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科病人护理要点十篇儿科病人护理要点十篇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43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儿科病人心理护理被动依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83-02

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care)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受到积极影响,从而使病人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常用的方法有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调整环境等,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使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等得到疏导,从而使病人摆脱困境[1]。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有交往原则、启迪原则、针对性原则、自我护理原则等。在临床工作中,掌握病人一般心理活动规律,根据病人心理需求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儿科病人心理特征具有特殊性,因此,对于儿科病人来说,其心理护理也与成人与老人心理护理有着很大的不同[2]。

1儿科心理护理特征

儿科病人由于年龄较小,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于疾病认识和理解能力较为低下,一般情况下,儿科病人的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发展与治疗情况的变化密切相关[3]。首先,儿科病人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为低下,其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儿科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这就成为儿科病人心理护理的难点。其次,儿科病人常伴有分离性焦虑和恐惧,由于幼儿对父母的依恋程度较高,一旦住院,使其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导致分离性焦虑心理,而且儿科病人对疾病的不适应和对诊疗手段的畏惧,往往产生恐惧的心理,直接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再次,儿科病人存在交流障碍,由于儿科病人语言发展能力是有限的,在生病期间,很难通过语言交流来了解其心理状态。此外,儿科病人处于儿童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但受到疾病折磨,在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下,儿童往往行为退化,出现尿床、骂人、不能独立进食等状况。

2儿科病人心理护理

2.1疾病对患儿心理护理的影响。儿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家长对患儿的心理影响,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程度低,往往在家庭中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从而少收躯体折磨和心理折磨,而患儿生病期间,家长对患儿表现出其他时间少有的同情和关爱,并放弃了教育性要求,使患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护理工作对患儿的影响,在儿科病人住院期间,需要遵从护士的要求,使患儿产生强烈的反感与抵触情绪,部分患儿甚至失去自我控制能力,退化到乳儿被动水平。最后,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对儿科病人的自由进行了限制,使患儿情绪化严重,忧郁和孤独感增强。基于上述因素对儿科病人心理造成的影响,作为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该加强对患儿行为活动以及情绪变化的观察,同时需要对家长提出陪护要求,并指导家长掌握与患儿心理交流的原则,对于患儿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行为,家长不应过分迁就。对于由于治疗需要而限制了自由的患儿,护理人员要给予患儿补偿性的活动,譬如说,给患儿讲故事,给患儿玩具玩,教患儿进行绘画等,通过这些方式使患儿得到安抚[4]。

2.2儿科病人恐惧反应的心理护理。在住院期间,造成儿科病人恐惧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如:儿科病人对医院的陌生事物与环境感到恐惧和不安,尤其在对儿科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时,当对患儿进行注射操作时,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造成患儿不配合、反抗、哭闹等现象;疾病对儿科病人带来的生理痛苦,使其内心苦楚万分;治疗操作带给儿科病人恐惧反应,如灌汤、下胃管等。对于儿科病人恐惧反应的护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操作时,动作应轻柔,要对患儿表现出爱护,也使家长放心。对患儿的态度应该亲切,要善于引导儿科病人,使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得到缓解,同时在对患儿进行操作治疗时,应多与患儿进行对话,使患儿的注意力转移。尽量避免采用欺骗手法和恐吓手法引导患儿接受治疗,要掌握患儿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多对患儿进行表扬和鼓励,使患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4]。

2.3被动依赖和行为消退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合理需求,使患儿获得最好的安慰,要注意对患儿自尊心的保护,对合理的依赖心理要给以支持和理解,但是当患儿病情逐渐好转的情况下,要注意使患儿的依赖心理的消除,使患儿能够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分依赖心理的存在。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热情安慰,使患儿能够树立起信心,尽可能多地为患儿营造愉快、舒适的生活气氛,使患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充满趣味,让患儿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得到缓解或消除。护理人员除了精心治疗和照顾患儿生活之外,还要主要对患儿情绪状态进行调整,特别要注意对慢性疾病或病重儿童给予心理治疗,指导患儿以良好的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

3结语

总之,在对儿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要与患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使患儿将护理人员当作知心朋友,使患儿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儿科病人及时诊断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秋玲,于俊风,孙文健,冯玉英.儿科病人家属常见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1):254-256

[2]p.Kamtsiuris,e.Bergmann,p.Rattay,m.Schlaud.inanspruchnahmemedizinischerLeistungen[J].Bundesgesundheitsblatt-Gesundheitsforschung-Gesundheitsschutz.2010(5-6):177-179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2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护理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0月作者对榆林市6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护士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5名儿科临床护士在12个月内发生医疗锐器伤者占94.29%。高发地点主要在病房,占78.69%,其中iCU发生比例较高,占50.33%。护理对象为1~6岁患儿时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较高,为73.88%。高发季节为春季和冬季,分别占30.54%和33.68%。锐器伤的种类中以针刺伤及玻璃伤为主,共占80.29%。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发生医疗锐器损伤率高,除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工作繁忙程度等有关外,还与儿科护理特点及儿科疾病季节性分布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相关因素

