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学科教学反思十篇地理学科教学反思十篇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42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地理学科整合反思

随着2005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也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成为教学中超大容量的信息库,解决了长期困扰师生的几大难题:资源缺乏和单调,传统教学手段无法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展现,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低下。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和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员,笔者特别注重将信息技术同地理学科予以整合,加强应用,作好推广。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中学地理学科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所以学生感觉得很难。地理教学需要海量的各类资源,用以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若仅仅依靠课本和教师的空洞讲解,学生的感知是枯燥和单一的。课堂上由于缺乏必要生动的辅助资源,教师的课堂通常是满堂灌,把课本说完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就会丧失,一门本来很精彩的学科却变成了最难学的科目,从本校前几年调考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合格率仅为40%,优秀人数更是不足10%,广大地理教师也很困扰。信息技术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给广大师生的课堂带来了福音,通过电脑,资源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利用声音、光影,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看到世界各地的景观;通过动画演示,对于经纬线的原理、各种地形、气候的成因就有了生动形象的掌握,学生的印象也很深刻。记得在上《地球与地球仪》这课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Googleearth,课堂惊呼了,学生一下子就搞清楚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网、海陆分布,完成了课时计划,直到下课,学生还不让走。这若是在以前,可能需要三四课时的教师个人表演,空洞描述,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是很好。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直观展示,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立体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激发。

在教学中,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望、发展潜力、学习风格、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十名学生面对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课、看同样的书、做同样的题。这种教学在满足了学习基本需要的同时,必然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充分的。地理同时也是一门探索学科,课堂的延展性也很强。由于资源丰富,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源,选择资源强化训练或是拓展提高,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吃不了的现状,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促进了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地理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的友好结合,也在改变着地理教师的工作方式。在实践中,若把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不难看出:过去,地理教师备课总要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现在,备课除了教材以外,还要花大量时间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制作课件;过去地理教师上课,凭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演员或导演。而现在的地理教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充当学生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地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学习情境和进行指导。地理教师的行为将由单一的演示讲解,变为演示讲解、指导、引导、激励、组织等。

在农村中,学地理是个薄弱学科,没有专任教师,很多是由其它主要学科的教师兼任的,而由于地理教学专业性强,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一方面苦于没有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又由于是兼任,时间不允许教师潜下心来去做专业的研究。信息技术特别是远程教育工程给地理教师相关学科素养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地理教师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远程学科培训,边教边学,不断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一批半路出家的地理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了。

三、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要避免走向几个误区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充满生机,教师更省事,学生学习也很轻松,但是对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笔者认为,要避免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以在线演示代替实物展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资源演示很低方便,也很生动立体,但总是一种视觉的表面,如果学生不能有一些亲身的感受,对于知识的掌握仍然只停留在表层上。比如Googleearth在演示地球的形状及经纬网方面的确方便,但如果仅仅这样,学生对于地球仪及经纬网的掌握就不能落实到实物上,所以即使各种课件对于演示相关知识形象生动,但在这样的课程中,像实物地球仪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2.不能以资源的信息展示代替师生的动手实践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对于我们生活的现象予以阐述解释的内容,如气候的成因,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的特色等等。如若仅仅课堂上资源的讲授,不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学生对此的掌握也始终停留在字面上,同时也背离了地理这门学科与实践相结合特色。如等高线的理解,就应该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模型,去感知并形成同实物相结合的认知感受,这才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

3.不能用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物理教学

我国的教育在经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乃至于教学方法都较传统教学有很大的突破,但是还存在一些弊端,有待改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所以有人说,不善于反思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会反思的老师就不可能有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反思在提高教学效果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灯塔,所以有人说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一场革命。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素质上,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所以教师的教学关键一定要放在观念的转变上。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新课改还提倡转换师生的角色,提倡学生在教学中要保持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主导地位。转变过去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深刻改变和不断完善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再是讲授,还有协助、指导等多种身份。多元化的教师作用是以往教师身份发生变化的关键,教师要把握好这样的转变并适应这种变化。

二、反思物理教学是否生活化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提倡灵活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好的老师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因为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从教学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课改后的重要教学理念。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学教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和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充分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明确生活知识的应用,提高物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懂得生活就是科学知识的源泉。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启蒙学生的物理科学意识。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要具有挖掘生活资源的能力,而且要善于将此作为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思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是否都密切联系了生活,应该成为物理教学反思的重点。

