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十篇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十篇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6:28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1

一、初中政治课堂的案例引入教学过程

1.摘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筛选。所选的案例应该囊括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有两种途径对案例进行筛选,一是选择有关政治的真实案例,最好是学生都有所耳闻的,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先由教师讲解案例中包含的政治原理,再由学生自主做出总结,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的要点。二是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示范性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搜索一些励志的成功案例,从而燃起学生的斗志,让他们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2.讲解过程

既然找到了案例,就要认真地讲解,毕竟它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讲解时,教师先要给学生详细地评价一下案例,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来考查学生,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带着问题出发,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教师讲解结束后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提交书面解决方案,师生一起对解决方案进行总结评价。在总结完解决方案后,教师就要把实际案例的具体解决方案告知学生,由他们对比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一环节可能会有许多学生存在争议,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与分析,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二、初中政治课堂案例引入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治这门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推动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今的政治课堂中仍会出现教师讲解、学生机械地记笔记的现象,这会影响到政治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列举一些案例,组织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充分引导学生实践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大型政治会议节选,不仅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堂导入,还能加深学生对政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他是某个发言人,他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视频每一个涉及知识点的地方都要停顿下来,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参与政治事务的能力以及正确选择政治道路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人文主义的思想强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选择一些案例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来发现案例中的政治知识,懂得其中的道理,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融入课堂。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自由发挥,逐渐将政治知识渗透到课堂当中。

举一个例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些典型的政治事件,再利用所学的理论来进行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很差,而这种将案例引入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教师也应适当地参与其中,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教师是孜孜不倦的灌输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占有主导地位。在应用案例引入教学法时,由于教师需要筛选案例、设计教学,同时又要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他们已从“灌输者”转换成了“引导者”。但由于在解决案例时,会发生许多无法预知的问题,所以,教师只有通过教学来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才会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发现与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创新思想,才会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3.运用案例营造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好的环境。所以,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就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有浓重学习氛围的环境。案例引入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案例,使教学环境丰富化,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学习的欲望,这个时候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会事半功倍。通过案例的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在课堂中得以重现,再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发现政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现政治学习的无尽乐趣,这样才使政治的教学回归到学生所期盼的境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大大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改革开放”的时候,由于邓小平是学生都知道的伟大人物,在课上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的影像资料,并以《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列举到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很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重点上。这种案例引入教学能够将理论渗透到实践当中,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案例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4.结合多种方法

由实际教学的情况不难看出,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好用就否定其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时候需要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选取合适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该知识点。

三、初中政治课堂案例引入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2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09-03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通识课中的主干课程,是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近几年,随着“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该课程被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13年对该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深刻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课程本源,重新优化提升课程教学内容:弱化办公软件、常用多媒体软件课堂讲解,强化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讲解,保持原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内容,增加云计算、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等前沿技术介绍,极大地提升了课程内涵。

随着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及学时的不断压缩,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教师仍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和原理,辅以简单的举例说明,远离实际应用;学时的限制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足够时间对重要理论和概念充分阐释,往往点到为止,造成学生一知半解;缺乏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师生、生生间很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和传统课堂“同步学习”特性间的矛盾,使得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给课程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然而大多停留在理论水平上,有效的教学实践较少,虽然个别高校已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2-3],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课前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将课程知识碎片化,如何重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如何有效督导学生的课前学习?如何组织课上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在充分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将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应用场景,通过生生、师生间的讨论与分析,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的教学案例,在实际应用和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理论与原理的讲解,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掌握了单个理论,但很难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为此,国内诸多从事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工作者,纷纷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

笔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离散的知识点通过案例系统化,强调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使“计算思维”培养中抽象理论和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同时,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其在后续专业领域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释义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上学习,课下练习”的教学模式,使其反转为“课前学习,课上练习”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知识传授,课上知识内化和迁移”的过程。具体来说,即课前,学生自学教师制作和的以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讨论、汇报、实验、游戏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这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体验,真正体现“建构主义”的思想,将教学中心从“教”转向“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解决了课时不足的矛盾,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概念和原理设计制作成动画、视频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按照自己的学习步调自主学习,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又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再者,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教师可充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师生、生生间讨论与交流,不仅学生完成了自我知识的构建,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案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

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鼓励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案例的综合性较强,教师需在课堂上先将案例涉及的新概念和知识讲解完,再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由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是不可能达到的,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为案例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将案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前移到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课上则进行深入的案例讨论等学习活动。再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既避免了“翻转”所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问题,通过案例将知识体系化,又为“翻转”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组织策略。

