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十篇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十篇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7:34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问题;教学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013.9]

1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概括来说,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即:

(1)学校忽视体育教学环节。忽视体育教学环节或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一个从事体育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够,认为开展体育教学无法切实增强学生竞争力(尽管其可服务于文化课教学,并发挥积极作用),有的学校即便开设也通常流于形式

(2)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比重低。受制于传统观念(忽视体育教学,置其于次要地位),多数小学在规划教学经费支出方面,将绝大比重投入可直接为学校创造效益的课程中,而极少比重投至文化课之外的课程(如体育、美术和音乐等)中。正因缺乏足够经费支持,造成教学园区鲜见运动场地(稀缺篮球场、足球场和塑胶跑道等)和体育器械(健身器材、杠铃等),致使体育教学难以收获预期效果,故教学质量无法从根本层面提升。

(3)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欠合理。尽管近乎所有小学均开设体育教学课程,但都存在教学课程设置欠合理的问题,未按标准教学大纲设置并实施教学,或在教学内容落实过程中存在主观随意性。

(4)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可以说多数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基本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即教师以简单形式传授教学内容,学生以自由方式接受。此较为陈旧的教学理念和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得体育教学内容难引起足够重视,更无从谈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创新。

(5)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受多方面因素(外在社会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方面呈现出的普遍局面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素养高的优秀教师(如专业体育教师)所占比重较低。即便存在部分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优、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体育教师,但因所处外在环境限制,使得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方面往往遇到诸多困难,加之其它方面因素协同作用,从而造成上述局面。

2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从根本层面解决如上所列举的五方面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着力采取下述五项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给予体育教学足够重视。可以说,这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首先,需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审视体育教学并给予应有重视。其次,彻底摈弃功利化办学思想,置各学科于同等重要地位,奉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教学宗旨。再者,领会并贯彻国家基本教育理念,研读并实施最新出台的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大纲与设置标准。

(2)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随着教育要求的日趋提高,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已渐难适用,亟需调整和改变。为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除改变教学方式外,亦需调动学生主动性。对此,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自尊,清醒意识个体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考虑到小学生接受知识速度相对缓慢,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以及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在体育教学中必要情况下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比如,按兴趣爱好将学生分组,针对性教学,设置多样化教学内容,以使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均能得到最大程度锻炼。

(3)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保障作用。尤其在现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背景下,各学校结合当地实情建立适宜的评估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体系,显得紧迫且意义非凡。从意义层面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非但涉及对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亦涉及对体育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借助此体系的约束作用,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获得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对社会适应能力获得锻炼,同时丰富了学生的体育关联知识。

(4)加强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涵盖体育教师道德修养加强及体育教师知识面拓展两主要方面内容。前者,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因对学生影响最为具体且直接,故须加强。主要途径为增强理想信念、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同时坚定政治立场。体现于具体教学中,即规范言传身教的方式,注重仪态和教学表达,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施教。后者,体育教师知识面拓展,相比前者而言更具紧迫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多暴露出知识面窄和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不足,在面对新体育竞技项目和评判规则时通常力不从心,造成难以满足新形式对体育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此,亟需借助于深造等多样化渠道,充实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以提升知识和业务水平、完善教学技能。

(5)增加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离不开经费保障。足够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可确保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教学必须基础设施顺利建设和跨栏、杠铃、标枪、铅球等体育教学必须器材具备;另一方面,可实施高水平体育教师引进策略,一定程度改变现有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的局面,提升教师团队综合水平,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硬件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是一漫长过程,非朝夕即可完成。需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并联合体育教师共同分析,从体育教学所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针对性采取切实可靠措施并确保落到实处,真正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预期效用。

参考文献

[1]何才福.浅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J].现代阅读,2013(1):56.

[2]沈凤达.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策略研究[J].学术研究,2012(1):91-92.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2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措施高中体育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88-02

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渗透,体育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显著,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化教育措施的发展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又产生了新的冲击,对于实现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化教育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过程中,教师处于知识讲解的主动地位,而学生则是处于知识接受的被动地位,由此使得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感。由此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求,改革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化教育措施主要是指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如信息技术、创新型的教学措施等,以对学生形成激励措施,并促使其强化学习效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经过实践研究表明,现代化教育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进一步加强研究,并促使此种教学模式更好的进行课堂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化教育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现代化教育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表现出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应当将其推广应用,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1、创设浓厚的体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浓厚的体育教学氛围里,学生能够更好的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并积极跟随教师的讲解而进入学习佳境,从而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教材知识转换为能说会动的多媒体形象,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各种体育动作的学习技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信息接收器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游戏,如即兴跳高、跳远或投掷等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掌握,从而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提供直观的动作讲解,降低体育学习难度

