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十篇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十篇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57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1

【关键词】电力营销体制;电力体制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电力行业已由从前的垂直一体化行业垄断逐渐向当前的电力市场化方向发生转变。与大多数其他行业一样,目前电力行业供电企业在市场上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建立吻合市场需求的新型营销观念,制定现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供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环节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现状

当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虽已向社会经济市场体制逐渐转型靠拢,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以下主要从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市场规划及营销服务水平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1.1对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不够了解

由于通信及信息工具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然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市场经济效益,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才能做出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决策。但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由于其垄断行业出生的背景,一直走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怀有“酒香不怕巷子深”[1]的传统观念认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重视产品及企业的广告宣传效应和企业的社会公共关系建设,这样的营销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电力经济的发展,不仅无法帮助企业进行快速发展,反而更加严重阻碍了整个电力行业经济的发展。

1.2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划

供电企业目前在电力营销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划,对于企业定位、目标客户人群及市场调研等方面不够。举例说明,供电企业目前在电费回收上仍存在缴费方式单一、电费回收困难的问题。在表面上看来是因为供电企业方面没有开发足够多且足够有效的电费回收方式,但深层原因仍然是因为供电企业缺乏市场规划、对自身定位把握不清晰,在售卖“电力”商品的同时,却未对企业自身的客户人群进行类别划分,同样也未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人群采取不同形式的营销服务方式所导致。

1.3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如果说有效的市场规划是企业的生存之道,那么优秀的营销服务水平则是企业细水流长的发展手段。

纵观当前市场,在产品类别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如何创新自己的服务特色、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则成为众多企业的兵家必博之地。而目前供电企业在这方面尚有不足,服务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区别对待、戴有色眼镜为客户服务,服务流程中也存在环节多、设卡多、推诿扯皮、责任不明、口径说法各不相同的情况[2],不仅运转效率整体较低,同时缺乏有效的顾客投诉反馈途径,企业自身也无法有效提高自身营销服务水平。[2]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路径分析

为更好地在当下市场洪流中立足,供电企业应针对性地对自身不足加以改善,通过建立新型电力营销体制、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和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等方式加大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1建立新型电力营销体制

为改善供电企业对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不够了解的情况,首先应完善市场调研信息,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市场营销体制。观念上,供电企业应逐步适应自身由“用电管理机构”向“电力营销机构”的转化,也应逐渐健全企业发展所需的完整体系,完整诸如用户需求调研版块、客户服务版块、市场策划版块、公共关系和品牌推广版块、新型技术产品研发版块等[3]各项企业职能。可以说,一个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电力营销体制,势必是一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力求准确把握用户群体的用电需求的营销体制。

2.3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从市场角度来说,电力市场的需求其实存在着价格弹性的区间,用电市场实际可细分为价格敏感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刚性市场,而其中的价格敏感市场是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争取扩大的,应当对于不同需求的用户针对性制定不同地价格政策,以扩大企业市场份额例如对于用电量大的客户,在电价上可实行超基数优惠价政策;对于普通居民生活用电,可采取日夜时段不同电价的措施;此外还可以结合节假日等进行优惠促销。只有通过这种多手段、多角度的电价营销调整,才能更好地扩大供电企业所占领的市场份额。

2.3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则等于是在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软性竞争力。具体可通过加大一线营销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服务操作流程,提高营销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用户投诉反馈渠道等,了解客户动向,及时反省自身不足;通过绩效考核与服务人员薪资挂钩,实行员工淘汰机制等等,保证电力营销服务队伍的人员的良好素质与水平。只有把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提上去了,企业在市场才有可能更长远地发展。[3]

总之,当前的经济体制下,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步伐势必将会不断加速。对此,供电企业应认清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建立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电力营销体制,运用多种手段拓展市场份额,并积极提高企业营销服务水平,针对自身不足进行改进改善,争取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邓元.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202-203.

[2]刘宇,宫庆申.电力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C],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5.

[3]卢盛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172-172.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2

[关键词]对外贸易;品牌营销;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023-02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制造业增加值跃居世界前列,其出口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中国制造”面临的诸多大而不强的尴尬,从整个国际市场来看,市场竞争的环境、手段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我国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市场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营销战略的竞争。但现在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品牌营销策略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2我国对外贸易品牌营销现状的横向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世界经济呈现了增长的态势,近几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均稳步增长,经济发展也已经逐步向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迈进,各国出口总额中品牌营销所占的比重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品牌竞争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间接的决定着一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近几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口额中品牌营销所占的比重的数据来看,发达国家2008年为28.84%到2010年达到29.65%,而发展中国家2008年仅为11.38%,到2010年也仅仅达到13.19%。

2.1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世界名牌无处不在。从欧美的大都市到非洲的“原始部落”,都不可避免地在接受着名牌产品及名牌文化的冲击。世界名牌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魔力,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世界输送的如泉涌一般的商品和极高的商业信誉。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一项调查表明,名牌在所有产品品牌中所占不足3%,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却达到40%以上,销售额占50%以上。从2007年到2011年世界品牌500强中入选品牌数量的国家及其数量来看,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和德国,而中国仅居世界第六位,从数量来看,美国的品牌数量均在220个以上,而中国从2007年的12个增加到2011年的21个,相差悬殊。

2.2我国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跃居世界贸易前列,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当时世界前50名驰名商标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逐渐产生了一大批的知名品牌,中国品牌在世界品牌中的位置不断进步,而且进入世界500强品牌排行中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但是,品牌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按GDp排名美国第一,中国第二,但是在世界品牌500强的排行榜上,我国上榜的品牌比例不到4%,与美国比相差十几倍。而且在我国的这些品牌中,基本上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品牌,民营品牌的发展势头显然不足,如此看来我国在打造国际品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我国对外贸易品牌营销现状的纵向分析

3.1形成了大量全国性知名品牌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一大批出口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特别是众多民营出口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品牌阵营中的一支生力军。自2001年开始“中国出口企业名牌产品”评选以来,到2007年年底为止,已经有近2000个品牌入选。由于“中国出口企业名牌产品”评价并未涉及所有的行业,因此实际上的全国性知名品牌数量要远远多于2000个,在这些全国性知名品牌中,大多数都归属于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民营出口企业。

3.2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社会的品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批优秀的出口企业崛起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一些民族品牌崛起成为世界顶级品牌。到2007年年底为止,已经出现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海尔、美的、格力、波司登等品牌,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为“中国制造”赢得了美誉,有利于改变国外消费者心目中“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形象。

3.3我国品牌的价值

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标志。在中国经济强势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优秀企业的品牌价值呈现集体上升态势,反映出中国品牌正呈现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态势。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关于2008—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品牌价值的变化,如表1对各品牌的价值进行分段统计。

3.4我国品牌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升高,《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品牌的影响范围,根据入选品牌影响力范围大小,按照区域性、全国性和世界性对品牌进行划分。表2表明了2008—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影响力范围分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品牌价值和品牌竞争力在逐年提升,但是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品牌营销意识薄弱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我国企业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含量较少,与国外的强势品牌相比,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就其根本原因而言,主要在于我国品牌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品牌缺乏科研技术和创新力,品牌缺乏核心价值,企业忽视品牌的管理。