笔者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融入案例教学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其基本思路是:课前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案例,将案例中涉及的新知识和理论制作成多种形式的课前学习资源(如微视频、动画、文本资料等),并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统一打包至网络平台,学生完成自学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以课前报告单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设计课堂案例和课堂学习活动;课上教师围绕案例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如讨论、游戏、汇报、抢答、测试等),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课后,学生完成拓展案例,进一步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三、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九个步骤:案例设计、课前学习资源制作、任务单制作与发放、课前讨论及报告单反馈、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课后拓展案例、课后交流、评价与改进。

(一)案例设计

案例是开展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案例选取和设计得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特点,结合学校专业特色,选取和设计案例。笔者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业特点,设计特色案例,比如“现代信息技术”部分,选取“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作为案例,既贴近学生专业,又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二)课前学习资源的制作

教师围绕案例梳理知识点,完成知识的碎片化处理,为后续制作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做准备;借助思维导图等软件,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思考每个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展现(如微视频、动画、音频、文本资料等),设计与制作以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包。比如在“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案例中,包括2个知识点:信息一般处理过程、主要信息技术,笔者分别设计与制作温室大棚智能灌溉flas1个、主要信息技术简介微视频2个、文本资料1个。

(三)任务单的制作与发放

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效完成课前资源学习,教师需制作课前学习任务单。任务单按知识点的先后逻辑关系,安排课前学习任务的顺序,并明确指出每个任务对应的学习资源、学习目标及思考问题。其中思考问题应是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具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观点碰撞,引发激烈讨论。比如笔者围绕“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案例,在任务单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否能解决你专业领域中的所有问题?为什么?试举例说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需要学生认真搜集整理资料,采用批判性思考方式探寻答案。课前任务单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发放,比如QQ软件、蓝墨云班课手机app等。

(四)课前讨论及报告单的反馈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按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并将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任务单中的思考问题进行课前讨论,并反馈课前学习报告单。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6―7人,学生自由组合,组长由组员轮流担当,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组员进行课前讨论、学习效果互评、报告单撰写与反馈等,报告单中要记录整个讨论过程、存在问题、互评成绩等。教师收到反馈报告单后,根据各组讨论情况,给出每个组的教师评价成绩。为了验证组内互评成绩有效性,教师可在课上随机选取小组成员回答问题,若回答情况与互评成绩不符,则采用“连坐制”,降低小组的教师评价成绩。该策略可有效督促学生按照任务单认真完成课前学习,避免“打酱油”学生,又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课前学习报告单也为教师下一步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提供有效反馈。

(五)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课前报告单反馈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活动形式需根据案例类型、特点、目的进行设计,比如针对“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案例,课堂上可采用讨论、汇报等形式;而笔者设计的关于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原理的“哈利魔法”案例,则适于采用游戏的形式。活动设计在考虑寓教于乐的同时,将知识自然融入,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认真规划课堂时间,设计恰当的案例数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六)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

整个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比如在案例讨论活动中,教师从案例背景分析入手,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应用情景中,抛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方向,完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注意控制讨论时间,讨论完成后,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最终教师总结与评价。

(七)课后案例拓展

课后拓展案例需在课前、课上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方向拓展。比如笔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部分,以“苹果采摘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作为拓展案例,首先让学生采用与课堂案例分析相同的方法,对案例中涉及的主要信息技术进行剖析,再进一步分析每种技术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最终画出系统功能草图并进行标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地位与应用等,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交流

教师借助线上平台和线下面对面交流,听取学生对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感受,了解课前学习任务单设置是否合理、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建议,对后续教学模式实施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许多学生的反馈意见,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激发学习兴趣,参与感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真实案例的融入,能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计算思维”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映射关系,所学知识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九)评价与改进

第一轮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之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考试、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多方位全面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等,对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对比评价,其中一个班是实验班,采用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班是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结果显示,实验班的考试平均成绩比传统班高出8.5分,且学生满意度较高(如表1所示)。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案例设计、课前任务单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修改与完善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为下一轮的应用做好准备。