利用现代化教育措施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动作讲解,将体育动作中的难点分解,以帮助学生学习,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背越式跳高这一体育项目时,很多学生只能够学习到大概,并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由此导致其在训练过程中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损伤,严重影响到其后续的体育学习。而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动作讲解,将背越式跳高过程中的高难度工作缓慢化处理,以让学生看清楚跳高技巧,同时还能够进行暂停和重放,向学生完整的展现整个跳高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动作讲解方法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只能瞬间完成动作的弊端,对于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利用多媒体播放体育盛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是将体育当做一门课程来学习,并没有太多重视,更多的是看重文化课的学习,由此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于各种体育项目的了解较少,而有些学生为了减少体育训练,甚至采用逃课的方式来逃避体育学习,由此使得传统体育教学难以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而这与学生及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有密切关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体育盛事,如四年一度的奥运会,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健儿的奥运精神,并对其产生激励作用,以不断树立体育健身的意识,加强体育学习,满足体育教学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运动会,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以更好的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及其素质发展要求。

4、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一些技术性高的体育动作,而这些体育动作都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示范进行学习,势必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对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应当针对课堂教学知识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各种动作原理,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动作学习的重要性。如在学习篮球动作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篮球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篮球比赛,并通过慢放、暂停、重播的方式向学生仔细讲解相应的切球、空传、联防等战术性动作,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示范,促使学生能够即学即会,这样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在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后,也敢于通过实践训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及实力,从而更深层次的领悟动作要领,快速掌握相应的动作技巧,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结束语

不可否认,现代化教育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体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成为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技巧,并将其充分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更好的满足我国的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永强.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

[2]黄海燕.利用多媒体优化体育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3(03)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争创佳绩,从我做起,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为主题,对照“五个模范”和“五个好”目标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为创先争优奠定基础,为实现“谋求新跨越,打造新武邑”奋斗目标,推进全镇教育超长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整改目标

(一)认真学习,明确目标,提高决策能力

1,整改落实目标:加强党员自身建设,必须深入学习科学理论,摒弃落后于教育形势和教育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带头做学习者,实践者,思想者.

2,具体整改落实措施:

一是按照创先争优活动要求,进一步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工作方法,侧重解决关系学校根本发展,长远发展的思路,重大措施-等问题,并下大力气解决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把改革创新与构建和谐学校结合起来,协调推进.

二是以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创先争优活动的要义,内涵和目标,加强党员干部建设,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新的共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领导班子成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办事,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做到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明确方向,更好地担负起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任.

(二)坚定依法办学,保证教学质量,加强同教育局党委沟通,创造稳定发展大好局面

1,整改落实目标: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原因,通过五个模范”和“五个好”目标,有重点有步骤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提升领导班子凝聚力和党员队伍战斗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具体整改落实措施:

一是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整改,注重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具体可行.整改方案把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

二是继续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与个别教师谈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效益.

(三)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成长

1,整改落实目标:在完善校本教研体系方面,遵循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及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内容,创新形式,利用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积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用具体的教学思路指导教师走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之路.

2,具体整改落实措施:

一是通过学习促进,科研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首任,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发展的着力点,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成长教育”的工作目标,致力于实现“让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位都能得到积极健康向上成长”,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得以较好的发展,取得了进步.

二是立足校情,研究学情.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业水平,使学生真正成为道德素质良好,身体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显著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带头做好整改工作,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主要负责同志对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解决突出问题,建立体制机制工作要亲自研究部署,切实抓好落实.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挥表率作用,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确保整改落实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齐心协力

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把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逐一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具体责任人,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要立足学校发展大局,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落实,坚持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和推进计划.

(三)分步推进,全面落实

对近期整改的措施,要立即着手办理,尽快见到实效.对中期整改的措施,各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要确定落实的时限和进度,逐项抓好落实.对长期整改的措施,要制定详细的落实计划,分步实施.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4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途径

与高中生或大学生相比,初中生的自律性较差。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初中教师应该借助适宜的途径,开展初中教学管理工作,以此保证教学课堂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为了实现提升初中教学管理质量目的,教师应该从整体角度选择途径,以此促进初中生的良性发展。

一、现代教学管理观念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初中学校的教师大多认为: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等人员为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责任人,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主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初中教学管理,初中学校首先应该将执行教学教师的观念调整为现代教学管理观念,即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到初中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任务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教学活动、教学设备以及学生;另一部分则是负责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当教师形成现代教学管理观念之后,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责任被分成多个小块,进而更容易实现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目的。

