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我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作文必备4篇我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作文必备4篇

我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作文必备4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5:01

我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作文第1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有很多一瞬间发生的事情,有的蕴涵着人性的真善美,有的散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诠释着高尚的节操,有的践踏着道德良知……

请以“闪光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联系现实生活,写出真情实感。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生命,表现为一个又一个瞬间;历史,由众多瞬间积累而成。能认识瞬间的意义,就能认识生存的意义;能理解瞬间的内涵,就能理解人生的内涵。能表现积极意义的主题的都是“闪光的瞬间”,哪怕是一种情绪,一点情趣,一个场面……抓住生活中“闪光的瞬间”,也就捕捉住了生发妙文的良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出新、出彩:

一、化抽象为具体,写出对瞬间的理解,悟出某种哲理。比如写“幸福的瞬间”,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声呵护”“一句称赞”,悟出“幸福的瞬间就是让爱拥抱”的道理。

二、摹写动人瞬间,通过对某一瞬间的细致刻画,突出其带来的心理感受上的变化。比如写“泪水滴落的瞬间”,就要写出泪落下瞬间的凄美感受,表现真情实感。

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比如写记叙文要兼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散文要兼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用好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

【佳作示例】

下意识的一瞥

那是去年春节里的一天,我早早地来到老宅,想和姐姐侃侃电脑游戏。大人们都出去造“四方城”了,偌大的客厅里只有年过90的曾祖母在。我一边迅速地换好拖鞋,一边说了声“阿太好”,可回应我的只有短促的一声“嗯”。我感到匪夷所思,平时见了我这个曾孙就眉开眼笑的曾祖母,今天怎么如此冷淡我定睛一看,桌上放着一碗花生仁,曾祖母的手正伸向那里。

哦!原来在吃儿女们为她剥好的花生仁啊,曾祖母真是有福气!

我一边想,一边走,眼睛又下意识地瞥向曾祖母,出人意料的是:曾祖母的手正伸向花生盒!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有剥好的花生仁,为何还要去拿带壳的花生呢我饶有兴趣地停下脚步,准备一睹究竟。

只见曾祖母满是皱纹的手缓缓地伸向花生盒——她慢慢地拿了一颗花生放在牙齿边,然后停顿了一下。我感到她仿佛深吸了一口气,我也屏住了呼吸,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凝结了。忽然,她全身微微一颤,头往下一低,背也跟着弯了一下,只听“喀嚓”一声,咬开了花生。接着她笑眯眯地,很满足地取出花生仁放到前面的碗中,然后又缓缓地伸出手去,再深吸一口气……

啊!原来那碗花生仁,是曾祖母一粒一粒,用尽了全身力气咬出来的!霎时,空气中溢满了爱的芳香,充盈着幸福的味道。同时,周围每一个空气分子都仿佛冲着我讽刺地笑。我感到十分羞愧——为自己的枉下定论。

故事的结局相信每个人都猜得到:当晚的团圆饭上,多了满满一碗香脆的花生仁。我暗暗感谢上帝,感谢他让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否则,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曾祖母那永恒的真爱,那将是一件多么遗憾而又可悲的事啊!

今年5月,曾祖母驾鹤西归,她可能从没想到会这样给我这个曾孙上了一堂人生的哲理课。不要小看那瞬间的一瞥,有时它可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点评】

我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作文第2篇

闪光的瞬间作文一:闪光的瞬间(730字)

指尖绕过的流年,沾染着春温秋素的时光。仿佛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还深深记得那些年我们走过的时光。

——题记

窗外的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我走近书桌前,打开抽屉,轻轻翻动相册,映入眼帘的是那张难忘的照片,往事依依,涌上我心头……

时间停留在那一天——

“快,快点!”我和几位好友跑进了学校的车篷,哈,太阳出来老高了,光线还可以,天助我也呀!可不是嘛,在咱们小学毕业分手的时候,我要给咱班同学拍张照片,留作永久的纪念。

“过来呀,李思璐,你们几位往前走。”我边举着照相机边笑着说。哎哟,你瞧瞧那郑炎文,忸忸怩怩的。快,那么胆怯,又不是挨板子,怕啥

高俪源大姐,往后排站站。瞧你,都挡着人家半边脸了!

咦,黄佳音你往哪儿去发本子去那可不行,当务之急,莫过于此。快快站好,即刻便可。

哎呀!贺桐你往哪儿站一米四九还说自己一米九四呢!到前面来,矮个儿充什么大个儿呢

好喽,就照这个样子,站好啦!

