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十篇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0:21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影视制作;特效制作;技术应用

影视特效是一门新的技术,其对于影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当中,这项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能够合理地运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运用影视特效的过程中,结合人们的想象力,能够创造出各种的形象,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

1当前影视特效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正不断地扩展到各行各业当中。例如,计算机图形学就被广泛地应用在影视领域,它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保证了画面的精确、逼真及操作的简捷化等相关技术的提升。此外,由于国外的影视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的影视业发展形成的冲击影响,也促进了我国影视制作当效制作的创新发展。

就目前我国影视领域的发展状况而言,各界普遍存在忽视国内影视领域的创新发展,而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影视当中引入了那些国外的影视特效因素,进而不利于对国内影视行业的客观评价。其实,由于国内影视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得特效制作的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当前国内许多的影视特效制作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使得当前的影视制作主要采用的是成本较低的初级特效,进而导致在影视特效的应用上很难取得突破。

由上述可知,由于我国影视领域的发展依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不仅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而且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技术型人才缺乏,加上受到国外市场先进的影视特效的影响,导致国内的许多影视公司在影视制作特效时盲目模仿,造成了影视发展缓慢的现状。

2影视制作中影视特效的意义

在影视制作当中,特效的制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效制作不仅能够节约投入的成本,也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省去了传统的现实布景的投入。此外,影视的制作过程的转变对于特效制作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蓝绿背景追踪应用的意义。现在的影视拍摄过程中,摄影场地大分都会布置蓝、绿色的幕布,然后影视演员只需要在幕布前进行影视内容的拍摄,之后再通过利用计算机的抠像技术结合影视内容的背景,进而制作出真实影视场景的特效。而蓝绿幕布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场景制作的发展,通过蓝绿幕布技术能够使得相同的演员及影视内容,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自由转换外,根据幕布与影视演员的身体颜色的差异,以有效地帮助拍摄机器对演员动作进行追踪,进而通过特效制作使之能够在不同的场景环境出现,使影视的情景来源更加的丰富,也给未知场景的创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特效制作的意义。在影视制作当中,特效的制作不单是在拍摄后对素材进行简单的效果叠加制作,对于一些特效场景为了方便使摄像机可以在最恰当的位置中拍摄到场景动作,需要特效制作者前期的严格布置后设立跟踪点,进而给后期场景的数字技术处理制作打下基础。此外,由于在场景的拍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如光线、天气、拍摄场地等导致拍摄的素材存在各种问题,这都需要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利用特效处理来进行完善。

(3)3D特效的应用意义。随着影视制作的不断发展,3D影视制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拍摄过程中,3D影视制作技术对影视规划、设计和执行力都有了严格的要求。它需要在拍摄过程中通过两台摄像机同步的实施追踪拍摄,进而达到立体视觉效果。3D影视制作效果的实现不仅意味着摄像过程数字化发展的进步、影视制作水平的提升,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场景的真实感,渲染出影视场景中的氛围,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效果。

3影视特效制作应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特效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常,在影视作品制作中,从制作技术上来分,可以将其分为传统特效技术和电脑特效技术。

(1)传统特效制作技术。传统特效技术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技术,主要应用在影视发展的起步阶段,如搭景、人物化妆、烟火特效等等。

(2)电脑特效制作技术。随着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特效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影视发展的需求,需要新颖、强大的特效技术来满足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电脑特效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满足了影视业发展的需求,能更好地满足各种特效制作的创新和实现。当前,特效技术按功能有以下几类:1)概念设计技术与数字绘景技术。众所周知,当影视作品当中需要一些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法找到的建筑、风景等场景对作品进行渲染时,就需要我们影视设计工作者结合影视作品的内容以及设计者自身所学的知识对影视素材实施数字绘景和概念的设计处理,把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2)三维特效技术。三维特效技术作为影视制作主要技术,在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影视作品中普遍都存在三维立体特效技术,对影视角色进行烘托以及影视场景进行布置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三维特效技术来实现。因此,三位特效技术是电脑特效技术中应用难度最大的。3)合成特效技术。通常实现合成特效技术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分开拍摄影视演员的各类动作场景以及天空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各类动作可以借助威亚。然后,在蓝幕或绿幕当中进行拍摄取材,取材后再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将素材中的蓝、绿幕以及威亚进行删除。最后,将天空的场景融入合成到素材当中,进而完成影视作品的特效设计。

4影视特效制作的应用领域

(1)影视特效在游戏产业中的应用。在游戏产业中影视特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制作模式无法企及的。各种特效的应用使得游戏产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影视特效在电视栏目片头、片尾的应用。随着当前电视节目多元化的发展,多种个性化元素的集合,影视特效在电视栏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只有专业化的制作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视野,如今的电视节目都已经不再是运用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行拍摄的,都是采用先进的影视特效制作来拍摄,电视节目中利用特效制作对节目进行不断的剪辑和素材的合成,使电视影片的艺术效果更为形象。

(3)影视制作在广告制作中的应用。在广告制作中影视特效制作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广告制作者通过影视特效的应用充分发挥想象能让广告充满艺术效果。影视特效的应用相比传统的制作模式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减少节目的开支成本。因此,在制作广告的过程中利用影响特效制作可以让影视创作者更加随心所欲,把一些在实拍中无法完成的拍摄效果通过特效制作来完成,进而为广告制作水平增加光彩,以达到广告的最终效果。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2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2006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7]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多媒体;影视后期制作;应用

引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普及,对影视后期制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影视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后期制作团队,来为更多经典的影视作品服务。如今全球的影视力量越来越雄厚,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也给大家带来风格各异的影视作品,但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编辑流程和特效审美是大同小异的。

1老式影视后期制作的缺点

在原来还不具备数字电影摄影机时,人们都是采用磁带进行录制的,采用线性编辑,编辑人员必须对相关镜头的组接做出准确的判断,在编辑之前就要对影片的前后顺序做好构思,一旦编辑完成之后,镜头的组接顺序就不能轻易改变了,后期也不便于修改。由于编辑人员个人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过分地依赖剪辑人员,可能会造成影片镜头衔接不顺畅,如果造成实在无法挽回的剪辑失误,不但要把影片相关人员(服装、化妆、道具)召回重新进行拍摄,还必须承担额外的拍摄成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多媒体技术在21世纪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2.1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影视后期制作中,其中又涉及许多软件与硬件之间的配合使用,正好弥补了传统影视的缺点。2.1.1保证了影视节目质量数字电影机不断发展,和传统磁带摄影机相比,画质有了很大提升,从原来720p到如今4K,6K分辨率[1]。更为便捷的画面存储方式,以SD,CF卡为代表的存储介质,更方便快捷的、读写拍摄的镜头画面,由于数字信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得影片画面在传输过程中更稳定。2.1.2提高了影视作品制作效率和以前线性编辑方式不同,如今广大后期制作人员普遍都使用了非线性编辑软件来制作影片。如果制作人员有备份的剪辑文件,就再也不用担心剪辑发生错误。制作人员可以随意替换到之前保存的剪辑状态,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改,还可以整体预览剪辑好的影片片段。2.1.3更丰富的制作技术支持,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各类大片容易见到的“抠像”技术,随着人们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刻真实的生活画面已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借助于3D视觉后期特效的成功运用,越来越多的摄制团队热衷于室内“绿幕”拍摄[2]。2.1.4降低了制作的成本如今主流的影视后期制作采用的是非线性编辑模式,这一方式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制作的成本,很好地控制了制作过程的准确度。从原来多台设备才能完成制作完善到如今一台电脑就能统筹所有。在计算机安装专业的编辑和特效制作软件后,能体验功能完善的编辑过程,完成特效合成处理。