4结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经济下,品牌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强有力武器,品牌竞争要以市场为中心,质量为保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竞争优势。我们要放眼未来,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各项有利于我国出口品牌的方针策略,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吸取国外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中的品牌营销。中国有了自己的国际驰名品牌,一定会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步步高升,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古普塔.如何提高品牌竞争力[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2]唐·舒尔茨,海蒂·舒尔茨.论品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郑佳.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3

东莞是一个典型的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城市,多数企业都是外向型企业,且多为“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目前在东莞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融资困难,政府一次性拿出10亿元帮助企业融资,实现政府救市。部分企业缺乏处理危机的预警管理措施,导致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这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完善营销的预警管理。

1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1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的内涵

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就是创造一种良性机制,对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预告和分析,提前或及时地把握危机信息,找出导致失误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实现对不利的环境因素的预控和扭转,实现向良性状态的回归,从而完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常常难以预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风险的成因进行分解,并对这些分解后的风险观测点评估,来间接推算出各种风险的大小,从而为企业及时地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依据,达到预警的目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实际上是对企业营销职能的预警管理,它覆盖整个企业营销活动,企业只有准确及时地对即将出现的营销风险做出预警,防范危机于未然,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1.2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的特征

(1)全面性,企业营销风险预警是企业管理全过程的预警,不但包括企业投资的风险预警也包括企业管理的预警。(2)预控性,根据企业现有的资料和信息,分析企业营销涉及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控其可能的结果。(3)矫正性,在预控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企业营销管理波动或企业营销管理失误的纠错、制止、回避、预防等作用。

2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企业实施“营销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增强其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以最小的代价,来规避营销风险,从而为其带来利润;为企业的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支持顾客价值。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模式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2.1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思路

风险预警从本质上说是对企业目前营销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然后从评判结果来分析企业营销状况,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支持。它应该包括两个循环,一个是对所有观测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评判,分析企业营销系统目前的运行处于何种状况。第二个是由综合评判结果来分析企业营销活动所存在的具体风险。然后企业决策层针对这些存在风险的种类进行改进。

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难题:(l)确定观测点。观测点设置的多,就会放大部分的风险,形成资源的浪费;观测点设置的少,可能对于某些风险反映迟钝,从而影响企业营销风险预测的准确性。(2)建立适合企业营销现状的营销风险预警模型。由于大多数企业管理的不规范,历史营销数据不健全,一般的综合评判模型已经不适合用来对企业进行营销风险预测,所以必须寻求智能性预测模型。(3)必须建立企业营销风险结构分析模型。预警的最终目的是分析企业营销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对企业的运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及时改变营销方案来规避营销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观测点的设置、营销风险综合评判模型、营销风险结构分析模型这三个方面的设计关系到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设计的成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2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的方法

(1)预警信息系统

信息是预警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因而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对于整个预警系统至关重要,是预警管理成败的关键。预警信息即为预测系统、预控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它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基础。一个功能强大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高效的信息处理元来进行支撑。

(2)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体系是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敏感性的监测点。它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为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提供预警信息,具有对企业营销活动的现状描述、结果评价和未来发展的预警导向功能,是企业营销预警系统活动的评价标准。它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警控制等活动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不同类型的企业,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有所差异,但最重要的是选择敏感指标和主要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反映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风险的实(3)预警准则

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的方法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如果设计过松,则会发生漏警,即对现实存在的危险要不不发出警报,要不发出的警报等级错误;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紧,则会导致误警即不该发出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使企业虚惊一场。预警准则的设计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指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假设进行警报的指标为X,其安全区域为[0,X3],初等危险区域为[X1,X2],高等危险区域为[X2,+∞],当0≤X≤X1时,不发出警报;当X1≤X≤X2时,发出一级警报;当X2≤X≤X3时,发出二级警报;当X≥X3时,发出三级警报。

因素预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风险因素X出现时,发出警报;当风险因素X不出现时,不发出警报。另一种是:若风险因素为随机变量,其发生的概率为X,当01时,不发出警报;当X1≤X2时,发出初等警报;当X≥X2时,发出高等警报。

综合预警是将指标预警和因素预警方法综合起来,把诸多因素和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所得出的一种综合报警模式。它运用有关数据处理方法,将多个指标或因素归纳为一个综合性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性指标的值所处的值域范围来决定发出何种警报。整个预警管理系统可保证下述过程的运行:与本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内外部信息、数据和资料通过企业营销信息网络进入预警信息系统;经过对营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推断后,再分别进入预测系统和预警指标体系中,预测系统运用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对未来企业营销活动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状况进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经过运算估计出未来营销风险状况并将输出的结果与预警准则进行比较,以便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然后根据判别结果调用预控对策系统中提供的对策,最后显示预控对策信息。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4

关键词:营销安全;预警原理;结构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tothe"adventurousjump"theoryofKarlHeinrichmarx,thepapertakesthetransitionfrommerchandisetomoneyasamarketingcourseandholdsthemanagementof"adventurousjump"asmarketingsecuritymanagement.intheanalysisthebasicframeworkofmarketingsecuritymanagementincludes3elements:factor,stateandcharacter,whilea3-dimensionedmarketingsecuritymanagementmodelhas125typesofcombinationofthe3elementsabove.Basedonthe125typesofcombination,thispaperputsforwardthealarmprinciple,theproceduresandthemodelofmarketingsecurity.

Keywords:

预警管理,是企业营销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做好预警管理,是做好营销安全管理的关键。笔者拟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企业营销安全的预警原理模型和预警结构模型进行探讨。

一、企业营销安全预警原理

根据预警管理理论,提出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的原理模型,它是企业构建营销安全预警管理体系的基础,企业的整个营销安全预警体系,都是在这个模型中运行的。

(一)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监测系统

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活动的前提,是确定企业营销的各个重要环节为监测对象,即可能出现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活动环节和领域。这有两个任务,一是对营销活动的过程进行监测,对监测对象同其它活动环节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收集、分类、整理、转化、标准化等),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和社会的比较。

(二)确认预警对象的指标和原则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可以找到影响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安全性的各种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分层次的因素集合,这就是要建立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可分为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两个方面。客观指标可通过调查而直接获得,主观指标则可通过具有高度一致性(可通过肯德尔和谐系数法检验)的专家评判来获得。两种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可通过标准分数进行转换,使其具有可加性。

(三)确定临界区域

临界区域即是确定企业营销安全级别的值域,每个级别对应于一个相应的值域。只有确定了企业营销安全级别的临界值域才能据此确定企业营销安全状况。

(四)识别、诊断和评价

通过对监测到的营销信息的分析,可确立企业营销活动中已经存在的营销风险和将可能发生的营销危机趋势。识别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出“适宜”的预警指标来判断企业的哪个营销环节已经或即将发生营销危机。这里的“适宜”,是指针对本企业特有的基本情况和经营趋向而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并不适合其它的企业,不是通用指标体系。