表1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四、反思

(一)建立高质量的特色案例库

案例库建设是保障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案例除了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外,还应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搜集与整理特色案例,形成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案例库,更好地贴近学生专业,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为后续个人专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完成课程规划,设计案例、课程资源、任务单、课堂活动方案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极大的教学热情、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等。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推动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如何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的学习?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依靠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需针对学生、课程特点,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可以借助mooC/SpoCs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将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线上自由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并完成在线测试,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而线下课堂应注重碎片化知识的串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探索,以真实的应用案例驱动翻转课堂教学。笔者在案例设计、课前学习资源制作、任务单制作与发放、课前讨论及报告单反馈等方面进行讨论,指出了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要点。

参考文献:

[1]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

[2]兰春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

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

[3]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3

在悠久的教育历史中,传统讲授法一直占我国法学教育的主导地位。传统讲授学只是将知识机械地教给学生,纸上谈兵、墨守成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只教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在法学的教学改革中,角色入住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角色入住课堂是在法学教学中把生动形象的案例带入课堂当中,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这又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举例子。在法学教学中,角色入住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角色入住课堂能够营造轻松而有趣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和热情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案例中存在问题,并且解决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法学教学的新改革。角色入住课堂能够融合许多方面的知识,将零散而片面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法学教学中将角色入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止对所学学科有兴趣,而且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心态,有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各种知识能够整合到一个体系中去。

(一)降低了法学教师的全面素质发展

在传统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成不变地讲述法学的抽象理论和概念知识,使其框架化和结构化,而没有给予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以足够的重视。这就像一项工程,只做好基础结构,而没有建筑的装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教授法学时,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原本照搬,缺乏灵活的运用,也不用想方设法将法学知识以各种各样更加有效、有趣的方式演绎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各个方面素质也止步不前了。

(二)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思维创新

在如今的课堂上,教师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述已经存在的法律法规,还有教授法学方面的原理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学知识结构,能够分析法学现象、发现问题从而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像纸上谈兵,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实际上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灵活运用。教师们都偏爱于将各项典型的史实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不能很好地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将法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无法用法学实践来指导理论的深化学习,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无法培养实践、创新等各方面的素质。学生只是按图索骥地去理解理论上的知识,并没有了解、熟习并很好的应用。部分老师为了改善这方面的教学问题,也会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实际法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针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介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把系统的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化了,而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讲授法强调的是字面上的精确讲授,很少涉及现实情况,学生不能进行质疑和批判,不能进行思考和创新,这样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无法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法达到工作的要求,也适应不了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学生在学校学的各项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情况脱离开来,难以将所学知识很好的理解和运用。

(三)降低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热情

在现今的课堂里,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大多数学生只会一味的听讲解,然后记笔记,主观的思维被严重地拘束了。教师一本心思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只是进行呆板的记忆背诵所讲知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两者之间缺乏互动,而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并不能促进详尽的分析和深度的思考,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知识延伸。大多数学生以考试高分为目的,机械的模仿并只是尽量记住老师讲述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枯燥和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和热情,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这样就使得学习效率低下。总之,法学教学在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把课堂中教授的法学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导地位。角色入住课堂是法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法,把角色加入到法学课堂中来,能有效地把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具体化,而且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更多的是组织学习活动和引导学生思考的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动者。

二、角色入住课堂的作用

角色入住课堂是指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的具体目标,提供一个相关的法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发展演变,然后让学生分析案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人尽可能的投入到案件的角色中。与以往的法学教学方法相比,角色入住课堂拥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角色入住课堂不像以往的传统教学法,需要教师对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与学生更直接更深入的互动,而教师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整个教学的发展,需要对法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有一个更深层次和全面的了解,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样,教师在不断的收集材料、更新材料、准备的材料的过程中,可以翻旧出新,达到与当今社会要求的一致。由于角色入住课堂不再拘泥于刻板的知识讲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促使教师为适应教学的需要,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多元化、自由化的教育方式也能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敢于尝试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角色入住课堂,教师可以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法学事件,对于学生的各项素质有了综合的提高。在活跃的课堂上,学生能开阔自己的思维,更好促进教师与同学的交流,对实践中所会遇到的问题有了相对周全的考虑,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并用于实践的最终目的。此教学方法不仅避免了学生钻文字的牛角尖、理论的死胡同,也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生活中法律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此的活学活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件更深入的思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完整法学知识体系演化一遍,使学生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法学的各个知识点。但正因为如此,课堂才变得过于严肃,气氛不活跃。而角色入住课堂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改善措施,在课堂上提供案例,使得法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学生会紧跟着案件的发展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其中的概念原理并总结法学规律。由此,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把法学知识实际深化运用了。学生会更有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四)有助于师生的交流