三、反思物理教学是否具有先进性

有人说,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教师的高度就是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理念的新颖。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具有超前的科学意识、较高的科学素养,对当今社会的高新技术要有一些了解,给学生传递最新的科技信息,为学生终身的科学意识培养打好基础。教师是否能在教学中将现代物理技术传递给学生,也是物理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进度给学生以传递。比如,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内容的科技研究最新进展,都应适时地融入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优秀的老师都是善于传达新的科技信息的使者,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也应该成为教学反思的重点。

四、反思教学中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是一切社会活动的重要生产力,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该一切教学设计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习惯。教师研究教学的前提是研究学生,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意志为主导,是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应该认真反思的一项内容。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让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形成和能力培养,是否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综上所述,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反思就是对教学实施之后的总结,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对教学中反映出的优势进行发扬,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那么教学效果的提高就不是难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翟扬.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青年与社会,2012(2).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主要特征  基本环节  教学实践  教学后记  达到更高境界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实验的蓬勃发展,反思性教学这一新模式引起教学理论界和广大实践者的浓厚兴趣,为继续推进和深入好课程改革工作和大力提倡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学研究者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好基础。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强调教师要及时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但针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讲,什么是反思性教学?究竟如何在自己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等问题还是了解不够,就此,我谈谈自己对新课改下反思性教学的初步探讨。

一、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的过程。主要特征有: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质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也就是说教学反思过程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研究总结,那么其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3.反思性教学以内容多样性为核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也有对学生试卷评卷方法的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我结合自己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种新模式“生生自阅——生生互查——生生互评——师评——反馈”的试卷讲评模式,试卷讲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主人翁意识,让自己也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反思中也不断成长。

二、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环节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对教学过程后的反复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成为专家型教师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我综合几年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经验,将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环节归纳为三种: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主要在于教学理念的反思。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后了,那必将使得我们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和不足,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2.课中反思主要在于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还要对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来进行反思。如选择了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做到“治而不乱,秩序井然”就成为我们教师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因此,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反思的又一重要内容。

3.课后反思主要在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地关键环节是对其教学效果的肯定与否有关。这一阶段的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三、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性教学应与教科研相结合。教学实践是教学案例、教学理论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是教科研的重点。教师要把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这样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核心是做好教学后记与反思随笔,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一般来说,教学后记包括:

1.记录学生困惑,建立教学备忘录。课堂教学反馈、课后练习、阶段性测试等都能暴露出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应仔细分析原因,究竟是教师启发不当,还是教师未讲清楚,是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还是学生学习马虎?教学反思最重要的是寻找问题的症结,然后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2.记录课堂教学动态,撰写反思小结。反思随笔可以写出教学的不足,记录教师对教学灵感的思考,还可以写课堂上遇到棘手问题的处理办法。写反思随笔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也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后及时记录课堂教学情况,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自己的得失。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反思性教学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反思性教学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辉煌的过程。只有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反思性教学,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更高境界。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为了使自己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师教学用书》、《课本》和《实验册》,感悟新材料编者的意图,领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每节的“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三部分,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解剖新课程――先粗后细,先整体后隔离,提炼科学方法

教师应先了解整个模块的知识结构,思考编者为什么要这样排序?他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阅读每章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挖掘其中深透里面的科学研究方法。下面以曲线运动为例,谈谈新课标物理教材的思想方法:

1、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都是从特殊开始的,但又不止于具体的事物。

例: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

新教科书是这样展开的。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沿什么方向?先分析图并仿照过去的思路得出结论:在这两种情形中,加速度的方向是指向圆心的。然后用运动学的方法分析速度矢量的方向,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2、解决问题时强调规范化的方法

在物理学中,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特点,解决起来要遵从不同的程序,也就是说有不同的规范。这也是科学方法的问题,编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例:坐标在描述质点运动时的作用

物理学离不开数学,要用数学描述和解决质点运动的问题,就要用到坐标系。新教科书比过去强调了坐标系和质点的坐标,以使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中物理学习的时候就能自觉地、规范地运用坐标系这个数学工具。