儿科护士因为频繁更换液体,过多接触注射器等医疗锐器,而且儿童对护理操作配合性较差,在输液过程或拔针过程中容易发生反抗,极容易引起针头误伤护理人员。我们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榆林市6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护士进行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了解儿科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和其相关因素,并了解医疗锐器伤与儿科护理特点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对象:2007年10月榆林市6所医院的儿科护士,调查护士包括实习护士、助理护士,调查从2006年10月起过去12个月内儿科护理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科护士锐器伤调查表对6所医院儿科护士进行随机回顾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工作环境,与护理对象年龄的关系及季节的关系,以及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情况等。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45份,有效回收率94.23%。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245名护士在过去1年内共发生医疗锐器伤1029次,平均每人发生4.2次,发生过锐器伤的231人(94.29%),受伤次数为1~10次者最多(53.88%)。

不同工作地点人年均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0,p

。繁忙的工作环境下护士人年均医疗锐器伤发生次数高于较忙和不忙的环境(p

儿科护士医疗锐器伤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两季相比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季与春、冬两季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94.23%的儿科护士曾发生过医疗锐器伤,这表明护士为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mishal等前瞻性研究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血液和体液的概率和分布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人群。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之一,乙型病毒性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的感染率一般为3%,艾滋病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护士面临着潜在的致命性危险,锐器伤严重危害护士的工作质量及生活质量。本市儿科护理人员较高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与护士个人意识及医院培训教育有密切关系。

护士医疗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①本次调查显示医疗锐器伤与护士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也有关系。护士每天需频繁接触锐器,实施与锐器相关的操作等,不可避免地发生锐器伤。调查显示普通病房的锐器伤发生率要低于iCU病房,主要因为iCU病房护士需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进行的护理工作较多,且iCU病房的抢救频率也较普通病房高。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尤其抢救时繁忙的工作环境,加大的工作量,较大的工作负荷使护士数量相对不足,紧张的心理使护士操作时图快且容易忽视职业暴露防范等,都可以使医疗锐器发生率增高。②儿科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特点:儿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特殊群体,对护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与护理人员相互沟通都较成人低,以及对护理操作的恐惧使儿科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儿科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因患儿恐惧、哭闹不配合操作,从而使儿科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儿科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儿科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季节性分布的特点。春、冬两季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儿童的免疫力较低,春冬季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本次调查显示,这两个季节的住院人数要多于夏秋季,住院人数的增多增加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大的工作负荷使护士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在春冬两季也有所增多。

如此高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应强化护士锐器伤风险意识,制定本单位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有效督导护士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宣传医疗锐器伤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引起护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谢红珍,聂军.护士锐器伤与职业紧张及心理卫生关系探讨.护理学杂志,2004,19(18):11-13.

2袁秀萍,李红玲.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现代护理,2005,11(23):1979-1980.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儿科护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技能训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09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8-01

1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对象和内容

1.1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在儿科开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现在儿科的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小孩一旦生病,家长情绪焦虑,心情急切,在求医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儿科的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以及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医疗纠纷也较多,护理管理中易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强化安全意识,重视风险意识教育,使儿科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2儿科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说,其对象:一是对儿童、少年本人,在护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二是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同时,对婴、幼、儿、少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病儿和病儿父母。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由于父母是未成年儿童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是了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减少疾病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尤其是慢性病的家庭护理、急性病的预防等,家长也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同时,家长又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的情绪障碍。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树立必须与家长一起执行护理活动的观念,主动向病儿父母说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教会家长观察病情和一些必要的护理技能、保健知识,帮助家长调节心理状态,消除不良行为和情绪。

1.3儿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从内容上,主要包括:①生活卫生和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的教育;②常见病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家庭初步护理知识的教育;③合理配给营养和微量元素的教育;④日常生活常识与加强锻炼的教育;⑤常用药物(内服和外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其副作用知识的教育;⑥正确使用简单器具(如血压计)的教育等等。

2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患儿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及时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以诚恳的态度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耐心地向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有关制度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介绍有关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护理人员情况,通过语言和行动的交流沟通,使患儿及陪护人员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收集患儿的健康问题,结合患儿病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制订符合个体需求的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并予以实施。

2.1适时宣教。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时行重点宣教。刚入院时不应马上宣教,掌握教育计划与随机相结合的原则。刚入院时患儿家长心急如焚,关心的只是患儿的病情,对其他一切无心关注,所以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宣教,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晨午间护理时介绍不同年龄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护理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时示范有效拍背方法;输液时讲解疾病特点、药理作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喂奶时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及喂奶后注意点防止呛咳;出院时交代家庭护理要点、复诊时间。