2.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带来的改变

2.2.1后期特效制作的改变依赖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后期特效功能越来越强大,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在指定的一个场景建完模型、动画、材质贴图等全套工作,还能对光线强度、形态进行设定,利于这些技术来完成影视作品的特殊效果,并最终获得更生动、形象的三维动画[3]。更关键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许多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或者人物,可以将无法拍摄的场景和真实的人物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使观众体验到日常无法想象的真实感。2.2.2后期剪辑的改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后期剪辑有很大的影响,它能够使影视编辑与剪辑变得更加方便高效。在制作软件中可以随意调动每个画面的时长以及镜头组表达的前后逻辑性,可按照要求添加画面转场,对单个或多个画面进行调色处理,更贴切地表达画面语音,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在音乐制作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对音乐进行特效处理,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效果。

2.3计算机多媒体针对影视后期制作的提升

2.3.1计算机整体硬件配置的提升近年来,虽然为了达到影视后期制作特效与剪辑完成度而对计算机配套硬件性能做了很大改良,但是却始终无法满足创作人员的工作需求。例如在影视后期3D场景特效制作中,三维软件已经提供了4个默认的摄像机位,分为顶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和透视图。而每个面都要做不同的处理,才能符合逻辑思维。不仅要考虑空间存在感,还要兼顾光源的衰减、环境雾、景深等效果。通过渲染数以万计的图像,最终才能得到想要的画面,这就需要对计算机硬件有一个较大的提升。2.3.2影视制作配套软件的提升伴随着多媒体硬件性能的提升,致力于影视后期制作的特效软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软件自身功能的不断完善,其协作性和开放性也不断提升。原来软件不兼容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随之越来越多的插件并入,使新版本软件具有更高的集成化。一套完整的软件制作包也是影视后期制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制作人员带来更丰富的效果处理选择,更利于创作出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

2.4具体应用举例

2.4.1绘制图像与视频绘制图像在影视专业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作数字绘景。数字绘景是影视行业发展下的产物,它是因为在影视拍摄过程中,很多实景无法满足导演、剧情的需要,但是又为了不影响影视的表达效果,或者能够达到导演理想中的场景,从而形成了数字绘景。现在都是通过电脑数码来绘制数字绘景。数字绘景既可以用来对已有场景进行扩充,也可以用来创建一个完整的场景,同时还为导演和剧组节约不少搭建场地的费用。2.4.2跟踪动态影像影视作品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效果时,制作人员会遇到要求某一特效素材层始终跟随另外一个素材中的指定画面内容进行空间、角度和比例上的变换,这时就要采用“跟踪”特效的合成方法来解决问题了。例如好莱坞电影中电影拍摄基础提到的汽车摄影,利用动态跟踪影像技术,可以达到拍摄两台车辆之间的相对静止。

3我国影视后期制作发展方向

和全球知名影视制作团队相比,我国目前影视制作行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影视后期制作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其发展必须要与国际接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后期制作行业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欧美、日韩的制作方法不能全部生搬硬套,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改良,开创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影视后期制作之路。

3.1提升影视后期制作综合能力

虽然我国影视作品内容较为丰富,但就影视后期制作水平来说,其技术和外国顶尖后期制作团队还有很大差距。国内影视作品中对特效的运用普遍较少。因此,必须重点培养一批优秀且艺术价值观高的人才,提高我国影视后期制作的综合水平,并配备国际先进的后期制作设备和相关软件。

3.2正确认识后期制作应用方向

一般情况下,一部影视作品离不开画面和声音,由声音和画面共同作用来表达作者传达给观众的思想。虽然数字技术可不断提升影视作品的表现力,来达到更加完美的表达效果,但是数字技术却不能替代人的思想与感情。观摩众多好莱坞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知道,想要拍摄出好的影视作品,并不仅仅是后期特效做得多么逼真和震撼,最重要的还是特效技术和叙事主题的完美融合,只有将后期制作技术与拍摄内容无缝对接,才会使影视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活。

3.3开拓后期制作新道路

从目前我国影视作品暴露的问题来看,很多影视作品不仅仅是缺少摄制的经费和先进的后期特效技术,更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要想我国的影视作品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还需要影视行业不断探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影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道路。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如一股清泉,解决了影视后期制作的燃眉之急,为影视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还需更清晰地找出更多的可运用空间,弥补其中的不足,以此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应用效果,共同推动我国影视行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园园.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教育,2016(23):57.

[2]王佳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5(9):191-192.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数学特效电影应用

中图分类号:J916文献标识码:a

1数字特效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1.1数字特效的定义及发展

自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电影中逐渐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以来,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是一次电影的革命。其视觉效果的魅力有时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在最初由部分的使用电脑特效的电影作品向全部由电脑制作的电影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已经看到了其在视觉冲击上的不同与震撼。现代数字特效也越来越的被应用到电影制作之中,很难的简单给它下个定义,也可以说其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技术来实现的影视特效。制作方式主要以三个方面来体现:(1)传统拍摄方式和数字特效相结合的早期制作方式;(2)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生成的人物和场景与实拍的人景物相结合的数字特效形式;(3)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拍的某些镜头及人物场景进行特殊处理的方式,表达出创作者的情绪和思想。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发现在一部电影中没有任何的数字特效元素。它也给了当今的导演们提供了灵活多变的讲述故事的方式。

1.2数字特效的技术要求及实现

说到数字特效的技术实现,众所周知的技术软件有:photoshop、premiere、maya、3Dmax和ae(aftereffect),有了这些软件开发作为数字特效的技术支持,能够将过去只能存在人们脑海里的梦幻世界在今天的荧屏上得以实现。比如说,粒子特效技术在影视作品中也应用广泛,在影视作品中为了模拟出水、火、烟雾而开发的粒子模块,其原理是将无数个粒子组合起来呈现的一种固定形态,再通过脚本控制器来控制粒子的运动,模拟出真实的效果;抠像也是我们经常用的一个后期特效,其具体实现是以演员在一种绿色背景的模板前面进行表演拍摄之后,运用计算机技术将绿色背景抠掉,再通过数字图形技术将特效和拍摄的人物合成到同一个画面中,最后得到了我们在影院看到的电影场景,如天降陨石、地面坍塌等。