二、剖析新课程的特点――反思感悟新旧教学观念,适应新理念新要求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主要特点有: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律则通过使用实验探究引入,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甚至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课程标准的目的明确。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形成对科学的内在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初步具备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表达沟通,具有合作的意识与能力;〈4〉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新教材让学生既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愉悦,又轻松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活动中“行”,模仿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学”,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

4.教材难度降低,且更贴近生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特别加强了数学和StS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用数学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用数形思想分析图象包含的物理意义;用不等式证明物理量的大小……

物理与计算机教学的整合,让学生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的材料,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新课程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习经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剖析教师的自身素质――从理论、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尽快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

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2)物理课的听课、评课活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同事互相听课、评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5

摘要: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反思;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49-01

一、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

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最先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二、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主要特点有: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高度概括,从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开始,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课堂。

2、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

3、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体现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反思案例

新课改前,我校积极地提倡“启发式”教学,坚决地废除“满堂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代表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意味着这批学生将来会比较顺利地步入重点大学的殿堂。但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怀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们能否在人类高科技的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无可挑剔了吗?经过反复的学习和论证,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成绩只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目的。让学生动起来,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四、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6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来源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于美国大众对教育研究现状的不满逐渐增加,促使教育研究者进行反思。在一系列的文章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LeeShulman)提出一个新的关于教师知识的模式和系列假设范畴。他指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这种理解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是教育研究中所缺少的。他区分和提倡三种制式理解类型(学科知识、一般性教学法知识和课程知识)及其对课堂实践影响的研究。后来他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知识的教学研究,归纳结果则建议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领域学科内容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自己对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此外。pCK也是区分学科教师与学者的一种知识体系,学者去创造某一学科领域上的新知识,教师则是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新知识。pCK也是优秀教师与新任教师的差别所在。

同时也是学科专家和经验丰富教师的区别所在。可惜的是该领域研究被长期遗漏,曾被舒尔曼(1986)称为“缺失的范式”。此后。他把教师知识又修正为: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和pCK。

舒尔曼的名字常常与研究教师的pCK联系在一起,是因为pCK是由舒尔曼发起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教师把自己的学科内容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舒尔曼把pCK描述为: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最强大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1987年pCK被舒尔曼列为七个教学知识基础之一,除pCK之外。还有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和教育目的、价值等知识。pCK的提出。引起人们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兴趣。随后。舒尔曼及其同事继续探讨pCK。尽管有时pCK被包含在学科内容知识里面。但是它被认为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影响最大。而且在其他形式知识的综合及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来源

教师是怎样发展他们的pCK,换句话说,他们是如何获得pCK的?诚然。发展pCK的来源很多。我把这些来源按照其重要性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重要的来源、重要的来源和一般的来源。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最重要来源

pCK发展的最重要来源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两方面。

1.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lfection)一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大陆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国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口号。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也开始对“反思性教学”(erflcetiveteaching)或“反思型教师教育”(erlfectiveteachereducaiton)展开了探讨,如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一书就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型。

反思是心灵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是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黑格尔把反思看作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以此看来,反思是以自我及自我的思想、活动为意识的对象,通过不断地内省、反省,去获得知识,把握客观规律的一种途径或方式。可以说,反思是一种自我观照、自我扬弃、自我确认和自我追求。大凡人的进步,都需要自我的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无独有偶,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21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可见,教学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不能自觉地把教育实践作为自己认识和监控的对象,不会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获得感受与提高,那么只能像澳大利亚学者斯坦托姆所说的“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就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由此才能更好地促进pCK的发展,并能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

教学经验和反思是教师pCK发展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在教师教育中,一定要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反思,并养成反思的习惯。

2.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pCK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尤其对于新任教师而言,更应注意与同事特别是老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同事或老教师的一个轻轻点拨,可能会使你在某个问题上茅塞顿开。许多相关研究也指出,当新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挫时,最愿意也最常请教的对象是同校有经验的同事,其原因是因为学校同事与新任教师身处类似情境,因此成为新任教师仿效与请教的对象。