哎,李老师、刘老师、顾老师呢不照那可不行!喂喂,刘翔宇呀,把那椅子搬来,好,就放在中间,老师您们坐好。

ohyes,好,veygood。

注意,不要动了——我赶紧调好了光圈,调准了快门速度,然后将视线集中到了那方形的液晶触摸屏上。

就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光彩熠熠的画面,看到了老师们欣慰的笑容,看到了同学们嘴边儿甜蜜的笑意,看到了一颗颗火热的心……

就在那一瞬间,我似乎又听到了老师们充满热情的讲解;听到了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听到了早操时同学们齐整的脚步声……

噢,多好的瞬间啊,我弯曲的手指终于按下去了,这张难忘的照片在“咔嚓”一声中定格了。

手捧着这张照片,就像捧着友情的信用卡一样。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上一起欢笑……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间。

难忘那闪光的瞬间!

闪光的瞬间作文二:闪光的瞬间(499字)

童年是一条小河,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在成长;而那条童年的小河却在流淌。有一天,童年的小河流着,流着,忽然看到了感人的一瞬间,那一瞬间也是闪光的——

那天,我和李玲在楼下玩“跳房子”,正当我俩玩得热火朝天时,李鸿和张洋这两个坏家伙用弹弓把一颗拇指般大的石子打到了我的额头上。顿时,我的额头上便肿起了一个大大的包,别提有多痛了,于是,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李玲从来没有看到我哭过,也吓坏了,可没过一会,我便看见李玲朝着李鸿和张洋他们那儿走去。望着李玲的背影,我想:李玲不会是去替我出头了吧可是她的胆子比蚂蚁还小,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呀!难道她就不怕那两个调皮鬼欺负她吗

正当我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李玲发话了:“李鸿,张洋,你们把石子打到诗祺姐姐的头上,你们觉得很开心吗如果石子是打在你们的头上,你们会怎么想……”李玲左一言,右一句,根本不给他们俩说话的机会。李玲说完后,李鸿和张洋便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诗祺姐姐,对不起。”听了这话,我从心眼里佩服李玲。望着李玲,我笑了,笑得可甜了。

童年的小河在哗哗流淌的时候,不知看到了多少个这样感人的一瞬间,但最难忘的还是这一瞬间。

闪光的瞬间作文三:美丽的瞬间(832字)

最美丽的心灵是纯净的,最美丽的语言是温暖的,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

——题记

大自然的瞬间

当瑟瑟的秋风吹过,秋叶如纷飞的蝴蝶飘然落下,聆听着叮咚的泉水和清脆的鸟鸣,你会体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暴风雨过后,蔚蓝的天空中映照着一道绚丽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灿烂夺目,你会理解“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真正含义。

当夜幕降临,你躺在星空下的草地上,看深蓝色的天空中繁星点点,摇摇欲坠,似乎在向你低声的呢喃着什么,你会陷入一种梦幻的境界,你会感到宇宙的神秘。

当东方出现第一道鱼肚白时,当太阳从海面上的地平线缓缓升起时,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你的窗前,你会深刻的意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时间的飞逝与宝贵。

这些是大自然的瞬间,大自然的瞬间是美妙的。

生活中的瞬间

一个小女孩跌倒了,一个好心的过路人把她扶了起来。在这位过路人的手指碰到小女孩的那一霎那,他将会离高尚更进了一步。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一个男孩正在观察他不久前种下的种子,他一直没有照料它。这颗似乎饱经风霜的种子,终于在这个风和日历的春天破土而出。是什么促使它钻出那禁锢它的种皮呢是阳光,雨露,还是土壤都不是。是它的勇气和决心。在这种子萌发出幼芽时,它也便萌发出了成功的希望。什么能阻挡住勇气呢

“一串串水滴,敲击着坚硬的石板;一滴砰然落下,一滴继而高悬。”这是对“滴水穿石”的描写。滴水穿石!一个神圣的情景。我不知人们对此有何感想,也许是嘲笑,也许是不解;我却认为:那不是徒劳,因为毅力和耐心能将一切洞穿。

这些是生活中的瞬间,生活中的瞬间是美好的。

永恒的瞬间

有一种花以脸庞为花圃,以五官为花瓣,以心灵为沃土,以快乐为花蕊。她非草木,她只开在人们的脸庞上,她的名字叫微笑。当微笑绽放时,那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微笑出现在人们的脸上时,那灿烂的笑容就像照片一样定格在那永恒的瞬间。