1.3影视作品中的数字特效技术的应用

数字特效制作,目前在数字电影的视觉效果于制作环节越来越重要了,随着计算机在影视领域的延伸和制作软件的增加,三维数字影像技术扩展了影视拍摄的局限性,在视觉效果上弥补了拍摄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电脑制作的费用远比实拍所产生的费用要低的多,同时为剧组因预算费用、外景地天气、季节变化而节省时间。如电影《2012》中有许多镜头是不可能通过现实的场景来实现。最后场景的合成主要是指现实中无法用摄像机拍摄到的场景,如爆炸、海啸、陨石坠落等具有毁灭性的场景,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必须应用到数字特效技术。在现实中不可能制造一场真正的具有毁灭性的灾难,况且条件也不允许。如陨石降落毁灭地球的场景中,人类伤亡惨重逃跑的画面就是通过合成得以实现的。

在2009上映的史诗级大片《阿凡达》则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3D立体技术建立虚拟场景建模。在对该电影研究的过程中,整部电影两个半小时呈现出了1600多个不同的特效镜头,其中40%的画面由真实的场景拍摄而成,剩下的60%的画面完全由电脑生成的三维场景,数字特效的使用基本贯穿全片。

虚拟人物作为当代电影中的一个新元素,在当代的电影中已经崭露头角,它正是依托计算机影像生成技术、动作捕捉技术、表演捕捉技术、人工智能动画技术等的综合技术而制作出来的,是数字特效发展至今的产物。在数字特效技术没有出现之前,传统电影中的人物表演都是靠真人表演来完成的,然而这种表现形式往往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令影片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数字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真人演员所不能触及的表演方式,如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的纳美人身高3米,拥有着蓝色的皮肤并带有花纹,身后有条长尾巴,尖尖的耳朵。《速度与激情7》男主角保罗在拍摄期间由于车祸去世,由于是主要人物在保罗去世后的剧情中代替出演的主要是由数字技术所合成的虚拟人物。

2数字特效技术对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2.1数字特效技术对本科教育的启示

随着国外特效大片在中国的上映,中国观众的影视审美能力也不断提高,中国影视行业也有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机遇。国产影片近几年也跟随大片的潮流运用这种技术和艺术来制作影视作品,在对影视特效的应用所投资的成本已经不亚于国外大片。但是国产影片无论从拍摄、特效、后期合成上都没有能达到观众所期待的技术水平。所以培养专门的高级技术人才成为社会培训和高等学校教育的一大热点。结合影视制作人才市场的观察,现有的影视特效方向的专业培养在国内还不是很完善,社会短期和高校长期的培养方式界限很模糊,各有优缺点。现有的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事实上很难很快的适应影视特效行业的要求,在企业的人才要求和学校的脱离实际的教育方式形成反差。如何培养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合格的数字影视特效技术方向的专门人才,成为很多学校紧迫研究的课题。

2.2影视行业中数字特效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

数字特效发展至今还没有完全展现其优势和作用,将会继续创新发展,更多的技术难题会逐步解决。当今的3D效果,可能在未来呈现出虚拟、互动逼真形态,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可能上升到触觉感受,甚至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仿佛自己就是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让电影的情绪感染力更深刻,从而是观众不仅能欣赏视觉上的盛宴同时在触觉和心灵上也体会到一部影视作品所带来的强大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宋书利,郑周元.浅谈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2]周权虎.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在数字电影特效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4.

[3]朱燕华.浅论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5

说起电视剧《大宅门》《玉碎》观众一定不会陌生,而对于电影《梅兰芳》和新版《红楼梦》观众也有理由充满期待。这些影片不仅都是高投入大制作,它们的外景拍摄地均为有“中国影都”之称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

诞生发展

1995年,专门从事影视制作的台湾飞腾制作有限公司在怀柔设立了独资企业。老板就是在台湾和大陆都大名鼎鼎的台湾制作人周令刚。在飞腾影视基地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周令刚公司出品的剧集大多在怀柔拍摄制作,《戏说乾隆》《保镖》成为90年代最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

2000年前的飞腾影视城仅限于对飞腾本公司投资的影片和特定的一些中国台湾的剧组开放。2001年中国最大的民营性质的多媒体传媒公司――星美传媒有限公司入资控股飞腾制作有限公司,外景拍摄地逐渐对内地的剧组开放。

谈到怀柔影视基地与横店、无锡不同,郭林清说:怀柔影视基地是相对专业的,一个建筑区就能同时拥有明、清、民国等多个建筑风格,所以在此拍摄的剧组根本不存在转景问题,只要挪一下机位,场景就马上改变。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场面比例也是最合理的,如果拍摄一个宏大的战争场面,在飞腾最多用100多人就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样的拍摄操作不但省时省力也大大节约了成本。

现在的飞腾制作有限公司拥有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影视节目外景地和后期制作基地,占地约350多亩,主要分外景区、摄影棚区、工厂区、生活区。外景区主要是仿明清风格的建筑,有街道、四合院、酒楼、茶楼、戏园子、水榭、客栈、民房、城墙、江南园林、华北小镇等。摄影棚区包括了从1800m2到900m2的4个摄影棚。2007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南方园林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在这里可以走“京城大街”体验历史的沧桑,看“和府”展现权臣的奢靡,去“韦小宝家”浏览曾经的春色,到“大染坊”体会创业的艰辛……

中影入主

就在怀柔影视基地诞生的第十个年头,2005年,中国影视界的龙头老大“中影”入主怀柔,开启了怀柔影视基地的新篇章。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生产基地一期占地523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整体投资11亿元,设备投资9亿元。全面建成后,基地影视制作设备将达到1537台(套),其中92%的设备是进口的世界一流设备。覆盖了影视拍摄、录音、剪接、照明、后期制作、发行等整个产业链,具备年制作80部故事片电影、100部数字电影、200部电视电影、500(部)集电视剧和动漫的生产能力,占全国影视生产能力的60%,并承担全国1/2以上的影视后期制作任务。中影基地主要基础设施有影片资料库、卫星发射传输平台、网络配送中心、影视作品传播中心、数字化电影存储中心、服务器机房等。基地建有16座从800至5000平方米不同规格的摄影棚,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建有一座现代化、技术领先的录剪楼,建筑面积为9400平方米,其中包括放映厅,大小混录棚、对白棚、动效棚、音乐录音棚和编辑室;基地还建有服装、置景、道具车间,以及影视拍摄外景地,光盘生产厂等配套设施。

目前,基地内15万平米、11个单体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已完成,室内精装修与声学装修,外线绿化及部分道路基层的铺设,水、暖、电设备安装等正在加紧进行中。

中影基地二期工程占地249亩,总投资近2.1亿元。将集中展示近现代老北京街景的风貌,主要用于人文奥运工程等电影的拍摄制作,将与中影一期工程配套,形成内外景为一体的综合型电影生产基地。目前,人文奥运工程电影《梅兰芳》已经封镜,《狼烟北平》已进场拍摄。

影片《梅兰芳》为基地提供了第一张置景工程的订单。精致的工艺,完美的建筑,充分体现出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高超的置景技术。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以一流技术水平、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经营管理为宗旨,目标是逐步建成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花园式电影梦工厂,为全世界的影视制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服务,满足各类影视制作需求。