单纯的自我反思,有时难以深入,不够周全,因而还需要交流反思。交流反思不仅是个体行为,还是群体之间反思火花的碰撞。“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同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当然,交流反思要以自我反思为基础,而交流反思又能使自我反思更深刻、更敏锐。所以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同事日常交流在教师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但促进了教师pCK的发展,而且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越来越成熟。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来源

pCK发展的重要来源大致有“作为学生时的经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在职培训”和“阅读专业书刊”等几个方面,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1.作为学生时的经验

教师从小到大经历过许多不同教师的教学,观察他人的教学过程,对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影响颇为深远,此即所谓的“旁观学艺”(apprenticeshipofobservaiton)o在“旁观学艺”的历程中,新任教师所习得的,不仅是pCK,还包括教学态度。例如考尔德黑德和米勒(Calderheadandmiller,1986)的研究即指出,新任教师会从他们昔el教师的教学态度中,评判出何种行为是属于正面的,哪些是属于负面的,并向正面者学习。

除了受教经验外,早年的生活经验也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影响颇深。教师许多根深蒂固的想法,有时是在进入师范教育前即因某种原因而形成,其力量与师范教育相较起来,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教师的pCK,具有个人化的特质,并且和教师个人的情意及个性有相当大的关系。克兰丁宁(Clnadinin,1986)曾指出,教师个人的独特风格与人格特质不仅对其课堂行为影响极为深远,甚至左右教师对pCK的选择。凡此种种,皆显示出教师的个人特质对其pCK发展的影响至为深远。

2.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教育改革中人们一直不断地呼吁强化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可以通过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教学知识和促进他们的pCK发展。

教育机构、社区或学校及时适当地组织一些必要的教师专业活动,如专题讲座、课程研讨、学术报告等,对于促进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在飞速发展的新世纪,这—做法更加必要。

另外,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就一些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讨论,就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普遍问题、有代表性的重要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诊断分析等,这既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又有助于pCK的优化和提高。

3.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也是教师pCK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在职培训受到重视之初,其目的只是帮助教师胜任教学工作,使师资水平得以达标。但现在远远超出这一目标。现在的目标是多样的,如对新任教师的培训,目标就是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对所教的学科进修培训,目标是帮助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基础教育教学专家的培训,能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把他们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推广。而且这些目标对培训过程来说更为重要,表现为教学技艺的增进、相互协作精神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更新、思想素质的进步等。通过在职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认识,丰富教师的知识,改进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其pCK的快速发展。

4.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教科书是各科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精心编写而成的,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是学生学习的材料之一,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学校教育的历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教科书不仅提供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有了教科书,教师就不必每一科目、每一节都自编教材,可以节省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做其他方面的教学准备及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教师认真阅读教科书,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并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等的知识,从而丰富pCK。

教学参考书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用的辅助读物,有的叫“教学指导书”,有的叫“教师教学用书”。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认识它。对于编者来说,他所关心的是要研究编入哪些内容,才能对老师备课时确实有“参考”价值,教学中确实“管用”。而对于使用者来说,则要对教学参考书的性质和作用有个正确而清醒的认识。我们认为,各科教学参考书的作用仅仅在于“参考”,它只是对课本内容的编排意图作一点说明,对有关内容作一点分析,对练习题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加以提示,在教法上提一些建议,提供一些备课资料而已,不能任意夸大它的作用。教学参考书只是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向导”,而不应该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紧箍咒”。所以,我们应从正反两面来看待教学参考书,好的教学参考书的确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与帮助,并能丰富其pCK,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分迷信于教师教学参考书,以至于“销蚀”了自己的教学个性。

5.阅读专业书刊

教师是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他们可阅读专业书刊,或与同事讨论有关问题,并对新的教学策略进行试验。无疑,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时,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得以提高,因此,阅读专业书刊是值得在教师知识发展中提倡和推行的。教师应尽量抽出一些学习时间,用来阅读专业书刊,以便促进pCK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对教学业务缺少钻研精神,过于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不肯花功夫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不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注意吸取别人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教学缺乏时代性、灵活性、创造性。很多学科教师没有发表过学术文章,平时不去阅读专业书刊,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对课文内容理解缺少真知灼见,激发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这又怎么能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pCK呢?