瞬间,本应是短暂的,却因不同的原因使它成为永恒。

我珍惜我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并且满怀虔诚,感谢它们。

我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作文第3篇

4月14日中午,中国日报社派遣我和摄影部前辈杨世忠老师前往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采访。当天早上7点49分,级的地震让那个美丽的高原小镇不再宁静。震后灾区的采访,对于记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是采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知性,其次就是记者始终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来灾区采访什么当今电视卫星直播和互联网的迅捷,使观众能够全天24小时通过视频和文字直播了解灾区的情况,因此传统平面媒体的记者到灾区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进行采访怎样能带回有特色的报道带着这样的问题,14日的下午,我们乘上了北京飞往西宁的飞机。当晚9点,抵达西宁。感谢同机的来自武警媒体的同行,我们得以能搭他们的车立刻从西宁出发赶往玉树。第一时间赶往采访地,永远是不变的真理。西宁到玉树有12小时的车程,加上是夜路,我们估算14个小时后才能抵达玉树。即使这样,我们也成为最早赶到灾区采访的媒体之一。西宁市的海拔,只有不到3000米。而从西宁到玉树,却要翻越5座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最高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平均海拔达到4800多米。高原反应,不论对这次玉树采访的记者,或者是全国各地赶来的救援队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强烈的高原反应和旅途的颠簸让同车的很多记者苦不堪言。我身边的一位女记者,不时地呕吐,十分虚弱,不得不靠吸氧维持。记者是个危险的行业。之后的采访中,与我们同行的武警摄影师刘海山老师在采访中被一只藏獒咬伤,仍然坚持工作。我深感敬佩。由于有到西藏各地采访的经历,我勉强能够忍受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15日中午11点左右,我们的车开进了玉树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也是这次地震的震中。刚进入结古镇,就能感受到这个10万人口的小镇不再有往日旅游胜地的平静和安乐。很多民宅,多数是土木结构的新房,都已成片倒塌。镇中心的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已成为瓦砾。此时的玉树,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日光照射下气温可以达到20度,可到了夜晚,最低气温会降到零下10度。我们夜里住在帐篷里,没有足够的被褥御寒,夜风刺骨。然而,在震后的3天时间里,由于救灾帐篷还没有全部到位,很多灾民不得不睡在露天里――街道上,废墟边,广场上,到处都是灾民。4月15日晚上,我由于高原反应和寒冷难以合眼。然而更让我不安的是想起白天看到的一个藏族小女孩和受伤的父母睡在废墟边的情景。记者的职业是带给受众最有可读性的报道,而能写出这样的报道,不仅要求记者有好的职业素养,而且首先我们本身必须是有感情有同情心的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对我做了一次连线,询问我灾区的情况。灾区当时已经可以看到国外记者的身影,这些同行的敬业让我钦佩。而之后我看到某国外知名报纸写的一篇报道,题目为:“藏族人不信任_的救援”。看到这样的失实并且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的报道,我除了嗤之以鼻外,更明白要做出反击的唯一方法,只有真实的细节报道。震后的前三天,被称作是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是最有可能发现生还者的时段。我们的采访重点也主要跟随生命救援的进度。16日上午,我们听说在一处废墟发现生命迹象,于是很快赶到那里。救援队通过生命探测仪,已经确认有生命迹象。通过和家属的确认,得知一个13岁的藏族小女孩被困废墟。身着桔色救援服的中国国家救援队已经开始用吊车等大型机械小心地挪动废墟中的钢筋水泥。一旁有很多当地结古寺的喇嘛们在用手和绳索来帮助救援队。此时此刻,我站在废墟旁,看到的是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合力救援着可能生还的生命。救援队队员们用专业的知识在努力,同时他们也尊重当地藏族同胞和喇嘛们的急切心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切方便。3个多小时后,我为中国日报网拍下了13岁的女孩才珍拉姆被救出的视频。那一刻,救援队和喇嘛们一起在欢呼着。不同的语言,在同为生命的奇迹而欢呼着。那一刻,我很感动,我也想让我们报纸全世界的读者们,和我感受这样一个无需多言的真理:在灾难背后,人性的力量永远是最可贵的。对于生命的救助,是人类精神最可贵的体现。面对生命的感动,其他一切阴谋论和诋毁之词,会显得那样卑鄙和可耻。灾区到处都是新闻。这样说可能有些残酷,但对于新闻人来说,的确是事实。而最有报道价值的,就是在废墟上闪光的人性,相互协作、共同携手面对自然灾害的大爱精神。在结古镇格萨尔王广场,我看到了来自青海武警的战士们在为灾区人民分发食物。他们的旁边,是来自四川甘孜地区的一所寺庙的喇嘛们,他们也是志愿者的一部分,为灾民分发着食物。武警战士们把自己的锅借给喇嘛们,一同为灾民服务。寺庙的一位活佛告诉我:“我们把食物发给所有人,不管是藏族人、汉族人,还是回族人,我们部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我当天写下了题为《站在一起,相互关爱》的采访手记,发表在《中国日报》第二天的头版。我想用这样纯粹真实的声音,告诉读者我所看到的感人事实。细节、特写还有评论,就是传统纸媒在当今传媒环境下能够发挥的优势。在灾区的几天采访,我力争把最有价值的细节记录下来。灾区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如何挖掘和表现这些充满人性化的感人故事,又不让其显得老套和做作,是每个记者都要而对的课题。而真实性和对人物心灵的描写,相信将会是打动所有读者的最基本要求。在灾区采访的最后时间,我遇到了当地的一位34岁的藏族老师,他叫才扎西。我搭了他的车返回驻地。地震的那一刻,才扎西说自己正在教室,忽然感到像篮球一样“被扔来扔去”。他很快领着20个孩子逃出了教学楼。之后的几天,才扎西开着自己的车到处帮助救援。地震后的第二天。他在废墟中刨出一个小男孩,但发现小男孩已经停止了呼吸。“灾民们太可怜了,等救灾物资来了,我希望政府先给那些最困难的人,我可以先不要……我起码还有一辆车。”才扎西对我说。他的房子已经不能住了,有几个亲人也已经遇难。“玉树人这几年的生活开始慢慢好了起来,但没想到……”才扎西哽咽了,“但我相信今后会好的。”才扎西的故事我没有写在报纸上。灾区有很多像他这样善良的人们在互相帮助着,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这正是为什么我对玉树的重建充满信心的原因。在完成采访任务返回西宁的途中,我看到了满载救灾物资的卡车在一辆辆地进入玉树,心里由衷地对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废墟上人性光辉的闪现,不仅是我灾区采访的主题,也是这个国家的灵魂和繁荣的基石。责编:吴奇志