诊断是对各种已经被识别到的各种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现象,进行成因、过程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以明确哪些现象是主要的,哪些现象是从属和附生的。诊断的工具就是识别过程中所确定的企业特有的和社会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是对已被确认的主要营销危机和营销风险进行损失性评价,以明确企业在这些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冲击下会继续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包括企业损失评价和社会损失评价。

(五)输出企业营销安全值

在识别诊断和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处理各个营销环节的各种企业营销安全数字信息,进行汇总聚类分析,得出企业总体企业营销安全状况。并立即制定企业营销安全状况报告,上报给企业营销管理决策者进行决策。

(六)企业营销安全管理决策

企业决策者根据其报告的企业营销安全状况(即输出的企业营销安全值),做出营销管理决策。如果企业营销处于

安全状态,则应继续监测,如果不安全则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意见。

二、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结构模型

综合前面的分析与研究,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的基本体系,如图2所示。

图2是笔者提出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体系的基本模型,它直观地展示了企业营销安全预警体系的全部内容。模型显示,企业营销安全管理包括5×5×5=125个组合。一个企业,要进行完整、全面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就必须从这125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是无法解决的,笔者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基本框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为更多的后继研究者提供一个参考,以便共同来攻克这一难题。

(一)营销安全预警警素系统

警素,是指警情要素,也称安全要素,它是分析警情的基本因素,是预警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企业营销安全预警警素不同于自然预警警素。自然预警警素一般是单因素,可用单指标测度。如地震的警素是震波,水灾的警素是水量,火灾的警素是火势。企业营销安全的预警警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多因素,要用多指标来测度。我们将警素分析直观为下图。

(二)企业营销安全预警警态系统

在安全研究中,一些学者研究风险问题,希望用风险来概括一切,把危机、威胁、事故等一切不利于企业的因素都用风险来表示,结果,总是出现一些概念冲突与矛盾。另一些学者则只研究危机,把风险、危险、威胁等都纳入危机的范畴来研究。都用危机一词来表示。比如罗伯特希斯(Henth.R)说:“风险、威胁和危险等词描述了极其相似的问题及危险来源,但也可用来表示特定的概念。'风险'一词主要来源于金融管理活动,含有很强的计量因素,这些计量要素用于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来源时估计成本和收益。”威胁“一词经常用于社会科学调查,此种调查旨在力求注解人们如何察觉威胁、安全及生存的情况,并以毫无防备或神经脆弱的人对此种情境的感觉来讨论威胁。”危险“一词一般是由工程师和科学家用来描述诸如化学制品以及来自我们周围世界(地震、火灾、水灾、暴风和战争)之类的有形危机。笔者主要用'危机'一词来涵盖以上所有的意思。”[1]

笔者认为,隐患、威胁、危机这些概念存在量的区别,也有质的区别,把它们硬性地规入任何一个概念之中,用一个概念来代表,都是不科学的。在企业营销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中,除了隐患、威胁、危机外,还有失败和事故,它们都是营销安全的不同形态和在程度上的不同表现,对它们加以区分和界定,对营销安全管理是十分必须的,也是科学的营销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2]。

图4是营销安全五态结构模式图,营销安全分为五态:安全态、隐患态、威胁态、危机态和失败态。

安全态是营销处于无风险和低风险状态,它是营销安全管理的理想状态[3]。

隐患态是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对营销的负面影响处于潜在可能性状态。这种可能性是一种概率,它在未演化成威胁之前,并不对当前营销活动造成直接负面影响。所以,隐患是一种潜在的负面影响,在没有触发条件的时候,是安全的,但一旦有触发条件,就马上变得危险起来。它是营销安全的低风险状态。

威胁态是隐患态的发展,当隐患发展为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营销活动构成了直接负面影响时,就是威胁态。威胁态是隐患态发展的结果,是一种不安全的营销状态,但威胁态还是一种趋势,尚未改变营销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也还没完全决定营销活动的安危趋向,因此对威胁态采取严格的监控和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可以保持营销的安全。

危机态是威胁态的突变,是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系统正在遭受破坏,不迅速解决营销危机就会陷入失败的紧急状态,危机态是严重的不安全营销状态,它经常由营销事故引起,然后迅速发展,只要得不到及时控制,就可能引发更大的营销事故,不仅直接影响正常的营销活动,对企业营销造成损失,而且继续恶化,则可能直接导致营销失败。危机态又是高度不确定的,可以瞬间化为失败态,因此,抓紧时间,做出决定,采取果断措施,是防止危机态向失败态的有效办法。

失败态是危机失去控制,致使营销系统被彻底破坏,营销活动已经无法进行的状态。失败态是一种严重的事故状态,是营销安全的崩溃。失败态将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企业处于失败态时,应该及时进行修复管理,以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千万不要因营销的失败而引发整个企业经营的失败。

(三)企业营销安全预警警控系统

根据企业营销安全预警原理,企业营销安全预警警控体系如图5所示。

1.警源体系

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源头,是警情的原发点。

预警管理是一种超前管理,超前管理必须从源头开始,把警情控制和化解在源头,就不会对企业营销形成威胁,更不会引发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

对警源的监测实质上是通过警指对警素的监测,而监测点则是警素的动态变化——量的积累过程中质的突变点。监测的目标是要在量的积累接近安全阈时能发出危机警报,以便采取排险措施。

警源分为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外生警源是外部风险对企业营销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内生警源是企业内部运作风险对企业营销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因此,警源监测应包括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两个方面。从对警素的分析看,外部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的监测和对市场的监测,内部监测是对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和营销运作的监测。内部监测在企业内部,只要建立了监测体系,就很容易执行监测任务。外部监测在企业外部,而且要素繁多,监测相对困难,因此,它必须借助一些信息工具和手段才能完成监测任务。

2.警兆体系

警兆就是警情征兆,是警情发生之前所出现的一系列前兆。警兆也称,为警情先导指标,是预警管理最关键的一环,只要控制这一环节,及时关注警兆,并通过警兆发现警情,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就可以保持企业营销的安全。

警兆本质上是对警素变化的外在反映,这种外在反映,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显形的直观可见,而隐形的则不易为人所发现。警情监测不仅要能发现显形警兆,而且还要能发现隐形警兆,对隐形警兆的分析与发现,是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步,看不到它,就意味着企业将迎来营销危机,给营销造成直接威胁。

警情从产生到爆发,有一个生命周期,被称之为警情生命周期,可以用图6表示。

从图6可以看出警情的发展有五个阶段:孕育期、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和休眠期。警情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有一个发展拐点,在孕育期,只为警情产生创立了条件,尚无威胁诞生,所以这时不存在警兆。在潜伏期,风险出现,但是与机会相伴而生的,是合理风险,这时出现警兆,但不构成威胁。所以这时的警兆不易觉察,很容易忽略。在发展期,风险转化为一种直接的威胁,开始对营销产生负作用,这时警兆会明显增多,但也容易被忽略。在爆发期,警兆大量出现,警情变得紧急,这时的警兆是容易识别的,但如果忽视它而不采取果断措施,就会发生突变,危机就转化为失败,警情进入休眠期,得到释放而下降,但企业营销安全已被彻底破坏。