二、适宜初中教学环境的创设

从本质角度来讲,开展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此,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加强可以从适宜初中教学环境的创设途径入手。该途径的应用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实现:(1)教学工具调整方面。教学工具对初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经费、教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工具与实际教学工作之间存在适用性问题。对此,初中学校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工具的调整和更新。(2)教学氛围营造方面。为了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目的,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语文课程《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前从网上找一些以大量盛开的桃花为内容的照片或者视频。在正式进入教学步骤之前,先为学生播放图片或者视频,并利用适宜的导语提升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三、外部力量的融入与应用

对于初中学校而言,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仅仅依靠学校本身的力量很难高质量完成。对此,初中学校应该将更多的外部力量融入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如通过与当地教育部门的沟通实现充足管理工作资金的拨付,为初中教学管理提供支持;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构建有效的监护机制,使得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得到有效的衔接;通过与社会各个机构的共同形成合理的监督机制,使得社会机构能够对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监督。

四、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参与

从以往的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管理可能会引发学生对教师形成较为严重的惧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和态度会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为了提升初中教学管理质量,可以将学生融入管理工作中。例如,将课外活动的人数清查、管理自习课纪律等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这种提升学生权利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教师繁重管理的有效分担,还能提升学生对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

认识。

五、初中学校管理队伍管理能力的提升

加强初中教学管理的本质途径则是提升初中学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当整个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发生提升之后,学生学习的规范性、教学设备等因素的管理质量都会发生相应提升。对于初中学校而言,其管理队伍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应用以下几种措施实现:(1)加强教师的培训再教育。相对于这种方式而言,教师本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而培训再教育则是一种能够较快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此,初中学校应该在重视该措施作用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再教育机会。(2)教师绩效管理评价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教师绩效管理评价制度内容较少,其无法产生对教师产生有效的约束作用。对此,应该将合理结合绩效管理与教师晋升机会等内容的基础上,对该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初中学校而言,教学管理的加强有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为了实现该目的,初中学校应该从应用现代教学管理观念、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将外部力量融入并应用到初中教学管理工作中等措施,实现提高初中教学管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刚.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5

大连供电公司在新体系下岗位工作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在岗位能力素质任职(胜任)模型(标准)的指导下,将员工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结果应用于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以岗位适应性培训、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政治素养建设、廉政教育和创先争优、全员考试考核考勤等多种方式为载体,分层、分类、分专业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

主要管理做法

管理工作主要流程(图1)

主要流程说明

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求,提出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规划,经审议批准后,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

人力资源部作为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办公室,依据《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组织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为员工能力素质测评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作为公司员工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编制公司员工通用素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汇总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措施。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掌握本专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现状,根据专业工作重点和“五大”体系深化建设要求,对照岗位说明书,编制所辖专业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方案。培训中心作为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项目实施支撑部门,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保障措施方案。

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措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提交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下达;依据岗位工作分析结果,按岗位类别、专业、性质分别建立《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和《岗位胜任能力标准》;通过现场技能考核、专业知识考试、岗位工作评价、绩效考核等方式,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中心和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员工能力素质分模块的测评与评估,形成员工能力素质评估报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所属单位、分公司查找员工能力素质“缺项”,对各项查找出来的“差距”按专业和人员类别进行排序;各专业职能部门汇总各所属单位、分公司“差距”后,进行汇总分析,按照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排序。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上报“差距”报表,形成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测评分析报告,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提出《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措施项目》并审议,落实实施经费,并行文下发,为公司经营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意见。

公司培训中心制订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服务方案和保障方案,专业职能部门设计策划员工“缺项”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中心、专业职能部门的方案、项目,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总体设计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人力资源组织开展员工通用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通用管理能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专业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员工专业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廉政教育等,组织实施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考核。

培训中心作为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支撑单位,负责公司各项措施项目的落实、实施工作,为各项措施项目提供师资、培训硬件、实训设施、后勤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所属各单位、分公司开展现场岗位技能培训项目,通过现场实操培训、技术问答、技术讲解、技能示范、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技能能力素质。人力资源部通过组织开展全员普考工作,对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专业职能部门通过专业调考、竞赛的方式,对生产、营销、党群、廉政等专业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培训中心在实施每一个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后,均进行培训评估,检验、评估措施项目实效效果,并指导、监督各所属单位、分公司通过技能实操考核等方式考核检验现场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效果。

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的实施效果,形成能力素质提升成果报告。公司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对实施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深化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意见。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创新实践以能力素质评估为导向的全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并依据工作岗位分析、能力素质模型建立(任职与胜任模型)、员工能力模块化评估等工作成果、多维度实施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为此,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了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并成立了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以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大连供电公司即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和分管副总经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培训中心组成的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见图2),出台了以“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工作措施原则,依靠“四轮驱动”,保证全局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有力、有序、有势的状态下稳步推进。