在角色入住课堂的教育方法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一个巴掌拍不响,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推动,又需要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和学生达到与朋友交流一般的轻松氛围。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能更直观地反应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如何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法规。

三、角色入住课堂的基本程序

角色入住课堂实施的效果如何,主要在于案例,也就是如何选择好的案例,以及如何进行讨论。角色入住课堂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教学程序。

(一)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对于角色入住课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是保证教学能够更好开展的根本所在。好的案例应该最能代表现实中的众多法律现象,而不是个别的法律现象。学生能从典型的案例中举一反三,更加清楚的了解法律法规的构架和组成。案例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太简单,不费太大功夫就能分析出案件,没有挑战性的案例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需要从复杂、模糊尤其是存在争议的案例中,引导学生如何抽丝剥茧找到隐藏在案件下面的本质,来给予正确的判罚。最后,案例所包含的逻辑性应该比较强。逻辑思维是法学学生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素质,对富有逻辑结构的案件进行周密详尽的推理,能够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需特别注意案件的重点,不能因为案件的受关注程度很高,而给予了偏离逻辑推理结果的判罚,更多的要依靠法律的客观要求来得出正确合理的结果。

(二)讨论案例

在角色入住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教师的适时指导和协调,课堂秩序会乱作一团,学习活动也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教师直接左右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案例的角色当中,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在学生的讨论阶段,做到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要保证学生的辩证思维,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来保证课堂的活跃性,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确的决策者。由于对法学的理解每个人带的主观意识相对多些,教师需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讨论案例不止是学生的讨论,教师还要积极的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想法,在学生的思想出现严重偏差时给予指导,在学生提出非常有意义的见解时进行鼓励和发展,对整个讨论效果都是有益的。

四、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4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是新课标理念下多维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本文就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各自特点、两种模式的借鉴和融合、基本方法、操作程序四个方面对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进行探索,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所谓生成性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充满活力。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而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生成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媒介进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实现生成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本文就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以供同行参考。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要求

1.1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

1.2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1.3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

2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2.1明确的目标性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编,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2.2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着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外露的,有的可能是隐晦的。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2.3突出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在已经经过实践了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运作技巧。

2.4充分的自主性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学生的自主性,绝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

2.5较强的综合性

案例教学的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丰富,案例的求解也较为复杂。这样,案例教学的实施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新课标理念下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的借鉴和融合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案例教学法以其情景性、师生互动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与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共融性。

3.1两者都强调预设的针对性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预设具有针对性。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编,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设计的,强调的也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突出的也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设计也具有针对性。两者都强调预设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具有共融性。

3.2提高案例教学的开放性,使其与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相吻合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开放性不够,可以通过选择开放性材料和问题,使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使案例教学法适应于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需要。

3.3把案例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生成的动态性相结合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把重点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根据学生讨论中出现的新观点、新见解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使案例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生成的动态性相结合。

3.4将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丰富,案例的求解也较为复杂。这样,案例教学的实施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其结论往往具有唯一性,缺少多样性。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结论使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抓注学生解决问题的闪光点和亮点进行牵移,使结论具有多样性,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加以引导和激励,使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相结合。

4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基本方法

4.1案例模拟法

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模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人物和活动,从而切身体会历史事件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如分析拿破仑政权产生和灭亡的必然性时,可以运用历史材料让学生模拟充当法国国内各阶级的政治代表和影响法国历史发展的各种国外势力的代表,从而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知识体系,挖掘课文中的稳性知识,深化认识,培养唯物史观理念,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又如:在上罗马法这节内容时,涉及到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这些抽象的概念,单纯从理性上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概念特点,案例情景教学法就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使学生印象深刻、浅显易懂。

4.2案例讨论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讨论过程中,要抓注学生解决问题的闪光点和亮点进行牵移、点拨,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加以引导和激励,达到生成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效果。例如:在上雅典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下案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我叫雷克尔格斯,四十年前,一场改革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从债务奴隶重新成为一位普通的公民,以务农和手工业为生。尽管我现在处于公民中的“第四等级”,不能享有其他等级公民的政治权利,但我仍然非常感谢那个人。

(1)雷克尔格斯自白中的改革指哪场改革?

(2)从文中可以看出这场改革有哪些内容?

(3)祖父不能享有哪些政治权利?说明了什么?