因此,抓住潜伏期警兆分析,识别潜藏的风险,是企业营销安全管理的基础,抓住发展期警兆分析,记录已经和正在形成的营销威胁,是企业营销安全管理的关键。抓住爆发期的警兆分析,识别已经爆发的营销危机,是企业营销安全管理的最后机会。潜伏期警兆分析,可以将警情化解在萌芽状态;发展期警兆分析,可以控制警情的发展,使警情不演化为营销危机;爆发期的警兆分析,可以使营销危机不致发展为营销失败,起力挽狂澜之效。由此可以看出,防止营销失败是有机会的,其至少给了三次机会,如果忽视警情生命周期曲线给出的三次机会,一味地忽视警兆的存在,那么营销失败的出现就是必然的。

3.警指体系

所谓警指,是指警情指标,也称安全指标,它是对警情状况,即安全状况进行测度的基本工具。没有警情指标,就无法度量安全状况,也就无法进行预警管理。因此,可以说,警指的确立,是营销预警的关键,也是预警管理的难点。许多企业之所以无法推进预警管理,主要就是缺乏预警指标。

警指与警素相对应,一项警素至少应有一项警指与之相对应。当一个警素无法通过一个警指来反映的时候,那么警素就必须细分,直至能用单一警指反映为止。在警素分析中,出现了一级警素、二级警素,甚至五、六级警素,其原因就是警素内含太多,无法用单一警指来度量而进行的细分。

警指主要有两类:主观警指和客观警指。主观警指是那些无法用客观数据直接进行度量的指标,客观警指是那些可以直接用客观数据反映的指标。要实现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的准确化,最好是实现警指的客观化。但由于营销是一项科学和艺术、战略和策略相结合的学科,许多东西无法数据化,因此还必须选用主观指标。主观指标的准确性理论上讲没有客观指标好,但落在每一个企业则不一定。如果对主观指标进行客观化处理,主观指标一样可以非常准确,一样可以准确的监测企业营销安全的状况,一样可实现科学的预警管理。

4.警度体系

所谓警度,就是警情的程度。对警度的预报,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建立关于警素的普通模型,作出预测,然后根据警限转化为警度。另一种是建立关于警素的警度模型,直接由警兆的警级预测警素的警度,这是一种回归等级技术。

美国采用红、橙、黄、蓝、绿五种信号灯形式作为国家安全预警警度。在2002年9月11日,“911”一周年之际,美国启动橙色预警,副总统切尼开始隐藏,以备危机发生。我国应借鉴美国国家经济预警的信号灯法,采用五级警度。只是根据企业营销安全的实际情况取消了橙灯,增加了黑灯。

绿灯:五级警度。不存在警情,处于安全状态。无须采取特别的应对措施,只需要进行安全维持管理和警情监测管理即可。

黄灯:四级警度。警情处于孕育状态,属于警情生命周期的潜伏期,有构成威胁的隐患伴生,属于安全危机状态,需要对隐患进行监测管理、消除管理和控制管理,防止隐患升级为显患。

橙灯:三级警度。警情处于发展状态,属于警情生命周期的发展期,由于营销隐患已发展为威胁,企业营销面临着压力。这时企业营销安全跃入不安全状态,需要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威胁监督管理、控制管理和消除管理,以防营销危机发生。

红灯:二级警度。警情处于爆发状态,属于警情生命周期的爆发期,营销威胁已发展为营销危机,企业营销面临着失败压力。这时,企业营销安全由不安全状态跃入很不安全的危急状态,企业陷入营销危境,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危机损失,防止滑入营销失败绝境。

黑灯:一级警度。警情对企业营销安全而言处于休眠期,能量已经释放,破坏已经形成,失败已无法全面挽回,警情回落。所以,黑灯状态,是一种难以挽回的失败状态。但是,由于企业营销仅是企业经营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营销失败还不能说是企业经营的全部失败,但营销失败对整个企业而言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严重危机。为了防止营销失败引发企业失败,所以引入“黑灯”概念,把它作为企业失败预警的信号,它提示企业必须采取修复措施和隔离措施,以防止营销失败引发整个企业经营失败。

5.警策体系

警策,就是警情对策。针对出现的警情,依其警度,应分别采取应对措施。根据预警管理理论,警策应是与警度配套的,并在确立预警系统时,许多警策就制定好了,一当警情出现,便迅速按既定警策采取化警行动。而更多的警策则是在出现警情的时候迅速制定的,这样的警策更有针对性,但有时由于时间紧迫,而错过化警时机。

三、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营销安全预警原理模型,是企业进行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的逻辑结构体系,也是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的基本流程。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结构模型,是营销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的内容体系,它是营销安全预警逻辑结构上运行的核心内容。结构模型中的警素是营销安全预警逻辑结构体系的起点,警态是营销安全预警逻辑结构体系的运行的核心,而警策是营销安全预警逻辑结构体系运行的结果。预警原理模型与预警结构模型,是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两大制成模型,借助这两个模型,企业可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5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我们知道,本量利分析(CVp)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通常来讲,它是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之下进行数学化的分析,对于企业来说,我们进行日常的经营和财务管理都需要一种有效的本利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本量利分析以定量分析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反应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从而帮助企业掌握和了解必要的财务信息,所以我们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按照相关的要求展开分析,并实现其有效的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盈亏平衡的分析。在本量利的相关分析中,可以重点对企业的盈亏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企业更好的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而有效的进行相关业务经营的调整和管理。所谓的盈亏平衡分析,也就是在相应的业务量水平上,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的投入成本。盈亏平衡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就是实物的计量,即销售多少数量的产品才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的状态。另外一种就是资金货币计量的方式和方法,这种方式是以货币金额等为基本依据来进行权衡的计量方法,即销售多少金额的产品才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确定企业盈亏平衡点对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确定盈亏平衡点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其中主要有基本等式法、边际贡献法以及本量利分析图等方法。基本等式法是指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基础上,计算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单价*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在本量利的相关分析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安全边际,所谓的安全边际就是企业计划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差额。对于安全边际来说它可以用绝对数和相对数的计量形式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安全边际=计划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安全边际=计划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从字面意义来看,安全边际是一种经营安全的反应,重点在于表现企业的利润和实际盈亏程度,通过这样的分析来提示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

二、本量利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本量利的相关计量和分析方法等也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分析方法在企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把握好相关的准则和要点,我们也就可以实现更好的管理、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都离不开有效的本利分析,我们通过本量利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分析,作为重要的参考。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本量利分析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盈亏变量的分析,进而确保企业的经营方案处于模型在决策中的应用主要有两大类。一种主要是考虑有关变量变化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以确保方案的实施能使企业处于盈亏临界点之上。例如在企业新的经营产品和业务推出的时候。另外,就是分析有关变量变化对目标利润的影响,以确保方案的实施能使企业的目标利润不低于当前方案的水平。这主要在企业经营业务或者销售价格的调整和变化上,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成本的结构以及营销手段来实现。

