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十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十篇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8:37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1

关键词:体育中考;体育素质;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14

一、对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可行性的分析

今年中考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总分为60分,其中统一考试4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计入考生学业考试总成绩。据市教研室音体美科钟卫东老师表示:“以往可能有些学校不重视体育课,改革后肯定就不会了。因为每节体育课、每次体育锻炼都关系到你的最后得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局副局长吴强称:“2013届的考生将只统计初二、初三两年的综合素质,接下来的考生将统计初中三年的成绩,再折算成分数”。

备受关注的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分数在中考总分中高达20分。其中包括体育课10分、体育运动技能7分和《国家体质健康标准》3分。

那么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和实施好这20分呢?

首先体育课10分如何评定?评定的标准是什么?教师继续采取用期末测试成绩作为体育成绩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体现这10分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初一、初二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登记学生的测试成绩,做好数据记录和保存工作,以便成绩进行公示核对。这些数据是学生初中三年发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在对学生学期或学年的成绩进行评价时,教师应综合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以及体育测试成绩,才能进行终结性评价,给出综合成绩。

其次是体育运动技能7分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及相关实施方案要求,测试合格得7分,不合格得4分,没有参加测试者得0分。2013年只测试1项运动技能,从2014年起测试2项运动技能。这2个项目的选取需要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例如我校是广州市乒乓球、航模、田径和射击的传统项目学校,我校的地理位置距离天河公园很近,这些优势使教师在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时可供选取的素材广了。

最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及格以上得3分,不及格得0分。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测试及上报数据工作,未上报数据的学校不得分。2013年只计算初三年级成绩,从2014年起要计算初中三年的成绩。这3分的取得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数据上报工作,提供专用电脑以供及时输入数据,输入工作责任到人,教务处、校医办和体育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统计学生的各项身体数据和运动项目测试成绩。

二、实施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1、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体育运动技能的7分有效弥补了统一测试项目的单调性和应试性,避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中考分数而枯燥呆板地练习跑、跳、投五个项目。如果忽略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只为分数而战,必然会降低学生从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的体验,这与新课标是相悖的。

依据“体育、艺术2+1项目”通知的规定,我市体育主管部门制定了26个项目的技能评价标准。在这些项目中,游泳因我校没有游泳池的硬件条件而无法开展,武术项目因我校没有专项教师的软件条件也无法实施,其他项目有足够的能力开展起来。根据我校的实际场地情况,任教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练习项目。初一开学之初把体育素质综合评价的内容告知学生和家长,以便学生和家长在学生三年的体育学习中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学生升入我校伊始,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运动特长和兴趣进行问卷调查,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男生喜欢的项目多集中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而女生喜欢的项目多集中在羽毛球、跳绳、跑步,并且初一年级呈现的特点是喜欢的项目和擅长的项目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教师依据项目进行分组,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练习计划,安排小组长进行跟踪。课堂上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安排学生自主活动,利用这个时间各个小组进行练习,随时向老师汇报和展示运动技能的进展情况,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2、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体育中考统考的项目是必考项目800米(女)/1000米(男),选考项目从跳绳、立定跳远、三级蛙跳和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中五选一。必考项目是田径类,考察重点是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素质、弹跳素质、协调素质和上肢力量,而体育运动技能的7分恰恰弥补了技术类考核这一空缺。在教学目标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方面,教师既注重身体素质的加强,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技巧类选项的学习,两者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我校在初一普遍开展跳绳和立定跳远两个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下肢力量;初二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跳绳的训练水平并进行三级蛙跳的学习,充分利用定期的大课间和每周的活动课提高体育技能的水平;初三年级由于学生身体发育较快,体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针对性地加大运动强度,并强化上、下肢的力量,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在质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初一、初二、初三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计划总的按照初一打基础、初二提高、初三突破的三步走战略。这样做既兼顾了统一考试测试项目,又学习了体育运动技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两项喜欢并擅长的项目,为体育考试和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占3分,国家体质数据上报工作在每年10月份至12月份进行,需要上报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指数三个生理指标,耐力项目、柔韧力量项目、速度灵巧项目分别选一个项目做为体质数据。我校在上报数据时,为了数据及时准确,在教学目标制定上也会针对上报数据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耐力项目选取中考统测项目800(女)/1000(男),柔韧力量项目选取实心球,速度灵巧项目选取跳绳,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性科学合理,一箭双雕。