2.2按需宣教。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学龄期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患儿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如服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高热、腹泻时家长最希望了解疾病的过程、治疗方法;恢复期家长最想知道的是疾病的预防知识;4~12个月的患儿家长最想了解添加辅食的方法等。

2.3因人施教。儿科陪护较复杂,有老师、外地民工、青年、老年,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对文化层次低的家长,语言应通俗易懂,表达清楚明了,尽量少用医学术语,让陪护者听明白听清楚,对一些重点内容应反复强调。对文化层次高的家长可简明扼要,有重点进行宣教。

2.4因病施教。结合患儿所患的疾病和家长关心的知识进行宣教。如高热时,配合治疗措施,指导家长可采取给患儿松解衣被,多饮温开水以助降温;腹泻时指导正确的饮食护理以及臀部皮肤护理等。

参考文献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儿科;“康乃馨”护士;患者;满意度

患者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评价者之一,患者的满意程度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不断提高满意度。本着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我科从2012年10月起,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岗,明显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12月的120例住院患儿,2012年1月~9月患儿74例为a组,2012年10~12月患儿46例为B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3~68个月,平均(11.2±2.6)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全部患儿均按进行了健康教育。

1.2方法a组患儿自入院至出院均采取传统的口头宣教。B组患儿自入院至出院则由儿科“康乃馨”护士,采取口头宣教及同种疾病集中课堂宣教,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等。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康乃馨”护士岗的基本要求2012年10月至今,我科现有床位50张,设“康乃馨”护士1名,实行白班制,不参与日常临床护理工作,全面掌握科室患者动态,解决患者的需求,负责全病区的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每日在晨交班时汇报工作情况,特别是重点及特殊患儿的动态及科室存在的问题。要求“康乃馨”护士拥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扎实的儿科临床护理知识及经验,有协助精神,儿科工作10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职称为主管护师。

1.2.2“康乃馨”护士的工作实施

1.2.2.1工作内容每日认真参加晨交班,重点听取夜间病区动态,注意重点关注人群;床旁交接时,与管床护士细致接班,听取家属意见,耐心解决问题,口头宣教患儿疾病知识。负责白班新入、转入患者的安置及入科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送行及出院指导等;重点人群:如重危疑难患儿、特殊检查、特殊用药者要进行反复宣教。每日下班前主动巡视病房,了解患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再次针对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认真作好记录。遇到科室抢救危重患儿及他人护理技术有困难时,应积极协助完成。

1.2.2.2工作形式

1.2.2.2.1口头宣教每天对新入、转入患者做好入科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及出院健康宣教手册等。重点人群做好多次宣教。

1.2.2.2.2同种疾病集中课堂宣教每月定期组织科室的同种疾病患儿及家属的集中宣教。利用书本知识,网上资料及临床经验,制定成ppt课件,如: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指导、川崎病的皮肤护理、秋季腹泻的饮食指导等。课后耐心解释家属疑问,听取家属之间的讨论,作好记录。疑难问题应咨询医生后再予以答复。

1.2.2.2.3协助制定及发放新的健康教育处方集宣传资料按病种编写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及儿科医学小知识的宣传展板。如:小儿气道异物的急救,高热惊厥的家庭急救,留置针的看护技巧等。手册做到人人到手,宣传展板内容可根据季节,及时更新内容。

1.2.2.2.4出院患儿电话回访对出院后1w以后的患儿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儿出院后的情况,解决家属在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征求家属对住院期间的意见及建议。对于疑难转院患儿,关心患儿病情,同时学习上级医院的诊疗护理技术,以便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2.2.2.5建立特殊病种QQ交流群,群内成员由主任及科室医护人员及患病小儿的家长组成,定期查看聊天记录了解情况,满足患儿需要。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

2结果

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后,就护理部每月满意度调查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份4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调查时说明填写要求后,由患儿及家属逐一填写,调查时患儿及家属配合,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2012年以来的每月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经t检验,p

3讨论

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2]。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大大减少了其他护士用于解释、咨询的时间,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快适应医院环境,减少恐惧,利于疾病康复。工作成果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是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的有力保障。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具有以下优点:

3.1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程度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家属要求高,护士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静脉输液及基础护理上,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3]。“康乃馨”护士从入院时的简短的入院宣教,即可评估患儿及家属对入院宣教的掌握程度,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避免了以前的盲目灌输教育,致使家属对教育内容接受能力差,容易忘记内容等[4]。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后有计划的反复、强化宣教,让家属能复述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家属照顾患儿的信心。

