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管理的出路十篇旅游管理的出路十篇

旅游管理的出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6:29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1

关键词:地方师院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困境出路

中国旅游人才培养规模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急速发展而扩大,在此背景下一般师范院校也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并多数定位在本科和专科层次。在旅游管理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上,本科学生应该是旅游就业市场的主力军,但是事实上本科学生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处境,科研能力不如研究生,动手能力不如专科生,尤其专业思想不明确、就业定位模糊,考上师范院校的非师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程度更低。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和地方性使其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众多旅游院系中处于双重弱势。

一、困境及其原因

1.师资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学术带头人。

地方师范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多数由原来师范专业的历史学、地理科学等专业开设,从专业特长看,侧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评价而欠缺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教师,开办之初常常“因人开课”而做不到合理地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师资的职称和学位结构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往往是非旅游管理专业的,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偏年轻职称较低,且由于地方师院的层次特点和区位劣势难以吸引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授或博士),这样就造成师资队伍中明显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大学之大不在于大门而在于大师”,学术带头人缺失,从而造成专业建设滞后、专业特色难以形成,在同行中缺乏影响力等弱势表现。

旅游管理专业相当一部分课程实践性、实务性强,这也是师资队伍中的一个软肋。教师队伍中具有旅游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少,授课中理论与实践不匹配,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

2.难以形成专业特色,从而影响招生和就业。

如前所述,学术带头人的缺失不仅在同行中缺乏影响力,而且在潜在的生源中缺乏吸引力。地方师院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本来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应运而生”,而事实上仅仅是跟风而上,专业设置只能人家后尘,既缺乏基根,更无所突破,所以要形成专业特色难上加难,我所在的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招生情况优于本科层次,同一个系的不同专业,学生对师范专业的认同程度远远高于对非师专业的认同程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班学生中大部分并非第一志愿甚至并非出于志愿而入学,所以即使已经进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之后仍然争取机会转到其他专业尤其是转入师范专业,非师专业在师范院校属于“新”办专业,师资的缺陷和专业影响力的不足使之在招生中处于劣势,而专业实力、影响力和特色不鲜明又使毕业于这里的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继续在本专业深造的学生也为数不多。韩山师范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生,历年招生人数起伏不定(见表1),2004年达到最高峰,最近五年的招生人数少于前五年,2007年最少;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首次就业情况看,虽然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2%以上甚至100%(2009届),但是首次就业于旅游行业的比例一直达不到半数,最低的2006届仅有20%的学生首次就业于旅游行业。在本专业的考研队伍中,报考旅游管理的很少,也就是说,经过本科阶段学习,即使考研也不再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继续深造。

3.学生专业观和就业观模糊。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旅游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由于中国的旅游服务业仍然处于粗放的状态,在人们的心目中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地位不高,观念的错位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观模糊,尤其是被录取在地方师范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错位”的,认为考师范院校就是要读师范专业,非师专业的专业地位不如师范专业。非师专业的就业保障不如师范专业……在专业思想没有端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显得被动,没有热爱、没有激情、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业问题更是凸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意愿的矛盾。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成熟,旅游就业市场急需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本科学生对从事旅游业的兴趣不大、信心不足,对个人在旅游行业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毕业生首次就业于旅游行业的比例不高(表1),若干年后,仍然坚持在旅游行业的就更少了。

4.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不相匹配。

2008版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系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及运作方式,具有较高外语水平、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各类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和旅游行政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管理人员。”事实上,不少企业认为本科生缺乏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旅游人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旅游行业各部门可以替代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而旅游本科毕业生缺乏替代其他专业类学生的能力(刘曙霞,2007)。之所以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反映的如此反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不相匹配。诚然,直至今天,中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仍然处在不成熟的探索之中,由于至今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仍然处在粗放的阶段,似乎其他专业的人都能在旅游行业中插上一脚,旅游管理专业科班人才反而难以凸显其优势。优势的缺失反映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实践环节、专业意识、师资构成、体制僵化……从知识结构看,只有旅游学科及一些交叉学科是本专业的优势,旅游学科是注重实践的、应用的,而实践教学环节停留在简单重复、肤浅的实操层面难以发挥实践教学的效果甚至引发逆反的作用,使学生更不愿意将自己的发展定位在旅游行业,许多专家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层次教育改革指出“良方”,例如校企合作模式等,而作为师范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更不具备优势,师生都难以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体制的僵化体现在诸如师资引进、师资再培训等,旅游专业教师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授,更需要具备相关企业的实战经历,目前师范院校的人事制度难以在这些方面对教师的再培训具备操作性和鼓励性。

二、出路

1.完善师资结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范院校在非师专业的办学模式上要有所突破,首先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特殊要求配置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尤其是引进具备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师资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再培训。

2.打造为地方服务的专业特色并以此为中心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师范院校要立足于为地方服务,实用型专业要立足于为地方服务才能凸显优势,因此,分析地域市场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既能在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又能为地方输送适应需求的人才。例如韩山师范学院地处千年古城的潮州市、区域文化独特的潮汕地区,而在广东旅游强省中旅游业发展却相对落后的粤东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应体现地方特色而又具有前瞻性,为地方输送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转变就业观念。

教育的效应是滞后的,只有思想领先于行动,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要依靠教师的未来意识、大局视野和专业情结。在这个多样化的时代,市场的需求是越来越专业的,现代服务业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高层次的需求弹性大,发展空间充分,学生要有既立足于基层又对个人发展有充分信心的就业观。专业思想和就业观,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决定人的社会性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个体将目标的价值看的越高、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就越强,力量就越大;相反,如个体认为目标价值不大,动机就越弱,激发力量就越小。”(张积家,2004)所以,只有对本专业强烈的认同感才能激发其聪明的才智及持久的热情。教师的言传身教之力与现实社会对旅游行业定位之力,两者结合才能促使学生更加认同及热爱所学专业,并立志于以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从而获得相应的满足。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2

制定发展定位及发展策略(1)制定正确的发展定位。铁路旅游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铁路多元化经营“高度融合”和“一体化、网络化、规范化”要求,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和铁路的优势资源,打造铁路旅游拳头产品,提升品牌认知度。一是依托铁路客运资源,拓展延伸服务项目,成为铁路客运营销的窗口、客运产品的补充、客运创收的途径。二是通过实施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做大国内、国际旅游及相关业务,成为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支柱产业。三是通过发挥专业优势,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铁路商(务)旅(游)和会(议)展(览)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2)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铁路旅游企业应在正确的发展定位下,研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与安全发展并重。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确保安全的关系,增强旅游安全意识,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作为重中之中。二是坚持发展自营与规范合作并举。一方面,通过提高直属旅游企业自行收客、自行组团的比例,提高旅游收入毛利率;另一方面,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吸收发展加盟旅游企业,通过联营合作形式,扩大铁路旅游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三是坚持业务经营一体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自营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差异化的经营原则,增强销售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铁路旅游企业实际,扬长避短,巩固团队旅游市场、扩大专列旅游市场、打开散客旅游市场、占领路内商旅(会务)市场。

(1)加快综合门店建设。截至2012年年底,上海铁路局下属旅游企业开设的旅游综合门店仅50个,与地方旅游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有关铁路旅游企业应加快综合门店建设,在区内省会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形成较为合理的门店布局,使综合门店成为旅游业务咨询和旅游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成为“上铁国旅”品牌统一店招、统一风格、统一形象、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的服务窗口。同时,不断提升门店销售能力,积极拓展门店车票、机票代售等业务之外的相关业务。(2)加快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开发网上销售系统,实现上海铁路局所有旅游产品的网上销售和在线支付,不断提高综合门店和网上销售散客人数占自主旅游专线产品、专列旅游产品销售总人数的比例;优化旅游门户网站,使之成为宣传旅游企业形象、展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窗口。同时,全面实现前台销售和后台操作的前后台分离业务操作模式。(3)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加大产品宣传和广告投入,通过编印产品目录、印发产品海报、在主流媒体上产品广告、利用网络和报纸组织宣传报道等,加大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和营销效果。同时,发挥铁路多元化经营的协作机制,加强对外的营销宣传。(4)加强销售人员队伍建设。整合现有人力资源,通过培训和转岗,充实、加强门店销售接待人员和客户销售专员队伍;采取灵活的机制,积极引进能力强的销售人员,并实施动态调整;修订、完善中介奖励办法,发展兼职销售队伍,鼓励兼职销售,促进全员营销。