产业集聚

伴随着中国影都的日益成熟,善于捕捉先机的企业迅速入迁。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把握市场机遇,规划建设影人酒店暨影视评审交流服务中心,怀柔将成为中国特节、电影首映式、新闻会的举办地。根据影视制作公司的特点和需求,制片人(公司)总部基地项目被有眼光的投资商抢先选中。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知名制片人、导演实现灵感与梦想的殿堂。集教学、创作、产业研发等为一体的北京电影学院动漫教学实习基地将落户怀柔。培养影视动画人才,进行影视动漫产业研发,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在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核心区,中影集团等抢抓先机,入主怀柔洼地效应凸显。在影视基地的辐射区,《红楼梦》古都文化园和《西游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先后落户,成为怀柔影视基地辐射区内的“领头羊”,与中影基地形成“南影北视”格局。

《红楼梦》古都文化园位于雁栖湖半岛西岸中央的绝佳地块,建造大观园和荣宁二府。其中大观园部分将引雁栖湖水至中央,整个水道贯穿整个园林。荣宁二府将按七跨三进的四合院形式建造。基地建成之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影视古建筑群。

著名导演张纪中先生重拍《西游记》为怀柔打造具有中国魅力的西游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提供了机遇。该基地是以西游记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娱乐的方式,采用世界高科技表现手段,倾力打造休闲娱乐于一体、科技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国际性、综合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借助中影基地这一影视“航母”,怀柔区影视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去年以来,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张纪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尤小刚的北京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胡玫制片公司等140家影视文化创意企业相继在怀柔注册落户,成龙、李前宽、尤小刚、王中军、王中磊和海润影视集团等多次踏访影视基地。截至去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影视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与影视有关的企业200多家。怀柔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宽,门类体系逐步完善,核心竞争力及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结束了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进入产业链建设时期。全球范围内处于影视产业链的企业,投奔中国影都,将掀起高潮。

前景广阔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怀柔区政府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竞争力、建设文化新都的总体目标。怀柔区以影视产业为龙头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设风声水起。中影基地暨国家数字电影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的重点项目,2006年中国(怀柔)影视基地被列入首批北京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2007年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在中国北京第二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创意产业基地”,这无疑为影视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政策保障。

怀柔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组建了怀柔影视基地管理委员会,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宣传招商、包装项目、开展品牌活动、加强协调与服务,具体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编制完成了《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实施方案研究》和《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发展规划》,明确了影视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以及产业、行业、项目、功能、产业链开发、运作模式。制定出台了《怀柔区促进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从人才、资金、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以中影基地为核心,将其周边1公里左右范围作为集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杨宋镇建设区及其周边地区;核心区为影视基地辐射区,范围包括庙城镇、怀柔镇、雁栖镇的部分区域和怀柔新城一部分区域。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不仅仅为剧组提供外景拍摄,同时立足行业需求及中国市场特色,对大电影产业链举足轻重的环节进行了有机聚合,重拳打造影视后期制作、专业技术服务、影视拍摄、影视展示与传播、影视版权交易、影视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制片公司集聚、影视旅游等的九大功能中心,建设国内首个国际化新一代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开启怀柔发展为“中国影都”的序幕。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 动漫产业 产业模式 新媒体

在当今影视创作中,无论是电影,还是动画,甚至一些高质量电视剧都在前期策划阶段投入了巨额资金和精力,从而为影视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些前期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其中以前并不为人重视的场景设计也已经成为影片前期策划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场景设计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在影视创作中,除了角色以外,对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都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各种道具的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对于整个影片的视觉和色彩风格的设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场景设计作为前期策划阶段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提前了解影片的整体定位,观察总体的美感,为电影拍摄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场景设计最早出现在动画创作中。由于动画创作是通过绘画的手段,逐帧绘制而成,因此需要在动画的前期阶段针对角色和场景分别进行设计,以确保零片比的实现。由此可见场景设计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设计同样重要,动画的场景设计可以使影片更有生机和想象力,给观众带来在实际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感觉。如美国三维动画影片《冰河世纪》中,角色始终处于宏大的冰川场景中,每一个镜头都包含着场景设计。很好的渲染了故事情节。而二维动画史诗大片《狮子王》为更好的进行场景设计,制片方组织创作团队亲赴非洲大草原采风写生,因此其场景设计恢宏大气,不仅仅给观众带了震撼的视觉感受,同时还带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即便是一部低成本的动画影片,如果场景设计很出色,也会给观众带了一种高质量的视觉享受。例如韩国制作的系列动画短片《倒霉熊》,片中的场景设计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剧情,是低成本动画片中场景设计的成功典范。

二、场景设计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商业化的不断完善,对于电影前期策划阶段越来越重视。因此场景设计也逐步的出现在电影创作中,并且成为了电影创作前期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近年来最卖座的好莱坞魔幻大片《指环王》,就在前期的场景设计阶段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指环王》作为魔幻题材的电影,其众多角色、场景都是现实环境所并不存在的,因此在前期阶段,根据剧本进行大量的角色和场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矮人的地穴、精灵的王宫,还是鬼魂的死者之都、人类的王城都需要进行设计,小到一个桌子上的摆设,大到山川、河流,无不体现了场景设计的魅力。从曝光的场景设计稿与最终的电影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从空间、造型到色彩、光影都是在场景设计阶段完成后,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制作,然后结合实际拍的镜头合成而得。近年来,国产商业大片在制作上正逐渐向好莱坞看齐。场景设计环节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最近张纪中导演的《西游记》、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等大制作电影都进行了前期场景设计。在《南京!南京!》的场景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黑、白、灰的色调、荒芜没落的山川,无不很好的衬托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无力,很好的为影片设定了整体的表现风格。

三、场景设计的具体步骤

在影视创作中,场景设计主要有四个阶段。

1、解读剧本阶段

场景设计必须遵从剧本的设定,根据剧本进行创意,力求展现剧本所表现的环境以及其中的气氛。

2、搜集素材阶段

在研读剧本的基础上,必须搜集大量的相关素材才可以进行场景设计。如国产动画大片《大闹天宫》的场景设计,就是在搜集了大量中国古建筑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3、场景设计阶段

在广泛收集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剧本的设定。场景设计人员将对影片中相关场景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道具设计等。

4、场景绘制阶段

在前面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还需要设计人员通过手绘或计算机手段进行绘制。这时需要注意的是景别、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力求逼真展现影片的艺术氛围、色彩设定和空间关系等要素。

四、场景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在我国专职的场景设计师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多是从舞美设计、环艺设计、动画设计等其他专业转职而来,因此在专业素养上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断提升场景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国产影视的质量得到提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场景设计师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素质。

1、对剧本的解读能力

场景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理解剧本中的故事发展情节和发生背景(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宗教文化背景,人物民族背景,地域文化背景等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影片的主体风格有了一个大的宏观定位,为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2、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创作也是如此。场景设计人员必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具备了这种积累,才能完成更真实生动的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创作。