我叫莱克格斯,雷克尔格斯是我的父亲。我继承了父亲的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务农者和手工业者,同样是第四等级。但是,6年前的改革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我们定时参加“五百人会议”,放逐我们不喜欢的野心家。雅典实现了正真的民主。

(1)莱克格斯提到的改革是哪次改革?

(2)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雅典真正实现了民主?

我叫伊诺克,是位光荣的雅典公民。20年前,我参加了那场光荣而伟大的战争,捍卫了我们雅典的尊严。战争结束后,将军带领我们继续建设雅典。现在,哪怕是最普通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公民也能参加到我们的最高权力机构中,甚至有机会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雅典是雅典人民的雅典!

(1)伊诺克说的“那场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

(2)伊诺克的自白中的“将军”执政时期的的民主政治主要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雅典是雅典人民的雅典”?

(4)你能从以上案例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可以让学生对第3、4问进行生成性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可以从原因、过程、阶级性、作用等方面进行提示。在讨论中不要拘泥于预设中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都要加以肯定。在教师总结时,要及时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达到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4.3案例练习法

在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设置和结论的设置上要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纵横迁移能力。

5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5.1准备

案例教学的准备既包括教师的施教准备,又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我们在此主要探讨教师的施教准备,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其关键环节是精心设计选编案例。

案例除了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外,其最主要的来源应是教师或学生查阅现有文献资料,根据教学的需要来挑选与编制。在挑选与编制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5.1.1案例应尽量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叙述清楚,既要防止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牵强附会,又要防止没有理论指导的随意分析案例。

5.1.2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注意结构严谨,文字生动,篇幅适宜。案例一般应由标题、案例正文及提示等部分组成。必要时可增加开头语、背景材料、结尾、注释等内容。

5.2生成性学习案例教学问题设计

案例教学的问题设计必须把握住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理论、抓住重疑难点进行设计和牵移。案例教学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它毕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典型事件来实现的,它不能离开基本理论知识的指导与支持。否则,学生只会就事论事。

5.3生成性学习理念下的自学和独立审题。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和案例,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和案例,充分理解案例所描述的事实和情节,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前后联系,条分缕折,归纳整理,分析案例所提供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两项基本任务:(1)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进行“微观调控”,正确引导学生自学。(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经过认真的自学,就会为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5.4生成性理念下的讨论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或核心环节。讨论案例时,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地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当然,讨论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5.4.1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讨论不同的案例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教师应注意提出讨论的一般要求。

5.4.2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论。

5.4.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与学生的针锋相对”是讨论之大忌。它不仅会影响讨论的深入开展,而且会影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讨论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评,对于部分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导他们,由浅入深地沟通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

5.4.4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许多教师往往热衷于“一讲到底”,总是责怪学生“启而不发”,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些学生也存在“不爱说、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因此,训练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技能是案例教学的关健一环。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善于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训练学生善于维护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和善于于人争辩,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从中清晰认识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并使其结论更趋合理和完善。

5.4.5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进行知识牵移。有些老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与自己预设不相符合的闪光点听而不闻,或以与题目要求不符加以否定,未能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生成性教学,失去牵移知识和深化理解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以生成性教学理念为指导,抓住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进行生成教学,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生成,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不要拘泥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其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深化对历史概念的本质理解,培养学生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的结合能力。

5.5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本身的评价以及对案例中蕴含的道理的归纳总结。对于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应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同时也应指出他们的不足,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所表现的同学,更应注意正面激励,鼓励他们增强信心,继续努力,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应给予正确评价,要给学生以豁然开朗感觉,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提高其思维能力。对案例中蕴含道理的归纳总结,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要言学生欲言而又不能明言之处,要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新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旧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但是,任何教学模式的改革都离不开对原有教学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借鉴和融合,作为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的固定要求,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借鉴和融合各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本文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正是基于以上理念而进行的初步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对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所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李和秀杭州教师教育网

[2]《论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5)

[3]《谈生成性教学的注意点》王全夫—《教学与管理》(2006。5)

[4]《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罗祖兵—《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实践运用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产生出多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典型教法之一,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被运用和实践。以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高中地理学科为背景,研究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策略。