3、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体育课占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中的10分,这10分的评定体现出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在体育课堂上基本学习态度和体育成绩,教师和学生对这10分都非常重视。如图一样表所示,这份记录表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直观体现,以百分制计算出学生三个学年共六个学期的体育成绩,再折合成十分制计算。

图一记录表重点体现在出勤5分和学习参与15分评价模块上,初中学生的自律性还不高,每个班都有纪律涣散或者上课不认真积极的同学,出勤和学习参与可以作为体育素质综合评价的参考点,这有效地抑制了学生懒散、不刻苦的消极表现。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单纯把测试成绩作为评分依据使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令人满意的。在《新课标》态度与参与的评价内容中,明确了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三、实施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对教学评价方法的影响

1、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评价方法与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如果评价方法不能够全面客观,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往体育与健康的评价方式只是一味注重运动技能的成绩,而忽略了其他三个方面。只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只要运动成绩达标就给出最后的体育成绩。而实施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后,从初一至初三环环相扣,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使学生清楚了解体育课要拿到满分,自己需要做的不只是初三一年的表现,不只是单一的运动成绩,而是需要在每节体育课、每次体育锻炼都要认真对待和投入。想要拿到满意的结果必须要注重过程,学习态度有时往往比先天的身体条件更重要。可以参考表三进行形成性评价。

2、由单一主体评价向多元主体评价转变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既要采用教师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运动参与的15分中,发挥多元主体的多种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小组内评价。发挥各项目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可以由大家评议并适时轮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实施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1、教学方法的采用要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初一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身体还尚未完全发育,心理上也呈现小学时贪玩好动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不能过于程式化,要注重方法多样化,可采取示范法、情景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展示法等。

初二的学生自主意识萌发,但是有时冲动叛逆,教师在采取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注意教学语言和技巧,尊重学生的个性,可采用情感教学法、个性教学法、和谐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

初三的学生身心发育日益完善,面临中考目标性很强,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关心学生,给学生减轻压力,教学方法不必花俏和多样,采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身体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最后一年的时间里,体育成绩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法、纠错法、分层教学法,电化教学法等。

2、教学方法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教学注重的不是教师示范讲解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学生不能融入教学环境中,教师做的再多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要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下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中考体育中实施体育素质综合评价我市并不是先例,统考的40分和综合评价的20分并不是背行的,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中考统测项目、体育运动技能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项目的关系,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起到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积极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2013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

意见稿).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

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

[3]韩芳.浅谈对学生体育素质的综合评价.中国校外体育[J].

2009(8):154.

[4]刘世东,吴金山.莫让体育中考的“平时表现分分”流于形

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1(7):34.

[5]李雪梅.对现行体育中考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9(21):224-225.

[6]徐烨,刘礼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改革思考[J].中国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2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三沙市社会事业与后方基地管理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海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琼府〔2016〕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本实施意见,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考、高考改革的衔接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改革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4.成绩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6.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党团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的记录及成果,各学科学习成绩和成果,体育和艺术特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成果等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关键表现。

2.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做好写实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整理遴选、审核、公示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或参考。

3.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9年(即2017级初中学生,以下递推)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20年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2021年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各录取学科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科学合理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4.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四)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

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认真核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各市县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民办高中招生方案,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3.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六)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积极探索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统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国家和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障正常教学需求。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强化对试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我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举措的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其他事项

(一)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

浙江省近期完善农村教育基础建设,使农村的办学条件逐年提高。教育教学的规范性越来越严,各学科评价也被重视。体育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非逻辑性和学科目标的多样性,同时受到外在的因素影响,没有统一的考试等因素,体育教学评价一直是体育教学中的难题。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正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力求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现阶段,各中小学校的教学模式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未能达到开展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评判,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以此来调整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