3、超强的艺术表现能力

场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美工手绘能力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应用,还有自身的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准确的、艺术的进行表现。

4、环境设计能力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7

一、青龙古镇概况

青龙古镇现名青龙镇,是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的一个行政村。该村南距太原城区18公里,北距阳曲县城4公里,现有居民500余户,人口近3000人。根据现有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考古判断,青龙镇早在西汉时期既已形成村落,唐宋直到金元时期,这里已有城堡存在。明清时期,青龙镇是山西乃至全国有名的商业荟萃之地,民国时期逐渐衰落而为一般村庄。青龙古镇是旅游开发后景区之名称。青龙古镇最早以其军事位置建镇,至今保存有汉代烽火台、千年古堡、古代军寨、古代地道、近代碉堡等大量的历史军事设施。此地位于太原盆地通往忻定盆地之峡谷要冲,为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带。东西两边高山丘陵,中间河谷低平的特殊地理地形,使青龙古镇的战略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春秋战国以来,这里既是太原北部防务的前哨阵地,又是古代游牧民族南下的军事据点。近代以来,不论是军阀混战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太原,直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太原战役,青龙古镇都是军事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险要的战略位置,众多的军事遗存,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以及民间传述的战争故事,显示出青龙古镇的历史军事旅游资源特色。明清以来,晋商崛起,青龙古镇是晋中商人北上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这里店铺栉比,商户林立,商品麇集,成为闻名全国的商品集散地。有商业发达的背景,占风水宝地的灵气,古镇出现了以“百万绳中”出名的王家为代表的晋商大家族。于是一座军事性质的古镇在和平时期又转变为一座著名的商贸集镇。青龙古镇地处黄土高原,受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双重影响,种植养殖一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经形成了古镇生活的主旋律。这里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节庆、传统制作、民间工艺、无不沉淀了北方农耕民俗民情。这种珍贵的民俗文化特色,为青龙古镇的旅游资源加大了开发价值。千年古镇保留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战略位置、古代战场,烽火台、古堡碉堡,战争故事凝聚成为军事文化;古老的佛寺道观,彩塑壁画、民间信仰为后世传递着宗教文化信息;传统民居院落、私家园林及其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构成建筑文化;宽广的商街店铺,著名的富商大贾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末统治中国的慈禧太后、晋商富豪王绳中、民国将军王嗣昌以及诸多的进士、举人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活动和生活。青龙古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

二、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据初步调查统计:青龙镇现有自然景观资源4处;历史人文资源50余处。其中既有一定价值的历史文物,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显在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有关分类法,青龙镇旅游资源可分为8主类、24亚类、63基本类[1]。青龙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早就引起了旅游界的重视。太原市提出“旅游强市”的新理念后,市、县、乡各级政府对古镇进行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青龙古镇被确定为太原市政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3月被列入太原市“十一五”时期产业调整第一批融资项目。2006年9月10日,青龙古镇开发一期工程开工,2007年8月30日竣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千佛阁———真武阁———大水沟1750米主街,风子坡、长梁坡600米辅助街道两侧的127座院、8座堂、九窑十八洞、8座花园、3座阁、4座牌楼、环镇城墙、明代古堡、古代军事设施,2处停车场建设及街道整治、景点布展等的建设,共投资6465万元。青龙古镇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已经初步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

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近年来为地区或企业发展和管理提供的一种行之有效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尤其是在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战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对青龙古镇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的发展前景、开发优势以及存在的困难与困惑,为下一步景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一)优势分析

1.政治优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不仅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也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政治优势。最近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到来。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2009年底国务院通过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古村古镇作了详细规定。新近制定和通过的《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农村和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要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区域产业集聚。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政策扶农,重视发展特色产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释放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上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制定和出台,在宏观上为青龙古镇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好的政治优势和机遇。

2.经济优势旅游业属于复合型经济产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该地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产业的发达程度。太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8.49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48.1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2.47亿元,增长5.5%;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03.44亿元,增长16.4%;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77.96亿元,增长12.9%[2];太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太原市开发青龙古镇旅游资源提供了先决条件。

3.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对于青龙古镇旅游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行政区划来看,青龙古镇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与阳曲县之间,紧邻太原,同时又是太原市北部县域的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青龙古镇位于省会太原与阳曲县城之间,属于城郊型农村,由于受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基础设施如医疗、教育、通讯、交通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和便利,因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周边村庄。受城市影响,其生活方式、价值观、伦理观等更容易和城市接近,青龙古镇本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其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从自然地理形态区域看:青龙古镇位于太原盆地与黄寨盆地交接地带,东有板寺山连接巍巍太行,西有棋子山为吕梁余脉,杨兴河一湾清流绕镇而过,境内盆地、台地、山峰、丘陵、河流、水域、河滩各种自然地理形态多样,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开发。从旅游区域位置看:青龙古镇是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与晋北宗教古建旅游区的结合地带,是太原市北上大同、五台山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北方旅游大区的划分看,更是中原文化旅游区通往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区的交通要道上,区位优势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学术界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为青龙古镇这样的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基础。青龙镇旅游开发可以借助与太原大都市毗连这样的区位优势,利用山西省建立“一核一圈三群”城市格局,即太原城市核心区、太原城市都市圈和晋北(大同、朔州)、晋南(运城、临汾、侯马)、晋东南(长治、晋城)三大城市群的极好机遇,与太原的商务会展旅游、工业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旅游产品,共同提升太原市,乃至山西的旅游形象,增强旅游吸引力,跻身于山西旅游品牌景点景区之列。

4.交通优势旅游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青龙古镇在交通方面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太原盆地北缘通过一个狭长的杨兴河谷地与黄寨盆地连接,青龙古镇位扼河谷瓶颈处,是太原北上忻州、朔州、大同乃至连接内蒙古、北京等地的交通要地,就是晋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继建设,青龙古镇成为太原通往北部地区的交通要冲之地。北京经太原通往昆明的108国道和集宁经太原通往长治的208国道由此经过;对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南北大通道———大运高速公路穿越古镇;正在规划建设的太原到石家庄的又一条高速公路以离此不远的阳曲县城为起点。铁路北同蒲线、京原线、即将建成的大(同)西(安)高速铁路都从青龙古镇经过;太原到忻州的城际列车也将开通;规划中的太原轨道交通城域7号线,经青龙古镇,到达阳曲县城。密集的交通线路,通过青龙古镇,连接四面八方,大大地加强了该旅游区的可进入性。

5.客源优势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的条件,决定了青龙古镇旅游区的客源优势。青龙古镇紧邻省会太原,这座拥有42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青龙古镇的第一客源地。数据显示,太原市非农业人口及其所占比重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这为太原市城郊型农村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提供了巨大的客源。根据对太原市民的调查,约67%的人对乡村旅游有兴趣,约41%的人表示愿意在适当季节去农村做短期的停留,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偏好,加之青龙古镇的北方农耕民俗民情旅游特色,其客源优势将更加显现。