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下发了《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员工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员工见习(试用)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积分管理办法》《全员培训考试实施方案》《大连供电公司培训班管理办法》《大连供电公司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人力资源部组织本部各业务部门,聘请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开展各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制订专业工种《岗位说明书》及工作标准,搭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任职与胜任能力)》,细化对各岗位通用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履职经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廉政和政治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在集约化大培训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创新实践员工能力素质渐进式评估、提升体系,利用心理测量学、应用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先进科学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履历档案分析、考试考核、无领导小组讨论、心理测验等能力测评工具,根据一定的理论并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方法,对员工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人格特点、工作动机、仪表礼仪、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对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相应项目进行差距查找,分门别类的设计策划素质提升措施项目。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根据大连供电公司公司人力资源总体配置情况,结合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机构岗位设置,将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高技能人才比例、人才当量密度、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培训积分等纳入全员绩效评价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在公司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与单位(部门)负责人业绩评价体系两个层级中,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并实施季度、年度考核。

依据“三集五大”岗位定级和岗位或职务晋级的需求素质模型,将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测评结果与关键绩效指标、岗位模型等进行关联评价考核,纳入公司整体业绩评价体系。

管理评估方法

按照公司“员工渐进式能力素质评估、改进体系”及有关办法要求,以季度、半年度为周期对各单位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人才当量密度、高技能人才比例、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等指标进行测评与评价,并形成动态发展的人力资源能力素质发展模型,并不断反馈。

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及相应教材为基础,每半年对各专业、工种员工进行普考、调考,并关联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自我评估结果,掌握员工短板技能点、知识点,辅助以专项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存在的问题

员工能力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冰山模型”,能够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的知识点知识冰山浮出水面的一部分,而包括心理素质、性格潜质、思想动态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先进的能力测评评估工具得以掌握。

受到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影响,能力素质测评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面和应用深度不够,尚未能形成全面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体系;岗位工作分析与测评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从效度和信度层次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尚不完善,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内容会出现偏差。

能力素质测评的作用与效果未能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重视,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工作中,还存在着传统的重学历、重学校、重专业等现象,未能有效地与岗位能力素质评价结果相配合。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相对单一。虽然目前流行的能力素质评估工具与技术有很多种,但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中或仅采用理论考试,或仅采用技能实操考核,多数情况下较为传统单一,而更为先进的行为测试、心理测试等尚未全面应用。

心理测试测评工具使用率较小。电力系统员工的工作量大、岗位工作压力大,岗位工作危险性较高,担负的社会责任大,在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比重应相应增加。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加大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工作,面向电力行业特有工种(专业),进一步开展岗位工作分析,采用跟踪描述、岗位写实、绩效考核、岗位标准规范等形式,建立符合公司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岗位说明书。

进一步推进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的形式多样化工作。作为供电企业,公司在开展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时,应首先明确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要求、专业要求等,理顺出企业各需求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能力、员工性格特点和价值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然后逐项设计具体的测试评估要项,合理的使用各类先进、科学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工具。尤其是,供电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心理健康和综合能力素质测验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关注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各方面表现优异但心理测验不符合岗位标准需要的员工,应重点采取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压力释放等多种素质提升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供电企业应对国内仍不完善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作大胆尝试,综合运用能力素质评价技术和工具开展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搭建。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程序的规范化。公司应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岗位设置和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工作标准的要求,策划设计岗位能力任职模型搭建的程序和方法,为公司经营者集团提供能力素质提升辅助决策支撑。公司人力资源部应研究制定与各专业岗位特点相适应的测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严格按程序进行测评,提高测评的效度和信度。针对岗位的专业、性质和工作环境等,应做好能力素质测试评估工具的选择,其次要对不同测试与评估工具的测量结果在整个员工能力素质评价中所占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

应进一步加大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工具信息化应用工作。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岗位职工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指导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了多个工种、专业的岗位能力培训标准、测试题库等,在专业知识测试方面基本形成了统一模块、统一题库、统一标准、统一测试的信息化工作模式,并于2012年至2013年开展了生产岗位员工的专业知识模块的测试与评估工作;但在员工能力素质其他方面,如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仍未有较为合适的评估策略,员工能力素质状态的完整性、准确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