体育教学评价是以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据的,需要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评价工作,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目标能判定体育教学活动的任务是否完成,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体育教学原则能判定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科学合理,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这二者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评价依据,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增加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可信度。体育教学评价是一种将定向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它包括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其要求对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向进行定向评价,对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所掌握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质的增长来进行定量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个教学环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旨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是体育教学的价值观,以此对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有以下基本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体育教学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体育教学具有“即时评价”的特点,注重过程,关注进步和发展。

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具有决策性,教师能通过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果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是客观存在的,能保障体育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体育教学评价具有阶段性,包含了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部分;体育教学评价能及时地对体育教学开展评价活动,具有即时性。

体育教学评价不仅是对体育单项的评价,也是对体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进行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内部参与者和外部参与者两部分;体育教学评价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定量和定向的结合;对体育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后都开展教学评价活动。

二、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无法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也将其普及于农村教育中。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同教学目标的步伐不一致,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教学评价的形式缺乏多样化,只重视最终的体育成绩,导致部分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对体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农村体育教学评价仍然是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农村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农村体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2.农村体育教学不受重视,未能真正贯彻落实体育教学评价工作

在我国农村各种小学校中,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观念上有所偏差,教师认为体育课只是供学生玩耍、可有可无的教学项目。这种观念的形成,无法突显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课程地位,体育教学课时得不到保障,体育教学评价也只是形式化,未发挥其作用和效果。由于农村体育教学不受重视,使得学生缺乏规范的体育训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相背离。

3.农村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比较单薄,缺乏代表性

农村体育教学的评价内容往往是对学生最终的期末考核,以分数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这种内容单薄的教学评价,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只重视对学生某一运动项目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努力。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考核内容单一的体育教学评价不具备公平性,缺乏代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导致体育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

4.农村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评价重视不足

农村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因教学条件的不足,或因刚刚参加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有些体育教师本身不是体育专业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体育课堂教学基本功的发展和运用。对教学评价的重视不足,如,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激励学生等评价方法就不能时时关注。

三、完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

1.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学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因而,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除了要有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进行评价,还需要加入主观的评价内容。例如,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演讲或是写作的形式,来阐述自己对体育运动或是体育课堂活动的感悟,以此来进行综合评价。

2.突显农村体育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农村各中小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和客观的评价。制订明确的教学评价标准,细化评价内容并对其评分,最后按比例将各项成绩综合,最终以百分制的形式呈现出来。为突显农村体育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评价工作。可选用学生自评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从中发现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扬长避短,提高体育学习效率。还可开展学生互相评价活动,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吸取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都是要在教师评价的引导下进行的,通过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改善学习态度,以促进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

3.农村体育教学评价中要重视教师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热情,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体育教学起监督作用。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教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开展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工作。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4

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以《吉林省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为指导,依据《吉林省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基本精神,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目标,以改变考试分数相加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唯一标准的传统模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毕业评价机制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中招生制度。

二、改革原则

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坚持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校际间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改革措施

(一)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内容

以《吉林省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为依据,确定我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2、评价工作体系

市教育局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对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具体监督指导。各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班级成立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各初中制定各项保障制度,如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申诉制度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评价方法与程序

以初中毕业生所在学校为评价主体。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评价,以教育局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另文下发)为依据由班级评价小组评定。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以等级表达。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a、B、C、D共四级,即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各校要严格把握等级标准,对D等级评价应非常慎重,仅限于极个别学生,对评价结果为D等级的学生家长,学校要召开听证会。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20*年应届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本人在20*年下半年和20*年上半年表现为主。对于目前在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长远规划,认真着手开展好评价工作,加强在校生成长记录和学生档案管理,为今后的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2、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3、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第形式报告,以各科成绩汇总后的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第,即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业水平考试获得D的毕业生视为不合格,发给初中肄业证书。

(三)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办法改革。

1、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招生的依据之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D级的,原则上不能被重点高中录取。

2、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成绩以分数呈现,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依据。