通过本量利分析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变量因素展开分析,尤其是在新产品和新业务决策经营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历史的数据作为参考,我们在经营方案的确定上就要引入本量利分析,通过分析来了解变量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影响等。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主要策略。第一,通过销售价格的变动和调整来促进销售量的变化和有效增加。在这方面,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价格变动,从而追求更大限度之内的利润。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固定成本,扩大生产能力,一般在市场需求极为旺盛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通过固定成本支出(如广告费、租赁设备等)来扩大生产能力,这也是增加销售业务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方法。

2.本量利在分析亏损中的应用。对于本量利计量分析方法来说,做好成本、业务量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和分析尤为重要,这也是其分析的重要特点之一,其中利润=(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根据这个计量分析公式,我们也就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利润变化等,并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盈亏的临界点。对于盈亏临界点,它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基础,我们的经营战略和方案设计要给予这一临界点进行优化和调整。

3.本量利的相关分析在盈利预测中的应用。从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通过本量利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安全边际,其中安全边际是和企业的经营安全成正相关的,企业的盈利状况可以通过安全边际分析来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安全边际越大说明企业经营越安全,盈利能力越强。虽然每条途径均可达到目的,但有的途径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些因素目标要求很难达到。在进行盈利预测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首先,我们会想到提高预计销售量,在这方面,我们知道想要不断增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销售量是相对困难的,虽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促销手段等来拉动,但是也是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其次,在企业产品销售单价的调整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产品销量的变化,但是要紧密的结合市场需求变化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本量利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量利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和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如成本、利润等,与此同时有效的本量利分析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进而使得我们的市场经营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预见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小杏,苏宁.本量利分析应用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0(13).

[2]黄宏勤.浅议本量利分析在企业中运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9(07).

[3]吕洪波.本量利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的案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7).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对策

处于竞争日渐激烈的严峻市场形势下,我国小微企业本身处于低劣的竞争地位,因此随时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小微企业不仅由于规模、设备、资金等问题无法提升竞争实力,同时在营销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小微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故此,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小微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管理,及时改善企业自身的现状,秉承着创新性的经营理念,优化公司结构,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分析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现状

1、市场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就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说,我国大多数小微公司属于家族式经营企业,因此管理方式往往呈现家族方式。通常来讲,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亲戚关系,因此导致公司内部管理不够科学系统,难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管理效果较差。与此同时,受传统思想与理念的影响,管理者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产品营销是核心,忽略企业的市场营销价值、营销影响以及营销模式的分析,导致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效果不如人意。此外,一些小微企业虽然构建了市场营销计划,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指导,导致难以对市场开展全面分析,致使营销方案执行存在问题,制约企业发展。

2、市场经营管理目标单一化。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管理目标是实现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保障,但是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当前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目标制定单一、缺少执行性等特征,使得市场营销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战略性与宏观性。所以,这一类小微企业在市场经营管理中便将产品营销作为基本营销定位,并借助于各种促销活动、礼品销售活动等促进产品销售。这种营销方式短期内效果较好,但是随着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断增强,致使产品营销价值显著降低。除此之外,一些小微企业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较低,难免遭受被淘汰的命运。

二、探究中国小微企业市场经营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创新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理念

在实际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小微企业若想不断提升经营质量与经营水平,则应该按照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创新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故此,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应该秉承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掌握市场的动向与发展趋势等。小微企业只有摒除落后的经营思想,才能够创新营销观念,提升市场营销管理的价值,优化市场营销管理。同时,小微企业应该改变单纯以产品营销为重点的营销理念,而应该加强营销维护,按照企业的实际现状确定营销管理方向与目标,打造优质的营销产品。

2.2明确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目标

小微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应该确定目标,这时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工作。故此,小微企业应该转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思维与模式,以客户满意度为经营核心,合理认知市场营销的意义与价值。小微企业要按照自身的发展状况,在营销模式中渗透企业特色,科学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并按照市场趋势创新企业营销产品,重塑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目标,既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还可以稳定企业的经营地位与占有率,增强企业的运作能力。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应该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如采取地域性经营、差异性经营,补全营销产品,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3小微企业培养专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小微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经营模式或是营销观念层面,经营人才与管理人才的缺失同样是制约小微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故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营销管理团队的完善与建设,只有匹配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才能够增添企业的活力。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应该完善引进人才策略,加强人才的培训与教育,提升营销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与综合素质等,保证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的专业性。企业还应该完善人才考核制度,并采取薪资与营销挂钩的模式,完善绩效机制,激发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7

关键词:电力营销;现状发展;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企业在营销方面出现不少的问题,给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营销的管理,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信誉,从而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分析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电力营销的相关发展策略。

1、电力营销的概念及营销服务的特点

1.1电力营销的概念电力营销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电力相关企业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电力需求而实行的电力产品的销售形式。电力营销在电力市场上,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建立供需关系,让电力资源的用户能够用到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资源,同时还能得到优质的营销服务。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优秀的电力营销策略关系到电力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1.2电力营销服务的特点电力营销服务是电力企业电力营销过程

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是连接电力供求双方的桥梁,电力营销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营销的顺利进行。现代电力营销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电力营销是针对电力产品而采取的一种销售活动,它也是针对电力用户进行的一种服务行为,同时还是电力企业实行的一种管理手段,有着明确的服务对象;第二,电力营销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没有具体的形态,服务手段不能储存,可变性强。它伴随着电力产品营销的整个过程;第三,电力营销服务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系统销售方式,涉及的内容广泛,如对电力市场需求的定位,提供高品质的电力营销服务,业务的拓展,企业正面形象的树立等;第四,电力营销是一种非常严密的经营管理方式,所以电力企业针对电力营销服务建立起来的营销系统,也必须具备严密的组织结构。

2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居民用电市场可开拓性不强

居民用电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主要市场目标,然而由于电力普及的时间较长,且当前太阳能、天然气等各种替代能源都也已经广泛被普及应用,而供电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又不够敏感,不能提出更新颖的电力产品和服务。这就使得供电企业在居民用电这块市场上很难有更大的可开拓性,甚至可以说,在居民用电市场上,电力营销的市场占有份额还出现了缩水的趋势。

2.2电费回收工作开展不顺利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然而目前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得电费的回收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一些企业或个人因为各种因素而恶意拖欠电费,尤其是临时性用电或季节性用电的用户,更是很难及时回收电费。而供电企业若以拉闸限电或断电的极端方式来催缴欠款,就会造成销售电量急剧减少,甚至会使欠账直接成为死账,加大了电力营销管理的风险。

2.3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目前供电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营销信息系统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尤其是某些内部人员恶意操作电力营销信息系统,更是会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很大不利。