(1)充分利用铁路旅客列车资源,发展专列旅游。专列旅游是铁路旅游企业的特色产品,也是拳头产品。近几年,上海铁路局每年开行100多趟旅游专列,如开行到江西井岗山、山东枣庄的红色之旅专列,针对老年人的夕阳红专列,以及清明节的踏青扫墓专列等旅游列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铁路旅游企业应积极争取车辆、客运等部门的支持,组织多开并开好特色旅游列车;全力推动旅游列车的开行从分销资源向分销产品转型,从相互竞争向联合共赢转型,从各自为战向集中采购、资源共享转型,并积极利用铁路网络旅游合作机制,探索与其他铁路局合作“套跑”开行旅游列车和共同组团、相互交团,不断提高列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市场调研、产品策划、市场营销和客源组织力度,不断提高专列旅游的自行组团、自行收客的比例,努力将专列旅游打造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方式,使旅游专列成为铁路客运产品多样化的重要补充。(2)充分利用列车资源,开发专线产品。充分发挥团体票集中受理的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以铁路旅客列车为交通工具的热门地散客旅游专线和自助旅游产品,并逐步将其打造成“上铁国旅”的拳头产品和区域的品牌产品;以票务资源为纽带,逐步扩大与同行业务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进共同开发或联合运作旅游组接团业务,以增加团体票的附加值,提高票务资源使用效益。(3)充分利用既有空间资源,开展增值服务。积极利用既有的旅游专列车底、车站旅游咨询点、铁路车票代售点等空间资源,通过车厢冠名,引入广告,销售旅游纪念品,机票、景点门票、汽车票、等,拓宽经营领域,开展增值服务,提升综合效益。(4)充分利用品牌和签证资源,开拓合作业务。利用铁路旅游企业的品牌优势,加强与地方旅行社、景区办事处及民航企业的合作,开发“空铁联运”、“路铁联运”等产品,大力发展散客旅游业务;利用铁路旅游企业的出境签证资质,发展出境旅游业务。(5)充分利用内部市场资源,扩大经营业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不断扩大承揽铁路局内单位职工疗养、休养、奖励旅游及公务考察等业务范围,并发挥好专业优势,提供优质服务;逐步提高会务、展览业务的经营、服务能力,从铁路局内向社会延伸,力争使会展业务成为旅游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1)加强自营出境旅游产品研发。研究出境市场,研发自营出境旅游产品,增加铁路旅游企业自营出境旅游线路;争取出境组团资质,探索自主经营和合作经营出境业务的发展模式,力争省会城市的铁路旅游企业都能开展出境业务。(2)不断创新常规旅游产品。加大高速铁路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甚至引领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旅游市场的常规旅游产品,做好、做响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自助游品牌;加大与地方同行旅行社的合作力度,积极代销其畅销产品。同时,不断加强常规产品和客户资源管理,建立资源共享的产品库和客户资源库,并及时、动态更新、调整。(3)积极探索特色旅游产品和自助旅游产品。采用“点(景区、景点车站)-轴(旅游线路)-圈(专列旅游带、旅游圈)”的模式,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在苏、浙、皖、沪地区推出若干条个性鲜明、一线多站、适销对路的铁路旅游环线产品、自由行产品、专列观光专线;依托具有资源互补性的区域旅游产品,打造都市风光、文化体育、生态、山水、园林、古镇、民俗等跨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区内铁路博物馆、动车客车段、车站等资源,探索、开发铁路题材旅游产品。(4)不断丰富地接旅游产品。以上海迪斯尼乐园建设为契机,提前规划、主动研发以“迪斯尼”为题材的系列地接产品;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铁路客流集散量大的特点,在区内主要铁路客运站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点),开展地接业务;加大沪、杭、苏、锡、宁等城市、景点短途旅游的营销和收客,扩大“一日游”等短途旅游业务。

(1)强化经营风险控制。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建立完善项目开发、合同签订、大额资金使用前的风险评估、跟踪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决策和经营全过程;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经营活动分析质量,落实节支降耗措施,严格控制成本支出。(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以旅游组织中的交通、食品卫生、人身安全为重点,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以风险识别与控制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体系,重点抓好旅游列车食品卫生安全、租用车辆交通安全和旅客旅行途中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信息畅通、应急处理机制,落实安全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机制。(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抓手,不断加强旅游质量宣传教育,强化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窗口意识,规范服务标准和作业流程;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落实“阳光价格、诚信服务”要求;以参加旅行社等级评定和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为载体,健全、完善质量监督和投诉处理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企业良好形象。(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旅游业转型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以精干高效为原则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实现从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完善分配机制,建立体现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多劳多得的分配模式,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善用人用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劳务用工转职晋升机制,努力创造育人、用人、留人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3

关键词:道路客运企业;旅游;Swot分析;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180-01

旅游客运是以运送旅游者游览观光为目的,其线路必须有一端是名胜古迹、风景区等旅游点的一种营运方式。它具有季节性强、客流不均衡的特点。道路客运企业拓展旅游业务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存在阻碍因素,分析道路客运企业拓展旅游业务的优劣势,并给予相应建议,能够促进道路客运企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一、道路客运企业拓展旅游业务的优势与机会

(一)道路客运企业自身资源的优势

道路客运企业自身具有一些与旅游业务相关的资源,如车辆、人员、技术、管理系统等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车辆方面:截至2014年底,道路客运拥有车辆85万辆,安装北斗、GpS等卫星定位装置和行驶记录仪设备的车辆73.16万辆,占营运客车总数的84%;人员方面:道路客运企业拥有专业的司乘人员,具有较强的能力与经验;技术管理方面:拥有先进的客运管理系统以及票务管理方面完善的服务信息平台。这些资源都是道路客运企业拓展旅游业的有力支撑。

(二)道路客运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44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共有等级客运站19931个,其中一级客运站706个,二级客运站2065个;共开通客运班线17.72万条,线路日均发班次176.39万班次。

(三)政策支持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相应的道路旅游客运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能更好的扶持道路旅游客运的发展。

(四)人们旅游意识提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意识形态逐渐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在各种假期的时候更多选择出行旅游。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2.6亿人次,国内旅游业收入2.63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3.8%和24.8%。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五)信息建设的推进

目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旅游的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的快捷、互动、全球化给旅游者带来了灵活和方便。这一举措必将进一步推动在线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道路客运企业拓展旅游业务的劣势与挑战

(一)专业性的缺失

道路客运企业虽然拥有一些旅游业需要的资源,但这些资源缺少专业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的着重点在于运输过程,而旅游业务无论在旅游市场的营销还是旅游景区的管理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道路运输企业缺少旅游的营销能力与营销网络布局能力,旅游经营管理经验缺失,缺少专业导游人员,专业性方面无法与旅游企业竞争。

(二)旅游旺季恶性竞争激烈

旅游旺季客运需求大,一些非法营运车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进入旅游客运市场,与合法车辆恶性竞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旅游客运企业的正常经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三)自驾游对道路客运企业拓展旅游客运的冲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车的拥有量也不断增加,自驾游将逐步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根据《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每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及其连休日期间,在收费公路上行驶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将免费通行,这一政策对于节假日自驾游市场的拉动作用巨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这将缩小旅游客运的市场,而道路客运企业也想来分旅游客运一杯羹的愿望将很难实现。

三、道路客运企业拓展旅游业务的发展建议

(一)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出行越来越追求旅行的舒适度,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客运就要提供最优质、最舒适的运输服务,提高旅游客运服务质量,提升客运企业竞争力。

(二)拓宽网络营销平台

对于道路客运企业而言,拓宽网络营销平台非常重要,推行旅游网络经营模式,实现旅游业务电子化与信息化,这样不但方便了消费者,还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

(三)加强行业合作

企业应该选择相关行业开展跨行业水平一体化合作,协同经营,形成有机整体,为客户提供多种配套服务,促进各自业务的发展。加强与航空、饭店、交通等行业对接,借助行业内其他单位的旅游业务平台来推动自身业务的发展。整合这些营销客户资源、金融行业的资本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四)引进专业人才

旅游客运行业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求较强的服务理念和品牌意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强。它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求管理者懂营销、懂管理、懂法律,甚至还需要懂电子商务。所以,道路客运企业需要引进专业化的复合人才,并采用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五)控制风险

旅游行业面临很多风险,如交通事故风险、车辆损坏风险、旅客投诉风险等。企业除了加强车辆与人员管理,还要从事后控制变为事前、事中控制,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在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会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同时,采用GpS系统记录旅游车辆的工作状态,反映汽车的维修次数、交通事故的次数,防范旅游事故风险。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4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次会议不仅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而且是市委、市政府贯彻“两会”精神,为落实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要求,实现“旅游兴市”目标而召开的会议。它将对我市旅游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认真总结××年全市旅游工作,研究部署××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表彰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刚才,市委书记唐林同志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扎实工作,为开创××年旅游工作新局面做好积极准备。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回顾过去工作,坚定“旅游兴市”信心