一、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兴起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将教学主体与案例紧密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有效引入案例情境当中,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学习地理相关概念,掌握学科知识内容,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引导,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随着高中地理学科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法广泛地运用到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当中,并与传统教学形式形成有效互补,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大纲需求,因此他们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课堂安排满,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地理课堂不仅刻板、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学整体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影响,倒逼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寻求更加创新、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众所周知,高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涉及地质地形、气象气候以及水文植被等知识,并且知识较为抽象、复杂。而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信息,这为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提供了充分保证,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会偏重选取与学生实际相关联的案例材料,这有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积极挖掘案例材料,努力创设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材料的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引发学生讨论,有效提升课堂整体氛围,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课堂时,要重视地理案例的选择,努力创设案例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开展学习与探索。比如,在人教版《旅游地理》一章中提到“钱塘江大潮”这个案例。作者在开始案例教学之前,考虑到班级学生有一些未曾见识过“钱塘江大潮”,于是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将学生快速引入到钱塘江大潮的情境当中。观看完视频之后,作者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开展案例讨论,提出“钱塘江大潮为何如此壮观”、“什么时候可以欣赏到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有什么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问题。通过案例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问题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

(二)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及时评价学习成果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这并不代表在开展案例教学课堂时,就可以不需要教学指导。其实,案例只是教师为深化教学所搭建的一个平台,教师在此平台上的作用不可忽略。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进展,从实际教学过程和学生需求出发,适时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形成性与终结性、个人性与小组性、定性与定量等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及时且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三)充分结合案例内涵,拓宽案例运用思路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地理案例内涵,不断拓宽案例的实际运用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时,作者所选取的案例主题是关于“地震后重建”。作者以青海玉树地震后的经济建设为背景,为学生先后展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区位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后,就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探讨关于震后经济重建中的“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布局”等相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际的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6

关键词:案例导入小学教学教学案例应用

案例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形式之一,而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直接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且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也缺乏一定前瞻性,限制了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案例教学也在不断深化,案例导入需要老师在授课之前严密制定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要求老师优化数学教学方案,因此探讨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推进新课改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重要途径。

一、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总体上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表现出水平低、案例导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受限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限制,案例导入需要与数学教学计划形成无缝隙对接,然而现在小学数学案例教学与数学大纲内容对接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时展,生活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虽然迎合了新课改的战略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导入的有效性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案例培养了小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传统灌输以老师为主导的纯理论学习,弱化了小学数学实际运用的锻炼。总之,新时期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改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对于具体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极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数学纯理论问题缺乏必要灵活性,较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专业兴趣。而案例导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案例导入把小学数学知识与案例形式结合起来,有助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从心理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计划

教学数学教育要想从跟上进行有效的突破,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教材内容都过分地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决,并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问题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导入影响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把抽象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数学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优化了教学教材的同时也突破了学生的极限。

(三)有利于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通过教师上课过程中的讲解,对于讲解要想有更清楚的认识,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直观的展示。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评估,案例导入能够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教育,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案例导入的带领下更好地改进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以适应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三、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要点分析

(一)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案例导入应用需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方式,营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良好教学环境。案例导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案例导入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的创设,课堂案例导入过程中的讨论与交流环节需要教师创设交流环境,而案例导入是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教师事先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防止案例导入偏离教学内容,造成小学数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下降。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提问意识,案例导入教学往往会忽视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往往以案例导入揭示出基础知识点,部分同学会有不解或有疑惑,这时候需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但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可能导致案例导入教学质量下降,所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其重要环节。因此,案例导入需要学生具体提问意识,也需要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强学生提问能力

首先,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课堂上诸多学生往往不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愿意找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攻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有将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够深入学习其他有难度的知识。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并通过基础知识提升提问能力。另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是案例导入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举一反三的思维,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将问题深化、细化,从而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尽可能扩充知识外延,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

在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发展案例导入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案例导入方法和有效策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学案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应用,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自主教育模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弱化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如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影响小学数学案例导入教学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深刻反思与探索,以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提高案例导入教学的合理化措施,以促进小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学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袁金玉.小学数学采用导入式教学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4,(10).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7

思想品德课情境导入发散思维高效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高效的思想品德课与恰当的情景导入是分不开的。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为实施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案例导入新课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课本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事,以及时事新闻等联系起来形成案例,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感悟,启迪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一、典型案例导入

典型案例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典型案例,真人真事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对典型案例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初一思品《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框时,多媒体展示课件,以案学法。

案例一:高墙内的忏悔。某校高一优秀学生魏某,在参与两起拦路抢劫事件后,在高墙内含泪写下了自己误入歧途的犯罪经过……忏悔之余,意在给外边的青少年以警示。

案例二:另类青春。2003年10月18日,衡阳市公安局破获了一个由10多名少年组成的抢劫团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10多个孩子结伙进行了18起劫案以及4起故意伤害案。劫得财物共计六万余元。他们其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不倒14岁……