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显成效

稳步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得到渐进式提升

自2009年以来,大连供电公司累计举办各类、各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项目361期,累计参培人次达103369人次(其中,2009年66期、7877人次,2010年86期、16461人次,2011年98期、37234人次,2012年111期、41797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显著提升,低当量员工(当量折算为0.6,及中专及以下学历且中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无职称人员)从2009年的788人已减至0人,率先在省内实现“0”低当量,公司人才当量密度从2009年的0.9016提升至2012年的0.9787,在国家电网公司27个大型供电企业中的排名从2009年的第21名提升至2012年的第14名。2013年上半年,大连供电公司参加省公司营销、基建、财务、人资、党群、安全等专业竞赛、调考活动中,取得了2项团体第一名、2项团体第二名、3项个人第一名、3项个人第二名、4项个人第三名及11项个人优秀选手等荣誉。

多措并举,创新实践能力素质提升“181”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分类标准,结合公司专家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及持证上岗等工作,分层、分类开展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公司强调“一突出、三提高”,即员工素质能力提升以服务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强化高端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强化一般管理、技术及技能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80),强化低当量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在加强员工技术技能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将“eRp员工心理辅助”、全员考勤、廉政教育、政治素养提升等多方面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到员工能力提升工作中去,全面提升员工心理素质、工作作风、政治素养等综合能力素质。

立足“全面规范、四轮驱动”,全面深化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工作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公司即出台了“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基本工作措施。一是领导带动,将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各级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二是全员动员,公司倡导全体员工从我做起,人人“动心、动脑、动手、动腿”,全身心投入到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去;三是竞赛推动,坚持以赛促培,积极参加上级各项竞赛、调考活动,以优异成绩验证能力素质提升;四是考核促动,出台、细化全员绩效、部门(单位)负责人业绩评价考核细则,量化关键绩效指标。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型高校;特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24-03

一、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t-m-R逻辑分析法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其根本任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是所有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共同目标。

就特色发展而言,地方本科院校要阶段性地综合社会需求、学校现状和办学规律等,提出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然后依据战略措施进行建设,进而实现发展目标。我们把目标由t(target)到措施m(measures)再到结果R(Result)的过程分析方式称为t-m-R逻辑分析法。t-m-R逻辑分析法如图1所示。

我们在对百余所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研究中,重点分析了7所学校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发展路径、7所形成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发展路径。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t-m-R逻辑分析

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规律等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并据此进行建设,建设的结果是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下面用t-m-R逻辑分析方法分析上海电机学院、扬州大学、长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和宁波大学等七所地方本科院校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过程。

上海电机学院发展的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产研学合作关系;二是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三是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其建设的结果是形成了讲练结合、校厂合一的教育模式。

扬州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大力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二是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增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其建设的结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初步显现、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露出端倪。

长春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实行“主、辅修制”培育应用型人才;二是实行“双证教育”;三是启动“校企联合”。其建设的结果是创建了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首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

中国计量学院发展的目标是为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培养标准化专门人才。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具有计量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构建具有计量特色的“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对学生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质量工程师培训。其建设的结果是形成了具有计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东莞理工学院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实践教学;二是学生零接触生产实际;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其建设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淮阴工学院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采取的措施一是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其建设的结果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宁波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其采取的措施一是设置创新专业方向模块;二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四是开展校企产合作。其建设的结果是学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由上可知,有三个方面的措施被四所以上学校共同实施。其中,6所学校共同采取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5所学校共同采取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措施、4所学校共同采取了开展校企合作或产学研合作的措施。即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等已经成为上海电机学院、扬州大学、长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宁波大学等七所地方本科院校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主要建设措施。

三、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的t-m-R逻辑分析

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一般而言,以科研工作为主的可称为研究型大学,科研工作略多的可称为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工作略多的可称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可称为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下面用t-m-R逻辑分析方法分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等7所教学研究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路径

郑州轻工业学院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校企合作;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是加强科学研究;五是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其建设的结果是学校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先进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采取的措施一是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四是坚持开放办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五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其建设的结果是学校成为了国内同类院校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采取的措施一是推进高水平学科群建设;二是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三是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四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五是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其建设的结果是成为了以生命科学为特色、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办成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采取的措施一是以工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三是坚持面向企业和立足一线,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四是坚持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校发展战略;五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走学产研结合之路。其建设的结果是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兵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的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建成特色鲜明的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学科建设;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五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六是加强科技创新;七是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其建设的结果是已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和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采取的措施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学科特色;三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五是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六是坚持国际化办学路线。其建设的结果是成为了一所以工为主、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发展的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采取的措施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五是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其建设的结果是已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由上可知,6所学校共同采取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措施,6所学校共同采取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6所学校共同采取了重视学科建设的措施,5所学校共同采取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5所学校共同采取了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的措施,5所学校共同采取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已经成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主要建设措施。

四、地方本科院校形成特色的发展路径分析

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t-m-R特色发展路径

上海电机学院、扬州大学、长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宁波大学等7所地方本科院校共有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经过建设后形成的相同结果是形成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7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发展路径如图2所示。由上,七所地方本科院校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现状等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然后按照措施进行建设,结果形成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2.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的t-m-R特色发展路径