第一,在产业定位方面坚持科学、客观、求实,使全市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十五”期间,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管理围绕旅游服务、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商业围绕旅游搞活、城市围绕旅游建设”的“报告总结旅游兴市”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重要的经济产业来培植。二是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江津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相关配套文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围绕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确保了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在管理体制方面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了市、镇、办三级旅游管理机制,运行情况良好。市委、市政府设置了江津旅游管理的宏观管理机构——江津市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今年月撤销四面山镇,成立四面山风管委;月,撤销四面山林区采育场和森林经营所,设立了四面山森林资源管理局,个有旅游资源的镇街设了旅游办公室。全市重旅游、抓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形成了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新格局。我市创新旅游管理模式的举措经《中国旅游报》、《重庆政协报》等媒体报道后,产生了强烈反响。

第三,在投融资方面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使旅游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我市先后争取旅游国债资金万元,重庆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万元,地方投入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多万元,多渠道投融资亿多,改造硬化了傅家至四面山景区公路公里,东部景区公路公里,西部景区公路公里,改建东部到西部景区公路公里,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重点抓了城市道路、交通客运、旅游公厕、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了城市入境道路和城市到各景区点的道路公里;新建了平方米的主城客运中心和平方米的四面山游客接待中心;扩建、新建个停车场,增强了游客疏散能力,改造扩建了个星级宾馆;新建和改建高标准旅游公厕座;新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余套;建成了时代广场、十里滨江路、美食文化一条街、艾坪山公园、人民广场等一批城市新景点,旅游硬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第四,在行业管理方面采取标本兼治,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一是制定我市旅游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办法,积极开展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和目标管理,规范和约束旅游服务行业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二是组织旅游、公安、工商、卫生、物价、城管、交通等部门,对扰乱我市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综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三是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了名专职旅游质监员和名兼职旅游质监员,形成了较完善的质监网络。四是抓好旅游教育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五,在宣传促销方面坚持主题活动、媒体宣传、行业交流相结合,积极宣传我市旅游产品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我们坚持“巩固重庆、发展周边、拓展国内”的原则,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年以来,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并召开新闻会,加强了区域联合;与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联合拍摄并播出了旅游风光片与专题片,开通了江津旅游网站,成功举办重庆首届四面山旅游节,大力宣传了江津旅游。

第六,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坚持突出主题,抓点带面。主要对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山、塘河等重庆市四大古镇进行不断挖掘、包装;打造跨区域、含金量高的“渝川黔金三角”旅游产品;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部级景区聂帅陈列馆进行硬件改造,将其与聂帅故居、陈独秀旧居一道定位为“红色旅游”产品来培植,从而带动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步、协调发展。

第七,在旅游商品的开发方面坚持巩固传统、培植新品的思路,促进旅游商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我市丰富的商品资源积极开发旅游商品。玫瑰牌和荷花牌米花糖先后获国家旅游天马金奖;四面山牌花椒、四面山老腊肉、四面山根雕、骆来山绿茶、金银花、富硒保健食品等深受游客青睐,旅游商贸不断发展。

第八,在打造城市名片方面立足市情,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我市继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后,今年又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活动,并将创建活动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在全民参与下,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重庆市山水报告总结园林城市获得成功,受到重庆市检查验收组的好评。版权所有

应该看到,历届政府的努力已为江津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旅游兴市”战略目标,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描绘出一幅崭新的范围。

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已在全市形成共识。如果说——××年江津旅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话,那么,从××年至“十一五”期间,江津旅游将迎来蓬勃发展,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旅游市场占有额大幅提高,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振兴时期。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旅游兴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领导,为“旅游兴市”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兴市”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镇、街党委、政府务必把“旅游兴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做细做实为旅游产业大发展服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有旅游资源的镇街,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首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第二,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管理监督作用。市、镇两级政府要着力于制定发展规划和市场规划。没有规划的旅游项目一律不得上马,必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第三,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围绕建设“旅游兴市”这个战略目标,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切实形成推动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各镇街、各部门每年为旅游做一件好事、实事。第四,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行业指导、管理、服务、监督等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依法治旅力度。第五,充分发挥好市旅委会的作用,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旅游工作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机制到位、服务到位,以新的资源观、开发观、合作观制定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旅游兴市”步伐

要实现“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把以四面山为龙头的江津旅游打造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必须下大功夫,作长安排,让全市每一个旅游经济实体都优化和做强做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大力度,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把各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产品定位上要有新突破,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按照总体规划,我市旅游产品开发要按照两翼()一线()十古()产业的布局,将四面山定位为生态旅游目的地;聂帅陈列馆(故居)、陈独秀旧居定位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大圆洞定位为森林旅游目的地;中山、塘河(含滚子坪)、石蟆(含清源宫)、白沙(含黑石山)定位为怀古旅游目的地;几江(含长联、天字联、江公享堂、奎星楼)定位为文化鉴赏旅游目的地;几江——先锋——李市——蔡家定位为特色商品旅游目的地。已建成的旅游区都要在现有基础上与时俱进,优化升级。四面山要尽快建成部级景区、国家生态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骆来山、黑石山——滚子坪要建成部级景区;四大古镇要建成全国重点历史文化名镇;聂帅文化、联圣文化要在全国叫响。

(二)可进入水平上要有新突破,加快构建外通内畅、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

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发展势头强劲的旅游业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景区与景区间未形成交通循环;二是出境公路特别是四面山与贵州习水、赤水、四川合江的断头路未打通;三是景区内公路质量差,大多还是泥结石路面,四面山也仅硬化了公里。因此,当务之急是继续抓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积极争取旅游国债资金、重庆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和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外,要走市场化道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和民间资本投入交通建设,做到大交通通达,小交通顺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力争在改善旅游可进入性上实现新突破。年初市旅游局与市交通局已启动了四面山望乡台至洪海景区公路改造,拉开了我市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帷幕。

(三)在规划决策上要有新突破,确保旅游资源得到科学、有序开发

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以实现旅游景区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持续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是全市旅游总体规划还是分景区规划,都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要搞标准、高水平、高品位、立足长远,超前规划。在制定旅游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认识保护旅游资源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确保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四)在宣传促销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包装、策划和运作水平

旅游经济是“概念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搞好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对于提高我市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借鉴九寨“人间天堂”的宣传包装设计的视沉效果,围绕建设“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找准最能反映江津城市风貌,最能体现江津旅游精髓,最能展示江津旅游形象的视角点,对江津的旅游主题、旅游口号、旅游标识、旅游歌曲等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形象设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促销模式,抓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旅游促销体系,统一向外展示和推介江津旅游整体形象,争取每年宣传促销上都推出有轰动效应的新亮点、新热点。如举办“江津渝川黔毗邻地区旅游交易会”、“江津旅游文化节”、“江津农业旅游展示会”等。

(五)在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上有新突破,提高旅游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竞争力

为保障我市旅游景区的快速、稳步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必须对我市旅游景区目前的体制进行大力创新,实现景区企业化营。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从××年起外商就可以在我国投资景区,旅游景区(点)可以对外资实行转让经营、出租经营、委托经营等新的模式。因此,不管是从我市旅游景区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面临的大环境出发,都有必要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切实做好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工作。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监管制度,加强政府部门对监管的力度,使旅游景区经营权的出让确实能够促进旅游景区的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旅游景区的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我们要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他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景区经营权通过市场化手段依法、有序出让,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陈独秀旧居引进民间资本修缮投入市场,不仅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而且还探索出一条政府部门引导、市场化经营、盘活资产的路子,值得推广。

(六)在旅游对内对外开放上要有新突破,提高我市在旅游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是提高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区域合作,全力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才能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旅游兴市”进程。一是加强市内旅游横向合作。充分发挥好四面山、聂帅陈列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带动作用,推进市内景区间的联合与合作。二是加强与重庆市内特别是与南川、武隆、万盛等旅游景区的横向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力争三年赶上三地发展模式。三是加强与赤水、习水、合江的区域合作,要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构建三省市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渝川黔旅游金三角”世界级旅游品牌。我市要率先打通渝川黔出境干道,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发挥我市在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七)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上要有新突破,形成“依法治旅”有效运行机制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消费体验;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47-02

一、引言

旅游业在近十年来有了飞速发展,一次又一次的旅游热给国民消费开启了新的路径,也促使很多城市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给很多地区创造了数量可观的收入。虽然现在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态,但全国各地区的旅游管理工作并没有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管理工作上的不完善,这就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要找出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在旅游管理工作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二、D市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D市的旅游景点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已经初具规模,各处景点的公共设施已经配备齐全,但由于距离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间较短,短期内根据各地特点建立起各有特色的景区,工程的建设量很大,因此在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完善。