3、市教育局将省首批重点高中统招生的35%作为指标生名额,按各初中学校基础教育工作情况、报考人数及职校招生完成情况分配到各初中,适当降低标准录取,以此促进各初中学校均衡发展。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5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推行索质教育中,更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评价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全面科学,评价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文章从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育评价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素质教育评价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实施——评价”这一全程的末端环节,又为下一个循环提供反馈信息,注入新的活力。

一、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1.教育评价是素质教育正常运行和制约性因素。

教育评价能否按照素质培养的目标,全面反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保证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至为重要的一环。评价制度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素质教育的目标已经明确,课程改革已开始启动的今天,评价制度及与相联系的升学制度已成为制约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瓶颈”。

2.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要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采用教育评价的办法,特别要重视过程评价,一边施教,一边评价,对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及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使教育过程保持良好的态势,这样才可能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3.教育评价是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条件。

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管理活动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程序和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及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通过教育评价,能判断出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及薄弱环节,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准确、及时地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提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在动态过程中实施评价,有利于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使学校管理科学化,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

(一)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是学校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管理对象和管理工作进行鉴别和判断。它既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在学校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所以受到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学校工作评价主要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教学工作评价、后勤工作评价、合格体育卫生工作评价、课外活动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等。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办学方向,加强科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使学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评价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政治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学生会工作,《学生守则》《爱国主义教育大纲》和《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的执行情况以及学校与家长、社会的配合等方面进行。教学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评价,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各环节以及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等。

(二)教师评价

教师工作评价是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教师工作为对象,对教师工作的劳动投入进行测量与换算,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目标到达程度进行考查,并对其工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教师劳动的评价,教师劳动具有教师职业所带来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教师工作评价的特殊性。主要内容有:(1)教师工作量的问题是教师工作评价中首要问题。研究表明: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实现本职岗位目标所规定的要求的过程中必须消耗的脑力与体力的支出量。(2)教学工作过程与教学工作效果的评价。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一般包括教学常规工作与教学改革试验。在常规教学中的备、教、改、导诸环节里贯穿着教学改革的思想,教学改革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试验。(3)教师职业道德与教书育人的评价。教师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岗位目标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具有的政治觉悟、品德修养、文明行为、师表作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心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全成长和发展的育人意识。教师劳动成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虽然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劳动方式是个体性,但教学成果的获得有赖于不同年级教师、不同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教学过程的个体性特点与教学效果的集体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对待教师工作效果的评价要十分仔细,同时,在评价指标系统的权集构造上,应依据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工作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分配其权重,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符合实际。

(三)学生评价

学生全面质量评价是学校评价最重要的内容。

1.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对人才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要了解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重视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具体要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均不得偏废。

2.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发生变化情况。

具体指标应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质状况、美的情操、劳动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当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用一个标准或从一个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这就使学生因得不到全面、正确的评价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对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无法激励自己,从而失去了自信心。而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也会因为在学习成绩方面得到过多的激励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现在我们的许多弊病,其根源就在于学生表现的片面性。在许多学校,学生表现的唯一领域就是分数,以致形成了一种习惯观点,得了好分数,那他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那他就毫无出息。这种弊病和片面性,易使学生心灵蒙上失败和耻辱的阴影,进而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素质教育评价要大胆改革和创新。

伴随应试教育而产生并逐渐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不仅为人们所掌握、接受,而且正在无可争议地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科学的教育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重要导向机制。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以偏概全,阻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坚决地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烟台市教委推出的《教学成绩评价实验与研究》整体改革方案,从改革考试入手,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机制,取消百分制,用“等级+特长+评语”全面评价学生。这种方法克服了少数学生单一的分数竞争现象,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