3.2大大消除了家属的疑虑和不满,保证了科室的护理安全“康乃馨”护士经常在病区巡视,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与家属交流,建立了亲密融洽的关系。家属把心中的想法及对科室的建议向其反映,通过及时向领导反馈,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早解决。

3.3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各大医院普遍儿科护士都呈年轻化,临床经验少,心理素质较差,对儿科专科知识掌握不足,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自己没有底气,过于形式,达不到效果。遇到技术难题,不能理性面对。“康乃馨”护士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技能娴熟,能良好的运用沟通技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更能赢得家属的肯定。“康乃馨”护士在患儿家属沟通宣教的同时,年轻护士可以旁听,做好记录。处理技术难题,可以及时纠正年轻护士的不足,并传授有关经验及技巧,不断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

3.4大大提高了医院及科室的社会效应当今各个行业都与网络密不可分,护理工作与网络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方便了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动态了解,还促进了患儿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护理工作模式从单一的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为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不断扩大了医院及科室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怡,黄淇敏.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评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6-48.

[2]易永红,叶天惠,高汉英,等.护理健康教育应对无效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9):66-67.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最完美的模式,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认可和关注。近几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1.1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1]。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内涵由生理疾病的康复转向生理疾病的康复、心理疾病的康复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结合体。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的诊治更要重视心理的安抚,既要重视局部细节更要重视整体规划,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更要重视“人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目标不断提升、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发展趋势和独特价值[2]。

1.2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特定作用: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且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住院时,患儿家属格外紧张,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检查患儿的疾病、考虑患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舒适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其他科护理工作更复杂繁琐,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这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2我院在儿科护理中推行的人文关怀的方法

2.1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从人文关怀的要求看,儿科病房应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特殊的住院环境。如使用防滑地板,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墙上悬挂各种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图像,被褥以温馨的粉红色为主,病床矮小适合上下,设置专门的儿童玩耍区及5岁以下患儿配备输液轮椅车,此外,还要设置简易的呼叫系统,以便患儿及时得到护士的帮助。

2.2提倡人文服务。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儿科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既要有母亲般的呵护、阿姨般的照顾又要有朋友般的帮助等。护士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带来深刻的心理影响。因此我院推行了“首迎负责制’和“首问责任制”,患儿及家属到病房,护士应面带微笑,耐心答复所提问题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新入院患儿,值班护士应笑脸迎接,指引患儿进病房,并向患儿家属介绍住院环境和在院期间所有注意事项。儿科护士要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努力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尤其是儿童静脉穿刺。对婴幼儿多搂抱,用玩具逗乐;三岁以上的患儿可以询问一些简单需求、看动画、讲故事,消除儿童恐惧打针的心理,减轻痛苦。儿科护士应主动巡视病房,细心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要注重细节[3],讲究方式,在介绍患儿疾病预防、用药需求等时要根据患儿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词语;可以定制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宣教卡片,发给患儿,让患儿看图片理解文字意思。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应在患儿出院时主动提供咨询电话,出院后及时电话随访患儿的恢复和成长情况。

2.3丰富服务内容。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3]更为重要。人院时送温暖,包括送水、送卡通玩具,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心理隔阂和双方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一份礼物;工作中送笑容,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每天上下班时与患儿进行告别交流。每周二、五的下午是儿童开放交流日,由患儿家属和护士带领病情允许的患儿,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特色。

3实践效果评价

全面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需求,我们实施后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儿科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减少了医院护理纠纷的发生,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后,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更加规范,医患沟通比较融洽,已把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消失在萌芽状态;减少疾病的复发,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患者自觉复查,合理用药,减少了儿童流行病的发生。

总之,人文关怀是一个新的理念,而人文护理模式要求我们把常规的医疗护理工作与患者自身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制定出灵活、贴切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以满足儿童患者的不同需求。在今后,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护理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人道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6

【摘要】在儿科病房的护理中提出更新护理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降低儿科护理纠纷,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纠纷;原因

儿科临床护理工作针对的是未成年群体,范围包括从新生儿至青春期儿童疾病的护理工作。因此,无论是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还是病儿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都不像成人那样相对稳定。这就决定了儿科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还是护士与患儿家属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人民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因此,儿科病房护患纠纷日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护患关系,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原因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①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少数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定,认为护理工作是低人一等的脏累工作,时刻准备脱离工作岗位转行做其他工作。因此,在工作中出现思想不集中,认真程度不够,从而出现过失而引起纠纷。②护士“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差:儿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儿科护士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尤其应懂得儿童心理学。每一位护士的操作技能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由生疏到熟练逐步成长和完善的,低年资护士操作技术欠佳的状况在所难免。如小儿静脉穿刺是工作中的难点,若不能“一针见血”,则易发生纠纷;儿童患病不能表达或表达不准确,护士应懂得儿童心理学,以达到更为优质的服务;一些理论知识较差的护士对家属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相关解释等;这些因素易引发护患纠纷。③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部分护士缺乏以患儿为中心的意识,加上儿科护理工作繁忙且琐碎,常常完成常规工作后不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个别护士缺乏服务意识,态度生硬,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少,被家长认为其不关心,而产生不满情绪及不信任感而产生纠纷。④法律意识淡薄[1]:护理人员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记录中漏洞、隐患多,难以提供有力的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既是医院有关医疗活动的原始凭证,也是患者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尤其是涉及医疗纠纷时,更是医患双方维护各自合法权益不可缺的重要法律依据。⑤护理人员缺编:儿科病房周转率快,存在着工作量较大护士不足的现象,不能及时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而易发生纠纷等。如中午值班护士少,不能及时更换吊瓶,白天护士不能陪患儿做各种检查等。