没有形成统一的景区风貌。D市境内有些地区由于距离重要景点较远,因而没有制订相应的旅游规划,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建设和修整,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和景点的风貌相差很大。D市以宋朝古城作为旅游宣传点,应该在整体上呈现出古城的样貌和韵味,如果只有在特定的景点区域感受到旅客为之而来的古风古韵,出景点大门立刻回到现代城市的杂乱拥挤,将使游玩的趣味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游客的满意度,旅客向其他潜在顾客二次宣传的力度也会大大降低,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没有经典的游览路线。D市内景点数量众多,大大小小有近二十个,但布局很散乱。景点是根据历史的考证和自然风貌选择的,无法人为的去改变景点的布局。但散乱的景点使得游客对景点的游览顺序找不到头绪,使得第一次来的游客无法在短时间内规划自己的游玩路线,造成游客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影响游客的消费体验。

(二)基层旅游管理部门能力有待提高

与D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局面相比,基层旅游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执业能力显得有些薄弱。其中主要原因是与旅游相关的地方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与旅游相关的行政部门之间责任分割不清晰,对于旅游业中有关资质认定、项目审批、颁发营业执照等环节,很多部门都愿意插手过问,而对于旅游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却相互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导致很多问题的积累,也使行政事务处理效率低下,各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拖慢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三)部分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D市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发展旅游业的目标是打造宋朝古都的风貌,现在除了跟水浒传有关的历史事迹和文化背景被推广到了市场,其他比如程咬金故乡、父子状元、万里同志故居等一系列人文资源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因此没有得到大力的宣传。使得D市现在的旅游市场产品单一,无法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环境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市场需求

D市内的景点多分布在其下属的各城镇乡村,虽然D市的中心地区比较整洁,但由于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其下属的各城镇环境并不能达到旅游城市的标准。在交通方面,D市与旅游相关的设施建设还不到位,街道、道路标识牌的设置不健全。如今“自驾游”已经成为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选择,景区内交通标识的不健全会影响游客的消费体验,给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D市旅游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景区内的信息建设

在景区内设置标牌,为游客提供各种信息。景区的标牌制度在国内的重要景点都已经得到很完善的推广,但在和D市一样的小城市中,景区的标牌制度并没有很好的实施,甚至有很多景点在景区内没有设置标牌,给前来观光的游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进入景区大门后就全部依靠游客自己摸索游览路线,使得游客普遍感到疲累,影响消费体验。

D市应在全部景点的景区内部完善信息标牌的设置。在入口处设置本景区的全景标牌,标示景区的出入口、主要景点位置,景点内的所有路径,以及洗手间的位置,让游客在进入景区时对景区有大致的了解,帮助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规划游览路线。在景区内设置忠告标牌,提醒游客们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事项。在景区的每个岔路口设置道路标牌,标示路线的下一个到达地点。在单个文化建筑物前设置科普标牌,介绍它的内容和背景,丰富游客的文化消费体验。

(二)进行全市内的信息建设

为满足D市邻近城市的游客选择自驾游的需求,应在全市境内进行道路标牌的建设,遵循国家标准,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道路沿路设置统一的指示标牌,为游客指明景区的名称、方向、距离,缩短游客到达景区的时间,提升消费体验。

(三)策划精品旅游路线

D市境内的景点散落范围很大,会使前来旅游的游客感觉无处下手,不知道怎样才能全面游览自己喜爱的景点。旅游路线的规划可以节省游客的时间,使游客能更好的制订自己的旅游计划,更深入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设定的旅游路线应该具有灵活性,应根据游客的旅游目的、预计时间、预计消费额进行经典旅游线路的设置,根据预计时间分为一天游、两天游、三天游等,还可以设置特色游,针对一个文化点进行连续系统的游览。这些旅游路线应该印刷在宣传单的醒目位置,在游客进入D市的时候应该及时发放宣传单页,以便游客更好的了解到相关的服务信息,更好的感受当地文化。

(四)建立网上平台,开发手机app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成为行业成长的新机遇。为进行潜在游客使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的倾向分析,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让近期有旅游意向的人选择他们每周登陆旅游网站的次数。具体数据如图1,40%的潜在游客每周登陆旅游网站的次数为1~2次,此类占比最高,31%的潜在游客每周登陆旅游网站的次数为3~5次,这两类合占71%,说明潜在游客使用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搜集的倾向明显。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互联网普及率很高,旅游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正处于发展阶段。D市旅游业发展也应借助互联网,紧跟“互联网+旅游”的行业态势。

D市应聘请专业的网站建设和手机软件开发人员,为D市的旅游业建设网上平台。网站应包括各地景区的具体信息,包括文化背景、具置、目标客户群等,方便有游览意向的顾客进行了解。在景区信息的相关介绍中提出有创意的消费主张,突出本地特色,使游客在前来游览之前就感受到当地的旅游文化。自有网站的信息比搜索网站的信息丰富,能有效减少潜在游客的时间成本,打消他们的疑虑,促成消费的实现。

网站的建立同样具有宣传的功能,自有网站的存在使潜在游客认同此景区的规划建设是处于高水平的,激发游客前往旅游的需求。网站还应将策划的精品旅游路线放在醒目位置,帮助游客进行消费决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引进和培养专业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服务业,做好服务业最关键的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服务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远高于当地的传统农业和轻工业,旅游业能否健康发展,当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是关键要素。因此,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制订相关的旅游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实用性强的培训工作。当地居民众多,不可能集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应增大宣传力度,让居民意识到旅游业发展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自身利益都有益处,并制定旅游地区居民行为准则,提供具体的准则去遵循,进行标兵评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居民的积极性。而对从事旅游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利用高校资源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管理人才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前,应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快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四、结语

旅游业是具有很大潜力的行业,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促进有很大的吸引力。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应只看到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益,也要看到旅游业无序发展、缺乏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不应图快,而应稳扎稳打,建立运营良好、名利双收的旅游景区,实现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迪.智慧旅游系统框架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程蓉.浙江省遂昌县农家乐旅游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冯文杰.博兴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雷琛烨.南京公共旅游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5]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R].资源科学,2014,(01).

[6]王延东.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3,(07).

[7]杨丹.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J].企业导报,2016.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6

教育论文"target="_blank">职业教育国际化一直以来是职业教育发展高度关注与深入探索的课题,旅游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然而,我国目前的旅游教育呈现三个层次,一是旅游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层次),目的是培养高端旅游管理型人才,但是效果不佳,只有5%的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二是高职高专举办的旅游大专层次,人数较少,毕业生眼高手低不受旅游行业青睐;三是中职层次的教育,鱼目混珠,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产业特点对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大,吸附力不高;其次,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隶属于服务业,业界认为创新度不高,不须投入过多人力资本;最后,旅游教育的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节。鉴于此,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由专业人做专业事,由旅游主管部门主导,旅游行业参与指导,主管教育部门引导,专业人才倡导,走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特色发展之路。

旅游职业教育要紧跟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和沟通能力、国际经历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国际化道路,培养大批跨地域、跨国界、跨文化、跨民族的职业精英,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扩张提供人才支撑。

二、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路径。

1、联合办学。开通与国(境)外旅游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途径,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百余年来,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洛桑模式”成为国际公认的酒店管理人员培养的成功模式。她倡导敬业即灵魂,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酒店或餐饮任何一项具体工作。旅游职业教育品牌好、实力优、成才丰的学校应积极与国际知名旅游院校实施联合办学通道,促使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

2、师资互访。中外联合办学的瓶颈较多,障碍较大,要顺利实现有一定的难度。但两校之间师资进行互访就容易多了。因此,加大师资互访力度也是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

3、学生互换(留学生)。是学生互换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比较容易实现的路径。中外学校互换交流生一是有利于提升双方学生的知识面,二是有利于开拓双方学生的视野,三是有利于国际化进程加剧。

4、国际交流(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当前旅游职业院校通用的一种国际化方式。选派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知名旅游企业、旅游集团带薪实习、研修已成为各旅游院校国际化的首选路径。湖北省旅游学校自1999年开始,先后与日本国际教育研修协会、阿联酋SUnteRn公司、美国暑期实践公司、马来西来翠恒集团、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澳门八百伴集团、威尼斯人酒店等国(境)外知名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选派近300名学生出国实习、研修,也成为中部地区旅游出国(境)人才培训基地。

5、出国办学。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最高路径就是知名度高、品牌效应好、成才典型多、实力雄厚的著名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尝试走出国门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职业教育落后的地区开设分校,输出旅游职业教育资源,以期真正实现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

三、旅游职业院校国际化必由之路的策略和措施。

我国旅游职业院校已非常重视国际化进程,但国际化的路径往往停留于国际交流(校企合作)方面。为了全面推动我国旅游职业院校国际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国旅游职业院校国际化必由之路的策略和措施。

1、国际标准认同。高等教育国际化标准没有一个定论,日本学者喜多村和之先生提出“通用性、交流性、开放性”的三个标准最有代表性。旅游职业院校应注重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全球的视角认识旅游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识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旅游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向三个方向发展,能够被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能够与外国进行平等交流,能够充分对外开放。旅游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开放的,能够容纳多民族、国界和跨文化的习惯、宗教和观念,求同存异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旅游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旅游事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人才。