对于郑业轻工业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7所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其具有的相同目标是建设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经过建设后形成的相同结果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7所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路径如图3所示。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7

关键词: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内涵;原则;改进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要教好一门课程,方法得当是必要的,也是比较实用的。语文作为基础的教学学科,对于学生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学习语文学科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提升做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这一探讨能够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共同促进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方法概述

我们所说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采取一定的办法,让学生接受课堂内容,并进一步消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方法。我们知道,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教学永远都是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的统一,所以教学方法也同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发出教授知识的信号并让学生接受这种信号的基本路径,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教学方法在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知识储备能力;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素质进行督促,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此外,教学方法的提升,还可以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较好的范例,对于学校实现教师育人的基本目标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展现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也能展现学生接受该课程的程度,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训练学生的这种素质,就要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上注入启发式的概念;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群体,这就要求教学在利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要考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做到有的放矢,不浪费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方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两个基本原则,要做到灵活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教育素养已经脱离了小学中的无知和萌动,开始具有理性化的思路,所以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具体的方法和措施,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实战经验,提出如下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全面地分析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弊病,为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1.因材施教原则贯彻不彻底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语文的教学思路,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显得不灵活,不能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所有的学生都用一个教学方法、都用一种套路,这就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实现良性的发展。

2.教学过程与实践脱节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思维,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所有的老师几乎都是在为教学而单纯地教学,为学生能够吸收消化考虑得较少,不能实现教学目的,也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学方法呆板

语文课程体现的是一种新思维体系,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就不能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而现阶段的教学方法中体现出的呆板、不灵活的现象比较突出,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

四、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措施分析

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忽视了任何一方也是不完美的,都不能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所以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的素质是不同的,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对个体的素质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材施教,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上的飞跃,实现突破。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美育的关键内容,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阶段中,音乐教育发挥了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推动力。音乐教育是普通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激发青少年自身潜力的良好方法,总体而言,音乐教育自身拥有修身养性,以及提升素质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状况入手,具体罗列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专门性措施和手段。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首先就是音乐课程无法得到落实,常规的教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学校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升学进行考虑,进而制定和安排专门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并不属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尤其是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并没有依据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具体实践,一些农村学校甚至直接没有设置这门课程。其次就是音乐教师素质偏低,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很多都是临时由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兼任,但是一些教师可能在音乐上具有一些特长,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使得一些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甚至一些学校将音乐课开设为唱歌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再次就是忽略了音乐教学重要性,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构成的关键分支,也是不断落实党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式。优美的音乐节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唯美。音乐教育的意义是其他学科根本上很难替代的,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从实际生活实践来看,政府以及家长对于音乐的注重程度偏低,觉得音乐课程可有可无,音乐教师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突出。甚至在进行职称晋级等方面没有其他正常升学学科科教师具有同样的资格,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音乐教师的主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最后就是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非常简单。在对一些农村小学音乐器材设备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仅仅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设备符合国家在音乐教学器材方面的相关标准,很多学校音乐教学设备只有不到30%的水平。音乐教学自身所需要的音像资料以及专门的教师更加稀缺,同相关的建设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

二、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措施和方针

首先就是提升认识,改革观念,强化小学音乐教学,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美育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高效措施和方法,所以应该不断的提升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充分认识,更加关心和扶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依据音乐课程相关的标准要求设置音乐课,经常举行相关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注重质量,大多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音乐培训,即便教师具有较高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不过因为自身的经验不充分,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如果无法得到提升的话,奈于学校整体基础设备不健全,领导没有引起高度的注重等,都无法取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吸纳专门性的人才,对当前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必须要求音乐教师进行规范教学,提升自我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最终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总体质量。再其次加强投入,注重质量,音乐教学基础设施是保障课程标准有效实施的基础。不同地区政府以及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于音乐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应该加强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的投入力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配套一些设备较好乐器以及教具,条件偏低的学校也应该配置一些乐器以及教具,符合音乐教学的常规需求。学校必须要注重音乐专门性教师建设以及音乐设备的配置力度。学校图书馆和教研组必须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音乐书籍以及音像资料,这样可以让教师进行一定的参考和运用。最后就是深化改革,提升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音乐教育理念,方法以及评价机制已经很难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标准。影响到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这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所以必须要更新理念,推广全新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意识,全面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从本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手段和措施。众所周知,音乐教育自身具备了培养创造力的效果,音乐教育还具备了推动学生身体健康的效果等等。因此全面的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农村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不但是社会的呐喊,也是培养出更加综合性人才的社会需求。