1.2家长方面的因素

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期望与要求过高,现在住院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选护士输液、采血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求必须一针穿刺成功,有的家长要求高年资护士陪护等。如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则会引发纠纷。

2.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避免护理纠纷的重要前提。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护理纠纷的隐患。如重视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对于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治疗护理一定要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并进行签字,在尊重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权的同时护士要注意保护自己,这样有利于消除纠纷。

2.2提高业务水平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儿科高发纠纷的状况,一方面注意改善儿科护理设备,另一方面要增加儿科护士编制,同时要加强儿科护士的业务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培养适合儿科工作特点的护理骨干,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3重视职业道德培养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应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安抚家长的不理智情绪,家长提出疑问要及时给予解释,对某些无理要求,要坚持原则,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讲究语言艺术,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减少或消除其过激行为,防止事态扩大化,努力使纠纷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应加强护理条例的学习,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中坚决杜绝侥幸心理,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业务技术水平。

2.4加强护患沟通

护士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加强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改善服务态度,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注意把握分寸,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病人疑虑、误解而引起纠纷,要与家长建立友好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保持服饰整洁、大方,举止文雅,表情温和,给家长以信任感、易接近感。也应理解、尊重患儿家长,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注意履行告知义务,同时将患儿家长的意见、态度和要求及时记录在病历上,重大问题报告上一级部门。

3.防止纠纷的保障措施

3.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儿科的健康教育以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可采取口头、书面、光盘、录像带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儿科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护理要求等,进而增加他们对护理工的理解和配合,减少因为不理解、不配合造成的护理纠纷。

3.2转变护理观念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以患儿利益为重。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起来,这就要求护士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改变那种“求我”的心态,一切从患儿的利益出发,树立病人第一的意识,视患儿如亲人,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方便。

3.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规范工作行为,在发生纠纷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有利于防范、消除纠纷。医院应充分发挥网络中心的优势,增加医院的透明度。通过微机联网记账,随时打印费用清单,由财务科统一收取住院费用,这样既减轻了护士的负担,又可有效避免因费用的催收问题而致的护理纠纷。

3.4加强临床带教管理

首先,提高全科护士对护生临床实习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护士明白在护生面前人人都是老师,带护生是老师的责任,以增强其责任感。其次,对新入科的护生集中介绍科室的特点、实习要求,有别于其他科室较为突出的问题反复强调,以引起护生的重视。同时,临床带教工作由专人负责。

总结

护患关系是护理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而护患矛盾可发展成为护理冲突,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告知法定义务,通过告知,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通过预见性告知,营造护患双方彼此信任和理解的氛围,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陈露菲.464例小儿医院感染患者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年02期

[2]刘欢.急危重症常见的护理纠纷与防范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03期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7

1.护理工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1护患沟通无效及护士与患儿家属沟通欠缺。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自身素质与物质要求的提高,家长对患儿的要求甚是更高。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家里的掌上明珠,如果孩子生病了,家长们都怀有立竿见影的态度。可治疗疾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家长们有时候是不予以理解的。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面对形形的病人及家属,难免有情绪,因此很容易与家属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于儿童依从性、年龄、家庭坏境、入院次数有明显的差异,首次入院及年龄越小的患儿依从性越差[2]。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受和变化[3],所以护患沟通无效,让护理人员不能有明确的目标进行护理工作。

1.2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在护理工作繁忙的时候,由于要完成在班的工作,难免三查十对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没做到位,在交接班时查对交接不严格,用药的剂量交接不准确,加床或频繁调床后的治疗卡、床头卡、一览卡等没及时更改都容易引起护理纠纷。在技术方面有些年轻的护士静脉穿刺不能够一针见血,导致用药延误,患儿家属因此心疼患儿着急患儿的病情导致不满。药物的剂量算不准确,使得剂量过量或不足,影响疾病的治疗。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解剖、生理功能,儿童发病快、病情变化快、治疗快。年轻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做不到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急救技术也不够熟练,不能够争分夺秒的去抢救患儿生命。宣教不到位让患儿及家属擅自离开病房出现意外。护理记录存在问题,从而失去其作为法律证据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有病情变化,出现护理问题,也有护理措施,但无护理记录。同一时间,护理记录和体温图的生命体征不符[4]。