结合案例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优秀生魏某的犯罪过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在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怎样的比例?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在自主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归纳:预防违法犯罪就要从小做起,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探究学习的课题。这种结合实际,用典型案例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

学生在自主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归纳:预防违法犯罪就要从小做起,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学习课题。这种联系实际,用案例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到更深刻的东西。

二、演讲故事导入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名人轶事、新老故事、历史典故等方面的素材,自己进行简单地整理,形成有趣的故事,老师再审审题、意把把关后,便可让他们在课上进行演讲,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人人都准备,个个都参与,这节轮不上,下节还有机会。用这种导入新课法。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还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探究课本新知识的兴趣更浓,从而使教学目标完成得更顺利,达成度更高。例如在讲初二思品《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这一框题时,根据“生活需要合作”这一主题,有个学生讲述一个“天堂与地狱”的典故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

一位行善的基督教徒死后想见见天堂地狱有何差异,于是天使分别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参观。待这个学生故事结束后,学生们若有所思之时,教师抛出问题: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天堂和地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提升归纳:天堂的人懂得如何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所以共享快乐生活,而地狱之人不懂的合作,只能饱受地狱的煎熬。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愿意生活在快乐的天堂里,那你是否能时时、处处与人合作并从中汲取营养,吸收养分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寻找答案。

不难想象这种以课本内容为主题的故事演讲导入法学生会是多么的喜欢,多么的激情参与,对于收获高效课堂定会起到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诗文导入

诗文具有感情浓烈、富有韵律、文学性强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欢。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优美的意境,高雅的情趣,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把它带入课导里面收效很好,课前师生搜集一些针对课文内容有关的诗文,进行简单整理,作为导入新课用,课上学生那声情并茂的朗读,立刻会感染全班同学,当我把他们从诗文的意境带入到课堂的学习情境当中,再学习新课那真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例如在讲初一的《成功需自信》一课时,学生朗读了诗歌,《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学生代表在讲台上朗读,下边的同学早忍不住也自然的应和着: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新课,带给学生的始终是激昂的,主动地情绪,用学生的话说,学得轻松,记得牢靠,丝毫不感觉乏味。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乡土地理

虽然乡土地理没有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内容之中,但它依然是高中地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部分的案例都涉及了乡土地理的知识,现实的地理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地理现象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真正的学到地理知识。所以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意义

首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有利于学生对地理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对其进行引导能够使复杂的地理概念简单化,学生能够直观的对其进行学习。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乡土地理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开始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并将其应用到课堂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第三,乡土地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学生从容的应对高考。最后,乡土地理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不断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程度,在今后能够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备课时,可能会出现没有合适的乡土地理案例的情况,于是,教师就会拿一些勉强的案例进行教学,甚至是课堂上突发奇想的临时选择一些乡土地理案例与教学进行结合,这种随意性颇强的案例选择有时会对教学起到一些副作用,影响教学的质量。第二,地理课堂中乡土地理的教学要避免流于形式,高中地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难免会出现一些课堂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看似很高,师生的互动也比较频繁,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在这其中,教学内容并不一定都具有现实意义,使得乡土地理的教学过于形式化,无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注意课堂教学时间上的问题,由于乡土地理在地理课堂中的融入,使得原本课时就较为紧张的地理课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更加困难,所以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时间的安排。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结合乡土地理的应用

1.运用乡土地理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程

课堂导入环节是每堂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乡土地理在教学情境中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中能够运用学生身边的地理案例就能更好的带给学生直观的课堂感受。

2.结合乡土地理设计学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生问答是课堂上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可将乡土地理知识写进学案,针对乡土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能够更好的结合身边的生活,对问题有一个透彻的分析与理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水循环》一章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珠江的水文特征和流域特点对学生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水文特征的理解,使课堂更加充实、有意义。

3.运用乡土地理设置问题,巩固应用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习的内容,找准重点,避免盲目的提高难度。如果能够将乡土地理中的案例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解决身边问题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的价值。在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结合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自己调查珠三角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与分析,提出实现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保持对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应用能够使地理教学的内容更具科学性、代表性,符合时展的要求。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程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并且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教师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既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又要掌握好结合的科学性,让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云枝.广州市中学乡土地理综合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究[D].广州大学,2013

[2]张宜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乡土地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9