2.素质教育评价要扎实有效进行,防止评价走过场。

有专家指出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抓素质教育的声势不小,但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做报告、写文章、喊口号上,而应当从具体工作上一件事一件事地抓起。切不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抓得少,有关人士已经指出一些问题:一是贴标签。你讲素质教育重要,我就把一切都原封不动地冠以素质教育的名称,见不到真正的改革。二是敷衍塞责,不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也不从根本上研究怎样推进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是持一种“应付”心理。三是抓不实。一些领导同志讲素质教育是侃侃而谈,道理一大堆,似乎素质教育是空的、虚的。判断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是否真正推行了素质教育,主要看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是否做到了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学校要纠正一个“片”字,换上一个“全”字,即全面的学校管理,全面的育人环境,全面的人才规格。如果在这些方面作了努力,并取得实际效果,就真正向素质教育迈进了。

3.教育评价要把素质教育置于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上下贯通,综合改革。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6

另外一个问题关乎教育评价体系。我的一位朋友所在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对中小学生减负并实施素质教育也确乎大张旗鼓地狠抓了一通,但暑期前的期末考试显示,学生成绩普遍下降,于是新学年又恢复了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是陈旧的评价体系在作怪。可以想见,如果考试、升学等一系列测评选拔的方向、标准、内容仍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不能有根本性转变,素质教育势必要在旧的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下走回头路。道理很简单,因为学生要升学、教师要奖金、学校要声誉、家长企盼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教师是施教的基础,没有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左右着施教方向,没有科学的破旧立新,素质教育无疑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显然,教师素质和评价体系之于素质教育,一个是内部条件,一个是外部条件。这关键性的两个方面,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很多年了,但在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具体工作,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推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一、农村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困境

(一)“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当前,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仍习惯于以“应试教育”的观念看待和评判教育成效。比如:学校之间仍存在升学率、考上重点高中学生数等的竞争;学校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中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家长,也以学生考试成绩(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主要标准。整个社会的“氛围”仍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情结,也道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所在。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也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是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学科分布不均衡。农村中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数学教师普遍短缺。二是教学科研水平偏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二、对推进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改革现行中考和招生制度

我国现行的中考和招生制度,实质上就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体现,它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也是素质教育难实施的“罪魁祸首”之一。改革现行中考和招生制度已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于中考改革,笔者认为,必须力求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业考试的成绩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取消分数制。二是实行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其分成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由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包括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及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内容,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竞答式、自评他评等多种形式,对考生初中段学习、生活进行全面评价。三是高中招生录取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通过制度建设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扼制日益严重的“择校”现象。

(二)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兼顾

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改革的重视、支持是推进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是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利用新闻媒体正面宣传和引导,组织公开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动员社会各界和家长都来支持教育改革。二是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切实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统一各方面思想,把素质教育列为重点任务。三是虚心学习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和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激励学校、老师主动向“素质教育”转轨。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时,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并且加强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指导、检查、监督。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将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关键,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改革现行的考核教育业绩和招生制度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尽快制定出有利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建立目标管理评价制度,并使之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和完善。只有用素质教育标准评价学校,考核教师,才是对学校和老师最有效的引导,老师的潜能、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四)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要得到发展,取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学校应该围绕素质教育主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7

关键词:教学现状;排球;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现今全民身体健康的根本,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现今教育教学的重点,因而,在初中体育排球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现今的体育教学制度,更好地达到体育排球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初中体育排球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排球运动能力。

一、现代排球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则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初中生,初中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那么,现如今的排球教学现状如何呢?

1.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

如今的初中排球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及学生都认为体育学习是“课外”学习,不是主科,所以不重要,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学不认真,知识的传授不到位,没有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教师单一地从体育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的好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不利于排球教学。再如,师对排球教学不重视,教学过程准备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不进行相关动作的演示,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的教学,这些情况都是导致排球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2.排球师资不完善

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师不完全是从排球教学专业毕业的,他们对排球教学没有专业的认识,其排球的基础不牢,这样造成教师在进行演示时,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规范以及错误的示范,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进行排球学习的,师资的不完善是直接影响排球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排球素养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排球水平的高低。

二、加强排球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排球训练,加强排球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排球教学质量,而排球本身是一项相对较为简单以及常用的运动项目,同样进行排球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并且能提升学生的排球水平,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排球教学的教学质量。而提升初中排球教学效果,主要应当构建良好的师生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的素质建设。