1.3环境方面的因素。患儿自身无安全意识,无自我保护能力。如果床栏的设置有些缺陷、床栏的空隙太大,或有些床无床栏、床栏损坏、固定不牢等都可能使婴幼儿有坠床的危险。病房及楼道的安全标识不明显或标识脱落,容易发生危险。患儿本身抵抗力较差,病房患儿多、家属多可导致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病房里的通风消毒不到位,不同病种的患儿住在一个病房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洗手指征并严格施行。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5]。

1.4人力资源的配置。儿科的患儿较多,输液量也多,工作量也大,进行治疗也相对的集中,护理人员不足很难照顾周全。为了尽快的完成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易简化护理程序,降低护理质量,使得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治疗期间护士无暇顾及巡视病房,液体输完没人及时更换,呼叫器响不停。输液中液体外渗、患儿哭闹、针头脱出、护士处理不及时更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

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当中。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还要关注患儿家长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6],所以护士的综合素质就要不断的提高。儿科护士不仅是要提高理论水平,操作技术水平更应该娴熟、准确、迅速的去完成,把疼痛降到最低,让患儿和家长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常规技术操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练就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护理人员还应增强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自觉依法行事,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就能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护患或护士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在护理文书方面要加强管理,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完整地记录好患儿的病情变化为诊疗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

2.2做好病房环境安全工作。儿科病房的设施和环境以安全为主,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认知、感觉、活动能力都是很差的。因此入院时我们护士应做好入院宣教,向家长介绍清楚病区的环境设施,入院须知,病房的安全守则。病区应定时擦拭地面保持干爽,定时检查床栏、洗手盆、则所及浴室地面。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并提醒家长。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医疗仪器的电线需要卷放好,以免松散在地上绊倒患儿。则所走廊拐角的照明设施应保持正常工作。儿科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要变被动为主动,严格按照病种安排病房,发热未确诊患儿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大剂量冲击治疗化疗患儿予以保护性隔离,并加强空气消毒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医院叉感染,时间证明,预防比治疗更具主动性、积极性[7]。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儿科的护理人员当中有年资高的、经验丰富的、也有新上岗的,护士长应根据病区的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动态的安排人力资源。尽可能的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也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从各方面能够去胜任这份工作。我们护理人员要有爱心、强烈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来护理患病的儿童。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8]。

参考文献

[1]缪薇箐.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祝敏分,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4(2):86-88.

[3]刘敏.浅析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0),06-163-2.

[4]刘素品,孙素娟,马素月.儿科护理风险及规避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4.

[5]杨婷璇.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8):102.

[6]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措施;儿科院内感染;降低效果分析

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入院之前没有感染发病,而是在医院治疗时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并且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就有的潜伏期感染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项目之一,院内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治疗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威胁。优质护理服务是基于临床护理提出的新型护理方法,其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加强基础护理,还要对护理人员实行护理责任制,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1]。儿科院内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因此对儿科进行降低感染护理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2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按照护理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选入标准:患儿均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并且患儿在入院前没有感染疾病。男145例,女115例,患儿年龄2个月~11岁,两组参与实验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同时,对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p>0.05符合临床对比标准。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护士要向家属讲述医院管理的基本制度,并且进行安全教育,保持病房内的干净、舒适,若是呼吸系统高发疾病的时节,要对空气进行消毒。患儿在入院后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要采集标本进行检验,感染的患儿要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患儿的日常进行教育,并且详细的记录。实验组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要转变护理的观念,转为责任制护理,对于患儿治疗期间加强管理,在护理的各个环节之间加强护理,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护士要结合儿科感染疾病的特点和护理基础要求,观察患儿的各项指标,强化口腔、皮肤、引流管、留置管等护理,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途径[2]。护士要采用温和的语气安抚患儿,一般来说儿科患者的起病急,病情恶化快,患儿年纪小,不易配合治疗,因此要提升护士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护士要理解家属焦急的心情,详细的告知患儿疾病的治疗方法,让家属配合治疗[3]。护士要定期的对患儿的各项生活用品进行采样检测,严格洗手,减少病菌的传播。

1.3护理效果评价医生要仔细观察患儿的感染情况,对于患儿出现的感染病例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患儿基本信息、感染情况、主治医生等,并且经由院内专职人员检查核实。