3电力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并处于垄断地位,所以一直以来,该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的力度不够,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存在着很多国有企业的通病,阻碍了电力化企业的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方面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3.1缺乏营销和市场竞争意识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也常被人们称为垄断企业,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导致了现在这些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营销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替代能源也逐渐增多,目前电力企业也将面临严峻考验,其垄断地位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营销体系不完善

科学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离不开准确透明的信息,所以,电力企业管理者只有把握可靠的营销信息,才能切实掌握企业整体的营销状况,了解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运转。另外,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也依赖于真实信息,如信息不实,可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当前,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流动是单向的,且信息共享缺乏时效性,大多是不可逆的,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营销状况,不利于决策。

3.3缺乏科学化管理

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为了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电力营销进行科学化管理。营销前需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和调研,之后进行市场细分,抓到正确的目标市场,从而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工作。

3.4营销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电力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低,表现诸多方面,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方面:(1)企业管理者的现代管理理念与水平不高。众所周知,企业管理者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根源是企业行政化管理体制,管理者有相应的级别和职称,缺乏危机意识与管理意识。(2)管理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均比较低,原因在于电力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真正参与险恶的市场竞争。(3)企业不自负盈亏,如果出现亏损,使得电力企业管理者缺乏市场经济下所应具备的、必要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3.5营销监督工作不到位

电力企业一般为国有垄断企业,相比于私有企业,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阶段,企业人员责任心不强,违章违纪现象依然存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有级别、职称,企业职工在体制内工作。而国有企业行政化管理模式,造成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不可避免地造成上述现象出现。而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弹性比较大,根据管理者的意志而改变,营销管理工作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

4、电力营销的营销策略分析

为了解决现阶段电力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一直处于竞争的优势,必须加强电力营销的管理。具体的营销策略如下:

4.1市场竞争意识必须加强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必须转变思想,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的意识,树立企业自身的正面形象,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生产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4.2加强电力营销服务策略研究

营销服务是电力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电力营销的综合质量。所以要对电力营销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营销服务的创新,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把电力企业、营销人员以及客户间的关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同时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

4.3做好宣传工作

电力企业要及时对国家关于电力方面的政策做好营销宣传工作,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以及其他各类宣传途径。完善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品牌战略的推广,从而得到电力用户的认可和信赖,推动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

4.4营销人员业务素质必须提高

从发展来说,人员是根本。要创建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就需要从思想上消除作为垄断企业员工的优越感,要求他们从客户的满意度出发,用全新的思想来理解电力营销和未客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做好员工的创新培训工作,引导、启发与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发展特长,使员工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深化学习,互相促进。创建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赢得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4.5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电力营销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6做好公共关系的协调工作

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与政府以及客户之间的协调工作。电力企业还要随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多去与用电客户沟通,并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营销服务,共同推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通过政府的调控,扩大电能的终端消费,同时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建立电力营销的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

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电力企业必须清醒看到,电力营销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实际,分析了现阶段电力营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电力营销原则,提出了改善电力营销的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宋志光.试论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187-187.

[2]杜之元.关于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6-26.

[3]刘安静.论供电公司电力营销制约因素及对策[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10):138-138.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8

【关键词】经营杠杆效应;实证分析;杠杆效应存在状态;适用分析

一、经营杠杆效应基本理论综述

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所以,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毛益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这一现象称为经营杠杆效应。经营杠杆是指在扩大销售额(营业额)的条件下,由于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相对降低,所带来增长程度更快的经营利润。在一定产销规模内,由于固定成本并不随销售量(营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随着销售量(营业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相对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营业风险也称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风险,尤其是指利用营业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

影响营业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产品需求的变动、产品售价的变动、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经营杠杆变动等。经营杠杆对营业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企业欲取得经营杠杆利益,就需承担由此引起的营业风险,需要在经营杠杆利益与风险之间作出权衡。

为了对经营杠杆效应进行量化,企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把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或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称之为“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率”,并用公式加以表示。

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dol=(ebit/ebit)÷(s/s)公式1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dol=(ebit+f)/ebit或者dol=tcm/(tcm-f)公式2

dol为经营杠杆系数;ebit为息税前收益;ebit为息税前收益变化量;s为销售额;s为销售额变化量;f即固定成本;tcm为边际贡献。

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按公式2经营杠杆系数dol大于1。

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常常使用经营杠杆来衡量,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余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第一,它体现了利润变动和销量变动之间的变化关系。

第二,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作用和经营风险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变,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则相反。

第四,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

第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产品售价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则相反。

第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产品单位变动成本越低,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则相反。

以上基本理论只说明了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零的情况。然而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情况都存在,甚至企业经营也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那么当企业处于后面几种情况时该理论如何运用?该理论没有给出或无法解释,从而使该理论在学习理解和实践运用中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此问题做一些粗略探索,以说明这一理论在企业处于不同情况下的运用。

二、经营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销售额变化与息税前利润变动及经营杠杆系数计算分析

若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固定成本为60万元,单位产品售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

取表1中的销售额s与杠杆系数(公式2)等相关资料绘制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根据表1计算结果和图1曲线可知: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销售额变动与息税前利润变动同方向。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销售额的增加,杠杆系数dol由负值到无穷大再到正值不断减少最终收敛于1。这说明杠杆系数dol不总是大于1。具体来讲,销售额<1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小于零时,dol<0;销售额=1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等于零时,dol为无穷大;销售额>1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大于零时,dol>1。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息税前利润小于零时(亏损状态):当50万元<销售额<100万元时,|dol|>1;当销售额=50万元时,|dol|=1;当销售额=50万元时,|dol|<1。

4.杠杆系数dol不总是大于1,进而说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不一定大于销售额变动率。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才大于销售额变动率。

(二)固定成本与杠杆系数dol关系计算分析

取上例资料,且边际贡献=120万元时分析固定成本f变化对杠杆系数dol的影响,dol=120/(120-f)。

根据表2绘固定成本与杠杆系数dol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根据表2计算结果和图2曲线所示发现: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杠杆系数dol值与固定成本有关。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固定成本递增,杠杆系数dol由大于1不断递增到无穷大再小于零的变化过程。具体来讲,当固定成本<120万元时,杠杆系数dol>1,随固定成本递减,杠杆系数dol收敛于1;当固定成本=120万元时,杠杆系数dol为无穷大;当固定成本>120万元时,杠杆系数dol<0,随固定成本递增杠杆系数dol收敛于0。

3.当120万元<固定成本<240万元时,杠杆系数|dol|>1;当固定成本=240万元时,杠杆系数|dol|=1;当固定成本>240万元时,杠杆系数|dol|<1。

4.当固定成本≠0时,杠杆系数dol不总是大于1,进而说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不一定大于销售额变动率。只有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才大于销售额变动率。

三、经营杠杆效应存在状态及强度分析

通过以上经营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经营杠杆效应存在状态及强度应分以下几种情况说明。

(一)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大于零时(盈利状态)