摘要:虽说现在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像是新课改、全面发展等等都是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度,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就拿高中阶段的教学来说,多数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们的成绩,一直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法,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过分的重视学生们的成绩。当然,教师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成绩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有的时候这样过于单调性的教学得到的效果是的相反。因此教师要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主题式案例教学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结合主题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来深入的探讨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案例教学法

一、主题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主题式教学是指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而所谓的主题式案例教学值得则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写或是引用某一主题并能够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因为政治的课堂教学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是比较枯燥的,政治知识更多的是一些知识和定义,需要学生进行记忆,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个局面,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政治。

二、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将案例作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可以说是已经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希望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更多的知识点,而减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走神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但是在主题式案例教学当中,教师使用一些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使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被动的作为一名倾听者。新课改中就提出学生与教师的地位要发生转变,学生要代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而新课改中还提出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主题式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使用一个案例的时候是以讲解一个政治知识点为主,但是在案例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个主题的案例的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们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仅仅只是政治方面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主题式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多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政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是及时的发现困扰学生的难点,在了解了原因所在之后,教师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这门学科。

(二)将案例作为导入点,引导学生们的深入思考

我们都知道政治的知识点都是需要记忆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话,很感到很枯燥而且记忆的效率会很低,并且在政治考试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政治知识点进行考察的,需要学生对题目和要求有一定的理解,然后在利用自己所学的政治知识点进行整合,这样得出的答案才是出题者想要看到的,因为这样不仅仅考察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还考察了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政治知识不是学生简单进行记忆就可以学好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记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能够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讲课上,而且主题式案例教学法构建的是一种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影响下学生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迅速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帮助学生打好政治基础。

教师在编写或引用案例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从学生们的兴趣出发贴近于现实,这样学生在理解上会容易很多,教师在课上和课下要尽可能的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法的适应情况的同时了解一下学生们的兴趣,将学生们的兴趣作为编写和引用案例的关键点。在课下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一面,被教师吸引的同时逐渐的接纳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法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将案例作为政治课堂的出发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以更好的状态更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去听教师的讲课;而将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的深入思考,让学生们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都有很好地帮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哪,有的时候在短时间内无法看见明显的成效,在这时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信任、共同努力解决掉这些问题和困难,发挥出主题式案例教学法真正的作用,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政治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环节;教师;学生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哈佛教学法”、“个案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使传统的“以书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以其突出的实践性成功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鲜明体现。然而,“两课”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其所承担的使命是不相称的,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等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理论联系实际是“两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两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两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有责任去甄别、筛选课堂上所要讨论的大量的教学资料,并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典型的适合课堂讨论和适合教学使用的案例内容。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案例能代表某一种社会现象,代表一部分人的观念和看法,具有同类案例的共性。(2)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即案例要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最好是发生在大学生周围的一些事情,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的、空想式的案例。(3)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是非界限,解决一些易使他们迷惑的问题。(4)案例必须具有生动性。即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的讨论。(5)案例必须具有开放性。即学生可以从多视角、多层次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开放性的,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在课下做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这一环节对于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至关重要。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是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参与体现在课前对案例分析的准备、课堂上的积极讨论以及课后的学结。可见,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课前准备时间。首先,教师应把选择好的案例在课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他们熟知案例的情节。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归纳讨论要点或发言提纲。再次,课前教师应与个别学生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案例的观点和看法,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课堂上

对学生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讨论主要在学生中进行,但教师绝不是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引导他们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发散性的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推理。开放式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轻易就某一问题下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再次,要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从而把讨论引向深入。此外,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持讨论、辩论,维持课堂秩序,使案例教学有序进行。正如好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及时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

这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这一环节不仅能使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的修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课”基本理论的理解。首先,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讨论,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归纳学生争论的重点、难点、疑点,然后点评总结要点。其次,在点评时重点分析点评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即使对一些社会敏感的问题教师也应认真分析,而不应避重就轻,更不能不予回答。再次,教师点评的过程要实现从案例到理论的飞跃。教师点评同样应当从案例入手,但不能“就事论事”,而应从个别案例的点评,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落脚到“两课”的基本理论上。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阐明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

积极答疑,推进学生课后的讨论和研究

高职院校对“两课”虽然十分重视,但安排的课时一般较少。而“两课”的内容却十分丰富,这就使得教师在点评总结时因受时间限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在一般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后,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而此时可能还有许多学生对教师点评总结时所得出的结论存有疑虑。所以,教师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有关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当积极答疑,并积极开展师生之间在平等、民主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把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