1.4统计学方法行SpSS17.0对儿科所得数据进行检验,将感染发生率用[n(%)]表示,患儿感染率采用χ2检验,并且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率为6.9%,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7.5,实验组患儿的感染率要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将人文化的护理观念应用到患者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基础、专业的人性化护理,并且加强对患者的交流,提升医患之间的关系[4]。在护理中要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行为,护理态度、语言等,对患者的生活、病情、用药、恢复指导等进行护理,从而减少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应用在降低儿科院内感染情况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要以患儿为护理中心,并且加强各个环节中的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患儿的年龄不同,在护理中要根据患儿的理解能力,采用患儿易懂的语言、温和的语气进行护理。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不要让患儿在病房内大小便、随地吐痰等,对患儿的日常物品进行清洁,保持病房内的通风,严格的进行消毒和采样检测。护士要及时的发现易感传染源,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避免易感患儿感染上疾病。

综上所述,在儿科院内预防感染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患儿感染的情况减少,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提升,护理意义积极,可以在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晓荣,贾鲲鹏.浅谈儿科院内感染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6(6):536.

[2]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11-2013.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9

1儿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识别对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过程,这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能降低风险的发生。

1.1管理方面因素

1.1.1核心制度落实不力,不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①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儿科用药品种多、剂量小,给药时只喊床号,不对姓名,没有严格三查七对。②不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按时巡视病房、病情观察不及时。③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措施不到位。

1.1.2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不达标,工作量大,病人高峰时期,护理工作量明显增加,患儿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患儿家长催促,护士忙中出错。

1.2护士自身因素。

1.2.1年龄因素。新上岗试用期和5年内工龄护士占科室护理人员比例大,学历较低,专业理论及技术不熟练,且处恋爱婚育期,工作易分心。

1.2.2技术因素。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不娴熟,心理素质差,家长对护士穿刺技术要求高,易引发护患纠纷。

1.2.3护理文件书与不规范。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及有主观成分,缺乏连续性,未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等,均存在纠纷隐患。

1.2.4感染管理意识淡薄。每个环节的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因病房条件有限,不同病种的患儿安排住在同一病房,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注意先洁后污的原则,没有执行手的依从性。

1.2.5护理服务意识淡漠。不能站在病人的立场为病人着想,解释不耐心,不恰当,缺乏沟通技巧,语言生硬,不严谨。

1.3病人因素。

1.3.1特殊的护患关系。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医护人员、患儿及家属的多重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一切治疗、护理性操作均在其家长目睹下进行[3],造成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

1.3.2家长疾病知识缺乏。家长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正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不理解,对护士不信赖,不接受治疗所必须的转归过程及康复期限。

1.4环境设施因素。儿科治疗环境嘈杂,孩子哭吵,家长对护士的操作告知等常无心聆听;各种安全警示标识不显著或缺失;床栏设置有缺陷,婴幼儿有坠床的危险。

2防范措施

2.1明确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职责。护士长负责护理风险管理,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当前科室护理问题及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2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加强重点人、重点时段及环节管理。①督促护士掌握并落实各项核心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定期考核护理质量,各项工作常态化。②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排班时新老护士搭配,均衡每班的技术水平、能力,合理安排节假日的班次,可排备班、二线班。③对于重点患儿严格管理,每班床头交接班,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2.3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定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计划,重点做好科室新上岗试用期护士的培训,包括护士礼仪服务规范,儿科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相关知识,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年轻护士自身素质。

2.4护理文件记录符合法律规范。护理文件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护士必须从法律角度去规范的健全护理文件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病情,护士长每周对各项护理文件进行审查、把关。

2.5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儿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严格按病种安排病房,执行传染病及保护性疾病的隔离措施,严格手的依从性,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发生医院感染。

2.6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沟通技巧,构建和蔼的护患关系。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要经常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做到耐心、细心、爱心。了解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从患儿角度思考问题,不但掌握与患儿的沟通技巧,还要学会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使患儿家长理解信任我们,提高满意度。

2.7改善就医环境及设施,保证安全实用。儿科病房地面防滑,各种安全标识醒目,病床使用有双面护栏的儿科病床。做好家属的安全宣传教育,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我院儿科病房通过提高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和护士抗风险能力,增强护士依法施护的意识,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纠纷文件明显减少,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篇10

【关键词】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定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产科病房历来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患者周转快,病情不稳定,孕妇、产妇、新生儿之间生命息息想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不安全。2008年以来,我院产科以搬迁新病房为楔机,以保障新生儿安全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全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产科是医院的主干科室之一,2008年11月,按医院统一部署,由原来进出口只有一个通道的旧病房大楼搬迁到现在的新病房大楼,产科位于新病房大楼7层,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病房南北通透,而毗邻产科手术室并与13部电梯的进出通道相通,东西两侧设有两个安全通道,医护办公室区域将病房与产房、新生儿室隔开,从办公室区域设有孕妇和工作人员两个进出产房的通道,病房办公设有供孕、产妇及家属休息的阳光室,与阳光室相通的南西北侧还有一个面积达700平方米的大型空中花园,这些人性化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孕产妇的治疗和休养,而且也方便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但是管理者也同时意识到这种“四通八达”的人性化设置,也为产科护理安全特别是新生儿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别是如何保障新生儿安全,成为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探索的重点。