阅读专业书刊可以使教师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它能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阅读是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进行的一种求知活动,阅读是教育由过程升华为艺术的阶梯,是教育者放射人生光华的必需储备。阅读专业书刊也是发展pCK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它所起的作用。

(三)学科教学知识的一般来源

职前知识对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和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它是pCK的一般来源。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欲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皆须接受师资培育课程,学习教学的专业知识。许多相关研究指出,新任教师的教学知识来源,的确与在学校期间所接受的专业训练有关,但由于师资训练课程较偏重学理的探讨而缺乏实际的运作,以至于新任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具体运用以前所学的教学知识,因而慨叹“当了老师之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当老师”。

欲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的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教育课程,同样对教师的pCK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新任教师的学科知识背景影响着他对某一特定学科的概念理解。比如,在物理方面是专家的教师不能识别生物课本里的中心概念;而生物教师不能纠正物理章节里的错误概念。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7

一、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因素

1.环境因素教师身处的环境是影响每个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发展的客观因素。学校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物质环境,学校提供的物质环境就是学校能为教师提供的“教学硬件设施”,以及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等。当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时,容易给教师的教学反思带来障碍。学校文化是熏陶师生品德习惯的基础因素,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会激发教师教学的上进心。人际关系是受学校文化影响的主要主观情感,和谐亲切的人际关系会给每一位教师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教师乐于教学并爱上教学。完善的物质环境可以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更为丰富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拓展教师教学反思的广度;不完善的物质环境会不同程度的带给教师教学反思制约,也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知识因素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知识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教师教学反思的广度和深度会受到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影响。当教师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比较足时,教学反思效果就会较高;反之,教学反思效果就会降低。教师只有将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上升到提升和拓展层面,并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努力从教学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完善,进而适合更多课堂教学,最终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广受家长和学生喜爱的“教学能手”。

3.方法因素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影响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进行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正确地对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剔除教学反思方法中的不合理成分,让自己的教学反思方法变得高效。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差异性,一般来说,教师只有注重对教学目标周期性反思,并总结周期内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得出初步的教学反思结论,将教学不足置于下一教学周期进行改进,逐渐的适应教学反思的方法,才能尽量避免错误的教学反思方法给教师反思带来不良影响。

4.动机因素教师在校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反思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影响教师能否进行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主观因素就是内在动机。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也无法为教学反思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条件,缺乏教学动机会让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教学效率也必将会降低。只有具备教学反思的内在动机,才能让教学勤于教学反思、乐于教学反思。

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探析

1.丰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反思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是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前提。当下教师进入教学行业时,会从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能力、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对教师职业进行考核,不仅要注重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考核,同时也应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而教学反思就是通过教学理论对教学经验进行重组,然后丰富教学体系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注重学科知识拓展、教学能力提升,适当地阅读国内外的教学理论著作,及时地从他人已有的经验中获取新知识,用以促进自我教学反思能力提升。

2.创设物质环境,保障教学反思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对教师自我教学反思具有客观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对教学效果的强化。在这种情形下,学校的评价制度、考核制度也应有所改进,只有让教师有了教学反思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良好教学环境的影响下,有效率地进行教学反思。做好教学设施的完善工作,利用优越的教学环境给每个教师提供好的教学反思氛围,形成人人能反思、人人反思有成效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组织策略,学校领导应注重教学反思成果,并督促每个教师在教学之余进行教学反思,在学校方面、教师自己的双重要求下,让每个教师教学反思能够达到要求。

3.加强反思方法训练,提升教学反思质量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有听课、授课的经历,通过听其他教师授课、自己授课的方式总结自己教学上存在的不足,这就是教学反思。但是由于教学反思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方法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借助他人帮助的学习获得教学知识有助于自己教学知识体系建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探讨时机,注重从教学目的、学生反馈、综合考核等方面重建适合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另外,注重对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从社会各个层面深入学习,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学习中,利用教学广度和深度加深教学反思内容,快速掌握教学反思方法。

4.强化教师职业感,引导主动反思既然动机因素是影响教学反思的内在因素,那么就可以通过强化教师的职业感来增强教学反思的动力。因此,学校更应该重视对教师职业感的塑造和强化。首先,要让每个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并意识到教师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借此强化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在动机;其次,增强教师的教学成就感。让教师充分享受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荣誉感,不断地激励自己取得更好成绩;最后,让教师从被动教学反思中解放出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氛围的影响下,让每个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三、结语