我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作文第4篇

一个正式工作仅5个月的年轻基层民警,在他所憧憬的行业刚刚起步,没有多少浓墨重彩的业绩,他最后留下的一句话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然而,就在危难突至的时刻,屠海力向我们展示了他年轻生命中最闪光的瞬间。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屠海力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奋不顾身纵身一跃在那个闪光的瞬间中又有多少深厚的蕴藏在屠海力警察生涯起步之初,曾有人不经意地问他,如果遇到危险,是先保护自己,还是先冲上去他平静地回答,我是警察,肯定要先冲上去。而在那个突如其来的瞬间,屠海力兑现了他的诺言,用他年轻的生命,书写了自己的使命与职责。有许多细微的情节能够印证这一瞬间的到来必然是闪光的。屠海力牺牲后,人们发现在其生前所记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是我正式工作的第二天,我要用行动证明我是一个优秀的好警察。”屠海力是2006年兵团公安系统新增的176名新警察之一。入警时,他曾庄重地宣誓,要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他的一位战友当时曾想,也许这176个人中,有一天,会有人因为履行誓言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而且,屠海力是第一人。这个只有5个月短暂警龄的年轻人,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工作中去。最喜欢打篮球的他,5个月里只抽空打过4次。为了尽快熟悉业务,5个月内他只休息了14天,牺牲前的两个月里,他只回乌鲁木齐市探望了父母一次,而且当天就赶回了单位。屠海力牺牲后,他的女友哭着说:“他明知有危险,但是他一定会这样做的,这不是一时冲动,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屠海力生前所在警局领导这样评价其短暂的从警生涯: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了人民安危舍身入死、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示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格;实践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誓言。一件件小事,一幕幕场景,如同一块块精彩的人生拼图。而那闪光的瞬间,正是屠海力人生拼图最完美的展现。在那个闪光的瞬间,一切畏惧都离他远去,一切私念都被高尚取代,一切平凡都变得如此伟岸,一切细微的声响都如此震撼,一切微弱的光线都会变成耀眼的光芒。在屠海力生命之河中,划过他那年仅25岁青春的闪光是极其短暂的,但瞬间的闪光却又是及其明亮的,它留给所有善良人的记忆应该是永存的,回忆起来,将始终有那么一种深切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