

在黑帮电影进入到第三阶段的当下,东北黑帮题材的微电影中,只有根据孔二狗的网络长篇小说《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二十年》改编的同名微电影系列,是对黑帮的争斗、犯罪进行真正反思性的探讨,讲述了以赵红兵为首的一群东北青年由复员军人一步步成为黑帮组织的惊心动魄、病态残酷的演变过程。而其他的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绝大多数还是把黑帮作为道具来使用,只是架构一个黑帮的背景,或是故事中有黑帮分子的介入,更确切地说是一些小混混的参与,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的东北人的乡村生活。如《四平青年》就讲述了一个名为“二龙湖浩哥”的四平青年为了一个舞女,与几个兄弟糊里糊涂地卷入一场不太上档次的黑社会打斗中的搞笑故事。

二、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内因

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来说,应具有独特的、打上个人印记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而这些特性从本质来说是由该形象接触并接受的文化所决定的。电影是载体,文化是核心,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共同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构建。因此,微电影人以东北地区的黑帮作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和拍摄,必有其深层的地域文化内因。

(一)东北地理环境决定体貌特征和生活习惯

东北地区环山临水,寒冷干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同于江南水乡的纤细柔弱,大多身材高大魁梧;同时,为了能够跋山涉水、保存体力体温、足以抵御严寒,东北人多以肉类食物为主,并伴有饮酒的习惯。所以,东北人的体形特征多给人以剽悍、蛮横、不好惹的感觉,加之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光膀子、狠抽烟的生活习惯,完全符合黑帮人物的身份设定。因此,在东北黑帮题材的微电影中,酒、肉、烟、光膀子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叙事元素。可见,东北地域的自然文化影响着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的兴起。

(二)东北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塑造人物性格

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的限制,远古的东北地区以狩猎、游牧生产为主。游走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人民逐渐形成了粗犷、豪爽、尚武、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随着汉族人民的不断涌入,在东北平原上,农耕生产逐渐成为东北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这又使得东北人民具有质朴、忠厚、乐观的性格特点;另外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东北人一年有半年时间处于农闲状态,这就造成其懒惰、偷奸耍滑的一些陋习。东北人的这些性格特点,正为黑帮电影诠释惜情、重义、背叛、暴力、残忍等情感性格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电影也通过人物所说的鲜活的东北方言将这些性格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如叫陌生人“大妹子”“大妈”等称谓,这是东北人热情好客、忠厚乐观的体现;“啥”“咋”“整”“造”“贼”等方言词语的广泛应用则展现了东北人豪爽、朴实的特点;时不时地爆粗口则反映了东北人尚武、不拘小节的性格。

(三)东北二人转习俗确定了丑角艺术的运用

东北二人是东北地区传统的艺术形式。演出形式以“丑”“旦”为主。丑角在二人转里调节气氛,制造笑料,说口非常生活化,从而形成了东北二人转中特有的幽默风格。而东北乡村电视剧中将这种幽默形式搬上了电视荧屏,大量的运用二人转中的丑角元素,营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喜剧效果。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自然也承袭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演员通过对扮相丑、语言丑、动作丑等丑角艺术的运用,以幽默、夸张、滑稽的表演形式,塑造出东北混混、东北农民等形形色色的喜剧人物。如《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中两个黑帮成员孙大伟和黄老邪分别引用《小马过河》《乌鸦喝水》《小山羊》和《小猫钓鱼》等小学一年级课文来进行谈判,并决出了胜负。他们一本正经的引“经”据“典”,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表情,滑稽搞笑;再如《东北森林故事》中大癞子雷锋帽加墨镜的扮相令人忍俊不禁;《四平青年》中浩哥因看一漂亮女孩,直接把摩托车开到玉米地里,他一连串的动作更让人捧腹大笑。

三、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思考

微电影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神秘感和封闭性,给了大众更多展现自己才华和想法的机会。它使得电影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体现的文化也更加多元化。

(一)反映了东北地区文化

相同地域的不同题材,虽侧重点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最终体现的都是这方水土的文化魅力。东北乡村题材的电视剧,生动自然、贴近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东北农民的精神世界。东北黑帮微电影仍然以东北作为审美对象、表现对象,大多沿用乡村电视剧的表现手法,东北人原汁原味的本色演出,具有东北风土特色的人物造型,幽默滑稽的地方语言,使得东北黑帮微电影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东北人的豪爽、尚武、重义的性格特点,以及狡黠、利己的小农意识。红砖房、柴草垛、玉米地、热炕头、大棉袄、狗皮帽子随处可见,“大妹子”“咋整”“干啥”等东北方言贯穿始终,人物形象及动作行为的丑化呈现,为观众们展现了快意恩仇下的东北文化。

(二)体现了平民草根文化

微电影让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群体――观众,有机会成为电影的制片人、导演、摄像、演员等。他们以平民的视角关注民生,体现平民的草根文化,从而也更容易引起普通大众的共鸣,受到人们的追捧。东北黑帮微电影把黑帮以道具的形式嵌入到叙事之中,将平凡的主人公在遭遇黑帮后,发生的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搞笑经历浅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并通过网络平台开放地、即时地与观众进行互动,实现了影视艺术的真正平民化。如《小金刚》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东北农村小伙儿为救心爱女孩而被卷入到一场黑帮的夺宝战中的搞笑故事,主人公最终不仅练就了神功,还掳获了美人芳心,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完满的乡村“草根秀”。

可见,东北黑帮题材与微电影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大范围地展现了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同时也成就了电影平民化的转变,增强了影视艺术开放性与互动性。但随着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的兴起,微电影的低门槛与黑帮题材的暴力性也逐渐将其缺点和弊端暴露出来。

1.非专业人员创作的微电影质量普遍不高

虽说微电影的核心就在于原创,但没有受过影视专业训练的非职业导演、非职业演员拍摄完成的影片质量确实有待提高。拍摄机器过简导致画面模糊、粗糙;拍摄人员的非专业化致使画面抖动、布局不和谐,故事逻辑性差,叙事凌乱拖沓,缺少后期的调色与修改等。

2.黑帮题材影响对东北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