2、内部特色突出。旅游职业院校走国际化道路,一定要加强内部建设。首先,必须构建与国际旅游发展潮流以及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抓好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方面,概论性、理论性课程与国际潮流接轨,操作课程应突出本土特色,参照国际规范。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培养文化知识丰富、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强烈、爱岗敬业乐群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以期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最后,加强科研合作,合理调配资源,开发规范教材,实现国际接轨。对于国(境)外优秀的有用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应该直接借鉴过来,如国外重视旅游地管理,而国内则重视景区管理,旅游地管理往往涉及一个城市的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这种大系统、大管理、大空间的做法很值得我们研究。

3、外部渠道通畅。为了加快我国旅游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畅通外部渠道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职业院校加大对外联络力度已成为必然。外部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新闻媒体、信息平台等。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与各大媒体建立良好关系,建立信息资源网站,积极主动营销,将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传播开来、辐射进去,这样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必由之路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7

一、旅游交通发展概述

(一)旅游交通概念解析

1993年以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旅游交通的概念做出过界定,并且逐渐趋于完善。“旅游交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构成要素:一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运输的媒介,是帮助人员流动的手段;二是交通线路,是指旅行中交通工具的连接线,即旅游者产生空间位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坐标连线,还包括了所有协助交通工具产生效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三是旅游交通服务,它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在发生位移的整个过程中的需求而产生的所有服务。此外,旅游交通还可以理解为旅游目的地不同景点间进行空间位移的旅游景区交通,和专门为旅游者观赏游玩和实现空间位移而设计的旅游景观交通(如观光索道、景区观光车等)。

(二)旅游交通的发展简况

旅游随着交通运输发展而升级,从航空,水运、公路、铁路几个领域的变化探析对旅游的相应促进作用。20世纪30年代,建立民用航空,旅游活动有限,价格昂贵。大洋路线和游轮,时速低于40公里的短途海上渡轮;时速55公里的轿车;旅行轿车发展;进入蒸汽机时代,速度超过汽车。到2000年以后,协和飞机退出民用航空,500―800座的巨型飞机和高节能,梦幻飞机出现;玛丽皇宫2号式的大型航海游轮出现;液化石油气动力和双动力汽车出现;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出现,大大推动和迎来了了全民旅游的时

代。[1]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交通政策会限制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宽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发展,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2008年重庆人大常委会也推出了“五个重庆建设”的提案,现已在整个重庆市大力实施,特别是对“畅通重庆”这一块的建设。这些政府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人们已更加重视旅游交通在旅游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旅游交通建设已逐步进入系统化、规范化。

二、涪陵旅游交通发展现状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南接武隆县、南川区,东邻丰都县,北靠长寿区、垫江县,西连巴南区。涪陵正处长江与乌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逆乌江而上可致武隆、彭水等县,直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是渝东西对流的交通要冲,在整个重庆交通体系中处于有利位置。经过不断发展,涪陵区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都明显提高,加强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力推动和保障了涪陵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较大,综合运输能力较强

近几年来,涪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交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铁公水综合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在公路方面,截至2010年底,全区的公路总里程达3733公里,公路面积密度1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拥有客货运输车辆4928辆,有各类汽车站10个,开行客运线路147条,日运送旅客量19.48万人次。高速公路现有长涪高速公路直通重庆市主城,319国道重庆-长寿-涪陵-武隆段贯穿涪陵南北全境。

在铁路方面,现有渝怀铁路(国铁Ⅰ级单线,境内有5个客运站:涪陵、石沱、蔺市、磨溪、白涛)、南涪铁路(国铁Ⅱ级单线)。在建渝怀铁路重庆--涪陵二线(2012年建成)、渝利铁路(国铁Ⅰ级双线,沪蓉铁路一部分,2012年底建成)。规划重庆主城--长寿--涪陵城市铁路、郑渝铁路(涪陵―宜昌沿江高速铁路)。

在水运方面,坐拥长、乌两江,境内通航里程179公里,其中乌江五级航道33公里,长江三级航道77公里,其它季节性和水库航道69公里。现有大小港口共计23个,年客运量达1162万人次,如老8号码头、黄旗滚装码头、近期打造的“泽胜旅游港”等。

(二)景区通达性得到提高

自2008年7月20日,涪陵区在道路建设方面大力投入,特别是从城区向各景区辐射线的建设,现已初步完成,东至罗云、南至白涛、西至蔺市、北至丛林都已开通公交线路。从李渡、长江大桥高速路口和涪陵火车站到城区的主要干道也已基本整修完善。另外,景区间交通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从涪陵城区――大木花谷这条线途经雨台山、罗云革命老区等景区;涪陵城区――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条线途经白涛工业园区、石夹沟等景区;御泉河、石夹沟、大木林场、大木花谷、雨台山等景区间的交通连线已经初步完善。这些都使得整个涪陵区各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性得到普遍的提高。

(三)以城区为中心的旅游交通环线初显雏形

以城区为中心集散地的涪陵区旅游交通环线已经基本形成。首先,从城区至各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辐射网已经初步成型,区内共形成三个小环线:北环(涪陵―致韩―丛林―珍溪―南沱―清溪―涪陵);西环(李渡―龙桥―蔺市―新妙―龙潭―青羊―马武―涪陵);东环(涪陵―雨台山―罗云―焦石―大木―山窝―白涛―天台―涪陵)。另外,涪陵区与周边区县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形成外环,即拟建高速公路涪陵(武陵山)―武隆(仙女山)―丰都(蓝天湖)。

三、涪陵区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问题

1.旅游交通建设质量普遍较低

涪陵旅游景区内交通道路少且质量不高,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差,游客进出旅游目的地受到限制。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激增,游客自驾游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涪陵区各景区的停车场面积、数量、质量等都明显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不妥善解决交通路线及设施滞后现象会严重制约涪陵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现阶段已经在大力投入旅游交通的建设,但建设质量还普遍较低,基础设施的更新跟不上科技进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旅游交通的要求。

2.旅游交通旅游功能弱

旅游交通与旅游景观交通本应兼顾旅游和交通双项功能,但在客源地或者交通枢纽站点至目的地的旅游交通,经常出现不能准时客运,不能准确地向旅游者提供全面旅游和交通信息,不能在位移的过程中很好地展示所经地的特色,使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些服务纠纷,从而失去了旅游的本质意义,甚至严重影响旅游地形象。目前,进入重庆涪陵区,如果以重庆市为一级集散地,可供选择的主要方式有高速、国道、一般县级公路、铁路和水运。具体情况如下:(1)高速公路:重庆―长寿―涪陵;(2)国道319:重庆―长寿―涪陵;(3)县级公路(茶涪路):重庆主城―巴南区―涪陵;(4)渝怀铁路:重庆―长寿―涪陵;(5)水运:重庆―长寿―涪陵。涪陵整个地区的可进入性还比较薄弱,线路单一,几乎所有的线路都是经过长寿进入涪陵,而且没有一条路线涉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导致旅游者在旅途中感受不到旅游的愉悦性。茶涪路已经成为重庆市的高危路线,事故率高,游客的最基本的安全都不能保障,旅游功能全无。公路、铁路、水运,无论是哪种交通方式,都在其安全、舒适、审美和旅游营销等方面考虑得非常少。

涪陵区内从城区向各旅游景点辐射的交通线路,大都还是区乡公路,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没有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应有的旅游服务。旅游者在位移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当地的旅游氛围和当地风俗文化。景区内很少有专门为旅游参观而设计的景观通道,总体来说,涪陵区的旅游交通旅游功能还非常弱。

(二)旅游交通规划布局问题

1.不当的规划严重破坏旅游资源

在交通建设中,对旅游地环境的破坏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未经过规划的地方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忽视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成分――自然生态环境,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或在建设中忽略了整体氛围,破坏了原有的美景,影响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满意度。如雨台山风景区至大木段的客运道路和涪陵至南川、涪陵至丰都、涪陵至南岸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太过注重其空间距离的缩短和直接成本的节约,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欠缺,直接导致该片区域大部分生态环境遭到永久性的破坏,对当地旅游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景区间交通规划不合理