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组合影响发挥其作用的。所以,要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双方的重视。学校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环境的优势,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学知识武装自己,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反思方式。在教学反思氛围的影响下,形成积极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继而帮助每一位教师提升其教学反思的科学性,不断地在反思中获得新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质量。

作者:房珊珊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焦洁.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分析[J].校园英语,2015,0,(22):104-104.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8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关键在于科研意识,具有科研意识是具有科研精神和行动的前提。初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境界意识

教师的境界应该有别于一般人,因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类人群,是知识与文明的传承者,所以教师更多的是看重一种理性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体现了一种追求成功人生、追求生命质量的价值取向。

有许多教师不重视教育科研,或者有教育科研的愿望而无教育科研的行动,总是以各种客观原因来安慰自己,觉得不做科研也照样能够胜任教学,总是认为有那么多与自己一样的教师,自己也就心安理得、高枕无忧了。这些教师终究只是“经验型”教师、“糊口型”教师,最后只是“倦怠型”教师甚至庸师。

可以说,只有高境界的教师才能教育出高境界的学生。而高境界的教师一定是“科研型”教师,即使不能成为名师、大师,也应用教师特有的职业良知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事教育科研,因为教育科研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教师的境界才会不断提升,专业发展与教师境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说到底,教师的科研意识是一种境界意识。教师要从事教育科研,首先要具备从事教育科研的境界。

二、反思意识

一个人最为可贵的品格是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反思就是不断地自我回顾、总结、分析和研究,寻求更好的行动策略。同样,一个教师最为可贵的品格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做法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自我回顾、总结、分析和研究,寻求更好的教育教学策略。所以,教师的科研意识应包括反思意识。

长期以来,较多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人为地神秘化,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自己无力从事教育科研,这是教师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教师在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时候,就是教师在对教育科研进行思考的时候,反思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反思的结果就是研究的结果,反思的成效就是研究的成效。反思就是研究,没有研究的反思是无意义的反思,也就无所谓反思。

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反思就是教学反思,而最能体现教学反思的是课后反思。教师与其自觉或不自觉地、发自内在需求或出于检查需要写出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倒不如在每一课时教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课后反思。教案是一种课前预设和期望,反思则是一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之后的自我评价和感悟,教师将这些课后反思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感悟出教学之道、教育之道和为师之道。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还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不立足教育实践,很难有科研成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创造成果。因此,“科研型”教师必须是“反思型”教师。

三、读书意识

读书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读书不仅使人聪慧、成熟,更使人心灵净化。每个人都应该读书,都需要读书,读有用之书,读智慧之书。一个不读书的人至少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体验不到读书乐趣的人至少是一个平庸的人。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应该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读书的楷模。教师的教育科研更是离不开读书,而且要博览群书,包括有关报刊杂志,要在书中学习和吸纳精华的、经典的、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闭门造车、一孔之见的教育科研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读书意识。

有着科研意识的教师和没有科研意识的教师,对读书的内在需求是不一样的,由读书所带来的快乐是有差异的,所得到的感悟是不能相比的。有着科研意识的教师,其读书的方式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而是专心致志的,是用心在读、用脑在想、用手在记,在产生共鸣的时候需要反思,当经典的案例出现时需要储存,当受某一思路启发时需要联系,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需要分析,发现有不当的问题时需要批判,闪现出精彩的理论时需要吸纳。总之,要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教师要从事教育科研,就要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如潺潺流水,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读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智力生活,如果教师的这种文化和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那么教师的教育科研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局限。

四、积累意识

许多教师之所以感到教育科研是一件头痛的事情,不知道从何做起,或者做起来觉得空空荡荡,言之无物,平淡无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平时的积累。如果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那么这些素材就能促使教师不得不做点教学研究,而且,积累的素材越丰富,选择与整合素材的空间就越大,研究起来就越容易。从这个角度说,积累是为研究而准备,积累即研究。科研意识须包括积累意识。