2临床资科

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收住我院以及其他三家配合调查的医院的产科2678位孕产妇做为本底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利用面对面咨询方式对其中445位孕(产)妇心态进行护理评估,结果发现,在新的人性化背景下设置的产科病房,孕(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普通产科病房产妇的医疗安全的关注度(见表2)。

3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

新生儿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1新生儿丢失的可能

人性化背景下建设的我院产科病房,虽然在患者出入通道安装了智能化自动门,每位工作人员要凭密码进出,但是除了这扇门以外,还有许多可能进出的通道。被调查者表示:这些通道还是她们感觉不安全机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3.2新生儿抱错的可能

新病房由于人性化设置,病房环境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慕名住院的孕(产)妇明显增加,患者多,病房周转快,迁床机会多等特点,加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白天繁忙时段经常不能按医嘱及时办理迁床手续,新生儿沐浴,外出进行听力筛查等检查或治疗,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等。

3.3医疗或护理缺陷造成新生儿不安全

3.3.1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不到位。

3.3.2个别医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专科治疗、护理不到位

3.3.3医护人员与孕(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3.3.4孕(产)妇自身知识缺乏,违医行为或防风险能力不足。

3.3.5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意外事件发生。

4防范对策

4.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三基”训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品质。

4.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围产期护理程序并严格实施操作规程,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医疗安全。

4.3坚持依法行医,强化法制观念,杜绝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参加医疗、护理工作,规范医疗行为,规范接生程序,落实专科护理。

4.4加强安全教育,严格交接制度,。建立“新生儿交接须知卡”(见表3),婴儿出生后回病房时,即给予“新生儿交接卡”,让家属认真阅读,并讲解后签收,由产妇及家属保管,出院后收回此卡。同时告告知有关事项:

您们好!请您现在和我们一起核对好您的宝宝的床号、性别、母亲姓名及基本情况。您是宝宝的监护人,住院期间,为保证宝宝的安全,请不要私自抱宝宝出病房大门,不要把宝宝交给任何人。如果为宝宝进行必要的诊疗护理操作,我们将出示母婴分离卡,一般母婴分离时间为08:30-11:00,此时间是为宝宝进行沐浴、抚触、采血、预防接种、体检。10:30-11:00是由专职人员×××带领家属抱婴儿至门诊检查听力。

请保管好交接卡,不得丢失。出院时我们将此收回。

谢谢!

××医院产科

年月日

4.4.1每次新生儿治疗、护理时,离开母亲的时间原则上都不应不超过1h。

4.4.2新生儿常规治疗、护理、检查的时间段,医务人员抱走新生儿时会出示“母婴分离卡”(见表4、5),除此之外的时间段,医护人员一般不会抱走新生儿。

4.4.3如有特殊情况,须抱走新生儿,其家属应跟随。

4.4.4住院期间,不能轻易让陌生人抱走新生儿,也不能随便将新生儿交给医护人员。

4.5加强安全门管理

4.5.1所有安全门都设有密码锁,及自动落锁功能(即开门30s后门会自动锁上),可防止忘记关门时,造成安全隐患(门会自动上锁)。

4.5.2人性化背景下设计的产科病房,虽然存有多个通道,但为了安全,通常情况下,只开两个出口,一个专供工作人员出入,一个专供孕(产)妇及家属出入,并由专门工人看管,24h轮岗,其余出口上锁,配有三套锁匙,一套交给门卫工人保管,一套留护理站固定位置,班班交接,一套置护士长处,如遇上特殊情况,能随时并迅速的打开其他通道。

4.6加强新生儿出院管理

在办理出院时,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发给产妇婴儿出门卡(卡上有注明床号\产妇姓名等),当新生儿要离开医院时,门位要根据出门卡认真核对无误,方可放行。

4.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结合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安全万理行”、“等级医院复评”、“大型综合性医院巡查”等活动,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品质,保障医疗安全。

5小结

产科病房历来是医院众多科室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护理安全管理是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新生儿安全则是产科护理安全重中之重,我院产科搬迁至新病房后,随着广大孕(产)妇的住院环境显著改善,病房舒适度增加,“四通八达”的人性化设计,也对新生儿安全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软硬件建设,从搬迁到撰写本文为止,收住2678孕(产)中,未发生新生儿安全事件,产科医疗护理质量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潘绍心,孙方敏,等.现代护理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王建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护理研究,2007,21(1):67.

[3]张绿叶,赵彩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对象.实用医技杂志,2008,9(15):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