交通本身就是景观,景区内的交通建设应该纳入到景区景观的整体考虑中,无论是公路交通、水上交通、特种交通还是步游道,都必须严格地进行合理规划。然而涪陵区的旅游交通规划无论在数量、分布或规模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旅游景区间的交通规划。涪陵主城区内现有公交东西走向18条,南北走向10条,环线5条,基础设施规模较大,但主要还是用于各景区当地居民生活代步,真正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功能少。主城区外的景区旅游交通规划中游客人数主要考虑团体旅游者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游客,很少考虑到散客旅游和自驾旅游者。如御泉河景区至石夹沟景区,只有团队或者包车旅游、自驾游才能够直接在御泉河与石夹沟景区之间直接来往,而散客特别是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的旅游者,必须从一个旅游地返回到城区交通枢纽站,然后前往另外一个旅游地。特别像大木花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等这些在地理位置上相邻的景区间完全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旅游者要想在这些景区间直接往来,只能乘坐当地的一些昂贵的小面包车。总之,景区间旅游交通不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导致旅游者的出游成本大大增加,景区外部逗留时间过长,旅行的愉悦性降低。

3.已有旅游交通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截止2011年10月,涪陵―大木客运汽车每天4班,分别为上午6:00、10:00,下午13:30、14:00;涪陵--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乡班车,每天上午9:30一班;涪陵--蔺市客运公交每天8班,有四班从新车站出发,另四班从秋月门出发;涪陵--石夹沟每天两班客运公交,上午10:30、下午16:00。所有班车全年发车班次不变,未灵活根据旅游淡旺季游客人数调整交通运力的投入量,直接导致很多开往景区,如蔺市洋人街、大木花谷景区的客运公交出现旅游季节性拥挤,平时运客量惨淡。总体显示出旅游交通对交通现有量的利用差,浪费情况严重。

(三)旅游交通服务问题

1.旅游交通经营管理体制不合理

旅游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旅游运力规模缺乏有效控制,法规没有设定旅游客运的退出机制。《道路运输条例》仅对旅游客运经营企业设定了行政许可,对运力的许可没有明确地设定,管理部门只是根据本地客运市场的供求状况、普遍服务和方便群众等因素来考虑运力是否投放;长期以来,旅游客运一直被认为是班线客运的补充,在制定相应的法规时,很少考虑旅游客运管理工作,旅游交通专项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缺乏有力监管,导致市场陷于激烈、混乱的竞争之中,最终让整个旅游交通系统遭到损害。另外,旅游交通运营管理直接归属于交通部门,而旅游景区规划则是旅游行政部门在负责,而且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还涉及到其他各行政部门,而这些行政部门之间又缺乏良好协作机制,导致旅游交通的服务质量得不到相应的提升。涪陵交通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为旅游专线投放过运力,只有一些旅行社拥有自己的专线旅游大巴。

2.旅游交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

交通运输业的改革打破了过去国营企业独家经营的方式,引入了多种经营体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经营者的数量猛增,大多数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加之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和系统培训,致使个体经营者出现非正当竞争,如强行拉客等现象,尤其是车站、码头等进出涪陵的门户地区,宰客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乘客也反映,当前一些旅游交通从业人员特别是乘务员素质不高,理解能力差,经常与乘客发生口角,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声誉,致使潜在旅游者在制定旅游计划时,改变选择涪陵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动机,导致来涪陵旅游人数减少。涪陵旅游交通从业人员主要存在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个人修养不好、服务意识弱等问题。

3.旅游交通服务性价比低

从涪陵的交通枢纽站到各旅游景点的交通工具都比较陈旧、劣质、缺乏特色,而且也没有旅游专线,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另一方面,旅游景区景点的专用交通线路路况差,甚至很多景区没有专用交通线路,还是由乡镇公路转接而成,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降低,旅游者进出旅游目的地受到限制,出现“进不去,出不来”的交通问题。由于公路路面质量差,路途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交通速度受到影响,使旅游者容易产生恐惧感。而交通价格又是衡量该地旅游交通开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涪陵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转接的协调不到位,大多是一些私家车在其中周转,导致宰客现象非常严重,到各旅游景点的交通价格与交通工具状况和服务不成正比。

4.旅游交通信息系统不完善

旅游者做出出游决策前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该地的交通信息,确定旅游交通线路。而涪陵的交通信息系统建立很不完善,在网络、报刊、杂志等比较权威的信息很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建立观念不足。当旅游者在信息获取出现障碍时,很容易导致旅游者放弃其原定旅游目的地,而去寻求替代的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

四.涪陵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一)合理规划,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旅游交通规划应当吸收旅游界人士参与,并充分吸收合理化建议。这对涪陵区旅游业的发展特别重要,吸收旅游人士参与规划,这就保证了旅游交通建设在起点上具备了可能的旅游功能。随着科技发展,有必要增加舒适高效的旅游交通工具满足游客的需求。继续加强道路的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转变,自驾游成为时尚,这就要求景区景点的车位容量要大,因此,各景区点应该认真调查总结,知晓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游客数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建设景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另外,由于涪陵的很多旅游景点离主城区较远,途中时间较长,加大道路景观的建设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增加旅游交通的旅游功能,还有助于旅游地形象的提升。

(二)建立考核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与信誉考核制度,实行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与当前现状相适应的旅游交通客运经营规范标准,在经营行为规范中,要彻底贯彻“优质服务”理念,加强旅游交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建设。同时,针对各旅游交通经营商实行考核办法,明确违章经营行为和违反承诺的行为,并根据违章行为和违反承诺行为的性质、情节,设定相应的考核分值,并对违章的旅游客车和从业人员同时记分。依据经营行为规范和记分办法,根据制定的旅游客运服务质量与信誉考核标准,对旅游客运企业、旅游客车和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优质旅游客运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长期不能达标的旅游客运企业或者从业人员,取消其经营权,从而实现长效管理。另一方面,涪陵必须加快制定旅游交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旅游客运的产业政策,编制旅游客运发展规划与计划,确定旅游客运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管理体制,监督和维护正常的旅游客运营运秩序,确保旅游客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优实现,促进涪陵经济的健康发展。交通业应以游客为中心,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旅游交通从业人员素质,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为涪陵旅游的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提升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功能

建立健全涪陵区旅游交通信息咨询系统对于涪陵区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舒适高效的旅游交通工具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交通工具除了做到舒适、方便、安全之外,更要展示其旅游功能,比如车内的布置更显本地特色,影视传媒播放本地的旅游信息、风景名胜区的介绍等。加强交通信息化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解决好旅游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衔接不畅、信息滞后、旅游交通解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四)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增加旅游地可进入性

“乌江画廊”是一条以乌江为依托的山水风景带,从目前国际及国内水上旅游发展看,豪华游轮是其旅游产品打造的主要方向。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尼罗河每年接待量达270万人次,密西西比河达220万人次,莱茵河达350万人次,多瑙河达100万人次。就重庆市而言,目前长江上五星级和五星级标准的豪华游船有15艘,按照重庆市规划,到2020年将达30艘。乌江与长江的旅游资源实际情况不同,在游轮打造上应该有自己的思路,一是应打造适合乌江旅游的豪华游轮,主要体现在豪华程度和体量上,因为流域相对较短,河面相对较窄;二是豪华游轮的打造应该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外观和室内装饰上,要将涪陵区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旅游特色有效利用起来,使其具有明显的特色和识别性;三是要积极开拓市场,现在进入涪陵区的交通方式大部分都是在陆路上,这也客观上为乌江游轮旅游带来一定压力,一定要在打造好产品的基础上做好市场营销,这样“乌江画廊”的游轮旅游才能持续

发展。

五、结束语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8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整顿旅游客运市场,深入排查旅游客运安全隐患,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违法运输行为,严格落实“人、车、路、运”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旅游客运相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旅游客运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旅游客运车辆通行秩序,进一步强化部门监管职责,着力提升全市道路旅游客运安全运行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整顿旅游客运市场秩序

1、开展旅游客运企业规范经营专项清理整顿。即日起至12月31日,交通运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旅游客运企业、车辆及驾驶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重点清理整顿旅游客运企业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旅游客运车辆的道路运输证、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车载GpS安装、使用和监控平台。旅游客运企业每周至少对所属车辆进行一次安全例检,并出具车辆定期安全检测合格证;必须与旅行社签订用车合同及结算费用;必须向旅行社提供具备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及驾驶员,并出具“三证一牌一单”(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包车客运标志牌、车辆定期安全检测合格单);旅游行程按规定需要配备双班驾驶员的,旅游客运企业必须安排双班驾驶员;不得安排与本企业无劳动(劳务)合同关系的驾驶员从事旅游客运。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旅游客运车辆、驾驶员、从业人员,要依法撤销相应许可证照;对旅游客运企业、车辆及驾驶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处理;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要依法撤销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的相关许可证件,并将情况抄告旅游管理部门。

2、开展挂靠经营专项清理整顿。交通运管部门要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对旅游客运公司的挂靠经营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旅游客运车辆必须由旅游客运企业全额出资。即日起至12月25日前旅游客运企业对车辆产权自查自纠,12月31日前必须对所有车辆提供实际所有权承诺书,否则不予办理道路运输证件。对以欺骗、贿赂等不当手段变相实行挂靠经营的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公安交管、交通运管部门应当依法撤销相关登记、许可。专项整治期间,交通运管部门暂停许可设立新的旅游客运企业。