积累需要有心。教育科研需要有心人,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心和无意。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时时处处都在用研究的眼光和思考的大脑来分析教材、课堂、学生和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并且将其记录在案,这就是有心。其他教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他们无意。有心者是在用心做事情,用心看世界,用心做人,当然就能够有所积累;无意者是机械地甚至是敷衍地做事情、看世界、做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现象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自然就无所谓积累。有心者是教师生活中的主动者,向教育奉献的是真诚与智慧,会一步步走向成功;无意者是教师生活中的被动者,对待教育得过且过,将永远在原地踏步。

积累还须广泛。首先是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教学反思就是一种积累,这是对自身体验的积累;其次是对有关周围的人和事的经验的积累,这是值得借鉴、学习、总结和扬弃的素材积累;再次是对各种方式的学习经验的积累,读书就是一种积累。此外,还包括多种渠道的经验积累,如与专家接触,网络交流等。

五、批判意识

教师应该是思想者,“科研型”教师更应该成为思想者。有批判才有思想,有思想才有进步。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需要有自我批判和对他人批判的精神,这种自我批判是对自我的修正、提高和超越,这种对他人的批判是自身能力和人格的体现。每个人会在批判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科研意识须包括批判意识。

批判总是与思想紧密相联的。教育科研揭示的就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属于自己的比较独到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反思就是一种自我批判,读书学习也需要批判性意识,这种批判意识也是“科研型”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之一。“科研型”教师在学习中是在交换思想,“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是两种思想”,既拥有自己的思想,还吸纳了别人的思想。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缺乏思想和缺乏批判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盲目崇拜,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如果这部分教师能够强化科研意识,就会拥有一种理性的教育生活:不要总是重复别人的思想,应当创造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信念一经形成,批判意识也就随之树立。

六、课题意识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形式,也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方式。教育科研的内涵相当广泛,教师的观察、分析、思考、反思、组织教学等是科研,写论文、做课题也是科研。教师的课题研究多数是校本研究,是以自己或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发展为根本目的所开展的教育研究。“科研型”教师应该成为课题研究的生力军,科研意识应该包含课题意识。课题研究以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更广泛地说,科研意识就是问题意识。

课题研究有级别之分,如县级课题、市级课题、省级课题、部级课题,“科研型”教师应该主动地参与其中。各个学校还有校级课题,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这种校本研究的形式更适合广大教师参与,是一种“小课题研究”,突出课题的小、实、新、活,几位教师自由组合为课题小组,按计划和程序有步骤地实施,学校组织不同阶段的交流与总结。这种“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对学校而言,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推进学校的发展;对“科研型”教师而言,正是一种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机会。

应该看到,一些教师课题意识淡薄,参与意识不足,除了上课以外什么都不愿意做,什么都怕做,或者跟在后面做做样子。作为“科研型”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科研型”教师的素质和境界不仅仅在于做科研,其实帮助和指导他人也是科研的内容之一。

七、写作意识

写作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的教育科研更是离不开写作。写作不同于日记和记录,它是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对某一教育思想或方法的深刻认识、系统整理、科学总结、透彻分析。所以,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平日对教育教学的感悟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把那些零碎的、杂乱的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给人以启迪和启示。这也是教育科研的意义所在。而要实现这种意义,就需要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教师的科研意识离不开写作意识。

写作要靠素材的积累,教学反思是积累,读书学习是积累,批判借鉴是积累,课题研究也是积累,还有多种形式的积累。这些积累一旦使教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某一思想或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师就会产生写作的愿望。写作要善于捕捉灵感,因为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会闪现出一些亮点或顿悟,这些亮点或顿悟可能会稍纵即逝,必须即时截留下来。写作还要讲究文笔,文笔是练出来的。

我们许多教师尤其是一些理科教师害怕写作,甚至谈写色变,宁可多做点其他事情也不愿承担写作任务、课题研究。这些教师缺乏写作的信心,其实是缺乏写作的意识。缺乏写作意识,也就缺乏积累,缺乏灵感,缺乏文笔,归根到底是缺乏科研意识,缺乏一种精神。要成为“科研型”教师,就得有写作意识,而且要热爱写作、善于写作。