(二)弱势分析

(1)知名度较低。青龙古镇由于开发时间相对晚,景区处于初创阶段,宣传力度不大,还未形成产品。(2)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青龙古镇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住宿、餐饮、洗浴、厕所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加大其古镇特色。(3)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现有一大批在建和拟建项目,而这些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资金严重不足将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4)体制尚未理顺。在青龙古镇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多头管理、多方参与的复杂局面,管理体制成为景区开发建设的重大障碍。

(三)机会分析

(1)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城乡游”主题的提出为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部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国家对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鼓励,对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机遇。(2)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青龙古镇开发与建设的又一机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的获得,是太原市第一个由国务院授予的称号。国务院批复指出:太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山西省及太原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保护好太原市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青龙古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独特,是太原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建设青龙古镇旅游区,完全符合国务院《同意将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3)山西百镇建设工程是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的重要机遇。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选择20个镇,作为百镇建设工程的示范,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为小城镇建设树立标杆和样板。“十二五”期间要把100个省级重点镇建设成为集聚产业、吸引人口、服务三农的中心镇。青龙古镇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积极准备资料,取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申报百镇建设工程。这样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将会赢得更大的历史机遇。

(四)挑战分析

(1)同类型旅游景点景区对青龙古镇旅游存在挑战。近几年来,随着山西省交通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升温,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展各种现代化农业观光、采摘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旅游带来较大的冲击,给青龙古镇旅游开发以挑战。此外省内的晋商民俗旅游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品牌,尤其是像《乔家大院》等影视文化引起的晋中晋商大院旅游的井喷现象使青龙古镇旅游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2)环境污染问题也为青龙古镇旅游的发展带来挑战。虽然古镇原来为风光旖旎、山清水秀之地,但过度的开发及城市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也成为破坏青龙古镇的罪魁祸首之一。因而,青龙古镇要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努力创造优美的环境,使古镇恢复原来山清水秀的古朴田园风光。

四、旅游开发策略

(一)目标: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凭借青龙古镇旅游资源禀赋,将青龙古镇建成省内乃至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景区。目前山西的旅游品牌线路有:宗教古建、晋商民俗、寻根祭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红色经典等六条,这些线路特色明显,设施完善,较为成熟。“十二五”期间,山西还将推出边塞风情旅游和乡村旅游两大品牌。青龙古镇旅游资源既有晋商文化内容,也有边塞军事性质,更具乡村旅游特色。这样容易形成综合实力,努力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二)定位:影视城基地

伴随着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拍摄影视剧需要一些特殊场景,譬如古代的宫殿、各个历史时期的街巷。这样专为拍摄需求而兴建的影视城基地应运而生。据统计国内著名的影视基地有十处:1.江苏无锡影视基地;2.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基地;3.上海车墩影视基地;4.河北涿州影视基地;5.江苏吴江市同里影视基地;6.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7.河南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8.北京北普陀影视基地;9.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基地;10.广东中山影视基地;十大影视基地的经营理念一般以影视拍摄为牵引机,旅游观光为载重机,文化展示为核动力,“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形成影视和旅游各自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及影视与旅游交融互动的经营特色。但是,上述影视城基地有着许多先天不足的缺憾:一是人为雕琢的痕迹明显;二是规模和占地面积有限;三是没能和周边的自然山水协调一致。将青龙古镇开发为影视城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一是山水兼趣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使远景近影融为一体,遥相呼应;二是人文景观完整全面,有佛寺道观、亭台楼阁,又有古街雅巷、商铺垆店,有民居院落,又有古典园林,一幅全景式北方商镇图景;三是民俗民风古朴纯真,青龙古镇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等生活习惯上保留了淳朴的风俗民情,为建立理想的影视拍摄基地创造了天然的条件。2011年初,电视连续剧《红军东征》在青龙古镇外景地进行拍摄。该剧编导及演员阵容强大,众星云集。许多村民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该剧的拍摄,拍摄一举获得成功。剧组张绍林导演以及各位制片纷纷表示青龙古镇是个好地方,只憾没有早点发现。大家也充分肯定了景区建设和景区管理的水平,充分肯定了太原市青龙古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景区开发管理的成绩。《红军东征》与景区的合作有力地宣传了青龙古镇,将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青龙古镇、了解青龙古镇,对景区的开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同时该剧的拍摄也有力地促进了太原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太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的一次典型性实践。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8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各类相关的文化创意公司都已经在积极的整合相关的资源,打造精品陶瓷文化旅游线路,但是在网媒中的景德镇旅游关注度较低,好评率不高,陶瓷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本转化度较低,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经过长期调研课题组认为景德镇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虽然会受到来自地理位置的局限,但并非景德镇旅游问题的主因,除了本身景点开发不够完善之外,旅游推广、线路规划方面也较为缺失。旅游推广成功与否影响了景德镇的知名度和城市特色,线路规划合理与否则决定其市场竞争力。从目前国内的传媒环境来看,旅游的推广主要还是来源于大众媒体,其中推广速度最快、受众最多的则莫过于影视。

影视是传播文化、宣传服务的大众媒体,它的宣传功能、传播力度正好契合文化旅游业的需求,在中国“人们一回到,选择打开电视”的比例占到了40%-50%,而在国外电视媒体中,旅游类电视节目专业化已经成为日趋明显的发展态势。做专业水准的节目,挖掘专业化的内容,吸引受众眼球。虽然到了今天许多人的手机、平板代替了传统的电视,但是闲暇时观看影视节目仍旧是大多数人类的选择。

基于此,许多地方政府、演艺企业、电视台为了推动旅游经济、提高收视率,都相继推出多档视听节目配套旅游,高端大气的有"世界三大名秀"之一的《宋城千古情》以及其同类节目《三亚千古情》、《水之灵》等地方特色型的舞台灯光历史文化秀,低调休闲的有央视的的《走遍中国》、《为您服务旅游风向标》,上海卫视的《东京印象》,北京卫视的《四海漫游》,广东卫视的《逍遥游》,新疆卫视的《走进新疆》,还有江西台最新推出的《旅游气象》等等,而重庆地区的武隆景区更具前瞻性,直接在电影中植入,早在2006年就要求在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注明取景武隆,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却为武隆旅游打响了金字招牌。而事实证明此种各类视听节目对于旅游的推广作用是巨大的,比如《爸爸去哪儿》播出后,许多比较原生态的、开发不太成熟的平时难得有游客的景区迎来了一大批游客,例如在扬子晚报的报道中称“灵水村,就这几天游客就突然多了好多”,“今天是周二,比平时多了很多人。还有外地游客到林志颖住的民居里去拍照。”