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应该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评价不仅仅是考虑现有成就,而是应该注重其潜在的有利价值。因此,改变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在评价体系中,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例如,在进行初中排球教学中,应当注重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从反思以及相互评价中不断进步发展,从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求发展,在排球运动中增进同学间的感情,进而更好地完成排球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因而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全民身体健康水平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是现阶段的初中排球教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还应通过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变现在的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现状,提高排球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新课程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顾锦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24):38-39.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8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我县中考招生工作的具体思路为:要在充分考虑我县中考政策的连续性、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性和高中段教育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在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是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改过去单纯以考试成绩是唯一录取标准为考试成绩加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录取的形式。

二是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改革,开展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工作。

三是加强对全县初中毕业生生源预测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招生计划

2012年全县初中毕业生总数为412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计划达到90%以上,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按照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和普、职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市教育局负责确定全市2012年高中段招生计划(另文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由市教育局根据当年毕业生数(以初中电子学籍的注册学生数为准)和各县市区上报的普通高中招生意向数平衡后统一下达。其中,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包括统招生、三限生两类,其中三限生数量控制在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30%以内(含自主招生部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普通高中不得超计划招生,也不得跨县市区招生,普通高中班额原则上控制在每班56人以内。

县高级职业学校要积极挖掘招生潜力,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可根据办学特点采取提前招生、自主招生、跨区域招生、多次录取等招生形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常年招生、随到随学”的招生模式,完善并简化招生工作程序。

普通中专招生来源计划,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各初中学校要支持和鼓励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招生信息必须在各初中学校公布。

三、报名考试

2012年,我县中考继续按照“一次考试,多项录取”的原则进行,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毕业升学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等学校录取的依据。初中应届毕业生可根据规定和个人学业情况,选报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志愿。我县不另行组织初中毕业考试或高中升学考试。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报考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可实行注册入学。

县招生办公室负责全县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考务工作。考生原则上在户口所在地报考。全县统一在5月10日至16日报名。报名手续由县教研室协助县招生办负责办理。考生准考证号码要按市统一要求编排。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名费、考试费。收费标准按照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规定标准执行。特困生免缴报名费、考试费。凡按我县接受条件接收的县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名参加中考,在考试收费项目和标准、录取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局教育科协助县招生办审查考生资格。考生须在5月16日前向局教育科提供《市201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特长加分与优惠办法》(见附件4)所规定享受特长加分与优惠政策的原件和在县外就读时的相关成绩。县招生办安排考试时,考场应相对集中,本校教师不能监考本校学生。

四、评价与考试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是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

(一)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初中学校要按照《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见附件1)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5月16日前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报送局教育科审核,作为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二)考试

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我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分年级进行,一般安排在初中阶段的相关学科结束后进行,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书面考查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考查方式。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详细内容见《县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方案》(附件2)。

五、招生录取

为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普通高中探索进行自主招生工作。中学作为我县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学校,2012年自主招生计划从学校“三限生”招生计划中调剂,占学校招生总数的5%。要严格按照《市2012年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录取实施办法》(见附件3)有关规定,进行自主招生录取。

2012年,我县依然实施中考特长加分政策和优惠政策,要严格按照《市201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特长加分与优惠办法》(见附件4)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2012年中学“三限生”招生计划占学校招生总数的30%,“三限生”招生录取,应在统一招生部分和自主招生工作完成后,在县教文体局指导下进行,凡学校擅自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建档。在高中阶段的录取中,普通高中的录取工作由局教育科组织实施,并于8月5日前将录取学生的名单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普通中专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的录取工作由局教育科组织实施。

六、实施保障

为确保中考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县教文体局将及时对2012年我县高中招生范围、对象、招生计划数和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初中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有关政策和工作,要建立公示制度。招生工作人员要严格地执行招生政策,自觉遵守招生纪律。对招生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事件,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要重视并加强中考招生录取工作的宣传。要通过新闻媒体、考生家长会、招生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考招生录取的各项政策,充分尊重群众的政策知情权,增加招生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9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导向作用,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实现学、考、招有机衔接,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招生运行制度和监督机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成长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坚持普职并重,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规则程序,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三)改革目标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到2021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多元录取模式,健全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保障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实施步骤