设企业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额为s0。当销售额s>s0时,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大于零,此时杠杆系数dol>1,存在经营杠杆效应。通过表1、表2、图1、图2发现销售额s在临近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额s0,杠杆系数dol值极大且变化也大,说明在这一区域经营杠杆效应明显,息税前利润对销售变化非常敏感;此后随销售额的增加杠杆系数dol值仍大于1但其值小且变化逐渐减弱,说明在销售额远离这一区域增加时,经营杠杆效应将由强变弱,息税前利润对销售变化敏感但不强烈;当销售额增加到很大时,杠杆系数dol值收敛于1,在这一过程中经营杠杆效应将由弱变为不存在,息税前利润对销售变化敏感性大为降低。

(二)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等于零时(盈亏平衡状态)

当销售额s=s0时,息税前利润等于零。此时,销售额从小于s0左边趋近于s0,杠杆系数dol趋近于负无穷大,销售额从大于s0右边趋近于s0,杠杆系数dol趋近于正无穷大。说明在这一点上经营杠杆效应无穷大,息税前利润对销售变化敏感程度无穷大。

(三)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小于零时(亏损状态)

当销售额s<s0时,息税前利润小于零。根据表1及图1,此时杠杆系数dol<0。为说明问题,取表1中销售额s小于盈亏平衡点s0=100的资料编制表3及绘制图3,如下所示。

根据表3及图3可以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存在某一销售额s1(本例s1=50万元)。当销售额s<s1时,杠杆系数|dol|<1,经营杠杆效应不存在,息税前利润对销售变化不敏感,即销售增长速度超过减亏速度;当销售额s=s1时,杠杆系数|dol|=1,经营杠杆效应不存在,息税前利润率与销售变化率的绝对值相同,即销售增长速度等于减亏速度;当销售额s>s1时,杠杆系数|dol|>1,经营杠杆效应存在,息税前利润对销售变化非常敏感,即销售增长速度小于减亏速度。

(四)关于固定成本与经营杠杆效应存在状态及强度分析同(三),此处不再赘述,如图2、图4所示

(五)当企业经营处于极端情况时

1.企业经营处于停业状态,即当销售额s=0时,按公式2杠杆系数dol=0。

2.企业经营处于停止营业点时,即产品售价等于单位变动成本。此时企业营业或不营业亏损相同。按公式2杠杆系数dol=0,说明销售与利润无关。

3.企业经营处于极度亏损,即产品售价小于单位变动成本。此时销售量越多亏损越大。按公式2杠杆系数0<dol<1,杠杆系数dol不能说明销售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经营杠杆效应理论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理解和运用。

首先,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大于零时(盈利状态),杠杆系数dol大于1,经营杠杆效应存在。可以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分析说明息税前利润变化率大于销售变化率和衡量经营风险大小。基本理论有关杠杆系数dol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符合实际。

其次,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等于零时(盈亏平衡状态),杠杆系数dol无穷大,息税前利润变化对于销售变化反应最强烈。如果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则企业面临的亏损风险最大;如果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则企业面临的扭亏为盈的可能性最大。

再次,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小于零时(亏损状态),杠杆系数dol小于零,无法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说明问题。此时应该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的绝对值|dol|分|dol|<1、|dol|=1、|dol|>1三种情况来分析说明销售增长与企业减亏的关系,而且|dol|的大小与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是反向关系。

最后,当企业经营处于以上几种极端情况时经营杠杆效应理论不适用。

【参考文献】

[1]罗福凯.营业杠杆理论的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03).

[2]贾伟,阮文彪.对经营杠杆分析的完善[j].财会月刊,2006(35).

[3]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9

[关键词]平高电气;杜邦分析法;财务分析;权益净利率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8-0093-04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路径和战略对策”(批准号:112400410010)

[作者简介]张琰,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财理论与方法。(河南平顶山467000)

一、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概述

(一)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绩效评价是指组织依照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企业各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经营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二)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方法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沃尔评分法、平衡计分卡、杜邦分析法等有关方法。

1.沃尔评分法。沃尔评分法又称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由20世纪初沃尔选择七项财务比率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分而得名。这种方法是通过对选定的几项财务比率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出综合得分,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

2.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由罗伯特·卡普兰与诺顿共同提出的公司绩效评价方法,其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3.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造并首先使用的。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营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

二、传统杜邦分析法及其改进

(一)传统杜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杜邦分析法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之一。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分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并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指标,以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为辅助指标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权益净利率是杜邦分析法的核心,其他各项指标都围绕这一核心指标,通过研究彼此间的依存制约关系,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资产净利率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状况。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总额实现销售收入的综合能力。权益乘数反映了股东权益与总资产的关系,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

(二)传统杜邦分析法的缺陷及其改进

1.传统杜邦分析法的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杜邦分析法逐渐凸显出其不足与缺陷。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杜邦分析法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映的问题不全面。传统杜邦法中的数据指标没有考虑现金流量表,因此不能反映出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由此导致反映问题不全面。其次,传统杜邦分析法中的数据指标虽然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忽视了其收益的质量,其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片面性,反映问题不客观。因此,要对传统的杜邦分析法进行改进,在分析数据指标中引入现金流量,针对其缺陷作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2.传统杜邦分析法的改进。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传统杜邦分析法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但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正因为传统杜邦分析法的这些不足,需对其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对企业进行分析考察。

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数据指标中将销售净利率分解为盈利现金比率和销售现金比率两部分,把资产周转率分解为资产现金比率和销售现金比率两部分,从而引入了反映企业收益质量的指标,提高了综合分析的客观性。

由此,改进后杜邦分析法的财务指标层次如下:

(1)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2)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3)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4)销售净利润率=销售现金比率÷盈利现金比率

通过引入新的数据指标,改进后杜邦分析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杜邦分析法的基本结构没有被破坏,而且其内容更加充实;二是新增加的财务数据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成果;三是能使利益相关者从不同方面去了解和评价企业的经营获利状况。

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数据指标中,盈利现金比率是指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销售现金比率是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该比率用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销售现金比率越大,收入的质量也就越高。而销售现金比率小于1,表明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越多,坏账损失的风险就越大。

据此,改进的杜邦分析图见下图:

三、基于改进杜邦分析法的平高电气经营绩效评价

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大型企业(以下简称“平高电气”),是高压开关行业的骨干企业。表1是平高电气近5年的相关数据指标值。(数据来自平高电气网站)

(一)权益净利率的分析

权益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指标比率,是杜邦分析法的核心,其他各项指标都是围绕这一指标,通过研究彼此间的依存制约关系,可以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

从表2可以发现,平高电气的权益净利率有比较大的降幅,从2008年的13.99%下降到2011年的0.55%,且直到2012年的4.68%才有所回升。可见,这几年平高电气的收益状况不是很好,可能与市场经济的波动相关很大,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造成的影响,因为企业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这个指标来判断是否投资或是否转让股份,考察经营者业绩和决定股利分配政策,因此这些指标对公司的管理者非常重要。