八、理论意识

任何一位优秀教师都有这样切身的感悟: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丰富教育理论。这就是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和谐统一的,离开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并非是卓有成效的;离开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是空泛的,并非是切实有用的。什么时候能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达到和谐统一,什么时候就能使教师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和较高的境界。“科研型”教师就是要追求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和谐统一,并愿意为此付出辛劳。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识。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对于我们教学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其知识体系的完善,而这个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在转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反思能力的培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从而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动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反思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既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知识的运用以及思考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应对常规性问题时游刃有余,而题目稍加变化就变得手足无措,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没有从知识的内在本质方面进行思考,知识表面化的记忆缺乏实践性,而通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透过知识的现象掌握其内在本质,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大大加深,最为可贵的是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会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

一、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意识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样也是如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并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学生的这种反思意识。在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起到带头性作用,提高对反思的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反思意识具体化,具体到某一章节知识的反思以及某一种学习方法的优化等等,并将这个反思过程完整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反思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对学过知识的反思,对既有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反思和优化,并形成总结性结果。在学生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性工作,让学生能够始终在教师的掌控下进行反思,这样学生的反思结果和反思过程都能够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学生会根据前后对比而不断深化其自身的反思意识,从而为反思能力的提高铺平道路。

二、创设反思环境

反思的过程除了需要意识的支持外,还需要适当的环境加以辅助,在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来激起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注意适当停下脚步来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结,这时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做好引导性的工作之外,还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合作和平等的环境中先是进行自主性反思,然后将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认识自己学过的知识以及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从而从内在上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能力的提高。反思的环境,教师可以将其定义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适当的实例、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现象等等,例如在学习“大气环境及气候”这个部分的时候,天气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地理现象,在学完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反思环境,在形象生动的反思环境下学生会很容易产生联想,激起反思的欲望。

三、提高反思技能

反思能力是一种概括性的能力,其包括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等,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分门别类地对组成反思能力的各种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例如,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进行组内合作交流以及组间讨论互评等等。这样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各组成技能,从而切实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学生通过反思能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且自主发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会随之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这对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地理学科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相互交流;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8-2

教师反思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何谓反思?反思就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一、教师反思的含义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必备能力之一,是教师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二、教师如何自我培养反思能力

1.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反思意识。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吸收新营养,拓展视野是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的理论基础。有了不断更新的、充实的头脑,才会产生反思的动机和要求,才会在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反思过程,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因为,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当理论消失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在联系实际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背离了实践的要求,导致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达成则成为必然的和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新的地理教学课程改革则借鉴了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强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经验,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等等。教师自身应重视这些新的思想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2.记载日常教学,反思教学策略。教师自我反思必须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大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反思阶段,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计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进行认真总结,找出规律,以便下堂课发扬和改进。

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有意识地从知识及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改进教法。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做好课前反思,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情景、教学过程、学生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可预料发生的情况等及时反思并进行有效调控,在和学生互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课中反思能力是教师教学实战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内容的教学时,原本以为这些内容结构清晰、流畅,只要讲解清楚即可,而事实上,学生空间概念较差,对这些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在课堂上表现困难。为此,本人从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入手,当堂就指导同学们制作简单的地球仪,并让他们在指导下自己演示地球公转过程。经过修改的教学实践,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明显提高。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甚至有时会发觉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课后反思就是通过实践结果归因、总结评价、寻找差距、肯定成功,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力,指导现在及未来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从导入新课、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并以教学案例或叙事研究的方式写出总结材料,可作为自己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在讲授南方低山丘陵的地理知识时,我根据知识的特点,层层设问,效果很好。最后设置了一个很灵活的问题:丘间水库的功能有哪些?水库的经济效益学生能很快回答,但是水库的生态效益(防洪、保持水土即沉沙)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我心里一着急,正确答案一下子从我的口里冲出来。课后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使多数学生失去了一次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从学生的眼神中可看出他们并没有感激老师给了他们正确答案,而是失望,因为老师的冲动、急躁,使他们没有成就感……通过反思,我想我应该不会重犯类似错误。

而且很重要的一条,写这类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总之,“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我们应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

3.观摩相互交流,促进全面反思。观摩他人的教学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可以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则能更多地促使自己提升反思能力。我们在观摩过程中,要自我约束,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上课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自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另外,我们应大胆主动地开放自己的教学过程,“逼”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重视收集来自学生、其他教师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久而久之,我们自身的教学理念必定有所升华,教研能力必定有所加强,技能技巧必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