——2017年,认真领会上级改革精神,加强学习研究,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马鞍山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并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新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8年,加强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公布《马鞍山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覆盖开展中考改革方案宣传,修订完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开始,毕业时将按照改革后的招生录取办法进行录取。

——2021年,按照《马鞍山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逐步形成科学高效、多元评价、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和省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也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考试科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课程均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包括听力部分,物理、化学、生物学考试包括实验操作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2.考试方式。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科目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考试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确定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成绩呈现。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采用分数、“合格”或“不合格”等多种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1)省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考生成绩按原始分呈现。

(2)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以及体育与健康考试,考生成绩按原始分呈现。

(3)音乐、美术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

5.组织实施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由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市(县)教育局组织实施。

体育与健康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由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办法,市(县)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

音乐、美术学科考试由市(县)教育局按照省颁布的学科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学校组织实施。

生物学(含实验操作考试)、地理、信息技术三门学科的考试在八年级下学期举行;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含实验操作考试)、化学(含实验操作考试)的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举行;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相应学科结束时进行。

(二)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为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修订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组织、指导学校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初中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市(县)教育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1.评价内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维度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

2.评价办法

(1)建立档案。各初中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在省、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框架内,通过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成长记录系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规范操作。各初中学校要常态化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突出写实记录,避免集中突击。每学期末,各校要组织管理员、教师整理遴选学生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导入学业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学校开展的涉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活动记录,加强公示,强化监督,确保民主、公开、透明,保证内容客观、真实、准确。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数据自动导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系统”,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抽查。

(3)等级评定办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采取纪实报告呈现,包括五个维度的写实记录和等级。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价的等级比例按学校实行总量控制,各学校比例相同。各学校除思想品德维度外,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四个维度评价为a等级的学生不超过参与评定学生人数的30%,a、B两个等级的学生不超过80%。

3.结果运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纪实报告形式呈现,包括五个维度的写实和等级。将五个维度评价结果转换成等级值,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构成。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2021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实行“4+4+1”的成绩计算模式,其中“4”代表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4”代表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1”代表综合素质评价。地理、生物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门槛条件。

2.完善录取程序和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2021年毕业时采取新的招生录取办法。

(1)市区省示范高中。继续实施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100%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市区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主要依据是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绿色指标;

(2)市区其他普通高中。市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学校)招生在市教育局规定的批次内进行;

(3)县(区)普通高中。各县(区)教育局应结合实际,制定县域内省示范高中指标生分配办法,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4)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统一纳入志愿批次管理,使用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统一招生录取平台。

3.建立多元评价和录取机制。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满分为20分,五个维度a、B、C、D四个评价等级分别赋分为4分、3分、2分、1分,各维度等级值之和即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总值,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总值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市级以上示范高中可以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开展自主招生。鼓励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试点实施自主招生。

4.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和政策加分。严格控制自主招生学校数量和招生比例。省级示范高中及民办高中可以按不超过本校年度招生计划的5%申报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市级以上示范高中特长生招生要纳入自主招生管理。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招生程序、招生数量须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报省教育厅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并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开展专业技能测试,纳入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提前批次统一管理,确保自主招生各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除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保留的加分项目外,其他政策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三、保障措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合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教育局成立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对中考改革的统筹规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前公布相关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中考各项改革。各县教育局于2018年6月底之前,制定出台本县中考改革方案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做好宣传引导

要多渠道、多形式认真做好中考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充分知晓中考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方法举措,确保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广泛听取*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建议,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

(三)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四)强化政策配套

修订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录取办法,出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初中教育教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本地户籍考生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确保在外地就读的我市户籍考生回到户籍所在地享受同等的招生录取政策。

(五)健全管理机制

健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诚信机制,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跨市招生、超计划招生;制定公布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负面清单,严禁民办普通高中擅自提前招生、违规掐尖招生、超计划招生和单独组织考试,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考试秩序。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篇10

  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此项改革,旨在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证义务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招生录取机制,破除“唯分数论”,维护教育公平公正。通过改革,引导基础教育从注重“育分”转向注重育人,把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全省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加强考试招生管理,推进改革试点。

  三、什么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考有何区别?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学生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传统的“中考”是指向单一的选拔类招生考试;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任何部门(学校)不得另行组织高中招生选拔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哪些科目?