因为一个节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灵水村”一下成了热门旅游景点,而景德镇历史内涵丰富,文化地位特殊且周遭环境优美,如果能合理经营推广,它释放的旅游潜力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对国内知名旅游栏目的调查,课题组认为上海卫视的《东京印象》对于景德镇的文化旅游电视节目开发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东京印象节目播出时长已经八年,在旅游栏目中一直处于上海时尚频道、各大网媒重磅主推的旅游类节目,收视率、好评率一直较高且保持稳定,节目内容由五个板块构成,分为是“都市现在时”、“生活新主张”、“东瀛星工厂”、“东京风情”、“他乡的你构成”,内容围绕日本各地文化、生活展开,结合各地特色,紧贴时下热点,每一期大约25分钟左右,每周一期,播出形式中则每一集针对某一个旅游点采用个人旅行游记的表现形式,内容既有高端大气的文化历史古迹,又有接地气的特色超市、商铺,既有肉眼可见的舒适美妙的自然风光,又不乏可以深度体验的陶艺DiY和美食。在宣传了当地特色的同时,又给人们提供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这种拍摄模式、内容非常适合景德镇目前的状况,既不需要像打造《宋城千古情》那样的财力,又起到了完善景德镇在旅游推广和线路规划方面的问题。

基于此,研究着重于对于当下热点旅游节目进行具体案例的实证分析,来论证景德镇影视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并通过提出影视旅游的具体开发方案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最终项目能够成行对于景德镇的经济发展、陶瓷文化的传播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项目针对景德镇目前旅游行业中存在的旅游推广和线路规划的问题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策略,推动景德镇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是经济发展环节中相对而言比较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景德镇作为一个自然环境保存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在当下全球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应该走环保经济路线,而旅游业恰恰是一个较好的发展选择。旅游目的地需要通过宣传来提高、巩固自己的知名度,展示自身的风情与魅力,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等及其它旅游相关服务行业需要推出自己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同;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需要让远方的客人了解,使其产生购买动机;同时,目的地还要及时从旅游者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以便随时改进和调整。可见,旅游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影视旅游节目是一种大众性的传播媒体,它可以参与旅游,解读旅游,极大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9

目前原创动画的就业不是很乐观,动漫并不发达的中国在影视上使用maYa的三维技术并不多见,你能看到的电影中出现好的虚幻效果是maYa的功劳,但并,任何一个行业没有什么前景之分,热爱就要有毅力走下去,maya所有的教程都是关于影视的。纯动画在国内就业形势不很乐观,随着动漫产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建筑动画师,动画艺术创作电脑美术教学,影视动画创意及广告制作的基本技能掌握的基本知识,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动画特效制作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正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预计在未来3~5年内,建筑动画设计师也将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职业。

一、建筑动画的兴起

建筑动画漫游是一个超过10年的发展历史的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无论是从技术或软件的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整个建筑注意,建筑漫游动画的表现手法分为现实性和建筑性两种,现实性这一类主要是真实,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建筑性这一类表现可以不需要蓝色的天、很宽的地、很多的人和车,也不需要很多的环境花草,它就是展示建筑本身。主要是用来体现建筑师在设计某一座建筑的创作、构想、设计到完成的过程。随着行业的成熟,建筑漫游不光被单纯地应用到房产行业,更拓宽了其应用领域:①房地产行业:为了将未完工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看到现房的房产介绍给业主,很多房地产商选择了使用建筑表现图或者建筑动画的手段。②城市规划: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将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东西,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我们居住的城市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是许多年来人们所感兴趣的话题———现在,因为有了建筑表现技术,曾经的梦想被轻易地实现了。③游戏、影视场景:进入数字化时代,电子游戏与数字化的影视制作对于电脑模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那么庞大细腻的场景应该怎样来制作?建筑表现技术为导演们解决了难题。④建筑投标类项目:对于很多的大型项目,往往采用招投标的形式决定最后的方案,而设计师的理念如果只是用设计图表达,则显得太过单薄也不够直观,于是,应用三维技术的建筑表现理所当然地承担了表达设计者思想的任务。

建筑三维是这些行业里三维从业人员最多、市场最大的一个。门槛低,收入档次拉得很开,效果图利润很高,由于国内建筑市场的火爆,这样的状况我估计还可以维持5年左右。现在这个行业,不管是做效果图或者建筑动画,都是为设计师服务,利润都是被剥削过的。我觉得效果图或者建筑动画其实都是一样,会随着建筑开发市场的衰落而没落。不过,如果三维再进一步,服务对象由设计师变成大型建筑的物业管理公司,相信这样的市场会是效果图之后下一个巨无霸蛋糕,这就说明国内的就业前景空前强大,为我们以后就业提供很好的市场。建筑动画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影视动漫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游戏、网络动漫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等领域服务,从事动漫设计师、动画绘制员、三维动画人才、平面设计师等工作。建筑动画设计主要课程美术基础与素描、色彩与构成、photoshop平面图像处理、影视与动画脚本、动画运动规律、多媒体技术、Flas、影视后期合成、CorelDraw广告设计、网页设计、3DS三维动画设计。

二、建筑动画的表示形式

最初人们给建筑动画的定义。让观众体验建筑的空间感受。现在,吸收了电影和动画的代表性(如故事板,镜头运动,灯光,合成,特效,配音,甚至立体视觉技术等),建筑三维动画是磁场强度集合的技术行业,从城市发展表示,建筑和相关建筑活动所产生的动画电影,使用计算机软件能很好地表达设计师的意图,使设计师、客户和市民能够提前了解项目和产品的方式,这个预览不是一个沉闷的节目,具有娱乐性和互动体验。建筑漫游常用表现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相机角度由远推近刻画一个主要建筑或重点表达物;镜头软切换,用ae等后期软件合成时做镜头柔和过度的特效,以达到切换的目的;模糊转清晰:远景模糊,背景清晰:主要用于鸟瞰镜头的刻画,在镜头拉远时用此种表达方式,刻意强调整体感、视觉感、色彩感;近景模糊,远景清晰:主要用于人视角度,特意刻画对背景建筑或背景主体的表达,通过有视觉感染力的方式做主镜头转换。建筑漫游可以分为楼盘漫游动画以及楼盘宣传片设计制作,随着房地产业的繁荣任何高新技术都在它的产品———楼盘上有体现,计算机辅助动画也不例外。十年前计算机辅助动画刚刚引进到中国从第一次应用到目前,任何成功的楼盘都离不开楼盘的宣传动画。尽管价格不菲却物有所值,它是真正为楼盘量身定做的CG片,所耗费的人力及技术是庞大的,当然效果也是显著的。楼盘宣传动画集三维技术、导演技术、剪辑技术为一身。三维技术的灯光渲染追求的是摄影的效果,一般黎明黄昏的场景比较多。三维技术能打出传统摄像机所不能达到的二级运动,但是它的摄像机运动规律也符合传统的拍摄技术。所以说楼盘动画技术综合了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

三、建筑动画的发展前景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10

电影背后的故事

2012年9月,由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改编的电影《白鹿原》(whiteDeerplain)火热上映。随着电影热播,影片展现的厚重关中文化,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然而,电影背后的故事却不为人知晓。

电影《白鹿原》于2010年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旅集团”)投资拍摄,期间历经几番蹉跎,于2012年9月在中国大陆全面公映。电影《白鹿原》杀青后,陕旅集团投资修建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以下简称“白鹿原景区”)。那么,陕旅集团为何要不惜风险以重金投资电影,并斥巨资建设影视文化旅游区?