作者:余晴竹单位:贵州省雷山县望丰小学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生差异小组学习拓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42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够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重视学生差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强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围绕着体育教材来开展,这样,教师教得比较辛苦,学生也感觉乏味没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低下的,没有效率的。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发展的中心,将学生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为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合理差异。学生因体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在体育技能的接受程度上存在差异,教师要能够正确对对待这些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每一位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师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不断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广大学生都能够有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积极投身于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每个高中生的身体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体能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于体育的理解认识也有不同,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体育接受能力,体育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个性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搞统一模式的教育活动,必定会限制学生的体育发展,甚至会扼杀不少体育好苗子。比如,如果学生的体能情况不理想,他们在立定跳远中,很难跳到1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硬性要求他们跳到1米6,那就是不科学的,是尊重学生客观情况的表现,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

二、鼓励学生通过组建小组学会合作学习

当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就难以有成功。因此,新课程提倡在适当的条件下,要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组建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失为一种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呢?一定要保证小组分配的科学合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尽量让好友分到一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而且配合也比较默契;其次,教师要将后进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后进生在小组骨干的带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一定要具体,最好能做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例如,在教学“体操”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之后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安全管理员、技术指导员、记录员、观察员等。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在小组合作练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发挥自身的职能与职责,帮助小组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小组学习锻炼的有效性。

三、加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教育

新课程积极提倡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提倡素质拓展培养,综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现在的高中教育教学了也

提倡引入素质拓展练,但是大都处在理论阶段,而且加上素质拓展培训的短期训练特性与高中体育教学长期持续的特性相冲突,因此在各个中学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严重制约着素质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开展。此外,各个中学的基础设施有所不同,教师资源配备也良莠不齐,实际运作资金现状也不太理想,这都增加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高中体育教学的难度。最后,很多中学素质拓展训练的课程并没有体系化,相应的基本条件、流程、改进与测验等方面都不太成熟,各个中学实施开来,教学效果与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般来看,很多高中的体育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老套,不足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提升自身锻炼热情,再加上很多高中体育课程时间很容易被其他文化课占据,因此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素质拓展训练正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它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广大高中生的眼球,再加上素质拓展训练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高中生能够怀着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再者,素质拓展训练不仅仅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高中生能够在心智上得到素质训练与培养,这也正是符合当前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心。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与个性,在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思维,使自己的体质和心智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篇10

论文摘要:教师是地方高校提升软实力的核心资源,激励管理对于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实施中普遍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与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和改进。

一、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意义

认清教师激励管理对于地方高校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必须从辨析激励与激励管理的一般规律人手,分析地方高校所处发展环境,从而明确其需求定位。

(一)激励与激励管理

激励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就是指管理者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激发和鼓励内部成员的动机,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将“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基于从20世纪初开始的深人研究,西方管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激励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公平理论(人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双因素理论(使员工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级的需要才能成为激励因素)”川。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践体会,作者主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激励与激励管理的一般规律:(1)激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干预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组织管理行为;(2)有效激励能增强组织成员的自我满足感和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维护,从而提升组织的软实力;(3)激励需要得到全过程有效管理,激励正向效应的实现离不开对激励原理的深刻认知、对激励对象的深人了解、对激励措施的科学设计以及对激励体系的创新发展。

(二)地方高校发展环境

首先,发展基础—“先天不足”。1999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地方高校构成了我国大众高等教育的主体。这些高校一般具备以地方管理为主、以地方投人为主、以服务地方为主的“三为主”特征,多为非重点、教学型大学。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数近4000所,其中地方高校超过90%}2},处于大学群“金字塔”的塔基和塔身位置。从现实状况看,地方高校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投人不够、学科不强、品牌不响、机制不活成为其普遍性“短腿”,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其竞争实力的提升。一些刚完成本科升级的地方高校不但在与重点高校的对话中缺少话语权,而且在民办高校、职业高专快速扩张的冲击下陷于被动。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地方高校也开始展露一定的“后发优势”,如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扩大办学自的落实、高层次人才供给的增加、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强化,为地方高校进一步改善软硬环境、应对内外挑战创造了机遇条件。

其次,发展路径—重外轻内。地方高校要摆脱困境,必须准确定位,内外结合,创新发展,包括争取政府和社会加大投人,引进战略投资者合作办学,吸收高水平专家人才和优质生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品牌学科,优化人文环境,等等。在实践中,一些地方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上述措施,通过努力实现了“二次创业”,发展格局得到有效改善。作者同时注意到,不少学校急功近利,比较注重从外部得到资源补充,期望扩大“增量”以迅速强化实力,而没有在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方面下足够多的功夫,以致负债过重,但发展成效并不明显。