  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防止“不考不教”、“不考不学”行为,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全部科目和全省统一开设的地方课程均纳入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具体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共计15科。

  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哪些其他要求?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以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情况。

  考试命题要求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省教育厅将《湖北省初中学业质量标准》,对各地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开展评估,引导、监督各地准确把握改革方向,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努力提高命题质量,避免出现偏题、怪题、超难度考题。

  学业水平考试采取闭卷、现场测试等方式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市(州)选择部分学科探索统一机考等考试方式。

  为引导学校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求,我省将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将体育与健康、物化生实验操作的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计分科目;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情况,统一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

  为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在考试时间上,实行“学完即考”,将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安排在初二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物化生实验操作等科目的考试时间由市(州)结合本地实际在初三年级下学期统筹安排;在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上,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并鼓励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六、什么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开展评价?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包括:一是客观记录。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学生采用写实的办法将自己参与活动的表现客观记录下来。二是评定等级。初中学校基于学生“写实记录”和相关典型材料,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议相结合,对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定期进行等级评价。评定结果以等级形式予以呈现。三是公示审核。每个评价周期结束后,初中学校对学生提交的记录材料和等级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四是形成档案。学校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可用。

  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什么为依据?

  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有两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计分科目+等级呈现科目”组成。其中,计分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和物化生实验操作等科目,其计分方式为原始卷面分;等级呈现包括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科目;生物、地理可作为计分科目,也可作为等级呈现科目,具体由各市(州)研究确定。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其以等级形式呈现的成绩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个最低等级成绩的科目。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原则上以等级呈现方式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也可探索基于等级、以折算分数计入录取总分的方式。

  八、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主要有哪些方式?

  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主要有统一招生、分配生招生、自主招生等招生方式。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分配生招生政策。我省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分配生招生计划按不低于80%的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学校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禁止在学业水平之外,另外单独组织考试确定分配生资格,禁止面向已具有分配生资格的学生再次组织选拔性考试。

  为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地发展,满足有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推行特色学校自主招生政策。自主招生采取“学生自愿申请、招生学校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确定”的方式进行。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必须是事先被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特色学校,只能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严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资格前置条件和录取依据,严禁以自主招生名义“掐尖”、提前招生、降低要求招收“线下生”等。各市(州)自主招生的名额按不超过本地总招生计划的5%进行控制。

  为积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本次改革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实行“知分填志愿”,对国家、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实行提前批录取。

  九、规范招生管理有哪些规定?

  第一,严格按核定下达的招生计划、划定的招生范围和公布的录取条件进行招生。按照事项管理权限,未经省、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跨市(州)招生、降低录取要求招生。

  第二,严禁提前招生。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任何高中阶段学校、任何招生方式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前招生,提前终止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干扰初中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第三,减少和严控招生加分项目。自2017年秋季招收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创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学生的相关特长和突出表现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市(州)不得在国家和省规定外自行增加地方性加分项目;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第四,严格招生录取审批监管。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通过全省统一的招生网络工作平台,由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办理录取手续的方式进行。未在招生考试机构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无法取得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各市(州)需完善工作方案,严肃工作纪律,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维护正常招生秩序,确保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公平。

  第五,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媒体和社会的监督。杜绝虚假招生宣传。

  十、改革试点的时间、对象和内容是什么?改革全面实施的时间从何时开始?

  从2017年秋季招收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确定宜昌市开展改革试点。其他有条件的市(州)可从2018、2019年秋季招收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择时开展改革试点。改革试点的内容是:在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形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构成和录取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从2018年秋季招收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全省推进除招生录取机制改革外的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全省全面实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