另外,通过分解可以看出,平高电气权益净利率的变动主要在于总资产净利率的变动,由2008年的5.3%变为2011年的0.3%所致,而权益乘数的变动幅度不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平高电气的净资产收益率逐步下降。

(二)权益乘数的分析

权益乘数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它反映了股东权益与总资产的关系。权益乘数大,说明企业的负债程度较高,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给股东带来潜在的报酬增加,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偿债风险。权益乘数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既要合理使用全部资金,又要妥善安排资本结构。

由表3数据可知,平高电气的资产负债率从2008年的62.12%至2011年的44.91%有小幅度下降,但波动幅度不大,至2012年的55.12%又有所回升,从而使权益乘数整体居于稳定状态,这个指标显示出平高电气的融资能力有着小幅度下降,但没太大的影响。2010年权益乘数的小幅下降,说明平高电气的资本结构发生了轻微的变动。

(三)销售净利率的分析

销售净利率是衡量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指标,也是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传统的杜邦分析计算方法虽然体现了销售收入中净利润所占份额的多少,但净利润是一个综合性的值,不能更确切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收益的变化情况,由此引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使之更能真实确切地反映企业的收入盈利情况。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平高电气的销售净利率从2008年的7.96%至2011年的0.74%直线下滑,通过指标分解,平高电气的销售现金比率从2008年的0.11到2010年的-0.18有着大幅下降。可见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对应的盈利现金比率从2008年的1.43至2010年的-77.79,也是有着骤降的趋势,可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净利润的份额降幅较大。由此可知,平高电气在2008年到2010年这3年中经营活动有着大幅下降,经营状况很差,这种情形与企业内部管理层的经营效率有着很大的关联,暗示着这段时间管理层没有很好地经营企业。

(四)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与资产的比值指标,同样也是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它反映着企业的营运状况。传统的杜邦分析法虽然体现了资产的周转状况,但销售收入并不能确切地反映营运资金的周转情况,由此引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使之更能真实确切地反映企业的收入盈利情况。

由表5可以看出,平高电气的总资产周转率从2008年的0.69至2012年的0.53整体变化不大,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整体趋于稳定状态。通过指标分解,平高电气的销售现金比率从2008年的0.11到2010年的-0.18有着些许下降,但其资产现金比率从2008年的0.0076至2010年的-0.077同时也成比例下降,使之整体趋于稳定状态。可见,虽然企业的盈利状况不佳,但其内部的营运能力还是趋于稳定。从该指标可推断出,平高电气受近几年的外部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同时其内部的资金管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通过对平高电气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平高电气的整体发展趋势是逐步上升的。从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看,投资者的收益率是逐步增长的,与此收益状况相对应的公司资产负债率也有着明显的提升。可见,债权人对公司效益的也是满意的,表明公司的形象也在逐步提升。当然,影响公司的主要还是收入和现金流。从近两年收入指标可以看出,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4亿元,与往年相比有着稳健的增长,在其相关的行业指标中,公司总体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市场开拓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公司的内部经营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公司员工乃至管理者对公司前景不看好而会产生士气低落,工作和生产效率低下等。

四、提高平高电气经营绩效的措施

(一)经营方面

随着高压电气类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压电气类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一些很大变化,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度进一步扩大,行业结构较为成熟稳定。平高电气应该在获得规模效益的同时,注意对企业各项资源的充分合理运用,制订多项措施,深入挖潜增效,努力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支出,以获得较好的盈利水平,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资产净利率,从而使权益净利率得到提高。

公司应适时地创新管理方式和组织模式,调整生产组织结构,通过生产计划的改进、合理地进行生产调度。同时,公司应加强计划管理和现场管理,抓重点物质、关键工序、瓶颈工序的组织协调工作;严抓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量,减少资金的占压;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以优化生产过程,加强信息的沟通和资源的共享。

在物质采购方面,应细化各类物质招标管理,加大对物质采购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物质采购内部控制,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要不断地改革技术创新,提高新产品、新工艺,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完善内部职能部门与权限的分配,促进不能职能部门间的沟通,进而提高对事件反映的速度和工作效率。加大顾客、供应商、雇员、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值。

(二)财务方面

企业营销分析的现状篇10

1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理论应用的基础与需求

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科学的掌握市场情况、了解企业自身产品信息及竞品信息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制定营销策划方案,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开展营销工作。在市场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中,统计学理论的运用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实现科学的市场调研与分析。通过明确市场营销管理需要的统计调研对象、目的,通过现代统计学方法的运用满足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对市场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的需求,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对市场动向的掌控。通过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理论及方法的运用,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市场信息。针对市场营销管理中对统计学应用的需求,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应加强对统计学理论及内容的关注。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2统计学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2.1以行业特点为基础掌握统计学运用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运用需要针对企业所属行业特点进行应用。针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市场销售特点以及营销工作特点,了解统计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理论基础开展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以制造业设备设计生产企业为例,这类企业的市场销售具有一次性销售特点。生产性企业在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不仅对设备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通过市场口碑调研、零部件供应、设备使用寿命及故障率调研等对设备进行选择。这类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中目标客户群的收集、客户需求的收集与整理等式明确销售工作重点的关键。针对目标客户群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工作中应针对产品特点、客户需求等进行市场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销售目标及广告受众,以此为基础使企业的广告投入得到最大回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2针对所属行业销售特点选择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针对不同行业的销售特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统计学应用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行业销售特点,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在饮料、日用化工等快消品的销售中,描述统计、推断统计、顺序变量等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快消品行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市场信息,为快消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使企业的快消品营销策划工作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市场销售特点,进而满足现代快消品企业销售目标需求、满足市场销售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产品的销售特点,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统计学理论方向与内容进行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以统计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所需信息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需求。

2.3强化统计学调研工作重点,满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需求。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科学的市场调研是掌握市场动态、保障市场销售信息有效传达的关键。因此,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应科学运用统计学调研方法对企业所属行业市场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基础数据、变量、统计逻辑学、管理统计学等内容及基础,对销售人员的调研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信息的科学性进行甄别。以详实准确为中心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调研、以科学性为重点进行信息的统计与分析,以此保障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方案制定基础满足市场需求。

2.4运用统计学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现状。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营销管理中,市场信息动态的科学掌握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营销方案,满足市场变化对企业营销管理的需求。这一现状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运用统计学知识及统计学理论中的调研、整理、分子技巧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供准去的市场信息,确保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市场销售的实际需求。针对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应强化对市场销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利用统计学原理及要知道市场销售信息收集与管理工作,以此使企业的市场营销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方案制定在统计学理论指导下得到有效开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营销管理需求。

3针对统计学应用需求强化市场部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求,在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管理与培训中应加强统计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培训工作。根据企业所属行业销售工作特点,选择适宜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及统计方法进行培训工作。同时,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统计学应用的需求进行培训内容涉及。例如:市场督察及调研人员应强化统计学信息收集与整理内容、方法的培训,市场部经理及营销策划人员应强化统计学统计分析内容及方法的培训。以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