这要从陕旅集团的经营理念开始讲起。陕旅集团一直尝试将传统旅游业与文化结合,成为一家多元化、多功能的旅游企业。纵观国内各旅游景点,缺乏文化资源支撑、缺乏差异性往往会使它们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寻求文化差异,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才能发现更多的旅游需求。

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就文化资源来说,陕西旅游无法脱离地域历史与民族文化而存在。到陕西省旅游的游客更注重领略陕西文化,欣赏诸如兵马俑这类富有历史与文化底蕴的风景。陕旅集团决定将文化作为游客体验之旅的核心,在此理念之下,陕旅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中国第一家剧院餐厅——唐乐宫、在华清池上演的实景舞剧《长恨歌》,以及在延安圣地大剧院常态化演出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剧《延安保育院》是最为典型的几个案例。

正是在以“文化为核心,开发体验式旅游”的战略思想之下,陕旅集团萌发了投资影视旅游基地的想法。

陕西有着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可谓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故事中,主人公六娶六丧,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极具震撼力。陕旅集团选择投资拍摄电影《白鹿原》,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影视文化旅游区,展示白鹿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带人们去真实体验关中文化。

陕旅集团的主业并非投资与制作电影。陕旅集团董事长张小可先生表示:“这部戏组合了陕西的作家、陕西的故事、陕西的投资、陕西的导演、陕西的美术。”陕旅集团投资1.2亿元拍摄《白鹿原》,作为投资方,陕旅集团一方面确保资金到位并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融入剧组管理中,一方面尊重导演和演员的艺术创作,并不干涉。同时,陕旅集团深度参与宣传发行,组织观影、学术讨论等活动,而不是简单地委托给发行公司。截至2012年10月31日,该电影票房总额为1.4亿元。

电影《白鹿原》在全国的热播只是一个契机,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白鹿原影视文化旅游区来更好地展示关中文化,如何给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机会来体验关中文化。陕旅比其他制片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描绘中的白鹿原景区

陕旅集团总经理周冰先生指出,白鹿原景区是要探讨这样一种模式,即,如何通过文化传播景区知名度,如何通过旅游延长文化产业链。

从地理位置来看,白鹿原项目场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前卫镇杨木寨村何家沟,距离蓝田县城16km,距离西安40km(见图1)。项目所在的白鹿原南部区域,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深深浸透关中文化的典型区域,也是西安-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和南部秦岭生态旅游带的交汇区域。从文化背景来看,白鹿原地区呈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关中农村文化,是完整的中国农耕文化聚落,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红楼梦》成就了大观园,白鹿原景区如何才能取得比大观园更好的效果?

作为人文主题景点,白鹿原景区的目标是每年接待5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来参观、游览和消费。其次,白鹿原景区意在填补关中文化特色建筑的空白,可以作为影视剧拍摄场地。日本环球影城在开发刺激性、艺术性项目活动,打造文化产业链上的成功,杭州宋城景区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为白鹿原景区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陕旅集团将景区规划为五部分(见图2),其中,占地190亩的白鹿村、白鹿镇,占地400亩的滋水县城构成白鹿原影视区;另外,综合服务区、欢乐体验区、关中文化区、生态休闲区也都在建设中。目标是集中展现以关中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

白鹿原影视区作为主题景区,将向游客生动展示《白鹿原》中涉及的场景及文化,使游客有机会体验电影角色,感受电影拍摄的魅力;而作为影视基地,景区内利用电影工艺做旧的建筑又将为剧组服务。欢乐体验区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关中传说传奇、乡村童趣游艺文化为核心,打造多种游戏供游客体验。关中文化区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利用建筑、美食、店铺等载体演绎关中文化,让游客感受关中文化的厚重。生态休闲区对何家沟北坡地现有水塘、荒坡地进行改造,供游人休闲观光及影视拍摄所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为:停车公交、售票补票、导游咨询、引导聚散、餐饮购物、办公保障等。

白鹿原景区项目规划时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为2012-2017年;中期为2018-2023年。其中,近期建设目标为:建设白鹿原影视区、综合服务区、欢乐体验区、关中文化区等相关项目,带动整个旅游区开发的良性循环,塑造白鹿原影视文化整体环境。中期发展目标为: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影视基地+主题景区”特色旅游目的地;争取成为部级旅游度假区、部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实现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白鹿原的营销战略

现在已经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酒好更要吆喝响”才能将好酒卖出去。纵然有优良的产品设计,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合适的营销策略,景区影响力的提升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么,白鹿原景区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游览与合作?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面对众多优势对手,白鹿原品牌如何突围,成为独树一帜的强势品牌?

客源分析与预测

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了黄金发展期,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将超过5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5万亿元。2011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8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25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1.04%。而西安市,2011年旅游人数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530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11西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陕旅集团将目标市场分为三类:一级市场,即西安市及周边城市,预计开业后第一年客流量可达84万人次;二级市场,即陕西省及周边省份,预计开业后第一年游客潜力可达21.7万人次;机会市场,指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城市带。西安与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城市带这四个经济圈带交通联系十分紧密,这些区域也可以成为白鹿原景区的机会市场、并提供高端消费群体。

定位与竞合分析

影响景区客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客源市场的繁盛并非景区客流量的保证。白鹿原作为休闲旅游的主题景点和影视基地,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挑战来自其他影视基地。如,宁夏镇北堡影视城、横店影城、曲江骊山影视基地、西咸影视产业园区。与这些影视城相比,白鹿原景区可挖掘的影视素材较少,暂时未能形成规模影响。曲江骊山影视基地一经建成,将与白鹿原景区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另一方面,竞争压力来自与其同类的景区。如,大唐芙蓉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秦岭欢乐世界。

西安精品旅游景区众多,白鹿原作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新兴主题景区,必然面对相关竞争和分流。面对这种分流,白鹿原景区该如何积极应对,这是他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

在旅游产品规划上,白鹿原景区确定了几条原则:市场导向,适应需求;突出品牌建设;有序开发,突出重点;系统开发,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白鹿原景区将旅游产品分为影视专题、欢乐体验、生态观光三类。

影视专题旅游产品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产品,以《白鹿原》小说和电影为基础,凸显“情景再现”及“参与性”。陕旅结合对关中文化的理解,以及游客的娱乐需求,将影视专题旅游产品分为场景再现、影视演艺、影视互动等类型。

欢乐体验专题旅游产品以动感基调的互动体验为主,将白鹿原以及关中文化的典型事件融入旅游项目中。陕旅将这类产品分为视觉感官体验、参与性互动体验、乡村童趣体验、温室体验。

生态观光专题旅游产品根据将军岭隧道出口及S108道路上的视线角度,作展示性的景观处理。生态理念的融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换选择相应(开花、常绿、色叶)植物,以混交林的方式种植,随着季相的变换,产生不同的植被景观效果,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感观体验;同时,适当考虑经济果林的种植,在果实成熟期可增加游客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