3、实施旅游客运车辆专段号牌和导游安全员制度。即日起,公安交管部门要对全市所有新增旅游客运车辆,统一使用专用号段,原有的旅游车辆号牌在年12月31日前予以更换;交通运管部门要同步对旅游客运车辆喷贴全省统一的旅游包车客运标识,公安交管部门同步办理相关手续。要推广实施导游兼职安全员制度,明确相应职责,落实监督责任。

4、开展旅行社规范经营专项清理整顿。即日起至2012年1月5日,旅游管理部门要开展一次旅行社规范经营专项清理整顿。旅行社必须按规定购买旅行社责任险,积极做好游客个人旅游意外险的推荐和投保服务工作;必须租用具备旅游营运资质的旅游客运公司车辆参与旅游接待业务,并与旅游客运企业签订用车合同及结算费用;用车前必须确认“三证一牌一单”;旅游行程按规定需要配备双班驾驶员的,旅行社必须安排双班驾驶员。对违法违规的,要依法处理。

(二)加强旅游客运车辆运行监管

1、公安部门要严格旅游客运车辆通行秩序管理。依托省际交通安全服务站,并在市际、县际主要道路及出站、出城、上高速、景区等地增设临时执勤点,严格对7座以上客运车辆安全检查登记,认真检查客运车辆配备的所有驾驶人员驾驶资格、驾驶时间、交通违法信息及车辆乘载人数、审验情况、安全设施配备情况和轮胎磨损状态,严查旅游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登记营运相关手续备查,发现有非法经营行为的移送运管部门依法查处。

2、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非法营运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大旅游客运车辆运政稽查工作,依托客运站场、旅游客车集散地加大旅游运输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具备旅游客运资质的企业、车辆以及人员从事旅游客运;严查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坑客、宰客、甩客等扰乱客运市场秩序的行为。

3、加强旅游客运违法行为的抄告处理。各部门要及时汇总工作中发现的旅行社、旅游客运企业、旅游客运车辆、旅游客运相关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并于每月月底抄告至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深化旅游客运安全宣传教育

1、加强旅游客运从业人员宣传教育。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曝光典型事故案例,广泛宣传旅游客运安全知识。要定期对旅游客运相关从业人员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在媒体上曝光违法违规情况。

2、积极推广实施旅游客运车辆发车前安全提示制度。12月25日以前,由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全市所有旅游客运车辆必须逐车张贴省安办规定的《道路客运车辆安全监督标识》,发车前播放“道路旅客运输安全告知专题片”,或对乘客发放安全告知卡。对张贴、播放不到位的旅游客运车辆,交通运输部门不得核发包车客运标志牌。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旅游客运的特点,强化告知措施,创新告知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旅游客运专项整治工作。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9

假日与旅游本不搭界,直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节假日逐渐增多,大众逐渐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一年有了三个黄金周,大众旅游空前提高,局部地区出现了井喷式、爆发性增长。由此,假日与旅游的关系便密切了。假日旅游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商家短期成本剧增;消费者享受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巨大破坏等。而2012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受天气晴好、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超长假期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黄金周旅游火爆。旅游收入的增长对扩大内需有积极推动作用,但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区为此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2012年国庆黄金周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我国的假日旅游制度。

一、2012年国庆黄金周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拥堵

2012年国庆黄金周,国家决定高速公路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免费通行的时间为2012年9月30日0:00至10月7日24:00。不少人害怕高速公路堵车,在9月30日早上提早驾车出行,但许多高速路严重拥堵,有的路段车龙绵延有20多公里。在9月30日晚上,很多私家车主就将车停在了高速路收费口前,等待“免费大餐”。到2012年9月30日零时许,许多高速路收费站车辆猛然上增。高速路免费通行的政策让不少人考虑自驾车出游,于是车多、路堵成为2012国庆黄金周的关键词。

(二)旅游景区人数井喷

在2012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期间共接待3425万人次。据统计,在2012年10月2日,故宫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8.2万人次,刷新了故宫日接待游客的最高值;西湖2012年9月30日的游客量为40万人次,而在2012年10月1日竟然达到90万人次;南京中山陵的游客量更是达到日均接待量的10倍等。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不少旅游景区遭受井喷,这说明公众的旅游需求迸发,但迸发得并不均衡。

二、2012年国庆黄金周旅游隐患

(一)交通安全隐患,缺乏安全保障

2012年国庆黄金周高峰出行、车流集中,道路拥堵,存在极大的道路安全隐患,一组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2012年9月30日至10月7日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25万元。即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就有8553次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99.25人。2012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再次以血的事实拷问中国的假日黄金周制度。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继生理需求之后的第二大需求,安全也是人们出游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于旅游业来讲,安全是生命线,是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没有安全保障,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旅游品质下降,游客满意度不高

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旅游景区人数井喷,备受关注的是陕西华山游客被打事件,2012年10月2日,几万游客挤爆陕西华山,管理陷于瘫痪。有成千上万游客夜困山顶下不来,游客要求退票,与管理方发生冲突,还出现了游客被打伤事件。2012年10月3日,游客已经基本疏散。但“游客被打事件”迅速给本该欢快的节日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2012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交通拥挤、景区超载、管理混乱、住宿困难、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等等,极大地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虽然,高速路免收通行费使不少自驾游游客交通成本降低,但因节假日的食宿等费用水涨船高,旅游者抱怨“钱没少花,罪没少受,旅游太累”。旅游者本想通过旅游这一方式,获取快乐或愉悦。但这样的黄金周旅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旅游者身心疲惫、享受不到旅游的乐趣这也有悖于旅游目的。

(三)景区超负荷承载,严重破坏旅游资源

浪潮式的客流,使许多旅游地的客流量远远超过旅游地的容量和接待能力,导致景区景点及旅游线路超负荷承载。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作为旅游市场供给核心的景区,其收入也就不会是因为黄金周而额外增长了,反而其有可能付出了游览环境遭到破坏、游览设施超负荷运转、游览质量下降等代价,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得不偿失。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目前的黄金周旅游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是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三、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发展对策

2012年的国庆节黄金周旅游收入的增长对刺激内需、拉动消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带来的负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对交通运输能力和景区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从2012年国庆节黄金周的旅游情况来看,公众的旅游需求是有增无减。对于这样迸发的旅游需求我们要加以疏导而不是堵住它,这就要求我们要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运输管理和旅游管理,最终提供更高水平的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一)加强政府应对

为了应对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可能造成的拥堵,在2012年9月30日前,许多高速路收费站点都作出了相应准备:如设置诸如“小型客车靠左,大客车货车靠右”等疏导标志,提醒小客车尽早与收费车辆分流;在高速路上设立应急出口等。这些措施对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免收通行费后,小车在通过收费口时发卡、收卡等举措造成通行不畅。交通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2012年10月4日中午12时起对7座以下的小客车直接抬扛放行,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2012年10月6-7日返程途中,由于政府和媒体宣传,出行游客获得了很多信息,纷纷调整自己的出行时间,错峰返程,因此,高速路返程高峰没有像出行高峰那样拥堵。

从高速公路免费的政策的提出到实施过程中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一项政策的制定不仅方向正确,而且遇到问题要及时调整,充分体现政策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因此,像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这样的惠民政策,真正做到服务于民,需要提前做好预案,及时路况信息,积极引导分流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应对及时。

(二)景区完善旅游信息预警制度

2012年9月29日16时至10月7日16时,全国假日办共接到投诉电话163个,其中涉及景区景点的最多,共91件,占投诉总量的48.7%。2012年国庆节期间,不少景区提前做了迎接黄金周的旅游应急预案,但面对游客井喷,旅游应急预案明显应对不足。如厦门鼓浪屿景区虽然事先做了应对客流高峰的准备、了预警短信,但终因限流分流方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遭人诟病。黄金周期间,鼓浪屿这一面积1.88平方公里、仅居住近1万人的小岛,创纪录地迎来了72万人次的游客,以致“平视看人头,仰视看石头”,网友惊呼:鼓浪屿差点“被踩沉”了!如此之大的景区游客密度,超越景区承载能力,让景区安全、旅游保障系统等饱受压力,也使岛上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游客井喷,很多旅游景区在被挤爆的同时,都没有提早发出预警限制客流,超高客流量使景区接待工作承受很大压力,但由于景区游客盈门,经营管理者往往喜不自禁,根本不愿意考虑预警限客一事。这就给我们的旅游管理带来挑战,不仅要考虑高峰低谷的区别,还要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差异,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完成高水平的管理。景区要完善旅游预警制度,提前制定科学周密的旅游应急预案,及时人流、天气等旅游信息,除了在公告牌和语音广播客流信息外,景区还通过官网、微博、博客等疏导游客,引起游客的关注和重视,必要时要暂停售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景区投诉,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三)改革休假制度,让假日回归休闲