再次,发展依托—师资i}乏。高校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组织,拥有高学历、高学识的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的主体,也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核心资源。高校教师的劳动作为一种复杂劳动,具有前期投人大、工作超强度、创新性、复杂性以及成果体现难以衡量和专业壁垒等特点,是脑力、体力和心理的综合付出[[3]。相较而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提升竞争实力至为关键也最为“经济”的环节。近年来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与加强服务地方、加快自身发展的能力需求尚难匹配。不少地方高校师资力量存在“量”与“质”的双重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单向外流和内部隐性流失严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尤其匾乏,结构不合理间题突出,构成了地方高校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最大瓶颈。

地方高校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适应资源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和地方大学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总体格局,加强战略管理,使自身后发优势得到充分运用;必须围绕组织整体目标和教师特定需求,实施有效激励,使核心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及时创新策略,对激励政策和行为加以有效控制,使正向激励效应得到充分体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管理,以最大程度调动现有教师积极性利创造性(盘活存量)、最低成本吸引和留驻符合本校需求的优质师资(扩大增量)为着眼点,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总量、提升质量的目标,从而奠定总体软实力基础。

二、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误区

当前,教师激励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普遍性实践,但地方高校对于激励的管理,无论认识还是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与薄弱环节,容易产生激励不当现象。

一是激励设计的民主性不强。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生存发展需求是教师激励的出发点,提高教师管理的自主性、实施民主管理则是教师激励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川。激励政策制定环节,应该成为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步骤,成为动员教师、凝聚人心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在研究制定教师激励政策措施时,不积极发动教师参与,不注意与教师沟通信息,不重视发挥教代会等民主管理机构的作用,管理层、行政部门成为单向的设计者、执行者和推动者。由此,激励措施成为“施舍品”、激励手段“庸俗化”、激励过程过于“功利性”就在所难免。归根到底,离开了教师的民主参与,激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受到局限,其执行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激励实施的时效性不强。激励时机与工作绩效息息相关,无论采取何种奖励形式,如提升工资或对出色完成某项工作给予精神或物质的认可,时间都是一个有效的激励系统的基本要素,它具有激发受激励者后续工作绩效的潜力。而地方高校一般把奖惩措施的兑现放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时间固定,缺乏灵活性,滞后于改善管理的实际需要[’]。而且,不少地方高校管理者对于激励仪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通过发挥仪式的荣誉感塑造功能,来增强和放大教师激励的效应。

三是激励控制的系统性不强。一些地方高校对自身组织使命的界定不明确,对阶段性目标任务阐述不清晰,对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认识不到位,使得激励实施流于表面,缺少个性,与组织文化割裂,稳定性不足。不少地方高校采取“交易型”管理制度,以经济利益为行为驱动实施严格的奖惩,忽视对教师这一高层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成就的激励与保护,表现为重外部物质刺激、轻内部精神驱动,重工作结果、轻教育过程,重发展数量、轻提高质量,,[’〕。一些地方高校在某些阶段(如接受本科评估前)注重引进新的人才、轻视挖掘现有队伍潜能等功利化激励取向相当明显。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对激励政策缺乏动态管理,没能对激励实施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四是激励创新的主动性不强。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虽几经改革,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人事管理中存在一种缺乏竞争活力的惰性[’]。不少地方高校或者强调客观困难,或者满足于现状,对教师激励的管理创新意识薄弱,改革力度不大,特别是在薪酬制度、考核体系等对教师激励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制度创新方面,缺乏自我完善的动力和激情,存在按习惯办事、简单处理的工作倾向,处在向重点大学盲目攀比和模仿的被动局面t“〕。

三、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加强与改进

地方高校加强和改进教师激励管理,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将组织目标与教师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战略管理与细节管理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教师激励的设计、执行、控制、优化诸环节管理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师激励正向效应的最大化。

第一,强化组织使命依托,改善师德环境建设。高校教师要完成岗位任务,实现职业发展,既要依靠个体的独立劳动和个性化创造,又必须融人学校组织整体环境;既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又必须自觉认同和践行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一种组织管理行为,教师激励管理需要得到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的双重支持。为此,地方高校应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历史与现状,深人分析研究学校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并广泛发动教师参与讨论,通过教代会等程序做出决议,对组织使命加以清晰界定,对本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加以集中提炼,进行明确宣示,使之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力量、指导工作的纲领,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第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优化业绩薪酬机制。现阶段,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制度最核心的构件在于教师评价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薪酬机制。要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遵循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客观规律,按照学校发展使命定位,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设计制定能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实际贡献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与业绩密切关联的报酬机制。这中间地方高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发展着眼,敢于“吃螃蟹”,善于“弹钢琴”,有所变通,有所创新,有所突破。