目前我国公民每年享有的法定节假日共115天,拥有休息权休假权,必须在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获得保障,不然只能是纸上谈兵。对政府而言,必须制定方针政策赋予人民大众以休息权,不仅如此,而且应该保障和监督机制确保人民大众获得休息权,还要引导人们在休假中获得身心的全面调养。因此,改革休假制度的方向,即让假日回归休闲。对于黄金周的旅游需求,政府一方面积极疏导客流,同时要重视休闲教育,引导民众进行有益于身心的休闲活动。对于公众来讲,很有必要多了解休息、休假、休闲的文化传统知识,多了解外国人度假模式。总之,别让“假日全民大出游”唱独角戏,休假本应该是多元化、多样化,那么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成为可能。

四、结论

毫无疑问,假日制度催生了假日旅游。2012年国庆节黄金周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高速路上拥堵、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景区人数井喷,游客抱怨“连吃饭上厕所都成问题”,景区预警不足、管理混乱降低了旅游质量;景区超负荷承载,严重破坏旅游资源等等。2012年国庆节黄金周假日旅游又一次考验了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像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这样的政策真正做到惠民需加强政府应对;对于大众的旅游需求我们应加以疏导,景区完善旅游信息预警制度,提供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促进我国的旅游业转型升级。公众有了休假权,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尤其不能误导,政府应去功利化,切实为民众着想,假日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让假日回归休闲,政府要加强休闲教育,公众要深刻理解休闲的内涵,进而体验高级的、有价值的休闲活动,满足其文化需求、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旅游管理的出路篇10

1我国旅游业概况

1.1市场概况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旅游消费需求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已进入旅游大众化时代。旅游业作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重要产业,推动着经济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预期指标主要有:一是市场规模,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二是旅游消费,2015年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三是经济效益,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力争到2020年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1.2旅行社特点旅行社是销售旅游线路的运营机构,职责是满足旅游者对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而为旅行社提供诸如餐饮、住宿、门票、交通服务等产品的企业则成为旅行社的供应商。旅行社在旅游业中具有多种角色,具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线路供应商,负责向旅行社提供可销售的旅游线路。二是线路销售商,负责销售本旅行社(或其他旅行社)制订的线路产品。三是组团社,接受游客(团队)预订,制订和下达接待计划,并提供全程陪同导游服务。四是—15地接社,受组团社的委托,按照接待计划委派地方陪同导游人员,负责安排游客(团队)在当地旅游。五是独立旅行社,主要从事旅游咨询,推销线路产品。事实上,每个旅行社在运营中都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

1.3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miS)介绍

1.3.1旅行社miS网络结构绝大多数旅行社miS采用B/S结构组网,即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见图1。如图1所示,客户端ie通过inteRnet访问信息系统,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Http请求转换为Soap请求发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调用业务逻辑等组件操作数据库,将Soap请求转换成数据请求(SQL语句)传给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执行SQL后将结果反馈。

1.3.2旅行社miS应用功能尽管旅行社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但其miS应用功能相同,具体包括:供应管理、计划管理、前台销售、计调操作、客户关系、财务管理、系统维护七部分(如图2)。

2资源互补是邮政与旅行社合作的商机

2.1邮政与旅行社网点布局的差异性旅行社的营销方式主要是集中在城区商业繁华地段的营业网点。但是如果在城乡结合部以下开设直营店,在半径1km范围内,即使常驻人口多,也是以留守儿童和老年为主常年自费旅游的家庭不多见。旅游客户市场的不平衡,会导致直营店布局不平衡,旅行社的分销网络难以覆盖广大的城乡地区。邮政遍布城乡的网点及其“聚沙成塔”的业务营销能力是旅行社望尘莫及的。邮政网点如果开设代办旅游业务,只是新增一项业务,不会影响网点的运营开销。

2.2邮政与旅行社开发旅游客户市场的差异性旅游的农村客户市场和城市客户市场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生活在高楼大厦的城市客户流连于自然风光和古迹,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农村客户反而青睐于大型游乐场、商业步行街等现代人文设施。目前旅行社的产品基本是为城市客户设计。依靠邮政分销网络可挖掘旅游的农村客户市场,一旦邮政与旅行社合作订制适合农村客户的旅游线路计划,邮政分销网络就能有效地触动农村客户市场。例如:2004年湖南省电子邮政局向铁道部申请特批的“红都北京”旅游专列客户全是中老年农民,最大的年龄90岁。他们之所以去北京旅游,是为了有机会瞻仰遗容,实现心愿。这次旅游线路计划之所以成功,其实是满足了老年农民心中最朴实的政治诉求。

2.3邮政与旅行社掌控旅游市场供应资源的差异性旅游线路产品是食、宿、行、游、购、娱的系统工程遍布各地的产业链,旅游市场的产品供应资源是旅行社具备而邮政不具备的。总之,在旅游市场的供应渠道中,旅行社掌握绝对优势资源,而在分销渠道中,邮政开发客户市场的能力强于旅行社,双方需求互补。

3邮政与旅行社合作的商业模式

3.1业务联营切入点旅行社之间常见的合作形式称为“代为同业旅行社接待”,即本旅行社以零售价收客,然后以同行批发价转让给其他旅行社,具体接待业务由其他旅行社承担。显然,旅行社之间既竞争客源,也和谐地共享客户资源。那么,邮政可以代办旅游业务的形式,参与旅游客户市场竞争,与旅行社共享客户资源,通过遍布城乡的网点,以零售价受理客户旅游申请,以旅行社批发价转让给组团社(或地接社),后续接待业务由组团社(或地接社)承担。

3.2旅游线路计划的业务操作一是学习旅游行规,了解旅行社的业务流程,重点是客户受理流程。二是市场调查,通过旅行社了解季节性的热门线路。三是通过11185电话调查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四是合作初期的线路计划产品直接从旅行社申请热门的线路计划,降低市场操作风险,积累经验。五是与旅行社合作订制开发客户增量市场的旅游线路计划,充分发挥邮政分销网络优势。六是利用邮政票务业务资源,降低订制产品的成本,提升旅游线路计划的价格竞争优势。

3.3邮政代办旅游业务的运营思路一是变代办旅游业务为长线产品,加快代办旅游业务常态化。将众多旅行社的旅游线路计划信息作为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应用接入,并实时辐射到网点(或11185客服、网站、短信平台),分销渠道随时可办理业务,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短线产品及其促销性质。二是开发旅游的客户增量市场。与组团社合作订制旅游线路计划,拓展旅游业的客户市场,特别是农村客户市场。

4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与旅行社miS应用联网初步方案

4.1需求分析

4.1.1应用接入模块(含订制产品)其作用是从旅行社miS向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下载旅游线路计划信息,从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向旅行社miS上传订单信息。其中,旅游线路计划信息的业务记录项包括:旅行社名称、组团名称、组团人数、出行线路、出行时间、报价、报名截止时间、集合时间和地点、交通工具、住宿地点、餐饮、景点名称、购物时间和地点、娱乐时间和地点等信息。订单信息的业务记录项包括:旅行社名称、组团名称、出行线路、合同号、交易日期、交易金额、客户编号、客户姓名、性别、证件号、联系电话、集合地点等信息。

4.1.2网点功能模块其作用是使网点具有业务操作功能和业务管理功能。其中,业务操作功能包括:查询、预订、撤销、退订、退费、打印、合同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包括:查询、统计、对账、轧账、报表、打印等。

4.1.3接口预留作用是使11185客服、网站、短信平台同样具备网点一样的客户接入功能。如需开设代办旅游业务,视同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特殊网点,参照网点功能模块作为应用开发需求。

4.1.4业务管理模块该模块作用是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管理功能包括:应用接入管理、网点权限管理、查询、统计、清算、订单管理、客户管理、经营分析、报表、投诉处理等。

4.1.5告知服务模块其作用是确保邮政11185客服(或短信平台、网站)与旅行社的客服(或短信平台、网站)协调同步处理告知服务,并接收投诉及后台处理。

4.1.6票务服务旅行社原本就有相对稳定的票源渠道,除旅行社有明确需求向邮政方申请订票外,目前仍由旅行社传真(或电子邮件)确认订票需求,无需重复开发票务处理模块。

4.2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邮政和旅行社双方原有的网络结构不变,彼此通过传输网络完成旅游线路计划信息和订单信息的传递,传输方式可以采用实时联机方式,也可以采用脱机方式。两者之间的电文格式、通信协议、加密协议、端口号、业务记录项等信息传输标准,根据旅行社miS确认的标准拟定。

4.3应用流程邮政代办旅游业务应用流程如图4所示,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应用接入流程、告知服务/投诉流程、网点受理流程、对账结算流程、资金回笼流程和经营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